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农业区位的选择》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农业的区位选择》教学设计(精选3篇)
《农业的区位选择》教学设计(精选3篇)《农业的区位选择》篇1在上课前,我们先来看一组图片,这些水果都是我们平时耳熟能详的,但是在大家很津津有味的品尝时候,有没有想过,它们为什么会种植在不同的地方?另外,我们也学习过一篇语文课文《晏子使楚》——晏子其中有言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
”以上所说的种种,都和今天所要学习的内容——农业区位的选择有关。
学习完今天的知识,我们或许就有更深的了解了。
好,在上课前,大家都有读过了课文,那么现在想请位同学告诉我一下,什么是农业?好,请坐下,那么,由于生物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密切,因而农业是受自然环境影响最大的产业。
下面大家请看这两幅图——泰国湄南河平原的水稻种植和澳大利亚牧场,从图片上看,两地的农业生产有何不同之处?——(学生答)泰国湄南河平原是一片水田,从事水稻种植;而澳大利亚则是一个牧场,从事牧羊业。
那现在我又有疑问了,为什么这两地会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农业景观?是不是和这两个地方所处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有关究竟有哪些因素影响了农业在这两个地方的不同选择?要知道以上的问题,我们首先要学习农业区位的概念。
下面请同学们找到课本里有关农业区位的两个含义并且一起读出来:一是指农业生产所选定的地理位置,二是指农业与地理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各因素的相互联系。
大家看起来是不是很抽象,那下面我们再以泰国湄南河平原的水稻种植为例来解说一下这两个含义:一是水稻这一农业生产所选定的地理位置——湄南河平原;二是湄南河平原种植水稻是与当地所处的地理环境密切相关的,是环境中各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那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有哪些?我们再次以湄南河平原的例子来说,这个是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首先,我们知道泰国是位于中南半岛上,而这个地方的气候类型是热带季风气候,我们看一下这个图片,图片上的红色曲线代表了气温的分布,而绿色的柱形图则代表了降水量。
高中地理《农业的区位选择(1)》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第三章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壱、教材分析在人类各种活动中,农业活动是最基本的活动,与人类关系最密切,联系最紧密。
本节内容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2 第三章第一节的内容,是第三章的其它内容的基础,因此,本节内容对于整章内容的学习具有重要的作用。
教材通过两种不同农业景观图的对比,引出农业区位的概念以及农业不同区位选择的原因,本节较系统介绍了农业区位因素的选择及其变化,通过活动使学生了解农业区位因素受多种条件的制约,使学生认识到对于农业生产要做到因地制宜的原则,农业生产的实质是对农业土地的合理利用。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农业区位的含义,识记主要的农业区位因素,掌握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2、掌握分析农业区位条件的思路和方法3、理解区位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二)过程与方法1学会从地图中获取和评价地理信息,并进而提高运用地图的能力2通过实践活动对当地农业进行调查,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三)情感态度及价值观通过对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的分析,树立地理事物是发展变化的,同时增强爱我家乡的乡土情感。
三、教学重难点1、掌握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2、理解区位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3、运用所学原理合理地进行农业区位选择。
四、教学方式1、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搜集的图片及资料2、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和合作式学习五、教学过程设计六、板书设计七、课后作业根据所学农业的区位知识,结合你对家乡的了解,为家乡的农业可持续发展献技献策八、当堂练习(2013·全国课标Ⅰ卷)哥伦比亚已经成为世界重要的鲜切花生产国。
读下图,完成1~2 题。
INCLUDEPICTURE "2-133.TIF" \* MERGEFORMAT1.每年情人节(2 月14 日),在美国销售的鲜切玫瑰花多来自哥伦比亚。
与美国相比,在此期间,哥伦比亚生产鲜切玫瑰花的优势自然条件是( )A.地形较平B.降水较丰沛C.气温较高D.土壤较肥沃2.目前,墨西哥已成为哥伦比亚在美国鲜切花市场的竞争对手。
人教版地理高中必修二《农业的区位选择》教学设计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使学生掌握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学会分析不同农业区位的优劣势。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地理学原理评价农业区位选择,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重点:培养学生运用地图、统计图表等工具分析农业分布的能力。
(二)讲授新知,500字
1.教师简要介绍农业的定义、分类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2.讲解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包括自然条件(如气候、土壤、水源)、社会经济条件(如市场、交通、政策)和技术条件(如种植技术、农业机械)。
3.结合实例分析,阐述不同因素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使学生深入理解理论知识。
4.多元化教学手段,提高学习兴趣:运用多媒体、互联网等资源,展示丰富的农业区位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课堂互动,巩固知识: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检查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并及时给予反馈,巩固所学内容。
6.实践操作,提升能力: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家乡或其他地区的农业区位选择,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3.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让他们认识到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4.培养学生尊重劳动者,认识到劳动者在农业发展中的辛勤付出和价值。
二、学情分析
在学习本章节之前,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和技能,但对农业区位选择的系统认识尚显不足。他们对农业的了解多停留在表面,对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因素及其内在联系掌握不深。此外,学生在分析实际问题、提出解决方案方面的能力有待提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关注以下几点:
人教版地理高中必修二《农业的区位选择》教学设计
高一地理必修2第三章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教学设计
案例一:某地农民在山区种植小麦,产量较低,收益不佳。
案例二:某地区利用当地丰富的水资源发展渔业,提高了农业产值。
提交要求:以小组为单位,撰写一篇案例分析报告,字数不限。
3.实践作业:运用GIS技术,为自己所在地区设计一个合理的农业区位选择方案。
2.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课堂互动性,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4.注重情感教育,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500字
在导入新课环节,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1.利用多媒体展示不同地区的农业景观图片,如水田、旱地、梯田等,让学生观察并思考:“为什么这些地区的农业景观有所不同?这与地理环境有什么关系?”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哪些地区盛产水稻?哪些地区盛产小麦?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分布?”引导学生从地理环境的角度思考问题。
3.通过案例介绍,如:“某地区原本种植小麦,后来改为种植苹果,结果农业产值大幅提高。”让学生思考农业区位选择对农业产值的影响。
4.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家乡的农业特色,探讨家乡农业区位选择的合理性。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并掌握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因素,能结合实际情况分析农业区位选择的合理性。
2.学会运用地理信息技术(GIS)分析农业区位选择,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掌握农业区位选择的基本原则,形成正确的农业发展观念。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利用图片、视频等资料展示不同地区的农业景观,引发学生对农业区位选择的思考。
农业的区位选择教案
农业的区位选择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农业区位选择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2. 使学生掌握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
3. 培养学生分析农业区位选择的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农业区位选择的概念及意义2. 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3. 农业区位选择的实践案例分析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农业区位选择的概念、意义及主要因素。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农业区位选择的实践案例。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农业区位选择的实践案例。
四、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农业区位选择的重要性。
2. 讲解:讲解农业区位选择的概念、意义及主要因素。
3.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农业区位选择的实践案例。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农业区位选择的实践案例,并提出自己的见解。
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农业区位选择的关键因素。
五、作业布置1. 复习本节课的内容,整理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
2. 选择一个感兴趣的农业区位进行案例分析,下节课分享。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讲解、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对农业区位选择的理解程度及实践能力。
六、教学拓展1. 对比分析:引导学生比较不同地区的农业区位选择差异,探讨其背后的原因。
2. 联系实际:让学生举例说明农业区位选择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如农业发展规划、农业政策制定等。
七、课堂互动1. 提问环节:课堂上鼓励学生提问,解答学生对农业区位选择的相关疑问。
2. 讨论环节:组织学生就农业区位选择的相关话题展开讨论,分享彼此观点。
八、教学资源1. 教材:提供关于农业区位选择的基础知识及案例分析。
2. 网络资源:引导学生查阅相关农业区位选择的资料,拓展视野。
3.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参观农业生产基地,直观了解农业区位选择在实际中的应用。
九、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学生在课堂讲解、讨论环节的参与程度及表现。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价学生作业中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分析及见解。
3. 实地考察报告:评价学生在实地考察后的总结报告,考察其对农业区位选择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人教版地理必修二3.1《农业区位选择》优秀教学案例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利用多媒体展示我国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自然景观、农业生产场景,引导学生关注不同地区的农业区位条件。
2.以某地区的农业区位选择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为案例,引发学生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3.注重实践操作:本节课通过观察、分析、比较和讨论,让学生学会农业区位选择的方法,并设计丰富的课堂活动,如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同时,教师还引导学生开展实地考察或调查,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产,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
4.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本节课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act as a facilitator,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进行小组讨论、展示讨论成果等,使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提高了他们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
(三)小组合作
1.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通过合作、交流、分享,共同解决问题。
2.教师适时给予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地理观念,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
3.设计具有挑战性的课后作业,让学生在课外继续思考和探究农业区位选择的相关问题。
4.组织学生进行小组竞赛,如看谁能够更好地分析实际问题,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竞争意识。
3.创设问题情境,如为什么不同地区会选择不同的农业区位?农业区位选择对农业生产有哪些影响?让学生思考并提出问题。
4.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或调查,让学生亲身体验农业区位选择的过程,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二)讲授新知
1.介绍农业区位选择的概念、原因及其影响因素,让学生理解农业区位选择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性。
在教学评价方面,本节课注重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实践活动成果,全面评价学生对农业区位选择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高中地理教案《农业的区位选择》范文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高中地理教案《农业的区位选择》学科领域:高中地理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农业区位选择的概念及意义。
2. 使学生掌握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包括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和技术条件。
3. 培养学生分析地图和资料的能力,提高其地理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农业区位选择的因素及区位因素的变化教学难点:如何分析具体的农业区位选择问题二、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我国不同地区农业生产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不同地区的农业生产差异这么大,引出农业区位选择的概念。
2. 新课导入:讲解农业区位选择的定义、意义及其影响因素。
3. 课堂讲解:详细讲解影响农业区位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和技术条件,并通过实例进行分析。
4. 案例分析:让学生分析具体地区的农业生产区位选择,如我国南方的水稻种植、北方的小麦种植等。
5. 课堂练习:发放练习题,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题目中的农业区位选择问题。
6. 总结提升: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农业区位选择的重要性。
三、教学方法1. 采用图片、地图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农业区位选择的概念和影响因素。
2. 通过案例分析和课堂练习,培养学生的实际分析能力。
3. 采用小组讨论、问答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参与度。
四、作业布置1. 请学生结合所学内容,分析自己家乡的农业生产区位选择,并在下节课分享。
2.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反思课后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农业区位选择的知识。
针对存在的问题,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质量。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内容:学生对农业区位选择的概念、影响因素及实际分析能力的掌握。
2. 评价方式:课堂问答、练习题、案例分析报告和小组讨论。
3. 评价标准:能准确回答问题,分析问题思路清晰,报告内容完整,小组讨论积极参与。
七、教学资源1. 图片资源:我国不同地区农业生产图片。
人教版地理高中必修二《农业的区位选择》优秀教学案例
1.布置相关的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和应用所学知识。
2.鼓励学生在作业中发挥创造性,提出自己的农业区位选择方案。
在作业小结环节,我将布置相关的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和应用所学知识。同时,我还会鼓励学生在作业中发挥创造性,提出自己的农业区位选择方案。通过这样的作业小结方式,学生可以更好地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通过展示东北地区丰富的农业资源,引导学生关注农业发展的问题。
2.提出农业区位选择的概念,激发学生对农业区位选择问题的兴趣。
在导入新课环节,我将通过展示东北地区丰富的农业资源,引导学生关注农业发展的问题。同时,我还会提出农业区位选择的概念,激发学生对农业区位选择问题的兴趣。通过这样的导入方式,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新的学习内容。
(四)反思与评价
1.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总结自己在农业区位选择学习中的优点和不足。
2.组织学生进行互相评价,鼓励学生相互鼓励和进步。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总结自己在农业区位选择学习中的优点和不足。同时,我还会组织学生进行互相评价,鼓励学生相互鼓励和进步。通过反思与评价的教学策略,学生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的学习情况,提高自己的学习效果。
五、案例亮点
1.实践性与理论性相结合:本案例选取了我国东北地区的典型农业区位选择问题,将实践问题与理论知识相结合,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通过分析实际案例,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农业区位选择的原理和方法,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学生主体性突出: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案例分析、讨论等方式,自主探索农业区位选择的原理和方法。同时,我还运用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这样的教学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3.1农业的区位选择优秀教学案例
1.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深入探讨农业区位选择的原因和影响。
2.设计具有挑战性和探究性的问题,如“如果你是这个地区的农民,你会选择哪种作物进行种植?”、“如何改进这个地区的农业区位选择?”等,激发学生思考和探究的欲望。
3.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和思考问题的习惯。
(三)小组合作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以我国不同地区的农业特色为案例,创设真实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农业区位选择的重要性。
2.通过展示各地农业生产的图片、视频等资料,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不同农业区位的特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在情境中思考,如“为什么这个地区适合种植这种作物?”、“这个地区的农业区位选择对农业生产有什么影响?”等。
本节课通过以上五个亮点,突出体现了教学案例的实际应用性、问题引导性、合作探究性、案例分析性和反思评价性,使学生在学习地理知识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培养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2.亮点二:问题引导,启发思考
本节课以问题为导向,教师提出具有挑战性和探究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探讨农业区位选择的原因和影响。同时,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和思考问题的习惯。
3.亮点三:小组合作,培养团队精神
本节课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合作探究。教师设计小组讨论的问题,引导学生在情境中思考,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学生可以相互学习、交流,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
3.培养学生尊重客观规律,善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品质,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本节课通过深入剖析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因素,让学生掌握农业区位选择的方法,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创新思维和人文素养,使学生在学习地理知识的同时,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农业的区位选择高中地理教案范本
农业的区位选择高中地理教案范本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农业区位选择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分析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包括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和技术条件。
掌握不同类型农业的区位选择特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和实际案例,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农业分布的能力。
运用图表和数据,培养学生解读和运用地理信息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农业地理学的兴趣,提高学生关心农业发展和农村建设的意识。
培养学生珍惜粮食资源,重视食品安全的态度。
二、教学内容1. 农业区位选择的概念与重要性引入农业区位选择的概念,解释其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性。
2. 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自然条件:气候、土壤、地形等。
社会经济条件:市场、交通运输、政策等。
技术条件:现代农业技术、灌溉技术等。
3. 不同类型农业的区位选择特点粮食作物农业:如水稻、小麦等,重点讲解其对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需求。
经济作物农业:如棉花、茶叶等,分析其区位选择的特点。
畜牧业:讲解草原、饲料、市场需求等因素对畜牧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我国农业分布图,引导学生思考农业区位选择的重要性。
2. 课堂讲解:使用PPT或板书,讲解农业区位选择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分步骤讲解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并结合实例进行分析。
3. 案例分析:选取典型的农业区位选择案例,如水稻种植区、茶叶种植区等,让学生分组讨论并汇报分析结果。
4.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及不同类型农业的区位选择特点。
四、课后作业请学生结合家庭或周边农业实际情况,分析其区位选择的原因。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讲解和案例分析中的参与程度,评价学生的积极性。
2. 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以及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单元测试:通过单元测试,检验学生对农业区位选择知识的掌握情况。
六、教学内容4. 农业生产活动与区位选择分析农业生产活动与区位选择的关系,如耕作、养殖、种植等。
高中地理教案《农业的区位选择》范文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高中地理教案《农业的区位选择》学科领域:高中地理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农业区位选择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2. 使学生掌握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包括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和技术条件。
3. 培养学生分析实际问题,提出解决方案的能力。
教学重点:1. 农业区位选择的概念及重要性。
2. 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
教学难点:1. 农业区位选择的实际应用。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农业区位选择的概念、影响因素等基本知识。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农业区位选择的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农业区位选择的重要性。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实际问题,培养学生提出解决方案的能力。
教学准备:1. 农业区位选择的相关教材和教辅资料。
2. 农业区位选择的案例资料。
3. 投影仪或白板等教学设备。
二、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我国不同地区的农业生产场景,引发学生对农业区位选择的思考。
2. 讲解农业区位选择的概念:解释农业区位选择的含义及其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性。
3. 分析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和技术条件。
4. 案例分析:选取两个不同地区的农业生产案例,分析其区位选择的差异及原因。
5.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农业区位选择的关键因素。
第二课时1. 复习导入: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农业区位选择的问题。
2. 小组讨论:布置讨论题目,让学生分组讨论实际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3. 讨论交流: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其他小组成员补充和完善。
4. 总结提升:总结农业区位选择的实际应用,强调其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性。
5. 布置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三、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能理解农业区位选择的概念及其重要性,掌握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进行针对性指导,提高教学效果。
高中地理教案《农业的区位选择》范文
高中地理教案《农业的区位选择》范文第一章:导入教学目标:1. 引起学生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兴趣和思考。
2. 引导学生了解农业区位选择的概念和重要性。
教学内容:1. 引入农业区位选择的定义和背景。
2. 强调农业区位选择对农业发展和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学方法:1. 提问法:引导学生思考农业区位选择的重要性。
2. 讨论法:让学生分享对农业区位选择的理解和观点。
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提问学生对农业的了解和农业在地理中的作用。
2. 解释农业区位选择的定义:介绍农业区位选择的含义和意义。
3. 强调农业区位选择的重要性:引导学生认识到农业区位选择对农业发展和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对农业区位选择概念的理解程度。
2. 评估学生在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观点表达。
第二章:农业区位选择的因素教学目标:1. 使学生了解农业区位选择的因素。
2. 培养学生分析农业区位选择因素的能力。
教学内容:1. 介绍农业区位选择的因素: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技术因素。
2. 分析各因素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教学方法:1. 讲解法:讲解农业区位选择的各因素及其影响。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农业区位选择的案例。
教学步骤:1. 讲解农业区位选择的因素: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技术因素。
2. 分析各因素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举例说明各因素在实际农业区位选择中的应用。
教学评价:1. 评估学生对农业区位选择因素的理解程度。
2. 分析学生在案例分析中的分析能力和思维过程。
第三章:农业区位选择的方法教学目标:1. 使学生了解农业区位选择的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农业区位选择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介绍农业区位选择的方法:经验判断法、数量分析法、模型法。
2. 分析各方法的特点和应用。
教学方法:1. 讲解法:讲解农业区位选择的方法及其特点。
2. 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实际操作农业区位选择的方法。
教学步骤:1. 讲解农业区位选择的方法:经验判断法、数量分析法、模型法。
农业的区位选择高中地理教案范本
一、教案基本信息农业的区位选择高中地理教案范本课时安排:1课时(45分钟)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农业区位选择的概念及重要性。
2. 使学生掌握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
3. 培养学生分析实际问题,提出解决方案的能力。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农业区位选择的概念、影响因素等基本知识。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农业区位选择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与沟通能力。
教学内容:1. 农业区位选择的定义及意义。
2. 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技术条件等。
3. 农业区位选择的实例分析。
二、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图片或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不同的地区会种植不同的农作物?农业发展需要考虑哪些因素?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农业的区位选择。
2. 讲解基本概念(10分钟)讲解农业区位选择的定义、意义以及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
讲解过程中,结合实例进行分析,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农业区位选择的重要性。
3. 案例分析(10分钟)教师展示几个农业区位选择的实例,如水稻种植区、畜牧业发展区等,引导学生分析实例中农业区位选择的因素。
学生可以结合所学知识,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解决方案。
4. 小组讨论(5分钟)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取一个实际问题,如某地区农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要求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并提出解决方案。
讨论过程中,引导学生关注农业区位选择的相关因素。
5. 总结与反思(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使学生明确农业区位选择的重要性。
鼓励学生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思考农业发展中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三、作业布置四、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讲解、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环节,评价学生在农业区位选择方面的掌握程度。
关注学生在实际问题分析与解决过程中的表现,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
五、教学资源1. 图片素材:不同农业区位选择的实例图片。
2. 参考资料:相关农业区位选择的文献、案例等。
高中地理《农业的区位选择(12)》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教学设计教材依据:新课标教材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第2 册)第三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第一课时“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课程标准:分析农业区位因素设计理念:学生为本,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时代发展,丰富学生视野,利用学生熟悉和感兴趣的材料展开研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充分体现新课标“自主、合作、探究”的宗旨,科学提高学生素能,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上升性思维、创造性思维。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从自然和社会经济因素等方面,了解农业区位的含义;(2)理解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因素及其发展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1)培养案例分析及读图的能力,理解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并学会运用这一理论知识合理进行农业区位选择;(2)通过具体案例理解农业区位因素对农业地区发展的影响,学会分析区域农业发展条件的分析和发展方向的选择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活动,促进合作精神和探究观念的培养;(2)通过区位因素的变化,帮助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3)结合与生活贴近的实际案例,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怀。
教学重点:(1)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因素;(2)农业区位因素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教学难点:运用所学原理合理地进行农业区位选择。
教法分析:(1))创设情境通过插播济阳新闻---仁风富硒西瓜导入新课,既能刺激学生的精神,又能有效导入新课的学习。
(2))小组合作探究法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习,讨论农业区位因素和农业生产布局、变化的影响因素,提供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机会,也有利于增进课堂中良好教学氛围。
【学法分析】(1))读图分析法通过提取材料和图表中的有效信息,说明农业区位因素和影响布局的区位因素,可以有效提高提取地理信息、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2))小组合作探究方法通过小组内的合作、组内探究的方法,有利于培养合作和探究的精神。
《农业的区位选择》教案(通用5篇)
《农业的区位选择》教案(通用5篇)《农业的区位选择》教案篇1一、教学内容分析:《农业的区位选择》是人教版高中地理新课标教材必修二第三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进展》的第一节内容,课时为1课时。
1、教材地位:区位论是人文地理的核心内容之一,“农业的区位选择”是农业区位理论的主要内容,通过对其的探究让同学了解农业的区位选择必需综合考虑多种因素,来合理利用农业资源。
因此这节不仅阐述了农业区位选择的基本原理,同时也揭示区位理论的学习和讨论方法,对同学以后学习工业、交通等区位理论,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2、教材的思路和特点:本节的教材编写重视理论联系实际,注意对实际问题的分析,本节教材以两种不同的农业景观图引入,提高了同学想了解为什么会这样、进而要求猎取相关学问的爱好。
教材以文字的形式叙述了区位概念的两层含义,便于同学科学地理解概念。
以图片的形式向同学展现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清楚明白。
通过P43的活动1和2,可以培育同学学会详细分析某种一农业生产的主要影响因素有哪些,它们是如何影响的。
通过活动3则很自然地引入到了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学问的讲解,案例1的设置,了解环地中海地区农业因素的变化而带来的农业变迁,使同学把握农业区位因素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这一学问点。
农业地域的形成这一学问则主要是通过文字叙述让同学知道什么是农业地域的概念,知道世界上有多种农业地域类型。
通过案例2,让同学学会分析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区位因素及其生产特点,培育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力量。
二、同学学习状况分析:我校高一同学经过学校和学校的课改,共性比较突出,他们对感爱好的学问能有较高的热忱和探究的意愿,他们盼望能有个表现自己力量的舞台,他们也具备有肯定的合作力量,但学校地理学问相当薄弱,地理空间分析和思维力量很差。
三、设计思想:以教材为平台,以新理念为指导,依照新课标,活用教材,利用乡土资源,以同学为中心,老师主导,充分利用多媒体帮助工具,运用情境教学法、比较法、启发式讲授法、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法探究和案例分析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重视同学学法的指导,以探究为中心,以培育同学的地理思维力量,创新力量和正确的价值观为目的,增加同学学习地理的爱好。
农业的区位选择的高中地理教案设计范文
农业的区位选择的高中地理教案设计范文一、教学目标1.理解农业区位选择的含义及重要性。
2.掌握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
3.能够运用相关知识分析现实中的农业区位选择问题。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农业区位选择的含义及影响因素。
难点:运用相关知识分析现实中的农业区位选择问题。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以我国不同地区的农业景观为背景,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不同地区的农业景观不同?(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农业区位选择的含义及影响因素。
(3)课堂讲解1.农业区位选择的含义:农业区位选择是指在一定区域内,根据自然、社会、经济条件,合理规划农业用地,以实现农业生产的高效、可持续发展。
2.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a.自然因素: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
b.社会经济因素:政策、市场、劳动力、交通、技术等。
(4)案例分析1.分析我国不同地区的农业区位选择:a.华北地区:以小麦、玉米为主,受气候、土壤等因素影响。
b.长江中下游地区:以水稻为主,受气候、水源等因素影响。
c.西南地区:以茶叶、水果为主,受地形、气候等因素影响。
2.分析现实中的农业区位选择问题:a.如何在城市化进程中保障农业用地?b.如何在生态环境脆弱区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5)课堂讨论1.分组讨论:结合教材案例,讨论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
(6)课堂小结2.强调农业区位选择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性。
四、课后作业1.结合教材案例,分析某一地区的农业区位选择。
2.思考如何在现实生活中运用农业区位选择相关知识,为我国农业生产做出贡献。
五、教学反思1.本节课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2.学生对农业区位选择的理解是否深刻?3.课堂讲解是否清晰、生动?4.学生参与度如何?5.课后作业是否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教师应认真反思,不断优化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重难点补充:一、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学生理解农业区位选择的含义及影响因素,并能够将这些因素与实际案例相结合。
高中高一下册地理农业的区位选择教案
高中高一下册地理农业的区位选择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农业区位选择的概念及意义。
2.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农业区位选择的能力。
3.提高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农业区位选择的因素及分析方法。
难点: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农业区位选择。
三、教学过程1.导入以我国不同地区的农业景观图为导入,引导学生关注农业区位选择的地域差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知识讲解(1)讲解农业区位选择的概念及意义。
(2)分析农业区位选择的因素,如气候、地形、土壤、水源、交通、市场等。
(3)介绍农业区位选择的分析方法,如实地调查法、资料分析法等。
3.案例分析(1)展示我国不同地区的农业区位选择案例,如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等。
(2)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这些案例的区位因素及优势。
(3)讨论农业区位选择对当地农业发展的影响。
4.小组讨论(1)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地区的农业区位选择案例。
(2)要求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该地区农业区位选择的因素及优势。
(3)每组汇报分析结果,其他小组进行评价。
5.课堂小结6.作业布置(1)课后收集我国不同地区的农业区位选择案例,分析其区位因素及优势。
(2)结合家乡实际情况,为家乡农业区位选择提出合理建议。
四、教学反思1.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农业区位选择的重要性。
2.引导学生关注不同地区的农业区位选择差异,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3.加强课堂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五、教学拓展1.组织学生参观当地农业企业,了解农业区位选择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
2.开展农业区位选择为主题的实践活动,如实地调查、资料分析等。
3.邀请农业专家进行讲座,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农业区位选择的相关知识。
重难点补充:教师:“同学们,我们来看这张东北平原的农业景观图,你们认为这里的农业区位选择主要受哪些因素影响?”教师:“如果我们需要分析一个地区的农业区位选择,我们可以采用哪些方法呢?”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实地调查是直接获取信息的好方法,但有时候我们也可以通过资料分析来了解一个地区的农业区位选择,比如查阅气象资料、土壤类型分布图等。
农业的区位选择高中地理教案范本
农业的区位选择高中地理教案范本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农业区位选择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2. 使学生掌握影响农业区位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因素。
3. 培养学生分析农业区位选择问题的能力,提高实践操作技能。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农业区位选择的基本概念。
影响农业区位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因素。
农业区位选择的方法和原则。
2. 教学难点:农业区位选择的实际操作和分析。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农业区位选择的重要性。
2. 利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农业区位选择的实例。
3. 运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分析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1. 农业区位选择的相关教材和参考资料。
2. 农业区位选择的案例图片或视频资料。
3. 教学PPT或黑板。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我国不同地区的农业景观图片,引发学生对农业区位选择的思考。
提问:“为什么不同地区的农业发展差异这么大?”引导学生思考农业区位选择的重要性。
2. 知识讲解:讲解农业区位选择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介绍影响农业区位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因素,如气候、土壤、水源、市场、交通运输、政策等。
3. 案例分析:选取具体农业区位选择的案例,如水稻种植业、乳畜业等,进行分析。
引导学生从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因素的角度,分析案例中的农业区位选择。
4. 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每组选取一个农业区位选择问题,进行实际分析。
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讨论分析,提出农业区位选择的方案。
5. 总结与评价:对学生的小组讨论进行点评,总结农业区位选择的方法和原则。
强调农业区位选择在实际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性。
6. 作业布置:六、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思考现代农业区位选择的变化和趋势,如气候变化、市场需求变化等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2. 分析现代农业技术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如节水灌溉、温室大棚等技术的应用。
七、实践活动1.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参观当地的农业生产基地,观察和分析其区位选择的因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必修二第三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
农业是国民经济最主要的物质生产部门之一,它和工业、城市、人口等都是《必修二》的主要内容,《区位选择》是农业的第一节,是学习农业的基础。
也是本章第二、第三节进一步分析世界典型的农业地域类型所必备的基础知识。
本节涉及的区位论是人文地理的核心内容之一,而“农业的区位选择”是农业区位理论的主要内容,通过对农业区位的探究让学生了解农业的区位选择必须综合考虑多种因素,来合理利用农业资源,体现农业生产的地域性特征;同时还阐述了农业区位选择的基本原理,揭示区位理论的基本学习和研究方法,为今后工业、交通等区位理论的学习奠定基础。
本教学设计从“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用教材去教而不是教教材”等理念出发,充分考虑新课标要求,通过引导学生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各种素材,完成对地理原理的学习,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授之予渔”;同时还选取本地的一些典型素材进行扩展分析,体现“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在教学过程中设计课堂活动让学生参与到其中,体现新课改“构建开放式地理课程”的新教育理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学情分析:我校高一学生地理基础知识薄弱,地理空间分析和思维能力比较差,但他们对感兴
趣的知识有较高的热情和探究的意愿,联系已有的地理知识来解决问题的习惯。
农业生产活动
对我校学生是比较熟悉的一个内容,但学生没有充分探究过,并且内容也不是他们感兴趣的。
综合学生的这些认知特点、心理特点和知识基础,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让学生多谈感兴趣的现象,老师有意识的让学生们从自己所谈的现象中总结规律,对影响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可让学生自
主合作学习,共同讨论行成知识体系,从而锻炼学生的小组协作能力;对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可以从哲学高度讨论,与政治学科的学习形成学科综合,体现地理学习的综合性特征,对学生
进行世界观的熏陶。
课标分析:
课标要求:结合实例说明农业的区位因素。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区位的含义
(2)理解农业区位因素对农业布局与变化的影响选择的主要因素
(3)通过分析澳大利亚混合农业地域类型形成的原因,培养学生读图分析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结合本地农业生产,得出农业区位的影响因素
(2)尝试从本地农业生产实际出发,发现问题、分析情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1.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分析和应用,明确农业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对农业的区位选择产生影响。
2.学会运用所学的原理方法分析具体的案例。
教学难点:
正确应用农业区位理论结合事例分析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及其发展变化。
[教学方法]演示法、“学案”教学法、合作探究学习和自主学习方法
六:[教学过程]
展示:
展示:荷兰图片资料
同一类农作物对农业区位的要求是一样的,就导致的同一类农作物的集聚,形成了大的农业生产区区域,这就是农业地域。
六、板书设计:
七、教学反思
1、概念
2、特征
3、形成
4、类型
完成,并回答
学以致用 澳大利亚混合农业地域形成的区位因素的分析
学生看课本 45-46 页完 成
对本节主要的原理进行应用
技巧点拨 如何分析某一地区农业的区位因素:在分析农业的区位因素时要先把主要的区位因素列出来逐一分析,挑选优 越的区位因素。
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对本节知识升华
课堂总结 板书
学生回忆
总结知识结构
体验成功
展示题目
运用所学知
识进行回答
检验学习效果
课下作业 一、课本 44 页活动。
二、以单县为例,举例说明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以及一个因素的变化会引起其他因素的变化。
培养学生的乡土情感,建设美好家乡
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高,充分体现了“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的这一教学思想。
通过学生对自己身边地理事象讨论,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体验“有用地理、生活地理”的课程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