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暴力概述和危害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防治
网络是一个虚拟的世界,同时也是一个和真实世界并行、交融的现实 世界;互联网的开放性、交互性、匿名性,很容易使有些网民不负责任的 言行演化为“网络暴力”, 侵犯了当事人的隐私权等合法权益,给他们 造成极大的精神伤害和心理伤害,必须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专家们认 为,防治“网络暴力”必须疏堵结合、综合防治。要通过行之有效的宣传 教育,提高网民特别是广大青少年的道德自律意识,增强他们的分辨能力 、选择能力和对低俗文化的免疫力,培养健康的心态和健全的人格,在全 社会倡导文明的、负责的网络行为;相关职能部门应加快对个人信息保护 的立法研究,尽快出台相应的法规、制度,加大依法惩治的力度,通过法 律手段规范人们的网络行为,净化网络环境。
三、经验教训 1.现在打人者已经被刑拘,涉嫌寻衅滋事罪,但是, 两个人下主路后,竞逐、别车是否涉嫌危险驾驶罪,恐 怕也需要有司依法进行调查,不可轻纵。毕竟从视频镜 头看,这两个人在路上别来别去,甚至侵占了非机动车 道,也威胁到了路人甲、路人乙们的人身安全。如果这 涉嫌违法,恐怕是比违规变道,更加严重的违法行为。
二、目前事件处理结果: 1、女司机面临记3分等处罚 成都交管部门介入调查,女司机卢某表示愿意接受处 罚。卢某在三环路上从第二条车道跨越实线进入第四条 车道,后经匝道口驶离三环路主道进入辅道,其在这一 行驶过程中违反了禁止标线,将面临罚款100元、记3分 的处罚。
2. 男司机依法被刑事拘留 打人男子因涉嫌寻衅滋事,锦江公安分局依法对其进 行刑事拘留。 刑法第293条规定,有下列寻衅滋事行为之一,破坏 社会秩序的,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随意 殴打他人,情节恶劣的;追逐、拦截、辱骂他人,情节 恶劣的;强拿硬要或者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情节 严重的;在公共场所起哄闹事,造成公共秩序严重混乱 的。
目录
定义 表现形式 网络暴民的特点 社会危害 防治 案列分析 谁是“网络暴力”的最大受害者? 如何避免将“网络正义”变成“网络暴力”
表现形式
1、网民对未经证实或已经证实的网络事件,在网上发表具有攻击性、 煽动性和侮辱性的失实言论,造成当事人名誉损害; 2、在网上公开当事人现实生活中的个人隐私,侵犯其隐私权; 3、对当事人及其亲友的正常生活进行行动和言论侵扰,致使其人身权 利受损等等。
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
事实上,这起事件的是非曲直并不复杂:女司机违章 行车不对,男司机诉诸暴力也绝无“正义”可言;虽然“ 路怒族”随处可见,但这种行为不值得鼓励。无论女司 机有何“前科”,这件事都应在法律框架内解决。当前 必须明确的是,这起事件的舆论出现转向之后,再度将 网络暴力乱象推到了公共议事平台。
案列分析
成都女司机被打事件
导读: 近日,成都女司机被打视频在网上引发热议。不少网 友指责男司机殴打行为“太暴力”,也有很多网友对女 司机的违规驾驶行为提出反对声音。随着视频的广泛流 传,“路怒症”一词迅速蹿红网络,“不文明驾驶”再 次被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成都女司机被打事件
人们先是对男司机张某下手之狠表示震惊。予以谴 责。然而,当张某行车记录仪的视频出来以后,舆论 又转而谴责女司机卢某开车太没规矩、太危险。她先 是在几秒钟的时间里连续变道两次,直接从张某的车 前切了出去,又压着实线下了主路,明显是违章驾驶 。当时这名女司机驾驶过程中出现过威胁乘客安全和 影响他人驾驶的行为。
网络暴民的特点
一、主观动机:恶意制裁、审判当事人并谋求网络问题的现实解 决。 二、采用方式:通过网络追查并公布传播当事人的个人信息(隐 私),同时煽动和纠集人群以暴力语言进行群体围攻。 三、导致结果:在现实生活中使当事人遭到严重伤害并对现实产生 实质性的威胁。
社会危害
每个人都可能成为网络暴力受害者,网络暴力的肆无忌惮,正在以其 独有的方式破坏着公共规则、触犯着道德底线。
四、防范措施 1.带着愤怒情绪驾驶机动车,俗称开“斗气车”,国 外称为“攻击性驾驶”,在交通违法行为上表现为强行 变更车道、强行超车、违法抢行、强行违法占道行驶、 不按规定让行等交通违法行为。2012年以来,这类行为 的发生率及导致的交通事故起数呈现逐年上升趋势,严 重危害道路交通安全。
五、评析 “成都女司机被打事件”持续发酵,在媒体议论纷纷的 同时,当事人也成了网络“人肉搜索”的对象。这种渐 趋失控的网络狂欢,不仅给当事人造成了巨大的压力, 也让一些围观者不寒而栗。
三、经验教训 2.女司机违规变道、别车等不文明开车行为,就是一 方面的“因”,其被人暴打就是一种“果报”。尽管很 多人平时开车违规变道、超速、加塞、开大灯等不文明 行为,可能也没有发生什么事,但这并不意味着就不会 有“果报”,而只能说“不是不报,时候未到”。一旦 因缘巧合,长期的开车陋习、违规变道这些“恶因”, 遇上后车司机“路怒”等因素,于是就可能会产生化学 反应,难免会导致“街头暴打”的结果。当然,打人者 也在因果链条上继续,其被刑拘,面临牢狱之灾,就是 他的“果报”。
网络暴力
到底哪些行为属于“网络暴力”?如何避免将“网络正义”变成“网络 暴力”?谁是“网络暴力”的最大受害者?网民到底有没有权力随意实 施“网络暴力”?“网络暴力”体现了怎样的社会群体心理?围绕这一 系列话题,我们来进入今天的讨论。
定义
网络暴力是指网民在网络上的暴力行为,是社会暴力在网络上的延伸。 网络暴力不同于现实生活中拳脚相加血肉相搏的暴力行为,而是借助网 络的虚拟空间用语言文字对人进行讨伐与攻击。这些恶语相向的文字, 往往是一定规模数量的网民们,因网络上发布的一些违背人类公共道德 和传统价值观念以及触及人类道德底线的事件所发的言论。这些语言文 字刻薄、恶毒甚至残忍,已经超出了对于这些事件正常的评论范围,不 但对事件当事人进行人身攻击,恶意诋毁,更将这种讨伐从虚拟网络转 移到现实社会中,对事件当事人进行“人肉搜索”,将其真实身份、姓 名、照片、生活细节等个人隐私公布于众。这些评论与做法,不但严重 地影响了事件当事人的精神状态,更破坏了当事人的工作、学习和生活 秩序,甚至造成严重的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