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导论ppt共57页
哲学-导论 ppt课件
![哲学-导论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a3c5dfeb9d528ea81c779f7.png)
唯心主义:意识第一性 唯物主义:物质第一性
PPT课件
11
二、哲学的基本问题
2、基本问题的两个方面 (1)二者谁为第一性。 (2)思维能否反映存在,世界是不是可以认识。
思维 ? 存在
认识否
可以认识————可知论(绝大多数哲学家)
不可以认识——不可知论(少数,如休谟,康德)
内在要求 客观要求
文化条件
PPT课件
48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 毛泽东哲学思想、邓小平哲学思想和“三个代
表”重要思想。
PPT课件
49
毛泽东哲学思想
唯物论方面:
2、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西方哲学的区别
阶级属 性
马克思 无产阶 主义哲 级 学
西方哲 资产阶
学
级
理论实质 社会作用 发展形态
实践的辩 为无产阶 严密完整的 证唯物主 级服务 理论体系
义
没有摆脱 为资产阶 派别林立
唯心主义 级服务 形态多变
和形而上 学
PPT课件
更替频繁
46
二、 与现代科技革命
现代科技革命
天地
物
文质
理
学学
学
化 学
生 物 学
能量 星云说 渐变论 守恒与
转化
电磁 理论
尿素
元素 周期律
细胞 学说
生物 进化论
自然界是相互联系的、发展演化的
PPT课件
35
(3)科学条件:社会科学条件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费尔巴哈
黑格尔
特别是德国的古典哲学,它 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来源。
《西方哲学导论总》课件
![《西方哲学导论总》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3734e2c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307fec2.png)
近代哲学
以笛卡尔、康德等为代表,强调主体和客体的分 离,探讨知识、自由、道德等问题。
ABCD
中世纪哲学
以基督教神学和经院哲学为代表,探讨信仰和理 性的关系。
现代哲学
以尼采、海德格尔等为代表,关注个体存在和意 义,探讨语言、文化、艺术等问题。
02
CATALOGUE
古希腊哲学
早期古希腊哲学
泰勒斯
认为水是万物的本原,提出了“万物的根源是水”的哲学命题。
新科学
哥白尼、伽利略等科学家挑战地心说 和传统的宇宙观,推动科学革命和思 想变革。
04
CATALOGUE
近代哲学
早期近代哲学
总结词
以认识论为中心,探讨知识的来源和 可靠性。
详细描述
早期近代哲学主要关注知识的来源和 可靠性问题,代表人物包括笛卡尔、 霍布斯和洛克等。他们通过怀疑一切 来寻找不可怀疑的确定性,从而为知 识建立基础。
唯名论与实在论之争
唯名论强调个别事物的实在性,实在 论强调共相的实在性,对经院哲学产 生深远影响。
晚期中世纪哲学
总结词
从文艺复兴到启蒙运动,晚期中世纪 哲学关注人性的解放和科学的兴起, 对现代思想产生重要影响。
人文主义
强调人的尊严和自由,反对神学的束 缚,推动文艺复兴和思想解放。
宗教改革
马丁·路德等改革家挑战教会的权威 ,提出因信称义等新教义,对后世产 生深远影响。
阿那克西曼德
认为万物的根源是无定形的东西,提出了“万物的根源是无定形的 东西”的哲学命题。
阿那克西美尼
认为气是万物的本原,提出了“万物的根源是气”的哲学命题。
古典时期古希腊哲学
苏格拉底
认为哲学研究的对象不是 自然,而是人本身,提出 了“认识你自己”的哲学 命题。
哲学导论--哲学的品格、本质精神与功用 ppt课件
![哲学导论--哲学的品格、本质精神与功用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ca8c92f14791711cc7917f6.png)
---------------------------------------------------------------最新资料推荐------------------------------------------------------1 / 11哲学导论--哲学的品格、本质精神与功用 ppt 课件三次考试:方式、用时、题型与比例 均为开卷考 第一、二讲:60 分钟;理论题+ 分析题 30% % 第三、四讲:60 分钟;理论题+ 分析题 30 % 第五、六讲:60 分钟;理论题+ 分析题 30 % 平时成绩:考勤、写作或讨论等 10 % (分析题是指案例分析或言论、思想、观点分析 ) ) 主要教材:黄爱华编:《 哲学导论 》 ,航空工业出版,2003 年 参考教材:罗伯特 所罗门:《 大问题简明哲学导论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年邬昆如主编:《 哲学概论 》 (中国人民出版社,2005 ); 孙正聿:《 简明哲学通论 》 (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 );上课期间如有请假,需提供学院书面证明或校医院出具的病假条,否则按旷课处理。
若有缺考,在保证基本出勤率和正常请假的条件下,教师可安排补考,补考必须严格,并以一次为限。
若有两次缺考,要考虑重修。
大陆:哲学课程的三史七论。
三史:马克思主义哲学史、西方哲学史、中国哲学史七论:哲学导论、马克思主义哲学、伦理学、美学、宗教哲学、逻辑学、科技哲学。
台湾:哲学课程的三史六论。
三史:中国哲学史、西方哲学史、印度哲学史。
六论:逻辑学、认识论、形而上学、伦理学、价值论、哲学概论。
国家教委颁布学科门类排序如下:哲学、经济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法学、军事学、管理学。
哲学是一级学科,下属有:马克思主义哲学、外国哲学、中国哲学、伦理学、美学、宗教哲学、逻辑学、科技哲学等二级学科。
第一讲哲学的品格、本质精神与功用一一, 哲学的品格(这是一个以哲学的特性为基础,同时含有价值期望和评价因素的概念)◢ 讲道理的学问:---------------------------------------------------------------最新资料推荐------------------------------------------------------3 / 11理性与合理性; 观察视角;价值取向 ① 论理性:◢ ◢ 需要理论论证; ◢ ◢ 要求前后一贯; ◢ 触及根本; 根本理念或基本理念(即世界观) ; ; ② 抽象性 :◢ 追求普遍 :哲学以思想、普遍者为内容,而内容就 是整个的存在。
哲学导论课件
![哲学导论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5a55b4933687e21af45a9fc.png)
• 哲学与艺术、宗教的区别何在? • 区别在于精神达成自觉的途径、方式不同。艺术以感性直 观的方式观照文明体系之内在的人性质素,宗教则将这种 人性的质素表象为一种超验的神性,哲学则把文明中的人 性质素作为文明的意义基础,将其阐发为“纯粹的思”。 • 纯粹的思是相对于在经验中的思而言的。对具体事物的感 悟和认识活动,是“在经验中的思”;实际地改变或制作 具体事物(包括自然事物和社会事物)的实践活动,若单 就其本质的方面而言,其实也是“在经验中的思”。而哲 学的认识则是对经验中的思再作思,即拿思想本身来作一 番“思”,用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话说,就是“思 想思想”。因为所谓“经验中的思”,正是文明活动中的 人性质素,所以, “思想思想”就是对人性质素本身作 理性的考察。考察所得,即是“纯粹的思”。
• 哲学与科学的分野,在西方是经历了一个很长的 历史过程的,但到今天已是确定下来了,我们现 在已经不再把哲学理论等同于科学知识了。任何 科学理论都关乎特定的、具体的经验领域,并且 常能以数学的精确性来描述和预测自然现象或某 些社会现象。在这一点上,哲学显然不是科学。 哲学并不去精确地刻画经验,也绝不去预测某种 具体的现象,因此也就不能具体地指导人们改造、 控制自然或干预某些社会过程的实践。所以,哲 学并不提供有实际效用的知识。
• 凡世界观,就其性质而言,不是一种由殊相上升到共相的 科学概括,而后又在观察和实验中能被重复证实。世界观 是对人自身及其所面对的周围世界的总体性的理解和态度, 它无法为任何一条具体的经验事实所确证或否证。这种无 法为经验所证实的理解和态度就是信念。 • 在人们所持有的种种不可称作知识的信念中都隐藏着某 种基本的思想,常人对于这种基本思想往往并不自觉地意 识到。从信念追溯到思想的考察,是哲学的旨趣所在。因 此,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就是:哲学将世界观所隐涵的基 本思想予以揭示并对其作理性的考察,然后探讨其根源和 广泛的后果。哲学在这样做了之后,往往也就形成了成为 学说体系的世界观,诉诸人的理性。正是在这个意义上, 我们说,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
西方哲学导论PPT课件
![西方哲学导论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599cccc844769eae109ed0e.png)
一、课程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
使学生了解西方哲学的发展线索和主要理论进路, 通过回归哲学史上的大师和经典,回归重要的哲学 问题,回归严格的哲学论证,回归哲学的反思与批 判功能,在把握不同时期的哲学形态与思维范式下 的各种哲学流派、主要人物、核心观念、代表性命 题及其论证的基础上,学会按照哲学的方式提出问 题、解决问题,养成哲学地思维的习惯,鼓励学生 勤于并善于思考,自觉提高其理性的反思、怀疑和 批判、创新素质,进而,根本上增强学生的思维能 力,弘扬人文精神。
阿奎那认为哲学就是理论哲学(包括形而上学、自然哲学、 知识学等)。
康德把哲学看成是理论哲学和实践哲学(包括伦理学、政 治哲学和法哲学等)的综合。
一些中国哲学家把哲学等同于宇宙论(含形而上学和自 然哲学)、人生论(含道德哲学和人生哲学)和知识论 (含知识学和逻辑学)总称。
此外,哲学还被有的学者理解为思维活动;或 者生存方式;或者自我意识的理论自觉,等等。
哲学的研究对象
——亚里士多德等则把哲学宽泛地理解成各种理论学 科(包括数学、含自然哲学在内的物学、形而上学)、 实践学科(包括伦理学和政治哲学等)和创制学科 (包括诗学、修辞学等)的统称。他是第一个明确提 出哲学研究对象的古希腊哲学家。在《形而上学》中, 他多次言及哲学的对象问题,认为哲学就是关于原因 和本原的理论学科。哲学的对象是事物的原因和本原, 就是关于存在的存在。
——从研究对象来看
在哲学史上,前苏格拉底的哲学家们,把哲学狭隘地理解 为形而上学和自然哲学。
苏格拉底把哲学的研究对象从“天上的事物”拉回到“人 间的事物”。
亚里士多德等则把哲学宽泛地理解成各种理论学科(包括 数学、含自然哲学在内的物学、形而上学)、实践学科 (包括伦理学和政治哲学等)和创制学科(包括诗学、修 辞学等)的统称。
哲学导论(完整版) ppt课件
![哲学导论(完整版)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726eb6a4431b90d6c85c7bd.png)
PPT课件
24
三、历史的考察(以古希腊为例)
●在这些城邦中,希腊人根本上都是商人,所有
的劳力都由奴隶担任,因此市民有充分的闲暇, 可以将所有的时间都投注在政治与文化上。
●希腊哲学家多为贵族,他们不必为生计操劳,
因此才能从事纯思辨活动。希腊贵族崇尚的高 尚活动是战争、游猎和思辨。思辨风尚造就了 一批职业哲学家。
PPT课件
16
三、哲学的基本领域
●一般分类: 本体论(有时是形而上学的同义语) 知识论或认识论 价值论
PPT课件
17
第二章 哲学的起源
一、哲学思考源于惊异
●柏拉图(Plato)《泰阿泰德篇》:“惊讶,这尤 其是哲学家的一种情绪。除此之外,哲学没有 别的开端”。
●亚里士多德(Aristoteles)《形而上学》:“古 往今来人们开始哲理探索,都应起于对自然万 物的惊异;他们先是惊异于种种迷惑的现象, 逐渐积累一点一滴的解释,对一些较重大的问 题,例如日月星辰的运行以及宇宙之创生做出 说明。”
●西方哲学具有深厚的本体论传统。本体论这一概
念是17世纪德国经院哲学家郭克兰钮 (R.gocleneus)在《哲学辞典》中最早使用的, 创造了这个概念作为形而上学的同义语。
PPT课件
26
一、本体论的概念
●第一个给本体论下定义的是德国哲学家沃尔夫
(Wolff):“本体论,论述各种抽象的、完全 普遍的哲学范畴,如‘存在’……,在这个抽 象的形而上学中进一步产生出偶性、实体、因 果、现象等范畴” 。
——以赛亚·伯林(Isaiah Berlin):《思想家》
PPT课件
11
三、哲学的基本领域 ● 亚里士多德(Aristoteles)分类:
人民大2024马克思主义哲学导论 PPT绪论
![人民大2024马克思主义哲学导论 PPT绪论](https://img.taocdn.com/s3/m/c747f272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9f.png)
13
5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国外的发展: 二战结束后,国外马克思主义哲学构建呈现出对“新
马克思主义”探索的热情。20世纪60年代后,实用主义在 美国的没落,使得马克思主义,尤其是马克思主义关于资 本主义危机的理论又引起了人们的关注,特别是在美国大 学里,马克思主义的学术研究迅速发展,形成了美国历史 上前所未有的所谓“学院马克思主义”。
第二节 对已有相关代表性成果的分析评价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构建仍然处在一个不甚完 备的初级阶段。以往的成就主要体现在教科书层面,而现在 的重点则应当是探索和构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学术体系。若 要完成这样的任务,首要的目标则应当着眼于对历史上马克 思主义哲学体系构建中所遗留的问题的反思。 ❖坚持一种严格的、从马克思主义哲学最初的前提出发展开 的构建,是一个最有力的方法,具体要做的工作则是构建起比 较完整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学术体系的出发点、支撑 点、学术标准等等。
2
李大钊
❖ 构建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设想可以 追溯到马克思主义哲学家李大钊。
❖ 李大钊不同凡响之处在于,他最早理解并接 受唯物史观,他的“民彝史观”成为嫁接唯 物史观的通路。
❖ 陈独秀对唯物史观的阐释、蔡和森的社会 进化论、李达用唯物史观考察中国的出路 以及对“实践的唯物论”的义理把握、毛 泽东的“实践论”,都与构建当代中国马克 思主义建立了或紧密或松散的联系。
在美国,A.W.古尔德纳、B.奥尔曼等可以说是构建马 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较为重要的人物。
在德国,参与马克思主义哲学构建的主要代表人物有 梅林和后起的马尔库塞、哈贝马斯等。
6
❖ 随着世界性的革命失败,马克思主义哲学变革在 民主德国转回至对苏联模式的重构;在改革的大潮中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意大利、日本、波兰、苏联、南 斯拉夫等国家获得了广泛的学术研究,不同国家的研 究与应用虽都有自己各自的特点,但仅仅是在学术中 蔓延的现代性危机或韦伯所谓的“诸神冲突”理论, 就强有力地持续挑战着历史中的教条主义马克思主 义。
西方哲学史之导论 PPT
![西方哲学史之导论 PPT](https://img.taocdn.com/s3/m/57306abe011ca300a6c390dd.png)
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流
可以互相讨论下,但要小声点
▪ 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提出要消灭哲学、 否定哲学并在现实中实现哲学。
▪ 后哲学时代:反对和批评那种独立于人之外的概念王国, 主张哲学应从抽象的天国回到具体的人世和现实生活;反 对主体与客体二分,强调人与世界合一、物我交融的生活 世界。 中国的哲学境况:“哲”智也,见《尔雅》、《说文解字》 及《孔氏传》。19世纪日本学者西周首次用汉语“哲学” ,晚清思想家黄遵宪1896将日本哲学引入到中国。中国典 籍中一些同古希腊哲学与西方哲学相似、相通内容的先秦 的“ 诸子之学”、魏晋的“ 玄学”、宋明清的“道学”、 “理学”、“义理之学”等亦为哲学是也。
为了拯救和保护“ 智慧”,希腊人开始“ 反击”智者派的“ 理智的 进攻”,于是,存在者统一于存在的思想,即“ 智慧”,也变成了一 种概念式的追求,变成了一种为人们所“ 渴望”的东西。由“ 爱”到 “ 渴望”的转变是一种由人与存在合一、和谐一致到人与存在的相互 外在性的转变,通过这种转变(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 “ 爱智慧”就变成后来的“ 哲学”,即对哲理的渴望与追求,或什么 是存在者?哲学变成了以进入抽象概念王国为最终目标的学问,这种 概念哲学在西方统治了几千年,直至黑格尔死后,情况才有所改变。
1588-1679,英国人,欧洲启蒙运动时期的 杰出人物,政治家、哲学家。15岁进入牛津 大学学习,后做过培根的秘书。代表作:
《论政体》、《利维坦》、《论人》。
❖ 黑格尔之论
1770年8月27日—1831年11月14日, 德国哲学家。代表作:《精神现象学》、 《逻辑学》、《哲学全书》、《法哲学 原理》等。
西方哲学史之导论
导论
哲学是什么?
哲学导论b精品PPT课件
![哲学导论b精品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f2f039dbd64783e08122b44.png)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
④自我意识的负面效应
[1]认知闭韧:“我”的世界别人难以进入和改变 [2]认知偏见:自我的介入而发生的认知衍射 [3]自知缺憾:自我认识有其死角 [4]分离-分裂的意识:潜伏着与自己、与世界的分裂
[5]负性情感的强化:自我意识与负性情感的相互作用
§4,自我问题面面观
真
美
善
关于知情意的关系
①知、情、意和真善美在实际的人那里,在现实 中是相互交织在一起的。
关于“情”和“理”
“理性是激情的奴隶”——休谟
列宁:“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 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
②它们在不同的人身上的不同配置,形成不 同的人格特征。
智商(IQ)、德商(MQ)、情商(EQ)
霍尔巴赫(法国):一切都是有原因的,因而一切都是必然的; 不存在偶然性,偶然意味着无知; 不存在自由。
斯宾诺莎(荷兰):“任何一个被我们称为偶然的东西,其唯 一的原因都是由于我们缺乏完备的知识。”
⑤心身同一论;测谎仪;庸俗唯物论
⑥心身一元论和心身二元论
新二元论者汤玛基·内格尔:成为一只蝙蝠可能是什么样
子(What is it like to be a bat?)
⑦机能主义;人工智能PK人类智能
“灵与肉”——“男与女”
柏拉图式的爱情(观):
“精神恋爱” ,“同性恋”,“理想式的爱 情” ,“男女平等的爱情”,“唯一的爱情” 。
第三讲 心身与自我
§1,心身-心脑问题上的诸种理论 §2,知、情、意 §3,自我意识的功能与负效应 §4,自我问题面面观
心身与自我
§1,心身、心脑问题上的诸种理论
——心灵哲学
心灵哲学中最基本的一个问题是,心灵与我们身体
哲学导论ppt课件
![哲学导论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f1e5e27c5da50e2524d7f84.png)
doxa与独断论(dogmatism)。 Episteme则是自由的。 • 自由的知识就是让对象自由,让它自己独立 存在,不是让它作为我们消耗的对象。
• 自由的知识是理性的知识。“知识来源于好 奇”,好奇是非功利的。理性需要启蒙。
反思性。
第一讲:哲学是什么?
• 4、“爱智慧”的领域 • 形而上学;知识论;伦理学;宗教哲学。 • 5、“爱智慧”的意义 • 学会惊奇—怀疑精神; • 追求智慧—永恒的事业; • 理解语言—揭示与遮蔽; • 认识无知—有限与无限; • 学会宽容—尊重他人。 • 6、理论智慧与实践智慧的区分
第一讲:哲学是什么?
第三讲:形而上学与哲学
• 三、形而上学的超越性 • Meta是“超越”经验的意思。 • 哲学也称为“第一哲学”。 • 哲学也称为 “神学”或“神圣学”
(theology)。
第三讲:形而上学与哲学
• 四、形而上学问题真/假之辩 • 由于“本体”是思想体,而不是现实的
对象,所以有人认为形而上学的问题是 无意义的,是假问题。 • 五、形而上学的分支 • 存在论、知识论、价值论。
• 6、黑格尔的分类:逻辑学、自然哲学、 精神哲学。
• 7、克罗齐的分类:理论哲学(美学和逻 辑学)与实践哲学(经济学和伦理学)。
第二讲:哲学的演变
• 一、古希腊哲学:哲学的起源 • arche:始基/本原 • Ontology:存在论/本体论 • 自然主义哲学 • 苏格拉底 • 柏拉图 • 亚里士多德
第四讲:存在论——存在的意义
• 3、“非存在”(无)因何而来
• “非存在”因人而来,人把“非存在”带入 现实的世界,存在的问题才出来。
西方哲学导论PPT课件
![西方哲学导论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599cccc844769eae109ed0e.png)
康德把哲学看成是理论哲学和实践哲学(包括伦理学、政 治哲学和法哲学等)的综合。
一些中国哲学家把哲学等同于宇宙论(含形而上学和自 然哲学)、人生论(含道德哲学和人生哲学)和知识论 (含知识学和逻辑学)总称。
此外,哲学还被有的学者理解为思维活动;或 者生存方式;或者自我意识的理论自觉,等等。
在古希腊罗马时代,它的“朴素形式”表现为对世界 的本原、基质是“原初物质”还是理念问题的思考。
在中世纪,神与世界的关系问题,经院哲学内部唯名 论与唯实论之间关于个别与一般关系的争论。
在近代,它被获得了“完全的形式”,即主要探究精 神对自然界的关系问题。
思维与存在关系的具体展开,显示的是其本体论内涵 与认识论内涵。
2、认识论方面
思维与存在或精神和物质关系的另一个 方面是,思维与存在有否同一性问题, 即我们的思维能否正确认识现实世界。 对该问题的回答就是认识论问题。凡是 认为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的,就是可 知论,否则就是不可知论。
哲学基本问题
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整个哲学的基本问题。 而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则构成哲学 重要组成部分的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那么,究竟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呢?恩格斯 认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基 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
哲学基本问题贯穿哲学史、认识史始终,只是在 不同时代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在远古时代,是它的“萌芽形式”,表现为梦与肉体、 “灵魂对外部世界的关系”,“灵魂不死的观念”、 “万物有灵的观念”反映的就是原始人处理思维与存 在关系所达到的水准。
哲学基本问题涉及两个方面 :
1、本体论方面:
思维和存在或者精神与物质何者是本原的,即何者是 第一性的问题,是哲学基本问题的一个重要方面。对 该问题的回答是关于世界的存在及其本质的学说,即 本体论。本体论是一切哲学理论体系得以建立和展开 的根本出发点,它规定着解决其它一切哲学问题的基 本方向。因此,恩格斯把对该问题的回答,作为划分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凡是认为存在或物 质是世界的本原、第一性的,思维或精神是派生的、 第二性的,就是唯物主义的,否则是唯心主义的。
第1章哲学导论
![第1章哲学导论](https://img.taocdn.com/s3/m/f9b65d196bd97f192279e9c4.png)
二、 哲学的功能
能认识到自己的无知,而别人不承认自 己是无知罢了。人只有承认自己的无知, 他才能从无知变成有知。“我知道,我 一无所知。”成了他的名言。 歌德也说过,人们只是在知识很少时才 有准确的知识。人们的学习和生活过程, 就是从“有知”发现“无知”,从“熟 知”求索“真知”的过程。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认为,“智慧是一 切中最美好的东西”,哲学家“终身孜 孜以求的目标是智慧” 。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是历史上对哲 学这门智慧之学从理论上作了系统研究 的最早学者。他认识到:哲学就是爱智 慧的学问。明确主张用“知识”取代 “智慧”,并把哲学看成是最高智慧。
2013-7-11 19 上 海 理 工 大 学 社 会 科 学 部 马 列 教 研 室 哲 学
2013-7-11 28 上 海 理 工 大 学 社 会 科 学 部 马 列 教 研 室 哲 学
二、 哲学的功能
㈠哲学的反思 人作为一种能思的动物,哲学构成了他 的天命。哲学是一种反思之学,思辨之 学。哲学反思是提问和批判的前提。没 有彻底的反思和怀疑,就没有真正的哲 学思想。哲学思维方式与人们日常思维 方式不同,在于它一种把“思想”作为 “问题”予以追究和审讯的否定性思维 方式。
二、 哲学的功能 ㈠哲学具有反思的功能 ㈡哲学具有追问的功能 ㈢哲学具有批判的功能 ㈣哲学具有概括的功能
2013-7-11 26 上 海 理 工 大 学 社 会 科 学 部 马 列 教 研 室 哲 学
二、 哲学的功能
哲学是人类理论思维的最高形式,它作 为认识工具,具有提高人类理论思维的 能力和水平的功能;哲学又具有能为人 们表现和确立一定的世界观、人生观、 社会信仰、人生理解和价值的追求的功 能;哲学还具有分析、研究问题的方法 论功能;导引人类行为的总体规范功能 和审视世界的反思批判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