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图设计说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施工图设计说明
一、工程概况
土坎镇位于仙女山南麓,群山环抱,经武仙环线与武隆县城相连,具有重要的景观地位。规划区内建筑的形式、色彩、尺度应与山地城镇风貌相协调。
镇区对外交通主要有319国道、巷土路和巷双路,其中巷双路与仙女山组团、武隆中心城区组成旅游交通环线。规划提升巷土路道路等级,并规划两座桥梁与319国道直接连接,在镇区形成道路环线,实现与高等级公路的高效转换。
本工程主要为解决巷土路北侧规划地块污水的排放问题,采用重力结合压力管道的模式将污水收集最终排入拟建污水处理厂。
本次设计新建污水管道全长约3206米,管径为d400的HDPE中空壁缠绕管长约306米,管径为d500的HDPE中空壁缠绕管长约1232米;污水泵房1座,管径DN300的污水压力钢管长约1668米。本设计污水管道收集街道沿线污水并接入污水处理厂中,处理达标后排放,有效实现水环境的保护。二、设计依据及规范
2.1设计依据
2.1.1我院与业主签订的设计合同
2.1.2建设方提供的1:500现状地形图
2.1.3现状人口统计数据
2.1.4《武隆县土坎镇总体规划(2011-2030)》(重庆仁豪城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2.1.5业主提供的其他相关资料。
2.2设计规范
2.2.1《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
2.2.2《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2014年版);
2.2.3《给水排水工程构筑物结构设计规范》(GB50069-2002);
2.2.4《给水排水工程埋地预制混凝土圆形管管道结构设计规程》(CECS143:2002);
2.2.5《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
2.2.6《给水排水工程构筑物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41-2008); 2.2.7《埋地聚乙烯排水管管道工程技术规程》(CECS164:2004);
2.2.8《低压流体输送焊接钢管》(GB/T3091-2008);
2.2.9《检查井盖》(GB/T23858-2009)。
三、污水管道设计
3.1给排水规划
3.1.1给水工程
根据《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282-98),结合规划区的实际情况,按分类用地用水量指标计算规划区用水量,区内按供水普及率100%计,规划区最高日总用水量为0.61万m3/d,日变化系数取1.5,则预测规划区平均日总用水量为0.41万m3/d。
以土坎镇桐坝水厂作为规划区供水水源,桐坝水厂水源取自千担石泉水和土坎二级电站蓄水塘,原规模0.5万m3/d,拟扩建水厂规模至1.0万m3/d,同时满足土坎镇及规划区用水需求。
供水管网采用环网与枝状相结合的方式,原则上沿规划道路人行道路下敷设。规划区供水主干管管径为DN250-DN350,支管管径为DN200。
消防供水与市政供水同一管网,并沿道路布置室外消火栓,消火栓间距不大于120m,保护半径不大于150m。
3.1.2排水工程
--
根据《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318-2000),城市污水排放量按城市用水量的80%计,规划区平均日用水量为0.41万m3/d,污水排放总量约为0.41x0.8=0.33万m3/d。
排水体制采用雨污分流制。沿河布置截污干管,其他污水管道按重力流、不冲、不淤的原则平行于道路中心线敷设;为减少压力流的冲击,设置两个跌水井。根据《总体规划》结合本规划区实际情况,污水近期排入规划区外的土坎污水处理站,远期排入县城污水处理厂。
规划区内雨水按就近、自流、分散直接排入河道。雨水管沿道路布置,并平行于道路中心线敷设,雨水支管采用低边式布置,管道坡度同道路坡度。雨水管采用双壁波纹管,管径不小于DN600。
3.2设计范围
本次设计范围为巷土路污水管道设计。在本设计污水管道实施的同时由业主逐步组织实施将5处规划污水出口接入本设计污水系统。
3.3污水设计
3.3.1设计年限
本工程为永久性市政排水工程设计,排水系统规模均按远期进行设计。3.3.2排水体制
本工程排水体制采用雨、污水分流制,雨、污水管网分别自成体系。3.3.3基本设计参数
a)最大设计流速:非金属排水管道Vmax=5m/s;金属管道Vmax=10m/s。
b)最小流速:污水管道在设计充满度下为Vmin=0.6m/s。
c)污水按非满流设计其最大设计充满度按下表:
污水管道最大设计充满度表
d)最小管径:市政排水管最小管径控制在d300。
e)本工程排水管道均采用管顶平接。
f)设计坡度: 排水管的坡度一般应尽量与道路坡度相同,最小设计坡度控制在i=0.002。
g)设计埋深:管道的埋深满足冰冻和冻土、地面荷载、各户连接管衔接等三个因素的要求。管道的最小覆土厚度为:农田、人行道0.6米,车行道0.7米。
3.3.4平面布置
本设计拟沿巷土路北侧距道路中心线4.0m的车行道下布置一条污水管道,在道路设计起点至道路桩号K1+650段沿道路北侧距道路中心线5.3m的边沟下布置一条污水压力管道。
重力流系统:道路设计起点至道路桩号K1+170段道路污水管道收集沿线污水后坡向道路设计起点,近期排入拟建污水泵房,远期排入下游拟建污水管道;道路桩号K1+650至K2+010段污水管道坡向道路桩号K1+700并于此处排入下游拟建污水管道,最终排入污水处理厂。
压力流系统:拟建污水泵房通过压力管道将污水排入W-46污水井。
3.3.5主要设计参数
分流制污水管道设计流量计算公式:
Qmax=(1+0.1)×Qave×Kz (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