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制粉的工艺品质
小麦的加工.概要
粉路系统
皮磨系统 研磨系统 渣磨系统 心磨系统
粉 路 系 统
筛理系统(清粉系统)
1、研磨
研磨是制粉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研磨效果的好坏将 直接影响整个制粉效果。 ⑴ 原理 通过对小麦的挤压、剪切、摩擦和剥刮作用, 使小 麦逐步破碎,从皮层将胚乳逐步剥离并磨细成粉,研磨 的主要设备为辊式磨粉机和撞击机
⑵ 方法 挤压、剪切、剥刮
⑶ 研磨系统
在分级制粉过程中,按照生产先后顺序中 物料种类的不同和处理方法的不同,将研磨
系统分成皮磨系统(B)、渣磨系统(S)、 心磨系
统(M)和尾磨系统(T) ,它们分别处理不同的 物料并完成各自不同的功能。
皮磨系统
制粉过程中的最前面的几道研磨系统,它的作用是 将麦粒剥开分离出麦渣、麦心和粗粉,保持麸片不过分 破碎,以便使胚乳和麦皮最大限度地分离,并提出少量 的小麦粉。 渣磨系统 处于皮磨和心磨之间的研磨工序,制粉流程短的可不设。
小麦制粉及面制品加工
一、小麦分类及工艺品质 二、小麦制粉 三、面制品加工
一、 小麦的分类及工艺品质
1、小麦分类
播种季节 小 麦 分 类 春小麦 冬小麦 白皮小麦 红皮小麦 硬麦 软麦
皮 色
籽粒胚乳结构
角质:胚乳结构紧密,呈半透明状的称为角质。 硬麦:凡角质部分占截面积70%以上的籽粒。
粉质:胚乳结构疏松,白色不透明状的称为粉质。 软麦:凡粉质部分占截面积70%以上的籽粒。
按物理性状:
大型杂质 小型杂质 并肩杂质 重杂 轻杂
小麦含杂质标准
尘芥杂质≤0.03%
其中: 砂石≤0.02% 粮谷≤0.5%
(1)、风选
原理:
根据原料和杂质空气动力学性质的差别,利用 气流将其分离的方法
制粉工艺对小麦粉粉质特性和糊化特性的影响
制粉工艺对小麦粉粉质特性和糊化特性的影响在我国,小麦制粉工艺主要分传统工艺和脱皮工艺两种〔两者的区别在于后者先将小麦除麦沟以外的皮层通摩擦和切削去除,然后入磨。
与传统工艺的直接入磨比较,脱皮工艺的粉路缩短,出粉率和生产率提高,但能耗增加。
改变制粉工艺会导致小麦粉的损伤淀粉含量和粒度分布等特性的变化,从而对小麦粉糊化特性也产生影响,而淀粉糊化特性是反映淀粉品质的重要指标之。
研究显示,小麦粉的一些主要糊化特性,比如糊化温度、峰值粘度、保持强度、回生值等,均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而包、面条、馒头等食品的外观品质和食用品质。
峰值粘度表示的小麦粉粘度性状能够反映不同小麦品种的面条品质,并与不同类型面条的弹性、韧性和食用特性呈显著正相关。
研究还显示,快速粘度分析仪的参数与馒头品质特性有明显的相关性,特别是用峰值粘度高的小麦粉制作的馒头感官评分高。
过去有关这两种制粉工艺的比较研究,是从不同的制粉工厂取样后分析或是通过实验磨制取样品。
前者,小麦的品种、出粉率等无法控制,可比性较差;而后者虽然小麦的品种和出粉率有所保障,但与实际生产差距较大。
本研究选用3种小麦(高、中、低筋各一种),利用不同工艺的制粉工厂制取样品,分析小麦粉粒度和损伤淀粉含量等粉质特性的变化情况,并使用快速枯度分析仪(Rapid Visco Analyser, RVA)研究不同制粉工艺对小麦粉糊化特性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材朴小麦品种:8901(高筋)、南阳白麦(中筋)和澳大利亚白麦(低筋)。
小麦粉:由天津某面粉厂(传统工艺)和北京某面粉厂(脱皮工艺)提供,加工能力均为120 t/d。
分别采用以上3种原料制取特一粉和特二粉,一共得12个小麦粉样品(控制特一粉出粉率46%,特二粉出粉率28%)。
1.2 实验方法1.2.1 水分测定按AACC 44-16 (AACC 1983)的方法进行测定。
1.2.2 蛋自质含虽测定按GB/T 5511-85微量凯氏定氮法进行测定。
小麦制粉概述
最佳入磨水分 硬麦需要加入较多的水才能使胚乳充分软化。 软麦只需加入较少的水就能使胚乳充分软化, 如果加的水过多,则会造成剥刮和筛理困难的 问题。 (硬麦的最佳入磨水分为15.5%~17.5%;软 麦的最佳入磨水分为14.0%~15.0%;杜伦麦可 调至更高的含水量);水份太低籽粒坚硬,不 易磨细;水份太高筛理困难。
着水机( temper )
着水机承担两个任务,一是定量加水,二是使加入的水 均匀地分散开。最简单的做法是用水笼头加水,用绞龙 使水分分散,缺点是加水量不能自动调整。普遍采用的 能自动调节加水量的如着水混合机和强力着水机等。
自动水分调节装置是用电导、电容、近红外线(NIR)、微 波、水分蒸发等方法测出小麦的水分,与设定的水分值 比较后,调节加水量控制阀,使加水后的小麦水分保持 稳定。如:布勒公司的A PUATRON自动水分控制系统和西 蒙公司的H2O KAY自动水分控制系统等。
在夏季要仔细地放粗某些关键的筛绢,在较冷的时期重新 加密这些筛绢。
高温、高湿气候条件下,制粉生产比较困难。温度15℃, 湿度10%的气候条件对制粉生产比较适宜。
小麦粉的加工精度要求: 入磨小麦的水分较低时生产的小麦粉,由于麸屑和麦胚芽的污染比 较严重,粉色差而灰分高。而入磨小麦的水分较高时生产的小麦粉 ,由于麸屑和麦胚芽的污染少,粉色好而灰分低。所以,加工质量 较高的等级粉与专用粉时,采用较高的入磨小麦水分,加工质量较 低的小麦粉时,采用较低的入磨小麦水分。 加工高质量的等级粉与专用粉,可在入磨前进行喷雾着水。 若要出粉率高,应降低入磨小麦的水分,使麦皮与胚乳最大限度地 分离开来。出粉率要求不高时,应提高入磨小麦的水分,减少麸粉( 把麸粉的量降到最少)。
一、概 述
1、制粉生产过程 借助于一定的工艺和设备将经过清理、调质后的净麦加工成符合国家 标准规定成品面粉的整个生产过程,称为制粉生产过程。在此过程中, 需将小麦粒中的胚乳与麦皮(果皮和种皮)和胚分离,并研磨成粉。
小麦品质
小麦小麦是制粉厂的原料,它是制粉厂工业生产中四大因素——原料、制粉设备、工艺流程、生产操作管理之一。
良好的小麦质量将有利于制粉厂生产出质量佳、出粉率高的面粉,足够的小麦数量将有利于制粉厂发展生产。
制粉厂的经济效益的来源和增长,除了具有良好的工艺设备、合理的粉路、精心的操作管理外,首先取决于原料的选择和管理。
对于一个制粉操作者来说,应对小麦的工艺品质和质量有一个较全面地了解,才能在制粉生产中采用较合理的加工方法,并采取相应的操作措施,从而达到最有效的利用小麦,提高出粉率,保证面粉质量,降低加工成本,均衡发展生产。
一、小麦的籽粒结构与工艺意义小麦籽粒又皮层、胚乳和胚三部分所组成,一端是胚部,另一端是顶部,生有茸毛(称麦毛),背部隆起,呈弓形,腹部扁平,中间凹陷成腹沟,腹沟的两侧部分叫做颊,两颊不对称。
1、皮层皮层共分为6层,各层组织结构依次如下:表皮是皮层的最外一层,由一层纵向排列的细长形厚壁细胞组成,略呈透明。
外果皮由几层纵向排列的薄壁细胞组成,紧贴表皮的一层细胞,形状与表皮相似。
另外1~2层细胞比较薄,颜色较表皮为黄。
内果皮有横细胞层和管状细胞层组成。
横细胞层是一层横向排列的厚壁细胞,内壁比外壁厚;管状细胞层是一层纵向排列的薄壁细胞,希堡呈管状,分散排列而不规则。
本层在籽粒不成熟时呈青色,成熟后无色。
种皮极薄,看不出明显的细胞结构,实际上是由内外两层斜向(对于麦粒长轴)而又垂直排列的成形薄壁细胞组成。
外层无色透明,称透明层;内层含有色素,称色素层。
麦粒的皮色主要由内层细胞的色素决定。
珠心层很薄,呈透明状,细胞构成不明显,与种皮紧密结合,不易分开。
糊粉层是皮层的最里层,由一层排列整齐、近似方形的厚壁细胞组成,与其他皮层结合紧密,不易分离。
小麦的整个皮层约为小麦籽粒重量的14.5~18.5%,而糊粉层的重量又占皮层的40~50%。
由于小麦皮层的结构紧密,并且由一条包含整个麦皮组织1/4~1/3的腹沟,要想把皮层剥下来是比较困难的,腹沟中的皮层庚难剥去。
第五章小麦制粉
5、研磨设备 (1)辊式磨粉机:利用一对相向差速转动
的等径圆柱形磨辊,同时对均匀送入研磨 区的小麦产生一定的挤压力和剪切力,由 于两辊转速不同,使小麦受到挤压、剪切、 搓撕等综合作用,使小麦破碎。
(2)松粉机:其作用在于通过摩擦搅拌作 用使研磨后的物料疏松,改善物料的筛理 特性,以提高筛理效率。在制粉工艺中只 是在物料研磨后黏性大的情况下使用。
(3)撞击机:以强烈的撞击作用使研磨后的麸 粉松裂,使麸皮与其上未脱落的胚乳粉拉分开。 既提高了研磨效率,又能充分发挥筛理的分离 作用。多用于前路皮磨的研磨和筛理之间。
撞击磨的原理与强力撞击松粉机类似,只是旋 转盘直径加大,撞击柱销数量增加,转速可达 3700~4500r﹒min-1,配有空调冷却装 置。
洗麦甩干机、撞击机
5、水分的调质处理:采用加水机、强力着 水机、喷雾着水机、水分调质机、润麦仓 等,使小麦在入磨前得到良好的制粉条件, 达到胚乳结构松散,强度降低之目的,使 易于磨成细粉
(1)定义:通过水热处理改善谷物加工 品质和食用品质的方法称为调质。
(2)基本原理:谷物的吸水性能是调质的基 础。胚部和皮层纤维含量高,结构疏松,吸水 速度快且水分含量高;胚乳主要有淀粉和蛋白 质组成,结构紧密,吸水量少,吸水速度慢。 因此水分在谷物各组成部分的分布是不均匀的。 胚部水分最高,皮层次之,胚乳的水分最低。
较小的混合颗粒,大的混合颗粒,较大的麸皮
颗粒及较轻的麦皮。各层间无明显界线
3、条件:(1)清粉前细粉必须筛净 (2)筛绢大小必须与物料颗粒大小相配合 (3)物料在筛绢上的分布必须均匀,流量必须
固定
(4)每一格筛绢中空气流量必须均匀,并有适 当风量
(四)刷麸和打麸
利用旋转的扫帚或打板把粘附在麸皮上的粉粒 分离下来,并使其穿过筛孔,而麸皮则留在筛 内。该工序设在皮磨系统的尾部,是处理麸皮 的最后一道工序
小麦加工工艺对面粉品质的影响
⼩麦加⼯⼯艺对⾯粉品质的影响⼩麦加⼯⼯艺对⾯粉品质的影响摘要⼩麦加⼯:⼩麦加⼯⼯艺对⾯粉粉⾊、粗细度、以及淀粉损伤有着显著的影响,因⽽会影响⾯粉的⾷品感官和质地指标。
不同⼯艺系统的⾯粉品质特性差也有所不同,研究表明⾯粉的蛋⾃质含量随着靠近胚乳内部呈逐渐降低趋势靠近⽪层胚乳的⾯粉的⾯筋指数和⾯团流变学特性指标较⾼⼩麦⾯粉的淀粉总晕和直链淀粉含量随靠近胚乳内部逐渐增加,糊化粘度值也随之增⼤。
⾯粉的出粉率不同明显造成⽽粉的品质差异、随着出粉率的增加、⽽团吸⽔率、形成时间和粉质质量折数增⼤。
关键词:⼩麦⼯艺系统⾯粉品质⾯粉的品质包括⾷⽤品质和营养品质等。
⾯粉的⾷⽤品质是指⾯粉所做出⾷品的质地和⼝感外观等指标,主要为烘焙品质和蒸煮品质等,具体指标包括外观、⾊泽、结构、纹理质地、⼝感、弹性、韧性、粘性、⽓味等。
这些品质指标除了受⾷品制作的配⽅⼀及制做⼯艺影响外,还与⾯粉品质有很⼤的关系。
影响⾯粉⾷⽤品质的因素有很多,尽管⼩麦原料的品质是其中最主要的因素,但⼩麦的加⼯⼯艺的影响也不能忽略不同的加⼯⼯艺、不同的出粉率以及不同的取粉部位所得到的⾯粉可能会表现出不同的⾷⽤品质。
因此,正确的加⼯⼯艺、适当的出粉率和取粉⽅案是合理加!⼀⼩麦的必要条件。
1⾯粉粉⾊⾯粉的粉⾊对⾷品的⾊度和亮度影响较⼤,尤其是蒸煮⾷品)⾯粉的粉⾊受很多因素影响.⾸先是⼩麦胚乳的底⾊由原料本⾝所决定,⼀般认为,红麦和软麦的胚乳较⾃,⽽⽩麦和硬麦的胚乳较黄。
⾯粉中的麸星含量及其他有⾊物质含量与⾯粉粉⾊密切相关,⽽且能够通过加⼯⼯艺取得所要求的效果,合理的加⼯⼯艺能够使⾯粉中的纵星等有⾊物质含量减少到最低。
⾯粉中⾮⾯粉粉状物,包括增⾃剂及其载体、麦糠麦灰以及麦杆等粉碎后的粉末,这此物质在⾯粉呈⼲样时或许不显⾊,但在复⽔后会出现黄灰⾊。
2损伤淀粉⾯粉损伤淀粉含量对⾷品的CI感和质地影响较⼤,由于加⼯⼯艺能够改变⾯粉的粗细度,从⽽可以控制⾯粉的损伤淀粉含员经常出现的馒头发粘、凉后收缩、⾯条凉后颜⾊变暗等问题都与⾯粉粒度过细或损伤淀粉含量过⾼有关。
简述小麦剥皮制粉工艺的工艺特点
简述小麦剥皮制粉工艺的工艺特点一、前言小麦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加工制品除了面粉外还有剥皮制粉。
小麦剥皮制粉是将小麦去壳后,再进行研磨加工而成的一种食品原料。
本文将从小麦剥皮制粉的工艺特点入手,全面详细地介绍其生产工艺。
二、小麦剥皮制粉的工艺特点1. 去壳环节小麦剥皮制粉的第一步是去壳,这个环节需要用到去壳机。
去壳机是将小麦和空气混合,利用气流将外层的麸皮吹掉,同时将内部的胚芽和胚乳留下。
这个环节需要注意的是去壳机要调整好气流大小和速度,以保证去壳效果。
2. 研磨环节经过去壳后得到的小麦胚芽和胚乳需要进行研磨。
这个环节需要用到研磨机,根据不同需求可以选择不同类型的研磨机。
在研磨过程中需要注意控制温度和湿度,以避免小麦粉变质。
3. 筛分环节研磨后得到的小麦粉需要进行筛分,将不同颗粒大小的小麦粉分离出来。
这个环节需要用到筛分机,根据不同需求可以选择不同类型的筛分机。
在筛分过程中需要注意控制筛孔大小和筛网材质,以保证筛选效果。
4. 包装环节经过去壳、研磨和筛分后得到的小麦剥皮制粉需要进行包装。
这个环节需要用到包装机,根据不同需求可以选择不同类型的包装机。
在包装过程中需要注意控制包装材料和包装方式,以保证产品质量。
三、小结通过以上介绍可以看出,小麦剥皮制粉工艺特点主要在于去壳、研磨、筛分和包装四个环节。
每个环节都有其特殊之处,需要注意控制好各种参数以保证产品质量。
同时,在选择设备时也要根据实际需求选择适合自己的设备。
小麦品质特性
小麦制粉
作者:乔胜琦
对面粉厂来说,好的小麦应该是:出粉率高、研磨简便、筛理容易、符合所生产小麦粉的品质要求,且价格便宜。
品质的优劣可通过品质指标反映出来。如出粉率、筛理性、粉色、灰分含量等反映第一加工品质;面粉的烘焙品质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蒸煮品质反映第二加工品质。小麦的营养品质系指小麦籽粒中含有人类所需要的各种营养成分,如蛋白质含量、糖类、脂肪、维生素、矿物质等,不仅包括其营养成分含量的多少,而且包括营养成分是否全面和平衡;籽粒饱满度、容重、角质率、腹沟的深浅、子粒形状、粒色等反映了籽粒的形态品质。
小麦出粉率,是评价胚乳提取的程度,制粉者都期望将一定质量的小麦经过加工,在规定的面粉质量(主要是灰分和色泽等级)下尽可能得到最高的出粉率,或者是在规定的出粉率下得到最好的面粉质量。一般采用前一种方式,因为小麦制粉应从麦皮上尽可能剥刮出最多的粗粒、麦心和粗粉,再经提纯研细成面粉,与此同时尽量保持麸片的完整和面粉的胚乳纯度,且面粉的灰分含量与面粉中麸屑含量呈正相关,而其面粉的色泽则与灰分呈负相关。
小麦的制粉工艺特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的组织结构和化学成分,尤其是小麦的硬度、角质率、水分、容重等影响更为明显。
制粉的目的是将小麦皮层与胚乳分开,生产出尽量多的合格面粉,在评定小麦的制粉特性时,应考虑三个与子粒特性有关因素:一是胚乳含量;二是皮层剥离性能;三是研磨和筛理特性。
胚乳含量是小麦出粉率的理论依据,容重与千粒重大,形状近似球形的小麦,其单位重量的表面积小,胚乳含量高,出粉率高;皮层的剥离性能即是皮层与胚乳分离的难易程度,它与小麦品种、产地、硬度等有关,一般硬质小麦的皮层剥离性能较好,麸中含粉少,而软质小麦则相反;研磨和筛理特性与小麦软硬有密切关系,硬质小麦胚乳质地硬,不易破碎磨细,颗粒状物料较多,容易筛理,但研磨动耗较高,且软质小麦则相反。因此,加工硬质小麦时,需要良好的调质(加水润麦),适宜的制粉工艺,较轻的皮磨研磨。加工软质小麦粉时,应配备较大的筛理面积,强调使用打麸机。
面粉品质的测定与分析
面粉的测定与分析面粉的品质特性是小麦粉的理化特性、面团的物理特性、面粉食用品质特性及其他特性的总和。
面粉的品质特性一般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其中最主要的是原料小麦的品质特性。
因此原料小麦在加工过程中要受到多种因素的作用和影响。
这些因素中有机械的、物理的,也有化学的,这些因素对面粉品质特性的影响有时是不可忽略的。
一、面粉的理化特性(一)色泽和加工精度小麦粉的加工精度即小麦在制粉工艺中的去皮程度,一般加工精度愈高、粉色愈好、麸星愈少,其直观评定通常以粉色、麸星的比较来衡量。
小麦面粉的色泽简称粉色,是指面粉颜色的深浅、明暗,它是面粉划定等级的基本项目。
正常的面粉色泽为白色或乳白色。
在储藏过程中,由于空气的氧化作用,面粉的白度将增加。
面粉粉色主要取决于下列因素:一是面粉等级。
不同等级的面粉,其中的麸星比例是不同的。
面粉等级越低,麸星比例越大,粉色越差。
面粉等级越高,麸星含量越少,面粉的色泽就越好。
实际上,麸皮中的色素并非面粉本色,但却直接影响面粉色泽的明暗。
二是胚乳本身的颜色。
小麦胚乳中含有一种橘黄色素,它会转变成为商品面粉的淡黄色,当然,这种淡黄色不仅与叶黄素、叶黄素酯、胡萝卜素及某些天然物质的数量有关,还与这些物质被添加剂漂白程度有关。
三是小麦的软、硬红白品种。
通常软麦的粉色好于硬麦的粉色,白麦的粉色优于红麦的粉色。
四是面粉的粗细度。
面粉研磨得越细,越显现出亮色。
这是由于每一粉粒产生的暗影降低了粉粒发光的效果。
五是小麦加工前外来物的污染和黑穗病孢子等的存在。
此外面粉的水分含量对面粉粉色也有影响。
水分含量越低粉色越亮。
面粉粉色的测定方法有五种:干法、湿法、湿烫法、干烫法和蒸馒头法。
但这些方法都有一定的局限性,主要是因为其结果容易受操作者的影响,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常常造成人为误差,并且没有数量概念,对粉色差异较小的面粉难以分辨。
利用白度仪测定面粉的白度是一种反映面粉色泽的有效方法,目前这种方法已被国内外广泛使用。
小麦制粉的工艺流程
小麦制粉的工艺流程
小麦制粉是将小麦经过一系列的工艺处理,将其加工成粉状物的过程。
下面是一个典型的小麦制粉的工艺流程:
首先是清洁:将原料小麦经过风选、石选和磁选等清洁方法,去除杂质和异物,保证小麦的纯度和质量。
接下来是浸泡:将清洁过的小麦浸泡在水中,促进小麦中蛋白质的溶解和水分的吸收。
浸泡时间一般为8-10小时,浸泡后的小麦含水量增加,准备进入下一步。
然后是蒸煮:浸泡过的小麦经过蒸煮,一方面能使小麦胚芽获得适当的热量发芽,另一方面能软化小麦内胚乳,使其易于研磨。
常见的蒸煮时间为30-60分钟。
接下来是研磨:经过蒸煮的小麦进入研磨机,研磨机利用摩擦力将小麦研磨成粉末。
经过多道研磨,确保小麦粉质细腻,没有颗粒状物质。
然后是筛分:研磨后的小麦粉通过筛网进行筛分,去除大颗粒的异物和未研磨干净的小麦,确保粉末状小麦的纯度和质量。
接下来是浸泡漂白:为了提高小麦粉的白度,可以进行浸泡漂白处理。
将小麦粉浸泡在一定浓度的次氯酸钠溶液中,再用清水漂洗,可去除小麦粉中的色素和杂质。
然后是烘干:精制后的小麦粉含水量较高,需要经过烘干将其
含水量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一般为14-16%。
最后是包装:经过烘干后的小麦粉经过称重、包装机包装,以方便贮藏、运输和销售。
以上是小麦制粉的典型工艺流程。
当然,不同地区、品种的小麦以及不同的制粉工厂可能会有一些差异和特殊的处理方法。
但总的来说,清洁、浸泡、蒸煮、研磨、筛分、浸泡漂白、烘干和包装是制粉的基本步骤,通过这些步骤可以获得高品质的小麦粉。
第五章-小麦制粉PPT课件
二、小麦的水分调节与搭配
(一)小麦水分调节
• 小麦在制粉前利用水、热、时间三种因素的作用,改善 小麦性质的工艺,称为小麦的水分调节。
• 小麦的水分调节,分为着水和润麦两个步骤。 • 小麦水分调节的目的在于:调整小麦水分,借以改变麦
粒的物理和生物化学性质,使其适合于制粉工艺的要求 ,获得良好的工艺效果。
可编辑课件PPT粮油加工工艺
2、刷麦
• 刷麦时在打麦的基础上对小麦表面进行进一步 清理,目的是将打麦后打松但仍附着在麦粒表 皮和腹沟上的残余杂质刷掉,与此同时刷掉由 于打麦而擦裂的表皮和麦胚等。
可编辑课件PPT粮油加工工艺
3、洗麦 洗麦的作用
• 淘洗清除掉麦粒表面几嵌入腹沟内的泥土、 农药、微生物、虫卵等污染物。
• 小麦着水后的润麦时间一般为18-24小时,在加工硬麦或 气温较低的地方可适当加长润麦时间。
可编辑课件PPT粮油加工工艺
加温水分调节
① 加速水分渗透,润麦时间可缩短一半。 ② 对于硬麦,着水量比室温调节提高1%-2%,同时麦粒
受热和冷的变化,更利于制粉过程中的碾磨、剥刮和 粉麸分离。 ③ 对于软麦,能提高面筋质的筋力,改善面粉的烘焙性 质。 ④ 小麦加热后,可降低酸度,减少醇溶性物质,灭菌杀 虫卵。
第五章 小麦制粉
可编辑课件PPT
1
本章重点和学习目标
• 小麦制粉的基本原理和工艺过程; • 与制粉有关的一些主要问题(包括小麦的分类
、小麦品质性状、小麦粉的加工品质、小麦子 粒构造和化学成分以及小麦等级粉和专用粉的 生产工艺特点)。
可编辑课件PPT粮油加工工艺
第一节、小麦工艺品质
一、小麦品质的概念
可编辑课件PPT粮油加工工艺
小麦制粉工艺流程解析
小麦制粉工艺流程解析
小麦制粉是将小麦磨成面粉的过程,是面包、面点等食品加工的基础
工艺之一、下面将对小麦制粉的工艺流程进行详细解析。
1.清洗:将采收的小麦进行清洗,去除杂质、石块等,以保障面粉的
质量和卫生。
2.浸泡:将清洗过的小麦进行浸泡,使其吸水膨胀,方便后续的加工
处理。
浸泡时间一般为8-12小时。
3.蒸煮:浸泡后的小麦经过蒸煮,一方面可以使小麦糊化,有利于面
粉的提取,另一方面也可以杀灭小麦中的细菌和酵母。
蒸煮温度通常为
80-90摄氏度,时间为10-20分钟。
4.烘干:蒸煮后的小麦需要进行烘干,去除多余的水分,提高小麦的
贮存稳定性。
常用的烘干方法有阳光曝晒、机械烘干等。
5.粉碾:将烘干后的小麦经过粉碾机进行磨粉处理。
粉碾机利用碾盘
的反复摩擦实现对小麦的破碎和碾磨,将小麦磨成粉末状。
6.筛分:粉碾后的面粉需要进行筛分,去掉较粗的颗粒,以提高面粉
的质量和细腻度。
常用的筛分设备包括振动筛、气流筛等。
7.磨光:筛分后的面粉通常还需要进行磨光处理,以去除表面的粗糙
颗粒,使面粉细腻光滑。
常用的磨光设备有光面机、圆筒磨光机等。
8.包装:磨光后的面粉经过包装,通常使用密封包装袋,以防止面粉
受潮、虫蛀等。
上述是小麦制粉的一般工艺流程,具体情况还会根据不同的制粉目的、工艺特点和设备条件等因素进行调整。
需要注意的是,在整个小麦制粉过程中,卫生和食品安全十分重要。
因此,在小麦制粉车间中要做好清洁、消毒等工作,严格控制生产环境的卫生状况,确保面粉的质量和安全性。
简述小麦剥皮制粉工艺的特点
简述小麦剥皮制粉工艺的特点一、引言小麦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加工制品中以小麦粉最为常见。
而小麦剥皮制粉工艺就是其中的一种重要工艺,本文将对该工艺的特点进行全面详细地介绍。
二、小麦剥皮制粉工艺的概述1. 小麦剥皮制粉工艺的定义小麦剥皮制粉工艺是指将小麦经过去壳、分离、研磨等一系列加工过程,得到小麦粉的过程。
2. 小麦剥皮制粉工艺的流程(1)清理:将采摘回来的小麦进行清理,去除杂质和不完整颗粒。
(2)去壳:利用去壳机将带壳的小麦进行去壳处理。
(3)分离:通过振动筛等设备将去壳后的小麦分离出不同大小颗粒。
(4)磨粉:利用磨盘或者滚轮磨机对分离出来的小麦颗粒进行研磨,得到不同等级和品质的小麦粉。
三、小麦剥皮制粉工艺的特点1. 生产效率高小麦剥皮制粉工艺采用机械化生产,可以大幅度提高生产效率。
而且该工艺中,研磨设备的不断升级和改进,也使得生产效率不断提高。
2. 粉质优良小麦剥皮制粉工艺采用先进的分离和研磨技术,可以将小麦颗粒中的杂质和不完整颗粒去除,并且可以得到均匀、细腻、白色的小麦粉。
因此,该工艺制得的小麦粉品质较高。
3. 营养价值高在小麦剥皮制粉工艺中,由于采用了先进的加工技术,可以让营养成分在加工过程中尽可能地得以保留。
因此,该工艺制得的小麦粉营养价值较高。
4. 工序简单相比于传统的手工加工方式,小麦剥皮制粉采用机械化生产方式,减少了人力投入和操作难度。
因此,该工艺工序简单,易于操作。
5. 环保节能小麦剥皮制粉工艺中采用的设备和技术,能够减少废弃物的产生,并且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而且,该工艺中的研磨设备也采用了先进的节能技术,可以降低能源消耗。
四、小麦剥皮制粉工艺存在的问题1. 机械化程度不够高虽然小麦剥皮制粉工艺采用了机械化生产方式,但是由于一些加工过程仍需要人力操作,因此机械化程度还不够高。
2. 设备成本较高小麦剥皮制粉工艺中所使用的设备比较复杂和先进,因此其成本较高。
这也导致了该工艺在一些地区还无法广泛推广。
简述小麦剥皮制粉工艺的工艺特点
小麦剥皮制粉工艺的工艺特点工艺概述小麦剥皮制粉工艺是将小麦经过剥皮、制粉等一系列工序,最终加工成小麦粉的过程。
该工艺通常包括清洗、脱水、剥皮、碾磨、筛分等环节,具有以下工艺特点:一、多道工序,分工明确1.清洗:将小麦清洗干净,去除杂质和污染物,提高小麦品质。
2.脱水:通过脱水机去除小麦表面的多余水分,以利于后续工序的进行。
3.剥皮:利用剥皮机将小麦外皮去除,将麦麸与内核分离。
4.碾磨:经过碾磨机的磨合,将小麦内核破碎成较为细小的颗粒。
5.筛分:通过筛分机将碾磨后的小麦颗粒按照大小进行分离,得到目标产品。
二、协同作业,流程紧密1.各道工序之间存在紧密的联系与协同作业,提高生产效率。
2.清洗、脱水、剥皮等前置工序为后续工序提供优质原料。
3.碾磨和筛分工序相互配合,使小麦颗粒得到细致加工和理想的分离效果。
三、易于自动化控制,提高产品质量1.小麦剥皮制粉工艺适合自动化生产线控制,提高生产效率与降低成本。
2.自动化控制能够保证每道工序的参数稳定,提高产品的一致性和质量稳定性。
四、能源消耗相对较低,节约资源1.小麦剥皮制粉工艺相对于其他工艺来说,能源消耗相对较低。
2.在工艺流程中,适当利用小麦自身的物理特性,减少对外部能源的依赖,降低成本。
五、适应性强,可根据需要进行工艺组合1.小麦剥皮制粉工艺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可根据需要进行不同的工艺组合。
2.可根据原料特性、产品需求等因素,调整不同工序的顺序、参数,以实现最佳加工效果。
结论小麦剥皮制粉工艺作为小麦加工的关键环节,通过多道工序的协同作业和自动化控制,能够高效地生产优质小麦粉。
该工艺特点包括多道工序、分工明确、协同作业、易于自动化控制、能源消耗较低和适应性强等。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工艺的不断改进,小麦剥皮制粉工艺将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为小麦加工行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小麦磨粉工艺技术
小麦磨粉工艺技术小麦磨粉是将小麦加工成粉末状物质的过程。
小麦磨粉工艺技术是指在小麦磨粉过程中所使用的一系列工艺和技术。
小麦磨粉的工艺技术主要包括清洗、去壳、分级、磨制等过程。
首先,清洗是指将小麦中的杂质、沙土等物质从小麦中清除。
清洗的目的是提高小麦的卫生质量和磨粉效果。
清洗的方法有水洗和风力清洗两种。
水洗是将小麦放入清洗机中,利用水的流动和冲击力将杂质冲刷出来。
风力清洗则是利用风力将小麦中的轻杂质吹走。
清洗后,小麦需要进行去壳处理。
去壳是指将小麦的外壳剥离。
去壳的方法有湿法去壳和干法去壳两种。
湿法去壳是将小麦浸泡在水中,通过机械摩擦的力量将小麦的外壳去掉。
干法去壳则是通过机械设备将小麦的外壳剥离。
去壳后,小麦还需要进行分级处理。
分级是将小麦按照颗粒大小进行分离的过程。
分级的目的是控制小麦的颗粒大小和提高磨粉质量。
分级的方法有振动筛分和气流分级两种。
振动筛分是利用机械的震动将小麦按照颗粒大小分离。
气流分级则是利用气流的不同速度将小麦按照颗粒大小分离。
最后,小麦需要进行磨制。
磨制是指将小麦研磨成粉末状物质的过程。
磨制的目的是将小麦的内质和外质分离,获得细腻的面粉。
磨制的方法有碾磨和低温磨制两种。
碾磨是利用机械设备对小麦进行机械碾磨,将小麦研磨成粉末状物质。
低温磨制则是利用低温的环境对小麦进行磨粉,以保持小麦的营养成分和口感。
小麦磨粉工艺技术的发展,可以提高小麦磨粉的产量和品质。
通过合理的工艺和技术,可以充分利用小麦的营养成分,获得高质量的面粉。
同时,工艺和技术的改进还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总而言之,小麦磨粉工艺技术是一门综合性的技术,涉及到多个环节和多种方法。
只有通过对小麦磨粉工艺技术的研究和改进,才能进一步提高小麦磨粉的质量和产量。
小麦的制粉品质指标---面筋质含量
小麦的制粉品质指标---面筋质含量用小麦面粉制成的面团在水中揉洗,淀粉和麸皮微粒呈悬浮状态分离出来,其他部分溶于水,剩留的有弹性和粘滞性的胶皮状物质称为面筋。
面筋的主要成分是醇溶蛋白和谷蛋白,二者约占面筋蛋白质总量的80%左右,此外还含有少量的淀粉、脂肪和糖类等。
一般湿面筋含2/3的水,干物质占1/3。
当面粉加水和成面团时,醇溶蛋白和谷蛋白互相按一定规律相结合,形成一种结实并具有弹性的像海绵一样的网络结构,这就是面筋的骨架。
其他成分,如脂肪、糖类、淀粉和水都包藏于面筋骨架的网络之中,使面筋具有膨胀性、延伸性和弹性等特性,小麦面粉之所以能加工成种类繁多的食品,就在于它具有这种功能性面筋质,从而可以制作面包、馒头、面条等各种面制食品。
由此可知,醇溶蛋白和谷蛋白含量高低,不仅决定了面筋数量多少,而且二者的比例与面筋品质也有很大关系。
只有这两种蛋白质共同存在,并以一定比例相结合时,才会形成面筋所特有的功能特性。
在优质小麦最大出口国加拿大和美国,评价小麦品种品质好坏的主要内容之一就是评价其面筋质量和含量,同时对淀粉品质和淀粉酶活性也高度重视。
各种小麦品种的面筋质虽然都是由醇溶蛋白和谷蛋白所构成,但二者在面筋中所占的比例可能各不相同,致使蛋白质的彼此结合的强度不同。
根据强度大小将面筋分作强力面筋、中力面筋、薄力面筋和特强力面筋等4种。
具有强力面筋的面粉称强力粉,食品工业用来加工优质面包,而筋力较小的面粉则用来制作饼干、糕点等食品,中力面筋的面粉用来制作面条、馒头等大众食品。
国际上一般根据湿面筋含量,将小麦粉分为4等,即高筋粉(>30);中筋粉<26%~30%);中下筋粉<20%-25%);低筋粉(<20%)。
也有的根据干面筋含量将小麦粉分为三等:高筋粉(>13%);中筋粉(10%~13%);低筋粉(<10%)。
我国北方麦区小麦品种的湿面筋含量平均为30%,变幅为17%~50%。
商品小麦的湿面筋含量在14.30%~34.95%,平均值为24.5%。
小麦的制粉品质指标---面筋质含量
小麦的制粉品质指标---面筋质含量用小麦面粉制成的面团在水中揉洗,淀粉和麸皮微粒呈悬浮状态分离出来,其他部分溶于水,剩留的有弹性和粘滞性的胶皮状物质称为面筋。
面筋的主要成分是醇溶蛋白和谷蛋白,二者约占面筋蛋白质总量的80%左右,此外还含有少量的淀粉、脂肪和糖类等。
一般湿面筋含2/3的水,干物质占1/3。
当面粉加水和成面团时,醇溶蛋白和谷蛋白互相按一定规律相结合,形成一种结实并具有弹性的像海绵一样的网络结构,这就是面筋的骨架。
其他成分,如脂肪、糖类、淀粉和水都包藏于面筋骨架的网络之中,使面筋具有膨胀性、延伸性和弹性等特性,小麦面粉之所以能加工成种类繁多的食品,就在于它具有这种功能性面筋质,从而可以制作面包、馒头、面条等各种面制食品。
由此可知,醇溶蛋白和谷蛋白含量高低,不仅决定了面筋数量多少,而且二者的比例与面筋品质也有很大关系。
只有这两种蛋白质共同存在,并以一定比例相结合时,才会形成面筋所特有的功能特性。
在优质小麦最大出口国加拿大和美国,评价小麦品种品质好坏的主要内容之一就是评价其面筋质量和含量,同时对淀粉品质和淀粉酶活性也高度重视。
各种小麦品种的面筋质虽然都是由醇溶蛋白和谷蛋白所构成,但二者在面筋中所占的比例可能各不相同,致使蛋白质的彼此结合的强度不同。
根据强度大小将面筋分作强力面筋、中力面筋、薄力面筋和特强力面筋等4种。
具有强力面筋的面粉称强力粉,食品工业用来加工优质面包,而筋力较小的面粉则用来制作饼干、糕点等食品,中力面筋的面粉用来制作面条、馒头等大众食品。
国际上一般根据湿面筋含量,将小麦粉分为4等,即高筋粉(>30);中筋粉<26%~30%);中下筋粉<20%-25%);低筋粉(<20%)。
也有的根据干面筋含量将小麦粉分为三等:高筋粉(>13%);中筋粉(10%~13%);低筋粉(<10%)。
我国北方麦区小麦品种的湿面筋含量平均为30%,变幅为17%~50%。
商品小麦的湿面筋含量在14.30%~34.95%,平均值为24.5%。
小麦制粉工艺流程
小麦制粉工艺流程
小麦制粉工艺流程是指将小麦经过一系列加工工序,制成面粉的过程。
以下为一种常见的小麦制粉工艺流程。
首先,对收获下来的小麦进行初步清理。
这一步骤的目的是去除杂质和破损的小麦颗粒,以提高后续加工的效率和品质。
接下来,对清理后的小麦进行浸泡。
浸泡的时间可以根据小麦的品种和水分含量而定,一般在6-8小时左右。
在这个过程中,小麦吸水膨胀,便于后续的磨粉工序。
然后,将浸泡后的小麦进行磨粉。
磨粉是小麦制粉中最关键的一步,也是最耗时的一步。
传统的磨粉方法是采用石磨,将小麦逐渐磨成粉状。
现代化的工艺则采用了机械磨粉的方式,效率更高。
磨粉后得到的是一种粗粉。
接下来,对粗粉进行筛分。
筛分的目的是去除粗糙颗粒和杂质,提高面粉的纯度和质量。
一般会使用多层筛网进行筛分,最终得到的是细粉。
然后,对细粉进行重选。
重选是为了进一步提高面粉的质量和纯度。
这一步主要是通过气流将轻重不均匀的颗粒分离。
通过连续运行风选机,可以将面粉中的轻杂物和杂质去除,得到纯净的面粉。
最后,对面粉进行包装和储存。
面粉通常会被装入纸袋、塑料袋或编织袋中,然后进行封口,防止潮气和杂菌的侵入。
之后,
将面粉储存在干燥、通风的仓库中,以保持其品质和口感。
小麦制粉工艺流程中的每个环节都需要严格控制,以确保最终的产品质量。
工艺流程的改进和优化可以提高工艺效率和产品质量,满足消费者对面粉的需求。
小麦的工艺品质名词解释
小麦的工艺品质名词解释
小麦的工艺品质是指影响小麦加工工艺效果的某些性质,主要包括小麦籽粒的形态结构、理化特性和结构力学性质。
具体来说,小麦的加工品质可以分为一次加工品质和二次加工品质。
一次加工品质主要指磨粉过程中对小麦构成及物化特性要求,以小麦籽粒容重、硬度、出粉率、灰分、面粉白度等为主要指标。
二次加工品质主要指烘烤或蒸煮食品对面粉生化特性的要求,以面粉的吸水率、面筋含量、面筋质量、面团的流变学特性和稳定时间等为主要指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小 容重 (g·L-1)品种玻璃质粒最低含量(%)以重量计完善程度小麦以外的杂质其它类别 或品种的小麦 粮食以外其它杂质粮谷 杂质杜伦 小麦总计(包括杜伦小麦) 加西红春小麦一号 750 马魁斯品种或相当于该品种 65 合理地完全成熟,粒无损伤实 际 没有 0.7513 加西红春小麦二号 720 马魁斯品种或相当于该品种 35 比较成熟,允许含有中等程度 的退色粒或冷霜粒但无严重气候损伤粒基本 没有 1.536 加西红春小麦三号 690 马魁斯品种或相当于该品种-因霜冻粒,未成熟粒或其它损伤 粒而从较高等级降下的基本 没有 3.5510 表 2-7 加拿大西部红色冬小麦等级质量标准 等级 名称质量标准杂质最大限度(%) 最小 容重 (g·L-1)品种玻璃质粒 最低含量 (%)
8.红色软质春小麦:种皮为深红色或红褐色的麦粒不低于 90%,粉质率不低于 70% 的春小麦。 9.混合小麦:不符合 1~8 各条规定的小麦。 10.其它类型小麦的分类方法另行规定。 (二)质量指标 1.小麦质量指标,见表 2-1。 2.强筋小麦品质指标(GB/T17892-1999),见表 2-2。 3.弱筋小麦品质指标(GB/T17893-1999),见表 2-3。 表 2-1 小麦质量指标 等级容重(g·L-1)不完善粒 (%)杂 质(%)水分(%)色泽气味 总量其中:矿物质 1≥790≤6.0≤1.0≤0.5≤12.5 正常 2≥770≤6.0 3≥750≤6.0 ≥730≤8.0 ≥710≤10.0
表 2-2 强筋小麦品质指标 项 目指 标 一等二等 籽粒容重(g·L-1) ≥770 水分(%) ≤12.5 不完善粒(%) ≤6.0
杂质(%)总量 ≤1.0 矿物质 ≤0.5 色泽、气味正常 降落数值(s) ≥300 粗蛋白质(%)(干基) ≥15.014.0 小麦粉湿面筋(%)(14%水分基)≥35.032.0 面团稳定时间(min) ≥10.07.0 烘焙品质评分值 ≥80 表 2-3 弱筋小麦品质指标 项 目指 标 籽粒容重(g·L-1) ≥750 水分(%) ≤12.5 不完善粒(%) ≤6.0 杂质(%)总量 ≤ 1.0 矿物质 ≤0.5 色泽、气味正常 降落数值(s) ≥300 粗蛋白质(%)(干基) ≤11.5 小麦粉湿面筋(%)(14%水分基) ≤22.0 面团稳定时间(min) ≤2.5 4.各类小麦按容重分为五等,低于五等的为等外小麦。 5.不完善粒:受到损伤但尚有使用价值的颗粒。包括: (1)虫蚀粒:被虫蛀蚀,伤及胚或胚乳的颗粒。 (2籽粒皱缩,
呆白,有的粒面呈紫色,或有明显的粉红色霉状物,间有黑色子囊壳;黑胚粒:籽 粒胚部呈深褐色或黑色的颗粒。 (3)破损粒:压扁、破损,伤及胚或胚乳的颗粒。 (4)生芽粒:芽或幼根突破种皮不超过本颗粒长度的颗粒,芽或幼根虽未突破种皮 但已有芽萌动的颗粒。 (5)霉变粒:粒面生霉或胚乳变色变质的颗粒。 6.小麦赤霉病粒最大允许含量为 4.0%,按不完善粒归属。小麦赤霉病粒超过 4.0 %的,是否收购,由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定。赤霉病小麦含有致吐毒素。致吐毒 素(vomitoxin)其化学名称为脱氧雪腐镰刀茵烯醇(deoxynivalenol.简称 DON),是 人、畜引起赤露病麦中毒的主要真菌毒康,也是我国主要的真茵性食物中毒因素。 7.杂质: (1)筛下物:通过直径 1.5mm 圆孔筛的物质。 (2)矿物质:砂石、煤渣、砖瓦块、泥土及其他矿物质。 (3)其他杂质:无使用价值的小麦粒,生芽粒中芽超过本颗粒长度的小麦粒,毒麦、 麦角、小麦线虫病、小麦腥黑穗病等麦粒,异种粮及其他杂质。 8.使用有皮磨、心磨系统的制粉设备制备检验用小麦粉。出粉率应控制在 60%~65%, 灰分值应不大于 0.65%(以干基计)。制成的小麦粉应充分混匀后装入聚乙烯袋或其 他干燥密封容器内放置至少一周时间,待小麦粉品质趋于稳定后,方可进行粉质试 验和烘焙试验。 9.降落数值、粗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面团稳定时间及烘焙品质评分值等,必 须达到表 2-2 和表 2-3 中规定的指标,其中有一项不合格者,不作为强(弱)筋小 麦。 三、主要产麦国小麦分类与等级标准 (一)美国小麦分类与等级标准
我国小麦可分为 8 个种植区: 一、黄淮平原麦区:包括鲁、冀、豫平原大部分,苏皖两省,淮北平原,晋南,陕 关中平原。这是最主要的产麦区。 二、北部麦区:东北、西北以外,黄淮平原以北的麦区。 三、西北麦区:新疆、甘肃、青海高原春麦区。 四、东北麦区:春小麦主产区。 五、长江中下游麦区:沪、苏、赣、湘、鄂、浙大部分地区,皖南、豫南及陕汉中。 六、长江上游麦区:云、贵高原,四川盆地以及金沙江下游。 七、华南麦区 :闽、粤、桂三省大部,台湾全省和滇南。 八、西藏高原麦区:冬小麦,在海拔 2700~4100m 之间。
小麦制粉的工艺品质
小麦是世界上最早栽培的植物之一,早在公元前 1500~公元前 1000 年在西亚的 土耳其、伊朗、叙利亚、以色列等地就开始种植小麦。我国的小麦产量居世界第一, 小麦种植面积在 3000 万公顷左右,年产量达一亿吨以上,约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 22 %,占世界小麦总产量的 20%左右,我国的小麦种植也有几千年的历史,品种繁多, 分布广泛,主要种植冬小麦和春小麦,前者占 90%以上,后者不到 10%左右。
任何品种小麦,包括红色杜伦小麦、红色或白色以外的任何小麦。 (7)混合小麦(Mixed Wheat):由 90%以下的一种小麦和 10%以上的另一种小麦所 组成,或由符合小麦定义的数种小麦混合而成。 2.小麦的等级标准 美国农业部联邦粮谷检验署对美国七大类小麦分为五等,其标准见表 2-4。 表 2-4 美国小麦等级标准 等级容 重(磅/蒲式耳)最大限度(%) 硬红春麦、白色密穗小麦所有其他小麦热伤粒损伤粒(总计)杂质皱缩粒和碎粒 158.060.00.22.00.53.0 257.058.00.24.01.05.0 355.056.00.57.02.08.0 453.054.01.010.03.012.0 550.051.03.015.05.020.0 注:1 磅/蒲式耳=12.872g/L (二)澳大利亚小麦分类与等级标准 1.小麦的分类 澳大利亚小麦一般都是冬小麦,品种可分成七类,每类以蛋白质含量为主要指标。 另外还规定了麦粒的硬度、面团物理特性及制粉品质等指标。 (1)澳大利亚上等硬粒小麦:蛋白质含量为 13.0%~15.0%; (2)澳大利亚硬粒小麦:蛋白质含量为 11.5%~14.0%; (3)澳大利亚标准白麦:蛋白质含量为 9.5%~11.5%; (4)澳大利亚软粒小麦:蛋白质含量 10.0%以下; (5)澳大利亚硬质(杜伦)小麦; (6)澳大利亚通用小麦;
(7)澳大利亚饲料用小麦; 2.小麦等级标准 澳大利亚小麦管理局对澳大利亚七类中的前四类所规定的质量指标,见表 2-5。 表 2-5 澳大利亚小麦的质量指标 分析项目上等硬粒小麦硬粒小麦标准白麦软粒小麦 容重(g·L-1)749800794812 千粒重(g)36.237.237.034.8 硬度(颗粒大小指数 p.s.i)15141825 降落数值(S)494460422372 出粉率(%)75747574 灰分(%)1.501.501.411.38 蛋白质(11.0%含水量(%)14.212.210.89.9 含杂(%)2.52.63.13.2 (三)加拿大小麦分类与等级标准 1.小麦的分类 加拿大小麦按产地、皮色和季节分为:加西红春小麦、加西红冬小麦、加西软白春 麦、加西红(白)大草原春麦四类。 2.小麦等级标准 加拿大小麦标准复杂,规定了 11 种类型标准,今列出加拿大西部红色春小麦和西部 红色冬小麦的标准。见表 2-6 和表 2-7。这两种小麦在加拿大产量最大,其标准也具 代表性。 表 2-6 加拿大西部红色春小麦等级质量标准 等级 名称质量标准杂质最大限度(%)
第一节 小麦的分类与等级标准 一、小麦的分类方法 1.冬小麦和春小麦 按播种季节,分为冬小麦和春小麦两种。冬小麦为秋末冬初播种,次年夏初收获, 生长期较长,品质较好;春小麦为春季播种,当年秋季收获。 2.白麦和红麦 按麦粒的皮色,分为白麦和红麦两种。白麦的皮层呈白色、乳白色或黄白色;红麦
的皮层呈深红色或红褐色。 3.硬麦和软麦 按麦粒胚乳结构,分为硬麦和软麦两种。硬麦的胚乳结构紧密,呈半透明状,亦称 为角质或玻璃质;软麦的胚乳结构疏松,呈石膏状,亦称为粉质。角质占本麦粒横 截面 1/2 以上的籽粒为角质粒;而角质不足本麦粒横截面 1/2 的籽粒为粉质粒。我 国规定:一批原粮中含角质粒 70%以上为硬质小麦,而含粉质粒 70%以上为软质小麦。 二、我国商品小麦的分类与质量指标 国际标准 GB1351-1999 中规定:我国小麦根据皮色、粒质和播种季节分为十类。该 标准适用于收购、贮存、运输、加工、销售的商品小麦。 (一)小麦的分类 1.白色硬质冬小麦:种皮为白色或黄白色的麦粒不低于 90%,角质率不低于 70%的 冬小麦。 2.白色硬质春小麦:种皮为白色或黄白色的麦粒不低于 90%,角质率不低于 70%的 春小麦。 3.白色软质冬小麦:种皮为白色或黄白色的麦粒不低于 90%,粉质率不低于 70%的 冬小麦。 4.白色软质春小麦:种皮为白色或黄白色的麦粒不低于 90%,粉质率不低于 70%的 春小麦。 5.红色硬质冬小麦:种皮为深红色或红褐色的麦粒不低于 90%,角质率不低于 70% 的冬小麦。 6.红色硬质春小麦:种皮为深红色或红褐色的麦粒不低于 90%,角质率不低于 70% 的春小麦。 7.红色软质冬小麦:种皮为深红色或红褐色的麦粒不低于 90%,粉质率不低于 70% 的冬小麦。
以重量计完善程度小麦以外 的 杂 质其它类别或 品种的小麦 粮食以外其它杂质粮谷 杂质杜伦 小麦总计(包括杜伦小麦) 加西红冬小麦一号 780 任何红冬小麦品种 50 合理地完全成熟,基本上无损伤粒实际 没有 113 加西红冬小麦二号 740 任何红冬小麦品种 35 比较成熟基本上无严重损伤粒基本没有 226 加西红冬小麦三号 690 任何红冬小麦品种-因未成熟粒或其它损伤粒而降等的基本没 有 3310 (四)我国小麦品质与主要产麦国比较 根据检验对比,美国硬冬小麦蛋白质含量为 12.3~15.5%;澳大利亚硬冬小麦蛋白质 含量 14.9%,标准冬小麦 12.5%;我国北方冬小麦为 13.9%~14.1%,南方冬小麦 12.5%~13.2%。我国冬小麦蛋白质含量与国外冬小麦相比属中等水平。 加拿大春麦蛋白质含量为 14.3%~15.8%;美国硬红春麦蛋白质含量 13.6%~14.0%。 我国春麦蛋白质含量 13.2%~13.7%。我国春季蛋白质含量属中下等水平。 由于小麦品质中等原因的限制,目前我国普通小麦粉的筋力较弱,蛋白质的品质较 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