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 课文1
1《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ppt课件(40页)
![1《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ppt课件(40页)](https://img.taocdn.com/s3/m/35f541c8d5bbfd0a7956733a.png)
纳粹警察正对大规模“解决” 这是集中营1945年5月12日 解放后被搬运埋葬的尸体。 后还活着的犹太妇女射杀
被处死的囚犯的尸体.照片上显示的仅为死难者的一半不到, 他们大多数是饿死或被枪杀的。
1945年5月,美军进入了战败的德 国,所见到的不禁令人触目惊心- 大批的犹太人尸体。
这个囚犯还保持着被烧 死时的姿势。
鞋 子 堆
牢 房
纳粹警察射杀犹太妇女
奥 斯 维 辛 死 难 者 纪 念 地
集 中 营 正 门
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明媚 婆娑 噩梦 嬉笑 沼泽 撰写
步履 焚烧 雏菊花 窒息 祷告 和煦 纳粹 废墟 踉跄 不寒而栗 毛骨悚然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
学习目标: 1.了解新闻的“零度写作”原则,深入 探究本文的细节描写。 2.领会作者在平静的叙述中所蕴含着 的对纳粹的强烈愤怒。 3.铭记历史惨痛教训,珍惜和平、自 由、幸福的生活。
奥斯维辛集中营大门
集中营大门上文字(ARBEIT MACHT FREI) 的含义—劳动使人自由
在奥斯维辛集中营被用来 犹太人在被送进杀人中心之 做医学实验的犹太儿童 前,正在最后一站的等待。
巨大的焚尸炉:“我警告你们,你们不是到一个疗 养院来,你们是到一个德国的集中营来,你们除了 从烟囱里出去外,就没有别的路走出这儿。”(党卫 军的头目弗里希上尉)
自主学习,内容探究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 看看作者去了哪些地方,他在这些地方看见了什么? 布热金卡的大门:阳光明媚、白杨婆娑、儿童追逐 恐怖,终生难忘 奥斯维辛的毒气室: 表情茫然 毒气室与焚尸炉: 头发、鞋子、牢房: 停止脚步,浑身发抖 灰砖建筑物,不孕实验地 锁门的,否则羞红脸 长廊墙上照片 死囚:表情木然 ;姑娘:温和微笑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https://img.taocdn.com/s3/m/4fa1450c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fd5b31e.png)
1937年12月13日,南京城沦陷, 30万以上中国人被残杀。其手段之残 忍,行为之野蛮,令人发指。时间长 达6个星期,这段血腥的历史是现代文 明史上最黑暗的一页,这场浩劫是中 国人永远的伤痛,也是全人类的耻辱 。从某种意义上说,它的性质比二战 时德国纳粹杀害犹太人更严重,毕竟 纳粹屠杀犹太人是一个党屠杀一个民 族,而南京大屠杀是一个民族屠杀另 一个民族。
品读细节 :“对另外一些人来说,这样一个事实使 他们终身难忘:在德国人撤退时炸毁的布热金卡 毒气室和焚尸炉废墟上,雏菊花在怒放。”
• 毒气室和焚尸炉 →纳粹灭绝生命
• 雏菊花
的地方 →生命不息 顽强抗争
• 怒放
→讽刺纳粹永远无法阻碍 生命之花的绽放
品读细节 :“但特别引人注目,发人深思。 这是一个二十多岁的姑娘,长得丰满,可爱, 皮肤细白,金发碧眼。她在温和地微笑着,
布置作业
“这是一个二十多岁的姑娘,长 得丰满,可爱,皮肤细白,金发碧眼 。她在温和地微笑着,似乎是为着一 个美好而又隐秘的梦想而微笑。当时 ,她在想什么呢?现在她在这堵奥斯 维辛集中营遇难者纪念墙上,又在想 什么呢?”
请你写一段50字左右的文字,描 述一下她的内心活动。
谢谢大家!
这里是一座平静的小镇, 也曾经是最恐怖的死亡工厂; 这里见证着人性的堕落, 也凝结着一个民族的苦难; 这里是人类历史无法跳过的一
页,
这里是奥斯维辛。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 新闻—罗森塔尔
我的故乡, 有百万坟墓。 我的故乡, 让战火烧尽。 我的故乡, 是多么不幸。 我的故乡, 有奥斯维辛。
奥斯维辛集中营: 奥斯维辛位于波兰南部小波兰 省境内,1940年4月27日,德国法西斯头子希姆莱 下令在此修建最大的灭绝人性的杀人工厂——奥 斯维辛集中营,二战结束时,整个集中营占地面 积达40平方公里。营内采用毒气室等各种方法屠 杀、虐待囚犯,5个焚尸炉平均每天焚尸1万具。 包括中国人在内的28个民族的400万人死于集中 营,其中犹太人最多,达250万。1947年被开辟 为国家博物馆。1979年被列入联合国世界文化遗 产名录。 “奥斯维辛”一词演变到现在,已成为 了屠杀和灭绝人性的代名词。
高中语文人教版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必修1 课件PPT
![高中语文人教版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必修1 课件PPT](https://img.taocdn.com/s3/m/5955607f5901020207409cf1.png)
4—5段 背景 介绍过去这里曾是杀人工厂
6—15段 主体 参观者的感受
16段 结尾 奥斯维辛现状
结合下列新闻思考《奥》和央视新闻等一 般新闻的区别?
香港“学联”提议APEC期间上京与领导人对话 【环球时报驻香港特约记者 凌德】据香港媒
体报道,“占领运动”发起组织之一的学联 10月31日将行动升级,提议趁北京在11月举 办APEC会议、美国总统奥巴马到访期间,直 接上京表达港人要求。学联拟上京抗争的建 议引起香港社会一片批评。香港行政会议成 员叶刘淑仪认为,APEC会议行程紧密,并非 适合场合,除非有人想博取传媒报道。有港 媒质疑,“学联”真的是如此无知、如此狂 妄?还是已经被“占中”占昏了头脑?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
探究思考:
第六段:“今天,在奥斯维辛,并没有可供报 道的新闻。”
最后一段:“在奥斯维辛,没有新鲜东西可供 报道。”
为什么记者在文中多次说“奥斯 维辛没有什么新闻”,分别有什么 作用?
第一次是介绍完背景材料后,承上启下,一方面 奥斯维辛太出名了,人们已经了解了它很多东西, 的确没有什么新闻可以报道了;另一方面,及时 没有什么新闻,作者还是要写一写,因为他感到 “一种非写不可的使命感”。
►
第三次作文训练
►以“社会在变化”为话题,写一篇不 少于800字的记叙文,要求以“以小见 大”的写作手法。
“以小见大”的构思方法
►“以小见大”构思法的特点是紧凑集中,内 涵深刻,它适用于散文、记叙文、小说等文 体。
►方法也很多,有托物言志,例如:《行道树》 《爱莲说》;有以物喻人,例如:《荔枝蜜》 《海燕》;有借事寓理,例如:《走一步, 再走一步》《挖荠菜》……
第二次是结尾,“在奥斯维辛,没有新鲜东西可 供报道”。结构上与标题和首段遥相呼应,突出 了主题。意思是说: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鲜东西 了,每一个参观者都看到同样的东西,也都有同 样的感受,那就是震惊,甚至窒息。看到这些遗 留的东西,就有这样的感觉,如果看到那些真实 的场景,又会有怎样的感觉呢?这样,虽然话语 貌似平静,却表现出对纳粹罪恶的深刻揭露。
高中语文第四单元10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语文第四单元10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新人教版必修1](https://img.taocdn.com/s3/m/5f6e0260376baf1ffc4fadfe.png)
奥斯维辛真的有新闻吗?
探究1.为什么罗森塔尔说“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 “最可怕的”?为什么有那么多的“不该”,难道 这里不能有欢笑与宁静吗?难道这里不能有美好的 事物存在吗?
探究2.为什么罗森塔尔说“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 作者为什么要用这个题目?
奥斯维辛的确没有什么新闻,有的是我 们无限的感慨。学完这篇文章,你能写下 自己的感受吗?
奥斯维辛集中营的焚尸炉
奥斯维辛真的没有新闻吗?弱小
数量多
可怜
①“然而,一看到玻璃窗内成堆的头发和婴儿的鞋 子,一看到用以关押被判处绞刑的死囚的牢房时, 他们就不由自主地停下脚步,浑身发抖。”
②“在女牢房,他看到了一些盒子。这些三层的长 条盒子,6英尺宽,3英尺高,在这样大一块地方, 每夜要塞进去五到十人睡觉。”
10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
毒气室中等死的囚犯
在奥斯维辛集中营被用来 做医学实验的犹太儿童
犹太人在被送进杀人中心之 前,正在最后一站的等待。
被饿死的囚犯
苏联摄影师尤金1945年在 奥斯维辛集中营拍摄的照 片
集中营里堆积如山的尸骨
纳粹警察正对大规模“解决” 这是集中营1945年5月12日 后还活着的犹太妇女射杀 解放后被搬运埋葬的尸体。
被处死的囚犯的尸体.照片上显示的仅为死难者的一半不到, 他们大多数是饿死或被枪杀的。
1945年5月,美军进入了战败的德 国,所见到的不禁令人触目惊心- 大批的犹太。
集中营里的万人坑
运送政治犯尸体的火车
“…人们对他说,这是 ‘小的’,还有一个更大 的。…”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有的是 ;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有的是 。
作业
1.整理本课的生字词。 2.完成课后第二题。
高中人教版语文必修一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1ppt课件
![高中人教版语文必修一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1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4d3573a3c1ec5da51e27040.png)
南 京 大 屠 杀
奥斯维辛集中营解放60周 年纪念仪式在波兰举行
参加纪念仪式的幸存者触景伤情
1月27日电 北京时间今天晚上, 奥斯维辛集中营解放60周年纪念仪式 在波兰举行。波兰总统克瓦希涅夫斯 基、俄罗斯总统普京、德国总统克勒、 以色列总统卡察夫等40多个国家的领 导人参加纪念仪式。
谢谢观看!
法国总统
所有被关押到这里的犹太人以及其他无辜 平民百姓和战俘的最终命运除了惨遭屠杀之 外,他们的随身财物也被劫掠一空,就连死 者身上的牙齿、头发及至皮肤都不放过。
纳粹用遇难者的人皮做成手套和灯罩、 用头发做成褥垫、把死者假牙上镶的金子熔 化后存入德国国家银行。囚犯的衣服、鞋, 比较好的他们就拿去给德国兵穿,差一点的 就给下一批囚犯用。其他的东西也一样,甚 至连有的囚犯身上的脂肪,都被刮下来做成 肥皂,尸体烧完后就当作肥料,连头发都被 做成人发毛毯。
我警告你们,你们不是 有别的路 走出这儿。
据1946年2月中国南京军事
法庭这查是证日:日本军军集国体主大义屠在杀 28中案,华1大9万地人上,犯零下散的屠滔杀 8京屠埋5进杀者天京体8案行,达罪人大,了中3行民 屠01长国5多被杀万,军达万侵!人民63人0华!个。被多。星日!日枪万期军军杀南的在集和大南活
高中语文《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语文《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https://img.taocdn.com/s3/m/355a86d49e3143323968934b.png)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这篇新闻是美国 记者罗森塔尔二战后访问奥斯维辛集中营博物 馆之后采写的。发表之后,各大报纸争相转载, 并获得了美国普利策新闻奖,成了新闻史上的 佳作。 罗森塔尔突破了“客观报道”“零度写作” 的框框,把自己和其他参观者在奥斯维辛访问 时的感受当做文章的主要内容来定,传达出每 一个良知者的共同心声。
这样的悲剧属于整个人类,我们应共同面对这样的耻辱, 这样的罪恶。我们也同样不会忘记中华民族在日本法西斯 的强盗行径下遭受的苦难。忘记历史意味着背叛,今天我 们要做的不仅是记住这样的历史。
奥斯维辛集中营大 门,门上的格言非常著 名:“劳动意味着自 由。” 奥斯维辛集中营的 一扇高墙上写着:“来 到这里只有劳动,不能 有任何别的设想。不想 劳动者可以自己触动电 网。”集中营的头头在 囚犯到来的当天就对他 们说明白:“……集中 营进得来,出不去,除 非从焚尸炉的烟囱里爬 出去。”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
1945年1月27日,席卷波兰的苏联红军在波兰南部克拉 科夫的奥斯维辛小镇发现了一座用铁丝网围起的集中营, 当时有7000多人,他们大部分是犹太人。所有人都表情呆 滞,瘦弱不堪,奥斯维辛集中营就此为外人所知。奥斯维 辛集中营是德军在1939年建立的。到苏军解放时为止,有 400多万人在这里惨遭杀害,因此它又被称为“死亡工厂”。 奥斯维辛集中营是纳粹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修建的 1000多座集中营中最大的一座,这里成为了犹太人永远的 “噩梦”。
在奥斯维辛集中营被用来 做医学实验的犹太儿童
犹太人在被送进杀人中心之 前,正在最后一站的等待。
苏联摄影师尤金1945年在 奥斯维辛集中营拍摄的照 片
集中营里堆积如山的尸骨
纳粹警察正对大规模“解决” 这是集中营1945年5月12日 解放后被搬运埋葬的尸体。 后还活着的犹太妇女射杀
【教学课件】《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语文人教必修1)
![【教学课件】《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语文人教必修1)](https://img.taocdn.com/s3/m/02a7159a80eb6294dd886cfb.png)
森塔尔的报道说“奥斯维 辛没有什么新闻”却成了 新闻史上的名作,这是为
什么?
自己的愤怒,字字句句敲打着 读者的心,让读者感到一种莫
名的压抑。
作为中学生的我 们,应该怎么做呢?
——
忘 记 过 去 ,就 意 味 着 (背 列叛 宁
反珍 对爱 战和 争平
第四单元.第10课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
奥斯维辛集中营
(美)罗森塔尔
一、导入新课 有人说过去的100年是血腥的世纪。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死亡人
数约 3千万人,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第二次大战死亡人数则超过 5千万人,著名的例子有,日本法西斯在中国制造的、人类历史 上罕见的惨剧--“南京大屠杀”。当时的南京真是尸骨遍野,血 流成河,大屠杀中遇难的中国人达30多万人,二战期间,中国军 民的死伤人数达到3500万,相当于如今一个福建省的总人口数。 在日本法西斯横行中国的同时,在欧洲,纳粹德国对犹太人实行 “种族灭绝”政策。在以奥斯维辛集中营为代表的德军专门设置 的人间地狱里,约有400万犹太人被严刑拷打,随意杀戮。二次 大战后至今,发生在世界各地的大小战事而造成的死亡人数已不 下一次大战的死亡人数了。
奥斯维辛是一个怎样的地方?文章开头写到阳光明媚,绿树成荫,孩子们高兴 地嬉戏,这是一幅多么美好的景象!可是作者说这是“最令人毛孔悚然”,“像一
场噩梦”,有什么含义?
热金卡的历史不相配。布热金卡曾经是一个暗无天日的人间地 狱,这里应该“永远没有阳光、百花永远凋谢”,灰暗的天空, 沉闷的色调才是它最相配的景象。然而一踏进集中营,作者却 吃惊地看到两种不相配的东西叠合在一起,因此感到“可怕”。 作者无一句正面控诉,却强烈表达出自己的愤懑,字字句句敲
高一语文必修一第十课《奥斯维辛没有新闻》
![高一语文必修一第十课《奥斯维辛没有新闻》](https://img.taocdn.com/s3/m/83835256844769eae009edae.png)
1945年5月,美军进入了战败的德 国,所见到的景象令人触目惊心- 一大批的犹太人尸体。
这个囚犯还保持着被烧 死时的姿势。
死人的金牙被敲掉熔化成金锭成为党卫军 的军费,人体脂肪熬制成的肥皂在全德国范围内 使用;焚烧尸体的骨灰被撒入农田;剥下的人皮 被制作成精美的工艺品;女人的头发被编织成地 毯。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
—罗森·塔尔
@长河语文
这里是一座平静的小镇, 也曾经是最恐怖的死亡工厂; 这里见证着人性的堕落, 也凝结着一个民族的苦难; 这里是人类历史无法跳过的一页, 这里是奥斯维辛。
奥斯威辛集中营是纳粹德国在第二次世 界大战期间修建的1000多座集中营中最 大的一座。由于有上百万人在这里被德
堆积如山的尸骨
焚尸炉每天可焚烧 8000具尸体
一些不堪忍受虐待和凌辱的囚犯会主动去触电网。
电网
1945年1月27日,苏 联红军解放了奥斯维 辛集中营时仅剩7650 名幸存者。
幸存者大都表情呆滞, 甚至不知道自己的姓 名。身体受到严重的 残害,其中男人的平 均体重为35公斤,女 人为25公斤。 另外苏军还发现了没 有来得及运走的7.7 吨头发,以及成堆的 鞋。
国法西斯杀害,所以被称为“死亡工厂” 或“杀人工厂”。1939年9月,德军占领 波兰。1940年4月,开始建造奥斯维辛集 中营主营,内设哨所看台、绞形架、毒 气杀人室和焚尸炉。约有400万人,死在 这里。其中绝大部分是犹太人。
奥斯维辛集中营大门 上的格言非常著名:
“劳动意味着自由”
集中营的长官在囚 犯到来的当天就对他们 说明白:“……集中营 进得来,出不去,除非 从焚尸炉的烟囱里爬出 去。”
参
看见毒气室时——“特别恐怖,使他终生难忘”
观者Leabharlann 看到成堆的头发和婴儿的鞋子、死囚牢房时——“不由自主地停
高一语文必修一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PPT课件
![高一语文必修一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533f1bec850ad02df804182.png)
接着, 狰狞的纳粹开动了操纵“淋浴” 的电钮,一股白气从管子里流出来了,只是 那不是洗澡的水,而是杀人的毒气。
在确定时间差不多,所有的人都死了 之后,毒气室另一侧的大门会被打开,尸 体就被拖出来,直接送进旁边的焚尸房, 倒进焚尸炉焚烧。
因为尸体太多,焚尸炉Leabharlann 夜工作,屋顶的 烟囱整天冒着黑烟。
一个怀里抱 着婴儿,旁边 跟着另外3个 孩子的妇女在 不明真相的情 况下领着穿戴 严实的孩子们 步履艰难地走 向毒气室。
文摘:
●你一定想听听我对躲起来过日子的想法。这 个嘛,我只能说我还不是很清楚。我想我在这 幢房子里永远不会觉得宾至如归,不过这并不 表示我讨厌它。我们很像在一幢奇怪的公寓里 度假。
●我不要像大多数人那样,过了一辈子,结果 白活。我要有用,或者带给所有人喜悦,即使 是我不认识的人。我希望在我死后,仍能继续 活着!所以,我非常感谢上帝给了我这个天赋, 我利用这天赋长进,并且表达我内心的一切。
思考1:
●文章开头和结尾的描写好像与全篇的感 情基调不一致,应该如何理解呢?
明确:眼前虽是乐景,心中阴影难 去。以乐写哀,倍增其哀。 作者虽然没 有直接控诉,却强烈地表达出了自己的愤 懑,字字句句敲打着读者的心,让读者感 到一种莫名的压抑。
思考2:
●找出文中描写参观者的神情、动作变化的 句子, 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这样写有什么 好处?
明确:介绍完背景材料后的这句承上启下,
一方面奥斯维辛太出名了,人们已经了解了 它很多东西,的确没有什么新闻可以报道了; 另一方面,即使没有新闻,作者还是要写一 些,因为他感到“一种非写不可的使命感”。
结尾这句,除了呼应前文,还突出了文 章主题。意思是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鲜东西 了,每一个参观者都看到同样的东西,也有 同样的感受,那就是震惊,甚至窒息。看到 这些遗留的东西,就有这样的感觉。这样, 虽然话语貌似平静,却表现出对纳粹罪恶的 深刻揭露。
人教版年语文必修一第10课《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课件
![人教版年语文必修一第10课《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0bb8761bb68a98271fefab6.png)
1.2 化学实验室之旅
科学是严谨的,进入化学 实验室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药品柜
试验室 实 验 仪 器
参观实验室
实验要求:
做好课前预习,进实验室时带好书 实验前检查实验用品是否齐全、有无破损 实验中按要求进行操作,实事求是地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 实验结束后,仪器归位,废液倒入指定容器,玻璃仪器洗涤干净放回原处 实验结束后,按时填写实验报告册,及时上交
一横二放三慢立
(2) 粉末状药品:用药匙取后转移到纸槽中
一斜二送三直立
化学药品的取用
液体药品的取用(常贮存在细口瓶中) 倾倒法 :直接倾倒
注意:瓶塞倒放口对口,缓缓倒液签向手,轻刮残液盖紧 塞,放回原处签向外。
化学药品的取用
液体药品的取用(常贮存在细口瓶中)
量取法:量取一定量的液体药品通常用 量筒 ,胶头滴管 吸
量液时,量简必须放平,视线要跟量简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 保持水平,再读出液体的体积。
量筒的规格等于或略大于所量液体的体积
√
俯视读数会使 读值偏__大___
仰视读数会使 读值偏__小___
化学药品的取用
液体药品的取用(常贮存在细口瓶中)
滴加法 :用胶头滴管吸取
注意:
• 垂直悬滴,不伸入容器内,不接 触容器内壁;
其他常用的化学实验仪器
1、反应容器
直接加热: 试管、蒸发皿、燃烧匙 间接加热: 烧杯、烧瓶、锥形瓶
广口瓶(固体)
→需垫石棉网
2、存放容器: 细口瓶(液体)
集气瓶(收集气体)
3、加热仪器: 酒精灯
4、分离仪器(过滤):漏斗
常用的化学实验仪器
5、取用仪器:
镊子(块状或大颗粒固体) 药匙(粉末状或小颗粒固体)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 :第10课短新新闻两篇之《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1)(33)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 :第10课短新新闻两篇之《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1)(33)](https://img.taocdn.com/s3/m/05cf8e9c960590c69fc37606.png)
形容树木枝叶茂密,遮蔽了阳光。 (3)绿树成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由不得自己;控制不了自己。 (4)不由自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点小测 判断下列加颜色成语的运用是否正确。 ( 正确的打 “√” ,错误的打 “×”) (1)这里阳光明媚,绿树成阴,在集中营大门附近,孩子们在追逐游戏。 ( √ ) (2)事实上,被我们诗意地美化为“中华民族大团圆”的春运,对于广 大进城务工人员来说实乃有不由自主的被迫感。( × ) 答案 与后面的“被迫感”矛盾
品读研析
课堂导语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 它是60年前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杀人工厂”。男人、女人、
老人、儿童,没有人能逃脱它的魔爪,就算幸存下来的,也终日守着
痛苦的梦魇,无法自拔。绞刑架、毒气杀人浴室和焚尸炉,还有死难
者的声声哀鸣和仓库里的遗物,都在诉说着集中营的惨绝人寰。
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在当时的美国也
⑧绞刑( jiǎo )
④婆娑( pósuō )
(2)多音字
塞住( sāi ) ①塞 要塞( sài ) 塞责( sè ) ③卡 卡车( kǎ )
卡壳( qiǎ )
②泊
停泊( bó )
湖泊( pō )
2.给下列形似字组词
瘁( 鞠躬尽瘁 ) 悴( 憔悴 ) 萃( 荟萃 ) 淬( 淬火 ) 粹( 纯粹 )
闻史上的佳作。
三、文体知识 新 闻 新闻,也叫消息,是指通过报纸、电台、广播、电视台等媒体途径所 传播信息的一种称谓。是记录社会、传播信息、反映时代的一种文体。新 闻概念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就其广义而言,除了发表于报刊、广播、互联 特写、速写(有的将速写纳入特写之列)等。狭义的新闻则专指消息,消息是 用概括的叙述方式,以较简明扼要的文字,迅速及时地报道国内外新近发 生的、有价值的事实,让别人了解。
高一语文必修一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PPT课件
![高一语文必修一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daf6ec20b4c2e3f562763a0.png)
1
目标
•人们总喜欢在自己的舒适区域呆着,因为大家 按自己的习惯行事时会觉得自在。如果一个人 仅仅是喜欢在出席会议时选择房间里的特定位 置,这当然没错。但如果作为教师,却总是习惯 站在教室里某个特定的地点,这就有问题了。这 种情况下,距离教师较远的地方,往往更容易出 现课堂纪律问题。多数教师只能照顾到离自己 不远的学生。为什么会有很多学生喜欢后排的 座位呢?正是因为他们觉得,自己距离教师越远, 就越可以肆无忌惮。
程
果。我发现在教师大会上,总会发现有教师习惯坐
在同一把椅子上。
为什么有些人总是喜欢呆在同样的地方呢?仔细 想想,如果问你班级里的学生自己的老师平时都站
在哪里,学生能一下就指出来吗?
课程
课
程
借此机会,我准备和你分享一个自己观察得出的
结果。我发现在教师大会上,总会发现有教师习
惯坐在同一把椅子上。
为什么有些人总是喜欢呆在同样的地方呢?仔 细想想,如果问你班级里的学生自己的老师平时
这句话的意思使奥斯维辛太出名了,人们 已经了解了它很多东西,的确是没有什么 新闻可供报道了,但另一方面,即使没有 新闻,作者还是要写,因为他感到一种非 写不可的使命感。奥斯维辛虽然是没有什 么新鲜东西了,但每一个参观者进来了都 只有一个感受,那就是震惊和窒息,驱使 作者必须为它写一点东西,以祭奠亡灵, 揭露罪恶。
不到下一秒自己的老师会往哪里走。
实践 在接下来的几天时间里,请特别留意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请离开你已经习
惯的舒适区域,你越有意识地锻炼自己,就越能提高自己的技能,也就越能高效 地掌控课堂。
我们的老师无处不在 53%
老师在教室里四处走动 她无处不在。
85%
下一步会去哪儿?我不知道 她在这儿、在那儿,无处不 在 她一刻不停地四处走动。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10《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课件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10《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6a5bea8f121dd36a32d829d.png)
奥斯维辛幸存者重返死 亡之地,向遇难者致哀
凭吊者在昔日枪决人的 高墙下献上束束花环
细节描写往往会成为事情的切入点和突破口, 一篇佳作往往离不开一些细节描写,本文也不例 外,有些细节描写耐人寻味,请找出并赏析。
句子赏析:“对另外一些人来说,这样一个事实使他们 终生难忘:在德国人撤退时炸毁的布热金卡毒气室和焚 尸炉废墟上,雏菊花在怒放。”
一火车匈牙利犹太人正被送往奥斯 威辛的“白桦林”毒气室的情景。
堆积如山的尸骨 被处死的囚犯的尸体
本文的标题是“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作 者为什么说没有新闻呢?既然没有新闻,作者为什 么还要写这篇文章呢?请用文中的原文回答。
明确:奥斯维辛太出名了,人们已经了解
了它很多东西,除了纳粹暴行的确没有 什么新闻可以报道了。记者只有一种非 写不可的使命感,这种使命感来源于一 种不安的心情:‚在这里访问之后,如 果不说些什么或写些什么就离开,那就 对不起在这里遇难的人们。‛
象征。邪恶镇压不了正义,自由与 光明之花必将灿烂地绽放。
2.十四段“一个年轻的姑娘,大约只有 22岁,丰满可爱,满头金发。她温柔 地微笑着,好像想起了什么甜蜜美妙 的事情。究竟是什么念头在这个姑娘 的脑海中闪过呢?她的形象在奥斯威 辛挂满死难者照片的墙上留下的纪念 有意味着什么呢?”
• 放大这一细节,意在启发世人 反思:美和善就是这样被蹂躏、 践踏和毁灭的。活着的人,要 永远牢记法西斯的罪恶。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 闻》这篇新闻是罗森塔尔 二战后访问奥斯维辛集中 营博物馆之后写的。发表 之后,各大报纸争相转载, 并获得了美国普利策新闻 奖,成了新闻史上的佳作。
奥斯维辛集中营: 奥斯维辛是波兰南方的一个 城市,周围是一片沼泽地。布热金卡在奥斯维辛 城外几英里的地方。1940年4月27日,德国法西斯 头子希姆莱下令在此修建最大的灭绝人性的杀人 工厂——奥斯维辛集中营,并于同年6月14日将首 批犯人运抵奥斯维辛。营内采用毒气室等各种方 法屠杀、虐待囚犯,5个焚尸炉平均每天焚尸1万 具。包括中国人在内的28个民族的400万人死于集 中营,其中犹太人最多,达250万。1947年被开辟 为国家博物馆。1979年被列入联合国世界文化遗 产名录。
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10《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10《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https://img.taocdn.com/s3/m/7acedc0d6bd97f192279e9db.png)
拓展延伸
1944年,穷途末路的德国纳粹开始加紧屠杀集 中营的囚犯。一次,一个小女孩在被推进坑中,即 将被活埋的时候,抬起头对拿着铁锹的纳粹士兵说: “叔叔,请把我埋的浅一点好吗?这样我妈妈就容 易找到我了。” · · · · · ·
由此情景,你能联想到我们中华民族 所遭受的深重苦难吗?
1937年12月13日,南京城沦陷, 30万 以上中国人被残杀。其手段之残忍,行为 之野蛮,令人发指。时间长达6个星期, 这 段血腥的历史是现代文明史上最黑暗的一 页,这场浩劫是中国人永远的伤痛,也是 全人类的耻辱。从某种意义上说,它的性 质比二战时德国纳粹杀害犹太人更严重, 毕竟纳粹屠杀犹太人是一个党屠杀一个民 族,而南京大屠杀是一个民族屠杀另一个 民族。
这句话的意思是奥斯维辛太出名了,人们已经了解 了它很多东西,的确是没有什么新闻可供报道了, 但另一方面,即使没有新闻,作者还是要写,因为 他感到一种非写不可的使命感。奥斯维辛虽然是没 有什么新鲜东西了,但每一个参观者进来了都只有 一个感受,那就是震惊和窒息,驱使作者必须为它 写一点东西,以祭奠亡灵,揭露罪恶。
日 军 活 埋 小 孩
日军把无辜的中国人反绑双臂枪 杀后,掷入城郊池塘。
日军把中国人当作“活靶”
忘 记 过 去 就 , 意 味 着 (背 列叛 宁
——
德国总理 日本首相 勃兰特在波兰下跪 小泉纯一郎参拜靖国神社
让我们来欣赏它的颁奖词:《奥斯维辛没有什么 新闻》突破新闻‚零度写作‛原则,着眼细节, 以冷峻的视角,深沉地描述了今天的奥斯维辛集 中营纪念馆。在恐怖与快乐、战争与和平、历史 与现实的反差中,它召唤起人们关于灾难的记忆、 关于生命的思考、关于人性的自省。它的发表充 分地表现了一个新闻记者的使命感,更以迫人的 力量震撼生者的心,成为新闻史不朽的名篇。 奥斯威辛是一个尺度:关于时代的、道德的、人 性的尺度,无法弃置的尺度;即使作家所写的题 材毫不涉及战争和杀戮,时至今日,也都与奥斯 威辛有关。在这里,奥斯威辛已成为现实的一部 分,虽然属于过去,却向未来敞开。
高中语文人教版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必修1 课件PPT
![高中语文人教版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必修1 课件PPT](https://img.taocdn.com/s3/m/52801b98bb4cf7ec4bfed015.png)
一个问题:
在课文的第一段中,哪一个词表示了作者的惊讶?阳光 明媚,绿树成荫,孩子们高兴地嬉戏。这是一幅多 么美好的和平的景象。可是为什么作者却说这是 “最可怕的景象”“像一场噩梦”?
“居然”
作者心中对布热金卡的想象与现实有很 大的不同.(有什么不同呢?)
景色固然美好,却与这里的历史不相配。这个曾经暗无天日的人间地狱, 应该“永远没有阳光,百花永远凋谢”,然而一踏进集中营,作者却吃 惊地发现,这个该被历史永远诅咒的地方,竟有这样和平美好的景色, 他一时无法接受,所以感到可怕。作者无一字控诉,可是由此所体现出 的强烈愤懑的感情,让读者感到无比压抑。
1940年至1945年期间,共有110万人在这 里被德国法西斯所害
奥斯维辛集中营分营布热津卡集中营正门。 当年囚犯被火车直接押进这个大门。
“死亡工厂”——奥斯威辛集中营
1945年1月27日,苏联红军解放了奥斯威辛集中营 只找到7650名幸存者和没有来得及运走的7.7吨头发。
毒气室中等死的囚犯
参观
众多的参观者(游 客)
产生
参观者的感受、反 应
观察
记者(罗森塔尔)
问题:参观者在集中营里看见了哪些东
西?他们在看见这些东西时有什么反应?
开始时——“默默地迈着步子”、想象成了现实——“步履不由得 慢了下来”
参 观
看见毒气室时——“特别恐怖,使他终生难忘”
者
的 所 见
看到成堆的头发和婴儿的鞋子、死囚牢房时——“不由自主地停 下脚步,浑身发抖”
参观结束时——“参观者用恳求的目光彼此看了一眼,然后对解说员 说:‘够了’。”
文章最后一段再次照应首段,突出了文章的主题(本文的主题是什么?), 使整篇文章浑然一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
罗森塔尔
波兰布热金卡电从某种意义上说,在布热金卡,最可怕的事情是这里居然阳光明媚温暖,一行行白杨树婆娑起舞,在大门附近的草地上,还有儿童在追逐游戏。
这真像一场噩梦,一切都可怕地颠倒了。
在布热金卡,本来不该有阳光照耀,不该有光亮,不该有碧绿的草地,不该有孩子们的嬉笑。
布热金卡应当是个永远没有阳光、百花永远凋谢的地方,因为这里曾经是人间地狱。
每天都有人从世界各地来到布热金卡——这里也许是世间最可怕的旅游中心。
来人的目的各不相同——有人为了亲眼看看事情是不是像说的那样可怕,有人为了不使自己忘记过去,也有人想通过访问死难者受折磨的场所,来向他们致敬。
布热金卡在波兰南方城市奥斯维辛城外几英里的地方——世人对奥斯维辛这个地名更熟悉。
奥斯维辛大约有12000名居民,距华沙120英里,地处被称为摩拉维安门的山口的东头,周围是一片沼泽地。
布热金卡和奥斯维辛一道组成了被纳粹称为奥斯维辛集中营的杀人工厂的一部分。
十四年前,最后一批囚徒被剥光衣服,在军犬和武装土兵的押送下走进毒气室。
从那时起,奥斯维辛的惨状被人们讲过了很多次。
一些幸存者撰写的回忆录中谈到的情况,是任何心智健全的人所无法想像的。
奥斯维辛集中营司令官罗道夫·弗兰斯·费尔南德·霍斯在被处决前也写了回忆录,详细介绍了这里进行的集体屠杀和用人体作的各种试验。
波兰人说,共有400万人死在那里。
今天,在奥斯维辛,并没有可供报道的新闻。
记者只有一种非写不可的使命感,这种使命感来源于一种不安的心情:在访问这里之后,如果不说些什么或写些什么就离开,那就对不起在这里遇难的人们。
现在,布热金卡和奥斯维辛都是很安静的地方,人们再也听不到受难者的喊叫了。
参观者默默地迈着步子,先是很快地望上一眼;接着,当他们在想像中把人同牢房、毒气室、地下室和鞭刑柱联系起来的时候,他们的步履不由得慢了下来。
导游也无须多说,他们只消用手指一指就够了。
每一个参观者都感到有一个地方对他说来特别恐怖,使他终生难忘。
对有的
人来说,这个地方是经过复原的奥斯维辛毒气室。
人们对他们说,这是“小的”,还有一个更大的。
对另外一些人来说,这样一个事实使他们终生难忘:在德国人撤退时炸毁的布热金卡毒气室和焚尸炉废墟上,雏菊花在怒放。
还有一些参观者注视着毒气室和焚尸炉,开头,他们表情茫然,因为他们不晓得这是干什么使的。
然而,一看到玻璃窗内成堆的头发和婴儿的鞋子,一看到用以关押被判处绞刑的死囚的牢房时,他们就不由自主地停下脚步,浑身发抖。
一个参观者惊惧万分,张大了嘴巴,他想叫,但是叫不出来——原来,在女牢房,他看到了一些盒子。
这些三层的长条盒子,6英尺宽,3英尺高,在这样大一块地方,每夜要塞进去五到十人睡觉。
解说员快步从这里走开,因为这里没有什么值得看的。
参观者来到一座灰砖建造的建筑物前,这是在妇女身上搞不育试验的地方。
解说员试着推了一下门——门是锁着的。
参观者庆幸他没有打开门进去,否则他会羞红了脸的。
现在参观者来到一条长廊里。
从长廊两边的墙上,成排的人在注视着参观者。
这是数以千计的照片,是囚徒们的照片。
他们都死了——这些面对着照相机镜头的男人和妇女,都知道死亡在等待着他们。
他们表情木然。
但是,在一排照片的中间,有一张特别引人注目,发人深尽。
这是一个二十多岁的姑娘,长得丰满,可爱,皮肤细白,金发碧眼。
她在温和地微笑着,似乎是为着一个美好而又隐秘的梦想而微笑。
当时,她在想什么呢?现在她在这堵奥斯维辛集中营遇难者纪念墙上,又在想什么呢?
参观者被带到执行绞刑的地下室去看一眼,这时,他们感到自己也在被窒息。
另一位参观者进来了,她跪了下来,在自己胸前画十字。
在奥斯维辛,没有可以作祷告的地方。
参观者们用恳求的目光彼此看了一眼,然后对解说员说:“够了。
”
在奥斯维辛,没有新鲜东西可供报道。
这里阳光明媚,绿树成阴,在集中营大门附近,孩子们在追逐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