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划分和城市地域
城市地理复习资料
地科二班城市地理复习资料第二章城乡划分与城市地域1、名词解释都市区(Metropolitan area) :它是国外最重要的城市功能地域概念。
一个大的人口核心以及与这个核心具有高度的社会经济一体化倾向的邻接社区的组合,一般以县作为基本单元。
(P23-24)大都市带( Megalopolis ):由许多都市区首尾连成一体,它们在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又存在着密切的交互作用,这样的巨大城市地域复合体叫做大都市带。
城市化地区:城市化地区就是美国为了确定城市的实体界线以便较好地区分较大城市附近的城镇人口和乡村人口的目的而提出来的一种城市地域概念,大体相当于我们常用的城市建成区的概念。
(P25)城市腹地:一般指与某城市地理位置接近,或与某城市具有密切经济联系而作为原材料、产品供应基地或重要销售市场的地区。
城市建成区:城市的实体地域即城市建成区都市连绵区:是以都市区为基本组成单元,以若干大城市为核心并与周边地区保持强烈交互作用和密切社会经济联系,沿一条或多条交通走廊分布的巨型城乡一体化地区。
城市群:是指在特定的地域范围内具有相当数量的不同性质、类型和等级规模的城市,依据一定的自然环境条件,以一个或两个超大或特大城市作为地区经济的核心,借助于现代化的交通工具和综合运输网的通达性,以及高度发达的信息网络,发生与发展着城市个体之间的内在联系,共同构成一个相对完整的城市“集合体”。
这个集合体就称为城市群。
(P27)2、举例说明定义城镇的标准有哪些?1、单纯用某级行政中心所在地为标准:如省级;2、单纯以城镇特征为标准:如公共设施等;3、单纯以居民点下限人口数量为标准:如5000人;4、用居民点的下限人口数量和密度指标为标准;5、用人口规模和城镇特征两个指标为标准;6、用人口规模和从业构成两个指标作标准;7、取两个以上指标作为标准:人口规模、人口密度、职业构成;8、其它标准。
3、城市与乡村的区别有哪些?答:第一、经济水平发展的区别,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品要远远高于乡村,我国在五个统筹中就提到要统筹城乡经济发展,旨在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第二、人口素质的差异,城镇人口受教育的水平要远远高于乡村;第三、基础设施的差距,比如医院、学校等机构的设施设备上的差距;第四、生活环境的差距,这个乡村要优于城市,在许多发达国家出现逆城市化现象,就是奔着乡村相对优越的生活环境去的。
城乡划分和城市地域
(2)一个“地方”若包含有满足条件 (1)的地域,并且该地域的人口占该
城乡划分和城市地域
“地方”人口的50%以上,则将该“地 方”全部划入城市化地区;如果该“地 方”没有包含满足条件(1)的地域,或 者即使满足条件(1)但该地域的人口不 足该“地方”的50%,则该“地方”全 部排除在城市化地区之外;
城市社会越发达,城市与周围地域之间 的社会经济联城乡划系分和越城市频地域繁,城乡之间的分 界也越模糊。
为适应这种变化,就要求建立一种城市 的功能地域概念。常用的是大都市区和 大都市带。
2、大都市区(Metropolitan Area)
以美国为例, 城乡划分和城市地域
SMA (1949) (1980)
年
城镇人口的实城乡质划分内和城市涵地域——是居住在城市 或集镇地域范围之内,享受城镇服务设 施,以从事二三产业为主的特定人群, 它既包括城镇中的非农业人口,又包括 在城镇从事非农产业或城郊农业的农业 人口,其中一部分是长期居住在城镇, 但人户分离的流动人口。
2、城市地域
城乡划分和城市地域
行政地域--指市政府管辖的城 市范围,是各国按城镇界定标准 确定的城镇地域。随着城市建制 的设立就明确划定。
城镇人口=UA城的乡划人分和口城市+地域>2500人的地方人口
UA(城市化地区)=>15000人的中心地方+
外围密集居住区(二者合计> 5万人) 外围密集居住区划分条件:(以普查小区为 单元,人口密度为指标,需满足4个条件。看 课本P19 )
外围密集居住区是否能归入某个城市化
地区,需满足以下条件:
功能地域
一般是以一日城乡为划分和周城市期地域的城市工作、居住、 教育、商业、娱乐、医疗等功能所波及 的范围。
城市地理
第一章绪论城市:城市是有一定人口规模,以非农业人口为主的居民集居地,是一定地域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交通中心,是聚落的一种特殊形态。
1)城市是有一定人口规模,以非农业人口为主的居民集居地,是聚落的一种特殊形态。
2)是一种复杂的动态现象,它的兴起和发展受自然、经济、社会金和人口等方面因素的影响。
3)是一种区域现象,在地球表面占据一部分土地,是人类活动的中心,与周围广大区域保持着密切联系,具有调控和服务等机能 4)从内部的各种构成要素演变和组合问题,可把其看成一个面,但从区域角度看,可以是一个点。
第二章城乡划分和城市地域一、城市和城镇的区别:只有那些经国家批准设有市建制的城镇才称为城市,不够设市条件的建制镇才称为镇,市和镇的总称才叫城镇或市镇。
城镇:比镇或镇大,以非农业人口为主的居民集居地,具有一定规模工商业的居民点。
第三章城市产生和发展的区域基础:(1)自然地理条件(气候):地质、地貌、气候、水文、土壤、植被首先作为人类生存环境,通过影响人口分布而影响城市的形成发展。
大城市对自然条件的依存关系比非特殊职能的小城镇要密切的多,分布更规律性。
(2)区域经济地理条件:矿产资源、淡水资源、水热资源、动植物资源的丰饶度及其组合、基础设施的状况、区域劳动力的数量及质量、经济发展的历史传统、现状经济的发展水平、未来的开发潜力等都可以影响城市的发展与分布。
第四章城市化原理城市化:是人口向城市集聚和乡村地域转化为城市地域的过程。
即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具体表现为乡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和城市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
郊区化:就是城市在经历了中心区绝对集中、相对集中和相对分散以后的一个绝对分散的阶段,它表现为人口、工业、商业等先后从城市中心区向郊区迁移,中心区人口出现绝对数量的下降。
逆城市化(郊区城市化):是城市化进程中,人口由中心城区向城市外围边缘地区迁移的过程。
与城市化相反的人口流动现象。
城乡划分和城市地域
第一节 城市概念及标准 第二节 城市地域 第三节 中国市、镇建制标准和统计口径
1
第一节 城市概念及标准
一、 乡村和城市
小村(hamlet)村庄 (Village)镇( town)城市(city)城 市化地区(urbanized area)、大城市(metropolis)
城市边缘区:是城乡间土地利用、社会和人口统计 学等方面具有明显差异特征而位于连片的建成区和 城市郊区,并且几乎没有非农业住宅、非农业占用 和非农业土地利用的纯农业腹地之间的土地利用转 变地区。(R.J.Pryor, 1968)
4
洛斯乌姆的区域城市结构
5
二、定义城镇的标准
1、城镇不同于乡村的本质特征有以下几个: a.在产业结构上不同于乡村; b.在规模上区别于乡村; c.在景观上不同于乡村; d.在物质构成上不同于乡村; e.在职能上区别于乡村; 还有从生活方式、价值观念、人口素质等
工业革命以后,城市突破城圈膨胀起来,城墙一类的明显界 线不复存在,但每个城市毕竟还是相对集中,象大饼似的一 块。
进入现代,由于汽车的普及和城市郊区化的结果,城市变成 了中心城市和包括外围若干城镇在内的城郊的复合体。城市 到乡村的渐变特点和复杂交错,已经很难找到一个城市消失 和乡村开始的明显的标志点,大城市尤其如此。
12
二、城市的实体地域
“中心地方”(central place、central city),它是城市化地区中 一个或几个人口最多的设有建制的地方,人口至少15 000人。
外围密集居住区的划分基本上以普查小区为基本单元,以人口 密度为基本指标,它们是否能归入某个城市化地区,需满足以 下条件: (1)一个或多个连续的人口密度在每平方英里1 000人(相 当于每平方千米386人)以上的普查小区。这些普查小区与其 它符合条件的地域必须相连;若不相连,则与城市化地区主 体之间的公路距离不得超过1.5英里(2.4km),且与隔断 它们的这一不符合条件的地域一起,其总体人口密度必须在 每平方英里500人以上;若隔离部分是水体或其它难开发地 域,则公路距离可放宽到5英里;
2.1.13城乡划分城市地理学
2、城乡界线的划分
为了解决市实体范围的划定使 用详细的规定。美国的处理方法比较完整,具有 代表性。
2、城乡界线的划分
美国划分方法简介: 美国国情普查局规定,城镇人口由居住在“城市 化地区”(Urbanized Area)的人口和城市化 地区以外的2500人以上“地方”(Place)的全 部人口组成。 “城市化地区”大体相当于我们常用的城市建成区 的概念。
1、城市地域
城市实体地域--指城市坐落在地表的实际范围。 是有着密集人口和各种建筑物、设施组成的建成 区。又称景观地域。
图2 昆明市区放大示意图 图1 昆明市行政边界
1、城市地域
城市功能地域--以一日为周期,体现居住、就 业、购物、医疗、文教、娱乐等城市基本功能所 波及的城市范围。 这个范围超出了城市建成区或城市化地区,使得 城乡之间的分界越来越模糊,就要求建立一种城 市功能地域概念来适应这种变化。
3、定义城镇的标准
世界各国典型例子: (5)用人口规模和城镇特征两个指标划分城镇: 如巴拿马1500人以上且具有街道、上下水系统和 电力系统等城镇特征的居民点为城镇。
3、定义城镇的标准
世界各国典型例子: (6)用人口规模和从业构成两个指标作标准: 如荷兰以 2000人以上的市或人口不到2000人、 但男子从业人口中从事农业活动的人口不超过20 %的市为城镇。
2、城乡界线的划分
(3)其它人口密度不足386人/km2的地域,如 果作为飞地被包围在满足密度标准的城市化地区 中,而且面积不超过12.95km2,则可并入城市 化地区;当城市化地区边界上有锯齿形缺口,缺 口两侧地域满足人口密度标准,且缺口的开口端 不超过2.4km,深度至少2倍于开口端宽度,整 个缺口面积不超过12.95km2 ,则可将缺口划入 城市化地区。
周一星城市地理学整理资料
城市地理学读书笔记第二章城乡划分和城市地域第一节城市概念及标准。
1.城市的概念。
狭义:只有经国家批准设有市建制的地方才称为市(城市),不够设市条件的地方成为镇(城镇)。
市和镇的总称为市镇。
广义:城市代表城镇居民合称。
(本书为广义)2.城镇不同于乡村的本质特征(城镇标准)。
①镇是以从事非农业活动的人口为主的居民点,在产业结构上不同于乡村。
②城镇一般聚集较多的人口,在规模上不同于乡村。
③城镇具有许多市政设施和公共设施,在物质构成上不同于乡村。
④城镇一般是工业,商业,交通,文教的集中地,在生活方式,价值观念,人口素质等方面存在差异。
第二节城市地域1.城市的三种不同概念。
行政地域概念实体地域概念功能地域概念①行政地域:法律规定的,有大于实体地域,有小于实体地域。
②实体地域:城市建成区,可区分城乡。
城市建成区或城市化地区反映了城市作为人口和各种非农业活动高度密集的地域而区别于乡村,代表城市的实体地域。
③功能地域:城乡分界模糊后而建立城市的功能地域概念来适应这种变化。
2.城市建成区,可区分城乡。
城市建成区或城市化地区反映了城市作为人口和各种非农业活动高度密集的地域而区别于乡村,代表城市的实体地域。
3.中心地:是城市化地区中一个或几个人口最多的设有建制的地方,人口至少15000人。
4.城市人口与乡村人口的划分问题①城市的行政管辖范围比实体范围大,包括一定的乡村地域。
②城市的实体范围已经超出了城市的行政管辖范围,或者城市的实体地域包括若干个城市行政地域。
5.城市功能地域的相关概念。
①.都市区:它是一个大的人口核心以及与这个核心具有高度的社会经济一体化倾向的临近社区的组合,一般以县作为基本单位。
后确认为标准都市区(MSA),MSA由中心县和外围县组成。
确定都市区地域标准的核心是以非农业活动占绝对优势的中心县和外围县之间的劳动力联系的规模和联系的密切程度(就业机会,人口集中)。
②大都市带:由许多个都市区首尾连成一体,它们在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又存在着密切的交互作用,这样的巨大城市地域复合体。
城乡划分和城市地域
2500 美国、墨西哥、波多黎各、委内瑞拉、泰国、关岛
3000 英国
5000
印度、巴基斯坦、伊朗、孟加拉国、韩国、土耳其、尼泊尔、沙特阿拉伯、约 旦、黎巴嫩、加纳、马里、马达加斯加、赞比亚、索马里、苏丹、喀麦隆、奥 地利、比利时
10000 塞内加尔、马来西亚、科威特、希腊、西班牙、葡萄牙、意大利、瑞士
1000 加拿大、委内瑞拉、格林纳达、澳大利亚、新西兰
1400 汤加
1500 巴拿马、哥伦比亚、爱尔兰
2000
肯尼亚、利比里亚、埃塞俄比亚、加蓬、扎伊尔、安哥拉、塞拉利昂、留尼旺、 阿根廷、古巴、玻利维亚、瓜德罗普、马提尼克、以色列、阿富汗、捷克和斯 洛伐克、卢森堡、法国、德国、希腊、南斯拉夫、所罗门群岛、荷兰
第二章 城乡划分和城市地域
第一节 城市概念及标准 第二节 城市地域 第三节 中国市、镇概念和统计口径
第一节 城市概念及标准
• 一、城市和城镇 • 二、定义城镇的标准
一、城市和城镇
1、城市 城市=城(防御功能)+市(交易功能) 2、城镇
镇:“有商贾贸易者谓之市,设官防者谓之镇”,宋代 之后,成为县治和农村集市之间的一级商业中心。
• 2000人以上的小镇建成区人口密度须超过每公顷75 人,至少有3个生活区住房占10%以上,镇上小部分 地区有供水排水系统,至少有2名医生和一家药店。 在此标准以下不属于城镇。
下限标 国家和地区 准(人)
100
乌干达
200
丹麦、瑞典、挪威、冰岛、格陵兰、法罗群岛
400
阿尔及利亚
500
南非、巴布亚-新几内亚、新喀里多尼亚
20000 尼日利亚、毛里求斯
50000 日本
第二节 城市地域
02城乡划分和城市地域
镇建成区 – 居住城镇建成区内持农业户口居民不计入城镇人口
• 城镇人口的这种统计标准比实际偏小
28
3、1990年的标准 1990年中国第四次人口普查为城镇人口制订新 标准。城镇人口由市人口和镇人口两部分组成。
22
(四)1986年设市标准的调整
1.非农业人口6万以上,年国民生产总值2亿以上, 已成为该地经济中心的镇,可设市。不足此标准, 有必要也可设市
2.人口50万以下县,县人民政府驻地所在镇非农业 人口10万以上,常住人口中农业人口不超过40%, 年国民生产总值3亿元以上
3.人口50万以上县,县府所在镇的非农业人口12万 以上,年国民生产总值4亿以上,可撤县设市
村庄是乡村型的居民点,从事农业活动 镇是城镇型的居民点,非农业人口集聚 城镇不同于乡村的本质特征有以下几个:
①城镇在产业构成上不同于乡村 ②城镇在规模上区别于乡村 ③城镇在景观上不同于乡村 ④城镇在物质构成上不同于乡村 ⑤城镇在职能上区别于乡村
5
(1)单纯用某级行政中心所在地为标准:
–埃及规定省的首府和地区首府为城镇 –蒙古的首都和地区中心为城镇 –用这类标准有三十几个国家
16
2、大都市带 • 许多大城市首位相连,在经济、社会、文
化等各方面相互作用 • 特点:多核心
交通走廊 密集的交互作用 规模特别庞大 国家的核心区域 世界典型大都市带(P25)
3. 都市连绵区(周一星提出) • 以都市区为基本单元,若干大城市为核心,
与周边地区社会经济联系密切,沿一条或多 条交通走廊分布的巨型城乡一体化地区 • 五个必要条件:
3
• 城市和城镇这两个概念有严格的区分:
城市地理学讲义-第一章
城市地理学前言城市地理学是城市科学大家庭中毫不逊色的一员。
地理学家以其空间地域性、系统综合性的独特视角和以人为中心的人地关系的观念来研究城市,而区别于其它城市学科。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城市地理学获得长足进展,对城市研究作出了贡献,并在学科的相互融合和渗透中,从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吸收了必要的营养,又采用了数量方法、计算机、遥感以及地理信息系统等现代手段,成为地理学中最活跃的人文地理分支之一。
课程内容本课系统地讲述城市地理学的基本理论、方法和基础知识,共分八章。
第一章:绪论第二章:城乡划分和城市地域第三章:城市化第四章:城市形成发展的地理条件第五章:城市发展的经济基础第六章:城市职能分类第七章:城市体系的规模分布第八章:城市体系的空间网络结构教材:《城市地理学》周一星著,商务印书馆,1995年主要参考书:《城市地理学》许学强、周一星、宁越敏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3月第二版《中国城市地理》顾朝林等著,商务印书馆,1999年《城市地理概论》于洪俊、宁越敏编著,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1983年《现代城市地理学》许学强、朱剑如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8年课程的基本要求1、对能力培养的要求◎了解城市地理学的研究内容。
◎一般掌握城乡界限划分和城市地域类型、城市形成发展的地理条件、城市职能分类。
◎牢固掌握城市化原理、城市发展的经济基础、城市规模分布理论、中心地理论。
◎学会运用城市地理学相关理论与方法,解决在城市规划中遇到的问题。
2、本课程的重点和难点◎城乡界限划分和城市地域类型。
◎城市化概念、城市化类型、城市化过程曲线、中国城市化特征及对策。
◎城市发展的经济基础理论。
◎城市规模分布理论、中国城市规模政策。
◎中心地理论、城市吸引范围的划定。
3、考核方式◎总评成绩中,平时成绩占20%,期末成绩占80%。
◎平时考核方式:考勤、课堂提问及课外作业。
(缺课三次,取消考试资格)◎期末考核方式:闭卷考试。
课外阅读⏹城市化研究——中外城市化比较、中国城市化特征、水平和动力机制、城市化过程研究、郊区化研究、城市发展方针(城镇体系)、衡量指标……⏹各类空间研究——城市空间、商业空间、工业空间、居住空间、城市边缘区……发展特征、变化机制、影响因素、结构重组……⏹城镇体系——城市群体研究、都市圈(带)地理科学进展、世界地理研究、城市问题、经济地理、地域研究与开发、地理学报、城市规划、地理研究、人文地理、地理科学、地理学与国土研究、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城市规划汇刊、城市规划学刊、经济研究、城市改革与发展、城市发展研究。
城乡划分规则
城乡划分规则
城乡划分规则主要基于以下原则和方法:
1. 实施范围:城乡划分主要在市辖区和不设区的市的行政区域内进行城区的划分,同时在城区以外的镇及其他有关的乡级区域进行镇区的划分,以及在城区和镇区以外的地域进行乡村的划分。
2. 划分原则:以国务院关于市镇建制的规定和行政区划为划分基础,以民政部门确认的社区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辖区及类似村级地域为划分对象,同时以政府驻地的实际建设与周边区域的连接状况为划分依据。
3. 划分方法:城乡划分采用城乡属性判断法进行划分,即先根据实际建设判断村级单位的城乡属性,再根据村级单位所在的统计区域和城乡属性,综合判断出村级单位的城乡类别。
4. 城乡分类与代码:根据不同的划分结果,将城乡划分为不同的类别,如城区、镇区、乡村等,并赋予相应的代码。
5. 不改变现有规定:作为统计上划分城乡的依据,该规定不改变现有的行政区划、隶属关系、管理权限和机构编制,以及城市规划、集镇和村庄规划等有关规定。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需获取更多详细信息,建议查阅国家统计局官网或咨询专业人士。
城市地理学第二章城乡划分和城市地域
定义城镇的标准——单一指标
某级行政中心所在地:埃及、蒙古 城镇特征:智利、马耳他
居民点下限人口数量:伊朗、肯尼亚、 墨西哥、爱尔兰
定义城镇的标准——两个指标
居民点下限人口数量指标和密度指标: 瑞典、加拿大 人口规模和城镇特征:巴拿马 人口规模和从业构成:荷兰
取两个以上指标作为标准
MSA , PMSA, CMSA 统称 MA
人口在100万以上的包括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城 市化地区的MSA复合体,假如满足特别的标准, 要进一步定义出它们的组成部分“基本大都 市统计区”(primary metropolitan statistics area ,简称PMSA),包含有几个的大都市复 合体体则称为“结合大都市统计区” (consolidated metropolitan statistics area, 简称CMSA)
聚落系列
小村——村庄——镇——城市——大城市
乡村型居民点,从事农业活动 城镇型居民点,非农业活动为主
城镇不同于乡村的本质特征
1.产业构成:非农活动
2.人口规模:人口较多 3.景观:较大的人口密度和建筑密度
城镇不同于乡村的本质特征
4.物质构成:市政设施和公共设施
5.职能:区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6.还可以从生活方式、价值观念、人口素 质等许多方面寻找城乡间的差异
第二章
城乡划分和城市地域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城市概念及标准 城乡地域 中国市、镇概念和统计口径
第一节
城市概念及标准
一、城市和城镇 1.城: 最早是一种大规模永久性防御设施,主要用于防御 野兽侵袭,后来演变为防御敌方入侵。
城市地理学_城乡划分和城市地域
城市区域化:世界城市化发展的基本趋势
城市功能空间变化 “点” → “面” → 都市区(城市发展的新空间单元)
都市区的地域范围或影响范围 由中心城市和周边城镇组成,联系密切
• 1984年 镇:乡人口<20000,乡政府驻地非农业人口≥2000, 乡人口≥20000,乡政府驻地非农业人口≥10%
• 1986年 市:非农业人口≥6万、年GNP ≥2亿元的地方中心镇 总人口<50万的县,县政府驻地所在镇非农业人 ≥10万,农业人口<40%,年GNP ≥3亿元 总人口≥50万的县,县政府所在镇非农业人口 ≥12万,年GNP ≥4亿元
大都市带(megalopolis): 许多都市区连成一体,经济、社会、文化等活动相 互作用密切,是一个巨大的城市地域复合体。
• 为何要构建大都市区?构建大都市区的意义何在?
• 大都市带的形成条件或特征有哪些?形成原因是 什么?
• 我国都市区和城市带的研究和发展状况如何?
2、大都市区 (1)大都市区的性质与城市区域化现象
• 6、都市圈 • 7、城镇密集区
小结
• 大都市区的性质与城市区域化现象 • 大都市带的表现形态与区域城市化现象 • 大都市带的特征和形成原因 • 中国开展都市区和都市带理论研究与规划实践的意义
和进展
进一步阅读的文献:
1、胡序威、周一星、顾朝林等,中国沿海城镇密集地 区空间集聚与扩散研究,科学出版社,2000。
城市产业体系的垂直结构
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高新技术产业管理/控制、研究/开发 和制造/装配等环节分别聚集在不同的城市(区域),空间经 济结构重组表现为制造/装配环节的扩散和管理/控制环节的 空间集聚。
第三节 中国市、镇概念和统计口径
2.中国颁布第二次城镇建制标准
1963年12月7日,《关于调整市镇建制、 缩小城市郊区的指示》
市:标准从严掌握,农业人口<20%。基于 几年“大跃进”期间城镇人口增加过猛,市镇建 制增加过多,城市郊区偏大的倾向,对设市标 准从严掌握。经逐个审查,撤销了一批市建制, 并且缩小了城市郊区范围。
镇:聚居人口≥3000,非农业人口≥70%, 或聚居人口2500-3000,非农业人口≥ 85%
第二章城乡划分和城市地域
• 中国颁布的五次城镇建制标准
5.中国颁布第五次城镇建制标准
1993年5月17日国务院批转民政部《关于调 整设市标准的报告》。
为较均衡地布局城镇体系,采取了分类指导 的原则和增加了考察的指标。
按人口密度确立了三个市镇设置标准,对中 西部地区适当降低了要求。
按行政建制进行的城市人口统计也采取两个 统计范围的双轨制,
第二章城乡划分和城市地域
02/
二.中国的城乡划分和统计口径
第二章城乡划分和城市地域
1.中国的城乡划分
①.中国的城乡划分的意义: 城乡划分有多方面的意义,最基本的目的是用于区分城乡人口。 城乡人口结构的状况是极为重要的国情状况,向来受到各国和世界组织的重视。
②.中国的城乡划分的标准: 我国没有恰当而稳定的城乡地域划分标准。主要原因是我国没有建立城镇的实体地域概 念,一直以市镇行政界线作为城乡划分的基础。而我国市镇行政管辖范围都远大于其景观上的 实体范围,包括了相当一部分的乡村地域和农业人口。
第二章 城乡划分和城市地域2019
进入现代,由于汽车的普及和城市效区化的结果,城市变 成了中心城市和包括外围若干城镇在内的城郊的复合体。 城市到乡村的渐变特点和复杂交错,已经很难找到一个城 市消失和乡村开始的明显的标志点,大城市尤其如此。
按照1990年普查的最新规定,一个城市化地区由中心地 和外围密集居住区两部分组成,二者合起来至少有5万人。
2019/11/20
15
“中心地”(central place、central city),是城市化地区中一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个或几个人口最多的设有建制的地方,人口至少15 000人。
外围密集居住区的划分基本上以普查小区为基本单元,以人 口密度为基本指标,它们是否能归入某个城市化地区,需满 足以下条件:
2019/11/20
22
纽约市
纽约是美国最大城市及第一大港,同时大纽约也是世 界第四大都会区,仅次于东京、首尔、墨西哥城。位 于美国大西洋海岸的东北部。该市有曼哈顿区、皇后 区、布鲁克林区、布朗克斯区、斯塔滕岛区五个区。 在人口方面,纽约也是全美国人口最密集的重要城市, 平方公里的土地上。786人,居住在8,274,527估计约有
2019/11/20
14
美国的“城市化地区”(urbanized area)
美国国情普查局规定,全国城镇人口由居住在“城市化 地区”的人口和城市化地区以外的2500人以上“居民点” (place)的全部人口组成。
城市化地区就是美国为了确定城市的实体界线以便较好 地区分较大城市附近的城镇人口和乡村人口的目的而提 出来的一种城市地域概念,大体相当于我们常用的城市 建成区的概念。
城乡划分和城市地域
城乡划分和城市地域第⼆章城乡划分和城市地域第⼀节城市概念及标准⼀、城市和城镇(⼀)聚落(settlement)聚落是指⼈类各种形式的居住场所,是⼀个居民点。
——聚落是⼀种社会实体,是⼀个社区(community),是⼈类活动的场所。
1.是⼀种社会实体聚落是⼈类出现后,特别是作为社区核⼼的具有稳定联系的⼈群出现以后才真正出现的,是⼈类社会独有的,是⼈类各种⽣产、⽣活活动和要素相互作⽤、有机联系的整体。
2.具有集聚的特点它是⼈类在地表集聚的空间组织形式,是⼀定区域⼈类活动的中⼼。
3.占据⼀定的地理空间4.具有⼀定的聚落景观(land-scape)聚落中有各种建筑物、活动场地、休息场地、⽣产⽤地等聚落空间的组成要素,这些要素的不同组合形成各种聚落景观。
5.具有⼀定等级体系随着社会的发展,聚落也由低级⾛向⾼级,形成不同形式、不同规模、不同功能的居民点——聚落体系:⼩⾃然村(hamlet)—村庄(village)—镇(town)—城市(city)—⼤都市(metropolis)—⼤都市区(metropolitan Area)—城市群(conurbation)—城市带(城市连绵区)(megalopolis)。
聚落因其基本职能和结构特点不同,分为:①农村聚落:⾃然村——村庄——集镇(村镇、乡镇)——(⼀般建制镇—-县城)②城市聚落(城镇聚落):建制镇是城市型聚落的最低层次单元。
(⼆)对城市(镇)的⼏点认识由于城市(镇)本⾝的复杂性,对城市进⾏科学的、全⾯的认识并⾮易事,⼀般来说,对城市的认识必须基于4个基本前提:1.城市是相对于乡村⽽⾔的,城市有不同于乡村的本质特征,主要表现在:①产业构成上不同于乡村:以Ⅱ、Ⅲ产业为主②规模上不同于乡村:集聚较多的⼈⼝、经济活动等③景观上不同于乡村:⼈⼝密度、建筑密度⼤④物质构成上不同于乡村:有较多的市政设施、公共设施⑤职能上区别于乡村:⼀定地域的政治、经济、⽂化、交通中⼼2.城市的概念是不断发展的,具有阶段性的特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城乡划分和城市地域第一节城市概念及标准一、城市和城镇(一)聚落(settlement)聚落是指人类各种形式的居住场所,是一个居民点。
——聚落是一种社会实体,是一个社区(community),是人类活动的场所。
1.是一种社会实体聚落是人类出现后,特别是作为社区核心的具有稳定联系的人群出现以后才真正出现的,是人类社会独有的,是人类各种生产、生活活动和要素相互作用、有机联系的整体。
2.具有集聚的特点它是人类在地表集聚的空间组织形式,是一定区域人类活动的中心。
3.占据一定的地理空间4.具有一定的聚落景观(land-scape)聚落中有各种建筑物、活动场地、休息场地、生产用地等聚落空间的组成要素,这些要素的不同组合形成各种聚落景观。
5.具有一定等级体系随着社会的发展,聚落也由低级走向高级,形成不同形式、不同规模、不同功能的居民点——聚落体系:小自然村(hamlet)—村庄(village)—镇(town)—城市(city)—大都市(metropolis)—大都市区(metropolitan Area)—城市群(conurbation)—城市带(城市连绵区)(megalopolis)。
聚落因其基本职能和结构特点不同,分为:①农村聚落:自然村——村庄——集镇(村镇、乡镇)——(一般建制镇—-县城)②城市聚落(城镇聚落):建制镇是城市型聚落的最低层次单元。
(二)对城市(镇)的几点认识由于城市(镇)本身的复杂性,对城市进行科学的、全面的认识并非易事,一般来说,对城市的认识必须基于4个基本前提:1.城市是相对于乡村而言的,城市有不同于乡村的本质特征,主要表现在:①产业构成上不同于乡村:以Ⅱ、Ⅲ产业为主②规模上不同于乡村:集聚较多的人口、经济活动等③景观上不同于乡村:人口密度、建筑密度大④物质构成上不同于乡村:有较多的市政设施、公共设施⑤职能上区别于乡村:一定地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2.城市的概念是不断发展的,具有阶段性的特征。
在我国古代,“城”——是指以高墙围起来,扼守交通要冲,具有防卫意义的聚落。
城墙、护墙的修筑最早用于防御野兽侵袭,后用于防御敌人的侵入。
“筑城以卫君,造郭以守民”;“市”——“市井之地”,是商品交易的场所。
随着社会发展,“城”中的人口逐渐增多,为经营便利,手工业、贸易不断向“城”集中,“市”便在城或城边出现。
--→“城市”一词被用来表示这种集政治权利、军事力量和贸易活动为一体的人口集中的居住地,并在近现代引申为一级城市型聚落的行政建制单元。
在古代,“镇”与“城”的概念类似,特别是军队驻扎的地称为镇(“镇”最初的涵义是“一之首山”(一定区域最高而大的山),在首山驻有兵马,遂为“镇守”)。
随着贸易的发展,到宋代,镇才逐渐摆脱军事色彩,发展成贸易集镇,在近现代引申为一级政区单元。
3.城市是一种综合的概念。
日本山田浩之认为,城市必须具有3个特点:①密集性(城市的一般性质);②非农业土地利用(经济性质);③异质性或多样性(社会性质,指城市社会中各种各样人的存在以及他们的社会联系)。
4.城市是一个“点”,也是一个“面”。
城市是一种区域现象,从较大围看,城市仅表现为区域空间的一个“点”,是区域的中心,并有自己的影响围(腹地),城市间、城市与腹地间有各种网络(交通、信息、资金等)连接;从城市本身看,它占据一定的土地,有特定的围,有其部结构,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系统。
(三)城市的定义城市是一个异常复杂的系统,因而几乎不可能给出一个综合的、完整的、为各面普遍接受的城市定义。
从各专业、各学科角度给出的主要定义有:1.城市的发生定义(既从城市的起源给出的定义)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人类社会三次大分工的产物。
2.城市的功能定义(城市区别于乡村不仅在于人口集聚程度的不同,更主要的在于其功能的特殊性)城市是工商业活动,即第二、第三产业活动的场所,是从事工商业活动的人群居住的场所。
3.城市集聚的定义(集聚是城市重要(本质)特点)城市是人口十分密集的场所,也是产业、资金、技术、文化和建筑物密集的场所。
有一定人口规模,并以非农业人口为主的居民聚居地。
4.城市的区域定义城市是区域的中心(从它产生的时候起就具有区域中心的作用)。
5.城市的景观定义城市是人“集中”利用“空间”的结果,是以人造景观为特征的聚落类型,具有复杂、多样的城市景观[土地利用的多样化、建筑物的多样化、空间(地面、空中、地下)利用的多样化]。
--→构成城市外部形态和部结构的差别,使城市呈现出不同特色。
6.城市的系统定义城市,特别是现代城市是一个复杂的自然——社会复合系统(城市各组成部分在城市空间形成一个相互联系和制约的有机体)。
此外,还可以从城市文化、城市生活式等面对城市加以定义。
总之,城市是具有一定人口规模的,非农业人口集中,以从事非农活动为主的居民聚居地;是一定地域围社会、经济、文化活动的中心;是各产业、部门、要素有机结合的大系统。
(四)城市、镇、城镇的区别城市、镇、城镇都是与乡村相对应的,都是城市型地域的称谓,但三者有本质的区别:①城市(城、市):经批准设有市级建制的城镇。
②镇:尚不够设市条件的建制镇(不同于村镇、乡镇等集镇)。
③城镇(市镇):市和镇的统称。
二、定义城镇的标准城镇的划分是根据城市定义确定出的划分指标来进行的。
目前,世界各国定义城镇的标准差别很大,常用的划分指标有:1.人口规模即根据集聚人口的大小来划分。
凡是达到某一特定最小人口限额的地区,视为城镇。
(单纯以居民点下限人口数量划分城镇的有50多个,多数以1000-10000人作为城镇的最小人口限额,联合国以2000人作为城市人口规模的下限。
)2.人口密度通常用来作为划分城镇的辅助指标(部分作为主要指标)。
(如澳大利亚:>500人/km2或>1000人;加拿大:>400人/km2或>1000人。
)3.行政地位是划分城镇的重要参考指标。
多为了有效地实施行政管理,往往把较高层次的行政管理机关驻地设为城市。
(如印度,规定“具有市政府、自治机关、兵站或市镇委员会的地区为城市”,单纯行政地位为划分标准的有30多个。
)4.非农业人口比重是反映人口聚居地经济活动性质的重要指标,也是划分城镇的重要特征指标。
(如南斯拉夫,人口在5000-14999,>30%的劳动力从事非农业生产;3000-4999,>70%;2000-2999,>80%。
)5.服务设施(城镇特征)少数把居民点是否具有城市性的服务设施(下水道、自来水、供电、交通系统、医院、市场、教育机构、法院等)作为城市的标准。
(如秘,特区的首府及具有街道、市场、自来水、下水道、电灯等设施的人口聚居地的中心可设市。
)6.建筑物集聚程度主要是城市化已进入到郊区化阶段的少数发达将其作为划分城镇的参考指标。
(如法国,居民居住地相距<200m;挪威,住房间距<50m等。
)不同,国情不同,选择的划分指标也不同。
有些侧重于强调某一或某几个特征;有些有明确的数量指标,有的只有定性的指标。
世界上有近70个没有明确的划分标准,往往只是从法律上规定哪些居民点为城镇。
.〖由于各国划分城镇的标准不同,所公布的城市人口数量和城市化水平的口径不一,缺乏可比性〗第二节城市地域一、城市的行政地域确定城市的行政管辖围即城市的行政地域主要是为了管理,只是不同城市的行政地域在空间尺度上有大有小,情况不一。
国外大多数发达是城市行政地域小于城市实体地域,我国绝大多数情况是城市行政地域大于城市实体地域。
二、城市实体地域城市的本质特征本来是对城市的实体地域(城市建成区)而言的,划分城市的实体地域主要是为了区分城乡。
按理说,根据各国确定的城市定义,城市作为一级行政单位,有了自己的辖区围,就可以把城市与乡村区分开来,其实不然。
实际上,城市的行政管辖围和实体围相一致的情况是很少见的。
于是就出现辖区界线与实际城乡界线不一致的情况。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常用的途径就是对城市实体围的划定使用详细的规定。
为解决城市实体(景观地域)与城市行政界线(行政地域)不相符合以及城乡之间界限不清的问题,使城市间具有可比性,多在人口统计时不采用城市的行政界限,而是从的社会经济特征出发,按照一些可量度的指标重新定界。
为了确定城市的实体界线,更好区分城镇人口和乡村人口,美国提出了“城市化地区(urbanized area)”这一城市景观地域概念。
依据美国国情普查局的规定,全国的城镇人口包括:①“城市化地区”的人口:A.中心地(中心城):>15000人,设有建制的地B.外围密集居住区[以普查小区为基本单元划分的]②城市化地区以外,2500人以上“地”的人口。
三、城市的功能地域城市建成区或城市化地区反映了城市作为人口和各种非农业活动高度密集的地域而区别于乡村,代表城市的实体地域。
可是城市实体地域的边界易于变动,取得各年的资料比较困难。
更重要的是以一日为期的商业、教育、就业、娱乐、医疗等城市功能所波及的围已经超出城市建成区或城市化地区。
城市社会越发达,城市与围地域之间的社会经济联系越频繁,城乡之间的分界也越模糊,这就要求建立一种城市的功能地域概念来适应这种变化。
(一)都市区“城市化地区”的概念与“城市建成区”的概念是类似的,它反映了城市作为人口和各种非农业活动高度集聚的地域而区别于乡村,是城市的景观地域概念。
由于城市景观地域界限容易变动,并与行政界限的不一致性--→获取相关资料比较困难;随着城市发展中的离心扩展过程,城市的就业、教育、娱乐等功能波及的围已经超出了城市化地区--→需要建立一种城市的“功能地域”概念来反映城乡之间的功能差异。
国外最为常用的城市功能地域概念——大都市区。
1、都市区MA(metropolitan area)概念MA是一个较大的人口核心以及与核心有高度的社会经济一体化倾向的邻接社区的组合,一般以县为基本单位。
[在美国也叫“标准大都市区(SMA)”、“标准大都市统计区(SMSA)”、“大都市统计区(MSA)]2、都市区的组成一个大都市区必须包括1个>5万人口的中心城或城市化地区,总人口>10万,它由两(三)部分组成:[①中心城(Ⅰ)]②中心县:即中心城市所在的县,已经城市化了的地区(Ⅱ)③外围县:具有某些大都市特征,和中心县有密切的社会经济联系的县(Ⅲ)3.、都市区与城市化地区的关系●一个都市区一定包括一个或几个城市化地区。
●都市区包含乡村,城市化地区不包括乡村。
●都市区的外界与县界吻合,相对比较稳定;城市化地区不一定和城镇的行政边界一致,随时间而有变化。
4.中国都市区的建立❖实践和理论建设的需要—中国城市化进程表现出新特点城市发展区域不平衡,城市群现象,城乡界线模糊,城市建成区扩展,城市郊区化出现,城乡联系活跃—就城市论城市的传统规划思想和管理不适应发展需要城乡结合部管理问题,城市部外来人口集聚区管理问题,区域基础设施的协调发展问题城乡之间功能渗透问题—理论研究与国际接轨❖中国确定都市区的简明指标—市区非农业人口20万以上的中等城市可作为都市区的中心市;—都市区外围县(市)的划分:全县(市)劳动力构成中二、三产业占75%以上,县市连绵而不间断;—由行政区划的历史沿革作为确定县(市)都市区归属的依据;—从县(市)中心始发到各地中心城市的客流的最大流向作为确定其都市区归属的辅助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