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生物】中学教材全解八年级上册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图文详细解释
第一章动物的主要类群第一节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1.动物与植物的显著区别:动物不能像植物那样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只能靠摄取食物来获得现成的有机物,而维持生存和繁衍。
2.常见腔肠动物大多数生活在海洋中,如水母、海葵、海蜇、珊瑚虫等;少数在淡水中,如水螅(xī)。
3.水螅的生活环境:水螅通常生活在水流缓慢、水草繁茂的清洁淡水中。
(p5水螅示意图)4.水螅的体型:水螅的身体只能分出上下,分不出前后、左右和背腹,称为辐射对称。
5.水螅的消化腔:体壁由内外两层细胞——内胚层和外胚层构成,内胚层细胞所围成的空腔叫消化腔,外胚层有多种细胞,其中的刺细胞是腔肠动物特有的攻击和防御的利器。
6.水螅的繁衍方式:出芽生殖。
7.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①身体呈辐射对称;②体表有刺细胞;③有口无肛门。
8.腔肠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海蜇经加工可食用,珊瑚虫分泌的石灰质物质----珊瑚礁9.涡虫的生活环境:清澈溪流的石块下面。
(p6涡虫结构示意图)10.涡虫的形态:身体背腹扁平,前端背面有两个可感光的黑色眼点。
11.涡虫的摄食与消化:口中有咽,食物在消化腔内消化,不能消化的食物残渣由口排出。
12.涡虫的体型:涡虫的身体呈两侧对称,也称左右对称。
13.其他寄生类扁形动物:大多数扁形动物寄生在人和动物体内,如华枝睾吸虫、血吸虫、绦虫(猪肉绦虫)。
14.扁形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在我国南方部分地区流行的血吸虫病是由日本血吸虫感染引起的。
15.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呈两侧对称,背腹扁平,有口无肛门。
第二节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1.蛔虫的生活习性:蛔虫寄生在人的小肠里。
(p8蛔虫结构示意图)2.蛔虫的形态:蛔虫身体呈圆柱状,前端有口,后端有肛门。
体表包裹着一层角质层,起保护作用3.蛔虫的消化:蛔虫的消化管结构简单,可消化小肠中的食糜。
4.蛔虫的生殖:蛔虫生殖器官发达,生殖能力强。
5.蛔虫的运动:蛔虫没有专门的运动器官,只能靠身体的弯曲和伸展在小肠内缓慢地蠕动。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全册知识汇总(131张ppt)课件(共131张PPT)
2.胎生、哺乳 ——提高后代的成活率
胎生:绝大多数哺乳动物的胚胎在雌性体内发 育,通过胎盘从母体获得营养,发育到一定阶 段后从母体中产出。 哺乳:雌性用自己的乳汁哺育后代,使后代在 优越的营养条件下成长。
3.哺乳动物的牙齿有门齿、犬齿和臼齿的分化
切断食物
磨碎食物
撕裂食物
门齿 、 ______ 臼齿 ,与它们草食性 • 兔的牙齿有______ ______的 生活习性相适应; 臼齿 ,与它们 门齿 、 ______ 犬齿 , ______ • 狼的牙齿有______ 肉食性 ______的生活习性相适应;
圆柱形 细长 呈________ 身体_________; 。 线形动物的主要特征: 口 后端有_______; 肛门 消化管前端有___, 角质层 。 体表有__________
(一)蚯蚓的外部形态:
体形: 呈长圆筒形 身体: 许多相似环形体节 环带 体表: 有黏液 腹面:有许多小突起(刚毛),触摸有粗糙感觉。
肱三头肌 肱二头肌
收缩 舒张 屈肘时,肱二头肌__,肱三头肌__。
伸 肘
肱二头肌 肱三头肌
收缩 舒张 伸肘时,肱三头肌__,肱二头肌__。
分析以下几个动作中,肱二头肌、肱三头肌是 怎样协调配合的?
①两同学扳手 ①肱二头肌收缩, 同时肱三头肌舒张
②铅球推出去的过程
②肱二头肌舒张, 同时肱三头肌收缩
⑵鸟的翅膀(翼)
体表被覆羽毛,前肢变成翼,翼上生有几 排大型的羽毛。
轻、薄、表面积大,彼此重叠排列 , 展开成扇形,增大与空气接触的面积。
⑶观察鸟的肌肉
鸟的胸肌占体重 的1/5,人的胸肌 占体重1/120
鸟的胸肌特别发达,牵动两翼完成飞行 动作。
八年级生物上册全册教案全集-人教版新课标讲解
八年级生物上册全册教案全集人教版新课标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第一章各种环境中的动物第一节水中生活的动物【教学目标】:1.说出动物的生活环境的种类和特点。
2.说出水生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的常见种类和主要结构特点。
3.探究鱼类的运动和呼吸的方式,并概述鱼类的主要特征。
4.归纳出水生动物适于水中生活的共同特点。
5.关注水生动物的生存环境变化情况。
【重点和难点】:重点:1、探究鱼类的运动和呼吸的方式,并概述鱼类的主要特征。
2、说明水生动物适于水中生活的特点。
难点:探索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
【课前准备】:教师:制作CAI课件(展示不同生活环境中的动物、水中生活的各种动物类群、水中自由生活的鱼和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水域污染对水生动物的影响,增强直观性);鱼缸、金鱼、气球、吸管、塑料板、剪刀、橡皮筋、针线、钢尺等、鱼鳃结构挂图。
学生:预习探究鱼鳍在游泳中作用的模拟实验;查找出水体环境的恶化情况资料。
【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设计】师:录像展示不同环境中生活的各种动物,带领学生进入那绚丽多彩的动物王国,去领略大自然的神奇。
然后,组织学生填表总结。
生:填表总结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并总结。
师:请根据生活环境和运动方式的不同,给它们找个家,然后相互交流。
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交流。
师:通过交流,我们不难发现动物种类繁多,而且生活环境和运动方式也各不同。
质疑:这些动物都是怎样适应各自的生活环境的?生:引导学生进行讨论。
师:播放录像,水中自由生活的鱼。
质疑:鱼为什么能在水中自由的生活呢?我们人类为什么不能像鱼那样自由自在地生活在水中呢?生:开动脑筋,阐述自己的观点。
(相互补充、完善)师:大家的观点正确吗?就让我们先看一看鱼是怎样生活的。
组织学生观察鱼缸里的活鱼,然后提出观察问题。
(CAI展示)问题l:鱼的外形有什么特点?是否有利于克服水中运动的阻力?问题2:鱼的运动器官是什么?胸鳍、腹鳍、尾鳍在运动中各起什么作用?生:以小组为单位,认真观察,根据提示问题积极动脑思考。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全册教案+知识点归纳】八上生物期末知识点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全册教案+知识点归纳】八上生物期末知识点【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全册教案+知识点归纳】八上生物期末知识点学期教学计划一、教材分析八年级上册《生物学》包括《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第六单元:生物的多样性及其保护》两个单元内容。教材的编写注重从生活实践出发,广泛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把握基础性,体现先进性;内容编排图文并茂,加强了启发性,具有较强的可读性; 栏目设置丰富多样,注重创设问题情景,突出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重视科学态度、科学方法和科学价值观的教育;内容编写具有弹性,给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较好地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既要要注意类别知识的横向对比,又要注意结构知识的纵向梳理,还要注意基本知识的多向迁移,搭建过渡桥梁、构建知识网络,力求做到形散神聚、融会贯通。二、教学目标1、认识动物的主要类群及其对环境的适应性特征。2、知道动物行为的种类、意义,理解动物行为大多通过运动来完成。3、了解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及其与人类的关系,都与它们的行为有密切的联系。4、描述细菌和真菌的主要特征以及与人类的关系的知识。5、了解生物分类的依据、方法及意义。6、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7、通过学习使学生有意识地保护生物,促进生物圈的和谐发展。8、积极实践新的教学模式,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成绩。三、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通过七年级一学年的生物学学习, 学生对生物学知识有了初步的了解, 对生物的学习方法有了初步的掌握,已具备了一定的学习生物学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 大部分学生对生物学的学习有着浓厚的兴趣, 为八年级的教学打下了较好的基础。但仍有少数学生的生物学基础差,学习目标不明确、自制力不强、注意力不集中、不按时完成作业、主动性不足、学习效率低下、成绩不太理想等现象。因此,通过本学期教学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课堂管理和调控和学习方法指导,调动学生学习生物的积极性,让他们端正学生态度、学习得法, 还要促使学生养成课前预习,课后及时巩固、持之以恒的良好习惯, 力求使每个学生都有明显的进步,学习成绩有大面积的提高。四、具体措施1、坚持新课程理念,因材施教,分类分层指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促进每个学生的充分发展; 2、倡导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讨论交流,促进学生间密切合作,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精神和创新能力; 3、进一步学习各地先进的教学经验,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选择适宜的、科学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4、注重学法指导,分组、分层次设置课堂反馈练习,开展学习方法交流等活动,让学生学会学习,使优生得到更好发展,差生得到提高成优; 5、积极开展生物实践活动,加强实验教学,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全面提高学生科学素养; 第五单元教学计划教材分析: 本单元包括五章:第一章是动物的主要类群,主要介绍了11 类动物的形态结构特征, 生活方式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课文中附带了详细的图片和说明文字,课堂上应要求学生认真观察和阅读, 准确识记。第二章是动物的运动和行为,主要介绍了动物的关节与肌肉结构, 先天性行为、学习行为和社会行为。本章内容重在理解,课堂上要多利用例子,详细讲解, 帮助学生理解。第三章是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本章内容较少, 学生认真阅读即可。第四章是细菌和真菌,主要介绍细菌和真菌的结构,在自然界的作用,人类对它们的利用。本章识记内容较多,所以重在阅读。第五章是病毒,主要介绍了病毒的结构和生活方式。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通过七年级一学年的生物学学习,学生对生物学知识有了初步的了解,对生物的学习方法有了初步的掌握,已具备了一定的学习生物学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大部分学生对生物学的学习有着浓厚的兴趣,为八年级的教学打下了较好的基础。但仍有少数学生的生物学基础差,学习目标不明确、自制力不强、注意力不集中、不按时完成作业、主动性不足、学习效率低下、成绩不太理想等现象。因此,通过本学期教学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课堂管理和调控和学习方法指导,调动学生学习生物的积极性,让他们端正学生态度、学习得法,还要促使学生养成课前预习,课后及时巩固、持之以恒的良好习惯,力求使每个学生都有明显的进步,学习成绩有大面积的提高。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①掌握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性动物等11 类动物的形态结构特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②识记关节、肌肉的结构和运动方式。③理解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概念,能区分两种行为。④掌握社会行为的特点。⑤掌握细菌、真菌和病毒的形态结构特点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2、能力目标①尝试观察、调查以及资料分析的基本方法,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3、情感目标①尝试观察、调查以及资料分析的基本方法,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尝试在科学探究中控制变量和设计对照实验以及测量和处理数据的方法,初步养成探究的思维习惯。②初步形成爱护生物的情感、保护生物圈的意识和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念。教学重点: ①掌握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性动物等11 类动物的形态结构特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②识记关节、肌肉的结构和运动方式。③理解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概念,能区分两种行为。④掌握社会行为的特点。⑤掌握细菌、真菌和病毒的形态结构特点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教学难点: 1、尝试观察、调查以及资料分析的基本方法,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初步养成探究的思维习惯。2、形成爱护生物的情感。教学措施: 1、充分利用教材中的事例材料,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2、采取讲解和讨论相结合的形式,提示和启发学生思考。3、自主探究、学生积极参与4、引导学生讨论,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生物学方面的东西,进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5、抓问题关键,进行深入分析6、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第一章教学计划教材分析: 本章共分七节, 主要介绍了动物的主要类群,各类群的主要特征以及和人类生活的关系。要求学生掌握的主要内容有: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大类群;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性动物等11 类动物的主要特征,以及它们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本章的教学要注意创设条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调查、表达和交流,激发其学习生物学的兴趣。教学目标: 1、动物根据有无脊柱可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2、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性动物等11 类动物的主要特征,以及它们与人类生活的关系。3、动物根据体温是否恒定,可分为恒温动物和变温动物。4、通过对几种动物的了解, 学会总结一类动物的主要特征, 培养学生的分析与总结归纳能力5、初步形成动物体的形态结构、生理机能及生活习性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基本生物学基本观点。6、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课时安排: 第一节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1课时第二节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1课时第三节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第四节鱼1 1课时课时第五节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第六节鸟1 1课时课时第七节哺乳动物1课时第一节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教学目标: 1、认识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知道水螅和涡虫的形态结构特点和生理特点过程与方法: 2、通过对几种动物的了解, 学会总结一类动物的主要特征, 培养学生的分析与总结归纳能力3、初步形成动物体的形态结构、生理机能及生活习性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基本生物学基本观点。4、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教学重点:知道水螅和涡虫的形态结构特点和生理特点教学难点:水螅的捕食和体型, 血吸虫生活史课时: 1 课时教法:观察阅读教具:腔肠动物模型扁形动物模型教学过程: 一、导入图片放映海底世界画面出示相关图片, 观看海底景象。思考: 固着在海中礁石的海葵, 看起来宛如艳丽的花朵, 因此有人称之为”海中之花”. 然而, 他们却不是植物, 而是动物. 那么它们是如何捕食的呢? 设计意图: 通过美丽的海底景象, 激发学生兴趣, 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激发求知欲。二、互动授课(一)腔肠动物学生自学教材第3-4 页, 找出水螅的生活环境、形态及结构特点与生理功能,组织学生小组自行解决问题。 1.水螅的生活环境是怎样的? 2.水螅的形态有何特点? 3.水螅身体结构是由什么构成?体壁由几层细胞构成,体内有几个腔,食物和残渣由何处进出? 4.水螅如何完成捕食和御敌? 5.结合水螅身体结构,阅读“观察与思考”,推测水螅是如何消化和排泄的。小组讨论并相互验证答案正确性,统一答案,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引导学生对比各种腔肠动物,总结出主要特征。学生讨论并熟记。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生活在水里;身体呈辐射对称;体壁由两个胚层构成;体表有刺细胞;有口无肛门。设计意图:在授课中锻炼学生的团体协作能力,速记,分工合作分析归纳,总结能力,让学生体验到努力的喜悦,成功的兴奋。(二)扁形动物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6 页前三段,就涡虫的生活环境,结构形态及主要的生理功能。回答下列问题: 1、涡虫生活在哪里?样子如何? 2、涡虫的形态有何特点?有何意义?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作简要讲解。引导学生自学华枝睾吸虫的图片,让学生看图并参考教材完成以下问题。1、它的消化器官有何特点? 2、它的生殖器官有何特点? 3、它是怎样感染人体的?什么是寄生? 分析各种扁形动物,总结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呈两侧对称;背腹扁平;有口无肛门三、课堂小结,总结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的代表动物及主要特征。种类代表动物主要特征腔肠动物水螅海蜇水母身体呈辐射对称,体表有刺细胞,有口无肛门扁形动物涡虫血吸虫身体呈两侧对称,背腹扁平,有口无肛门板书: 1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2它们与人类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作业: 1如果一条小溪原来有水螅,现在没有了,最有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2有人喜欢吃生鱼片,是否安全,为什么? 3教学反思: 多听其他老师的课。通过日常听课和学习,我也认识到自己需要学习的地方还有很多。生物教学是灵活的,课堂上,学生应该是活跃的,我们要把握整个课堂,适当地激发学生的思维, 多让学生来用身边的例子进行讨论,自己得出结论。扎扎实实抓好生物概念、生物规律等基础知识的教学,在具体教学中,要讲清生物的各个概念、含义、特性等,充分利用课件、实物等。第二节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教学目标: 1、知道蛔虫的形态,结构及其生理功能。2、掌握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3、学会做蚯蚓的观察实验,能说出蚯蚓的形态结构与生理功能教学重点: 1、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教学重点1、蚯蚓的观察实验教法:观察实验课时: 1 课时教具:蚯蚓模型教学过程: 一、导入通过讲解和图片了解蛔虫病发病时的症状: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睡觉时磨牙等。蛔虫寄生在人体的什么器官内?为什么儿童容易得蛔虫病?学生思考,讨论, 教师简要作答并板书。设计意图: 通过了解蛔虫病的症状,引起学生的关注激起好奇心,顺利引入新课。二、互动授课(一)线形动物指导学生自学教材第8-9 页,完成以下问题。 1.蛔虫有什么特点与寄生生活相适应? 2.人类是怎样感染蛔虫病的?3.怎样预防蛔虫病? 小组讨论并派学生发言,教师总结。学生回答过程中,引导学生良好的饮食习惯学生找出线形动物主要特征。线形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细长,呈圆柱形;体表有角质层;有口有肛门。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独立自学能力和小组合作能力。(二)环节动物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9-10 页观察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4、蚯蚓的身体是由什么构成的?有何意义? 5、如何区分蚯蚓身体的前后端,背面和腹面,摸腹面有什么感觉? 6、蚯蚓在玻璃板和纸板上运动,那个快? 7、蚯蚓体表粘液有何作用,实验中为何要保持蚯蚓体表湿润? 8、试验后怎样处理蚯蚓? 学生做实验,观察、抚摸蚯蚓并总结作答,教师点评并板书。讨论蚯蚓在自然界的作用,教师根据学生回答,作鼓励性评价。(疏松土壤;提高土壤肥力;处理生活垃圾;优质鱼饵,饲料。) (四)引导学生阅读有关沙蚕、水蛭内容,找出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呈圆筒形,有许多彼此相似的体节组成;靠刚毛或疣足辅助运动。设计意图: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独立实验的能力。通过观察和总结,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注意能力、分析总结以及准确表达的能力。三、练习巩固四、课堂小结,总结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的代表动物及主要特征。种类代表动物主要特征线性动物蛔虫、蛲虫、线虫身体细长,呈圆柱形;体表有角质层;有口有肛门。环节动物蚯蚓、沙蚕、蛭身体呈圆筒形,有许多彼此相似的体节组成;靠刚毛或疣足运动。板书: 1线性动物和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2它们和人类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作业: 1如何区别某个动物是环节动物还是线性动物? 2举例,哪些动物是环节动物,哪些是线性动物? 3课后反思: 对生物规律的讲解中,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概括、抽象、推理、归纳等思维活动得出结论, 同时要讲清生物规律的适用条件和范围及生物规律中各生物量之间的关系。通过教学, 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收集资料的能力、团结合作的能力、语言表达等方面的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第三节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教学目的: 1、软体动物的基本结构特点。 2 、通过本节教学,使学生知道软体动物与人类的关系。3、通过对当地常见的软体动物的观察,使学生学会观察软体动物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和观察的能力。教学重点: 1.软体动物和人类的关系是本课重点。因为软体动物与人类的关系非常密切,有的有益,要加以保护和发展;有的有害,要加以控制,这个道理必须让学生明白。教学难点: 1、确定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是本课难点。因为本章没有软体动物的特征,但是上完本节课又必须让学生知道哪些动物属于软体动物,它们属于软体动物的依据是什么。教法:观察阅读课时安排:1 课时教具:蜗牛模型蝗虫模型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没有手,没有脚,背着房子到处走,有谁把它碰一碰,赶紧缩到房里头”请同学猜一下这是什么动物? 二、探究新知软体动物缢蛏1、观察与思考:观察缢蛏的内部结构教师:观察缢蛏的内部结构思考:贝壳的作用是什么?靠什么结构运动?靠什么结构呼吸?缢蛏如何获取食物? (1)缢蛏外面有两片大小相近的石灰质贝壳,因而称为双壳类。壳内柔软身体表面包裹着外套膜,贝壳是外套膜的分泌物形成的。(2)靠足缓慢运动。(3)用鳃呼吸。(4)在吸水和排水过程中摄取食物。2、常见的其他软体动物石鳖、蜗牛、乌贼3、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是: 柔软的身体表面有外套膜,大多具有贝壳;运动器官是足。4、软体动物与人类的关系(1)水产养殖:贝类富含蛋白质和多种维生素,低脂肪(2)药用:鲍的壳( 石决明) 、乌贼的壳(海螵鞘)、珍珠粉(3)螺壳和珍珠是很好的装饰品。(4)有些软体动物也对人类有一定危害:钉螺5、观察与思考观察蝗虫、七星瓢虫、蜘蛛、虾的图片或标本,比较它们的形态结构特征,完成表格6、昆虫蝗虫、七星瓢虫等动物的形态结构相似,他们都属于昆虫。昆虫是节肢动物中种类最多的一类动物。(1)蝗虫的形态结构身体分为头部、胸部和腹部。(2)蝗虫的呼吸体表有气门,每个气门都向内连通着气管,气门是气体出入蝗虫身体的门户,气管是进行气体交换的结构。(3)外骨骼蝗虫身体外表面包围着坚韧的外骨骼。外骨骼对昆虫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还能防止体内水分蒸发的作用。7 、昆虫的基本特征有一对触角,三对足,两对翅膀,等等8 、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体表有坚韧的外骨骼,身体和附肢都分节9 、节肢动物与人类的关系(1)虾、蟹提供了动物蛋白。(2)蜜蜂等昆虫为地球上几十万种开花植物传播花粉(3)蝎、蜈蚣、蝉蜕等可以入药,治疗疾病。板书: 1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2它们与人类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作业: 1软体动物的贝壳和昆虫的外骨骼对动物的生存意义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2节肢动物有什么特征? 教学反思: 在生物课堂教学中,要切实抓好生物概念、生物规律等基础知识的教学,在具体教学中, 要搞清生物要领的形成过程,讲清生物概念的定义、含义及特性等,有时要通过举例、作图等手段让学生加深对抽象生物要领的理解。对生物规律的讲解中,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概括、抽象、推理、归纳等思维活动得出结论,同时要讲清生物规律的适用条件和范围及生物规律中各生物量之间的关系, 第四节鱼教学目标: 1、概述鱼的主要特征及它们与人类生活的关系。2、识记无脊椎动物与脊椎动物的概念。3、形成鱼类的形态结构、生理机能及生活习性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基本生物学基本观点。教学重点:鱼类的主要特征。教学难点:鱼类的呼吸。教法:观察阅读教学课时: 1 课时教具:鲫鱼模型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提问: 1、请说出前三节学习过的动物类群的名称和主要特点,并举例说出几种每一类群的动物。2 、找出以上六类动物的共同特征。引出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的概念,下面我们先来学习鱼类的知识。二、探究新知(一)认识多种多样的鱼学生阅读p20-21鱼类的图片,认识淡水中的“四大家鱼”和海洋中的常见的鱼类。鱼儿离不开水,那它的形态特征与水中生活究竟是怎样适应的呢? (二)鱼的主要特征1、身体分部: 请学生观察鱼图片,找出身体各部分的界限。然后告诉学生正确的身体分部。2、鱼的体形: 学生仔细观察, 鱼的体形像什么?这样的体形对水生生活有何意义呢?引导学生联系船只、舰艇的造型特点进行思考并得出鱼的体形呈梭形,有利于减小游泳时的阻力。3、鱼的体表:鱼的体表,较粘滑。因为鱼体表覆盖鳞片,上有粘液。鳞片和粘液对鱼的身体有保护作用,粘液可减小游泳时的阻力。4、鱼的鳃:教师重点分析鳃呈鲜红色的原因和鳃的作用。5、鱼的鳍:提问:鱼靠什么运动?请学生找一找鱼的背面、腹面及尾部的一些结构, 观察它们在水中的摆动。使学生分清偶鳍和奇鳍,掌握鳍的稳定和游动作用。如果剪去鱼鳍,鱼的游动会怎样,如果用筷子和线绑住鱼的躯干部和尾部,会怎样呢? 师生共同总结鱼的主要特征:生活在水中;体表常有鳞片覆盖;用鳃呼吸;通过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以及鳍的协调作用游泳。(三)鱼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学生阅读p23 最后两段,小结鱼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三、课堂小结:本节通过观察鲫鱼,学习了鱼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并引导学生小结鱼的主要特征。板书: 1鱼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2它与人类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作业: 1章鱼、带鱼、墨鱼都是鱼吗? 2鱼有什么特征? 教学反思: 生物课堂教学应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应用,这既是生物学科特点的必然体现,也是适应素质教育的迫切需要的表现。在课堂讲授中,教师应尽量列举大量的生活、生产中的实例, 向学生介绍现代科技知识,这样可拓展学生的视野,提高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 在习题的讲析中,选例除了要注重习题的典型性外,更要注意习题的实用性,以及渗透相关学科知识的结合性。加强课堂演示实验教学,除了课本上必做的演示实验外,教师应当善于观察,挖掘生活实例中的生物原则,设计一些实验装置在课堂上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五节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教学目标: 1、描述青蛙的形态结构特点。2、说出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主要特征。3、举例说出两栖动物、爬行动物与人的关系。4、说出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概念教学重点:归纳出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教学难点:两栖动物的概念。教法:观察讨论教学课时: 1 课时教具:青蛙模型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观察青蛙和龟的图片,教师问: 1、青蛙和龟既能水中生活,又能陆地生活,然而青蛙属于两栖动物,龟属于爬行动物, 这是为什么呢? 2、学生思考,讨论交流二、探究新知1、用自己的话描述青蛙的发育过程,说出他们之间的变化。为什么青蛙是两栖动物?“既能生活在水中又能生活在陆地上的动物就是两栖动物” 对吗? 2、探究“青蛙是如何适应这样的生活的”? ( 1)外部形态的适应:鼓膜、鼻孔、前肢、后肢(2)内部结构的适应:肺、皮肤辅助呼吸提示:青蛙的鼓膜类似人的鼓膜,与声音有关。青蛙的皮肤在呼吸时的作用很重要。青蛙皮肤一旦干燥,很容易死亡3、教师指导,学生交流总结: 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大多生活在陆地上,也可在水中游泳,用肺呼吸,皮肤可辅助呼吸。4、提问: 各种动物的共同特征都是在相互比较中抽象出来的,在认识爬行动物的共同特征前,有必要先复习其他动物的共同特征。(1)鱼类有什么共同特征? (2)哺乳动物、鸟、鱼的身体表面有什么不同? 5、出示图片:壁虎、乌龟和蛇。6、谈话:图中是什么动物? 7、讲述: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些有关这几种动物的知识。8、指导学生认识蜥蜴生活环境、外部形态和运动方式①观察、汇报: 蜥蜴生活在什么地方? 蜥蜴的身体是什么样的?(身体有哪几个部分?各部分是什么样的?身体表面有什么?) 蜥蜴靠什么运动?怎样运动? ②谈话:关于蜥蜴,你还知道什么? 9、关于爬行动物体表特征——有鳞或甲壁虎、乌龟、蛇的身体表面。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全册教案+知识点归纳
学期教学计划一、教材分析八年级上册《生物学》包括《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第六单元:生物的多样性及其保护》两个单元内容。教材的编写注重从生活实践出发,广泛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把握基础性,体现先进性;内容编排图文并茂,加强了启发性,具有较强的可读性; 栏目设置丰富多样,注重创设问题情景,突出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重视科学态度、科学方法和科学价值观的教育;内容编写具有弹性,给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较好地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既要要注意类别知识的横向对比,又要注意结构知识的纵向梳理,还要注意基本知识的多向迁移,搭建过渡桥梁、构建知识网络,力求做到形散神聚、融会贯通。二、教学目标1、认识动物的主要类群及其对环境的适应性特征。2、知道动物行为的种类、意义,理解动物行为大多通过运动来完成。3、了解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及其与人类的关系,都与它们的行为有密切的联系。4、描述细菌和真菌的主要特征以及与人类的关系的知识。5、了解生物分类的依据、方法及意义。6、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7、通过学习使学生有意识地保护生物,促进生物圈的和谐发展。8、积极实践新的教学模式,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成绩。三、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通过七年级一学年的生物学学习, 学生对生物学知识有了初步的了解, 对生物的学习方法有了初步的掌握,已具备了一定的学习生物学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 大部分学生对生物学的学习有着浓厚的兴趣, 为八年级的教学打下了较好的基础。但仍有少数学生的生物学基础差,学习目标不明确、自制力不强、注意力不集中、不按时完成作业、主动性不足、学习效率低下、成绩不太理想等现象。因此,通过本学期教学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课堂管理和调控和学习方法指导,调动学生学习生物的积极性,让他们端正学生态度、学习得法, 还要促使学生养成课前预习,课后及时巩固、持之以恒的良好习惯, 力求使每个学生都有明显的进步,学习成绩有大面积的提高。四、具体措施1、坚持新课程理念,因材施教,分类分层指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促进每个学生的充分发展;2、倡导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讨论交流,促进学生间密切合作,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精神和创新能力;3、进一步学习各地先进的教学经验,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选择适宜的、科学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4、注重学法指导,分组、分层次设置课堂反馈练习,开展学习方法交流等活动,让学生学会学习,使优生得到更好发展,差生得到提高成优;5、积极开展生物实践活动,加强实验教学,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全面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第五单元教学计划教材分析:本单元包括五章:第一章是动物的主要类群,主要介绍了11 类动物的形态结构特征,生活方式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课文中附带了详细的图片和说明文字,课堂上应要求学生认真观察和阅读, 准确识记。第二章是动物的运动和行为,主要介绍了动物的关节与肌肉结构, 先天性行为、学习行为和社会行为。本章内容重在理解,课堂上要多利用例子,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第三章是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本章内容较少, 学生认真阅读即可。第四章是细菌和真菌,主要介绍细菌和真菌的结构,在自然界的作用,人类对它们的利用。本章识记内容较多,所以重在阅读。第五章是病毒,主要介绍了病毒的结构和生活方式。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通过七年级一学年的生物学学习,学生对生物学知识有了初步的了解,对生物的学习方法有了初步的掌握,已具备了一定的学习生物学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大部分学生对生物学的学习有着浓厚的兴趣,为八年级的教学打下了较好的基础。但仍有少数学生的生物学基础差,学习目标不明确、自制力不强、注意力不集中、不按时完成作业、主动性不足、学习效率低下、成绩不太理想等现象。因此,通过本学期教学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课堂管理和调控和学习方法指导,调动学生学习生物的积极性,让他们端正学生态度、学习得法,还要促使学生养成课前预习,课后及时巩固、持之以恒的良好习惯,力求使每个学生都有明显的进步,学习成绩有大面积的提高。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掌握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性动物等11 类动物的形态结构特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②识记关节、肌肉的结构和运动方式。③理解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概念,能区分两种行为。④掌握社会行为的特点。⑤掌握细菌、真菌和病毒的形态结构特点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2、能力目标①尝试观察、调查以及资料分析的基本方法,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3、情感目标①尝试观察、调查以及资料分析的基本方法,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尝试在科学探究中控制变量和设计对照实验以及测量和处理数据的方法,初步养成探究的思维习惯。②初步形成爱护生物的情感、保护生物圈的意识和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念。教学重点:①掌握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性动物等11 类动物的形态结构特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②识记关节、肌肉的结构和运动方式。③理解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概念,能区分两种行为。④掌握社会行为的特点。⑤掌握细菌、真菌和病毒的形态结构特点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教学难点:1、尝试观察、调查以及资料分析的基本方法,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初步养成探究的思维习惯。2、形成爱护生物的情感。教学措施:1、充分利用教材中的事例材料,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2、采取讲解和讨论相结合的形式,提示和启发学生思考。3、自主探究、学生积极参与4、引导学生讨论,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生物学方面的东西,进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5、抓问题关键,进行深入分析6、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第一章教学计划教材分析:本章共分七节, 主要介绍了动物的主要类群,各类群的主要特征以及和人类生活的关系。要求学生掌握的主要内容有: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大类群;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性动物等11 类动物的主要特征,以及它们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本章的教学要注意创设条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调查、表达和交流,激发其学习生物学的兴趣。教学目标:1、动物根据有无脊柱可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2、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性动物等11 类动物的主要特征,以及它们与人类生活的关系。3、动物根据体温是否恒定,可分为恒温动物和变温动物。4、通过对几种动物的了解, 学会总结一类动物的主要特征, 培养学生的分析与总结归纳能力5、初步形成动物体的形态结构、生理机能及生活习性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基本生物学基本观点。6、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课时安排:第一节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1课时第二节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1课时第三节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第四节鱼11课时课时第五节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第六节鸟11课时课时第七节哺乳动物1课时第一节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教学目标:1、认识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知道水螅和涡虫的形态结构特点和生理特点过程与方法:2、通过对几种动物的了解, 学会总结一类动物的主要特征, 培养学生的分析与总结归纳能力3、初步形成动物体的形态结构、生理机能及生活习性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基本生物学基本观点。4、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教学重点:知道水螅和涡虫的形态结构特点和生理特点教学难点:水螅的捕食和体型, 血吸虫生活史课时: 1 课时教法:观察阅读教具:腔肠动物模型扁形动物模型教学过程:一、导入图片放映海底世界画面出示相关图片, 观看海底景象。思考: 固着在海中礁石的海葵, 看起来宛如艳丽的花朵, 因此有人称之为”海中之花”. 然而,他们却不是植物, 而是动物. 那么它们是如何捕食的呢?设计意图: 通过美丽的海底景象, 激发学生兴趣, 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激发求知欲。二、互动授课(一)腔肠动物学生自学教材第3-4 页, 找出水螅的生活环境、形态及结构特点与生理功能,组织学生小组自行解决问题。1.水螅的生活环境是怎样的?2.水螅的形态有何特点?3.水螅身体结构是由什么构成?体壁由几层细胞构成,体内有几个腔,食物和残渣由何处进出?4.水螅如何完成捕食和御敌?5.结合水螅身体结构,阅读“观察与思考”,推测水螅是如何消化和排泄的。小组讨论并相互验证答案正确性,统一答案,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引导学生对比各种腔肠动物,总结出主要特征。学生讨论并熟记。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生活在水里;身体呈辐射对称;体壁由两个胚层构成;体表有刺细胞;有口无肛门。设计意图:在授课中锻炼学生的团体协作能力,速记,分工合作分析归纳,总结能力,让学生体验到努力的喜悦,成功的兴奋。(二)扁形动物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6 页前三段,就涡虫的生活环境,结构形态及主要的生理功能。回答下列问题:1、涡虫生活在哪里?样子如何?2、涡虫的形态有何特点?有何意义?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作简要讲解。引导学生自学华枝睾吸虫的图片,让学生看图并参考教材完成以下问题。1、它的消化器官有何特点?2、它的生殖器官有何特点?3、它是怎样感染人体的?什么是寄生?分析各种扁形动物,总结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呈两侧对称;背腹扁平;有口无肛门三、课堂小结,总结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的代表动物及主要特征。种类代表动物主要特征腔肠动物水螅海蜇水母身体呈辐射对称,体表有刺细胞,有口无肛门扁形动物涡虫血吸虫身体呈两侧对称,背腹扁平,有口无肛门板书:1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是什么?2它们与人类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作业:1如果一条小溪原来有水螅,现在没有了,最有可能的原因是什么?2有人喜欢吃生鱼片,是否安全,为什么?3教学反思:多听其他老师的课。通过日常听课和学习,我也认识到自己需要学习的地方还有很多。生物教学是灵活的,课堂上,学生应该是活跃的,我们要把握整个课堂,适当地激发学生的思维, 多让学生来用身边的例子进行讨论,自己得出结论。扎扎实实抓好生物概念、生物规律等基础知识的教学,在具体教学中,要讲清生物的各个概念、含义、特性等,充分利用课件、实物等。第二节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教学目标:1、知道蛔虫的形态,结构及其生理功能。2、掌握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3、学会做蚯蚓的观察实验,能说出蚯蚓的形态结构与生理功能教学重点:1、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教学重点1、蚯蚓的观察实验教法:观察实验课时: 1 课时教具:蚯蚓模型教学过程: 一、导入通过讲解和图片了解蛔虫病发病时的症状: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睡觉时磨牙等。蛔虫寄生在人体的什么器官内?为什么儿童容易得蛔虫病?学生思考,讨论, 教师简要作答并板书。设计意图: 通过了解蛔虫病的症状,引起学生的关注激起好奇心,顺利引入新课。二、互动授课(一)线形动物指导学生自学教材第8-9 页,完成以下问题。1.蛔虫有什么特点与寄生生活相适应?2.人类是怎样感染蛔虫病的?3.怎样预防蛔虫病?小组讨论并派学生发言,教师总结。学生回答过程中,引导学生良好的饮食习惯学生找出线形动物主要特征。线形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细长,呈圆柱形;体表有角质层;有口有肛门。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独立自学能力和小组合作能力。(二)环节动物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9-10 页观察实验,回答下列问题:4、蚯蚓的身体是由什么构成的?有何意义?5、如何区分蚯蚓身体的前后端,背面和腹面,摸腹面有什么感觉?6、蚯蚓在玻璃板和纸板上运动,那个快?7、蚯蚓体表粘液有何作用,实验中为何要保持蚯蚓体表湿润?8、试验后怎样处理蚯蚓?学生做实验,观察、抚摸蚯蚓并总结作答,教师点评并板书。讨论蚯蚓在自然界的作用,教师根据学生回答,作鼓励性评价。(疏松土壤;提高土壤肥力;处理生活垃圾;优质鱼饵,饲料。)(四)引导学生阅读有关沙蚕、水蛭内容,找出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呈圆筒形,有许多彼此相似的体节组成;靠刚毛或疣足辅助运动。设计意图: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独立实验的能力。通过观察和总结,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注意能力、分析总结以及准确表达的能力。三、练习巩固四、课堂小结,总结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的代表动物及主要特征。种类代表动物主要特征线性动物蛔虫、蛲虫、线虫身体细长,呈圆柱形;体表有角质层;有口有肛门。环节动物蚯蚓、沙蚕、蛭身体呈圆筒形,有许多彼此相似的体节组成;靠刚毛或疣足运动。板书:1线性动物和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是什么?2它们和人类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作业:1如何区别某个动物是环节动物还是线性动物?2举例,哪些动物是环节动物,哪些是线性动物?3课后反思:对生物规律的讲解中,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概括、抽象、推理、归纳等思维活动得出结论, 同时要讲清生物规律的适用条件和范围及生物规律中各生物量之间的关系。通过教学, 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收集资料的能力、团结合作的能力、语言表达等方面的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第三节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教学目的:1、软体动物的基本结构特点。2 、通过本节教学,使学生知道软体动物与人类的关系。3、通过对当地常见的软体动物的观察,使学生学会观察软体动物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和观察的能力。教学重点:1.软体动物和人类的关系是本课重点。因为软体动物与人类的关系非常密切,有的有益,要加以保护和发展;有的有害,要加以控制,这个道理必须让学生明白。教学难点:1、确定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是本课难点。因为本章没有软体动物的特征,但是上完本节课又必须让学生知道哪些动物属于软体动物,它们属于软体动物的依据是什么。教法:观察阅读课时安排:1 课时教具:蜗牛模型蝗虫模型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没有手,没有脚,背着房子到处走,有谁把它碰一碰,赶紧缩到房里头”请同学猜一下这是什么动物?二、探究新知软体动物缢蛏1、观察与思考:观察缢蛏的内部结构教师:观察缢蛏的内部结构思考:贝壳的作用是什么?靠什么结构运动?靠什么结构呼吸?缢蛏如何获取食物?(1)缢蛏外面有两片大小相近的石灰质贝壳,因而称为双壳类。壳内柔软身体表面包裹着外套膜,贝壳是外套膜的分泌物形成的。(2)靠足缓慢运动。(3)用鳃呼吸。(4)在吸水和排水过程中摄取食物。2、常见的其他软体动物石鳖、蜗牛、乌贼3、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是:柔软的身体表面有外套膜,大多具有贝壳;运动器官是足。4、软体动物与人类的关系(1)水产养殖:贝类富含蛋白质和多种维生素,低脂肪(2)药用:鲍的壳( 石决明) 、乌贼的壳(海螵鞘)、珍珠粉(3)螺壳和珍珠是很好的装饰品。(4)有些软体动物也对人类有一定危害:钉螺5、观察与思考观察蝗虫、七星瓢虫、蜘蛛、虾的图片或标本,比较它们的形态结构特征,完成表格6、昆虫蝗虫、七星瓢虫等动物的形态结构相似,他们都属于昆虫。昆虫是节肢动物中种类最多的一类动物。(1)蝗虫的形态结构身体分为头部、胸部和腹部。(2)蝗虫的呼吸体表有气门,每个气门都向内连通着气管,气门是气体出入蝗虫身体的门户,气管是进行气体交换的结构。(3)外骨骼蝗虫身体外表面包围着坚韧的外骨骼。外骨骼对昆虫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还能防止体内水分蒸发的作用。7 、昆虫的基本特征有一对触角,三对足,两对翅膀,等等8 、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体表有坚韧的外骨骼,身体和附肢都分节9 、节肢动物与人类的关系(1)虾、蟹提供了动物蛋白。(2)蜜蜂等昆虫为地球上几十万种开花植物传播花粉(3)蝎、蜈蚣、蝉蜕等可以入药,治疗疾病。板书:1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是什么?2它们与人类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作业:1软体动物的贝壳和昆虫的外骨骼对动物的生存意义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2节肢动物有什么特征? 教学反思:在生物课堂教学中,要切实抓好生物概念、生物规律等基础知识的教学,在具体教学中, 要搞清生物要领的形成过程,讲清生物概念的定义、含义及特性等,有时要通过举例、作图等手段让学生加深对抽象生物要领的理解。对生物规律的讲解中,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概括、抽象、推理、归纳等思维活动得出结论,同时要讲清生物规律的适用条件和范围及生物规律中各生物量之间的关系,第四节鱼教学目标:1、概述鱼的主要特征及它们与人类生活的关系。2、识记无脊椎动物与脊椎动物的概念。3、形成鱼类的形态结构、生理机能及生活习性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基本生物学基本观点。教学重点:鱼类的主要特征。教学难点:鱼类的呼吸。教法:观察阅读教学课时: 1 课时教具:鲫鱼模型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提问: 1、请说出前三节学习过的动物类群的名称和主要特点,并举例说出几种每一类群的动物。2 、找出以上六类动物的共同特征。引出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的概念,下面我们先来学习鱼类的知识。二、探究新知(一)认识多种多样的鱼学生阅读p20-21鱼类的图片,认识淡水中的“四大家鱼”和海洋中的常见的鱼类。鱼儿离不开水,那它的形态特征与水中生活究竟是怎样适应的呢?(二)鱼的主要特征1、身体分部:请学生观察鱼图片,找出身体各部分的界限。然后告诉学生正确的身体分部。2、鱼的体形: 学生仔细观察, 鱼的体形像什么?这样的体形对水生生活有何意义呢?引导学生联系船只、舰艇的造型特点进行思考并得出鱼的体形呈梭形,有利于减小游泳时的阻力。3、鱼的体表:鱼的体表,较粘滑。因为鱼体表覆盖鳞片,上有粘液。鳞片和粘液对鱼的身体有保护作用,粘液可减小游泳时的阻力。4、鱼的鳃:教师重点分析鳃呈鲜红色的原因和鳃的作用。5、鱼的鳍:提问:鱼靠什么运动?请学生找一找鱼的背面、腹面及尾部的一些结构, 观察它们在水中的摆动。使学生分清偶鳍和奇鳍,掌握鳍的稳定和游动作用。如果剪去鱼鳍,鱼的游动会怎样,如果用筷子和线绑住鱼的躯干部和尾部,会怎样呢?师生共同总结鱼的主要特征:生活在水中;体表常有鳞片覆盖;用鳃呼吸;通过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以及鳍的协调作用游泳。(三)鱼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学生阅读p23 最后两段,小结鱼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三、课堂小结:本节通过观察鲫鱼,学习了鱼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并引导学生小结鱼的主要特征。板书:1鱼的主要特征是什么?2它与人类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作业:1章鱼、带鱼、墨鱼都是鱼吗?2鱼有什么特征? 教学反思:生物课堂教学应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应用,这既是生物学科特点的必然体现,也是适应素质教育的迫切需要的表现。在课堂讲授中,教师应尽量列举大量的生活、生产中的实例,向学生介绍现代科技知识,这样可拓展学生的视野,提高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 在习题的讲析中,选例除了要注重习题的典型性外,更要注意习题的实用性,以及渗透相关学科知识的结合性。加强课堂演示实验教学,除了课本上必做的演示实验外,教师应当善于观察,挖掘生活实例中的生物原则,设计一些实验装置在课堂上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五节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教学目标:1、描述青蛙的形态结构特点。2、说出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主要特征。3、举例说出两栖动物、爬行动物与人的关系。4、说出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概念教学重点:归纳出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教学难点:两栖动物的概念。教法:观察讨论教学课时: 1 课时教具:青蛙模型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观察青蛙和龟的图片,教师问:1、青蛙和龟既能水中生活,又能陆地生活,然而青蛙属于两栖动物,龟属于爬行动物, 这是为什么呢?2、学生思考,讨论交流二、探究新知1、用自己的话描述青蛙的发育过程,说出他们之间的变化。为什么青蛙是两栖动物?“既能生活在水中又能生活在陆地上的动物就是两栖动物”对吗?2、探究“青蛙是如何适应这样的生活的”?( 1)外部形态的适应:鼓膜、鼻孔、前肢、后肢(2)内部结构的适应:肺、皮肤辅助呼吸提示:青蛙的鼓膜类似人的鼓膜,与声音有关。青蛙的皮肤在呼吸时的作用很重要。青蛙皮肤一旦干燥,很容易死亡3、教师指导,学生交流总结: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大多生活在陆地上,也可在水中游泳,用肺呼吸,皮肤可辅助呼吸。4、提问:各种动物的共同特征都是在相互比较中抽象出来的,在认识爬行动物的共同特征前,有必要先复习其他动物的共同特征。(1)鱼类有什么共同特征?(2)哺乳动物、鸟、鱼的身体表面有什么不同?5、出示图片:壁虎、乌龟和蛇。6、谈话:图中是什么动物?7、讲述: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些有关这几种动物的知识。8、指导学生认识蜥蜴生活环境、外部形态和运动方式①观察、汇报:蜥蜴生活在什么地方?蜥蜴的身体是什么样的?(身体有哪几个部分?各部分是什么样的?身体表面有什么?)蜥蜴靠什么运动?怎样运动?②谈话:关于蜥蜴,你还知道什么?9、关于爬行动物体表特征——有鳞或甲壁虎、乌龟、蛇的身体表面有鳞或甲,与多数动物有明显的不同,例如哺乳动物、鸟、各种虫子的身体表面都没有鳞或甲。虽然鱼的身体表面有鳞,但鱼不爬行。所以, 我们可以把它们身体表面有鳞或甲,作为爬行动物的又一个共同特征。10、生殖。
初中生物教材解读人教八年级上册 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动物的运动和行为
第二章动物的运动和行为第一节动物的运动●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说明脊椎动物运动系统的组成;2、举例说明运动器官在运动中的协调作用;3、说明运动系统与其它系统的联系。
过程与方法:1、观察关于运动系统的图片、观察自身相应的运动系统结构,认识运动系统的组成;2、体验运动过程自身运动系统的变化和其它系统的参与情况,认识运动系统与其它系统的联系。
3、尝试通过师生对话、生生对话,发展交流与合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认同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2、关注运动系统的健康。
●教学重点1、使学生认识动物的运动依赖于一定结构,认同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点。
2、使学生阐明运动系统与其他各系统的联系。
3、使学生能够举例说明运动对动物生存的意义。
●教学难点使学生认识动物的运动中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点并能阐明运动与其他系统的联系。
●课前准备:1、准备多种动物运动方式的图片资料。
2、肌肉骨骼运动的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教师:我们先来看一组图片。
教师:刚才大家看到的动物所进行的这一系列有利于它们存活和繁殖后代的活动,都是动物的行为。
而动物的行为常常表现为各式各样的运动。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二章动物的运动和行为。
(板书,第二章动物的运动和行为)教师:你们已经了解了许多动物的运动方式,但你知道动物是怎样完成这些动作的吗?(板书,第一节动物的运动)学生:(随意地猜测)教师:现在请你把自己作为一个研究对象,来研究一下动作是怎样完成的。
先做一个简单的屈肘和伸肘动作,想一想,这个动作有哪些结构参与了?学生:回答问题(板书,一、运动系统的组成)教师:同学们能看到胳膊弯过来了,就能断定谁参与了?学生:骨教师:屈肘时摸一摸你的上臂前面有什么变化?学生:变硬变结实了。
教师:变结实的是什么?学生:肌肉教师:人体的运动系统就是由骨骼和肌肉组成的。
(板书,运动系统由骨骼和肌肉组成)教师:下面请大家观察骨骼、关节的图片,想一想,人身上的关节是多是少?关节对骨的运动有什么意义?展示:人体骨骼和关节图片让学生感受关节分布得普遍性。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全册教案(超详细)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全册教案(超详细)目标:本教案的目标是为八年级学生全面介绍生物学上册的内容,帮助学生理解概念和原理,培养科学思维和分析能力。
教学内容简介:本教案涵盖了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的全部内容,包括以下单元和主题:1. 第一单元:生物科学与实践- 主题1:生物科学的发展历程- 主题2:生物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 第二单元:生物细胞- 主题1:细胞的基本单位- 主题2: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主题3:细胞的分裂和增殖3. 第三单元:生物遗传与进化- 主题1:遗传的基本规律- 主题2:基因的结构与功能- 主题3:进化与适应4. 第四单元:生物多样性- 主题1:生物分类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主题2:动植物的适应特征和生态关系教学方法:本教案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 讲授:通过向学生传授生物学知识,帮助其理解概念和原理;- 实验:组织实验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思维;- 讨论:引导学生进行小组或全班讨论,激发他们的思考和交流能力;- 观察:组织学生进行观察活动,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 练:安排练题和实践操作,巩固学生的研究成果。
教学评估:为了评估学生对生物学上册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本教案将采用以下评估方式:- 课堂讨论和问答:通过学生的参与和回答问题,评估他们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实验报告和作业:通过学生的实验报告和作业完成情况,评估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分析能力;- 小测验和期末考试:通过学生的答题情况,评估他们对整个教材的掌握情况。
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活动的开展,本教案建议教师准备以下资源:- 教科书:提供八年级生物上册的教科书给学生研究使用;- 实验器材:准备相应的实验器材,支持实验活动的进行;- 多媒体设备:使用多媒体设备播放相关生物学知识的图片、动画和视频。
以上是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全册教案的超详细内容介绍,希望能帮助你有效组织教学活动并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新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全册
新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全册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by the office on December 22, 2012八年级上册《生物学》计划及教案全学期教学计划一、教材分析八年级上册《生物学》包括《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第六单元:生物的多样性及其保护》两个单元内容。
教材的编写注重从生活实践出发,广泛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把握基础性,体现先进性;内容编排图文并茂,加强了启发性,具有较强的可读性;栏目设置丰富多样,注重创设问题情景,突出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重视科学态度、科学方法和科学价值观的教育;内容编写具有弹性,给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较好地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既要要注意类别知识的横向对比,又要注意结构知识的纵向梳理,还要注意基本知识的多向迁移,搭建过渡桥梁、构建知识网络,力求做到形散神聚、融会贯通。
二、教学目标1、认识动物的主要类群及其对环境的适应性特征。
2、知道动物行为的种类、意义,理解动物行为大多通过运动来完成。
3、了解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及其与人类的关系,都与它们的行为有密切的联系。
4、描述细菌和真菌的主要特征以及与人类的关系的知识。
5、了解生物分类的依据、方法及意义。
6、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7、通过学习使学生有意识地保护生物,促进生物圈的和谐发展。
8、积极实践新的教学模式,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成绩。
三、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通过七年级一学年的生物学学习,学生对生物学知识有了初步的了解,对生物的学习方法有了初步的掌握,已具备了一定的学习生物学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大部分学生对生物学的学习有着浓厚的兴趣,为八年级的教学打下了较好的基础。
但仍有少数学生的生物学基础差,学习目标不明确、自制力不强、注意力不集中、不按时完成作业、主动性不足、学习效率低下、成绩不太理想等现象。
因此,通过本学期教学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课堂管理和调控和学习方法指导,调动学生学习生物的积极性,让他们端正学生态度、学习得法,还要促使学生养成课前预习,课后及时巩固、持之以恒的良好习惯,力求使每个学生都有明显的进步,学习成绩有大面积的提高。
初中生物(八年级上册)教材分析(全)
探究“鸟适于飞行的特点”
的设计思路
1、创设问题情境,提出问题: 薄纸片——轻 纸飞机——改变形状,减小空气阻力 飞机模型——飞行动力
如:鸟的身体有哪些适于飞行的特点呢?
2、假设 开放式,同时注意引导提出问题
哺乳动物的特征:体表被毛、胎生、哺乳等
▲恒温动物与变温动物的定义
• 恒温动物:可以通过自身的调节而维持体温恒定 的动物。如:哺乳类、鸟类 • 变温动物:体温会随周围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的 动物。如:鱼类、两栖类、爬行类
▲体温恒定对于动物适应陆地环境有什么意义?
•
体温恒定是动物通过自身的相应结构和生理调节实 现的。以适应陆地环境多变,温差变化大的特点。有利 于动物的区域分布、生存和繁衍。
排出粪便都很迅速
结构完善,运输营养物质和氧的功能强 6、循环系统: 体温高而恒定。 7、呼吸系统: 有独特的气囊,可以辅助呼吸
P 24
P 25
蟋蟀、螽斯
家蚕、蛾
蜻蜓
蝗虫 蝴蝶 金龟子 蝇
豆娘
天牛、瓢虫
蚊、牛虻
昆虫 1、世界上种类最多的动物是 昆虫 。已知 会飞 100万 的种类超过 种。是无脊椎动物中惟 一 的动物。 胸 腹 2、昆虫的身体分为 头 、 、 三部分。 胸部 翅 足 3、运动器官是 保护和支持内部柔软器官 和 生在 。 防止体内水分蒸发 4、外骨骼 有 、 都着
各种环境 中的动物
空 中 飞 行 的 动 物
鸟 昆虫 适于飞行的特点
陆地生活的动物
对陆地的适应
蚯蚓
兔
保护栖息地
第一节 水中生活的动物 知识内容特点
(完整word版)人教版【初中生物】中学教材全解八年级上册
(完整word版)人教版【初中生物】中学教材全解八年级上册全书大归纳核心知识归纳1.准备做实验的蚂蚁2.将三块小石头放在盛有少许清水的容器内(如下图所示),形成三个小岛,小岛间用两根等长的小木条连接起来,这样蚂蚁只能通过由小木条搭成的“桥”从一个小岛到达其他的小岛3.先将饥饿的蚂蚁放在B岛上,食物放在C岛上,A岛什么都不放,观察蚂蚁的通讯方法一根据结构决定功能的生物学观点解题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思想包括两层意思:一是有一定的结构就必然有与之相适应的功能;二是任何功能都需要一定的结构来完成。
在学习生物学知识和解题时,一定要把握结构决定功能这一思想。
例如,鱼鳍的特点决定鱼可以在水中游泳,鱼的特点决定了鱼可以吸收溶解在水中的氧气;蚯蚓体壁的特点决定了其可以进行气体交换;兔的牙齿分化特点决定了其食性;大多数细菌和真菌细胞内没有叶绿体(素),决定了其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
例1(2015?呼和浩特)关于动物形态结构特点与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A.鱼的身体呈流线型,可减少游泳时的阻力B.蜥蜴的体表有角质的鳞片,可以减少体内水分的蒸发C.鸟发达的胸肌两端都附着在胸骨上,牵动两翼完成飞行动作D.哺乳动物的胎生、哺乳提高了后代的成活率【答案】C【解析】生物体的形态结构与其功能相适应。
鱼的身体呈流线型,可减少游泳时水的阻力,是鱼类对水生生活的适应;蜥蜴的体表有角质的鳞片,可以减少体内水分的蒸发,适应干燥的陆地生活;鸟发达的胸肌一端附着在胸骨上,另一端附着在翼骨上,牵动两翼完成飞行动作,与飞行生活相适应;哺乳动物的胎生、哺乳提高了后代的成活率。
故选择C选项。
方法二根据生物适应环境的生物学观点解题生物都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生物只有适应它所生活的环境才能生存下去。
生物在长期的生活和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与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特点。
例如,鱼类通过鳍的游泳和鳃的呼吸适应水中生活;蚯蚓身体分节,利用体壁进行呼吸以适应陆地生活;兔体温恒定、四肢及神经系统发达等使之可以很好地适应陆地生活;鸟类的体形特点,前肢和骨的特点,消化、呼吸、循环等系统的特点都是与飞行生活相适应的;而大多数细菌和真菌可以分解动植物的遗体、遗物等,与其腐生生活相适应。
人教【初中生物】中学教材全解八年级上册
全书大概括中心知识概括知识点一动物类群的主要特色动物类群主要特色举例腔肠身体呈辐射对称;体表有刺细胞;有口无肛门水螅、海蜇、海葵动物扁形涡虫、华枝睾吸虫、日身体呈双侧对称;背腹扁平;有口无肛门动物本血吸虫线形蛔虫、蛲虫、钩虫、丝身体修长,呈圆柱形;体表有角质层;有口有肛门无脊椎动物虫、线虫动物环节身体呈圆筒形,由很多相互相像的体节构成;靠刚毛或疣蚯蚓、蛭、沙蚕动物足协助运动软体河蚌、缢蛏、文蛤、扇柔嫩的身体表面有外衣膜,大多拥有贝壳;运动器官是足动物贝、蜗牛、乌贼节肢体表有坚韧的外骨骼;身体和附肢都分节虾、蜈蚣、蜘蛛动物生活在水中;体表常有鳞片覆盖;用鳃呼吸;经过尾部和鲫鱼、鲨鱼、带鱼、鲤鱼躯干部的摇动以及鳍的协调作用游泳鱼两栖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大多生活在陆地上,也青蛙、蟾蜍、大鲵、蝾动物可在水中游泳,用肺呼吸,皮肤可协助呼吸螈脊椎动爬行体表覆盖角质的鳞片或甲;用肺呼吸;在陆地上产卵,卵蜥蜴、龟、鳖、蛇、鳄物动物表面有坚韧的卵壳鸽、金雕、丹顶鹤、大鸟体表覆羽;前肢变为翼;有喙无齿;有气囊协助肺呼吸山雀、啄木鸟哺乳兔、猕猴、野马、非洲体表被毛;胎生,哺乳;牙齿有门齿、犬齿和臼齿的分化动物象、鲸知识点二鱼适于水中生活的特色及鸟适于飞翔的特色项目详细内容体鱼的身体分头部、躯干部和尾部三部分,往常左右边扁,大多呈流线型,这样鱼适于水中生活形的体形有利于减少游泳时水的阻力的特色体体表常有鳞片覆盖,鳞片的表面有粘液,能够减少游泳时水的阻力表呼用鳃呼吸,能够汲取溶解在水中的氧气吸运鳍是鱼的运动器官,经过躯干部和尾部的摇动产生行进的动力,各种鳍起协调动作用体身体呈流线型,能够减少飞翔中空气的阻力形飞前肢变为翼,体表被覆羽毛,能够扇动空气而飞翔行骨骨骼轻、薄、坚固,有些骨内部中空,能够减少体重胸鸟适于飞翔的特胸部龙骨突附着有发达的胸肌,牵动两翼扇动空气而飞翔肌点消食量大,消化能力强,直肠很短,粪便能够实时排出体外,进而减少体重化循心肌发达,血液运输氧的能力强环呼拥有与肺相通的气囊,能够进行两重呼吸,为飞翔供给充分的氧气吸知识点三动物的运动项目运动系统的构成关节的关节面详细内容主要由骨、关节和肌肉构成由关节头和关节窝构成,表面有一层圆滑的关节软骨,可减少摩擦、缓冲震荡构造和关节囊拥有韧带,使关节连结坚固,内壁可分泌滑液功能关节腔构成内含关节囊内壁分泌的滑液,使关节运动灵巧由肌腱(结缔组织)和肌腹(肌肉组织)构成,靠肌腱附着在不一样的骨上骨骼肌特征运动的产生运动的意义运动方式拥有接受刺激而缩短的特征,人体内骨骼肌遇到的刺激来自神经传来的喜悦任何一个动作都是多组骨骼肌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骨骼肌缩短,牵引所附着的骨绕关节活动达成的,同时需要消化、呼吸、循环等系统的配合。
最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全册》PPT教学课件》
(4)④为__气_门____ ,
Ⅰ
ⅡⅢ
是蝗虫呼吸时气体进出的
门户,相当于植物叶
表皮上的___气_孔___ 。
① ② ③ ④⑤
课堂感想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这节课还有什么疑惑? 说出来和大家一起交流吧!
谢谢观赏!
再见!
第四节 鱼
生物·人教版(RJ)
一、动物的分类:根据动物体内有无脊 椎骨组成的脊柱,将动物分为无脊椎动
B羊、河蚌
C青蛙、金龟子
D田螺、水蛭
、
Ⅲ
4(1)蝗虫的身体分为Ⅰ_腹__部_ 、Ⅱ__胸_部___ 、Ⅲ__头__部__
三部分. (2)胸部生有____3_ 对足和 __2__ 对翅。
(3)体表具有 _外__骨_骼____ ,能保护和支持内部柔软的器官,
并防止 __体__内_水__分_蒸__发__ ,以适应陆地生活。
2、用手触摸蚯蚓腹面,你有何感觉?用放大镜观察会发现,大多 数体节有一圈或几圈小突起,就是刚毛,刚毛向身体的后方。
有好粗糙的感觉。
3、把蚯蚓分别放在糙纸和玻璃板上,观察它的运动情况怎样? 在糙纸上运动比在玻璃板上运动快。
4、用手触摸蚯蚓,能否感觉到它的体表有黏液? 能感觉到它的体表有黏液
讨论: 1、蚯蚓身体呈两侧对称吗?
1、四大家鱼:鲢鱼、鳙鱼、草鱼、青鱼
鳙鱼
鳙鱼头较大,故又名“胖头 鱼”,背面暗黑色,并有不 规则黑点,因而俗称花鲢, 栖息在水的中上层,以水蚤 等浮游动物为食。
1、四大家鱼:鲢鱼、鳙鱼、草鱼、青鱼
草鱼
草鱼体色为青黄色,栖
息在水域的中下层和水 草多的岸边,主要以水 草为食。
1、四大家鱼:鲢鱼、鳙鱼、草鱼、青鱼
3、蛔虫病的预防 ⑴注意个人饮食卫生;饭前 便后要冼手 ⑵管理好粪便。粪便经 杀死虫卵后再用作肥料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全册教案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全册教案
本教案针对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全册内容进行总结和归纳,旨在为教师提供一份全面而详细的课堂教学指南,帮助教师更好地备课和授课。
第一单元万有引力与天体运动
本单元主要讲解了万有引力和天体运动的相关知识。
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通过展示图片和视频等方式直观地向学生介绍这些概念,然后通过小组讨论和实验等方式加深学生的理解。
第二单元内部环境的稳态调节
本单元主要介绍人体内部环境的稳态调节。
教师可以通过呈现一些常见的疾病症状,让学生分析症状背后的原因和人体的调节机制。
另外,针对常见的社会现象,如吸烟、喝酒等,还可以让学生分析它们对人体的影响。
第三单元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
本单元主要内容是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教师可以通过显微镜和模型等教具,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细胞的形态和结构,进而探究细胞的各种功能。
第四单元遗传信息的传递
本单元主要介绍了遗传信息的传递。
教师可以通过向学生展示DNA的结构和功能等多媒体资料,让学生对遗传信息的传递和变异有更加深刻的认识。
第五单元养分的循环利用
本单元主要内容是关于养分的循环利用。
教师可以通过一些适当的实验,让学生亲身参与到养分的循环过程中,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养分的循环和利用。
学生的研究成果可以通过课堂作业、小测验和期中/期末考试等方式进行评估。
希望本教案能够为广大中学教师提供有力的教学参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书大归纳核心知识归纳
1.准备做实验的蚂蚁
2.将三块小石头放在盛有少许清水的容器内(如下图所示),形成三个小岛,小岛间用两根等长的小木条连接起来,这样蚂蚁只能通过由小木条搭成的“桥”从一个小岛到达其他的小岛
3.先将饥饿的蚂蚁放在B岛上,食物放在C岛上,A岛什么都不放,观察蚂蚁的通讯行
方法一根据结构决定功能的生物学观点解题
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思想包括两层意思:一是有一定的结构就必然有与之相适应的功能;二是任何功能都需要一定的结构来完成。
在学习生物学知识和解题时,一定要把握结构决定功能这一思想。
例如,鱼鳍的特点决定鱼可以在水中游泳,鱼的特点决定了鱼可以吸收溶解在水中的氧气;蚯蚓体壁的特点决定了其可以进行气体交换;兔的牙齿分化特点决定了其食性;大多数细菌和真菌细胞内没有叶绿体(素),决定了其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
例1(2015•呼和浩特)关于动物形态结构特点与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A.鱼的身体呈流线型,可减少游泳时的阻力
B.蜥蜴的体表有角质的鳞片,可以减少体内水分的蒸发
C.鸟发达的胸肌两端都附着在胸骨上,牵动两翼完成飞行动作
D.哺乳动物的胎生、哺乳提高了后代的成活率
【答案】C
【解析】生物体的形态结构与其功能相适应。
鱼的身体呈流线型,可减少游泳时水的阻力,是鱼类对水生生活的适应;蜥蜴的体表有角质的鳞片,可以减少体内水分的蒸发,适应干燥的陆地生活;鸟发达的胸肌一端附着在胸骨上,另一端附着在翼骨上,牵动两翼完成飞行动作,与飞行生活相适应;哺乳动物的胎生、哺乳提高了后代的成活率。
故选择C选项。
方法二根据生物适应环境的生物学观点解题
生物都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生物只有适应它所生活的环境才能生存下去。
生物在长期的生活和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与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特点。
例如,鱼类通过鳍的游泳和鳃的呼吸适应水中生活;蚯蚓身体分节,利用体壁进行呼吸以适应陆地生活;兔体温恒定、四肢及神经系统发达等使之可以很好地适应陆地生活;鸟类的体形特点,前肢和骨的特点,消化、呼吸、循环等系统的特点都是与飞行生活相适应的;而大多数细菌和真菌可以分解动植物的遗体、遗物等,与其腐生生活相适应。
例2(2015•四川资阳)下面的动物与其气体交换部位对应错误的是()
A.牛——肺B.鲫鱼——鳃C.青蛙——肺与皮肤D.家鸽——肺与气囊
【答案】D
【解析】不同的动物生活在不同的环境中,形成了与环境相适应的呼吸器官。
牛属于哺乳动物,生活在陆地上,依靠肺从空气中获取氧气,完成气体交换;鲫鱼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其主要结构鳃丝内密布毛细血管,可吸收溶解在水中的氧气;青蛙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既能生活在水中,也能生活在潮湿的陆地上,主要用肺呼吸,靠裸露湿润的皮肤辅助呼吸;家鸽在空中飞行,其独特的呼吸方式为双重呼吸,即每呼吸一次,气体两次经过肺,在肺里进行两次气体交换,提高了气体交换的效率,满足了高空飞行时对氧的需求,气囊可以储存气体,不能进行气体交换。
故选择D选项。
方法三根据生物分了的依据和特点进行解题
现在地球上的生物已知的有很多种,它们个体的数量更是数不胜数,而且不同的生物具有不同的基因组成,不同生物的生活环境也不尽相同,这样就构成了生物的多样性。
为了认识和更好地保护生物的多样性,需要对生物进行分类。
根据生物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的相似程度将生物分成不同的等级单位,一般生物的分类单位越大,所包含的生物种类越多,生物间的共同特征就越少,生物间的亲缘关系就越远;生物的分类单位越小,所包含的生物种类越少,生物间的共同特征就越多,生物间的亲缘关系就越近。
例3(2015•湖南株洲)根据以下动物分类图解(如图),将①②③④⑤与A、B、C、D、E对应连线。
【答案】
【解析】从图中可知,A是鱼,属于鱼类;B是蚯蚓,属于环节动物;C是虎,属于哺乳动物;D是蝴蝶,属于节肢动物;E是蜗牛,属于软体动物。
自然界中的动物多种多样,根据体内有无脊柱可以把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大类,脊椎动物的体内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无脊椎动物的体内没有脊柱。
蚯蚓、蝴蝶和蜗牛体内没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属于无脊椎动物,其中D蝴蝶属于节肢动物,节肢动物的身体由许多体节构成,并且分部,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也分节。
B蚯蚓属于环节动物,身体由许多彼此相似的环状体节构成,无外套膜。
E蜗牛属于软体动物,用鳃呼吸,身体柔软,具有贝壳和外套膜。
鱼和虎体内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属于脊椎动物,其中A鱼属于鱼类,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C虎属于哺乳动物,用肺呼吸,胎生,哺乳。
方法四根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以及与人类的关系解题
自然界的生物都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它们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在影响着环境。
因此,生物在自然界中具有各种各样的作用,如动物在维持生态平衡中有重要作用,可以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细菌、真菌作为分解者参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等。
人类的生活离不开其他生物,自然界中的各种生物都或多或少与人类有着一定的联系。
生物与人类的关系可以简单地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对人类有害,如某些寄生的细菌、真菌使人或动植物患病,一些腐生的细菌、真菌使食品腐败、衣物发霉,病毒可使人和动植物患病等。
另一种情况是对人类有益,如动物为人类提供了食品、装饰品、服饰原料,人们利用细菌、真菌制作发酵食品,生产抗生素、转基因药物,利用病毒为人类造福等。
例4(2014•安徽巢湖)细菌、真菌等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主要作用是()
A.分解无机物B.使动植物或人患病
C.生产有机物D.参与物质循环
【答案】D
【解析】细菌、真菌在自然界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自然界中动植物的遗体、遗物不会堆积如山,是由于大量的细菌、真菌等微生物把动植物的遗体或遗物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等,这些物质又可以被植物重新利用,因此细菌、真菌等微生物作为分解者参与了自然界中的物质循环。
故选择D选项。
本文档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内容侵权请告知删除,感谢您的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