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宏观经济的衡量与均衡
宏观总复习
宏观经济学总复习第二章宏观经济的衡量与均衡名词解释:国民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国民生产总值(GNP):是衡量一个国家产出和收入的一个常用指标,它是一个国家所拥有的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总和,因此,GNP是按国民原则进行统计的。
凡是本国国民创造的收入,无论他是否在国内,都被计入国民生产总值,而外国居民在本国的收入则不计入GNP。
因此,外国公司在中国子公司的利润就不计入中国的GNP,而中国公司海外子公司的利润就计入中国的GNP。
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按国土原则进行统计的,它是在一国领土范围内的总收入,不管这种收入是否由本国居民创造,都被计入国内生产总值。
根据这一原则,外国公司在中国子公司的利润应被计入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而中国公司在外国子公司的利润就不被计入。
1、GDP的三种核算方法(运用)2.试述名义GDP和实际GDP的区别答:名义GDP是以当年市场价格(现期价格)来测算的国内生产总值。
实际GDP是以不变价格,即用过去某一年(称为基年)的价格为标准的国内生产总值。
名义GDP和实际GDP两者之间最主要的区别是计算时使用的价格不同。
注重整体。
预测GDP数值通常使用实际GDP,因为它可以衡量两个不同时期经济中的物质产量的变化。
实际GDP的变动剔除了名义GDP中的价格变动因素,它能准确地反映一国实际产量的变化。
因此估计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状况是通常使用实际GDP.3.试分析GDP消胀指数、CPl和PPl的联系与区别。
4.政府如果增加税收,会对消费、投资和利率产生什么影响?答:增加税收的效果类似于减少政府购买。
增税使可支配收入下降从而消费减少,而边际消费倾向越大,增税抑制消费的效果越好。
由于产出水平由潜在的生产能力决定,保持不变,政府购买也不变,消费减少意味着投资在上升,利率在下降。
总之,增税会使利率下降,刺激投资。
计算题1、若价格水平在1984年为107.9,l 985年为111.5,1986年为114.5,试求:(1)1985年和1986年通货膨胀率各是多少?(2)如果以前两年通货膨胀率的平均值作为第三年通货膨胀率的预期值,计算1987年的预期通货膨胀率。
《宏观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
《宏观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第⼀章导论1.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它与微观经济学有什么区别?答:宏观经济学以整个国民经济活动作为研究对象,即以国内⽣产总值、国内⽣产净值和国民收⼊的变动及就业、经济周期波动、通货膨胀、财政与⾦融、经济增长等等之间的关系作为研究对象。
微观经济学研究的是个体经济活动参与者的⾏为及后果,是组成经济的具体单位,⽽不是聚集单位。
它企求解释个⼈、家庭、企业和⼯业的经济⾏为和经济原则,并研究各种市场结构和表现。
消费者和家庭的开⽀⽔平、具体企业和⼯业的价格、产出决策、⼯资、竞争机制和作⽤,市场结构及社会效益等,都是它需要研究的变量。
微观和宏观的区别在于:a研究对象不同;宏观的研究是整个国民经济的经济⾏为,微观研究的是个体经济⾏为。
b研究主题不同:宏观是资源利⽤以⾄充分就业;微观是资源配置最终到效⽤最⼤化。
c中⼼理论不同:宏观是国民收⼊决定理论;微观是价格理论。
第⼆章宏观经济的衡量与均衡1.试述国民⽣产总值、国内⽣产总值、国民⽣产净值、国民收⼊、个⼈收⼊和个⼈可⽀配收⼊之间的关系。
答:(1)国内⽣产总值(GDP)是指⼀国范围内在某⼀给定时期内运⽤⽣产要素所⽣产的最终产品(包括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
(2)国民⽣产总值(GNP)是指⼀国所拥有的⽣产要素所⽣产的最终产品的价值。
GNP和GDP 的关系:⼆者统计⼝径不⼀样。
GNP是⼀个国民概念,GDP是⼀个地域概念。
这两者之间的关系为:国民⽣产总值=国内⽣产总值+本国公民在国外⽣产的最终产品的价值总和-外国公民在本国所⽣产的最终产品的价值总和。
(3)国内⽣产净值(NDP)即⼀个国家⼀年中的国内⽣产总值(GDP)减去⽣产过程中消耗掉的资本(折旧费)所得出的净增长量。
(4)国民收⼊( NI)即⼀个国家在⼀年内各种⽣产要素所得到的实际报酬的总和,即⼯资、利息、租⾦和利润的总和。
从国内⽣产净值中(5PI=NI-公司未分配利润-公司所得税和社会保险税+加政府转移⽀付(6)个⼈可⽀配收⼊(disposable personal income,简写为DPI),指缴纳了个⼈所得税以后留下的可为个⼈所⽀配的收⼊。
《宏观经济学》参考文献
《宏观经济学》参考文献一、各章参考文献第一章导论1、凯恩斯:《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商务印书馆1963年版。
2、Hall and Tayler, “Macroecnomics” , 2nd Ed., Norton Co. , New York, 1988, Chapter 13、蔡继明,《宏观经济学》,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一章。
4、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中国经济出版社1996年版,第一章。
5、宋承先,《现代西方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复旦高校出版社1999年版,第一章。
其次章宏观经济的衡量与均衡1、Hall and Tayler, <<Macroecnomics,> , 2nd Ed., Norton Co., New York, 1988, Chapter 22、蔡继明,《宏观经济学》,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一章。
3、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中国经济出版社1996年版,第一章。
4、宋承先,《现代西方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复旦高校出版社1999年版,第一章。
5、美国商务部,《当今商业概览》,1976年一月号。
第三章经济增长1、Jones, “An Introduction to Mordern Theories of Economic Growth,, , McGraw-Hill Co.,New York, 19762 > So low, ^Technical Change and Agregate Production Inunction n, in “Review of Economicsand Statistics” , 1957第四章失业1、凯恩斯:《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商务印书馆1963年版。
2、斯蒂格利茨,《经济学》(其次版),中国人民高校出版社2000年版。
3、兰荣华,《我们国家当前失业的缘由和再就业的措施》,载《上海铁道高校学报》2000年第7期。
第九章 宏观经济的基本指标及其衡量
第三页,共87页。
一、GDP的含义 (Gross Domestic Product)
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指经济社会(一国或地区)在一定 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 市场价值。 (一)对GDP定义的理解
注:新增价值5万元,不全是企业自己的利润。利润等于总卖价扣除原材料 价格、工资、利息、地租后的余额。
第十八页,共87页。
(三)支出法(最终产品法)
通过核算整个社会在一定时期内购买最终产品的总支出, 即最终产品的总卖价来计量GDP。
总产出≡总支出 。最终产品的销售收入就是最终产品购买者的支 出。
就全社会来看,例如,假定一件上衣卖500元,就意味着消费者购买时支出 了500元,而这500元又是许多与之有关的生产经营者(如棉农、纺纱厂、 织布厂、制衣厂、销售商等)创造的价值,即产出。上衣如此,千万最 终产品亦是如此。因而就全社会来看,总产出等于购买最终产品的总支 出。
注:当期生产而未卖掉的产品,看做是企业自己购买了自己的产品的存货投 资支出。
第十九页,共87页。
谁购买了国内生产 总值?
最终产品和劳务的购买支出: 消费支出(consume)---由居民购买
投资支出(invests)---由企业购买
政府购买支出(government purchases)---由政府购买
国民 总收入
国内生产 总值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108068.2 119095.7 135174.0 159586.7 185808.6 217522.7 267763.7 316228.8 343464.7
宏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的基本指标及其衡量
宏观经济学宏观经济的基本指标及其衡量一、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基本问题及框架研究对象:主要研究社会总体的经济行为及其后果基本问题:经济增长、失业、通货膨胀、国际收支与汇率二、宏观经济学的框架结构三、研究方法实证分析方法均衡分析方法静态、比较静态和动态分析方法需求分析与供给分析存量分析与流量分析四、国内生产总值1、GDP概念:核算国民经济活动的核心指标2、经济社会(即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3、注意:1、GDP是一国范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从而是一个地域概念。
2、GNP是指某国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3、GDP是一个市场价值的概念,所以如果不是市场交易活动,不计入GDP。
4、GDP是一定时期内(往往是一年)所生产而不是所售卖的最终产品价值。
库存看作是存货投资。
5、GDP是计算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价值,因而是流量而不是存量。
6、GDP测度的是最终产品的价值,而不是中间产品的价值4、GDP的衡量国民经济恒等式:总产出=总支出=总收入(1)增值法:又称部门法。
依据提供产品与劳务的各部门产值来计算GDP,从生产角度反映了GDP的来源。
运用增值法计算GDP,即计算每个部门或企业对产品和劳务的增加值。
产出的价值—购买中间产品的价值(2)收入法:收入法又称供给法,也是产品要素支付法即GDP=工资+利息+利润+租金+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折旧,我国依据收入法统计GDP 分四项: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营业盈余(3)支出法:又称最终产品法,通过核算在一定时期内整个社会购买的最终产品的总支出即最终产品的总卖价来计量GDP,GDP=C+I+G+(X-M)(4)重点了解支出法中各项的概念与含括。
5、名义GDP和实际GDP1、名义GDP是用生产物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2、实际GDP是用从前某一年作为基期的价格计算出来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3、GDP的折算指数=某年的名义GDP/某年的实际GDP6、其他经济指标:GNP、NNP、NI、PI、DPI,需要了解其概念,相关关系及计算7、GDP的缺陷:非市场活动无法得到反映;地下经济计入与不计入;GDP反映福利水平变动存在较大局限性。
宏观经济学详细知识点
宏观经济学详细知识点宏观经济学第九章:宏观经济的基本指标及其衡量一.GDP的概念: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生产的所有最终的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总和二.核算GDP的支出法支出法衡量在一定时期内整个社会购买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支出。
一国经济按照产品和服务需求方面可以的分为家庭部门,企业部门,政府部门和国外部门。
家庭部门其对最终产品和服务的支出称为消费支出,一般用C来表示,可分为三种类型:耐用品消费支出,非耐用品消费支出和服务消费支出;企业部门用于投资支出,一般用I 来表示,主要在厂房,设备和住宅等上的投资;政府部门是各级政府用于购买产品和服务的支出的称为政府支出,例如修建道路,开办学校等,一般用G来表示;国外部门中出口算入GDP,而进口不算,用X来表示出口,M来表示进口,则X-M(NX)来表示国外部门。
支出法计算GDP的公式为GDP=C+I+G+NX三.GDP平减指数GDP平减指数是计算国内生产总值的价格指数,反映了经济体总体价格水平发生的变动GDP平减指数=名义GDP/实际GDP*100%四.消费价格指数消费代价指数(CPI)是度量商品及其服务项目的代价水平随着时间更改的相对数,反映消费者购买的商品和服务项目的代价水平的更改程度和更改趋势。
CPI=现期价格下的商品篮子的费用额/基期价格下商品篮子的费用额*100%五.通货膨胀一个经济体在一段时间内代价水平普遍持续上升的进程六.赋闲/赋闲率赋闲:处于法定劳动年龄阶段,具有劳动能力且有工作意愿的劳动者找不到工作岗位的经济现象失业率=失业人口/劳动力人口*100%七.失业的类型,政府最关注的失业赋闲的类型有三类:摩擦性赋闲,结构性赋闲和周期性赋闲摩擦性失业指工人和工作之间不匹配的过程所引起的失业;结构性失业指工人的技能和特征与工作要求的持续不匹配所引起的失业;周期性失业是指在宏观经济学运行过程中,随着经济的衰退而上升,随着经济的扩张而下降。
政府最关心的是周期性失业。
第二章 宏观经济学的主要衡量指标
2013-2-6 Macroeconomics 14
(3)政府购买(Government Purchase,G)
政府购买的产品与劳务总和。 不包括政府的转移支付、公债利息等。 转移支付(支出): 如社会保障支出、财政补贴、救济金、失业保障金 等 政府单方面的价值让渡,不是等价交换。 可以避免重复计算。 政府转移支付,无非是主要归入个人消费(和投 资)。
又称最终产品法 (final product approach)。 从最终产品的使用出发,把一年内购买的各项最 终产品支出加总,计算该年内生产的产品和劳务的 市场价值。
GDP=C+I+G+X-M
(1)消费(consumption,C)
购买消费品和劳务支出,不包括建造住宅。
2013-2-6 Macroeconomics 12
21
收入法计算的中国GDP
年份
2003 2002 2001 2000 1999 1997 1995 1992 1991
2013-2-6
按当年价格 单位:亿
元 固定资产 折旧
21551.46 18493.77 16779.28 14972.41 13209.04 10365.11 7116.33 3331.73 2606.08
(2)非公司企业主收入
主要指自办业务的医生、律师、农民和小商贩的收 入,个体户收入。 利用自己的资金,自我雇佣,工资、利息、利润和 租金常混在一起,无法区分。
均衡分析在宏观经济中的价值
均衡分析在宏观经济中的价值一、一般均衡的涵义所谓一般均衡,是指在充分竞争的市场经济中,一个国家的居民、厂商和其他经济当事人,根据各种产品和各种要素的相对价格持续对各种产品的供求关系和各种要素的供求关系进行适应性调整,从而使一个国家或经济体内生产的各种产品或服务,在供给与需求上达到均衡,从而形成均衡的价格和产量。
一般均衡体现在三个方面:1.消费者均衡。
它是指居民以给定的收入所购买和消费的各种产品的数量,已使各种产品的价格之比等于它们的边际效应之比,在这种状态下居民实现了效用或消费者剩余最大化。
各种产品的需求量和价格都将稳定在均衡的水平。
2.生产者均衡。
它是指厂商生产的各种产品的产量,已使各种产品的价格之比等于它的边际成本之比,达到这种状态后,厂商实现了生产者剩余,即利润总量最大化。
这时若没有其他因素冲击,各种产品的产量和价格都处于稳定的状态,没有变动的趋势。
3.劳动、资本和土地等各种生产要素市场达到均衡。
各种要素的价格等于该要素的边际收益产品,在这种情况下,要素供给者和要素需求者的利益达到均衡。
在没有其他因素冲击的条件下,各种要素的供给量和需求量都不会发生变动,生产要素就实现了最优配置。
上述分析表明,消费者均衡实现后,所有居民实现了效用(即消费者剩余)最大化,他们不会再增加或减少任何产品的消费量。
这时居民消费的最终产品的需求总量将稳定在均衡水平,不再变动。
生产者均衡实现后,所有厂商实现了利润最大化,增加或减少供给量都会使厂商们的利润受到损失。
于是,各种最终产品的供给总量也将稳定在这一均衡水平。
消费者均衡、生产者均衡和要素市场的均衡都实现后,最终产品的总需求量将等于总供给量,总产量GNP会稳定在均衡水平。
我们以图1中的AD表示一国生产的各种最终产品的总需求曲线,以AS表示各种最终产品的总供给曲线。
在E点各种产品的总供给与总需求达到均衡,价格水平为P*、总产量为Q*。
在收入给定,且消费者对各种产品的消费偏好不发生变动,没有新产品发明的情况下,总需求曲线AD的位置不会变化。
宏观经济学自我总结
第九章宏观经济运行与国民收入和衡量1.C+I=C+S=Y C代表消费,I代表投资,S代表储存,Y代表国民收入2.加入政府部门之后变成:C+I+G=C+S+T G表示政府购买;T表示税收。
3.国内生产总值:GDP:在某一个既定时期,一个国家内生产的所有最终物品与服务的最终市场价值。
(GDP体现一国综合国力。
政府税收多)4.国民生产总值:GNP:一个国家或者一个地区的常驻居民在一定时期所拥有的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比如说一个在美国工作的中国人所创造的市场假期也计入GNP,但是在中国工作的美国人却不计入)5.GNP体现国民的购买力。
6.名义国内生产总值VS 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名义GDP:按现期价格评价的最终产品的价值实际GDP:按不变价格评价的国内生产总值潜在GDP/潜在产出/潜在的国民收入:一个经济社会所能生产的最大产出。
(一个经济社会的生产要素或经济资源被充分利用下所实现的产出。
GDP平减指数:名义GDP/真实GDPCPI:反映价格水平变动对居民生活费用的实际影响7.GDP的核算方法支出法:GDP/AD=C+I+G+NX 消费支出+投资+政府需求+净出口额收入法:国内总收入(Gross Domestic Income, GDI)= A:工资+ 利息+ 租金+ 利润(要素收入)+ B:企业转移支付和间接税+ C:折旧(B、C同样构成产品市场价值中的生产成本)●第十章总需求分析国民收入的决定✓均衡产出:和总需求相一致的产出。
✓消费函数和储存函数消费函数:可以把消费看做是收入的函数:C=F(y) 即C=C0+cY解释等式:C0为自发消费或自主性消费,c是每增加或减少一个单位的收入所引致的消费变动量,称为MPC=c=△C/△Y,△C为消费增加量,△Y为收入增加量)平均消费倾向(APC)就是消费支出占收入的比例;平均消费倾向=消费/国民收入储蓄函数:是指储蓄与决定储蓄的各种因素之间的依存关系,假定储蓄仅受收入的影响,因此可以说储蓄是收入的函数,记为:S = g(Y)S = Y-C=Y-(C0+cY)= -C0+(1-c)YMPS=△S/△Y APS=S/Y均衡产出:一个经济体总收入恰好与总支出相等时的总产出。
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
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第十二章宏观经济的基本指标及其衡量最终产品: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并由其最后使用者购买的产品和劳务就成为最终产品。
中间产品:中间产品是指用于再出售而供生产别种产品用的产品。
流量是一定时期内发生的变量,存量是一定时点上存在的变量。
国民生产总值(GNP):是一个国民概念,乃指某国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消费支出:消费(指居民个人消费)支出(用字母C表示)包括购买耐用消费品(如小汽车,电视机,洗衣机等),非耐用消费品(如食物,衣服等),和劳务(如医疗,旅游,理发等)的支出。
投资:投资指增加或更换资本资产(包括厂房,住宅,机械设备及存货)的支出(用字母I表示)。
折旧:资本物品由于损耗造成的价值减少称为折旧。
折旧不仅包括生产中资本物品的有形磨损,还包括资本老化带来的无形磨损。
重置投资政府购买:政府对物品和劳务的购买(G)是指各级政府购买物品和劳务的支出。
净出口:净出口指进出口的差额。
国内生产净值(NDP):从GDP中扣除资本折旧,就得到NDP。
总投资:总投资是一定时期内的全部投资。
净投资:净投资是总投资中扣除了资本消耗或者说重置投资部分。
国民收入(NI):从国民生产净值中扣除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加政府补助金,就得到一国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提供生产性服务所得到报酬即工资,利息,租金和利润的总和意义上的国民收入。
个人收入(PI):从国民收入中减去公司未分配利润,公司所得税及社会保险税(费),加入政府给个人的转移支付,大体上就得到个人收入。
个人可支配收入(DPI):税后的个人收入是个人可支配收入。
名义GDP(或货币GDP):是用生产物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实际GDP:实际GDP是用从前某一年作为基期价格计算出来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GDP折算指数:GDP折算指数是名义GDP和实际GDP的比率。
第十三章国民收入的决定:收入-支出模型均衡产出或收入:和总需求相等的产出称为均衡产出或收入。
宏观经济学复习大纲及思考题
宏观经济学复习大纲第一章导论考核要求:1.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1)了解宏观经济学的定义及研究对象。
(2)了解失业的类型以及失业所带来的危害。
2.宏观经济经济学的基本概念(1)理解国内生产总值与国民生产总值概念与区别。
(2)理解名义价值与实际价值的概念与区别。
(3)注意区分流量与存量的概念。
第二章宏观经济的衡量与均衡考核要求:1.国民收入的衡量(1)学会分析收入和支出的循环流动。
(2)掌握用总支出和总收入衡量国民收入的方法。
2.价格指数和失业率(1)注意区分名义GDP和实际GDP的概念。
(2)掌握GDP消胀指数与消费者价格指数的含义及二者的区别。
3.国民收入的生产、分配和消费(1)掌握公式Y=C+I+G中C、I、G的变化规律。
4.宏观经济均衡(1)识记产品市场的均衡条件。
(2)识记金融市场的均衡条件。
(3)理解财政政策的作用。
第三章经济增长考核要求:1.资本积累(1)掌握经济增长的含义。
(2)理解储蓄率对稳态的影响。
2.资本积累的黄金率(1)了解资本过多或过少时对储蓄的影响。
3.人口增长与技术进步(1)了解人口增长的影响(2)理解技术进步和劳动效率的关系。
4.经济增长理论的深化(1)索洛模型的缺陷。
(2)了解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
第四章失业考核要求:1.失业的类型和自然失业率(1)识记失业的几种类型。
(2)自然失业率的定义。
2.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1)识记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的概念。
(2)了解职业搜寻理论。
3.实际工资刚性(1)了解效率工资理论。
4.失业的构成和治理政策(1)理解自然失业率的上升及其原因。
(2)掌握主动和被动的失业治理政策。
第五章通货膨胀考核要求:1.货币的概念(1)识记货币的职能及类型。
2.货币数量论(1)掌握货币供给和通货膨胀的关系。
3.通货膨胀与利率(1)注意区分实际利率和名义利率的概念。
(2)掌握利率对通货膨胀的影响。
4.通货膨胀的社会成本(1)了解通货膨胀带来的社会成本。
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概念
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概念宏观经济学作为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整体经济活动的规律和宏观经济运行的基本原理。
它广泛应用于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经济增长的推动以及预测和评估整体经济的趋势。
本文将简要介绍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概念。
一、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原理1.总量观点:宏观经济学关注的是整个经济体系的总量变化,主要研究整体经济活动的总体水平,如国内生产总值(GDP)、就业率、物价水平等。
2.均衡观点:宏观经济学认为,在整个经济体系中,存在一种均衡状态,即供给与需求达到平衡,经济运行稳定。
宏观经济学通过分析需求与供给的关系,探讨经济体系中各个市场的均衡状态。
3.周期观点:宏观经济学认识到经济运行具有周期性,即经济发展会出现周期性波动。
经济周期包括繁荣期、衰退期和复苏期,宏观经济学通过研究周期波动来解释经济活动的起伏变化。
4.政策观点:宏观经济学强调政府在经济活动中的作用。
政府可以通过宏观调控手段来影响经济发展,如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等。
通过调整政策,政府可以促使经济活动朝着稳定、高效和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二、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1.国内生产总值(GDP):GDP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总量的指标,表示国内一段时间内所有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
通过计算GDP可以了解一个国家经济活动的总体状况。
2.通货膨胀率:通货膨胀率指物价水平持续上涨的程度。
通货膨胀具有一定的正面作用,但高通胀率会导致货币贬值和购买力下降,对经济和社会产生不利影响。
3.失业率:失业率是指劳动力中没有工作的人数占劳动力总数的比例。
失业率高意味着经济活动不活跃,对国家经济和社会稳定造成负面影响。
4.货币供应量:货币供应量是指经济体系中流通的货币数量。
货币供应量的变化会影响物价水平、通货膨胀和经济增长等方面。
5.经济增长率:经济增长率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国内生产总值(GDP)实际增长的速度。
经济增长率是评估经济发展水平和比较各国经济实力的重要指标。
宏观经济学——宏观经济的基本指标及其衡量
宏观经济学——宏观经济的基本指标及其衡量宏观经济学是研究整个经济系统的一门学科,包括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失业、国际贸易等方面的问题。
宏观经济的基本指标是用来衡量整个经济系统的运行状况和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它们可以揭示经济的发展趋势和问题所在,对政府制定宏观经济政策和企业战略决策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下面将介绍宏观经济学中的一些基本指标及其衡量方式。
1.GDP(国内生产总值)GDP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总量的指标,它包括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和净出口四个方面的贡献。
通常用于比较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的经济规模和增长速度。
GDP的衡量可以通过生产法、支出法和收入法进行计算。
2.通货膨胀率通货膨胀率是衡量物价上涨速度的指标,一般以CPI(消费者物价指数)或PPI(生产者物价指数)来衡量。
通货膨胀率反映了一个经济体内货币的购买力下降情况,对于货币政策制定和经济调控起着重要作用。
3.失业率失业率是衡量一个经济体劳动力市场状况的指标,指失业人口占劳动力人口的比例。
失业率可以揭示经济体市场供求关系的紧张程度,对于政府制定就业政策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4.财政赤字财政赤字是指一个国家政府在其中一特定时期内支出超过收入的情况。
财政赤字可能对经济产生负面影响,如增加债务负担和通货膨胀压力,但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通过刺激经济活动来推动经济增长。
5.外汇储备外汇储备是一个国家持有的外汇资产的数量,包括外汇存款、外汇债券、黄金储备等。
外汇储备可以用来支付进口商品、偿还外债、维持汇率稳定等,是一个国家经济实力和国际收支状况的重要体现。
6.贸易顺差/逆差贸易顺差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国际贸易中出口商品和服务的价值超过进口的价值,贸易逆差则相反。
贸易顺差/逆差反映了一个国家的国际竞争力和国际收支状况,对于外贸政策和外汇政策制定具有重要意义。
以上仅是宏观经济学中的一些基本指标及其衡量方式的介绍,实际上宏观经济领域还有很多其他重要的指标,如人均收入、劳动生产率、投资水平等。
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分析方法
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分析方法宏观经济学是研究整个经济体系的经济现象和规律的学科,它研究的是对整体经济运行的总体规律进行描述、解释和预测的方法和理论体系。
在宏观经济学中,有一些基本概念和分析方法,本文将对它们进行介绍和解析。
一、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1. GDP(国内生产总值)GDP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总量的指标,它表示特定时间内该经济体系内所有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GDP的计算包括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和净出口。
2. 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是指货币供应量过多,导致物价普遍上涨的现象。
通货膨胀会对经济产生多方面的影响,包括消费者购买力的下降、投资的压力增加等。
3. 失业率失业率是指劳动力中正在寻找工作但找不到工作的人数与劳动力总人数的比例。
失业率的高低可以反映一个经济体系的就业情况和经济活力。
4. 货币供应量货币供应量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流通中的货币总量,包括流通中的现金和非现金货币,如存款、债券等。
货币供应量的调控是影响经济运行和通货膨胀的重要手段。
二、宏观经济学的分析方法1. 国民生产总值分析法GDP分析法通过计算和分析国民生产总值以了解经济的整体表现。
这种方法可以揭示经济的增长率、结构调整和经济周期等信息,并且为制定宏观经济政策提供依据。
2. 收入分配分析法收入分配分析法用于研究和分析一国或地区的收入分配情况,并评估其对经济增长和社会稳定的影响。
这种分析方法可以揭示收入不平等问题,并为改善收入分配提供政策建议。
3. 多重均衡分析法多重均衡分析法是一种宏观经济分析方法,通过分析经济体系在不同均衡状态下的表现,来揭示经济运行和政策调控的机制。
这种方法能够帮助分析经济体系中的供求关系和市场机制。
4. 建模与预测方法宏观经济学中的建模与预测方法通过建立经济模型,预测经济指标的走势,帮助政府、企业和个人制定合理的决策。
这些方法包括时间序列分析、回归分析、计量经济模型等。
总结:宏观经济学是研究整个经济体系的经济现象和规律的学科,它的基本概念包括GDP、通货膨胀、失业率和货币供应量等,而分析方法则包括国民生产总值分析法、收入分配分析法、多重均衡分析法和建模与预测方法等。
宏观经济学第12章宏观经济的基本指标及其衡量
宏观经济学第12章宏观经济的基本指标及其衡量宏观经济的基本指标通常包括国内生产总值(GDP)、失业率、通货膨胀率和货币供应量等。
这些指标能够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整体经济状况,并且对于制定经济政策和进行经济预测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是国内生产总值(GDP),它表示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的全部市场价值的总和。
衡量GDP可以有三种方法:产出法、支出法和收入法。
产出法是通过计算各个产业部门的生产价值来衡量GDP;支出法是通过计算个人消费支出、投资支出、政府支出和净出口来衡量GDP;收入法是通过计算各个产业部门的工资、利润和租金等收入来衡量GDP。
这些方法实质上是从不同角度对市场交易进行计量,衡量GDP的目的是评估经济总量和经济增长。
其次是失业率,它表示劳动力市场上正在找工作但找不到工作的人所占劳动力的比例。
失业率是一个重要的宏观经济指标,能够衡量一个国家劳动力市场的运行情况和经济的生产利用率。
失业率的计算通常使用劳动力调查数据,根据就业和失业人口的比例得出失业率。
第三个指标是通货膨胀率,它表示一定时期内物价的上涨速度。
通货膨胀率是一个经济增长指标,通常使用消费者物价指数(CPI)或生产者物价指数(PPI)来衡量。
通货膨胀率的增长可能会导致物价上涨,对经济产生负面影响,而较低的通货膨胀率通常有利于经济的稳定增长。
最后一个指标是货币供应量,它表示一个国家或地区流通中的货币总量。
货币供应量是一个关键的宏观经济指标,能够衡量经济的货币运行状况、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和经济稳定性。
货币供应量通常通过测量广义货币供应量(M2)或狭义货币供应量(M1)来衡量,其中广义货币供应量包括现金、活期存款、定期存款等,而狭义货币供应量只包括现金和活期存款。
除了以上提到的基本指标外,还有一些其他宏观经济指标,如投资、贸易平衡、负债水平等,它们都能够提供重要的信息来衡量经济状况和经济增长。
总之,宏观经济的基本指标是评估经济状况和经济增长的重要工具,包括国内生产总值、失业率、通货膨胀率和货币供应量等。
黄亚钧《微观经济学》课后习题详解宏观经济的衡量与均衡【圣才出品】
圣才电子书
式得到的。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1)GDP 消胀指数和消费者价格指数都能反映经济的总体价格水平,但它们在三个方
面有明显区别:①GDP 消胀指数衡量价格时涉及的商品组合更广泛,它包含所有商品和服
务的价格信息,而 CPI 只衡量消费者购买的代表性产品和服务的价格;②GDP 消胀指数仅
(2)投资:根据储蓄投资恒等式: I SP Sg M X ,则 I 300 200 100 200 。 (3)政府支出: GDP C I G X M ,则 G 5000 200 3800 100 1100 。
5.根据表 2-1,分别用支出法与收入法计算国民生产总值。 表 2-1
仅包含本国生产的产品价格,进口产品不计入 GDP 因而也不反映在 GDP 消胀指数里。而
如果进口品在消费中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它就会被计入 CPI,因此 CPI 往往包括进口品的
价格;③CPI 所衡量的商品组合的数量是固定的,而 GDP 消胀指数所涉及的商品组合的数
量是变动的,它取决于每年的产量。假定经济中只生产 A、B 两种产品,那么 GDP 消胀指
格的差异,不同的是 GDP 消胀指数使用的是当前的产量,商品数量组合每年不同;而 CPI
使用的是基年的产量,商品数量组合是固定的。GDP 消胀指数也称为帕夏指数(Paasche
Index),而 CPI 则称为拉斯佩耶斯指数(Laspeyres Index)。
(2)生产者价格指数(PPI)与 CPI 相似,它使用固定的商品组合。它与 CPI 的差别 在于,一方面两者包括的范围有差异,比如说它包括原材料和中间产品;另一方面,它衡量 的不是消费者实际支付的零售价格,而是销售过程中开始阶段的价格水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外国经济的存在会产生对外贸易,我们用净出口
(Net exports,简称NX)表示这种对外贸易关系。
❖ 我们可以用三种方法来测算GDP: ➢ 从生产的角度出发,GDP是一国最终产
品和服务的价值总和; ➢ 从收入的角度出发,GDP是一国的国民
收入; ➢ 从支出的角度出发,GDP则是一国购买
最终产品和服务的总支出。
C+G+NX (注入) 金融市场
(1)从收入角度看,家庭 全部收入就是要素的报酬, 它被分为C.S.T.三部分。
C
政府 T
S (漏出) 家 庭
Y 购买要素 要素市场
Y 提供要素
(3)所以,总支出等于总收入,等于总产出。
所以,计算国民收入有两种基本方法:收入法和支出法。
这个模型假定整个国民经济中有四个经济部门: 家庭、企业、政府和外国经济;
三个市场:产品市场、要素市场和金融市场。
➢
在要素市场上,家庭向企业提供生产要素(如劳动),
然后在企业那里获得要素报酬,也就是国民收入
(National income,简称Y)。
➢
家庭用获得的部分收入在产品市场上向企业购买产品
和服务,构成了家庭的消费支出(Consumption
生产而不是所售卖的最终产品价值。
❖ (4)GDP是计算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价值,因而 是流量而不是存量。
❖ (5)GDP是一国范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 值,从而是一个地域概念,而与此相联系的国民 生产总值(GNP)则是一个国民概念,是指某国 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 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 古典学派的主要观点是市场机制是达到市场均衡的惟一手 段:即价格机制的作用能使产品市场供求关系趋于一致, 工资的可伸缩性能保证劳动力市场出清;利率的灵活变动 能调节资本市场上储蓄与投资的平衡等,这被归结为古典 学派的萨伊定律(Say’s Law),即“供给创造自己的需求”。 此外,古典经济学还相信货币数量的变动不会对经济造成 影响,也就是“货币是中性的”。
❖ 二、用总支出衡量的方法
❖ GDP在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中分为四个部分:
❖ 1.消费支出
❖ 2.投资支出
❖ 3.政府购买
❖ 4.净出口
❖ 故由此计得的国内生产总值:(GDP)= 消 费C +投资 I + 政府购买G +净出口NX (即出口X-进口M)。
❖ 即: Y =GDP = C + I +G +NX
❖ 包括: 1.企业固定投资
❖ 需要注意2的.住是房:投对资于家庭来说,我们通常把购
❖ 买股票等3等.存行货为投称资为投资,但是,在宏观经济
学中,这些则属于储蓄。只有购买实际资产的
❖ 投支资出=,固才属定于资宏产观投经资济(学厂的投房资设。备,居民住宅)
❖
+存货投资(厂商存货价值的变化)
❖
=净投资(新增投资)
❖ (6)GDP一般仅指市场活动导致的价值。家务劳 动、自给自足生产等非市场活动不计入GDP中。
❖ 为了简单起见,我们先假定有一个收入和 支出的循环流动图,在这个基础上,我们来 分析国民收入是如何计算出来的。
(2)从购买厂商产品即支
出角度看,产出总量是
C.I.G.NX四个部分。厂商 的产品全部出售。
❖ 第一节 国民收入的衡量
❖ 一、收入和支出的循环流动 ❖ 关于GDP与GNP的概念 ❖ 回忆第一章的内容
❖ 国内生产总值(补充) ❖ 理解时应注意(6点) ❖ (1)GDP是一个市场价值概念。 ❖ (2)GDP测度的是最终产品的价值,中间
产品不计入GDP,否则会造成重复计算。 ❖ (3)GDP是一个时期内(通常为一年)所
❖ 因此,古典学派观点的一个核心假设是价格、 工资具备充分的伸缩性,使经济能迅速调整 到充分就业的水平,因而不会出现人们愿意 接受现行工资而找不到工作的大规模失业现 象。尽管古典理论关于价格、工资自由变动 的假设在短期内并不能很好地为经验数据所 检验,但是绝大多数经济学家还是认为它较 好地描述了宏观经济的长期运行状况。
总收入
总支出
❖ 1.个人消费(即家庭消费)的支出(C) 包括购买耐用品(如小汽车、电冰箱、洗 衣机、收录机),非耐用品(如食物、衣 服之类),劳务(如医疗、旅游、理发、 看戏等)的支出,但建造住宅的支出不 包括在内,尽管它类似耐用消费支出, 但一般将它包括在固定资产投资中。
❖ 2.投资支出(I)
第一篇 宏观经济的长期模型
❖ 从这一篇起,我们开始运用经济模型来描述和研究宏观经 济的运行状况。本篇讨论的宏观经济的长期模型主要是建 立在古典学派的理论基础之上的。古典学派的根源可以追 溯到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A.Smith),古典学派的理论 散见于20世纪早期的经济学家马歇尔(A.Marshall)、庇古 (A.C.Pigou)及其他人的著作。
expenditures,简称C)。
➢
家庭剩下收入中的一部分成为储蓄(Saving,简称
S),通过金融市场转化为企业的投资支出(Investment,
简称I);另一部分则成为政府的税收(Taxes,简称T)。
➢
政府获得税收后在产品市场上进行采购,形成了政府
购买支出(Government purchases,简称G)。
❖ 第三章我们考察生产要素和技术变动引起的经济增长问题。
❖ 第四章讨论存在失业的情况,也就是劳动力资源闲置问题。
❖ 第五章分析货币在实际经济中的作用以及货币政策的效果。
❖ 第六章讨论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宏观经济运行。
❖第二章 宏观经济的衡量与均衡
[本章主要内容]
❖ 1.GDP的测算 ❖ 2.价格水平、失业率等变量的测算 ❖ 3.产出、支出、收入的构成和相互关系 ❖ 4.宏观经济均衡——简单模型
❖ 本篇基于价格、工资有伸缩性这一古典经济学的基本假设, 展开对宏观经济长期模型的分析。本篇由五章构成。
❖ 第二章在衡量宏现经济一系列变量的基础上介绍了一个最简 单的宏观经济模型,这一模型讨论了宏观济变量之间的关系 以及宏观经济均衡问题。在模型中,除了假定价格是可变外, 还假定资本、劳动等要素和技术都固定不变,生产资源得到 充分利用,以及不考虑货币的作用和国际间资源的流动等。 在后继的章节里,这些假定被逐步放宽,使我们的模型更贴 近现实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