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人类学》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文化人类学》课件

《文化人类学》课件

跨文化沟通技巧
培养在跨文化交流中的沟通技巧,提高跨文化交流的效 果与效率。
多元文化教育
多元文化教育理念
树立尊重多元文化的教育观念,培养 具有全球视野和包容心态的人才。
教育内容与方法
将多元文化教育融入课程设置、教材 编写和教育方法中,促进学生的全面 发展。
06 总结与展望
文化人类学的发展历程与未来趋势
谢谢聆听
和作用。
03 文化人类学的研究方法
田野调查
总结词
田野调查是文化人类学最基本的研究方法, 通过深入到研究对象的生活环境中,直接观 察和体验当地文化。
详细描述
田野调查要求研究者长期居住在研究地区, 与当地居民进行深入交流,了解他们的生活 方式、价值观、信仰、习俗等,以及这些文 化元素如何影响当地人的行为和思想。通过 田野调查,研究者可以获得第一手资料,为
文化人类学的研究对象和范围
总结词
文化人类学的研究对象包括人类的信 仰、习俗、社会组织、艺术、科技等 方面,涵盖了人类文化的各个方面。
详细描述
文化人类学不仅研究不同文化的特点 和差异,还关注文化与环境、社会结 构、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关系,以及文 化如何传承和发展。
文化人类学的学科特点
总结词
文化人类学具有综合性、比较性、跨学科性和实地调查等特点。
文化人类学的发展历程
从早期的文化进化论、功能主义、结构主义到后现代的文化研究,文化人类学经历了多个阶段的发展。
未来趋势
随着全球化、环境问题、技术发展等新议题的涌现,文化人类学将更加关注跨文化交流与比较、文化变迁与适应 、全球化对文化的影响等领域。
文化人类学的挑战与机遇
挑战
面对全球化、文化冲突和融合的复杂局面,文化人类学需要应对如何保持文化的多样性和如何理解不 同文化之间的互动等挑战。

文化人类学入门

文化人类学入门

一、进入19世纪后,人类学进一步从体质、文化、考古和语言诸方面对人类进行广泛综合的研究。

(欧洲大陆对人类学狭义的解释)文化人类学(社会人类学)与体质人类学、考古学人类学、语言学人类学并列为人类学的四大学科之一。

体质人类学:是从生物的角度对人类进行研究的学科,它包括人类的起源、发展、种族差异、人体与生态的关系及现存灵长类的身体和行为等内容。

文化人类学:是从文化的角度研究人类所的种种行为的学科,它研究人类文化的起源、发展变迁的过程、世界上各民族各地区文化的差异,试图探索人类文化的性质及演变规律。

广义的文化人类学包括考古学、语言学和民族学。

狭义的文化人类学即指民族学。

考古学:是研究人类过去物质遗存的学科,它关心古代的人工制品、遗迹及与人类有关和自然环境,试图复原人类无语言学历史文化的原貌。

(史前考古学考古人类学)语言学:是研究人类语言系统的性质、结构及发展规律的学科,人类学的语言学更将语言视为人类文化的一个项目,从语义出发研究语言的社会文化功能。

人类学的起源1.起源于古希腊、罗马。

美国社会学家A.哈登、R. 纳罗尔等认为:古代文化人类学的奠基者应当包括亚里士多德、柏拉图、孔子等这些“机敏的思想家”。

2.起源于大15世纪的地理大发现。

3.起源于1859年出版的达尔文《物种起源》,进化论思想开始风靡全球。

此后,文化人类学经过泰勒的《原始文化》和摩尔根的《古代社会》逐步走向成熟综合说法:地理大发现以前是文化人类学的启蒙时期(或称萌芽时期);地理大发现以后进入形成时期;以《物种起源》和《历史中的人》的出版为标志进入成熟时期。

成熟时期学派分立,主要的代表有:古典进化论学派、传播论学派、历史特殊主义学派、法国社会学学派(即年鉴学派)、英国功能主义学派、文化与人格学派、新进化论学派、结构主义学派、象征人类学学派、解释人类学学派等。

三.文化相对主义的理论要点及代表人物?请对此观点简单作一评价?文化相对主义的观点:1文化没有高低优劣之分,文化之间的差异是相对的,因此不能站在本民族的文化立场上,用本民族文化的价值观念去评价其他民族的文化。

文化人类学--教学大纲

文化人类学--教学大纲

文化人类学一、课程说明课程编号:430207X10课程名称:文化人类学/Cu1tura1Anthropo1ogy课程类别:学科教育课学时/学分:32/2先修课程:无适用专业:社会学、法学教材、教学参考书:1C•恩伯一M・恩伯著,杜杉杉译,《文化的变异》,辽宁人民出版社,1988。

2.李亦园著,《人类的视野》,上海文艺出版社,1996。

3.罗伯特F墨菲著,王卓君等译,《文化与社会人类学引论》,商务印书馆,1994o4.王铭铭著,《人类学是什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o5.雷蒙德・弗思著,费孝通译,《人文类型》,华夏出版社,2002o二、课程设置的目的意义《文化人类学》在社会学专业本科培养方案中属于专业基础课系列的必修课程,是学生理解和把握质性研究方法、锻炼基本人文素养的重要课程。

该课程的意义在于:(1)培养学生掌握文化人类学基础知识和研究方法;(2)激发学生对社会的人文关怀,学会理解和欣赏他人,培养包容的心态;(3)学会用文化人类学的观点、概念和理论理解与分析社会文化现象,探讨社会文化问题;(4)积极培育学生的人类学想象力,引导其探索人性普同性与文化多样性,拓宽其看问题的视野。

三、课程的基本要求1、教学:教师侧重从日常生活的点滴出发,逐渐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不断深入探索,另外在课堂教学中采取案例教学、小组讨论、课堂发言等多种方式激发学生互动与积极参与,同时课后安排作业和阅读任务,撰写读书笔记,较好地培养学生们的专业学习兴趣,提升其理解与分析日常生活与社会现实的能力。

学生应该按照教师的要求,阅读有关文献并积极思考,主动参与到课程之中来。

6、知识:通过对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准确把握文化人类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核心理论与研究方法。

7、能力:让学生理解并能运用文化人类学的基本理念分析和思考社会文化现象,具备人类学的眼光。

8、素质:提升学生基本人文素养,在理解文化与人性的基础上学会理解和包容他人。

四、教学内容、重点难点及教学设计注:实践包括实验、上机等五、实践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无)六、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文化人类学》课程简介与教学大纲

《文化人类学》课程简介与教学大纲

《文化人类学》课程简介课程名称:《文化人类学》/ Cultural Anthropology课程代码:学时/学分:48/3 课堂授课:48课程主要内容:文化人类学,就是从物质生产、社会结构、人群组织、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各个方面研究整个人类文化的起源、处长、变迁和金化的进程,并且比较各民族、各部落、各国家、各地区、各社团的文化的相同点和相异点,借以发现文化的普遍性以及个别的文化模式,从而总结出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

本课程主要介绍文化人类学的发展历史和理论流派,文化人类学的学科分支及所探讨的基本问题,田野调查等以及文化人类学在中国的发展。

适用专业:社会学、人类学、历史学、考古学等专业推荐教材:《文化人类学》,童恩正,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人类学概论》,庄孔邵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7《社会人类学》朱炳祥,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8《文化人类学》,林惠祥,商务印书馆,1991参考书:《文化人类学理论学派》,夏建中,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年。

《社会人类学与中国研究》,王铭铭,上海三联书店,1997年版。

《人类的视野》,李亦园,上海文艺出版社,1996年。

《乡土中国》,费孝通,北京三联书店,1985年。

《义序的宗族研究》,林耀华,北京三联书店,2000年。

《金翼》,林耀华,北京三联书店,2000年。

《从传统到现代》,金耀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

《中国村落家族文化——对中国社会现代化的一项探索》,王沪宁,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

《近500年以来福建家族社会研究》,陈支平,上海三联书店,1991年。

《明清福建家族组织与社会变迁》,郑振满,湖南教育出版社,1992年。

《村落视野中的文化与权力——闽台三村五论》,王铭铭,三联出版社,1997年。

《民族学通论》(修订本),林耀华主编,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7。

《民族学概论》,杨堃著,北京:民族出版社,1984。

《人类学概论》教学大纲

《人类学概论》教学大纲

《人类学》课程简介一、课程号:04110190二、课程名称:《人类学》(Introduction to Anthropology)三、周学时:2-0 学分:2.0四、预修课程:世界古代史五、教学内容简介:本课程包括体质人类学、文化人类学、人类学简史和主要理论学派三部分。

介绍人类学学科体系,人类起源、人类和猿类的异同。

从人类学的角度,对作为人类规范文化创造的婚姻制度、家庭制度、亲属制度等以及作为精神文化的宗教艺术等形态进行考察。

讲述人类学的主要理论学派及其研究方法。

六、推荐教材:《现代人类学》,周大鸣、乔晓勤编著,重庆出版社,1990《人类学》教学大纲课程名称:人类学(introduction to Anthropology)一、课程号:04110190二、周学时:2-0 学分:2三、课程的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人类学课是历史系历史学专业的相关学科课程,也是文物及博物馆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

要求学生通过听课、阅读讨论、实地调查、写读书报告,了解并掌握人类学这一学科的基本内容、基本理论,其研究方法。

一.课程主要内容及学时分配每周3学时,共17周主要内容:(一)人类学研究对象、相关学科、人类学产生简史3学时(二)灵长目、人猿异同3学时(三)人类在自然界位置、人类起源理论3学时(四)人类进化谱系、化石证据、人种3学时(五)文化的基本特征3学时(六)作为研究方法的实地调查3学时(七)婚姻的性质、功能,婚姻形态,其演变3学时(八)家庭的性质、功能3学时(九)亲属制度、亲属称谓3学时(十)讨论课3学时(十一)宗教的起源、性质3学时(十二)艺术3学时(十三)参观3学时(十四)人类学理论、学派6学时(十五)应用人类学3学时(十六)课堂讨论、报告实地调查有关内容3学时二.教材及主要参考书1)童恩正,《文化人类学》,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2)周大鸣、乔晓勤编著,《现代人类学》,重庆出版社,19903)《人类学词典》,吴泽霖总纂,上海辞书出版社,19914)(英)A. C..哈登,谬泗友译,《人类学史》,山东人民出版社,19885)(美)F.博厄斯,金辉译,《原始艺术》,上海文艺出版社,19896)(英)B.K.马林诺夫斯基,《文化论》,费孝通译,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7 7)(美)R.本尼迪克特,张燕译,《文化模式》,浙江人民出版社,1987。

文化人类学

文化人类学

三、文化人类学的本质
1、普遍性 2、整体性 3、整合性 4、文化相对论
四、文化人类学的形成和发展
1、形成 1871年泰勒发表《原始文化》 1896 牛津大学 2、发展
五、人类学的研究方法
1、田野工作 2、泛文化研究
六、文化人类学的主要理论流 派
(一)早期进化论学派 1、泰勒的三阶段进化论 蒙昧:用石器,吃野生食物 野蛮:有农业,用金属 文明:发明文字,且文明包括幸福的进步和 某些道德品质的提高。
1. 文化 文化包括了人类通过后天的学习掌握 的各种思想和技巧,以及用这种思想和技 巧创造出来的物质文明。
文化或文明,是作为一个社会的成员 所获得的知识、信仰、艺术、法律、道德、 习俗及其他能力与习惯的综合体。【泰勒】
2. 文化人类学 文化人类学就是从物质生产、社会结构、 人群组织、。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各个方面, 研究整个人类文化的起源、成长、变迁和进化 的过程,并且比较各民族、各部族、各国家、 各地区、各社团的文化的相同点和相异点,籍 以发现文化的普遍性以及个别的文化模式,从 而总结出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
(六)法国结构主义学派 倡导人:莱维.斯特劳斯 各民族认识上的差异决定了文化上的 差异,而在这些认识的差异下,存在着 一种基本的思想结构,这是全人类的社 会所固有的。
第二章 婚姻和家庭
第一节
婚姻
一、婚姻内容的多变性
二、纳亚尔人的婚姻
三、婚姻的意义和婚龄
四、婚姻择偶
1、门当户对阶段 2、异质互补 3、以爱情为基础
第二章 婚姻和家庭
第二节 家庭
一、家庭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一)家会制度 3、最初的社会关系 (二)家庭和我国社会的发展
二、家庭结构

文化人类学 文化与文明(第五讲)

文化人类学  文化与文明(第五讲)

文化与文明一、文化的概念二、文化的基本特征三、文明的概念四、文明与文化的区别五、文明形成的标志六、文明的起源一、文化的概念“文化”是文化人类学的关键概念,也是文化学关键概念。

因此,必须对文化概念作较深入、较全面的分析。

(一)“文化”(Culture)涵义的变迁任何一种语言的词汇,自产生之后,其意义必将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化,从而产生多种意义。

英文“Culture”和中文“文化”一词也不例外,曾经产生过多种涵义。

了解英文“Culture”和中文“文化”一词的涵义变迁的主要阶段,有助于理解现代的“文化”概念。

从有关历史资料来看,英文“Culture”涵义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而中文的“文化”涵义则经历了两个主要阶段。

1、英文“Culture”涵义的变迁经历了哪几个阶段?从一些资料来看,英文“Culture”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在17世纪之前,“Culture”的主要意义是“耕耘”、“农耕”的意思第二阶段:约17世纪—18世纪,“Culture”增添了“教化”等意义。

第三阶段:19世纪以后,“Culture”由动词转为名词,成为现代意义的“文化”概念。

2、中文“文化”涵义的变迁经历了哪几个阶段?从历史文献资料来看,中文“文化”仅经历了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近代之前,“文化”主要是教化、教养和文治的意思。

在甲骨文中,“文”、“化”二字皆出现过。

“文”字之形是一个文身的人体图形,意为“花纹”、“纹理”。

《周易·戏辞下》:“物相杂,故曰文。

”《礼记·乐记》:“五色成文而不乱。

”《说文解字》:“文,错画也,象交文。

”引申为各种乡政府好,后具化为文物典籍、礼乐制度、文采装饰、人文修养等。

“化”字之形,像二人一正一反,本意为改易、生成、造化。

《周易·系辞下》〉:“男女构精,万物化生。

”引申为变化、教化。

在汉语中,“文化”是“文”和“化”两词的复合词。

在中国古籍中,“文”与“化”联系起来使用,始于我国最早的哲学著作《周易·贲卦》“彖辞”:“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人类学概论教学大纲

人类学概论教学大纲

西北师范大学《人类学概论》专业课程教学大纲人类学概论一、说明(一)课程性质《人类学概论》是面向历史系文化遗产方向学生的专业平台课程。

(二)教学目的通过教与学,使学生掌握田野调查的研究方法,文化人类学各个理论流派的主要观点、核心概念以及文化人类学的各个学科分支及所探讨的基本问题、基本理论,从而拓宽学生的学术视野,增加其认识、分析问题的角度和对其他文化的理解包容能力,加深其对于人、社会、族群、文化的认识,并通过亲自参加田野调查的实践,增加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人类学的各理论流派,如古典进化论、传播学派、历史特殊论学派、新进化论、法国社会学派、功能主义学派、结构主义学派、象征人类学、解释人类学、实践人类学、后现代反思人类等;人类学的主要的分支学科如体质人类学、医学人类学、历史人类学、经济人类学、生态人类学、物质文化研究、族群与社会分层、人类政治体制与社会控制、宗教人类学、教育人类学、都市人类学、应用人类学等,还有人类学的基本方法田野工作。

(四)教学时数本课程共授课54学时。

(五)教学方式以讲授为主,结合启发与讨论等多种方式,促进教学相长;运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增加教学的生动性和直观性,以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二、本文第一章导论教学要点:人类学的定义及其产生与发展历史;“文化”的中文古典含义和西文含义的演变;“文化”的特征、结构、组成等。

教学时数:3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人类学的概念、领域、学科关系、研究方法( 1)第二节文化的概念及其解释( 2)第二章人类学理论的发展及其流派教学要点:人类学理论发展的历史轨迹;各个学派的基本观点及其代表人物的理论思想,各个理论流派的联系与区别。

教学时数:9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理性——进化论时期(3学时)第二节实证——结构论时期(3学时)第三节理解——相对论时期(2学时)第四节论争与共识(1学时)第三章体质人类学教学要点:人的体质特征;人类进化和变异的过程和机制。

文化人类学教学大纲

文化人类学教学大纲

文化人类学教学大纲课程编码:111061课程名称:文化人类学英文名称:Cultural Anthropology开课学期:6学时/学分:64/4课程类型:专业教育课课程性质:必修课开课专业:社会学社会工作选用教材:周大鸣主编:《文化人类学概论》,中山大学出版社2009年主要参考书:1林惠祥:《文化人类学》,商务印书馆1991年2庄孔韶主编:《人类学通论》,山西教育出版社2002年3孙秋云主编:《文化人类学教程》,民族出版社2004年4田兆元主编:《文化人类学教程》,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5庄孔韶主编:《人类学概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6周大鸣主编:《人类学导论》,云南大学出版社2007年7王铭铭主编:《20世纪西方人类学主要著作指南》,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8[美]罗伯特尸•墨菲《文化与社会人类学引论》,商务印书馆2009年一、课程简介文化人类学是研究人类后天习得的生活方式与思想方式的学科。

主要研究人类行为和文化,包括经济生活、婚姻家庭、政治组织、宗教信仰等各方面内容。

英文简介:In the class of Cultural Anthropology,We study the mode of life and thought that human beings learn after their birth. It includes human action and cultures, which entails economic lif e, marriage and family, political organizations, religion and beliefs and so on.二、藻程性质、目的后任务 ,本课程重点介绍文化人类学的起源、开展、研究方法、理论学派、热点问题等。

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对文化人类学课程的理论与知识,有一个基本理解和掌握,以启发、培养学生从新的社会学视角看待相关问题,将文化人类学的理论和研究方法运用到社会学研究中。

文化人类学教案

文化人类学教案

文化人类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和理解文化人类学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及其在人类社会中的作用;2. 掌握文化人类学的研究方法和研究过程;3. 培养学生对不同文化之间的理解和尊重,提高跨文化交流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文化人类学的定义和基本概念;2. 文化人类学的发展历程和重要学派;3. 文化人类学的研究方法和研究过程;4. 文化人类学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和意义。

三、教学步骤第一节:文化人类学的定义和基本概念(30分钟)1. 引出文化人类学的概念和重要性,让学生了解文化在人类社会中的作用;2. 解释文化人类学的定义和相关概念,如文化、人类学等;3. 分析文化的要素,包括价值观念、信仰体系、社会组织等;4. 通过案例或视频,让学生了解不同文化对个人行为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第二节:文化人类学的发展历程和重要学派(40分钟)1. 介绍文化人类学的发展历史,包括早期人类学、功能主义人类学、符号学人类学等;2. 重点讲解几个重要的学派和学者,如马克斯·韦伯、马尔萨斯、马尔科夫等;3. 分析不同学派的研究方法和观点,让学生了解不同学派对文化研究的贡献和局限性。

第三节:文化人类学的研究方法和研究过程(40分钟)1. 简要介绍文化人类学的研究方法,如田野调查、参与观察、访谈等;2. 结合具体案例,讲解文化人类学的研究过程,包括问题提出、实地调查、数据整理和分析等;3. 强调跨文化交流与理解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第四节:文化人类学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和意义(30分钟)1. 分析文化人类学在社会发展、文化保护和文化交流中的作用;2. 引出跨文化管理和国际事务中的文化人类学应用,让学生了解其实际应用领域;3. 鼓励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关注和尊重不同文化,提高对多元文化的包容性。

四、教学评价1. 利用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形式,检查学生对文化人类学的理解和运用能力;2.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选择一个国家或地区,研究其文化特点并撰写报告;3. 参考学生的报告和平时表现,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文化人类学

文化人类学

文化相对论产生的历史背景 民族中心主义:19世纪末,民族中心
主义和白人种族优越论大行其道。博 厄斯(Franz Boas)针对这些论调的泛滥 提出了文化相对主义。
白人种族优越论言论:
美国第一任人类学会主席W· 米基:如同父权制让 位于等级制,等级制让位于专制君主制一样,现 在专制君主制也正让位于民主制或共和制;世界 上最前列的民族是共和制,所有文明的民族或者 是共和制,或者是正在走向共和制。所以,根据 时代的发展,最优秀的民族是共和制,最优秀的 民众是那些能够适应共和制而生活的人。 盎格鲁-撒克逊的人的血液也许比其他一切种族的 血液都更强有力;盎格鲁撒克逊的语言也是最简 洁、最富有象征意义的。

民族学的主要组成部分:
民族志(Ethnography)。就是通过田野工 作对一个民族的传统行为和思维方式的描 述。 民族史。关注的是某个特定民族随着时间 的推移其生活方式所发生的变化。 跨文化比较学。在民族志和民族史所收集 和分析过的资料的基础上,跨文化比较学 着重探讨:为什么在一些社会中存在着某 些文化特征,而在另一些社会中却没有这 些文化特征。

人类学的研究原则
普遍性 指的是人类学的研究对象是所有的人类群 体,人类学对每一个人类种族或民族的研 究都要倾注同样的热情。因为对每一个种 族和民族的研究都有助于人类学知识的积 累与增长。没有哪一个民族比其他的民族 更有“文化” 。
Hale Waihona Puke 整体性 人类学整体性的原则,意味着当人类学要 研究人类生活的任何一个方面时,都要着 眼于与它有关的人类生活的其他方面。 基于这一原则,当人类学家描述他所研究 的人类群体时,可能会论及这些人所生活 的地区的历史、自然环境、家庭生活结构、 语言的一般特征、村落模式、政治经济制 度、宗教及艺术的风格等等。

文化人类学——精选推荐

文化人类学——精选推荐

文化人类学第一章文化人类学概述第一节人类学的定义及其学科范畴一、人类学的起源人类学(Anthropology)一词,是由两个希腊文字组成,即anthropos(人)和lo gos(学科),意思是研究人的学科。

19世纪后期至20世纪初期西方有部分学者称其为“人的科学”。

1501年德国学者洪德首次使用“人类学”一词,但当时只是用来指人体解剖和人的生理研究。

直到1863年,英国创立伦敦人类学学会,其研究范围才与现在的人类学研究比较一致。

此时,人类学作为一门学科才逐步形成起来。

二、人类学的含义20世纪初,人类学的研究范围在不同国家有不同的定义。

一般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狭义:在欧洲大陆的一些国家,人类学专指研究人类体质的学问,包括灵长类学在内。

广义:在英国和美国等国家,人类学不仅包括体质人类学,也包括人类的社会和文化在内,叫做社会人类学或文化人类学,包括民族学、考古学、语言学等。

由于人自身兼具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因此,研究人的人类学显然要研究人的生物方面和社会方面。

这样,人类学的主题是研究横跨整个地球和贯穿整个历史的所有人类,研究他们的躯体和文化的各个方面。

三、人类学的学科范畴1、四分法(1)体质人类学(2)考古学(3)民族学(文化人类学)(4)语言人类学2、二分法二分法是在四分法的基础上,把考古学,语言人类学和文化人类学都归入为文化人类学。

(1)体质人类学,这一名称创始于1871年,是从生物学的角度来研究人类的体质变化的一门学科;(2)文化人类学:一般包括考古学、语言学和民族学。

四、人类学的学科地位人类学是整体性、综合性的社会科学,研究范围宽广,在学科的属性和相关的研究方法上,人类学横跨生物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三种不同的学科领域。

第二节文化人类学学科一、文化的含义1.文化的内涵:文化是人类创造的不同形态的特质所构成的复合体,包括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两大部分。

2. 文化与文明的联系与区别:(1)文化比文明产生要远古的多。

文化学概论教学大纲

文化学概论教学大纲

文化学概论教学大纲文化学概论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与目的文化学概论是文化研究领域的一门基础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文化的概念、特征、演变过程以及文化与社会、政治、经济的关系。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文化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提高文化素养,形成跨文化视野,并为后续的文化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内容与安排本课程共分为四个部分:1、文化的概念与特征2、文化的分类与演变3、文化与社会、政治、经济的关系4、文化研究的方法与技巧具体的教学安排如下:第一部分(1-3周):文化的概念与特征1、文化的定义与内涵2、文化的多元性与复杂性3、文化的基本要素与表现形式第二部分(4-6周):文化的分类与演变1、文化的分类方法2、主流文化与非主流文化3、文化的传播与交流4、文化的演变过程与规律第三部分(7-9周):文化与社会、政治、经济的关系1、文化与社会结构的关系2、文化与政治制度的关系3、文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4、文化全球化与本土化的冲突与融合第四部分(10-12周):文化研究的方法与技巧1、文化研究的基本原则与方法2、文化分析的技巧与工具3、文化研究的实践案例分析4、文化研究的未来发展趋势三、教学方法与要求1、采用讲授、讨论、案例分析等多种教学方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发挥主观能动性。

2、要求学生课后阅读相关文献和经典著作,拓宽视野,加深对文化学理论和方法的理解。

3、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跨文化交流能力,鼓励学生对文化现象进行深入观察和分析。

四、考核方式与标准1、本课程采用综合考核方式,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小组讨论、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等环节。

2、课堂表现包括提问、回答问题和参与讨论等情况,作业主要是撰写小论文或读书报告,小组讨论以分组形式进行案例分析。

3、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分别考查学生对前半学期和整个课程的学习情况,题型包括选择题、简答题和论述题。

4、考核标准参照以下几点:(1)理解文化学的基本概念、特征和分类;(2)了解文化与社会、政治、经济的关系;(3)掌握文化研究的方法和技巧;(4)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文化现象;(5)具有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化人类学》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文化人类学/ CULTURAL ANTHROPOLOGY课程代码:10606520-010618030-0课程类别:考古专业基础课,历史学选修课;其他学院的选修课学时38-学分2;学时57,学分3教学目的:介绍人类学发展的历史及理论流派,文化人类学学科所探讨的基本问题,田野调查的一般方法.通过理论探讨拓宽学生的学术视野,通过教学实习使学生教学要求:掌握人类学理论发展的历史轨迹,学科基本发展情况,学科分支及所探讨的社会问题等,并用相关的理论思考相关问题.教学大纲:绪论文化人类学课程介绍声像资料:What Is Anthropology 36M第一部分文化人类学理论流派及发展历史一,文化理论轨迹二,早期学说及单线进化论三,文化传播论(传播学派)本讲主要参考资料:相关声像资料:挑战人类进化模式50分钟BBC WORLDWIDEBBA出品,最初题目为:有些喜欢热SOME LIKE IT HOT.四,历史特殊论学派五,文化与人格学派六,结构功能论(或结构功能主义学派)主要参考书:声像资料:Tribal Wisdom And The Modern World 之二"Strange Relations" 奇怪的关系60m注:人类学发展历史和学派介绍视课时情况安排5-7次课.第二部分人类学分支学科一, 生态人类学参考书目:声像资料:生态伦理AN ECOLOGY OF MIND 60分钟二, 宗教人类学本讲参考书目:声像资料:成佛之门GATE TO THE BUDDHA WEN-JIE QIN 52分钟.三, 旅游人类学有关声像资料:Powwows An Introduction To Native American Powwows 58分钟注:有关文化人类学分支学科的介绍视课时情况可以安排5-7次课,即还可以介绍"医学人类学","影视人类学","教育人类学"等分支学科.第三部分专题讲座一, "KULA(库拉)"——交换专题本讲主要参考资料:声像资料:库拉——权力圈KULA RING OF POWER"A TALE OF RITUAL, POWER AND SORCER IN THE SOUTH PACIFIC'S Islands OF LOVE" 二, 饮食与文化专题三, 族群理论本讲参考资料:声像资料:1,错误的认同Mistaken Identity 60分钟2,山上的薄雾与墨西哥Mountain'S Mist & Mexico 56分钟注:该部分视情况还可以介绍"婚姻,家族"等专题,共5次课.第四部分田野调查方法调查方法专题:田野调查从准备到完成报告的个案分析参考书目:声像资料:Margaret Mead's new Guinea Journal 90minsFirst contact A Film by Bob Connelly and Robin AndersonAnthropologists at work: Careers making a difference 36mins注:田野调查方法安排两次课,田野实习一次.主要参考书:林耀华主编《民族学通论》(修订本)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7.杨堃著《民族学概论》北京:民族出版社,1984.庄孔韶主编:《人类学通论》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2 .夏建中编著《文化人类学理论学派》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黄淑娉,龚佩华著《文化人类学理论方法研究》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宋蜀华,白振声主编,《民族学理论与方法》.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8庄锡昌,孙志民编著《文化人类学的理论构架》.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8.(日)绫部恒雄编;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社会文化室译《文化人类学的十五种理论》.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8.(英)拉德克利夫-布朗(A.R.Radcliffe-Brown)著;夏建中译《社会人类学方法》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88;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汪宁生著《文化人类学调查》*.北京:文物出版社, 2002王建民等著《中国民族学史》(上,下卷)昆明:云南教育出版社,1997,1998.林耀华,庄孔韶著"中国的民族学:回顾与展望"长春:《社会科学战线》1984年第六期.周星,王铭铭主编《社会文化人类学讲演集》(上,下册)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6.宋蜀华主编《中国民族概论》,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1胡耐安著《中国民族志》,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 1974(1964)文化人类学经典费孝通:《江村经济》林耀华:《金翼》E.B.泰勒:《原始文化》摩尔根:《古代社会》弗雷泽:《金枝》涂尔干:《宗教生活的原始形式》,《社会学研究方法论》莫斯:《论礼物》马凌诺夫斯基:《西太平洋上的航海者》(英文徐),《科学的文化理论》拉德克利夫-布朗:《安达曼岛民》,《社会人类学方法》博厄斯:《原始艺术》,《人类学与现代生活》,《种族,语言和文化》露丝-本尼迪克特:《菊与刀》(校馆),《文化模式》玛格丽特-米德:《三个原始部落的性别与气质》特维-斯特劳斯:《野蛮人的思维》,《结构人类学》怀特:《文化科学》R·赫尔兹《右手的优越》玛丽·道格拉斯《污秽与禁忌》注:这些只是基础性的参考书,不全面,尤其是新近翻译,出版很多,不一一列举.任课教师:徐君博士副教授,哈佛大学2001-2002年访问学者所在单位:历史文化学院中国藏学研究所参考书目:¡夏建中:《文化人类学理论学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王铭铭:《社会人类学与中国研究》,上海三联书店1997年版。

¡(英)泰勒:《原始文化》,上海文艺出版社1992年版。

¡(美)摩尔根:《古代社会》,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

¡(美)许烺光:《宗族·种姓·俱乐部》,华夏出版社,1990年。

¡(美)本尼迪克特:《菊花与剑》,浙江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美)J·罗兹曼主编:《中国的现代化》,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美)杜赞奇,《文化、权力与国家——1900~1942年的华北农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 2年版。

¡(法)莫里斯·弗里德曼,《中国东南的宗族组织:福建与广东》,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英)黄宗智:《长江三角洲小农家庭与乡村发展》,中华书局2000年版。

¡林语堂:《吾土吾民》,¡辜鸿铭:《中国人的精神》,¡梁漱溟:《中国文化要义》,香港三联书店1987年版。

¡费孝通:《江村经济》, 北京三联书店1985年.¡费孝通:《乡土中国》,北京三联书店1985年¡林耀华:《义序的宗族研究》,北京三联书店2000年。

¡林耀华:《金翼》,北京三联书店2000年。

¡金耀基:《从传统到现代》,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

¡李亦园:《人类的视野》,上海文艺出版社1996年。

¡王沪宁:《中国村落家族文化——对中国社会现代化的一项探索》,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

¡陈支平:《近500年以来福建家族社会研究》,上海三联书店1991年。

¡郑振满:《明清福建家族组织与社会变迁》,湖南教育出版社1992年。

¡王铭铭:《村落视野中的文化与权力——闽台三村五论》,三联出版社1997年。

文化人类学理论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文化人类学理论(THE THEORY OF CULTURAL ANTHROPOLOGY)课程类别:必修课编号:学时:72编者姓名:何国强单位:人类学系职称:副教授主审姓名:周大鸣单位:人类学系职称:教授授课对象:本科生专业:民族学年级:1、2年级编写日期:2003年1月一、课程目的教学要求西方人类学诞生100多年来,学派纷呈,各有见解,从不同角度做出建树。

文化人类学研究人类创造的文化,不同群体社会文化异同的原因,探讨其发展规律。

本门课对文化人类学各个学派及其主要代表人物的理论和方法论,从学科诞生至当代人类学思潮,⑴逐一做客观全面的介绍;⑵评论这些理论与方法的得与失,本着批判吸收的原则,撷其精华,以供借鉴;⑶联系中国人类学的实际,阐述心得;⑷帮助学生了解西方人类学发展的全貌,掌握有关理论与方法,为日后将这些理论与方法运用于我国少数民族和汉族的现代化建设。

要求学生课前看书预习,指定的参考书应该尽量找来看;上课认真听讲,不要无故缺课;课后勤于复习,多思、多想、多请教、多讨论、多写。

二、课程内容本门课主要使用的教材为黄淑娉、龚佩华著《文化人类学理论方法研究》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年;配套使用有关参考书的某些内容。

按学派出现的先后顺序讲授,共讲15章。

第一章讲人类学的产生和发展。

第二章讲进化论在人类学中的地位。

第三章讲文化移动和传播。

第四章讲杜尔干与法国社会学派。

第五章讲功能—结构论。

第六章讲美国历史学派。

第七章讲文化变迁与涵化。

第八章讲列维—斯特劳斯的结构主义。

第九章讲新进化论。

第十章讲文化唯物主义。

第十一章讲结构马克思主义的人类学。

第十二章讲西方人类学的当代思潮。

第十三章讲苏维埃学派。

第十四章讲中国人类学的回顾与展望。

第十五章是总结与复习。

各章内容多寡不一,难易程度不一,因而学时的分配有所不同。

原则上每章的学习平均不少于4节课,某些章节所需时间酌情增减。

具体安排如下:第一章人类学的产生和发展讲授3节:⑴阐述界定本课程的研究对象和意义;⑵勾勒文化人类学发展的主线,叙述各学派同它产生的时代及学术环境的关系;⑶简述各学派的偏重和它们之间的前后递进关系;⑷揭示各学派的合理因素及其对中国人类学的影响。

本章重点是使学生明确概念,了解学习对象的概貌,认识学习的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