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公转的特点及地理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球公转到远日点 时公转速度较慢
远日点
(7月初)
近日点
(1月初)
S
地球公转到近日点 时公转速度较快
3、 公转速度
远 日 点
近 日 点
3、 公转速度
近日点:
一 快 每年____月初过近日点,公转速度____, 南 太阳直射____半球,北半球为____季。 冬 远日点: 七 慢 每年____月初过远日点,公转速度____, 夏 北 太阳直射____半球,北半球为____季。
正 午
日 落
日落=12:00+7h=19:00
7h
=5:00
(3)根据分布特点进行计算
①同一纬线各地的日出、日落地方时相同,昼长相等。
但同一经线上,地方时相同但日出日落时间不一定相同。 ②南北半球纬度数相同的地区昼夜长短对称分布,即北半球 各地的昼长(夜长)与南半球同纬度的夜长(昼长)相等。
A
B C
寒带范围变大 温带范围变小
热带范围变大
温带范围变小
四季的形成 五带的划分
寒带范围变大
智慧之光
请说出黄赤交角增大或减小时,太阳直射 范围、极圈范围、五带范围等的变化。
黄赤交角增大:
直射范围增大,极圈范围增大;
黄赤交角减小:
五带中热带、南北寒带范围增大,南北 温带范围减小。
直射范围减小,极圈范围减小; 五带中热带、南北寒带范围减小,南北 温带范围增大。
H1>H2>H3
H3
春分/秋分:太阳直射赤道
春秋分:
由赤道 向南北 两侧降 低
夏至日(6.22前后):太阳直射北回归线
夏至日:
由北回 归线向 南北两 侧降低
冬至日(12.22前后):太阳直射南回归线
冬至日:
由南回 归线向 南北两 侧降低
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分布规律
90°
45° 0°
90°N 66°34´N 23°26´N 0° 23°26´S 夏至日 二分日 冬至日 66°34´S 90°´S
二分二至点以后 太阳直射的半球
昼夜长 短情况 极昼、 极夜地 区 北半球 南半球 极昼 极夜
南极地区极夜
5、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中公转轨道上用箭头表示 地球公转的方向。 (2)观察地球所处的四个不同位置, 分别填注北半球的春分、夏至、秋分 、冬至 四个节气。 秋分 冬至日 A_________B_________ 春分 夏至日 C_________D_________ (3)春分:_____月_____ 3 21 赤道 日前后,太阳直射__________; 6 北回归线 夏至:____月_____日前后,太阳直射________; 22 9 23 秋分:____月_____日前后,太阳直射________; 赤道 12 22 南回归线 冬至:____月_____日前后,太阳直射________。 春 (4)每年3、4、5月为北半球的_______季,9、10、11月为南半球的 春 ________季。
E
D
天 文 特 征
无太阳直射 无 北寒带 有极昼极夜现象 极 圈 极昼极夜现象 66.5°N 北
四季变化
气 候 特 征 终年严寒 四季分明 终年炎热
线
北 温 带
北 回 归 线
23.5°N
有太阳直 射现象
23.5°S 无太阳直射 无 极昼极夜现象 66.5°S

南 回


南 温 带

四季分明 终年严寒
4、正午太阳高度H的计算
H=90 –纬度差
纬度差:直射点 与所求地点纬度 之差
纬 度 差 求 法
o
(1)若两点在同一半球,则两点 纬度相减 (2)若一点在北半球,一点在南 半球,则两点纬度相加
岳阳(29°N)
29o — 23.5o
29o + 23.5o
夏至
冬至

求岳阳(29°N)夏至日和冬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 Hale Waihona Puke Baidu至日:直射点纬度为23°26°N, H=90° -( 29° - 23°26´)= 83°26´ 冬至日:直射点纬度为23°26′S,
太阳直射赤道 北半球春分日(3.21)/南半球秋分日 (9.23):
春秋分:
全球各 地昼夜 等长, 各12小 时,晨 线与经 线重合。
太阳直射北回归线、 北半球夏至日(6.22前后)
夏至日:这一天, 北回归线上正午太 阳高度为90°北半 球昼长达一年中最 大值,昼长夜短, 且纬度越高昼越长, 北极圈及其以北出 现极昼;南半球昼 长达一年中最小值, 南极圈及其以南出 现极夜;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
4四季变化的特点:
23º 26´N
夏至
北回归线

春分
春分
秋分
23º 26´S
南回归线
冬至
南、北回归线之间:一年有 两次 太阳直射 南、北回归线之上:一年有 一次 太阳直射 南、北回归线之外: 没有 太阳直射
节气 (日期) 太阳直射点位置 二分二至点以后 太阳直射点移动 方向
从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纬度向南北两侧递减
3、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规律:
夏 至 日 ( 月 日 )
正午太阳高度 达到一年中最大
距太阳直射点最 近的一天
6 22
正午太阳高度 达到一年中最小
距太阳直射点最 远的一天
随季节的变化规律
►夏至日,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 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 南半球的各纬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小 值。
1、太阳高度与正午太阳高度 太阳光线与地面所成的夹角为太阳高度。 正午太阳高度是指正午12点时的太阳高度
太阳光线
太阳高度角 地面
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是90º ,最小是0°,正午太阳高度角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变化
2、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规律:
从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向南北两侧递减。
H3
H2
H1 H2
结论:
4、公转的周期
恒星年:365日6时9分10秒
公转特征——地球公转的方向、周期、轨道和 速度
公转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同,自西向东
公转周期: 365天6时9分10秒 公转轨道: 近似正圆的椭圆 1恒星年
(太阳位于其中一个焦点上) 公转速度: 近日点附近较快,远日点附近较慢
即时演练
七月份
当地球运行到远日点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北京昼短夜长 B. 华北平原正种小麦 C. 我国河流出现汛期 D. 华北平原上正在种棉花
H=90° -( 29° + 23°26´)= 38°34´
4. 2004年12月26日8时58分(北京时间),印度尼西 亚苏门答腊岛西北近海(3.9°N, 95.9°E)发生地震 并引起海啸。该地震发生时,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 置接近右图中的: A.① B.② C.③ D.④
谢谢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运动
冬 至 日 ( 月 日 )
距太阳直射点 最远的一天
正午太阳高度 达到一年中最小
12 22
正午太阳高度 达到一年中最大
距太阳直射点 最近的一天
随季节的变化规律
►冬至日,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 区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 大值,北半球的各纬度达到一年 中的最小值。
►春秋分日,赤道上正午太阳高 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其他地 区太阳高度介于最大值和最小值 之间。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第一课时
地球公转的特点
点击课标
描述地球运动的特点
一、地球的公转的特点
1、方向: 方向。 自西向东,从北天极看呈逆时针 从南天极看呈 顺时针方向。
点 击 演 示
2、公转的轨道
太阳
远日点
近日点
地球
七月初
一月初
地球公转的轨道
近似正圆的椭圆轨道,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地球的公转轨道示意图
例1:某地某天3点日出,则日落时间为 小时。 正 日 日

午 落 3:00 12:00
,昼长为___
日落=12:00+9h=21:00 昼长=9h*2=18h
昼长/2=12-3=9h
例2:某地某天昼长为14小时,则意味着以正午 为界, 上下午各 小时,即该地该天是 日出, 日落。
14h 日 出 日出=12:00-7h
1. 太阳直射的最南最北界线的决定性因素是 ( ) A.地球形状 B. 地球自转 C.黄赤交角 D. 国际规定 2 . 在元月1日至元月10日这段时间内,太阳 直射点 ( ) A.在北半球并向北移 B.在北半球但向南移 C.在南半球但向北移 D.在南半球并向南移
正午太阳高度
一、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夏 至
冬 至
昼长夜短
昼短夜长
昼夜等长
昼夜等长
昼夜等长
昼短夜长
昼夜等长
昼长夜短
昼夜长短规律概括:
(1)昼夜长短状况与太阳直射点位置的关系:
直射点所在的半球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越长。 (2)昼夜长短的变化与太阳直射点移动的关系 : 直射点向北移,北半球昼增长。 直射点移向 的半球昼增 长 直射点向南移,南半球昼增长。 (3)春、秋分全球昼夜平分,赤道永远昼夜平分。
热带、寒带范围变大,温带范围变小。
心中有图
黄赤交角及其影响

黄赤交角产生的原因:
(1)地球斜着绕太阳公转,倾角为66034′。 (2)地轴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

黄赤交角的影响: 引起太阳直射点一年内在南北回归线间往返动。
明确:黄赤交角=回归线的度数
地轴与黄道平面的夹角=极圈的度数=900—黄赤交角
黄赤交角( 23°26´)的意义: ①其决定了南北回归线的度数(即 太阳直射点的最南端及最北端; ②决定了太阳直射点随地球公转在 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移动。


谢谢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第二课时
1、黄赤交角 2、太阳高度
黄 赤 交 角
3. 读黄赤交角示意图,回答:
(1)图中A、B两平面分别表示: 赤道 A表示________平面;B表示 黄道 ________平面。 (2)A、B两平面之间的夹角β大 23º26´ 小为________。地轴与B平面之 间的夹角α大小为________。 66º34´ (3)若A和B两平面之间的夹角增 大到25°,则太阳直射点的范围 变大 将发生怎样的变化?________。 五带的范围将发生怎样的变化?
有极昼极夜现象
南寒带


读太阳照射地球示意图(图中阴影表示夜半 球),回答: (1)此图所示日期 为 3月21日或9月23日左右 , 北半球的节气为春分日或秋分日 。 b (2)此时全球昼、夜长短如何?
二昼夜长短的计算
(1)根据昼弧或夜弧的长度进行计算 昼(夜)长时数=昼(夜)弧度数/15° (2)根据日出或日落时间进行计算 该点所在纬线与晨线交点所在经线时间为日出时间;与昏线交 点所在经线时间为日落时间。
地方时正午12时把一天的白昼平分成相等的两份 (晨线上的昼长) 昼长=(12-日出时间)×2 (昏线上的昼长) 昼长=(日落时间-12)×2 夜长=(日出时间-0)×2=(24-日落时间)×2
太阳直射南回归线 北半球的冬至日(12.22前后)
冬至日:这一天, 南回归线上太阳高 度角为90°。北半 球昼长达一年中最 小值,昼短夜长, 且纬度越高昼越短, 北极圈及其以北出 现极夜;南半球昼 长达一年中最大值, 南极圈及其以南出 现极昼;
春、秋分 直射 点 位置 北半 球 赤道 南半 球
昼夜等长
春分(_3_月 21___日)
夏至(6__月 秋分(_9_月 _22__日) _23__日)
北回归线
冬至 (12__月 _22__日)
南回归线
赤道
赤道
北移
北半球
昼夜平分
昼夜平分 昼夜等长 昼夜等长
南移
北半球
昼长夜短 昼短夜长
北极地区极昼
南移
南半球
昼夜平分 昼夜平分 昼夜等长 昼夜等长
北移
南半球
昼短夜长 昼长夜短 南极地区极昼 北极地区极夜
5 黄赤交角及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太阳直射点是地球表面太阳光入射 角度(即 太阳高度角 )为90度的地点.
它是 地心与 日心连线和地球球面 的交点 。
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的地方时为 正午12时。
明确:“一轴两面三角度”
―一轴”指地轴; “两面”指黄道平面和赤道平面;
“三角度”
指黄道平面和赤道平面的交角为2326; 地轴与黄道平面的夹角为6634;地轴与 赤道平面的夹角为90。
“三个基本不变”
地球在公转过程中,地轴始终指向北极星。
黄赤交角的大小基本不变,保持在2326。
地球运动的方向不变,总是自西向东。
黄赤交角的本质:地球(地轴)倾斜
假如黄赤交角变为300
66034′ 600 300 23026′ 23026′ 300 600 66034′
黄赤交角 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 正午太阳 高度变化 昼夜长短 变化
第三课时
1、昼夜长短
2、五带的划分
一、昼夜长短 的变化
在同一纬圈上,昼弧+夜弧= 24小时 昼弧=夜弧,则昼夜 等长 ;
昼弧>夜弧,则昼 长 夜 短 ;
昼弧<夜弧,则昼 短 夜 长 ;
在同一纬线上,各地昼夜长短是否相同?
同一纬线上各点,昼夜长短相同
我们分别从太阳直射赤道、北回归线、南回归线上三种情况进行 分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