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剧《牡丹亭》观后感

合集下载

昆曲牡丹亭观后感

昆曲牡丹亭观后感

《昆曲牡丹亭观后感》最近我有幸观看了一场令人难以忘怀的昆曲表演,剧目正是中国传统戏曲中的经典之作《牡丹亭》。

这次观演,我深深感受到了昆曲的独特魅力,也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深的认识和理解。

《牡丹亭》是明代戏曲家汤显祖创作的一部长篇杂剧,通过婉转动人的故事情节和优美动听的音乐唱腔,讲述了梁山伯与祝英台之间的爱情故事。

这个故事在中国文化中有着深远的影响力,被誉为“中国罗密欧与朱丽叶”。

在这场昆曲表演中,我被演员们精湛的表演技艺所折服。

他们凭借婉转动人的唱腔、精准的身段和高超的面部表情,将故事中的人物栩栩如生地呈现在观众面前。

每一次的手势舞动、脸谱变换和足尖点地,都展现出了昆曲独特的韵律美和美学意境。

观看这样一场精彩的昆曲表演,让我对这一传统艺术形式有了更深的敬意和欣赏。

而昆曲中的音乐更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表演中,演员们用独特而婉转的声音,演唱了一首首动听的曲调。

这些曲调以其独具特色的音乐结构和节奏,让我仿佛穿越到古代的文人雅集之中。

它们温婉而又悠扬,让我沉浸在其中,体味到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除了演员们的表演和音乐,昆曲牡丹亭的舞台布景和道具设计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舞台上的道具简洁而美观,舞台布景则通过绢幕、花鸟图案和山石背景等元素,将观众带入了一个虚幻而又美丽的世界。

这些设计无不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美学观念,令人赞叹不已。

此外,观演中我还注意到,昆曲牡丹亭的故事情节与现代社会的许多情感和人性问题仍然息息相关。

尽管背景和时代有所不同,但爱情、友情、亲情、婚姻等主题在这个故事中得到了深刻的探讨和描绘。

这让我想到了文学作品的经典地位,它们能够跨越时空的界限,与我们的生活产生共鸣。

总的来说,观看昆曲牡丹亭这场表演,让我对于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昆曲作为中国传统戏曲的代表,凭借其独特的表演方式、优美的音乐和精湛的表演技艺,成为了我深深迷恋的艺术形式。

在不断推陈出新的当代文化浪潮中,我们更应该珍视和传承这样的传统文化,让它们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荣光。

《牡丹亭》观后感三篇

《牡丹亭》观后感三篇

《牡丹亭》观后感三篇《牡丹亭》全名《牡丹亭还魂记》,与《紫钗记》、《邯郸记》和《南柯记》合称"玉茗堂四梦。

是晚明戏曲家汤显祖的四大剧作之一,也是他最脍炙人口且成就最高的作品。

故事写的是南安太守杜宝的女儿杜丽娘,冲破约束,私出游园,触景生情,困乏后梦中与书生柳梦梅幽会。

从此一病不起,怀春而死。

杜宝升官离任,在女儿的墓地建造了梅花观。

柳生进京赴试,借宿观中。

他在园内拾得杜丽娘殉葬的自画像,认出是此女子便是那个曾在梦境中与他在牡丹亭畔幽会的女子。

夜里杜丽娘向柳生说出原委,并求柳生三天之间挖坟开棺。

柳生依暗示掘墓开棺,杜丽娘起死回生,两人结成夫妇,同往临安。

杜丽娘的教师陈最良看到墓地情况,柳生又不辞而别,就往临安向杜宝告发柳生盗墓之罪。

柳生在临安应试后,恰逢金兵南侵,延迟放榜。

安抚使杜宝在淮安被围。

柳生受杜丽娘嘱托,送家信传报还魂的喜讯,反被囚禁。

金兵退却后,柳生高中状元。

杜宝升任同平章军国大事,拒不承认婚事,强迫女儿离异。

纠纷闹到皇帝面前,才得到和解。

杜丽娘是南安太守杜宝的独生女,从小就被灌输封建礼教知书达理的思想。

但残酷的封建礼教根本无法束缚到正值青春期的她。

一首《诗经·关雎》便惹动了丽娘的情思,她并不认为这是宣传什么儒家礼教的作品。

而认为这就是一首恋爱诗,是一首撩动了无数少女春心的诗歌。

而久困闺房的丽娘更是在家里后花园那大好春光的感召下,动了访春之情。

这说明了呆板的封建礼教根本无法束缚住人类与生俱来的情欲,从而更加揭露了当时程朱理学"存天理、灭人欲"的虚伪和残酷。

虽然杜丽娘的行为与当时社会有许多不符,但这并不影响作品的情节发展。

作者也便是通过“大家闺秀”的她做出不是大家闺秀的行为而来阐述作品的主题思想。

青春版《牡丹亭》在色彩运用上,是非常有特点的。

大花神曾经在《惊梦》《离魂》《回生》三个厂景中出现过。

在这3出戏中,大花神都是执幡出场,这里运用柳枝的绿色象征着男女之间纯洁的爱情。

牡丹亭观后感想

牡丹亭观后感想

《牡丹亭》是一部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和独特艺术魅力的古典戏曲作品。

在观看《牡丹亭》的过程中,我深深被其中的人物塑造、情感表达以及舞台呈现所吸引。

首先,人物塑造是《牡丹亭》的一大亮点。

剧中的杜丽娘、柳梦梅、春香等角色个性鲜明,情感丰富,他们的遭遇和心境令人感同身受。

杜丽娘作为官家千金,柔美娇羞,对爱情充满憧憬,她在梦境中与柳梦梅相遇,两人相互倾心。

然而,杜丽娘因思念爱人过度而伤情而死,化为魂魄寻找现实中的爱人。

这个过程中,她的纯真与执着令人感动。

柳梦梅则是一个典型的书生形象,他痴迷于诗词歌赋,对爱情同样执着。

他的出现与杜丽娘的魂魄相遇,人鬼相恋,为整个故事增添了浓厚的奇幻色彩。

其次,《牡丹亭》的情感表达深刻而真挚。

剧中通过杜丽娘与柳梦梅的相爱过程,展现了真挚的爱情和生死相依的誓言。

他们的爱情经历了离别、相思之苦,但始终坚守着彼此的承诺。

这种真挚的情感打动了我,让我对爱情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此外,《牡丹亭》的舞台呈现极具艺术魅力。

剧中的音乐、舞蹈、舞美等元素融合在一起,营造出一种独特的艺术氛围。

特别是在表现杜丽娘还魂复生的情节时,舞台上的灯光、音效和舞美设计相互配合,将观众带入了一个神秘而感人的情境中。

观看《牡丹亭》让我对传统戏曲有了新的认识和体验。

它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文化和历史的传承。

同时,《牡丹亭》也让我对爱情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

在当今社会,我们或许更应该珍惜彼此之间的感情,坚守爱情的承诺和誓言。

总之,《牡丹亭》是一部值得一看再看的经典之作。

它以独特的人物塑造、情感表达和舞台呈现展现了中国传统戏曲的魅力。

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会继续深入了解和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和戏曲艺术,让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得以传承和发扬光大。

昆曲牡丹亭读后感

昆曲牡丹亭读后感

昆曲牡丹亭读后感《牡丹亭》是中国古代昆曲剧目中的经典之作,由明代剧作家汤显祖所作。

这部剧以唐代诗人元稹的《牡丹亭记》为蓝本,讲述了主人公杜丽娘与柳梦梅的感人爱情故事。

读完这部剧后,我深深被其艺术魅力所吸引,感受到了其独特之处。

首先,我被《牡丹亭》中的情感描述所感动。

在剧中,杜丽娘和柳梦梅的爱情被描绘得异常细腻动人。

尤其是在第一出“牡丹亭”中,杜丽娘因思念柳梦梅,觅花盖面而泪如雨下,情深之状令人悲从中来。

而随后,柳梦梅亲自来到杜丽娘的梦中,二人相识、相恋的过程更是让人感到心酸。

汤显祖通过这些细腻入微的描写,使读者能够深入感受到主人公们爱情的真挚纯粹,以及面对命运的坚定和无奈。

其次,我被《牡丹亭》中的音乐艺术所震撼。

昆曲作为中国传统戏曲之一,以其独特的音乐形式在演唱、念白、乐器、舞蹈等方面展示出了丰富多样的艺术特色。

而在《牡丹亭》中,这种音乐艺术得到了充分展现。

从剧中的旋律中,可以听到悲欢离合、奔放豪迈、细腻温婉等各种不同情感的表达。

这些音乐所营造出的氛围,不仅将观众带入剧情中,也使人们对这个故事更加感同身受。

再次,我被《牡丹亭》中的舞蹈艺术所折服。

昆曲舞蹈作为一种独特的舞蹈形式,以其细腻精致的舞姿和动作而闻名于世。

在《牡丹亭》中,每一个角色都有独特的舞蹈表演,从而展示出他们的个性和情感。

例如,杜丽娘跳花序舞时,婀娜多姿的舞蹈动作与花朵的美丽相得益彰,给人一种视觉和情感的双重享受。

而柳梦梅的舞蹈则更多地表现了她与杜丽娘之间的深情厚意。

这些舞蹈艺术的加入丰富了戏剧表演,更加让人们沉浸其中,体会到了其中的美妙与卓越。

最后,我被《牡丹亭》中的道德思考所启示。

在剧中,杜丽娘与柳梦梅的爱情因为社会道德观念的约束而无法圆满。

尽管两人所做的一切都是出于真爱,但他们的爱情却在现实面前无能为力。

这让我思考:社会道德的限制究竟是一种保护还是一种束缚?爱情是否应该受到行为规范的制约?通过《牡丹亭》中这一黯然收场的爱情故事,我对这些问题更加深入地思考了起来。

昆曲牡丹亭观后感

昆曲牡丹亭观后感

昆曲牡丹亭观后感作为一位戏曲爱好者,我近日有幸观赏了中国古代四大名剧之一的《牡丹亭》昆曲版演出。

在这次观剧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了昆曲独特的魅力和艺术之美。

首先,昆曲以其独特的音乐形式吸引了我的注意。

在昆曲中,演员们通过高亢激昂的唱腔、变化多端的音调,将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

无论是动情激昂的戏曲唱段,还是温柔细致的抑扬顿挫,都展现出中国戏曲独特的音乐氛围。

在牡丹亭中,演员们用娴熟的唱腔将故事情节生动地展现在观众面前,让我如痴如醉。

其次,昆曲的表演形式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昆曲表演注重修身养性,追求细腻、协调和美感。

演员们通过精湛的身段和婉约的动作,将角色的心理变化和情感变化通过身体语言传达给观众。

他们的手势、舞蹈和面部表情都展现出了戏曲表演的独特之美。

特别是牡丹亭中高平转角、龟甲蜈蚣步等昆曲的独特表演功底更加突出,让我不禁赞叹演员的技艺和专注。

值得一提的是,昆曲在舞台布景和道具设计方面也十分讲究。

《牡丹亭》的舞台美术设计充满诗意和唯美主义的风格,将观众带入一个优雅而迷人的世界。

精致的华服、精心打造的舞台布景、精美的道具无一不彰显出古代戏曲的精致和高雅。

观剧过程中,我仿佛穿越到了古代的牡丹亭中,亲眼目睹了白梅和唐伯虎之间跌宕起伏的情感纠葛。

此外,昆曲的剧情和人物塑造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牡丹亭》是一部以爱情为主线的戏曲,描述了白梅和唐伯虎之间的感情故事。

白梅是一个富有魅力和智慧的女子,而唐伯虎是一个才华横溢的书法家。

他们之间的相爱相杀、错失和重逢,展现出了浓郁的人性情感和人生哲理。

通过这一故事,昆曲传递了爱情的坚持、勇气和无悔的价值观,引发了观众们对人生中真爱和抉择的思考。

在整个观剧过程中,我不禁被昆曲所带来的视听盛宴所震撼。

昆曲独特的表演形式、精湛的唱腔、精美的舞台美术设计以及深情动人的剧情,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昆曲作为中国传统戏曲文化的珍贵遗产,引领着观众们进入一个富有艺术感和情感共鸣的世界。

听昆曲牡丹亭的观后感

听昆曲牡丹亭的观后感

听昆曲牡丹亭的观后感昆曲牡丹亭观后感篇一6.1在上海大剧院观看昆曲《牡丹亭》,座位在三层3排14座。

看昆曲的想法源于蒋勋老师对于昆曲的描述:昆曲是戏曲里面难度最大的,因为它的要求很高,同时要求“唱”和“做”,也许这就是他没落的原因。

之前没有接触过昆曲,这是我第一次看昆曲。

对于戏曲的印象大概还停留在小时候家乡的黄梅戏,少不更事,以为戏曲就是咿咿呀呀的一通乱唱。

今天看这个昆曲倒是真的很惊艳,不仅有现场演员,还有现场的演奏者。

第一次接触昆曲,其实不太能判断表演的好坏,印象最深的是,花旦一人连演了三幕戏,中间不曾停过,大概有40分钟左右。

这是我很佩服的一点。

常人如果唱个40分钟的通俗歌曲估计早已累得趴下,她竟然还要连续延长难度如此之高的昆曲,其毅力以及唱功可见一斑。

而且看这个青年花旦的简介,已经唱昆曲有十几个年头,并且不断得拜师学艺。

在这个娱乐至上的年代,还能如此坚守自己的理想,实属不易。

演员表演的舞台前段有一段下沉的小小演奏厅。

以前见识的黄梅戏中现场演奏的乐器只有单调的二胡跟锣,这个演奏厅却是包罗中国的很多的古典乐器:鼓、笛、笙、二胡、琵琶、扬琴、古筝、中阮、小锣、铙钹、大锣。

现场演奏的效果很好,虽然他们不属于观众观看的对象,但是他们都有属于自己的位置,也认认真真做好自己小螺丝钉的角色,恪尽职守。

表演晚上7点一刻开场,9点中场休息,10点半结束。

也许是因为表演不足以吸引人,很多人在中场休息的时候悄然离场。

我因为明天还要上班的缘故,也悄悄离场。

衷心得希望昆曲这种国粹可以不再没落,希望有更多的人可以欣赏并且喜欢上昆曲,给予昆曲创作者更多的鼓励。

昆曲牡丹亭观后感篇二她的男人姗姗来迟,让她等足了三年。

我们必须相信,某些人的命运,暗自有着奇妙的呼应和重合。

虽然相隔万里,在各自的生活轨道上行进着,冥冥中却息息相连,他们处境相似,心境相通。

一旦相遇了,就会像齿轮一样紧紧咬合在一起。

“那一答可是湖山石边,这一答是牡丹亭畔。

牡丹亭个人观后感800字

牡丹亭个人观后感800字

牡丹亭个人观后感800字牡丹亭观后感800字1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雨越落越密,渐渐如针,淋透了梅树边的孤塚!丝丝凉气沿着土壤间微小的空隙,钻进了棺木,点醒了曾经一场花开不及的梦!杜丽娘在棺中缓缓坐起,扬起明净的春容,霎时便夺了夜的静美!三年前,她走出深闺,游走到了废弃的后园。

沉鱼落雁鸟惊喧,羞花闭月花愁颤!荒芜的园在那时像丽娘的知音,同样的落寞境遇,同样的心有不甘,却也同样为了所想所待,可以奋不顾身,可以为君零落为君开!满园绽春只可惜付与了断井颓垣,满心情愫只哀婉藏在了小院庭深!于是,年代的寂静里,她思念成伤,因梦而死!可她最终还是回来了,一如三年前那个人间仙子杜丽娘!她听到柳郎的召唤,她的心为那召唤塌陷成一片山谷,寂寂的只剩回声在山谷间撞来撞去,撞出了游园惊梦的一刻,春天好像一下子来了,从丽娘心里来了。

于是,再度游园,是怎样的蜂蝶竞引,芍药花开,便也不言而喻了!牡丹亭边有大簇大簇的牡丹,牡丹有些大气又有些素气,像是盛世繁花。

园中的篱笆褪尽了浮华,园中的芳草染透了哀伤,园中的梅树相映着过往,园中的亭台倚待着荒芜。

这些丽娘早已不再记得。

她抚着梅树呆望前方,似乎牡丹亭内有少年的笑颜,亦真亦幻!她又颔首摆弄梅枝,只觉人不如树,便生生落了伤感的泪!这泪像牡丹亭挤出的血,赤目的晒在时间的暗河中,物换星移几度秋,往昔的温存渐聚为杜丽娘的痴情!《牡丹亭》在唱,唱老了一代代年轻的心。

当丽娘的魂与柳梦梅相见时,眉目相映,眼里都抹了彼此的影。

似是两个故友分花拂柳而来,各自心念,那是我梦中的人儿啊!与君初相识,又如故人归。

相思自此不相负,牡丹亭前三生路!杜丽娘的传奇是一个有关爱与轮回的故事。

为了游园的一念,伊人憔悴,思念成灾,待月西厢!现实却是残酷的,寒风吹落院子里的枝桠,只是为了摇醒伊人的梦,于是,眼泪在心里蔓延,淹没了无处安放的青春。

为了莫名其妙的缱绻相依,为了冲破现实的桎锆,杜丽娘舍了命!她日日卧铺绝食,香消玉殒!他病得忧愁,也病的心甘情愿!死了都要爱,不淋漓尽致不痛快。

《牡丹亭》读后感范文(精选8篇)

《牡丹亭》读后感范文(精选8篇)

《牡丹亭》读后感当品味完一本著作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读后感吧。

那么读后感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牡丹亭》读后感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牡丹亭》读后感篇1《牡丹亭》是汤显祖的代表作,也是我国戏曲史上浪漫主义的巅峰之作。

此剧通过对杜丽娘和柳梦梅之间至死不渝的爱情的展示,表达了饱受封建教条束缚的人们突破封建思想与礼教的束缚,追求自由与解放的朦胧愿望。

从剧情上来看,《牡丹亭》表达的是一个“古老”的主题,那就是爱情与现实的矛盾。

不过在此剧中,它所反映的现实具有特殊的意义,即是为明代统治阶所极力倡导的宋明理学中的思想枷锁和封建礼教制度。

杜丽娘对美好爱情的向往是一种天性,尽管她身居闺阁,但仍会不自觉地产生强烈的思春情愫,并最终获得了自己的爱情。

此剧的意义就在于用形象化的说法肯定了人之爱的合理性,并对理学枷锁和礼教制度提出了批判,并特别突出了人之情与教之礼之间的冲突,表现出了理学枷锁和礼教制度的不合理性。

从思想性上来看,《牡丹亭》一剧表现出了以往戏剧所无法匹及的思想高度和社会特征,它不再局限于反对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范畴之内,而是明确地提出了要求思想解放和个性解放的口号。

所以剧中的男女主人公可以为爱而生,也可以为爱而死,这便赋予了爱情不可战胜的力量,可以超越生死。

因此,剧中的杜丽娘才成为我国文学史上一个光辉夺目的人物形象。

她的死即是当时社会男女道求爱情的结果,同时也是当时社会青年男女摆脱理学、礼教束缚的方式。

从艺术特色上来看,《牡丹亭》表现出了典型的浪漫主义特征,它通过“因梦而死”、“死而复生”的夸张情节表现出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

杜丽娘因读《诗经》中的爱情篇章,而激发了自己对美好爱情的向往。

但是在现实的环境中,她的情感理想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

于是,作者虚构情节,让她在梦中或以魂游的方式实现了这一切。

比如她耳听母亲的唠叨,却在梦中幽会柳梦梅。

又如她在鬼差面前诉衷肠,并打动了鬼差让她寻情郎,但在还魂之后,他的父亲却竭力阻挠她与柳梦梅的结合。

牡丹亭观后感范文(通用9篇)

牡丹亭观后感范文(通用9篇)

牡丹亭观后感牡丹亭观后感范文(通用9篇)看完某一作品后,相信你会有不少感想吧,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观后感吧。

你想知道观后感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牡丹亭观后感范文(通用9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翻开这书前,我还一直没有分清主角是杜丽娘还是杜十娘,就像幼时把《长门赋》当成《长恨歌》一样。

但待我读后感叹同为佳人,杜丽娘的命诚然比陈阿娇和杨玉环好些,柳梦梅没像汉武帝那样因鬼神之事冷落丽娘;杜丽娘纵然因感伤柳生离魂,总好过马嵬坡赐死。

纵观丽娘游园、离魂、惊梦、还魂……这系列多舛的经历,才子和佳人到底求成正果,至最后柳生高中,杜宝阖家团聚,也算个完满的结局。

戏曲的编者在安排人物角色时就隐隐决定了最后结局。

柳生才华横溢,风流随意,以致张榜报喜的人们找状元郎左右不得,却发现他正被杜相吊起痛打,令人忍俊不禁。

陈夫子腐朽村儒,降于敌寇又以宋使身份招降敌寇,彻头彻尾尴尬好笑;杜老相顽固倔强,痛打状元女婿,抵死不信女儿死后还魂;杜老妇人仁慈爱女,早早与女儿团聚,共享天伦。

万事皆因丽娘游园因春感思,花神引柳生入她梦境开始,以二人佳偶天成做尾,环环相扣。

死后复生这种事在古代戏曲小说中并不少见,《长生殿》中就可见一二,它看上去就像网络小说里的穿越。

两种创造出这类奇特情节的作者都有他的无奈,试想杜丽娘作为一位侯门绣户,连后花园都不让逛的千金小姐;柳生作为一个无权无势的岭南秀才,纵使他们缘定三生,二人相识、相会,以及后来喜结良缘都是不可能的事。

在封建礼教的层层束缚下,除了这种特殊情况,发展出来的极端产物(死后还魂),一个作者无论再怎么妙笔生花,也无法让柳生和丽娘的爱情深得人心。

如红楼梦里史老太君看戏时曾批道:那些故事原本滥俗,满纸富贵人家,书香门第的小姐,知书达理,才貌双全,如何见了人家男子便不顾父母,私奔而去。

况何曾大户小姐,身边只一个丫头,便是我们这样人家也不至如此。

不过,王实甫写的就比网络小说一干人等想过百倍,游园感伤,斯园,斯柳,无可奈何之时,“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则为你如花美眷,逝水流年,是答儿闲巡遍,在闺阁中自怜”,比之“一道闪电,当再度睁开眼睛,她的世界已完全颠覆”何其太韵,同为男女主角相逢做引(一离魂,一穿越),但前人丝毫不应付读者,寥寥数笔,带出千古绝句。

昆剧《牡丹亭》观后感5篇

昆剧《牡丹亭》观后感5篇

昆剧《牡丹亭》观后感5篇第一篇:昆剧《牡丹亭》观后感昆剧《牡丹亭》观后感很荣幸能够在学校欣赏到上海昆剧团表演的《牡丹亭》,这是我第一次如此完整的看一段戏曲。

以前总觉得国内的剧种很多很繁复,咿咿呀呀听不懂,可是这一次,尝试着认真去听去感受,真的发现中国的戏曲如此婉转而优美,戏曲演员的表演丝丝入扣,动情至深。

这次在舞台上演的有《游园》、《惊梦》、《寻梦》、《离魂》、《拾画叫画》、《冥判》、《幽媾》、《冥誓》、《还魂》共九折戏。

先是少女杜丽娘长期深居闺阁中郁闷,去花园中游玩,梦中与书生柳梦梅幽会,醒后因相思而死,死后与柳梦梅结婚,并最终还魂复生,与柳在人间结成夫妇。

在《寻梦》中,杜丽娘坚持寻找梦中的自由爱情,然而现实中却无处可寻,理想与现实的巨大矛盾,让她郁郁而终。

然而这并没有结束,她的冤魂感染了地府的判官,得到了还魂的机会。

并以鬼之身与书生柳梦梅结为连理,当书生发现她是非人之身时,也勇敢地接受了她,并帮助她还魂,成就了美满姻缘。

他们为了爱情,出生入死,除了浓厚浪漫主义色彩之外,更重要的是赋予了爱情能战胜一切,超越生死的巨大力量,充分地表现了他们不服从于封建制度的反叛精神。

跌宕起伏的剧情加上昆剧演员的精湛技艺,让人深深陶醉在这个充满矛盾的爱情故事中。

昆剧严守格律、板眼,唱腔圆润柔美、悠扬徐缓,婉转优美,加上华美的服饰,精致的妆容,堪称一次精彩绝伦的视听盛宴。

感触最深的是能够在一次戏剧中感受到中国戏曲文化的魅力,深深的陶醉其中,不再觉得与古代戏种格格不入,而是希望更多的了解。

希望我们这一代人能够更多地关注、欣赏中国的戏曲,保留住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

第二篇:昆剧红楼梦观后感《红楼梦》昆剧观后感大型昆曲经典《红楼梦》由著名昆曲表演艺术家、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孔爱萍、李鸿良携全国昆曲十佳新秀单雯、张争耀等领衔主演,几乎囊括了江苏省昆剧院各行当的最强阵容,是省昆三代昆曲人联手打造的精品剧目。

昆剧本就有悠久的历史,这次在艺术课上得到了票,决定好好欣赏一下。

牡丹亭个人观后感800字

牡丹亭个人观后感800字

牡丹亭个人观后感800字《牡丹亭》的爱情描写,具有过去一些爱情剧所无法比拟的思想高度和时代特色。

作者明确地把这种叛逆爱情当作思想解放、个性解放的一个突破口来表现,不再是停留在反对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这一狭隘含义之内。

以下是为大家推荐的关于一些牡丹亭个人观后感800字,希望能帮助到大家!牡丹亭观后感800字1有一本书最好在静夜里读,那便是《牡丹亭》;有一首曲最好在高阁上唱,那便是《牡丹亭》;有一段爱情最好在生离死别中吟,那还是《牡丹亭》。

悄悄然折起最后一页的书角,我问自己:梦到底是什么?于丹说,梦只关乎情怀,只关乎一个人内心的感受。

汤显祖却道:“梦中之情,何必非真?天下岂少梦中之人耶?”而我想说:“梦很简单,就是走出深闺大院,恍然间,看到那个真正的自己,拾起那份遗落的本真。

”直言罢,“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附与断井颓垣。

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这便是我对《牡丹亭》最深的怀想。

杜丽娘,那位生于官宦之家的深闺女眷,被《诗经》中《关雎》一章所描述的爱情故事所打动。

梁梦中,见一书生柳梦梅持柳求爱,从此共度良辰,幽会牡丹亭畔。

然而天妒佳眷,杜丽娘因夜有所思,情无所寄,一病不起,抱憾终身。

死后,其母亲将她葬在花园的梅树下,后移至梅花庵观,丫鬟春香将丽娘的自画像藏在太湖石底。

当柳梦梅赴京赶考,留宿庵观中,拾得那幅画卷,忆起梦中佳人。

他不顾开棺处死的危险,掘开杜丽娘的坟墓,让她起死回生。

几经波折,两人最终兴得皇帝赐予姻缘,从此相伴相随,相知相爱。

倘若缘定三生,即便穿越生死,教人惜得一缱绻。

《牡丹亭》与《长恨歌》不同,它没有皇家宫苑,没有金盆玉器,只有那芍药花开,杏花雨落,青桥石板,满园春色,还有那段梦回千转,相思不相负的爱情。

或许如果丽娘不走出那深闺大院,没有看见“袅晴丝吹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的风光,这段爱情会不会锁进封尘中,不会出现呢?不,它会出现。

因为它的背后有两颗脱去世俗的心。

这便是《牡丹亭》留给我最美好的梦幻。

牡丹亭的观后感(精选11篇)

牡丹亭的观后感(精选11篇)

牡丹亭的观后感(精选11篇)牡丹亭的观后感篇1这是我第一次近距离欣赏昆曲表演。

没想到第一次就可以看到李鸿良等著名昆曲表演艺术家参与演出的昆曲经典剧目——《牡丹亭》。

走进剧院,亲身观感后我为《牡丹亭》的美而震惊。

无论从音乐的节奏,乐曲的基调,还是曲词的整饬,人物的举止,程式化的动作都透露出一种优雅平缓、温文尔雅的气息,好似一个大家闺秀在娓娓道来一段欲说还羞的往事。

我终于明白了为什么明清时期的文人雅士为何独独对昆曲情有独钟的原因了,昆曲实在是一个从外到内都极其唯美的艺术。

汤显祖曾说:“一生四梦,得意处惟在牡丹。

”毫无疑问,《牡丹亭》代表了汤显祖戏剧的最高成就。

故事美——它讲述了一个在明媚的春天里开始的故事:南安太守杜宝家的后花园是一片姹紫嫣红,但是他的独生女儿杜丽娘被牢牢地关在闺房里。

姹紫嫣红的后花园作为《牡丹亭》的基本背景,主人公杜丽娘在百花争艳、春心荡漾的季节里接受一个六十多岁、咳嗽多病的老学究陈最良关于《诗经》的讲议,灌注贤达、风化的教义。

不妨说,在《牡丹亭》的开头作者扳开了封建礼教的重闸,放进一丝新鲜的气流,然而让我们可怜的女主角倾刻间迷醉和眩晕了。

哪个少女不善怀春?她竟然吃惊地发现《诗经》中还有坦率表达男女恋情的诗句,她竟然在每日囚禁着自己的闺房后面看到了袒露得不加任何掩饰的春光!因此,丽娘虽长期深居闺阁中,接受封建教伦理道德的熏陶,却仍免不了思春之情,梦中与书生柳梦梅幽会,后因情而死,死后与柳梦梅结婚,并最终还魂复生,与柳在人间结成夫妇。

我国明代就有如此浪漫爱情故事,可见当时的文明程度。

汉民族的含蓄和年轻人追求爱情的勇敢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放到现在都堪称典范!当我们现代人还在讨论清朝留下的封建礼教的时候,从元代的年轻人张生和莺莺到明代青年柳梦梅和杜丽娘已经实践着现代年轻人的生活了!唱词、唱腔、台词美——曲词,与昆曲唱腔的婉转、柔美珠联璧合、相得益彰,配合现代感台词仿佛柳梦梅和杜丽娘的故事就在我们身边,痴情的柳梦梅对丽娘的呼唤,好像喊出的是我们曾经的呼唤!“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

昆曲牡丹亭观后感

昆曲牡丹亭观后感

昆曲牡丹亭观后感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篇一:昆曲《牡丹亭》观后感开场时,一曲宛转悠扬的笛声仿佛把人立刻带入了梦境,那晚的演出令我非常兴奋,不仅仅是视觉、听觉,仿佛心灵也受到艺术美得洗礼。

我能在这么特别的文物剧场观看这么古老的昆曲传奇代表作,真的非常感谢贵公司提供的这次观演机会。

整场表演呈现出一种令人惊异的美,有些场景细节更是惊艳。

比如那些蝴蝶飞向光亮,这一些都好像在梦中,或是在经历诗意的旅行。

那活生生的娇美容颜,清亮亮的婉转歌喉真的令人迷恋。

我一直认为只是年纪老的人爱看戏,年轻人并不爱看戏,但没想到来的人大部分是跟我年纪差不多的。

这次我所看的《牡丹亭》跟以前我在电视上看过的相比,有了一些不同的部分,好像这次演的《牡丹亭》是针对时代变化而改变的,和一般人以为没意思、无聊的、以前旧的《牡丹亭》不一样,它更富有幽默感,更加时尚。

这种幽默的部分,驱赶走了观众的烦恼和生活压力。

本来在我的理解上”昆曲是京剧,京剧就是昆曲”,但我又不能准确的区分他们的不同。

简单的说,我对京剧的感觉是”华丽”,对昆曲的感受是”优雅”.我想昆曲无论从音乐的节奏,乐曲的基调,还是词曲的内容,人物的举止都表现出一种优雅平缓、温文尔雅的气氛。

相对比较而言,以前看到的京剧更像窈窕淑女似的纯真,而且更质朴。

看了昆曲经典《牡丹亭》后,我终于明白了为什么明清时期的文人雅士唯独对昆曲情有独钟的原因了,昆曲实在是一个从外到内都极尽雅致的艺术。

这果然是昆曲被称为”百戏之祖”的原因了。

《牡丹亭》,中国戏剧史上的巅峰之作,最能体现昆曲精致浪漫的经典剧目。

它的故事美:讲述的是南安富家千金杜丽娘,一日去后花园游玩,春色沉醉,不觉小寐。

梦中见一俊朗书生持柳枝而来,两情欢好一晌温存。

梦醒怅然若失,感念成疾,竟至重病而亡。

弥留之际嘱丫鬟春香将她葬在后花园梅树下,将其自画像藏于太湖石下。

千里之外的柳梦梅亦梦有所感,因赴考路经南安,抱病淹留,机缘巧合拾得丽娘自画像,一见倾心,日日玩赏声声呼唤,叫得杜丽娘魂魄跨越阴阳前来相会,以幽魂之身荐枕于柳梦梅。

昆曲牡丹亭观后感

昆曲牡丹亭观后感

昆曲《牡丹亭》观后感前言《牡丹亭》是中国传统昆曲剧目中的经典之作,以其瑰丽的戏曲唱腔、精妙的表演手法和深入人心的故事情节而闻名于世。

最近我有幸观看了一场《牡丹亭》的演出,深深地感受到了昆曲艺术的独特魅力。

在这篇观后感中,我将分享自己对于《牡丹亭》的感受和体会。

内容《牡丹亭》是清代文学家汤显祖所著的一部昆曲剧本,讲述了唐代才子张生和美丽的牡丹亭主人柳湘莲之间跨越生死的爱情故事。

整个剧目分为三十八个场次,既展现了唐代社会的风貌,又探讨了爱情、生命和命运等哲学问题。

这场演出中,我被昆曲唱腔的美妙所深深吸引。

昆曲以其高亢激越的音调和凄婉悲切的音色,将角色的心情与情感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

尤其是主人公张生和柳湘莲的唱腔,充满了细腻的情感,让人为之动容。

而且,在唱腔中融入了大量的音乐技巧,例如泛音、装饰音等,使每个音符都鲜活地展现了人物的性格和情绪。

令我留下深刻印象的还有演员精湛的演技,他们通过细致而熟练的动作、眼神和面部表情,将角色的内心世界完美地展现出来。

此外,我们还不能忽视舞台美术对于《牡丹亭》演出的重要性。

舞台背景利用道具、灯光和幻影效果,精确再现了唐代的宫廷和牡丹亭的景色,激发了观众的想象力,并增强了戏剧的戏谑和浪漫氛围。

特别是在表达爱情、悲伤和痛苦的场景中,舞台布景通过色彩和形状的变化,营造出了强烈的视觉冲击力,让观众更加深入地体验到了角色的情感。

从故事情节来看,《牡丹亭》给我留下了深深的思考。

爱情是人类永恒的主题,而在这个故事中,爱情被扩展到了极致。

张生的坚持、柳湘莲的忍耐都让人深受触动。

他们通过牡丹亭这个象征性的场所,展现了对于爱情的追求和执着。

虽然他们经历了磨难和痛苦,但他们仍然相信真爱和美好的未来,并最终得以圆满。

此外,我也被《牡丹亭》中对于命运和生死的探讨所打动。

在剧中,柳湘莲在阎王的审判中选择了无尽的牢狱,为了与张生再续前缘。

这种对于生死的态度使我不禁思考:在追求真爱的道路上,我们是否愿意付出一切,包括生命和死亡。

2024年昆曲牡丹亭读后感范文

2024年昆曲牡丹亭读后感范文

2024年昆曲牡丹亭读后感范文《牡丹亭》是中国昆曲的经典之作,是明代昆曲大师汤显祖的代表作品。

该剧讲述了梁山伯与祝英台相爱却遭到了家族的阻拦,最终以梁祝双双殉情的悲剧结局。

故事情节曲折动人,表达了爱情的坚贞和无奈,在中国戏曲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对于我来说,观看昆曲版的《牡丹亭》之后,让我感受到了独特的美与哀。

首先,昆曲剧中的唱腔和表演形式令人赞叹。

在《牡丹亭》中,演员们以曲调悠扬、婉转动人的方式进行唱腔,表达了剧情的发展和角色的情感变化。

他们在舞台上用身体语言、韵律动作和唱腔音调,完美地呈现了梁祝之间的爱情纠葛和悲剧命运。

每一个动作和音符都经过了精心设计和训练,让观众在欣赏时能够感受到艺术的魅力。

尤其是汤显祖创作的《牡丹亭》中的“思凡”、“白头吟”等情节,更是将昆曲的唯美和悲哀发挥到了极致。

其次,昆曲版的《牡丹亭》给人一种优雅和高贵的感觉。

昆曲是中国的传统戏曲艺术,其表演风格典雅、端庄而不失纤细。

观看昆曲时,演员们身穿华丽的戏服,精心打扮,舞台布置精美,营造出了一种古典美和精致的氛围。

演员们的动作优雅,姿态得体,给人以高贵的感受。

这种优雅与高贵的感觉与梁祝之间的纯洁爱情相得益彰,让观众产生了一种应有的共鸣。

再次,昆曲版的《牡丹亭》通过唯美的场景和细腻的表演,让观众能够深入地感受到悲剧的人性困境。

梁祝之间的爱情是纯真而充满美好的,然而梁山伯的父亲却将梁祝分开,祝英台被迫订婚,而梁山伯则被父亲软禁在家中,无法再见到心爱的人。

这种不幸的分离和命运的无情,让观众感受到了深深的悲伤和绝望。

演员们通过精彩的表演,将悲剧的情感传达给观众,让人不禁为梁祝的命运感到惋惜和无奈。

最后,昆曲版的《牡丹亭》也让我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更深的了解和认识。

昆曲是中国传统艺术的瑰宝,它不仅包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还承载了丰富的历史记忆和精神追求。

通过观看昆曲版的《牡丹亭》,我对昆曲这一传统艺术形式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我了解到昆曲有着复杂的唱腔结构和丰富的表演技巧,对演员的技艺要求非常高,更了解到昆曲中表达的情感和思想是中国古典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昆曲牡丹亭读后感样本(3篇)

昆曲牡丹亭读后感样本(3篇)

昆曲牡丹亭读后感样本昆曲《牡丹亭》是中国传统戏曲中的经典之作,它以爱情为主线,展现了人们对爱情的执着追求和不顾一切的奋斗精神。

在阅读了《牡丹亭》之后,我深受触动,对于这部作品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

首先,我被《牡丹亭》中所展现的爱情所打动。

作品以柳梅两个角色的相爱为开端,他们坚守爱情,不顾一切地追求幸福。

尽管柳梅被迫嫁给了他人,但他们的爱情从未改变,他们用自己的行动彰显了爱情的坚强与纯粹。

尤其是柳梅对于爱情的追求,她不畏压力,甘愿承受生离死别的痛苦,最终以彻底牺牲自己来完成爱情的传承,深深地震撼了我的内心。

其次,我被《牡丹亭》中所展现的人性的复杂与善良所感动。

尽管作品中有许多反面人物,但他们的思想与行为都来源于人性的复杂。

比如花草岩、刘二哥等角色,他们在柳梅遇难之后内心充满了痛苦和愧疚,他们因为自己的选择而让柳梅陷入了危险之中,而这种愧疚推动着他们不顾一切地去拯救柳梅,最终他们也成为了柳梅命运中的一部分。

这其中体现了人性的复杂,也揭示了人与人之间的亲情和友情。

另外,《牡丹亭》中的音乐和舞蹈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昆曲作为一种传统戏曲形式,富有独特的美感和艺术表现力。

而在《牡丹亭》中,音乐和舞蹈的融合使整个故事更加生动有趣,增添了情感的表达和情节的推进,让人在读剧本的时候似乎能够感受到戏剧的现场氛围。

最后,《牡丹亭》给了我对于生命与命运的深刻思考。

作品中的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的命运,命运的安排让他们在一起,却又让他们无法在一起。

尤其是柳梅的命运,她作为一个女子,一直承受着许多压力和束缚,最终以自己的牺牲完成了爱情的传承,这使我深思人生和命运的意义。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命运,它或许会让我们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挑战,但我们要做的就是勇敢地面对,坚守自己的信念,追求内心的真正幸福。

通过阅读《牡丹亭》,我对昆曲这种传统艺术形式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对于爱情、人性、音乐和命运有了更加深刻的思考。

这部作品通过独特的艺术表现方式,折射出了人们对于幸福和生命意义的追求,同时也启发了我对于人生的思考和对于传统文化的热爱。

【推荐下载】牡丹亭观后感-范文word版 (6页)

【推荐下载】牡丹亭观后感-范文word版 (6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牡丹亭观后感篇一:牡丹亭观后感观《牡丹亭》有感昆曲历史悠久,一直以来深受人们的喜爱,在201X年时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

后来,中国又发展出了许多不同的剧种,但是有很多剧种都是在昆剧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此昆曲有了“中国戏曲之母”的雅称。

而《牡丹亭》作为“昆剧之母”,是每位昆曲迷的必看之作,它也使中国戏剧得以在世界扬名。

然而,是什么原因使得《牡丹亭》竟然能让在不同文化背景下成长的外国人也如此的痴迷,让它轰动全世界呢?《牡丹亭》的魔力究竟在哪里?在观看《牡丹亭》前我一直有这个有这个疑惑,为什么它有如此大的魅力,但当我观看完《牡丹亭》后,我才了解了其中的原因。

《牡丹亭》主要讲的是贫寒书生柳梦梅梦见一位佳人立在一座花园的梅树下,跟他说他俩之间有姻缘之分,从此之后柳梦梅经常思念她。

南安太守杜宝又一女名丽娘,才貌出众,知书达理,喜欢读书。

她读了《诗经·关雎》后伤春寻春,从花园回来后在睡梦中见到一书生持半枝垂柳前来求爱,两人在牡丹亭畔幽会。

杜丽娘从此相思成疾,一病不起。

她在死前要求她的母亲把她葬在花园的梅树下,并嘱咐丫环春香将她的自画像藏在太湖石底。

其父升任淮阳安抚使,委托陈最良葬女并修建“梅花庵观”。

三年后,柳梦梅赴京应试,借宿梅花庵观中,在太湖石下拾得杜丽娘画像,发现杜丽娘就是他梦中见到的佳人。

杜丽娘魂游后园,和柳梦梅再度幽会。

后来柳梦梅掘墓开棺,杜丽娘起死回生,两人结为夫妻,前往临安。

杜丽娘的老师陈最良看到杜丽娘的坟墓被发掘,就告发柳梦梅盗墓之罪。

柳梦梅在临安应试后,受杜丽娘之托,送家信传报还魂喜讯,结果被杜宝囚禁。

发榜后,柳梦梅由阶下囚一变而为状元,但杜宝拒不承认女儿的婚事,强迫她离异,纠纷闹到皇帝面前,杜丽娘和柳梦梅二人终成眷属。

《牡丹亭》的600字观后感最新作文5篇

《牡丹亭》的600字观后感最新作文5篇

《牡丹亭》的600字观后感最新作文5篇诗意的陨落换来了歇斯底里的忧伤。

今天,一切早已物是人非,当初的情感也早已不复存在。

不变的是,牡丹亭还在,铭记它的人还在!这部作品蕴含着深刻的道理,你看完之后有什么感想呢?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牡丹亭》的600字观后感作文,欢迎阅读。

《牡丹亭》的600字观后感作文1我突然很想知道《牡丹亭》到底讲了什么样的故事。

想做的事立刻就要去做,我一直都是这样想入非非。

昏暗的灯光下,轻轻翻开书页,回归了一种久违的安心的感觉。

故事发生在江南,那个惯有才子佳人的地方。

在一个恰当的时间里,两人都做了一个相同的梦,梦中他们在牡丹亭畔幽会,互生情愫。

梦醒之后,一个心怀思念,苦苦追寻,一个伤春忧愁,瘗玉埋香。

随后便是一波三折的寻梦旅程,终成眷属。

一私心下以为,最打动人心的是写真那一出。

杜丽娘知道自己命不久矣,便描下春容,嘱托收藏在太湖石底。

谁知正是这幅春容,柳梦梅找寻到一生苦苦追寻的梦中美人,丽娘也因此重生。

我们接触到一件新事物之时,总要弄清楚它的样子。

用眼睛看,用手触摸,甚至从别人的只言片语里也要问个究竟。

人总是要弄清楚自己是什么样子的,但是多数时候我们并不清楚。

就算是对着镜子,盯久了有时也觉得镜子里的人和自己有点不一样。

至于自己的脾性,大概更是说不清了,你能说出自己是什么样的人吗?好像真的有点困难。

然而更多时候,我们没有机会弄清事情的究竟。

《天龙八部》里虚竹在冰窖里与西夏公主的初遇,四围一片漆黑,寒冷至极,他看不清公主的样子,甚至不知道她是公主。

他只知道她冰肌玉骨,腮凝新荔,他还知道,他爱她,如此而已。

爱情来的太突然,有名怎样,无名怎样,弄清楚样子怎样,弄不清又怎样,他们都是所爱的,不论美丑。

但只要爱情来了,便是一种重生。

世事无常,我们能做的便是恬然处之。

二梦回莺啭,姹紫嫣红开遍,游园惊梦,不觉进梦,想醒却醒不过来。

这就是这出戏里最神奇的地方,梦里的邂逅,竟比现实中的更加真实。

爱神已经来了,接着要做的,就是用尽一生的时间去追寻。

昆曲牡丹亭观后感

昆曲牡丹亭观后感

昆曲《牡丹亭》后感之杨若古兰创作常有人说《牡丹亭》是中国版的《人鬼情未了》,其实我很讨厌如许的说法.《牡丹亭》作为昆剧之母,其艺术魅力绝不是一部惊悚加言情的欧美电影所能比较的.昆曲之旖旎婉转,牡丹亭之曲折梦幻,二者结合,在彼此基础上迸发出的美感染了自北宋至今有数的国人,就连汤显祖本人也感叹道临川四梦,得意在于牡丹处.一部实质上仍未跳出佳人佳人的作品竟有着如许巨大的影响,自有其不成及的地方.贫寒书生柳梦梅梦见一名佳人立于院中梅树下,说两人姻缘今世,梦醒以后久久难忘,思念不已.官宦人家的蜜斯杜丽娘知书达礼,偶然读到诗句“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不由心神荡漾,愁肠满怀,步入后院感叹这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即使是如花美眷,也付予这似水流年.不觉于一棵梅树下梦见一名俊秀书生手执柳枝,二人钟情相许,幽会与亭中.回去后丽娘相思成疾,一病不起,临终前请求来到花园将本人的画像埋在梅树下,最初喷鼻消玉殒.三年后,柳梦梅进京赶考,借宿于此,机缘巧合地发现了太湖石下的画像,惊讶地发现本来丽娘就是他魂牵梦萦的佳人.夜里丽娘魂游后院,与梦梅再度幽会,后来柳梦梅打开坟墓,丽娘死而复生,两人私下结为夫妇.不久后被丽娘的父亲发现,告柳梦梅盗墓之罪,幸亏柳梦梅科举拔得头筹,在皇上的帮忙下终极与丽娘白头偕老.这是一个女子寻求真爱的故事,这是一个为爱而死因爱而生的神话.这园外春色无边,这墙角繁花开遍,姹紫嫣红.我花容月貌,我锦衣玉食,却得不到恋爱,这一望无边的乏味与空虚何日才是尽头.既然求爱不得,如此终老,不如就此死去,至多还怀抱着对他的回忆.丽娘的大胆与痴情即即是此刻也是极为少见的.故有人如许说:天下女子无情宁有如杜丽娘者乎?梦其人即病,至手画描述传于世而后死.死三年矣,复能溟漠中求得其所梦者而生.如丽娘者,乃可谓之无情人耳.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成与死,死而不成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她的这类大胆看似少见其实在北宋如许一个如此封建的年代,有数被精神束缚的女子早已遐想过千万遍,汤显祖无疑借丽娘之身道出了她们难以言明的渴望,那就是自在,那就是真爱.这委婉的唱腔,这缱绻的丝竹,一寸一寸渡进我的心湖.女为悦己者容,其实是女为己悦者容,由于你所以有了美丽的理由,我的每一次浅笑都是为了你能长一点的停留.若生不克不及与君相伴,那么死又有何惧.人精神上的共鸣虽然抽象可却有着不成忽视的力量,如同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那样,我心有所愿,便愈发有着冲脱四周的愿望.然而求之不得,只好寄梦想于他人,在戏曲里需求精神寄托.兼之昆曲本就有其活色生喷鼻之长,更是将牡丹亭这段死生缱绻的恋爱故事唱了个荡气回肠,引天下女子为之憧憬.痴情大胆的丽娘终极获得了美满的结局,然而还是有那么多渴望寻求梦想与所爱的女子红颜苦命,她是一个奇迹,因爱而死,为爱而生,如同漆黑夜色上一盏高高在上的孔明灯,寄托了梦想,终极成就了牡丹亭如许一部名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昆剧《牡丹亭》观后感
很荣幸能够在学校欣赏到上海昆剧团表演的《牡丹亭》,这是我第一次如此完整的看一段戏曲。

以前总觉得国内的剧种很多很繁复,咿咿呀呀听不懂,可是这一次,尝试着认真去听去感受,真的发现中国的戏曲如此婉转而优美,戏曲演员的表演丝丝入扣,动情至深。

这次在舞台上演的有《游园》、《惊梦》、《寻梦》、《离魂》、《拾画叫画》、《冥判》、《幽媾》、《冥誓》、《还魂》共九折戏。

先是少女杜丽娘长期深居闺阁中郁闷,去花园中游玩,梦中与书生柳梦梅幽会,醒后因相思而死,死后与柳梦梅结婚,并最终还魂复生,与柳在人间结成夫妇。

在《寻梦》中,杜丽娘坚持寻找梦中的自由爱情,然而现实中却无处可寻,理想与现实的巨大矛盾,让她郁郁而终。

然而这并没有结束,她的冤魂感染了地府的判官,得到了还魂的机会。

并以鬼之身与书生柳梦梅结为连理,当书生发现她是非人之身时,也勇敢地接受了她,并帮助她还魂,成就了美满姻缘。

他们为了爱情,出生入死,除了浓厚浪漫主义色彩之外,更重要的是赋予了爱情能战胜一切,超越生死的巨大力量,充分地表现了他们不服从于封建制度的反叛精神。

跌宕起伏的剧情加上昆剧演员的精湛技艺,让人深深陶醉在这个充满矛盾的爱情故事中。

昆剧严守格律、板眼,唱腔圆润柔美、悠扬徐缓,婉转优美,加上华美的服饰,精致的妆容,堪称一次精彩绝伦的视听盛宴。

感触最深的是能够在一次戏剧中感受到中国戏曲文化的魅力,深深的陶醉其中,不再觉得与古代戏种格格不入,而是希望更多的了解。

希望我们这一代人能够更多地关注、欣赏中国的戏曲,保留住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