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环境监测与评价复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洋环境监测与评价复习

考试题型:名词解释(8×4’=32’)、简答题(4×7’=28’)、论述题(2×20’=40’)

名词解释

1.环境监测:通过对影响环境质量因素的代表值的测定,确定环境质量(或污染程度)及

其变化趋势。

海洋环境监测:用科学的方法检测代表海洋环境质量及其发展变化趋势的各种数据的全过程。

2.优先污染物(priority pollutants):经过优先选择的污染物称为环境优先污染物,简称

为优先污染物。

3.优先监测:对优先污染物进行的监测。

4.环境标准:是为了防治环境污染,维护生态平衡,保护人群健康,对环境保护中需要统

一的各项技术规范和技术要求所做的规定。

5.水体自净:污染物进入水体后首先被稀释,随后经过复杂的物理、化学和生物转化,使

污染物浓度降低、性质发生变化,水体自然地恢复原样的过程。

6.瞬时水样:指在某一时间和地点从水体中随机采集的分散单一水样。

7.混合水样:

①等时混合水样:在某一时段内,在同一采样点按等时间间隔所采集的等体积瞬时水样混

合后的水样。

②等比例混合水样:在某一时段内,在同一采样点所采水样量随时间或流量成比例变化的

混合水样,即在不同时间依照流量大小按比例采集的混合水。

8.综合水样:把不同采样点同时采集的各个瞬时水样混合后所得到的样品。

9.真色(euchroic):去除悬浮物后水的颜色。

10.表色(allochromatic color):没有去除悬浮物的水具有的颜色。

11.浊度:反映水中的不溶解物质对光线透过时阻碍程度的指标。

12.酸度:指水中所含能与强碱发生中和作用的物质的总量。包括无机酸、有机酸和强酸弱

碱盐。

13.碱度:指水中所含能与强酸发生中和作用的物质的总量。包括强碱、弱碱、强碱弱酸盐。

14.pH:指示水酸碱性的强弱。

15.溶解氧:溶解于水中的分子态氧称为溶解氧。

16.盐度:1千克海水中所有的溴化物和碘化物被等摩尔的氯化物所取代,所有的碳酸盐全

部转化为氧化物后所含的固体物质的总克数。

17.矿化度:矿化度是水化学成分测定的重要指标,用于评价水中总含盐量,是农田灌溉用

水适用性评价的主要指标之一。

18.电导率:以数字表示溶液传导电流的能力。电解质溶液的电导率指相距1cm两平行电极

间充以1cm溶液所具有的电导。

19.沉积物(底质):指水体底部表层的沉积物,它是矿物、岩石、土壤和自然侵蚀和废(污)

水排出物沉积,以及生物活动,物质之间的物理、化学反应等过程的产物。

20.四分法:用分样板先将样品混合均匀,接着取相对的两份混合,然后再平分的过程。

21.浮游生物(Plankton):体型微小悬浮于水层中,无或仅有微弱游泳能力随水流移动的水

生生物。

22.大型底栖动物(Macrobenthos):底栖生物的一类,不能通过0.5mm孔径网筛的底栖生

物。

23.大型浮游生物(Macroplankton):个体在5-10mm之间的浮游生物。水母、大型桡足类、

磷虾类、被囊类、毛颚动物、翼足类软体动物和异足类软体动物等的统称。

24.指标生物(Index organism):对某种污染物质有很强的忍受能力或对某种污染物敏感的

生物种类。

25.毒性试验(Toxicity test):将生物体置于试验条件下,施加污染物的影响,然后观察、

测定生物异常或死亡效应,包括急性、亚急性、慢性毒性试验。

26.试液(Test solution):用作毒性试验的毒物溶液或排污口水样的不同浓度的稀释液。

27.稀释度(Dilution):试液被稀释的程度(倍数)。

28.受试生物(Test organism):用作毒性试验的生物。

29.受试验时间(Testing time):受试生物直接接触试液的起止时间范围。

30.半数致死浓度(Half lethal concentration):一定观察期内,造成50%的受试生物死亡的

毒物浓度。

31.半数效应浓度(Half effect concentration):在一定观察期内,导致50%的受试生物出现

某种异常反应(如回避、摄食率和呼吸率改变、平衡丧失等)的毒物浓度。

32.生物污染监测:应用各种检测手段测定生物体内的有害物质,及时掌握被污染的程度,

以便采取措施,改善生物生存环境,保证生物食品的安全。

33.一次污染物:直接从各种污染源排放到空气中的有害污染物。

34.二次污染物:一次污染物在空气中相互作用或它们与空气中正常组分发生反应所产生的

新污染。

35.降尘:粒径大于l0μm的颗粒物能较快地沉降到地面上,称为降尘。

36.可吸入颗粒物或飘尘(IP):粒径小于10μm的颗粒物(PM10)可长期飘浮在空气中,称为

可吸入颗粒物或飘尘。(以气溶胶形式存在——微小的固体或液体颗粒在气体介质中的稳定悬浮体系)

37.烟(smoke):某些固体物质在高温下由于蒸发或升华作用变成气体逸散于空气中,遇冷

又凝聚成微小的固体颗粒悬浮于空气中构成烟。一般直径0.01-1μm

38.雾(fog):由悬浮在空气中微小液滴构成的气溶胶。分散型和凝聚型,一般直径10μm

39.尘(dust):分散在空气中的固体微粒,一般直径1-100μm

40.体积比浓度(Cm):指100万体积空气中含污染气体或蒸气体积数。

41.扇形角度(fan angle):被测海域与监测点位置的最大夹角。

42.总悬浮颗粒物(total suspended particulate matter):悬浮于空气中的粒径范围在100μm

以下粒子的总称,简称TSP。

43.采样滤膜(membrane for sample):用于阻留大气中悬浮颗粒物的滤膜。

44.样品滤膜(sampling membrane):载有大气悬浮颗粒物的滤膜。

45.痕迹线(trace line):样品滤膜膜面上载有大气悬浮颗粒物部分与非载有大气悬浮颗粒物

部分的分界线。

46.空白滤膜(blank membrane):恒重的采样滤膜。

47.标准滤膜(standard membrane):用于校正样品重量的空白滤膜。

48.大气二氧化碳分压:大气二氧化碳分压是指在一定温度下,CO2气体单独存在并且占有

与空气相同体积时的压力,用PCO2表示,单位是Pa。

49.光化学氧化剂:除氮氧化物以外的能氧化碘化钾的物质。

光化学氧化剂=总氧化剂-0.269×氮氧化物

50.硫酸盐化速率:污染源排放到空气中的SO2、H2S、H2SO4蒸气等含硫污染物,经过一系

列氧化演变和反应,最终形成危害更大的硫酸雾和硫酸盐雾,这种演变过程的速度称为硫酸盐化速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