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储备林改培外业调查技术
森林二类调查内外业工作探讨
森林二类调查内外业工作探讨森林二类调查是对国家林业资源进行评估和监测的重要工作之一,它对森林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起着重要作用。
森林二类调查主要包括内业工作和外业工作,两者相互补充,共同完成整个调查过程。
本文将对森林二类调查的内业工作和外业工作进行探讨。
内业工作是森林二类调查的第一步,它包括数据准备、制图和统计分析等工作。
数据准备是指对调查所需的各类数据进行收集和整理,主要包括地形图、卫星影像、气象数据等。
制图是将收集到的数据按照一定的比例绘制成地图,以便进行分析和研究。
统计分析是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计算,得出相应的指标和结果。
内业工作的主要目的是提供基础数据和信息,为外业工作提供支持和指导。
外业工作是森林二类调查的实质性工作,它是在野外进行的,主要包括实地调查、样地设置和数据采集等。
实地调查是对指定区域进行的实地考察和勘察,主要了解该区域的地形、植被类型、土壤属性等情况。
样地设置是在实地调查过程中选取代表性的样点,以样点为基础进行数据采集。
数据采集是指对样地进行细致的调查和记录,主要包括树种、胸径、年龄、树高等指标的测量。
外业工作的主要目的是获取真实准确的数据和信息,为森林资源的评估和监测提供可靠的依据。
内外业工作在森林二类调查中具有不可或缺的地位和作用。
内业工作提供了对整体状况的把握和总体掌握,为外业工作提供了方向和支持。
外业工作通过详细的实地调查和样地设置,获取了真实可靠的数据和信息,为内业工作提供了准确的依据和材料。
内外业工作相互交流和合作,共同完成了对森林资源的调查和监测。
在实践中,我们也要认识到内外业工作之间存在一定的问题和挑战。
内外业工作之间的沟通和协调不够充分,导致内外业工作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和数据不一致的情况。
外业工作的时间和人力成本较高,难以保证对每一个样点进行详细的调查和记录。
内外业工作的结果的及时性和准确性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影响了后续工作的开展和决策的制定。
国家储备林核查办法
• 外业调查技术规范:《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技术规程》、 《国家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技术规定》、《主要树种龄级与 龄组划分》标准;
• 基础资料:国家储备林划定成果材料、现有林改培实施方 案与作业设计、新造林设计与验收资料
第一章 总则
三、适用范围与对象 • 适用范围:国家储备林划定质量核查和中央基建投资建设的国家储备
第二章 技术标准
七、现有林改培 现有林改培:是指对林分采取更换树种、间伐、林冠下造林、补植、割灌、施肥、修枝等
综合技术措施,改善林木生长条件,调整林分结构,提高林分质量、生长量和生态功 能的森林经营活动。 改培对象:(1)立地质量较好,未能适地适树或经营不当,通过改培能达到预期培育目标 的林分;(2)立地质量较好,林木生长良好,但通过采取综合性技术措施,林分质量 和生长量能进一步提高的林分。 改培方式:包括更换树种、间伐、林冠下造林、补植、割灌、施肥、修枝等。
• 1、流程1000公里以上江河干流及其一级支流的源 头汇水区的林地;
• 2、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和缓冲区的林地; • 3、世界自然遗产地的林地; • 4、重要水源涵养地的林地; • 5、森林分布上限与高山植被上限之间的林地。
第三章 国家储备林划定质量核查方法
七、坡度测定:采用常规方法(坡度尺、坡度仪、DEM模型等)。 八、立地指数(或地位级):根据平均高和平均年龄,采用查表法获
国家储备林改培外业调查技术
国家储备林改培外业调查技术一、术语和定义1、国家储备林(National Forest Reserves)国家在指自然条件适宜地区,通过特定政策措施营造的,用于木材储备并发挥多种功能的森林。
2、改培(Improvement or Transformation)指对林分采取更换树种、间伐、补植、冠下造林、割灌、施肥、修枝等综合技术措施,改善林木生长条件,调整林分结构,提高林分质量、生长量和生态功能的森林经营活动。
3、大径级用材林(Large-size Timber Forest)指以培育大径材为主要目的的林分。
大径材标准按照LY/T 2118执行。
4、珍稀树种用材林(Precious and Rare Timber Forest)指列入国家或省级珍贵树种名录,具有较高价值或优良材质的用材林分。
5、定性标准(1)改造培育型立地质量较好,由于未适地适树、未及时经营或受病虫鼠害及森林火灾影响,造成林木生长停滞,或目的树种不明确,通过采取改培措施,能够达到预期培育目标的林分。
(2)提质培优型立地质量较好,林木总体生长状况良好,但通过采取综合性技术措施,改善林分结构和生长条件,林分质量和生长量能进一步提高的林分。
6、定量标准(1)立地质量指标立地指数≥14或地位级中等以上(一般坡位中、下部;坡度:北方25度以下,南方35度以下;土层厚度:北方(A+B层)60cm以上,南方(A+B层)40cm以上)。
(2)生长量指标确定不同区域不同改培对象的年蓄积生长量指标参见附录A。
二、国储林建设项目类型(一)集约人工造林选择水热条件好、立地指数高(立地指数≥14或地位级中等以上(一般坡位中、下部;坡度25度以下;土层厚度A+B层60cm以上。
)的荒山荒地、采伐迹地和火烧迹地等宜林地和非林地,采用优良种源、无性系培育的壮苗,采取最新林业科技成果组装配套的集约经营措施,开展国家储备林建设,以达到速生、丰产、优质高效的目的。
(二)现有林改培重点对现有林中立地条件好生产潜力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的林分,结构简单且生长已呈现下降的林分,目的树种不明确、林分结构简单、错过抚育经营时机的人工林或利用价值较高的林分,通过林间隙地散状补植补造,片状、条状、带状造林等经营措施,将纯林定向修复为复层异龄混交林,改变林分结构,提高林分质量,培育优质、高效的珍稀树种用材和大径材。
国储林项目技术培训
培训目标与意义
培训目标
提高国储林项目参与人员的技术水平 和管理能力,确保项目建设的科学性 和规范性,提升国储林的质量和效益 。
培训意义
通过培训,使参训人员掌握国储林项 目相关的政策法规、技术标准、造林 抚育、经营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为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有力保障。
森林抚育与经营管理
森林抚育
通过割灌除草、施肥浇水、修枝 整形等措施,改善林木生长环境 ,促进林木生长,提高林分质量
。
经营管理
加强森林资源档案管理,实行森林 分类经营,制定科学合理的采伐计 划,实现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林下经济
发展林下种植、养殖等产业,提高 林地利用率,增加农民收入。
病虫害防治与检疫技术
林业法规
国家和地方政府颁布的与林业相关的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 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等。
林业执法
林业执法部门依据林业法规对森林资源进行管理和保护,打击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犯罪行为。
森林生态功能与价值
森林的生态功能
森林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调节气候、净化空气等多 种生态功能,是维护地球生态平衡的重要组成部分。
改进培训内容
根据学员反馈和实际需求,不断 调整和优化培训内容。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提高师资水平,引进更多具有实 践经验和专业知识的教师。
创新培训方式采用更多元化、互动 Nhomakorabea的培训方 式,提高学员的学习兴趣和参与
度。
完善培训设施
改善培训设施和环境,为学员提 供更好的学习条件。
森林二类调查内外业工作探讨
森林二类调查内外业工作探讨1. 引言1.1 背景介绍森林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之一,而森林调查是保护和合理利用森林资源的基础。
内外业工作是森林调查中的两大主要内容,内业工作主要包括文献调研、数据整理和分析等工作,外业工作则主要包括实地调查、样地设置和数据采集等工作。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对森林资源的保护和管理越来越受到关注。
而要进行有效的森林资源管理,就需要准确全面的森林调查数据作为基础支撑。
内外业工作作为森林调查中的重要环节,对于保障调查数据的准确性和全面性有着重要意义。
内外业工作的开展需要配合专业的技术和方法,需要有经验丰富的调查人员进行操作。
内外业工作也需要具备一定的科学性和系统性,以确保调查数据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只有通过内外业工作的有效开展,才能为森林资源的保护和管理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撑。
1.2 研究目的对于森林二类调查内外业工作进行探讨,旨在深入了解和分析内外业工作在森林调查中的作用和重要性,探讨其联系和互补性,以及面临的挑战和持续优化的方法。
通过研究内外业工作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探讨如何有效整合内外业工作,提高森林调查工作效率和质量,促进森林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推动森林资源管理和可持续发展。
希望通过本研究能够为森林二类调查内外业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促进相关领域的学术研究和实践应用,推动森林资源管理工作不断向前发展。
2. 正文2.1 内业工作内容森林二类调查是森林资源管理与保护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内业工作是其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内业工作主要包括数据分析、地理信息系统(GIS)处理、统计分析等工作内容。
在森林二类调查中,内业工作人员需要对采集到的大量数据进行仔细整理和分析。
他们需要使用专业的统计软件对森林资源数据进行处理,计算森林覆盖率、树种组成、生长状况等指标,为森林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内业工作人员还需要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将采集到的数据进行空间分析和绘图,制作森林资源调查报告、地图等成果物。
国家储备林核查办法
附件2:国家储备林核查办法(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核查目的与任务核查目的:全面掌握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以下简称“省”)国家储备林建设任务实施情况,客观评价实施效果,为加强国家储备林建设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核查任务:对划定质量进行核查,掌握各地国家储备林划定落实情况,对划定工作进行客观评价,确保划定质量;对国家基建投资的国家储备林现有林改培和新造林进行核查,确保改培和新造林质量与效果。
第二条核查依据(一)《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若干意见》(中发〔2013〕1号);(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发〔2015〕1号);(三)《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中发〔2015〕25号);(四)《全国木材战略储备生产基地建设规划(2013-2020年)》(林规发〔2013〕20号);1(五)《国家储备林划定办法(试行)》(办丰字〔2014〕43号);(六)《国家储备林树种目录》(林丰管字〔2013〕9号);(七)《国家林业局速丰办关于下发2014年国家储备林划定任务的通知》(林丰管字〔2014〕4号);(八)《全国木材战略储备生产基地现有林改培技术规程(试行)》(办贷字〔2013〕160号);(九)《造林技术规程》(GB/T 15776-2006);(十)《森林抚育规程》(GB/T 15781-2015);(十一)《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技术规程》(GB/T26424- 2010);(十二)《国家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技术规定》(办资字〔2014〕42号);(十三)各省国家储备林划定成果材料,现有林改培实施方案与作业设计、新造林设计与验收等资料。
第三条适用范围与核查对象本办法适用于根据国家储备林划定任务,由各省划定的国家储备林核查和利用国家基建投资开展的国家储备林基地现有林改培和新造林核查。
核查对象包括:(一)各省按照《国家储备林划定办法(试行)》标准划定的,并通过国家储备林划定管理信息系统上报的国家储备林;(二)在《全国木材战略储备生产基地建设规划(2013-2020年)》范围内,使用国家基建投资按照《全国木材战略储备生产基地现有林改培技术规程(试行)》开展的现有林改培林分;(三)在《全国木材战略储备生产基地建设规划(2013-2020年)》范围内,使用国家基建投资开展的新造林。
国家战略储备林改培技术探讨
为尽可能满足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人民群众在优质木材方面的迫切需要,我们国家采取有效措施,以自然条件适宜地区为重点,抓好储备林建设工作,通过林改培等一系列措施的实施,逐步改善我国储备林不足的实际。
1.我国战略储备林现状1.1储备林现状分析我国森林资源由于受前几十年重采伐、轻培育等因素的影响,木材供求矛盾加大。
现在欧美林业发达国家基本实现了林木的自给自足。
而我国在人工林方面,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仍然不占优势。
如:我国成熟用材林在资源上仍较为短缺,其比例约为资源总量的5%,原木和锯材每年的进口量,大约可折合为6741万m3,超过国际贸易量的1/3。
由于大径级材资源严重匮乏,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木材进口国。
1.2 储备林建设规划建设符合中国国情的木材储备林,保护我国特有种质资源迫在眉睫。
为此,国家进行了积极部署。
根据规划,拟到 2035年,国家储备林面积为2000万公顷,年平均蓄积可以实现净增2亿m3,年均增加的乡土珍稀树种以及大径材蓄积量将达到6300万m3,一般情况下,可以基本实现用材基本自给。
目前,储备林建设试点已扩大到15个省(区、市),以国有林场为主体,划定1500万亩国家储备林。
2.储备林改培原则及规定2.1改培名词注解改培是指对现有林地以大强度采伐,并进行间伐以及补植,更要采取割灌和施肥及修枝等综合技术措施,来改善林木的生长条件,提高林分质量和生长量,调整林分结构的一种森林经营活动。
2.2 改培原则2.2.1坚持规模化,基地化、标准化经营的原则。
选择在林地资源丰富、集中连片、技术力量雄厚的区域实施。
2.2.2坚持优化结构、提高量化原则。
要注重优化林分结构,提高林分质量和生长量。
2.2.3坚持高效、多品种培育原则。
要采取中短周期与长周期、珍稀树种用材林与一般树种大径级用材林培育相结合,遵循树种的特性和自然规律,确定造林模式和经营措施,重点发展具有培育潜力的树种。
2.2.4 坚持生态效益与保护功能相结合原则。
涞水县桑园涧林场国家储备林改培技术探讨
涞水县桑园涧林场国家储备林改培技术探讨涞水县桑园涧林场是河北省沧州市崇礼区的一个国家储备林改项目,该林场位于大兴安岭地区东北部的边缘,是林业重点工程之一,也是涞水县发展林业的重要项目。
目前,该林场的建设工作已经完成,但是林地管理技术问题十分突出,必须加强林地管理技术探讨,进一步提高林地的保护和利用水平。
一、林地类型及植物资源桑园涧林场面积1200公顷,其中森林面积900公顷,荒地和草地面积300公顷。
在这900公顷的森林中,常绿阔叶林所占比例最大,占到60%以上。
此外还有落叶阔叶林、低温针叶林和针阔混交林等。
森林内的植物主要有马尾松、华北落叶松、云杉、杨树、胡杨、白杨、榆树、栎树、水杉等多种树种,生长状况较好。
同时,森林内还有大量的草本植物、灌木、花卉等,生物物种的多样性较高,在植物保护方面具有重要的价值。
二、林地管理技术(一)人工修枝:在林木成长过程中,树冠枝条互相接近,会影响树木生长,还会增加病虫害的发生。
因此,需要对林木进行人工修剪。
修枝的具体方法是将枝条按照其长度和粗细进行分割,保留较粗的枝干,将细小病虫危害较大的枝条进行修剪,并且要注意刀口的清洁卫生。
(二)清除病虫害:在森林保护中,防治病虫害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其中,森林细小害虫是造成森林危害最严重的因素之一。
因此,需要对病虫害进行及时治理。
一般采用化学、生物、物理三种方法进行综合治理。
化学方法是使用农药对有害生物进行毒杀,物理方法是通过高温、低温、光照等手段对害虫进行控制,而生物方法则是利用天敌、寄生生物控制害虫的数量。
(三)加强深层松针堆肥的利用:在经济效益不断提高的同时,林地保护也必须是长期的。
因此,需要采取科学合理的方法,保护林木,使其顺利生长发展。
在该项目中,建议加强深层松针堆肥的利用。
深层松针堆肥是指人工干燥的松针通过机器粉碎后,再进行发酵成松针堆肥。
这种方法不仅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还可以促进农业发展、服务社会。
三、结语涞水县桑园涧林场的建设工作已经完成,但是林地管理技术问题十分突出,必须加强林地管理技术探讨,进一步提高林地的保护和利用水平。
森林二类调查内外业工作探讨
森林二类调查内外业工作探讨森林资源是我国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是保护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平衡、发展地方经济的重要依托。
林业发展需要准确的森林资源调查数据作为支撑,二类调查是林业资源调查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而二类调查中的内外业工作则是二类调查完成的关键性环节。
以下将从内外业调查的含义、方法、步骤等方面对森林二类调查内外业工作展开探讨。
一、内外业调查的含义内外业调查是森林资源调查中最基本的任务之一。
内外业调查方法基本上是采用定标样方法和样块法进行的。
其中内业调查是指根据林地类型、森林类型和林分结构组成,结合地形、土壤、水文、气象和土地利用等因素,对森林林地资源进行有组织的系统调查和测量,包括了对森林基本条件、森林空间分布特征、林分结构、林地土壤特征、生物多样性等的调查;而外业调查是指在内业作业的基础上,到调查地实地进行观察、测量、记录和采集森林资源数据的调查工作。
内业调查主要采用GPS定位仪、镜架、大地水准仪、地形图、航空照片、数字高程模型等,结合利用信息化技术进行的,在地图和图表上进行的详细测绘。
内业调查的方法一般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确定森林调查单位和调查对象。
2、对森林土地利用类型进行分类进行归类,编制"森林资源调查基础样本制度"。
3、对森林类型进行归类,编制森林类型调查表,按照土壤类型、地形地貌及气候条件等,选择调查区域。
4、通过调查数据进行总体估计和参数估计,顺便统计出固定样方的样木数量、树高、胸径等信息。
外业调查是指在内业作业的基础上,到实地进行观察、测量、记录和采集森林资源数据的调查工作。
外业调查的方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测距定位:采用高精度GPS仪和测距仪等计量设备,对采样点的坐标和位置进行精细测量。
同时,在进行测量前,应针对目标蒐集、要求进行详细描述,并在测量前进行人员培训。
2、线路测量:主要采用钉板法、路线测距法等,对样本固定的区域内的测量段进行测量,直到采样点为止。
国储林项目实施的调研报告
国储林项目实施的调研报告调研报告:国储林项目实施情况调研1. 引言国储林项目是由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倡导的一项重要林业工程,旨在增加国家森林资源储备,改善生态环境,提高森林资源有效利用率。
本次调研旨在对国储林项目的实施情况进行全面了解与分析,并提出相应建议。
2. 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共发放问卷100份,实地访谈10家单位,覆盖了国储林项目所在地的多个行政区划。
3. 调研结果(1)项目实施情况绝大多数受访单位表示已启动国储林项目,并在项目实施中积极开展造林和更新工作。
其中,80%的单位表示已完成项目规划和立项手续,60%的单位表示已开始实际造林工作。
(2)项目目标与成效受访单位普遍认为国储林项目可以有效增加森林资源储备,改善当地生态环境。
约70%的单位表示在实施国储林项目后,当地空气质量明显提升,土壤水分得到补充,植被覆盖率提高。
(3)项目难点与挑战尽管国储林项目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仍存在一些困难和挑战。
受访单位普遍认为,资金投入不足、种苗质量参差不齐以及管理人员和技术力量缺乏是制约项目进展的重要原因。
此外,由于自然灾害和人为因素,部分地区的国储林项目面临枯萎、病虫害等问题。
4. 建议与对策(1)加大投入力度政府应该加大对国储林项目的投入,提高项目资金的供给,以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
(2)加强种苗质量监管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应加强对种苗市场的监管,确保供应的种苗质量符合要求,防止不合格种苗进入国储林项目。
(3)加强管理与技术支持相关部门应该加强对国储林项目的管理和指导,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提升项目执行单位的管理水平和技术能力。
(4)加强风险防范与救灾工作在国储林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应注重风险防范与救灾工作,减少自然灾害和人为因素对林地的影响。
加强早期预警机制和应急救援能力等,提高国储林项目的成功率和可持续性。
5. 结论国储林项目的实施对森林资源储备的增加和生态环境的改善具有重要意义,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仍然存在一定的困难和挑战。
国家储备林核查办法
国家储备林核查办法附件2:国家储备林核查办法(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核查目的与任务核查目的:全面掌握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以下简称“省”)国家储备林建设任务实施情况,客观评价实施效果,为加强国家储备林建设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核查任务:对划定质量进行核查,掌握各地国家储备林划定落实情况,对划定工作进行客观评价,确保划定质量;对国家基建投资的国家储备林现有林改培和新造林进行核查,确保改培和新造林质量与效果。
第二条核查依据(一)《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若干意见》(中发〔2013〕1号);(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发〔2015〕1号);(三)《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中发〔2015〕25号);(四)《全国木材战略储备生产基地建设规划(2013-2020年)》(林规发〔2013〕20号);1(五)《国家储备林划定办法(试行)》(办丰字〔2014〕43号);(六)《国家储备林树种目录》(林丰管字〔2013〕9号);(七)《国家林业局速丰办关于下发2014年国家储备林划定任务的通知》(林丰管字〔2014〕4号);(八)《全国木材战略储备生产基地现有林改培技术规程(试行)》(办贷字〔2013〕160号);(九)《造林技术规程》(GB/T 15776-2006);(十)《森林抚育规程》(GB/T 15781-2015);(十一)《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技术规程》(GB/T26424- 2010);(十二)《国家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技术规定》(办资字〔2014〕42号);(十三)各省国家储备林划定成果材料,现有林改培实施方案与作业设计、新造林设计与验收等资料。
第三条适用范围与核查对象本办法适用于根据国家储备林划定任务,由各省划定的国家储备林核查和利用国家基建投资开展的国家储备林基地现有林改培和新造林核查。
核查对象包括:(一)各省按照《国家储备林划定办法(试行)》标准划定的,并通过国家储备林划定管理信息系统上报的国家储备林;(二)在《全国木材战略储备生产基地建设规划(2013-2020年)》范围内,使用国家基建投资按照《全国木材战略储备生产基地现有林改培技术规程(试行)》开展的现有林改培林分;(三)在《全国木材战略储备生产基地建设规划(2013-2020年)》范围内,使用国家基建投资开展的新造林。
国家林业局关于印发《国家储备林制度方案》的通知
国家林业局关于印发《国家储备林制度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林业局(已撤销)•【公布日期】2015.12.31•【文号】林规发〔2015〕192号•【施行日期】2015.12.31•【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森林资源正文国家林业局关于印发《国家储备林制度方案》的通知林规发〔2015〕192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林业厅(局),内蒙古、吉林、龙江、大兴安岭森工(林业)集团公司,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林业局,各计划单列市林业局,国家林业局各司局、各直属单位:为贯彻落实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中发〔2015〕25号)建立国家储备林制度的精神,我局研究制定了《国家储备林制度方案》(以下简称《方案》,见附件),现印发给你们,并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充分认识建立国家储备林制度的重要意义国家储备林是指在自然条件适宜地区,通过人工林集约栽培、现有林改培、抚育及补植补造等措施,营造的工业原料林、珍稀树种和大径级用材林等优质高效多功能森林。
国家储备林建设是全面保护天然林的重要举措,是保障国家木材安全的重要途径,是推进林业改革的重要抓手,是改善民生扩大内需的重要工作。
国家储备林制度是全面保护天然林的重要配套制度,是发挥财政金融合力、创新投融资模式的基础保障制度,也是大型营造林工程实现系统化精细化管理的样板先行制度,对加强国家储备林基地建设,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和木材安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根据中央领导同志有关批示精神,我局启动实施了国家储备林建设试点,同时根据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关于建立储备林制度的要求,研究制定了《方案》,明确了总体要求、基本原则、主要任务和组织保障,这是保障和推进国家储备林建设的重大步骤和关键举措,各地各单位务必进一步提高认识,高度关注和积极支持做好国家储备林建设。
二、科学编制《国家储备林建设规划》我局正在组织编制《国家储备林建设规划》,明确东南沿海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黄淮海地区、西南适宜地区、京津冀地区及东北地区六大区域的国家储备林建设目标和任务。
国储林项目作业设计调查事项
国储林(现有林部分)作业设计的外业调查基本事项国储林项目建设措施分为3类:现有林改培、中幼林抚育、集约人工林培育。
其中:现有林改培和中幼林抚育针对的是现有林小班(含有林地和疏林地),集约人工林培育针对的是无林地(宜林地)地块。
外业调查工作中,技术性比较强的是对现有森林小班的林分因子调查和培育措施的确定(即对现实林分应采取现有林改培或是中幼林抚育措施)。
现根据相关技术规程,就此技术问题提出如下操作注意事项,供参考。
一、充分做好外业调查前的准备工作认真将收集的森林资源规划调查数据库、林地变动更新数据库、自然保护区边界、国储林可研遴选小班数据库等统一按大地2000坐标叠加,在平板电脑中对各图层的小班,分子式标注显示树种、森林类别(林种)、龄组、郁闭度字段。
同时按国储林项目数据库结构自建一空图层,用于开展外业区划调查。
(目前,由于这项工作做得不充分,导致外业调查时,各调查组不能合理使用平板电脑认真区划小班,几乎只是拿着个平板电脑照搬可研小班原图形)。
二、认真区划小班认真区划小班是设置林分调查样地和确定国储林具体培育措施的前提。
国储林可研遴选的小班,许多小班存在地类、林分因子特征等区划错误的情况。
外业区划调查时,在林业部门提供的遴选小班基础上,必须根据小班区划条件,在现场进行再区划,确保每个小班立地因子和林分调查因子基本一致(尤其是林分调查因子应符合技术要求),这样才能保证区划勾绘的小班林分特征基本一致,能正确设置相应的标准地开展林分调查和措施设计。
林分特征和管理属性基本相同的原区划小班可以合并。
认真填记小班调查的外业编号,确保资料整理后的小班外业号、内业号及相应样地资料对应。
在原有小班基础上,根据现地小班因子差异情况重新区划出来的小班,可用原小班号+带圆圈数字序号作为小班外业号,如35-①、35-②。
根据《贵州省第四次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实施细则》,满足以下条件,应区划不同的小班。
1、地类不同;2、林地所有权不同;3、林木所有权不同;4、森林类别不同;5、林种不同;6、起源不同;7、优势树种(组)比例相差二成以上;8、龄组(经济林产期、竹度)不同;9、生态公益林的事权和保护等级不同;10、商品林郁闭度相差0.2以上,公益林相差0.1以上;11、立地条件(坡位、坡度、坡向、土壤种类、土层厚度等)不同。
森林二类调查内外业工作探讨
森林二类调查内外业工作探讨森林二类调查是森林资源监测中的重要环节,主要目的是通过对森林的内外业工作进行调查,了解森林资源的现状和变化趋势,为森林资源的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森林二类调查包括内业工作和外业工作两个方面。
内业工作主要通过分析和处理各种资料,如遥感影像、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历史调查数据等,获取森林资源的基本信息。
外业工作则是通过实地调查的方式,采集森林的各项指标,包括树种组成、林分结构、立地条件、土壤质地、地貌特征等,从而对森林的生态环境进行评价。
在内业工作中,遥感技术是一种常用的手段。
通过获取卫星图像或航空遥感影像,可以获得大范围、高分辨率的森林信息,包括森林覆盖类型、森林破坏情况等。
地理信息系统则是将遥感数据与其他地理空间数据进行整合和分析的工具,可以生成各种森林资源分布图和统计报表。
历史调查数据是通过对历次调查的结果进行整理和分析,了解森林资源的变化趋势,为今后的调查工作提供参考。
外业工作是对内业工作的补充和验证。
通过实地考察,可以直接观察和记录森林的实际情况,比如树木的生长状况、生物多样性情况、森林底面覆盖情况等。
外业工作需要使用一些专业工具,如测量仪器、取样工具等,对森林进行详细的测量和标记。
在实地调查过程中还需要记录各种环境因素,如气候、地形、水源等,这些因素对森林的生态系统具有重要的影响。
森林二类调查的结果可以提供给政府、科研机构和森林管理者等有关部门,用于相关政策的制定和森林资源的管理。
通过调查结果,可以了解森林资源的现状和分布情况,为保护和恢复森林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调查结果还可以用于评估森林的经济价值和生态功能,为制定相关政策和规划提供参考。
森林二类调查的内外业工作是对森林资源进行科学评估和管理的重要手段。
通过内外业工作的组合运用,可以全面了解森林资源的情况,为森林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随着技术的发展和需求的变化,森林二类调查工作也在不断创新和完善,以适应新时期森林资源管理的需要。
国家木材战略储备林改培技术试验
国家木材战略储备林改培技术试验作者:江丽伟江丽荣来源:《农业与技术》2018年第14期摘要: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快速提高,针对国家木材战略进行调整,确保我国木材的生态安全得到保障,对于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有着积极的影响作用。
相关从业人员应当不断提高对国家木材战略储备林的研究分析,并通过强化改培技术来加强我国在此领域的整体技术水平。
关键词:国家木材;木材战略储备;林改培技术;试验;分析中图分类号:S756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80733185随着我国各领域的快速稳定发展,积极加强储备林建设工作,对于提高我国木材战略储备有着积极的意义。
根据我国现阶段森林资源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规划方案,提高储备林基地的建设情况,并积极加强改培技术的发展,对于保障我国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能够起到巨大作用。
笔者对我国木材战略储备林的改培技术方式进行分析介绍,并对实际试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进行说明,希望本文能为相关从业者带来一定参考。
1 国家木材战略储备林的改培方式分析为有效提高国际木材战略储备林的建设情况,相关工作人员应当对储备林的改培技术和改培方式进行全面的分析。
应当采用择伐的方式来对改造的林种进行选择。
一般情况需要选择和正常林相比生长量较小的中龄,要确保小于0.3郁闭度的林分。
随着近年来自然灾害以及人为干扰的影响,部分地区的林分存在生长不良以及残损的现象,并产生退化残败等问题。
具体的改培方式应当是将生长不良或存在退化现象的林木进行砍伐清除。
要对母树以及珍稀的树种进行保存,确保将质量优良的林木保留下来。
在砍伐林木后,需要对剩余的杂物进行清除。
GB/T15776当中的相关标准指出,当对地区进行清理后需要选择恰当的树种来进行改造林地。
在林木的培育期,需要对种植的面积进行全面的管理把控,其控制的标准为:小于15°坡度的林地中,需要将种植面积控制在20hm²;坡度小于25°时,面积应当控制在10hm²以内。
国家储备林改培技术规程
国家储备林改培技术规程
国家储备林改培技术规程是指在国家储备林改培过程中所需要遵循的技术规程和要求。
该规程旨在加强对国家储备林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提高国家储备林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
国家储备林改培技术规程包括以下内容:
1. 储备林的管理与保护:对储备林进行科学的管理与保护,保障林木安全、环境质量和生态系统的健康。
2. 储备林的植被恢复和重建:对储备林进行植被恢复和重建,增强功能、提升生产力、改善环境。
3. 储备林的林木养护:对储备林进行定期养护,加强林木的巡查、修剪、病虫害防治和灾害应对。
4. 储备林的经营开发:对储备林进行科学经营和合理开发,促进林业产业的发展和环境绿色化。
5. 储备林的生态环境建设:对储备林的生态环境进行建设和改善,提高生态环境质量,研究和推广绿色生态技术。
国家储备林改培技术规程的实施,有利于保障国家储备林资源的安全性和可持续性,推进林业产业的发展,促进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涞水县桑园涧林场国家储备林改培技术探讨
涞水县桑园涧林场国家储备林改培技术探讨涞水县桑园涧林场是国家重点林区,也是被列为国家储备林的重点林区之一。
该林场自建场以来,一直致力于保护和改良生态环境,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为了推进国家储备林改培工作,该林场加大技术投入,加强科学管理,探索出了一套适合自身林区特点的技术方案,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国家储备林改培的意义国家储备林是指国家按照一定的规划和布局,在国家利益需要的地区建立的以保护性林木为主的林地。
主要目的是保障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维护生态平衡,强化防灾减灾能力,实现国家重大战略目标。
国家储备林是维护国家安全和国计民生的关键级别的基础设施,是环保扶贫和西部开发的重要手段,也是我国森林产业和生态旅游的重要基础。
因此,国家储备林的建设是国家生态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储备林改培,就是为了实现国家储备林的这一目的,对原有的林地进行改善、提高,形成重点用材林。
为实现国家储备林改培,涞水县桑园涧林场采用了一系列的技术手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施肥用药。
根据不同树种的生态习性和生长特点,采用专门配制的肥料,有针对性地进行补充养分,促进树木的生长和发根。
同时,在病虫害防治上,毒物小心使用,防治效果更好。
2. 种苗选育。
对于每种树种,根据需求需求,精挑细选高质量种苗进行定植。
选苗的标准必须是针对性强、成活率高、地方适应性强。
3. 森林营造。
进行选伐,进行森林更新,营造林分和营造林道。
利用梯田转换,开发丘陵和山区地形,增加土地利用率,增加森林面积,增加森林蓄积量。
4. 科学研究。
针对不同树种的繁殖习性和生长规律进行深入研究,发掘新的作业技术和方法。
并根据研究结果,制定出更加科学的管理规定和成果评估标准。
1. 木材产量显著提高。
林木生长加速,单位面积木材蓄积量大幅提高。
产材效益明显,经济效益有了明显提高。
2. 森林面积扩大。
营造森林林地,原有退化土地再生长成为新的森林。
同时,林分增加面积,造福百姓,推动地方经济建设。
林地后备资源调查与评价技术规程
林地后备资源调查与评价技术规程一、背景介绍1. 森林资源的重要性森林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之一,不仅为人类提供木材、食品和药品,还具有调节气候、保护水源、保持生态平衡等重要功能。
森林资源的合理开发和管理对于维护人类的生存环境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 林地后备资源调查与评价的必要性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对于森林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而森林资源的供给却在不断减少。
为了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森林资源,对林地后备资源进行调查与评价显得尤为重要。
只有通过科学精准的调查与评价,才能为森林资源的保护和合理管理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撑。
二、技术规程的制定目的1. 规范林地后备资源调查与评价工作通过制定技术规程,可以统一林地后备资源调查与评价工作的标准和方法,确保调查过程的科学性和准确性,为后续的管理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
2. 促进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科学精准的林地后备资源调查与评价结果可以为森林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重要参考,促进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同时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因资源过度开发而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
三、技术规程的主要内容1. 调查对象和范围(1)明确调查对象:明确调查的林地后备资源对象,包括林木、草本植物、野生动物等。
(2)确定调查范围:确定调查的地理范围,包括具体的地理位置、面积等。
2. 调查方法和工具(1)采用专业工具:制定采用专业的调查工具,包括GPS定位仪、野外调查工具等。
(2)确定调查方法:确定调查的具体方法,包括样方布设、样地调查等。
3. 数据处理和分析(1)数据采集:规定数据采集的要求和标准,包括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等。
(2)数据分析:对采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相应的调查评价结果。
4. 成果报告和应用(1)撰写成果报告:对调查评价结果进行整理撰写成果报告,包括调查数据、分析结果等。
(2)成果应用:确定成果报告的应用方式,包括提供给相关部门、用于决策参考等。
四、技术规程的实施步骤1. 制定调查方案:根据具体的调查对象和范围,制定详细的调查方案,包括调查人员、调查工具、调查时间等。
国家战略储备林改培技术探讨
国家战略储备林改培技术探讨发布时间:2023-03-28T03:35:38.075Z 来源:《工程建设标准化》2023年第1月第1期作者:屈国艳[导读] 国家储备林是指为了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美好生活对优质木材的需要,在自然条件适宜地区屈国艳湖北省咸丰县林业局高乐山林业管理站湖北咸丰 445600【摘要】国家储备林是指为了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美好生活对优质木材的需要,在自然条件适宜地区,通过人工林集约栽培、现有林改培、抚育及补植补造等技术,营造和培育的工业原料林、乡土树种、珍稀树种和大径级用材林等优质高效多功能森林,集生态建设、产业发展为一体,融生态产品、林产品供给于一身,本文针对战略储备林的改培技术技术进行探讨。
【关键词】国家;战略储备林;改培技术森林和草原对国家生态安全具有基础性、战略性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林业事业发展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为林业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遵循。
国家储备林建设,是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着力推进国土绿化、着力提升森林质量,助力国家“双碳”战略实现,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重大举措和最佳载体。
国家储备林建设有利于项目区产业结构调整与发展,能全面激活林业的生态、经济、社会、文化等多种功能,对推进林业现代化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1】。
具体内容报告如下:1 国家战略储备林现状与建设目标1.1国家战略储备林现状与建设目标我国是全球第一大木材进口国、第二大木材消耗国,木材年均缺口达1亿立方米以上,对外依存度超过50%,进口原木超过全球贸易量的1/3。
2012年,我国启动了国家储备林建设工程。
十年来,我国累计建设国家储备林9200多万亩,通过国家储备林累计产出木材约1.5亿立方米,取得了显著成效【2】。
十年间,国家储备林建设提供就业岗位总数超过360万个,木材产出收入超过了1500亿元,依托国家储备林开展的绿色产业实现经济收入近100亿元,围绕国家储备林建设形成的加工企业有2700多家,有效助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等重大战略实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家储备林改培外业调查技术一、术语和定义1、国家储备林(National Forest Reserves)国家在指自然条件适宜地区,通过特定政策措施营造的,用于木材储备并发挥多种功能的森林。
2、改培(Improvement or Transformation)指对林分采取更换树种、间伐、补植、冠下造林、割灌、施肥、修枝等综合技术措施,改善林木生长条件,调整林分结构,提高林分质量、生长量和生态功能的森林经营活动。
3、大径级用材林(Large-size Timber Forest)指以培育大径材为主要目的的林分。
大径材标准按照LY/T 2118执行。
4、珍稀树种用材林(Precious and Rare Timber Forest)指列入国家或省级珍贵树种名录,具有较高价值或优良材质的用材林分。
5、定性标准(1)改造培育型立地质量较好,由于未适地适树、未及时经营或受病虫鼠害及森林火灾影响,造成林木生长停滞,或目的树种不明确,通过采取改培措施,能够达到预期培育目标的林分。
(2)提质培优型立地质量较好,林木总体生长状况良好,但通过采取综合性技术措施,改善林分结构和生长条件,林分质量和生长量能进一步提高的林分。
6、定量标准(1)立地质量指标立地指数≥14或地位级中等以上(一般坡位中、下部;坡度:北方25度以下,南方35度以下;土层厚度:北方(A+B层)60cm以上,南方(A+B层)40cm以上)。
(2)生长量指标确定不同区域不同改培对象的年蓄积生长量指标参见附录A。
二、国储林建设项目类型(一)集约人工造林选择水热条件好、立地指数高(立地指数≥14或地位级中等以上(一般坡位中、下部;坡度25度以下;土层厚度A+B层60cm以上。
)的荒山荒地、采伐迹地和火烧迹地等宜林地和非林地,采用优良种源、无性系培育的壮苗,采取最新林业科技成果组装配套的集约经营措施,开展国家储备林建设,以达到速生、丰产、优质高效的目的。
(二)现有林改培重点对现有林中立地条件好生产潜力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的林分,结构简单且生长已呈现下降的林分,目的树种不明确、林分结构简单、错过抚育经营时机的人工林或利用价值较高的林分,通过林间隙地散状补植补造,片状、条状、带状造林等经营措施,将纯林定向修复为复层异龄混交林,改变林分结构,提高林分质量,培育优质、高效的珍稀树种用材和大径材。
(三)中幼林抚育对有培育前途、木材增产潜力较大的中、幼龄林,采取间伐、修枝、除草割灌、施肥等抚育活动,以及近自然经营措施,砍劣留优,调整树种结构和林分密度,平衡土壤养分与水分循环,改善林木生长发育的生态条件,提高木材蓄积量,加快林木生长速度,缩短森林培育周期,提高林分质量。
基地建设按照培育目标确定培育周期,分为10年以内短周期用材林,11-30年中周期用材林和30年以上长周期用材林。
其中:30年以内的中短周期用材林,以缓解我国近期的木材供需矛盾为主;30年以上长周期用材林,以国家用材林储备需求为主,缓解珍稀及大径级用材的供需矛盾。
三、国储林建设项目调查(一)、小班区划1、小班是指内部特征基本一致与相邻地段有显著区别,并采取相同的经营措施的小区或地块。
小班在林学特征上是一致或基本一致的,从而也要求实施相同的经营措施。
小班是根据一定条件,从经营观点出发而在林班中划分出来的小区,而林分是根据生物学特性相近似而划分出的森林小区。
由此可见,林分是划分小班的基础。
通常一个小班就是一个林分,也可能包括几个林分。
在经营条件好、森林经营强度较高的地区,调查工作需要做得更为细致得情况下,要求小班林学特性的一致性就比较强,有可能一个林分就划分成一个小班。
相反条件或个别林分面积特别小的情况下,可能一个小班就包括几个林分。
划分小班的原则是每个小班内部的自然特征基本相同,并与四邻小班又有明显差别,能够引起经营措施显著区别。
因此,原则上凡能引起经营措施差别的一切明显因素,皆可作为区划小班的依据。
小班区划原则上在现地进行, 如果过去的图面材料丰富, 对现地的情况又清楚时, 也可先在室内区划, 再到现地核对。
利用地形图现地勾绘利用已有的符合调查精度要求的相应比例尺的地形图或平面图,采取现地对坡目视勾绘的方法,将小班轮廓线在地形图上勾绘出来,或沿着境界线、林班线或林中小道进行勾绘,并在森林调查时深入林分内校核修正小班轮廓。
利用地形图,深入到森林内部,采用对坡目视勾绘小班的界线具体步骤如下:首先在需要勾绘小班的对面山坡上,找出一个地势较高,透视良好,能清晰看到对面坡上森林分布状况的站立点,然后手持地形图,把地形图上的明显地物、地貌与地面上实物对正,保证地形图与地面的实物位置吻合,正视对面坡,按照划分小班的条件,找出小班明显的边界,在地形图上找出对应位置,用铅笔把小班的界线勾绘出来。
对坡勾绘后,要深入小班调查,核对小班界线,以保证小班区划的正确性。
小班编号:以林班(行政村)为单位,游戏响动,自北而南用阿拉伯数字编号,如1、2、3;如果是复合小班,则在原小班号后加点加小号,如2.1、2.2等。
2、小班的面积以一个经营年度内能完成该小班的诸如造林、抚育、采伐等某一项作业为宜, 原则上不要超过300亩。
国家储备林集中连片面积不得低于100亩,如果小班面积低于100亩,需要在备注栏说明该小班与哪些小班可以连片,连片面积是否可以达到100亩。
3、小班面积测量采用1︰10000或1︰25000的地形图(遥感影像图)调绘、GPS(卫星定位系统)绕测等方式。
每个小班应当实测3个GPS控制点并绘制到 1︰10000或1︰25000地形图上。
4、对于设计地块中的小片林木、裸岩或建筑物等未造林及不适宜造林的地块,经实测后面积大于3亩的都需要标记在地图上;小于3亩的估计其所占比例,两者都必须从小班总面积中扣除。
5、在现有林改培和中幼林抚育类型中,不同林分类型的小班至少要拍摄4张反映林分现实状况的数字照片备查。
(二)、小班调查及记载1、集约人工林栽培小班现地调查内容包括: 位置(乡、村并记载小班中心位置附近的GPS坐标)、小班编号、权属、地类、地貌、地形(坡度、坡向、坡位、坡形、海拔等)、面积、土壤、植被、立地类型、营造林类型及拟造林树种、株行距等。
填写附表1:集约人工林栽培小班现地调查设计卡。
2、现有林改培和中幼林抚育小班外业调查(1)内容包括: 位置(乡、村并记载小班中心位置附近的GPS坐标)、小班编号、地块地理坐标、小班面积、权属、起源、林种、地貌类形、海拔、坡度、坡向、坡位、土壤类型、土层厚度、目标树株树、植被等因子。
(2)采用标准地调查法。
在不同类型的林分中,选择有代表性的地段,随机至少设置3块标准地。
每个标准地面积为0.06~0.10公顷(600~1000平方米)。
外业调查时应当记录标准地中心GPS坐标。
(3)标准地调查方法步骤①标准地的选择与设置仪器及工具:罗盘仪、测杆、测绳、皮尺、轮尺(或围尺)、测高器、记录夹、记录表格、林业调查常用表、木材蜡笔、计算器等。
标准地的选择:应根据标准地选择的四个基本原则,对所调查林分作全面踏查,掌握林分的特点,选出具有代表性的地段设置标准地。
标准地面积大小和边长的确定:标准地面积600-1000㎡。
标准地形状采用方形。
标准地境界测量:用罗盘仪测角,皮尺或测绳量距离。
当林地的坡度在5°以上时应将斜距改算为水平距。
其周界闭和差不得超过1/200。
将量测结果填写于“标准地调查记录表”中,并绘出草图。
罗盘仪测定标准地测量纪录外业调查时应当记录标准地中心GPS坐标及四个角点的GPS坐标。
标准地4个角点要求拍摄照片标记。
②在标准地内,分别树种、保留木和采伐木进行每木检尺,起测胸径为5厘米;各林木树高、平均树高可采用实测计算。
填写附表2-5。
每木检尺:在标准地内分别树种、活立木、枯立木、倒木测定每株树木的胸径,按比例统计的工作,称为每木检尺(或每木调查)。
径阶大小的确定:林分平均直径6-12㎝时,采用2㎝为一个径阶;林分平均直径在12㎝以上时,以4㎝为一个径阶;林分平均直径小于6㎝时,用1㎝一个径阶(这里的林分平均直径用目测法确定:即在林分内找出最粗的树木2-3株,量其胸径平均后除以1.7得到)。
本次调查采用2cm径阶。
确定起测径阶:检尺时最小的径阶称为起测径阶。
一般以目测林分平均直径的0.4倍作为起测径阶。
本次调查起测直径5cm。
每木检尺:2-3人一组,1-2人检尺,1人记录。
测径时应注意:第一,必须测定距地面1.3米处的直径(单位cm,保留1位小数),在坡地量测坡上1.3处的直径。
第二,遇干形不规整的树木,应垂直测定两个方向直径,取其平均值;第三,在1.3米以下分叉者应视为两株树,分别检尺。
为避免重测、漏测,应沿标准地的一端开始按一定顺序进行,在坡地每木检尺时,一般从坡上方向坡下方沿“Z ”路线进行检尺,并对已检尺的树木作出标记。
第四,测者每测一株树,应报出树种、林木分类或林木分级和直径大小,记录者应复诵,并记入“每木调查表”。
计算平均直径:首先计算平均断面积( N g n g i k i i ∑==1),再根据计算平均断面积计算出林分平均直径g d (πg d g 40000=),也可利用计算器按公式N d n d ii g ∑=2来求。
(4)林木分类与分级在每木检尺同时时,还要对检尺的每株树木进行林木分类与林木分级,计入到标准地调查表相应栏目内。
林木分类(适用于生长伐)三级分法。
①适用对象林木分类适用于所有林分的中龄林(单层同龄人工纯林也可以采用林木分级),(天然混交林或复层林 )。
主要根据林木在林内所起的作用以及人们对森林的经营要求划分为目标树、辅助树、干扰树和其他树四类:优良木(或称目的树种、保留木、培育木、目标树):在生长发育上最合乎经营要求的林木,是培育对象。
一般情况下,优良木多数处在林冠上部或中部,但在目的树种被压的情况下,培育木也可在林冠下部的林木中选出。
有益木(或称辅助木):能促进培育木的天然整技和形成良好的干形,并能起到保护和改良土壤的作用。
当这些林木妨碍培育木生长时,就应该在抚育间伐过程中逐渐除掉。
有害木(或称砍伐木、干扰树):是妨碍培育木和有益木生长的林木,或干形弯曲、多叉,枯立木,感染病虫害的林木,这些林木均应砍伐。
其他树:上述以外的树木。
根据林木分化程度对林木进行分级,以便为森林的经营管理提供依据。
②克拉夫特林木分级法(人工林及天然林中的单层同龄纯林)本法是根据林木生长势将林木分为五级(见图)。
I级木(优势木):树高和胸径最大,树冠很大,且伸出一般林冠之上,受光最好。
II级木(亚优势木):树高和胸径略次于I级木,树冠向四周发育且较均匀对称,树冠略小于I级木,并与I级一起构成林分的主林层。
III级木(中等或中庸木):树高和胸径生长较前两级立木为差,属于中等,树冠位于I、II级木之下,位于林冠的中层,树干的圆满度较I、II级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