地质博物馆管理规定
地质博物馆管理规定
![地质博物馆管理规定](https://img.taocdn.com/s3/m/f5fe02ed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c33ba4b.png)
地质博物馆管理制度
一、博物馆管理人员要严守工作岗位,认真履行职责.
二、博物馆的展板、标本、设施设备,要注意防火、防潮、防盗、防非法操作.
三、管理人员要定期对展板、标本、设施设备进行安全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确保安全有效地工作,做到防患于未然.
四、其他人员一律不能使用博物馆内的标本、设施设备,随意移动标本、设施设备,严禁私拉电线、私自安装其他电器设备.使用设备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不得超负荷运行.
五、博物馆内部的标本、设施设备,未经允许一律不准外借.如有发现,管理者承担物品损害或遗失的所有责任.
六、场内严禁吸烟和明火,严禁携带一切易燃品和危及安全的化学药品入内.
七、大型集体活动由活动主办单位按规定到办公室履行手续后,方可使用.
八、博物馆只允许播放齐云山的宣传片和单位工作视频,严禁翻录、复制和放映反动、淫秽、恐怖、凶杀和散布封建迷信的音像制品.
九、管理人员做好安全检查和准备工作后,方可开放使用博物馆.
十、博物馆开放中,管理人员必须坚守工作岗位,严格遵守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
十一、如发现安全意外情况,要及时组织人员撤离,同时启动应急程序,妥善处理.
十二、博物馆参观、使用人员都应遵纪守法,举止文明并保持室内安静.
十三、博物馆内禁止吸烟、随地吐痰、乱扔瓜果皮壳等不文明行为,如有发现立即劝阻,对不听劝阻者,请其离开活动场地.
十四、使用后管理人员要及时断电、锁门,并处理安全隐患,发现问题及时向办公室汇报.
十五、博物馆在清查、维修期间,管理人员必须在场,钥匙未经允许不得转借他人.。
地质公园管理制度
![地质公园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5a43cd2c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6fc50ee.png)
地质公园管理制度地质公园是以地质遗迹或者地质景观为主题,集自然保护、科学研究、教育宣传和旅游观光为一体的自然地质遗产保护和利用的特殊地区。
地质公园管理制度是为了保护和管理地质公园而建立的一套规范和制度。
它需要包括政府管理部门、地质公园管理机构、行业协会、社会组织和公众等多方共同参与,形成一种权责明确,运转高效的管理体系。
一、地质公园管理体制架构地质公园管理体制应被纳入地方政府的宏观管理体系之中。
相关政府管理部门应负责制定地质公园的管理政策、规划、评估以及监督检查等职能。
地质公园管理机构应当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并严格执行国家和地方的地质公园管理标准。
在地质公园管理体制中,地质公园管理机构应当负有主要责任,为地质公园的保护与开发提供专业技术和管理支持。
二、地质公园管理规划地质公园管理规划是地质公园的管理制度的灵魂所在。
地质公园管理规划必须充分考虑地质公园的特殊性和亟须解决的问题,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和保护政策。
地质公园管理规划还必须吸纳各方利益相关者的意见,保持权威性、科学性和公正性,制定出合理的管理规划方案。
管理规划内容要涵盖地质公园的地质资源、自然环境、生态系统、社会文化和地质公园管理的环境风险等方面。
三、地质公园保护管理地质公园保护管理是地质公园管理制度的核心内容。
地质公园管理机构应当在地质公园辖区内实施严格的保护措施,保护地质遗迹和地质景观。
地质公园保护管理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加强巡逻监测,对游客和违法人员采取劝阻或者处罚措施,保护地质公园的自然生态环境;2.建设合理的游憩设施,加强游客管理,避免游客大规模进入核心区,造成过度开发破坏;3.开展科学研究,发展地质公园资源,加强地质学、生态学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科研合作;4.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地质公园的认识和理解,培养游客的环保意识和文明游园行为。
四、地质公园管理标准地质公园管理标准应当是在地质公园管理规划基础上的进一步细化和完善,是对于地质公园管理的具体操作规范。
世界地质公园行规
![世界地质公园行规](https://img.taocdn.com/s3/m/de8efdd2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451eaf1.png)
世界地质公园行规
世界地质公园是为了保护和展示地质遗迹、自然地质景观而设立的特殊区域。
为了确保游客的安全和保护地质遗迹的完整性,世界地质公园通常有一些行规需要游客遵守。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世界地质公园行规:
1. 尊重自然和文化遗产:游客应尊重地质公园内的自然和文化遗产,不破坏、不污染、不损害。
2. 不拾取和不带走:游客不得拾取地质公园内的石头、矿物、化石等物品,不得带走任何地质公园内的物品。
3. 不乱扔垃圾:游客应将自己的垃圾带出地质公园,确保公园内的环境整洁。
4. 遵守指定路线:游客应在指定的游览路线内活动,不得闯入未开放的区域或超出指定区域。
5. 不破坏和不损害:游客不得刻画在石头上,不得在地质公园内进行爬山、滑翔伞等危险活动。
6. 不干扰或损害动植物:游客应保持安静,不得追逐、捕捉、破坏或干扰地质公园内的动植物。
7. 不采集植物:游客不得采集地质公园内的植物,包括野花、树叶等。
8. 不携带宠物:通常情况下,游客不得携带宠物进入地质公园。
9. 遵守导游规定:如果地质公园有导游陪同,游客应遵守导游的指引和规定。
10. 安全游览:游客应自觉遵守各类安全规定,不超速、不攀
岩等危险操作。
值得注意的是,世界地质公园行规会因地而异,游客在前往地质公园之前,最好事先了解该公园的具体行规和规定,以避免违规行为。
地质博物馆车辆管理制度(试行)
![地质博物馆车辆管理制度(试行)](https://img.taocdn.com/s3/m/5db5a7d9ad51f01dc281f1d1.png)
宁夏地质博物馆车辆管理制度(试行)为了加强地质博物馆车辆管理,进一步用好、管好车辆,提高车辆利用率,保证车辆安全,更好地为工作服务,特制订本制度。
一、车辆的使用与管理(一)本单位的车辆由办公室统一管理调度,办公室依照轻、重、缓、急原则,安排好车辆的使用。
(二)车辆使用坚持突出重点,优先保证领导工作用车。
(三)上班工作时间,馆领导和各部门用车,可向办公室提出用车需求,办公室根据需要统一调配。
(四)下班后或节假日,车辆必须开到局机关停车场停放,并采取必要的防盗措施,确保车辆安全。
如需用车必须经馆长批准同意。
(五)外单位借用车辆,需由馆长批准。
(六)办公室按时办理车辆保险、年检等各项手续,车辆有关证件及资料由驾驶员妥善保管。
(七)驾驶员作为行车安全的第一责任人,必须确保行车安全,并与馆签订安全协议。
二、车辆加油管理(一)车辆用油由办公室统一购买,博物馆车辆原则上一律凭加油卡到指定加油站加油。
(二)车辆在外因特殊情况加油,需经办公室主任批准,并经乘车领导签字方可报销。
(三)出长途的车辆,出车前将油箱加满并计车公里数,返回后将油箱加满,抄清公里数,产生的加油票按百公里耗油量核准,并经乘车领导或负责人签字后报销。
(四)司机每月按1200公里计算正常行驶公里数,超出公里数按0.10元/公里给予补助,经办公室主任审核签字,一月一结算。
(五)办公室建立车辆用油台账,并实行车辆行驶登记制度。
每月核算一次,严格按行车里程与百公里耗油标准核准。
(六)驾驶员不得私自出卖油料或将油料赠送他人,不得私自更改车辆里程表数码。
如有发现,视情节轻重,严肃处理。
三、车辆的保养和维修(一)司机要加强对车辆的爱护和保养,保持车内卫生清洁。
(二)车辆需维修的,维修项目及预算价格由驾驶员列出清单后,由办公室主任审核后报馆长批准,并由办公室主任会同驾驶员一起到维修单位定价并维修。
(三)车辆在行驶途中发生故障急需修理的,可视实际情况进行修理,同时应与办公室主任联系,请示馆长批准。
地质公园的规章制度
![地质公园的规章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14dd6531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72d9eb0.png)
地质公园的规章制度一、地质公园基本情况1.1 地质公园的名称、位置和范围1.2 地质公园的地质遗迹、地质景观和自然生态资源1.3 地质公园的管理机构及主要负责人1.4 地质公园的开放时间、游览路线和服务设施二、地质公园的游览规定2.1 游客在进入地质公园前需要购买门票或者登记登记2.2 游客需按照规定的游览路线参观,不得擅自闯入禁区或破坏地质遗迹2.3 游客需遵守导游的引导和提示,注意安全,不得跋山涉水或攀爬危险陡峭的地形2.4 游客应爱护环境,不得乱丢垃圾或者破坏植被2.5 游客应文明游览,不得喧哗扰民或者从事商业性质的活动2.6 游客需爱护地质公园的建筑设施和展品,禁止涂鸦破坏三、地质公园的管理规定3.1 管理人员应具备专业的地质知识和服务技能,保障游客的安全和服务质量3.2 管理人员要定期巡视地质公园,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3.3 管理人员应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对违规行为及时制止和处理3.4 管理人员需向游客提供准确的地质科普知识和解说服务,促进文化传播和科学普及四、地质公园的保护规定4.1 地质公园内的地质遗迹、地质景观等自然资源严禁破坏和盗采4.2 地质公园内的野生动植物和自然生态系统应受到有效的保护4.3 地质公园的建筑设施和文物古迹需进行定期维护和修复,确保安全和完好五、地质公园的宣传规定5.1 地质公园需定期举办地质科普讲座、展览和活动,提高公众对地质学的认识和兴趣5.2 地质公园可联合媒体、学校和社会组织开展推广活动,增强公众的环保意识和科学素养5.3 地质公园的宣传资料和导游解说需准确、全面地展示地质资源和文化价值,吸引更多游客参观和学习六、地质公园的应急处置和监督检查6.1 地质公园应建立健全的应急预案和救援机制,确保游客在突发情况下的安全6.2 地质公园应定期组织监督检查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管理问题6.3 地质公园需定期向上级管理部门报告工作情况和重大事件,接受监督和指导综上所述,地质公园的规章制度是保障地质公园正常运行和游客安全的重要保障,只有严格执行规定,做好管理工作,才能有效保护地质公园的自然和文化遗产,促进地质科普教育和文化传承。
地质矿产研究所博物馆管理办法
![地质矿产研究所博物馆管理办法](https://img.taocdn.com/s3/m/8602e3fc0c22590102029d44.png)
地质矿产研究所博物馆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宜昌地质矿产研究所博物(陈列)馆为本所陈列标本、展示科研与地调成果的部门,是宣传和普及地学知识,为地质科学发展服务的窗口。
它反映了地质工作及矿产开发利用的水平,是对社会观众进行宣传的理想场所,又是开拓地质技术市场的阵地,也是对青少年、学生进行地学科普教育的第二课堂。
第二条标本和成果是科研与地调项目的产物。
为了树立本所形象,规范展品和标本管理,明确各部门的责任、权利、义务,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章展品范围第三条展品范围为地调与科研活动中所收集和形成的有科研、科普和观赏价值的实物标本、图片、专著、多媒体及其相关的文字描述等。
第四条实物标本主要为保存完好的古生物标本、化石、矿物、矿石、陨石、晶体、小型或微型地质结构和构造等地质现象、有观赏及收藏价值的奇石、三峡石、工艺品等。
第三章标本收集第五条为了使博物馆的标本全面反映地质时期的面貌和种类,应广泛收集地矿系统内各种标本,通过多种形式收集散失在单位或个人手中的标本。
第六条本所职工通过公费出国考察、访问、学习等形式,在国外采集、获赠的地质标本,应向博物馆上交。
第七条各部门和课题组因承担项目进行野外工作、考察、学习、开会等所带回的地质标本一律上交博物馆。
第八条欢迎个人向博物馆捐赠保存完好珍贵的地质标本。
博物馆根据所需标本的稀缺程度、质量、价值、珍贵级别,以及其它具体情况等给予一定的报酬和奖励。
第四章标本库第九条为了对档案标本进行统一管理,应建立标本库。
库房要求达到防震、防火、防潮、防尘、防盗、防污染、防虫、防腐蚀、防风化、防阳光暴晒等。
对怕光的标本可设置暗室,对易潮标本应装入玻璃瓶密封。
第十条对所有标本进行统一的分类编号,并与资料室的文字资料对应。
第十一条所有标本上架、进柜保存。
第十二条档案标本可以进入博物馆,但需做好登记说明。
第十三条库房由专人管理,对库房作定期的检查。
其他人员进出库房要进行专门的登记,不得随便出入。
河南省地质公园管理暂行办法
![河南省地质公园管理暂行办法](https://img.taocdn.com/s3/m/c77e6735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11274e5.png)
河南省地质公园管理暂行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和依据为了加强对河南省地质公园的管理,保护地质遗迹和景观资源,提升地质公园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公园条例》和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暂行办法。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办法适用于河南省内的地质公园的管理工作。
地质公园指以地质地貌、地震地质、古生物地质、矿产地质为主题,以展示地质科学和地质文化为目的的自然保护区。
第二章管理机构和职责第三条省级主管部门河南省自然资源厅为地质公园的主管部门,负责全省地质公园的规划、建设、管理和监督工作。
第四条地理名胜管理机构河南省自然资源厅可以根据需要设立地理名胜管理机构,负责地质公园的具体管理工作,包括但不限于景区开发与经营、保护管理、服务质量监督等。
第五条地质公园管理机构每个地质公园设立地质公园管理机构,负责地质公园内的管理和服务工作。
地质公园管理机构由地理名胜管理机构管理和监督,具体职责包括但不限于:1.组织制定年度工作计划和预算,并报省级主管部门备案;2.组织景区的规划、设计和建设工作,并保证工程质量;3.开展对景区自然资源的调查和评估,确保资源的可持续利用;4.组织景区的保护与管理工作,保护石灰岩地貌和其他地质遗迹;5.促进科学研究和学术交流,提升地质公园的科普水平;6.开展宣传推广活动,提高地质公园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第六条监督检查机构省级主管部门可以派遣人员对地质公园管理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对违法违规行为进行严肃处理,并向社会公开检查结果。
第三章园区保护和管理第七条地质遗迹保护地质公园管理机构要对公园内的地质遗迹进行保护,采取措施保护地质遗迹的完整性和可持续性,严禁破坏、砍伐以及其他对地质遗迹有破坏性的行为。
第八条文化景观保护地质公园管理机构要对公园内的文化景观进行保护,保护历史建筑、古迹和其他具有文化价值的景观,严禁破坏、盗窃以及其他对文化景观有破坏性的行为。
第九条游客服务设施建设地质公园管理机构要根据游客需求和景区特点,合理规划和建设游客服务设施,包括但不限于停车场、厕所、餐饮设施等,提供便利的服务条件。
北京 中国地质博物馆 限流
![北京 中国地质博物馆 限流](https://img.taocdn.com/s3/m/70619625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465a49b.png)
北京中国地质博物馆限流
中国地质博物馆位于北京,是世界上规模最大、历史最悠久、名
气最浓的大型综合性地质博物馆之一。
2017年5月,中国地质博物馆
宣布开放社会公众,接纳现代科技和智慧伞等在内的新兴文化内容进
行完善,同时实行限流,每天只接受3000名游客。
限流的主要目的之一,是为了保障游客的安全。
博物馆已建立起
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分四个部分,分别是人员验证管理、访问控制、环境安防和危险品管理。
通过访问控制,博物馆能够有效地管理游客
的出入,为游客提供安全的参观环境。
另一个限流的目的是在游客体验方面提高博物馆的服务质量。
博
牝兵馆为了提升游客的参观体验,改善现有的博物馆服务质量,推出
了有关展示内容、展厅设置和导览服务等多项服务内容。
同时,博物
馆也能更充分地利用有限的设施资源,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公众参观
需求和体验需求。
博物馆的限流制度还体现在费用上。
博物馆为了让更多的游客享
受参观的乐趣,提供不同价位的门票,满足不同游客的经济实力。
此
外,博物馆还与当地的导游公司、餐饮服务商等合作,推出博物馆套餐,为游客提供更多贴心、完善的服务。
总之,中国地质博物馆开放社会公众时采取的限流制度,既保障了游客的安全,又提高了博物馆的参观体验水平,而通过实施有针对性的费用管理政策,还可以扩大博物馆的受众群体,让更多的游客体验到博物馆带来的科普文化享受。
河南省地质公园管理暂行办法
![河南省地质公园管理暂行办法](https://img.taocdn.com/s3/m/396b9c33f111f18583d05ad3.png)
河南省地质公园管理暂行办法第一条为了有效保护和永续利用地质遗迹资源,使本省地质公园管理工作规范化、科学化,根据国家地质遗迹保护和地质公园建设、管理的有关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地质公园是以具有特殊地质科学意义、稀有的自然属性、较高的美学观赏价值、一定规模和分布范围的地质遗迹景观为主体,融和其他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而构成的一种特殊的自然区域。
第三条地质公园分为四级:世界地质公园;国家地质公园;省级地质公园;省辖市级地质公园(简称:市级地质公园)。
本办法适用于本省地质公园的监督管理。
但国家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四条省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负责全省地质公园的监督管理工作。
省辖市和县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负责本辖区内地质公园的监督管理工作。
第五条下列具有一定规模和分布范围的地质遗迹分布区域,可以申请建立地质公园:具有重大观赏和重要科学研究价值的地质地貌景观;具有重要价值的地质剖面和构造形迹、古生物化石遗迹;有特殊科学价值的岩石、矿物及其典型产地;有重要观赏和科学研究价值的温泉、矿泉及其他水体景观和典型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遗迹。
第六条申报省级地质公园,由公园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提出申请,经省辖市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组织专家论证后,向省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申报。
申报材料包括:地质公园申报书;地质公园综合考察报告;地质公园总体规划报告;地质公园总体规划实施方案;地质公园导游手册;地质公园交通位置图、卫星(航空)图、地形地貌图、植被图等图件资料;地质遗迹景观及其它自然人文景观的录像带(光盘)和照片集。
第七条省级地质公园由河南省地质遗迹(地质公园)评审委员会按照《河南省省级地质公园申报有关规定》(豫国土资文[2001]63号)组织评审,评审结果由省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公布。
第八条建设地质公园,应当遵循“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原则,以地质遗迹景观为主体,融和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建设地质遗迹保护设施,建立标志牌、重要景点地学知识介绍牌、交通指示牌等标示系统和地质博物馆。
地质遗迹保护管理规定(3篇)
![地质遗迹保护管理规定(3篇)](https://img.taocdn.com/s3/m/27877b4b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0850d0c.png)
第1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地质遗迹的保护和管理,弘扬地质科学精神,促进地质遗迹资源的合理利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所称地质遗迹,是指在地球演化过程中形成的,具有科学价值、文化价值、美学价值和生态价值的自然地质现象、地质构造、地貌景观和生物化石等。
第三条地质遗迹保护和管理应当遵循以下原则:(一)保护优先,合理利用;(二)统一规划,分级管理;(三)科学保护,持续发展;(四)宣传教育,提高公众意识。
第四条国务院地质矿产主管部门负责全国地质遗迹保护和管理工作的监督和指导。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地质矿产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地质遗迹保护和管理工作的组织实施。
第五条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地质遗迹的义务,并有权对破坏地质遗迹的行为进行检举和控告。
第二章地质遗迹的认定与公布第六条地质遗迹的认定应当遵循以下程序:(一)县级地质矿产主管部门负责对本行政区域内地质遗迹进行初步调查和评估;(二)市级地质矿产主管部门对县级地质矿产主管部门认定的地质遗迹进行复核;(三)省级地质矿产主管部门对市级地质矿产主管部门复核通过的地质遗迹进行审批;(四)国务院地质矿产主管部门对省级地质矿产主管部门审批通过的地质遗迹进行复核和公布。
第七条经认定的地质遗迹,由国务院地质矿产主管部门予以公布,并纳入国家地质遗迹名录。
第八条地质遗迹公布后,所在地县级地质矿产主管部门应当及时向公众公告,并设立标志说明其科学价值、文化价值、美学价值和生态价值。
第三章地质遗迹的保护措施第九条地质遗迹保护区域分为国家级、省级、市级和县级保护区域,具体划分标准由国务院地质矿产主管部门制定。
第十条国家级地质遗迹保护区域内的地质遗迹,应当实行绝对保护,禁止一切破坏性活动。
第十一条省级、市级和县级地质遗迹保护区域内的地质遗迹,应当实行相对保护,限制开发建设活动,确保地质遗迹的自然状态。
地质资料管理条例(2017年修订)-国务院令第676号
![地质资料管理条例(2017年修订)-国务院令第676号](https://img.taocdn.com/s3/m/dc4b8b78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368fdd0.png)
地质资料管理条例(2017年修订)正文:----------------------------------------------------------------------------------------------------------------------------------------------------地质资料管理条例(2002年3月1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49号公布根据2016年2月6日《国务院关于修改部分行政法规的决定》第一次修订根据2017年3月1日《国务院关于修改和废止部分行政法规的决定》第二次修订)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对地质资料的管理,充分发挥地质资料的作用,保护地质资料汇交人的合法权益,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地质资料的汇交、保管和利用,适用本条例。
本条例所称地质资料,是指在地质工作中形成的文字、图表、声像、电磁介质等形式的原始地质资料、成果地质资料和岩矿芯、各类标本、光薄片、样品等实物地质资料。
第三条国务院地质矿产主管部门负责全国地质资料汇交、保管、利用的监督管理。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地质矿产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地质资料汇交、保管、利用的监督管理。
第四条国务院地质矿产主管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地质矿产主管部门的地质资料馆(以下简称地质资料馆)以及受国务院地质矿产主管部门委托的地质资料保管单位(以下简称地质资料保管单位)承担地质资料的保管和提供利用工作。
第五条国家建立地质资料信息系统。
第六条在地质资料管理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由国务院地质矿产主管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地质矿产主管部门给予奖励。
第二章地质资料的汇交第七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及管辖的其他海域从事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的探矿权人或者采矿权人,为地质资料汇交人。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及管辖的其他海域从事前款规定以外地质工作项目的,其出资人为地质资料汇交人;但是,由国家出资的,承担有关地质工作项目的单位为地质资料汇交人。
旅游景区地质博物馆服务标准
![旅游景区地质博物馆服务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aa2d718f3968011ca30091dc.png)
旅游景区地质博物馆服务标准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XX风景名胜区地质博物馆服务应达到的目的和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XX风景名胜区地质博物馆管理工作。
2 服务目的
让游客感受景区奇特的地质地貌成因,对景区有更深层次的了解。
3 服务要求
3.1 时效性博物馆工作人员应提前10分钟到岗,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循环播放景区地质景观介绍光碟。
3.2 准确性
3.2.1 工作人员要向游客准确地讲解XX地质地貌的演变过程,介绍馆内的各种展品,让游客充分了解XX的地质知识。
3.2.2 对游客进行讲解过程中,不得擅自增加、减少、更改内容。
3.3 文明性
3.3.1 讲解人员应保持微笑服务,见到游客时首先说“您好”、“欢迎您”等欢迎词。
工作人员在进行讲解活动时,不得以明示或暗示方式向游客索要小费。
3.3.2 工作人员在处理各种事情要以大局为重,时刻维护景区利益与游客合法权益。
耐心细致解答游客提出的问题,想游客所想,急游客所急,主动为游客排忧解难。
3.4 着装要求
3.4.1 工作人员需统一着装、佩戴工牌,保持良好的仪容仪表,朴素大方,严禁奇装异服、浓妆艳抹。
3.4.2 在讲解过程中任何时候不得在游客面前整理衣裤。
3.5 行为要求讲解时尽量面对游客,站立服务,要表情自然、诚恳、和蔼,语言准确、生动、富有表达力,同时注意使用礼貌用语。
严禁掺杂庸俗下流的内容,不得私自接听或拨打与工作无关的电话。
3.6 卫生要求工作人员要维护好博物馆内的环境卫生,保证展厅地面干净整洁,窗户无尘,台内物品摆放整齐。
3.7 功能性宣传介绍景区地质知识及景区的地质地貌演变过程。
岩石馆管理制度
![岩石馆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40164b99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c3a88e5.png)
岩石馆管理制度一、总则岩石馆是一个展示和保护地球历史和地质学知识的场所,作为一个公共文化设施,必须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保护文物,服务观众,促进科学研究,传播地质知识。
为此,必须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保证馆内工作的有序进行。
二、馆内人员管理1. 岩石馆必须设立专业的管理人员,包括馆长、副馆长、学术主任、策展人员等,确保馆内工作的正常进行。
同时,必须配备一定数量的安保人员,确保馆内安全。
2. 所有馆内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了解相关的地质知识和展览讲解技巧,确保给观众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三、展品管理1. 馆内展品必须进行细致的分类整理,并建立相应的档案。
同时,要定期对展品进行保养和维护,确保其长时间展览。
2. 展品的布展位置和方式必须经过专业策展人员设计并审核,保证展览的科学性和观赏性。
3. 馆内展品的采集和获取必须符合相关法律法规,不得违法采集珍贵自然资源。
四、观众管理1. 岩石馆应采取预约制度,控制每天入馆人数,确保观众能够有良好的观展体验。
2. 每位观众进馆前必须接受安全检查,确保不会携带危险品入内。
3. 岩石馆必须建立完善的导览系统,确保观众能够获得充分的讲解和指引。
同时,必须提供多种语言的导览服务,满足不同观众的需求。
五、安全管理1. 岩石馆内必须配备相关的灭火设备,并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观众和展品的安全。
2. 馆内必须设置安全通道和逃生指示,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观众能够迅速疏散。
3. 馆内应禁止吸烟、酗酒等行为,以维护馆内的环境卫生和观众的健康。
六、文物保护1. 馆内文物必须建立详细的档案,并进行定期的保养和修复,确保其长时间展示。
2. 文物保护工作必须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确保文物不受损害,并在必要时进行保护性展示。
3. 文物保护必须得到专业人员的参与,不得私自处理、移动文物。
七、科研学术1. 岩石馆必须配备专业的科研人员,进行地质学和地球历史方面的研究工作。
2. 馆内必须发表相关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推动学科的发展。
地质公园开放制度
![地质公园开放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d476814f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3d86b92.png)
地质公园开放制度
地质公园开放制度是指设定和执行地质公园参观和游览的时间、规则和方式的制度。
地质公园是为了保护和展示地质遗迹、地质景观和自然生态而设立的特殊地区,因此需要制定合理的开放制度来平衡公众参观需求和保护目标。
地质公园开放制度可以包括以下方面:
1. 开放时间:规定地质公园的开放时间,包括每日开放时间和特定节假日的开放时间。
2. 参观方式:设定参观地质公园的方式,可以是自由参观或者有导游带领的参观团。
3. 参观限制:针对地质公园的特点和保护需求,设定参观的限制条件,例如人数限制、专业人员陪同要求等。
4. 游览路线:划定游览地质公园的路线和站点,方便游客游览、了解和欣赏重要地质景观和遗迹。
5. 安全措施:制定安全措施,包括安全警示标识、防护设施、应急响应等,确保参观者的安全。
6. 管理机构:明确地质公园的管理机构和责任,确保制度的执行和监管。
7. 参观费用:设定参观地质公园的费用标准,用于维护和发展
地质公园。
地质公园开放制度的目的是保护地质遗迹和景观,同时促进公众的科普教育和文化旅游。
制定和执行有效的开放制度,有助于平衡公众的参观需求和地质公园的保护目标,保持地质公园的可持续发展。
地质博物馆规章制度
![地质博物馆规章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1f397688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8fa4ad5.png)
地质博物馆规章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地质博物馆工作秩序,提高工作效率,保障展览安全,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地质博物馆是一个专门收藏、研究和展示地质相关物品和资料的机构,其宗旨是加强地质教育,传播地质知识,促进科学文化交流。
第三条地质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本规章制度,尊重职业道德,履行岗位职责,保护博物馆的利益。
第四条地质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应当具备专业知识和工作技能,积极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为博物馆的发展做出贡献。
第五条地质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应积极参加培训,提高专业水平,增强博物馆服务意识,提升工作效率。
第六条地质博物馆的工作人员要严格执行国家法律法规、规章制度,不得违法乱纪,不得滥用权力,不得徇私舞弊。
第七条地质博物馆的工作人员要保守博物馆的机密信息,不得泄露博物馆的机密信息,不得用于违法犯罪活动。
第八条地质博物馆的工作人员要保护博物馆的文物、展品和设施设备,不得私自擅用,不得私自转让、毁损或挪用。
第九条地质博物馆的工作人员要维护博物馆的形象,不得在公共场所出现不良行为,不得损害博物馆的声誉。
第十条地质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在工作中要团结互助,积极合作,共同推动博物馆事业的发展。
第二章组织架构第十一条地质博物馆设有董事会、理事会、管理层和工作人员,各自履行相应的职责。
第十二条地质博物馆的董事会是最高决策机构,负责审批博物馆发展规划、财务预算和重大事项。
第十三条地质博物馆的理事会是监督机构,负责监督博物馆管理层的工作,并对其进行评估。
第十四条地质博物馆的管理层是执行机构,负责具体的管理工作,领导和协调博物馆各部门的工作。
第十五条地质博物馆的工作人员是基层员工,负责具体的展览、研究和服务工作。
第十六条地质博物馆各级组织机构之间应当协作配合,形成良好的工作合力,共同服务于博物馆事业的发展。
第三章业务管理第十七条地质博物馆应当定期开展展览活动,不断丰富展品内容,提高展览质量,吸引更多的观众。
第十八条地质博物馆应当加强对文物、展品和设施设备的保护工作,依法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其安全。
地理展览室规章制度
![地理展览室规章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486c0d4c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12daef4.png)
地理展览室规章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地理展览室管理,维护秩序,保障展览安全,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地理展览室是为展示地理知识和文化而设立的场所,是广大师生学习和交流的重要平台。
第三条地理展览室应当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服务于广大师生和社会公众。
第四条地理展览室应当遵循均衡、公开、透明、科学的原则,开展展览活动。
第五条地理展览室应当加强学术研究,推动地理学科的发展。
第六条地理展览室应当建立健全管理制度,确保展览活动的质量和效果。
第七条地理展览室应当加强与其他学科和机构的合作,促进跨学科研究和合作。
第八条地理展览室应当加强公共宣传和科普教育,提高社会公众对地理学科的认识和了解。
第二章展览室管理第九条地理展览室的管理机构由地理学科负责人及相关工作人员组成,负责全面管理地理展览室。
第十条地理展览室应当建立健全管理制度,确保展览活动的正常运行。
第十一条地理展览室应当制定年度工作计划,并定期评估和调整。
第十二条地理展览室应当加强与相关学科和机构的合作,共同推进展览活动。
第十三条地理展览室应当对展览活动进行评估,并及时调整和改进。
第十四条地理展览室应当积极开展科学普及教育,推动地理学科的发展。
第十五条地理展览室应当建立展览安全管理制度,确保展览活动的安全。
第十六条地理展览室应当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发现安全隐患及时整改。
第十七条地理展览室应当建立应急处理机制,确保安全事件的及时处理。
第十八条地理展览室应当加强展览保管和使用,避免损坏和丢失。
第三章观众行为规范第十九条观众进入地理展览室应当遵守秩序,服从管理人员的指导。
第二十条观众应当保持展览室内的安静,不得大声喧哗或制造噪音。
第二十一条观众应当文明参观,不得随意触摸展品或破坏展览设施。
第二十二条观众应当遵守展览室的规定,不得携带危险物品或违禁品。
第二十三条观众应当保持展览室的清洁,不得随地吐痰或乱扔垃圾。
第二十四条观众在展览室内不得吸烟、饮食、喝水,不得使用闪光灯或拍摄视频。
旅游景区地质博物馆服务提供能力标准
![旅游景区地质博物馆服务提供能力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762e0bd5011ca300a6c390dc.png)
旅游景区地质博物馆服务提供能力标准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XX风景名胜区地质博物馆服务提供能力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XX风景名胜区地质博物馆管理工作。
2 服务要求
2.1 准备工作
2.1.1 地质博物馆工作人员要统一着装,仪容整洁,精神饱满。
2.1.2 熟悉景区地质知识和讲解内容等。
2.2 迎接游客对每一位来博物馆参观的游客都要微笑服务,热情迎接游客,并向游客说明有关注意事项。
2.3 讲解服务
2.3.1 工作人员在讲解过程中,要自觉维护国家利益和民族尊严,不得有损害国家利益和民族尊严的行为,工作人员要按照本景区的地质特点进行讲解,讲解内容要繁简适度,包括景区的地质演变、各景点存在的地质遗迹等,讲解的语言要生动,富有表达力。
2.3.2 在讲解过程中不得擅自增减或终止讲解活动,应注意关照老、弱、病、残等游客。
2.3.3 工作人员在讲解活动中,要始终以饱满的热情、礼貌的态度和标准的普通话为游客导游。
2.3.4 在地质影碟播放期间,对于游客的询问,工作人员要耐心、细致的给予解答。
2.3.5 所售光碟等纪念品要明码标价,严禁发生强买强卖、欺客宰客现象。
2.4 讲解结束讲解结束时,讲解人员应征求游客对讲解服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对讲解过程中的合作向游客表示感谢,欢迎再次光临。
地理展厅室管理规章制度
![地理展厅室管理规章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cc4bf41f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c4fe320.png)
地理展厅室管理规章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地理展厅室管理,提高管理质量和效率,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地理展厅室管理规章制度适用于所有地理展厅室的管理工作。
第三条地理展厅室管理遵循“公开、公平、公正、诚信”的原则,依法合规经营,确保展厅室运行秩序良好。
第四条地理展厅室管理应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不得违法违规经营。
第五条地理展厅室管理应注重环境保护,文明经营,并承担社会责任,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
第六条地理展厅室管理要加强员工培训和管理,提高员工素质和业务水平,构建团队合作精神。
第七条地理展厅室管理对市场竞争要有清醒的认识,不得采取不正当手段获得竞争优势。
第八条地理展厅室管理对新技术、新产品应及时调查研究,提高管理水平,不断创新。
第九条地理展厅室管理要注重品牌形象宣传,提升知名度和美誉度,不得损害公司形象。
第十条地理展厅室管理要加强与各方合作,促进共赢发展,维护市场秩序。
第十一条地理展厅室管理要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明确责任分工,确保管理工作有序进行。
第十二条地理展厅室管理应当遵循诚实守信的原则,不得有不正当行为影响公司利益。
第十三条地理展厅室管理依法自主经营,并主动接受监督检查。
第十四条地理展厅室管理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发展观,坚持可持续发展,推动企业健康发展。
第十五条地理展厅室管理要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加强沟通合作,形成团结稳定的工作环境。
第十六条地理展厅室管理要注重风险防范,关注市场动向,及时调整经营策略,避免风险损失。
第二章地理展厅室管理机构第十七条地理展厅室管理机构包括董事会、监事会、管理层,各部门。
第十八条董事会是公司的最高权力机构,负责审议公司重大事项。
第十九条监事会是公司的监督机构,负责监督公司经营,维护公司股东利益。
第二十条管理层负责公司的日常经营管理,执行董事会的决策。
第二十一条各部门负责公司的具体业务工作,按照公司需求开展工作。
第二十二条各级管理机构要执行公司决策,保障公司正常经营。
参观地质博物馆安全预案
![参观地质博物馆安全预案](https://img.taocdn.com/s3/m/c59ce3ed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e00716e.png)
地质博物馆是展示地质科学知识、普及地质科学文化的重要场所,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参观。
为确保参观过程中游客的人身安全和博物馆的财产安全,特制定本安全预案。
二、组织机构1. 成立地质博物馆安全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安全预案的组织实施和监督。
2. 设立安全办公室,负责日常安全管理工作。
3. 设立安全巡查小组,负责博物馆内外的安全巡查。
三、安全措施1. 安全教育与培训(1)对全体员工进行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
(2)对参观游客进行安全提示,提醒游客注意安全。
2. 安全设施(1)确保博物馆内消防设施、报警系统、应急照明等设备完好,并定期检查。
(2)设置安全出口和疏散通道,确保畅通无阻。
(3)在易发生安全事故的场所设置警示标志。
3. 安全巡查(1)加强日常安全巡查,及时发现并消除安全隐患。
(2)对重点区域进行重点巡查,如展厅、休息区、楼梯、电梯等。
4. 应急处置(1)制定应急预案,明确应急组织、职责和处置流程。
(2)定期开展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3)发生安全事故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置。
四、具体措施(1)对博物馆内所有设施进行检查,确保安全。
(2)提醒游客注意个人物品保管,不要携带易燃易爆物品进入博物馆。
2. 参观中(1)加强对展厅、休息区、楼梯、电梯等区域的监控,确保游客安全。
(2)遇到突发情况,立即启动应急预案,进行处置。
3. 参观后(1)对博物馆内设施进行检查,确保安全。
(2)对游客进行安全提示,提醒游客注意交通安全。
五、责任追究1. 对违反安全规定,造成安全事故的,依法追究相关责任。
2. 对不履行安全职责,造成安全事故的,依法追究相关责任。
3. 对不及时报告、隐瞒事故的,依法追究相关责任。
六、附则1. 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2. 本预案由地质博物馆安全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解释。
3. 本预案如有未尽事宜,由地质博物馆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另行规定。
去地质博物馆安全预案
![去地质博物馆安全预案](https://img.taocdn.com/s3/m/73a6096b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14d8443.png)
一、预案背景为了确保地质博物馆在参观、展览、科普教育等各项活动中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预防和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特制定本安全预案。
二、预案目标1. 保障博物馆参观者、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2. 保障博物馆的财产安全,防止各类盗窃、破坏行为;3. 保障博物馆设施设备的安全运行;4. 提高博物馆安全管理水平,形成良好的安全文化氛围。
三、组织机构及职责1. 成立博物馆安全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面协调、指导、监督博物馆安全工作;2. 设立安全办公室,负责日常安全工作的具体实施;3. 各部门、各岗位明确安全责任,落实安全措施。
四、安全管理制度1. 人员安全管理(1)参观者:严格执行参观制度,对参观者进行安全教育,提醒参观者注意安全;(2)工作人员: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安全培训,提高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
2. 设施设备安全管理(1)定期对博物馆设施设备进行检查、维护,确保设施设备安全运行;(2)对重要设施设备进行重点监控,确保其在紧急情况下能够正常运行;(3)制定设备操作规程,规范操作流程,防止设备事故发生。
3. 消防安全管理(1)严格执行消防法规,定期进行消防设施设备检查、维护;(2)加强消防安全宣传教育,提高参观者和工作人员的消防安全意识;(3)制定应急预案,确保在发生火灾等紧急情况时,能够迅速、有效地进行处置。
4. 安全巡查制度(1)制定安全巡查制度,明确巡查范围、内容、频次;(2)巡查过程中发现安全隐患,立即采取措施整改,并向安全办公室报告。
五、应急预案1. 突发事件应急预案(1)火灾:立即启动消防应急预案,组织人员疏散,确保人员安全;(2)盗窃:立即报警,封锁现场,协助警方调查;(3)自然灾害:按照应急预案要求,组织人员疏散,确保人员安全。
2. 应急处置流程(1)发现突发事件,立即向安全办公室报告;(2)安全办公室接到报告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相关人员采取措施;(3)应急处置过程中,确保人员安全,尽量减少财产损失;(4)事件结束后,对应急处置情况进行总结,完善应急预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质博物馆管理规定 Ting Bao was revised on January 6, 20021
地质博物馆管理制度
一、博物馆管理人员要严守工作岗位,认真履行职责。
二、博物馆的展板、标本、设施设备,要注意防火、防潮、防盗、防非法操作。
三、管理人员要定期对展板、标本、设施设备进行安全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确保安全有效地工作,做到防患于未然。
四、其他人员一律不能使用博物馆内的标本、设施设备,随意移动标本、设施设备,严禁私拉电线、私自安装其他电器设备。
使用设备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不得超负荷运行。
五、博物馆内部的标本、设施设备,未经允许一律不准外借。
如有发现,管理者承担物品损害或遗失的所有责任。
六、场内严禁吸烟和明火,严禁携带一切易燃品和危及安全的化学药品入内。
七、大型集体活动由活动主办单位按规定到办公室履行手续后,方可使用。
八、博物馆只允许播放齐云山的宣传片和单位工作视频,严禁翻录、复制和放映反动、淫秽、恐怖、凶杀和散布封建迷信的音像制品。
九、管理人员做好安全检查和准备工作后,方可开放使用博物馆。
十、博物馆开放中,管理人员必须坚守工作岗位,严格遵守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
十一、如发现安全意外情况,要及时组织人员撤离,同时启动应急程序,妥善处理。
十二、博物馆参观、使用人员都应遵纪守法,举止文明并保持室内安静。
十三、博物馆内禁止吸烟、随地吐痰、乱扔瓜果皮壳等不文明行为,如有发现立即劝阻,对不听劝阻者,请其离开活动场地。
十四、使用后管理人员要及时断电、锁门,并处理安全隐患,发现问题及时向办公室汇报。
十五、博物馆在清查、维修期间,管理人员必须在场,钥匙未经允许不得转借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