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亮小灯泡评课稿

合集下载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点亮小灯泡》听评课记录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点亮小灯泡》听评课记录

《点亮小灯泡》听评课记录《点亮小灯泡》一课教学中,邵老师通过“利用电来点亮一只小灯泡需要一个完整的电路”这一主线,有效的抓住教学重点,并寻求突破难点的凭借,从而让学生在认识电器元件的基础上,顺利地点亮小灯泡,并对电路的意义有了初步的正确认识。

在以下几方面做得具有代表性:1、老师用视频展示四种点亮小灯泡的连接方式。

2、用视频展示短路实物装置电流图,让学生模仿实验并讨论小灯泡不会亮的原因。

教师介绍短路的知识。

用一根导线直接把电池的正负级连接起来叫做短路。

短路会使电池和电线在瞬间发热变烫,会损坏电池,日常生活中要防止这样的连接。

(通过视频可以让学生清晰的看到正确和错误的事物装置图。

3、在教学过程中,邵老师抓住了认识电器元件时电池有正负两极,小灯泡上有两个连接点,让学生推测两极与两点有没有联系,既锻炼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又锻炼了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学生通过比较,明白了要想点亮小灯泡必须用电池的两极连接小灯泡的螺纹部分与锡点部分,并且中间不能断开,教师顺势概括:两极连两点中间不断开形成回路。

4、在本节课的难点-连接电路图环节,教师充分利用现代的多媒体教学手段,与传统的实验教学相结合,让其他组的成果展现的大屏幕上,让优秀的小组同学展示自己的电路连接,有效的促进其他实验小组的进展。

同时也给同学们一个展示自己的机会,学生们纷纷举手展示电路连接,以显示自己的成功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有效的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提高了课堂的效率。

《点亮小灯泡》教学反思《点亮小灯泡》是教科版小学科学第四册“电”单元第二个课题的内容。

它是学生在充分感知了电与人类生活关系的基础上,真实触摸和运用电的一次尝试活动,是为下一步学习串联和并联电路奠定的基础工程。

综合课标、教材、学生,我围绕“观察小灯泡、电池、导线”,“尝试点亮小灯泡”,“讨论电流、电路概念”3大主要活动展开教学。

科学探究能力的形成依赖于学生的学习和探究活动,必须紧密结合科学知识的学习,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而不能简单的通过讲授教给学生。

点亮我的小灯泡

点亮我的小灯泡

《点亮我的小灯泡》案例评课稿主持人:今天金耀老师执教了科学《点亮我的小灯泡》一课。

《点亮我的小灯泡》是《电》单元中的第二课。

电灯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电灯是怎么亮的,这一司空见惯的现象学生也许并不会太在意,甚至提出疑义。

本课就是要让学生学会通过使用电池、电线,让小灯泡亮起来。

虽然,点亮小灯泡看起来很简单,绝大部分学生也能够点亮,但实际上里面还有很多学问值得研究。

如何利用好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进一步开展自主、合作探究,下面请各位老师各抒己见:庄金丽:创设简单形象的情境,以大灯泡“牵”出小灯泡。

利用学生对身边熟悉的事物视而不见的观察习惯,启迪学生的心灵,来激发学生研究小灯泡的兴趣。

在了解了小灯泡的结构特征后,又及时抛出问题,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让学生对电路的简单构成(电池、电线、用电器)有了一个感性的认识。

看了之后画小灯泡、电池、电线,又一次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看了又画,是学生很乐意做的事情,符合小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既培养了学生认真观察的习惯,也为后面学生画电路图埋下了伏笔。

王春涛:材料齐全了,学生已有强烈的动手欲望,这时教师的提问可谓恰到好处。

学生亲手点亮了小灯泡,经历了一次完整的实践活动,自然画电路图也是得心应手。

课堂反馈表明,很少有学生画错电路图。

教师再让学生猜测,鼓励学生大胆假设,把小灯泡的研究引向深入。

学生作出了多种猜想,证实了电流的流动路线,知道了“电池里的电从正极流出,经过灯丝,流到电池的负极,形成一条完整的回路。

这条路通了,灯泡就亮了”。

此时,学生的学习情绪已完全被教师调动起来,学习也由感性认识逐步上升到了理性认识,获得了自信,形成了正确的思维方式。

张伏林:大部分学生用的是最常用的一种方法接亮小灯泡,可以说是属于共性的一面。

如何体现学生的个性——用不同的方法接亮小灯泡?在这里,教师“穷追猛打”,设计了一个发散性问题,再次焕发了学生自主探究的欲望。

成功也好,失败也罢,都在学生的电路图中得以反映。

《点亮小灯泡》评课稿公开课

《点亮小灯泡》评课稿公开课

《点亮小灯泡》评课稿公开课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今天有幸聆听了蒋雨轩老师执教的《点亮小灯泡》一课,感触颇深,本课意在让学生通过连接简单的电路,了解只有电流流过灯丝时小灯泡才会发光,电池两端直接和导线连接在一起,就会发生短路等知识,从而建立“电”的科学概念. 抓住探究生成的“误点”,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科学结论,下面我就这节课谈谈自己的一些粗浅的想法。

1、学习氛围浓厚,师生和谐融洽。

蒋老师亲和力强,驾驭课堂能力强。

学生情绪饱满,学习状态好,学生积极投入到课堂学习中,他们积极思考问题,大胆发言,课前学习充分,表达得体,在蒋老师的引导下快乐地学习,学习效果好。

2、抓住学习的要点,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科学结论。

灯泡课是学生在生活中的静电现象之后的第-一个灯泡光。

学生将充满好奇和紧迫感,不能等到点亮小灯泡,很快有光明!小灯泡!声音。

但是因为它是第一次接触电而一些团体遇到了一些问题:一个团体不仅没有点亮小灯泡,而且电池的现象也很热;另一组只有灯泡的小部分与电线和电池的正极连接。

3、寻求探究的“掷点”,以便形成教学的抓手。

在教学过程中,我抓住了认识电器元件时电池有正负两极,小灯泡上有两个连接点,让学生推测两极与两点有没有联系,既锻炼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又锻炼了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4、关注学生,引导思考。

本堂课中关注学生所回答的答案,注重学生思考问题的过程,对学生不同回答的反馈缺乏合理性,给予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打开学生的思维大门,从而给学生阅读思考指明方向。

课堂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课堂上应多关注“学困生”,适当提问一些符合其理解水平的问题。

以上琐碎之言权当抛砖引玉,如有不妥之处,请蒋老师多多包涵,敬请大家指正。

谢谢大家!。

四年级下科学评课稿点亮小灯泡教科版

四年级下科学评课稿点亮小灯泡教科版

四年级下科学评课稿-点亮小灯泡教科版张燕飞老师讲的《点亮小灯泡》一课,课上得不错,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整节课导课自然,过程开放,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充分,教师的引导恰如其分。

1.从谜语导入,激发兴趣,学生提问,引出本课的探究主题。

到学生大胆猜想,提出假设,进行探究活动一“教室里的灯是怎样亮起来的呢?”。

再到小组分工,拟定实验方案;分组合作,实施探究;展示交流,得出结论;进行探索活动二“让小灯泡亮起来”。

最后学生先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画电路图,在交流之后,教师再把电路图中常用的符号展示给学生,学生再用符号画一个简单的完整电路图。

整节课教学思路清晰,层次分明,环环相扣。

2.课件选用恰到好处,特别是“电流的流动”这个课件,很好地帮助了学生建立了“电是怎样流动的”这个表象认识,效果很好。

3.这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电流是怎样在电路里流动的”,因此,在四人小组探究时,我认为教师放得不够,特别是在学生交流汇报时,应放手让学生讲出自己的想法。

不仅要讲出他们发现的各种正确的电路连接方法,还要引导他们讲出哪些错误的连接方法,“课堂往往就会因为这些错误而精彩”。

4.“点亮小灯泡”只是学生认识简单电路的一个载体,教师在开课或结束时,可让学生介绍一些身边的用电器,让他们尝试着说一说“电是怎样流动的”,会大大地增加学生的知识外延,也增加了这节课的深度。

纵观张老师的教学,贯穿了“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的科学课改理念。

张老师创设了问题的情景,提供了简约的实验材料,引领学生在探究中体验,在体验中探究,让学生在体验中感悟到科学探究的乐趣与意义。

整节课无论是指导思想、课的设计都充分体现了新的理念,体现了科学学科的本质——科学课不是教知识,而是教孩子科学研究的方法。

面对所看到的现象进行假设、验证、整理、交流,力求让学生经历探究学习的全过程。

本节课的小组活动,目标明确,学生兴趣浓厚,参与度高,教学效果明显,值得我们学习。

但正像辛老师提出的那样:小组探究的活动内容要是再加深些就更好了。

小学四年科学点亮小灯泡评课范文

小学四年科学点亮小灯泡评课范文

小学四年科学点亮小灯泡评课范文范文一
小朋友们,今天咱们来聊聊《点亮小灯泡》这堂课。

这堂课可太有趣啦!老师一开始就像个神奇的魔法师,拿出了小灯泡、电池还有电线这些东西,一下子就把咱们的好奇心勾起来了。

老师教我们怎么连接电线和电池,让小灯泡亮起来。

这过程就像搭积木一样,一步一步的,特别清楚。

比如说,老师给我们示范的时候,一边动手一边讲,“看呀,要把这根电线的头放在这里,电池要这样放”。

咱们一下子就明白了。

还有呀,老师让咱们自己动手试试看。

我和同桌一起弄,一开始没成功,灯泡就是不亮,可着急啦。

但是老师过来帮我们看了看,告诉我们哪里不对,灯泡亮起来的那一刻,我们高兴得都要跳起来啦!
这堂课真的很棒,让我们自己动手,学到了新知识,还特别开心!
范文二
小朋友们,今天咱们上的《点亮小灯泡》这堂科学课,简直太好玩啦!
一上课,老师就拿出那些实验的东西,咱们的眼睛都瞪得大大的。

老师讲的时候可仔细啦,就像在给咱们讲故事。

比如说,讲电线要接在哪里,电池正负极不能弄错,老师还做了好多遍给咱们看呢。

我自己动手的时候,心里可紧张啦,就怕弄不好。

结果真的没亮,我都有点灰心了。

但是我没有放弃,又重新检查了一遍,原来是电线没接好。

灯泡亮起来的时候,那感觉就像我变成了超级英雄!
这堂课让我知道了,做科学实验要有耐心,不能着急。

我太喜欢这堂课啦!。

点亮小灯泡教案及反思

点亮小灯泡教案及反思

2.2 《点亮小灯泡》教学设计【教学分析】《点亮小灯泡》是小学科学学科传统的教学内容。

但以往的教学会满足于引导学生能够把小灯泡点亮而停止探究的脚步而不再进一步去探索其中的原理——闭合回路。

在本次公布的修订版课程标准中,强调了引导学生构建科学概念的重要性。

基于探究构建科学概念和基于科学概念开展科学探究已成为现在小学科学教学的主流思想。

因此,教材在设计这一内容时也着重突出了“点亮小灯泡”之后对电路原理的探索。

本课教学将引导学生对所有能够点亮小灯泡的连接方式进行比较分析,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其中的闭合回路。

【教学目标】1.知道一个基本电路的组成要素;知道开关的功能;知道常用电器的工作需要一个闭合回路。

2.体验“尝试——发现”的探究过程,培养学生敢于尝试,肯于实践,乐于思考的科学精神。

3.经历对实验数据进行整理分析的过程,培养学生处理信息和分析概括、得出结论的能力。

培养学生乐于合作和交流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重点:知道一个基本电路的组成要素;知道开关的功能;知道常用电器的工作需要一个闭合回路。

难点:体验“尝试——发现”的探究过程,培养学生敢于尝试,肯于实践,乐于思考的科学精神。

【教学过程】一、提出问题师:上一课通过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电是一种能量,它使用方便快捷,只要轻轻一按开关,各种电器就能工作起来,非常方便!这里面到底藏着怎样的奥秘呢?想不想一探究竟?生:想!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揭开这个谜底。

二、研究电路器材,为概念建构铺垫基础(一)观察灯泡结构师:(取出一枚小灯泡)看,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什么?师:观察一下它的外部构造,看看它有哪几部分组成?分别由什么材料做成的?(板书:“观察”)师:就这么简单的小东西也能发光?再来看看它肚子里有什么,它们是怎样相连的?(出示灯泡内部结构图)师:知道小灯泡的内部结构之后,如果让你把它连到电路中,你准备连在它的什么部位?【认识灯泡的内部结构是后续学习发现和理解闭合回路的关键。

《点亮小灯泡》教学实录与评析

《点亮小灯泡》教学实录与评析

《点亮小灯泡》教学实录与评析作者:周朝勇来源:《师资建设》 2014年第4期文/重庆市南岸区珊瑚实验小学周朝勇我在《重庆市农村义务教育教学名师异地脱产研修班》学习的影子研修阶段,看到有三位老师都上过《点亮小灯泡》一课,不同的老师对科学课的认识理解不同,上出的效果也大不相同,但老师们都有一个共同的感受——科学课难上!其中就以珊瑚小学廖幸老师的《点亮小灯泡》一课为例,看看我们的科学课教学,难在何处?廖老师为这节课做了以下准备。

教学目标:1.利用电来点亮一只小灯泡需要一个完整的电路;一个完整的电路可以使用相同的材料而用不止一种方法建立起来;电池两端直接用导线连接在一起,则会发生短路。

2.观察、记录和描述点亮小灯泡成功和失败的连接方式,根据实验现象对电流的流向做出大胆的想象与推测。

3 . 体会对周围事物进行有目的、细致地观察的乐趣,敢于根据现象做出大胆的想象与推测,激发进一步探究电的兴趣。

教学重点:用多种方法连接电路,使小灯泡发亮。

教学难点:认识小灯泡的结构,探究点亮小灯泡的规律,并能找出小灯泡不亮的原因。

教具准备:学生材料:小灯泡、1.5V的干电池、导线、电池、记录单(每套各一件,每2人一套)。

教师材料:小灯泡和电池的图片。

教学过程实录一、用手电筒亮了引入师:今天老师带来了手电筒,仔细观察手电筒。

生:手电筒亮了。

师:手电筒之所以能发光是因为它有什么样的结构?生:电。

师追问:什么样的电?生:电池。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拿出电筒中的电池。

还有呢?生:灯泡和电线。

师:如果为你们准备灯泡、导线和电池,你能像手电筒一样把灯泡点亮吗?老师为每组准备了两套材料,如果你们成功了,可以用简笔画的方式画在记录表左边,如果没有成功也把线路图画在右边的记录表里。

开始吧!(2分钟)。

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2.2《点亮小灯泡》说课稿含教学反思

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2.2《点亮小灯泡》说课稿含教学反思

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2.2《点亮小灯泡》说课稿含教学反思一. 教材分析《点亮小灯泡》是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第2课的一个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通过实验活动,探究并了解电路的基本组成和电路中的电流方向。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三个部分:实验探究、知识拓展和实践活动。

实验探究部分设计了点亮小灯泡的实验,让学生观察电路中电流的方向;知识拓展部分介绍了电路的基本组成和电路图的画法;实践活动部分设计了学生自己设计电路图并搭建电路的实践活动。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素养,对电路有一定的认识。

他们在前期的学习中对电流、电压等概念有了初步的了解,具备了进行实验探究的基本能力。

但是,学生对电路图的绘制和电路搭建的实践操作能力还不够强,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一步提高。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了解电路的基本组成和电路中的电流方向。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欲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实验探究,了解电路的基本组成和电路中的电流方向。

难点:电路图的绘制和电路搭建的实践操作。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探究、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教学方法。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等教学手段。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出示一个点亮的小灯泡,引导学生思考灯泡是如何亮起来的,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实验探究: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电路中电流的方向,引导学生发现电路的基本组成。

3.知识拓展:介绍电路的基本组成和电路图的画法,让学生理解电路图的意义。

4.实践活动:让学生自己设计电路图并搭建电路,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5.总结与反思: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反思自己在实验过程中的发现和问题。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1.实验探究–观察电流方向–发现电路基本组成2.知识拓展–电路基本组成–电路图的画法3.实践活动–设计电路图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学生实验操作的正确性、熟练程度。

点亮小灯泡课堂学生活动评价表

点亮小灯泡课堂学生活动评价表

点亮小灯泡课堂学生活动评价表点亮小灯泡课堂学生活动评价表是为了更好地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收获,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本文将对点亮小灯泡课堂学生活动评价表进行详细解读,以指导教师和学生更好地使用评价表。

一、引言点亮小灯泡课堂是一种创新的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团队协作和创新思维。

为了更好地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制定了一份学生活动评价表。

二、点亮小灯泡课堂概述1.教学目标点亮小灯泡课堂旨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精神。

2.教学方法采用项目式教学法,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培养实际操作能力。

3.课堂活动安排课堂活动分为四个环节:知识学习、实践操作、小组讨论和成果展示。

三、学生活动评价标准1.参与度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包括出勤、提问、回答问题等。

2.团队协作评价学生在团队活动中是否能发挥积极作用,与团队成员有效沟通、合作。

3.创新思维评价学生在解决问题时的创新意识,以及对新知识、新观念的接受程度。

4.表达能力评价学生在课堂讨论、成果展示等方面的表达能力。

四、具体评价表格设计1.评价项目参与度、团队协作、创新思维、表达能力。

2.评价等级及分值每个项目设五个等级,分别对应0-5分。

3.评价主体教师、学生自评及团队成员互评。

五、评价表格应用与反思1.教师评价教师根据评价表格,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进行综合评估,为学生提供反馈和建议。

2.学生自评学生根据评价表格,自我反思,找出自己在课堂上的不足,制定改进措施。

3.课堂改进措施教师根据评价结果,调整教学方法和课堂活动,以提高教学质量。

六、总结点亮小灯泡课堂学生活动评价表是一种有效的评估工具,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质量。

点亮小灯泡评课

点亮小灯泡评课

点亮小灯泡评课
1.在第一个班上课时,没有讲清楚电灯泡的两个连接点,学生在动手操作时,没有成功点亮灯泡,这一点在后面的班级改正后,成功率提高了。

老师要对教材更熟悉,对实验更熟悉,可以提前找几个孩子,进行“预实验”。

2.课堂管理还需加强。

学生对科学课并不重视,课前准备不充分,课堂讲话现象严重,以前针对这些问题,我总是停下来点名批评这些孩子。

最近在读管建刚老师的《一线表扬学》,要用表扬优秀的孩子去影响不乖的孩子。

“点亮小灯泡”这一课,对四年级的孩子来说有一定难度,对电筒如何发光和怎样点亮小灯泡存在许多问题。

有的学生拿到导线、电池很快就能使一个小灯泡亮起来,有的学生根本不会点亮小灯泡,他们不知道电路是一个回路。

所以引导学生了解小灯泡的结构很重要的,当了解小灯泡的结构后,再提供给学生一根导线、一节电池、一个灯泡去点亮小灯泡。

这一活动看似简单,但他们将在活动中认识电、电路,想象电流是怎样流动的,他们会提出更具挑战性的问题。

并尝试着用更多的连接方法时小灯泡亮起来。

科学《点亮小灯泡》评课稿

科学《点亮小灯泡》评课稿

科学《点亮小灯泡》评课稿(一)首先,这门课程的目标是让学生观察小灯泡、干电池的构造,并通过动手实践,正确连接电路点亮小灯泡。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引导他们探究电路中电流动的线路。

这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

在课堂上,教师通过让学生观察小灯泡和电池的结构,以及进行电路连接的实验,使学生深入了解电路的工作原理。

此外,教师还运用恰当的课件,帮助学生建立对电流流动的认知。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更加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究,尤其是在小组讨论和交流环节,应给予学生更多的自由发挥空间。

在教学设计方面,教师可以通过引入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电流通路的概念。

例如,在课程开始或结束时,可以让学生介绍身边常见的用电器,以此拓展他们的知识外延。

此外,教师还可以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更具趣味性和挑战性的实验项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评价方面,教师应对学生的表现给予及时、具体的反馈,以便他们及时调整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果。

同时,教师还应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和安全意识,确保实验过程的顺利进行。

总之,《点亮小灯泡》这门课程具有很高的实践性和探究性,对于激发学生的科学兴趣和培养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继续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助力学生的全面发展。

科学《点亮小灯泡》评课稿(二)在听了吴老师执教的《点亮小灯泡》课程后,我有以下几点想法。

首先,这节课教师成功地创设了一个情境,让学生思考“灯光是靠什么亮起来的?”这个问题,从而揭示了课题。

接着,教师引导学生认识了电线、灯光、电池这三种材料,并让学生利用这些材料连接电路,“点亮小灯泡”。

课堂结构清晰,尤其在“学生想办法点亮小灯光”这个环节中,让学生大胆探究,想出了各种方法连接方法,符合科学课的特点。

其次,课件选用恰到好处,特别是“电流的流动”这个课件,很好地帮助了学生建立了“电是怎样流动的”这个表象认识,效果很好。

《点亮小灯泡》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点亮小灯泡》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点亮小灯泡》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教材分析】《点亮小灯泡》是四年级下册《电路》单元的第2课。

电灯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用品,它究竟是如何工作的呢?本课是学生电路概念初步形成课,学生将通过使用简单的电池、导线使小灯泡发光,并且探究使小灯泡发光的不同连接方式,激发探究电的兴趣。

电流动的路径叫做电路。

为了建立一个电路,需要电池、导线以及用电器,如灯泡。

电从电池的正极流出,经过用电器和导线流向电池的负极,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电路。

电在电路中的流动是看不见的,但是我们可以通过一些现象,如小灯泡的亮与不亮来判断电路中是否有电流通过。

小灯泡亮了就说明有电流过小灯泡的灯丝,电是怎样流过灯丝的呢?学生对电路的探究便开始了。

因此,本课的教学目的不是用多种方法点亮小灯泡,而是探索电在这个装置中是怎样流动的,也就是电流经的路线,这就是电路。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初步建立了电路的概念,并在后面几课的学习中不断巩固这个概念。

【学情分析】学生对电并不陌生,他们知道:打开开关,灯泡就会亮,用电器就会开始工作;灯泡亮了,是因为有电流过灯泡里面的灯丝,导线能导电,电池里面储存着电。

但学生对电路是怎么连接的几乎没有了解,因为出于安全的原因,学生很少参与相关的活动,而家里的电灯和各种用电器是怎样连接在电路里又很难观察到。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只有电流流过灯丝时小灯泡才会发光。

2.利用电来点亮一只小灯泡需要一个包括电池、导线在内的完整的闭合回路。

3.一个完整的电路可以使用相同的材料,用多种方法建立起来。

4.电池两端直接用导线连接在一起,就会发生短路。

科学探究目标1.能用电源、导线和小灯泡连接简单电路。

2.能观察、描述和记录点亮小灯泡的实验现象。

3.能根据实验现象对电流的流向做出大胆的想象与推测。

科学态度目标1.体会对周围事物进行有目的、细致观察的乐趣。

2.敢于根据现象做出大胆的想象与推测。

3.激发进一步探究电的兴趣。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体会点亮小灯泡过程中运用科学知识的重要性。

四年级科学《点亮小灯泡》评课稿

四年级科学《点亮小灯泡》评课稿

四年级科学《点亮小灯泡》评课稿今年我教小学科学的电灯泡课,这是第二单元电的第二课,适合四年级学生。

所需材料包括电线、电池、小灯泡和记录纸等。

在本课中,我通过使用电灯点亮小灯泡,让学生理解需要一个完整的电路,包括主线等。

我努力突破困难,使学生初步正确理解电气元件On光滑的灯泡,以及电路的含义。

具体来说:一、抓住研究要点,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科学结论。

灯泡课是学生在生活中的静电现象之后的第一个灯泡光。

学生将充满好奇和紧迫感,不能等到点亮小灯泡,很快就会喊出“有光明!小灯泡!”的声音。

但是因为这是他们第一次接触电,一些团体遇到了问题。

例如,一个团体不仅没有点亮小灯泡,电池还变得很热;另一组只有灯泡的一小部分与电线和电池的正极连接。

这时,我抓住了他们形成的查询错误,让他们将错误的方式连接到贴在黑板上的物理模型,通过比较,让学生知道小灯泡必须连接到电池的两极到小的两点(即,螺纹部分和锡点),并且当形成小灯泡时,中间不能被打破。

二、寻求探索的点,以形成教学的起点。

在教学过程中,我抓住电器元件的理解,当电池有正极和负极时,小灯泡有两个连接点,让学生猜测两极和两点没有联系,锻炼学生的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学生通过比较,明白为了点亮一个小灯泡必须使用电池极连接小部分的灯泡和锡部分的小部分,而中间不能断开。

老师总结:“两边的两边甚至打开了环”,用14个字来揭示灯泡的神秘。

使用这个投掷点形成起点的教学,然后使用各种方法点亮小灯泡的过程中使用14个字来确定正确的连接与否。

教师有教学的起点,学生必须探索的基础,做双方。

三、生成问题思维。

课堂教学基本上是教师默认为基础,但有时在学生的查询过程中也会出现一些自然产生的问题。

当这些问题出现时,教师是否忽视或改变教学策略?这也是我想的问题。

为了能够灵活地应对这个问题,我探讨了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

例如,如果学生尝试点亮第一盏灯时无法点亮,该怎么办?如果不是一组学生点亮,如何继续?没想到在教学过程中真的出现了问题。

点亮小灯泡听课记录及评析

点亮小灯泡听课记录及评析

点亮小灯泡听课记录及评析
课程名称:点亮小灯泡
授课教师:未知
授课时间:未知
教学内容:
本课程主要介绍了如何通过电路连接及控制电流的方式来点亮
小灯泡。

课程涵盖了小灯泡的基本概念、电路的基本原理、电阻和电压的关系等内容。

此外,课程还介绍了如何使用电池、开关和电路元件来搭建电路,以及如何使用数字电路控制器来控制小灯泡的亮度和颜色。

评析:
点亮小灯泡是电子学领域中最基础的课程之一,对于初学者而言,通过学习本课程可以了解到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为进一步学习电子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同时,本课程也涉及到一些数字电路和控制电路的知识,对于想要从事电子设计相关领域的人员而言,是非常有帮助的。

本课程的授课内容涵盖了小灯泡的基本概念和电路的基本原理,同时也介绍了如何使用电池、开关和电路元件来搭建电路和控制小灯泡的亮度和颜色,这些内容都非常有用。

不过,由于本课程的授课时间未知,无法得知教师是否详细介绍了各种电路元件的特性和使用方法,以及如何进行电路仿真和测试等方面的知识。

因此,在学习本课程时,建议结合相关的电子学教材和参考资料,全面深入地了解电子
学的基础知识和应用技巧。

《点亮小灯泡》说课稿(5篇)

《点亮小灯泡》说课稿(5篇)

《点亮小灯泡》说课稿(5篇)《点亮小灯泡》说课稿篇1一、说教材〔一〕教材内容《点亮小灯泡》是继同学学习“生活中的静电现象”后真正开头探究电现象的一课。

《点亮小灯泡》注意让同学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探究的过程。

本课教学内容分2个部分。

第一部分:小灯泡的构造;其次部分:让小灯泡发光。

从观看小灯泡构造入手,再尝试点亮小灯泡,在观看发光灯泡的连接装置图的基础上再作尝试,让同学充共享受胜利的喜悦,并思索猜想电是怎样流过小灯泡的,作出最简洁的对电流的解释,再通过推断哪个灯泡会亮,哪个灯泡不会亮,区分短路和断路,寻求多种方法点亮小灯泡,对电路形成一个初步的熟悉。

〔二〕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只有电流流过灯丝时小灯泡才会发光。

2、利用电来点亮一只小灯泡需要一个完好的电路。

3、一个完好的电路可以使用相同的材料,而用不止一种方法建立起来。

4、电池两端直接用导线连接在一起,就会发生短路。

过程与方法:1、连接简洁电路。

2、观看、描述和记录点亮小灯泡的试验现象。

3、依据试验现象对电流的流向做出大胆的想象与推想。

情感、看法、价值观:1、体会对四周事物进行有日的、细致地观看的乐趣。

2、敢于依据现象做出大胆的想象与推想。

3、激发进一步探究电的爱好。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熟悉小灯泡的结构特点。

2、教学难点:理解电路中电流的流淌路线。

区分短路和断路。

〔四〕教学预备1、为每组同学预备:一只小灯泡、1节1.5伏的干电池、一根导线、试验记录单。

2、老师预备:小灯泡剖面图、大灯泡、电池、灯泡图片、双面胶、多媒体课件:〔1〕电和我们的生活〔2〕点亮我的小灯泡。

二、说教法和学法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同学是科学学习的主体”,学习科学应当是他们主动参加和能动的过程,所以,我在教学中先引导同学从画小灯泡入手,激发他们观看小灯泡的爱好,在了解了小灯泡的结构特点后,准时抛出问题:要使小灯泡发亮,至少还需要什么材料?然后供应给同学灯泡、电线和电池。

小学四年科学点亮小灯泡评课稿范文

小学四年科学点亮小灯泡评课稿范文

小学四年科学点亮小灯泡评课稿范文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小学四年级科学课程评课稿范文:点亮小灯泡1. 引言在小学四年级的科学课上,点亮小灯泡是一个重要的实验项目,旨在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了解电路的基本原理和电流的传导规律。

公开课《点亮小灯泡》评课发言稿(9月)

公开课《点亮小灯泡》评课发言稿(9月)

公开课《点亮小灯泡》评课发言稿(9月)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
今天有幸聆听了李老师执教的《点亮小灯泡》一课,受益匪浅,李老师十分注重课堂开放性,让学生的思维进行发散下面我就这节课,进行一个简单的评析,不到之处,还请大家多多指正。

1、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李老师以发光贺卡为导入,并在课堂中带来了发光贺卡,让同学们先感受贺卡能发光的神奇,再进行探讨贺卡为什么能发光,从而揭示课题一一点亮小灯泡。

2、课堂结构清晰。

在整个教学中,分为四个部分:1、认识电路2、连接电路3、自制开关4、更换用电器,流程环节清晰,教学目标和重难点都很明确,在实验过程中老师可以先不要说出如何进行实验,让学生先进行多次尝试,这比老师直接告诉更有说服力,学生也更能记住。

3、善于利用生成课堂。

在课堂中会有一些突发状况,李老师不害怕这种情况,李老师充分利用这些资源,与课堂结合起来,加深同学们的印象,李老师的评语多样化。

4、重视概念教学,重点突出。

首先要有大概念,每节课都要围绕一个重点概念在心中;其次有大问题,本节课的多个实验都围绕了哪些问题展开,大放手,李老师先立足整节课,再回过头来看细
节,多给孩子试错的机会。

课堂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李老师有些环节,安排的教学内容过多,课堂上老师讲的多,学生训练的时间少。

以上琐碎之言权当抛砖引玉,如有不妥之处,请李老师多多包涵,也敬请大家指正,谢谢大家!。

点亮小灯泡教学评价设计

点亮小灯泡教学评价设计

点亮小灯泡教学评价设计一、引言教学评价是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对于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客观、全面的评价能够帮助教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本文旨在设计一个点亮小灯泡的教学评价方案,通过学生的参与和表现来评价他们的学习成果。

本文将从教学目标、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三个方面进行设计,并对其进行详细的解释和说明。

二、教学目标点亮小灯泡的教学目标是帮助学生掌握电路的基本原理与运作方式,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具体来说,教学目标包括:1. 理解电路中的电压、电流和电阻的概念;2. 掌握串联和并联电路的原理以及其对电压和电流的影响;3. 熟悉电路中常用元件(如导线、电源、开关等)的功能和使用方法;4. 能够搭建简单的电路,并通过控制开关点亮小灯泡。

三、评价指标基于上述教学目标,我们设计了以下的评价指标:1. 理解程度:学生是否清楚电压、电流和电阻的概念,是否能正确解释串联和并联电路的原理。

2. 实践能力:学生能否独立完成搭建电路和点亮小灯泡的任务,是否掌握了常用元件的使用方法。

3. 解决问题能力:学生能否根据给定的条件和要求,选择合适的元件搭建出满足要求的电路,并能够解决其中出现的问题。

4. 团队合作能力:如果教学采用合作学习方式,学生是否能够与队友有效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四、评价方法为了对上述评价指标进行评估,我们设计了以下评价方法:1. 口头回答问题:设计几个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问题,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口头回答。

通过学生的回答,可以评估他们对电路基本概念的理解程度。

2. 实际操作:提供给学生一套元件和任务要求,要求学生根据要求搭建电路并点亮小灯泡。

观察学生的实际操作情况,评估他们的实践能力。

3. 问题解决能力测试:设计一些与电路实际操作相关的问题,要求学生解答。

通过评估学生对问题的解答能力,了解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4. 合作学习评价:如果教学采用了合作学习方式,可以观察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表现,评估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

点亮小灯泡评课稿

点亮小灯泡评课稿

《让灯亮起来》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鄂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18课《让灯亮起来》。

下面,我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课程资源、教学策略、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方面进行说课。

《科学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科学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教程”。

科学课就是活动课,通过探究活动引导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

在过程中使他们体验探究的乐趣、获取自信、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

要培养小学生的探究精神、探究能力,教师首先必须具备探究意识、探究能力。

只有成为研究性的教师,才能成为学生探究活动的引领者、参与者、组织者。

一、教材分析本课是三年级下册“家庭用电”单元中的第一课。

说起电小学生是比较熟悉的,生活中都有过接触,但学生真正研究电是从《让灯亮起来》这一课开始的,这节课中学生将通过使用简单的电池、导线使小电珠发光,并且探究使小电珠发光的不同连接方式,激发探究电的兴趣,为后续学习拉开序幕。

二、学情分析让灯亮起来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说,看起来很简单,但实际上有很多东西值得研究。

也许学生们拿到导线,电池很快就能使一个小电珠亮起来,但是,他们并不一定了解电路的真正意义。

所以引导学生了解小电珠的结构是很重要的,当了解小电珠的结构后,再提供给学生一根导线、一节电池、一个电珠去让灯亮起来。

这一活动看似简单,但他们将在活动中认识电、电路,想象电流是怎样流动的,他们会提出更具挑战性的问题。

并尝试着用更多的连接方法时小电珠亮起来。

学生经过简单的观察、实验活动,促进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和探究能力的发展。

三、教学目标基于上述教材特点及学生情况,我故将教学目标设定如下:1.知识目标:通过观察小电珠认识它的结构,知道小电珠中发光的位置是灯丝,只有电流流过灯丝时小电珠才会发光。

2.能力目标:学会用多种方法让灯亮起来。

观察、描述和记录让灯亮起来的实验现象。

能够根据实验现象对电流的流向做出大胆的想象与推测。

3.情感目标:体会对周围事物进行有目的、细致地观察的乐趣,敢于根据现象做出大胆的想象和推测,激发进一步探究电的兴趣。

点亮小灯泡教学评语

点亮小灯泡教学评语

点亮小灯泡教学评语《点亮小灯泡》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科学知识:1、知道只有电流流过灯丝时小灯泡才会发光。

2、初步认识电路的意义,即利用电来点亮一只小灯泡需要一个完整的电路。

3、认识到一个完整的电路可以使用相同的材料,而用不止一种方法建立起来。

4、认识短路对电路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1、会连接简单电路。

2、能够观察、描述和记录点亮小灯泡的实验现象。

3、能够根据实验现象初步对电流的流向做出大胆的想象与推测。

情感态度价值观:1、体验对周围事物进行有目的、细致地观察的乐趣和合作成功的喜悦。

2、意识到科学观察与实验需要敢于根据现象做出大胆的想象与推测。

3、增强学生进一步探究电的兴趣和安全用电的意识。

【教学重点】在观察了解小灯泡结构的基础上,能正确连接电路。

【教学难点】初步认识电路的意义,理解电路中电流的流动路线,正确连接小灯泡。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合格小电工奖牌、优秀电工小组奖牌若干;学生实验准备:1只小灯泡、1节1.5伏干电池、1根导线、实验记录单。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请同学们看这样几张照片(课件出示城区夜景),多么美丽城市夜景,因为有了电点亮了彩灯才使我们的丰南变得更加美丽、漂亮。

面对这么美丽的夜景、这么色彩斑斓的夜景灯光同学们能不能提出一些与灯有关的问题?(学生提问题,教师进行梳理。

)【设计意图】从身边的夜景灯光引入来探究有关点亮灯泡的问题,既创设了探究情境,又对学生渗透了热爱家乡、赞美家乡的思想教育。

二、观察材料,认识构造(一)观察小灯泡1、引导学生观察小灯泡师引入:要想点亮小灯泡,我们先认识一下小灯泡。

你们知道灯泡是谁发明的吗?(课件介绍爱迪生)下面首先让我们共同认识一下小灯泡的结构。

教师课件出示小灯泡的结构图。

2、学生观察。

(学生也可以结合本组已有的小灯泡,进行亲身实际观察)3、学生汇报观察结果。

4、教师结合小灯泡的结构图帮助学生认识小灯泡的各部分名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灯亮起来》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鄂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18课《让灯亮起来》。

下面,我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课程资源、教学策略、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方面进行说课。

《科学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科学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教程”。

科学课就是活动课,通过探究活动引导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

在过程中使他们体验探究的乐趣、获取自信、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

要培养小学生的探究精神、探究能力,教师首先必须具备探究意识、探究能力。

只有成为研究性的教师,才能成为学生探究活动的引领者、参与者、组织者。

一、教材分析本课是三年级下册“家庭用电”单元中的第一课。

说起电小学生是比较熟悉的,生活中都有过接触,但学生真正研究电是从《让灯亮起来》这一课开始的,这节课中学生将通过使用简单的电池、导线使小电珠发光,并且探究使小电珠发光的不同连接方式,激发探究电的兴趣,为后续学习拉开序幕。

二、学情分析让灯亮起来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说,看起来很简单,但实际上有很多东西值得研究。

也许学生们拿到导线,电池很快就能使一个小电珠亮起来,但是,他们并不一定了解电路的真正意义。

所以引导学生了解小电珠的结构是很重要的,当了解小电珠的结构后,再提供给学生一根导线、一节电池、一个电珠去让灯亮起来。

这一活动看似简单,但他们将在活动中认识电、电路,想象电流是怎样流动的,他们会提出更具挑战性的问题。

并尝试着用更多的连接方法时小电珠亮起来。

学生经过简单的观察、实验活动,促进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和探究能力的发展。

三、教学目标基于上述教材特点及学生情况,我故将教学目标设定如下:1.知识目标:通过观察小电珠认识它的结构,知道小电珠中发光的位置是灯丝,只有电流流过灯丝时小电珠才会发光。

2.能力目标:学会用多种方法让灯亮起来。

观察、描述和记录让灯亮起来的实验现象。

能够根据实验现象对电流的流向做出大胆的想象与推测。

3.情感目标:体会对周围事物进行有目的、细致地观察的乐趣,敢于根据现象做出大胆的想象和推测,激发进一步探究电的兴趣。

四、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区分回路、短路、断路,以正确的连接方法让灯亮起来教学难点:根据实验现象猜测电流的流向学生让灯亮起来较为容易,但在此基础上要求寻找多种让灯亮起来的方式就是一种难度的提升,三年级学生善于观察事物的外部特征及现象,但是想象和猜测电流的流动路径将成为他们的难点。

五、课程资源1.为每组学生准备:一只小电珠、1节1.5伏的干电池、1根导线、实验记录表。

2.教师准备:小电珠、电池、导线、双面胶、小电珠及电池的自制图片若干。

3.多媒体课件:点亮我的小电珠。

六、教学策略1、教学方式新课标明确指出:“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秉承这一要求,我将课堂还给学生,依照“仔细观察——简单描述——实验操作——大胆猜测——探究学习——得出结论”的方法,学生逐层深入地学习。

具体方法如下:(1.)结构观察法新课程提出“科学学习的观察不再是传统教学中提倡的‘亦步亦趋“的观察,而是“自然状态下的观察”。

它包含2层含义:一是无意观察,二是结构观察。

本课在观察小电珠的环节,采用了“结构观察法”。

(2.)自主操作法科学学习与常识教学的不同之一是让学生亲历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学会动手,所以“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是学生科学素养培养的重头戏。

本课在设计上突出了“动手操作”这项技能的训练,切割10分钟的时间块用于学生连接小电珠。

(3.)对比理解法事物通过对比,更能突显其本质特色,科学知识的学习亦是如此。

本课教学中存在着多出对比:首先,自我认知与活动结果的对比。

主要体现在本认为很容易接亮的小电珠在实践中却花了一大笔力气;本认为很容易画的电珠,却没能自信地画出来。

其次,多种电路连接方式的对比。

这些对比是促成学生对电路认知进一步发展的催化剂。

2、教学手段本节课采用多媒体教学和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实验,亲自动手汇报实验结果相结合,起到互相补充、相互促进的作用,易于理解。

七、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ppt出示美丽夜景照片设计意图:以美丽的灯光吸引学生注意,激发进一步学习的兴趣。

(二)认识小电珠结构1、提问:你了解小电珠的构造吗?2、学生仔细观察小电珠,把它画在纸上,并汇报。

3、ppt出示小电珠,认识小电珠结构。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仔细观察,画出小电珠,认识小电珠结构,为成功让灯亮起来奠定基础。

(三)认识实验材料1、提问:让灯亮起来还需要哪些材料2、学生明确实验材料还包括导线与电池,并简单描述它们的特征、用途。

设计意图:简单认识让灯亮起来所需材料,为接下来的实验做好准备。

(四)让灯亮起来1、学生四人一组,分工合作,让灯亮起来。

2、成功让灯亮起来的组,上台演示,教师同时贴出小电珠连接方法。

3、未成功点亮的组,上台演示,教师同时贴出连接方式。

4、分析让灯亮起来的连接方法。

提问:能使小电珠亮起来的连接都连接到了电池和电珠的哪些地方?5、分析小电珠内部构造。

提问:为什么一定要连接小电珠上的这两个位置才能使小电珠亮起来呢?这与小电珠内部的构造有关。

6、猜测电流流向提问:电流我们看不到,但是能够想象它的流动方向。

你能说出这幅连接图中,电流的流向吗?学生猜测后,教师ppt演示电流的流向。

7、分析失败的连接方式电珠不亮的原因。

提问:为什么这些连接方式,小电珠不亮呢?随机渗透短路、断路知识。

设计意图:①合作探究让灯亮起来的接法,培养团队合作能力。

②成功点亮的小组,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科学的兴趣;未能点亮的,激发求知的渴望,迫切得到正确的连接方式。

③以贴图方式呈现,清晰直观,易于分析。

④由分析让灯亮起来的连接方法,到分析小电珠内部构造,逐层深入。

在分析连接方式的基础上,大胆猜测电流的流向,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与认识规律。

⑤分析失败原因,加深对正确连接方式的理解,为找寻多种连接方法奠定基础。

(五)多种方式,让灯亮起来1、ppt出示实验要求2、学生动手实验3、实验汇报:将不同的连接方式贴在黑板上。

4、学生总结能够让灯亮起来的连接方法的共同点。

设计意图:明确实验要求,有目的地进行实验操作。

寻找连接方式的过程,是将前面分析得出的成功让灯亮起来的连接方法,用于指导实践的过程。

(六)拓展延伸1、尝试同时点亮多盏小电珠。

2、用电安全教育。

3、绿色环保意识渗透。

设计意图:本节课点亮了一盏小电珠,也点亮了学生心中对电的好奇心,他们不满足于只点亮一盏小电珠,为后续学习,拉开序幕。

用电安全教育与环保意识的渗透都是十分必要的,必须让学生明白。

八、板书设计(学生多种让灯亮起来的连接方式)①②③④⑤??共同点:形成回路设计意图:清晰、直观呈现学生自己连接的小电珠的多种点亮方式,有成就感,激发学习科学的兴趣篇二:灯泡亮了评课三年级科学《灯泡亮了》张燕飞老师讲的《灯泡亮了》一课,课上得不错,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整节课导课自然,过程开放,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充分,教师的引导恰如其分。

从谜语导入,激发兴趣,学生提问,引出本课的探究主题。

到学生大胆猜想,提出假设,进行探究活动一“教室里的灯是怎样亮起来的呢?”。

再到小组分工,拟定实验方案;分组合作,实施探究;展示交流,得出结论;进行探索活动二“让小灯泡亮起来”。

最后学生先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画电路图,在交流之后,教师再把电路图中常用的符号展示给学生,学生再用符号画一个简单的完整电路图。

整节课教学思路清晰,层次分明,环环相扣。

纵观张老师的教学,贯穿了“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的科学课改理念。

张老师创设了问题的情景,提供了简约的实验材料,引领学生在探究中体验,在体验中探究,让学生在体验中感悟到科学探究的乐趣与意义。

整节课无论是指导思想、课的设计都充分体现了新的理念,体现了科学学科的本质——科学课不是教知识,而是教孩子科学研究的方法。

面对所看到的现象进行假设、验证、整理、交流,力求让学生经历探究学习的全过程。

本节课的小组活动,目标明确,学生兴趣浓厚,参与度高,教学效果明显,值得我们学习。

但正像辛老师提出的那样:小组探究的活动内容要是再加深些就更好了。

老师的语言再简洁、和蔼些,就更能拉近与学生的距离。

如果时间充裕的话,在学以致用方面多举些实际的例子,效果会更好。

2014年4月11日篇三:让灯亮起来评课稿《让灯亮起来》评课稿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上课一开始,孙老师通过让学生观看美丽的夜景图片、举例让学生感到科学就在我们身边,很自然地开始了对灯的研究。

接着提问:你们想不想自已动手让灯亮起来?再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的欲望。

然后老师让学生认识电路原件,让学生自己观察这些小器材,再一次引发起学生探究的好奇心,学生逐一认识每种材料的结构和用处。

这一环节非常重要,对学生后面的电路探究思路有重大意义。

紧接着教师提出要求:用一节电池、一个小电珠、一根导线,你能让小电珠发亮吗?在自主探究中,教师给了学生充分的时间,学生们把亮的、不亮的方法都进行研究,为后来突破难点做了很好的铺垫。

在交流中,生生之间,师生之音互相质疑,难点的补充,更好地激发学生开动脑筋。

讨论之后,老师再出示课件,用很直观的方式给学生们解释了“小灯泡亮的共同特点”,然后再用动画解释了“小灯泡的工作原理”。

,这样学生对于小灯泡工作原理,以及电流示怎样在小灯泡中流动的有了充分的认识。

总之,本节课充分体现了学生自己探究,老师适时引导的作用。

篇四:《点亮我的小灯泡》案例分析《点亮我的小灯泡》案例评课稿一、背景及教材简析今年我执教了科学《点亮我的小灯泡》一课。

《点亮我的小灯泡》是《电》单元中的第二课。

电灯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电灯是怎么亮的,这一司空见惯的现象学生也许并不会太在意,甚至提出疑义。

本课就是要让学生学会通过使用电池、电线,让小灯泡亮起来。

虽然,点亮小灯泡看起来很简单,绝大部分学生也能够点亮,但实际上里面还有很多学问值得研究。

如何利用好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进一步开展自主、合作探究,成为我思考的首要问题。

最终我将“问题引发任务,激励学生探究”定位为本课教学的一条主线,贯穿课的始终。

二、片段简要回顾与评析(一)、观察材料,认识结构特点。

1、老师从口袋里掏出一个大灯泡,这是什么?(灯泡)2、你们有灯泡吗?(有)3、你们的灯泡和老师的灯泡有什么不一样吗?(学生众说纷纭)4、那它们一样的地方有哪些呢?(学生观察、讨论、交流)我们把小灯泡画一下好吗?(学生画小灯泡的简易图,认识小灯泡的各部分名称)5、想不想点亮小灯泡?(想)还需要什么材料?(电池、电线)电池、电线有什么特点?我们先画一张图好吗?(学生画电池、电线简易图)【评析】创设简单形象的情境,以大灯泡“牵”出小灯泡。

利用学生对身边熟悉的事物视而不见的观察习惯,启迪学生的心灵,来激发学生研究小灯泡的兴趣。

在了解了小灯泡的结构特征后,又及时抛出问题,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让学生对电路的简单构成(电池、电线、用电器)有了一个感性的认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