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的形成和排出说课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尿的形成和排出》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一)、地位和作用
人活着,就要每天从外界摄取养料,并将体内产生的废物排出体外。本节是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五章第一节内容,在学生学习了人体的营养、消化、面所学的知识贯穿起来,并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所以本节起到了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⑴、能准确区分排泄和排遗;
⑵、描述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
⑶、概述尿的形成和排出过程;
⑷、明白排尿的意义。
2、水平目标:
⑴、通过学习泌尿系统的组成,培养学生观察和思考的水平;
⑵、通过对血浆、原尿及尿液成分的比较,养成根据实验数据科学推测的水平;
⑶、结合生活实际实行分析学习,培养应用所学知识解释日常问题的水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肾单位的结构和功能的学习,形成人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合的科学观点。(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尿的形成过程。
难点: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二、教法设计
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本节内容,在教学中可淡化相关肾脏形态结构方面的生理名词和概念,主要通过观察、思考、探究引导学生了解泌尿系统的组成。
根据对血浆、原尿、尿液成分的比较分析,通过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的形式,增强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协助理解尿液形成的大致过程,推测肾小球、肾小管、肾小囊壁的作用,从而解决尿是如何形成的这个教学难点。并形成人体结构与
生理功能相适合的基本观点。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一直以问题贯穿其中,用逐渐深入的问题引导学生理解知识,掌握知识。
三、学法指导
以学生熟悉的话题创设情境引入课题,产生学习兴趣与愿望,让学生感受到本堂课的内容是与自己相关的。学法上倡导学生主动探究知识,先学后教,分组讨论,合作探讨,通过一些实践活动来理解知识,使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创设问题情境,与生活实际相联,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学们在一天的学习生活中,一定会去的是什么地方?为什么出远门坐车时要少喝水?为什么医生能够通过检验尿液中的各种成分变化,来了解人体的健康状况?排尿有什么意义?
(二)、合作探究
1、废物排出的方式
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回答,对学生的回答要予以鼓励。然后由教师小结。
2、泌尿系统的组成
⑴、出示泌尿系统组成图
⑵、解读图,思考回答:泌尿系统主要由哪些器官组成?
注意观察肾动脉与肾静脉以及肾的颜色,推测血液是怎样进出肾脏的?
尿液的形成与血液循环有没相关系?(设置悬念)
⑶、交流成果,分享收获
⑷、总结归纳
指导学生实行观察、比较、分析和讨论,进而归纳出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
3、肾脏的结构
实物出示,课件示图。学生观察,教师讲解。主要讲解肾单位的结构。
4、尿液的形成过程
问题引入:
(1)、医生为何能够通过一张单子、一些数据就能判断一个人肾脏是否有病?
(2)、血液在流经一个肾单位的过程中会发生什么变化?
设置问题引导学生分组实行分析并讨论,回答课本后面的讨论题。
(3)、为什么血浆与肾小囊液中蛋白质含量差异这样大?说明肾小球和肾小囊壁的作用有什么特点?
(4)、如果尿液是由肾小囊直接形成,为何尿液中不含蛋白质和葡萄糖?说明肾小管有什么作用?
动画演示尿液的形成过程,增强理解肾小球的的过滤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5、尿液的排出
教师设问:
①、肾脏形成尿液在腹腔脊柱两侧,是怎样通过腹腔排到体外的?
②、尿液的形成是连续持续的,而为什么排尿又是间歇的?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得出准确结论。然后教师用图表列出排尿过程。
6、排尿的意义
学生自学后回答
(三)、总结练习
1、排出废物的方式:排泄、排遗
2、泌尿系统的组成
3、尿的形成过程:肾小球的过滤作用,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4、尿的排出过程及意义。
(四)、拓展探索
介绍血液透析、血尿、蛋白尿等
2013.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