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中考语文面对面专题三说明文阅读练习(含答案)
湖南省中考语文面对面专题三说明文阅读集训
![湖南省中考语文面对面专题三说明文阅读集训](https://img.taocdn.com/s3/m/67f5297e79563c1ec5da71c6.png)
专题三2018说明文阅读集训第1类热点关注(3篇)一、(2017徐州改编)阅读下面一篇说明文,完成1~3题。
(8分)5G≠4G+1G喻思娈万物互联,海量的数据需要强大稳定的网络来支持,作为新一代通信技术,5G正向我们走来。
5G的商用将推进哪些领域的发展?日前在英特尔(中国)举行的“加速通向5G之路”行业沙龙上,学界和业界专家给出了解答。
英特尔(中国)通信与设备事业部无线标准首席技术专家吴耕说,5G并不仅仅是简单地在4G上加1G,5G不仅能带来更快的传输速率和更高的网络带宽,也将带来超高可靠性和低延迟。
未来,无人驾驶、虚拟现实、智慧城市等领域将因5G而释放巨大的潜力。
“5G时代,人和人、人和物、物和物都将连成一体,将构建一个全新的信息化的基础设施。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研究所副所长许志远说。
当前一些应用,比如无人驾驶汽车需要的高可靠性、低延迟,4G没法满足,5G能够实现延迟低于1毫秒,峰值传输速率高达10G bps(比特每秒)。
超低延迟和大数据文件的高速传输让5G能够像第六感一样近乎实时地获取与周围环境的信息。
无人驾驶汽车可使用基于云的人工智能和数据,与路上其他汽车以及包括路灯在内的交通基础设施进行实时“沟通”。
虚拟现实将改变人们认知现实的方式。
许志远说,从计算到传感,特别是在通信上,虚拟现实目前还没有做到给用户提供良好体验的准备,5G将大大改进虚拟现实的体验,并让无处不在的实时视频分享、随时随地云接入等都将成为现实。
全球统一的标准能为未来5G的发展打好坚实的基础。
在全球统一的标准下,无论中国还是欧洲的智能设备都能正常接通,不仅能降低成本,还能给用户带来极大便利。
由于以往的2G、3G、4G系统主要服务于通信,所以存在多制式标准并行的情况。
工信部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推进组专家罗振东表示,进入5G时代后,市场将迎来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融合网络”。
我国已经全面启动5G技术研发试验,中国5G试验也是全球首个由政府主导和规划的国家5G试验。
湖南省2020中考语文 第三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一 说明文阅读 聚焦湖南中考习题 语文版
![湖南省2020中考语文 第三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一 说明文阅读 聚焦湖南中考习题 语文版](https://img.taocdn.com/s3/m/43f736d0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24dd114.png)
聚焦湖南中考一、(2020张家界)阅读下文,完成1~2题。
(5分)海洋中的精灵──海天使王冬梅①科学家虽然1774年就在北极冰海中发觉了它的踪迹,但至今仍摸不清它的来历,它就是海天使。
西方科学家以掌管历史的希腊女神Clio,为它建立全新的科、属的分类,并以它作为代表性物种。
由于它修长的外形跟蛞蝓(kuò yú,一种软体动物)相像,便以海蜗牛作为其种名。
②海天使简洁的外形与透亮的身体,使它常被误认为水母类生物,但它其实属于贝类大家族。
这种贝类都有双翼,因此统称为翼足类。
它们终其一生都在大洋中随水流四处漂游。
海天使刚孵出时,身体还带有硬壳,不过大约3天后就会将壳永久丢弃,变成无壳贝类。
海天使虽然身长不过1~3厘米,最大也不超过7厘米,但靠着间歇性的摇摆双翼,竟然能在比其身躯大好几千倍的水层,上上下下来回移动。
上升的时候,它总能保持如天使般优雅的姿势,缓缓由深海游到冰层下。
③海天使的名字主要来自其身体两侧的一对翅膀,看起来就像飞翔在空中的天使,再加上它体内有个红色的心形消化器官,看起来格外甜蜜可爱,但是,它其实是凶狠的掠食者。
发育期的它,宠爱捕食微小的浮游藻类,长大后却共性突变,成为凶狠的掠食者。
海天使攻击时,会从头部伸出3对触手,先紧紧抓住猎物硬壳,将猎物的壳口朝向自己,再伸出带刺的吻,勾住猎物身体吞入腹中,只留下空壳。
④科学家发觉,海天使在每年食物丰富的暖和春季,除了摄取大量脂肪外。
还会从其他物质中自行合成脂肪,以便用于繁殖或作为储备粮食,以度过食物缺乏的冬季。
【A】更奇特的是,它还能缩小自己的身躯,降低新陈代谢的速率,以减低体内能量的消耗。
【B】当弹尽粮绝时,海天使还能消化身体里与生存不相关的部分组织,以求保存最终一线生气,等待春天降落时重生。
【C】海天使饱食一顿后,可以忍饥长达200多天。
这种能屈能伸的求生力量,就是海天使族群在南北极海疆可以生生不息的超力量!(选自《百科学问》2020年2月下期,有删改)1.说说第②自然段画线句子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湖南省中考语文第三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一说明文阅读习题语文版[含答案]
![湖南省中考语文第三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一说明文阅读习题语文版[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74b25c3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e21fc6a.png)
湖南省中考语文第三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一说明文阅读习题语文版[含答案]专题一说明文阅读第1类社会热点一、(2022预测)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题。
(8分)故宫为何不积水单霁翔7月19日凌晨至20日夜间,北京遭遇长达55个小时的降雨天气过程,是2022年入汛以来最强降雨,全市平均降雨212.6毫米,城区平均降雨274.0毫米,均超过了2022年“7·21”特大暴雨过程,为多年所罕见。
雨后,媒体争相传播一组故宫雨景照片,展示了难得一见的“千龙出水”场景,特别是大暴雨时故宫博物院内地面未出现明显积水,更显示出故宫完善的排水系统的强大排水能力。
紫禁城建造之初,对排水系统进行了精准测量、精密设计和精细施工。
其地面顺应北京地区地理环境,整体走势呈北高南低、中间高两边低,而且有坡度,为自然排水创造了有利条件。
紫禁城内的排水沟渠全部通向内金水河。
内金水河又与紫禁城城墙外侧52米宽的护城河相连,之后同周边的外金水河、中南海等水系相通,这些水系同时兼有排水功能。
相对整个北京城区排水体系来说,紫禁城排水系统是第一级的,这是昔日皇家地位的体现。
此外,紫禁城整个排水系统经过统筹规划,还设计营造了主次分明、明暗结合的庞大人工排水网络,沟通各个宫殿院落的排水系统有干沟、支沟,有明沟、暗沟,有涵洞、流水沟眼等众多排水设施。
紫禁城排水系统分为三类,分别是建筑排水、地表径流、地下暗沟。
雨水降落时,一部分雨水落到建筑上,沿着建筑屋顶琉璃瓦落到地面,之后雨水会顺着明沟流到地下暗沟沟口,还有一部分雨水直接形成地表径流,顺地面坡度流入院落和房基四周的石槽明沟;明沟若遇有台阶或建筑物,则从“沟眼”穿过,汇入暗沟。
地下暗沟纵横交错、四通八达,雨水排入暗沟以后,再由支沟汇集到干沟,经干沟排入内金水河。
历年固定时间淘挖养护,几百年来排水效果良好,无论雨量多大,并无积水之弊。
故宫前三殿的排水功能格外引人注目。
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均坐落在一个8米多高的工字型台基上,台基面积25000平方米,分为三层。
湖南益阳中考面对面语文(人教版)第三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一说明文阅读-高大上的“正”字计数法
![湖南益阳中考面对面语文(人教版)第三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一说明文阅读-高大上的“正”字计数法](https://img.taocdn.com/s3/m/4a9c76a0daef5ef7ba0d3ca7.png)
(’15岳阳改编)说明文阅读。
(10分) 高大上的“正”字计数法①苏格兰公投落下帷幕之际,吸引人们眼球的不仅仅是票选的结果,更有英国人那奇葩的计票方式。
从新闻照片里可以清楚地看到,统计选票的人竟然是在纸上一条条地画竖杠杠,视觉效果非常凌乱。
这引得人们议论纷纷:“想不到发达国家竟然采取这种刀耕火种的计数方法。
”②对比之下,我国的“正”字计数法立刻显得又机智又高端。
这个方法广泛流行于庙堂之上和群众之间,为大家所喜闻乐见。
五笔一字,整齐划一,视觉效果简洁明了,能够大大..提高统计效率。
相信很多小伙伴从小学选班委开始就用着正字计数,一路画“正”直到现在。
③这么好用的方法,究竟是谁先想到的呢?正字曾经是古代大数单位之一。
汉代《数术记遗》中记载的大数有:亿、兆、京、垓、秭、壤、沟、涧、正、载。
又因为“数有十等,若言十万曰亿,则十亿曰兆,十兆曰京也。
”以此类推,“正”代表一个相当大的计数单位。
④至于真正使用“正”字来一笔一画计数,则要追溯到清末民初的上海。
在旧上海,起初进戏园看戏并不采用凭戏票制度,仅由服务人员领座,由善写计数的服务人员将卖座情况写在“大水牌”上注明。
由于时间急促,恐怕误记,同时为了稽核总数,所以每满五个看客,就写一个“正”字,或者是领一个看客就画上一笔,画上五笔便成一个“正”字,随后再去收费。
后来看戏的人增多,戏园规模扩大,用水牌计票的方法逐渐被戏票所取代,但“正”字的计票方法却被商家和选举计票所借鉴,广泛应用起来。
⑤明治维新之后,日本也开始采用这种计数方法。
此前的江户时代,他们曾使用“玉”字来计数,同样是五个为一单位。
由于绝大多数人生来就具有十根手指,因而在进化史中促成了十进制的广泛采用,而五画字和五画符号便于十进制计数,在许多国家和地区都曾被使用过。
但在所有五画字中,只有“正”字字形规矩简洁,只由横竖构成,没有哪两笔首尾相连,甚至连每一画的长度都大致相等。
所以,作为计数符号,没有比它更合适的了。
初中语文 说明文阅读练习(三)含答案
![初中语文 说明文阅读练习(三)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b2d0fc7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57d3543.png)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14—16题。
(10分)鱼类也有感情和意识黄岚郭原毓①一直以来,判断动物是否具备人类所拥有的情感时,要看它们能否通过“情感发烧”考验。
当鸟类、哺乳动物和某些蜥蜴类物种被放入新环境中时,它们的体温会在短时间里升高1℃~2℃,这是真正的“发烧”,就好像它们在对新环境感染作出回应。
这种发烧与生物的情绪变化相关联,原理是受到外部刺激,在此过程中产生了行为和生理上的变化。
②一些科学家认为,这种“情感发烧”现象仅出现在拥有复杂结构大脑的动物中,此前的研究表明,蟾蜍和鱼不能做出类似反应。
而英国斯特林大学的实验给予了鱼类更多选择,得出的结果与传统认知完全相反。
研究人员将72条斑马鱼分为两个对照组,第一组斑马鱼没有生存环境的变化,第二组斑马鱼被单独放在一个小网中,网置于水箱内27℃水温的小格子内——事实上,斑马鱼喜欢28℃的水温。
15分钟后,研究人员释放了网中的斑马鱼,使它们可以在水箱内的其他5个格子内自由游动,这5个格子的温度分别从18℃到35℃不等。
③结果他们发现,和对照组斑马鱼相比,这些鱼类会花更长时间待在温度更高的水槽里。
而且,在此过程中它们的体温会升高2℃~4℃,这表明它们也存在“情感发烧”。
研究人员表示,此项研究结束了一直以来关于鱼类能不能意识到环境变化的关键争论,鱼类也具有情感。
④然而这一结论发表后,招致了很多反对的声音,科学家们依据不同的判断标准来下结论:认为鱼类没有此能力的科学家指出,鱼类的大脑较小且简单,缺少哺乳动物大脑中负责协调高层次信息处理的大脑皮质。
他们认为,鱼类几乎没有学习和记忆能力,只有非常简单的行为技能。
根据这一观点,鱼类对新环境变化的“发烧”反应只是一种条件反射。
⑤也有许多科学家反对上述观点,他们从另外的角度论证鱼类可能拥有一定程度的情感和意识能力,并列举了一系列论据:虽然鱼类的大脑与哺乳动物的大脑在组织上不尽相同,但是在一些结构上,鱼类大脑也与哺乳动物大脑拥有相同的进化起源,比如负责情感行为的杏仁核和支撑学习能力的海马体。
湖南省中考语文总复习现代文阅读 议论文阅读 真题面对面
![湖南省中考语文总复习现代文阅读 议论文阅读 真题面对面](https://img.taocdn.com/s3/m/0543766214791711cc7917c0.png)
专题二议论文阅读真题面对面第1类修身立德一、(2015长沙)议论文阅读(共8分)谈沉潜古往今来,成大器者往往需要在人生路上默默潜行,于无声处渐渐浮起。
所以,沉潜就成了一种人生艺术。
①。
人才辈出的谢氏家族在东晋时声名远扬,族人谢安却对如此显赫的家世不屑一顾。
他没有选择借助家庭声望得官,却选择整日隐于群山之中,沉于万卷诗书。
而在咸安年间政局动荡,举国面临倾覆的危难之时,他毅然选择出来任职,用积攒的满腹学识化解了内忧外患。
若谢安没有当年沉心静修的选择,恐怕谢家也只能与东晋王朝一同腐朽。
又如【甲】他们都有一种智慧的选择,就如上好的茶叶,没有选择在沸点水下急于散出芳香,而选择了在茶罐里潜藏多年,变得更加浓郁厚重。
沉潜,需要有一种纯净的品性。
剑客柳生从拜师学剑之日起,就只被安排去做一些洒扫庭除的杂事,既不允许他谈论剑术,也不准他碰剑。
这种状况持续三年后,他的师傅竟然开始不分日夜地突袭柳生,迫使他在躲避及反击的练习过程中吸取剑术实战经验,最终成为剑术最精湛的剑客。
柳生练的是剑,修的却是一种沉潜的品性,蜕去浮躁的外壳,沉入名利所不及的僻静处,潜入常人罕至的深底,心无旁骛地追寻武道,最终攀上剑术巅峰。
剑道如此,为人处世也是如此,只有静下心来,心无杂念,才能达到成功的顶峰。
沉潜,需要有一种深度的蓄势。
如【乙】又如企鹅,它身躯笨重,没有可以用来攀爬的前臂,每次将要上岸时,它都猛地低头,从海面扎入海中,拼力沉潜。
潜得越深,海水产生的压力和浮力越大,当企鹅到达适当的深度,再迅猛向上跃起,便能如离弦之箭般穿出水面,落于陆地之上。
这种沉潜看似笨拙,却富有成效,让企鹅积聚起破水而出的力量。
企鹅如此,人亦如此,②。
(原文有删改)1. 请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
(2分)沉潜需要有智慧的选择、纯净的品性和深度的蓄势。
(表述不全或不明了的,只给1分。
如答“沉潜是一种人生艺术”的,只给1分。
)【解析】首先看题目“谈沉潜”,通读全文,我们可以找到关键词“沉潜”。
湖南省中考语文面对面 专题三 说明文阅读考点强化训练
![湖南省中考语文面对面 专题三 说明文阅读考点强化训练](https://img.taocdn.com/s3/m/6d25167a172ded630a1cb671.png)
专题三说明文阅读考点强化训练2(2017郴州改编)说明文阅读。
(8分)谁偷了我们的wifi信号陈博翰①在这个信息时代,网速太差或者突然断网,无疑让人很沮丧。
更令人气恼的是,wifi 不好这种事,还每天都在发生。
那么,究竟是什么影响了我们的网速呢?②在许多盛大节日里,人们总爱在屋子里装饰上彩灯,来增添节日的欢乐气氛。
比如,在中国新年到来的时候,许多人也习惯在家里布置上五颜六色的小灯。
这个时候,家中wifi 第一大盗就出现了,它们就是彩灯。
英国宽带服务提供商Talk Talk公司研究发现,彩灯会影响网速,而且这一影响还高达25%。
据估计,大约有600万英国人被家里缓慢的网速折磨得痛苦不堪,而电子设备的干扰,特别是来自节庆时彩灯的影响就是罪魁祸首。
③我们知道,任何用电的东西都会产生一个电磁场——这是一种看不见的电子颗粒云。
如果磁场足够大,就会干扰wifi网络中用到的无线电波。
所以,电线或者电灯都会干扰wifi。
这其中,彩灯的影响更大。
因为彩灯有很多的电线和电管,这些漂亮的小彩灯们,它们的电线就在房间里产生了一个很大的磁场,而且一开就会开一整晚,这个磁场对网络的影响会更持久。
④不仅是灯光,厨房里的家电也会扰乱我们的网速。
wifi发出的电磁波遇到金属材料后,一部分会被反射回去,所以,在金属后面的设备会接收到很弱的信号,如果你将wifi 设备放置在金属材质覆盖的环境中,wifi信号甚至会被屏蔽。
所以,我们家中的冰箱、烤炉、洗衣机等障碍物都会影响信号的传输。
在厨房里,最大的干扰还是来自于微波炉传出的无线电波。
这是因为,无线网络是一个高频的无线电信号,使用的是2.4GHz附近的频段,而微波炉的工作频率也包含2.4GHz这个频段,微波炉加热就靠水分子吸收这个波段的能量共振。
当用微波炉时,你的网络可能......。
不仅仅是微波炉,..会被微波炉吸走去帮.........助你加热饭菜那些无线遥控玩具、高保真扬声器、婴儿监视器,也通常和wifi用相同频率的无线电波,它们同样会对信号造成干扰。
湖南省中考语文总复习 第三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一 说明文阅读真题面对面
![湖南省中考语文总复习 第三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一 说明文阅读真题面对面](https://img.taocdn.com/s3/m/291060964afe04a1b071ded2.png)
专题一说明文阅读真题面对面第1类传统文化(7年2考)一、(2017长沙)说明文阅读(共8分)民以“食”为天俞水生①自古以来,中国就有“民以食为天”的说法。
中国人在饮食上追求美感与愉悦,讲究色、香、味、形俱佳。
中国饮食不仅内容丰富,其背后蕴含的文化也非常丰厚。
②中国疆域辽阔,地形多样,加上气候多变,这就为中国人的饮食提供了大量的动植物原料,并形成了汉民族的基本饮食结构的特征:以粮食作物为主食,以丰富的动植物作为副食。
③米食和面食是汉族主食的两大类型。
南方因气候湿热,多种植稻类,故以米食为主;北方气候相对干冷,多种植小麦,则以面食为主。
④与丰富的主食相对,作为副食,中国菜肴在长期烹饪中出现了许多流派,并形成不同类型的地方菜系。
其中,粤莱、川菜、鲁菜、淮扬菜、浙菜、闽菜、湘菜、徽菜被称为“八大菜系”。
不同的菜系,其口味具有很大的不同。
过去,人们常把中国人的口味概括为南甜、北咸、东辣、西酸。
此说在一定程度上道出了我国饮食文化的地区差异,也反映了人们的口味与地理环境存在着相应的联系。
譬如,喜辣的饮食习俗多与东部地区气候潮湿有关,经常吃辣可以驱寒祛湿;过去新鲜蔬菜在北方是罕见的,人们习惯把菜腌制后慢慢食用。
这样,北方大多数人就养成了吃咸的习惯。
⑤除了地理环境因素外,各地的烹饪方法,包括配料、调味、火候、刀工等不同要求,都是形成不同菜肴类型的重要因素。
我们在品尝菜肴时,往往会说这道菜好吃,然而,若要进一步细究为什么“好吃”,恐怕一般人就讲不清楚了。
这说明,中国饮食似乎有着一种难以言传的奥妙。
这种奥妙,关键在于它的味道。
与西方“菜生而鲜,食分而餐”的饮食传统相比,中国烹饪更讲究调和之美,这是中国烹饪艺术的精妙之处。
美味的产生在于调和,使食物的本味、配料和调料,交织融合在一起,使之达到中和之美的最佳味道。
⑥中国很早就有“礼乐文化始于食”的观念。
从古到今,中国人喜欢把饮食与节庆、礼仪活动结合在一起,每逢年节或婚丧寿辰,都会举办各种宴请活动。
初三中考说明文阅读训练及答案(总13页)
![初三中考说明文阅读训练及答案(总13页)](https://img.taocdn.com/s3/m/25147131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b168733.png)
初三中考说明文阅读训练及答案(总13页)选文(一)松鼠不敢下水。
有人说,松鼠过水的时候,用一块树皮当做船,用自己的尾巴当做帆和舵。
(1)松鼠不像山鼠那样一到冬天就蛰伏不动。
它们是十分警觉的,只要有人稍微在树根上触动一下,它们就从窝里跑出来,躲在树枝底下,或者逃到别的树上去。
松鼠跑跳轻快极了,总是小跳着前进,有时也连蹦带跳。
(2)它们的爪子是那样锐利,动作是那样敏捷,一棵很光滑的高树,一忽儿就爬上去了。
(3)松鼠的叫声很响亮,比黄鼠狼的叫声还要尖些。
要是被人家惹恼了,还会发出一种不高兴的恨恨声。
1、本段文字的说明对象是下列那一项,选择答案,将字母写在括号内()A、松鼠不敢下水B、松鼠的叫声C、松鼠D、松鼠的动作2、这段文字划线的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是:(1)、()(2)、()(3)、()3、这段文字说明时抓住了它的什么特点?选择正确答案填在括号中()A、松鼠不敢下水B、松鼠十分警觉C、松鼠乖巧D、松鼠叫声响亮4、这段文字分几层?用//在文中分开,并简要概括每层内容。
共分四层:(1)(2)(3)(4)5、这段文字中加的词语"总是"、"有时"用得很准确简要回答在句中的作用。
答:选文(二)(1)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的传媒正在热情地向人们描述着一个[]的未来。
(2)当人们走进这个并不遥远的未来的世界时,一切绚丽多彩、似乎[]的事情将随着你的10个指尖轻轻地运动而发生。
那时企业家可以坐在办公室中随时掌握有关的商业行情,迅速与远在天边的贸易伙伴进行"面对面"的商谈,并可立即签订合同;科学家可以详细了解到世界各国的同行几个小时前甚至几分钟前刚刚取得的研究成果,许多人可以不离开自己的家门却同时"亲临"一个试验室进行复杂的科研;人们可以在家中办公,工人可以在家中操作机器,而不必每天在拥挤的公共汽车上浪费宝贵的时间;如你想购买一种新的产品,可以坐在家中从屏幕上看到这种产品的形状,并让它自动演示其功能和使用方法,如果你满意,便指示商店将它送到你的家中;那时人们将更加重视教育,但是你不用为进不了某个学院而苦恼,因为你可以在自己的屏幕上看到最优秀的教师为你讲课;如果有谁患了病,而治疗这种病的专家在很远的另外一个国家,没关系,可以请他出现在屏幕上,他也会在自己的办公桌前看到患者的一切,这样,他便可同患者所在医院的医生进行会诊[甲](3)[乙]那时,你可以在屏幕上阅读到以前无缘见到的珍贵文件、书籍、录音和影像资料,那些收藏在世界各地博物馆中的艺术珍品将会随你意愿出现在你的眼前;如果你喜欢著名作家老舍的作品,可以在屏幕上阅读他的小说和剧本,也可将北京人艺著名艺术家们演出的老舍作品的话剧录像带调出来在屏幕的一角同时观看;你可以随时从电视台选择你想看到的影片,如同你拥有一座世界电影资料馆;你不必再为订阅什么样的报刊而操心,因为每天早晨只要你选择一下要了解的新闻类别,全世界各通讯社发出的新闻就会出现在屏幕上;你可参与电视台的节目制作,可以选择电子游戏并进行修改让自己进入其中成为一个角色……[丙](4)[丁]似乎只要我们动动脑筋想想生活还应有什么样的变化,在这个未来的世界中都可以得到解决。
湖南益阳中考面对面语文(人教版)第三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三记叙文阅读课堂练习
![湖南益阳中考面对面语文(人教版)第三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三记叙文阅读课堂练习](https://img.taocdn.com/s3/m/caf1d8650740be1e640e9a5d.png)
一、阅读下文,完成1~3题。
(6分)睡眠与肥胖症①果蝇和小鼠是生物学家们最喜欢使用的两种实验动物,因为它们的身体结构和行为都足够复杂,基因也已经被研究得非常透彻了。
相比之下,细菌的基因组虽然也被研究得很透彻,但细菌太简单了,人类的大部分行为它们都没有,研究成果很难推广。
②比如,果蝇也会像人一样暴饮暴食,变成一个“胖苍蝇”。
很早就有科学家利用这一点,用果蝇作为模型动物来研究导致肥胖的遗传因素。
其中,一个名为sNPF的神经多肽引起了大家的注意。
顾名思义,这是一个由神经细胞分泌的肽分子,这类分子通常由几十个氨基酸组成,专门负责在神经细胞之间传递信息,或者向体内的其他细胞发出指令。
不少证据显示,这个sNPF与果蝇的进食行为密切相关。
一位韩国科学家在2012年8月出版的《公共科学图书馆杂志遗传分册》上发表过一篇论文,证明如果通过遗传手段人为地增加sNPF基因的活性,可以让果蝇食欲大增,体重自然也就上去了。
与此相反,如果降低该基因的活性,果蝇的食欲则会相应地下降。
③既然如此,如果能发明出一种药,特异性地降低sNPF基因的活性,是不是就能帮助减肥呢?答案不是这么简单。
首先我们需要知道人体内是否也有这个基因,幸好研究证明答案是肯定的,包括人类在内的所有哺乳动物体内都含有一个和果蝇的sNPF基因功能类似的同源基因,学名叫做NPY。
第一个问题解决了。
④第二个问题是,这个NPY基因是否也能够导致人类暴饮暴食呢?要想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显然不能拿人来做实验,只有去麻烦一下和人类亲缘关系很近的小鼠了。
实验结果表明,降低该基因的活性同样可以让小鼠食欲降低,从而达到减肥的目的。
⑤要想以此为基因或者其受体为靶点制成减肥药,光有上面两条还不够,还必须知道该基因是否还有其他副作用。
实验证明还真有,NPY基因编码的神经多肽除了能够调节小鼠的新陈代谢之外,还能影响小鼠的睡眠节律。
⑥这个结果一点都不奇怪。
从进化论的角度看,睡眠和觅食这两种行为占用了动物的大部分时间,两者互相竞争有限的时间资源。
【湖南中考面对面】2016年中考语文 第三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2 聚焦湖南中考复习题(含解析)新人教版
![【湖南中考面对面】2016年中考语文 第三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2 聚焦湖南中考复习题(含解析)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02c4d4aed4d8d15abe234ef1.png)
湖南中考真题展示一、(’15长沙)议论文阅读。
(8分)谈沉潜古往今来,成大器者往往需要在人生路上默默潜行,于无声处渐渐浮起。
所以,沉潜就成了一种人生艺术。
①。
人才辈出的谢氏家族在东晋时声名远扬,族人谢安却对如此显赫的家世不屑一顾。
他没有选择借助家庭声望得官,却选择整日隐于群山之中,沉于万卷诗书。
而在咸安年间政局动荡,举国面临倾覆的危难之时,他毅然选择出来任职,用积攒的满腹学识化解了内忧外患。
若谢安没有当年沉心静修的选择,恐怕谢家也只能与东晋王朝一同腐朽。
又如【①】他们都有一种智慧的选择,就如上好的茶叶,没有选择在沸点水下急于散出芳香,而选择了在茶罐里潜藏多年,变得更加浓郁厚重。
沉潜,需要有一种纯净的品性。
剑客柳生从拜师学剑之日起,就只被安排去做一些洒扫庭除的杂事。
既不允许他谈论剑术,也不准他碰剑。
这种状况持续三年后,他的师傅竟然开始不分日夜地突袭柳生,迫使他在躲避及反击的练习过程中吸取剑术实战经验,最终成为剑术最精湛的剑客。
柳生练的是剑,修的却是一种沉潜的品性,蜕去浮躁的外壳,沉入名利所不及的僻静处,潜入常人罕至的深底,心无旁骛地追寻武道,最终攀上剑术巅峰。
剑道如此,为人处世也是如此,只有静下心来,心无杂念,才能达到成功的顶峰。
沉潜,需要有一种深度的蓄势。
如【③】又如企鹅,它身躯笨重,没有可以用来攀爬的前臂,每次将要上岸时,它都猛地低头,从海面扎入海中,拼力沉潜。
潜得越深,海水产生的压力和浮力越大,当企鹅到达适当的深度,再迅猛向上跃起,便能如离弦之箭般穿出水面,落于陆地之上。
这种沉潜看似笨拙,却富有成效,让企鹅积聚起破水而出的力量。
企鹅如此,人亦如此,②。
(原文有删改) 1. 请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
(2分)【答案】成大器需要沉潜。
(人生需要沉潜。
)【解析】先看题目“谈沉潜”,解读全文,我们可以找到关键词“沉潜”。
后面的三个自然段都是以“沉潜,需要有……”的句式开头,只有第一段属于总结性的段落,由此可以得出整篇文章的结构为总分结构,第一段为“总”,后三段都是围绕第一段而阐述的分论点。
湖南省中考语文面对面专题三说明文阅读练习(含答案)
![湖南省中考语文面对面专题三说明文阅读练习(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f52108c02020740be1e9bf8.png)
湖南3年真题面对面(2015~2017)第1类热点关注一、(2017衡阳)【见课时讲解2】二、(2017张家界)阅读下文,完成1~3题。
(6分)二十一世纪潜在的新能源——可燃冰①可燃冰一直被认为具有巨大的潜在价值。
虽然多个国家努力研究,但是因为各种原因,大规模开采可燃冰尚不可行。
2017年5月18日,中国成功试采可燃冰,让世界看到了希望。
②可燃冰是一种由天然气(主要是甲烷)和水组成的外形像冰的白色固体物质。
由于它含有大量甲烷气体,可以直接燃烧,因而俗称可燃冰。
可燃冰通常存在于岩石的孔隙或裂隙中,呈分散状、结核状、层状或块状产出,其颜色随分子结构的不同而有白色、淡黄色、琥珀色和暗褐色等多种。
③形成可燃冰,第一需要低温,一般要求温度低于10 ℃;第二要有高压,一般要求压力大于10兆帕;第三是地层中要有充足的天然气供给;第四是地层中要有充足的孔隙空间。
④可燃冰有的分布在极地地区,即高纬度的永久冻土带或大陆架上的永久冻土带,它们主要是在低温和较低压力条件下形成的。
已发现的极地可燃冰主要分布于北极圈内,例如加拿大北部、阿拉斯加的永久冻土带。
另一种则广泛分布于海洋中的海底,主要蕴藏于海底大陆坡上段、海山、边缘海深水盆地以及内陆海中。
据透露,中国已在南海海底发现了巨大的“可燃冰”带。
由于海洋的面积大于永久冻土带面积,而且气源供给更为充分,因此海底可燃冰的资源总量大于极地可燃冰资源量。
⑤可燃冰里蕴藏丰富的甲烷。
中国科学家从水深1.2千米的海底提取出样品,计算出1立方米的可燃冰等同于160立方米的气态天然气。
汽车加100升天然气能够行驶300公里,而加入100升“可燃冰”理论上则可跑5万公里。
显然,该技术完全可能使世界油气价格“崩溃”。
全球可燃冰中蕴藏着大约280万亿到2800万亿立方米甲烷。
这意味着,以目前的消费速度,可燃冰储量可以满足80至800年的全球天然气需求。
⑥然而,专家担心可燃冰产业化开采,会造成甲烷泄露。
2018中考语文面对面专题三说明文阅读练习
![2018中考语文面对面专题三说明文阅读练习](https://img.taocdn.com/s3/m/866a436ef242336c1eb95e5a.png)
湖南3年真题面对面(2015~2017)第1类热点关注一、(2017衡阳)【见课时讲解2】二、(2017张家界)阅读下文,完成1~3题。
(6分)二十一世纪潜在的新能源——可燃冰①可燃冰一直被认为具有巨大的潜在价值。
虽然多个国家努力研究,但是因为各种原因,大规模开采可燃冰尚不可行。
2017年5月18日,中国成功试采可燃冰,让世界看到了希望。
②可燃冰是一种由天然气(主要是甲烷)和水组成的外形像冰的白色固体物质。
由于它含有大量甲烷气体,可以直接燃烧,因而俗称可燃冰。
可燃冰通常存在于岩石的孔隙或裂隙中,呈分散状、结核状、层状或块状产出,其颜色随分子结构的不同而有白色、淡黄色、琥珀色和暗褐色等多种。
③形成可燃冰,第一需要低温,一般要求温度低于10 ℃;第二要有高压,一般要求压力大于10兆帕;第三是地层中要有充足的天然气供给;第四是地层中要有充足的孔隙空间。
④可燃冰有的分布在极地地区,即高纬度的永久冻土带或大陆架上的永久冻土带,它们主要是在低温和较低压力条件下形成的。
已发现的极地可燃冰主要分布于北极圈内,例如加拿大北部、阿拉斯加的永久冻土带。
另一种则广泛分布于海洋中的海底,主要蕴藏于海底大陆坡上段、海山、边缘海深水盆地以及内陆海中。
据透露,中国已在南海海底发现了巨大的“可燃冰”带。
由于海洋的面积大于永久冻土带面积,而且气源供给更为充分,因此海底可燃冰的资源总量大于极地可燃冰资源量。
⑤可燃冰里蕴藏丰富的甲烷。
中国科学家从水深1.2千米的海底提取出样品,计算出1立方米的可燃冰等同于160立方米的气态天然气。
汽车加100升天然气能够行驶300公里,而加入100升“可燃冰”理论上则可跑5万公里。
显然,该技术完全可能使世界油气价格“崩溃”。
全球可燃冰中蕴藏着大约280万亿到2800万亿立方米甲烷。
这意味着,以目前的消费速度,可燃冰储量可以满足80至800年的全球天然气需求。
⑥然而,专家担心可燃冰产业化开采,会造成甲烷泄露。
【湖南中考面对面】2016年中考语文 第三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1 聚焦湖南中考复习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
![【湖南中考面对面】2016年中考语文 第三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1 聚焦湖南中考复习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c1926c09c281e53a5802ffdd.png)
一、(’15长沙)说明文阅读。
(8分)话说长沙饮食长沙人爱喝茶,茶叶多自产自制,有时也用黄荆叶,十大功劳叶等代用。
河西、宁乡等地有吃芝麻豆子茶的习俗,即在泡茶时加入炒熟的黄豆、芝麻及姜末等。
浏阳北乡则爱吃茴香茶,是在茶叶中加川芎和小茴香,饮后有祛寒止痛、健胃祛风之功。
夏天,城乡都喜欢饮用凉茶,即用金银花、淡竹叶、夏枯草、车前草、薄荷之类,加上石青煎水代茶,既香甜可口,又清热解暑,利尿解毒。
长沙人爱吃苦味的东西。
这个习俗的渊源可追溯到先秦,据文献记载,《楚辞·招魂》中有“大苦咸酸,辛甘行些”的诗句,长沙人喜“大苦”爱“辛甘”,从那时候就开始了。
这里的“大苦”,据说就是豆豉。
这种由豆类加工而成的调味品,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
至今,长沙人还有爱吃豆豉的习惯。
其它如苦瓜、苦荞麦,也都是长沙人所喜爱的。
长沙人嗜苦不仅有其历史渊源,而且有其地理原因。
湖南地处亚热带,暑热时间较长。
祖国传统医学解释“暑”的含义是:天气主热,地气主湿,湿热交蒸谓之暑;人在气交之中,感而为病,则为暑病,而“苦能泻火”“苦能燥湿”“苦能健胃”。
所以人们适当地吃些带苦味的食物,有助于清热、除湿、和胃。
长沙人善于加工贮藏食物,普通家庭都会薰腊肉腊鱼、做霉豆腐等。
腊肉放在茶油或谷仓内可留至伏天,不霉不走味。
生姜、茄子、苦瓜、萝卜等晾晒腌制后,既是美味食品,又是馈赠佳品。
长沙还有一些特定的“饮食语言”。
老顾客到店里吃粉面时一般都能够使用一些约定俗成的语言,使用这些语言不仅简单明了,而且印象深刻,出错频率就会降低。
比如“宽汤少油”就是下面时要汤多油少的意思;“重油”就是要多放点油;“落锅起”指面放到开水里泡一下就马上捞起。
“轻挑”,就是要求下的面的分量比平常少一些,“轻轻挑”指分量比平常少一两,相反“重挑”就是加一两面的意思。
(根据有关资料改写) 1. 文章中谈到了哪些长沙饮食习俗?(4分)【答案】爱喝茶、爱吃苦味的东西、善于加工贮藏食物、有特定的“饮食语言”。
湖南省近年中考语文面对面专题三说明文阅读考点强化训练1(2021年整理)
![湖南省近年中考语文面对面专题三说明文阅读考点强化训练1(2021年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dc291bc5964bcf84b8d57b47.png)
湖南省2018中考语文面对面专题三说明文阅读考点强化训练1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湖南省2018中考语文面对面专题三说明文阅读考点强化训练1)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湖南省2018中考语文面对面专题三说明文阅读考点强化训练1的全部内容。
专题三说明文阅读考点强化训练1一、(2017重庆A卷改编)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题.(17分)岁时的寄托①五千年的历史文化蕴育了中华民族独特的节日体系,春节、除夕、端午、中秋、重阳……从古至今,中国人都是通过丰富多彩的饮食文化活动来寄托自己在岁时中的希望和情怀,于是就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节日饮食风俗。
②中国人对春天有着深厚的感情,春季的节日也格外多,如春节、元宵节、寒食节、清明节等。
人们对春天的希望,对人生的畅想全在这些岁令时节中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
③春节是农历的大年初一,是中国一年之中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在节气中大年初一这一天也称元日,也就是过年。
北方人都会包饺子以贺春节,饺子内还要包上一些钱物,吃到的人在今年就会有格外好的运气。
南方人则吃年糕,取的是“年年高兴、年年高升"的吉祥之意。
春节之时,亲朋好友还要互相拜年,吃年节酒.这个习俗古已有之,《法苑珠林》中提到,唐朝时,长安城内“每至元日以后,递饮酒相邀迎,号‘传坐酒’”.古人在大年初一时还会喝屠苏酒、柏味酒、椒华酒以贺新年,取吉避邪。
④正月十五元宵节,除了看花灯、猜谜语等节日活动外,吃汤圆是万万..不能少的。
汤圆在北方多称元宵,在南方则称汤圆。
相传..吃汤圆始于春秋时期,宋代时已经称其为“圆子”“团子”,取“团团圆圆”之意。
【湖南中考面对面】中考语文 第三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1说明文阅读复习课件 新人教版
![【湖南中考面对面】中考语文 第三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1说明文阅读复习课件 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9fbdea599ec3d5bbfc0a7452.png)
【实战链接】请同学们独立试做精练版P28《消化一 块口香糖要多久?》第1题;P29《声音对食欲的影 响》第1题;P33《移动支付新方式》第1题。
2020/7/6
9
考点2 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2. 第①②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并结合文意分 析其作用。(2分) 【思路归纳】作答此题,应首先判断语段使用的说明 方法,抓住第②段的关键词“对比之下”,不难看出 是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其次分析该说明方法的作 用,作比较的作用是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所强调事 物的特点,答题时要联系文章的具体语句分析。这里 即是通过我国“正”字计数法和苏格兰公投画竖杠计
打比方 将……比作……,形象生动地说明了……的特征 (道理), 使说明的内容更形象易懂。
引资料 引用神话传说、新闻、名言、谚语、谜语等,生动 地说明了……的特征(道理), 增强了说明的权威 性、趣味性。
作诠释 具体解释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15
【实战链接】请同学们独立试做精练版P28《睡 眠与肥胖症》第1题;P28《消化一块口香糖要 多久?》第2题;P29《声音对食欲的影响》第3 题。P30《关于微波炉的那些传言》第2题;P31 《动物的弄虚作假》第3题;P32《微环境污染》 第2题。
考点4 拓展探究
2020/7/6
3
常常考考考点分考课时点突破分课时突破
第1课时
2020/7/6
4
考点1 说明对象及其特征
1. 为什么人们称赞“正”字计数法是“高大上”的计数方
法?(2分)
【思路归纳】此题考查概括说明对象及其特征,答题
时首先通读全文,紧扣重点段落概括。找到体现“高
大上”特征的第②⑤⑥⑦段,概括时可以找到每段的
2020/7/6
湖南益阳中考面对面2022中考语文第三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三记叙文阅读聚焦湖南中考(含解析)
![湖南益阳中考面对面2022中考语文第三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三记叙文阅读聚焦湖南中考(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84ed2237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f45ff60.png)
湖南益阳中考面对面2022中考语文第三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三记叙文阅读聚焦湖南中考(含解析)聚焦湖南中考一、(’15衡阳)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题。
(10分)雕花烟斗冯骥才①他被这一大盆金光灿灿的凤尾菊迷住了。
②这菊花从一人多高的花架上喷涌而出,闪着一片辉煌夺目的亮点点儿,活像一扇艳丽动人的凤尾,一道瀑布——静止、无声、散着浓香的瀑布。
③不知不觉间,他掏出一个挺大的核桃木雕花烟斗,插在嘴角,突然意识到花房里不准吸烟,他慌忙四下窥探,忽见身旁几片肥大浓绿的美人蕉叶子中间,有一张黑黑的老汉的脸直对着他。
一双灰色的小眼睛牢牢盯着他嘴上的烟斗,他刚要承认过错,那老汉却和气地说:“没关系,到这边来抽吧!”④这里便是花房的一角,这老汉是花农老范。
老范坐在他对面,“唐先生,您还画画不”他怔住了。
“您怎么知道我姓唐还知道我画画”“先前,您带学生到这儿来画过花儿,您画得美,美呀”老范赞美的语气是由衷的,他不禁泛起一阵酸楚和温暖的感动。
像他这样一位红极一时的大画家,好比高高悬挂的闪烁辉煌的大吊灯,如今被一棒打落下来,曾经光彩照人的玻璃片片,被人踩在脚下,甚至无人顾惜。
难道在这奇花异卉中间,在这五彩缤纷的花的天地里,隐藏着一个知音吗?⑤谁能从这老范身上找到聪慧、美和知识的影子呢老范身子矮墩墩,微微驼背,穿一身皱巴巴的黑裤褂,沾满污痕;面色黝黑,眼睛小,眸子发灰,动作迟缓而不灵便。
发现老范仍不时瞅他嘴上的烟斗,“您来尝尝我的烟斗丝吧”唐先生诚恳地说。
“不!”老范笑眯眯地,“俺是瞧您的烟斗很特别”⑥他的烟斗是特别。
上面雕着一只肥胖的猫头鹰,栖息在一段短短的秃枝上,“这烟斗是我自己刻的。
”他说。
他想起了靠边站之后的整天无所事事,想起了某天灵机一动用木刻刀雕刻烟斗的感觉,想起了把每只烟斗都当作创作的倾尽心血的狂热,想起了家里摆满一个玻璃书柜的绝妙艺术品——雕好的烟斗。
“美,美呀!”对面灰色的小眼睛流露出真切的钦慕之情,“您要是喜欢这烟斗,就送给您吧!”“不,不,俺要不得!”老范固执地一个劲儿摇脑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南3年真题面对面(2015~2017)第1类热点关注一、(2017衡阳)【见课时讲解2】二、(2017张家界)阅读下文,完成1~3题。
(6分)二十一世纪潜在的新能源——可燃冰①可燃冰一直被认为具有巨大的潜在价值。
虽然多个国家努力研究,但是因为各种原因,大规模开采可燃冰尚不可行。
2017年5月18日,中国成功试采可燃冰,让世界看到了希望。
②可燃冰是一种由天然气(主要是甲烷)和水组成的外形像冰的白色固体物质。
由于它含有大量甲烷气体,可以直接燃烧,因而俗称可燃冰。
可燃冰通常存在于岩石的孔隙或裂隙中,呈分散状、结核状、层状或块状产出,其颜色随分子结构的不同而有白色、淡黄色、琥珀色和暗褐色等多种。
③形成可燃冰,第一需要低温,一般要求温度低于10 ℃;第二要有高压,一般要求压力大于10兆帕;第三是地层中要有充足的天然气供给;第四是地层中要有充足的孔隙空间。
④可燃冰有的分布在极地地区,即高纬度的永久冻土带或大陆架上的永久冻土带,它们主要是在低温和较低压力条件下形成的。
已发现的极地可燃冰主要分布于北极圈内,例如加拿大北部、阿拉斯加的永久冻土带。
另一种则广泛分布于海洋中的海底,主要蕴藏于海底大陆坡上段、海山、边缘海深水盆地以及内陆海中。
据透露,中国已在南海海底发现了巨大的“可燃冰”带。
由于海洋的面积大于永久冻土带面积,而且气源供给更为充分,因此海底可燃冰的资源总量大于极地可燃冰资源量。
⑤可燃冰里蕴藏丰富的甲烷。
中国科学家从水深1.2千米的海底提取出样品,计算出1立方米的可燃冰等同于160立方米的气态天然气。
汽车加100升天然气能够行驶300公里,而加入100升“可燃冰”理论上则可跑5万公里。
显然,该技术完全可能使世界油气价格“崩溃”。
全球可燃冰中蕴藏着大约280万亿到2800万亿立方米甲烷。
这意味着,以目前的消费速度,可燃冰储量可以满足80至800年的全球天然气需求。
⑥然而,专家担心可燃冰产业化开采,会造成甲烷泄露。
甲烷可能造成的温室效应是二氧化碳的25倍。
海底可燃冰的分解可能造成海底地质灾害,给人类带来巨大危害。
同时,可燃冰分解引起的海底地质灾害还会导致海底生态环境恶化而殃及海洋生物。
⑦但这样一种新能源并不会因此就远离我们。
科学家预计,大约用十年时间,人类有望解决好“可燃冰”的开采和清洁燃烧的技术问题,届时大量的“可燃冰”便能用于应付能源危机。
(根据2017年5月25日《中国产经新闻报》等资料改编)1. 文章第②~⑥段分别介绍了可燃冰的物理性质、形成条件、分布地区(分布情况)、价值和储量、产业化开采可能带来的危害。
(2分)【解析】第②段介绍了可燃冰的组成和特性,即可燃冰的物理性质;第③段讲形成可燃冰需要的四个条件;第④段讲可燃冰在全球的分布情况(主要在极地与海底);第⑤段将可燃冰与天然气作比较,突出可燃冰的价值,并介绍其储存量;第⑥段主要讲可燃冰产业化开采可能带来的危害。
故第一、二空对应内容分别为③④段,据此概括总结即可。
2. 第⑤段画线句除了列数据外,还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2分)汽车加100升天然气能够行驶300公里,而加入100升“可燃冰”理论上则可跑5万公里。
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用汽车加100升天然气能够行驶300公里,与加100升可燃冰理论上可跑5万公里作比较,突出说明可燃冰的开采价值很大。
(指出说明方法1分,答出说明方法的作用1分)3. 下列各句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2分)( D )A. 由天然气(主要是甲烷)形成的像冰的白色固体物质就是可燃冰。
B. 可燃冰大部分分布在极地地区,还有少部分分布在海洋中的海底。
C. 全球可燃冰中蕴藏着大约280万亿到2800万亿立方米甲烷。
这意味着,可燃冰储量可以满足80至800年的全球天然气需求。
D. 可燃冰这种新能源的产业化开采,可能会给人类带来巨大危害,但人类有可能解决好它的开采和清洁燃烧的技术问题。
【解析】由文章第②段“可燃冰是一种由天然气(主要是甲烷)和水组成的外形像冰的白色固体物质”可知,A项表述不准确;由第④段“海底可燃冰的资源总量大于极地可燃冰资源量”可知,B项表述不准确;由第⑤段“以目前的消费速度……全球天然气需求”可知,要想满足人类的天然气需求有前提条件,若脱离此条件,则结果可能不同,因此C项表述不准确。
故选D项。
三、(2017常德)阅读下文,完成1~4题。
(13分)动车和高铁到底啥关系?10年前,一种被称作“和谐号”的白色精灵开始在中国大地上驰骋,动车开始走进人们视野;10年后,中国已发展成为举世瞩目的高铁大国,高铁已经成为引领和开拓“一带一路”伟大战略的名片。
时至今日,很多人还不太清楚动车和高铁的关系,下面就给大家普及一下两者的前世今生。
动车,即带动力的车辆,在铁路交通领域,它是相对于不带动力的车辆(俗称拖车)的一种车型。
我们经常提到的动车组,是指一种固定编组的列车,这种编组一般是由若干动车和若干拖车组成,并且在其正常使用寿命周期内这种编组不会改变。
动车组有很多种类型,如果以动力类型进行分类,则分为内燃动车组和电力动车组;如果以动力配置方式来分类,则分为动力集中型动车组和动力分散型动车组;如果以速度类型来分类,可分为高速动车组和普速动车组。
我们都知道,普通列车的牵引动力依赖于车头的机车,而动车组在运行时,不光有机车带动,车厢也会“自己跑”,这样就可以把动力分散,运行速度也就更快。
同时,与普通列车相比,动车组的震动和噪音都偏小。
所以,我们一般提到的动车,就是一种和普通列车相区别的列车车型。
从字面意义上讲,高铁是高速铁路的简称,是指一种铁路线路类型。
我国的铁路类型分三档:高速铁路是设计运行时速250千米及以上动车组列车的铁路;快速铁路是设计运行时速160千米至250千米列车的铁路;普通铁路是设计运行时速低于160千米列车的铁路。
在高速铁路上,运行的是高速动车组列车;而在快速铁路上,主要运行普速动车组列车,但同时也运行高速动车组列车和普通列车;普通铁路上运行的就是我们熟知的绿皮、红皮、蓝皮的普通列车了。
高速铁路的另一大特征便是大多采用无砟轨道技术铺就,而快速铁路和普通铁路则采用有砟轨道技术铺就。
所谓“砟”,就是指岩石、煤等碎片。
砟可以减少噪音、吸热、减振、增加透水性,同时造价低廉,但有砟轨道容易下陷,维修费用较大。
而无砟轨道的路基是由混凝土浇灌而成,可以减少维护、降低粉尘、美化环境。
当列车高速运行时,有可能导致路砟飞溅,所以高速铁路基本都是无砟轨道。
由此可知,动车和高铁是两个层面上的概念,前者描述的是“车”,后者描述的是“路”。
当然,在现在的中国,高铁和动车还分别代指两种客运列车类型。
高铁是运行时速在250千米以上,以G字头命名的一系列客车,它们是运行在高速铁路上的高速动车组列车;动车则是运行时速在200千米左右,以D字头命名的一系列客车,它们是运行在快速铁路上的高速动车组列车和普速动车组列车。
值得注意的是,有人把高速动车组列车只当作高铁列车,这是个误区,高速动车组列车也可以在快速铁路上行驶,只不过它需要恪守线路的速度限制。
目前,中国的高铁技术先进、安全可靠,并且价格低、性价比高,运营经验丰富,已不.弱于..世界上任何竞争对手。
我们相信,在中国高铁人的不断努力下,中国的高铁制造业必将持续改变中国,不断改变世界。
(选自《百科知识》2016年11月下) 1. 根据上文,说说高速铁路的特征。
(4分)(1)设计运行时速250千米及以上。
(2)路基大多采用无砟轨道技术铺就。
【解析】阅读全文可知文中讲“高铁”的内容为四、五段,由第四段“高速铁路是设计运行时速250千米及以上动车组列车的铁路”和第五段“高速铁路的另一大特征便是大多采用无砟轨道技术铺就”概括作答。
2. 上文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请举两例。
(4分)示例1:作诠释,如“动车,即带动力的车辆,在铁路交通领域,它是相对于不带动力的车辆(俗称拖车)的一种车型。
”示例2:分类别,如“动车组有很多种类型,如果以动力类型进行分类,则分为内燃动车组和电力动车组;如果以动力配置方式来分类,则分为动力集中型动车组和动力分散型动车组;如果以速度类型来分类,可分为高速动车组和普速动车组。
”示例3:列数字,如“快速铁路是设计运行时速160千米至250千米列车的铁路。
”示例4:作比较,如“同时,与普通列车相比,动车组的震动和噪音都偏小。
”(答出两种且有例句给满分)3. 文中加点的“不弱于”能否换成“强于”?(2分)不能换。
“不弱于”的意思是不比其他竞争对手差,可能强于对手,也可能势均力敌;(1分)而“强于”的意思是肯定超过对手,这种说法显然与原意不符。
(1分)4. 下列各句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B )A. 砟可以减少噪音、吸热、减振、增加透水性,同时造价低廉,因此,我国铁路普遍采用有砟轨道技术。
B. 时速200千米左右,运行在快速铁路上的高速动车组列车和普通动车组列车,在我国都以D字头命名。
C. 有人把高速动车组列车当作高铁列车,毫无疑问这是个误区,其实,它们是只在高速铁路上行驶的列车。
D. 中国高铁具有先进、安全、价格低等方面的优势,经过20年的发展,中国已成为举世瞩目的高铁大国。
【解析】由第五段“所以高速铁路基本都是无砟轨道”可知A项“我国铁路普遍采用有砟轨道技术”表述不正确;由第七段“高速动车组列车也可以在快速铁路上行驶,只不过它需要恪守线路的速度限制”可知C项表述不正确;通读全文可知D项“经过20年的发展,中国已成为举世瞩目的高铁大国”在文中并未体现。
故选B项。
四、(2015衡阳)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1~4题。
(9分)聚焦“PM2.5”①在中国古代的诗词、绘画中,雾是重要的审美意象。
神秘、迷离、缥缈的雾,其美妙难以描摹却令人神往。
然而,不知从何时起,那些被文人墨客反复吟诵赞美的雾,在现代都市里已渐行渐远,如今笼罩在城市里的所谓的“雾”更多的是“雾霾”。
于是一个原本陌生的词——“PM2.5”走进了人们的视野。
②什么是PM2.5?在空气动力学和环境气象学中,颗粒物是按直径大小分类的,粒径小于100微米的称为“TSP”,即总悬浮物颗粒;粒径小于10微米的称为“PM10”,即可吸入颗粒物;粒径小于2.5微米的称为“PM2.5”,即可入肺颗粒物,它是构成雾霾的主要物质。
③PM2.5的来源很广,包括人为来源和自然来源。
人为来源首先是直接排放的PM2.5,主要来自燃烧过程,比如化石燃料(煤、汽油、柴油)的燃烧、生物质(秸秆、木柴)的燃烧、垃圾焚烧。
其次是在空气中间接转化的PM2.5,其气体污染物主要有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氨气等。
此外还有其他的人为来源,主要包括道路扬尘、建筑施工扬尘、工业粉尘、厨房烟气等。
自然来源则包括风扬尘土、火山灰、森林火灾、漂浮的海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