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音乐史期末复习资料.docx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章前古典主义时期音乐
一、概述(过渡时期)
•古典音乐诞生的准备条件:
从庄严宏伟的巴洛克风格,变成华丽纤巧的洛可可风格;从单一表情的巴洛克意识,变成变化多端的动情风格,这两种风格都被吸收到古典音乐中;巴洛克时期的复调音乐主体被和声体的主调音乐替代;乐队乐器日益完善,趋于规范化,演奏通奏低音的哈普西科德逐渐消失;在启蒙思想的影响下,以炫耀技巧为能力的歌剧日益不得人心,弓I发了一场歌剧改革。
二、典雅风格与动情
•典雅风格(洛可可风格)Gallant Style :
洛可可一词源于18世纪装饰艺术华丽精巧,典雅轻盈风格的描述。这种风格的音乐被称为洛可可风格或典雅风格。
•代表作曲家及其作品:
法国:库普兰
西班牙:意大利作曲家D•斯卡拉蒂,键盘奏鸣曲;作曲上抛弃了通奏低音的复调写法,改写了洛可可风格的哈普西科德奏鸣曲,广泛运用大距离跳进,双手交叉,快速反复同音的独创演奏手法。
成就:所作的单旋律550余首,大多是轻快活泼的舞曲、精巧的田园曲、随想曲、托卡塔和赋格曲。大多采用二段式发展而成的二段奏鸣曲式。在马勒开创了洛可可风格的器乐乐派继承人为西班牙作曲家安东尼奥•索勒神父。
德国:C-P-E巴赫(组曲、奏鸣曲1泰勒曼
•动情风格Empfindsamer stil :
指以CPEA巴赫的交响曲和键盘奏鸣曲为代表,因不满足于全曲或整个乐章的单一表情,而通过大最的力度变化,力求在音乐
中表达真实而自然的情绪转换。
三、趣歌剧与喜歌剧的产生和发展
•意大利趣歌居!I Opera buffa
定义:起源于18世纪,是以正歌剧的幕间剧(穿插在整个剧两幕之间的音乐喜剧)为基础,脱离整个剧发展而成的。用清宣叙调代替说白
作品:佩尔戈莱西《婢作夫人》第一部标志意义
典型形式:1首意大利序曲,5首咏叹调和2首二重唱,其间穿插着代替对白的清宣叙调。
•法国喜歌居!I Opera comique:
定义:是兴起于18世纪的一种包含对白和通俗歌曲的笑剧和讽刺剧,后在趣歌剧的影响下发展成"歌唱的喜剧"。到了19世纪,题材有喜剧变成了悲剧和浪漫主义文学题材,但依旧采用喜歌剧题材,即用对白将独唱和合唱歌曲串联起来。
作品:卢梭《乡村卜者》
四、格魯克的歌剧改革
人物:格鲁克(捷克裔德国作曲家)和卡尔扎比吉
针对:正歌剧(呆板,演员炫技破坏戏剧连续性)
主导思想:采用卢梭"返回自然"和狄德罗"以自然为师”的美学观,力求歌剧艺术创造的淳朴、自然,能够体现戏剧的自然性。
改革内容:1•清除了歌唱者即兴炫技的部分,体现戏剧的真实性。2•用伴奏的宣叙调代替清宣叙调,加强了旋律性,减少与咏叹调间的对比,使音乐更连贯。3.使序曲(预示剧情1舞蹈和合唱的运用与剧情密切相关。4.废弃数字低音,代之以具有明确的各声部的近代写法。
作品:《奥菲欧与尤丽狄茜》《阿尔切斯特》
五、曼海姆乐派
Mannheim School是指18世纪中叶,在德国曼海姆候选帝宫廷中云集的一批以约翰•施塔米茨为首的作曲家、演奏家。他们创作与演出十分活跃,并有着重大影响。
贡献:1•结构上,在意大利歌剧序曲"快-慢-快"三乐章的基础上加入小步舞曲作为第三乐章,并在快板乐章中引进对比主题和主题的展开,奠定了古典交响乐的基本结构布局。2•演奏风格上,前瞻性地采用渐强渐弱,并且使用出其不意的特强和在高潮后的突然性全体休止。3.创作上,采用主调音乐风格,突出小提琴的旋律,并废除了通奏低音的写法,开创性地使用总谱形式经行创作。4.丰富了乐队编制,形成了相当完整的交响乐队,并以出色的演奏闻名全欧。
第九章维也纳古典乐派
•背景
18世纪的奥地利首都维也纳,是欧洲的一个音乐文化中心,也是古典音乐的发祥地。当海顿还在童年时,瓦根赛尔(1715 J777)蒙恩(1717-1750 )等维也纳的先辈作曲家已经写了不少初具规模的交响曲和协奏曲。他们和柏林乐派的C.P.E•巴赫,曼海姆乐派的约翰*施塔米茨,意大利的萨马蒂尼等作曲家,都是近代交响曲,协奏曲,奏鸣曲,三重奏,四重奏等的哺育者,在音乐史上有不可磨灭的功绩;但这些主调音乐体制的奏鸣交响套曲,只有到了海顿(1732-1809 ),莫扎特(1756-1791 )和贝多芬(1770-1827 )的手里,才完全臻于成熟。他们接受资产阶级启蒙思想的影响,汲取德奥意法英各国先辈作曲家的创作经验, 写出了形式严谨,内容深刻,形式和内容高度统一的各种器乐和声乐作品,成为后世音乐的典范;他们都在维也纳度过创作的成熟时期,所以,以他们为代表的作曲学派被称为"维也纳古典乐派",形成这个乐派的时间约在18世纪下半叶至19世纪20年代。
•海顿一室内乐创作(海顿生于奥地利和匈牙利边界)
海顿的器乐作品除交响曲以外,最重要的就是弦乐四重奏。他一共作了84首弦乐四重奏(最后一首未完成),慢乐章的前后都是小步舞曲。发展:从1771年所作Op.17的6首四重奏开始,确立了四乐章的形式,但有些四重奏常把小步舞曲放在慢乐章的前面。声部组合方式:在这种四乐章的弦乐四重奏中,四件乐器各有自己的个性,处于同等重要的地位。海顿的同时代人曾经形象的把他的弦乐四重奏比作四个朋友的谈话:"第一个小提琴像T立中年的健谈者,总在寻找话题来维持谈话;第二小提琴是第一个小提琴的朋友,竭力设法强调第一小提琴话中的机智,很少表白自己,参加谈话时,只支持别人的意见,不提出自己的意见;大提琴是一位庄重而有学问的人,喜欢讲道理,用虽然简单却很中肯的论断支持第一小提琴的意见;中提琴则是一位善良而有些饶舌的妇人,丝毫讲不岀重要的意见,却经常插嘴"。
•莫扎特:歌剧创始人,奥地^人。
1、歌剧类型:1歌唱剧,即德国民族喜歌剧,如《后宫诱逃》(1782 )《剧院经理》(1786 )《魔笛》(1791)和少
年时期的作品《巴斯蒂安与巴斯蒂安那》(1768 );2意大利正歌剧,如《伊多梅内奥》(1781) 《荻托的仁慈》(1791)和少年时期的作品《彭特山之王米特里达特》(1770 ); 3意大利趣歌剧,如《费
加罗的婚礼》(1786 )《唐*乔凡尼》(又名《唐璜》,1787 )《女人心》(1790 ),以及早期作品《装疯卖傻》(1769 )和《假园丁》(1775 \其中《费加罗的婚礼》《唐★乔凡尼》《女人心》和《魔笛》是莫扎特四大歌剧杰作,全都作于1786-1791年间。
2、《费加罗的婚礼》取材于法国戏剧家博马舍(1732-1799 )的同名喜剧,由意大利诗人达★篷特(1749-1838 )改
编为歌剧剧本。莫扌馬在《费加罗的婚礼》中创造性的发展了意大利趣歌剧的体裁,使它成为有深刻的戏剧性的性格喜剧。他用生气蓬勃的音乐塑造了第三等级典型人物费加罗和苏珊娜的形象,刻画了他们聪明,机智,热爱生活,热爱自由的性格和坚强的斗争性。剧中每个人物(除法官库尔济奥和圆丁安托尼以外)都有一至三首卡瓦蒂那,咏叹调或抒情小曲,用以表现各种人物的性格特点,思想感情和心理状态。刻画人物性格的音乐除了这些独唱曲以外,还有二重唱,三重唱以至六重唱等重唱曲,例如第二幕的中场从二重唱发展为六重唱,长达940小节,其中苏珊娜,,伯爵夫人和费加罗是一组,马切利娜,巴西利奥,伯爵和巴尔拖洛是另一组,莫扎特不仅表现了两个阵营之间的矛盾,并且刻画了每一个人物的个性。
3、达*篷特根据唐璜的传说编剧的《唐乔凡尼》,是一部把悲剧和喜剧合为一体的,别开生面的的趣歌剧。莫扎特在创
作这部歌剧时,并没有简单的把荒淫无耻的*乔凡尼当作一个面目可憎或荒唐可笑的反面角色,而是把它处理成一个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人物,一个享乐至上,玩世不恭,大胆泼辣,至死不悟的花花公子,所以第一幕中他采琳娜调情的场面,在莫扎特的笔下是一首优美动听的二重唱,后来特别为肖邦所喜爱,他以此为主题,写成了一首钢琴和乐队的变奏曲。《唐*乔凡尼》也是最早使用主导动机的歌剧之一。第二幕第三场当唐*乔凡尼他的仆人列波雷罗谈得很高兴,唐*乔凡尼哈哈大笑的时候,石客突然出现在他面前。
4、交响曲创作(最后三部)
NO.39(K.V.543)降E大调交响曲欢快活泼
NO.40 (K.V.550) g小调交响曲悲剧性哀婉忧伤色彩暗淡
N0.41 (K.V.551)C大调交响曲《朱庇特》光明豪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