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实验报告 学案

合集下载

《实验报告》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活动二 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实验报告》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活动二 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活动二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日期:____年____月____日小组成员:_____________探究准备一、探究目的1.培养独立设计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

2.通过探究实验,了解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二、材料用具实验中可能用到的实验材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中可能用到的实验用具是:。

探究过程一、提出问题馒头或米饭在口腔内经过细细咀嚼后,其中的淀粉是否发生变化呢?二、作出假设馒头、米饭中含有的淀粉是没有甜味的,在这个事实的启发下,你作出的假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制定计划本实验___ ______(填“需要”或者“不需要”)对照实验,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通过小组讨论,制定的实验计划如下:1.取两支试管,用标签编号为1、2。

分别向两支试管中注入mL淀粉液。

2.向1号试管中注入mL唾液,向2号试管内滴入mL清水。

分别振荡,然后同时放入盛有37°C左右的温水中,分钟后同时取出两支试管,冷却。

3.向冷却后的两支试管中分别滴入两滴。

四、注意事项1.实验过程中注意要设计对照实验,注意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处理条件。

2.搜集唾液之前要先用清水漱口。

五、进行实验按照所制定的计划进行实验,并记录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六、实验结论与分析认真记录和分析探究的过程和结果,将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实验结果加以比较,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 __ _ 。

七、交流与分析将本小组设计的探究方案和所得实验结果同其他小组交流,分析各种探究方案的优缺点。

综合其他小组的实验结果加深对唾液在淀粉消化过程中所起的作用的认识。

八、疑惑与讨论1. 本组的实验成功了吗?如果没有成功,分析讨论失败的原因是什么?2. 如果本组的实验成功了,想一想本组的实验是否还有不足之处?尝试改进本组的实验。

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实验解读

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实验解读

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实验解读
进行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的实验是一种常见的生物学实验,旨在观察唾液中的淀粉酶(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以下是这样一个实验的可能步骤和解读:
实验步骤:
1.准备样本:准备含有淀粉的食物样本,如饼干、面包或淀粉溶液。

将样本分成几组,每组分配相同的淀粉含量。

2.采集唾液:请志愿者吃一小块无味的棉花或咀嚼无味的口香糖,以促进唾液分泌。

然后使用吸管或无菌棉签等工具采集一定量的唾液,并将其加入到淀粉样本中。

3.控制组:设置一个对照组,只将含淀粉的样本加入到试管中,不加唾液。

4.反应时间:将所有试管放置在37摄氏度的恒温水浴中,观察反应一定的时间,通常为10分钟至30分钟。

5.添加碘液:在反应结束后,为了检测淀粉的消化情况,向每个试管中加入碘液。

碘液在存在淀粉时呈现蓝黑色,而在淀粉被消化后呈现黄色或无颜色。

6.观察结果:观察每个试管中的颜色变化,记录下淀粉消化的情况。

解读实验结果:
对照组:对照组中的样本只含有淀粉,没有唾液。

因此,如果淀粉被消化,添加碘液后颜色会变为黄色或无颜色;如果淀粉未被消化,则颜色仍然是蓝黑色。

实验组:实验组中的样本含有淀粉和唾液。

如果唾液中的淀粉酶起作用,能够将淀粉分解成糖类,那么在添加碘液后,颜色会由蓝黑色变为黄色或无颜色。

比较结果:通过对照组和实验组的比较,可以确定唾液中的淀粉酶是否起到了消化淀粉的作用。

如果实验组中的样本颜色变化,而对照组中的未变化,那么可以确认唾液中的淀粉酶确实起到了消化淀粉的作用。

这个实验可以帮助理解唾液在食物消化过程中的作用,以及淀粉消化的过程和机制。

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附教学反思)

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附教学反思)

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附教学反思)教学目标〗1.知识:通过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说明淀粉在口腔中已经开始被消化。

2.能力: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让学生针对实际现象做出合理的解释和验证,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决策能力,培养创新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通过收集唾液等操作活动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设计思路〗本节探究活动以“分组探究”模式开展,因为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关键有三步:一是制备淀粉糊并取定量;二是收集唾液;三是水温调节控制。

所以我把学生分成三人一组,每人做一步,这样既可保证每个环节都得到探究又可节省时间。

该模式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使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都能掌握一些科学研究的方法。

淀粉糊的制备、唾液的收集方法由教师提供并指导学生完成。

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是淀粉糊的浓度不宜太大,以免消化不完全。

还应给学生解释不同人的唾液中唾液淀粉酶的含量不等,为确保淀粉消化完全,收集的唾液应尽可能纯一些,这样就要求学生在收集唾液之前要漱口。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我校地处太行山脚下,教学条件与城市相比较为简陋,但我校为重点中学,教学设施与本县其他学校相比又较为优越,但还不能满足每个学生的探究需求,只能以小组探究模式展开,由于教学资源有限,探究的内容也要受到限制,不能一课多探。

学生大多来自农村,求知欲望强烈,学习态度积极,回答问题踊跃,但学习方法相对比较传统,缺乏创新意识,质疑能力差,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引导才能发现问题。

〖教学设计(课堂实录)〗〖教学反思〗通过这次探究活动,锻炼了学生的探究技能,提高了组织能力,并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交流协作精神。

假设的提出、方案设计和验证假设等是教师引导的结果,也是学生利用科学研究方法主动探究的结果。

学生们掌握了这种方法后,就能够利用这种方法和已有的知识,主动地探究自然的奥秘,了解生物的习性和自然界的千变万化,从小就培养适应生活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验: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实验: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本实验旨在探究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特别是其水解淀粉的置对照组,即在试管中加入淀粉糊和唾液或清水,并在37℃的恒温环境中保存,以模拟人体内的温度条件。经过一定时间后,通过向试管中加入碘液来检验淀粉是否已被分解。实验结果显示,加入唾液的试管中淀粉被分解,因此不变蓝,而加入清水的试管中淀粉未被分解,呈现蓝色。这表明唾液淀粉酶确实具有消化淀粉的作用,其水解淀粉的产物为麦芽糖。本实验不仅验证了唾液淀粉酶的消化作用,还通过直观的现象展示了淀粉分解的过程,有助于深入理解消化作用的本质。

《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教学设计

《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教学设计

《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教学设计《《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教学设计》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第2课时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复习提问:进化消化系统是由什么器官组成?各有什么功能?导入新课:进入消化系统的食物为什么必须经过消化呢?食物又是怎样被消化的呢?演示实验淀粉和葡萄糖透过透析袋的差异。

讨论淀粉和葡萄糖这两种物质哪种能透过透析袋?如果细胞膜具有和透析膜相似的功能,请推测食物中的确良淀粉能不能直接被细胞吸收呢?小结:淀粉不能透过透析袋,因为淀粉分子较大;而葡萄糖分子较小,能穿过透析袋进入烧杯内水中。

因此,食物中的淀粉、蛋白质和脂肪等复杂的大分子有机物,必须分解为小分子物质后,才能被消化管壁上皮细胞吸收。

这一过程叫食物的消化。

那么,在消化管内食物是怎样被消化的?食物的消化过程需要哪些条件呢?(一)合作交流,解读探究活动: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创设实验情景:分发给每位学生一小块馒头让他们细嚼馒头时,有什么感觉?提出问题:由学生提出问题作出假设:由学生根据问题做出假设设计实验方案并实施实验:由学生做实验,教师巡视指导得出结论:师生共同得出结论1、在唾液的作用下,淀粉分解成麦芽糖;讨论:“细嚼慢咽”的道理。

(二)总结实验的过程情况导入新的内容复杂的人体是由细胞构成的,人体生命活动的实现也是通过细胞完成的,营养物质首先要进入细胞才能被细胞利用,参与生命活动。

食物中的有些营养物质必须经过加工后才能被人体利用。

对,是消化液中的各种消化酶。

我们今天就来看看各种消化酶的怎样将大分子物质“拆”成小分子物质的。

(三)合作交流,学习新知识1、口腔内的消化讨论食物入口,口腔中的器官会对食物进行怎样的处理?小结食物入口,首先要经牙齿咀嚼、切断、撕裂、磨碎,使食物和消化液接触。

口腔口舌的味觉可避免吃下有害的物质,在咀嚼食物时,又可借助舌的运动,将食物与唾液拌和在食团,以便吞咽。

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将淀粉消化为麦芽糖。

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附教学反思)

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附教学反思)

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引言消化是人体生理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唾液是消化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本文通过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进一步了解唾液在消化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有助于对人体消化系统的认识。

实验目的1.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2.分析唾液对淀粉消化的作用机制;3.提出实验结果的教学反思。

实验方法1.准备所需材料和设备;2.将一定量的淀粉溶解在适量的水中,制备淀粉溶液;3.将一定量的唾液涂抹在手背上;4.将手指蘸取淀粉溶液,然后涂抹在涂有唾液的手背上;5.观察并记录涂抹后的变化。

实验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可以看到涂抹了唾液的地方,淀粉溶液发生了变化。

最初的时候,手背上的淀粉溶液呈现出蓝色或透明的颜色。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区域逐渐变成了淡黄色。

这表明唾液中的淀粉酶开始发挥作用,将淀粉分解成糖类物质。

实验讨论唾液是由多种成分组成的,其中重要的成分之一是淀粉酶。

淀粉酶是一种能够催化淀粉分解的酶类物质。

当淀粉溶液与唾液中的淀粉酶接触时,淀粉酶能够加速淀粉的分解过程,将其分解为较小的糖类分子。

这是由于淀粉酶能够将淀粉的α-1,4-糖苷键水解,产生葡萄糖和低聚糖。

通过本次实验的观察结果,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唾液中的淀粉酶能够促进淀粉的消化。

这一结论与我们对人体消化系统的了解是一致的。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每天都能够感受到唾液在消化过程中的作用。

当我们咀嚼食物时,唾液中的淀粉酶开始作用,将淀粉分解为可供身体吸收利用的简单糖类分子。

教学反思在本次实验中,学生通过亲自参与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进一步了解了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通过实践探究的方式,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消化系统的工作原理,并且锻炼了观察、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然而,本实验有一定的局限性,只是简单地展示了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并未涉及淀粉消化的更详细的机制和唾液对其他营养物质的作用。

为了提高实验的教学效果,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展开更多的实验探究。

生物实验报告《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生物实验报告《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WORD 格式可以编辑
专业资料整理
生物实验报告 《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班级_________组别_________日期_________指导老师_______
实验目的
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材料用具:
一次性漱口杯、凉开水、脱脂棉、小烧杯、量筒2支、试管2支、试管架、1%淀粉溶液(煮沸配制)、滴管、碘液、酒精灯、烧杯、温度计、石棉网、铁架台、火柴(或恒温水浴锅)
实验步骤:
1.准备
①用凉开水将口漱净
②收集唾液:口含一团脱脂棉,片刻后用镊子将脱脂棉取出,将其中的唾液挤到小烧杯中备用
2.设计并实施实验
③用量筒分别量取2ml 淀粉溶液,分别注入1号、2号试管④用量筒分别量取2ml 清水和2ml 唾液,分别注入1号、2号试管⑤充分振荡两支试管,放入37℃温水中水浴约5—10
分钟,同时取出两支试
管,稍冷却
⑥向两支试管内各滴加 2滴碘液,振荡后观察实验现象
3.记录实验 记录实验结果
4.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5.结束实验 整理和清理实验仪器和实验台
实验报告:
请完成下列表格
现象
淀粉检验 结论 材料 实验前 预期结果 实验后
实验组
淀粉液+唾液
对照组

)+ ( )。

唾液消化实验报告

唾液消化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通过本次实验,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验证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分解效果,并分析实验结果。

二、实验原理唾液中含有唾液淀粉酶,它可以将淀粉分解成麦芽糖。

麦芽糖是一种具有甜味的物质,而淀粉本身无味。

当淀粉遇到碘液时,会变蓝,而麦芽糖不会。

因此,通过观察淀粉与碘液反应的颜色变化,可以判断淀粉是否被唾液淀粉酶分解。

三、实验材料与器材1. 实验材料:馒头碎屑、唾液、清水、碘液、试管、玻璃棒、37℃温水2. 实验器材:电子天平、温度计、计时器四、实验步骤1. 将馒头碎屑加入试管A,加入2ml唾液,加入适量清水作为对照,充分搅拌。

2. 将馒头碎屑加入试管B,加入2ml清水,作为对照组。

3. 将试管A和B放入37℃温水中水浴10分钟。

4. 将水浴后的试管A和B取出,分别滴加碘液。

5. 观察并记录试管A和B的颜色变化。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 试管A(唾液组):滴加碘液后,颜色不变蓝,说明淀粉被唾液淀粉酶分解成了麦芽糖。

- 试管B(清水组):滴加碘液后,颜色变蓝,说明清水没有消化淀粉。

2. 实验分析- 试管A中的淀粉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被分解成了麦芽糖,因此滴加碘液后颜色不变蓝。

- 试管B中的淀粉没有经过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仍然保持原状,因此滴加碘液后颜色变蓝。

六、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验证了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可以将淀粉分解成麦芽糖,从而使得淀粉在口腔中的消化过程得以顺利进行。

七、实验反思1. 实验过程中,注意控制实验条件,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2. 在实验操作中,注意观察实验现象,及时记录实验数据。

3. 实验结果分析过程中,要结合实验原理和实验结果,得出合理的结论。

4. 实验过程中,注意安全操作,防止发生意外事故。

八、实验拓展1. 探究不同浓度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2. 探究唾液淀粉酶在不同温度下的活性。

3. 探究唾液淀粉酶在不同pH值下的活性。

4. 探究唾液淀粉酶对其他多糖类物质的消化作用。

消化与吸收科学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教案济南版生物七年级下册

消化与吸收科学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教案济南版生物七年级下册

教案:科学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教学目标:1.通过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来体验科学探究过程2.通过科学探究,知道唾液对淀粉具有消化作用3.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通过收集唾液等操作培养学生的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教学重点:科学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教学难点:实验设计、唾液收取、水温控制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探究唾液对淀粉消化作用实验装置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师:上课,同学们好。

糖类、蛋白质、脂肪是我们提供能量的三大有机物。

其中,糖类是最重要的供能物质。

糖类的形式有多种。

你比如谷类中的淀粉、卷心菜中的麦芽糖、菠萝蜜中的葡萄糖等。

葡萄糖可以直接被人体吸收,但淀粉必须经过消化才能被人体吸收。

馒头中的淀粉进入人体之后发生了哪些神奇的变化呢?带着好奇与困惑,让我们也来当一次小小的科学家吧,请同学们观看视频师:播放视频师:能够提出有研究价值的问题是科学探究成功的前提,哪位同学可以提出一个有研究价值的问题?生 1:唾液对淀粉具有消化作用吗?生 2:唾液对淀粉具有消化作用吗?师:符合科学事实的假设和提出问题一样重要,通过学门,谁能针对上述问题进行假设。

(同学们要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生 1:唾液对淀粉具有消化作用生 2:唾液对淀粉没有消化作用师:同意 1号同学的举手,同意 2号同学的举手。

究竟哪位同学的假设正确呢?咱们今天就用实验来验证一下吧。

师:板书:科学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二:展示目标1.通过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来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2.通过科学探究,知道唾液对淀粉具有消化作用3.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通过收集唾液等操作培养学生的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三:讲授新课师:怎么用实验来验证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呢?同学们,谁来制订一个简单的小计划生:我打算在两个试管内放入等量的馒头碎屑,然后一个试管内加唾液,另一个试管内加等量清水进行对照。

为了使实验更准确,我还打算把两个试管放在37度的温水中,模拟人的口腔温度。

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对照组
未加入唾液的淀粉样品,淀粉含量无明显变化。
结果分析
实验组淀粉含量降低,说明唾液中的 消化酶能够分解淀粉,实现消化作用 。
对照组淀粉含量无明显变化,说明没 有消化酶的作用,淀粉未被分解。
对理论的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实际应用价值
了解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有助于指导人们合理安排饮食,特别是对于糖尿病患者等需要控制淀粉摄 入的人群。此外,对于口腔健康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如唾液分泌不足或消化酶活性降低可能影响淀 粉的消化,进而影响营养吸收和口腔健康。
唾液对淀粉消化过程的调节
唾液分泌量受到神经和 体液因素的调节。
当食物进入口腔时,通 过神经反射可以刺激唾 液腺分泌更多的唾液。
此外,一些激素和神经 递质也可以调节唾液的 分泌量,从而影响淀粉 的消化过程。
除了调节唾液分泌量外 ,神经和激素还可以调 节唾液淀粉酶的活性, 从而影响淀粉的消化效 率。
05 实验设计与方法
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 化作用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11
目录
• 引言 • 唾液的生理功能 • 淀粉的消化过程 • 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 实验设计与方法 • 结果与讨论 • 结论
01
引言
主题简介
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是生物学和生理学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主题。淀粉是食物 中主要的碳水化合物之一,其在人体内的消化和吸收对于能量供应和身体健康具 有重要意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D
数据收集与分析
数据收集
在设定的时间点,使用离心机将淀粉 颗粒与消化液分离,收集上清液。使 用分光光度计测定上清液中淀粉的含 量。
数据分析
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在不同时间点的 淀粉含量变化,分析唾液对淀粉的消 化作用。

淀粉消化实验报告

淀粉消化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2. 了解消化酶在消化过程中的作用。

3. 掌握实验设计、操作和结果分析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淀粉是一种多糖,在人体内需要经过消化酶的作用才能被分解为葡萄糖,供人体吸收利用。

唾液中含有唾液淀粉酶,能够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从而促进淀粉的消化。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材料:馒头碎屑、唾液、清水、碘液、玻璃棒、试管、37℃温水。

2. 仪器:水浴锅、酒精灯、计时器。

四、实验步骤1. 将馒头碎屑、唾液、清水分别加入三个试管中,标记为A、B、C。

2. 将A、B试管中的混合物充分搅拌,放入37℃温水中水浴10分钟。

3. 取出A、B试管,分别滴加2滴碘液,观察颜色变化。

4. 将C试管中的混合物充分搅拌,滴加2滴碘液,观察颜色变化。

5. 将实验结果记录在实验记录表中。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 A试管:滴加碘液后,颜色不变蓝。

- B试管:滴加碘液后,颜色变蓝。

- C试管:滴加碘液后,颜色变蓝。

2. 结果分析- A试管:唾液淀粉酶将馒头碎屑中的淀粉分解为麦芽糖,麦芽糖遇碘不变蓝,故A试管颜色不变蓝。

- B试管:清水对淀粉没有消化作用,淀粉遇碘变蓝,故B试管颜色变蓝。

- C试管:馒头碎屑在清水中,淀粉没有被消化,遇碘变蓝,故C试管颜色变蓝。

六、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 唾液对淀粉具有消化作用,唾液淀粉酶能够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

2. 消化酶在消化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是人体消化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七、实验讨论1. 实验过程中,A试管颜色不变蓝的原因是什么?- A试管颜色不变蓝的原因是唾液淀粉酶将馒头碎屑中的淀粉分解为麦芽糖,麦芽糖遇碘不变蓝。

2. 实验过程中,B试管颜色变蓝的原因是什么?- B试管颜色变蓝的原因是清水对淀粉没有消化作用,淀粉遇碘变蓝。

3. 实验过程中,C试管颜色变蓝的原因是什么?- C试管颜色变蓝的原因是馒头碎屑在清水中,淀粉没有被消化,遇碘变蓝。

淀粉的消化实验报告(共7篇)

淀粉的消化实验报告(共7篇)

淀粉的消化实验报告(共7篇)探究实验报告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探究实验报告: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一、提出问题:吃馒头或米饭的时候,如果咀嚼的时间长了,会觉得有甜味,而馒头和米饭里面并没有放糖,为什么会这样呢?是哪种成分发生了什么变化导致的呢?二、做出假设:馒头或米饭中的成分主要是淀粉,淀粉是没有甜味的。

咀嚼馒头或米饭的时候,主要发生的变化是馒头或米饭被嚼碎了,和唾液混合在了一起,是否是唾液的作用导致米饭或馒头中的淀粉变成了别的物质,因此馒头或米饭变甜了呢?三、设计实验方案:1、根据假设,要模拟人的口腔中的环境,如口腔中(人体)的温度,唾液等,以及能检验淀粉是否发生变化的装置和药品等。

还要设计一个对照组,即除了要检验的因素(唾液)不同外,其他实验因素完全相同,从而检验出是否是唾液的作用导致。

2、材料用具:淀粉、试管、烧杯、温度计、碘液、清水、开水等。

四、实施实验方案:实验组:漱口,取唾液,将适量唾液装入试管,加入淀粉糊,混合均匀对照组:将与实验组等量的清水装入试管,加入淀粉糊,混合均匀五、分析实验现象:实验组的混合液不变蓝,说明已经没有淀粉,对照组的条件和实验组的变蓝,说明有淀粉,两组的唯一区别是实验组的混合液中有唾液,说明是唾液使淀粉发生了变化。

六、得出结论:唾液中的物质可以使馒头或米饭中的淀粉变成有甜味的物质,比如可能是变成了糖等。

篇二: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实验报告学案篇三:生物化学实验实验报告基础生物化学实验论文——马铃薯的成分分析课程名称:基础生物化学实验班级:学号:姓名:摘要根据在基础生物化学实验的六堂课上,根据介绍相关的技术与方法对土豆成分的含量进行了分析与研究,主要研究其蛋白质含量、还原糖含量与VC含量,运用相应的数据统计方法,结合相关的文献资料进行整理,对马铃薯进行初步的品质分析,作为本文的基础数据基础。

关键词:马铃薯蛋白质含量还原糖含量VC含量前言马铃薯,又称地蛋、土豆、洋山芋,属茄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块茎可供食用,是全球第三大重要的粮食作物,仅次于小麦和玉米。

淀粉遇唾液实验报告(3篇)

淀粉遇唾液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2. 掌握实验操作步骤,观察淀粉遇唾液后的变化。

3. 分析实验结果,探讨影响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因素。

二、实验原理唾液淀粉酶是一种消化酶,主要存在于唾液中,具有催化淀粉水解为葡萄糖的作用。

淀粉遇碘后呈现蓝色,当淀粉被唾液淀粉酶水解后,碘与葡萄糖不发生反应,因此淀粉遇唾液后的溶液颜色会发生变化。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淀粉溶液、唾液、碘液、蒸馏水、试管、移液器、滴管、烧杯、酒精灯、温度计、pH试纸等。

2. 实验仪器:恒温水浴锅、显微镜、离心机、电子天平等。

四、实验步骤1. 将淀粉溶液、唾液、碘液、蒸馏水等实验材料准备好。

2. 分别取3支试管,分别编号为1、2、3号。

3. 向1号试管中加入2ml淀粉溶液,2号试管中加入2ml淀粉溶液和2ml唾液,3号试管中加入2ml淀粉溶液和2ml蒸馏水。

4. 将3支试管放入37℃恒温水浴锅中,保持恒温。

5. 5分钟后,向3支试管中分别加入2滴碘液。

6. 观察并记录3支试管中溶液的颜色变化。

7. 分别将3支试管取出,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酸碱度。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1号试管(淀粉溶液)加入碘液后,溶液呈蓝色,表明淀粉未被唾液淀粉酶水解。

2. 2号试管(淀粉溶液+唾液)加入碘液后,溶液颜色逐渐变浅,最终呈无色,表明淀粉被唾液淀粉酶水解。

3. 3号试管(淀粉溶液+蒸馏水)加入碘液后,溶液仍呈蓝色,表明水对淀粉没有消化作用。

实验结果表明,唾液淀粉酶具有催化淀粉水解的作用,而蒸馏水对淀粉没有消化作用。

此外,pH值、温度等因素也会影响唾液淀粉酶的活性。

六、实验讨论1. 实验过程中,淀粉溶液与唾液的混合比例对实验结果有一定影响。

本实验中,淀粉溶液与唾液的比例为1:1,此比例较为适宜,能够较好地观察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2. 实验过程中,温度对唾液淀粉酶的活性有一定影响。

本实验中,实验温度为37℃,这是唾液淀粉酶的最适温度,有利于观察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馒头唾液实验报告

馒头唾液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探究唾液对馒头中淀粉的消化作用。

2. 观察馒头在口腔中变化的过程。

二、实验原理馒头主要由淀粉、蛋白质、脂肪等营养成分组成。

淀粉是一种多糖,人体在消化过程中需要将其分解为单糖,如葡萄糖,才能被吸收利用。

唾液中含有唾液淀粉酶,可以催化淀粉分解为麦芽糖。

三、实验材料1. 新鲜馒头2. 唾液3. 试管4. 碘液5. 烧杯6. 量筒7. 培养皿8. 试管夹9. 试管刷10. 热水11. 温度计四、实验步骤1. 将新鲜馒头切成大小相同的A、B、C三小块。

2. 取一支试管,编号为1,将A馒头屑放入试管中。

3. 取一支试管,编号为2,将B馒头屑放入试管中。

4. 取一支试管,编号为3,将C馒头屑放入试管中。

5. 取唾液,分别加入试管1、2、3中,使馒头屑与唾液充分混合。

6. 将三支试管放入烧杯中,加入热水,使水温保持在37℃左右。

7. 将试管放入温水中,保持5-10分钟。

8. 将三支试管取出,分别加入2滴碘液。

9. 观察并记录三支试管中馒头屑的颜色变化。

五、实验结果1. 试管1:馒头屑未变蓝,说明淀粉已被唾液淀粉酶分解为麦芽糖。

2. 试管2:馒头屑变蓝,说明淀粉未完全分解,唾液淀粉酶的消化作用不显著。

3. 试管3:馒头屑部分变蓝,说明唾液淀粉酶对馒头屑的消化作用有限。

六、实验分析1. 通过实验,我们观察到唾液对馒头中淀粉的消化作用明显。

唾液淀粉酶可以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使馒头在口腔中变甜。

2. 试管2中馒头屑变蓝,说明唾液淀粉酶的消化作用不显著,可能与唾液量不足或馒头屑与唾液混合不充分有关。

3. 试管3中馒头屑部分变蓝,说明唾液淀粉酶对馒头屑的消化作用有限,可能与唾液淀粉酶的活性或实验条件有关。

七、实验结论1. 唾液对馒头中淀粉具有消化作用,可以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

2. 馒头在口腔中变甜的原因是淀粉被唾液淀粉酶分解为麦芽糖。

3. 实验过程中,唾液淀粉酶的活性、唾液量、馒头屑与唾液的混合程度等因素会影响淀粉的消化效果。

唾液的探究实验报告

唾液的探究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唾液的基本组成和功能;2. 探究唾液中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3. 掌握实验操作方法和数据处理方法。

二、实验原理唾液是由唾液腺分泌的一种无色、无味、弱酸性液体,其中含有唾液淀粉酶、溶菌酶等生物活性物质。

唾液淀粉酶是一种消化酶,能够将淀粉分解成麦芽糖,从而为人体提供能量。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唾液、淀粉糊、碘液、蒸馏水、试管、移液器、烧杯、温度计等;2. 实验仪器:显微镜、pH计、酶标仪等。

四、实验步骤1. 唾液淀粉酶活性测定(1)取两支试管,分别标记为甲、乙;(2)在甲试管中加入2ml淀粉糊,乙试管中加入等量清水;(3)将甲试管置于37℃恒温水浴中,乙试管置于室温下;(4)分别向甲、乙试管中加入1滴唾液;(5)将甲、乙试管置于37℃恒温水浴中,观察淀粉糊的变化;(6)在淀粉糊完全消化后,向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1滴碘液;(7)观察并记录甲、乙试管中淀粉糊的颜色变化。

2. 唾液pH测定(1)取一小块pH试纸,置于烧杯中;(2)用移液器取少量唾液,滴在pH试纸上;(3)观察并记录唾液的pH值。

3. 唾液溶菌酶活性测定(1)取两支试管,分别标记为甲、乙;(2)在甲试管中加入2ml溶菌酶底物,乙试管中加入等量清水;(3)向甲、乙试管中分别加入1滴唾液;(4)将甲、乙试管置于37℃恒温水浴中,观察溶菌酶底物的变化;(5)在溶菌酶底物完全分解后,向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1滴溶菌酶显色剂;(6)观察并记录甲、乙试管中溶菌酶底物的颜色变化。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唾液淀粉酶活性测定甲试管中的淀粉糊在唾液的作用下逐渐变透明,滴加碘液后不变蓝,说明淀粉已被唾液淀粉酶分解。

乙试管中的淀粉糊在室温下未发生明显变化,滴加碘液后变蓝,说明淀粉未发生分解。

2. 唾液pH测定唾液的pH值为6.7,略呈酸性。

3. 唾液溶菌酶活性测定甲试管中的溶菌酶底物在唾液的作用下逐渐变透明,滴加溶菌酶显色剂后变黄色,说明溶菌酶具有活性。

小学科学课的实验设计-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1

小学科学课的实验设计-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1

小学科学课的实验设计-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作者:李静静【内容提要】本文主要包括实验设计过程和总结与分析两大部分。

在实验设计这部分,从实验目标、准备、实验原理、应注意的问题、实验探究方法和实验过程来阐述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在实验过程中从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猜想假设,设计方案、交流讨论、得出结论等详细介绍本实验的设计。

针对本设计还提出了总结与分析。

突出了探究性的特点。

【正文】实验设计过程一、实验目标1、用实验探究唾液对淀粉有无消化作用2、通过学生参与发现问题、提出假设、设计并实施实验方案、对实验结果的交流、表达等活动,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描述能力、实验能力、发散性思维能力、创新能力。

3、通过小组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互相协作意识;通过学生如实记录、分析实验结论,培养他们认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及一定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二、实验准备试管两支,烧杯两个,碘酒,温水,淀粉液。

三、实验原理:使碘变蓝是淀粉的特性,如果加入碘液变蓝,说明有淀粉,否则说明没有淀粉。

四、设计实验时应注意的问题:1、设计实验要有对比,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条件有什么差异?2、收集唾液之前应先用清水漱口,为什么?3、口腔温度与实验条件有什么必然联系吗?如何选择实验的温度条件?五、探究实验方法:学生自主设计探究实验过程,运用观察、交流和讨论进行探究活动。

六、实验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由胖瘦两名学生谈一谈平时自己的饮食情况,其他同学参与讨论分析两人出现胖瘦的原因,以引起学生对食物的消化吸收与胖瘦关系的思考:探究食物在人体内消化吸收的变化过程。

(二)探究实验的设计1、提出假设:馒头在口腔中变甜吗?2、提出问题:细嚼馒头,说说能尝出什么味道?思考为什么会尝出甜味?馒头在口腔中,牙齿、舌和唾液各起什么作用?馒头变甜说明馒头中的淀粉变成了什么物质?。

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实验报告-学案

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实验报告-学案
2.取两清洁试管,编号1,2,在1,2号试管中加入少量馒头碎屑,1
号中加3ml唾液,2号加3ml清水,向两试管中滴入两滴碘液, 轻
轻震荡试管,混合均匀。
3.用试管夹夹住试管,做好小组标记,于36.5℃水浴锅加热10分钟。
4.取出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实验现象:
材料
现象
淀粉检验
实验前
预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结果
实验后
实验组
班级: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 组长:______________
提出问题:不加糖馒头在口腔内咀嚼后感觉有甜味,其中淀粉时候发生变化呢?
做出假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步骤:1.清水漱口,用干净小烧杯取5ml唾液。
2.为什么馒头要撕碎?模拟口腔中什么的功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什么试管要震荡?模拟口腔中什么的功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馒头+唾液
对照组
馒头+清水
得出结论:
1.比较1,2号试管实验现象,可以得出什么实验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完成讨论题:
1.为什么取唾液前要漱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唾液消化面包实验报告

唾液消化面包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探究唾液对面包中淀粉的消化作用。

2. 了解唾液淀粉酶在消化过程中的作用。

二、实验原理面包的主要成分是淀粉,淀粉是一种多糖,在人体消化过程中需要被分解成葡萄糖才能被吸收。

唾液中含有唾液淀粉酶,能够将淀粉分解成麦芽糖,从而为后续的消化过程提供便利。

三、实验材料与器材1. 实验材料:面包、唾液、碘液、37℃温水、烧杯、试管、玻璃棒等。

2. 实验器材:电子天平、温度计、显微镜等。

四、实验步骤1. 将面包切成小块,称取2g放入试管A中。

2. 在试管A中加入2ml唾液,用玻璃棒充分搅拌。

3. 将试管A放入37℃温水中水浴5分钟。

4. 将搅拌好的试管A取出,加入2滴碘液,观察颜色变化。

5. 重复步骤1-4,进行空白对照实验(即不加入唾液的实验)。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试管A(加入唾液):加入碘液后,颜色未发生变化,说明唾液淀粉酶将面包中的淀粉分解成了麦芽糖,麦芽糖与碘液不发生反应。

2. 空白对照实验:加入碘液后,颜色变蓝,说明淀粉与碘液发生反应,证明面包中确实含有淀粉。

六、实验结论1. 唾液对面包中的淀粉具有消化作用。

2. 唾液淀粉酶能够将淀粉分解成麦芽糖,为后续消化过程提供便利。

七、实验讨论1. 实验过程中,唾液淀粉酶的最佳活性温度为37℃,因此将试管放入37℃温水中水浴,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2. 实验过程中,试管A和空白对照实验形成对照,通过对比两组实验结果,得出唾液对面包中淀粉的消化作用。

3. 实验结果表明,唾液淀粉酶在消化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人体吸收淀粉提供了便利。

八、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了唾液对面包中淀粉的消化作用,以及唾液淀粉酶在消化过程中的重要性。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注重口腔卫生,保持唾液分泌的充足,以利于食物的消化吸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取两清洁试管,编号1,2,在1,2号试管中加入少量馒头碎屑,1
号中加3ml唾液,2号加3ml清水,向两试管中滴入两滴碘液,轻
轻震荡试管,混合均匀。
3.用试管夹夹住试管,做好小组标记,于36.5℃水浴锅加热10分钟。
4.取出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实验现象:
材料
现象
淀粉检验
实验前
预期结果
实验后
实验组
馒头+唾液
2.为什么馒头要撕碎?模拟口腔中什么的功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什么试管要震荡?模拟口腔中什么的功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组长:______________
提出问题:不加糖馒头在口腔内咀嚼后感觉有甜味,其中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步骤:1.清水漱口,用干净小烧杯取5ml唾液。
4.为什么要设置2号组实验?起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为什么要36.5℃加热?不加热会怎么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照组
馒头+清水
得出结论:
1.比较1,2号试管实验现象,可以得出什么实验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完成讨论题:
1.为什么取唾液前要漱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