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教育史发展历程ppt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三、德国近代教育制度
• (一)十七、十八世纪的教育改革 •
17—18世纪的德国中等教育的形式主要是 文科中学。文科中学系宗教改革时期由梅 兰克吞创立的拉丁中学和斯图谟创建的文 科中学演变而来的。它与初等学校无直接 的联系,是为王公贵族服务的。文科中学 的任务是为大学输送新生和为政府培养一 般官员。
-
四、俄国近代教育制度
• 彼得一世在其统治期间,在文化教育改革方面的 主要内容有: (1)实行新的文化教育发展政策; (2)开办普通学校; (3)设立专门学校; (4)创建科学院。 为改变俄国的落后局面做出了贡献。
• 18世纪中期,俄国文化教育事业发展中的突出成 就是1755年莫斯科大学的建立。这所大学是在俄 国科学家罗蒙诺索夫的倡导下设立的,具有世俗 性的特点。
-
• 1881年和1882年,法国教育部长费里两 次颁布有关初等义务教育的法令,史称 “费里教育法”。法令规定,儿童6-13 岁为义务教育阶段,初等教育和师范教 育实行免费;要求学校与宗教脱离等。 费里教育法体现了法国教育义务、免费 和世俗性三原则,为法国国民教育的发 展奠定了基础。
-
• 19世纪初,法国的中等教育主要类型是 国立中学和市立中学。国立中学实行寄 宿制,重古典学科,主要为学生升大学 服务。市立中学的课程要求低于国立中 学,学生毕业后可以获得学士学位,担 任国家官员。
-
• 1708年,德国人席姆勒在哈勒创办了 “数学、力学、经济学实科中学”。这 是一种既具有普通教育性质,又具有职 业教育性质的新型学校。它重视近代科 学知识和实用知识的传播,满足了工商 业对教育的需求和要求。
• 18世纪末,德国兴起了泛爱主义的教育 思潮,其代表人物是巴西多。
-
(二)十九世纪初洪堡德的教育改革
-Biblioteka Baidu
二、法国近代教育制度
• 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中,各派别提出了各种 不同的教育改革方案,反映了资产阶级对 国民教育的要求。其中,康多塞、雷佩尔 提和拉瓦锡的教育改革计划具有代表性。
-
• 1806年,拿破仑在巴黎设立了帝国大学。 帝国大学不是实施高等教育的机构,而 是掌管全国教育行政最高权力的部门。 1808年,法国被划分为27个“大学区”, 每个大学区分管几个省的教育行政领导 工作。各类学校的学年安排、课程设置、 考试和升级规定等都是全国统一管理。 这种中央集权的教育管理体制成为法国 近、现教育发展的重要特点。
外国教育史发展历程
-
第二编 近代外国教育
• 近代外国教育制度
• 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认识 近代外国教育制度产生和发展的基本过程, 重点掌握英国、法国、德国、俄国、美国 和日本近代教育形成和发展的基本史实, 及主要教育改革法案等内容。
-
一、英国近代教育制度
• 英国教育具有明显的宗教性和贵族性的特点。
• (1)在初等教育方面,特别重视提高师资培养的 数量和质量,努力改进培训工作。 (2)在中等教育方面,十分重视文科中学的改革。 (3)在高等教育方面,重视新大学的建设工作。 1810年,在他的倡导下建立起了柏林大学。它不 仅重视教学,更强调专门知识的探索和科学水平 的提高。开创了高等教育“教学与科研”两大任 务并重的新的局面,成为各高校学习的榜样。
他强调要废除强制与威胁的制度,主张教师要把 尊重学生、因势利导作为教学的最高原则。帕 克在教育实践中所创立的原则和方法被称为 “昆西教学法”,在当时产生了很大影响。
-
• 19世纪末,美国中小学学制由8—4制改成了 6—3—3制,这是美国成功解决教育问题的范 例,它在没有增加太多教育经费的情况下, 收到了普及初等教育和扩充中等教育的双重 实效,对世界许多国家的普通教育都产生了 积极的影响。
• 1862年,美国国会通过了《毛雷尔拨地法》,规 定各州凡有国会议员1人,联邦政府就拨给州3万 英亩公有土地,作为创办实施“自由与实用教育” 学院的经费。由于这种学院适应生产力的发展需 要,受到许多州的重视。
-
1875—1880年帕克在担任马萨诸塞州昆西市教 育局长期间,提出了“教育要使学校适应儿童, 而不是使儿童适应学校”的主张。在教学方法 上,他废除了背诵法,强调领悟和理解,主张 进行实物教学、观察教学。
• 1781年,慈善家R.雷克斯出资为工人子 弟兴办了一所学校。这所学校主要是利用 星期日传授读、写、算知识和宗教知识, 而被称为“星期日学校”。到19世纪初。 星期日学校的就学人数已达100多万。
-
• 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由贝尔和兰开斯特 创立了导生制。在实行导生制的学校里, 由一个年长、学习好的学生做导生。教师 先教导生,然后由导生把刚学到的教学内 容再教给其他学生。这样,一个教师可以 通过导生教几百个甚至上千个学生。导生 制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学生多、 教师少的矛盾,极大地促进了英国初等教 育的发展。
• 英国的贵族中等教育主要有两种类型:文法学校 和公学。文法学校具有普通教育的性质,教授拉 丁文,并进行一定的基础教育。后来文法学校与 大学相联系,成为大学的预备学校。文艺复兴时 期,英国又出现了公学,比较著名的有温彻斯特 公学和伊顿公学等。
-
• 十七世纪,英国出现了一种被称为“学园” 的具有实科性质的学校。开设了一些近代 的课程如数学、自然哲学、政治科学、历 史等。它为英国教育制度的发展提供了新 的模式。
-
• 19世纪20年代,英国开展了“新大学运 动”。
• 1836年,该校与“国王学院”合并成为 伦敦大学。
-
• 1870年,英国颁布了“初等教育法” (福斯特法案)。规定对5-12岁的儿童 实施强迫教育、用地方税收举办公立初 等学校等。1870年的初等教育法,是英 国一次创立国民初等义务教育制度的尝 试,奠定了英国教育制度的基础。
-
• 19世纪60年代是俄国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 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教育家乌申斯基详细 论述了普及初等教育的必要性,指出:合理 组织的国民学校是在国民日常生活中获得可 靠的进步的基础,应按俄国民族特点和国情 建立俄国的学校。
-
五、美国近代教育制度
• 1843年,美国马萨诸塞州的教育厅长贺拉斯·曼 积极倡导由州政府举办公立学校,进一步推动了 美国公立学校运动的发展。贺拉斯·曼被称为“美 国公立学校运动之父”。
三、德国近代教育制度
• (一)十七、十八世纪的教育改革 •
17—18世纪的德国中等教育的形式主要是 文科中学。文科中学系宗教改革时期由梅 兰克吞创立的拉丁中学和斯图谟创建的文 科中学演变而来的。它与初等学校无直接 的联系,是为王公贵族服务的。文科中学 的任务是为大学输送新生和为政府培养一 般官员。
-
四、俄国近代教育制度
• 彼得一世在其统治期间,在文化教育改革方面的 主要内容有: (1)实行新的文化教育发展政策; (2)开办普通学校; (3)设立专门学校; (4)创建科学院。 为改变俄国的落后局面做出了贡献。
• 18世纪中期,俄国文化教育事业发展中的突出成 就是1755年莫斯科大学的建立。这所大学是在俄 国科学家罗蒙诺索夫的倡导下设立的,具有世俗 性的特点。
-
• 1881年和1882年,法国教育部长费里两 次颁布有关初等义务教育的法令,史称 “费里教育法”。法令规定,儿童6-13 岁为义务教育阶段,初等教育和师范教 育实行免费;要求学校与宗教脱离等。 费里教育法体现了法国教育义务、免费 和世俗性三原则,为法国国民教育的发 展奠定了基础。
-
• 19世纪初,法国的中等教育主要类型是 国立中学和市立中学。国立中学实行寄 宿制,重古典学科,主要为学生升大学 服务。市立中学的课程要求低于国立中 学,学生毕业后可以获得学士学位,担 任国家官员。
-
• 1708年,德国人席姆勒在哈勒创办了 “数学、力学、经济学实科中学”。这 是一种既具有普通教育性质,又具有职 业教育性质的新型学校。它重视近代科 学知识和实用知识的传播,满足了工商 业对教育的需求和要求。
• 18世纪末,德国兴起了泛爱主义的教育 思潮,其代表人物是巴西多。
-
(二)十九世纪初洪堡德的教育改革
-Biblioteka Baidu
二、法国近代教育制度
• 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中,各派别提出了各种 不同的教育改革方案,反映了资产阶级对 国民教育的要求。其中,康多塞、雷佩尔 提和拉瓦锡的教育改革计划具有代表性。
-
• 1806年,拿破仑在巴黎设立了帝国大学。 帝国大学不是实施高等教育的机构,而 是掌管全国教育行政最高权力的部门。 1808年,法国被划分为27个“大学区”, 每个大学区分管几个省的教育行政领导 工作。各类学校的学年安排、课程设置、 考试和升级规定等都是全国统一管理。 这种中央集权的教育管理体制成为法国 近、现教育发展的重要特点。
外国教育史发展历程
-
第二编 近代外国教育
• 近代外国教育制度
• 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认识 近代外国教育制度产生和发展的基本过程, 重点掌握英国、法国、德国、俄国、美国 和日本近代教育形成和发展的基本史实, 及主要教育改革法案等内容。
-
一、英国近代教育制度
• 英国教育具有明显的宗教性和贵族性的特点。
• (1)在初等教育方面,特别重视提高师资培养的 数量和质量,努力改进培训工作。 (2)在中等教育方面,十分重视文科中学的改革。 (3)在高等教育方面,重视新大学的建设工作。 1810年,在他的倡导下建立起了柏林大学。它不 仅重视教学,更强调专门知识的探索和科学水平 的提高。开创了高等教育“教学与科研”两大任 务并重的新的局面,成为各高校学习的榜样。
他强调要废除强制与威胁的制度,主张教师要把 尊重学生、因势利导作为教学的最高原则。帕 克在教育实践中所创立的原则和方法被称为 “昆西教学法”,在当时产生了很大影响。
-
• 19世纪末,美国中小学学制由8—4制改成了 6—3—3制,这是美国成功解决教育问题的范 例,它在没有增加太多教育经费的情况下, 收到了普及初等教育和扩充中等教育的双重 实效,对世界许多国家的普通教育都产生了 积极的影响。
• 1862年,美国国会通过了《毛雷尔拨地法》,规 定各州凡有国会议员1人,联邦政府就拨给州3万 英亩公有土地,作为创办实施“自由与实用教育” 学院的经费。由于这种学院适应生产力的发展需 要,受到许多州的重视。
-
1875—1880年帕克在担任马萨诸塞州昆西市教 育局长期间,提出了“教育要使学校适应儿童, 而不是使儿童适应学校”的主张。在教学方法 上,他废除了背诵法,强调领悟和理解,主张 进行实物教学、观察教学。
• 1781年,慈善家R.雷克斯出资为工人子 弟兴办了一所学校。这所学校主要是利用 星期日传授读、写、算知识和宗教知识, 而被称为“星期日学校”。到19世纪初。 星期日学校的就学人数已达100多万。
-
• 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由贝尔和兰开斯特 创立了导生制。在实行导生制的学校里, 由一个年长、学习好的学生做导生。教师 先教导生,然后由导生把刚学到的教学内 容再教给其他学生。这样,一个教师可以 通过导生教几百个甚至上千个学生。导生 制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学生多、 教师少的矛盾,极大地促进了英国初等教 育的发展。
• 英国的贵族中等教育主要有两种类型:文法学校 和公学。文法学校具有普通教育的性质,教授拉 丁文,并进行一定的基础教育。后来文法学校与 大学相联系,成为大学的预备学校。文艺复兴时 期,英国又出现了公学,比较著名的有温彻斯特 公学和伊顿公学等。
-
• 十七世纪,英国出现了一种被称为“学园” 的具有实科性质的学校。开设了一些近代 的课程如数学、自然哲学、政治科学、历 史等。它为英国教育制度的发展提供了新 的模式。
-
• 19世纪20年代,英国开展了“新大学运 动”。
• 1836年,该校与“国王学院”合并成为 伦敦大学。
-
• 1870年,英国颁布了“初等教育法” (福斯特法案)。规定对5-12岁的儿童 实施强迫教育、用地方税收举办公立初 等学校等。1870年的初等教育法,是英 国一次创立国民初等义务教育制度的尝 试,奠定了英国教育制度的基础。
-
• 19世纪60年代是俄国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 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教育家乌申斯基详细 论述了普及初等教育的必要性,指出:合理 组织的国民学校是在国民日常生活中获得可 靠的进步的基础,应按俄国民族特点和国情 建立俄国的学校。
-
五、美国近代教育制度
• 1843年,美国马萨诸塞州的教育厅长贺拉斯·曼 积极倡导由州政府举办公立学校,进一步推动了 美国公立学校运动的发展。贺拉斯·曼被称为“美 国公立学校运动之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