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亮小灯泡评课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灯亮起来》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我说课的内容是鄂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18课《让灯亮起来》。下面,我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课程资源、教学策略、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方面进行说课。

《科学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科学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教程”。科学课就是活动课,通过探究活动引导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在过程中使他们体验探究的乐趣、获取自信、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要培养小学生的探究精神、探究能力,教师首先必须具备探究意识、探究能力。只有成为研究性的教师,才能成为学生探究活动的引领者、参与者、组织者。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三年级下册“家庭用电”单元中的第一课。说起电小学生是比较熟悉的,生活中都有过接触,但学生真正研究电是从《让灯亮起来》这一课开始的,这节课中学生将通过使用简单的电池、导线使小电珠发光,并且探究使小电珠发光的不同连接方式,激发探究电的兴趣,为后续学习拉开序幕。

二、学情分析

让灯亮起来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说,看起来很简单,但实际上有很多东西值得研究。也许学生们拿到导线,电池很快就能使一个小电珠亮起来,但是,他们并不一定了解电路的真正意义。所以引导学生了解小电珠的结构是很重要的,当了解小电珠的结构后,再提供给学生一根导线、一节电池、一个电珠去让灯亮起来。这一活动看似简单,但他们将在活动中认识电、电路,想象电流是怎样流动的,他们会提出更具挑战性的问题。并尝试着用更多的连接方法时小电珠亮起来。学生经过简单的观察、实验活动,促进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和探究能力的发展。

三、教学目标

基于上述教材特点及学生情况,我故将教学目标设定如下:

1.知识目标:通过观察小电珠认识它的结构,知道小电珠中发光的位置是灯丝,只有电流流过灯丝时小电珠才会发光。

2.能力目标:学会用多种方法让灯亮起来。观察、描述和记录让灯亮起来的实验现象。能够根据实验现象对电流的流向做出大胆的想象与推测。

3.情感目标:体会对周围事物进行有目的、细致地观察的乐趣,敢于根据现象做出大胆的想象和推测,激发进一步探究电的兴趣。

四、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区分回路、短路、断路,以正确的连接方法让灯亮起来

教学难点:根据实验现象猜测电流的流向

学生让灯亮起来较为容易,但在此基础上要求寻找多种让灯亮起来的方式就是一种难度的提升,三年级学生善于观察事物的外部特征及现象,但是想象和猜测电流的流动路径将成为他们的难点。

五、课程资源

1.为每组学生准备:一只小电珠、1节1.5伏的干电池、1根导线、实验记录表。

2.教师准备:小电珠、电池、导线、双面胶、小电珠及电池的自制图片若干。

3.多媒体课件:点亮我的小电珠。

六、教学策略

1、教学方式

新课标明确指出:“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秉承这一要求,我将课堂还给学生,依照“仔细观察——简单描述——实验操作——大胆猜测——探究学习——得出结论”的方法,

学生逐层深入地学习。具体方法如下:

(1.)结构观察法

新课程提出“科学学习的观察不再是传统教学中提倡的‘亦步亦趋“的观察,而是“自然状态下的观察”。它包含2层含义:一是无意观察,二是结构观察。本课在观察小电珠的环节,采用了“结构观察法”。

(2.)自主操作法

科学学习与常识教学的不同之一是让学生亲历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学会动手,所以“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是学生科学素养培养的重头戏。本课在设计上突出了“动手操作”这项技能的训练,切割10分钟的时间块用于学生连接小电珠。

(3.)对比理解法

事物通过对比,更能突显其本质特色,科学知识的学习亦是如此。本课教学中存在着多出对比:首先,自我认知与活动结果的对比。主要体现在本认为很容易接亮的小电珠在实践中却花了一大笔力气;本认为很容易画的电珠,却没能自信地画出来。其次,多种电路连接方式的对比。这些对比是促成学生对电路认知进一步发展的催化剂。

2、教学手段

本节课采用多媒体教学和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实验,亲自动手汇报实验结果相结合,起到互相补充、相互促进的作用,易于理解。

七、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ppt出示美丽夜景照片

设计意图:以美丽的灯光吸引学生注意,激发进一步学习的兴趣。

(二)认识小电珠结构

1、提问:你了解小电珠的构造吗?

2、学生仔细观察小电珠,把它画在纸上,并汇报。

3、ppt出示小电珠,认识小电珠结构。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仔细观察,画出小电珠,认识小电珠结构,为成功让灯亮起来奠定基础。

(三)认识实验材料

1、提问:让灯亮起来还需要哪些材料

2、学生明确实验材料还包括导线与电池,并简单描述它们的特征、用途。设计意图:简单认识让灯亮起来所需材料,为接下来的实验做好准备。

(四)让灯亮起来

1、学生四人一组,分工合作,让灯亮起来。

2、成功让灯亮起来的组,上台演示,教师同时贴出小电珠连接方法。

3、未成功点亮的组,上台演示,教师同时贴出连接方式。

4、分析让灯亮起来的连接方法。

提问:能使小电珠亮起来的连接都连接到了电池和电珠的哪些地方?

5、分析小电珠内部构造。

提问:为什么一定要连接小电珠上的这两个位置才能使小电珠亮起来呢?这与小电珠内部的构造有关。

6、猜测电流流向

提问:电流我们看不到,但是能够想象它的流动方向。你能说出这幅连接图中,电流的流向吗?

学生猜测后,教师ppt演示电流的流向。

7、分析失败的连接方式电珠不亮的原因。

提问:为什么这些连接方式,小电珠不亮呢?

随机渗透短路、断路知识。

设计意图:

①合作探究让灯亮起来的接法,培养团队合作能力。

②成功点亮的小组,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科学的兴趣;未能点亮的,激发求知的

渴望,迫切得到正确的连接方式。

③以贴图方式呈现,清晰直观,易于分析。

④由分析让灯亮起来的连接方法,到分析小电珠内部构造,逐层深入。

在分析连接方式的基础上,大胆猜测电流的流向,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与认识规律。

⑤分析失败原因,加深对正确连接方式的理解,为找寻多种连接方法奠定基础。

(五)多种方式,让灯亮起来

1、ppt出示实验要求

2、学生动手实验

3、实验汇报:将不同的连接方式贴在黑板上。

4、学生总结能够让灯亮起来的连接方法的共同点。

设计意图:明确实验要求,有目的地进行实验操作。

寻找连接方式的过程,是将前面分析得出的成功让灯亮起来的连接方法,用于指导实践

的过程。

(六)拓展延伸

1、尝试同时点亮多盏小电珠。

2、用电安全教育。

3、绿色环保意识渗透。

设计意图:本节课点亮了一盏小电珠,也点亮了学生心中对电的好奇心,他们不满足于

只点亮一盏小电珠,为后续学习,拉开序幕。用电安全教育与环保意识的渗透都是十分必要

的,必须让学生明白。

八、板书设计

(学生多种让灯亮起来的连接方式)

①②③④⑤??

共同点:形成回路

设计意图:清晰、直观呈现学生自己连接的小电珠的多种点亮方式,有成就感,激发学

习科学的兴趣篇二:灯泡亮了评课

三年级科学《灯泡亮了》

张燕飞老师讲的《灯泡亮了》一课,课上得不错,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整节课导课自

然,过程开放,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充分,教师的引导恰如其分。

从谜语导入,激发兴趣,学生提问,引出本课的探究主题。到学生大胆猜想,提出假设,

进行探究活动一“教室里的灯是怎样亮起来的呢?”。再到小组分工,拟定实验方案;分组合

作,实施探究;展示交流,得出结论;进行探索活动二“让小灯泡亮起来”。最后学生先用自

己喜欢的方式画电路图,在交流之后,教师再把电路图中常用的符号展示给学生,学生再用

符号画一个简单的完整电路图。整节课教学思路清晰,层次分明,环环相扣。

纵观张老师的教学,贯穿了“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的科学课改理念。张老师创设

了问题的情景,提供了简约的实验材料,引领学生在探究中体验,在体验中探究,让学生在

体验中感悟到科学探究的乐趣与意义。整节课无论是指导思想、课的设计都充分体现了新的

理念,体现了科学学科的本质——科学课不是教知识,而是教孩子科学研究的方法。面对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