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李清照前后词风
试论李清照南渡前后词的创作风格
试论李清照南渡前后词的创作风格李清照是唐宋时期文坛上最杰出的女词人之一,被誉为“千古第一才女”。
她在南渡前后的词作品中展现了不同的创作风格,特别是在表现思想感情和艺术风格方面,呈现出明显的差异。
本文将探讨李清照南渡前后的词作品风格的变化。
一、南渡前后的生活背景南渡前后是李清照生命中非常重要的时期,从南渡前期开始到南渡后期结束,约长达五年时间。
南渡前期,李清照还没有离开北方,生活在一片动荡不安的战争环境之中,这对她的感情生活产生了深刻影响,也对她的艺术创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南渡后期,李清照来到了南方,此时,她已经成为一名熟练的词作家,生活环境也得到了改善,这种背景也对她的艺术创作产生了新的影响。
二、思想感情的表现李清照南渡前后的思想感情表现有很大差异。
南渡前期,李清照写的词大多表现出对战乱和政治动荡的悲愤,如《如梦令》中那句“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反映了她对北方战乱的厌倦和绝望。
还有《如梦令》的“别时容易见时难”,表达了她对亲人离去的思念和无助感。
这些词作充满了较为激烈的情感,表现出李清照南渡前期的悲愤。
南渡后期,李清照的思想感情表现则更多地体现了她对生命的感悟和对自然的热爱。
词作中充满了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如《如梦令》中“白露未晞梧叶稀”,《点绛唇》中“莺啼燕语绮楼前”,《声声慢》中“深院静,只闻钟鼓声,夜阑卧听风吹雨”的描绘,赋予作品以极致美感。
此外,李清照对自我生命的思考也体现在她的词作中,如《如梦令》中“凄凄别后两应同”,《如梦令》中“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表达了对生命的瞬息感和珍视生命的态度。
南渡后期的李清照词作更多地抒发了内心的孤独和哀思,但却不失秀雅和平和之感。
三、艺术风格的变化南渡前后的艺术风格也有较大的变化。
南渡前期,李清照的词作语言简练、雄浑,节奏明快而悲壮,如《如梦令》中“常记溪亭日暮,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豪放气势,充满了豪迈和悲壮。
而南渡后期,李清照的词作则更多地追求细致入微、柔和清雅的效果,如《如梦令》中“对影成三人,伤离别,身虽在,心长在”,《点绛唇》中“画楼西畔桂堂东,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都表达了她更加精细的艺术表现力。
浅论李清照前后期词风的对比
浅论李清照前后期词风的对比摘要:宋词的繁荣是我国古典诗歌史上继唐诗后出现的又另一个文学高峰。
李清照的词在当时文学词坛上更是一颗璀璨的明星。
她的词是以南渡作为分界线,她前期词和后期词从内容到风格都有显著的区别。
前期词主要反映她少女、少妇时的幸福生活,内容上有对爱情的追求,对自然景物的喜爱以及抒发自己壮志理想的。
在艺术上大胆独创、不落樊篱;后期词主要是抒发她国破家亡的的不幸际遇以及悼亡的情感,间接反映了黎民百姓背井离乡、骨肉分离,当亡国奴的苦痛。
她的风格婉约纤细,深情缠绵,艺术手法上善于借景抒情,工于使用叠声字。
其词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为我们今天的诗歌创作提供了丰富的艺术营养。
关键词:李清照易安词词风格自古以来,中国的文化底蕴浑厚,向称诗歌的王国。
在很大程度上,如果说唐诗是我国古典诗歌伟大成就的标志的话,那么,宋词的繁荣就是我国古典诗歌史上出现的又一个高峰。
在诗国的天穹上,名家如繁星闪烁。
其中有位才华横溢的宋代女词人早在她少年时代,便已众身于这繁星之群,放射出夺目的光彩。
这就是我们要论述的主人公——李清照。
一、李清照生平介绍李清照是两宋之交婉约词的代表词人。
她的一生可谓是饱尝人间甘苦的一生。
其号易安居士,生于北宋中叶(公元1084年),原籍山东济南,是宋代南渡前后的重要作家,也是我国文学史上首屈一指的女词人。
她出生于一个爱好文学艺术的士大夫家庭。
由于家庭,特别是父亲李格非的影响,她少年时代便工诗善词。
十八岁时,李清照与赵明诚结婚。
婚后,清照与丈夫情投意合,如胶似漆,并一同研究金石书画,过着幸福美好的生活。
然而好景不长,朝中新旧党争愈演愈烈,一对鸳鸯被活活拆散,赵李隔河相望,饱尝相思之苦。
后来赵明诚病死于建康(今南京),更给她增添了难以忍受的悲痛。
接着在李清照孤寂之时,张汝州为骗取李清照钱财,对她百般示好。
李清照当时无依无靠,便顶世俗之风嫁给张汝州。
婚后,二人却发现自己都受到了欺骗,李清照发现张汝州的官职来源于行贿,便状告张汝州,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妻子告发丈夫,即使印证丈夫有罪,妻子也要同受牢狱之苦。
试论李清照南渡前后词的创作风格
试论李清照南渡前后词的创作风格李清照是中国宋代著名的女词人,被誉为“千古第一才女”,她的词作以爱情题材为主,表达了自己深沉的情感和矛盾的心境,而在南渡前后,她的创作风格也发生了一些变化。
在南渡前,李清照的词作多以婉约隽永、感伤忧愁为主,展示了她对生活的痴迷和对人情世故的思考。
例如《如梦令》一词:“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这首词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含蓄的意境,表达了李清照对逝去的美好时光的留恋之情。
她将自己的内心情感与外在环境巧妙地融合在一起,给人一种虚幻、如梦如幻的感觉。
在南渡后,李清照的词作风格发生了一定的转变。
由于南渡后的生活环境与以往截然不同,使得她的作品更加直接和真实。
例如《鹧鸪天·洞房昨夜停红烛》一词:“唱弄晚妆初睡,犹冷却无寒食。
蓬门引无限春色。
”她用平实的语言和真挚的情感,表达了对婚姻生活的欢愉和人生的希望。
她所处的环境给予了她新的创作灵感,使得她的词作更具有现实感和生活气息。
在南渡前后,李清照的词作风格的转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她对生活的态度发生了变化。
南渡前的词作更加强调离愁别绪和人情世故,展示了她对逝去美好时光的思念之情。
而南渡后的词作则更加注重对现实生活的描写,表达了她对新生活的向往和对美好未来的憧憬。
第二,她的语言表达更加直接和真实。
南渡前的词作常常使用隐喻和意象,给人以虚幻和梦幻的感觉。
而南渡后的词作则更加平实和真挚,用更直接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
李清照南渡前后的词作风格有所变化,南渡前的词作多以婉约隽永、感伤忧愁为主,而南渡后的词作更加直接、真实,注重对现实生活的描写。
她的词作生动地展现了自己内心世界的变迁,也反映了她对生活的态度和对未来的希望。
无论是南渡前后,李清照都以其独特的创作风格和才华横溢的词作赢得了后人的赞誉和喜爱,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
论李清照前后期词的风格变化
08 春汉本学号:081160379 姓名:岳梅目录摘要 (1)关键词 (1)清新明丽哀怨淡雅 (2)沉郁感伤凄凉哀婉 (5)参考文献 (11)论李清照前后期词的风格变化【内容提要】:在宋代文坛中,李清照是首屈一指的,她的一生以建炎元年为界,可分为两个时期。
前期作品主要是对大自然的描绘,对真挚爱情的抒发,词风清新明丽;后期多伤时感世之作,词风沉郁感伤,凄凉哀婉,这一切都与其个人遭遇有关。
【关键词】:词风明丽沉郁遭遇在宋代文坛中,李清照算是一个相当突出的文人,除了她的女性身份外,在她的作品中,有着与一般文人不同的特色。
古代女性文人不多,能够在文坛上留名又是屈指可数,李清照以一个女性,能够在男尊女卑的社会中扬名立传,实在是难能可贵的事,这也证明了她不仅有着不亚于当代文人的才华,更有着过人的文学才气,明代杨慎说她:“使在衣冠,当与秦七、黄九争雄,不独雄于闺阁也”①,李清照不但是宋代词坛中首屈一指的女性词人,就算比起当代的男性作家,也毫不逊色。
李清照的一生以南宋高宗建炎元年为界,可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她的词作也随着她生活的变化而变化着。
南渡前,其作品主要是对大自然的描绘,对真挚爱情的抒发,词风清新明丽,意境优美,略带哀婉淡雅的相思;南渡后,伤于自己的身世和失去的幸福,又面临着民族的灾难,故而其伤时感世,悼亡思乡,风格“沉郁感伤”②,然而不论是清丽明快亦或沉重忧虑,这都与其身世遭遇及个人的性格命运有关。
一、清新明丽‘哀怨淡雅’李清照出身于书香门第,生活比较优裕,那时正值北宋后期,虽然社会潜伏着危机,处于风雨飘摇之中,但还有一抹回光返照,是暴风雨到来之前宁静的黄昏。
女词人常常流连于山川大自然的美景之中,秀美的大自然陶冶了这位女词人的情操,赋于了她灵气。
因此李清照在这期间的词轻快活泼,富于浓烈的生活气息,给人以美的感受。
且看下面的一首词: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如梦令》。
试论李清照南渡前后词的创作风格
试论李清照南渡前后词的创作风格李清照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女词人,她的词作以其清丽、婉约、含蓄、秀丽而著称,被誉为"南宋四大名妓"之一,其词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而李清照南渡后的词作与南渡前的创作风格有着明显的不同。
在南渡前,李清照的词作风格以柔婉、婉约、含蓄为主,她在词中表现出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情感的细腻描绘。
比如《如梦令》中写道:"常记溪亭日暮,沈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这里描述了作者在舟中迷失了归路,被藕花深处的美景所吸引,情感真挚,婉约动人。
这种柔和的表达方式体现了南渡前李清照的词作风格。
而南渡后,李清照的词作风格转变明显,她的词作更加深沉、激昂、豪放。
南渡后的词作中充满了对生活的追求和对自由的渴望,也更加敢于表达内心深处的情感。
例如《浪淘沙令》中写道:"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这里的风格已经不再是柔婉婉约,而是豪放深沉,表达了对敬亭山的敬重和对自由的向往。
南渡后的词作中表现出了更加自由、豪放的创作风格。
在南渡前,李清照的词作多以抒情、婉约的情感表达为主。
她在词中往往通过细腻的描绘和婉约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对生活的热爱。
比如《点绛唇》中写道:"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这里的李清照通过巧妙的比喻和细腻的描绘,表达了女子的羞涩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这种抒情、婉约的情感表达成为了南渡前李清照词作的主要特点。
而南渡后的词作中,李清照的创作风格更加坦率、坚定,她的词作中表现出了更加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对生活的追求。
南渡后的词作中并不再是单纯的抒情,而是更加细腻地描绘了生活中的酸甜苦辣。
比如《如梦令》中写道:"长记平山堂,夜深砧杵残。
梦回山枕黄梁细,旧时心事,只好残。
"这里李清照表达了对旧时心事的怀念和对生活的追求,具备了更加丰富的情感和更加坦率的心声。
试论李清照南渡前后词的创作风格
试论李清照南渡前后词的创作风格李清照是中国宋代著名女词人,她的词作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深刻的情感而著称于世。
李清照南渡前后的词作在风格上有着明显的变化,这一变化揭示了她在南渡后生活和情感经历的影响。
本文将试论李清照南渡前后词的创作风格,以展示她独特的诗词风格及其在南渡后所发生的变化。
南渡前的李清照以豪放、豪情、词锋犀利、辞藻华丽著称。
以《如梦令》中“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绿杨烟外晓寒声,红杏枝头春意闹”的描写手法和清丽的意境表达了她内心的狂放豪情。
《声声慢》中的“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落”“庭前昨夜共酒,吹灯微醉一相对”则以华丽细腻的笔法刻画了她的伤感与愁苦。
整体而言,南渡前的李清照所写词作风格独具特色,虽以豪放、豪情为主,但仍有清丽细腻的一面。
南渡后的李清照词作风格却有了明显的变化。
她开始更加注重内心的热情与深情,词作表现出更多的柔情、深情和愁思,其中情感的厚重和悲凉感更为浓烈。
以《一剪梅》为例,南渡后的李清照用简单明快的语言表现了对家乡的眷恋和思念之情,将自己的深情和愁思化为最真实的表达。
整首词虽以简单清丽而著称,但其中蕴含的悲凉感却是南渡后李清照词作的特点之一。
这种深情与厚重的情感在南渡后的李清照词作中得到了更为完美的表达。
南渡后的李清照词作中也有更多的牵挂和回忆的情感。
以《浪淘沙·北戍弦歌》为例,其中包含了对丈夫的思念和牵挂之情,其词作中情感的真挚和深切程度也较之南渡前有了显著增强。
可以看出,南渡前后的李清照词作在风格上有着明显的变化。
南渡前的词作以豪放、豪情为主,清丽细腻的一面并不明显;而南渡后的词作则注重内心的热情与深情,更多地表现出柔情、深情和愁思,其中情感的深厚和悲凉感更为浓烈。
整体而言,南渡前后的李清照词作虽有所不同,但都展现了她独特的诗词风格及其在南渡后所发生的变化。
她的词作以其深刻的情感和优美的语言而著称于世,成为中国古代词坛的瑰宝。
李清照前后词风比较论
李清照前后词风比较论目录论文摘要 (1)引言 (2)正文...............................................................3—6 参考文献 (7)李清照前后词风比较论论文摘要李清照(1084——1155),号易安居士,宋代著名女词人,济南章丘(今属山东)人。
她在中国文学史上颇具影响力,五十一岁时,李清照作《金石录后序》,详述乱前的幸福生活,及乱离中颠沛流离奔波之苦。
她晚年流浪江南,死时年岁不可考,大约七十多岁。
李清照词,人称“易安词”、“漱玉词”,以其号与集而得名。
《易安集》、《漱玉集》,宋人早有著录。
其词流传至今的,据今人所辑约有45首,另存疑10余首。
她的《漱玉词》既男性亦为之惊叹。
她不但有高深的文学修养,而且有大胆的创造精神。
从总的情况看,她的创作内容因她在北宋和南宋时期生活的变化而呈现出前后期不同的特点。
关键词:李清照、前后词风、比较论在中国文学史上,李清照是颇具影响力的一位女词人。
她出身书香世家,自幼负有才名,诗、词、散文皆出色,尤以词最为擅长,属于婉约派词人,词作中偶亦兼有豪放派之长。
于两宋词坛独树一帜,成就超过晏几道、秦观等。
词中勇于揭露妇女内心世界。
在崇奉礼教信条,限制女性思想、扼杀女性才能的宋代,掌握广博的文化知识,摆脱妇女的自卑感。
遂有“无顾藉”、“无检操”之讥,然而直抒胸臆,自是其价值所在。
李清照词作的特色是“委婉含蓄”。
但这“委婉含蓄”的特色具体的体现在她的前后词作中,表现出明显的不同。
究其原因,是时代的变化,转折点是靖康之难和宋室的南渡。
国家的民族的灾难与家庭的个人的灾难紧密地联系为一体。
因此在她的前期作品中反映出“清丽婉转”的风格特点,后期的风格则明显的表现为“沉哀凄苦”。
一.惜春伤春,清丽婉转的记录闺情相思与悠闲生活李清照前期的词比较真实地反映了她的闺中生活和思想感情,题材集中于闺情相思与悠闲生活。
如《如梦令》二首,活泼秀丽,语新意隽。
试论李清照南渡前后词的创作风格
试论李清照南渡前后词的创作风格李清照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女词人,她的词作流传至今,被广泛传诵。
李清照的词作创作时间可分为南渡前后两个阶段,南渡后的词作风格与南渡前有着明显的区别。
下面将从语言表达、意境描写、主题思想等几个方面,对李清照南渡前后词的创作风格进行试论。
从语言表达方面来看,李清照南渡前的词作风格较为含蓄,语言简练,意境深沉。
南渡前的李清照词作中,常采用细腻的描写手法,以小写意,多进一步思辨,以景写情,情景交融。
以《如梦令》为例:“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这首词描写了作者晚归时沉醉忘返的情景,语言简练,情感真实,意境深远,给人以强烈的视觉感受。
而南渡后的李清照词作中,语言更加直白,情感更加直接。
以《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为例:“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这首词简单地表达了作者对爱人不变的思念之情,语言直接而真挚,表达了作者对爱情的热切期望。
从意境描写方面来看,李清照南渡前的词作注重意境的构建和表达,以意境优美、情感抽象为主,给人以意境超脱、卓尔不凡的感受。
比如《武陵春·春晚》:“山暝笛声残,疏花漠漠暗飞阑。
多少泪痕莫相干。
”这首词的意境清新,以对山水、音乐的描写建构了一种空灵、悠远的意境,让人感受到春天的美好和深情的意境。
而南渡后的李清照词作中,意境描写更加注重情感直观表达,并采用了更多的直接描写,表达作者内心的真实情感。
以《如梦令·一条简·东篱乌夜啼》为例:“千王别后情多少?羌管悠悠霜满地。
”这首词表达了离别时的思念之情,意境简洁而深入,直接表达了作者对离别的伤感与思念之情。
从主题思想来看,李清照南渡前的词作主题多样,描写了丰富多彩的人生情感和社会风貌。
其中既有对家庭生活、亲情的描写,如《如梦令·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又有对世态人情、官场风貌的反思,如《浪淘沙·乱红飞过秋千去》。
李清照前后期诗词词风对比
李清照前后期诗词词风对比李清照的词以南渡为界,分前期和后期两个截然不同的历史时期,前期作品风格细腻婉转,后期作品风格沉郁忧伤、苍凉凄楚。
李清照是一位生活在两宋之交的女词人。
时代的动荡,个人生活经历的改变,使得她的词作以南渡为界,分前后两个历史时期。
公元1126年,北宋为金所灭,史称“靖康之变”。
南渡前,李清照的生活幸福浪漫欢乐,因此词作内容多表现自己的个人生活,词风活泼清新、细腻婉转,后期词作因丈夫的离世和颠沛流离的生活,词风则转向沉郁忧伤、苍凉凄楚。
一、李清照前期词的主要风格1、李清照南渡前的个人生活经历。
李清照,出生于宋神宗年间。
她的父母都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她的成长受家庭影响较大,良好的文学创作基础也由此奠定。
少女时代的她生活得无忧无虑,于是她率真自然的性格和心灵由此形成。
十八岁时与赵明诚结为夫妻,期间,她与丈夫共研金石书画,一度生活幸福美好。
2、李清照南渡前的词作风格。
南渡前,李清照过着美好欢乐的生活,偶尔的“愁”也只是强说的“闲愁”,所以她前期词风多为:清新自然,细腻婉转,色调明快。
前期词基本分为三类:一是赞颂自然青春;二是惜春和伤春;三是对爱情的自我独白。
(1)赞颂自然青春《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这首词约写作于李清照十六岁时,当时她刚来汴京不久。
词里,她回忆昔日游玩溪亭的情景:天色将晚,在溪亭尽情游玩喝酒,直到沉醉不醒,于是也就忘了回家。
以至于后来玩得尽兴了,酒也醒了,天色也已晚,匆忙返回。
不经意,竟又把小船划进藕花丛中,迷了路。
焦急彷徨之际,惊动了滩边的沙鸥和白鹭,它们纷纷起飞,消失在苍茫的暮色中了。
透过词作,一位天真浪漫的少女出外游玩的画面跃然于纸上,我们也能体会到作者少女时代的那种无忧无虑、快乐和自由。
(2)伤春情怀《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此首词作表达的是少女伤春的情怀。
试论李清照南渡前后词的创作风格
试论李清照南渡前后词的创作风格李清照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位重要的女词人,她的词作影响深远,在宋代文坛有着重要的地位。
李清照南渡前后,其词的创作风格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主要表现在题材、语言风格以及情感表达上。
李清照南渡前后词的题材有所不同。
南渡前,李清照的词主要以婉约之风闻名,词中描绘的是幽情、离愁、别离等美好而忧伤的情感。
《声声慢》中的“只有相思无尽处,只有情话不知疲”一句,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深情的爱恋。
而南渡后,李清照的词的题材扩展,不再局限于内心的私人感受,也包含了对社会现实的关注。
她以直观的文字描绘自然景色,如《如梦令》中“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一句,表达了对景物的赞美与追忆。
她也写了一些对家国兴亡的关注和思考,如《如梦令》中“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一句,反映了祖国的危亡以及自身为之努力的决心。
李清照南渡前后词的语言风格也有所改变。
南渡前,她的词语言简练、清丽雅致。
她巧妙地运用了细腻的意象和含蓄的表达,使词的意境更加优美。
《如梦令》中的“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一句,通过烟柳的形象来表达深情的离愁。
而南渡后,李清照的词的语言更加生动活泼,更贴近生活的现实。
她使用更为通俗的词汇,表达真实的感受。
如《一剪梅》中的“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一句,富有动感的描写了思念之情和生活中的追求。
李清照南渡前后的词作在题材、语言风格和情感表达等方面都有所变化。
南渡后,她的词的题材更加广泛,语言更加生动活泼,情感表达更为平和。
这些变化不仅体现了李清照词人形象的发展和成熟,也反映了她对社会和现实的深度思考。
李清照的南渡后词作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后世的词人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浅谈李清照前后期词的风格变化
浅谈李清照前后期词的风格变化的词作在思想内容上和词风上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期,生活、环境的改变影响了她词风的变化,前期生活幸福美满、思想积极向上,主要描写她在少女、少妇时期闺中的生活,表现了她对美好大自然的热爱,以及与丈夫别离时的愁闷心情。
作品题材反映面比较窄,主要是游玩、饮酒、赏花闺情之类,具有流丽明快、沉婉自然的风格特色。
南渡后,面对国破、家亡、夫死的苦难,倍感身世的凄凉,李清照开始关注社会现实。
她把自己的人生遭遇之感抒发在作品里,风格突变,词风变得沉郁悲苦,平易忧愁。
不难看出她高超的艺术手法和精美雅洁的艺术风格,再加上丰富深刻的内含,使宋代词坛放射出奇异的光环。
词是宋代最为值得骄傲的样式。
词中的主人公多是红粉佳人,但其作者绝大部分都是男性,述说女性的幽怀多少让人感受不太真切。
而李清照的横空出世,则彻底打破了这一现状。
她以自己独特的情感历程,写下了“别是一家”的词作,在宋代词坛上独树一帜。
纵观李清照的一生,生活颇为坎坷。
既享受过甜蜜生活的幸福,也饱经苦难的折磨。
作为杰出的女词人,李清照在词中为我们展示了一个抒发自我情感的新形象,一般认为,她的词可以以宋室南迁为界分前后期,前后期不同的人生经历,形成了她不同风格特色。
因为她“能够直抒胸,写真情实感”。
所以只要把握住李清照的情感变化,自然就能比较她前后期词风的变化。
一、李清照的前期词风清丽深婉。
李清照的前期,主要指她在少女、少妇的一段时间,作品多写自然风光和离别相思,反映面比较窄,主要是闺情词,词风清丽深婉。
(一)、“鹭”,自然流畅的画面童年时代的李清照生活在济南,父亲李格非是当时著名的学才,“以文章受知于苏轼”,与廖正一、李禧、童荣并称为“宋代后四学士”。
李清照后来的词所表现出来的婉约风格,很大程度上是受苏轼词风的影响。
当然,更直接的是受父亲熏陶。
母亲王氏是状元王拱臣的孙女,也善文。
父母双方的家学渊源,为李清照奠定了深厚的文化底蕴。
缪先生因此称“易安承父母两系之遗传,灵襟秀气,超越恒流。
试论李清照南渡前后词的创作风格
试论李清照南渡前后词的创作风格李清照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女词人,她的词作为宋代词坛的代表作,被称为“南渡前后词”。
这些词具有独特的风格和美学特点,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我们来分析一下李清照南渡前后词的创作风格。
在南渡前后的两个阶段,李清照的词风格有了一些不同之处。
南渡前的李清照词,以其清新、含蓄、细腻、婉约的风格而著称。
她善于运用对比手法,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现出诗人内心深情而又细腻的情感。
在词的形式上,她不拘泥于传统格律,运用自由度大、押韵丰富的韵律,使得她的词显得更加自然流畅。
这种风格的词作品,清新脱俗,且凝聚了词人对生活的深情热爱和对人生的独特感悟,成为了当时文坛的佳话。
南渡后的李清照词,其风格则呈现出与以往略有不同。
她在词中加入了更多的现实情感和生活体验,字里行间透露着对社会和人生的思考和体验。
这些词作品更显浓烈、激情,但同时也显得更加深刻、感人。
她的词中体现了更多的悲凉和苦闷之情,显示了词人在经历了一些苦难和磨难之后,对人生的更深刻理解和感悟。
这些词作品以其生动、真挚、感人之情,深受当时文人雅士的喜爱和赞誉。
李清照南渡前后词的创作风格,既有自己独特的特点,又有些微的变化。
这些词作品以其清新、婉约、含蓄、真挚的情感,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要分析李清照南渡前后词的创作风格,就必须谈到她的写作题材和艺术手法。
首先是写作题材。
李清照的词以女子的人生体验为主题,她以女子之情为描写对象,描绘了女子在家庭、婚姻、情感关系中的痛苦和忧伤。
她的词题材广泛,涉及到家庭生活、自然风光、社会风情等多个方面,反映了她对人生百态的感悟和思考。
其次是艺术手法。
李清照的词在艺术手法上,注重以意境渲染、以情景抒发,使得她的词作更具有真情实感、生动自然的特点。
她擅长用对比手法,以及运用比兴、寓情于景,使得她的词作更加具有鲜明的想象力和艺术感染力。
我们要分析李清照南渡前后词的创作风格,还必须谈到她对词的独特理解和独特贡献。
试论李清照南渡前后词的创作风格
试论李清照南渡前后词的创作风格李清照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女词人之一,其词作为宋代文学的瑰宝,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李清照南渡前后创作的词,展现出了不同的创作风格,这种差异与她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密切相关。
本文将从各个方面分析李清照南渡前后词的创作风格。
从情感色彩上来看,李清照南渡前后词的创作风格有明显的变化。
南渡前的词作追求的是深情浓意,流露出浓烈的爱情情感。
例如《如梦令》中的“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描绘了词人内心深处对爱人的思念之情。
而南渡后的词则更多地表达了对故土离别的惋惜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例如《声声慢》中的“深知身在情长在,怅望江头江水声,海上花已向秋阴”,表达了词人对离乡背井的痛苦和思乡之情。
从用词和构思上来看,李清照南渡前后词的创作风格也有所不同。
南渡前的词作语言简练,用词质朴,意境明快。
例如《钗头凤·红酥手》中的“忍把浮名,换了灯花柳巷,拚取闲愁消瘦”,表达了对名利的不屑和对自由自在的渴望。
而南渡后的词作更加细腻入微,用词典雅华丽,构思繁复深沉。
例如《如夜雨晚霞·无眠》中的“新雁初嗷嗷,千江暮雪,未明朝又至,断肠人在天涯也”,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词人的孤独寂寞和对幸福生活的渴望。
李清照南渡前后词的创作风格还体现在对古典文化的运用上。
南渡前的词作受到了传统古文化的影响,融汇了古文词的特点,语言简练,意境深远。
例如《如梦令》中的“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到天明。
东方晓阮籍殪。
楚乡云雨成由罢”,运用了典故和修辞手法,展现出了独特的词人才情和才思。
而南渡后的词作则更多地融入了自然景物和生活现象,呈现出了更加真实和生活化的情感表达。
例如《如夜雨晚霞·无眠》中的“窄草街、长巷陌,此是南边旧时小屋”,通过对街巷和屋舍的描写,展示了词人对故土的怀旧之情。
李清照南渡前后词的创作风格有明显的差异,这种差异与她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密切相关。
试论李清照南渡前后词的创作风格
试论李清照南渡前后词的创作风格
李清照,唐宋八大家之一,被誉为“千古第一才女”,是一位文学家、诗人、散文家,她的作品在文学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尤其是她南渡后的词,更是被广泛传诵和喜爱。
本文旨在探讨李清照南渡前后词的创作风格。
李清照南渡前的词以清新脱俗、情感真挚为主要特点。
她的词语言简练,明快而不失
委婉,清新脱俗,不同于其他词人的华丽辞藻和做作。
例如《如梦令》:“常恐秋节至,
为伊消得人憔悴。
”词中表达的情感深刻,意境优美,句式简洁,语言流畅,极具韵味。
而南渡后的词则更加婉约细腻、感情深邃,充满悲凉哀怨之情。
词作品浸润着内心痛苦、孤独寂寞之感,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例如《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中写道:“尽日寻芳只觉浅,薄暮听弦总是新。
别来春雨知人意,暮去秋风不自情。
”此词写出了作者
在别离的空间和时间面前的孤寂和悲伤,感情深刻,凄婉动人。
另外,李清照南渡后的词歌词追求意境和意象的深刻化、丰富化。
例如《如梦令·昨
夜雨疏风骤》是李清照南渡后写的唯一一首描写雨天的词,描写出雨后叶子晶晶发光,露
珠晶莹,境致清新,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和形象感。
总之,李清照南渡前后词的创作风格有所不同,但在表达情感和形象描写上都有着独
特的特点。
南渡前的词语言简练,明快而不失委婉,清新脱俗;南渡后的词则更加婉约细腻、感情深邃,充满悲凉哀怨之情。
此外,南渡后的词更加追求意象的深刻化、丰富化,
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和形象感。
这些不同点也为我们更好地欣赏和研究她的词提供了重
要的线索。
试论李清照南渡前后词的创作风格
试论李清照南渡前后词的创作风格李清照(1084年-约1155年),南宋时期杰出的女词人。
她以其独特的才情和深沉的情感在词坛上独树一帜,被誉为中国古代词坛的巨星。
在她的创作中,有着南渡前后明显的风格变化,表现出她人生经历的转折和心境的变化。
南渡前的李清照的词作延续了北宋词人的优良传统,并加以创新与超越。
她的词作追求简洁明了,以笔力雄健著称。
她将自然景物与人情并置,抒发自己的情感,以及对忧愁和离别的感叹。
例如《如梦令》中写道:“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这句词语简练,表达了词人在夕阳下愁思缠绵的情感。
李清照的词作中充满了生动的意象和情感的抒发,她善于以细腻的笔触描绘自然景物,使人物与环境融为一体。
《醉花阴》写道:“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这里的描写给人以美的享受,同时也显示出词人内心的伤感与孤独。
南渡后的李清照的词作风格却有了明显的转变。
南渡后,李清照的创作更多地表现出她对社会现实和政治局势的关注。
她的词作中不再只局限于描绘个人的离愁别绪,而是表达了对时局的痛心和对家园的思念。
《如梦令》中写道:“人未幾,惟故知音,隐者不尽爲儿孙。
”这句词言简意赅地表达了词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南渡后的李清照的词作更加充满了对生活的感悟和对人生的思考。
她开始关注人伦关系,并通过描写家庭生活表达出对家庭温馨与幸福的向往。
《如梦令》中写道:“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这句词中融入了诗篇般的意境,意味深长,给人以启示。
李清照南渡前后的词作风格有明显的差异。
南渡前的李清照作品写景深远,情感深邃,表现出她对个人情感的强烈抒发。
南渡后的李清照作品更注重社会现实,表达了她对时局和家园的关心。
无论是南渡前还是南渡后,李清照的词作都具有独特的魅力,成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
李清照南渡前后词的内容与风格
李清照南渡前后词的内容与风格李清照:中国宋代词人。
自号易安居士。
济南章丘(今属山东)人。
在南渡前后词风变化很大:1、南渡前,李清照的词多描写少女、少妇的闺中生活及情趣,词风活泼明快、清新自然;2、南渡后,生活的苦难使她的词风由婉约趋于含蓄深沉又贴激情豪迈,作品变成多写家国之痛、身世之幽,情调低沉。
李清照前期的词真实地反映了她的闺中生活和思想感情,表现了自然风光和别思离愁。
如[如梦令]二首,活泼清新,语意隽秀。
[凤凰台上忆吹箫]、[一剪梅]、[醉花阴]等词,描绘了孤寂的生活,抒发了对丈夫的相思之情,曲折宛转,清俊疏朗,表现出作者热爱大自然,憧憬美好的爱情生活,冲破了以往花间闺怨词的樊篱,有一定的文学价值。
南宋时,李清照的作品与前期相比变化较大,表现出关心国家命运的爱国主义精神,表达了自己坚持民族气节的决心。
如《咏史》、《上枢密韩公诗》、《夏日绝句》等,诗文的思想性都提高了,具有很强的现实性。
南渡后的词也与前期风格迥异,变清丽明快为凄凉沉痛,抒发了伤时念旧、怀乡悼亡的情感。
如[菩萨蛮]、[蝶恋花]以及慢词[永遇乐]等,寄托了强烈的故国之思。
她在词中充分地表达了自己在孤独生活中的浓重哀愁。
如[武陵春]、[声声慢]、[清平乐]等,将亡国之痛与个人孤苦凄惨的生活晚景融为一体,悲伤愁绪渲染极致,可以说这是时代的苦难与个人不幸命运的艺术概括。
李清照词的艺术成就很高,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其词具有浓厚的抒情性,能运用巧妙的构思,选取一些生活片断写入词中,具体细致地展现作者的内心世界,如〔武陵春〕“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她又善于用白描手法摹写具体事物,“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一剪梅]),含蓄委婉,朴实自然。
清照词风以婉约为主,但也偶有豪放之作,如[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被称为“浑成大雅,无一毫钗粉气”。
清照词的语言优美精巧,独具特色,如她笔下的花树是“绿肥红瘦”,天气是“浓烟暗雨”、“风柔日薄”。
论李清照前后期词的风格变化-V1
论李清照前后期词的风格变化-V1李清照是宋代最著名的女词人之一,她的词作不仅有着诗情画意的特点,而且还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
从李清照的词作中,我们能够感受到她不同阶段的创作风格变化,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李清照前后期词的风格变化。
一、情感表达的变化李清照前期的词作以情感的抒发为主,表现出的情感较为单纯,从中也能够感受到她年少时的热情与浪漫。
例如《如梦令》,其中“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与“试问闲愁都几许,不归十日心两忙”等句子中,透露出了年少时的轻狂与忧愁。
而到了后期,李清照的情感表达更趋复杂,通常是情感的交织与矛盾,反映了她的人生经历和成长。
例如《声声慢》,其中“深院静,小窗深掩,人去音还在。
偏宜秋色起于南楼”等句子,显现了李清照深情与无奈的心境。
二、意境描写的变化李清照前期的词作中,意境多以清新优美为主,展现出她灵秀的文学天分。
如《如梦令》中的“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而到了后期,李清照的词作却多以丰富的想象与象征意义为特点。
如《一剪梅》中以一剪梅为意象,抒发出李清照对于生命短暂的感概,表现了对人生的思考和担忧。
因此,相较于前期的清新和稚嫩,后期的词作更显她深邃的思考。
三、艺术手法的变化李清照前后期词的风格变化也体现在艺术手法上。
李清照前期的词作语言简洁,转折自然,韵味深长,具有唯美与柔韧的艺术风格。
例如《夜雨寄北》中的“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其中“巴山夜雨”形象地描绘出了山雨蒙蒙的心境,饱含意境。
而到了后期,李清照的词作则变得工于心计,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等,更能表现出主题和情感。
如《声声慢》中的“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
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其中“杨柳堆烟”、“玉勒雕鞍”等都是富有想象力的修辞手法,让词作呈现出浓烈的画面感。
总的来说,李清照的前期词作较清新、浪漫,而后期词作则较深邃、复杂。
在艺术手法运用以及意境描写上也有明显差异。
李清照前后期词风
李清照前后期词风前期词风——三月新枝,烂漫无邪李清照少女时喜欢喝酒,喝醉之后看细雨斜风,也喜欢乘船采莲花,于是便有了这首“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跟大多数少女一样,李清照前期的词非常质朴清新,也喜欢柔美。
在每个朝代的时候都会有惊艳的女子,会被后人尊崇,留下千古姓名,但李清照却喜欢在不同的环境中留下千古之音,把自己的心绪用诗词表达出来。
少女时李清照的词,把自己的欢喜与爱意都表达其中,喝一壶酒便趁着酒意看世间风景,写下自己的感受,这时她的词更多是山水自然,山光水色并不见悲秋凄凉,也不见憔悴愁绪。
后期词风——寒潭秋水,清冽悲凉李清照后期的词风多为凄凉、悲痛、愤慨、沉郁,李清照在经历与丈夫悲欢离合之后,同时目睹大宋败落,心生愁绪,便借菊抒情写下了《多丽·咏白菊》:“小楼寒,夜长帘幕低垂。
恨萧萧、无情风雨,夜来揉损琼肌。
”“人情好,何须更忆,泽畔东篱!”菊花被风雨无情的摧毁,在夜晚被摧折,没有人能够爱怜。
人情冷暖,但没有必要更多的去留恋,就像是大宋的朝堂,飘摇不定。
在古代动荡不安的朝代,李清照面对朝廷的动荡和家庭的转变,词风也有了很大的改变,现在的词虽依然悲哀悲郁,但又有了更多的豪迈奔放、沉郁之风。
李清照面对丈夫的背叛,词中又多了几分哀怨。
于是写下了《凤凰台上忆吹箫》: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头。
任宝奁闲掩,日上帘钩。
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
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休休。
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即难留。
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
唯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
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
一字一句中都是哀怨。
旧愁新愁让李清照更加消瘦。
面对祖国的支离破散,李清照也心生愤慨,这时李清照写下了“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让婉约派的女子,有了如此舍生忘死的气概。
晚年的李清照依然对赵明诚心生思念,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却总是不能得偿所愿。
试论李清照南渡前后词的创作风格
试论李清照南渡前后词的创作风格李清照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自幼聪慧善良,自弹琴写诗,为后人赞誉。
李清照南渡前后,其词体风格也有所变化,今文就试论其南渡前后词的创作风格。
李清照南渡前期,她的词作平淡中见精湛,词风清新脱俗,与词人辈出的北宋词坛有所区别。
她的词不仅形式简练清丽,而且含意深刻,具有诗意。
其词多为抒发哀思,感慨生命短暂,以及对生活的感知。
如《如梦令》中“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惜时感怀,抒发诗人的感叹之情。
这首词意境表现深刻,诗人真实感情,引人深思。
又如《如梦令》中“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歌咏的领域是追遥挽回不可目睹的青春,所脱发出深深的思恋之情,令人感伤。
李清照南渡后期,词偏重于描写个人情感、生活喜悦和家国情怀,语言热烈、朴实、自由。
如《声声慢》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都门桥下游冶处,爱君刘阮故相逢。
” 委婉的描写情意,以及对故人深挚的思念,词情酸婉。
这首词体现出了词人的朦胧美和花间派的特色。
又如《如夜雨声》中“断不信韶华红粉,空负年华,偷将烟火寄微茫。
”以简单的笔法,铺陈出作者浓郁的情感和激昂的心情,风格自然而然。
这首词写尽了她对时光流逝和人生无常的感慨,表现出了对现实的深深关切。
总的来说,李清照南渡前期的词,意境深远,感情浓郁,词体清新脱俗,具有诗性;南渡后期的词,语言热烈自由,追求朦胧美,突显个人情感以及家国情怀,不仅具有词人的风范,还带有浓烈的时代气息。
可以说,李清照南渡前后,不断地以全新的面貌呈现在我们面前。
无论前期还是后期,都是李清照不可缺少的艺术瑰宝。
浅谈李清照前后期词的风格变化
浅谈李清照前后期词的风格变化一、李清照的前期词风清丽深婉。
李清照的前期,主要指她在少女、少妇的一段时间,作品多写自然风光和离别相思,反映面比较窄,主要是闺情词,词风清丽深婉。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
《如梦令》湖上风来波浩渺,秋已暮,红稀香水。
水光水色与人亲,说不尽无穷好。
莲子已成荷叶老,清露洗,苹花汀草。
《怨王孙》但李清照毕竟是封建社会的妇女,只能被束缚在寂寞的深闺之中,虽有杰出的才学却无法施展,无非是荡荡秋千、赏花饮酒、游玩、“斗草”(《浣溪沙》)之类的少女乐事。
这便给她带来说不出的幽怀,以花草的眷恋衬托自己的闲愁。
如《如梦令》:昨夜雨疏风聚,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
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二、“黄花”清丽深婉的画面李清照与赵明诚结婚后,夫妻恩爱,情投意合。
在艺术上他们也找到共同点,都喜欢收集赏玩金石文物,但他们也有短暂的别离,这无疑深深触动了李清照细腻入微的情感。
对丈夫的钟情,使此时的她像微风中瑟瑟怜人的“黄花”:“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醉花阴》)。
她无所顾忌地大胆吐露自己的真挚爱情,相思之情成为词的主旋律。
词风明显受这种生活和情感的影响,而有所变化。
但这并没有改变前期的整体风格,恰恰相反,是前期词风趋于成熟的表现。
由于少女时期的自然流畅发展为清丽深婉,写出了不少爱情名篇,《醉花阴》就是其中之一: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词中反映了词人在重阳节的离愁心情。
这样好的节日,更能衬托出李清照的离情别绪。
开头句用一个“愁”字奠定了全词的基调。
面对香炉的缕缕轻烟,半夜里凉气透人的枕头纱厨,更是愁上添愁,比李白的“举杯消愁愁更愁”有过之而无不及。
在重阳节这天,词人浓厚的愁思无法消除,只得独自久坐在“东篱”下饮酒,一直喝到傍晚时分,希望借酒消愁,然而酒不解愁愁更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论李清照前后词风摘要:李清照是宋代诗、词、散文皆有成就的一位女作家,但是她最擅长的还是词,其词被称为“易安体”,她的词不仅是中国女性文学艺术的高峰,在整个文学史上也占有杰出位置。
李清照人生历程的转换也深深地影响着她的心理历程,她所经历的不同时期使她产生了别具风格的词风和情感,故她的词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期。
关键词:易安体风格人生历程南渡李清照,号易安居士,(1084~1155)山东济南人,有一代词宗之称,李清照独有那种不让须眉的洒脱,豪迈之气更使其词别出一般,精妙婉约而别具一格,李清照的词既主要写自己的生活、心里和情趣,又融入了家国兴亡的深悲巨痛,将家国之痛和身世之悲糅合在一起,既有女性词的温婉柔丽,又有一般女性所少有的豪迈之气。
词艺的“精妙”与“别是一家”的追求,更是她以为数不多的词篇登上中国古代女性文学的巅峰。
她的词不仅仅是中国女性文学艺术的高峰,在整个文学史上也占有杰出位置,在以男权为主的封建社会,女人处于社会最底层,突然间,李清照作为一位女性不仅闯入了被男性长期垄断的文坛,并且登上与男性名家平起平坐的位置。
无怪历代文人作家对此惊诧赞叹并刮目相待了。
杨慎说:“宋人中填词,李易安易称冠绝,使在衣冠,当与秦七、黄九争雄,不独于闺阁也。
”①陈廷焯说:“李易安词,独辟门径,居然可观。
”“妇人有此,可谓奇矣。
”②谭玉生在《论易安词》绝句中说:“若并诗中论位置,易安居士李青莲。
”他认为李清照的创作成就如同辉映在中国文学史上的李白一样,璀璨而显赫。
李清照的词以金兵攻占汴京为分界线,约分为前后两个不同时期。
一、前期的懵懂少女和多情的少妇生活(一)春愁难释,感时伤春的少女南渡前,济南才女李清照生活的十分惬意。
其父李格非是当时著名的学者,是苏东坡的学生,进士出身,在朝为官;母亲是状元王拱辰的孙女,博雅能文,温婉贤惠。
受这样文学官宦家庭的熏陶,能够使她更细微的体验生活,不仅给了她渊博的学识,同时也培育出作为一个大词人所必需的艺术才能,使她视野开阔,气质高贵。
李清照不像其他大家闺秀一样把自己完全封闭在闺房之内,而是常常走向大自然,去感受大自然的和谐之美,以拓展胸襟,陶冶情操。
如果把李清照前期作品拿出来品,作品中所包含的情感主要有孤独思念之情以及对自然景物的喜爱和对大自然独特的喜爱之情更加体现出李清照对生活的热爱,只因她热爱生活,才能感受到生活中的美,生活中的情趣从而使她对大自然产生了无尽的热爱,从这里我们不难看出李清照是一个对待生活及其细致的一个人,正因为她这种女性独有的细腻感使她写出了更为深刻的感悟大自然的词篇,还有的就是写的她对离鸟花草的眷顾。
如《点绛唇》“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客人来,袜刬金钗溜。
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这首词中不仅有园中树木花卉茂盛的实景描写,更主要的是词人以生动明快的笔墨勾勒出了自己在少年的时代读书学习之余在花园中无拘无束,快乐游玩的情态。
上片写一个少女在荡秋千之后的酣畅情态,下片写客人来之后,慌慌忙忙地把鞋子脱掉,含羞溜走的娇怯模样,但当她溜进门以后,便无事般地“倚门回首”一面把青梅举起来,顽皮的嗅着。
短短的一个片段,把小姑娘的活泼机敏而又有点儿淘气的神态活灵活现的展现出来,在如花的年龄,渴望幸福的爱情生活,从这里我们看到了李清照少女时代的风姿。
在《如梦令》中我们又看到了李清照少女生活的另一个侧面。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这首词是写于喝醉酒后又贪玩而高兴而忘归的少女们,在回舟途中误入“藕花深处”,由于争着抢着划船赶路,却把已经栖息下来的“一滩鸥鹭”吓得四下飞散,笔调非常的轻松活泼,语言生动流畅,反映出少女们焦急返回的心情,少女们天真活泼的情态和女性特有的审美感受。
“湖上风来波浩渺,秋已暮、红稀香少。
水光山色与人亲,说不尽、无穷好。
莲子已成荷叶老,青露洗、苹花汀草。
眠沙鸥鹭不回头,似也恨、人归早。
”《怨王孙》这是一首珍惜大自然,歌颂大自然的作品。
这类词篇大都继承诗词中传统的情景交融的手法而又有所拓新,这是一幅优美动人的风景画。
画的是湖上的深秋图景。
上片写湖面的大轮廓,碧波“红稀香少”,水光山色却使人倍感亲切。
作者不是悲秋,而是沉迷在这大好的秋景里“说不尽、无穷好”;下片在水光山色与碧波浩渺的背景中,着力于具体景物与细节的刻画。
这里有“莲子”、“荷叶”,有“苹花汀草”,有“眠沙鸥鹭”。
各种颜色与各种形象的交错,使画面显得更加丰富多彩,洋溢着浓郁的生活热情。
《如梦令》、《怨王孙》这两首词描写了迷人的大自然界景色和壮丽的祖国风光,并由此抒发了她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从另一个方面,我们还应该看到这两首词表现了李清照敢于蔑视封建礼教的精神,要知道在讲究礼教,女子受到严格禁锢的北宋时期,一个女子能够像男子一样大胆快乐的出游,而且又沉醉晚归,是需要勇气的。
正是这样的经历,这样的生活体验,才使得她能够形象逼真的描绘大自然,感悟自然。
我们看她的另一首《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这首词是李清照早期创作的名篇,在词中充分体现出了作者对春天,对大自然的珍惜之情。
这是一首小令,内容也很简单,写的是在春天夜里的大自然经历了一场风吹雨打,女词人预感到了庭院中的花木,必然是绿叶茂盛,花事凋零了,因此,次日清晨急切的问“卷帘人”询问窗外的变化,粗心的“卷帘人”却以“海棠依旧”答之。
对此。
女词人禁不住连用两个“知否”与一个“应是”来纠正“卷帘人”观察的粗疏与回答的误差。
“绿肥红瘦”一句,形象地反映出女词人对春天将近的惋惜之情。
全词总共不过三十三字,但它却能通过生活中一个极其普通的细节,反映出女词人丰富的内心世界,用语平白浅近,意境含蓄深厚。
(二)初婚少妇的浓情惬意告别了无拘无束,活泼好动的少女时代,十八岁时与还是太学生的赵明诚结婚,婚后生活十分幸福美满,他们共同从事学术研究与诗词唱和,两人情投意合,又是文学上的知己,夫妻二人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与整理,生活美满和谐,美好的爱情使得李清照文思泉涌,她在诗词的创作中大胆的抒发对爱情的追求,写得缠绵而又真挚,语句清新别致,我们来看这首《浣溪沙》:“绣面芙蓉一笑开,斜飞宝鸭衬香腮。
眼波才动被人猜。
一面风情深有韵,半笺娇恨寄幽怀。
月移花影约重来。
”这首词写一次幽会的过程,传神地描写出了少女的娇柔神态与恋爱心理,期待幽会时的喜不自禁,幽会后寄信重约相见日期,都说明了这次幽会给了词人极其甜蜜的感受。
这在封建社会里可以说是特别大胆的,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作者追求婚姻自主的民主思想。
女词人的另一首《减字木兰花》:“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
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
怕郎猜道,奴面不如面好。
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
”这首词充分展现了词人对美,对爱情的大胆热烈追求,其实这首词就是作者借花衬人,借着与鲜花斗艳,表露出了初婚女子娇嗔之态与婚姻生活中洋溢出的幸福感。
人们惯用鲜花来比喻晒女,词人此处却用少女比拟鲜花,别开生面,绝妙传神。
笔法虚实相映,春花与少女两个艺术形象融为一体。
这首词从观察生活的细腻,刻画少女心理活动的真切以及提炼口语入词的能力等方面看,更非他人所能相比的。
(三)离别相思之情难于言表初婚不久的李清照沉浸在幸福美满的生活中,但好景不长,朝中新旧党争愈演愈烈,丈夫赵明诚出仕为官,一对鸳鸯被无情的拆散,夫妻二人隔河相望,就给了多情的词人带来了悲秋和苦闷,深闺的那份孤独和寂寞,内心的那份思念和忘穿秋水的等待,使女词人在婚后不久写下了《一剪梅》:“红藕相残玉簞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上片写送别的情景,写初秋时节。
女词人独泛兰舟,怀念夫君,盼望书信的情景,下片写别后的相思,词人直抒了自己的相思情感,这首词集中抒发了作者对丈夫的深挚情感,吐露了不忍离别的心态及别后的相思之苦,反映了作为女词人所具有的那种细腻独特的感受。
总之,在北宋词坛上,李清照词的艺术成就已经引人瞩目。
她善于从书面语言和口头语言中精心提炼,自铸新词,且新鲜准确,生动活泼,短短几句就往往能创造出呼之欲出的形象和激动人心的意境,虽然常常以白描手法直抒胸臆,但又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处。
她的词风婉丽恬美,被认为是婉约的代表作家之一,前期作品词爽朗明快,风格清丽,善于描写自然,反映闺阁趣事和歌唱离情别意,反映相思之苦。
二、后期国破亡夫,生活颠沛流离(一)国灭夫亡之痛似乎到了这个时期李清照的幸福和快乐也停到这里,金兵入侵,朝廷变迁,李清照逃往南方,不久,丈夫赵明诚染病身亡,她四处流亡,再后来她与丈夫生前搜集的金石古玩大部分丢失,她的情况也变得越来越艰难。
作为一代女词人,李清照的生命是由四个方面维系支撑而延续存活的,这就是家国、夫君、文物与诗词创作。
国破家亡、丈夫早死、文物丧尽,已使她失去生命支柱的四分之三。
李清照晚年苦撑苦熬而能得以生存,完全是靠词的创作这唯一的生命支柱支撑着,才得以走完她人生的最后历程,国家的不幸和由此而造成的一连串个人的不幸,使李清照身心负荷了难以承受的摧残,安定芬馨的早年生活突变为长期的颠沛流离,美满幸福的婚姻消解成畸零的孤孀而又全无子嗣;精心收藏并借以进行学术的金石文物丧失殆尽;追随朝廷四处流亡的爱国赤心反遭“玉壶颁金”的诬陷。
前期的幸福生活与后期悲惨遭遇,两种截然不同的时代氛围与个人遭际,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与反差,在词人内心深处也造成了难以抚平的创伤,诸种因素的综合,便形成了“易安体”晚期内容,风格与特色。
李清照看到了北宋当时的形势,同时她也认识到了北宋统治阶级的软弱无能,看到了因为当朝者的软弱无能,使众多百姓像她一样流离失所,激发了她强烈的爱国情绪,国破家亡使她精神痛苦,所以词风也充满凄凉低沉而追忆逝者之情,更徒添悲伤。
如《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这首词形象的描绘出残秋的萧瑟景象,抒发了词人饱经忧思,家破人亡之后的悲痛与哀愁。
心情欠佳,再加上这种乍暖还寒的天气,词人夜不能寐,如果沉沉的睡去,那么还能在这短短的时间内逃离痛苦,可是越想入眠却越难入眠,词中的一切,都令人生愁、催愁、添愁。
开头这十四个叠字,就非常人所能写出。
罗大经曾评曰:“起头连叠十四字,以一妇人乃能创意出奇如此!”③这里我们就能看出李清照文笔的不俗。
在这种凄凉的氛围下词人就自然的思念起丈夫,往事一幕幕伤心一幕幕,那种孤独的阴冷是由孤独寂寞引起的,独自饮酒只会更徒增凄凉,眼前的景物,使词人连用叠字,如泣如诉,反映了她遭遇亡夫之痛后在孤苦伶仃的日子里煎熬情景,字字凄苦,声声催泪,因此抒实情,说实话,写实感便成了这首词的主要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