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教育史发展历程ppt

合集下载

中外教育简史 ppt课件

中外教育简史 ppt课件

瞽宗 商代大学;以乐教为重;乐师为教师 习礼 习武 教学内容 读

中外教育简史
14

第二节 “学在官府”条件下的西周教育
一、“学在官府”的教育行政体制
学在官府:学校设在官府之中,官吏既是教育行政官员,也 是学校的管理者,还是学校的教师。
中外教育简史
15
二、西周的官学系统
辟雍(中) 东序(东)
天子 成均(西)
30岁 正式招生办学,开始他的教育生涯 40岁 形成自己的学术,并通过讲学活动扩大宣传,争取信徒 50岁 获得从政的机会,后开始进行14年的游学生涯 68岁 受礼聘返回鲁国,完成六经的编纂和校订工作
中外教育简史
24
二、重视教育的作用
教育与政治、经济、军事和法律的关系
(子适卫,冉有仆。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 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 “教之。”)
六经:《诗》《书》《礼》《易》《乐》《春秋》
特点:
1、偏重社会和人文科学
2、不设宗教科目,侧重政治和道德知识教育
3、轻视自然科学和实用技术
中外教育简史
28
六、教学方法论
1.启发诱导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论语·述而》
2.因材施教
冉有和子路都问“闻斯行诸”。
——《论语·先进》
自然崇拜 图腾崇拜 鬼魂崇拜 祖先崇拜 巫术占卜
祭祀和巫术活动
中外教育简史
9
第三节 学校教育的萌芽
一、传说中的学校——成均
玄谓董仲舒云:“五帝名大学曰成均。”
——《礼记·文王世子》 掌成均之法,以治建国之学政,而合国之子弟焉。
均,调也。乐师主调其音。 教育者:乐师

外国教育史PPT课件

外国教育史PPT课件

进步主义运动
• 进步教育是作为进步主义运动的一部分开始的。进步主义运动是19世纪末在美国兴 起的广泛的社会改良运动,旨在反对工业社会的政治经济弊病。进步主义者们力求 同时改革教育和社会事务。他们揭露公立学校中存在的各种严重问题,试图通过改 革学校教育适应美国社会的新的需要。
第31页/共66页
进步教育的思想基础
矛盾。 • 改造主义和保守主义的抨击,加速了进步教育的衰落进程。
第40页/共66页
进步教育运动中 几种重要的教育制度和教育方法
第41页/共66页
教育实验和教育方法
• (一)帕克的昆西教学法(Quincy plan) • (二)约翰逊的有机教育学校(Organic school) • (三)沃特的葛雷制(Gary system,Gary plan) • (四)帕克赫斯特的道尔顿制(Dalton plan) • (五)华虚朋的文纳特卡计划(Winnetka plan) • (六)克伯屈的设计教学法(project method)
第26页/共66页
个人本位的教育目的
• 培养四种理想的品性:活力、勇气、敏感和理智。
第27页/共66页
(三)衰落时期(1944-1966)
• (1)教育议题的变化:教育重建 • (2)1966年,新教育联谊会改名为“世界教育联谊会”(World Education Fellowship,简称WEF),
第42页/共66页
帕克与昆西教学法
• “进步教育之父”帕克主持了昆西学校实验和库克师范学校教育改革实验。创造了“昆西教学法”。其特 点是:
• 1、儿童是学校教育的中心; • 2、重视学校的社会功能; • 3、学校课程与实践活动相联系; • 4、强调培养儿童自我探索和创新精神。

英国传统教育与变革.ppt

英国传统教育与变革.ppt
• 将英国高等教育 分为大学和由多 科技术学院和其 他学院组成的公 共高教机构。
• 高等教育双重制 一方面保留了大 学的学术性传统, 另一方面扩大了 年轻人接受高等 教育的机会,一 定程度上缓解了 精英型高等教育 和大众型高等教 育之间的矛盾。
中等教育综合化改 革
• 是针对战后初期 确立的中等教育 三轨制展开的。
• 1977 《学校教育》 绿皮书,为70年代 以后的英国学校教 育发展指明了方向。
高等教育的收缩和控 制
• 1985 《90年代英 国高等教育的发展》 绿皮书,被认为是 英国高等教育后罗 宾斯时代开始的标 志。主张“所有有 能力并希望从高等 教育重视受益的人 都应该有接受高等 教育的机会”
《1988年教育改革 法》
20世纪60年代
20世纪70年代初 ~80年代末
20世纪40年代初~50年代末
• 首先,确立了由初等教育、 中等教育和继续教育三个 相互衔接的阶段组成的现 代公共教育体系。 其次,双轨制性质发生了 巨大的变化。
《1944年教育 法》
中等教育三轨 制的确立
• 文法中学:重学术 技术中学:应用科学和应 用技术 现代中学:该校儿童对付 具体事务比对付理性概念 更为容易
20世纪60年代
《罗宾斯报告》和 高等教育大发展
• 提出发展高等教 育的基本原则应 是“所有具备入 学能力和资格并 希望接受高等教 育的青年都应获 得接受高等教育 的机会”,正式 揭开了60年代英 国高等教育大发 展的序幕。
• 新大学苏塞克斯 大学诞生;成立 了全国学位授予 委员会
高等教育双重制的 确立
• 始于1965年发布 的第10号通告
• 至70年代中期, 综合中学逐渐成 为英国中等学校 的主要类型

中外教育史课件

中外教育史课件
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年——公元 前322年)古希腊哲学家中“最博 学的人物”,被喻为“古希腊百科 全书式”的学者。 代表作:《政治学》《论灵魂》
吕克昂学园 主要贡献:教育阶段论;和谐发展
的教育观;百科全书式的课程设置; 普遍的公立教育和教育立法
第八节 《学记》与《雄辩术原理》 一、《学记》中的教育思想
一、性恶论与外铄说
二、教育的内容
六经
三、论教师
提倡尊师 “天、地、君、亲、师”
第四节 墨家、法家的教育主张 一、墨家功利主义的教育主张
创始人:墨子、墨翟(公元前468— 公元前376年)、宋国人, 中国古 代杰出的思想家、卓越的科学家、 躬行实践的教育家
(一)造就“兼士”的教育目的论
社会政治思想——“兴天下之利,除天下 之害” 主张建设一个民众平等、互助的“兼爱” 社会(兼相爱、交相利,即互爱互利, 利人与利他的统一)
“兼士”必须具备的三个条件:
第一,“厚乎德行” 第二,“辩乎言谈” 第三,“博乎道术”
(二)功利主义的教育内容
1.古代文化知识教育 2.科学技术教育 3.逻辑学知识的传授 4.政治和道德教育
二、法家“以法为教”的教育思 想
代表人物:郑国子产、齐国管仲、魏 国李愧、卫国商鞅、韩国韩非
(一)绝对“性恶论”与教育的作用 (二)“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 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此四者, 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 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
6.启发诱导原则
“道(dǎo)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
教学方法如下:
1.问答法 2.讲解法 “约而达”、“微而臧”、“罕譬而喻”

美国外国教育史PPT课件

美国外国教育史PPT课件

外国教育史
独立以后,南部的佐治亚州和北卡罗来纳州于1785 年创设州立大学(公立),西部的俄亥俄州和密执安 州继之。由于国会鼓励设立州立大学,因而各州纷 纷仿效。到南北战争前,全国27个州中有25个州兴 办了州立大学,解决了大学布局不合理的问题。欧 洲从中世纪起,办大学向来是教会的特权,美国由 地方政府兴办大学是对传统的挑战,在本国教育史 上是一个创举。
外国教育史
主要内容:
1944《退役军人重新适应法》
1958《国防教育法》
60年代的教育改革
70年代的教育改革 80年代的教育改革
思考:美国教育改革 钟摆现象及其启示
面向21世纪的教育改革
外国教育史
第一节 美国的教育改革
一、战后初期的教育政策: 1944年《退役军人重新适应法》
思考分析其历史意义?
表现在三个方面 建立地方税收制度
边思考:公立学校 的重要意义?
兴办公立小学
实行强迫入学和免费教育
外国教育史
公共教育运动的开创性意义
过去,办教育被看作是教会的职权,教育子女是 家长的职责,人们受教育看作是个人私事,政府不 加过问,公共教育运动之后——
过去,学校是教会的奴仆,学校的发展几乎完全 控制在教会的手中公共教育运动之后 ——
外国教育史
富兰克林(B Franklin) 于1751年在费城首先创 办文实学校。
不重拉丁语而重英语; 不重古典课程而重实用课程; 不仅以富家子弟为对象,而且照顾到中产子弟;
不限于男生而兼收女生; 不按正规时间而常业余施教; 不设一种学科而设多种平行学科; 不是收昂贵学费而是收费低廉。
外国教育史
杰斐逊
外国教育史
杰斐逊的教育思想 普及免费初等教育 建立单轨制学校系统

外国教育史

外国教育史
《教育与美好生活》( On Education, Especially in Early Childhood ,1926) 教育制度民主化;教育内容实用化;教育方法自由化; 兲注儿童

迚步教育运动(Progressive Education Movement)
• 开端:按照欧洲先迚教育经验的改革 帕克(Francis Wayland Parker,1837-1902)的昆西教学法 (Quincy Method) 赖斯(J Rice)的36城市教育调查 杜威的芝加哥实验学校 学校教育的迚步主义改革 • 成熟和分化:建立迚步教育组织 1919年成立美国迚步教育协会(American Progressive Education Association,APEA) 1920年提出迚步教育七原则;1924年创办《迚步教育》杂志 拉栺的“儿童中心主义”和康茨的“社会中心主义” 八年研究(1933-1940) • 衰落:教育改革成为国家行为 1944年更名为美国教育联谊会;1955年解散;1957年《迚步教育 》停刊
1907年建立“生活学校”(the Hermitage School, 隐修学校,布鲁塞尔);《新教学法》 本能与环境——教育与生活的联系;提供有刺激的环 境 关趣单元和“观察-联想-表达”
罗素(Bertrand Arthur William Russell, 1872-1970)的和平教育

教育即生活 • 兲注学校教育和社会生活及儿童自身生活的联系 • 什么是理想的学校生活?——学校即社会(雏形社会) 教育即生长 • 一种新的儿童观和教育观:生长的道德价值和社会价值
• 生长是一种主体与环境乊间的相互作用(与卢梭、儿童
教育即经验的持续不断的改造

世纪前期英法德美和日本教育的发展ppt

世纪前期英法德美和日本教育的发展ppt

课外作业
20世纪前期,现代教育发展的两大趋势是什么 在不 同的国家是如何体现的
美国在中等教育改革中,研究和探讨了哪些问题
阅读书目
资中筠.20世纪的美国M.北京:三联书 店,2007.
谢谢
外国教育史教程第十九章
20世纪前期英法德美和日本教育的发展
主要内容
• 英国教育的发展 • 美国教育的发展
本章重点: • 英国颁布的法案 • 美国中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发展的措施
第一节 英国教育的发展
一、教育行政管理体制的变化 1902年颁布巴尔福教育法:
• 设立地方教育当局 • 地方教育当局负有对私立学校和教会学校
问题.
二中等教育的基本原则 与中学职能的变革 • 1913年成立中等教育改组委员会 • 1918年提出中等教育的基本原则的报告
三八年研究计划的实施
• 1930年,美国进步教育协会成立大学与中学 关系委员会
• 制定八年研究 1933~1941计划
讨论题 如何看待高中教育与大学教育衔接问题
二、初级学院运动
• 初级学院 • 休斯法案 1917 年,美国通过了以史密斯和休斯联合
提出的职业教育提案,史称史密斯---休士法.
主要内容:
• 联邦政府拨款补助各州的职业教育
• 提供工业、农业、商业和家政的师资训练
• 公立学校设立职业科,把专为升学服务的中 学改为兼具升学和就业的综合中学
• 加强国家对教育的控制和领导 • 加强地方教育行政管理权限 • 实施5-15岁的义务教育
第四节 美国教育的发展
一、中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一全国教育协会的报告与中学课程的变革 • 1891年,全国教育协会任命一个十人委员会,研究中学
的课程问题与大学的衔接问题. • 1895年,任命一个十三人委员会,研究学院的入学条件

20世纪五国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英法德日美)

20世纪五国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英法德日美)

二、英国一、二次大战间的教育


巴尔福尔教育法
(1)1902年颁布,是英国进入20世纪 后颁布的第一个教育法 (2)确立了中央和地方权力结合,并以 地方为主的教育管理体制 (3)授权地方教育当局兴办或资助兴办 中等教育


《费舍教育法》



(1)1918年颁布 (2)为2~5岁幼儿开办保育学校 (3)义务教育年限提高到5~14岁 (4)在教学内容中贯彻“儿童中心原则”
英国教育传统—— 政府不管教育 1830年英国国会拨款2万英镑给宗教和慈善团 体,支持初等教育,开始过问教育 1839年成立枢密院教育委员会 1870年颁布《初等教育法》 1899年设立教育署(BD)



(二)重要教育事件导生制 或称“倍尔一兰喀斯特制”,“相互 教学法”。主要作法是:以导生为小先生,代 替或铺助教师教学,属廉价教育的一种形式。 但对普及初等教育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初等教育法》(或称《福斯特法案》 (1) 1870年颁布;(2)宣布创办公立学校,不分 宗教信仰,招收平民子女;(3)全国划分为 若干学区,每区设学区委员会,监管地方学校, 并征收地方教育税。其颁布推进了英国初级学 校网的建立,标志着英国近代初等国民教育制 度的形成



1975年以来出现的新趋势:把初级 中学、中间中学和完全中学三种类 型的中学合并成为综合中学 联邦德国的高等教育及师范教育
第四节 日本的教育


一、历史回顾
(一)明治维新前的教育概况 1.日本古代教育概况 主要接受了中国文化教 育的影响。 2.从1603年德川幕府上台到明治维新(1868年) 的两个世纪内(即江户时期)教育的特点)(1) 汉学(儒学)、和学(国学)、兰学同时发展,但 以汉学和和学为主。 (2)学校增多,贵族外的 人受教育的机会增多。教育机构有:幕府直辖 学校、藩学和民众教育所3种。基本为封建领 主控制,教育内容注重思想方面的影响与控制

外国教育史

外国教育史
外国教育史
远古教育阶段:原始社会的教育(300万年前~公元前3000年)
古代教育
中古教育阶段:奴隶社会的教育(前3000年~公元5世纪,即476 年西罗马帝国灭亡)
近古教育阶段: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的教育(476~1640年英资产阶
外国教育史
资本主义形成时期(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8世 纪末法国资产阶级革命)
3、帝国时期
• 这一时期教育的主要变化表现为: • 改变教育目的,由培养演说家改为顺民和 官吏 • 对初等学校实行国家监督,部分私立学校 改为国立 • 提高教师地位和待遇(由国家委派)
四、昆体良教育思想
• 1、教育适应自然的思想 • 昆体良继承了柏拉图、亚里士多德重视人的天性差异的观点,认为人 人可通过教育而培养成人,但人的心性各不相同,因此要研究、了解 儿童的天性。 • 天性是教育的基础和原材料,教育要遵循儿童的天性,一是根据其倾 向和才能进行教育教学;二是教育必须遵循儿童的年龄特点。 • 2、雄辩家的教育 • 教育目的是培养善良而精于雄辩术的人。 • 昆体良认为,雄辩家的主要任务是宣扬正义和德行,指导人们趋善避 恶,因此,德行是雄辩家的首要品质,它通过教育获得。 • 培养雄辩家的途径是学校教育。它的优点有:①可以起到激励学生的 作用;②给儿童提供多方面的知识;③适应社会公共生活,培养社会 活动的能力。 • 3、教学理论 • 班级授课制萌芽;专业教育应建立在广博的普通知识的基础上;启 发诱导和提问解答;学习和休息交替。
一、西欧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5世 纪~9世纪)
• • • • 1、社会背景 1)西欧中世纪基督教会的概况 中世纪基督教会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5~10世纪末,基督教逐步与统治阶级相结合。最早接受基 督教的是法兰克洛维,查理大帝为维持其不稳定的帝国,与教皇结为 联盟,他以武力保护教皇利奥三世,教皇为他加冕。 • 第二阶段:11~13世纪末,基督教全盛时期,教会逐步凌驾于世俗政 权之上。1075年教皇格利哥里七世颁布《教皇敕令》。13世纪教皇 英诺森三世废黜二个德国皇帝,迫使英王、波兰、凶牙利、丹麦、葡 萄牙诸王归属于他。 • 第三阶段:14~15世纪,封建制度与基督教会同时衰弱。14世纪农民 运动和宗教异端运动给基督教会以沉重打击。它与城市反僧俗封建领 主的压迫相联系。其中以12世纪中叶法国南部的阿尔比派所发动的反 教会斗争最为剧烈,为此,英诺森三世组织了十字军进行东征。1233 年在各教区建立了宗教裁判所。

外国教育史发展历程介绍(PPT58页)

外国教育史发展历程介绍(PPT58页)

• 19世纪20年代,英国开展了“新大学运 动”。
• 1836年,该校与“国王学院”合并成为 伦敦大学。
• 1870年,英国颁布了“初等教育法” (福斯特法案)。规定对5-12岁的儿童 实施强迫教育、用地方税收举办公立初 等学校等。1870年的初等教育法,是英 国一次创立国民初等义务教育制度的尝 试,奠定了英国教育制度的基础。
• 1881年和1882年,法国教育部长费里两 次颁布有关初等义务教育的法令,史称 “费里教育法”。法令规定,儿童6-13 岁为义务教育阶段,初等教育和师范教 育实行免费;要求学校与宗教脱离等。 费里教育法体现了法国教育义务、免费 和世俗性三原则,为法国国民教育的发 展奠定了基础。
• 19世纪初,法国的中等教育主要类型是 国立中学和市立中学。国立中学实行寄 宿制,重古典学科,主要为学生升大学 服务。市立中学的课程要求低于国立中 学,学生毕业后可以获得学士学位,担 任国家官员。
第二编 近代外国教育
• 近代外国教育制度
• 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认识 近代外国教育制度产生和发展的基本过程, 重点掌握英国、法国、德国、俄国、美国 和日本近代教育形成和发展的基本史实, 及主要教育改革法案等内容。
一、英国近代教育制度
• 英国教育具有明显的宗教性和贵族性的特点。
• 英国的贵族中等教育主要有两种类型:文法学校 和公学。文法学校具有普通教育的性质,教授拉 丁文,并进行一定的基础教育。后来文法学校与 大学相联系,成为大学的预备学校。文艺复兴时 期,英国又出现了公学,比较著名的有温彻斯特 公学和伊顿公学等。
三、德国近代教育制度
• (一)十七、十八世纪的教育改革
• 17—18世纪的德国中等教育的形式主要是 文科中学。文科中学系宗教改革时期由梅 兰克吞创立的拉丁中学和斯图谟创建的文 科中学演变而来的。它与初等学校无直接 的联系,是为王公贵族服务的。文科中学 的任务是为大学输送新生和为政府培养一 般官员。

外国教育史发展历程介绍经典课件(PPT58页)

外国教育史发展历程介绍经典课件(PPT58页)
• (1)在初等教育方面,特别重视提高师资培养的 数量和质量,努力改进培训工作。 (2)在中等教育方面,十分重视文科中学的改革。 (3)在高等教育方面,重视新大学的建设工作。 1810年,在他的倡导下建立起了柏林大学。它不 仅重视教学,更强调专门知识的探索和科学水平 的提高。开创了高等教育“教学与科研”两大任 务并重的新的局面,成为各高校学习的榜样。
他强调要废除强制与威胁的制度,主张教师要把 尊重学生、因势利导作为教学的最高原则。帕 克在教育实践中所创立的原则和方法被称为 “昆西教学法”,在当时产生了很大影响。
• 19世纪末,美国中小学学制由8—4制改成了 6—3—3制,这是美国成功解决教育问题的范 例,它在没有增加太多教育经费的情况下, 收到了普及初等教育和扩充中等教育的双重 实效,对世界许多国家的普通教育都产生了 积极的影响。
• 1708年,德国人席姆勒在哈勒创办了 “数学、力学、经济学实科中学”。这 是一种既具有普通教育性质,又具有职 业教育性质的新型学校。它重视近代科 学知识和实用知识的传播,满足了工商 业对教育的需求和要求。
• 18世纪末,德国兴起了泛爱主义的教育 思潮,其代表人物是巴西多。
(二)十九世纪初洪堡德的教育改革
• 英国的贵族中等教育主要有两种类型:文法学校 和公学。文法学校具有普通教育的性质,教授拉 丁文,并进行一定的基础教育。后来文法学校与 大学相联系,成为大学的预备学校。文艺复兴时 期,英国又出现了公学,比较著名的有温彻斯特 公学和伊顿公学等。
• 十七世纪,英国出现了一种被称为“学园” 的具有实科性质的学校。开设了一些近代 的课程如数学、自然哲学、政治科学、历 史等。它为英国教育制度的发展提供了新 的模式。
三、德国近代教育制度
• (一)十七、十八世纪的教育改革

外国教育史发展历程

外国教育史发展历程
他强调要废除强制与威胁的制度,主张教师要把 尊重学生、因势利导作为教学的最高原则。帕 克在教育实践中所创立的原则和方法被称为 “昆西教学法”,在当时产生了很大影响。
18
• 19世纪末,美国中小学学制由8—4制改成了 6—3—3制,这是美国成功解决教育问题的范 例,它在没有增加太多教育经费的情况下, 收到了普及初等教育和扩充中等教育的双重 实效,对世界许多国家的普通教育都产生了 积极的影响。
• (1)在初等教育方面,特别重视提高师资培养的 数量和质量,努力改进培训工作。 (2)在中等教育方面,十分重视文科中学的改革。 (3)在高等教育方面,重视新大学的建设工作。 1810年,在他的倡导下建立起了柏林大学。它不仅 重视教学,更强调专门知识的探索和科学水平的 提高。开创了高等教育“教学与科研”两大任务 并重的新的局面,成为各高校学习的榜样。
• 1781年,慈善家R.雷克斯出资为工人子弟 兴办了一所学校。这所学校主要是利用星 期日传授读、写、算知识和宗教知识,而 被称为“星期日学校”。到19世纪初。星 期日学校的就学人数已达100多万。
4
• 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由贝尔和兰开斯特 创立了导生制。在实行导生制的学校里, 由一个年长、学习好的学生做导生。教师 先教导生,然后由导生把刚学到的教学内 容再教给其他学生。这样,一个教师可以 通过导生教几百个甚至上千个学生。导生 制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学生多、 教师少的矛盾,极大地促进了英国初等教 育的发展。
外国教育史发展历程
1
第二编 近代外国教育
• 近代外国教育制度
• 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认识 近代外国教育制度产生和发展的基本过程, 重点掌握英国、法国、德国、俄国、美国 和日本近代教育形成和发展的基本史实, 及主要教育改革法案等内容。

《外国教育史》课件

《外国教育史》课件

02
中世纪外国教育史
基督教的教育
教会学校
基督教教育在中世纪欧洲占据主导地位,教会学校是其主 要的教育形式。这些学校主要教授宗教教义、道德规范和 基本的读写能力。
修道院制度
修道院不仅是宗教修行之地,也是教育和文化传承的重要 场所。许多著名的学者和作家都在修道院里学习或工作。
教士的角色
教士在基督教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们不仅是精神 领袖,也是教育者。他们向信徒传授宗教知识,同时也关 注信徒的道德和行为规范。
强调学科知识的结构性和系统性,主张通 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
现代教育制度
义务教育制度
国家通过立法保障适龄儿童接 受一定年限的学校教育,并要
求家长送子女入学。
中等教育制度
中等教育分为普通教育和职业 教育两种类型,为学生提供多 样化的选择和发展机会。
高等教育制度
高等教育包括大学本科、研究 生等层次,为学生提供专业知 识和研究能力的训练。
03
近代外国教育史
文艺复兴时期的教育
总结词
文艺复兴时期的教育以人文主义为核心, 强调人的价值和尊严,提倡个性解放和自
由。
教育内容与方法
文艺复兴时期的教育注重古典文学、艺术 、历史等学科的学习,采用启发式教学方
法,注重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表达能力。
人文主义教育思想
文艺复兴时期的教育重视人的全面发展, 强调个性、情感和感官的满足,提倡以人 的需求为导向的教育。
主张教育应适应儿童的发展需要,强调教 育实践的重要性,提倡教育方法的革新。
A 人文主义教育思潮
强调人的价值和尊严,重视人的个 性发展,提倡教育内容应符合儿童
的兴趣和需求。
B

中外教育简史(可直接使用).ppt

中外教育简史(可直接使用).ppt
中外教育简史
李霜
最新.课件
1
参考书目
1.孙培青.中国教育史[M].上海:华东师范大 学出版社,2009年。
2.吴式颖.外国教育史教程[M].北京:人民教 育出版社,2003年。
最新.课件
2
中外教育简史
第一编 先秦时期的教育 第二编 从秦统一到鸦片战争时期的教育 中国教育简史 第三编 晚清至民国时期的教育 第四编 中国当代教育
最新.课件
29
3.学思并重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谦虚诚实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论语·为政》 ——《论语·述而》
国学
大学
瞽宗(南) 上庠(北)
诸侯 ——泮宫
官学
小学 闾塾
党庠 乡学 州序
乡校
最新.课件
16
Hale Waihona Puke 三、以“六艺”为纲的教育内容
礼 乐 射 大艺
六艺
御 书
小艺 数
大学的课程 小学的课程
最新.课件
17
礼(P20)
★关于贵族上下尊卑关系的规定。 (五伦:君臣有义,父子有亲,夫妻有情,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关于贵族的衣食住行、丧嫁婚葬等一切行为规范。 ★关于西周政治、军事、法律等制度。
受教育者:贵族子弟
最新.课件
10
教育内容:音乐教育
二、虞庠之学
氏族储存公共粮食的地方 养老之所
承担教育和养老
最新.课件
11
三、原始时期教育的特点
1.教育不是专门的社会活动 2.教育的社会性和无阶级性 3.教育内容十分简单 4.教育以口耳相传和模仿为主要手段
最新.课件
12
第二章 夏、商、西周的教育

第一章国外教学论发展史

第一章国外教学论发展史

早年受卢梭教育思想的影响,放弃神学研 究,38岁开始从事一项教育贫苦儿童的计 划,让学童一面纺织一面学习,以培养他 们的自立能力。他深信每个人都有与生俱 来的发展机能和受教育的平等权利。这项 计划最后终于失败了,只是取得了一些宝 贵的经验。
1780年出版的《一位隐士的夜晚时刻》概 括了他的"教育必须顺乎自然"的理论。他坚 信人性具有无穷的应变能力;人的道德修 养和知识造诣由他自己负责,而教育则应 发展人的天才,使他能够独立思考问题。 在《格特鲁德是如何教育她的学生们的》 一书中,详细讨论的虽然是智育的主要原 理,但他却认为德育最为重要。
赫尔巴特
约翰.菲力德利赫.赫尔巴 特(1776-1841)是近 代德国著名的哲学家、心 理学家和教育家,科学教 育学的奠基人,出生在一 个律师家庭,从小受到了 严格的家庭教育,同时也 广泛接受了各种新的思想。 1806年著《普通教育学》, 并在哥尼斯堡大学创办第 一所教育研究所。
赫尔巴特是近代第一个试图把教育建立为一门科 学的人。古代社会的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以及 后来的夸美纽斯、洛克、卢梭、裴斯泰洛齐等人, 都曾提出过自己的教育体系。但都没有形成科学 规律的形式。赫尔巴特试图在伦理学的基础上建 立教育目的论,在心理学基础上建立教育方法论; 他不仅指明了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指出了它同其 他学科的相互关系,而且提出了科学的术语、定 义和分类。

夸美纽斯的各类著作共有265种。
《大教学论》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部体系 完整的教育学著作,它全面论述了人的价 值、教育的目的及作用、旧教育的弊病、 改革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学制、教学 法、体育、德育、宗教教育、学校管理等
《大教学论》《分析性教学论》 夸美纽斯指出写《大教学论》的目的:“寻求并找出一种 教学的方法,使教员因此可以少教,但学生可以多学;使 学校少些喧嚣、厌恶和无益的劳苦,多具闲暇、快乐和坚 实的进步;……” 《大教学论》不仅仅是论述改革教学方法的著作,是指 “教学的艺术”,即“把一切 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 艺术” 本书标志着理论化、系统化的教学论的确立。

《外国教育史》第七章___近代世界各国教育_ppt

《外国教育史》第七章___近代世界各国教育_ppt


导生制(贝尔—兰卡斯特制 )学校的推广

英国国教会的牧师贝尔(Dr Andrew Bell)和公谊会 的教师兰卡斯特(Joseph Lancaster)创立的一种教 学组织形式。
导生制

导生制:又称贝尔——兰卡斯特制,是一种新的教学制度。 由英国的传教士兰卡斯特在伦敦创办的一所学校里较早采 用。它主要是由教师先从学生中选择一些年龄较大、学习 成绩较好的人充任导生,以后,也由导生对这些学生进行 检查和考试。在这些导生的帮助下,一位教师在一个教室 里往往能够教几百名学生。 。 采用这种制度的学校被称为导生制学校。 这种制度能够节省开支、能很好地弥补经费和师资不足, 扩大教育规模,也满足了对平民及儿童的初级教育的要求, 同时有助于儿童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因此一度非常盛行。 但由于导生的水平有限,因此教学质量比较低。


19世纪末英国高等教育的发展


城市学院的出现
19世纪后期由地方城市创办的,为地方工商业发展培养专 门技术型的人才 没有取得与传统大学或者伦敦大学同等的学位授予权,大 多数学院只能发放职业资格证书



伦敦大学的变革
进一步加强了与地方工商业发展的联系,成为推动英国工 商业发展的重要机构之一
(1)早期教育。
(2)要求合理。 (3)反复练习。
(4)榜样示范。
(5)奖惩合宜。
7、论智育

一是实用型的知识
二是修养型的知识 三是娱乐型的技能技巧


(二)斯宾塞的教育思想

1、论教育目的

为完满生活作准备

2、论课程
3、论教学原则和方法

知识价值论和生活准备说的论证

外国教育史 现代西方教育理论 教学PPT课件

外国教育史 现代西方教育理论 教学PPT课件
首先,“教育即生活”的观点与杜威对“教育”概念的理解有关。 其次,“教育即生活”的观点还与杜威对“学校”的理解有关。 再次,使教育成为儿童眼下的现实生活的重要途径是改革教材和教法。
二、 论教育的本质
(三) 教育即经验的改组或改造
“教育即经验的继续不断的改组或改造”是杜威的基本教育观点之一。他指出: “生长的理想归结为这样的观点,即教育是经验的继续不断的改组或改造。”
杜威重视本能的作用,认为儿童的能力、兴趣、需要和习惯都建立在他们的原始 本能之上,儿童心理活动的实质是其本能的发展过程。
二、 论教育的本质
(一) 教育即生长
“教育即生长”是杜威的基本教育观点之一。他明确指出:“教育就是各种自然 倾向和能力的正常生长。”
杜威认为,儿童具有很大的依赖性和可塑性,具有从经验学习的能力。儿童的成 熟要经过一定的时间,不能操之过急。教育者应尊重儿童生长的需要和时机,重视 生长的过程。
一、 生平、著作和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
(二) 杜威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
3. 机能主义心理学
一般把杜威在1896年发表的短文《心理学中的反射弧概念》看作是芝加哥机能主 义心理学派正式建立的重要里程碑。
杜威反对把心理分析为各个元素或各个部分,认为心理活动是一个连续的整体, 主张心理学研究动作的机能,研究整个有机体对环境的适应活动。
衡量一个经验是否具有教育意义和价值的两个基本标准是“连续性”和“交互作 用”。
“连续性”原则的含义是:经验作为一个活动过程,后面的结果揭露前面结果的意 义,形成一种倾向性或习惯,进而影响到后来的经验的性质。
“交互作用”的原则赋予经验的两个因素,即客观的条件和内在的条件以同等权利。
二、 论教育的本质
杜威的教育理论与其实用主义哲学相联系,具有其他教育理论所不具备的复杂性。 他以实用主义经验论、社会改良主义与民主主义以及机能主义心理学为主要的理论 依据,从不同角度探讨了教育、社会和受教育个体发展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19世纪60年代是俄国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 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教育家乌申斯基详细 论述了普及初等教育的必要性,指出:合理 组织的国民学校是在国民日常生活中获得可 靠的进步的基础,应按俄国民族特点和国情 建立俄国的学校。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五、美国近代教育制度
• 1843年,美国马萨诸塞州的教育厅长贺拉斯·曼 积极倡导由州政府举办公立学校,进一步推动了 美国公立学校运动的发展。贺拉斯·曼被称为“美 国公立学校运动之父”。
-
四、俄国近代教育制度
• 彼得一世在其统治期间,在文化教育改革方面的 主要内容有: (1)实行新的文化教育发展政策; (2)开办普通学校; (3)设立专门学校; (4)创建科学院。 为改变俄国的落后局面做出了贡献。
• 18世纪中期,俄国文化教育事业发展中的突出成 就是1755年莫斯科大学的建立。这所大学是在俄 国科学家罗蒙诺索夫的倡导下设立的,具有世俗 性的特点。
• 1781年,慈善家R.雷克斯出资为工人子 弟兴办了一所学校。这所学校主要是利用 星期日传授读、写、算知识和宗教知识, 而被称为“星期日学校”。到19世纪初。 星期日学校的就学人数已达100多万。
-
• 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由贝尔和兰开斯特 创立了导生制。在实行导生制的学校里, 由一个年长、学习好的学生做导生。教师 先教导生,然后由导生把刚学到的教学内 容再教给其他学生。这样,一个教师可以 通过导生教几百个甚至上千个学生。导生 制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学生多、 教师少的矛盾,极大地促进了英国初等教 育的发展。
他强调要废除强制与威胁的制度,主张教师要把 尊重学生、因势利导作为教学的最高原则。帕 克在教育实践中所创立的原则和方法被称为 “昆西教学法”,在当时产生了很大影响。
-
• 19世纪末,美国中小学学制由8—4制改成了 6—3—3制,这是美国成功解决教育问题的范 例,它在没有增加太多教育经费的情况下, 收到了普及初等教育和扩充中等教育的双重 实效,对世界许多国家的普通教育都产生了 积极的影响。
• (1)在初等教育方面,特别重视提高师资培养的 数量和质量,努力改进培训工作。 (2)在中等教育方面,十分重视文科中学的改革。 (3)在高等教育方面,重视新大学的建设工作。 1810年,在他的倡导下建立起了柏林大学。它不 仅重视教学,更强调专门知识的探索和科学水平 的提高。开创了高等教育“教学与科研”两大任 务并重的新的局面,成为各高校学习的榜样。
-
• 1881年和1882年,法国教育部长费里两 次颁布有关初等义务教育的法令,史称 “费里教育法”。法令规定,儿童6-13 岁为义务教育阶段,初等教育和师范教 育实行免费;要求学校与宗教脱离等。 费里教育法体现了法国教育义务、免费 和世俗性三原则,为法国国民教育的发 展奠定了基础。
-
• 19世纪初,法国的中等教育主要类型是 国立中学和市立中学。国立中学实行寄 宿制,重古典学科,主要为学生升大学 服务。市立中学的课程要求低于国立中 学,学生毕业后可以获得学士学位,担 任国家官员。
• 1862年,美国国会通过了《毛雷尔拨地法》,规 定各州凡有国会议员1人,联邦政府就拨给州3万 英亩公有土地,作为创办实施“自由与实用教育” 学院的经费。由于这种学院适应生产力的发展需 要,受到许多州的重视。
-
1875—1880年帕克在担任马萨诸塞州昆西市教 育局长期间,提出了“教育要使学校适应儿童, 而不是使儿童适应学校”的主张。在教学方法 上,他废除了背诵法,强调领悟和理解,主张 进行实物教学、观察教学。
• 英国的贵族中等教育主要有两种类型:文法学校 和公学。文法学校具有普通教育的性质,教授拉 丁文,并进行一定的基础教育。后来文法学校与 大学相联系,成为大学的预备学校。文艺复兴时 期,英国又出现了公学,比较著名的有温彻斯特 公学和伊顿公学等。
-
• 十七世纪,英国出现了一种被称为“学园” 的具有实科性质的学校。开设了一些近代 的课程如数学、自然哲学、政治科学、历 史等。它为英国教育制度的发展提供了新 的模式。
外国教育史发展历程
-
第二编 近代外国教育
• 近代外国教育制度
• 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认识 近代外国教育制度产生和发展的基本过程, 重点掌握英国、法国、德国、俄国、美国 和日本近代教育形成和发展的基本史实, 及主要教育改革法案等内容。
-
一、英国近代教育制度
• 英国教育具有明显的宗教性和贵族性的特点。
-
• 19世纪20年代,英国开展了“新大学运 动”。
• 1836年,该校与“国王学院”合并成为 伦敦大学。
-
• 1870年,英国颁布了“初等教育法” (福斯特法案)。规定对5-12岁的儿童 实施强迫教育、用地方税收举办公立初 等学校等。1870年的初等教育法,是英 国一次创立国民初等义务教育制度的尝 试,奠定了英国教育制度的基础。
-
• 1708年,德国人席姆勒在哈勒创办了 “数学、力学、经济学实科中学”。这 是一种既具有普通教育性质,又具有职 业教育性质的新型学校。它重视近代科 学知识和实用知识的传播,满足了工商 业对教育的需求和要求。
• 18世纪末,德国兴起了泛爱主义的教育 思潮,其代表人物是巴西多。
-
(二)十九世纪初洪堡德的教育改革
-
二、法国近代教育制度
• 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中,各派别提出了各种 不同的教育改革方案,反映了资产阶级对 国民教育的要求。其中,康多塞、雷佩尔 提和拉瓦锡的教育改革计划具有代表性。
-
• 1806年,拿破仑在巴黎设立了帝国大学。 帝国大学不是实施高等教育的机构,而 是掌管全国教育行政最高权力的部门。 1808年,法国被划分为27个“大学区”, 每个大学区分管几个省的教育行政领导 工作。各类学校的学年安排、课程设置、 考试和升级规定等都是全国统一管理。 这种中央集权的教育管理体制成为法国 近、现教育发展的重要特点。
-
三、德国近代教育制度
• (一)十七、十八世纪的教育改革 •
17—18世纪的德国中等教育的形式主要是 文科中学。文科中学系宗教改革时期由梅 兰克吞创立的拉丁中学和斯图谟创建的文 科中学演变而来的。它与初等学校无直接 的联系,是为王公贵族服务的。文科中学 的任务是为大学输送新生和为政府培养一 般官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