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南威《自然地理学》(第3版)配套题库【课后习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名校考研真题)【圣才出品】
刘南威《自然地理学》(第3版)配套题库【课后习题】第2章 行星地球 【圣才出品】
2.地球为什么会成为扁球体?又为什么是一个不规则的扁球体? 答:(1)地球成为扁球体的原因 地球成为扁球体的原因是地面重力自两极向赤道减少。 在自转的地球上,每一质点的惯性离心力都是背离地轴的。将惯性离心力分解为相互垂 直的两个分力,性离心力的垂直分力,对赤道重力抵消最多,对两极没有抵消,而水平分力 指向赤道,使地球成为赤道鼓起、两极扁平的扁球体 (2)地球是不规则的扁球体的原因 ①地球内部物质分布的不均 由于地球内部物质分异并没有最后完成,因而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并不是严格的同心 均质球层,地球的质心并不位于地心。物质的分布不均就更加显著,这就影响到海面的形状。 ②地球的自引力和惯性离心力 在它们的作用下,地球的形状必然是有规则的,但地球内部物质分布不均,在它的作用
《自然地理学III》(生物与土壤)试题(一)
《自然地理学III 》(生物与土壤)试题(一)一、填空:(每空1分,共25分)1、土壤次生矿物根据构造和性质大体可分为 、 和三类。
2、土壤的热状况可分为 、 和 三个类型。
3、《中国土壤分类暂行草案》是以土壤 原则,以 作为分类基础。
4、生物进化的方式主要有 、 两种。
5、植物对光照强度的适应生态类型有 、 和。
6、种群根据其年龄结构可分为 、 和 三个基本类型。
7、相同自然带内,草地的生物种类比林地 ,远离大陆的岛屿比靠近大陆的岛屿生物种类 。
8、世界上最大的鸟类是 ,最大的陆栖动物是 。
9、从整个生物圈角度可把物质循环分为 和 两大类型。
10、自然地理环境组成主要包括 、 和 等三个方面。
1、土壤肥力2、生态系统3、自然区划4、竟争5、生物多样性三、比较题(每题5分,共10分)1、棕壤与褐土2、热带雨林和寒温带针叶林生物群落。
四、问答题(每题6分,共30分)1、土壤粒级,土壤质地和土壤结构的概念有何不同?2、生物是怎样适应环境的?3、群落的演替分几种,各有什么特点?4、什么是生态系统的反馈调节机制?5、什么是土地分等?分等的依据是什么?五、论述题(每题10分,共20分)1、试述土壤矿物质风化的阶段性和地带性。
2、试述欧亚大陆生物群落水平分布规律及成因。
《自然地理学III 》(生物与土壤)试题(二)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5分)1、土壤矿物按其成因类型,可分为 和 两大类。
2、土壤有机质通常分为两大类: 、 。
3、土壤的水平分布规律,包括 和 。
4、在生物进化史上, 是高等植物的祖先; 纪是生物界由水生到陆生的转折点。
5、根据植物对光周期的适应,可分为 、 和三个基本类型。
6、生态系统的平衡包括 、 和 三个方面。
7、造成自然地理环境地域分异和差异的因素可归纳为和两大类。
8、我国的草原有 、 和 三种类型。
9、自然地理环境的主要特征是: 、 和 。
10、生物多样性是指 、 和 三个主要层次。
自然地理学(刘南威)生物部分课后问题答案
自然地理学(刘南威)生物部分课后问题答案第七章第一节植物与环境1.试述植物在自然地理环境中的地位和作用。
植物是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是不可替代的。
通过光合作用把有机界和无机界联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通过食物链的联系改造自然地理环境。
2.何谓生态因素、生存条件和生境?在植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中如何达到辨证的统一?生态因素:对植物产生一定影响,包括有利和不利影响的因素,生存条件:在生态因素中,对植物生活不可缺少的,称为生存条件,如氧、二氧化碳、光、热、水、无机盐类等六个因素。
生境:所有生态因子构成生物的生态环境,特定生物体或群落栖息地的生态环境称为生境。
在植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中,植物具有主动性,环境具有可变性。
在环境发生改变时,植物会适应这种改变,植物与环境一直处于这种状态。
3.分别阐述光、热、水、大气、土壤、地形、动物、植物等因素对植物的影响。
光对植物的影响主要在以下三个方面:光谱成分,光照强度,光照时间。
光谱成分:不同波长的光对植物的生长有不同影响,如蓝紫光是支配细胞分化最重要的光线;紫外线能够使植物体内某些生长激素的形成受到抑制,从而也就抑制了茎的伸长,蓝光有利于蛋白质和有机酸的合成。
光照强度:植物体重的增加与光照强度密切有关。
植物体内的各种器官和组织能保持发育上的正常比例,也与一定的光照强度直接相联系。
光照时间:植物对光周期的不同反应,可将植物分为长日照植物、短日照植物和中间性植物。
温度对植物的影响:温度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主要通过对植物体内各种生理生化过程的影响而实现的。
过低的温度和过高的温度都能够直接妨碍植物对水分和矿质营养物的吸收。
水分对植物的影响:主要影响植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运输、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的进行和细胞内一系列的生化过程。
大气对植物的影响:化学成分里:影响植物的呼吸和光合作用。
空气运动:影响植物花粉的传播,对植物的生存产生影响。
土壤对植物的影响:由于土壤颗粒的大小影响植物对土壤中无机养分的吸收。
刘南威《自然地理学》(第3版)配套题库【课后习题】第8章 动 物 【圣才出品】
第8章动物1.试述动物在自然地理环境中的地位和作用。
答:(1)动物在自然地理环境中的地位动物是行星地球的特殊产物之一,也是自然地理环境的一个组成要素。
(2)动物在自然地理环境中的作用动物的存在使地表自然环境变得更加丰富多彩,能量的利用更加充分,物质的循环速度加快。
2.什么是Bergman定律?什么是Allen定律?答:(1)Bergman定律气候较冷地区的恒温动物,体型大于较暖地区的同种动物。
例如美洲狮、棕熊、赤鹿、野猪等,分布在寒冷地区的一些亚种比其在温暖地区的亚种的体型大一倍以上。
(2)Allen定律较热地区恒温动物的身体突出部分(尾、耳、鼻等)长于并且大于寒冷地区的同类动物(防止体热丧失)。
如狐、猞猁、野猫等。
3.光照对动物的影响体现在哪些方面?答:光照对动物的影响:光照对动物的生理、行为、活动、迁徙和分布产生影响。
(1)光对动物体温的影响许多变温动物依靠光照调节自己的体温。
它们在白天活动前先晒太阳,吸收光热使体温升高。
光对恒温动物的体温影响不大,但在天气寒冷时,恒温动物会利用阳光取暖;天气炎热时,会在遮阴处乘凉。
(2)直接的阳光照射能伤害动物细胞这主要是阳光中的紫外线造成的。
因此,皮肤中的色素层对于保护动物非常重要。
生活在光线缺乏生境中的动物大都没有色素,不能经受阳光的照射。
根据动物对光照的不同反应,可以区分为喜光性动物和避光性动物。
(3)光动物活动周期的影响许多动物的活动以24小时为周期呈有规则的变化,如在水环境中,许多浮游动物都有夜间游上水面,白昼游入深层的现象。
动物在一年中表现出的生理和行为方面也有周期变化。
如在温带和寒带地区,大部分的哺乳动物和鸟类都有随季节而换毛和换羽的现象。
(4)动物在一年中的繁殖活动,与各季节的光照条件有关春季繁殖的动物,日照增长时,光通过动物的眼睛,刺激其脑下垂体分泌促性腺激素,使性腺活动起来;有些兽类如绵羊、山羊和鹿类,白天时间缩短时,才能引起性的活动。
刘南威《自然地理学》(第3版)配套题库【课后习题】第11章 人类与自然地理环境 【圣才出品】
第11章人类与自然地理环境1.指出地球上的三大人种及其形成的自然地理因素。
答:(1)人类的三大种族人种是指在体质形态上具有某些共同遗传特征的人群。
不同的人种主要是根据其体质的性状(如肤色、睛色、发色、发型、面部特征、头型、身材等)而区分。
一般把人类划分为三个基本的种族,即三大人种。
①尼格罗人种基本的体质特征是皮肤呈黑色或深棕色,头发为黑色卷发或波发,鼻梁宽扁,口宽度大,唇厚而突出,体毛发达程度中等。
②欧罗巴人种基本的体质特征是肤色浅淡,头发为柔软的波发或直发,发色浅,睛色碧蓝或灰褐,鼻狭而高,唇薄,胡须和体毛发达。
③蒙古人种基本的体质特征是皮肤呈深或浅的黄色,发直而黑,睛色深,两眼角有特别的内眦褶,面部扁平,颧骨突出,鼻宽度和高度中等,唇厚中等,胡须和体毛不发达。
(2)人种形成的自然地理因素人类的起源是统一的,在生物学上同属一个物种,有着共同的祖先。
然而,人类的各个群体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彼此隔离地生活在不同的自然地理区域之中,人的身上便留下了各自居住环境的烙印。
①尼格罗人种尼格罗人种形成于热带炎热的草原旷野上,那里日照强烈,而色素较深的黑色皮肤和浓密的卷发能对身体和头部起保护作用,宽阔的口裂与外黏膜发达的厚唇以及宽大的鼻腔也有助于冷却吸入的空气。
②欧罗巴人种欧罗巴人种主要形成于欧洲的中部和北部,那里的气候寒冷、云量多而日照弱,因此人体的肤色、发色和睛色都较为浅淡。
人的鼻子高耸、鼻道狭长使鼻腔黏膜面积增大,这有利于寒冷空气被吸入肺部时变得温暖。
③蒙古人种典型的蒙古人种具有内眦褶,可能与草原和半沙漠的环境有关。
这样的结构能保护眼睛免受风沙尘土的侵袭,并能防止冬雪反光对眼睛的损害。
人类种族的差别仅限于若干外部的体质特征,种族没有优劣之分,任何种族都可以创造出灿烂的民族文化。
2.在地球上自然地理条件有优劣之分,而人种又是自然选择的结果,但为什么说种族没有优劣之分?答:(1)人类种族的差别仅限于若干外部的体质特征,而且其形成年代也属于一定的历史范畴。
刘南威《自然地理学》(第3版)配套题库【课后习题9-11章】【圣才出品】
第9章土壤1.试述土壤在自然地理环境中的地位和作用。
答:(1)土壤是由风化产物经生物改造作用形成的具有肥力的薄的疏松物质层。
土壤是自然环境中各种因素相互作用的产物,是自然地理环境派生的自然体。
(2)土壤自然地理环境的一个组成要素。
土壤以不完全连续的状态存在于地球陆地表层。
在整个自然地理环境中,土壤是结合无机界和有机界的纽带,是联系其他要素的关键环节。
2.原生矿物与次生矿物有何不同?答:土壤中的矿物质包括了岩石碎屑、原生矿物和次生矿物三个部分。
(1)岩屑是大块岩石破坏后的残屑,仍是一种矿物质的集合体。
在土壤中它们是最粗大的成分,通常以砾石和粗砂的形式出现。
(2)原生矿物是岩屑进一步分解破坏、矿物集合体分散后的产物。
在形态上它们是单独的矿物晶体,原生矿物的晶体相对较大,在土壤中多以砂粒和粉砂的形式出现。
(3)次生矿物是原生矿物化学风化或蚀变后的新型矿物,是在疏松母质发育和土壤形成作用进行时,由不稳定的原生矿物风化形成的。
3.某土壤样品的粒组分析结果为:砂粒41%、黏粒23%,请问此土壤样品的质地属于何种类型?答:土壤粒组是根据颗粒的大小进行分组,分别给予特定的名称的不同的组合。
土壤质地指土壤中不同大小直径的矿物颗粒的组合状况。
一般土壤的质地可以归纳为三大类型:(1)砂质土类①砂质土类是指以砂粒为主的土壤,通常砂粒含量在70%以上。
由于颗粒组成粗大,相应的空隙也较大,排水和通气条件良好。
②存在保水和蓄肥能力弱的缺点,土体多呈松散状态,结构性不强。
砂质土壤中还可以区分出砂土和壤砂土两种质地类型。
(2)黏质土类①黏质土类是指黏粒占优势的土壤,黏粒的含量一般不低于40%。
黏质土的颗粒细小,具有巨大的表面积,对水分和养分有很强的保持力。
黏质土中空隙属于小空隙,水、气的运动缓慢,排水和通气状况不佳。
②黏质土通常有较强的黏结性和可塑性。
③湿时黏着,干时硬结,胀缩幅度较大。
黏质土类中根据所含砂粒和粉砂的比例,可分出黏土、砂质黏土和粉砂黏土三个具体类型。
刘南威《自然地理学》(第3版)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第1章 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圣才出品
第一部分名校考研真题第1章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一、名词解释1.自然环境[福建师范大学2014年研]答:自然环境是环绕人们周围的各种自然因素的总和,如大气、水、植物、动物、土壤、岩石矿物、太阳辐射等。
这些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
通常把这些因素划分为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土壤圈、岩石圈等五个自然圈。
人类是自然的产物,而人类的活动又影响着自然环境。
2.部门自然地理学[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研]答:部门自然地理学是自然地理学的分科,研究自然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包括气候学、地貌学、水文地理学、土壤地理学、植物地理学、动物地理学等。
它们以组成自然环境的某一要素为具体研究对象,着重研究这个要素的组成、结构、时空动态、分布特征和规律。
3.自然地理学[广西师范学院2004年研]答:自然地理学研究地球表层的自然地理环境,研究对象包括天然的和人为的自然地理环境,它具有一定组分和结构,分布于地球表层并构成一个地理圈。
自然地理学的分科主要涉及两个层次:即研究自然地理环境整体特征的称为综合自然地理学;研究自然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的称为部门自然地理学。
它们包括该系统两级组织水平的研究。
二、简答题1.试述自然地理学在当前社会的地位和作用?[华东师范大学2014年研][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研]答:自然地理学是研究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结构、功能、动态及其空间分异规律的学科,是地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
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包括天然和人为的自然地理环境,即只受到人类间接或轻微影响,而原有自然面貌未发生明显变化的天然环境和长期受到人类直接影响而使原有自然面貌发生重大变化的人为环境。
(1)自然地理学在当前社会的地位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内容随着学科的发展越来越广泛,但主要还是研究各自然地理成分的特征、结构、成因、动态和发展规律;研究各自然地理成分之间的相互关系,彼此之间的物质和能量的循环与转化的动态过程;研究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研究各个区域的部门自然地理和综合自然地理特征,并进行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的评价,为区域开发提供科学依据;研究受人类干扰、控制的人为环境的变化特点、发展趋势、存在的问题,寻求合理利用的途径和整治措施。
刘南威《自然地理学》(第3版)配套题库【章节题库】第10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基本规律 【圣才出品】
第10章自然地理环境的基本规律一、名词解释1.自然综合体答:自然综合体是指在地球表层由彼此密切联系的各自然地理成分有规律地组合而成的统一整体。
包括自然区划和土地类型的各级单位,又称自然地域综合体。
2.地理系统答:地理系统是指各自然地理要素通过能量流、物质流和信息流的作用结合而成的、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整体,它是一个动态的多等级开放系统。
3.耗散结构答:耗散结构是指地理系统是一个远离平衡态的开放系统,要素之间存在着非线性关系,它通过与外界不断交换物质与能量,有可能在一定条件下形成新的稳定的有序结构。
4.旋回性答:旋回性是以不等长的时间间隔为重复周期的自然演化规律。
比较于周期性节律,这是更高一级、更为复杂的自然节律。
在自然界中,地质旋回和气候旋回是旋回性节律的典型范例。
5.地理节律答:地理节律是指自然地理现象和过程随时间的演化而表现出来的周期性规律。
地理节律来自地理现象的循环和振荡。
其表现反映了地理模拟和地理预测的可能性。
有叠加性、分级性、变异性三个特点。
6.反馈答:反馈是指信息反馈,即将输出又回输到原系统中去。
反馈分为负反馈和正反馈。
自然地理环境是具有复杂反馈回路的控制系统,因此它有自我调节能力。
7.自然环境的稳定性答:自然环境的稳定性是指周期性节律过程中,每一个节律重复,自然地理环境保持着稳定的空间结构,自然地理环境不断向前演化的历史进程中,在一段相当长的阶段内维持着相对的稳定状态。
8.地带性学说答:地带性学说是关于自然环境各要素在地表近于带状延伸分布,沿一定方向递变的规律性学说。
它包括纬度地带性、干湿度地带性和垂直地带性。
9.地域分异答:地域分异是指自然地理环境整体及其组成要素在某个确定方向上保持特征的相对一致性,而在另一确定方向上表现出差异性,发生更替的现象。
10.地域分异因素答:地域分异因素是指导致地域分异差异的各种原因及因素。
地域分异因素的基本因素有,太阳能—地带性分异因素和地球内能—非地带性分异因素。
刘南威《自然地理学》(第3版)配套题库【课后习题】第6章 地 貌 【圣才出品】
第6章地貌1.试述地貌在自然地理环境中的地位和作用。
答:地貌在自然地理环境中的地位和作用表现在:(1)地貌是岩石圈表面的起伏形态,也是自然地理要素中的组成部分。
(2)在自然地理环境的演变过程中,地貌直接或间接地作用于其他要素,使它们发生不同的反应和变化。
(3)地貌是其他要素进行能量交换和转化的主要场所,成为各要素赖以生存的基础。
地貌本身在其他要素作用下,也发生着深刻的变化。
(4)地貌与自然地理各要素之间是互相作用、互相促进的,从而使整个地理环境发生不断的变化。
2.举例说明地貌的形成因素。
答:地貌的形成因素主要包括:(1)营力因素营力是地貌形成的动力,它又分为内营力(内力)和外营力(外力)两种。
①内营力是由地球内部放射能和重力能所引起,使地壳发生垂直运动、水平运动、褶皱运动、地震活动等。
内营力力量巨大,对地貌的影响也最为深刻。
②外营力主要是由地外太阳能所引起,造成岩石的风化作用、流水作用、风力作用、冰川作用等。
由于外力明显地受气候带(区)影响,所以地貌具有地带性。
③人类在地貌形成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随着科学的发展,人类作用越来越重要。
例如劈山开路,围海造陆,开凿运河,修筑堤坝等。
(2)岩石因素岩石是形成地貌的物质基础,不同的岩石,其矿物成分、结构和构造等物理性与化学性质不同,影响岩石的软、硬和抗蚀程度,从而进一步影响地貌形态。
(3)地质构造因素地质构造是反映地壳运动和岩石构造的地质体。
不同的构造对地貌发育影响较大。
如板块构造的边界,是活动的构造带,地貌上多出现庞大的褶皱山系(汇聚型)或大裂谷(分离型)。
板块的内部,构造较稳定,地貌上多为平原、台地或低山丘陵。
(4)时间因素地貌是时间的产物,它随时间变化而不同。
如原来的高原或高山,在地壳相对稳定时期,随着时间的推移,会侵蚀成低山或丘陵。
3.板块构造学说是怎样解释大陆与大洋成因的?答:(1)构造地貌是以内力作用为主而成的地貌。
按其规模从大到小,可分为全球构造地貌、大地构造地貌和地质构造地貌。
(NEW)刘南威《自然地理学》(第3版)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课后习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
目 录第一部分 名校考研真题第1章 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第2章 行星地球第3章 地 壳第4章 气 候第5章 水 文第6章 地 貌第7章 植 物第8章 动 物第9章 土 壤第10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基本规律第11章 人类与自然地理环境第二部分 课后习题第1章 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第2章 行星地球第3章 地 壳第4章 气 候第5章 水 文第6章 地 貌第7章 植 物第8章 动 物第9章 土 壤第10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基本规律第11章 人类与自然地理环境第三部分 章节题库第1章 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第2章 行星地球第3章 地 壳第4章 气 候第5章 水 文第6章 地 貌第7章 植 物第8章 动 物第9章 土 壤第10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基本规律第11章 人类与自然地理环境第四部分 模拟试题刘南威《自然地理学》(第3版)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一)刘南威《自然地理学》(第3版)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二)第一部分 名校考研真题第1章 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一、名词解释1.自然环境[福建师范大学2014年研]答:自然环境是环绕人们周围的各种自然因素的总和,如大气、水、植物、动物、土壤、岩石矿物、太阳辐射等。
这些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
通常把这些因素划分为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土壤圈、岩石圈等五个自然圈。
人类是自然的产物,而人类的活动又影响着自然环境。
2.部门自然地理学[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研]答:部门自然地理学是自然地理学的分科,研究自然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包括气候学、地貌学、水文地理学、土壤地理学、植物地理学、动物地理学等。
它们以组成自然环境的某一要素为具体研究对象,着重研究这个要素的组成、结构、时空动态、分布特征和规律。
3.自然地理学[广西师范学院2004年研]答:自然地理学研究地球表层的自然地理环境,研究对象包括天然的和人为的自然地理环境,它具有一定组分和结构,分布于地球表层并构成一个地理圈。
刘南威《自然地理学》(第3版)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第10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基本规律 【圣才出品】
第10章自然地理环境的基本规律一、名词解释1.隐域性[兰州大学2013年研]答:隐域性分异是指由地势起伏而导致水平地域结构发生异化的现象,又称非地带性。
海陆分布、洋流等非地带性因素使地带性分布规律变得不很完整和不很鲜明,使自然环境更加复杂。
受局部地形或土壤等因素影响而形成的隐域植被,可分布在不同的植被地带内,夹杂在显域植被中间,不形成独立的植被地带;由于岩石组成、地形起伏、地质构造等所引起的大的山地、高原、平原等都是典型的非地带性自然综合体。
2.耗散结构[成都理工大学2011研]答:耗散结构是指远离平衡状态的开放系统,在一定条件下通过与外界的物质、能量交换而发生非平衡相变,实现从无序向有序的转化,形成的新的有序结构。
自然地理环境的基本特征决定了它是远离平衡状态的开放系统,是地理耗散结构。
地理耗散结构具有一定的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可吸收外界环境的一般性涨落。
其结构水平愈高,涨落回归能力即保持系统稳定性的能力愈强。
3.自然区划[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答:地表自然界受不同尺度的地带性与非地带性地域分异规律的作用,分化为不同等级的自然区,以地域分异规律学说为理论依据划分自然区,并力求反映客观实际的方法,就是自然区划。
各级自然区之间都存在特征差异性,自然区内部则具有相对一致性。
自然区划的原则有①发生统一性原则②相对一致性原则③空间连续性(区域共轭性)原则④综合性原则和主导因素原则等。
4.土地评价[北京师范大学大学2002年研]答:土地评价又称土地分等,是指在土地类型研究基础上,根据特定生产目的对土地质量、适用性和生产潜力进行的评估。
具体来说,就是在土地资源调查、土地类型划分完成之后,以土地合理利用为目标,根据特定的目的对一定的土地用途、属性做质量鉴定,从而阐明土地的适宜性程度、生产潜力、经济效益和对环境的影响程度,确定土地的价值二、简答题1.自然区划的主要原则。
[中科院2015年研][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年研]答:目前经常采用的自然区划的原则有发生统一性原则、相对一致性原则、空间连续性(区域共轭性)原则、综合性原则与主导因素原则等。
刘南威《自然地理学》(第3版)配套题库
第二部分 课后习题第1章 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1.自然地理学的任务有哪些?答:自然地理学的任务:(1)研究各自然地理要素的性质、形成机制和发展规律。
(2)研究各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关系、彼此间的本质联系和作用效应。
(3)研究自然地理环境的动态,从整体上阐明它的变化规律,预测其演替趋势。
(4)研究自然地理环境的空间分异规律,划分不同等级的自然综合体;确定其特征及开发利用方向。
(5)参与自然条件、自然资源的评价以及自然灾害防治和全球变化的研究。
(6)协调环境、资源、人口和发展的关系,探求自然环境和资源的永续利用途径。
2.地理环境包括哪三种环境?它们的含义是什么?答:地理环境的组成以及涵义:地理环境中的自然环境,包括天然环境和人为环境。
(1)天然环境天然环境是指只受人类间接或轻微影响,而原有自然面貌未发生明显变化的原生自然环境,如极地、高山、大荒漠、大沼泽、热带雨林、某些自然保护区以及人类活动较少的海域。
(2)人为环境人为环境是指自然条件经受人类直接影响和长期作用之后,自然面貌发生重大变化的次生自然环境,如放牧的草场,经过采伐的森林、农田、鱼塘、水库、运河等。
3.天然环境与人为环境有何异同?答:(1)天然环境与人为环境的相同点天然环境与人为环境一样,同属于自然环境。
(2)天然环境与人为环境的不同点①天然环境天然环境是指只受人类间接或轻微影响,而原有自然面貌未发生明显变化的原生自然环境,如极地、高山、大荒漠、大沼泽、热带雨林、某些自然保护区以及人类活动较少的海域。
②人为环境人为环境是指自然条件经受人类直接影响和长期作用之后,自然面貌发生重大变化的次生自然环境,如放牧的草场,经过采伐的森林、农田、鱼塘、水库、运河等。
4.试述自然地理学研究对象的形成。
答:(1)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自然地理环境,包括天然环境和人为环境。
(2)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的形成地球构造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它的圈层性,地圈是指由由一系列具有不同物理和化学性质的物质圈层所构成的地球圈层。
刘南威《自然地理学》(第3版)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第4章 气 候 【圣才出品】
第4章气候一、名词解释1.天气与气候[福建师范大学2015年研][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年研]答:(1)天气是瞬间或短时间内气象要素(风、湿度、温度、气压等)和天气现象(雾、云、降水等)综合显示的大气状况。
(2)气候是指由太阳辐射、大气环流、地面性质等因素及其相互作用共同决定的多年(≥30年)大气平均状态或统计特征的概括,是某地区多年常见的和特有的天气状况的综合。
2.干洁大气[中国地质大学(武汉)2015年研][兰州大学2013年研]答:干洁空气是指除水汽、液体和固体杂质外的整个混合气体,简称干空气,它是地球大气的主体,主要成分是氮、氧、氩、二氧化碳等,其容积含量占全部干洁空气的99.99%以上。
此外还有少量氢、氖、氪、氙、臭氧等稀有气体。
从作用上看,氮气对太阳紫外辐射具有选择性吸收;丰富的氧气是动植物赖以生存、繁殖的必要条件;二氧化碳的存在是是光合作用发生的必要条件;臭氧具有强烈吸收太阳紫外辐射的能力,保护人类健康。
3.降水量[西南大学2015年研]答:降水量是指降落在地面上的雨雪雹等,未经蒸发,渗透流失而积聚在水平面上的水层厚度。
单位时间内降水量越多,降水强度越大,反之则降水程度越小。
4.大气环流[中科院2015年研][中山大学2010年研]答:大气环流一般是指具有世界规模的、大范围的大气运行现象,既包括平均状态,也包括瞬时现象。
某一大范围的地区,某一大气层次在一个长时期的大气运动的平均状态或某一个时段的大气运动的变化过程都可以称为大气环流。
它是完成地球-大气系统角动量、热量和水分的输送和平衡,以及各种能量间的相互转换的重要机制,又同时是这些物理量输送、平衡和转换的重要结果,通常包含平均纬向环流、平均水平环流和平均径圈环流三部分。
5.信风带[西南大学2015年研]答:低纬信风带是自副热带高压向赤道低压带吹送的气流,因受地转偏向力作用,在北半球形成东北风,在南半球为东南风,其位置、范围和强度随副热带高气压作比较规律的季节性变化,这种可以预期在一定季节海上盛行的风系,称为信风。
刘南威《自然地理学》(第3版)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第6章 地 貌 【圣才出品】
第6章地貌一、名词解释1.喀斯特作用[中国地质大学(武汉)2015年研]答:喀斯特作用是指在碳酸盐类岩石地区,以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溶蚀作用为主,以流水的机械侵蚀和重力崩塌为辅,共同对碳酸盐类岩石的破坏改造作用。
其产生的两个基本条件是存在可溶性的岩石和具有溶解力的流动的水。
碳酸盐类岩石主要包括:石灰岩、白云岩、泥灰岩。
石灰岩最易喀斯特化,尤其是节理发育、层厚、质纯和位于区域性断裂带的石灰岩,喀斯特作用最强。
2.横向沙垄和纵向沙垄[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研]答:横向沙垄和纵向沙垄是典型的风积地貌。
依据沙垄形态与风向的关系,沙垄可分为三种基本类型,即横向沙垄、纵向沙垄与多风向沙垄。
横向沙垄走向与合成起沙风向垂直或交角不小于60°,主要包括新月形沙垄、新月形沙垄链及复合新月形沙垄链三类。
纵向沙垄是指走向与起沙风合成风向平行或夹角小于30°的沙垄,高十余米至一二百米,长数百米至数十千米,纵向上丘脊线时有起伏,横剖面大致对称,但其前端迎风坡与背风坡差别明显。
3.风化壳[中国地质大学(武汉)2015年研][中科院2015年研][西南大学2012年研]答:风化壳是地球表层岩石风化与剥蚀后,由残留在原地覆盖于母岩表层的风化产物组成的壳层。
其形成有两个基本条件:①有利于风化作用持续进行的气候、岩性和构造条件。
如高温多雨,温度差较大,岩石多节理、裂隙、构造破裂显著。
②有利于风化产物残留原地的地貌、植被、水文与水文地质条件。
地势起伏和缓较稳定,植被覆盖度高,地表流水侵蚀较弱,地下水流动显著且地下水位较低。
4.动力变质作用[福建师范大学2013年研]答:动力变质作用是指在构造运动所产生的定向压力作用下,岩石所发生的变质作用。
其变质因素以机械能及其转变的热能为主,常沿断裂带呈条带分布,形成断层角砾岩、碎裂岩、糜棱岩等,它们又是判断断裂带的重要标志。
5.球状风化[北京师范大学2013年研]答:球状风化是指岩石出露地表接受风化时,由于棱角突出,易受风化,角部受三个方向的风化,而面上只受一个方向的风化,故棱角逐渐缩减,最终趋向球形的风化过程。
刘南威《自然地理学》(第3版)配套题库【课后习题】第1章 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圣才出品】
第二部分课后习题第1章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1.自然地理学的任务有哪些?答:自然地理学的任务:(1)研究各自然地理要素的性质、形成机制和发展规律。
(2)研究各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关系、彼此间的本质联系和作用效应。
(3)研究自然地理环境的动态,从整体上阐明它的变化规律,预测其演替趋势。
(4)研究自然地理环境的空间分异规律,划分不同等级的自然综合体;确定其特征及开发利用方向。
(5)参与自然条件、自然资源的评价以及自然灾害防治和全球变化的研究。
(6)协调环境、资源、人口和发展的关系,探求自然环境和资源的永续利用途径。
2.地理环境包括哪三种环境?它们的含义是什么?答:地理环境的组成以及涵义:地理环境中的自然环境,包括天然环境和人为环境。
(1)天然环境天然环境是指只受人类间接或轻微影响,而原有自然面貌未发生明显变化的原生自然环境,如极地、高山、大荒漠、大沼泽、热带雨林、某些自然保护区以及人类活动较少的海域。
(2)人为环境人为环境是指自然条件经受人类直接影响和长期作用之后,自然面貌发生重大变化的次生自然环境,如放牧的草场,经过采伐的森林、农田、鱼塘、水库、运河等。
3.天然环境与人为环境有何异同?答:(1)天然环境与人为环境的相同点天然环境与人为环境一样,同属于自然环境。
(2)天然环境与人为环境的不同点①天然环境天然环境是指只受人类间接或轻微影响,而原有自然面貌未发生明显变化的原生自然环境,如极地、高山、大荒漠、大沼泽、热带雨林、某些自然保护区以及人类活动较少的海域。
②人为环境人为环境是指自然条件经受人类直接影响和长期作用之后,自然面貌发生重大变化的次生自然环境,如放牧的草场,经过采伐的森林、农田、鱼塘、水库、运河等。
4.试述自然地理学研究对象的形成。
答:(1)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自然地理环境,包括天然环境和人为环境。
(2)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的形成地球构造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它的圈层性,地圈是指由由一系列具有不同物理和化学性质的物质圈层所构成的地球圈层。
刘南威《自然地理学》(第3版)配套题库【章节题库】第4章 气 候 【圣才出品】
第4章气候一、名词解释1.干洁空气答:干洁空气是指大气中除去水汽、液体和固体微粒以外的整个混合气体。
主要成分是氮、氧、氩、二氧化碳等,其余还有少量的氢、氖、氪、氙、臭氧等。
干洁空气是大气的主体。
2.臭氧层答:臭氧层是指大气层的平流层中臭氧浓度相对较高的部分,其主要作用是吸收短波紫外线。
大气层的臭氧主要以紫外线打击双原子的氧气,把它分为两个原子,然后每个原子和没有分裂的氧合并成臭氧。
3.温室气体和温室效应答:(1)温室气体温室气体是指大气中能吸收地面反射的太阳辐射,并重新发射辐射的一些气体,如水蒸气、二氧化碳、大部分制冷剂等。
它们的作用是使地球表面变得更暖,类似于温室截留太阳辐射,并加热温室内空气的作用。
水汽、二氧化碳、氧化亚氮、甲烷等是地球大气中主要的温室气体。
(2)温室效应温室效应是指透射阳光的密闭空间由于与外界缺乏热交换而形成的保温效应。
太阳短波辐射可以透过大气射入地面,而地面增暖后放出的长波辐射却被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等物质所吸收,使大气变暖。
4.气温直减率答:气温直减率是指气温的垂直变化与高度的线性关系的系数,全球平均为6℃/km。
在对流层大气中,大气热量的主要来源是地表,因此距离地表越近,大气接受的热量越多,气温也就越高,而空气又是热的不良导体,从而使地表空气获得的热量不能在短时间内传递给高层大气,因此形成了上冷下暖的对流层大气气温分布。
5.摩擦层答:摩擦层是大气边界层的别称,又称行星边界层。
摩擦层是大气圈的最底层,其厚度与多种因素有关,从几百米至1.5~2.0千米,平均为1千米。
因其运动状态明显受到地表的摩擦力作用而得名。
6.散逸层答:散逸层是热层(暖层)以上的大气层,也是地球大气的最外层。
这层空气在太阳紫外线和宇宙射线的作用下,大部分分子发生电离;空气极为稀薄,由于空气受地心引力极小,气体及微粒可以飞出地球引力场进入太空;该层温度随高度增加略有增加。
7.饱和水汽压答:饱和水汽压是指在一定的温度下,水汽压增大到某一个极限值,空气中水汽就达到饱和,如果超过这个极限值,将会有一部分水汽凝结成液体水,这一极限值称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水汽压。
(NEW)刘南威《自然地理学》(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目 录第1章 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1.1 复习笔记1.2 课后习题详解第2章 行星地球2.1 复习笔记2.2 课后习题详解第3章 地 壳3.1 复习笔记3.2 课后习题详解第4章 气 候4.1 复习笔记4.2 课后习题详解第5章 水 文5.1 复习笔记5.2 课后习题详解第6章 地 貌6.1 复习笔记6.2 课后习题详解第7章 植 物7.1 复习笔记7.2 课后习题详解第8章 动 物8.1 复习笔记8.2 课后习题详解第9章 土 壤9.1 复习笔记9.2 课后习题详解第10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基本规律10.1 复习笔记10.2 课后习题详解第11章 人类与自然地理环境11.1 复习笔记11.2 课后习题详解第1章 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1.1 复习笔记一、地理学的研究对象1.研究对象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地理环境。
2.环境(1)环境的概念环境是指围绕主体、占据一定空间、构成主体存在条件的诸种物质实体或社会因素。
主体有大小之分,环境有大小之别。
环境随主体而变化。
(2)各相关学科中的环境研究①生物科学中的生态学生态学领域的主要矛盾是生物与环境的矛盾,其“环境”是以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为主体的生态环境。
②地球科学中的地理学地理学领域的主要矛盾是人类社会与环境的矛盾,其“环境”是以人类社会为主体的地理环境。
③环境学环境学领域的主要矛盾是人体与环境的矛盾,其“环境”是以人体为主体的污染环境。
(2)地理环境地理环境,是由自然环境、经济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相互重叠、相互联系所构成的整体。
①地理环境的组成a.自然环境由地球表层各种自然物质和能量所组成,具有地理结构特征并受自然规律控制的地理环境部分。
b.经济环境是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由人类社会经济活动形成的地理环境部分,主要指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经人类利用、改造后形成的生产力的地域综合体,包括工业、农业、交通和城镇居民点等各种生产力实体。
c.社会文化环境是人类社会本身所构成的地理环境部分,包括人口、社会、国家以及民族、民俗、语言、文化等方面的地域分布和组合结构,还涉及社会上人们对周围事物的心理感应和相应的社会行为。
刘南威《自然地理学》(第3版)配套题库【章节题库】第1章 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圣才出品】
第三部分章节题库第1章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一、名词解释1.地理学答: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的科学,即研究地球表层物质系统与人类社会-经济-文化系统在组成、结构、功能、空间特征和时间动态等方面相互作用与相互依存机理的科学。
它是研究地球表层各圈层相互作用关系,及其空间差异与变化过程的学科体系,主要包括自然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两大部分。
2.地理环境答:地理环境是以人类社会为主体的地球表层环境。
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表层是由自然环境、经济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相互重叠、相互联系所构成的整体。
自然地理环境是由地球表层中无机和有机的、静态和动态的自然界各种物质和能量所组成;经济环境是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由人类社会形成的一种地理环境;社会文化环境是人类社会本身所构成的一种地理环境。
3.自然地理学答:自然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层物质系统及其要素的组成、结构、功能、空间特征、时间动态,以及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机理的科学。
由于地球表层物质系统及其组成要素的运动与变化过程主要由自然力量和人化了的自然力量所驱动,受自然规律的支配,因而它通常归属于自然科学的范畴。
4.自然地理环境答:自然地理环境是由地球表层中无机和有机的、静态和动态的自然界各种物质和能量所组成,具有地理结构特征并受自然规律控制的环境整体,是地理环境的一部分。
5.综合自然地理学答:综合自然地理学是研究自然地理环境整体的综合自然特征的学科,是自然地理学的一个分支。
有些学者认为综合自然地理学就是自然地理学,即不包括部门自然地理学的狭义自然地理学;也有人将综合自然地理学称为景观地理学。
6.LUCC答:LUCC是IGBP(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与IHDP(全球变化人文计划)两大国际项目确立的共同核心计划,其目的在于提示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系统与人类日益发展的生产系统之间相互作用的基本过程。
研究内容涉及“土地覆盖与全球环境”、“土地利用与全球变化”、“土地利用变化的人为原因及可能驱动力”等。
自然地理学试题刘南威
。�风陆�洋海向吹地陆从风晚夜��风海�地陆向吹 洋海从风天白 �风的化变期周为日一以的起引而异差力热陆海于由——风陆海 、13 。差温年 温气为称�差之度温均平的月热最与度温均平的月冷最的中年一�差较年温气 、03
。应效室温为称用作种这的气大�些 一少量热的出放射辐波长以它比量热的失损际实面地使射辐逆气大 �应效室温 、92
。染污气大-为称时害 危接间或接直成造康健和产生的类人对并 �度浓定一到达中气大在物染污气大 、81
。-定稳于趋层气�大增率减直温气、温增 、热获部底团气 �冷-变区地过经所使团气冷 �度温区地过经所于低度温团气泠 。力动接直的动运生产气空是�-差压气着在存上面平水 。小愈就度梯压气平水-疏愈线压等之反�大越度梯压气平水�集密愈线压等 。-温逆射辐为称温逆的成形上面垫下的冷到流平气空暖于由 。射辐效有面地为称�值差之气 E 射辐逆气大的收吸面地和地 E 射辐面地 、71 、61 、51 、41 、31
。岛热市城或 应效岛热市城为称象现种这 �上之”洋海“的凉较村农在立矗”岛热“个一像好 �高温气市 城�上布分间空的温气在�高为区郊周四其比常经温气市城——应效岛热市城 。比之应供分水与量耗消分水田农内期时定一指——度燥干 、83 、73
。统系气天的气天的薄浅个一的 广围范平水�高值压气心中�大强分十力势�成组-气空冷由-由是旋气反性冷 、54 。况状 变演和布分的素要象气等度风能、风、水降、系云的近附锋指要主气天面锋。量化变的压气�时度高位单个一变改每指度梯压气 、44 、34
为称�时害危接间或接 、1
直成造康健和产生类人对而�度浓的定一到达中气大在物染污气大�染污气大
释解词名、一
案答及集题习编自 》候气——Ⅱ学理地然自《ix
。温 积动活称也 �和总的温气均平日逐内期续持度温限界业农个某于高指——温积 。等风、分水、能热、能光如�件条候气的用利理合类人为能指——源资候气 、63 、5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章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一、名词解释
1.自然环境[福建师范大学2014年研]
答:自然环境是环绕人们周围的各种自然因素的总和,如大气、水、植物、动物、土壤、岩石矿物、太阳辐射等。
这些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
通常把这些因素划分为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土壤圈、岩石圈等五个自然圈。
人类是自然的产物,而人类的活动又影响着自然环境。
2.部门自然地理学[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研]
答:部门自然地理学是自然地理学的分科,研究自然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包括气候学、地貌学、水文地理学、土壤地理学、植物地理学、动物地理学等。
它们以组成自然环境的某一要素为具体研究对象,着重研究这个要素的组成、结构、时空动态、分布特征和规律。
3.自然地理学[广西师范学院2004年研]
答:自然地理学研究地球表层的自然地理环境,研究对象包括天然的和人为的自然地理环境,它具有一定组分和结构,分布于地球表层并构成一个地理圈。
自然地理学的分科主要涉及两个层次:即研究自然地理环境整体特征的称为综合自然地理学;研究自然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的称为部门自然地理学。
它们包括该系统两级组织水平的研究。
二、简答题
1.试述自然地理学在当前社会的地位和作用?[华东师范大学2014年研][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研]
答:自然地理学是研究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结构、功能、动态及其空间分异规律的学科,是地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
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包括天然和人为的自然地理环境,即只受到人类间接或轻微影响,而原有自然面貌未发生明显变化的天然环境和长期受到人类直接影响而使原有自然面貌发生重大变化的人为环境。
(1)自然地理学在当前社会的地位
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内容随着学科的发展越来越广泛,但主要还是研究各自然地理成分的特征、结构、成因、动态和发展规律;研究各自然地理成分之间的相互关系,彼此之间的物质和能量的循环与转化的动态过程;研究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研究各个区域的部门自然地理和综合自然地理特征,并进行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的评价,为区域开发提供科学依据;研究受人类干扰、控制的人为环境的变化特点、发展趋势、存在的问题,寻求合理利用的途径和整治措施。
随着自然地理学的发展以及与许多自然科学发生联系,形成了众多的分支学科。
(2)自然地理学在当前社会的作用
①对农业发展的作用
农业生产受自然、技术和经济条件的综合影响和制约,具有强烈的地域性。
自然地理学研究地域分异规律、地域差异特征及其表现形式、形成条件和发展变化规律,有利于未来中国不同区域的农业转型和升级。
②对资源综合利用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作用
自然地理学研究自然资源数量和质量的地域组合特征、分布规律,自然资源的合理分配、可持续利用,评估资源最大承载力、潜力和潜能,不仅关注自然资源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和
开发利用规划,也研究一些重要的社会问题,包括劳动力、性别(妇女)、种族等问题。
上述地理学研究可对资源综合利用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③对改善环境的作用
自然地理学研究自然地理环境或陆地生态系统各要素的相互作用、动态演变和地域分异规律,研究土地利用、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环境灾害防治等,是改善环境中必不可少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
2.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试简述自然地理学的主要任务。
[聊城大学2012年研][北京师范大学2005年研]
答:(1)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包括天然的和人为的自然地理环境,它具有一定组分和结构,分布于地球表层并构成一个地理圈。
①自然地理学研究地球表层的自然地理环境
该“表层”是具有独特的物质结构状态和一定厚度的圈层,在地理文献中称为“地理圈”、“地理壳”、“景观壳”或“地球表层”。
②自然地理学研究人为的自然地理环境
人类是干扰和控制自然地理系统的一个重要因素。
在人类作用下,现代自然环境已经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许多地区在天然环境背景下变为人为环境。
人类活动遵循自然界的客观规律,人类就受益于自然界,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就比较协调或和谐,一些自然资源就可得到不断更新;相反,资源就会受到破坏,环境质量下降,生态失调,人类必将受到自然界的惩罚。
(2)自然地理学的任务
①研究各自然地理要素(气候、地貌、水文、土壤、植被和动物界等)的特征、形成机制和发展规律;
②研究各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彼此之间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的动态过程,从整体上阐明其变化发展规律;
③研究自然地理环境的空间分异规律,进行自然地理分区和土地类型划分,阐明各级自然区和各种土地类型的特征和开发利用方向;
④参与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评价;
⑤研究人为环境(受人类干扰、控制的自然地理环境)的变化特点、发展动向和存在问题,寻求合理利用和改造的途径及整治方法。
第2章行星地球
一、名词解释
1.地轴[中科院2015年研]
答:地轴是为研究地球运动而假想的轴。
地球在自转过程中始终不停地围绕该轴线运转。
地轴通过地心,与地球表面的交点为南北极点,和地球的自转轨道面赤道面垂直,和地球的公转轨道面斜交。
地轴空间指向:某北段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
2.地球自转与公转[聊城大学2012年研]
答:(1)地球自转是地球绕自转轴自西向东的转动,周期是一日。
从北极点上空看呈逆时针旋转,南极点相反。
地球自转产生昼夜交替、地方时或区时及地转偏向力。
(2)地球公转是地球按一定轨道绕太阳的转动,周期是一年。
地球公转导致四季的变化,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周期变化。
3.类地行星[西南林业大学2012年研]
答:类地行星是以硅酸盐石作为主要成分的行星,包括水星、金星、地球和火星。
类地行星的结构大致相同:主要是铁的金属中心,外层则被硅酸盐地幔所包围。
表面一般有峡谷、陨石坑、山和火山。
4.大地水准面[西南林业大学2012年研]
答:大地水准面是指以平均海平面表示的平滑封闭曲面。
在测量工作中,均以大地水准面为依据。
因地球表面起伏不平和地球内部质量分布不匀,故大地水准面是一个北半球较细
长,南半球较粗短的不规则曲面。
该面包围的形体近似于一个旋转椭球,称为“大地体”,用来表示地球的物理形状。
5.岁差[西南林业大学2012年研]
答:岁差是地球自转轴的进动引起春分点在黄道上反地球公转方向的缓慢运行,使回归年比恒星年略短的现象。
在太阳,月亮和其它行星的引力作用下,地球自转轴在空间不断发生变化。
其长期变化使地球自转轴绕着地球公转轨道面的垂直轴旋转,以大约26000年的周期在空间描绘出一个圆锥面,平均半顶角约23.5°。
6.地冕[西南林业大学2012年研]
答:地冕是以氢原子和氦原子为主要成分的地球高层大气。
由于氢原子和氦原子发出微弱的辐射而得名。
地冕中明亮的新月形区主要是由原子氧和分子氮激发而生的白昼气辉,叫内地冕,灰白色带为漫射辉光氢的激发气体,叫外地冕。
7.内海[西南林业大学2012年研]
答:内海是指深入大陆内部,除了有狭窄水道跟外海或大洋相通外,四周被大陆内部、半岛、岛屿或群岛包围的海域。
如地中海、波罗的海、加勒比海等。
最大的内海是加勒比海。
8.经度与纬度[浙江师范大学2012年研][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研][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研]
答:①某一地点的经度,即该地所在经线与本初经线之间的角距,即这两个经线平面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