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第16课《桥》(第二课时)
五年级下16课《桥》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第16课《桥》第2课时教学设计华山实验小学王宏龙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老共产党员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
2、领悟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理解课题的深意。
教学重点:感受老共产党员的精神,学习课文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课题的深意。
教学方法:朗读指导,合作探究。
教学准备:第一课时教学。
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复习字词,揭示课题: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课文《桥》,学习了生字新词,对课文内容有了大致的了解,现在老师想看看大家的学习情况。
1、认读词语。
咆哮疯狂狞笑淌着放肆揪出豹子瞪眼呻吟胸膛搀扶祭奠纠正学生的错误,强调“豹”和“祭”的写法。
2、说说课文写了什么事情?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16课《桥》,在品读赏析中感受老人崇高的精神与人格魅力。
二、自主学习,品读课文。
1、课文中有许多写洪水的语句,读课文,找出这些句子读一读,看有什么体会。
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
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木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地呻吟。
当时情况危急,可用哪些词语来形容?指导学生朗读这些句子,表现出当时的危急?2、在危机关头,村民们都惊慌失措,他们的党支部书记是怎样做的?怎么说的?请再读课文找找有关的句子,说一说自己的体会。
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
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
他像一座山。
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
”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
指导学生朗读这些句子,表现出老汉的无私无畏。
3、小结:在洪水面前,老汉选择了让()先走;在群众与党员之间,他选择了();在他与小伙子之间,他把生的希望()。
老汉真是()!三、研读课文,探究写法:这篇文章虽短却感人至深,震撼人心,被评为优秀作品,除了内容的原因外还因为作者的表现方法独具匠心。
16《桥》第二课时教学设计_教案教学设计
16《桥》第二课时教学设计设计理念:根据本单元教学要求,为能实现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令人感动的地方,感悟老共产党员无私无畏、舍己为人的高尚品格这一目标,我主要抓住文中描写老汉语言、动作、神态的句子。
我采用多种形式的读,如品读,对比读,齐读,指名读,自由读、默读、配乐朗读,从而达到“以读代讲”,“以读悟情”,“以读达情”的效果。
具体操作步骤为自读自悟,潜心学文;精读品析,读悟生情;揭题寄哀思,升华情感。
教材分析《桥》这篇课文作者满怀深情地塑造了一位普通的老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他以自己的威信和沉稳、高风亮节、果决的指挥,将村民们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桥。
他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桥梁。
这篇课文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语言简练生动,极富韵味。
在表达方法上有三个突出的特点:(1)构思新颖别致,设置悬念。
(2)本文多用简短的句、段,来渲染紧张的气氛。
(3)大量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增强表现力。
选择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引导学生在感人的故事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和感染,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二是帮助学生在读书思考中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学习目标:1、通过研读课文此举,结合洪水肆虐的危急情况,逐步感受老汉的光辉形象。
2、理解题目《桥》的深刻含义。
3、领悟课文内在表达上的特点。
重点:结合飞速上涨的洪水,感受情况的危急,领悟老汉的每一次举动的内涵和精神。
难点:理解《桥》的深刻含义。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第一课时我们初步学习了〈〈桥〉〉这篇课文,对其中的内容已经有了大致的了解,那么现在谁来说说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生答),现在就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走进那个特殊的黎明。
,和村民们一起感受灾害突然降临时那可怕的一幕。
古人云“不动笔墨不读书”,现在就请同学们拿出笔,自由读课文,画出描写洪水和雨水的句子,并选择感受最深的一句作批注。
二、全班交流,相机指导。
《桥》第二课时教案总结设计
《桥》第二课时教课方案教课内容: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16课《桥》第二课时。
教课目标:1、经过研读课文词句,联合洪水暴虐的紧急情境,逐渐深刻感觉老汉在紧急时辰把生的希望让给他人,把死的危险自己扛起来的人品与精神。
2、积淀感情,让学生经过层层深入的感情朗读课文,获得语感的有效提高。
3、累积课文特点语言,认识课文布局谋篇、环境描述的表达特点,理解题目“桥”的深刻含义。
教课要点、难点:要点:联合飞速上升的洪水,感觉状况的紧急,意会老汉的每一次行为的内涵与精神。
难点:理解“桥”的深刻含义。
教课过程:一、情形导入,感觉洪水的暴虐1、同学们,你们从电视上看到过山洪暴发时的画面吗?当时你有什么感觉?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
2、假如你遇到这类紧急的状况,你会怎么做?3、今日我们连续学习16课《桥》,看看文中的老汉在山洪暴发时又是怎么做的?让我们穿越时空,走进那个农村,走进那个特别的拂晓和村民们一起感觉灾祸突然降暂时那惊心动魄的一幕。
二、走近洪水,感悟洪水的可怕1、请同学们快速读课文,并谈谈这场洪水给你带来什么样的感觉?用一个词来形容。
2、交流,用一个词形容这场洪水给你带来的感觉。
3、你们是从课文哪些语句的描述中感觉到紧急、恐惧、惧怕的?找到并划下来读一读。
4、同桌或前后桌的同学交流一下找到的句子。
5、出示:山洪吼怒着,像一群吃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行当。
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
死亡在洪水的奸笑声中迫近。
水逐渐窜上来,?嚣张地舔着人们的腰。
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
6、同学们找得很准,可是,像刚刚几位同学那样读,能让人感觉到洪水的可怕吗?请同学们频频朗读,经过朗读,让大家感觉到这的确实确是一场可怕的洪水。
7、洪水如猛兽般正以强盛的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席卷了整个农村,淹没了农田,冲毁了房舍,死亡正向人们一步步地迫近。
可劳动了一天的人们还在酣睡中。
一声惊呼,大家突然一脚踩进水里,假如你是此中一员,你是什么感觉?你能想象出男女老少命在朝夕时的样子吗?找找课文中的人们作出了如何的反响?你从中感觉到了什么?从哪儿感觉到的?用一个词形容人们的表现。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16、《桥》(第二课时)
《桥》教学设计(第二课时)鱼乡导务小学齐朝朝一、教材简析《桥》是一篇小小说,本文满怀深情地塑造了一位普通的老共产党员临危不乱、忠于职守、舍己为人的光辉形象。
他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桥梁,这座桥梁是我们党以老支书为代表的优秀共产党员密切联系群众的“桥”,这正是课文以“桥”做题目的深刻内涵。
这篇文章展现了小说的一些表达特点:1.设置悬念,前后照应。
2.本文多用简短的句、段来渲染紧张的气氛。
3.大量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增强表现力。
除了小说体裁体现的这些特点以外,课文还重在通过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的描写表现人物高尚的品质,在这里既可以进行一种阅读方法的指导,学习抓住人物外貌、动作、语言体会人物品质的阅读方法;也可以是一种习作方法的指导,学习作者通过对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的描写来表现人物的品质。
在教学中,应让学生抓住重点语句多读感悟,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
既感受小说的以上表达特点,同时感悟人物高尚的品质。
二、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有关村支书外貌、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体会村支书临危不乱、忠于职守、舍己为人的高贵品质。
学习作者通过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方法。
学习抓住人物外貌、动作、语言体会人物品质的阅读方法。
2.了解小小说“巧设悬念”前后照应的表达特点。
三、教学重难点及突破教学重点:抓住文章中令人感动的句子,结合老支书的语言、动作等描写,体会村支书的性格特点和高贵品质。
学习作者通过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了解小小说“巧设悬念”前后照应的表达特点。
教学突破:聚焦老汉,通过朗读关于老汉外貌、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感悟村支书临危不乱、忠于职守、舍己为人的高贵品质。
四、教学设计(一)复习导入1、齐读课题2、概括主要内容(洪水来临之际老汉有序的组织大家上桥,最终乡亲们得救了,老汉和小伙子却牺牲了)板书洪水、桥。
3、再来思考一个问题,请用一个字来形容洪水来临前暴雨的特点(大)洪水的特点呢?(凶猛)五天以后洪水退去,有一位老太太来祭奠两个人,他们分别是谁?(她丈夫和她儿子)板书:老支书小伙子除了这些人还有谁?板书:乡亲们这些人的性命,这些人的命运与这座桥紧紧的联系在了一起,这是一座怎样的桥?(窄窄的木桥)还是一座怎样的木桥?(生命之桥)乡亲们得救了这个奇迹是谁创造的?(老支书)(三)聚焦老汉形象、品质1、用三分钟时间默读课文7—23自然段,依次用“_”“△”“~~~”画出老支书语言、动作、神态的词语或句子,认真地读一读,静静地想一想,你从中读懂了什么,在旁边批注自己的感受。
《桥》第二课时
•
啊,老汉!
你将牢牢驻留在我们心间
永远,永远!
这是一位怎样的老汉?课文中 留给大家印象最深的是老汉的形象, 为什么却以“桥”为题?
“老支书,你是村民们跨 越死亡的生命桥!”
课文在表达方法上有哪几个突出 的特点?
一座山
•
我不知道
你的姓,你的名
但我知道
你有一个动人的称呼——老汉!山
征服了肆虐(nüè)的洪水 一座刚毅的山 抵挡了可怕的灾难 更是一座深情的山 饱含着宽广无私的爱
却一脚踩进水里。是谁惊慌地喊 了一嗓子,一百多号人你拥我挤 地往南跑。……人们又疯了似的 折回来。
人们跌跌撞撞地向那座木桥 拥去。
设问导学 小组合作
这是一个什么样的老汉呢?找出描写老 汉神态、语言、动作的句子用“——” 标出,并把自己的感受批注在旁边。
自主学习 读一读: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7——23自然段。 画一画:用“——”画出描写老汉神态、语言、动 作的句子。 写一写:从句子中你感受到老汉是个怎样的人,抓 重点字词来谈体会。
16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老支 书在危难面前所表现出来的无私 无畏、舍己救人的高尚品质和人 格魅力。 2、理解题目“桥”的深刻含义。 3、领悟课文中表达方法的特点。
基础检测
咆哮 没腿深 跳舞 狞笑 放肆 惊慌 你拥我挤 疯了 跌跌撞撞 乱哄哄 拥戴 清瘦 沙哑 盯着 揪出
村庄惊醒了。人们翻身下床,
老汉清瘦 的脸上淌 着雨水。 他不说话, 盯着乱哄 哄的人们。 他像一座 山。
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人们翻身下床,却一脚踩进水里。 是谁惊慌地喊了一嗓子,一百多号人 你拥我挤地往南跑。近一米高的洪水 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人们又疯了似 的折回来。 人们跌跌撞撞地向那座木桥拥去。
五年级语文《桥》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案
五年级语文《桥》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案目标设计思考过程:针对本课教学,在研读课程标准在高段(小学高年级)的阅读教学要求后,有如下几注意: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
3.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
4.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
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5.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爱、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
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作品的情感。
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
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
阅读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能从图文等组合材料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
6.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体会顿号与逗号、分号与句号的不同用法。
本课目标确定的重点及其依据:【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那么,就本文来讲,“赏析”中所谈到的“描写洪水的拟人句”中,哪些写洪水的贬义词语所表达的情感态度,需要结合词语来体会,一方面体会情感态度,另一方面,体会这样写(词语和你人手法)的作用;【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
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就本文来讲,需要引导学生去体会本文作者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老支书在灾难来临的时刻,首先想着他人,然后才想着自己的儿子,这种为了群众生命安全而舍身忘我的精神。
需要注意的是:这种精神不能是空洞的贴标签,而是需要结合老汉的言行表现——像一座山、冷冷、“退党”、“揪出”与环境描写结合起来(在什么情况下做的),与其他人的表现做对比,思考“不这样”做与“这样做”了的价值差异,将“为群众”、为“自己的儿子”结合起来,从而产生深刻体验。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桥》第二课时
《桥》教学案例(第二课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下册第16课辽宁省东港市菩萨庙镇孙沟小学杜邦运教学目标:1、有感情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学习感悟环境描写对人物形象的烘托作用及领悟作者遣词造句的方法;3、体会老支书舍己为人的高风亮节教学过程:一、回顾引入、走近文本:师:16课以桥为题写了一个感人的故事,谁能简明扼要的说一说这个故事。
(点评: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在回忆中走进文本)二、环境感悟、学习方法:1、在这个故事中,我们都知道主人公是那个全村人都拥戴的老支书,但你发现没,作者却用大量的笔墨描述了当时环境,它的作用何在呢?学生自读课文,画出描写大雨、洪水、木桥的句子。
2、学生汇报,教师出示环境描写的句子:①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
像泼。
像倒。
②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③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
④东面、西面没有路。
只有北面有座窄窄的木桥。
⑤水渐渐窜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⑥木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地呻吟。
⑦突然,那木桥轰地一声塌了。
A、读书需要想象,请你仔细读读这些句子、在头脑中想象,文字所描绘的画面,读懂什么?(点评:潜移默化中指导运用读书方法)结合学生汇报,引导学生体会当时环境的危急、紧迫。
B、再看看作者是用什么方法把这危险的境况写出来的?师根据学生回答小结:作者针对雨大、水急的事实,展开恰当的想象、联想,使我们有了身临其境之感,说话、写作时也要这样。
C、老师设疑:我们都知道洪水中还有许多景物可写:如折断的大树、惊慌失措的家禽、牲畜等。
为什么作者没写它们,而只写大雨、洪水、木桥呢?(点评:抓住文中特点,及时指导领会选材要典型,体现读为写服务)师根据学生回答点拨:因为这些景物与人物活动联系紧密;更能突出人物形象,因此写作时要根据表达需要选取典型材料。
D、联系生活及时训练:我们一同来回忆一下正月十六那天那场五十年难遇的天气突变,能用一个词来说说它给你的印象吗?你能不能像作者一样,把那天你在上学途中的所见,选2—3个有代表性的事物,运用夸张、拟人成比喻等方法把它描述给大家听一听吗?(点评:引导学生抓住了环境描写在课文中的重要地位,引导学生认识环境描写对突出人物形象的作用,引导学生学习了作者怎样通过想象、夸张、比喻等修辞方法进行描写的,同时,紧密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进行练习。
课堂记录-五年级下册第16课《桥》(第二课时)
深入挖掘文本,让读与写有机结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桥》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16课《桥》(第二课时),单元主题是:“心灵深处的感动”。
《桥》这篇课文作者满怀深情地塑造了一位普通的老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他以自己的威信和沉稳、高风亮节、果决的指挥,将村民们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桥。
他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桥梁。
这座桥梁是我们党以老支书为代表的优秀共产党员密切联系群众的“桥”,这正是课文以“桥”作题目的深刻内含。
在“心灵深处的感动”单元主题的引领下,本课将在教学中带两篇文章:《主题阅读》中的《生死抉择》、2、《回家》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感受老共产党员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
教学过程:设计理念:阅读教学不能只停留在理解内容的层面上,而要注重发挥语言的感染力,本课教学努力让学生敞开心扉,感受语言体味语言,使学生在浸润文本语言的基础上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实现内心的共鸣。
教学过程:一、教学导入,情感铺垫:1.(大屏展:感动中国图片,伴音乐教师深情诉说:)同学们,我们这单元学习的主题是:心灵深处的感动。
伴着这熟悉的音乐和图片大家一定不会陌生,这是中国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节目,这档节目是以评选出当年最令人感动的人物为主打内容,每年都有一些人感动着所有的中国人,感动中国被誉为中国人年度精神史诗,无数的心灵就这样久久被感动,下面我们通过一首小诗来分享感动的力量:感动,是心灵深处出的共鸣,感动,是催人泪下的情感释放,感动,是刻骨铭心的永恒记忆。
感动,更是溢满眼窝的泪,感动,是泪中的微笑,感动,是微笑后的幸福。
感动,是用爱作花蕊,感动,是用情做花瓣。
感动,更是用泪去浸润生命,润物无声....2指名读、齐读体会单元主题和内涵。
【设计意图:由单元小诗入课,可以上学生进而感受单元主题的内涵,分层次有序的朗读,让学生读得投入,让老师听得专注,我认为在这一环节很大程度上奠定了本课、温馨、感人的基调。
《桥》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桥》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桥》第二课时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3、领悟课文在表达方法上的特点。
4、介绍小说的三要素,扩展学生阅读视野。
【教学重点】通过对环境的烘托,故事情节的展开感受人物的形象。
【教学难点】通过人物的表达方法体会人物形象。
【设计理念】本文以频频分段的形式,笔调简练而利索地勾勒出洪水来袭的迅猛,老汉临场指挥的果敢,舍己救人的震撼力量。
虽然桥是连接当时生与死的纽带,但是这桥是窄的,是经不起折腾的。
所以,真正联结起村民生与死的坚实的桥梁,恰是老汉沉稳指挥的风范,舍己救人的力量,这正是文章的主旨所在。
而语言表达是为主旨服务的,所以,本课的设计旨在借以想象,描述,增加语言实践的机会,并以情感渲染为依托,以多层次回环朗读为情感推波助澜,力求体现思维、语言及情感三者的和谐共振。
【教学过程】:一.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16课,谈歌的小小说《桥》。
板书课题你们读过小说吗?知道小说的三要素是什么吗? 随机板书:(环境故事情节人物)二. 1、现在老师请一名同学读课文,再现那个可怕的黎明。
老师不了解大家,我们班谁的朗读最好,给我们读一下。
如果他在读的过程中出现问题请及时在书上标注。
(读完后,找其他同学订正)2、老师考虑到这篇课文所在单元的训练重点,又想大家已经五年级了,我决定采用大家自主学习的方式,老师设计了这张表,请组长把表格发给同学们。
请大家再次走入文本,深入细致的读,你会有很多发现!然后用精炼简短的语言填写手中的表。
(3-4分)3、回到你的小组中,看看另外三个同学的表格,如果有问题,可以相互交流一下。
(2分)4、同学们通过自学,讨论已经把表格完成,哪位同学愿意汇报你们的学习成果?(指生回答)我们应先从哪方面汇报起? 环境是为了烘托故事情节和人物,我们就围绕环境先来汇报,其他人也可以就这一主题进行补充。
老师把这些描写水的句子组合在一起,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课件出示句子)指导学生找出修辞方法。
我觉得你们的读得缺少点东西,这样,我们一起看一段录像,看看这里面有没有咱们朗读时需要的那种感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年级下册第16课《桥》(第二课时)
执教人
时间
公开课形式
校本研训展示课
地点
多媒体教室
教材
分析
《桥》是作家谈歌的小说。讲的是在洪水肆虐的危急时刻,村党支部书 记放弃自己与家人逃生的机会,组织全村人从小木桥上有序撤离的故事。小 说使用环境渲染、悬念设置等方法,刻划了一位灾难面前沉着冷静,生死抉 择面前大公无私的共产党员形象。
把要求提得更明确,
以免引起学生误解。
山给你留下的是什么印象?
把你认为能体现老汉是山的语句划一划,读一读,写一写自己的
增加这个个问,为的
是作铺垫,让学生体
想法或体会。
会老形象时能有一
全班交流:
个凭借。
(一)镇定如山
1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冷静沉着,是村民的主心骨、
靠山。
2、组织大家有序撤离: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
教学
目标
1、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深读重点语句,体会支部书记沉着冷静、大公无私、父爱如山的英雄 形象。
3、 初步感悟设置悬念的写法及其在表达上的作用。学习使用环境渲染的 与法表达情感。
教学重点
深读重点语句,体会支部书记的崇高品质与英雄形象。
教学难点
感悟设置悬念、环境渲染等表达方法的作用。
边!语言简洁,命令清晰,执行有力,镇定如山
小结,引读:他像一座山。
(二)责任如山
1他本有机会让自己和家人提前撤离,但他没有这样做,因为
他知道,他是支部书记,对全村人的安危负有责任。
2、当发现儿子混在群众队伍中的时候,他毫不犹豫地揪出了儿
子
a白板出示15、16两段。指名读。。
b出示课文插图,讨论:
他是在什么情况下揪出儿子的?
生思考:这个部分描写中有和刚才揪出小伙子的行为矛盾的地
方,你能找出来吗?
2、抓住重点词句体会:
A两次“吼道”,分别是为了什么?
B揪出小伙子一一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这是为什么?
3、其实这并不矛盾,这是深沉无私的父爱。
再次引读:他像一座山。
(四)完成填空。你觉得老汉是个怎样的人?
此时,你也许明白了,课文写的是老汉,为什么以“桥”为题?
板书设计
16桥
镇疋如山大公无私
他像一座山责任如山舍己为人
父爱如山
三、出示。
2,回顾环境渲染的写法。
3、课件出示背景图片,练习仿写:
提供情境,用环境描写写出全村人对老汉的沉痛悼念。
填空起到了概括老 汉特点的作用,使老 汉形象在学生脑海 中得到了综合。
删去揭晓悬念一环 节,因为此时对学生 来说已无悬念可言, 且已忘了自己第一 次读到此处的感觉, 这个环节设计无必 要。将课文最后三段 的学习与仿写练习 结合,用音乐渲染情 境,图片展示情境, 学生当堂练写。
教学准备
白板课件
教学流程
改动意图
一、听写导入,回顾洪水肆虐的危急情况
1听写词语:
咆哮 势不可当狞 笑
惊慌 你拥我挤跌跌撞撞
你能选用这些词语联系课文内容说一段话吗?
过渡:在这千钧一发的危急时刻,党支部书记,那个全村人都拥 戴的老汉出现在他们面前。
白板展示7、8两段,齐读。
板书:他像一座山
二、深读重点,树立老汉的英雄形象
用追问的方式,引导
他是怎么揪出儿子的?(抓住重点词语深读:揪、吼道、凶得像
学生深入理解:环境
只豹子)
描写在此处的渲染
如果不把儿子揪出来,会怎么样?
作用。懂得把儿子揪
3、小结再次引读:他像一座山。
出来的必要性。
(三)父爱如山
当木桥前只剩下他和儿子的时候,他坚持让儿子先走。
1、白板出示17-23自然段,指名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