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道路生态规划设计

合集下载

城市道路绿化规划及设计规范

城市道路绿化规划及设计规范

城市道路绿化规划及设计规范一、背景介绍城市道路绿化是指在城市道路两侧、中央绿地、交叉口、中央隔离带等各个部位进行绿化植被的规划、设计和建设,以提升城市环境质量、改善生态微气候、改善空气品质,同时增加城市景观价值,保护生物多样性。

城市道路绿化规划及设计规范是为了规范城市道路绿化的建设和管理,确保绿化目标的实现。

二、规划原则1.生态原则:优先选择对当地生态环境有益的植物种类,提高区域生物多样性。

2.安全原则:确保绿化设施对行人和机动车辆没有安全隐患,合理设置交通标志和行人通道。

3.美观原则:注重道路绿化的美学价值,通过景观设计、植物布局等方式塑造城市形象和风景。

4.可持续原则:选用适应当地气候条件,易于维护的植物种类,合理选择材料和绿化设施,减少能源消耗和水资源的浪费。

5.配套设施原则:合理设置路灯、休息座椅、自行车停车架等绿化配套设施,提高绿地利用率和功能。

三、设计规范1.植被选择:选择具有耐污、耐热、抗逆性强的树种,如榉树、国槐等。

在树种选择上要根据道路类型和空间大小进行合理搭配。

2.植被布局:保持绿地的连续性和一致性,合理设置植物带、绿化带和中央隔离带等。

同时,要保证绿化带的宽度和长度能满足绿化效果的需求。

3.植物密度:按照树木和草坪的栽种密度要求,确保绿化的效果和绿地面积的利用率。

4.绿地硬质设施:合理设置人行道、自行车道、观景台等硬质绿地设施,提高绿地的可达性和利用率。

5.绿化维护:制定绿化养护的细则和时间表,定期对植物进行修剪、整形、施肥等养护工作,保持绿化的整洁和景观效果。

四、实施步骤1.绿地调查:对城市道路的空间和地形进行测绘和调查,了解绿地的利用状况和功能需求。

2.设计方案:根据道路类型和规模确定绿化区域,提出方案设计,并对植被种类和维护措施进行论证。

3.建设施工:合理组织施工队伍,按照设计方案进行实施,并确保施工质量和进度。

4.维护管理:设立专门的绿化管理部门,负责绿化的养护、保养和管理工作,并组织绿地巡查和维修。

城市绿道设计

城市绿道设计

城市绿道设计城市绿道是现代城市规划中越来越重要的一部分,它起到了丰富城市生态环境、提供休闲娱乐场所、改善居民健康等多重作用。

本文将围绕城市绿道的设计原则、功能及建设中的挑战等方面展开论述。

一、城市绿道设计原则城市绿道设计的原则包括景观与生态功能相结合、与城市交通系统无缝对接、多样化的道路设计等。

首先,景观与生态功能相结合。

城市绿道作为城市景观的一部分,应该以绿化、景观美化为出发点,同时要注重保护和恢复生态环境,提升城市的生态价值。

其次,与城市交通系统无缝对接。

城市绿道应该与周边的道路、公共交通系统相连,方便居民的出行,形成一个完整的交通网络。

此外,还应考虑无障碍通行,使得绿道对于行动不便的人群来说也是易于使用的。

最后,多样化的道路设计。

城市绿道设计不应仅仅局限于线性的道路,可以包括丰富多样的景观元素,如花坛、喷泉、休闲区等,给居民提供多样化的体验和休闲选择。

二、城市绿道的功能城市绿道的功能非常多样化,可以分为生态功能、休闲娱乐功能和健康功能。

生态功能方面,城市绿道可以提供一个纯净的生态环境,吸纳空气中的污染物,净化空气,缓解城市的空气污染问题。

同时,城市绿道也是城市生态系统中的一部分,可以提供栖息地和食物链,促进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休闲娱乐功能方面,城市绿道是居民休闲娱乐的重要场所。

人们可以在绿道上散步、慢跑、骑行等,享受自然风光,缓解工作压力,增加身心健康。

此外,城市绿道也是举办各种文化活动和社交聚会的场所,为居民提供了一个社交互动的空间。

健康功能方面,城市绿道的设计可以促进居民健康。

人们通过在绿道上运动,可以增加体力活动和锻炼,改善心血管健康、降低患病风险。

绿道上的绿色植物也有助于缓解压力、改善情绪,提升心理健康。

三、城市绿道建设的挑战城市绿道建设面临一些挑战,包括土地利用问题、城市规划问题以及资金和管理问题。

首先,土地利用问题。

城市土地有限,如何合理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建设绿道是一个挑战。

需要在综合考虑城市发展需求的同时,保留足够的空间来建设绿道,确保绿道的完整性和功能。

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

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

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一、绿化规划的主要内容1.绿化指标:根据城市道路的等级、功能和宽度,确定相应的绿化指标,包括绿地覆盖率、绿化保护面积、绿化树种数量等。

2.绿化布局:根据城市道路的用地功能和交通需求,合理布局绿化带、绿化带和行车道之间的关系,保证道路的通行性和绿化效果。

3.绿化设计原则:根据城市形态、气候条件、土壤条件等因素,制定相应的绿化设计原则,例如合理选用树种、植被配置、绿化设施布置等。

4.绿化设施:根据道路绿化的不同要求,确定相应的绿化设施,包括景观灯光、喷泉、座椅等,提升道路的美观性和功能性。

5.环境保护:制定绿化规划时,要充分考虑环境保护问题,选择对环境不会产生污染的绿化方式和材料,例如采用植物自净力强、耐污染的树种。

二、绿化设计规范的主要要求1.树种选择:根据城市道路的特点和功能,选择适应当地气候条件、土壤条件的树种,并考虑树种的景观效果、生长速度、根系及对环境的影响。

2.绿地布置:根据道路功能和交通流量等因素,合理设置绿地,保证道路的通行性和景观效果,同时保护绿地的完整性和质量。

3.植物配置和搭配:在绿化带内进行植物配置和搭配,选择不同形态和颜色的植物,形成丰富多样的景观效果。

4.绿化设施布置:合理配置绿化设施,例如景观灯光、喷泉、座椅等,提升道路的美观性和人居环境的舒适度。

5.绿化养护:规定绿化带的养护管理方法和频次,包括修剪树枝、清除杂草、施肥养护等,保证绿化带的健康和长效效果。

三、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的意义1.提升城市形象:合理的道路绿化规划和设计能够增加城市绿化率,打造绿色生态城市形象,改善城市空间体验。

2.改善人居环境:绿化带的建设能够净化空气、吸收噪音、调节气温,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提升人居舒适度。

3.增加绿色空间:道路绿化提供了人们休闲娱乐、健身锻炼的场所,并增加了城市的公共绿地面积。

4.提供生态服务:绿化带能够吸收雨水、减少水体污染,改善城市的水环境,提供自然的生态服务功能。

《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

《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

《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是城市规划和设计中重要的一部分,它关系到城市环境的美观与舒适度,以及居民的生活品质。

本文将从规划和设计两个方面详细阐述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的相关内容。

一、规划方面:1.绿化目标:城市道路绿化规划的首要目标是美化城市环境,提升居民生活质量,同时还要考虑节能减排、空气净化等环保因素。

2.绿化布局:绿化规划应考虑城市的整体规划,在主干道、次干道和小区道路等不同类型的道路上合理布局绿化带和绿色空间,形成完整的绿化系统。

3.绿化密度:根据不同道路的功能和位置,确定绿化密度。

通常来说,主干道绿化带宽度应在10米以上,次干道和小区道路在5米以上。

4.绿化植物选择:选择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植物,尽量选择具有观赏价值和生态效益的植物,避免采用易生病或病虫害容易发生的植物。

5.绿化养护:规划中应考虑到绿化植物的养护和管理。

确保栽植的植物能够良好生长,不受到日常维护的影响。

二、设计方面:1.绿化分区:根据道路的不同功能和需求,将道路划分为行车道、人行道和绿化带等不同的分区,确定各个分区的宽度和比例。

2.绿化设施:在绿化带和行人道上设置绿化设施,如座椅、喷泉、雕塑等,提供休憩和观赏的场所。

3.路面材料选择:选择环保、防滑、耐磨损的路面材料,提供良好的行车和步行条件。

4.绿化带设计:根据绿化目标和道路类型,设计不同风格和形式的绿化带。

一般来说,主干道的绿化带应简洁大方,次干道和小区道路的绿化带则可以更多样化。

5.照明设计:在道路绿化设计中合理设置照明设施,保证夜间行车和行人的安全。

总结起来,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是一项综合性工作,要考虑到城市规划、生态环境和居民需求等多个因素。

只有通过科学规划和合理设计,才能创建美丽宜居的城市道路环境,提升居民生活质量。

路景观规划中的生态设计论文

路景观规划中的生态设计论文

路景观规划中的生态设计论文1城市滨江道路景观存在的问题我国的城市滨江道路景观取得了一些效果,生活在滨江区域的人们享受到了很多其他场地没有的特色景观.为了完善滨江道路的设计理念,更好地对山地城市滨江道路进行设计,笔者总结了以下几个滨江道路设计中存在的问题:(1)滨江道路路面高程设定偏高.这是由于防洪标准定位过高造成的,拉远了人与水面的距离,同时也加大了工程成本.应该在满足交通、防洪、景观功能的同时,在空间上进行渗透,提高亲水性.即使在枯水季节也仍然能有良好的景观效果.横断面上以自然放坡为主,尽量避免生硬的结构物,将景观意识融入护岸设计.(2)道路设计手法过于生硬.过直或过宽的道路,硬质铺装太多,缺乏与山水自然环境的结合.包括与市政道路的衔接,道路纵断面设计应符合城市竖向规划,与相交道路路口的竖向相协调.道路竖向设计与周边开发用地场坪的标高尽量一致,避免开发用地场坪填方过大而造成投资增加.(3)对滨水道路环境应提供的城市休闲活动空间考虑不够充分,空间和道路的设计应更好地服务于城市生活综合功能.2城市滨江道路景观规划中的生态设计2.1自然生态设计所谓自然生态,指的是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与存在状态.在自然界,自然生态有着自在、自为的发展规律,而生态设计视野中的自然生态设计即是通过对大自然原始风貌尽可能地保护和改造,使其更好地适应人类与环境之间的良性互动.在城市滨江道路景观规划中,自然生态设计需要将环境因素纳入规划设计之中,进而为景观规划的制定提供决策,因此也属于绿色设计或生命周期设计的一种.从理论上讲,由于自然生态设计观念的介入,城市滨江道路景观规划从一开始便要求在其全部过程中考虑到自然环境的因素,使各种保留自然生态的原始景观得到维系和保护,并最终设计出一套具有可持续发展性的景观规划系统.也就是说,在进行滨江道路的景观规划之前,便需要“逐渐融入生态学的观点,冀图从大尺度、高层次上探寻‘健康的城市’,创造宜人的建筑环境。

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1)

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1)

都市道路绿化与设计标准(行业标准,编号CJJ75—97,自1998年5月1日起施行)1总那么1.0.1为发扬道路绿化在改善都市生态环境和丰富都市景瞧中的作用,防止绿化碍事交通平安,保证绿化植物的生存环境,使道路绿化设计标准化,提高道路绿化设计水平,制定本标准。

1.0.2本标准适用于都市的主干路、次干路、支路、广场和社会停车场的绿地与设计。

1.0.3道路绿化与设计应遵循以下全然原那么:1.0.3.1道路绿化应以乔木为主,乔木、灌木、地被植物相结合,不得裸露土壤;1.0.3.2道路绿化应符合行车视线和行车净空要求;1.0.3.3绿化树木与市政公用设施的相互位置应统筹安排,并应保证树木有需要的立地条件与生长空间;1.0.3.4植物种植应适地适树,并符合植物间伴生的生态习性;不适宜绿化的土质,应改善土壤进行绿化;1.0.3.5修建道路时;宜保持有价值的原有树木,对古树名木应予以保卫;1.0.3.6道路绿地应依据需要配备浇灌设施;道路绿地的坡向、坡度应符合排水要求并与都市排水系统结合,防止绿地内积水和水土流失;1.0.3.7道路绿化应远近期结合。

1.0.4道路绿化与设计除应执行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

2术语2.0.1道路绿地道路及广场用地范围内的可进行绿化的用地。

道路绿地分为道路绿带、交通岛绿地、广场绿地和停车场绿地。

2.0.2道路绿带道路红线范围内的带状绿地。

道路绿带分为分车绿带、行道树绿带和路侧绿带。

2.0.3分车绿带车行道之间能够绿化的分隔带,其位于上下行机动车道之间的为中间分车绿带;位于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之间或同方向机动车道之间的为两侧分车绿带。

2.0.4行道树绿带布设在人行道与车行道之间,以种植行道树为主的绿带。

2.0.5路侧绿带在道路侧方,布设在人行道边缘至道路红线之间的绿带。

2.0.6交通岛绿地可绿化的交通岛用地。

交通岛绿地分为中心岛绿地、导向岛绿地和立体交叉绿岛。

2.0.7中心岛绿地位于交叉路口上可绿化的中心岛用地。

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5篇材料)

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5篇材料)

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5篇材料)第一篇: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1、总则1.0.1 城市道路绿化是城市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城市绿化覆盖率中占较大比例。

随着城市机动车辆的增加,交通污染日趋严重,利用道路绿化改善道路环境,已成当务之急。

城市道路绿化也是城市景观风貌的重要体现。

目前,我国城市道路建设发展迅速,为使道路绿化更好发挥绿化功能,协调道路绿化与相关市政设施的关系,利于行车安全,有必要统一技术规定,以适应城市现代化建设需要。

1.0.2 本规范的适用范围是用于城市的主干路、次干路、支路用地,公共广场用地与公共使用停车场用地范围内的绿地规划与设计。

1.0.3 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基本原则:1.0.3.1 城市道路绿化主要功能是庇荫、滤尘、减弱噪声、改善道路沿线的环境质量和美化城市。

以乔木为主,乔木、灌木、地被植物相结合的道路绿化,防护效果最佳,地面覆盖最好,景观层次丰富,能更好地发挥其功能作用。

1.0.3.2 为保证道路行车安全,对道路绿化提出两方面要求。

一、行车视线要求。

其一,在道路交叉口视距三角形范围内和弯道内侧的规定范围内种植的树木不影响驾驶员的视线通透,保证行车视距;其二,在弯道外侧的树木沿边缘整齐连续栽植,预告道路线形变化,诱导驾驶员行车视线。

二、行车净空要求。

道路设计规定在各种道路的一定宽度和高度范围内为车辆运行的空间,树木不得进入该空间。

具体范围应根据道路交通设计部门提供的数据确定。

1.0.3.3 城市道路用地范围空间有限,在其范围内除安排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等必不可少的交通用地外,还需安排许多市政公用设施,如地上架空线和地下各种管道、电缆等。

道路绿化也需安排在这个空间里。

绿化树木生长需要有一定的地上、地下生存空间,如得不到满足,树木就不能正常生长发育,直接影响其形态和树龄,影响道路绿化所起的作用。

因此,应统一规划,合理安排道路绿化与交通、市政等设施的空间位置,使其各得其所,减少矛盾。

城市规划中的生态廊道建设

城市规划中的生态廊道建设

城市规划中的生态廊道建设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的不断增长,城市规划中生态问题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为了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在城市规划中引入生态廊道建设的概念成为一种趋势。

生态廊道是指通过建设绿地、公园、湿地等自然环境的连接路径,形成生物多样性走廊,以促进生态系统的连通和物种的迁移。

一、生态廊道的意义生态廊道的建设可以带来许多重要的生态和环境效益。

首先,生态廊道能够提供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为城市居民提供一个近距离接触自然的场所,增加人们与自然的联结感。

其次,生态廊道能够改善城市气候,减少气温的升高和空气污染的问题。

最后,生态廊道还可以解决城市内部生物资源的断裂问题,促进各个生境之间的连通性和物种的迁移。

二、生态廊道的设计原则在城市规划中,设计师们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原则来进行生态廊道的建设。

首先,生态廊道的布局需要适应当地生态环境的特点,并尽可能利用自然地形地貌来构建。

其次,生态廊道的设计需要兼顾生态功能和人类利用需求,使其既能提供生物多样性,又能为市民提供公共空间和休闲娱乐设施。

最后,生态廊道的建设需要与城市其他景观相协调,形成一个有机整体,提升城市的整体形象。

三、生态廊道建设的方法生态廊道的建设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和手段。

首先,可以通过引入水体和湿地来增加城市绿地的面积,提供水源和滞洪功能,并丰富生物多样性。

其次,可以在城市建设用地中保留或恢复自然植被,建立起自然的生态系统。

再次,可以在建筑物之间设置绿色连接通道,使城市各个部分的绿地相互连接。

最后,还可以引入城市农业和垂直绿化等创新形式,丰富城市绿色空间。

四、生态廊道建设的案例在国内外许多城市中,已经有一些生态廊道建设的成功案例。

例如,美国的纽约中央公园就是一个巨大的生态廊道,在城市中提供了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休闲娱乐活动。

另外,中国的广州南沙生态廊道项目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通过建设湿地公园和绿道等环境,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

总结:生态廊道的建设是城市规划中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手段。

城市道路绿地规划与设计规范

城市道路绿地规划与设计规范

城市道路绿地规划与设计规范城市道路绿地规划与设计规范是指在城市道路设计和建设过程中,充分考虑绿地建设的要求,合理规划和设计道路两侧的绿地,以提高城市环境质量,增加居民的生活舒适度和幸福感。

以下是城市道路绿地规划与设计规范的主要内容。

一、绿地设计原则1.生态原则:绿地设计应遵循生态平衡、生物多样性保护原则,保护和提升地方特色植物和动物品种,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2.功能原则:根据城市道路的功能需求,结合人们的休闲娱乐需求,合理规划和设计绿地功能,如休闲娱乐区、健身区和文化展示区等。

3.安全原则:绿地设计应做到安全可靠,考虑到交通安全和防范犯罪等因素,合理设置防护设施,如护栏、人行道隔离带等。

4.美观原则:绿地设计应注重景观效果,通过选用合适的植物种类、配植方法和景观元素,营造美丽宜人的城市环境。

二、绿地规划与设计步骤1.调查与分析:对城市现有道路绿地的分布和规模进行调查,分析绿地现状和存在问题,了解周边居民的需求和意见,为绿地规划与设计提供依据。

2.规划定位:根据城市发展规划和绿地网络规划,确定绿地的位置、规模和功能,明确各个绿地的主题和定位。

3.设计方案:根据规划定位,制定绿地的具体设计方案,包括植物种类的选择和数量、景观元素的设置和布局等。

4.设计细化:对每个绿地单元进行细化设计,包括道路绿化、景观设施和照明等,确保每个绿地的设计合理、完善。

5.实施管理:将设计方案转化为具体实施方案,确定建设和管理的责任主体,建立健全绿地管理体系,确保绿地建设和管理的效果。

三、绿地建设要点1.植物选择:根据绿地功能和气候条件,选择适应性强、生命力旺盛的本地植物,避免引入外来物种对本地生态造成破坏。

2.绿化设计:在设计绿地时,要考虑到道路两侧绿化带的宽度、形状、密度和高度等,创造良好的景观效果。

在选择植物种类时,要注重季节变化和植被的层次感。

3.绿地设施:绿地规划与设计应注重设施的设置,包括休闲座椅、供水设施、儿童游乐设备等,满足不同年龄段人们的需求。

城市用地规划中的生态廊道设计

城市用地规划中的生态廊道设计

城市用地规划中的生态廊道设计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加快,城市的用地规划变得越发重要。

在城市用地规划中,生态廊道设计被认为是一种有效的手段,可以保护和恢复城市生态系统的连通性,提高城市的可持续性。

本文将探讨城市用地规划中的生态廊道设计的意义、原则和实践。

一、生态廊道设计的意义生态廊道是指通过连通不同生境之间的绿色走廊,为城市中的动植物提供迁移和繁衍的通道。

生态廊道设计在城市用地规划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生态廊道设计可以增加城市的生态多样性。

城市中的建筑和道路常常破坏了自然生境,导致生物多样性的丧失。

通过合理规划生态廊道,可以恢复和保护城市中的自然生境,提供适宜的栖息地,吸引和保护各种植物和动物物种,增加城市的生态多样性。

其次,生态廊道设计可以改善城市的生态功能。

城市中的生态系统承担着调节气候、净化空气和水、保持水源、防洪等重要功能。

通过设计生态廊道,可以增加城市中的绿地覆盖率,增强城市的生态功能,改善城市的环境质量。

最后,生态廊道设计可以提高城市的可持续性。

城市用地规划中的生态廊道可以减少城市的碎片化,增加城市的连通性,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生态廊道可以为居民提供休闲和娱乐的场所,增加城市的文化氛围,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二、生态廊道设计的原则在城市用地规划中,生态廊道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

首先,生态廊道设计应基于科学研究。

在规划生态廊道时,应充分考虑城市的生态特征和生物多样性,进行科学调查和研究,确定合适的廊道位置和尺度。

其次,生态廊道设计应注重连通性。

生态廊道应能够有效地连接不同的生境,形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网络。

设计时应考虑到城市的道路和建筑布局,尽可能减少对生态廊道的干扰。

再次,生态廊道设计应注重功能多样性。

生态廊道不仅仅是一条狭窄的绿色走廊,还应具备多种功能。

例如,可以设置步道和自行车道,为居民提供休闲和交通的便利;可以设置观鸟点和观景台,提供观赏自然风光的机会。

最后,生态廊道设计应注重社会参与。

城市用地规划不仅仅是专家的事情,还需要广泛的社会参与。

基于生态理念的市政道路设计

基于生态理念的市政道路设计

引言:市政道路是城市交通枢纽重要组成,承担着人们出行与运输问题,关系着城市经济发展,在城市化进程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城市道路建设受到人们更多的关注,道路建设与生态环保问题也成为当前重要的话题之一。

将生态理念与技术融入到城市道路建设当中,不仅能满足人们对生活质量水平的要求,缓解道路建设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同时还能有效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一、生态保护设计理念对于道路设计方案而言,施工人员在设计之前要对施工区域的实际状况进行勘测与分析,这样才能在分析结果的基础上设计出对环境造成最小污染的方案,提高生态环境的稳定性。

首先,道路建设的过程要降低土地占用和开挖的可能性,即使需要开挖也不能破坏地质的原始条件。

如果施工过程中对原始地质条件和自然环境造成了一定的破坏,那么就要在公路工程竣工之后,对当地的环境进行恢复。

其次,如果道路施工区域存在一部分人文景观,那么工作人员就要进行充分地利用,可以将其中一部分人文景观开发成旅游景点,这样就能为城市带来交通和旅游双方面的经济收入。

如果公路规划设计过程中会对人文景观造成一定的影响,那么设计人员就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对路线进行改进,必要时可以绕过人文景观。

二、基于生态理念的市政道路设计1.道路结构设计。

在传统的市政道路排水设计中,雨水通常是以道路中的排水结构为主要引导,道路裂隙渗透为辅助,以此实现排水功能,这样的结构设计具有一定的排水功能,但是不能将水分留存住。

“海绵城市”的理念是要让道路有一定的保水率。

市政道路需要有一定的承载能力,刚性和硬度是它的必要条件,所以需要在设计中更多地使用网格基础或者蜂窝结构,以此满足市政道路的车辆行驶要求,同时在网格内或蜂窝内有一定的渗透保水材料,形成蓄水空间,这样的道路结构可以快速吸收路面积水,同时保证了道路强度。

2.交叉路口设计。

道路交叉口是重要的出行路段,路口会有来自四面八方的车辆经过。

因此设计师需要注意不同路口的通行流量。

举例来说,如果一个路口过往车辆较多同时是主要的交通枢纽,设计师就要让道路的运行更加科学规范。

生态城市规划和建设的设计原理与方法

生态城市规划和建设的设计原理与方法

生态城市规划和建设的设计原理与方法生态城市规划和建设是当今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向。

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城市环境的质量成为当务之急,而生态城市正是以生态保护为核心,以优化城市生活质量为目标的一种城市模式。

本文将介绍生态城市规划和建设的设计原理与方法。

一、生态城市规划的设计原理1.环境友好型设计原则环境友好型设计原则是生态城市的核心原则。

设计上要尽量减少能源消耗、降低污染物排放、保护自然环境,降低城市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在规划和建设过程中,要重视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推广绿色建筑和环保技术,提高城市能源利用效率,减少污染物排放。

2.自给自足型设计原则自给自足型设计原则是生态城市的经济原则,即依靠本地自然资源,实现城市的自给自足,降低城市对外界的依赖。

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要倡导低损耗、高效率的能源利用方式,鼓励使用可再生能源,并建立城市循环经济体系,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

3.人性化设计原则人性化设计原则是生态城市的社会性原则,要关注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和利益,推动城市的和谐发展。

在规划和建设中,要坚持人与自然、人与城市环境的和谐统一,建立人文化的城市空间和社会环境。

二、生态城市建设的设计方法1.绿色建筑设计绿色建筑是生态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有效的能源利用、高效的水资源利用、减少地表覆盖等方面,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在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建筑物的能量消耗、空气质量、噪声控制等问题,采用可再生的材料,建立建筑能耗模拟模型,实现高效节能。

2.基于交通流的城市规划设计城市交通是城市规划的重要方面,要采用基于交通流的城市规划设计方法。

通过科学的交通经济学和城市运输规划,提高城市交通效率,缓解城市交通拥堵,减少车辆污染,实现城市交通的可持续发展。

3.城市水循环系统设计城市水循环系统是城市水资源利用和循环利用的关键技术之一。

通过建立城市雨水收集系统、排放控制系统、污水处理系统,实现城市水质量的稳定,缓解城市水资源的紧张情况。

道路绿地规划设计方案

道路绿地规划设计方案

【道路绿地规划设计方案】一、引言道路绿地是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对城市形象和生态环境有着重要的影响,还能起到净化空气、调节气候、改善人居环境的作用。

本文将针对道路绿地规划设计方案进行探讨,旨在为城市规划者和设计师提供一些建议和指导,以实现道路绿地的最佳利用。

二、背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的不断增加,城市道路的规模和数量呈现大幅增长的趋势。

然而,大量的硬质地面导致城市热岛效应加剧、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逐渐凸显。

因此,制定科学合理的道路绿地规划设计方案势在必行。

三、目标1. 提高城市环境质量:通过合理的道路绿地规划,提供更多的绿化空间,减少硬质覆盖面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增加绿色景观。

2. 促进生态保护:通过道路绿化,保护城市内的生态系统,提高生物多样性,打造城市绿廊和生物走廊,形成自然生态网络。

3. 提高居民生活质量:道路绿地不仅可以净化空气、调节气候,还能提供休闲娱乐的场所,改善居民的生活环境,提升居民的生活品质。

四、设计原则1. 生态原则:以生态系统保护为出发点,注重保护和恢复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的生境,构筑具有自然功能的生态系统。

2. 可持续原则:注重道路绿地的可持续发展,采用节约能源、资源的措施,并考虑到未来发展的需要。

3. 美观原则:充分尊重自然环境,在绿地规划设计中注重色彩、材料、形式的协调统一,形成和谐的景观效果。

4. 安全原则:确保道路绿地的使用安全,合理设计绿化植物、路灯、路标等,防止形成安全隐患。

五、设计内容1. 绿带设置:根据道路功能和规模,确定绿带的位置、宽度和形式。

通常,在道路两侧设置绿化带,并与建筑物、道路以及其他景观元素进行协调。

2. 植物选择:根据地理位置、气候条件等因素,选择适宜的园林植物。

植物的选择应考虑到生长速度、根系情况、抗污染能力等因素。

3. 配套设施:结合道路绿化的功能和需求,设置休息区、健身设施、游憩设施等配套设施,提供更多的服务功能,满足市民的需求。

城市道路绿化规划及设计

城市道路绿化规划及设计

城市道路绿化规划及设计引言城市道路绿化作为城市规划和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升城市形象、改善城市环境质量、促进居民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城市道路绿化规划的必要性、设计原则以及实施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旨在为城市道路绿化的规划和设计提供一些参考。

1. 城市道路绿化规划的必要性城市道路绿化规划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具有以下必要性:1.1 提升城市形象城市道路绿化是城市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绿树成荫的道路可以为城市增添一抹绿色,使城市更加美丽和宜居。

1.2 改善城市环境质量绿化可以吸收空气中的有害物质,减少空气污染,提高城市空气质量;同时,植物的光合作用还能吸收二氧化碳,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降低城市的温度。

1.3 增加生态环境连通性城市道路绿化可以提供生境和通道,为城市中的野生动植物提供生存空间,促进生态系统的连通性,维护城市的生态平衡。

2. 城市道路绿化设计的原则城市道路绿化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2.1 适宜性原则根据道路所处的区域环境、交通流量、功能要求等因素,选择适宜的植物种类,确保植物的生长条件,并考虑植物的形态、颜色等与周围环境的协调性。

2.2 多样性原则选择多样性的植物,包括不同种类的树木、花卉、灌木等,通过组合不同的植物,增加植物群落的层次感和景观效果,提高城市道路绿化的观赏性和艺术性。

2.3 长效性原则选择植物品种需要考虑其生长速度、抗灾能力和适应性等因素,以确保植物能够持久生长,并减少频繁的更替工作和维护成本。

2.4 可持续性原则在城市道路绿化设计中应注重水资源的合理利用,选择耐旱植物和防护性植物,合理设置灌溉系统,减少水资源的浪费,实现城市道路绿化的可持续发展。

3. 城市道路绿化的实施方法城市道路绿化的实施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3.1 植物选择与布局根据道路的功能和形态,选择适宜的植物种类,包括乔木、灌木、花卉等,并合理布局,形成具有层次感和渐变效果的绿化景观。

3.2 绿化设施设置在道路两侧或中间设置绿化带,并根据道路的宽度和交通需求,设置景观树、草坪、花坛、景观石等绿化设施,提高绿化的观赏性和艺术性。

基于生态设计研究的城市道路景观设计理论探析

基于生态设计研究的城市道路景观设计理论探析

基于生态设计研究的城市道路景观设计理论探析摘要:随着工业化发展的趋势,环境问题逐渐引发人们的深思与担忧。

生态环境的维护成为道路设计时不可忽略的重要考量因素。

本文在传统的道路景观设计中引入生态设计的概念,强调设计过程中的生态因素。

从生态设计到道路景观生态设计,通过逐层细化研究领域,分析其设计类型,以期对今后道路景观设计有所启示。

关键词:生态设计道路景观设计规划响应可持续发展政策的需要,在园林设计领域中,生态设计的呼声越来越响。

生态设计即:任何与生态过程相协调,尽可能使其对环境的破坏程度达到最小的设计形式[1]。

道路景观设计中融入生态设计的理念与方法已成为必然趋势。

生态设计主要遵循4R原则,即:“Reduce”减少对各类资源的使用(尤其是不可再生资源);“Reuse”在条件允许时,对所有的道路景观构件再利用;“Recycle”指循环利用回收资源与材料;“Renewable”利用回收材料和保留资源,创造新的道路景观[2]。

将生态学的原理应用于道路景观设计中,完善我国园林行业生态设计的理论框架,是今后这些理论技术在实践中广泛推广开来的重要前提条件,其研究价值非常显著。

1 道路景观生态设计概述城市的文明程度和文化底蕴都可以在其道路景观的设计中展现出来。

道路景观设计是集实用性、美观性、标志性等特点于一身的城市精神面貌展现的重要视角。

设计过程中需将各种影响因素考虑在内,结合实地特点,打造符合城市道路实际情况的设计方案。

1.1 景观生态设计的阶段伴随着全球城市化的加速,景观生态设计也经历自然式设计、乡土化设计、保护性设计和恢复性设计这四个发展阶段。

第一,18~19世纪时期,景观生态设计主要是以博士顿公园、纽约中央公园为代表的“自然式设计”。

与规则式设计不同,这种设计主要是通过地形起伏处理、植物群落设计,将自然引入城市,由艺术向自然转变。

第二,19世纪末,西蒙兹等人创立了“草原式风景园林”,他们放弃单纯从视觉出发的设计方法,采用尊重当地乡土植物种植,结合当地的人文自然特点的“乡土化设计”方法。

城市道路绿化规划及设计规范

城市道路绿化规划及设计规范

城市道路绿化规划及设计规范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道路绿化成为了城市规划中一个重要的方面。

道路绿化不仅能够美化城市环境,提高市民的生活质量,还可以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减少污染,增加空气清新度,在一定程度上还能够缓解城市的炎热气候,增强城市的抗灾能力。

因此,城市道路绿化规划及设计规范至关重要。

1.绿化规划的目标和原则2.绿化设计的原则和方法(1)多样性原则:道路绿化应注重引入多样的植被和景观元素,以增加绿地的景观效果和生态功能。

(2)适宜性原则:根据不同道路的交通功能和城市风貌,选择合适的植物种类和景观元素。

(3)可持续性原则:在绿化设计中应注重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尽量选择耐旱、抗污染、易维护的植物和绿化材料。

(4)安全性原则:要注意避免绿化设施对车辆和行人交通的影响,确保绿化设施的安全。

3.绿化设施和植物选择(1)绿化带:根据道路的宽度和交通情况,设置适当的绿化带,以种植树木、灌木和草坪等植物,形成自然景观。

(2)景观树:选择树种时要考虑树形美观、根系稳固、抗风抗污染等特点,避免选择有刺激性气味或者对人体健康有害的树种,尽量选择落叶乔木,以保证阳光进入道路,改善道路周边的环境质量。

(3)景观灌木:选择具有较强适应性、美观和易维护的灌木植物,可以将道路两侧的景观进行衔接,形成自然流畅的绿化景观。

(4)地被植物和花坛:选择地被植物和花坛的种类时,要考虑植物的生长周期、花期、花色和植物与植物之间的搭配,以保证道路四季常青、花香鸟语。

4.绿化管理和维护(1)科学管理:制定完善的绿化管理制度和维护计划,定期对绿化设施进行检查、修剪和养护,保持绿化设施的良好状态。

(2)加强宣传和教育:通过宣传和教育活动,提高市民的环保意识和参与度,促使市民将绿化设施保护好,同时积极参与绿化的建设和维护工作。

(3)节约资源:在绿化设施选择和使用上,注重节约资源和环保原则,减少对水、土和化肥等资源的消耗。

(4)绿化监测:建立绿化监测和评估机制,对绿化设施的质量和效果进行监测和评估,以优化绿化设计和管理,不断提高城市道路绿化的质量和效益。

城市生态廊道的设计规范与实施

城市生态廊道的设计规范与实施

城市生态廊道的设计规范与实施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的今天,城市生态廊道作为连接城市中各个生态斑块的重要纽带,对于维护城市生态平衡、提升居民生活质量、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城市生态廊道并非简单的绿化地带,而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其设计与实施需要遵循一系列的规范和原则。

一、城市生态廊道的定义与功能城市生态廊道是指在城市中呈线性或带状布局的,具有生态功能和景观价值的绿色空间。

它可以是河流、道路绿化带、林荫道、公园带等形式。

城市生态廊道主要具有以下功能:1、生态连通性它能够将城市中的绿地、湿地、森林等生态斑块连接起来,促进物种的迁移和基因交流,维护生物多样性。

2、生态隔离可以有效隔离城市中的污染源,如工厂、交通干线等,减少污染对城市生态系统的影响。

3、气候调节通过植被的蒸腾作用和遮荫效果,调节城市的温度、湿度和风速,缓解城市热岛效应。

4、休闲游憩为居民提供休闲、健身和亲近自然的场所,提高居民的生活品质。

5、文化传承许多城市生态廊道承载着当地的历史文化和地域特色,是传承城市文化的重要载体。

二、城市生态廊道的设计规范1、生态优先原则在设计过程中,应以保护和恢复生态系统为首要目标。

充分了解当地的生态环境特点,包括土壤、气候、植被、动物等,选择适合本地生长的植物品种,构建稳定的生态群落。

2、多样性原则注重物种的多样性和景观的多样性。

合理搭配乔木、灌木、草本植物,形成多层次的植被结构。

同时,在景观设计上,应创造丰富多样的空间形态和视觉效果。

3、连续性原则确保生态廊道在空间上的连续性,避免出现断裂和孤岛化现象。

与城市中的其他绿地系统相互衔接,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4、可达性原则要考虑居民的使用需求,设置便捷的出入口和步行道,提高生态廊道的可达性和使用率。

5、安全性原则在设计中要充分考虑人的安全,避免出现危险的地形和设施。

同时,要保障生态廊道在防洪、防火等方面的安全性。

6、文化融合原则挖掘当地的文化内涵,将文化元素融入到生态廊道的设计中,使其具有独特的地域文化特色。

生态城市设计中的绿色交通规划

生态城市设计中的绿色交通规划

生态城市设计中的绿色交通规划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城市中的交通问题也变得越来越严重。

不仅会造成交通拥堵,还会对城市环境和人民健康造成很大的影响。

在这种情况下,绿色交通规划成为了城市规划和设计的重要内容,而生态城市设计中的绿色交通规划更是具有重大意义。

什么是绿色交通?绿色交通是指采用低碳、低排放、低噪音、安全、便捷的交通方式,减少对环境的损害,保障人们健康出行的交通系统。

当今社会,绿色交通成为了趋势,因为它既可以解决城市交通问题,又可以促进经济发展,同时还能促进环境保护。

为什么在生态城市设计中绿色交通规划很重要?在生态城市中,人们更加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因此,绿色交通规划成为了城市规划和设计中重要的一环。

首先,生态城市的发展要环保,绿色出行是一个必要的选择。

生态城市设计中,需要从交通出发,采用低碳、低排放、低噪音、安全、便捷的交通方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保护生态系统。

同时,在绿色交通的基础上,还可以通过智能化技术,为城市居民提供更加方便快捷的出行方式。

其次,绿色交通规划与城市的健康密不可分。

城市中汽车尾气的排放,噪音等都会对居民健康造成很大的影响,而绿色交通可以有效缓解这种问题。

例如采用共享单车、公共汽车等公共交通工具,或者是步行、骑行等出行方式,不仅能让居民锻炼身体,减少身体疾病发生的概率,也能有效降低城市交通噪音和尾气的污染,提高城市的空气质量。

生态城市设计中绿色交通规划的实践绿色交通规划的实践需要根据不同城市的情况进行具体的操作。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生态城市设计中实践绿色交通规划的方法:1. 促进公共交通的发展公共交通是城市中最为重要的绿色交通选择之一。

生态城市需要建立完善的公共交通系统,让公交车、地铁、轻轨等交通工具成为人们便捷出行的首选。

2. 支持骑行和步行骑行和步行是最为环保、低碳的交通方式。

在生态城市设计中,我们需要建立完善的自行车道和人行道,使骑行和步行的交通方式更加普及和方便。

城市道路的生态规划设计

城市道路的生态规划设计

城市道路的生态规划设计摘要:作者主要从城市道路与地形地貌、城市道路线形的连续性和可预见性,以及如何通过合理的道路绿化来减少道路修建对城市生态环境的影响等几个方面展开论述,对指导城市道路生态规划设计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关键词:地形地貌、线形、绿化城市道路的规划设计应将道路与地区自然环境、经济条件、人文景观相协调,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和综合最大化。

景观生态规划设计应当与道路规划设计同步进行,理想的道路景观生态规划设计应当是在道路交通规划师开始布线选型时就同时介入,而不能等到道路线形定位之后,甚至是道路路基施工完成之后,才开始考虑道路景观规划设计。

有鉴于此,十分有必要对城市道路的生态规划设计重点和容易忽视点进行分析探讨。

一、城市道路与地形地貌良好的道路布线应充分利用自然地形,与地形高低的变化相适应,与周围自然环境相协调。

城市的地形特征为城市景观带来了个性,而道路作为城市骨架必须与地形融洽配合,才能符合道路环境生态化的原则,因此,在道路设计中,要使道路与地形相结合,使道路与沿线建筑相联系,从而减少道路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具体的说,在城市道路选线、定线时,要尽量与地形地貌相吻合,减少土石方量,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避开受保护的景观空间,同时还要充分利用当地的风景资源,有效利用借景的表现手法,使其成为路边富有吸引力的景观,从而给司乘人员较好的视觉效果,克服行车的单调性,丰富旅途生活。

地形也影响道路的平面和纵面线形,不同地形的线路,应根据道路性质采用不同的布线方法,在满足功能的前提下要充分考虑它对组织城市景观所起的骨架作用,不同地形配有与之适应的景观元素,就能形成有明显地方特色的道路环境。

所以,在布线时应强调,使所选路线和地形地势相协调和吻合。

为了使城市道路与地形地貌相协调,具体应做到以下几点:第一,线形规划布置阶段:首先要处理好线形与地形之间的关系。

事实证明:完全的沿溪线、傍山线或越岭线都不能达到良好的景观效果。

城市道路绿地规划与设计规范

城市道路绿地规划与设计规范

城市道路绿地规划与设计规范首先,城市道路绿地的规划应该以人为本。

在规划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城市居民对绿色环境的需求,尽量保留现有大型树木和绿地,增加城市森林覆盖率,并且为居民提供休闲娱乐的场所,例如花坛、草坪、游园等。

其次,城市道路绿地的规划应注重生态环境保护。

应采用合理的植物配置、经济的用地方式和科学的绿化技术,提高绿地的生态效益,减少水土流失,并且应积极引入一些具有抗污染、净化环境的植物,增加绿地的生态功能。

再次,城市道路绿地的设计应与城市的整体规划相协调。

在设计过程中,需考虑到道路的交通功能和行人的通行需求,合理设置人行道、单车道、机动车道等,在保证交通顺畅的同时,为行人和骑车人提供良好的休息环境。

此外,城市道路绿地的设计还应考虑到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在设计过程中,要注意合理配置自然资源,减少土地破坏,降低土地利用强度,建设可持续的城市绿化系统。

同时,还要注重绿地的管理和维护,确保绿地能够长期得到有效利用。

对于城市道路绿地的规划与设计,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要充分考虑到城市的气候特点,在干燥地区,要采用节水型绿化技术,减少浪费水资源;在湿润地区,则应注重排水和防湿,避免绿地变为积水区。

其次,要重视绿色生物多样性,采用多样化、多层次的植物配置,以增加绿地的生态功能,为生物提供栖息地。

最后,需要将道路绿地与周围的建筑、街道、广场等景观元素相结合,形成协调统一、富有特色的城市景观。

综上所述,城市道路绿地规划与设计应以人为本,注重生态环境保护,与城市整体规划相协调,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

同时,还需要根据不同地区的气候特点,重视绿色生物多样性以及与周围景观的协调统一、通过科学规范的规划与设计,可以为城市居民提供一个美丽、舒适、健康的生活环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道路的生态规划设计
摘要:作者主要从城市道路与地形地貌、城市道路线形的连续性和可预见性,以及如何通过合理的道路绿化来减少道路修建对城市生态环境的影响等几个方面展开论述,对指导城市道路生态规划设计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关键词:地形地貌、线形、绿化
城市道路的规划设计应将道路与地区自然环境、经济条件、人文景观相协调,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和综合最大化。

景观生态规划设计应当与道路规划设计同步进行,理想的道路景观生态规划设计应当是在道路交通规划师开始布线选型时就同时介入,而不能等到道路线形定位之后,甚至是道路路基施工完成之后,才开始考虑道路景观规划设计。

有鉴于此,十分有必要对城市道路的生态规划设计重点和容易忽视点进行分析探讨。

一、城市道路与地形地貌
良好的道路布线应充分利用自然地形,与地形高低的变化相适应,与周围自然环境相协调。

城市的地形特征为城市景观带来了个性,而道路作为城市骨架必须与地形融洽配合,才能符合道路环境生态化的原则,因此,在道路设计中,要使道路与地形相结合,使道路与沿线建筑相联系,从而减少道路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具体的说,在城市道路选线、定线时,要尽量与地形地貌相吻合,减少土
石方量,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避开受保护的景观空间,同时还要充分利用当地的风景资源,有效利用借景的表现手法,使其成为路边富有吸引力的景观,从而给司乘人员较好的视觉效果,克服行车的单调性,丰富旅途生活。

地形也影响道路的平面和纵面线形,不同地形的线路,应根据道路性质采用不同的布线方法,在满足功能的前提下要充分考虑它对组织城市景观所起的骨架作用,不同地形配有与之适应的景观元素,就能形成有明显地方特色的道路环境。

所以,在布线时应强调,使所选路线和地形地势相协调和吻合。

为了使城市道路与地形地貌相协调,具体应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线形规划布置阶段:首先要处理好线形与地形之间的关系。

事实证明:完全的沿溪线、傍山线或越岭线都不能达到良好的景观效果。

如果城市道路所处的地形比较复杂,那么路线的选择给人的印象应该富有动感以及强烈的变迁特征,增加司机和乘客的好奇心和兴奋感。

其次,要正确处理好线形与沿线风景区、名胜古迹等之间的关系,尽量避免破坏已有的旅游设施,同时路线的布设应有利于旅游景点功能的发挥和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第二,线形设计阶段:平面线形设计首先要注意线形本身平纵面的空间组合,构筑良好的立体线形,以满足视线诱导要求。

其次,应尽量避免线形是孤立存在的或生硬地割断自然景观和视觉景观。

纵面设计中就尽可能接近原地面自然坡度,减少人工痕迹,避免过多地破坏环境和景观,不得已时可通过主线绿化的作用来弥补、恢
复和改善。

只是主线绿化对生态环境的改善是有一定限度的,所以要尽量避免因城市道路选线而对沿线生态环境的破坏。

二、城市道路线形的连续性和可预见性
一条线形设计优良的道路,不仅满足安全、舒适的行驶需要,还能使驾乘人员预见前方路况,得到视觉上的满足。

城市道路的连续性可以表现在一条道路的运动感上,道路空间是动态环境,线形上有直线、曲线、上坡、下坡,在高速行驶时都可以产生或加强运动感。

城市道路的线形实际上是三维空间曲线,平面上是由直线、缓和曲线及圆形曲线组成,纵面上是由上、下直线和竖曲线构成。

因此线路的空间曲线要符合实际的空间地理,同时要考虑到道路空间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顺势而为,线性连贯,平滑平顺,使得驾乘人员感到线形流畅、清晰、行驶舒适安全,满足视觉上连续性与通透性,提高他们的警惕性与兴奋性。

道路线形还应尽可能要与周边环境相吻合,几何设计时平、纵、横各要求应很好配合,以避免造成空间线形扭曲、暗凹、跳跃等缺陷。

路线的直线、曲线、缓和曲线的设计指标运用要灵活,在保证达到设计标准的前提下,做到线性均衡、连续,使得道路行驶具有可预见性。

在路线设计中掌握平、纵指标,重视道路自身的线性设计、道路线形与结构物协调设计和道路线形与环境协调设计,充分优化平、纵组合,使得流畅连续。

在视线的连续和可预见性设计上,除了利用道路平曲线的连续性,还可以利用道路两边的植被高低、临街建筑空间的特征、建筑
的形式以及后退的红线等得到体现。

一条长街的街名也可以使人们心理上产生连续感。

三、城市道路的绿化
3. 1道路绿化的整体性
城市道路绿化随着道路的走向呈点状、面状、线状分布,它们各有其独特的魅力和作用,要把它们结合起来考虑。

同时,城市道路绿化对于整个城市绿化系统来说,又是一个线状景观,通过这个“线”,把整个城市绿地景观串联起来,形成一个网络,起到美化、改善环境的作用。

以上问题都涉及到城市道路绿化的整体性,为此,要对城市道路绿化的整体性进行分析。

城市道路绿化的整体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城市道路绿化中,把“点状”、“线状”、“面状”绿地景观结合起来,形成连贯的、有机的道路绿地序列性,使道路绿“点”具有最佳位置、最佳面积、最佳形状、且均匀分布在城市道路景观中,能使人与城市生物休息与停留,道路绿“线”能把这些零散的绿点连接起来,能使城市人和生物运动与迁徙,道路绿“面”能使城市人与生物聚集和繁衍,然后以线串点、以线代面,形成城市道路绿地景观的有机网络。

(2)城市道路绿化是城市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常在点、线、面结合的城市绿地系统中被称之为“线”,它构成了城市绿地系统的骨架,对市容市貌还起到串联园林绿化系统中的其他各类绿地,展示城市景观面貌的作用。

为此,要充分重视沿街公共绿地的建设,
把沿街绿地作为道路绿化系统的一部分来综合考虑,要通过这个“线”把城市绿地连成整体,把自然引入城市之中,给生物提供更多的栖息地和更广阔的生境场所,同时也为人们提供健康、舒适的生存环境,改善现状的生存环境。

(3)不仅要注意道路平面上的绿化,还要重视立体绿化,在竖向景观上也以色叶植物加以点缀,增加景观的可观性,形成带状和点状的起伏变化,完成立面竖向绿色和水平带状色彩的交汇,使之不仅能提高城市绿色植物的覆盖率,而且使城市绿化有色彩,有层次,有厚度。

3. 2城市道路绿化建设
a、合理建设城市道路绿化,充分发挥绿化系统改善道路环境质量的作用城市道路绿化是道路空间环境的组成部分,也是城市开放空间体系和生态系统的一部分,既有自然属性,也有社会文化属性,它甚至可以说是最复杂的人工生态系统。

在这个意义上说,道路绿化建设首先应做好合理规划。

对城市现状遥感影像和热岛影像进行抽样量算统计的结果表明:规模大于3km2且绿化覆盖率达到60%以上的集中绿地,有利于缓解城市的热岛效应。

因此绿化系统的规划还应重视绿地的布局对城市道路环境的改善作用,尽量以适当规模的绿地取代中多分散的小块绿地,从而充分发挥植物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的作用;同时,从多孔材料的吸声机理出发,尽可能地选择叶片小而密、空隙率较高的植物,有利于降低城市道路中的噪声污染。

此外,还应该尽量沿
顺风向建设带状绿地,对有利的城市风加以引导,这样不仅可以促进空气的冷却和流动,缓解城市道路的热岛效应,而且也使气态污染物易于稀释扩散。

b、增大绿化量,提高道路绿化系统的生态效益
绿化系统的生态效益是由“绿量”决定的,而“绿量”的大小则取决于植物叶面积的大小,所以乔、灌、草合理配置的集中式绿地的生态“绿量”远大于大草坪的平面“绿量”。

如果在车行道和人行道之间栽植乔、灌木复层绿化带,乔木的树冠大可以产生良好的绿廊效果,夏可遮阴,冬季落叶可使人们充分享受阳光:灌木宜靠机动车道种植且高度以不遮挡司机视线为佳,再与时令花卉搭配,这样可以较大程度地削弱噪声并将汽车尾气阻挡在机动车道上,使干道两侧人行空间较清新,给行人带来舒适的安全感。

参考文献:
【1】宗跃光,周尚意,彭萍,刘超,郭瑞华,陈红春. 道路生态学研究进展[j]生态学报, 2003,(11) .
【2】薄凌凤. 昆明市街道植物景观设计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 2010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