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科学领域(数学):好饿的小蛇
中班绘本阅读《好饿的小蛇》【优秀9篇】
中班绘本阅读《好饿的小蛇》【优秀9篇】小班语言:好饿的小蛇篇一活动目标:1、感受小蛇吃东西的有趣情节,学说故事中的短句。
2、知道吃东西的正确方法:不能狼吞虎咽、要细嚼慢咽。
活动准备:《好饿的小蛇》课件、图片若干、袜子人手一只、小蛇游音乐活动过程:一、引出课题《好饿的小蛇》。
出示小蛇图片引出故事《好饿的小蛇》二、借助图片讲述故事,学说短句:小蛇吃了变成蛇。
1、小蛇吃苹果:好饿的小蛇扭来扭去,在散步,它发现了什么?(出示苹果图片)什么样的苹果?好饿的小蛇看到苹果会怎样呢?教师夸张的讲述小蛇吃苹果:啊呜一口,咕嘟一下;(出示吃下苹果小蛇图片)苹果哪儿去了呢?小蛇的肚子变成什么样了?幼儿学说:小蛇吃了苹果变成苹果蛇2、小蛇吃香蕉(方法同上)3、小蛇吃葡萄:出示吃了葡萄的小蛇:这是一条什么蛇?它有可能吃了啥?出示葡萄图片:教师与幼儿共同验证(看看葡萄的形状、颜色,说说葡萄的味道)小蛇是怎样吃葡萄的?小蛇张开嘴巴“啊呜一口,咕嘟一下,”香蕉吃到了肚子里,小蛇吃了葡萄变成葡萄蛇。
4、小蛇吃菠萝(方法同吃葡萄)5、引导幼儿看着图片完整说一说。
三、扮演小蛇玩一玩、演一演,在游戏中练习说短句:小蛇吃了变成蛇。
1、教师演示用袜子套在手上变成蛇妈妈。
2、引导幼儿徒手练习一次:找到洞洞——钻一钻——扭一扭。
3、幼儿每人一只袜子变成小蛇。
4、随音乐游戏,在游戏中练习说短句:小蛇吃了变成蛇。
四、欣赏故事结尾,感受作品的幽默与诙谐。
播放ppt1:过了一天,小蛇来到了树林,它发现了一棵苹果树,猜猜它会干嘛?播放ppt2:小蛇一口吞下了苹果树。
五、引导孩子学习吃东西的正确方法。
1、小朋友想一下为什么小蛇的肚子会变成它吃的东西的形状?小蛇它是怎样吃东西的呢?2、教师归纳幼儿讲述内容,进行小结:我们小朋友吃东西的时候,一定要细嚼慢咽,千万不能学习小蛇,啊呜一口吞下去,小肚皮要撑坏的。
中班绘本阅读《好饿的小蛇》篇二这次的活动,要求是以跟进的方式对绘本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幼儿园小班数学活动教案:好饿的小蛇
小班数学活动: 好饿的小蛇活动目标:1.初步理解故事,在观察和猜想中积累日常生活中对形的感知。
2.能按照物体的形状进行分类,体验数学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课件, 小蛇图片和各种形状的食物图片等。
活动过程:一、导入课题, 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1.出示PPT, 师: 游来了一条什么?这条蛇有点饿了, 它想干嘛呢?二、初步理解故事, 引导幼儿观察、猜测、积累对日常生活中形的感知。
1.第一天吃苹果。
师: 有一天小蛇在草地里游儿游, 发现了什么?苹果什么形状的?小蛇看到苹果会怎样呢?苹果哪儿去了呢?你怎么知道的?小结:因为小蛇吃了圆圆的大苹果, 肚子就变成圆的。
第二天吃饭团。
师: 第二天吃饱的小蛇又游过来了, 今天小蛇又吃了什么呢?小结:因为小蛇吃了三角形的饭团, 肚子就变成三角形的了。
3. 第三天吃西瓜。
师: 第三天小蛇又游过来了, 这次它又吃了什么呢?是西瓜, 怎么成了弯弯的呢?小结: 因为小蛇吃了月牙形的食物, 肚子就变成月牙形的了。
三、通过观察操作, 巩固对图形的认识, 并能按照物体的形状进行分类。
1.介绍不同形状的小蛇, 巩固对图形的认识。
师:小蛇又带了它的朋友, 正方形小蛇, 最喜欢吃正方形的食物。
圆形的小蛇, 最喜欢吃圆形的食物。
三角形小蛇, 最喜欢吃三角形的食物。
下面有小蛇喜欢吃的食物, 有哪个小朋友帮他找下呢!2.帮小蛇找到和它形状相对应的食物。
师: 请你说说你是什么小蛇?喜欢吃什么形状的食物。
四、活动延伸。
师: 小蛇都吃饱了, 他们要回家休息了, 他们的家都在哪里呢?我们一起把他们送回家吧。
幼儿园中班教案《好饿的小蛇》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教案《好饿的小蛇》含反思教学内容:绘本《好饿的小蛇》教学目标:1.听懂并理解故事《好饿的小蛇》。
2.培育幼儿的察看力和语言表达本领。
3.能够在故事中辨别生物的大小。
4.进展幼儿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加强社交本领。
5.培育幼儿的想象力和制造力,提高批判性思维和判定本领。
教学步骤:一、热身环节(10分钟)1.幼儿园的小伙伴们好吗?今日想不想听一个关于小蛇的故事呢?2.老师出示绘本《好饿的小蛇》,让幼儿看一看封面,猜想一下这个故事讲的是什么。
3.老师播放小蛇的声音,并引导幼儿猜想小蛇是否“好饿”。
二、阅读、倾听和理解故事(20分钟)1.老师朗读故事,让幼儿跟着故事里的角色一起来体验小蛇的探险之旅。
2.老师在听故事的过程中,适时向幼儿提问,让幼儿成为探究和解决问题的主体,如:小蛇为什么要去找食物?小蛇是什么样的动物?小蛇在旅途中碰到了哪些动物?三、察看、分类和辨别动物(20分钟)1.老师通过故事中小蛇碰到的动物,引导幼儿学习和认知各种生物。
2.老师通过图片呈现、对比和分类,帮忙幼儿了解不同动物的生活习性及其大小区分。
四、团队合作游戏(20分钟)1.将幼儿分成小组,在游戏活动中发挥本身的判定本领和语言表达本领,加强团队合作和协作精神。
2.活动内容:每个组员拿到一张小卡片,上面画有不同的动物和食物,要求他们依据卡片上的提示,分别找到对应的动物和食物,辨别大小,对答案后贴到黑板上,比赛哪个组最快找到了正确的答案。
五、绘画创作活动(20分钟)1.老师供给白纸、彩色笔等工具,让幼儿用本身的方式制造性地表达故事情节以及其中的角色。
2.活动方式:让幼儿在纸上画出本身喜爱的动物、食物、故事中本身喜爱的角色,可以参考书中的图片,也可以本身发挥画。
六、教学反思在本次教学活动中,我采纳了多种教学方式,包括讲故事、问答、比赛和自由创作等多种形式。
通过这些教学形式,幼儿在参加教学过程中,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故事的情节,还能够开发本身的察看力、思维本领和制造力。
《好饿的小蛇》教案设计(通用13篇)
《好饿的小蛇》教案设计《好饿的小蛇》教案设计(通用13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好饿的小蛇》教案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好饿的小蛇》教案设计篇1教材分析:《好饿的小蛇》这个看图讲述的题材,来源于我们的生活。
这是一个内容简单,但是构思巧妙的幼儿看图讲述故事。
故事巧妙地将各种水果,颜色等几种知识点结合在一起,小蛇的身体一次次的变形,真是让人捧腹大笑。
这是一本很有趣的书,相信孩子们一定会喜欢。
如在活动中:小蛇吃了哪些东西呢?小蛇是怎么走路的呢?是爬的,是扭来扭去走的……这些有趣的情节会深深吸引幼儿去探究询问小蛇在扭来扭去的时候都看见了哪些水果又是怎么吃的。
这就为孩子学习故事中的语句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活动目标:1、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大胆表现故事中的拟声词,感受故事的童趣。
2、引导幼儿通过猜读的方法阅读画面,理解故事的画面内容。
3、在猜测、表演中,学说故事中的短句。
重点: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大胆表现故事中的拟声词。
难点:1、学习用猜测的方法推理故事的进展过程。
2、初步引导孩子用形容词学说故事中的短句。
活动准备:故事PPT、大挂图、《好饿的小蛇》、水果图片若干。
活动过程:一、出示课件引起幼儿兴趣。
(一)引题1、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好听的故事,看,这个故事讲的是谁呢?(小蛇)我们一起跟小蛇打个招呼吧!2、我们来看看,小蛇他的眼睛是什么样的?(小蛇闭着眼睛)他的嘴巴是怎么样的?(张大嘴巴)它为什么要张大嘴巴呢?原来它是一只好饿的小蛇。
(幼儿学做小蛇的表情)3、小蛇是怎么走路的?(扭来扭去)谁来学学小蛇的样子?(学说:好饿的小蛇扭来扭去)4、你们猜猜好饿的小蛇要去干什么呢?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提问:封面上有什么?小蛇的身体是怎样的呢?小蛇在森林里干什么呢?诶,小蛇怎么张着大嘴巴呢?二、引导幼儿观察图片,教师初步讲解故事。
中班好饿的小蛇教案
中班好饿的小蛇教案第一章:课程目标1.1 了解小蛇的特征和生活习性1.2 培养幼儿对食物的兴趣和食欲1.3 提高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1.4 培养幼儿的听说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故事《好饿的小蛇》2.2 小蛇的特征和习性2.3 食物的认识和分类2.4 绘画活动:画出自己喜欢的小蛇第三章:教学准备3.1 故事课件《好饿的小蛇》3.2 小蛇图片、食物图片3.3 画纸、画笔、彩泥等绘画材料3.4 食物样品(如苹果、香蕉等)第四章:教学过程4.1 导入:邀请幼儿观察小蛇图片,引发兴趣4.2 讲述故事《好饿的小蛇》,引导幼儿关注小蛇的特征和习性4.3 分析小蛇的食物爱好,引导幼儿认识不同食物4.4 小组讨论:幼儿分享自己喜欢的小蛇和食物4.5 绘画活动:幼儿画出自己喜欢的小蛇和食物第五章:教学评价5.1 观察幼儿在故事聆听过程中的反应,了解其兴趣和参与度5.2 评估幼儿在绘画活动中的表现,考察其观察力和想象力5.3 搜集幼儿在小组讨论中的发言,评估其听说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5.4 综合评价幼儿对小蛇特征、食物认识等方面的掌握程度第六章:教学延伸活动6.1 角色扮演:幼儿扮演小蛇,模拟其捕食行为,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及表演能力。
6.2 食物品尝:准备小蛇喜欢的食物,让幼儿品尝,并引导他们描述食物的味道,提高幼儿的味觉认识。
6.3 亲子活动:邀请家长参与,与幼儿一起制作小蛇手工,加强亲子关系,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
7.3 评价幼儿在小组讨论、食物品尝等环节的参与度,强调团队协作的重要性。
第八章:教学反馈8.1 向家长介绍本次课程的教学内容,让家长了解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
8.2 收集家长对课程的意见和建议,不断优化教学方案。
8.3 关注幼儿在家庭中的表现,了解幼儿对小蛇和食物的认识程度。
第九章:教学整改9.1 根据教学反馈,调整教学内容,使之更符合幼儿的兴趣和需求。
9.2 针对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制定针对性的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最新好饿的小蛇教案数学
好饿的小蛇教案数学好饿的小蛇教案数学【篇一:数学:好饿的小蛇】数学:好饿的小蛇一、活动目标1、能根据小蛇肚子的形状大胆想象猜测。
2、进一步感知图形,能根据小蛇帽子的形状特征进行配对。
3、提高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思维的灵活性。
二、活动准备1、《好饿的小蛇》ppt。
2、小蛇12条、不同形状的图形。
三、活动过程(一)故事引入,引起幼儿的兴趣。
: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个好听的故事,想听吗?看!这是谁?(小蛇) 小蛇的肚子饿的“咕咕”直叫,小朋友肚子饿了会怎么样呢?(二)师生看图片,进一步感知图形及图形在生活中的应用。
1.第一天,小蛇在草地上扭来扭去地找东西吃,它找到了什么好吃的?(苹果) 引导幼儿说出苹果的特征(圆圆的、红红的),小蛇看到苹果会怎么样呢?学一学小蛇找东西、吃东西的样子。
2.第二天,小蛇吃了什么东西?(菠萝)让幼儿先看小蛇吃完菠萝后的图片,引导幼儿从小蛇肚子的形状猜出小蛇吃的东西。
提问:你怎么知道小蛇吃的是菠萝呢?3.第三天,小蛇的肚子怎么变成了三角形?它吃了什么?(饭团)提问:你吃过的什么东西是三角形的?(三)集体观察比较。
师:小蛇吃了东西可高兴了,它高高兴兴地去找它的朋友们了,你们想看看小蛇的朋友吗?提问:小蛇的朋友有什么不同?师:小蛇的朋友肚子也很饿,它们也好想吃东西呀!戴着三角形帽子的小蛇说它喜欢吃三角形的东西,那你知道戴着正方形帽子和圆形帽子的小蛇喜欢吃什么形状的东西吗?(四)提供材料,幼儿动手操作。
师:今天,老师把小蛇的朋友请到我们班上来咯,我们和小蛇打个招呼吧!(出示三条戴着不同形状帽子的小蛇)马上要请小朋友帮忙喂肚子饿的小蛇吃东西呢!(五)结束活动师:小蛇吃完小朋友喂的食物,可高兴了,它们觉得好饱呀,我们也学一学小蛇的样子出去找东西吃吧!【篇二:数学:好饿的小蛇】活动名称:好饿的小蛇(3-4岁)活动目标:1、在观察、猜想、寻找中,积累对常见物品“形”的感知经验和联想能力。
2、喜欢听故事,乐意参与帮助小蛇的活动。
中班科学领域(数学):好饿的小蛇
活动班级:中班活动领域:科学领域活动名称:《好饿的小蛇》活动目标:1、初步理解小蛇吃各种水果身体变形的故事。
2、学习用词汇描述物体的颜色与形状,乐意表达。
3、从感受故事幽默、滑稽的氛围中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
活动准备:故事图片,小蛇图片和食物图片若干活动重点:能按一定顺序观察画面,并愿意大胆地表达表现。
活动难点: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感受故事的童真童趣。
活动过程:一、开始部分:1、以小蛇引出课题。
出示小蛇图片,师:看看,这是谁呀?这是一条好饿的小蛇,小蛇肚子饿了,它该怎么办呢?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好听的故事,题目叫《好饿的小蛇》二、基本部分:(1)、观看故事图片,理解故事内容,感受故事的趣味性。
1.第一天吃苹果。
①师:好饿的小蛇,扭来扭去,在散步……咦,它发现了什么?这是一个怎样的苹果啊?看看它是什么颜色的?什么形状的?想想吃起来又是什么味道呢?(集体回答)总结:这是一个红红的圆圆的,吃起来又甜又脆的苹果。
②师:你猜,好饿的小蛇碰到一个这么好吃的苹果,它会怎么做呢?那我们来看看小蛇到底怎么做的?③师:咦?苹果到哪里去了?你怎么看出来的?总结:小蛇啊呜一口,咕嘟一下,把苹果吞到肚子里去了,所以肚子就变成了苹果的样子。
小蛇摸摸肚子,舔了舔舌头说“啊,真好吃!我吃了一个苹果,变成苹果蛇了”④我们一起来学一学小蛇吃苹果吧:啊呜,咕嘟,啊,真好吃!我吃了一个苹果,我变成苹果蛇了!(鼓励幼儿,视情况学第二遍)2.第二天吃西瓜。
①师:第二天,好饿的小蛇扭来扭去,在散步……这一次他发现了什么?这又是一条怎样的西瓜呢?②师:西瓜都是圆的,为什么这里的西瓜会是弯弯的呢?(引导幼儿说出西瓜是被切开并且是被咬过的)总结:原来有些东西吃掉一些、咬掉一点就会变成其他的形状。
3.第三天吃菠萝①师:第三天,好饿好饿的小蛇又出去散步了,它扭呀扭呀,又吃了一样水果。
瞧,这一次,小蛇变成什么样了?多奇怪的小蛇呀?猜猜,小蛇到底吃了什么东西才变成这样奇怪的样子呀?(个别请)②师:刚才有小朋友猜是菠萝,那为什么是菠萝呢?③师:来看看!他说了什么?哇,宝宝们真厉害,只要看看小蛇的肚子形状就知道小蛇吃的是什么东西了,真的是菠萝呐!三、结束部分:1、出示小蛇朋友图片,培养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
中班好饿的小蛇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中班好饿的小蛇教案适用年级:中班课程目标:通过阅读故事《好饿的小蛇》,培养幼儿对阅读的兴趣,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让幼儿了解小蛇的成长过程,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教育幼儿学会耐心等待和坚持。
二、教学内容1. 故事导入:教师向幼儿介绍故事《好饿的小蛇》,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小蛇的成长过程。
2. 故事理解:教师带领幼儿一起阅读故事,引导幼儿讲述小蛇的成长经历,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3. 观察能力培养:教师展示小蛇的成长图片,让幼儿观察并描述小蛇的变化。
4. 教育引导:教师通过故事情节,教育幼儿学会耐心等待和坚持,培养幼儿的良好品质。
三、教学过程1. 活动准备:教师准备故事《好饿的小蛇》课件、小蛇成长图片、相关教具。
2. 活动展开:教师引导幼儿观看故事课件,让幼儿跟随故事情节,感受小蛇的成长过程。
3. 活动互动:教师与幼儿一起讨论故事中的小蛇,引导幼儿表达自己的看法,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评价幼儿对故事的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
2. 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评价幼儿对教育意义的接受程度。
3. 教师通过与家长的沟通,了解幼儿在家庭中的表现,综合评价幼儿的学习效果。
五、教学延伸1. 家园共育:教师与家长沟通,让家长了解活动内容,鼓励家长在家中引导幼儿阅读故事,巩固学习效果。
2. 区域活动:教师在区域活动中设置相关主题,让幼儿通过操作、观察、表达等方式,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3. 作品展示:教师鼓励幼儿创作与小蛇相关的绘画、手工等作品,展示幼儿的学习成果。
六、教学资源1. 故事课件《好饿的小蛇》动画或图片。
2. 小蛇成长过程的图片或插图。
3. 与小蛇相关的教具,如小蛇玩具或模型。
4. 绘画和手工制作的材料,如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5. 家长沟通的相关资料,以便家园共育。
七、教学步骤1. 导入:教师通过展示小蛇玩具或模型,引起幼儿对小蛇的兴趣,引入故事《好饿的小蛇》。
幼儿园《好饿的小蛇》教案
幼儿园《好饿的小蛇》教案幼儿园《好饿的小蛇》教案「篇一」活动目标:1、在猜读画面的过程中初步了解故事内容。
2、能乐意和老师一起讲故事并参与到猜想游戏表演中。
(重点)3、体验故事幽默、诙谐的风格。
(难点)4、发展幼儿的观察、分析能力、动手能力。
活动准备:PPT课件,打印图片(西瓜、草莓、鸭梨、橘子),小蛇头饰。
配套课件:小班语言课件《好饿的小蛇》PPT课件活动流程:小班上学期语言教案《好饿的小蛇》含PPT课件二、出示故事PPT,让幼儿进行分段猜读。
1、(出示PPT)你们发现了吗,这会儿小蛇的嘴巴变成什么样子了?你们猜它发现了什么?(苹果)2、好饿的小蛇会怎么样?3、(继续播放PPT)苹果怎么不见了,苹果在哪儿呢?(请幼儿回答)你怎么知道小蛇肚子里的是苹果呢?4、(出示PPT)好饿的小蛇又看到了什么?小蛇吃香蕉了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小蛇吃饱后会说什么呢?(啊呜咕噜真好吃)5、(继续播放PPT) (第三天好饿的小蛇扭来扭去,它发现了一个好吃的东西他说啊呜-咕嘟,啊真好吃!)你们猜猜,好饿的小蛇吃下了什么东西?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幼儿个别回答)6、(继续播放PPT)第四天,好饿的小蛇扭来扭去去散步会怎么样?看看小蛇的肚子变成了什么形状?猜猜看它吃了什么呢?(幼儿回答),从外形特征上验证答案。
我们来看看小蛇到底是不是吃了菠萝呢。
7、(出示PPT)小蛇吃了很多东西,他说我还没吃饱,好饿的小蛇扭来扭去,你们看它又发现了什么?(幼儿回答)这回,它发现了一棵结满红苹果的树。
你猜猜看,好饿的小蛇会怎么吃呢?苹果树这么高?(爬上去)小蛇扭来扭去爬上了树,啊呜咕噜真好吃。
8、(继续播放PPT)小蛇到哪儿去了?三、完整讲述故事看图片回顾故事内容,然后把故事说出来。
好饿的小蛇吃了好多东西啊。
(一次完整地说出来,如:好饿的小蛇看到苹果、香蕉)四、游戏《好饿的小蛇》真棒!小蛇在教室内里还会发现什么好吃的东西呢?老师请几个小朋友上来找一找,让我们一起去找找吧!(贴西瓜、草莓、鸭梨、橘子图片在墙壁上,鸭梨和草莓可用黑色的影子来表现,增加活动的挑战性)活动反思:整个活动在选材上非常适合小班的幼儿,幼儿很喜欢故事内容,在大书阅读时更是采取了丰富的形式,如先猜后验证、带着疑问看下页等,把幼儿的兴趣完全都激发出来,最后环节的创新阅读,更是让幼儿体验了一番创造的乐趣,让幼儿在互动、自主的阅读背景下,完成了整个教学活动,有些细节方面还需要深究,特别是对于每一页讲述时,侧重点过多,导致活动有些累赘。
中班科学教案好饿的小蛇
中班科学教案好饿的小蛇中班科学教案《好饿的小蛇》一、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激发其探索世界的兴趣;2.认识小蛇的特点和生活习性;3.培养学生爱护动物的意识。
二、教学准备:1.教具:小蛇模型、图片、幼儿绘本《小蛇的一天》。
2.素材:关于小蛇的多媒体资源或图片。
三、教学内容:1.引入:老师带领学生观察小蛇模型,问道:“这是什么动物?你们知道吗?”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然后介绍小蛇是一种爬行动物。
2.探究: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让学生了解小蛇的外貌特征和生活环境,并与学生进行互动对话,引导学生观察小蛇的特点。
3.讲解:老师引导学生一起阅读《小蛇的一天》绘本,讲解小蛇在一天中的生活习性和如何觅食。
在讲解的过程中,语速适中,提问回答环节,培养学生的主动思维能力。
4.互动游戏:为了加深学生对小蛇觅食过程的理解,老师可以设计互动游戏。
例如:“小蛇吃什么呢?”学生可以模拟小蛇使用自己的形象行为进行游戏。
5.小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并发放纸板和彩色笔,让每个小组合作绘制小蛇觅食的场景。
然后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互相欣赏。
6.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们对小蛇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老师可以总结小蛇的特点,引导学生回答一些问题,巩固学生的知识。
四、师生互动: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在于师生互动,学生通过观察、探究、讲解、互动游戏等多种形式,从中获得知识和乐趣。
师生之间的互动让学生更加活跃,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
五、板书设计:板书内容可以围绕小蛇的特点进行设计,例如:小蛇的特点- 长- 灰色或绿色- 有鳞片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生动有趣的方式引导学生认识和了解小蛇。
通过观察、讲解、互动游戏等多种形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他们对动物的认识和关爱之心。
同时,通过小组活动和总结环节,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但在教学过程中,也需要注意引导学生发表个人观点,激发他们的表达能力。
另外,教学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个性化的调整,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参与其中并获得乐趣和知识。
幼儿园《好饿的小蛇》教案
幼儿园《好饿的小蛇》教案幼儿园《好饿的小蛇》教案幼儿园《好饿的小蛇》教案1活动目标:1、通过绘本教学,初步体验趣味阅读的快乐,感受绘本中带来的数学游戏的乐趣,愿意动脑进行思考。
2、学习用恰当的词汇描述物体的颜色与形状,乐意表述自己的观察、猜测与想象。
3、初步理解故事,感受小蛇吃各种水果身体变形的故事情节,更好的学习图形,同时了解两个图形组合后会变成另外的图形。
活动准备:PPT课件,小蛇图片,各种形状的食物图片。
活动过程:一、以小蛇引出课题。
1.出示PPT,师:请问你们看到什么了?(蛇)它是一条怎么样的小蛇呢?(好饿的小蛇)你们肚子很饿的时候会干什么呢?(吃东西)小蛇跟你们一样的,当它很饿的时候也会吃东西。
你们猜猜它找到了吃的东西没有?二、引导幼儿观察PPT,教师初步讲解故事。
理解故事内容,感受故事的趣味性。
1.第一天吃苹果。
①小蛇和苹果的图片:好饿的小蛇扭来扭去,在森林里散步,它发现了什么?什么样的苹果?好饿的小蛇看到苹果会怎样呢?(幼儿自由想象回答)②吃下苹果小蛇的图片:苹果哪儿去了呢?小蛇的肚子变成什么样了?(幼儿自由回答)因为苹果是圆的,所以小蛇吃了苹果之后肚子就变圆了。
2.第二天吃菠萝①吃下东西的小蛇的图片:小蛇扭来扭去,小蛇吃了什么呢?肚子变成什么样子的了?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呢?(幼儿自由回答)②小蛇和菠萝的图片:真的是菠萝,你们真厉害,你们看了小蛇的肚子形状就知道小蛇吃的什么了,你们真聪明。
3.第三天吃饭团①吃下东西的小蛇的图片:小蛇扭来扭去,小蛇又吃了什么呢?肚子变成什么样子的了?什么东西是三角形的呢?(幼儿自由回答)我们来看看小蛇到底吃的是什么?②小蛇和饭团的图片:是饭团,它的味道有点咸咸的,这个饭团外面包着一层翠翠的海苔。
4、第四天吃西瓜①吃下东西的小蛇的图片:小蛇扭来扭去,它东看看,西瞧瞧,这次它又吃了什么呢?肚子变成什么样子的了?弯弯的东西可能是什么呢?除了香蕉还会有什么呢?让我们来问问小蛇,吃的到底是什么东西呢?(幼儿自由回答)②小蛇和西瓜的图片:是西瓜,西瓜是圆圆的,怎么成了弯弯的呢?因为是切开的西瓜,一口咬下去,像弯弯的月亮,眉毛。
中班数学教案好饿的小蛇
中班数学教案好饿的小蛇中班数学教案:好饿的小蛇一、教学目标1、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知和数数的能力。
2、了解和归纳蛇的特征,学习描述蛇的外貌。
3、掌握“多少”和“少”这两个数量词的使用。
4、通过游戏和实际操作,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数数卡片、带颜色的计数杆、蛇的图片、卡片上的蛇身段数作为游戏道具。
2、教材准备:儿歌《小蜜蜂》。
三、教学过程1、热身教师播放儿歌《小蜜蜂》,引起幼儿的注意和兴趣。
2、导入教师出示数数卡片上的数字,让幼儿逐个数数。
鼓励幼儿说出每个数字对应的数量。
3、学习蛇的特征教师出示蛇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蛇的外貌特征。
问幼儿:“你们看到蛇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引导幼儿描述蛇的身体形态和颜色。
4、数蛇身段教师带颜色的计数杆上面有蛇形状的凹槽,每个凹槽代表一段蛇的身体长度。
教师出示卡片上的蛇身段数,让幼儿按顺序将有对应数量的蛇身段放入计数杆的凹槽中,让幼儿通过实际操作来感受蛇身段的数量。
5、运用数量词教师问幼儿:“这只蛇有多少段身体?”引导幼儿用手指着计数杆来回答。
教师鼓励幼儿用“多”或“少”来回答问题,并引导他们将数字转化为具体的数量词。
6、游戏活动:好饿的小蛇教师将卡片上的蛇身段混在一起,放在桌上。
每个幼儿拿一张卡片,根据自己手中卡片上的数字,去桌上找对应数量的蛇身段放在自己的计数杆上,表示自己的小蛇有多少段身体。
要求幼儿用数量词描述自己小蛇的身体段数,并与同桌的幼儿分享。
7、结果讨论教师引导幼儿比较各自的小蛇身体的长度,问幼儿:“谁的小蛇身体最长?谁的小蛇身体最短?”鼓励幼儿归纳和总结。
8、总结教师引导幼儿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总结蛇的特点和数蛇身体段数的方法。
四、教学延伸1、数蛇尾巴:教师将计数杆的一端加上蛇头的造型,另一端用蝴蝶结或其他可爱的装饰物作为蛇的尾巴。
让幼儿按照自己的喜好拼接蛇的身体段数和尾巴段数。
2、拓展练习:教师给出一些数数的题目,让幼儿用自己的计数杆来解决。
中班好饿的小蛇教案
中班好饿的小蛇教案教案标题:中班好饿的小蛇教案教案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蛇的特点和生活习性。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3. 通过游戏和活动,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教学准备:1. 教具:贴纸、彩色纸、剪刀、胶水、彩色笔、卡片、小蛇模型。
2. 图片或视频资源:关于蛇的图片或视频。
3. 教学环境:宽敞明亮的教室,可以进行小组活动的区域。
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中的植物和花朵,提问:“你们知道花朵是怎么长出来的吗?”2. 引导学生回答后,再引导他们观察花朵上的蜜蜂和蝴蝶,提问:“你们知道蜜蜂和蝴蝶为什么会来花朵上呢?”3. 引导学生回答后,告诉他们今天要学习关于另一个动物的知识——蛇。
教学主体:1. 展示蛇的图片或视频,向学生介绍蛇的特点和生活习性,如身体长而细长、没有腿、喜欢吃小动物等。
2. 分发卡片给学生,让他们用彩色笔在卡片上画一条小蛇,并给小蛇起个名字。
3.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名学生扮演小蛇,其他学生扮演小动物。
4. 设计一个追逐游戏,让小蛇追逐小动物。
当小蛇追到小动物时,小动物需要给小蛇一些食物(可以用贴纸代表食物),并说出食物的名称。
5. 继续进行几轮游戏,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扮演小蛇和小动物。
总结活动:1. 请学生坐下,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让他们分享自己在游戏中的体验和收获。
2. 引导学生总结蛇的特点和生活习性,并鼓励他们用自己的话表达。
3. 鼓励学生将自己画的小蛇带回家,并与家人分享今天的学习经历。
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一起观察真实的蛇,可以是在动物园或者通过视频资源。
2. 利用绘本或故事书,进一步拓展学生对蛇的认知和理解。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游戏中的参与度和表现,评估他们对蛇的了解程度。
2. 收集学生画的小蛇和他们的总结,评估他们对蛇的特点和生活习性的理解程度。
教案扩展:1. 可以组织学生一起制作蛇的手工工艺品,如纸板蛇或彩色泡沫蛇。
2. 可以设计更多与蛇相关的游戏和活动,如画蛇添足、蛇与梯子等。
中班数学教案好饿的蛇
中班数学教案好饿的蛇中班数学教案:好饿的蛇引言:数学教育在幼儿阶段非常重要,它帮助幼儿培养逻辑思维、观察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数学概念。
针对中班幼儿的数学教学,本教案将以一个寓言故事《好饿的蛇》为基础,通过蛇的食物消化过程,引导幼儿理解数学概念,掌握简单的加法和减法。
一、教学目标:1. 帮助幼儿加深对数字0-10的理解;2. 培养幼儿对加法和减法的初步理解;3. 提升幼儿观察力和逻辑思维能力;4. 培养幼儿团队合作和分享的意识。
二、教学准备:1. 故事书《好饿的蛇》;2. 数字卡片(0-10);3. 蛇的模型;4. 水果、食物图片卡片;5. 小组概念卡片。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0分钟):- 给每个幼儿发放数字卡片,并请幼儿分组按卡片上的数字排队;- 引导幼儿观察数字卡片上的数字,并问答:"你手里的数字是多少?";- 通过观察数字卡片上的数字,让幼儿自由组合出一些简单算式,如2+3=5;- 引导幼儿回忆和分享自己的组合。
2. 教学主体(30分钟):- 准备一条蛇的模型,告诉幼儿蛇饿了,需要吃食物;- 展示蛇模型并和幼儿一起细致观察;- 通过故事《好饿的蛇》讲述蛇吃食物的过程,并引导幼儿串联起故事中涉及的数字和加减法概念;- 准备水果、食物图片卡片,并把它们放在教室的不同角落;- 让幼儿分为几个小组,每个组的任务是找到指定数量的食物并拿给蛇吃;- 幼儿根据蛇模型上的数字,找到相应数量的食物卡片,进行加法操作;- 幼儿根据已找到的食物数量和蛇模型上的数字,进行减法操作。
3. 总结(10分钟):- 引导幼儿观察并总结蛇吃食物的过程中所涉及到的数字和计算方法;- 分享每个小组找到的食物数量,帮助幼儿比较结果;- 引导幼儿讨论蛇吃食物过程中是否有剩下的食物,为什么会有剩下的食物;- 教师通过问答的形式激发幼儿思考:如果蛇还要吃更多的食物,需要找到哪些卡片?四、拓展活动:1. 数字卡片游戏:把数字卡片放在教室的不同角落,让幼儿按照指定的数字找到相应的卡片;2. 图形配对游戏:准备一些简单的几何形状卡片,让幼儿进行配对游戏,拼凑出完整的图形;3. 数字串联游戏:给幼儿发放数字卡片,让幼儿根据自己手里的数字,以接龙的方式说出下一个数字。
中班好饿的小蛇教案
教案:中班好饿的小蛇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了解小蛇的特征和生活习性,知道小蛇是吃什么的。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观察、想象和表达能力,学会用简单的线条和色彩画出小蛇。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自然生物的兴趣,增强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幼儿了解小蛇的特征和生活习性,知道小蛇是吃什么的。
难点:培养幼儿观察、想象和表达能力,学会用简单的线条和色彩画出小蛇。
三、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小蛇图片、视频、画纸、彩笔等。
2. 环境准备:安静、舒适的活动室。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出示小蛇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小蛇的特征,引发幼儿对小蛇的兴趣。
2. 基本部分:(1)教师播放小蛇的视频,让幼儿观察小蛇的生活习性,引导幼儿了解小蛇是吃什么的。
(2)教师讲解小蛇的特征和生活习性,帮助幼儿巩固知识点。
(3)教师示范画小蛇,引导幼儿观察并学习画小蛇。
(4)幼儿动手画小蛇,教师巡回指导。
3. 拓展部分:(1)教师组织幼儿进行小蛇运动会,让幼儿体验合作与竞争的乐趣。
(2)幼儿分享自己画的小蛇,大家互相评价、学习。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要对本次教学进行反思,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教学效果,找出不足之处,为下次教学做好准备。
要关注幼儿在课堂外的表现,观察他们对小蛇的认识和兴趣,以便更好地引导幼儿学习与成长。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小蛇的兴趣和认知程度。
2. 评估幼儿在绘画小蛇时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3. 通过幼儿在课堂上的互动和分享,了解他们对小蛇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七、教学延伸:1. 开展小蛇主题的科学活动,让幼儿深入了解小蛇的生理特点和生态习性。
2. 进行小蛇角色的扮演活动,让幼儿体验小蛇的生活。
3. 邀请动物专家进行讲座,让幼儿更加全面地了解小蛇。
八、教学修改:1. 根据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使之更符合幼儿的认知水平和兴趣。
中班好饿的小蛇教案
一、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认识和了解小蛇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手工操作能力和绘画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自然生物的兴趣和保护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幼儿认识小蛇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
2. 教学难点:让幼儿掌握小蛇的绘画方法和手工操作技巧。
三、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小蛇图片、绘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2. 环境准备:安静、舒适、宽敞的教室。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部分:通过图片展示,引导幼儿观察和描述小蛇的外形特征。
2. 基本部分:a. 讲解小蛇的生活习性,让幼儿了解小蛇的生活环境和食物来源。
b. 示范小蛇的绘画方法,引导幼儿动手绘画小蛇。
c. 讲解手工操作技巧,引导幼儿剪裁小蛇图片并粘贴在绘画纸上。
d. 组织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让幼儿相互欣赏、学习和交流。
3. 拓展部分:通过故事讲述,引导幼儿了解小蛇的成长过程和自我保护意识。
4. 总结部分:让幼儿谈谈自己在活动中的收获和感受。
五、教学反思1. 教师要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及时引导和鼓励幼儿。
2.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3. 针对不同年龄段和能力水平的幼儿,可以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难度。
4. 注重教学与生活的联系,让幼儿学会在生活中关爱和保护自然生物。
六、教学评价1. 认知评价:通过提问和讨论,评估幼儿对小蛇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的认识程度。
2. 技能评价:通过观察幼儿的绘画和手工作品,评估幼儿的操作技能和创造力。
3. 情感评价:通过幼儿的表现和反馈,评估幼儿对小蛇的兴趣和保护意识。
七、教学拓展活动1. 组织幼儿进行小蛇主题的角色扮演,让幼儿更好地理解小蛇的生活习性。
2. 带领幼儿进行小蛇寻宝游戏,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 邀请家长参与小蛇手工制作活动,增进亲子关系,加深幼儿对小蛇的认识。
八、教学注意事项1. 确保教学内容符合幼儿的认知发展水平,避免过于复杂或简单。
好饿的小蛇数学教案反思中班
好饿的小蛇数学教案反思中班
作为一名幼教老师,在日常教学中,我们需要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方式和效果,以针对性地改进教学策略,不断提升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
今天,我要分享的是我在中班幼儿数学教学中运用“好饿的小蛇”教具的反思与总结。
一、教学背景及教学目标
在中班幼儿的数学教学中,我通过选用了一款色彩鲜艳、形态可爱的“好饿的小蛇”教具,旨在培养幼儿的分类、数数和
计数能力。
我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幼儿良好的数学思维和习惯,激发幼儿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让幼儿在愉悦的氛围中收获知识。
二、课堂教学
1.了解幼儿兴趣及能力
2.三人组合作完成任务
在课堂上,我充分了解幼儿的兴趣和能力,并布置相应难度的任务。
同时,我采取了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将幼儿分为三人一组,让幼儿通过观察、讨论、交流和互动等方式,共同完成任务。
在任务中,我提供了有趣的情境和场景,让幼儿在情境中学习,这样更容易激发其学习热情和兴趣。
三、教学评价
1.教学评价标准
2.反思不足与改进
在评价幼儿的学习情况时,我制定了明确的评价标准,并针对幼儿的表现情况作出详细的评价和发言。
同时,我在课后认真总结反思,发掘自己的不足和不足,并对下一次的教学做出相应的改进。
总的来说,通过本次“好饿的小蛇”教具的教学实践和反思,我发现合理运用教具是提高幼儿数学学习效率和质量的一种有效途径。
同时,幼儿乐于接受这样有趣、互动、情景式的学习方式,可有效激发幼儿学习兴趣,提高幼儿参与、探究和思考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加强对教具的运用和评价,在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的基础上,提高教学质量,为幼儿早期数学教育打下坚实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活动班级:中班
活动领域:科学领域
活动名称:《好饿的小蛇》
活动目标:1、初步理解小蛇吃各种水果身体变形的故事。
2、学习用词汇描述物体的颜色与形状,乐意表达。
3、从感受故事幽默、滑稽的氛围中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
活动准备:故事图片,小蛇图片和食物图片若干
活动重点:能按一定顺序观察画面,并愿意大胆地表达表现。
活动难点: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感受故事的童真童趣。
活动过程:一、开始部分:
1、以小蛇引出课题。
出示小蛇图片,师:看看,这是谁呀?这是一条好饿的小蛇,小蛇
肚子饿了,它该怎么办呢?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好听的故事,题目
叫《好饿的小蛇》
二、基本部分:
(1)、观看故事图片,理解故事内容,感受故事的趣味性。
1.第一天吃苹果。
①师:好饿的小蛇,扭来扭去,在散步……咦,它发现了什么?这
是一个怎样的苹果啊?看看它是什么颜色的?什么形状
的?想想吃起来又是什么味道呢?(集体回答)
总结:这是一个红红的圆圆的,吃起来又甜又脆的苹果。
②师:你猜,好饿的小蛇碰到一个这么好吃的苹果,它会怎么做呢?
那我们来看看小蛇到底怎么做的?
③师:咦?苹果到哪里去了?你怎么看出来的?
总结:小蛇啊呜一口,咕嘟一下,把苹果吞到肚子里去了,所以肚子就变成了苹果的样子。
小蛇摸摸肚子,舔了舔舌头说“啊,真
好吃!我吃了一个苹果,变成苹果蛇了”
④我们一起来学一学小蛇吃苹果吧:啊呜,咕嘟,啊,真好吃!我吃
了一个苹果,我变成苹果蛇了!(鼓励幼儿,视情况学第二遍)
2.第二天吃西瓜。
①师:第二天,好饿的小蛇扭来扭去,在散步……这一次他发现了什
么?这又是一条怎样的西瓜呢?
②师:西瓜都是圆的,为什么这里的西瓜会是弯弯的呢?(引导幼儿
说出西瓜是被切开并且是被咬过的)
总结:原来有些东西吃掉一些、咬掉一点就会变成其他的形状。
3.第三天吃菠萝
①师:第三天,好饿好饿的小蛇又出去散步了,它扭呀扭呀,又吃了
一样水果。
瞧,这一次,小蛇变成什么样了?多奇怪的小蛇呀?
猜猜,小蛇到底吃了什么东西才变成这样奇怪的样子呀?(个
别请)
②师:刚才有小朋友猜是菠萝,那为什么是菠萝呢?
③师:来看看!他说了什么?哇,宝宝们真厉害,只要看看小蛇的肚子
形状就知道小蛇吃的是什么东西了,真的是菠萝呐!
三、结束部分:
1、出示小蛇朋友图片,培养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
①师:小蛇吃饱了去找找它的培养了,老师把小蛇的朋友也请来了,小
朋友快来跟它们打声招呼吧。
②出示小蛇朋友图片,请幼儿观察这些小蛇的区别。
(引导幼儿从颜色
和小蛇头上的帽子说)
③师:这些小蛇也饿了,我们帮它们找些吃的吧,但这些小蛇有一个
秘密,只喜欢吃喝它帽子形状一样的食物,谁能来帮助小蛇找
好吃的?
四、延伸部分:
①师:你们每个小朋友选一个自己喜欢的小蛇,给它喂它喜欢吃的食物。
教师巡回指导。
②现在你们的小蛇都吃的很开心也吃饱了,那我们拿上你们手中的小蛇一起去森林里玩吧。
活动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