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福建省漳州市四地七校高三第四次联考语文试卷(答案详解)
福建省漳州市四地七校届高三第四次联考文科综合试题.pdf
国培后的“有效教学”的反思 通过此次国培之后,静下心来,细细体味,收获颇多。
? 一、对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有了更明确、更深刻的认识。
我通过这次培训不仅加强了自己学科知识的学习,而且还参加了广元外国语学校公开课的听课、说课、评课,从那里我学会了多角度、多层面对课堂教学上的各种困惑和行为进行理论的诠释和深刻的反思,我觉得,听了各位老师的经验谈以后,对教材把握的更准确了,自己调控课堂的能力也有了进一步提高,真正体会到了在学科教研中同伴互助的温暖。
我愈加觉得,要想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更新观念迫在眉睫;在实施课堂教学时,不能仅仅满足于将书本上的有限知识传授给学生,而是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年龄特点来认真研究,探讨课堂教学的方式、方法,从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出发来组织和实施自己的课堂教学,同时还应改变对学生的传统看法,遵循教育活动的规律,充分注意学生的“差异性”、“潜在性”,努力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重视综合性学习,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二、作为教师在教学活动过程中要注意做到: 1、 坚持体验性原则 在教学中,努力创设体验学习的情景、体验学习的气氛和体验学习的契机,使学生对认知活动产生兴趣,自主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去体验和感悟,能动地认识知识,从而使学生主体与学习活动融为一体。
2、 坚持开放性原则 探索各种课堂教学模式,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给学生,也不是把教学纳入自己的轨道。
而是变“牵”为“引”,激发学生创新的兴趣,启发学生思考质疑,在教师的引导下,生生探索、交流,师生交流、对话,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孕育创新意识。
3、 坚持合作性原则 这主要是通过小组学习、全班交流的方式指导学生合作解决问题,使他们在交流与探讨中共同成长。
合作使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每个学生都在参与中体验学习的快乐、获得心志的发展。
而教师则是幕后英雄,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同学生一起和谐发展。
2023届高三四省联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2023届高三四省联考语文试卷语文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与宇宙起源于一次大爆炸类似,现今中国的地理格局则与一次大碰撞息息相关。
约6500万年前,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相撞,撞击速度极快,能量极大,引发了超大幅度的地表隆起。
地球上最高、最年轻的高原——青藏高原诞生了。
青藏高原平均海拔超过4000米,地壳厚度可达80千米。
其环境之独特,可与地球南、北极并列,被称为“第三极”。
在青藏高原上,许多巨大的山脉次第隆起,囊括了地球上14座8000米级山峰、绝大多数的7000米级山峰,以及数不胜数的5000~6000米级山峰。
因此,这次大碰撞堪称5亿年来最重要的造山事件。
然而,大碰撞的“洪荒之力”还没有释放完毕。
青藏高原诞生的同时,大碰撞的力量也开始向外围扩散。
此前已经有了一定海拔高度的另一些地方也受到挤压,进一步抬升,包括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内蒙古高原。
至此,中国大地上出现了显著的三级阶梯。
青藏高原海拔最高,为第一级阶梯;海拔为1000~2000米的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等,构成了第二级阶梯;大兴安岭、太行山、雪峰山以东,大部分海拔在500米以下,为第三级阶梯。
中国地理格局就此形成。
三级阶梯的差异,使得地貌景观极富变化。
万千山岭、大美江河,就在这三级阶梯上依次显现。
大碰撞对中国的影响不止于地貌。
科学家们发现,作为大碰撞的最大产物,青藏高原的上空生成了一台超级“风机”,它将颠覆原本控制中国的行星风系。
如果不考虑地形等诸多因素,地球上接近地面的大气将以一种非常规律的方式流动,这便是行星风系。
在北纬30°附近的亚热带地区,行星风系控制下的气流不断从高空下沉至地面。
温度越来越高,水汽也越来越不易凝结,难以形成降雨。
受此影响,北纬30°附近出现了大面积的干旱地带,从北非到西亚,几乎连成一片。
如果没有意外,同样位于北纬30°附近的中国南方地区,也会比现在干燥得多。
2020-2021学年漳州市第三中学高三语文第四次联考试卷及答案解析
2020-2021学年漳州市第三中学高三语文第四次联考试卷及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时下热播的、由作家猫腻网络小说《庆余年》改编的同名电视剧,引发全网热议。
除了改编尊重原著、表演到位、制作精良外,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是其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
原著将千百年的中华传统美德“仁义礼智信”展现在众人眼前,用文化的力量引发读者深深的情感共鸣。
有些精彩篇章,如庄墨韩与范闲“朝堂斗诗”的情节,直接取用古代诗词的精粹制造故事爽点,在弘扬传统文化之美上有着“点穴”之功。
近年出现的优秀网络文学作品,都注意汲取传统文化营养,让民族文化精髓成为这些作品的价值基因。
入选“中国网络文学20年20部”的《诛仙》是一部东方玄幻仙侠小说,作家以道家文化“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为基本立意,采用蕴含东方文化神韵的故事来架构。
在人物描写、氛围营造和语言表达上,《诛仙》吸收和化用了《山海经》等古代文化典籍元素。
作者在创作中又受到《蜀山奇侠传》《鹿鼎记》等现代仙侠武侠小说影响,将其神韵融入作品血脉,使《诛仙》对传统文化有独到的理解和艺术阐释。
网络文学创作实践一再表明,只有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转化为网络作品的艺术魅力,让民族文化中代代相传的优良传统融为文学的“精神血脉”,网络文学作品才能传承民族精神,构建与人民大众情感共鸣、与时代价值共振的“精神家园”。
(摘编自欧阳友权《传统文化是网络文学的“精神血脉”》)材料二:近年来,网络文学持续高产,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持续深耕,日益向着精细化、多方位、纵深化发展。
日渐繁荣发展的网络文学,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极大地丰富了当代大众文学。
中国网络文学自诞生起便与优秀传统文化有深厚渊源,一些网络文学作品发轫时就模仿经典或戏仿名作,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其中,一些早期作者,在文学经典指引下,一步步走进网络文学园地。
通过化用和改造的方式致敬经典作品,是网络文学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
福建省高三4月联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依据“要紧跟着问题进一步问:“这些数据从哪儿来的?从这些数据能得出什么分析结果?我们对结果有多大信心?”决策者对数据与客观证据的尊重是大数据发挥价值的重要保证”可概括出答案②。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的体裁特征及表现手法的能力。
①科学性、严谨性。在介绍科学知识的过程中,运用较多的科学术语,比如“数据科学”“数理统计学”“数据工程”“数据分析处理技术”“数据化思维”“数据分析处理技术”“大数据战”等;不妄下定论、用语严谨,如“将成为可能”“几乎”等。
牛冢岭坐落在邙山头。一上岭,见沟边路沿,枯草黄蔓,披上一层白乎乎的浓霜,“霜降见霜,麦谷满仓”啊。本地种“寒露麦”,这阵儿,满地四五指高的麦苗,伴着五彩红叶,为家乡的土地点上了一缕春绿秋红。
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和概括材料内容的能力。
C.“谁就会在未来战场上轻松赢得军事胜利”说法绝对,原文是说“赢得军事竞争的主动权”。
故选C。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和概括材料观点的能力。
B.“在不打破现有军队体制编制的前提下”错,原文“在几乎不打破现有军队体制编制情况下”。
C.“自主式作战平台已成为发达国家作战行动的主体”错误,原文的表述是“自主式作战平台将成为未来作战行动的主体”。
其次是作战样式的改变。未来战争将呈现以数据攻击和防护为基本手段的全新作战样式。在大数据技术支撑下,跨网或离网攻击都将成为可能,实时的战场信息、各种侦察平台搜集的信息、作战指挥中心的每一项指令、传感器信息等,都是以数据的形式存在并发挥作用。这些瞬息万变、纷繁复杂的海量信息,构成了最基本的战场生态。
高三下学期四月考试卷语文试题(附答案解析)
高三下学期四月考试卷语文试题(附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江阴船歌》序今年八月间,刘半农从江阴到北京,拿一本俗歌给我看,说是在路上从舟夫口里录下来的。
这二十篇歌谣中,虽然没有很明显的地方色彩与水上生活的表现,但我却以为它颇足为部分中国民歌的代表,有收录与研究的价值。
民歌的界说,按英国Fank Kidson说,是生于民间,并且通行民间,用以表现情绪或抒写事实的歌谣。
中国叙事的民歌,只有《孔雀东南飞》与《木兰诗》等几篇,现在流行的多半变形,因为受了戏剧的影响,成为唱本。
抒情的民歌有《子夜歌》等,数量很是不少,但却是经过文人收录的,都已大加修饰,成为文艺作品,减少了科学上的价值了。
“民间”的意思,指的是多数没有文化的民众;民歌中的情绪与事实,也便是这民众所感的情绪与所知的事实。
所以民歌的特质,并不偏重在有精彩的技巧与思想,只要能真实地表现民间的心情,便是纯粹的民歌。
民歌原是民族文学的初始和基础,倘若技巧和思想有精彩的地方,原是极好的事;但笨拙的措辞,粗俗的意思,却正是绝大数民歌无可奈何的事实。
我们称赞技巧和思想精彩的《子夜歌》,但仍不能蔑视这舟夫言辞有缺欠的情歌。
抒情的民歌中,有种种区别,田间的情景和海边的不同,农夫与渔民的歌也自然不同。
中国的民歌未经收集,无从比较;但据我在故乡所见,民众的职业虽然有别,倘若境遇不是相差很大,歌谣上也不发生什么差异。
农夫唱的都是“鹦歌戏”的片段,各种劳动者也是如此;这鹦歌戏本是堕落的农歌,它存在戏剧的扮演,名称就是“秧歌”的转讹:这件小事,很可以说明中国很多地方的歌谣,何以没有鲜明的地方色彩,这与思想言语粗俗有巨大关系。
民歌的中心思想专在恋爱,但词意上很有高下,凡不很高明的民歌,对于民俗学的研究,虽然一样的有用,但从文艺和道德来说,便不免有可以非难的地方。
绍兴秧歌的演出,甚至被禁演,江浙通行的印本《山歌》,也被排斥;这册中所选的二十篇,原是未经辑录修饰的民歌,难免也有这些缺点。
2021届高三年级第四次诊断考试语文参考答案
高三第四次诊断考试语文参考答案1.B “经济地位决定了城市等级体系〞不正确,文中说“在一些新兴的经济区域,逐渐形成政治因素与经济因素并重的城市等级体系〞,政治因素仍起着重要作用。
2.B “削弱了长安、洛阳这两个城市的政治地位〞错,原文说“唐代全国性城市仍以长安、洛阳为首〞,可见长安、洛阳这两个全国性城市的政治地位并未削弱。
3.C. 原文“较大城市中出现同类商品的集中贸易,中小市镇中形成以某类商品交易为主的专业化贸易〞,选项“使得唐代较大城市商品的集中贸易和专业化贸易〞错。
4.B5.C〔“和亲政策最早始于唐代〞错;〕6.D〔“将赤岭作为两国的边界〞是金城公主的建议。
〕7.〔1〕有僧人把修习佛法作为职业,等到死了的时候尸体不放入棺材,只是把尸体送到近郊用来饲养鸟兽。
像这样很多年,当地人称那些地方叫“黄坑〞〔“殓〞“但〞“积年〞各1分,大意2分〕〔2〕李暠风度仪容美妙严谨,所到之处都被人称赞威严庄重,朝廷称赞他有宰相的声望。
屡次受封后作为武都县的地方长官,不久拜为太子少傅。
〔“所历〞“伯〞“俄〞各1分,大意2分〕参考译文:李暠,淮安王神通的玄孙,清河王孝节的孙子。
李暠小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侍奉母亲非常慎重。
唐睿宗的时候,屡次升迁转任卫尉少卿。
母亲去世离任,居丧期间因为悲伤过度骨瘦如柴,家人及关系亲密的亲属从不曾看见他说笑。
开元初年,任汝州刺史,管理严格简朴,州县一派肃然。
和他的哥哥李昇、弟弟李晕,感情尤其深沉。
李昇等人每个月从东都洛阳来探访李暠,悄悄地往来,州中人都不知道,李暠像这样清廉慎重。
不久任太长少卿,三次升职后任黄门侍郎,兼任太原府尹,同时任太原以北各军节度使。
太原过去有个习惯,有僧人把修习佛法作为职业,等到死了的时候尸体不放入棺材,只是把尸体送到近郊用来饲养鸟兽。
像这样很多年,当地人称那些地方叫“黄坑〞。
黄坑旁边有上千条饥饿的狗,它们吃死人的肉,因为伤害小孩及体弱者,远近的人们为此很忧虑,前后官员都不能制止。
2019-2020学年漳州市第三中学高三语文第四次联考试题及答案
2019-2020学年漳州市第三中学高三语文第四次联考试题及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北京渐远的叫卖声黄开发上午在家看书,楼下传来叫卖声:“磨剪子磨刀——”声音低沉,有些苍老的感觉。
“磨”字发音很轻,“刀”字音有点像“都”,与以往所听到的不同。
我走到窗前,见一个老师傅推着自行车走过。
他看起来六十来岁,光头,戴眼镜,上下一身咖啡色的衣裳,连自行车的挡泥板和支架都是这个颜色,——后者应是生锈的缘故。
他不时抖动着一串金闺,发出哗啦哗啦的铁片碰击声。
回到书桌前,我顺手从身边的书架上取下一本书—— 布面仿线装的《一岁货声》。
此书高踞书架已两年有余,之所以放在近前,是为了取读的方便,然而一直忙于读其他的书,无暇顾及。
时令交替,应时叫卖,最能反映出农业文明时代鲜明的季节感。
下面从《一岁货声》中略抄几则,可见一斑。
暮春四月,胡同口的菜摊传来:“杏儿来,熟又烂来,酸来还又管换来呀,烂杏儿巴达来,小葱儿来,莴苣菜呀,嫩水萝葡来,白菜呀,蒿子杆来,蒜苗来,豌豆角儿来,黄瓜来,勾葱辣秦椒来,卖粉皮儿一大钱。
”听到这声音,脑子里就会浮现出杏儿黄、水萝卜红、蔬菜绿的画面,丰富多彩。
“巴达杏”是一种出自西域的著名品种,小贩以此招徕顾客。
“嗳……十朵,花啊晚香啊,晚香的玉来,一个大钱十五朵。
”这是叫卖晚香玉的。
农历五月,初夏的黄昏,悠长的青灰色胡同,篮筐中盛开的白花,阵阵馥郁的芬芳……这动人的情景,宛如一幅有声的风俗画,一首有味的乡土诗。
其中的点号不是省略号,原编者在序中解释,这是表示长声与余韵的。
初冬十月,天气转冷,卖蒸白薯的来了:“栗子味的白糖来,是栗子味的白薯来……烫手来,蒸化了,锅底儿,赛过糖了,喝了蜜了,蒸透了白薯啊,真热活呀!”蒸白薯又香又甜又热乎,听了就使人流哈喇子。
时至腊月,临近年根,各种吆喝声、响器声密集起来。
有跑旱船、耍猴儿的,有卖供花、关东糖的,有卖年画、对联的,有熬粥、卖豆豉豆腐的,有卖红头绳、绫绢花的,有卖砂锅、装灯带的……各种吆喝声伴随着锣声、鼓声、唢呐声,在冰冷的空气里酿出了温煦、热闹、欢庆的年节气氛。
福建省漳州市2023届高三毕业班第四次教学质量检测(漳州四模)语文答案
语文科试题简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1.(3分)【答案】A【简析】本题主要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
材料一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包含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尤其是对以审美需求为代表的精神生活需求更为迫切。
”可见,这里的审美需求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对艺术作品的审美活动”。
2.(3分)【答案】B【简析】本题主要考查理解作者的观点,把握作者阐述观点的方法和逻辑的能力。
原文说“在‘日常生活审美化’过程中,既要将审美文化所体现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向世界传播,促进文明交流和互鉴;也要传承和发掘本土文化价值,满足本国人民的审美需求。
”可见,选项“就必须实现日常生活审美化”的推断不成立。
3.(3分)【答案】C【简析】本题主要考查综合利用信息进行实证、推理的能力和思维方法。
A项,体现材料二第四段所言普通人对“生活的质量和品味”的追求这一“日常生活审美化”的表现;B 项,“‘国潮’元素”正是体现材料一第四段言及的“产品审美的符号价值超过使用价值成为消费的主导价值”这一“日常生活审美化”的特征,及材料二第四段所言“人的衣食住行”“都伴随着审美”这一表现;C项,“充满东方美学的精品节目”体现的是“艺术审美”而非“生活审美”的范畴,不符合“日常生活的审美化”这一观点。
D项,“利用科技手段提升沉浸式体验感”正是体现材料一第四段言及的“通过图像化、视频化、虚拟化对现实世界进行美化,或重新建构美的世界”这一“日常生活审美化”的特征,及材料二第四段所言“把日常体验提升为审美体验”这一表现。
4.(4分)【答案】①日常生活审美化是在新时代背景下社会经济发展成果,反映了人民对美好生活普遍性的向往和追求;②日常生活审美化是体验经济时代的必然产物,企业要顺应社会需求,实现对文化产品的软创新,满足消费者的愉悦体验。
(每答出一点给2分。
意思对即可。
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简析】本题主要考查迁移运用材料观点,分析社会现象,解决新情境中的新问题的“实践操作能力”“思维认知能力”。
高中语文四省联考试题及答案
高中语文四省联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 下列词语中,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 蜷缩(quán suō)缄默(jiān mò)蹑手蹑脚(nièshǒu niè jiǎo)B. 蹒跚(pán shān)箴言(zhēn yán)恣意妄为(zì yì wàng wéi)C. 踌躇(chóu chú)缱绻(qiǎn quǎn)峥嵘岁月(zhēng róng suì yuè)D. 恣睢(zì suī)踯躅(zhí zhú)砥砺前行(dǐ lìqián xíng)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他不仅学习好,而且品德也好。
B. 由于他勤奋好学,因此成绩优异。
C. 这篇文章的观点鲜明,结构严谨,语言流畅,受到了读者的好评。
D. 我们要注意防止不再发生类似的错误。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1. 《滕王阁序》中“落霞与孤鹜齐飞,______”的下一句是“秋水共长天一色”。
2. 李白的《将进酒》中“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______”表达了诗人豪放的个性。
三、阅读理解(共3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荷塘月色》(节选)朱自清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
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
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
1. 作者在文中描绘了怎样的月色?2. 作者对月光的感受是什么?四、作文(20分)请以“我眼中的四季”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高中语文四省联考试题答案一、选择题1. 正确答案:C2. 正确答案:C二、填空题1. 答案:秋水共长天一色2. 答案:奔流到海不复回三、阅读理解1. 答案:作者描绘了月光如流水般静静泻在荷塘的叶子和花上,青雾浮起,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又像笼着轻纱的梦。
2021届漳州一中分校高三语文第四次联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2021届漳州一中分校高三语文第四次联考试题及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平凡的世界》节选,完成下面小题。
孙少安重建学校路遥这一天晚上,少安被父亲有点神秘地把他从家里叫到院子里。
“什么事?”少安问。
他看见父亲一脸的诡秘。
孙玉厚就把刘玉升要重建庙宇的事给儿子大约说了说。
“我已经上了二十块布施。
我听玉升的意思,想叫你多出点哩,因为你这二年赚了几个钱……”孙玉厚咄咄地对儿子说。
孙少安有些生气地巴咂了一下嘴,对父亲说:“哎呀,我怎能出这号钱哩?就是你也不应该出!”玉厚老汉对儿子的态度大为惊讶。
“你娃娃不敢这样!神神鬼鬼的事,谁也说不来!咱又不在乎那么两个钱。
万一……”“万一怎?”少安看着父亲的可怜相,强硬地说:“我不会出这钱!哪里有什么神神鬼鬼!神鬼就是刘玉升和金光亮!他们愿干啥哩,和咱屁不相干!”玉厚老汉见儿子如此不恭神灵,急得两只手索索地抖着……第二天上午,少安无意间产生了一个小小的愿望——想到金家湾那面去转一转,瞧瞧他的宝贝儿子。
虎子这半年已经上了小学一年级,他很想在外面悄悄看看儿子坐在教室里的样子。
孙少安一个人慢慢遛达着,淌过东拉河,走过初冬荒凉的庙坪,跨过了哭咽河上的那座小桥。
习惯地走到原来的学校院子,却猛然意识到:学校已搬进了原二队的饲养院里!不过,他倒一下子无法把自己的双脚从这个破败的老学校的院子里挪出来。
他看见,这个当年全村最有生气的地方,竟是这样的荒芜衰败了!院子里蒿草长了一人高,窑面墙到处都是裂缝,麻雀在裂缝中垒窝筑巢,叽叽喳喳,飞进飞出,那副篮球架已经腐朽不堪,倒塌在荒草之中……这就是当年他和润叶上过学的地方!以后,他的弟弟、妹妹,都在这里上过学。
而现在,他的儿子却不得不离开这地方,搬到曾经喂驴拴马的棚圈里去念书了。
这是历史的耻辱,也是双水村的耻辱。
“不过,你孙少安大发感慨,可又给双水村做了些什么事?”有一个声音突然在内心中问他。
孙少安怔了怔,忍不住仰起脸向天空长长地嘘了一口气。
漳州市高三语文第四次模拟试卷
漳州市高三语文第四次模拟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1题;共6分)1. (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随着社会的进步,马路上的汽车越来越多,由于开车人素质的________,每年都有许多交通事故发生,()。
汽车自身存在一定盲区,如果紧跟前车车尾行驶,一旦突然遇到障物,前车急打方向避让或者紧急刹车,后车就会________,发生交通事故。
还有的人觉得单手开车不仅姿势帅气,开车起来也比较英俊。
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认识,如果遇到十分危急的情况,单手开车对特向的掌控程度严重不足,很容易造成本可以避免的事故。
很多新手拿了驾照之后,面对________的车辆和来来往往的行人,心里会有一定压,眼睛只会死盯着前方看,生怕碰撞了别人。
这也是非常危险的。
因为车尾后面同样有行驶中的车辆,如果变道、刹车不看后视镜,也存在和邻车发生碰撞的很大几率。
因此,开车一定要养成良好的驾驶习惯,________把方向,全面把好安全关。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 . 参差不齐措手不及川流不息全神贯注B . 良莠不齐措手不及车水马龙屏气凝神C . 参差不齐出其不意车水马龙全神贯注D . 良莠不齐出其不意川流不息屏气凝神(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 . 还有的人觉得不仅单手开车姿势帅气,开车起来也比较放松。
B . 还有的人觉得单手开车姿势不仅帅气,开车起来也比较放松。
C . 还有的人觉得单手开车不仅姿势帅气,所以开车起来也放松。
D . 还有的人觉得单手开车不仅姿势帅气,开车起来也比较放松(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 . 严重的人身伤害和经济损失被造成B . 造成严重的人身伤害和经济损失C . 把严重的人身伤害和经济损失造成D . 造成人身伤害和经济损失很严重二、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27分)2. (6分) (2019高二上·临渭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福建省漳州市2024届高三毕业班第四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含答案
福建省漳州市2024届高中毕业班第四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本试题卷共10页,23题。
全卷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考生注意: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九州共贯”,出自《汉书·王吉传》。
西汉王吉向汉宣帝提出,《春秋》推崇周朝的大一统,是因为周朝在尊重各地不同风俗习惯的前提下,全国推行统一教化,使政令贯通划一,人民拥有共同价值观,各族人民和谐如一家。
“多元一体”,源于中国考古实践理论,强调文化的包容与整合。
“多元”指各民族起源、发展的历史不同,文化、社会也各具特点;“一体”指各民族的发展相互关联、补充。
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各民族相互促进、不断融合,在交往交流中,情感联系得以深化,思想上产生碰撞与共鸣。
可以说,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发展、巩固统一的伟大祖国的历史。
“大一统”一词始见于《春秋公羊传》。
秦汉时期,“大一统”成为政治思想领域的主流。
自汉武帝实行“罢黜百家,表章六经”,儒家思想以其兼容并蓄的特点不断吐故纳新。
“修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后世各个历史时期都非常重视思想上的融合与统一。
无论哪个民族建立政权,都以统一天下为已任,都以中华文化的正统自居。
这一思想不但维护了政局稳定,为创造盛世景象奠定坚实基础,更形成了统一的价值体系。
纵观中华民族发展历史,尽管其中出现时间长短不同的分裂,但统一始终是主流。
从早期中国文化的星罗棋布到春秋战国百家争鸣,中国文化呈现多元发展、诸子并存的局面。
秦汉以降,伴随儒学成为正统思想,中国文化由多元走向一统,各地区呈现百花齐放、多元并进的局面。
大一统思想夯实了各民族心理认同的稳固基础,其中蕴含的政治、民族、文化上的统一等多层内涵得到各民族的认可与支持。
2021届漳平一中高三语文第四次联考试卷及参考答案
2021届漳平一中高三语文第四次联考试卷及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马的历史,非常悠久。
甲骨文中就有马的形象。
据史书记载,商周时贵族出行多乘马车或骑马。
贵族死后,作为陪葬的马匹也占据着一席之地。
霍去病墓的石雕群,唐太宗的昭陵六骏,无不显示出统治者对马的重视。
也正是马在古时的特殊地位和作用,以及帝王对良马的喜爱,在客观上促进了“马艺术”发展。
汉武帝不惜重金和发动战争来换取汗血宝马。
马成为汉代绘画和雕塑中经常出现的题材和内容。
唐太宗属马,也特别爱马。
在我国石雕艺术史上,汉代霍去病墓石雕群、唐太宗的昭陵六骏树起了意象造型与写实造型的艺术风格几乎不可逾越的高峰。
同一表现对象的马在各朝艺术家的艺术创作中呈现出各式面貌,虽然霍去病墓石雕群与昭陵六骏这两组马的石雕艺术品是在不同时代的特殊风格下成就了它们各自独特的艺术面貌,但它们之间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和相通之处。
一是意象造型与写实造型的统一。
虽然历史上大多把霍去病墓石雕群归为写意的类别,而唐昭陵六骏则被看作写实的代表,但在具体的形象塑造方面,这两种艺术手法相互渗透。
昭陵六骏继承了霍去病墓的创作手法,采用象征手法,表现重大的历史事件。
这两组石雕虽然都刻画的是战马,实质是反映人的勇敢和战争的惨烈。
因此不管是霍去病墓石雕还是昭陵六骏,不仅是对帝王将相的颂歌,也是无数英勇将士的历史丰碑。
霍去病墓纪念性石雕的重要特点,是将独特的艺术构思和石料的选取相结合,因石而得形,因形而造意,因意而施工。
《马踏匈奴》是霍去病墓石雕群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件作品。
作品中战马威武雄健,傲然挺立,敌人蜷缩于马下,垂死挣扎,与整个马的轮廓浑然一体。
而在整个雕塑的关键部分,如马下胡人的特征运用线刻和浮雕的手法刻出相对写实的形象。
这样,将大写意与细微写实的造型手法相结合来表现精妙传神的形象。
就马的造型而论,汉马偏于写意,蹄细体肥,外形流畅简洁;唐马偏于写实,注重马体解剖结构的表现。
2021届福建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语文第四次联考试题及答案
2021届福建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语文第四次联考试题及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疫,这一中国古代史书中的常见名称,是指由各种致病性微生物或病原体引起的传染性疾病,自有人类以来,疫病就伴随而生。
中华民族始终在同疫病进行着顽强的斗争,并在斗争中把疫病的防治和自然环境、社会人生联系在一起,逐步形成了自己独有的天道、人道、医道合一的思想。
天道、人道、医道合为一体,使得中国古代的医学理论不仅仅是疫病医学,还是具有丰富人文内涵,包括哲学、艺术、道德、宗教等在内的一种综合性的人文生命学,一种被古人称之为“生生之具”的关于生命智慧和生命艺术的学问,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中华医道以天人合一思想为核心,形成了天人感应、顺应自然、整体关联、阴阳平衡、调和致中、五行生克的阴阳五行学说和脏肺经络学说相结合的整体医道观,构建起一整套“治未病”的养生之道和望闻问切诊断,针灸、按摩推拿、经方等“治已病”的理论和方法。
在这种整体论的指导下,中国医学形成了“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的疫病生成观;形成了“医之上者,理于未然,患居虑后,防处事先”的疫病预防观;形成了防微杜渐,治病求本,适时为度,辨证施治、扶正祛邪的疫病治疗观;形成了“病从心起”,故“治心”“修养”的修心养性观和饮食法地道,居处法天道,制喜制怒的养生观;形成了驱邪避毒、斋戒沐浴、打扫庭院、掸尘扫房,强身健体的卫生健康观;形成了“悬壶济世”“大医精诚、仁心仁术”“医者仁心,医德为先”“妙手回春,杏林春暖”的医德观。
医道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思想“道合理同”,密切关联。
医道作为天道与人道在自然与人之间的体现者和践行者,从知行合一的实践层面把天道与人道中许多抽象的理念体现出来。
因此,要理解天道和人道合一的思想,就应当对医道有所了解,否则对天人合一的理解只能够停留在一个抽象的哲学理论层面。
福建省漳州市七校2021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试题新人教版
漳州四地七校2021届第一次联考语文试卷(本试卷分五大题。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卷上)一、古代诗文阅读(27分)(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分)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6分)(1)____________,此时无声胜有声。
(白居易《琵琶行》)(2)淇水汤汤, ____________。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诗经·氓》)(3) ____________,浅草才能没马蹄。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4)____________,岂余心之可惩?(屈原《离骚》)(5)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____________。
(苏轼《赤壁赋》)(6)无丝竹之乱耳,____________。
(刘禹锡《陋室铭》)(二)文言文阅读(1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5题。
答吴充秀才书欧阳修修顿首白,先辈吴君足下。
前辱示书及文三篇,发.而读之,浩乎若千万言之多,及少.定而视焉,才数百言尔。
非夫辞丰意雄,沛然有不可御之势,何以至此!然犹自患伥伥莫有开之使前者,此好学之谦言也。
修材不足用于时,仕不足荣于世,其毁誉不足轻重,气力不足动人。
世之欲假誉以为重,借力而后进者,奚取于修焉?先辈学精文雄,其施于时,又非待修誉而为重,力而后进者也。
然而惠然见.临,若有所责,得非急于谋道,不择其人而问焉者欤?夫学者未始不为道,而至者鲜焉;非道之于人远也,学者有所溺焉尔。
盖文之为言,难工.而可喜,易悦而自足。
世之学者往往溺之,一有工焉,则曰:“吾学足矣”。
甚者至弃百事不关于心,曰:“吾文士也,职于文而已。
”此其所以至之鲜也。
昔孔子老而归鲁,六经之作,数年之顷尔。
然读《易》者如无《春秋》,读《书》者如无《诗》,何其用功少而至于至也?圣人之文虽不可及,然大抵道胜者,文不难而自至也。
故孟子皇皇不暇著书,荀卿盖亦晚而有作。
若子云、仲淹,方勉焉以模言语,此道未足而强言者也。
后之惑者,徒见前世之文传,以为学者文而已,故愈力愈勤而愈不至。
2021年福州高级中学高三语文第四次联考试题及参考答案
2021年福州高级中学高三语文第四次联考试题及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反映了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的时代精神,汲取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与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具有鲜明的时代内涵。
首先,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确立了一种新价值观。
当前,经济全球化与社会信息化程度日益加深,倡导对话协商、共享共建、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成为世界各国的现实需要,当今国际社会发展所需的共同价值得到凸显。
“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
”这种共同价值是对不同国家、民族价值观念的融合与升华,体现了当今世界的价值共识。
应当看到,共同的生活条件和共同的价值尺度,是联结共同体的纽带,而共同的价值观念则是共同体的精神存在方式和思想基础。
作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精神纽带,这种共同价值观打破了零和博弈、丛林法则等旧观念,明确了一种以和平发展、责任共担、合作共赢为特征的新价值观,成为改进全球治理体系的观念基础。
其次,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彰显了一种新时代观。
面对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应在人类文明的制高点上审视时代问题,对实现各国共同发展的现实需要做出当代的自我阐明。
正如黑格尔所言,“每一哲学都是它的时代的哲学”。
作为我们时代的思想,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体现了对时代发展变化的真知灼见,反映了对时代境况和发展取向的准确把握,从而彰显了时代精神的精华。
在当今时代,体现世界文明意识的纽带将各国联系在一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为此必须增强互信、促进平等和共享,基于满足共同利益的需要,实现更加公平合理、包容互惠的全球治理。
最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倡导了一种新文明观。
人类历史是由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文化融汇而成的波澜壮阔的画卷,不同文化主体在交流与对话中增进共识,人类未来的命运处于相互构成的境遇中。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旨在消除现实生活中的文明壁垒,打破阻碍人类交往的精神隔阂,汇聚世界各国共同繁荣发展的文化合力,是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中国主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福建省漳州市四地七校高三第四次联考语文试卷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敬畏经典与文化自觉、自信、自强仲呈祥敬畏经典,本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对优秀传统文化艺术高度自觉、充分自信的文明标志。
诚如哲学家冯友兰先生曾概括的“道德的抽象继承论”所深刻揭示的那样,经典中承载着民族赖以生存发展的代代相传的至今仍有生命力的审美价值取向和道德伦理观念,需要我们自觉地把它“抽象”出来,“继承”发扬,使之成为具有永恒价值的精神资源。
经典作品中传承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倡导的诸如“天人合一”“兼容和谐”“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民本思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等理念主张,不仅为当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强大的精神资源,而且也为21世纪人类面临的经济危机、能源危机、生态危机、道德危机和精神危机开出了救治的文化良方。
西方哲学家罗素就说过:“中国至高无上的伦理品质中的一些东西,对现代世界极为重要”,“若能够被全世界采纳,地球上肯定比现在有更多的欢乐祥和。
”当然,经典作品也不是拒绝真正的创新和与时俱进的。
改编经典,应视为传承和传播经典的一种有效途径。
任何改编,总要注入改编者对经典的读解阐释及其所吸收的所处时代新鲜的思维成果。
这里的关键,在于力倡循着经受历史和人民检验的经典作品昭示的审美价值取向和道德伦理观念,顺势深化、丰富、发展、创新,防止和反对逆势解构、拆卸、颠覆。
逆势解构、拆卸、颠覆往往是为了制造受众视听感官上的刺激感和迎合时尚趣味。
殊不知,当一个民族视听感官上的刺激感过度强化之时,便是这个民族的精神美感与反思能力弱化之时。
这是民族文化建设的悲哀而非幸事。
我们绝不能乐此不疲、麻木盲目。
我们切记不能一边呼唤经典,一边又不珍视经典,更不能把伪经典捧上天。
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理应成为当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中文化建设的时代强音。
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文化建设发展的母体。
敬畏经典,珍视经典,是践行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的题中之意。
唯有文化上真正自觉,才能做到充分自信;而唯有自觉自信,才能走向文化自强。
自觉,就是要坚持“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自信,就是要坚持坚守的从容,鼓足进取的勇气,焕发创新的活力。
那种随意解构、颠覆经过历史和人民检验的经典作品的做法,丧失了对民族优秀文化的充分自信,缺失了对民族文明传统生命力的坚定信念,只会营造出一种有悖于“引导社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的不良精神氛围。
这,既表现出文化建设上的一种盲目,又暴露出对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一种自卑,更不能走向文化自强。
因此,切不可等闲视之。
(原载【最新】3月21日《人民政协报》C1版)1.下列对“敬畏经典”的阐释,符合作者原意的一项是A.自觉地“抽象”并继承发扬经典中所承载着的民族赖以生存发展的至今仍有生命力的审美价值取向和道德伦理观念。
B.如果世界采纳中国至高无上的伦理品质中的一些东西,那么地球上肯定比现在有更多的欢乐和祥和。
C.一个民族视听感官上的刺激感过度强化之时,便是这个民族的精神美感与反思能力弱化之时。
D.“天人合一”“兼容和谐”“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民本思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正是经典作品所传承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2.(小题2)作者认为只有怎么做才可以将改编经典视为传承和传播经典的有效途径?3.如何走向文化自强是本文的核心思想,请简要概述。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天气(节选)梁实秋熟人相见,不能老是咕嘟着嘴,总得找句话说,说什么好呢?一时无话可说,就说天气吧。
“今天好冷啊!”“是呀,好冷好冷。
”寒来暑往,天道之常,气温升降,冷暖自知,有什么好说的?也许比某些人见面就问“您吃饭啦?”“您喝茶啦?”或是某些染有洋习的人之不分长幼尊卑一律见面就是一声“嗨!”要好得多。
拿天气做为初步的谈话资料,未尝不可,我们自古以来,行之久矣,即所谓“寒暄”,又曰“道炎凉”。
天气也真是怪,变化无常。
苦了预报天气之人。
我看过一幅漫画,画着一位可怜巴巴的预报天气的人向他的长官呈递辞书。
长官问他何故倦勤,他说:“天气不与我合作。
”我看了这幅画,很同情他。
他以后若是常常报出明天天气“晴,时多云,局部偶阵雨”,我不会十分怪他。
天有不测风云,教谁预报天气,也是没有太大把握。
预报正确,没有人喝彩鼓掌,更没有人登报鸣谢。
预报离了谱,少不得有人抱怨,甚至大骂。
从前根本没有什么天气预报之说,人人撞大运。
北方民间迷信,娶妻那天若是天下大雨,硬说是新郎官小时候骑了狗!元忽必烈汗两度遣兵远征日本,不顾天时地利,都遭遇了台风而全军覆没,日本人幸免于难,乃称之为“神风”。
我们知道台风是有季节性的,奈何忽必烈汗计不及此。
我初来台湾,闻台风之名,相见恨晚,不过等到台风真个来袭,那排山倒海之势,着实令人心惊。
记得有一年遇到一个超级的西北风,风狂雨骤,四扇落地窗被吹得微微弯曲,有迸破之虞,赶快搬运粗重家具将窗顶住,但见雨水自窗隙汩汩渗进,无孔不入,害得我一家彻夜未能阖眼。
我们总算幸运,没有北美洲那样强烈的飓风(即龙卷风),风来像一根巨柱,把整栋的房屋卷上天!我们的台风来之前,向有预报,这恐怕要感谢国际合作,以及卫星帮忙。
虽然偶有来势汹汹而过门不入的情事,也乐得凉快一阵喜获甘霖,没得可怨。
人总是不知足。
不是嫌太热,就是嫌太冷。
朔方太冷,冰天雪地,重裘不暖,好羡慕“暖风熏得游人醉”的景况。
南方太热,朱明当令,如堕火宅,又不免兴起“安得赤脚踏层冰”的念头。
有些地方既不冷又不热,好像是四季如春,例如我国的昆明便是其中之一。
住在这种地方的人应该心满意足没话可说了。
然而不然,仍然有人抱怨,说这样的天气过于单调,缺乏春夏秋冬的变化,有悖“天有四时”之旨。
好像是一定要一年之中轮流的换着四季衣裳才觉得过瘾。
好像是一定要“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才算是具有良辰美景赏心乐事。
我看天公着实作难,怎样做都难得尽如人意。
久晴不雨则旱,旱则禾稻枯焦。
久雨不歇则涝,涝则人其为鱼。
这就是靠天吃饭的悲哀。
天气之捉弄人,恐怕尚不止此。
据气象家的预测,如果太阳的热再加百分之三十,地球上的生物将完全消灭。
如果减少百分之十三,地球将包裹在一英里厚的冰层内!别慌,这只是预测,短期内大概不会实现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拿天气做为初步的谈话资料比起不分长幼尊卑一律见面就是一声“嗨!”要好得多,因为前者既是“寒暄”又是“道炎凉”,有中国特色,还透着股说不尽的味道。
B.把“天气不与我合作”作为呈辞预报天气这一吃力不讨好的工作的理由,既是对天气预报这一工作难度的客观描述,又幽默地表达了辞者内心的无奈与悲哀。
C.举元忽必烈汗两度遣兵远征日本,都遭遇了台风而全军覆没,日本人因此幸免于难,称台风为“神风”的例子,突出了天气的威力,强调了天气预报的意义。
D.不仅天气预报难,天公也着实作难。
人们既嫌北方太冷,又嫌南方太热,四季如春了,还嫌天气过于单调,缺乏春夏秋冬的变化,有悖“天有四时”之旨。
E.文章既说到了天气的变化无常、不识天气的可笑与危害及靠天吃饭的悲哀,还告诫读者太阳热度的变化将对地球造成的影响,处处透着强烈的环保意识。
5.作者在第四段分别引用了唐宋诗人的诗句谈天气,有什么效果?请简要分析。
6.作者为什么要在第一段末称“寒暄”为“道炎凉”,后文对此有何呼应?请简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缘起一面”高群杨绛祖籍江苏无锡,1911年7月17日出生在北京一位开明的知识分子家中,未满百日,便随父母南下,移居上海。
少年时代,杨绛在上海读书。
从小就学习好,但最淘气顽皮,曾因为上课说话被罚站示众,却因不服两人说话只罚一人而大哭到下课。
在苏州东吴大学求学时,杨绛是班上的“笔杆子”,中英文俱佳。
1932年初,东吴大学因学潮停课,开学无期。
杨绛东吴大学政治学系毕业在即,不能坐等,就想到燕京大学借读,借读手续由她的同学孙令衔请费孝通帮忙办理。
2月下旬,杨绛等5人北上。
路上走了3天,到北平已是2月27日晚。
他们发现火车站上有个人探头探脑,原来是费孝通,他已是第3次来接站,前两次都扑空。
入学考试结束后,杨绛便急着到清华大学去看望老朋友,同伴孙令衔也要去清华看望表兄。
这位表兄不是别人,正是钱钟书。
杨绛初见钱钟书,只见他身着青布大褂,脚踏毛底布鞋,戴一副老式眼镜,浑身儒雅气质,“蔚然而深秀”。
而杨绛更有一番神韵。
她个头不高,但面容白皙清秀,身材窈窕,性格温婉和蔼,人又聪明大方。
匆匆一见,甚至没说一句话,彼此竟相互难忘。
然而,孙令衔莫名其妙地告诉钱钟书,说杨季康(杨绛原名)有男朋友,又跟杨绛说,他表兄已订婚。
钱钟书写信给杨绛,约她相会。
见面后,钱钟书开口第一句话就是:“我没有订婚。
”杨绛说:“我也没有男朋友。
”从此他们开始了书信往来。
一天,费孝通来清华大学找杨绛“吵架”。
费孝通认为他更有资格做杨绛的男朋友,因为他们已做了多年的朋友。
费孝通此前曾问杨绛:“我们做个朋友可以吗?”杨绛说:“朋友,可以。
但朋友是目的,不是过渡;换句话说,你不是我的男朋友,我不是你的女朋友。
”这回,杨绛的态度还是没变:“若要照你现在的说法,我们不妨绝交。
”费孝通很失望也很无奈,只得接受现实,跟杨绛做普通朋友。
1979年4月,中国社会科学院代表团访问美国,钱钟书和费孝通作为代表团成员,不仅一路同行,旅馆住宿也被安排在同一套间,两人关系处得不错。
钱钟书想想好笑,淘气地借《围城》里赵辛楣曾对方鸿渐说的话,跟费孝通开玩笑:“我们是‘同情人’(指爱上同一个人)。
”1966年“文革”爆发,杨绛在外国文学研究所作为“反动学术权威”被“揪出来”。
从此开始了受污辱、受践踏、挨批、挨斗的日子。
造反派给她剃了“阴阳头”,派她在宿舍院内扫院子,在外文所内打扫厕所,住“牛棚”。
余下的时间作检讨、写认罪书等等。
3天后,钱钟书也被打成“牛鬼蛇神”。
1969年11月,钱钟书被下放到信阳地区罗山县。
次年7月,杨绛也被下放到那里,被分配在菜园干活。
菜园距离钱钟书的宿舍不过10多分钟的路。
当时,钱钟书负责看守工具,杨绛的班长常派她去借工具,于是,“同伴都笑嘻嘻地看我兴冲冲走去走回,借了又还”。
后来,钱钟书改任专职通讯员,每次收取报纸信件都要经过这片菜园,夫妇俩经常可以在菜园相会。
“这样,我们老夫妇就经常可在菜园相会,远胜于旧小说、戏剧里后花园私相约会的情人了。
”“文革”结束后,杨绛和钱钟书获得了自由,终于又回到了阔别已久的家中。
浪费了整整10年的光阴,他们决定整天闭门自守,什么地方也不去,沉溺于自己的学问事业。
即便动荡年月,杨绛也没有放弃学术研究,通晓英、法两国语言的杨绛,近60岁时,从零开始学习西班牙语,并翻译了《堂吉诃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