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中国历史进行国情教育

合集下载

学国史,知国情,跟国走

学国史,知国情,跟国走

学国史,知国情,跟国走学国史,知国情,跟国走概述国史是一个国家的历史发展的记录和继承。

学国史不仅可以了解一个国家的过去,更可以促进对国家的认知和爱国情感的培养。

知国情是指对国家现状的了解和认知,包括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的情况。

跟国走是指在了解国家过去和现状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国家建设和发展,为国家的繁荣进步做出贡献。

学国史的重要性学国史有助于我们对国家的传统和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

通过研究国家的历史,我们可以了解到国家的发展过程、先贤们的奋斗和付出,从而引发对国家的尊敬和自豪感。

另外,学国史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国家的发展阶段和历史经验,为国家未来的发展提供借鉴和启示。

知国情的重要性了解国家现状对于我们做出正确判断和决策具有重要意义。

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的了解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国家的发展方向和趋势。

同时,了解国家现状还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融入社会,增强社会责任感,并为国家的发展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跟国走的意义跟国走是一个积极参与国家建设和发展的态度和行动。

我们可以通过学国史、知国情的基础上,关注国家的重大政策和议程,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和公民行动。

参与国家建设和发展,不仅有助于国家的繁荣进步,也能够实现个人的价值和成长。

结论学国史、知国情、跟国走是每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和责任。

通过学习国史,我们可以了解国家的传统和文化;通过了解国家现状,我们可以把握国家的发展方向;通过积极参与国家建设和发展,我们可以为国家的繁荣进步贡献力量。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实现对国家的热爱和忠诚,为国家的美好未来贡献我们的力量。

让我们一起学国史,知国情,跟国走!。

历史教学中的国情教育的思考与探索

历史教学中的国情教育的思考与探索
历 史教 材 是 国情教 育 的一 个 良好 载 体 , 2 明确近代 中国的落后态 势 意义上 讲是 一条 与西 方模式 根本不 同的 中国 部 中国近代史 就是 一个 领土 主权完 整 式之路 ;【 题 二 , 正确 理解研 究现实 国 ”愉 如何 它具有 历史性 、 具体性 、 合性 的特点 。 历 史 综 “ 的 内容 是过去 的 , 目标却指 向现 在和未 来 。I 且有 着悠 久文化 的封 建帝 国一步 步被 强权 宰 情 , ”] 1 不只是弄懂 、 弄透 国情是什么 , 如我国是 如何将 教材 中那 些有关 国情 教育 的隐 性 内涵 割 的屈辱 史 。 弱 国无外交 ”“ “ ,国破 民亦殃 ” 道 农 业大 国、 口大国 , 处于 社会 主义初级 阶 人 还 挖掘 出来 , 并赋予 其现 实意义 , 使其 具有 鲜 明 出了近代 中 国国情 的实质 。针对 这一 国情 特 段 等 等 …… 还 要 研 究我 国 的 国情 是 如何 来 的时代 性和指 导价值 , 每一 位教 育工 作 者 征 , 抓住 “ 是 我 落后 ” 字 , 理如 下知 识命 题 , 的 , 二 整 它背后 那 么漫 长的 发展历史 是怎 样的 , 即 渗透 相关 的 国情 教育 :清王 朝 的衰落 与鸦 片 知其 然还 要 知其所 以然 ,我 国有五千 年文 明 的使命 。 第 南京 条 约 》《 、黄埔 史 , 也有一 百 年屈辱 史 , 我国 的现实 国情是这 “ 所谓 国情 , 是一 个 国家 在发 展过 程 中 贸 易 ; 一 次鸦 片 战 争与 《 就 、望 ; 爱珲 个历 史 的延 续 而不 是割 断 , 其历史定 位 。 内部所 面临 的一切 有利 和不利 因素 。 ”国情 条约 》《 厦条 约》第 二次鸦 片 战争与《 [ 2 1 这是 的客观属 性决定其具 有相 对 的稳 定 性 以及 阶 条约》 E 、 京条约》 《 、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 此外 研究现 实 国情还 要放 在 当代 世界发展 的 ; 段 性 。就我 国国情 而言 ,五千 年的 中华文 明 中法 战争与 《 中法 新约 》 中 日战争 与《 关条 大格 局下 ,看 到我 国的 国情是在 全球化下 的 ; 马 史 , 同 的历史 时期 , 不 国情 的状 况迥 然 不 同 。 约》 八 国联 军人 京 与《 丑 条 约》 列 强瓜 分 国情, ; 辛 ; 这是其参照定位。当然还有其它角度 , 那 么 如何 正 确 引 导 学 生审 时 度 势 认 识 国 情 狂潮 与中 国的半 殖 民地 化 ;灭 亡 中国的 二十 但首先如果说没有这种现实以及历史参照的 呢? 我认为 应遵循 以下两个原 则 : 一是 从历 史 条与 巴黎 和会 的失败 之外交 … … ,学生们 多角度 、 宽领域 、 全方位的国情研究, 就根本 的视 角 出发 , 准确把握 古代 、 及 当代 国情 通过学 习 以上命题 ,明确 了近代 中国在世 界 谈 不上 真正 的研 究 国情 ,只能是管 仲窥豹 或 近代 的不 同的质 。 二是从全 球的广 角审视 , 中 上 的落后 态 势 ,忧 国忧 民的 民族 忧患 意识得 即将 叶障 目,因此推 导 的结论 可想而 知… …这 走 国放之 于世界 中加 以 比较 分析 ,得 出科学 结 到深化 的同 时 ,更好 的理解 孙 中 山的三 民主 就 要打破 现有 规则 , 一条跨 跃式 发展 之路 。 论 。在历 史教学 中 , 结合 《 国主义 教育 实 义理 论体 系 的救 国方 略 ,中 国共 产党领 导下 “ 我 爱 命题三 , 是如何理解” 中国这么大的国家需 施 纲 要》遵 循 以上 原则 , , 制订 具 体而 明确 的 的五 四运 动 的爱 国性 质 以及 一二 ・ 学 生运 要 保持稳 定 统一 , 需要 调动 方方 面面的主 九 更 德 育 目标 , 因时利 导 、 因势利导 对 学生 渗透 国 动 的民族 呼声等 相关 史实 ,当代 大学 生的爱 动性 和创 造性 …… 。即从思想 上方法 上提供 国豪 情得 以激发 。 情 教育 。 些 处理 问题 的原 则 ,这 样既 保证 了在原则 l认 识古代 中国先进 地位 3理解 当代 中国赶超式 战略 实质 下 的统 一 , 证 了在原 则下 的灵活 , 又保 这个原 中 国是 四大文 明 古国之 一 ,从 远古 时代 近代 中国有 两大 主题 , 一为 翻身 , 为 富 则就是 点 金术 , 二 即所谓 的从实 际出发 。 “命题 本 中国人 民向世界 庄严宣 告独 四 ,如 何 正确 理解 中国 问题是 一个具 有两难 起, 我们的先人就在政治 、 、 经济 军事、 文化等 强 。 世 纪中叶 , 至此 , 身的 问题得 到解 特 征 的独 特 问题 ,外 国现 成的答 案注定 不是 翻 各个 领域 不断创造 奇迹 ,为人 类文 明和进 步 立的新 中 国的诞 生 , 作 出不朽 的努力 。 例如 , 大一统 的中 央集 权 决 ; 对 世纪 之 交 , 国人 民再 次 向世 界 昭示 : 中 一 解决 中 国问题 的灵 丹妙药 ……强 调 向西 方学 但决 因为这些 都 制 的逐步 完善 ; 生产工具 的 不断 改进 ; 万 个 富强 的 中 国必 将 屹 立 于二 十 一 世 纪 的 东 习是必 要 的 , 不 能照抄 本本 , 对 对 里长城的世代修复 ;领先世界的科技成果展 方 ,可 见实现 中 国民族 的伟大 复兴 是历史 告 是 脱离 实 际的危 害 中国 的教条 主义 。这样 的 现 , 一不在 向世人 昭示这 样一个 史 实 : 代 诉 未来 的一个 永恒 的话题 。为 了赋予 历史 学 教 条主 义虽 省心省 力 省事 , 缺 的是创新 、 无 古 但 缺 中国之综合 国力居 世界前 列 ,不 愧 为一个 强 科 以时代 感 , 即实现 其社 会 功能 , 教 学 中 , 的是探索、 在 缺的是真正意义的发展。 因此从实 大 的中华帝 国称号 。针对古 代 中国这 一 国情 我 注意搜 集材料 , 捉信息 , 面引 导学 生 际 出发是 一个 艰 苦 的 长期 的创 造性 的过 程 , 捕 一方 实 质 , 围 绕“ 进 ” 字 , 集 补充 史料 , 我 先 二 搜 挖 看 到改革 开放 以来举 世 瞩 目的成就 ,有 的放 需 要增 强信 心 ,需 要脚 踏实 地 ,需要 科学态 掘教材 内容 , 理相关 知识体 系 , 整 有机渗 透 国 矢地对学生进行当代国情教育 :八五”计划 度 。 [ “ ”1 5 同学们 通过 以上 问题 的解决 过程 , 递进 的完 成 与国 民生 产总值 翻两 番 目标 的提 前实 式思 维 和缜密 的逻 辑思维 以及 发散性 思维得 情教育 。 例如, 在政 治 、 经济 方 面 , 我归 纳 如 下 知 现 ; 外开 放总体 格局 的基本 形成 ; 铁路 以全 方位 培养 ,自主学 习的能 动意识 也得到 对 京九 识点 : 四大文 明古 国的彩 陶文 化和 青铜文 化 ; 的 提前 通 车 ; 香港 、 门 的 回归 ;九五 ” 澳 “ 计划 充分 发挥 ,进 而使 理解 和全 面把握 当代国情 秦 始 皇 的大 一统 ; 之 冶 ; 文景 张骞 凿 空西 域 ; 制订 与 2 1 00远景 目标展 望 ; 后 十五年 我 国 跨越 式 发展 的广阔前 景 和必 由途径这 一深刻 今 丝绸之路 ; 光武中兴; 孝文帝改革; 开皇之治; 现代化建设 的有利条件和制约因素剖析 ; 跨 命 题 就显得 轻 而易举 了。 之一是 引 导 中国继续走 向 综上 所述 , 生进 行系统 化 , 元化 的 对学 多 大 运河 的开凿 ; 观之 治 ; 盛 世 ; 大 世纪 战略 的实质 ( 贞 开元 元朝 都一国际性的大都市 ; 郑和七下西洋 ; 康乾盛 富强之 战略 ;之二 是确保 我 国国 民经济持 续 国情教育 ,是二十一世纪中国发展综合国力 世……以上命题充分说明古代 中国的 “ 政通 稳定增 长 的可持续 发展 之战 略 ;之 三是 实现 的需要,是二十一世纪中国新型人才培养的 人和” 和经济繁荣。 再如, 在文化方面, 了 中 国赶 超 世 界 发 达 国 家 的赶 超 式 发 展 之 战 需要, 我作 是史学工作者肩负的民族使命, 它为史 如下 命题整理 : 高与勾 股定理 ;九 章算 术》 略 )两 个世 纪之 交 的 中国 国情 比较 ; O的 学 工作 者 开辟 了一个 前所 未有 的相 当广 阔的 商 《 ; WT 与九 章时代 ; 祖冲之 与“ 率 ”王 孝通 与一 元 加 入 ; 藏铁路 的通 车 ; 五 、 六 的飞天 ; 祖 ; 青 神 神 奥 学 科探 索领域 和 可供 开发 的极有 研究价值 的 三次方程解析;秦九韶与��

历史课堂教学中国情教育

历史课堂教学中国情教育

浅谈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国情教育(盘县第四中学贵州盘县553532)随着教育改革不断深入和当前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加强对学生的国情教育已作为一项重要的任务,被摆到了极其重要的地位。

在学校里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多门学科来进行,而历史这门学科比之其他学科具有一种得天独厚的优越性,因为它不仅内容丰富生动,故事性强,能吸引学生兴趣,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易于和乐于接受国情教育,而且更重要的是历史本身具有知识性和思想性相一致、相统一的特点,富有感染力和说服力。

可见,加强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教学是历史教师不可缺少的重要工作。

在此,我结合几年来的教学实践,浅略地谈谈自己在这方面的一些认识和做法。

一、对国情教育在历史教材中的认识所谓国情,是指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民族、历史传统和风俗习惯等。

中学历史学科大量地包含了国情教育的基本内容,是渗透国情教育的重要学科。

(一)、国情教育在中国古代史教学中主要体现以下内容:1、光辉灿烂的科技文化史。

如泽被深远的科技发明;水平卓著的天文、医学、数学、农学、工艺学;独具风格的建筑艺术;悠久美妙的文字;丰富浩繁的历代典籍;内容深邃的哲学思想;群星灿烂的文学长河;勤奋聪慧,成就传世的中华英杰。

2、经济发展和自然环境变迁史。

如大规模的农业耕作;高超精巧的手工业;丰富的作物品种;纷攘的内外贸易;驼铃悠长的丝绸之路;地区经济兴衰与人类、自然生态变化的关系;中外经济变化状况原因的比较分析等。

3、中国古代政治军事演变史。

如社会制作变化及原因;杰出帝王将相的贡献;历代统治者反腐倡廉及腐化状况的后果;广大人民反暴政的传统和对美好生活的想往;不断出现的社会改革的成败;政治举措和军事斗争对科技经济文化的影响等。

4、古代民族状况。

如各民族渊源,民族团结的主流和强烈的凝聚力;各民族文学、史学、文字、艺术、社会风俗;民族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民族掠夺和民族战争的影响等。

(二)、中国近代史国情教育主要体现以下内容:1、百年屈辱史教育。

在历史教学中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做法

在历史教学中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做法

期英商每年偷运 2 0 0箱鸦片到 中国, 而1 8 3 8年 、 1 8 3 9年 猛增到 3 . 5 万箱 , 在1 8 4 0年前 的 2 0 年里, 中国外 流的 白 银 就达 1 亿两, 从而造 成 了中国 国破 民穷 、 兵弱不能 御 敌 的惨景时 , 顿时义愤填膺 。 接着 , 我怀着对 民族英雄林 则 徐无 比崇敬 的心情告诉 学生 : 鸦片 战争前 夕 , 林则 徐 为挽救 民族危亡 上书道光皇帝 ,陈述鸦片之公 害后 , 在 广东领导 了一场震惊世界的禁烟运 动。 他 的爱 国行动永 载史册 , “ 虎门销烟” 壮阔 的历史场景 已经定格 在人 民英 雄纪念碑 的基座上 。 这样 的讲解使学生对外强人侵的史 实 以及落后 就被 挨打的道理有 了深刻 了解 , 也增 强了学 生 的民族 自尊心和社会责任感 。我还告诉学生每年 的 6
国实践 中学生受 到了教育 、 启发, 纷纷 表示一 定要 为振 兴 中华实现祖 国的伟大复兴读好书 。 将 当年大生二厂遭 日军轰炸与 当前 日本军 国主义者对我钓鱼 岛的 “ 购岛” 闹剧联 系起来 时 ,大家认 识到 中国人 民始 终把外 强凌
辱、 外敌挑衅、 落后就要挨打作为激发民族斗志的动力,
更加坚定 了祖 国走 自立 自强 的科学发展之路 的决心 。 三、 开展国情教 育 。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高 尚情操 在教学“ 新 民主主义革命 ” 时, 我对鸦片 战争 以来的 历史作 了概括 。 我告诉学生 : 鸦片战争 以后 , 中国逐步沦 为半殖 民地半 封建社会 , 中国人 民虽然进行过无数 次抗 争, 但都失败 了。多少仁人志士苦苦求 索 , 都没有找到解 救 中国的出路 。孙 中山虽然推 翻了封建帝制 , 但依 然没 有改变 中国社会 的性 质。实践证 明 , 民族资 产阶级不可 能领导 中国革命取得 成功 , 中国革命需要用先进 思想武 装 的政党来领导 。 中国共产党是马列主义同我 国革命实 践 相结合 的产 物 , 它确定 了奋斗 目标 , 制定 了经过新 民

中国文化和国情教学参考框架

中国文化和国情教学参考框架

中国文化和国情教学参考框架引言: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国家,其独特的文化和国情对于教育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中国文化和国情在教学中的参考框架,以期提供有益的指导和启示。

一、历史与传统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其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传统。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引入历史故事、传统节日等内容,让学生了解中国的历史演变和文化传承。

通过讲述历史故事,学生可以感受到历史的厚重感,增强对国家的归属感。

二、价值观与道德教育中国文化强调传统的价值观和道德准则。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讲述孔子的故事、引用中国古代文献等方式,传达中国人注重礼仪和家庭观念的特点。

同时,培养学生的公德心、友善心和责任感也是中国文化和国情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

三、文学与艺术中国文学和艺术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也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

通过讲解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背景和内涵,引导学生欣赏和理解中国文学的独特之处。

此外,可以组织学生参观艺术展览、举办文学演讲等活动,激发学生的艺术创造力和审美能力。

四、科技与创新中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但也是一个充满活力和创新的现代国家。

在教学中,可以介绍中国古代的科技发明和创新成果,如指南针、造纸术等,以及现代中国在科技创新方面的取得的成就。

通过这些内容的介绍,可以激发学生对科技和创新的兴趣,并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五、社会问题与发展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国家,教育的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关心社会问题、积极参与社会发展的能力。

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关注中国社会的变化和发展,讨论诸如环境保护、贫富差距等社会问题。

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可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结语:中国文化和国情教学参考框架旨在通过丰富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培养学生对中国文化的认同和理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情感的培养,使学生产生对中国文化的热爱和自豪感,从而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中国文化的精髓。

通过这样的教学,我们能够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中国情怀的新一代人才,为国家的繁荣和发展做出贡献。

浅析如何在历史教学中进行国情教育

浅析如何在历史教学中进行国情教育
生。
情 。在 历史教 学 中 , 在讲 国情 中的积极 有利 因素方面 , 增强学 生 可 的 民族 自信心 和 自豪感 ; 在讲 国情 中消 极不利 因素 方面 , 要深刻分
析产 生其历 史和现 实的 原因 .使 学生心理 能 够产 生出一 种 民族 的
紧迫 感和忧 患感 。归纳 到一点 。 要通过 认识 国情 , 增强青 少年 一代
l 本刊视点1- 【 野】 . 视 I
浅析如何在 历史教 学 中进行 国情教育
●陈 荣 亮 进行 国情 教育 , 是广大 历史教 师义不容 辞 的光荣使 命 , 要认 真 钻研《 中学历史教 学大纲 》学 习国家教 委颁发 制定 的《 . 中小 学加 强
中国近代 史 、现代 史及 国情 教 育的总体纲 要 中小学 历史 学科 思 想和政治 纲要 》 认 真钻 研历 史教 材 , , 充分 挖掘 教材 中 的国 情教 育 因素 。 教学 中有意识 、 目的、 在 有 有计划 地运 用。
别负责 管理财 务 、 进货 和营 销业 务 , 由学校 颁 发营 业许 可证 , 为学 生提供 生活便利 。 一个学期 经营 下来 , 仅每位 经营者经 济上 小有 不
收 获 , 要的是积 累 了创 业经验 , 养了市场 意识 、 重 培 竞争意 识 、 创新
能等级 证书 , 才能取 得毕业 证。 进行专 业技能 大赛 。 高职 业 岗位 提
等, 真正 把课 内外的教 育有机 结合起 来 , 而达 到向学 生进行 国情 从
教 育的 目的 。
有比较 才有鉴 别。 过 比较 , 同存异 , 通 求 或者 求异存 同 , 从而探 寻正 确的道 路和适 宜的措施 。 国情教 育要进 行历史 的纵 向比较 。 这 建 开办 了一家全 商业化 的实验 商店—— 励志 实验商店 。该 店 为股 份 合作制 商店 , 本金均 由学生 个人 出资 , 营毛绒玩 具 、 饰 、 资 主 头 文

如何在历史教学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如何在历史教学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如何在历史教学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摘要:教师的职业是教书育人,作为一名历史教育工作者,我们要充分利用学科特点,重视学生爱国情感的培养。

关键词:历史教学;爱国主义教育;方式我们现在所用的初中历史教材中,饱含着浓厚的爱国主义情感,是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感情的一部好教材,要培养好学生的爱国主义感情,我认为应从以下三个方面人手:一、古代文明历史的教育,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中国是人类最早的发源地之一。

五千多年的发展历程,孕育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使中国和古巴比伦、古印度、古埃及并称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

而中国古代文明则带着她自己独特的风格,创造出了一个又一个辉煌的业绩,最为突出的古代四大发明,为今后的科学发展。

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这一历史学科领域,各个时期的科学家又作出了卓越的成绩,同时我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达四千年之久,我国不仅历史悠久且还有灿烂的文化。

独特的中国文字的诞生,为记录和发展我国的文化,开通了一列特快列车,如《史记》、《资治通鉴》等历史巨著,就是中国灿烂文化的典范。

通过向学生进行祖国悠久历史和辉煌灿烂文化传统教育,可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结合我们今天的实际生活,特别是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翻天覆地的变化,从而使学生认识到: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

只有中国式的社会主义制度,才能发展壮大中国,才能使中国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虽然我们的近代历史中还有很多的耻辱,但勤劳勇敢智慧的中国人民,并没有屈辱在列强的脚下,一代又一代不屈不挠的奋斗,使中国的文明历史更有独特的风味,我们今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一定能在不远的将来赶上或超过世界发达国家,再现祖国的辉煌。

二、“以天下为己任”的爱国教育,以培养学生的民族责任感古人云:“人无志不立。

”这就告诉我们每一个人都要有远大的志向,而且要为自己的志向拼搏不止,奋斗不息。

我国各个时期的历史人物都给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如汉朝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维护了祖国统一;东晋时祖逖闻鸡起舞,立志报效国家,成为收复中原的代表人物:南宋的抗金名将岳飞从青少年起就有“精忠报国”之志,而明末抗清名将顾炎武一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鼓舞了多少仁人志士为国家前途而奋斗。

论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国情教育

论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国情教育
催 人 奋起 。
会主义革命 的历史 教育 , 从而使学生 自觉继承革命传统 , 热爱党 ,
地投身 于社 会主义现代 化建设 。同时 , 教师还 要让学生了解 , 我
题谈谈 自己的做法。 ( ) 行五 千年灿烂 的中华 文明与中华 民族 的优秀传统教 一 进 育。我 国拥有五千年光辉灿烂 的文明历史 , 中华 民族 以高度的智
慧创造 了博 大精深 的传统文化 , 且蕴含着崇高 的民族精神 、 民族 气 节和优 良道 德 ; 不仅 孕育 了无数杰 出的政 治家 、 思想家 、 学 文 家、 科学 家、 教育 家 、 军事家 , 留下 了丰富的文物 史迹 、 还 经典 著 作 , 笔丰厚 的文化 遗产是 进行 国情 教育的 宝贵资源 。通过 学 这 习, 学生可 以在祖 国优 秀的文化宝库中汲取营养 、 陶冶情操 , 立 树 对祖 国的 自尊 、 自信 、 自强的进取心 , 造出更加 光辉灿烂 的当代 创 社会 主义文明 , 让中国以崭新 的面貌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 ) - 进行革命传统教育 。中华 民族是一个 热爱 自由 , 富于革 命 传统的 民族 。从封建社会里农 民阶级反抗地 主阶级 , 到十九世 纪 四十年代 开始反抗外来 侵略 、 争取民族独立解放 , 革命精 神在
来 担 负 起 社会 主义 建 设 的 重 任 。
在历史 教学 中进 行 国情 教育 , 者 以为可 以从以下几点 着 笔
手:
( ) 识 历 史 教 学 中 国情 教 育 的 重 要 性 。进 行 国情 教 育 是 一 认
历史 教 师的基 本职 责 , 史 教师 要认 真钻研 《 历 中学 历史课 程标
2 1 年第 1 期 00 0
金 色年华
学科 教育

中国近代史贯穿的爱国主义和国情教育思想

中国近代史贯穿的爱国主义和国情教育思想

中国近代史贯穿的爱国主义和国情教育思想许世显中国近代史,是指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至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为止的110年的历史。

这110年的历史,一方面是外国列强用大炮和资本把大清帝国封建社会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他们与中国的反动政府相勾结,压迫人民,镇压革命,使中国人民受尽列强的欺侮和凌辱,遭受了无穷尽的苦难。

另一方面是中国人民不畏强暴,奋起反抗,与外国侵略者和本国反动统治者进行英勇不屈的斗争。

经过斗争,失败,再斗争,再失败,最终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取得了反帝反封建和反对官僚资本主义的胜利,推翻了国民党反动统治,赶走了外国侵略者。

这就是近代中国的国情。

笔者在实际教学中,认为这一段历史蕴含着内容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和国情教育。

1991年3月9日江泽民同志关于加强中国近现代史和国情教育的指示信,充分说明党和国家领导人十分重视中国近代史在爱国主义教育和国情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那么,它到底包含着哪些爱国主义教育和国情教育的内容呢?一、反映中国受外国列强侵略的屈辱史,揭露帝国主义侵略中国,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罪行。

以教育学生认清近代中国落后的主要原因及帝国主义的侵略本性,警惕帝国主义搞 和平演变 的图谋。

在近代中国史上,几乎所有的资本主义国家都侵略过中国。

如英国发动的第一次鸦片战争,1883年法国发动的中法战争,1894年日本发动的中日战争, 1900年八国联军的侵略战争及1937年日本发动的侵略战争等等。

他们先后强迫中国政府签订1100多个不平等条约,从而把中国权利统统出卖给帝国主义。

他们侵占了我国15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抢走了无法计算的矿产资源,掠去了巨额的赔款,给中国人民造成了巨大损失。

仅甲午中日战争 马关条约 ,日本就掠去赔款2.3亿两白银, 辛丑条约 中国赔款本息达9.8亿两白银。

1937年至1945年日本侵略中国期间,在占领区的掠夺更加野蛮。

帝国主义各国的侵略和掠夺,养肥了他们自己,使中国处于十分贫穷落后的状态。

中国历史教学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中国历史教学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浅谈中国历史教学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摘要】历史教材是对学生进行爱国教育的重要内容,在中学历史教学中,要充分挖掘其相关内容,根据自身学科特点,发挥其功能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使学生对伟大祖国产生亲切的依恋感、自豪感和责任感。

【关键词】历史教学;爱国;依恋感;自豪感;责任感历史是人类文明进化的宝贵财富。

中国历史,悠久灿烂,内容丰富。

几千年的传承,蕴含了我们民族深厚的情怀。

这种情怀扎根于人们的灵魂,生生不息。

历史课程标准强调运用历史教材,加强对民族情怀的传导,加强对学生爱国主义的教育。

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进行国情教育中,历史教学是不可或缺的。

它是贯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方针,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手段之一;对提高全民族素质,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起着积极作用。

现实是历史的延续,只有了解历史,才能更好地了解今天和展望未来。

同时历史学科以它自身理论的科学性,史料的真实性和内容的客观性,在道德情感领域的教育中赢得了得天独厚的优势——真挚、感人、可信。

历史学科不是用说教的方式强加于人,而是通过生动、具体、形象的人物和事件去感染熏陶人,这种”细雨润物”式地在潜移默化中使人的爱国主义情感得到滋润和升华,才对学生的人格形成具有独特的教育作用,本文仅从中国历史方面对培养学生爱国情感的特殊功能作些浅论。

1寓学生对祖国的依恋感于中华民族巨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中在世界所有文明古国中,中国有一个显著特点,那就是尽管她经历了许多次的改朝换代,也曾多次出现分裂割据的局面,但作为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历史始终没有中断过。

在历史长河中,世界上多少个文明古国(如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古波斯、古希腊、古希伯来、古罗马等)先后都衰落、中断、消失了,只有中国始终巍然屹立在东方。

究其根源,是中华民族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股巨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多民族国家,在祖国历史上曾先后出现过150多个民族的名称,中华民族的形成是一个多源多流、源流交融、绵延不断的发展过程,例如汉、满、藏、蒙、回、维、壮、苗、白等五十六个民族相互形成的复杂过程,构成了祖国历史上各民族间的紧密联系,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断同化和融合的民族关系。

中国历史国情教育

中国历史国情教育

一、国情教育的主要内容所谓国情,是指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民族、历史传统和风俗习惯等。

中学历史学科大量地包含了国情教育的基本内容,是渗透国情教育的重要学科。

国情教育在中国古代史教学中应当体现以下内容:1.光辉灿烂的科技文化史。

如泽被深远的科技发明;水平卓著的天文、医学、数学、农学、工艺学;独具风格的建筑艺术;悠久美妙的文字;丰富浩繁的历代典籍;内容深邃的哲学思想;群星灿烂的文学长河;勤奋聪慧,成就传世的中华英杰。

2、经济发展和自然环境变迁史。

如大规模的农业耕作;高超精巧的手工业;丰富的作物品种;纷攘的内外贸易;驼铃悠长的丝绸之路;地区经济兴衰与人类、自然生态变化的关系;中外经济变化状况原因的比较分析等。

3.中国古代政治军事演变史。

如社会制作变化及原因;杰出帝王将相的贡献;历代统治者反腐倡廉及腐化状况的后果;广大人民反暴政的传统和对美好生活的想往;不断出现的社会改革的成败;政治举措和军事斗争对科技经济文化的影响等。

4.古代民族状况。

如各民族渊源,民族团结的主流和强烈的凝聚力;各民族文学、史学、文字、艺术、社会风俗;民族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民族掠夺和民族战争的影响等。

国情教育更要注意中国近代史,其中包括:1.百年屈辱史教育。

如列强不断的政治军事侵略;无数不平等条约;列强的思想文化侵略;晚清政府和新旧大小军阀对外屈膝、对内狰狞的面目;人民生活不断恶化的惨状等。

2.百年抗争史教育,中国人民大小无数次抗争;先进阶级和进步党团的演变;中国革命的曲折前进和社会主义道路、党的领导的历史抉择;无数伟人、志士对社会、对人民心灵的震撼和撞击等。

3.百年经济起伏凋蔽史。

如艰难的近代化起步;丧失国门带来的艰辛与屈辱;落后的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晚清和国民党政权的改革开放及后果;白银外流到法币满天飞;鸦片走私到美货泛滥;经济发展中激烈的不平衡和多种经济状态并存的状况及原因;军阀混战对自然的重大破坏等。

4.百年思想文化史。

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国情教育

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国情教育

进行 国情教育必须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 , 对历史国情知识进行科学分析 , 教育学生认清 国情发展的规律 , 预见其发展 的必然趋势 , 这样才能使 国情教育成
为对客观世界及事物发展的正确 反映。 只有 以真实的历史 、 真实 的国情对广大青 少年学生进行教育 , 才能使他们正确认识我们所走的社会主义道路是无 比正确 的。
3进 行 走 社 会 主 义道 路 必然 性 的教 育 。 .
中国新 民主主义革命 的胜利 , 建立 了中华人 民共 和国 , 中国走 上社会 主义 使
道路 。 中国人 民选择社会 主义 , 经过新 民主主义革命走上社会 主义 道路 不是偶然 的, 而是近代 中国半殖 民地 半封建社会基本矛盾发展 的必然结果 , 是中国人 民经 过 长期 的痛 苦摸索 , 多次失败 中找到的 。 从 我们要在 中国近现代史 的教 学中教育
古代文 明中汲取 营养 , 同时借鉴世界上一切优 秀的文化成果不断前进 , 创造 出更 加光辉灿烂的当代社 会主义文明 , 以崭新的面貌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 2进行五千年 中国人 民奋 斗史, . 特别是 近百年来 中国人 民抗 争史的教 育。
中华 民族是 一个热爱 自由 、 富于革命 传统 的民族 。 在封建 社会里 , 民阶级 农 反抗地 主阶级的革命精 神 , 在中国历史上 闪耀 着永不磨 灭的光辉 。 近代 , 在 中国 人 民为挽救 民族危亡不屈不挠 、 再接再厉 , 进行了英勇 的斗争 。 四运动后 , 五 随着 中 国工人 阶级登上历史舞 台和中 国共产党 的诞 生 , 真正救 国救 民的责任落 到 了 中国共产党领 导的 中国_人 阶级身上 。 T 历史 已经 证明 , 国唯一 的 出路 , 在 中 中 是 国共产党领导下 , 推翻帝 、 、 官 封三座大山 , 走新 民主主义革命 的道路 。

小学生国情教育的知识点总结

小学生国情教育的知识点总结

小学生国情教育的知识点总结国情教育是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民族自豪感和家国意识的重要途径,是中国教育体系中的一项基本任务。

在小学教育阶段,国情教育被注入到各个学科中,以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国民意识。

本文将总结小学生国情教育的相关知识点,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重要教育内容。

一、中华文化中华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也是小学生国情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学生需要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和传统,以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自豪感和认同感。

他们可以学习中国的四大发明(造纸术、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中国古代文明的伟大成就、中国的传统节日(春节、中秋节等)和中国的传统美食等。

通过了解和学习中华文化,学生可以更好地认识中国的历史和文化传统,从而培养出对中国的热爱和骄傲之情。

二、地理知识小学生国情教育中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地理知识。

学生需要了解自己所在的国家的地理位置、边界和邻国,掌握中国各个省份和主要城市的位置和特点。

此外,学生还需要了解中国的自然地理特点,如长江、黄河、珠江和西南地区的山脉等。

通过学习地理知识,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的地理环境,增加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三、中华名山与历史名胜中国是一个拥有众多名山和历史名胜的国家。

小学生国情教育中,学生被要求了解中国的名山和历史名胜,如五台山、泰山、黄山、故宫和长城等。

学生可以通过图片、视频和故事了解这些名山和历史名胜的特点和故事,增加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了解。

对于小学生来说,了解这些名山和历史名胜不仅可以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还可以加强他们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自豪感。

四、国旗、国歌和国徽国情教育还包括对国旗、国歌和国徽的学习。

学生需要了解国旗的寓意、构成和正确使用方法。

国歌是国家的象征,学生需要了解国歌的含义和正确的演唱方式。

国徽是国家的标志,学生需要学习国徽的构成和寓意。

通过了解国旗、国歌和国徽,学生可以加深对国家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培养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进一步推动爱国主义情感的形成。

浅谈如何在历史教学中渗透思想政治和国情教育

浅谈如何在历史教学中渗透思想政治和国情教育

中如何渗透思想政治和国情教育呢?
在 历史 教学 中要 突 出民族英 雄 的 爱 国思想和贡献

朝 廷 ” ,中 国 完 全 陷 入

半殖 民地半封建社会 的
深渊。 就历史教材 内容而论,被肯定为我国民 四、在历史教学 中 族英雄的仅有三人 ,即戚继光 、郑成功、林 要突 出中国人 民的英 勇 则徐。讲课 时,必须对这三位历史人物的时 反 抗 斗 争
高 中历 史 新 课 标 指 出 :加 强 思 想 政 教 个 独 立 的 富强 的 国 家 。
业绩 ,突 出 国际 国 内阶级 斗争 形 势和 特 点 。
育和国情教育, 是历史学科教学的紧迫任务。 目前 ,中学 生对我 国悠久历史文化传统和国
在8 O年里 他 们 发 动五
次侵略 战争 ,迫使清朝 情知之甚少;对坚持 四项基本原则 ,坚持改 签定 了一 系列不平等条 革开放的方针认识不深 ;分辨大是大非 、抵 约 ,割 占 了我 国大 面 积 制资产阶级 自由化思潮的能力薄弱 ;对我国 的领土 ,攫取 了中国大
民 的英 勇反 抗 斗 争 , 突 出 中国共 产 党 的 伟 大 帝 国主义相勾结 ,对革命人 民实行残酷 的镇
压 ,以挽救其濒于崩溃的统治 。另外 ,帝 国 【 关键词 】 历 史教 学;思想教育 ;政治 主义侵略者是 中华民族的死敌 ,列强推行疯 教 育;国情教育 狂 的侵 略扩 张 政 策 ,绝 对不允许 中国发展成一
文 的 批改 和讨 论 中 ,指导 学 生形 成 正确 的 思
【 摘
要】 加强思想政治教 育和 国情教 膝投降的政策 ,卖国求荣,割地赔款,而 当
想品德。在布置作文题 目时 ,教师要有意识 的指 导学 生 联系 生 活 实际 ,让 学 生 仔细 观 察 生活,形成独特的情感体验。比如 ,教师布 置学生写作题 目为 《 妈妈的一天 》的作文 , 通过让学生仔细观察妈妈的 日常活动来体会 妈 妈 的不 易 ,更 好 地 理解 自己 的妈 妈 。 “ 妈 妈下班了,可是她仍然很忙碌 ,一家人都需 要妈妈的照顾。可是,妈妈却从来没有说过 自己累了。我想 以后帮妈妈洗洗碗 ,分担一 下 家 务活 。”在 学 生对 家 长 的生 活 、工 作 进 行观察和描述的过程中,我们教师能够从作 文 中发现学生的思想,采用激励的话语去鼓 励 学 生 ,引 起学 生 思想 和 心灵 上 的共 鸣。 教 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习作 , 让同学们分组学习, 体会每位 同学精彩 、感人的语句。在体会语 句 的 过程 中 ,对 人 生形 成 正 确 的人 生观 、价 值观,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 第 四 ,在语 文 学科 教 学 过程 中 ,引导 学 生了解课文的时代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 解课文, 形成正确的思想观 。 例如, 课文 《 纪 念 白求恩 》中,教师在教学过程 中,应该先 向学生介绍课文写作的时代背景,在 2 0 世 纪3 0年代中期 ,日本侵略中国 , 并且和德、 意 结 成 日法 西斯 同盟 , 中国人 民奋 勇反 抗 , 和世界其他反法西斯国家一起组成了反法西 斯统一战线。因此 ,我国的抗 日战争得到国 际 共 产主 义 的援 助 ,在这 种形 式 下 ,白求 恩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 ,从加拿大来到中国,长 期 坚 持在 抗 日前 线 ,带 病 长期 工 作夜 以继 日 地抢救伤员。在一次伤员的救助过程 中因感 染中毒而以身殉职。白求恩带领的医疗队深 受中国人民的敬仰。在对课文写作背景的分 析之后 ,学生自然而然地了解 了白求恩高尚 的品德 ,学习其对工作负责、对人民爱戴、 对医疗技术要求严格 的精神及其对人 民无私 奉献的精神。从而 ,将德育内容渗透在课文

国情教育与历史教学

国情教育与历史教学
主义基 本原理 ,领导 着全 国人 民艰 苦奋斗 、勤俭建 国 ,巩 固 了人 民 民主政 权 ,社 会经 济迅速恢 复和发
片战争 ,西 方列强 凭借坚船 利炮 打开 中国国 门 ,一
涌而入 ,中 国开始 沦为半殖 民地半 封建社会 ,一 次
次被侵 略 ,任人宰 割 ,饱 受欺凌 。 由于帝 国主义对 中国 的血腥 掠夺 ,中 国丧失 了独立 发展 的可能 。满 清 之 后 的各 种 反 动 势力 的腐 败 更是 有 过 之 而无 不
霉祚 两 免
E C R CJ M E lA W UR I 1( U R S R H

【 摘
要】 历史教 学是国情教育的特殊载体。通过历 史国情教育 ,可以使学生进一步 了解 中华民族博 大精深的中
华文化 ,深刻理解中国当今发展的社会历 史根源 ,充分认识 中国进一步发展繁 荣的必要条件和光明前景 。 【 关键词】 国情教育 历 史教 学
“ 欲知 国情 ,必先知 史 ” , “ 只有知史 ,才能
知情 ,知 情方能 明志 ”。开展 国情 教育在 历史教学 中有其独 有 的特 点和优势 。根据 历史学科 特点 ,主 要 是利 用 历史 这 一 思 想 政 治教 育 ( 亦包 括 国情 教
第一 ,中华 民族具 有悠 久的历 史 、灿烂 的文 化 和优 良的历史传统。 中国是世 界 四大文明古 国之~ ,具有 数千 年悠 久 的历史和文 明 。 长期 的历史 发展 、文化积淀 ,中 华 民族 创造 了博大精 深的 中华文 化 ,并对 亚洲及 整 个世 界都产 生了极其深远 的影 响 。古代 中 国在许 多 方面 都走在 世界前列 ,辉煌 的文化成 就对我 国乃至
展 。党 的十一 届 i中全会 以来 ,以邓 小平 同志为首 的 中国共产党 结合 中国具体 实际和世 界局势 ,创造 性地发展 了马 列主 义 ,逐步形 成 了一 整套指 导中 同 社 会主 义建设 发展 的新 的思想 理论体 系 ,使 中国经 济繁荣 ,社 会稳定 ,综合 国力不 断增强 。 从历史 上来 看 ,各个时期 的经济发 展 、社 会进 步 ,大 多与社会 改革有 关 。同时 ,中国又不是 独立

浅谈利用本土历史文化资源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浅谈利用本土历史文化资源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浅谈利用本土历史文化资源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中图分类号:G68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19)12-094-01在教育改革的时代大背景下,发展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主要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五大核心素养),必须克服传统教学的局限性,实施深度教学,引导学生深度学习,在历史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在历史教学中所追求的家国情怀,是指通过学生的深度学习,使其能够从历史的角度认识我国的国情,形成对祖国、家乡的认同感;了解并认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识中华文明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

众所周知,历史学科在培养人的系统工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不容忽视的重要性,这已是社会共识。

贯彻落实素质教育是需要开辟多条途径的,如果仅仅抱着课堂传授一条途径,到头来只会在历史教学中严重地影响素质教育的落实。

而随着工业化、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地方传统文化逐步淡出了人们的生活,许多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精华都被遗忘、淡化或走形变味,使得学生们对自己的家乡越来越陌生,培养家国情怀就更无从谈起了。

笔者结合自己历史教学中所开展的地方特色课程,谈谈如何利用本土历史文化资源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一、突破教材限制,融入本土历史文化资源,丰富历史课堂教学为了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突破传统教学的局限,笔者结合教学的现实情况,做了许多大胆的尝试,从深度学习走向深度教学。

在日常的教学之外,开设了许多符合学生成长需求,拓展学生视野,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选修课与校外实践课程,使学生在常规学习之外能有更多的收获。

而对本土历史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正是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最好选择。

本土历史文化课程资源,既是我们进行历史教育的有效载体,也是我们进行课堂教学的鲜活资源。

在历史课堂教学中较好地实施本土化开发,可加强历史学科知识的实践性,丰富历史教学内涵,扩展历史教学的外延,增强学生探究知识的兴趣,凸显本土文化特征,优化历史教学课程的自身建设,真正实现历史科学的教育价值的课程目标。

在历史教学中进行国情教育

在历史教学中进行国情教育

浅谈如何在历史教学中进行国情教育摘要:历史教学是向学生进行国情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特别是在中国近现代史教学中包含着极其丰富的国情教育内容。

而中国特殊的国情要求我们要有明确的方式去在历史教学中渗透国情教育。

关键词:历史教学国情教育社会主义历史教学是向学生进行国情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特别是在中国近现代史教学中包含着极其丰富的国情教育内容。

而中国特殊的国情要求我们要有明确的方式去在历史教学中渗透国情教育。

通过多年的历史教学,我总结出以下几点心得;一、利用科学的理论做指导来分析国情,认识国情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出认识国情、分析国情的基本方法是:历史唯物主义,同时也是认识、分析国情的基本原则。

只有找对方法才是正确认识国情的前提和关键。

进行国情教育必须以历史唯物主义作指导,对历史国情知识,进行科学分析。

去教育学生认清国情发展的现实和真正规律,预见国情发展的必然趋势。

只有这样,才能使国情教育对客观世界及事物的发展以正确地反映。

以真实的历史为依据的国情,来教育广大的青少年学生,少了纯理论的说教,使学生更容易接受。

同时也能使广大的青少年学生,正确认识我们所走的社会主义道路是无比正确的。

师生从思想上要明确认识到历史教学中进身受祖国培育的学生,有权利、有责任、也有义务对我国的国情进行全面、系统的了解和学习。

应该全力配合老师,多层次、全方位的展现国情教育的重要性。

并且在受教育的过程中利用各种工具和方式添加国情教育的素材,使教育更生动更易懂。

二、进行五千年灿烂的中华文明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的教育我们伟大祖国有着五千年光辉灿烂的文化 ,从人类告别愚昧迈入文明时起,到公元15世纪起。

我国一直是当时世界上为数很少的几个先进国家之一,中华民族以高度的智慧和文明,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对人类文明做出了重大贡献,由中国人民培植的优秀文明传统,从古至今,一代代相传,一脉相承。

因此它与我们正在建设着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分不开,割不断的,我们要积极的从古代文明中汲取营养,同时借鉴世界上一切优秀的文化成果,不断前进,创造出更加光辉灿烂的当代社会主义文明,以崭新的面貌重新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我们要进行这方面的国情教育。

《资治通鉴》中的历史启示与当代国情教育

《资治通鉴》中的历史启示与当代国情教育

资治通鉴中的历史启示与当代国情教育1. 引言《资治通鉴》是中国历史上一部重要的编年体通史著作,由司马光撰写而成。

以其系统、详实和客观的记录了从公元前403年至公元959年间的历史事件,对于了解中国五千年文明的发展和规律具有深远影响。

然而,《资治通鉴》不仅仅是一本历史书籍,它所蕴含的历史启示对于我们理解和应对当代国情教育同样具有指导意义。

本文将探讨《资治通鉴》中的几个重要历史事件,并分析它们在当代国情教育中的价值和应用。

2. 历史启示之一:唐太宗与贞观之治贞观之治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辉煌时期,它由唐太宗李世民领导下实施改革和执行高效政策而得名。

该时期政权稳定、社会经济繁荣、教育科技发达等都取得了巨大成就。

在当代国情教育中,我们可以借鉴贞观之治的经验,注重政府的领导力、实施改革和高效执行政策。

这对于我们推动国家发展、促进社会稳定以及提升教育水平都非常关键。

3. 历史启示之二:宋太祖建立大宋王朝北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文化繁荣和科技创新的黄金时代。

宋太祖赵匡胤将国家统一起来,并确立了大宋王朝,为后续几百年中华民族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当代国情教育中,我们可以借鉴宋太祖建立大宋王朝的精神,强调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国家发展。

这对于保持国家稳定、增进人民福祉以及培养爱国主义情感都具有重要意义。

4. 历史启示之三:明末清初乱世与晚明农民起义明末清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动荡不安的时期,同时也是农民起义频发的时期。

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李自成领导的大顺军和张献忠领导的张献忠军。

在当代国情教育中,我们可以从明末清初乱世和农民起义中汲取教训,重视社会稳定、改善农民生活和解决民生问题。

只有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才能够维护社会稳定和发展。

5. 结论《资治通鉴》是一本非常重要的历史著作,它记载了中国几千年的历史。

然而,《资治通鉴》不仅仅是一本历史书籍,在当代国情教育中,其所蕴含的历史启示同样能为我们提供指导和启发。

通过借鉴贞观之治、宋太祖建立大宋王朝以及明末清初乱世与农民起义等历史事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对当代国情教育所面临的各种挑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利用中国历史进行国情教育
中国历史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包含着极其丰富的国情教育内容。

历史教学申的国情教育主要是以下诸方面。

1、进行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教育
我们伟大祖国有着五千年光辉灿烂的历史,从人类告别愚昧迈入文明时代开始,到公元18世纪以前,我国一直是当时世界上为数很少的几个先进国家之一,中华民族以高度的智慧和能力,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对人类文明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由中国人民培植的优秀文明传统,从古至今,代代相传,一脉相承,因此它与我们正在建设着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分不开、割不断的,我们要积极地从古代文明中汲取营养,同时借鉴世界上一切优秀的文化成果,不断前进,创造出更加光辉灿烂的当代社会主义文明,以崭新的面貌重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所以,我们在历史教学中也应进行这方面的国情教育。

2、进行光荣革命传统教育
中华民族是一个酷爱自由、富于革命传统的民族,在封建社会里,农民阶级反抗地主阶级的革命精神,在中国历史上闪耀着永不磨灭的光辉。

到近代,由于闭关自守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残酷剥削和压迫,造成了中国近代的落后。

出路何在?百年以来,中国人民不屈不挠、再接再厉,进行了英勇的斗争。

1949年10月1日,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是中国近百年来历史所证明的颠扑不破的伟大真理。

过去搞革命是依靠了党的领导,现在的改革开放,同样也离不开党的领导,我们要在中国近现代史教学中向学生进行光荣革命传统的
教育,特别是要向学生进行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以及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教育,从而使学生自觉继承革命传统,热爱党,在党的领导下为社会主义事业贡献自己的青春和力量。

3、进行社会主义必然性的教育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使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中国人民选择社会主义,不是偶然的,我们要在中国现代史的教学中教育学生,让他们了解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性:只有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中国才有光明前途;只有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中国才能实现共同富裕、奔向小康。

4、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成就的教育
在中国现代史的教学中,要向学生讲清讲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使他们了解社会主义祖国的伟大和无限光明的前途。

6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的30年来,我国发生了
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由一个极端贫穷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变成了一个繁荣昌盛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综合实力大为增强,跃居世界第三位,欠有赶超日、美之势。

举世瞩目、举国关注的2009年10月1日的国庆盛典充分显示了我国强大的综合实力,一穷二白的历史早已远去,中华民族正以全新的面貌展现在世界的面前。

当学生了解到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之时,他们就会认识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正确性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从而树立起坚定的社会主义信念,将来自觉地献身于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

在历史教学中进行国情教育,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
1、从思想上要明确认识在历史教学中进行国情教育的
重要性
进行国情教育,是广大历史教师义不容辞的光荣使命,要认真钻研《中学历史教学大纲》,学习国家教委颁发制定
的《中小学加强中国近代史,现代史及国情教育的总体纲要》、《中小学历史学科思想和政治纲要》,认真钻研历史教材,
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国情教育因素,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在教学中运用,国情教育必须寓于历史教学活动之中,紧密结合历史教材,以便得出结论,要对学生晓之以理,动之
以情、导之以行。

2、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分析国情认识国情
历史唯物主义是认识国情、分析国情的基本方法,也是认识、分析国情的基本原则,是正确认识国情的前提,进行国情教育必须以历史唯物主义作指导,对历史国情知识进行科学分析。

去教育学生认清国情发展的真正规律,预见其发展的必然趋势,这样,才能使国情教育对客观世界及事物的发展正确地进行反映。

3、运用比较方法进行国情教育
有比较才有鉴别,通过比较,求同存异,或者求异存同,从而探寻正确的道路和适宜的措施。

国情教育要进行历史的纵向比较,这样才能认识中国现实社会所处的阶段,才能看清中国的历史进步、发展趋势和前景。

只有将国情教育放到同一历史时期?龋?进行不同国度的横向比较,才能找出国情中的长短差距,探求适合本国国情的各种问题的答案,才能发人深省,催人奋起。

4、向学生进行国情教育,要以正面教育为主,要使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地认识我国的国情
在历史教学中,讲国情中的积极有利因素方面,可增强
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讲国情中的消极不利因素方面,要深刻分析其产生的历史和现实原因,使学生心理能够产生出一种民族的紧迫感和忧患感,归纳到一点就是:通过认识国情,增强青少年一代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使命感。

5、从实际出发,进行国情教育
国情教育必须从教育的对象――学生出发,必须从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思想与现实中存在的一些不够正确的认识问题,从而使学生能够正确地认识我国的国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