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学14章15章
八年级上册生物复习提纲第15章 动物的运动
八年级上册生物复习提纲第15章动物的运动1、动物的运动:对动物的自身生存和种族繁衍都有重要意义。
动物的栖息环境大体上可分为:水中、陆地和空中三大类,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动物,其运动方式与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现象。
水中动物的介绍有:草履虫,水母,乌贼,青蛙等。
鱼类的前进主要依靠尾部与躯干部的作用。
水中: 动物的主要运动方式:游泳(游动)陆地:爬行、行走、奔跑和跳跃爬行:如蜗牛、马陆、蛇(特点:四肢不能将身体支撑起来)行走:如猫、够、大象、马。
记住:行走不是人类所特有的运动方式(能行走就能奔跑)。
跳跃(特点:后肢较发达)如青蛙,袋鼠,跳蚤等空中:飞行动物的类别:鸟类,昆虫与蝙蝠(借助翼膜飞行)等注:飞行不是鸟类特有的运动方式。
鸟类飞行的基本方式:鼓翼飞行与滑翔(省力的方式)(一对翅)昆虫一般是两对翅(飞行)(三对足-爬行,有的后肢发达如蝗虫、蟋蟀还可以跳跃;有的幼虫在水中时还可以游泳)2、动物运动的形成:▲ 运动系统由骨、骨连结和骨骼肌三部分组成。
(神经系统的调节与其他系统的配合)▲ 运动系统起着支持、保护和运动的作用。
▲ 骨的结构:包括骨膜、骨质和骨髓三部分▲ 骨膜中含有血管、神经以及成骨细胞等,其中血管为骨提供营养,成骨细胞与骨的长粗和骨折的修复有关(骨的长粗与再生有关)▲ 骨质包括骨密质与骨松质骨密质:位于骨干外周部分的骨组织,致密坚硬,白色,有较强的抗压能力;骨松质:位于骨干内侧和骺端的骨组织,呈蜂窝状(一生容纳红骨髓),红色。
▲ 骨髓:幼年时骨髓腔与骨松质内的骨髓都为红骨髓,有造血功能;骨髓腔内的红骨髓被脂肪取代,称为黄骨髓,暂时性失去造血功能,在一定条件下可恢复造血功能;终生具有造血功能的红骨髓位于骨松质内。
▲ 骨的生长包括两个方面:长长和长粗。
骨膜内层的成骨细胞,与骨的长粗和骨折的修复有关;骺端软骨层的细胞与骨的长长有关。
&人体内的钙约有99%以骨盐形式沉积在骨组织内,骨是人体最大的“钙库”。
动物学简答题
第一章原生动物门简述题:(1)原生动物门有哪些主要特征特征:(一)身体由单细胞构成,由细胞器或胞器或类器官完成各种生活机能。
(二)以运动胞器来完成运动:鞭毛、纤毛、伪足。
(2)原生动物门最基本、最重要的是哪几个纲各纲的主要特征和代表动物是什么鞭毛纲,特征:1、运动:以鞭毛为运动胞器2、营养方式:有光合营养、渗透营养和吞噬营养3种。
3、繁殖:无性繁殖一般为纵二分裂,有性繁殖为配子结合或整个个体结合。
环境条件不良时能形成包囊。
代表动物:绿眼虫…肉足纲,特征:1、运动器官--伪足2、体表为质膜,胞质分化明显。
3、繁殖:无性生殖:二分裂;有的具有性生殖;形成包囊极为普遍。
代表动物:大变形虫孢子纲,特征:1、均寄生生活;无运动器官或在生活史的一定阶段以鞭毛或伪足为运动器。
2、具顶复合器。
功能不详。
3、营养方式为异养。
4、生活史复杂,有世代交替现象。
无性世代在脊椎动物体内(裂体繁殖),有性世代在无脊椎动物体内(配子生殖)。
代表动物--间日疟原虫纤毛纲,特征:1、运动器官--纤毛。
'2、结构复杂,分化最多3、生殖:无性--横二分裂;有性--接合生殖。
4、细胞核有两种类型:大核(营养)和小核(繁殖)。
5、营养方式为异养代表动物:大草履虫(3)杜氏利什曼原虫和间日疟原虫各引起人类什么疾病各引起黑日病,疟疾。
综述题:(1)综述间日疟原虫的生活史及防治原则。
间日疟原虫生活史复杂,有世代交替现象:无性世代在人体内,有性世代在雌按蚊体内。
★在人体内:进行裂体生殖,在肝细胞和红细胞内发育。
★在雌性按蚊体内:进行有性的配子生殖和无性的孢子生殖。
寄主有两个:人和雌性按蚊,借按蚊传播。
防治:治病(奎宁),灭蚊。
(2)简述原生动物门的主要特征;如何理解原生动物是动物界中最低等、最原始、又是比较复杂的一类动物1、主要特征:(一)身体由单细胞构成,由细胞器或胞器或类器官完成各种生活机能。
(二)以运动胞器来完成运动:鞭毛、纤毛、伪足。
动物学名词解释
普通动物学名词必须精确理解的概念第1~3章:微量元素新陈代谢分化组织器官系统生长发育直接发育间接(变态)发育生物发生律有(无)性生殖自体受精第4章:自然分类法物种双名法第5章:渗透营养(腐生性营养)吞噬营养共生包囊伪足赤潮适应性应激性细胞内消化第6章:逆转弥散神经系统辐射对称消化循环腔共栖第7章:两侧对称皮肤肌肉囊中间(终末)寄主原肾管不完全消化道第8章:原体腔流体静力骨骼完全消化道移行泄殖腔孤雌生殖第9章:真体腔分节同律分节开式循环闭式循环后肾管机械消化血窦反射附肢疣足第10章:外套膜内骨骼外骨骼第11章:异律分节混合体腔关节马氏管(间接)变态发育第12章:后口动物脊索咽鳃裂背神经管逆行变态第13章:单循环卵生卵胎生假胎生侧线器官洄游第14章:不完全双循环休眠变温动物吞咽式呼吸第15章:槽生齿次生腭颊窝胸廓第16章:完全双循环迁徙早成雏晚成雏候鸟双重调节双重呼吸第17章:胎生胎盘胸式呼吸腹式呼吸胼胝体异型齿第四部分:进化论同源器官同功器官生物圈生态系统生态平衡食物链生态位保护色拟态生物多样性解释名词参考答案●微量元素:生物有机体内的一些元素,虽然含量低微,但却是有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
这些元素称为…●新陈代谢:指生物有机体与其周围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的过程。
●分化:指生物体结构、功能的特殊化过程。
本质是特异蛋白质的合成●组织:形态相似、功能相近或相关的细胞所形成的具有特定结构和功能的细胞团,称…●器官:由不同组织构成的、具有一定的形态和生理功能的结构,即称为…●系统:功能上联系密切的器官所组成的结构与功能的统一体,称为…●无性繁殖:凡不涉及细胞之间遗传物质(或信息)的交换、重组的繁殖方式,都属于…●有性繁殖:凡涉及细胞之间遗传物质的交换、重组的繁殖方式●自体受精:雌雄同体的动物,同一个体的生殖器官所产生的精子和卵子,结合成受精卵的受精方式叫自体受精。
●长生:生物体细胞数目和细胞体积增加的过程,即称为…●发育:指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的完善和成熟过程。
普通动物学名词解释整理5页word
脊椎动物试题分类:学习题库2019.8.27 23:32 作者:静一| 评论:0 | 阅读:3617一、名词解释(每个3分,共15分):1.生态幅:各种生物对生态因子(如温度)所能耐受的上限与下限之间的幅度称为生态幅。
2.动物行为:是指动物对环境条件(包括内、外环境)刺激所表现出的有利于自身生存和繁殖的可见动作或反应。
动物的吃、喝、跑、跳以及微小的动作变化,如竖耳、立毛等都是行为或行为的一部分。
3.逆行变态:某些动物(海鞘)由于适应固着生活身体失去了一些重要结构,使形体变得越来越简单,这样的变态称之为逆行变态。
4.生物群落:占据特定空间和时间的多种生物种群的集合体和功能单位被称为群落。
群落具有一定的结构,一定的种类组成和一定的种间相互关系,在环境条件相似的地方可以出现相似的群落。
5.仪式化格斗:仪式化格斗不是为了损伤或杀害对手,而是为了增强信号的效率。
由于这种格斗行为常有固定的行为序列,尤如遵循一定的规则,因此成为仪式化格斗。
1.模仿:是一种学习行为,是一个动物模仿另一个动物,间接获得经验的学习行为。
2.食物链:通过处于不同营养水平的生物之间的食物传递形成了一环套一环的链条式关系结构,称为食物链。
3.双重呼吸:鸟类由于具有发达的气囊与肺脏相结合,因此无论在吸气还是呼气,肺脏内都进行气体交换,称之为双重呼吸。
4.鳍式:书面表达鳍的种类和鳍条数目的方式。
5.脊索:是一条纵贯躯体背部,在消化管之上,神经管之下,并与之平行的一条索状结构,起着支持身体的作用。
脊椎动物学习题库第十四章脊索动物门一,名词解释1.脊索动物2,头索动物3脊椎动物4羊膜动物5四足类6颌口类7逆行变态8无颌类9无头类10变温动物11恒温动物12咽鳃裂13有头类14小肾囊15肝盲囊16背裂17脑眼18眼点第十五章圆口纲一,名词解释1.圆口动物2.囊鳃类第十六章鱼纲一,名词解释1.鳞式2齿3脂鳍4鳍脚5鳍式6洄游7生殖洄游8索饵洄游9越冬洄游10年轮11银膜第十七章两栖纲一,名词解释,1.吞咽时呼吸2幼态成熟3幼体生殖4原脑皮第十八章爬行纲一,名词解释1.次生腭2.胸腹式呼吸3.新脑皮4.犁鼻器5.封闭式盆骨6.卵胎生7.爬行动物8.羊膜卵9.尿囊10.蜕皮11.自残断尾现象12.毒牙13.潘式孔14.屪囊膀胱15.巩膜骨第十九章鸟纲一,名词解释1.鸟类2.瞬膜3.尾脂腺4.换羽5.综荐骨6.尾综骨7.开放式骨盆8.双重呼吸9.完全双循环10.巩膜骨11.栉膜12.双重调节13.腔上囊14.气囊15孵卵斑16.喉囊17.嘴甲18.翼镜19.常态足20.对趾足21.食丸22.并趾型23.前趾型24.离趾型25.占区26.窝卵数27.早成雏28.晚成雏29.迁徙30留鸟31候鸟32.旅鸟第二十章哺乳纲一,名词解释1.哺乳动物2.胎生3.妊娠4.无蜕膜胎盘5.蜕膜胎盘6.洞角7.实角8.胸廓9.硬腭10.隔肌11.口腔消化12.颊囊13.鲸须14异型齿15.再生齿16.高冠齿17.耳咽管18.会厌软骨19.食管沟20.乳糜管21.肺泡22.胼胝体23.活命中枢24.内分泌腺25.反馈26.褪黑激素27.重齿类28.硬皮动物29.回声定位第二十三章动物地理分布一,名词解释.1.生物圈2.活跃生物圈3.泛生物圈4.副生物圈5.动物栖息地6.分布区7.动物区系第二十二章动物进化基本原理一.名词解释1.同源器官2.同功器官3.痕迹器官4.小进化5.大进化6.线系进化7.线系8.时间钟9趋同进化10.平行进化11.停滞进化12.趋异进化13.适应辐射14.渐进模试15.断续模试16.灭绝17.种系发生18.进化树19.物种20. 亚种21.物种形成22.地理隔离23.生殖隔离24.季节隔离25.生态隔离26. 生物发生律一,名词解释1.脊索动物:在个体发育的全部过程或某哦一时期,具有极所,脊神经管和鳃裂的动物2.头索动物:文昌鱼终生具有脊索,脊神经管和咽赛列三个主要特征,脊索纵轴身体权长,达到身体最前端,孤臣为头索动物3.脊椎动物:有明显头部和腹部,脊索只在胚胎发育阶段出现,随后或多或少被脊柱所代替,而且脊柱是由许多脊椎骨连接而成,故称脊椎动物4.羊膜动物:爬行纲,鸟纲和哺乳纲在胚胎发育过程出现羊膜,因而合称为羊膜动物5.四足类:具有五指(趾)型附肢的脊椎动物6.颌口类;具有上,下颌的脊椎动物7.逆行变态:动物经过变态失去一些重要的构造,形体变得更为简单,这种变态称为8.无颌类;无上,下颌合成对附肢的脊椎动物.如圆口纲动物9.无头类:头脊动物因头部不明显,没有明显的感觉器官和脑的分化,又称无头类10.变温动物:由于代谢水平低,不能产生足够多热个量和体温调节机制不完全,体温随界环境温度变化而变化的动物,称为变温动物11.恒温动物:由于代谢水平高,能产生足够的热量和体温条凝结机制完善,体温不随外界环境的温度变化而变化的动物,也称内温动物12.咽鳃裂;低等脊索动物在消化前端的咽部两侧有一系列左右成对排列,数目不等的裂孔,直接开口于体表或以一个共同的开口间接的与外界相通,这些裂孔就是咽鳃裂13.有头类:脊椎动物的脑和各种感觉器官在前端集中,形成明显的头部,称有头类14.小肾囊:柄海鞘无专门的排泄器官,仅在肠附近有一对具有排泄机能的细胞,称为小肾囊15.肝盲囊:文昌鱼的肠为一直管,向前伸出一盲囊,突出咽的左端,而称为肝盲囊,其功能分泌消化液,与脊椎动物的肝脏为同源器官16.背裂;文昌鱼神经管的背面并未完全愈合,尚留有一条裂隙称裂背17.脑眼;文昌鱼神经管上的黑色小点,为光线感受称为脑眼18.眼点:文昌鱼神经管前端的单个大鱼脑眼的色素点,无视觉作用第十五章一,名词解释1.圆口动物:又称无颌类,是无成对偶肢和上下颌的低等脊椎动物.2.囊鳃类:圆口纲动物呼吸系统由于具有独特的鳃囊结构,故又称囊鳃类.第十六章一,名词解释1.鳞式:硬骨鱼类鳞片的数目和排列方式,可用作分类鉴定特征,写法如下: 侧线鳞数目=侧线上鳞数目/侧线下鳞数目2.迷齿:古总稽鱼类和两栖类及坚头类的牙齿,从横切面上看,珐琅质深如到齿质中形成复杂的迷路样式.3.脂鳍:有的鱼类在尾部背面的正中线生有一个由皮肤和脂肪构成的鳍,称为脂鳍.4..鳍脚:雄性软骨鱼类的交配器,是腹鳍内侧一块基鳍软骨特化形成的变形器官.5.鳍式:鳍的种类及鳍条数目的表达式.如鲤鱼为:D.Ⅱ,19-20;P.I,16-18;V.II,8-9;A.III,5-6;C.20-22.D.P.A.C,分别表示背鳍,胸鳍,腹鳍,臀鳍和尾鳍,罗马字代表硬棘的数目,阿拉伯字代表软鳍条数目.6.洄游:是指有些鱼类在一定时期,一一定的路线,成群结队地向一定的繁殖场,越冬场或肥育场作周期性的迁游,如大,小黄鱼等.7.越冬洄游:从产卵场或肥育场向越冬场的迁游.8.索饵洄游:鱼类追踪捕食对象或寻觅饵料所进行的洄游.9.生殖洄游:以实现生殖目的而游向产卵场所进行的迁游.10.年轮:鱼体由于体内营养物质摄食状况不同呈现周期性有规律的生长,在鳞片表面留下鳞嵴变化痕迹,每年形成一个宽窄相间的生长带,即为年轮.11.银膜:鱼类眼球脉络膜层中所特有的一层银色薄膜,含有鸟粪素,可将射入眼球的微弱光线反射到视网膜上. 第十七章一,名词解释1.吞噬式呼吸两栖动物的呼吸动作主要依靠口腔底部的颤动升降造成空气吸入和呼出肺的动力来完成呼吸这种呼吸方式称为吞咽或呼吸.2.幼态成熟有些鲵螈类如山溪螈和滇池蝾螈等在性成熟和具有生殖能力时,仍保留幼体时期某些特征,这种现象称为幼态成熟.3.幼体生殖处于幼体时期的动物就能进行生殖的现象.4.原脑皮低等脊椎动物大脑表皮仅有零星的神经细胞分布,并不形成细胞层.第十八章一,名词解释1.次生腭:指口腔顶壁的数块骨形成的水平分隔,爬行动物中以鳄类的次生腭最完整,作用是使内鼻孔后移,将鼻腔和口腔分开.2.胸腹式呼吸:借助于胸廓的扩张与缩小及腹壁肌肉运动完成呼吸的呼吸方式称腹胸式呼吸.3.新脑皮:大脑表层的锥体细胞聚集成神经细胞层.4.犁鼻器:位于鼻腔前下方,开口于口腔顶壁的1对盲囊状结构,内壁有嗅粘膜,是一种化学感受器.蛇类和蜥蜴类有发达的犁鼻器.5.封闭式骨盆;可骨和荐椎连接,左,右耻骨和坐骨联合,共同构成封闭式骨盒.6.卵胎生:某些鱼类和爬行类,受精卵留在母体的输卵管内发育,直至胚胎完成发育成为幼体时才产生,胚胎发育的营养来自卵黄.7.爬行动物:是指体被角质鳞或硬甲,在陆地繁殖的变温羊膜动物.8.羊膜卵: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出现了羊膜的卵.9.鸟囊:胚胎发育过程中,自消化道后部发生的一个充当呼吸和排泄的器官.10.蜕皮;爬行动物的鲮被定期更换的现象.11.自残断尾现象:一些蜥蜴尾在遭受拉,压,挤等机械刺激时,附生在自残部位前后的尾肌分别向不同方向作强烈的不协调收缩,于是就会在尾椎骨的某个自残部位连同肌肉,皮肤一起断裂,这种现象就称自残断尾现象. 12.毒牙:是毒蛇前颌骨和上颌骨上的少数几枚特化的大牙,牙基部有排毒导管与毒腺相联.牙的表面有沟就称为沟牙,牙中央有管的称为管牙.13.潘氏孔:鳄类心脏的室间隔完整,在左右体动脉弓的基部里留有一个沟通2个心室的孔称潘氏孔.14.尿囊膀胱:羊膜动物的膀胱是由胚胎期的尿囊基部扩大而成的,因而成为尿囊膀胱.15.巩膜骨:爬行动物的眼球的巩膜中有一圈呈覆瓦状排列的环形小骨片称为巩膜骨.在鸟类中也有,具有保护眼球的作用.第十九章一,名词解释1.鸟类:鸟类是体表被覆羽毛,有翼恒温和卵生的高等脊索动物.2.瞬膜:瞬膜是一种近于透明的膜,能在飞翔时遮覆眼球,以避免干燥气流和灰尘对眼睛的伤害.3.尾脂腺:是鸟类唯一的皮肤腺,能分泌油脂以保护羽毛不致变形,并可防水,故鸭雁等尾脂腺特别发达.4.换羽:鸟类的羽毛是定期更换,称为换羽.通常每年有2次换羽,繁殖结束后所换的新羽称冬羽,早春所换的新羽称夏羽或婚羽.5.综荐骨:是鸟类特有的结构,有后几枚胸椎,腰椎,荐椎和前几枚尾椎愈合而成,且与宽大的骨相愈合,使鸟类在地面步行时获得支持体重的坚实支架.6.尾综骨:鸟类尾骨退化,最后几枚尾骨鱼合成一块尾综骨,一直呈扇形的尾羽.7.开放式骨盘(盆):鸟类耻骨退化,左右坐骨,耻骨不像其它陆生脊椎动物那样在腹中线处相汇合联结,而是一起向侧后方伸展,鱼产大型硬壳卵有关.8.双重呼吸:鸟类由于有发达的气囊系统与肺相连以及肺由互相连通的三级支气管组成,呼吸一次,进行两次气体交换,与飞翔时耗氧量高相适应.9.完全双循环:自鸟类开始,心房与心室完全分隔,心脏分维左右心室和左右心房,在肺循环和体循环途径中动脉血和经静脉血完全分开.提高了携带氧的能力.10.巩膜骨:是巩膜前壁内着生的一圈覆瓦状排列的环形骨片,构成眼球壁的坚强支架,是鸟在飞行时不致因大气流压力而使眼球变形.11.栉膜:是后眼房内的是神经经背方伸入一个具有色素的,多褶的和富有血管的结构,主要有营养视网膜的功能.12.双重调节(视觉):鸟类所特有,眼球的前巩膜角肌能改变角膜的屈度,后巩膜角肌能改变晶体的屈度.13.腔上囊:鸟类泄殖腔背方的特殊腺体,幼鸟发达,成体失去囊腔成为一个有淋巴上皮的腺体结构,腔上囊还被用作鉴定鸟类年龄的一种指标.14.气囊:鸟类的呼吸系统十分特化,有发达的气囊系统与肺气管相通连,使鸟类具有双重呼吸,还可以避免内脏摩擦即起到冷却作用.鸟类的气囊一共有九个.15.孵卵斑:鸟类腹部的落区,与孵卵有密切关系,雌鸟在孵卵期间,腹部羽毛大量脱落,称孵卵斑.16.喉囊:鹈鹕的喉部皮肤膨大呈囊状,可以暂时存放捕获物,并有助于热天散发热量降温.17.嘴甲:雁形目鸟类嘴端加厚叫嘴甲,有保护作用.18.翼镜:绿翅鸭等鸟翼的飞羽上有发闪光的绿色,紫色或白色的斑块,称为翼镜.19.常态足:鸟的四趾为三前一后,这种足形称常态足,如雉鸡.20.对趾型:鸟类的四趾的2-3趾向前,1-4趾向后,称对趾型,如大杜鹃.21.食丸:猛禽在栖息地休息时,将所吞的入的鼠类,鸟类等不能消化的残团吐出来,这种残团叫做食丸,借此可分析鸟的食性.22.并趾型:像也鹰目鸟类那样,前趾基合并,称并趾型.23.前趾型:向雨燕目鸟类那样,后趾向前,基四趾均朝向前方,称前趾型.24.离趾型:雀形目鸟类的足趾3前1后,后趾与中趾等长,称离趾型.25.占区:鸟类在繁殖期常各自占有一定的领域,不需其他鸟类(尤其是同种鸟类)侵入,成为占区现象.所占的一块领地叫占区.26.窝卵数:每种鸟类在巢内所产满窝卵数目.27.早成雏:孵出时已充分发育,被有密的绒羽,眼已张开,腿脚有力,待羽干后,即可随亲鸟觅食.,如多数陆禽.28.晚成雏:出壳时尚未充分发育,体表光裸或微具稀疏绒羽,眼不能睁开,需由亲鸟喂养.如雀形目及猛禽等.29.迁徙:迁徙是对改变的环境条件的一种积极的适应本能,是每年在繁殖区和越冬区之间的周期性迁居,有定期,定向,集群等特点.30.留鸟:终年留居在出生地,不发生迁徙的鸟类,如麻雀.31.候鸟:在春秋两季,沿着固定的路线,往来与繁殖区和越冬区域之间,分为夏候鸟,冬候鸟.如家燕.32旅鸟:夏季在我国某地以北繁殖,冬季在我国某地以南越冬,仅在春秋两季节律性地从我国某地路过的鸟类.如极北柳莺.。
普通动物学试题
普通动物学试题普通动物学作业(15—21章)班级:姓名:第十五章脊索动物门一. 填空1.脊索动物的主要特征有2.脊椎动物亚门的主要特征是 ? 脊柱由单个脊椎连接组成 ,? 原生水生种类呼吸,次生水生种类及陆生种类呼吸 ,? 除圆口类,都具备了上下颌 , 完善的循环系统 , 肾代替了肾管 , 除圆口类外,都有成对附肢.3.海鞘属于门亚门,幼体营生活,在其似蝌蚪的尾部中央有一条其背方有背神经管 , 具有成对鳃裂.经过变态,成体营 ?生活.失去了一些重要的结构,这种变态叫做变态4.海鞘幼体的很发达,其中有一条典型的它的背方还有一条达体前端的咽部有成对的这就确定了海鞘的脊索动物的地位.5.逆行变态是所具有的特征.6.文昌鱼属于门亚门.7.文昌鱼等原索动物为适应其被动取食方式,咽部和在咽部腹面正中具有内柱 ,背正中具 .8.文昌鱼支持鳃裂的骨骼称是由组成的.二. 名词:1.逆行变态2.鳃裂3. 背神经管4. 头索动物第十七章鱼纲一. 填空1.鱼类的体型可以分为型; 型; 型; 型.2.鱼类的偶鳍分为 , ,奇鳍分为 , ,3.鱼类的尾鳍可以分为 , , 三种.4.鱼鳞可以分为 , , 三种.5.鱼类成对的附肢骨骼不与发生联系,是鱼类与四足动物在肢体联结上的根本区别。
具有椎和椎,是陆生脊椎动物脊柱的特点,其中前者的出现及分化,使动物的能转动,后者的出现是后肢支撑身体的直接结果。
6.鳄类的主要特征是头骨具有 , 和7.颌的悬挂类型可以分为 , , 三种.8.鱼类尾椎的基本结构包括 , , , ,?五种.9.鱼类脊椎的椎体前后均凹入,这种类型叫10.鱼类鳔的主要的功能是 .除此之外还有 , , 功能.11.鱼类的循环系统为循环.12.鱼类分为 , , , .13.软骨鱼类的心脏由 , , ,四部分组成.14.软骨鱼类的鳞片是 ,来源于 ;雀鳝的鳞片为 ,来源于 ; 真骨鱼类的鳞片为来源于 , 可进一步分为和 .15.软骨鱼类的咽颅一般是对,?第一对是 ,??由和组成.第二对为 .其余五对为。
动物学习题
动物学习题目录第一章动物体的基本结构与机能 (1)第二章原生动物门 (5)第三章多细胞动物的起源 (9)第四章海绵动物门........................................................................ll 第五章腔肠动物门........................................................................l1 第六章扁形动物门........................................................................l4 第七章原腔动物门 (17)第八章环节动物门 (20)第九章软体动物门 (24)第十章节肢动物门 (27)第十一章棘皮动物门 (34)第十二章苔藓动物门、腕足动物门、帚虫动物门 (37)第十三章半索动物门 (38)第十四章脊索动物门 (38)第十五章尾索动物亚门、头索动物亚门 (39)第十六章脊椎动物亚门概述 (40)第十七章圆口纲 (40)第十八章鱼纲 (41)第十九章两栖纲 (45)第二十章爬行纲 (48)第二十一章鸟纲 (51)第二十二章哺乳纲 (55)第二十三章脊椎动物小结 (60)第二十四章动物进化基本原理 (60)第二十三章动物地理分布 (61)第一章动物体的基本结构与机能(一)名词解释1、细胞器2、线粒体3、细胞周期4、直接分裂5、染色体6、组织7、细胞间质8、器官9、系统(二)判断与改错1、蛋白质是动物细胞的基本物质和各种生命活动的基础。
()2、蛋白质所有的氨基酸组成及排列次序的平面结构称为蛋白质的二级结构。
()3、由两条或两条以上的肽链折叠并以副链相连而成蛋白质的三级结构。
()4、蛋白质的氨基酸在数量和排列次序上千变万化,引起生物、细胞及其各种生命活动现象的多样化。
()5、生物的遗传、变异主要是由核酸决定的。
普通动物学第15章_脊索动物门解析
第四节 尾索动物亚门(Urochordata)
原索动物:无真正的头和脑(无头类)
一、主要特征:
1)、幼虫自由生活,有中空的背神经管,尾部有脊 索, 因此得名“尾索动物” 2)、鳃裂终生存在 3)、身体外面有被囊包被着,又称“被囊动物” 4)、一般雌雄同体,异体受精。无性生殖(出 芽生殖),有性生殖,及世代交替现象。 5)、从幼体经变态发育,成为成体。其变态 为逆行变态。
1. 后口(少数无脊椎动物为后口); 2. 三胚层; 3. 真体腔; 4. 身体分节; 5. 两侧对称。
这些特征说明:脊索动物是由无脊椎动物进化而 来
思考:脊索在动物进化史上的意义?
1)体重的受力者:支持身体、保护内脏器官 2)完成定向运动:使躯体运动肌肉获得附着点,使捕食、 御敌更准确、迅速 3)有利于椎管对中枢神经的保护,使体型增大成为可能 4)为脊椎动物头骨形成、颌的出现提供了前体条件
• 第二节 脊索动物门的分类概述
现存的脊索动物约有41,000多种,分为3个亚门:
尾索动物亚门 头索动物亚门
原索动物 (无头类)
脊椎动物亚门 --- 脊椎动物(有头类)
尾索动物亚门 头索动物亚门
尾海鞘纲 海鞘纲 樽海鞘纲
—头索纲
无 原索动物 头
类
圆口纲 无颌类
脊椎动物亚门
鱼纲 两栖纲 爬行纲 鸟纲
2、脊索动物门的次要特征
二、次要特征
2)肛后尾
1)心脏位于消化管腹面,闭管式循环 2)肛后尾 •脊索动物在肛门后方出现了尾,有些仅见于胚胎期。 3)内骨骼 •具有来源于内胚层可长长和长粗的内骨骼。
区别脊索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的基本特征 ---具脊索、背神经管和鳃裂
无脊椎动物与脊索动物结构的比较
动物学名词解释和简答题
第十四章脊索植物门(Chordata)之南宫帮珍创作一、名词解释1. 脊索:介于消化道和背神经管之间, 起支持体轴作用的一条棒状结构, 来源于胚胎期的原肠背壁.内部由泡状细胞构成, 外围以结缔组织鞘, 坚韧而有弹性.高等脊索植物脊索终生存在或仅见于幼体时期.高等脊索植物只在胚胎期呈现, 发育完全时被分节的骨质脊柱取代.2. 背神经管:位于脊索植物脊索反面的中空管状的中枢神经系统.由胚体背中部的外胚层下陷卷褶形成.脊椎植物的神经管前端膨年夜为脑, 脑后部份形成脊髓.3. 咽鳃裂:高等脊索植物在消化道前真个咽部两侧有一系列左右成对排列、数目不等的裂孔, 直接开口于体表或以一个共同的开口间接的与外界相通, 这些裂孔即咽鳃裂.高等种类终生存在并附生布满血管的鳃, 作为呼吸器官, 陆栖种类仅在胚胎期或幼体期呈现.4. 尾索植物:脊索植物中最初级的类群之一.脊索和背神经管仅存于幼体的尾部, 成体退化消失.身体包在胶质或近似植物纤维的被囊中, 故又称被囊植物.5. 逆行反常:在反常过程中, 幼体的尾连同内部的脊索和尾肌萎缩消失, 神经管退化成一个神经节, 感觉器官消失.咽部扩年夜, 鳃裂数目增加, 内脏位置发生改变, 形成被囊.经过反常, 失去了一些重要构造, 形体变得更为简单, 这种反常方式即逆行反常.6. 小肾囊:尾索植物在肠附近的具有排泄机能的细胞, 含有尿酸结晶.7. 头索植物:终生具有发达脊索、背神经管和咽鳃裂等特征的无头鱼形脊索植物.脊索不单终生保管, 并延伸至背神经管的前方, 故称头索植物.8. 脑眼:位于文昌鱼神经管两侧的黑色小点, 是文昌鱼的光线感受器.每个脑眼由一个感光细胞和一个色素细胞构成, 可通过半透明的体壁, 起到感光作用.9. 背板和内柱:海鞘、文昌鱼等原索植物咽腔内壁背、腹的中央各有一条沟状结构, 分别成为背板和内柱.沟内有腺细胞和纤毛细胞;背板、内柱上下相对, 在咽前端以围咽沟相连.腺细胞分泌黏液使沉入内柱的食物粘聚成团, 借助于纤毛的摆动, 将食物团从内柱向前推行, 经围咽沟沿背板进入食道、胃、肠进行消化.10. 无头类:头索植物身体呈鱼形, 体节分明, 脊索终生保管, 并延伸至背神经管的前方, 头部不明显, 缺乏真正的头和脑, 故称为无头类.11. 有头类:脊椎植物亚门脊索只在胚胎发育阶段呈现, 后被脊柱所取代.脑和各种器官在身体前端集中, 形成明显的头部, 故称有头类.12. 无颌类:圆口纲属于较高等的脊椎植物, 缺乏用作主动捕食的上、下颌, 又称无颌类.13. 有颌类:包括脊椎植物中除圆口纲物种外的所有类群.这些生物都具备了上、下颌, 用于支持口部、加强植物主动摄食和消化能力.14. 原索植物:尾索植物和头索植物两个亚门是脊椎植物中最初级的类群, 合称为原索植物.15. 被囊植物:尾索植物幼体时期尾部有脊索及背神经管, 身体包裹在胶质或近似植物纤维素成份的被囊傍边, 所以又成为被囊植物.五、问答题1. 脊索植物有哪些共同特征?与无脊索植物有哪些主要区别和联系?1. 脊索植物的基本特征包括:脊索、背神经管、咽鳃裂、肛后尾、闭管式循环系统(尾索植物除外)、心脏位于消化道腹面等.其中脊索、背神经管、咽鳃裂是脊索植物三个最主要的特征.脊索植物与无脊椎植物的区别与联系:二者之间区别是显著的.脊索植物具有纵贯背部的支持结构脊索, 后被脊柱所取代;中空的神经中枢位于背部;生活史的全部或部份时期具有鳃裂;心脏位于消化道腹面.而无脊椎植物无脊索或脊柱, 中枢神经系统呈索状且位于身体腹面;无脊椎植物的鳃不位于咽部, 用作呼吸的器官有软体植物的栉鳃以及节肢植物的肢鳃、尾鳃、气管等;心脏位于消化道反面;无脊椎植物的肛孔开口于躯干部末端.但脊索植物的一些结构如:后口、三胚层、次级体腔、身体分节及闭管式循环也见于一些无脊椎植物.这些共同点标明脊索植物是由无脊椎植物进化而来的.2. 脊索植物三年夜主要特征是什么?试各加以简略说明.2. 脊索植物的三年夜主要特征是脊索、背神经管、咽鳃裂.脊索:介于消化道和背神经管之间, 起支持体轴作用的一条棒状结构.内部由泡状细胞构成, 外围以结缔组织鞘, 坚韧而有弹性.高等脊索植物脊索终生存在或仅见于幼体时期.高等脊索植物只在胚胎期呈现, 发育完全时被分节的骨质脊柱取代.背神经管:位于脊索植物脊索反面的中空管状的中枢神经系统.由胚体背中部的外胚层下陷卷褶形成.脊椎植物的神经管前、后分化为脑和脊髓.咽鳃裂:高等脊索植物在消化道前真个咽部两侧有一系列左右成对排列、数目不等的裂孔, 直接开口于体表或以一个共同的开口间接的与外界相通, 即咽鳃裂.原索植物和原始水栖脊椎植物终生存在并附生布满血管的鳃, 作为呼吸器官, 陆栖或次生水栖脊椎植物仅在胚胎期或幼体期呈现.3. 脊索植物门分为哪几个亚门?脊椎植物亚门分为哪几个纲?各亚门和各纲有何主要特点?3. 脊索植物门分为尾索植物、头索植物、脊椎植物三个亚门.尾索植物亚门的脊索和背神经管仅存于幼体尾部, 成体退化消失, 体表有被囊.头索植物亚门脊索和背神经管纵贯于全身的背部, 并终生保管.咽鳃裂众多, 身体呈鱼形, 分节, 头部不明显.脊椎植物亚门脊索只在胚胎发育阶段呈现, 随后被脊柱所取代.脑和各种感觉器官集中在前端, 形成明显的头部.脊椎植物亚门包括以下几个纲:圆口纲:无颌, 缺乏成对附肢, 单鼻孔, 脊索及雏形的椎骨并存.软骨鱼纲:骨骼为软骨;呈现上、下颌, 体表被鳞, 鳃呼吸, 成对的附肢形成适于水生生活的胸鳍和腹鳍.硬骨鱼纲:骨骼为硬骨;其它同软骨鱼纲.两栖纲:皮肤裸露, 幼体用鳃呼吸, 以鳍游泳, 经过反常后的植物可陆上生活, 用肺呼吸, 具五趾型附肢.爬行纲:皮肤干燥, 外被角质鳞、角盾或骨板.心脏二心房、一心室, 心室具不完全分隔, 胚胎发育中呈现羊膜.鸟纲:体表被羽, 前肢特化成翼, 恒温, 卵生.哺乳纲:身体被毛, 恒温, 胎生, 哺乳.4. 脊索呈现的意义?4. 脊索的呈现是植物演化史上的重年夜事件, 使植物的支持、呵护和运动的功能获得“质”的飞跃.这一先驱结构在脊椎植物达到更为完善的发展, 从而成为在植物界中占统治位置的一个类群.脊索构成支持躯体的主梁, 是体重的受力者, 使内脏器官获得有力的支持和呵护, 运动肌肉获得坚强的支点, 在运动时不至由于肌肉的收缩而使躯体缩短或变形, 因而有可能向“年夜型化”发展.脊索的中轴支撑作用也使植物体更有效的完成定向运动, 对主动捕食和逃避敌害都更为准确、迅速.脊椎植物头骨的形成、颌的呈现以及椎管对中枢神经的呵护, 都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化的发展.5. 以海鞘为例, 说明何谓逆行反常?5. 海鞘幼体形似蝌蚪并具有脊索植物的三年夜主要特征:尾内有发达的脊索, 脊索背方有中空的神经管, 神经管前端还有膨年夜的脑泡, 内含眼点和平衡器官, 消化道前端分化成咽, 并有少量成对鳃裂.幼体经短时间的自由生活后, 身体前真个附着突起粘着到其它物体上, 开始反常.反常过程中海鞘幼体的尾连同脊索和肌肉逐渐萎缩, 并被吸收而, 神经管及其感觉器官退化为一个神经节.咽部扩年夜, 鳃裂数急剧增多, 同时形成围绕咽部的围鳃腔;附着突起也为海鞘的柄所取代.附着突起在反面生长迅速, 把口孔的位置推倒另一端, 造成内部器官的位置也随之转动了90°~180°的角度.最后体壁分泌被囊素构成呵护身体的被囊, 使它从自由生活的幼体酿成自由生活的柄海鞘.柄海鞘经过反常, 失去了一些重要构造, 体型变得更为简单, 这种反常即逆行反常.6. 脊椎植物有哪些主要特征?6. 脊椎植物是脊索植物门的一个亚门, 所以其具有脊索植物的三年夜共同特征.但脊椎植物是结构最复杂、进化最高等的一个亚门, 其主要特征总结如下是呈现明显的头部, 神经管前端分化出脑, 并呈现了集中的嗅、视、听等感觉器官;脊柱取代脊索, 成为身体的支持结构, 高等脊椎植物脊索仍然终生存在, 高等脊椎植物被脊柱取代, 脊索退化仅留痕迹;除圆口纲外, 呈现了上下颌, 能主动捕食, 提高代谢能力;除圆口纲外, 呈现了成对的附肢, 增强了运动能力, 扩年夜了活动范围, 提高了取食、求偶和避敌的能力;鳃作为水生植物的呼吸器官进一步完善, 陆生脊椎植物仅在胚胎或幼体阶段用鳃呼吸, 成体用肺呼吸;集中的肾脏取代了分节排列的肾管, 增强了排泄废物的能力;肌肉质的有收缩功能的心脏取代了腹年夜动脉, 循环系统进一步完善, 高等植物心脏中缺氧血和多氧血进一步分开, 代谢能力进一步提高.7. 尾索植物的主要特征是什么?7. 尾索植物是脊索植物门中较为高等的一个类群, 主要特包括脊索和背神经管仅存于幼体的尾部, 成体退化或消失;体表有被囊, 身体包裹在被囊傍边, 营固着生活或自由生活;体表有出水孔和入水孔, 咽壁有数量不等的鳃裂, 咽外围有宽年夜的围鳃腔, 与出水管相通;由于营固着生活, 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均退化, 中枢神经系统只有一个神经节.无专门的感觉器官, 仅有少量感觉细胞;排泄系统退化, 无专门的排泄器官, 只有一堆具有排泄机能的细胞;牝牡同体, 异体受精, 也可营无性的出芽生殖;固着生活的种类具有逆行反常现象.8. 以文昌鱼为例试述头索植物的主要特征?8. 头索植物的主要特征有脊索终生保管, 且延伸至背神经管的前方, 但缺乏真正的头和脑;身体呈鱼形, 无明显的头部, 具鳍, 平时少活动, 身体半埋于沙中, 借水流滤食, 夜间可在水中做长久游动;无骨质的骨骼, 脊索是身体的主要支架;背部肌肉发达, 腹部薄弱, 肌肉由多对“<”形肌节构成;咽部扩年夜, 是呼吸和收集食物的场所;闭管式循环系统, 无心脏, 但具搏动能力的腹年夜动脉, 因而被称为狭心植物;排泄器官由数对肾管组成, 结构与功能与环节植物的原肾相似;)中枢神经系统是一条纵行于脊索反面的背神经管, 神经管前端膨年夜为脑泡, 周围神经系统包括脑泡发出的“脑”神经和神经管两侧发出的脊神经;与少活动的生活方式相联系, 感觉器官不发达, 具有光感受器脑眼.9. 试述脊索植物起源.9. 脊索植物起源于无脊椎植物, 其中棘皮植物和半索植物与脊索植物亲缘关系较近的观点为年夜大都人所接受.棘皮植物和半索植物均为后口植物, 其中胚层由原肠突出形成, 棘皮植物的短腕幼虫和半索植物柱头幼虫在结构上相似, 且肌肉中既含有肌酸又含有精氨酸, 这些标明这两类植物亲缘关系较近, 同时也标明它们与脊索植物关系较近.大都人认为棘皮植物和脊索植物具有共同的祖先, 脊索植物的祖先可能类似于尾索植物的幼体, 它向两个方向发展, 一是经过反常, 成为固着生活, 具鳃裂作为取食和呼吸器官, 另一个方向是幼体期延长并适应新的生活环境, 不再反常, 发生生殖腺并进行繁殖, 发展成具有脊索、背神经管和鳃裂的自由运动的脊索植物.10. 试述文昌鱼的血液循环途径?10. 文昌鱼的血液循环方式属于闭管式循环.无心脏, 可是具搏动能力的腹年夜动脉.由腹年夜动脉往两侧分出许多成对的鳃动脉进入鳃隔, 完成气体交换后, 于鳃裂背部汇入2条背年夜动脉根, 背年夜动脉根含有多氧血, 往前流向身体前端各器官, 向后合成背年夜动脉, 再由此分出血管到身体各部.身体前真个动脉血经过气体交换后最后注入一对前主静脉;身体后部的动脉血在组织间进行气体交换后成为静脉血, 少部份经尾静脉进入肠下静脉, 年夜部份则流进2条后主静脉, 左右前主静脉和后主静脉汇流至一对总主静脉(居维氏管).左右总主静脉汇合于静脉窦, 然后通入腹年夜动脉.从肠壁返回的毛细血管集合成肠下静脉, 接受部份尾静脉血液;肠下静脉前行至肝盲囊处血管又形成毛细血管网, 由于这条静脉两端在肝盲囊区都形成毛细血管网, 因此称作肝门静脉, 由肝门静脉的毛细血管再一次合成肝静脉汇入静脉窦.11. 试述海鞘和文昌鱼的呼吸和摄食过程.11. 海鞘固着生活, 所以它只能借助于水流的流动完成呼吸和摄食过程.海鞘的消化道由咽、食道、胃、肠、肛门组成.咽几乎占整个身体的3/4, 咽壁被许多鳃裂洞穿, 水流进入咽后再经鳃裂进入围鳃腔, 经出水管孔流出体外, 咽内壁有丰富的毛细血管, 当水流经过鳃裂时进行气体交换完成呼吸过程.海鞘的咽内壁腹侧和背侧中央各有一条具有纤毛细胞和腺细胞的纵沟, 为内柱和背板, 纤毛不竭摆动使进入体内的水做定向流动, 腺细胞分泌黏液将随水流入的食物颗粒粘成食物团, 进入食道.食物团在胃肠内消化吸收, 残渣经肛门排出.文昌鱼的呼吸和摄食过程与海鞘类似.文昌鱼靠触须、轮器和口部缘膜触手的摆动, 使带有食物颗粒的水流经口入咽, 食物被滤下留在咽内.文昌鱼咽部作为收集食物和呼吸的场所极度扩年夜, 约占身体全长的1/2, 咽腔内构造与海鞘相似, 具有内柱、背板、围咽沟等构造, 食物颗粒的运动也是借助于纤毛的摆动完成的.文昌鱼的咽壁两侧有数目众多的鳃裂, 鳃裂内壁布有纤毛上皮细胞和血管, 水流流过时完成气体交换.12. 试述文昌鱼的胚胎发育和反常?12. 文昌鱼的胚胎发育需经历受精卵、桑椹胚、囊胚、原肠胚、神经胚几个时期, 才华孵化成幼体.胚胎发育:受精卵进行均等的全分裂, 屡次分裂后形成一个形似实心圆球的桑椹胚.桑椹胚细胞继续分裂, 中心细胞向胚体概况迁移, 从而酿成空心囊胚, 囊胚中为囊胚腔.囊胚中的植物极年夜细胞内陷与植物极细胞的内壁互相紧贴, 囊胚腔因挤压而消失, 形成原肠胚.此时囊胚腔被原肠腔取代, 原肠腔以植物极内陷处的胚孔与外界相通, 胚胎形成内胚层、外胚层两层细胞.原肠胚自前端沿背中线至胚孔的外胚层下陷成神经板, 神经板两侧向上隆起形成神经褶, 然后卷合围成神经管, 管内为神经管腔.前端以神经孔与外界相通, 后端经胚孔与原肠相通形成神经肠管.此时胚胎称为神经胚.背神经管形成的同时, 脊索和中胚层也在形成.原肠反面正中呈现一条纵行的隆起实体, 逐渐与原肠分离后形成脊索.脊索两侧各有一列按节排列和彼此连接的体腔囊, 即新发生的中胚层.体腔囊中的空腔即体腔, 后因体腔囊壁前后沟通, 在体内形成一个完整的次级体腔.体腔囊分化为背、腹两部份, 背部称为体节, 将来形成脊索鞘、背神经管外的结缔组织、肌隔、肌节、真皮等;腹部称为侧板, 后发育成体腔膜、肠管外围组织、肾管等.体壁与侧板交界处体腔壁上形成突起, 发育成生殖腺.反常:从受精卵经20多个小时胚胎发育结束, 全身具纤毛的幼体突破卵膜, 进入海水.幼体期约3个月, 身体增年夜的同时呈现前庭, 鳃裂数目增加, 并由原来直接开口于体外酿成通入新形成的围鳃腔中.第十五章圆口纲(Cyclostomata)一、名词解释1. 鳃笼:圆口纲具有的支持呼吸器官鳃囊的特殊构造.由9对细长弯曲的鳃弓和4对纵走软骨条共同连接而成.鳃笼紧贴皮下, 包在鳃囊外侧, 不分节, 末端构成呵护心脏的围心软骨.2. 单鼻类:圆口类只有一个外鼻孔, 开口于两眼中间的稍前方或吻端, 因此又称单鼻类.3. 囊鳃类:即圆口类, 它们具有共同的鳃囊结构, 来源于内胚层的鳃丝位于鳃囊中, 因此又称为囊鳃类.4. 角质齿:由表皮角质化形成的齿, 见于七鳃鳗口漏斗的壁上及舌上, 用于刺破鱼的体表.脱落后可以再生.也见于两栖类的蝌蚪及单孔类的胚胎时期.5. 鳃囊:圆口纲特有的结构, 位于内鳃孔和外鳃孔之间呈球形的构造, 囊的背、腹、侧壁上均着生有鳃丝, 构成呼吸器官的主体.6. 沙隐虫:七鳃鳗的幼体, 其摄食和生活方式与文昌鱼相似, 经过3~7年后, 于秋冬之际经过反常成为成体.五、问答题1. 七鳃鳗的神经系统有那些特点?1. 脑具有年夜脑、间脑、中脑、小脑、延脑的分化, 排列在同一平面上;年夜脑半球不发达, 前端连年夜形嗅叶;间脑顶壁有松果体、顶器、脑副体, 底部有漏斗体和脑下垂体;中脑仅为一对略膨年夜的视叶, 具脉络丛;小脑不发达, 与延脑未分离, 仅为一狭窄的横带;视神经不形成视交叉;舌咽神经和迷走神经由头骨之外的延脑两侧发出;脊神经的背根、腹根不愈合成混合神经.2. 七鳃鳗目和盲鳗目的主要区别有哪些?3.. 以七鳃鳗的结构特点说明它是最高等的脊椎植物?3. 圆口纲生物是脊椎植物中最高等、最原始的一类, 七鳃鳗是圆口纲的代表植物, 其原始特征有:缺乏用作主动捕食的上、下颌;无成对偶鳍, 支持奇鳍的是不分节的辐鳍软骨.尾鳍为内部支持骨及外部背、腹叶完全对称的原型尾, 这是水栖无羊膜植物中最原始的尾型;终生保管脊索, 外围脊索鞘, 用于支持体轴, 尚未形成椎体;脑颅主要由脑下的软骨底盘、嗅软骨囊、耳软骨囊及支持口漏斗和舌的一些软骨构成, 脑颅不完整, 除左右耳囊软骨之间有一联耳软骨, 均覆有纤维组织膜, 这种状态相当于高等脊椎植物颅骨在胚胎发育的早期阶段;躯体部和尾部肌肉为一系列按节排列的弓形肌节及肌节前后的肌膈, 肌节间无水平膈, 故不分轴上肌和轴下肌;胃未分化, 肠管内有许多纵行的粘膜褶和一条纵行的螺旋瓣, 是增加吸收养料面积的结构;开始呈现静脉窦、一心房和一心室组成的心脏;脑的各部份排列在同一平面上, 无任何脑曲.中脑未形成二叠体.小脑还未与延脑分离, 仅为一狭窄的横带;生殖腺单个, 无生殖导管.4. 七鳃鳗有哪些适应寄生与半寄生生活的特征?4. 七鳃鳗适应寄生和半寄生生活的特征有:七鳃鳗可用口漏斗吸附在鱼类和海龟体上, 以漏斗壁和舌上的角质齿锉破鱼体, 吸食血肉.舌位于口底, 由环肌和纵肌构成, 能做活塞式运动;七鳃鳗具有特殊的构造—鳃囊, 分别与内鳃孔和外鳃孔连接.鳃囊的背、腹、侧壁都长有来源于内胚层的鳃丝, 是呼吸器官的主体.鳃孔周围有强年夜的括约肌和缩肌, 控制鳃孔的启闭, 水可以从外鳃孔流入, 在鳃囊交换气体后, 仍由外鳃孔流出, 以适应它们吸附在寄主体表或钻入鱼体内部无法从口中进水进行呼吸作用的半寄生生活;七鳃鳗在眼眶下口腔后有一对“唾腺”, 以细管通至舌下, 腺的分泌物具有抗凝血作用, 对寄主进行吸血时, 能阻止植物创口血液凝固.5. 试列举脊椎植物进化史上重年夜的进步事件, 并说明每一进步事件的生物学意义.5. 从圆口类演化到哺乳类, 呈现了五次飞跃, 即从无颌到有颌、从水生到陆生、从无羊膜卵到有羊膜卵、从变温到恒温、从卵生到胎生.颌的呈现是脊椎植物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形态发展和进步.上、下颌是植物索食、攻击和防御器官, 也是营巢、求偶、钻洞和呼吸进水时的工具.颌的呈现及其多用途的活念头能, 还增进了运动器官、感觉器官和其它相关器官的发展, 带动了植物体制结构的全面进化.植物在从水生到陆生的进化过程中, 发生了许多对陆生环境的适应特征.两栖植物适应陆地生活环境, 发展陆生植物特有的骨骼结构.包括脊柱、四肢、肩带、腰带方面的改造.嗅、视、听器官以及脑都获得了一定的发展.羊膜卵的结构和发育特点, 使羊膜植物完全解脱了它们在个体发育的早期阶段对水的依赖, 确保脊椎植物在陆地上繁殖.鸟类和哺乳类是都是恒温植物.恒温植物具有高而稳定的新陈代谢水平和调节产热、散热能力.从而使体温坚持在相对稳定的和略高于环境温度的水平.高而恒定的体温, 增进了体内各种酶的活动.高温下, 机体细胞对安慰反应迅速而耐久, 肌肉粘滞性下降, 因而肌肉收缩快而有力, 提高了植物快速运动能力, 利于捕食和避敌.恒温还减少了植物对外界环境的依赖性, 扩年夜了生活和分布的范围.胎生方式为哺乳类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前景.为发育的胚胎提供了呵护、营养以及稳定的恒温发育条件, 保证了酶的活动和代谢活动的正常进行, 使外界环境对胚胎发育的晦气影响减少到最低水平.第十六章鱼类(Pisces)一、名词解释1. 侧线系统:为鱼类特有的皮肤感觉器官, 呈管状或沟状, 埋于头骨内及体侧皮肤下面, 侧线管以侧线孔穿过头骨及鳞片, 连接成与外界相通的侧线, 感觉器位于侧线管内.2. 侧线鳞:在鱼体两侧通常具有1条或几条穿过侧线管的鳞片称为侧线鳞.3. 罗伦氏壶腹:又称罗伦瓮、罗伦齐尼瓮或罗伦氏器, 为软骨鱼类所特有的由皮肤衍生的感觉器, 是侧线管的变形构造, 分布在头部的背腹面.由罗伦瓮、罗伦管和管孔三部份组成.为水流、水压、水温的感受器, 也能感知电压.4. 膜质骨:发生上, 不经过软骨阶段, 在结缔组织的基础上, 直接骨化形成的.如顶骨、鳃盖骨等.5. 软骨化骨:又称软骨原骨、替代性骨, 在发生上, 经过软骨阶段再骨化形成硬骨.如脊椎骨等.6. 红腺和卵圆窗:红腺位于闭鳔类的鳔前腹面内壁上, 为单层或多层上皮褶, 下面有年夜量的微血管构成特异的网状构造,。
八年级生物第15章动物的运动
第15章动物的运动学习目标1.通过收集和整理动物运动方式的资料,说出动物运动方式的多样性。
2.比较水中、陆地和空中环境的差别,看图分析动物适应相应环境所具有的结构和运动方式,建立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观点;并运用“动物的运动方式与环境的适应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3.通过解剖和观察长骨的结构,辨认骨的主要结构;根据骨的成分知识,自觉养成正确的坐、立、行的姿势,关爱老年人的运动安全。
4.通过探究骨的成分和特性,进一步掌握探究的一般过程,解释骨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5.通过“观察骨骼肌”和“制作屈肘和伸肘模型”等活动,更好地理解动物运动的发生和形成;在分析躯体运动中,理解骨的杠杆作用,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第1节动物运动的方式学习指导本节内容是按照生物圈的环境特点,探究各类动物运动方式与各自环境相适应的特点。
在本节的学习中,要注意的是:(1)对动物分类的科学方法应根据动物在形态结构等方面的共同特点进行分类。
在本节学习中,按照环境的不同进行分类学习只是为了突出动物与环境的关系。
(2)水中生活的不仅是鱼类,空中生活的也不仅是昆虫和鸟类,还有其他类型的动物。
它们具有不同的形态结构特征,但都适应在各自的环境中生活。
(3)经常观看《动物世界》等电视节目是认识动物、学习动物学的一种好方法。
这样不仅可以提高你的学习兴趣,还能得到厚厚的关于动物方面的知识积累。
难点讲解1.为什么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动物,运动方式不同呢?剖析:自然环境复杂多变,动物便通过主动改变运动方式与进化运动器官来适应环境,否则它们便被自然淘汰。
例如,猎豹通过快速的奔跑才能捕食到其他奔跑的动物,如羚羊。
在激烈的生存竞争中,羚羊为了获得生存其运动器官会变得更发达,奔跑速度更快,而猎豹迫于这种境况,其后代的奔跑速度就要变得更快。
冬天来了,“一群大雁往南飞”,鸟类的迁徙行为,也是通过运动主动地适应环境的例子,通过迁徙,候鸟才能获取足够的食物,完成筑巢、孵卵、育雏等生殖活动。
动物学第十五章 鱼纲15.1 教案
授课题目(教学章节):第十五章鱼纲(Pisces)教学目标或要求:掌握鱼纲的主要特征和鱼纲的分类依据,认识常见种类。
教学内容(包括基本内容、重点、难点):第一节概述鱼纲是体被骨鳞、以鳃呼吸、用鳍作为运动器官和凭上下颌摄食的变温水生脊椎动物。
鱼纲是脊椎动物中种类最多的一个类群,超过其他各纲脊椎动物种数的总和。
分为两大类:包括硬骨鱼和软骨鱼。
鱼类出现于古生代的志留纪,到泥盆纪已演化出四大类:棘鱼类(Acanthodii)、盾皮鱼类(Placoderma)、软骨鱼类(Chondrichthyes)和硬骨鱼类(Osteichthyes)。
鱼类的发展经历了泥盆纪的初生时代、中生代的中兴时代,到新生代达到全盛时代,成为脊椎动物中的最大类群。
第二节鱼纲的主要特征一、体形和皮肤(一)体形鱼类由于生活习性和栖息环境不同,分化成各种不同的体型。
多数鱼类生活在温带和热带海洋水深200m内的中上层,具有纺锤形的体型,能作快速而持久的游泳。
栖息在江湖河池和静水水域中的鱼类,一般都有与纺锤型相似的侧扁型体型,这些鱼类游速较慢,不太敏捷,很少作长距离迁移。
还有适应底栖生活的平扁型体型以及潜伏于泥沙而适于穴居或擅长在水底礁石岩缝间穿绕游泳的鳗型体型等。
鱼体可分为头,躯干和尾三部分。
头和躯干之间以鳃盖后缘(或最后一对鳃裂)的鳃孔为界,而躯干与尾的分界线是肛门或泄殖孔。
鱼类不仅具有背鳍、臀鳍和尾鳍等奇鳍,还出现了偶鳍(包括胸鳍和腹鳍)。
鳍膜内有鳍条支持,鳍条包括棘(spine)和软鳍条(soft ray)两类,软鳍条又可分为分节而末端分支的分支鳍条(branched ray)和分节而末端不分支鳍条。
棘和软鳍条的数目依种而异,是鱼类分类学上的鉴别特征之一。
胸鳍位于头的后方,是协助平衡鱼体和控制运动方向的器官。
腹鳍具有稳定身体和辅助升降的作用,通常体积小于胸鳍。
背鳍位于背部正中,它的形状、大小和数目因鱼而异。
臀鳍位于肛门和尾鳍之间,是维持鱼体垂直的平衡器官。
刘凌云普通动物学-15章脊索动物门
15.1 脊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和分类特征 15.1.1 脊索动物门主要特征
(1)脊索(notochord) 消化道和神经管间的一条棒状脊索,
内部由液泡细胞组成,围以结缔组织鞘,韧而有弹性, 具支持功 能。脊索动物的胚胎期均具有脊索,低等脊索动物终生保留,脊 椎动物被骨质脊柱代替。
15.4 脊椎动物亚门(Vertebrate)
15.4.1 脊椎动物的主要特征
15.4.2 脊椎动物各胚层的分化
15.4.2.1 外胚层 (1)体壁外胚层:皮肤及其衍生物,消化管两端 (2)神经外胚层:神经管,神经嵴
15.4.2.2 中胚层
上节:真皮、骨骼肌和脊柱 中节:排泄系统(肾和输尿管),大部分生殖系统
2、幼体、成体都具咽鳃裂 3、成体身体外面有被囊,又称“被囊动物”
15.2.1 代表动物—柄海鞘(Styela clava)
15.2.1.1 成体的形态结构
入水孔
出水孔
(1)外形
柄 海 鞘 外 形 柄图
(2)外套膜和被囊
外套膜在入水孔和出水孔的 边缘处与被囊汇合,并有环 形括约肌控制管孔的开启
神经节
围咽沟
肛门
背板 食道 胃肠
沟系
(5)循环系统
开管式循环 特殊的可逆式血液循环流向,心 脏收缩有周期性的间歇,前端搏 动时,血液由鳃血管压出至鳃部; 接着心脏有短暂的停歇,容纳鳃 部的血液回流,然后心脏后端开 始搏动,将血液注入内脏器官的 组织间隙
(6)排泄和生殖
无集中的排泄器官,仅在肠的 弯曲处有一团具排泄机能的细胞 (小肾囊或称尿沟通泡)。常堆积 尿酸结晶,排泄物进入围鳃腔随 水流排出体外。 雌雄同体,多异体受精(围鳃腔 内)也行出芽生殖
普通动物学第十五章 圆口纲
第十五章圆口纲是现代脊椎动物中最低等、无成对偶鳍和上下颌的种类,称无颌类。
现生七鳃鳗和盲鳗两类。
常称古生代无颌类为甲胄鱼,现存种类为圆口类。
一、外形1、体鳗形,分头、躯干和尾。
2、皮肤裸露,具单细胞粘液腺3、无成对偶鳍,具奇鳍4、头侧具眼1对,无眼睑;眼后鳃裂1-16个(七鳃鳗为7个)5、单鼻类,具退化的感觉器官——松果眼和顶体6、具口漏斗(盲鳗无),体侧和头部腹面有感觉小窝7、肛门位于尾基部,肛门后有一泄殖乳突二.内部结构1、表皮:由多层细胞组成,2、有单细胞腺体,润滑表皮。
2、骨骼系统:1)颅骨:由前背软骨、3、后背软骨、前侧软骨、后侧软骨等组成。
2)口吸盘骨:软骨环。
3)咽骨:由9对垂直排列的弯曲的鳃弓和4对纵软骨带组成,称为鳃笼。
4)背鳍和尾鳍:软骨鳍条组成。
3)肌肉为弓形(或横W形)肌节及肌隔组成。
4)消化系统:口通入短的口腔,口腔向后通向背、腹两条管道,背方为食道,腹面为呼吸管。
胃未分化,肠管内有粘膜褶及螺旋瓣(盲沟)。
胃的下方有肝脏,左右两叶。
9)生殖系统:雌雄异体(七鳃鳗)或同体(盲鳗),生殖腺单个,无生殖导管,体外受精。
三、分类1、七鳃鳗目:有口漏斗和角质齿,鼻孔在两眼中间的前方,鳃囊7对,内耳有2个半规管,发育有变态。
七鳃鳗是一种寄生生活的鱼类,对渔业的危害很大。
1913年进入美国五大湖,40年代危害大湖里的鳟鱼,产量由3900吨下降到12吨。
2、盲鳗目:寄生生活,无背鳍和口漏斗,口位于身体的前端,有4对触须,鼻孔开口于吻端,鳃孔1-16对,内耳有1个半规管,发育无变态。
四、原始特征1、缺乏主动捕食的上、下颌2、无成对偶鳍3、终生保留脊索4、脑颅由软骨底盘、嗅软骨囊、耳囊软骨及支持口漏斗和舌的一些软骨构成5、肌肉为弓形肌节及肌隔组成6、心脏由静脉窦、一心房、一心室组成,无肾门和总主静脉7、胃未分化,肠管内有粘膜褶及螺旋瓣(盲沟)8、雌雄异体(七鳃鳗)或同体(盲鳗),生殖腺单个,无生殖导管,体外受精9、五部脑在同一平面,小脑与延脑未分离,内耳具1或2个半规管。
动物学第一课
自然分类系统: 分类依据:是以动 物形态或解剖的 相似性和差异性 的总和为基础的。
20
分类等级
21
种以上较高的分类阶元同时具有主、客观性
种是客观的,纯粹的。具明显界限。
22
物种:物种是生物界发展的连续性和间 断性统一的基本间断形式;在有性生物, 物种呈现为统一的繁殖群体,由占有一 定空间,具有实际或潜在的繁殖能力的 种群所组成,而且与其他这样的群体在 生殖上是隔离的。
古细菌(产甲烷细菌)
细菌(耶尔森鼠疫杆菌)
蓝细菌(鱼腥藻)
球菌
杆菌
蓝细菌(螺旋藻)
9
1969年,惠特克提出五界系统:
10
11
12
生物的分界显示了生命历史所 经历的发展过程:从原核到真核、 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
13
第二节 动物学及其分科
动物学研究动物的形态结构、分类、生 命活动与环境的关系以及发生发展的规律。 动物学是人类在自然界生存斗争中对动 物不断认识、利用与改造的知识总结,因而动 物学来自人类的生产实践和科学实验。
34
机能:被覆上皮、腺上皮、感觉上皮 被覆上皮:层数和形状:单层上皮、复层上皮 扁平、立方、柱状(无脊椎的体表上皮通常单层, 高等动物的体表上皮通常复层,经常角质化。) 腺上皮:大多单层立方上皮:内分泌腺、外分泌 腺。
35
特点:由密集的细胞和少量细胞间质组成,胞间具 连接复合体. 功能:保护,吸收,排泄,分泌和呼吸等作用.
16
动物地理学(animal geography,oogeography) 是研究动物种类在地理上分布的状况,以及动物 分布的方式和规律,同时,从地理学角度来研究 各个区域中的动物种类和分类的规律。这个分支 与分类学、形态学、生态学相结合,对各地区的 动物区系进行全面的研究,提出自然保护、资源 管理及自然改造等规划,可称之为动物区系学。
普通动物学思考题(无脊椎部分)
思考题:第1章绪论1、生物的分界的根据是什么,如何理解生物分界的意义?为什么五界系统被广泛采用?2、什么是动物学,如何理解它是一门内容十分广博的基础学科?有哪些主要分支学科?学习研究动物学有何意义?3、生产实践和社会变革对动物学的发展有什么影响和作用?4、动物分类是以什么为依据的,为什么说它基本上反映动物界的自然亲缘关系?5、何谓物种,为什么说它是客观性的?6、你如何理解恩格斯说的“没有物种概念,整个科学便都没有了”?7、“双名法”命名有什么好处,它是怎样给物种命名的?第2章动物体的基本结构与机能1、细胞的共同特征是什么?2、组成细胞的重要化学成分有哪些,各有何重要作用?从蛋白质、核酸的基本结构特点,初步了解生物多样性化的原因。
3、细胞膜的基本结构及其最基本的机能是什么?4、细胞质各重要成分(如内质网、高尔基器、线粒体、溶酶体和中心粒等)的结构特点及其主要机能是什么?5、细胞核包括哪些部分,各部分的结构特点及其主要机能是什么?6、什么是细胞周期,它包括哪些内容?初步了解研究细胞周期的实践意义。
7、有丝分裂一般分为几个时期,各期的主要特点是什么?8、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有何区别?9、4类基本组织的主要特征及其最主要的机能是什么?10掌握器官、系统的基本概念。
第3章原生动物门1、原生动物门的主要特征是什么?理解并掌握原生动物如何完成运动、营养、呼吸、排泄和生殖等各种生活机能。
2、如何理解原生动物是动物界里最原始、最低等的一类动物?原生动物群体与多细胞动物有何不同?3、原生动物门有哪几个重要纲,划分的主要根据是什么?4、掌握眼虫、变形虫和草履虫的主要形态结构和机能特点,并通过它们理解和掌握鞭毛纲、肉足纲和纤毛纲的主要特征,初步了解这些动物在科学或实践上的价值。
5、掌握疟原虫的主要形态结构特点及其生活史、危害和防治原则,初步了解我国在抗疟方面的主要成就。
通过疟原虫掌握孢子纲的主要特征。
6、掌握各亚纲的简要特点,并通过各纲和亚纲中的一些重要种类初步了解各类群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动物学第15-16章重点
第十五章的重点1.脊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2.脊索动物的分类3.脊椎动物亚门为什么分布最多,最广(主要特征,适应性)4.名词解释:内柱,被囊动物,逆行变态内柱:咽内壁腹侧中央的一个具纤毛细胞(可摆动,使水流定向摆动)和腺细胞(分泌黏液,形成食物团)的纵沟。
内柱聚集了碘元素,是脊椎动物甲状腺的同源器官。
(尾索动物亚门,柄海鞘等)第十六章的重点1.圆口纲的原始性2.名词解释:无颌类,单循环,腮囊鱼纲的重点1.适应水生生活的特征2.淡水鱼和海水鱼渗透调节的异同3.软、硬骨鱼类的形态结构差异4.名词解释:初生颌,次生颌,洄游,侧线,鳞式,鳍式,骨鳞,圆鳞,栉鳞侧线:埋在鱼体两侧皮下的能感觉水流方向、强度和振动的皮肤感觉器官。
一般为圆形或椭圆形,薄而略透明,其上有完整或不完整地同心圆环纹和辐射线。
春夏季鱼体生长速度快,环纹间距疏而小;冬季鱼体生长慢,环纹间距密而小。
在1年内生成的疏密两群环纹,称为1个“年轮”。
依年轮数,可推断出鱼的年龄。
骨鳞一般可分为两种:鳞面光滑的圆鳞,如多数硬骨鱼类和肺鱼类的鳞;鳞面有小棘的栉鳞,它的后缘呈栉齿状,多见于海产洄游性的鲱科、鲥鱼、鲈鱼等。
鲤鱼的鳍式:D..Ⅲ~Ⅳ一17~22;P.Ⅰ一15~16;VⅡ一8~9;A...Ⅲ一5~6;C.20~22。
鳞式:指鱼鳞的排列方式。
鳞式成为鱼种分类鉴定标准之一。
鳞式的写法是侧线鳞数×(侧线上鳞数÷侧线下鳞数)。
如,鲤鱼的鳞式是34 5/8 38。
表示鲤鱼的侧线鳞(被侧线孔所穿过的鳞片)为34~38片,侧线上鳞(自侧线到背鳍前端的横列鳞)为5片,侧线下鳞(自侧线到臀鳍起点基部的横列鳞)为8片。
两栖类的重点1.从水生到陆生的过渡形态特征2.五趾型附肢的进化意义3.名词解释:不完全循环,咽式呼吸不完全循环从两栖类开始,血液循环包括体循环和肺循环2条途径。
体循环是血液从心室压出,通过体动脉到身体各部,再经体静脉回右心房。
这种循环称大循环。
普通动物学 简答题整理
五、简答(26分)1.为什么爬行动物是真正的陆生动物。
(7分)(1)体披骨质鳞片或骨板,皮肤干燥,缺乏皮肤腺;(1分)(2)具真正的牙齿。
具次生颚,内鼻孔后移,口腔与鼻腔分开;(1分)(3)胸椎、肋骨与胸骨形成胸廓,可保护内脏和加强呼吸作用;(1分)(4)大、小肠交界处开始出现盲肠,可消化纤维;(1分)(5)具有羊膜动物式的排泄器官后肾;(1分)(6)大脑明显分为两半球,纹状体,表层出现神经细胞集中的新脑皮;(1分)(7)完全脱离水的束缚,在陆地繁殖,体内受精。
(1分)2.两栖类对陆生的初步适应和不完善性?(6分)(1)陆生的初步适应:基本解决了在陆地运动(1分)、呼吸空气(1分),同时发展了适于陆生的感官和神经系统(1分)。
(2)不完善性:肺呼吸的功能不够强,尚需皮肤呼吸和鳃呼吸加以辅助(1分);皮肤裸露,保持体内水分的问题没有解决(1分);不能在陆地上繁殖,卵受精、卵发育、幼体发育均在水中进行(1分)。
3.举例说明鸟类是如何完成双重呼吸的。
(8分)(1)肺:一个由各级支气管形成的彼此吻合的密网状管道系统。
当气管进入胸腔后分为左、右支气管,即初级支气管,然后再分支为次级支气管、三级支气管,三级支气管再分支出许多微支气管。
(2分)(2)气囊:鸟类特有。
是呼吸的辅助系统,由单层上皮细胞膜围成,无气体交换功能,共4对半,位于体壁与内脏之间。
(1分)后气囊:腹气囊一对和后胸气囊一对(1分)前气囊:锁间气囊一个、颈气囊一对、前胸气囊一对(1分)(3)“dpv”系统、单向流、双重呼吸概念(3分)4.学习行为及其类型?(5分)(1)学习行为是动物由经验得来的发生适应性改变的行为。
(2分)(2)主要类型:习惯化、经典的条件反射、操作条件反射、模仿、印记学习、推理学习。
(3分)六、简述(25分)1、你对鱼的鳞、鳍、尾有何知识?(10分)要点:(1)具几种鳞、特点、鳞式;(3分)(2)几种鳍、功能、鳍式;(4分)(3)几种尾、形状功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4章半索动物门一、问答题1、半索动物的主要特征是什么?代表动物是什么?第15章脊索动物门(Chordata)(一)、名词解释1.脊索2、寒武纪大爆发3、逆行变态4、可逆式血液循环(二)、判断与改错1、所有脊索动物的血液循环方式均为闭管式。
()2、脊索动物的背神经管起源于中胚层细胞而脊索起源于内胚层细胞。
()3、组成脊索或脊柱等内骨骼的细胞能随同动物体发育而不断生长。
()4、尾索动物是指各种有尾的脊索动物。
()5、柄海鞘的血管无动脉和静脉之分,血液也无固定的单向流动方向。
()6、头索动物一个显著的特征就是脊索终生存在,且位于头部。
()7、从胚胎发生和幼体变态的过程看,柄海鞘出水孔与进水孔两孔之间是柄海鞘的腹部,对应的一侧为背部。
()(三)、填空题1、脊索动物门的特征是具有,,,,。
另外,还有一些形状同样也见于高等无脊椎动物。
如具有胚层,后口,存在体腔,的体制,身体和器官的分节现象等。
说明脊索动物是由无脊椎动物进化而成。
2、脊索动物门分为亚门,亚门和亚门,脊椎动物亚门包括纲、纲、纲、纲、和纲。
3、脊索是身体背部起支持作用的棒状结构,介于消化道和之间,来源于胚胎期的,由富含的脊索细胞组成,外面围有脊索细胞所分泌形成的结缔组织性质的。
4、脊椎动物(除圆口纲)的脊索只存在于时期,发育完全时,即被分节的所取代。
5、脊椎动物的脊神经管是脊索动物神经系统的部分,是由胚层加厚下陷卷曲形成。
在高等种类中前、后分化为和;神经管腔在脑内形成,在脊髓中成为,而无脊椎动物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为一条实心的,位于的腹面。
6、尾索动物多数幼体,具有脊索动物的特征但是脊索;生长发育过程中有变态,经过变态,失去一些重要的构造,形体变得更加。
7、柄海鞘具有外套膜,构成柄海鞘的,外套膜由外胚层的细胞和胚层的和构成。
外套膜可向外分泌物质形成,所以又被称为。
动物也具有外套膜,与柄海鞘的形成和结构类似,软体动物的外套膜可以向外分泌形成保护动物的。
8、头索动物在原索动物中较为。
其脊索纵贯全身并,故称为头索动物,代表动物为。
9、文昌鱼的背神经管几乎无和的分化。
神经管的前端内腔略为膨大,称为。
神经管的背面并未完全愈合,尚留有一条裂隙,称为。
(四)、选择1、下列属于尾索动物亚门的动物是()A、文昌鱼B、海鞘C、鲫鱼D、柱头虫2、下列属头索动物亚门的动物是()A、文昌鱼B、海鞘C、黄鳝D、大鲵3、终生存在脊索的动物是()A、圆口动物和有变态的尾索动物B、低等两栖动物和少数软骨鱼类C、头索动物和无变态的尾索动物D、少数硬骨鱼类和低等两栖动物4、文昌鱼胚胎发育所经历的阶段依次为()A、受精卵――――桑椹胚―――――囊胚―――原肠胚――神经胚B、受精卵――――桑椹胚―――――囊胚―――神经胚――原肠胚C、受精卵――――囊胚―――――桑椹胚―――原肠胚――神经胚(五)、完成下列表纲名颌的有无附肢特点羊膜有无体温是否恒定圆口纲鱼纲两栖纲爬行纲鸟纲哺乳纲(六)、问答题,1、说明脊索的出现在动物演化史上的意义。
2、脊椎动物的主要特征?第16章圆口纲(Cyclostomata)(二)、填空1、圆口动物体呈型,可分为,,三部分,营生活。
2、圆口动物胃未分化,肠管内有许多纵行的及一条纵行的,增加了吸收养料的面积。
3、圆口动物开始出现心脏,心脏由,,和组成。
4、圆口动物幼鱼口呈圆形长成圆口类;由于其无上下颌又称类;具有独特的呼吸结构——鳃囊,又称类;由于头骨中央仅有一段冠状的单鼻孔;故又称类。
(三)、问答题1、圆口纲动物的主要特征。
第17章鱼纲(一)、名词解释1鳞式2、鳍式3、洄游4、鳔5、侧线6、韦伯氏器7、动脉圆锥8、罗伦翁(二)、判断与改错。
1、鱼类和两栖类的皮肤都富有腺体。
()2、一般硬骨鱼类都具有喷水孔。
()3、绝大多数的鱼类鼻孔与口腔相通。
()4、动脉球是硬骨类所特有的,是心脏的组成部分。
()5、鱼类的椎体呈双凹型,其内仍留有残存的脊索。
()6、淡水鱼类肾脏的肾小球数量小于海洋鱼类。
()7、鱼类成对的附肢骨胳并没有和脊柱发生联系。
()8、软骨质的骨骼系统是圆口纲动物和软骨鱼类的基本特征。
()9、鱼类的肩带与脊柱相连,而腰带不与脊柱相连。
()10、鱼类眼球内的晶体呈球形,曲度不能调节,所以是近视眼。
()11、硬骨鱼类的输精管由精巢外膜往后延续而成,与肾脏紧密相关。
()(三)、填空1、鱼类的有四种基本类型,,,和。
2、鱼类的鳞片可分为三大类,即,和。
其中,为软骨鱼类所特有,由真皮和肯皮联合形成。
3、按照功能和着生部位,鱼类的骨骼可分中轴骨和附肢骨,前者又分和,后者又分为和鳍骨。
4、硬骨鱼类的口腔齿包括、、犁齿、舌齿、腭齿五类。
5、鱼类的神经系统由三部分组成,即、和植物性神经系统,植物性神经系统又分为和,两者产生作用。
6、鱼类的眼球又三层膜构成,即、和视网膜。
7、依据形态,鱼类的尾鳍大体上可分为三个基本类型,即、、。
8、鲤形目鱼类的韦伯氏器有带状骨、舟状骨、和四块骨组成,它的一端与鳔相连,另一端与相连,有传导的作用。
9、鱼类无真正的肠腺,进行肠内消化的主要消化腺是和,鲤科鱼类的肝脏因混杂有胰细胞而称。
10、鱼类的心脏具有个心房和个心室。
11、大多数硬骨鱼有鳔,根据鳔与食道之间有无鳔管相同分为两类,有鳔管的称为类,无鳔管的称为。
12、骨鳞在体表呈排列;盾鳞平铺于体表呈排列,而硬麟呈排列。
(四)、选择题1、脊椎动物中种类最多的的类群是()。
A、鱼纲B、爬行纲C、鸟纲D、哺乳纲2、鱼的身体分为哪几个部分()。
A、头、躯干、附肢B、头、胸、腹、尾C、头、躯干、尾D、头、躯干、尾、四肢3、硬骨鱼脊椎的分区是()。
A、颈椎、躯干椎、尾椎B、胸椎、腰椎、尾椎C、躯干椎、尾椎D、颈椎、躯干椎4、鱼类内耳起平衡作用的主要部位是()。
A、椭圆囊和球囊B、球囊和半规管C、椭圆囊和半规管D、球囊5、我国淡水养殖中的四大家鱼是()。
A、鲤、鲫、鳊、鲂B、青、草、鲢、鳙C、黄鳝、泥鳅、团头鲂、乌鳢D、草鱼、鲢鱼、鲫鱼、罗非鱼6、罗非鱼原不产于我国,主要以欧洲和非洲及西南亚分布多,后来引进我国,其分类地位是()。
A、蛙形鱼B、鲤形鱼C、鲈形鱼D、鲱形鱼7、鱼类皮肤腺分泌的粘液具有()作用A、减少摩擦B、保护鱼体免招病菌寄生物和病毒的侵袭C、凝结,沉淀水中悬浮物D、A+B+C、8、鱼类有脑神经()对A、2对B、8对C、10对D、 12对(五)、简答题1、简述鳔的结构、功能及其功能是如何实现的。
2、简述侧线的的结构及其功能。
3、简述海产硬骨鱼、软骨鱼,淡水鱼的渗透压调节方式。
4、比较硬骨鱼和软骨鱼的主要区别。
第18章两栖纲 (Arnphilia)(一)、名词解释1、吞咽式呼吸2、原脑皮3、脂肪体4、休眠(二)、判断与改错1、两栖动物的肩带附着于头骨,腰带荐椎与脊柱连接,这是四足动物与鱼类的重要区别之一。
()2、两栖动物出现了胸骨,但与躯干椎的横突或肋骨互不连接。
()3、中耳是两栖类的听觉器官。
()4、鱼类的眼无活动性的眼睑,而大多数陆水两栖动物的眼大而突出,具有活动性眼睑()5、两栖动物外鼻孔一对,内具瓣膜,而且外鼻孔经鼻腔以内鼻孔开口于口腔。
()6、两栖动物的皮肤裸露并有腺体,鳞大多已退化,这是两栖动物区别别于其他动物各纲脊椎动物的主要特征。
()7、两栖动物的膀胱产出具有暂时贮存尿液的作用外,还具有重要的重吸收功能()(三)、填空1、现存两栖动物的体型大致可分为,,。
其中鱼螈是的代表,各类蝾螈和鲵是的代表,而各类蛙类和蟾蜍是的代表。
2、两栖动物身体分为、、和尾。
3、两栖动物的脊柱可分为,,,,颈锥枚。
4、两栖类的循环系统已有单循环的血液循环方式发展为包括和的双循环,包括系统和系统。
5、两栖类左右肺皮动脉分为两支,一支是,另一只为。
6、两栖纲分为三个目,最低等的是,产于,还有目和目,种类中最高等的是目。
7、蛙的脊椎一般由,,,,五个部分组成。
(四)、选择题1、两栖类是()。
A、典型的水生动物B、真正的陆生动物C、有水生到陆生的过渡类型D、最低等的脊椎动物2、两栖类是()。
A、恒温动物B、异温动物C、羊膜动物D、变温动物,无羊膜动物3、青蛙成体的呼吸器官是()。
A、肠,肺B、书鳃,肺C、肠,皮肤,肺D、肺,皮肤,口腔液粘膜4、青蛙成体的心脏组成是()。
A、静脉窦,1心房,1心室B、静脉窦,2心房,1心室,动脉球C、静脉窦,2心房,2心室,动脉球椎D、静脉窦,2心房,1心室,动脉圆锥5、青蛙听觉器官的组成是()。
A、内耳B、内耳,外耳C、内耳,中耳D、内耳,中耳,外耳6、两栖类的大脑表皮为()。
A、原脑皮B、古脑皮C、上皮组织D、大脑皮层7、关于脂肪体说法错误的是()。
A、位于生殖腺的前方B、供给生殖腺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C、脂肪体的大小在不同季节不发生变化D、雌雄个体都具有8、两栖动物的排泄器官是()。
A、肾脏B、皮肤C、肺D、肾脏,皮肤,肺(五)、问答题1、简述两栖钢的主要特征。
2、简要说明为什么两栖类还不能摆脱水的束缚。
3、现存两栖类分几个目?如阿区分?并说出代表种的主要特征。
4、结合水陆环境的差异总结动物有机体从水生过渡到陆生所面临的主要矛盾。
5、简述五趾型附肢的特点及其在脊椎动物演化史上的意义。
第19章爬行纲(Reptilia)(一)、名词解释1、胸腹式呼吸2、犁鼻器3、羊膜卵(二)、判断与改错1、羊膜动物冬天都没有冬眠习性。
()2、变温动物因白天吸收太阳能,因而白天的体温比晚上高。
()3、大多数爬行动物所排尿液中的含氮废物为溶于水的尿素。
()4、避蜴类的表皮里含有许多色素细胞,其体色可快速变化,有变色龙之称。
()5、爬行动物表皮高度角质化,皮肤干燥,皮肤腺很发达。
()6、从爬行动物开始,呼吸道开始出现支气管。
()7、蛇类适应穴居生活,中耳、鼓膜和耳咽管已退化,因此不能感受空气传来的声波,只能感知从地面传来的声波。
()(三)、填空1、现存爬行动物按体型可分为,,。
2、爬行类脊椎分区明显,并首次出现胸部,脊柱分化为、、、、椎五部分,第一二枚颈椎分别为、。
3、现代爬行动物可分为五个目,即、、、、,其中最古老的类群是,产于,结构最高等的爬行动物是类,没有四肢,身体呈蛇形的蜥蜴叫,我国最大的蛇是。
4、爬行动物盛行时代是。
5、爬行动物起源于。
6、爬行动物出蛇型种类以外,身体可明显分为、、、四部分。
7、羊膜卵由、、、、等组成8、根据颅骨上腭孔的有无及孔的位置,可将爬行动物分为、、、。
(四)、选择题1、爬行类从体型上显著区别于两栖类的特征()。
A、具有五趾型附肢B、有尾C、皮肤富有腺体D、皮肤干燥,有角质鳞片或盾片,指趾端有腺体2、胸廓的结构式()。
A、胸椎、腰椎――肋骨B、胸椎―――肋骨C、颈椎、胸椎――肋骨――胸骨D、胸椎――肋骨――胸骨3、次生骨质腭出现的作用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