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中如何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
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火花——浅谈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1 . 创造性思维既包 括各 种类 的思维 , 也包括各类型 的思维。 2创造性思 维是复杂 的高级思 维过程 , . 但它却不 是脱离 任
何 其他 思维 的另一种什么特殊的思维。 3创造性思 维是多种 思维有机结 合的产物 , . 而绝 不是多种 思维机械相加 的结果 。 4创造 性思 维固然有 它独有 的活动规律 , . 但它也必 须遵循 其他思 维活动 的规律 。
培养创 造性 思维 的环境 。
、
什 么是创 造 性 维
所谓创 造性思维 就是大 脑皮层 区域不 断地恢 复联 系和形
成联系 的过程 , 它是 以感知 、 记忆 、 思考 、 联想 、 理解等 能力 为基 础, 以综 合性 、 探索性 和求新性为特 征的心智活动 。通俗 的说 ,
创造性思维乃是多 种思 维形式 ( 包括种类 和类 型 )特别是形象 , 思维与辨证思维 的高度结合 的结果 。理解这一定义 , 还需注 意
摘要 :1 2 世纪是一个知识创新的世 纪,新世 纪正在呼唤着 大批 高素质创造型人 才的 出现 。这就 需要教 师在教 学中不 断的 心理 的 自由” 。首先 , 要使 学生积极 主动地探求 知识 , 发挥创造 性, 必须 克服那些课堂上老师是 主角 , 少数学 生是配角 , 大多学
培 养学生的创造力 , 形成创造性思维。
20 0 8年 l O月 ( 总第 9 2期 )
囊
激 发学 生创造 性 思 维 的火花
(u0,) Clt. uay0 mN00 tN2 i O v2 e9 .8 1
浅谈数 学教 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思维能力
王 凤 霞
济南高新区第一实验学校 , 山东 济南 200 5 11
怎样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怎样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一、精心设计导入环节,激发思维的活跃性在教学过程中,上课伊始就利用趣味性的教学内容牢牢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可以激发他们智慧的火花,让他们主动探索所学内容,促进思维的活跃性发展。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认真研读教学内容,针对重难点内容设计趣味性的导入环节,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积极思考,在活跃的思维状态下快速理解数学概念,并通过做数学练习题目对知识达到融会贯通的程度,提高他们的数学综合能力。
例如,在教学“24时计时法”时,教师可以利用一个小故事进行课堂导入:小松鼠和小白兔约好了第二天一起玩耍,并说好7时在森林的小河边见面。
第二天早上,小松鼠7时准时到了河边,可它等啊等,直等到太阳落山了小白兔才来。
小松鼠气愤地对小白兔说:“你真是一个不守时的家伙,我在河边等了你一整天。
”小白兔小声地辩解:“对不起啊,我以为是晚上7时。
”在有趣的故事中,学生意识到用12时计时法有时会对所说的时间造成误解,那么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在学生思考的同时,教师引出24时计时法,能有效提高学生的探究兴趣,实现高效的课堂教学。
二、设计探究活动,促进思维的深入发展在数学学习活动中,随着掌握知识的增加,学生的数学思维也在不断深入发展。
为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设计探究活动,激发学生的思考动力,让他们在反复思考中掌握所学知识,提高思维能力。
例如,在教学“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时,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探究问题:学校的操场是一个长方形,要计算它的面积,我们要怎么办呢?在探究过程中,学生通过分析教学内容,掌握了计算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公式,知道要计算学校操场的面积,需要测量出操场的长度和宽度,然后利用长方形的计算公式计算得出。
通过探究活动,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有了深刻的理解,并能够正确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开展分层教学,逐步提高思维能力小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时,由于学习能力的不同,有的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较快,有的学生则很难理解所学的知识。
小学数学教学应该点燃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
、
数 学 中充 满 了逻 辑 关 系 , 充 满 了只 有 充 分 研 究 才 能 发 现 的
自我创新 的平 台。使他们 的学习有成就感 ,进一步激发其数学 学 习的积极性 。例 如学 生在学 习了 “ 加法的交换律”一个知识 点时 ,有好奇的学生问 :老师 ,减法有交换律 吗?学生提 出的
数 学 是 来 源 于 生 活 的 数 学 ,是 富 含 创 新 意 识 的 数 学 ,是 具
在教师 的引导下 , 学生解决 了问题 。 例如教师列举 3 5 1 这个数 , 并且 变换数学 的顺序 为 :5 3 1 、1 5 3 、3 5 1 。这些数都可 以被 3 整除 ,所以这引起学生重视 ,接着总结能够被 3整除的数的特 征 :不能 只看个位 ,而是要各位都 看 ,并且总结 出这个数的各
分利用这种逻辑关 系,发挥 自身的逻辑 思维 能力 ,在解决数学 问题时求新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异 ,求真 ,求实 ,点燃学生创新思维 的火花 。
创 新 思 维 的 培 养 应该 贯 穿 于整 个 数 学 的 教学 始 终 , 贯 穿 于 学 生
所以数学教学是引导学生逐 步发现 、探索 ,而进一步发现规律 的过程 ,这个过程应该受到足够 的重视 ,教学不能重结果而轻 过 程 ,而 恰 恰 是 这 个 过 程 反 映 了 出学 生 探 索 能 力 的发 挥 与 提
得 到 更 快 更 好 的答 案 。 让 学 生 动 手 发 现 数 学 的 逻 辑 关 系
一
小 学生具 有好奇 心强 的特 点 ,他 们对任何 事物 都感 到好 奇 ,并且 想一探究竟 。好奇 ,是数学学 习的一种 良好 的品质 , 具有好奇心 ,才能激发学生的质疑意识 ,才能在质疑中完成对 问题的探索与得出结论 。所 以在数学教学 中教师要注重保护学
点燃学生创造思维的火花——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创 设情境 。激 发创新 能 力 乌 申斯基说 : “ 没 有 丝毫 兴趣 的强 制学 习 ,将 会 扼杀 学生 探 求 真理 的欲 望 。 ”恰 当地创 设情 境 ,能够 激 发学 生 的学 习兴 趣 ,他们 的创 新 意识 就会 孕育 产 生 。主动 参与 是培 养 学生 创新 意识 的 内动 力 ,让 学 生 主动参 与 Leabharlann 教 师要 为学 生创 设 民 主的学
“ 学 起 于思 ,思起 于疑 ” ,学 生 的积 极思 维往 往是 由问题 开始 ,又 在解决 问 题的 过 程 中得到 发展 。 《新课 标 》中指 出 : “ 数学 教 学应从 学 生实 际 出发 ,创设 有 助 于学生 自主学 习 的问 题情 境 ” 。认 知心 理学 关 于学 习机 制 的最 新研 究成 果揭 示 了学 习主 动性 的本 质是 认识 主体 的主动 建构 。 只有 当认 识主 体 意识
造 潜能 。 五 、 留下学 习 “ 空 间” 。培 养学 生的发 散思 维能 力 课 堂 的知识 与技 能 、过 程 与方法 ,以及情 感 、态 度和 价值 观 三个 维 度 的结合 ,是 充分体 现新 课 程 的价值 追 求 ,课堂 不再 是 一 个封 闭的 系统 ,应 在知 识 、活 动 场所 、情 感 态度 等 方面 释 放 出更 大 的空 间 ,容 纳更 多 师生互 动生成 的东西 。
逻辑 性和 广泛 的应用 性。 在小学 数学 课堂教 学中 ,教师 要着眼 于学 生的 创造思 维、 创新精 神的培 养 。
关键词: 小学数学 创造思维 创新精神
小学 数学 是基 础教 育 的基 础学科 ,是 培养 与 提高人 的文化 素质 和科 学 素质 的重要 组 成部 分 ,具 有高 度 的抽象 性 、严 密 的 逻辑 性 和广 泛的 应用 性 。江 总 书记高 瞻远 瞩 地指 出 : “ 创 新是 个 民族 的灵 魂 ,是 一 个 国家 兴旺 发 达 的不 竭 动 力 。 ” 并指 示: “ 树立 全 民族 的创 新 意识 。”为 此 ,作 为一 名教 师 ,我们 要 千方 百计 地激 “ 活” 学 生主 体 ,把 学 习 的主动 权交 给 学生 , 尽量 让他们 去发 现 ,去 探 索 ,去创新 。那 么 ,如 何在 小 学低 年 级数 学 课 堂教学 中着眼 数学 的 创造 思维 、培 养学 生 的创 新精 神 呢?下 面 ,我 浅谈一 下 自己的几 点看法 。
小学数学老师经验交流会发言稿
小学数学老师经验交流会发言稿小学数学老师经验交流会发言稿作为一名小学数学老师,我虽然不算有很多经验,但是我愿意分享我的看法,供大家参考。
一、采取多种形式,培养研究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在教学某个知识点时,我们应该力求形式新颖,寓教于乐,尽量减少机械的程序,增强学生研究的兴趣。
比如采用色彩鲜艳的教具、新颖的谜语、有趣的故事、迷人的游戏等等,让学生感到新奇、有趣,具有新鲜感和吸引力。
同时,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应密切联系,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到研究的重要性,激发和培养持久的研究动力。
比如,在教学连减时,我们可以设计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有趣和实用,对数学研究产生亲切感和实用感。
最后,我们还应该让学生总结出研究方法,既提高了学生的研究兴趣,降低了研究难度,又激活了学生创新的思维火花,边做边想,百倍胜于只做不想。
二、教学中必须加强训练。
小学数学教学经验交流材料5篇汇集站在岸上永远学不会游泳,要想成为游泳健将就要到大海里去锤炼。
以计算教学为例,计算是帮助人们解决问题的工具,是小学生研究数学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在教学中,每堂课基本上都用5分钟左右的时间练口算,形式多种多样,有抢答、个人答、开火车等等。
每天让学生练一页心算口算,从一天来看,每堂课五分钟的口算练时间不算多,但持之以恒,聚沙成塔,就能发挥出很大的作用。
三、教学中必须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求知欲望。
在组织教学时,我们应该通过设臵各种问题情境,创设各种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激起学生要弄懂和学会数学的欲望,引发认知冲突,使学生产生新的研究需要,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学生研究的积极性、主动性。
在教学中设臵一些悬念,创造一种特殊的情境,能激起思维的火花,促使思维的列车风驰电掣地向前驶去,进而把注意力和智慧集中到新知识的研究上来。
尊敬的各位老师:我很高兴能够在这里与大家分享我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的一些感想和体会。
激发认知冲突,碰撞出思维火花的一堂数学课——袁晓萍老师《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赏析
激发认知冲突,碰撞出思维火花的一堂数学课——袁晓萍老师《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教学赏析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数学课堂中的一个重要的知识点,袁晓萍老师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课中,以精彩的教学内容,激发了学生们的求知欲望,受到了学生们的一致好评。
袁晓萍老师在课堂上,以“几何和代数的结合”为主题,引导学生们从实物出发,从多角形的性质出发,探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袁老师用实物模拟的方式,将数学概念融入到教学中,从而让学生更加明白平行四边形的特点,知道如何求解它们的面积。
袁老师更是采取一种“碰撞式”的思维方式,将几何和代数这两个学科的知识结合起来,引导学生们从图形的角度去探究面积的计算方法。
袁老师不断提出问题,并结合实际模拟情境,让学生们自己去发现规律,推导出面积的计算公式,锻炼学生们的推理能力,让他们更好地理解这一概念。
袁晓萍老师的这一堂课,让学生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全面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概念,知道如何求解它们的面积,也让学生们对几何和代数的交叉应用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袁老师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们的认知冲突,碰撞出思
维火花,让学生们有了良好的研究体验,也让这一堂课成为数学课堂中的一枚璀璨明珠。
如何培养初中数学思维能力及培养办法-
如何培养初中数学思维能力及培养办法:培养初中数学思维能力及培养办法一、培养初中数学思维能力1、找准培养数学思维能力的突破口数学思维的敏捷性主要反映了正确前提下的速度问题。
因此,数学教学中,一方面可以考虑训练学生的运算速度,另一方面要尽量使学生掌握数学概念、原理的本质,提高所掌握的数学知识的抽象程度。
因为所掌握的知识越本质、抽象程度越高,其适应的范围就越广泛,检索的速度也就越快。
另外,运算速度不仅仅是对数学知识理解程度的差异,而且还有运算习惯以及思维概括能力的差异。
因此,数学教学中,应当时刻向学生提出速度方面的要求,使学生掌握速算的要领。
为了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应当增强数学教学的变化性,为学生提供思维的广泛联想空间,使学生在面临问题时能够从多种角度进行考虑,并迅速地建立起自己的思路,真正做到“举一反三”。
教学实践表明,变式教学对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有很大作用。
如在概念教学中,使学生用等值语言叙述概念;数学公式教学中,要求学生掌握公式的各种变形等,都有利于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创造性思维品质的培养,首先应当使学生融会贯通地学习知识,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还要启发学生积极思考,使学生多思善问。
能够提出高质量的问题是创新的开始。
数学教学中应当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看法,并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自我鉴别。
新的课程标准和教材为我们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开辟了广阔的空间。
批判性思维品质的培养,可以把重点放在引导学生检查和调节自己的思维活动过程上。
要引导学生剖析自己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习中运用了哪些基本的思考方法、技能和技巧,它们的合理性,效果,有没有更好的方法;学习中走过哪些弯路,犯过哪些错误,原因何在。
2、二、教会学生思维的方法现代教育观点认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即思维活动的教学。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养成良好思维品质是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
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数学教学培养思维的四种情境
数学教学培养思维的四种情境
邢俊民
( 黑龙江省鹤岗林业技工学校, 黑龙江 鹤岗 154100)
摘 要: 阐述了数学教学中的四种情境及培养方法。
关键词: 数学; 思维; 情境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概括的间接的反映, 是认识的高级阶段, 是智力活动的核心, 人只有通
2 布“动”境
成( x2+2x+1) +1, 而 x2+2x+1=( x+1) 2, 所以 x2+2x+2=
和
#(f
g(
x) >0 x) >0
,
对于这类问题,
学生感到很抽象,
难以掌
握。此时教师可出一些有关具体习题, 让学生动手
解答, 如解不等式
x- 4 2x- 3
>0, 学生领悟到要使这个
不等式成立, 必须分子和分母同号, 就是:( 1)
# # x- 4>0
2x- 3>0
,(
2)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x- 4<0 因此这两个不等式组的解就 2x- 3<0
使学生轻松愉快地掌握知识, 活跃学生的思维。
4.3 解决问题要灵活。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培
养学生创新意识, 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千万不能
采取死记硬背, 照搬照抄的办法, 要使学生做到具
体问题具体分析, 区别对待, 灵活运用。例如: 解不
# # 等式
x2- 3x x2- x- 2
<0,
x2- 3x>0 x2- 3x<0
如果按
或
的
x2- x- 2<0 x2- x- 2>0
解法就比较繁。如果按下面的方法就简捷多了。
解:
x2- 3x x2- x- 2
<0 就是(
x( x- 3) x- 2)( x+1)
小学数学创新意识的培养9篇
小学数学创新意识的培养9篇第一篇一、做好预设,引导兴趣小学生最大的特点就是好奇。
虽说数学课比较枯燥,但是只要遵循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发展规律,精心预设,就能逐渐地培养起他们对数学的兴趣,进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在“圆的认识”这一课,我手上拿着一个球,走上讲台,提问:这是圆形吗?有学生回答道:“球是圆形。
”有的却说:“球不是圆形。
”同学们立即讨论起来。
我立即拿起粉笔板书“是”和“不是”,分别在后面加上问号。
同学们感到很奇怪,到底是不是?我告诉学生不能只说:“是”与“不是”,要说出是与不是的理由。
同学们又议论开了。
有的同学说:“球是可以滚动的,所以球是圆形的。
”有的同学说:“球是滚滚圆圆的球体,不是圆形。
”还有的同学说:“我从前往后看球就是圆的。
”看来同学们谁也说服不了谁。
为了使学生更加深入地讨论,我第二次拿出实物和图片让学生进一步观察,并让学生到黑板前把这些图形分成两大类,学生一会儿就完成了。
这时我进一步引导学生,拿出圆规画圆,孩子们很快就画好了,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同学们,你刚才是怎样画圆的?”因为有了刚才画圆时的感性认识,同学们很快就说出了自己对圆的已有认知:圆是由曲线围成的平面图形。
我则顺势进行小结:圆和长方形、正方形一样,是一个平面图形,而球占有一定的空间,是一种立体图形。
这样学生对圆的认识就更深入了。
学生在这样的教学预设中,积极参与,大胆思考,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在主动求知的过程中,情绪高涨,积极探索。
学生的创新思维就在快乐的学习过程中不知不觉地产生了。
二、乐于学习,培养兴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
有了问题学生才会积极思考,有了兴趣学生才会有积极探索的欲望。
那么数学课怎样才能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探究呢?在教学五年级(下册)“分数的基本性质”这一课时,我设计了一个故事情境:兔妈妈和它的三个孩子过着快乐而又幸福的生活,兔妈妈做的饼是又大又香,它的三个孩子可喜欢吃了。
开展“数学说题”教学-让学生的思维活起来优秀获奖科研论文
开展“数学说题”教学,让学生的思维活起来优秀获奖科研论文数学说题,就是在学生经过认真、仔细、严谨地审题后,在充分思考的基础上,让学生说清题意,说出解题思路和解题过程,说出问题的拓展和延伸,说出解题后的感想等.“说题”教学与传统习题教学的最大区别在于课堂上的主角是学生,而不是教师,改变教师的“一言堂”为学生的“群言堂”,改变了“学生听、教师讲”的被动学习局面.1.知此知彼——说题目在解题时,通熟题意是最重要的,吃透题中各个条件及关系是展开思维的基础.说清题意主要包括说题目所给的条件是什么,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题中涉及哪些数学概念、理论变化和规律等知识点,以及这些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说题目中的关键词和隐含条件,说出本题涉及的知识点并尽量说出命题意图,让学生领会揣摩习题的命题意图.通过让学生说命题意图这一环节,开展师生间、同学间的对话交流活动,体现师生互动,以学生为主体合作交流的课改理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2.浮想联翩——说思路问题的提出是思维的开始,学生只有在“为什么”的情境中思维才开始启动,在“怎么办”的情境中思维才开始深入.因此说题时,要引导学生学会审题,由表及里进行分析,去伪存真加以改造,抓住已知中所涉及的知识点,寻找和熟题相关或相近的知识点、题目特征,展开联想,尽快地找到思路.思路即是解题的线索,学生通过读题去准确领会题目提供的信息,条件和结论,结合自己已学的知识和数学活动基本经验,去进行思考分析,形成思路.教师在帮肋学生进行说题时,要引导他们观察条件与解题目标的特征,进行模式识别,联想自己大脑里所存在的知识与技能,据此消除问题条件与解题目标的差距,紧扣解题目标,抓住特征,多角度地、敏锐地、全面地观察与分析,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快速形成有效的解题思路.3.各持已见——说解法经过联想、分析寻找出了信息之间的连接点,初步形成解题的认识链,即解题的思路,然后进行决策尝试.尝试的过程是对认识链的具体化过程,也是探求认识链的合理性过程.由于分析的角度不同,因而认识链往往有所区别,这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各抒己见,大说“解题的思维过程”.说出思维的方式、过程及依据,让学生把好的解题方法介绍给大家,不仅能提高该生的表达能力,增强其自信心,而且也能让其他同学受到启迪,引燃思维,合作探究,共同亨受到解题的乐趣,学生亲自参与发现过程中困惑的情境,尝试的过程,经历探索过程的磨砺,从而会汲取更多的思维营养,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构建、优化和升华解题认识链,进而提高解题决策能力.4.实话实说——说错解说题不仅说“妙解”,更要说“错因”.事实上,思维的动力来源于学生认识结构的不协调,而示错就是故意制造或扩大这种不协调.学生的思源于疑,疑源于错,示错得体,犹如一石投入学生脑海,必将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荡起智慧的涟漪,从而激起学生强烈的探求新知的欲望和动力.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说错解,把原米错误的思维或心理过程及时说出米,暴露其错误的过程,复现解题的错误过程,让学生去分析、思考、争辩,找出错误的原因.在讨论的学习过程中让学生加深对数学基础知识的掌握,同时培养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5.畅所欲言——说反思反思是自己对自己认知过程、认知结果的监控和体会,数学的理解要靠学生自己的领悟才能获得,而领悟又靠对思维过程的不断反思才能达到.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自身的学习活动进行回顾与反思.数学概念形成过程的反思,数学公式发现过程的反思,对解题过程的反思,对解题方法与技能的反思等等.请学生说出自己思考问题的整个过程:自己先是怎么想的?为什么出错?教师和其他同学又是怎么想的?哪一种方法比较合理?为什么?今后应该如何思考此类问题?等等.让学生有感而发,不拘约束,进行数学交流与反思,有效地思维碰撞,促使学生形成一个系统性强、着眼于相互联系的数学知识结构,反思思维的发展和成熟.6.引领想象——说变式变式是指对数学概念和问题进行不同角度、不同情形的变换,彰显概念的本质和外延,突出问题的结构特征,揭示知识的内在联系.引导学生对例、习题进行变式,是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思维的碰撞,往往能产生精彩的火花.通过说变式,可以加深学生对学所知识的理解,对学习方法的思考,从而使解题思维得到升华.总之,数学说题活动学生是教师创设机会让学生品尝数学学习的成功感的良机,给学生创设一个互相交流、探讨的机会,使学生在“说”中理清思路,优化解题认知链,养成反思的习惯.。
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2)
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2)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2、重视知识积蓄,构建知识网络,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兼容性。
有了兴趣,绝不意味着就有了创造性思维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还要以丰富的知识为奠基石,以启发、联想、想象为钥匙来实现认识上的飞跃。
我时常以"睿智而勤奋,博大而精深"作为师生共勉的座右铭。
教育他们牢记:学海无涯。
同时,当学生有了较为广博的知识基础,再逐步指导他们通过联想等方式提出和解决一些新的问题,发现和构建一些可能的知识联系,产生知识的迁移和联结,来形成自己的新观点、新思想,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兼容性。
3、鼓励学生不囿于常规,敢于突破陈规,从而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非逻辑性和跃进性。
虽然广博的知识是形成创造性思维的必要条件,但决非充分条件,即知识并不等于创造性思维本身。
把所学知识转化为创造性思维是一个极其复杂艰辛的过程。
其重要原因之一是定势思维方式严重妨碍着学生变通思维能力的发挥。
历年高考问卷调查统计表明,当前数学教学的弊端之一是题型教学,易使学生形成思维定势,严重抑制了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挥。
我们应该清醒地意识到,教学中每一个问题的教学,在教会学生一种方法的同时,虽然使学生达到解一类问题的目的,但也容易导致学生在处理问题时形成思维定势。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不断打破学生积淀在头脑中的习惯性思维,为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充分发挥提供广阔的舞台。
同时必须注意经常性地向学生提供新素材、新观点,促使学生对新材料、新问题进行分析、思考和解决。
不断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善于质疑,大胆地向课本、教师、专家及权威质疑,对一些问题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并敢于标新立异。
实践证明,师生之间通过一个阶段的"磨合期"相互适应后,学生的学法也大大地改进,极力地避免了传统学习上大量枯燥乏味的机械重复,学生的潜能得到了充分的挖掘,全新的学习理念在不断增强,学习成绩大面积、大幅度地提高了,教育教学取得了十分可喜的成效。
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数学研究中需要培养的关键能力和素养,它包括数学思维能力、问题解决能力、数学沟通能力等。
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
下面将介绍一些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方法和策略。
1. 提倡多元化的研究方式为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应该提倡多元化的研究方式,包括案例分析、问题探究、实践操作等。
通过这些方式,学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认识和理解数学知识,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2. 引导学生合作研究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对于培养核心素养非常重要。
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小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等方式,引导学生进行合作研究。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相互交流和分享思路,激发彼此的思维火花,从而提高他们的数学沟通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注重数学思维的培养数学思维是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例如,教师可以使用启发性问题、开放性问题等激发学生的思维,引导他们进行推理和证明,从而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
4. 关注学生的研究兴趣和动机学生的研究兴趣和动机对于提高核心素养至关重要。
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个性特点和研究需求,尽量调动学生的研究兴趣和激发他们的研究动机。
通过与学生的互动和交流,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并将这些兴趣爱好与数学教学相结合,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
5. 提供个性化的研究支持每个学生的研究情况和能力都不尽相同,因此,教师需要提供个性化的研究支持,帮助学生克服困难,提高核心素养。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和程度,设置灵活的研究目标和任务,并提供相应的研究资源和辅导指导,使学生能够根据自身情况进行研究,充分发挥个人潜能。
通过以上这些方法和策略,教师可以在数学教学中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成长。
同时,这也需要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和教育理念,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和机会。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如何提升学生的思维》结题报告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如何提升学生的思维》结题报告一、研究概况(一)课题的提出在平时的教学中部分教师已经注重学生的思维能力,而在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往往忽视了对学生思维的训练。
教师一般通过教给学生算法并通过一定的训练让学生掌握计算技能,忽视学生对算理的探索过程。
本课题试图通过对我校中高年段的学生及其教师进行问卷调查、访谈,了解教师、学生对思维认知,寻找我校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还存在哪些问题。
(二)课题研究意义或价值平时教学中教师都很注重学生的思维训练,但在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往往容易忽视对学生思维的训练,教师一般通过教给学生算法并通过一定的训练让学生掌握计算技能,忽视学生对算法的探索过程,学生只知其然,却不知其所以然。
为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提升学生的思维,我们应舍得花时间让学生经历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这也是课程改革理念在计算教学中的具体体现,同时还要重视学生对算理的理解,在教学中教师往往忽视这一点。
在计算教学中,有很多地方可以比较自然地渗透数形结合思想、转化数学等数学思想方法,因此,在计算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思维训练,这样才能提升小学生的思维,才能使学生经历真正意义上的数学学习。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学生的核心素养已经成为全体教育工作者的共识,思维的培养无疑是核心素养的重中之重。
计算教学在小学教学中,一直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
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教师不仅仅是交给学生计算方法,而应该在这些方面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让他们通过做计算题,进行观察、对比和判断,激发他们思考,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
让学生的思维水平不只是停留在计算上,而是通过一道题进行有效的思考,提高他们的思维水平,为以后高年级的学习打好基础。
二、概念的界定计算教学:计算教学包括整数、小数和分数的四则计算及其混合运算,这些是日常生活和生产劳动中应用最广泛的计算方法。
小学计算教学贯穿于小学数学教学的全过程,是小学生学习数学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水平1.设定准确恰当的学习目标,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学习目标的设定要符合新课标,要与学生生活实际和学生思维水平的实际相适合。
教学时要以学生已有的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协助学生理解各种数量关系,把握现实生活中各种事物之间的数理联系,从而激起学生探求未知世界的兴趣。
例如在教学“圆的面积计算”时,我以学生已经掌握的“长方形面积的计算”知识为新旧知识的连接点,引导学生思考能否变圆为方?通过已经掌握的知识来解决新的问题,再通过课件演示,将圆分割拼成一近似长方形的物体,让学生分析这个长方形的长就是圆周长的一半,再通过推理、计算,概括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
2.创设生动和谐的学习情景,让学生学会科学地思考,生动有趣的学习情景,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平等的师生关系、和谐的学习气氛,能让学生轻松、自信、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思维活动的每个环节中去。
在教学中创设问题情景时,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的思维方向,提出的问题要富有启发性、层次性和指向性,要有利于激活学生的思维,但又不能超越学生的认知水平,要能够积极地指向学习的中心目标。
当然除了定向思维的训练,我更加注意增强学生逆向、横向、纵向、多向思维训练。
应用题教学是对学生实行思维训练的有效途径。
例如:教学“根据条件提问题”,在中低年级对学生实行“提直接与条件相关的问题”的训练;在高中年级对学生实行“从多角度思考,提出根据条件能够解决的问题”的训练。
学生从分步解答问题到列综合算式解答、从用一种方法解答到用多种方法解答,都表达了思维训练的渐进性。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步学会了科学地思考并培养了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
3.展开丰富开放的课堂活动,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
展开丰富开放的课堂活动,能让学生在活动中张扬个性,闪现灵动的思维火花,放飞理想的翅膀,激发思维潜能。
在教学中,身为教师的我们要逐渐教给学生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思维方法。
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探讨
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探讨1. 引言1.1 初中数学教学现状如何改善初中数学教学现状,促进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只有通过创新教学理念和方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引导他们积极思考和探索,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未来人才。
下文将探讨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深入开展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工作,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提升综合素质。
1.2 创新思维在数学中的重要性在数学教学中,创新思维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数学是一门需要逻辑思维和创造力同时发挥的学科,创新思维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
通过创新思维,学生可以转变传统的学习方式,提高解决问题的灵活性和独立性。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数学问题并非只有一种解决方法,而是可以通过多种创新的思维方式来解决。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有利于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1.3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必要性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是当前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竞争的日益激烈,传统的死记硬背已经不能适应当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不仅仅是为了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更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发展。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还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解决问题。
在现实生活中,面对各种各样的问题,需要学生具备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只有通过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才能培养出有创造力、有发展潜力的未来人才,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必要性不言而喻,是当今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2. 正文2.1 认识创新思维认识创新思维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第一步。
创新思维是指在面对问题时,能够提出新的观点和解决方案的能力。
它包括对问题的全面思考、发散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
对于初中生来说,认识创新思维意味着要敢于挑战传统观念、尝试新的解决方法,培养自己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2)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2)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五、加强动手操作,培养创新思维动手操作可以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位学生进行思维提供支柱。
调动学生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不仅可提高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能很好的培养学生的思维。
因此,在教学中尽量让学生动手操作,使学生的手、口、眼、脑等多种感官参加学习活动。
学生在动中学,在学中动,人人都动手操作,积极思考,研究起来兴趣浓,效率高。
例如让学生折一折、剪一剪、量一量、摆一摆等。
学生在动中获取了知识,激发了学习的兴趣,培养了创新的能力。
总之,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实施思维训练,有利于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有利于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就能把富有创造性潜能的人“材”,陪养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篇2]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教师必须创造有利于学生创新求异的学习环境,充分挖掘学生的创新潜力。
这里我就“激发创新兴趣、创设创新情景、引导学生参与知识形成的过程”三个方面进行分析,以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数千年以来,创造已与人类之文明,民族之兴衰,国家之存亡息息相关,人类的文化史就是一部创造史。
创新教育是新世纪的召唤,是科教兴国的重要举措,是素质教育的核心。
在教学活动中,学生学习需要创新,教师教学需要创新,创新是教与学的灵魂,是学生和教师双边互动的结晶。
创新思维寓于数学教学之中,数学教学能够且应该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呢?一、抓住心理特征激发创新兴趣。
兴趣是创新的源泉、思维的动力。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培养学生创新的兴趣。
首先,要民主。
教师要真正摆正在教学活动中的位置,明确自己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起主导作用,学生是教学活动的执行者,处于主体地位。
充分尊重学生,把学生当作自己的朋友,只有在这种民主、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学生完全自由,放松的情况下,学生才愿意动脑筋,才有标新立异的和信心,才会有创新。
例谈初中数学课堂的有效提问
例谈初中数学课堂的有效提问发布时间:2021-08-08T03:26:41.987Z 来源:《教育考试与评价》2021年第6期作者:黄伟华[导读] 本文是笔者结合在讲评书本一道课后习题时,如何引导学生思考问题而整理出来的一些心得。
福建省南安市鹏峰第二中学 362311摘要:课堂提问是教师教学的重要手段和教学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
教师恰当有效的提问,才能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在初中数学课堂上,教师该如何通过有效的提问,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呢?本文是笔者结合讲评一道课后习题,谈谈自己对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一些认识。
关键词:数学课堂;有效提问;中位线有效提问,是诱发学生思维的发动机。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
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
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
”在初中数学课堂中,如何有效提问,才能引导学生思考,确实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呢?笔者在教学中也做了一些尝试,本文是笔者结合在讲评书本一道课后习题时,如何引导学生思考问题而整理出来的一些心得。
原题:(华师大九上第80页第4题)如图,AD=BF,DE∥FG∥BC,MN是△ABC的中位线.求证:DE+FG=2MN.本题是在学习了《§23.4中位线》之后的习题,故可以应用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来解决,也可以运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来解决,还可以运用梯形的中位线来解决,但是在2011版新课标中,有关梯形的内容都删除了,如果要用梯形中位线定理,需要补充这个内容。
从内容上来说,以上的证法是通过平移其中一条线段,让两条线段接在一起,或者把一条线段拆成两条线段,让这两条线段等于已知的两条线段,这些方法以后我们会常用到,特别是在求证两条线段的和等于某一条线段时。
笔者通过有效提问,轻松地引导学生得出以上各种证法。
[教学片段4]其实,本题如果懂得梯形中位线定理,那就简单多了,但是在2011新课标里,这个内容删除了,因此,我先给学生补充介绍了一下梯形的中位线及其性质定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学教学中如何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
发表时间:2013-06-19T09:56:14.483Z 来源:《少年智力开发报》2013学年41期供稿作者:郑泽斌
[导读] 在学习新知识阶段,可以先安排学生看书自学,然后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贵州省铜仁市第六中学郑泽斌
我们都有这样的感受,小孩在上学之前经常会问许多“为什么”,直到将父母问得不耐烦为止。
但入学后,他们的“为什么”却越来越少,究其原因,主要是我们的传统教学过于重视知识的传授,一些教师课堂上习惯于一言堂,只顾自己向学生提问题,而很少提供机会让学生提出问题,发现问题。
爱因斯坦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提问是探究的源,发现是提问探究的果。
提出问题的过程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产生问题才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
作为教师,在教学的各个环节应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发现、提出问题的能力,教给学生自我探究的方法。
一、揭示课题,引导联想,提出问题。
在新知识的导入阶段,借助揭示课题,引导学生展开联想,提出数学问题,这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和学习热情,有利于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例如,在教学《加减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时,在揭题之后提出:“看到这个课题,你们想提出什么问题?”学生提出的问题很新奇也很精彩。
我认为比较突出的问题有三个:1、方程组中两方程是否可通过直接相加或相减消元?2、为什么两方程直接相加或相减消不了元?3、怎样可使方程组中某一未知数的系数绝对值相等呢? 这样借助揭示课题,让学生提出问题,既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又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创造性。
二、看书自学,独立思考,提出问题。
在学习新知识阶段,可以先安排学生看书自学,然后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如,在教学《加减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时,学生通过自学提出:1. “这两个方程能不能直接相减?” 2.“没有系数相等的未知数,怎么办?”3. “这两个方程要是扩大的倍数不一样,结果可能会变吧?此时,教师不急于向学生解释,而是抓住学生提出的几个重点问题,引导学生交流、讨论、请教书本。
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而且有效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
三、比较异同,引导沟通,提出问题。
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材特点,组织学生比较异同,沟通知识联系,让学生在比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如在教学《加减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时,学生比较:在方程组的两个方程中,若某个未知数的系数是相反数,则可直接把这两个方程的两边分别相加,消去这个未知数;若某个未知数的系数相等,可直接把这两个方程的两边分别相减,消去这个未知数.通过“消元”,使“二元”转化为“一元”,从而问题得以解决,那么除了代入可“消元”外,是否还有其它方法也能达到“消元”的目的呢?学生还提出:什么叫两个方程相减?;减的过程中需注意什么?;进一步来看的话,相减的依据是什么呢?等等的这样的问题。
可见,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创新意识、积极探索的起点,是促进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的动力,才能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