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标识与追溯管理程序

合集下载

产品标识与追溯管理程序

产品标识与追溯管理程序

产品标识与追溯管理程序1目的规定产品追溯性的具体操作方法,确保能追溯到产品的材料接收、生产过程、交货情况,以便查找不合格产品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纠正预防措施。

2适用范围本程序适用于公司生产、科研过程中主要原材料的接收、贮存、使用过程中的产品标识及追溯。

3权责3.1 管理部确定产品标识的范围和方法及放置场所并予以实施。

3.2 管理部负责购入原材料的数量、名称、规格、明细,仓库负责保管。

3.3 生产部负责生产过程中原材料、制品、残材、废品贴上标识,并放在规定的置场。

4工作程序4.1 本公司为便于管理,以产品名称、颜色、标签等方式分别对不同形式、规格产品进行标识。

4.2 根据需要,生产部规定所有标识的方法,由质量部对其有效性进行监控。

4.3 当产品出现重大质量问题、客户有追溯要求、法律/法规和公司本身需要时,由质量部组织对产品进行追溯。

4.4 管理部或生产部负责各区域的材料的标识,负责将不同状态的材料分区置放,并负责对所有标识进行维护。

4.5 在有追溯性要求时,对产品予以标识,以便于追溯。

产品标识原则上采用所采购材料的原来本身的标识进行标识。

若原来的标识不清楚,管理部或生产部及时补上新的标识。

4.6 原材料状态标识4.6.1 进货原材料标识原材料进货时,根据到货资料,确认实际货物入库后根据不同品种、批号,分开堆放。

4.6.2 过程产品标识4.6.2.1 原材料由仓库发至生产现场后,定点放置好,并按批号、原材料种类分开堆放。

4.6.2.2 定点放置好后,交由车间人员核对(品种、数量、规格、批号等),生产配料单留存。

4.6.2.3 核对无误后,车间工作人员可以进行投料,在生产记录中记录投料数量、批号。

4.6.3 产品标识不同产品分别在标签上注明品名、批号、重量、生产日期等进行标识。

4.6.4 包装标识按照客户合同或出货通知对包装产品贴上标签进行标识。

4.6.5 各标识对应材料编码见材料编码原则4.7 产品追溯4.7. 1 生产部依据客户订单或合同开出出货通知,此客户订单或合同作追溯依据。

产品标识与可追溯性程序

产品标识与可追溯性程序
5.1.4交付产品的铭牌标识须包括公司名称、标志,产品名称、规格/型号、出厂时间等。
5.1.5检验状态的标识
a)检验和试验状态标识的划分:
经检验和试验后合格;
经检验试验后不合格;
经检验和试验后待决定(处理);
未经检验和试验(待检)。
b)检验和试验状态可通过标签、标记、标牌、放置地点、印章、检验记录及进行区分。
产品标识与可追溯程序
1.0
针对产品的形成过程给予明确的产品标识,确保公司产品的可追溯性.
2.0
适用于公司生产用主要的原物料、在制品、成品的标识,。
3.0

4.0
4.1生产部负责制订产品标识.
4.2仓库负责对采购物资和货仓内物品进行标识。
4.3生产部负责对本部门的在制品、产成品进行标识。
4.4品质部负责检验状态的标识。
5.0
5.1标识:用标识卡或在产品上做标记(编号、合同号或工作任务单上)对产品进行标识,必要时写明作业日期、作业者/班组等。
5.1.1原材料、外协件的标识应标明物料名称、规格型号、数量、供应商及状态。
5.1.2转序前的在制品的标识必须标明名称、规格、批次、数量和状态,必要时应注明特殊要求。
5.1.3成品的标识要标明名称、规格、颜色、数量和状态,入库的机床由仓库管理员作出唯一性标识。
c)在产品的整个生产过程中,应按规定保护好检验和试验标识,以保证只放行合格的(可授权让步放行的)产品。
5.2标识的管理
5.2.1生产部负责设计现有产品的标识卡。
5.2.2生产部负责产品标识的制作。
5.2.3各单位应收集、分类、整理各种标识,以进行有效控制。
5.3产品的追溯性
5.3.1当产品发生质量问题时,由产生质量问题的责任部门根据产品标识进行追溯,执行《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产品标识与追溯管理程序

产品标识与追溯管理程序
4定义

5流程
见下页
6流程说明
7
6.1制造部根据合同,法律、法规和公司要求对产品标识可追溯性进行标识。
6.1.1批次号(串行码)依照相关技术要求制作。
6.1.3检验状态标识
6.1.3.1检验状态分为:合格、待检、不合格三种。
6.1.3.2相应颜色标识:绿色表示合格品;待检品需要堆放在待检验区(或设立标示);红色表示不合格品。
6.2.5仓库管理人员对出入库的产品填写物料卡、识别标签,做好物料标识,包括物料名称、料号、型号、规格、数量、进出货日期等内容;仓库凭制造部门开具的《计划内领料单》()、《计划外领料单》()、《物资领用申报表》(XX-CG-022)发料,并做好相应记录,依规定办理物料出库手续。
6.3半成品流转的标识与追溯性管理
6.3.4每一批产品生产完毕后必须及时清理现场,对剩余物料退回仓库,残渣、废料要求清理干净。
6.3.5车间完工的半成品经检验合格后需由核算员办理入库手续由生管办审核,下工序领用时核算员填写《计划内领料单》(),注明生产订单号,经交付双方确认。
6.4成品的标识与追溯性管理
6.4.1在制品由车间作业员在产品规定位置,贴上批次号(串行码)标签,经检验员检验合格后贴上绿色合格标贴再包装。
6.6标识传递管理要求
各责任部门对产品(包括原材料)进厂到成品出厂全过程按要求作好标识和传递。
6.7建立产品去向记录
建立和保存产品去向记录,公司每次销售的产品都在《销售单》(XX-CG-024)中注明产品的接受商、产品名称、型号、规格、数量。以利于一旦产品回收时的追溯。
6.8产品的追溯性
6.8.1销售部将客户反馈信息(包括客户的投诉等)进行分析与整理记录,传递给行政部。

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控制程序

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控制程序

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控制程序引言在现代生产制造中,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控制程序是至关重要的环节。

它们可以确保产品在整个供应链中的溯源,保护消费者权益,提高生产和服务的质量,以及满足监管要求。

本文将介绍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控制程序的概念、作用以及实施方法。

什么是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控制程序?产品标识产品标识是指给产品附加的唯一标识符,以便识别和跟踪产品。

它可以是一串数字、条形码、二维码、RFID标签等形式。

产品标识可以包含关于产品的信息,如生产日期、批次号、序列号等。

通过产品标识,可以追踪产品的生产、流通和使用情况。

可追溯性控制程序可追溯性控制程序是指为了实现产品追溯而实施的一系列控制措施和程序。

它包括了产品标识的规定和管理,以及相关信息的记录和管理。

可追溯性控制程序可以确保产品在每个环节都有记录,可以随时追溯到具体的生产过程、供应商、原材料等。

同时,可追溯性控制程序也可以帮助追踪和解决产品质量问题。

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控制程序的重要性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控制程序的实施对于企业和消费者来说都具有重要意义。

对于企业而言,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控制程序可以帮助其做到以下几点:1.保证产品的质量和可靠性:通过追溯产品的生产过程,企业可以及时发现和纠正生产中的问题,确保产品符合质量标准和客户的要求。

2.提高供应链的可控性: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控制程序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管理供应链,及时了解原材料的来源和流向,减少供应链的风险。

3.增强企业的品牌价值:通过产品标识,企业可以在市场上展示自己的品牌和形象,提升消费者对产品的认可和信任度。

对于消费者而言,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控制程序可以带来以下好处:1.保护消费者的权益:产品标识可以帮助消费者识别和区分不同的产品,防止假冒伪劣产品的出现。

2.提供产品安全信息:通过产品标识,消费者可以获取产品的相关信息,如生产日期、原材料信息等,帮助其做出明智的购买决策。

3.追溯产品质量问题:如果消费者购买到有质量问题的产品,通过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控制程序,可以更容易确定问题的原因,并及时进行处理。

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控制程序

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控制程序

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控制程序1目的公司对产品的标识进行控制,以防止产品混淆,误用。

确保在需要时对产品质量的形成过程可追溯。

2范围本程序适用于本公司采购产品及生产过程中的半成品、成品。

3职责3.1品质部负责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的控制与管理。

负责产品的检验和试验状态标识,并对其有效性进行监控。

检验人员负责对采购产品的标识及标识移植。

3.2仓库、生产车间负责所属区域内产品标识和维护管理,负责产品的分区摆放。

4程序4.1产品标识的内容与方法4.1.1产品标识的内容可包括产品名称、型号、研制阶段、关键件、重要件、例外(紧急)放行、产品状态、检验和试验状态、所处工序、质量状况、生产批次或编号、生产单位、生产者、检验者、制造日期、检验日期、保管期、产品处置、使用和防护、安全警示等。

4.1.2产品标识的方法可根据具体需要采用标签、铭牌、单据、记录、印章或其他标记等。

标识应清晰、牢固、耐久,并符合规范要求。

4.2采购产品的标识4.2.1采购产品包括原材料、外协件、外购件等。

采购产品进入公司后由采购人员负责将其放置于待检区,向品质部提出报检并提供相关质量证明,经检验员检验合格后方可办理入库手续。

仓库管理员按不同类型的采购产品分别进行标识库存。

4.2.2采购人员在购回物资时,对要求具有质量证明文件的产品,应保持物资原有标识(如生产单位、规格型号、生产批次编号和日期、执行的标准、储存条件、保管期、合格证等)。

4.2.3顾客提供的物资由接收人员标明名称、规格、数量、合同号以及用其本身铭牌等来标识。

4.2.4检验员在进货检验中应确认和保持产品标识,对具有追溯性的原始记录,应归档保存或按规定进行标识移植和替代。

4.2.5检验合格入库后的产品,库管人员应按规定要求保持或实施产品标识。

4.2.6检验不合格的外协外购件由检验员放置于不合格区域,做好不合格标识,按《不合格输出的控制控制程序》执行。

4.3生产过程的产品标识4.3.1对生产过程的产品(在制品、半成品),生产车间使用《工序流转卡》进行标识,填写生产部门、生产批次和日期、生产者、检验者、不合格处理结果等内容。

产品标识与可追溯性管理程序

产品标识与可追溯性管理程序

1 目的1.1 确保所有物料都得到正确标识,从而防止进货、贮存、发放的原材料及零部件,制程中的半成品,出货时的成品出现混淆;1.2 减少物料流转过程中,对物料的重复确认,提高检验效率;1.3 提供产品的可追溯性。

2 范围进货、制程、出货整个过程中,所有物料,包括零部件、半成品、成品的标识控制。

3 涉及部门3.1 质量部3.2 生产部3.3 物流部4 定义4.1 物料:对零部件、半成品和成品的总称或其中之一;4.2 标识卡:对所有物料进行有效标识的卡片,卡片上的信息必须明确这些物料所处的状态;4.3 可追溯性:通过对物料进行合理的标识,可以追溯到某产品是如何生产出来的,特别是当产品出现问题时,能够通过产品或包装上合适的标识追溯到这些产品最初在各生产车间的生产和质量检验状况,便于进一步对产品质量的分析。

4.4 不合格品:凡是偏离公司和客户批准的相关技术要求(如图纸、客户批准的文件资料、相关技术标准等)的产品;没有标识的产品视为不合格品。

5 一般原则5.1 任何物料都必须有标识,以明确该物料的身份和所处的状态。

5.2 可以对某一个零部件进行标识,也可以按箱、按筐、按袋或按捆等进行标识,但必须保证该箱、筐、袋或捆中的物料状态一致。

5.3 所有物料的标识必须在物料或物料每袋、箱等的醒目位置,要求易于识别。

5.4 所有物料用标识卡进行标识,标识卡必须按规范填写清楚、完整。

5.5 贮存在仓库的零部件,采用“零部件标识卡”进行标识(零件标识卡格式参见《来料检验》)。

5.6 制程中的半成品物料,采用“产品标识卡”进行标识(产品标识卡格式参照“附件A”);5.7 成品采用不干胶进行标识(不干胶格式由客户确定)。

5.8 如果物料是经“偏差许可”的,则该批次物料必须对其进行“偏差许可”标识,注明偏差内容(参见《偏差许可》)。

5.9 一箱、一袋等包装中,不能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物料,只能一种物料,同时进行正确标识。

5.10 仓库管理员必须确保仓库里所有零件的标识正确,如果零件标识丢失,则必须对零件重新确认,填好标识卡后方能向生产部门发货。

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控制程序

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控制程序

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控制程序1.目的对原辅材料、在制品和成品进行适当标识,以进行区分、识别、跟踪和追溯,防止非预期的使用。

2.范围适用于对原辅材料、在制品和成品的标识和可追溯性管理。

3.职责3.1 原、辅材料仓库管理人员负责对入库和库存的原、辅材料进行标识和标识管理,并保持标识状态的唯一性。

3.2 成品库库房管理人员负责对入库和库存的成品进行标识和标识管理,保持标识状态的唯一性。

3.3 生产车间负责生产过程中领用的原辅材料、在制品、成品的标识,维持紧急放行、让步使用原辅材料及检验和试验的标识在生产过程的完整性。

3.4 品保部负责检验和判定检验结果,传递标识状态的信息,监督和检查各类标识的完整性和有效性,负责建立产品的可追溯性。

4.定义4.1 标识:对不同状态的物品进行识别,包含品名标识、检验和试验状态标识。

4.2 检验和试验状态分为:待检、已检待判、合格、不合格、紧急放行等五种状态。

4.3 标识方法有:放牌、记录、标签、定置等。

5.工作程序5.1 入库原辅材料的检验和试验状态标识5.1.1 原辅材料进库后,由库管员挂蓝色“待检”标识牌,填写进库记录,记录内容:品名、进库批号、数量、厂家生产批号;报品保部化验室进行检验。

检测后按检验报告的结果变更检验状态标识。

a)经检验合格的原辅材料,仓库改挂“合格”标识牌。

b)经检验不合格作让步接收的原辅材料,仓库改挂“让步接收”标识牌;相关生产车间领用时按让步接收的使用要求进行管理。

c)经检验不合格的原辅材料,库管员改挂“不合格”标识牌。

d) 因质量安全问题退库而又未来得及处理的原辅材料,库管员放“待检”标识牌。

e) 生产急需来不及检验的原辅材料,办理紧急放行手续后,由库管员挂“紧急放行”标识牌,相关生产车间领用时按紧急放行要求进行管理。

当材料的检验结果出来后,库管员根据结果改挂相应标识牌。

f)原辅材料出库:由库管员在出库记录表上记录,记录内容:品名、生产厂家、批号、数量、检验状态及领用部门。

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管理程序

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管理程序

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管理程序1 目的通过对工程设备、原材料及施工过程的产品和工序状态在接收入库、发放、安装各阶段加以标识控制,防止设备和材料混用、错用或产品状态的混淆,并有可追溯性要求时进行追溯、查寻。

2 范围程序适用于工程设备、材料、半成品、成品的标识管理与控制。

3 职责3.1 物资管理部门负责工程设备、材料出库前的标识管理与控制;3.2 领用部门负责设备、材料出库后的标识和标识维护;3。

3 质量管理部门、检测部门负责半成品和成品的标识管理;3。

4 质量管理部门负责标识的检查.4 材料和设备的标识4.1 设备、材料接收后,仓库管理员对未经验证的采购设备和材料,保持其原标识,并加以应醒目标识,如划分区域、挂待检标识牌等。

4。

2 设备、材料接收后,经验收合格,由仓库管理员填写入库手续,放入合格库存区,上架和分区存放,并进行标识,标识遵守如下规定:a)对有原标识的设备、材料(设备铭牌、材料编号或货号等),仓库管理员要保持原标识。

b) 对无原标识,而有国家规定标识的材料、设备,按国家规定进行标识。

c)对无原标识,又无国家规定标识的设备、材料,采用挂牌、涂色等方式进行标识。

d)入库产品采用“四定位"标识,做到清楚、易懂、不易消失。

4。

3 仓库管理员对验证不合格的设备、材料,隔离存放,醒目标识,如挂不合格标识牌等。

经处置合格后放入合格库存区.4.4 仓库管理员还应根据检验和试验报告或证明通过登记台帐的方式进行状态管理,表明此材料经检验和试验合格与否。

4.5 对有可追溯性要求的设备和材料应加以唯一的标识,并对标识进行记录。

4。

6 设备、材料出库时,物资管理部门仓库管理员应做好库存物资的标识移植工作。

4.7物资管理部门仓库管理员对库存设备、材料的标识予以维护.当标识损坏或丢失时,由检验人员或仓库管理员确认后追补标识,对需重新标识的设备及材料,重新标识前严禁发放。

4。

8 施工人员领用工程材料后,对有原标识的设备、材料维持原标识,也可根据需要对设备、材料重新标识,并维护标识。

HSF产品标识与追溯管理程序

HSF产品标识与追溯管理程序
5.2.制程HSF标识:
5.2.1.HSF材料生产过程中所有相关质量记录(检验标准、追溯记录、转工序标签等)均应加盖“ROHS”印章以示区分环保与非环保,若已导入全环保则无需区分。
5.2.2.考虑到生产机台加工后会有残留物附着在机台表面及缝隙内,故每次生产前都应对机台进行清理。
5.2.3.生产过程中,应按生产订单量领料,每批物料的投入状况应记录于各制程的生产日报表中,每班在投入物料时,应在“生产日报表”上注明所投之物料批号.并使其可与生产制令单对应,以方便管控。客户对此有特殊需求时依需求作业。
5.4.3.成品仓划分环保产品合格品与不合格品放置区域,且环保产品加贴绿色RoHS标签;以防止环保产品与非环保产品的相互混入;
5.5.HSF管制标签:
客户有要求的环保物料均要有“ROHS”标签,其它标签均参阅ISO9001:20XX质量管理体系之《标识与可追溯控制程序》作业相关内容规定。
5.6产品追溯:
5.3.HSF出货产品标识:
5.3.1成品入库时在成品外箱标签上加贴“ROHS”标签以示区分,客户有要求使用特定的环保标签时,应按照各客户之要求,加贴客户指定标签。
5.3.2.经最终检验之成品其外包装须贴上成品检验合格标签,标签内容须显示产品的品名数量,包装日期,作业员姓名,以便日后追溯。
5.3.3.HSF物料出现异常时,应立即将该物料移至HSF不良品区上锁,并加贴红色不良品标签,.
5.3.4.对于质量上有异议的原材料,半成品或成品,由品质部贴不合格标识,放置于待判区等待裁决。
5.4.区域划分:
5.4.1.原材料仓划分环保材料良品与不良品的摆放区域,以防止HSF异常品与合格品的相互混入;
5.4.2.生产现场划分良品与不良品的摆放区域,且只允许放置HSF合格半成品.成品材料,并加以标识.

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管理程序( ISO13485程序 )

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管理程序( ISO13485程序 )

程序文件编号:NK/QSP-753-01版号:A/0发布日期:2018年02月01日实施:2018年02月01日拟制:审核:批准:受控编号:受控印章:1.目的防止不同类别、不同检验状态的产品混用和误用,当有规定时,实现产品的可追溯性。

2.适用范围适用于物料、半成品和成品的产品标识及检验状态标识。

3.职责3.1.生产部组织实施生产过程中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工作。

3.2. 质量部负责确定生产过程各阶段产品可追溯性的唯一性标识以及标识的位置和方法。

3.3. 质量部负责所有产品标识的监督检查工作及检验状态或印章使用。

3.4. 仓库管理员负责对入库原辅材料、外购外协件和不同品种、规格、批次、货源单位进行明确标识和记录,防止混用。

4.5.仓库、车间负责所属区域产品的标识,负责不同检验状态产品的分区摆放,及所有标识的维护。

4.工作程序4.1.进货物料4.1.1.物料进厂,仓管员负责将其放置于待检区,对于本身未做产品标识或标识不清的物料,需贴物料标识卡,注明物料名称、数量、进货日期等内容。

4.1.2.经质量部检验合格的物料,由检验员签字后方可办理入库手续。

4.1.3.检验不合格的物料保持原有产品标识,放置于不合格品区。

4.1.4.对于紧急放行的物料用“紧急放行”标签或印章对其进行标识,便于追溯(本公司不执行紧急放行)。

4.2.生产过程中的标识4.2.1.对于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物料,如未能保持其原有产品标识,车间可在盛装的容器上直接标明其名称、型号(规格),进行标识。

4.2.2.对于待检品,需放置于待检盒,对于合格品,需放置于合格品区,对于不合格品(包括物料),需放置于不合格品区。

4.3.成品标识4.3.1.加工完成或各种原因退回的成品,如包装上已有注明,可不再做产品标识,放置于待检区(检验后,可保持其原有产品标识)。

4.3.2.检验合格的成品,由检验员签字后方可办理入仓手续。

4.3.3.检验不合格的成品,直接将其放置于不合格品区。

标识和可追溯性控制程序(含流程图)

标识和可追溯性控制程序(含流程图)

标识和可追溯性控制程序1目的为明确自生产至交付所有阶段中产品的标识以表明生产过程产品的实际状态和达到可追溯性的目的和有效控制,制定本程序。

2范围本程序仅适用于自生产至产品交付所有阶段对产品进行标识。

3职责3.1生产车间、仓管员对所属区域内的产品进行标识和检验状态标识。

3.2质检部门负责对各自检验的产品进行标识。

4程序4.1标识4.1.1产品流转/存放标识4.1.1.1物料进厂,原料仓库仓管员应检查物料的外包装标记。

对于未有标记或标记不清的物品应挂以标识或贴上标签,对于物料本身的外包装标记已明确,可利用其标记进行识别,也可予以标识。

原物料应分类堆放。

4.1.1.2生产过程中的半成品或暂歇期间的在制品,生产车间应对每堆物资放置标签,并注明其目前的工作状态并分类堆放,产品加工过程采用《自制件随工流转卡》进行标识。

4.1.1.3加工完成的成品可根据客户要求在其外包装上按客户要求进行标记。

客户没有要求的,在存放期间应放置相应的识别标识。

4.1.1.4对加工过程中的关键件除采用《自制件随工流转卡》进行标识外,还要有《关键件检验记录》记录检验结果,做到质量可追溯性,对焊接、总装、涂装有《焊接检验指导书及记录》《总装配检验指导书及记录》《涂装检验指导书及记录》进行可追溯记录。

4.1.1.5所有流转/存放的标识除类别标牌外,应清楚说明标识的内容。

4.1.2检验/试验状态标识4.1.2.1检验/试验状态标识分待检及不良品字样的牌子/标签,并分区堆放。

正常合格品使用产品流转单/标识牌/标签,并在上签名/盖章,不另作检验/试验合格状态标识。

4.1.2.2物料进厂,仓管员应通知检验部门进行检验并负责放置“待检”牌,经检验部门检验/验证合格,检验人员在进仓单据上签名并取摘“待检”牌,仓库方可入库。

4.1.2.3生产过程中的不合格应放置在标有红色不良警示字样的容器内。

4.1.2.4无论是材料还是半成品、成品,对于检验不合格,需放置红色不合格字样的标签/标牌或不合格标记或存放在标有红色不良警示字样的区域内。

IATF16949:2016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管理程序

IATF16949:2016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管理程序

文件名称: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管理程序文件编号:DF-G∕B(02)15-2017总页数:版本版次: AOL目的防止不同类别、不同检验状态的产品混用和误用。

当有规定时,实现产品的可追溯性。

2.范围适用于物料、半成品和成品的产品标识及检验状态标识。

3、定义3.1所有生产物料/在制品、半成品、成品,在此都被定为【产品】。

3.2于公司内各个场所放置之产品,依其本身品质状况、产出日期等,加上适当标识称之为“状态标识”,状态标识可分为:3.2.1进料检验/过程检验/成品检验/出货检验产品合格时,使用绿色、灰色或印有‘检'字的白色塑料箱。

3.2.2进料检验/过程检验/成品检验/出货检验时产品不合格时,使用红色塑料箱。

3.2.3进料检验/过程检验/成品检验/出货检验产品待检时,使用印有‘生’字的白色塑料箱。

3.3于公司内各个场所放置之产品,依其本身品质、类别、规格,放置于适当地线区域内的称之“区域标识”,区域标识可分为:3.3.1合格品区一划线圈定区域,将合格产品放于内,产品包装物上摆放合格品标识。

3.3.2不合格品区一划线圈定区域,将不合格品放于内,产品包装物上摆放不合格品标识。

3.3.3待检区一划线圈定区域,当设备发生故障时,将待检产品或可疑产品放于内,产品包装物摆放品名标识。

3.4品名标识:即将产品的名称/数量/批次/生产单位等信息写在标识卡上,摆放在产品的包装物上。

4.职责3.1生产部负责执行本程序(所有标识的编制、修订和有效性监督等)。

3.2检验人员负责检验状态标签或印章的使用,负责产品或半成品、成品检验状态的标识。

当产品出现质量问题时组织对其进行追溯。

操作者负责自己生产的产品名称、规格、生产者的标识。

5.95.10货物料标识5.10.1料进厂,库管员负责将其放置于检验员指定区域,并填写《物资入厂检验申请单》。

5.10.2检验合格的物料,由检验员填写《入厂检验报告单》,库管员根据物料名称、规格、数量等内容办理入库手续,并将该批物料置于相应合格品区域。

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管理程序

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管理程序

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管理程序1、目的对产品实现(从原材料进厂到产成品包装入库)的全过程采用适宜的方法进行标识,标明产品监视测量状态,防止混用,实现可追溯性。

2、范围适用于产品实现(从原材料进厂到产成品包装入库)的全过程。

3、职责3.1 物资供应部材料库管理员负责库存物资(原材料、分零件、辅助材料等)及区域的标识。

3.2 质量监督部产品库管理员负责库存各环节产品及区域的标识。

3.2 生产技术部/加工技术部各车间负责在制品、原材料和成品的标识,车间内定置区域标识。

3.3 质量监督部负责产品标识的归口管理和标识格式制定,满足产品质量可追溯性要求。

当需要追溯产品质量时,由质监部组织进行。

4、工作程序4.1 原料的标识、原材料回厂后由材料库库管员分类、分区、分批放置,并附上《原料检验(验证)标识卡》,、按标识卡上内容(材料名称、批次、厂家、进货重量、进货日期、库管员)填写完整,并签字确认。

标识位置:由库管员装入塑料袋内后固定在该批料的外包装或盛装的容器外表面上,无包装的原材料标识要悬挂在该批料存放的醒目位置,严禁将标识卡放在物料里面。

每批原料用完后,应对原有可回收使用的容器(如周转桶)悬挂的原标识卡清除干净,以防混料,造成无法进行产品追溯。

原料批次为生产厂家的批号。

4.2 配料室所存原料及配好的成料的标识4.2.1 配料室所存原料由配料员分类、分区、分批放置,并附各自的《原料标识卡》。

标识内容包括材料名称、批次、厂家或产地、重量。

标识位置:装入塑料袋内后固定在该批料的外包装或盛装的容器外表面上,无包装的原材料标识要悬挂在该批料存放地的醒目位置。

每批原料用完后,应对原有可回收使用的容器(如周转桶)悬挂的原标识卡清除干净,以防混料,造成无法进行产品追溯。

4.2.2所配好的成料用《钢锭(甩片)流通卡》进行标识。

由配料人员按标识卡上要求的各项内容填写完整,经复核后根据复核结果由复核人员签字确认后下转下一工序。

对于要分装的成料也用《钢锭(甩片)流通卡》进行标识,为防止混料,每个分装桶内再各附一张《成料标识卡》(填写内容:成料批号、分装号、操作人员)进行标识。

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管理程序

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管理程序

1、目的对各阶段产品皆有适当的方式予以识别避免误用,实现产品的可追溯性2、范围进料、生产、检验、产品库存、退货、退料缴库等各项作业阶段所产生的产品识别与异常产品管制均适用。

3、定义3.1 产品:指公司各项物料、零件、半成品、成品。

3.2 产品识别:指对产品所在阶段,对产品本体或外包装,进行适当方式标示,已能明确认清产品的质量状态,所在阶段,以避免产品不适当的误用。

4、职责4.1 材料部:负责原材料包装材料入库成品退货产品的标识;4.2 生产部:负责领用后原材料、半成品、成品的标识和可追溯性记录;负责生产过程的可追溯;4.3 质量部:负责成品检验的标识和可追溯性记录。

5、程序5.1 原材料所有原材料进入仓库及进入生产现场应明显标示以免误用。

标识的内容应包括或通过记录追溯到:原材料的类型、生产厂家、数量、质量状态、生产日期。

标识的方法可有:原包装和标识、分区域存放、贴标签、设置标志牌等。

异常原材料应存放于专门区域。

5.2 成品和半成品所有的成品和半成品应具有明显标示以便能清晰地识别出成品或半成品编号、类型、质量状态,并能对应到相关的生产纪录这些纪录应能准确地反映该成品或半成品的生产者、生产时间、所用材料型号/批次编号,以便追溯。

5.3 产品实现过程的可追溯5.3.1 如果产品的设计发生更改,技术不应记录更改的内容和时间(参见《设计和开发控制程序》),生产部应标识和记录更改后的技术文件(产品技术规范、工艺文件等)启用的时间和产品批次(合同),以便追溯。

5.3.2 如果发生生产工艺的更改,生产部应标识和记录更改内容和时间和产品批次(合同),以便追溯参见《工艺更改程序》。

5.3.3 如果生产非标产品,生产部应作相应的标识和记录,以便在需要时能追溯到该产品的生产过程信息,包括:所用原材料、工艺、生产者、生产线、生产时间、发生过得异常等。

参见《非标产品导入程序》。

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控制程序

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控制程序

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控制程序
1.目的:
对产品以适当的方式进行标识,以防止产品混淆。

对有可追溯性要求的产品实行控制和追溯。

2.适用范围:
适用于产品的标识和可追溯性活动。

3职责
3.1 仓库负责对购进物品进行标识,负责仓库中产品标识的维护。

3.2 品质管理部负责产品生产全过程标识有效性的监督。

当发生需要追溯的情况时,组织并协调追溯工作的进行和控制。

3.3生产经营部各车间负责在制品、半成品、成品的标识,负责保护标识在流转过程中的有效性。

4作业程序
4.1 进货标识控制
4.1.1物料进厂,经IQC检验合格后,检验员应给物料贴上“检验合格单”。

4.1.2 品质管理部按照《检验和试验控制程序》对原材料、外协件、外购件进行检验或试验,并依照《检验和试验状态控制程序》对货品的检验状态进行标识。

4.1.3 入库的物料,仓库应记入台帐,并按要求分门别类的摆放在指定位置。

仓库应对不同进厂日期的购入货品作好区分。

4.1.4管理上必须保持卡、帐、物一致。

4.1.5 发放时必须核对物资与领用要求的一致性,发放遵循先进先出的原则。

4.2 生产过程中流转物品的标识
各车间根据需要在流转物品的周转容器上进行跟踪标识。

一车间用“流转卡”对注塑工序进行标识。

二车间用相应的《零部件装配(作业)流转卡》或产品标识卡进行标识。

三车间用《底壳生产流转卡》标识底壳生产工序,用《总装工序流转卡》标识总装工序。

各车间操作员在使用空的周转箱之前,须先清理掉或覆盖掉旧的标识
4.3 入库半成品、成品的标识。

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管理程序

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管理程序

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管理程序1 目的为防止生产过程中从原材料到半成品、成品及不合格品的混用或误用,确保产品符合顾客要求,并可追溯产品及过程的质量问题,特制定本程序。

2 适用范围本公司所有原材料、半成品、成品及不合格品的标识与追溯均适用。

3 定义3.1产品标识:指用适当的方法在生产、服务运作全过程中对采购产品/材料、半成品、成品或包装物上做出适当的标记或标签。

3.2可追溯性:指根据或利用记载标识的记录,追溯一个项目或产品的生产加工过程、应用情况、用途或所处场所的能力。

3.3检验与试验状态:指材料或产品有无进行检验/试验,以及经检验/试验之后合格与否的状态。

4 职责4.1产品追溯性及追溯性标识由技术中心设计人员负责将标准(国标、铁标、国外标准)、法律法规和客户对产品标识的要求转化为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标识要求;4.2需要模具上体现标识和追溯性的技术中心负责将规定的标识转化在相应的模具上,并定期更新模具标识;负责采购定额输出,明确标识工艺路线;特殊工艺标识要求在设计评审阶段就进行论证;负责在包装方案中明确产品发出时包装箱上的标识要求;负责公司内工艺布局区域划分标识的制定。

4.3质保部负责产品状态标识中检验状态标识的制定和监督实施情况;负责检验状态标识印刷申请的提出。

4.4物资管理部、库房负责对购入的仓储产品进行标识;物资管理部负责按照产品定额进行标识的采购;4.5生产车间负责按设计、工艺和质量管理的要求对车间存放的原材料、在制品、半成品、成品的标识,负责产品状态标识中生产状态标识在生产过程中产品的识别性标识方式、方法和标识的维护,负责保护标识在流转过程中的有效性;负责生产状态标识的打印或印刷申请的提出;车间主任负责建立所管辖人员工位号的建立与时时更新。

6、工作内容7、附加说明7.1 仓库、车间以待检品、合格品、不合格品等标识牌进行区域标示,使之一目了然,并按《库房管理程序》实施管理,置于合格品区的成品、物料才允许出库。

产品标识及可追溯性管理程序

产品标识及可追溯性管理程序

产品标识及可追溯性管理程序1. 简介在现代的供应链中,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管理程序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通过有效的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管理,企业可以更好地控制产品的生命周期,提高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并满足各种监管要求。

本文将介绍产品标识及可追溯性管理程序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实施步骤。

2. 产品标识的定义和作用产品标识是指在产品上或产品的包装上使用的各种标记、标签或编码,用于区分和识别不同的产品。

产品标识通常包括产品的名称、型号、规格、批次号、生产日期等信息。

产品标识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产品识别:通过产品标识,可以快速准确地识别不同的产品,避免混淆和错误。

•产品追溯:产品标识可以提供产品的详细信息和历史记录,便于追溯产品的来源、加工过程和流向。

•产品验证:通过产品标识,可以验证产品的合法性、真实性和可靠性,防止假冒伪劣产品的流入。

3. 可追溯性管理的定义和意义可追溯性管理是指通过有效的记录和追踪系统,将产品或原材料的信息与其生产、加工和供应环节相连接,实现对产品的全过程控制和追踪。

可追溯性管理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提高生产效率:通过可追溯性管理,可以更好地控制生产过程和生产资源,提高生产效率和运营效益。

•管理风险:可追溯性管理能够及时发现并追踪产品的问题,帮助企业及时采取措施,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降低风险。

•满足监管要求:许多行业都有严格的监管要求,要求企业对产品的来源和流向进行详细记录和报告,可追溯性管理可以帮助企业满足这些要求。

•提高品牌价值:通过可追溯性管理,产品的品质和安全性得到有效保障,有助于提升品牌的信誉和价值。

4. 产品标识及可追溯性管理程序的实施步骤4.1 确定标识要素和标识方式在开始产品标识及可追溯性管理程序之前,首先需要确定产品的标识要素和标识方式。

标识要素包括产品的名称、型号、规格、批次号、生产日期等信息。

标识方式可以采用条形码、二维码、RFID等技术,也可以使用印刷、贴纸等传统方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1参阅《産品防护管理程序》;
来料质量检查报告 合格/特采标签/免
送货单
客户服务部 7.1参阅《生产计划管理流程》;
生产排程表/工作通
8
发料
执行不合Leabharlann 9上线生产格管
理程
10
检验
N
11
检验状态标识
12
入库
13
出货通知
14
出货
版次 年月日 内容摘要 修 订 纪 录
PMC 8.1参阅相关之作业指导书及BOM;
发料单
生産部 9.1不同料品分区放置;
合格/特采标签/免
质量部
质量部 生産部 PMC
10.1参阅《过程与産品监控测量程 序》;
11.1参阅《过程与産品监控测量程 序》《不合格品管理程序》;
首件检验报告/IPQC检查报告 QA巡极报告/QA抽检报告
合格/特采标签/免检单
12.1参阅《産品防护管理程序》;
文件名称
一、 适二用 、 定三、 作业
NO.
文件编号
XXXX制品厂
产品标识与追溯程序
制订日期
IQX-2-QA-003
制作单位
2019-12-12 质量部
流程 鉴别
权责单位
参考文件与说明
编制标识规则 1
原辅材料
半成品/成品
工程部 1.1参阅<物料编号方法>;
页次
1/1
版本版次
B0
使用表单 追溯
出货计划
BOM及图
2
采购
3 进料点收
4 进料检验
执行 不合 格管 理程
NG
检验状态标识 5
入库 6
7
生产通知
采购部 2.1根据生产需求开具订购单;
订购单
货仓 3.1点收无误后,则予以标识;
IQC
4.1参阅《进料管理程序》;
质量部
生産部 PMC
5.1合格品由QA贴示合格标签于外 箱上. 5.2不合格品标识参阅《不合格品管 理程序》中办理;
成品入仓单
PMC 13.1参阅《産品防护管理程序》;
出货通知
PMC
14.1参阅《産品防护管理程序》; 制作
成品发货清单
审查
核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