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29年1月,开始与胡也频、丁玲夫妇一起 创办文学杂志《红黑》和《人间》,并参加新 月社。1930年夏,任武汉大学国文系讲师。 1931年1月,胡也频被捕入狱,2月被枪杀于上 海龙华。4月,沈从文冒险护送丁玲及孩子回家 乡湖南常德。 秋天,赴山东,进入青岛大学任 教。1932年秋天, 教育部的“中小学教材编选委员会”。 6、锋芒毕露。1933年5月,丁玲被捕后失踪,引起文坛瞩目。7月发表了《记丁 玲女士》。9月,沈从文与张兆和结婚。10月,沈从文发表《文学者的态度》, 引起著名的“京海之争”。 1934年写出了他的小说代表作《边城》。 7、辗转流徙。1937年8月后,先后任西南联大师范学院副教授、联大北京大学教 授,直到1946年,任北大教授,并参加编辑了《大公报》、《益世报》、 《平明日报》等四种报刊的文学副刊。 8、离开文坛。 1948年郭沫若在《斥反动文艺》一文中说他“一直是有意识地作 为反动派而活动着”的。在1949年7月召开的“第一次文代会”后被赶下了北 大的讲台,经于导致精神错乱,从此,离开文坛。 1988年逝世于北京。
第二节 乡村叙述总体及其对照的世界
一、关注湘西下层人民的生命形式 作者笔下的“湘西世界”,体现的是下层劳动者美好人 性的理想,《萧萧》、《柏子》、《丈夫》等从食、性这些最基 本的生存层面写出底层人民的本性,呈现一种生命的自在状态。 二、乡村叙述的代表作《边城》 (一)概述: 《边城》写于1934年4月,作品 以30年代湘西的社会为背景,以湘、 渝、黔边交界的茶洞渡口为描述对象, 以老船公和外孙女的生活经历为载体,把湘西朴实的民风及 独特环境中那种人性美表现得淋漓尽致。
第一节
边地湘西的叙述者、歌者
一、沈从文的生平简介
1、简历。生1902年12月28日,湖南省凤凰县人。原名沈岳焕。
2、少年时代。1917年(15岁)从凤凰县第一小学毕业,这是他的最后学历。8 月,即按照当地的风习进入地方行伍。 3、进京求学。1922年(20岁),在接触新文学后,出于内心的憧憬,独自闯 荡北京,升学失败后,住在“酉西会馆”(半年后迁入银闸胡同一公寓“窄 而霉斋”)自学,并开始文学创作。 4、初露锋芒。1926年(24岁)出版第一部作品集《鸭子》,1927年又出版了 短篇小说集《蜜柑》。 5、登堂入室。1928年1月,到上海,8月应胡适之邀,以小说毕业的资历担任 上海“中国公学”的讲师,讲授写作。
思考题: 1、作者借《边城》表达了什么样的人生理想? 2、沈从文是怎样探索“人与自然相契合”的湘西世界 ? 3、沈从文是怎样批判庸懦、虚伪的都市面影? 4、《边城》的艺术特色? 5、比较鲁迅和沈从文在批判传统文化方面有何不同。
四、沈从文作品的风格
沈从文最独特的文学贡献是田园小说。从题材上看, 这些作品可以分为二类: 1、都市小说。批判、嘲讽都市文明 2、乡土小说。描写湘西风俗人情 沈从文把传统田园感情进行了现代的改造和升华, 创作出的是熔铸了自己的人生体验和文化追求的田园 小说。
五、沈从文小说创作特征
1、从伦理道德的角度去表现人生之“常”的独立自足的艺术系统。 其文学理想不是从政治经济的角度去探索社会进步的道路,而是从人性的 角度去寻求重造民族品德的门径。 2、广泛吸收外国文学汁液,丰富自己的艺术表现手段。 受契诃夫影响对小人物、平民众生关注;受屠格涅夫影响小说抒情性自然性 强。小说呈现出温柔淡远的牧歌情调。 3、重视创作主体情绪的投入,追求小说的抒情性。浪漫性。 4、丰富多样的结构体式、古朴俭约的语言风格。有“文体作家”之称。
2、老船夫:他是“善”的化身,主要表现 在两个方面:他是“边城”世界里的公仆。另一 方面通过对外孙女翠翠的呵护、关爱。 3、天保、傩送兄弟俩:勇敢、剽悍、诚恳, 富有进取精神,撑船下海,肩挑背驮,样样在行, 那典型的苗家后生形象浮现在眼前。
(六)艺术特色: 1、《边城》结构奇特。 2、《边城》有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 3、小说是用情节来推动故事发展的。 4、浓郁的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是《边城》的亮点。 5、《边城》的成功与语言的巧妙运用是分不开的。其基本 语言是湘西方言。 6、现实与理想相融合的事的意境 7、作者极力地渲染人物的人性美。 A、爱情 B、亲情 C、邻里之情 D、敬业、慷慨。
对于30年代的情况,重点掌握苏雪林和刘西渭的研究。 对于40年代的情况,重点掌握郭沫若的观点。 对于50年代的情况,重点掌握王瑶的文学史研究。
对于60-70年代的情况,重点掌握夏志清的评价对后来形成“沈从文热”的 影响。 对于80年代的情况,重点掌握凌宇对沈从文文体研究的意义。 对于90年代的情况,重点掌握王晓明的研究。
三、沈从文小说的文体特色 1、创造式地运用和发展了一种特殊的小说体式:文化小说(诗 小说、抒情小说)。 2、沈从文的散文成就也很高,且比小说更有历史感,也更能 直接表露他自己的灵魂与情思。(《湘行散记》、《湘西》以 《烛虚》等)。
四、文学理想的寂寞 沈从文的文学的“人性立场”,即不进入革命性改造中国的一 途,而主张经由文化改造人,改造生命,改造民族。 沈从文的文学不属于当时中国的城市文化,也不属于城市文学, 因此难于被中国当时的社会现实所理解,所以他是寂寞的。 五、沈从文研究在历史上的不同情况。
二、小说创作
沈从文是怀着一个神圣的“文学理想”竭力维护文学的纯粹性和严肃性, 坚决反对文学的党派性和商业性。 1、题材: “都市”和“湘西”两大题材。即“两个世界”。 沈从文的小说蕴涵着独特人性理想和文化追求。可以概括为:非都市而颂 乡野,扬卑贱而抑豪绅。 ◆ 都市世界 沈从文的都市小说,都是以自然文化的价值尺度对都市文明进行嘲 讽和批判。在沈从文笔下,都市环境是肮脏的,嘈杂的,拥挤的。 上流社会生活堕落腐败,如《绅士的太太》; 知识分子则卑琐虚伪,如 《八骏图》《大小阮》 。 底层人为沉重的生活扭曲了灵魂。都市社会既缺乏道德感,也缺乏生 命 力量,人性的灵光全部沦丧,人成为生命的空壳。表现上流社会一部分人不甘 沉落的挣扎《如蕤》。
◆ 湘西世界
沈从文的湘西世界小说在整体上展现了两种不同的人生形式。 现实人生形式的作品,往往以独特的视角展示了湘西底来自百度文库人民古朴和
《柏子》《萧萧》《丈夫》、《会明》、《贵生》等 作品构成了一个系列,以冷静客观的笔法,再现了20年 代至30年 代湘西山村儿女的苦乐人生。作者的感情是 复杂的,笔端既洋溢着热情,又传达出一种淡淡的悲凉 与惆怅。 理想人生形式是沈从文出于对现实人生形式的不满 与厌倦而创造出的。在这里时间的概念和社会的矛盾被 有意地模糊了,呈现出牧歌式的“边城”世界。 《龙朱》《媚金、豹子和那羊》《月下小景》等篇。代表作《边城》。 沈从文把未被现代文明浸润扭曲的人生形式看做是理想人生形式,其极致就 是“爱”和“美”结合的“神性” 。那种真挚、大胆、热烈的生命状态是最高 的人 性,也是最高的神性。作者从民间故事、苗族传说和佛经故事中汲取营养,在浪 漫主义的格调中回荡着历史的悠长的余音。《龙朱》《媚金•豹子•与那羊》《月 下小景》。 最典型的是他的代表作《边城》,不仅表现了作者理想的人生形式以及社会 理想,更以其浑圆完整、凝练畅达的结构形式和独特的审美品格,为中国现代抒 情小说提供了一个独特的境界。
2、性爱:沈从文小说中大量的性爱描写,最突出地 表现在他对都市和湘西的不同态度。 3、民俗、民风:沈从文的湘西题材,生动地表现湘 西及沅水流域的民风、民俗。
三 、湘西下层人民特异的“生命形式”
沈从文特殊的身世、传奇般的经历以及由之给他带来 特殊的气质,那就是常以“乡下人”的眼光来看待中国的 “常”与“变”。建造起他特异的“湘西世界”. 湘西所能代表的是一种健康、完善的人性,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 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 沈从文一生共出版了《石子船》、《从文子集》等30多种短集小说集和 《边城》,《长河》等6部中长篇小说, 沈从文的创作风格趋向浪漫主义。
(四)思想内容、主题: 歌颂人性的美与善。作 者所追求的人生形式,是一种 与世无争、与人无争的世外桃 源。 对旧社会的批判。
边 城
沈 从 文
(五)人物形象: 1、翠翠:她是作者倾注“爱”与“美”的理想的艺术形象。 她是其父母圣洁爱情的结晶,她秉承湘西青山丽水的灵气,是 美的精灵与化身。她的爱情故事顺应着一个情窦初开的少女的 天性,自由地自然地发展。处处体现出少女的自矜、自尊和对 爱情的忠贞。翠翠是作家理想中的“优美、健康、自然,而又 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
(二)《边城》的创作动机: 我要表现的本是一种“人生的形式”,一种“优美,健 康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我主意不在领导读者去桃 源旅行,却想借重桃源上行七百里路酉水流域一个小城市中 几个愚夫俗子,被一件普通人事牵连在一处时,各人应得的 一分哀乐,为人类的“爱”字作一度恰如其分的说明。 -----------《从文小说习作选 代序》 (三)解题: “边城”不仅是个地理概念,同时也是时间概念和文化概念。 “边城”是大城市的对立面,是“中国另外一个地方另外一 种事情”,是沈从文先生在体会上流社会的腐朽生活和城里人 “庸俗、小气、自私、市侩”的风气之后,对其故乡未完全被现 代物质文明摧毁的淳朴民风的怀念。 小说主旨是让人们从中认识“这个民族过去伟大处与目前堕 落处”。
六、《边城》与沈从文的文学理想。
“湘西世界”是沈从文理想人生的缩影,而《边城》则是沈从文“湘西世 界”的集中代表。因此,我们可以说,沈从文不仅把《边城》看成是一座供奉 着人生理想的“希腊小庙”,而且,在这座小庙里还供奉着他的文学理想。 他的学生评价他说:17岁以前生活在真实的湘西,17岁之后生活在梦幻 的湘西。沈从文不忍心表现湘西恶的一面,关键的时候总是回避仇恨、丑陋、 野蛮、残忍,是一个唯美、慈善的作家,供奉着一座人性的希腊小庙。 沈从文从情感上倾向湘西,理智上却知道城市比湘西好,他试图给城市 人注入一种新鲜的血液。 沈从文反对文学附属于政治,与鲁迅都采取了异族文化的视角,分属于 截然不同的两派: 鲁迅是从外国先进文化的角度对中华民族进行批判;而沈从文是从苗族 文化的角度反思汉文化的。
中国现代文学史(1)
主讲 李翠梅
第十二章 沈从文
第一节 边地湘西的叙述者、歌者 第二节 乡村叙述总体及其对照的世界
在景象万千的中国现代文坛上,沈从文是一个相当独特 的文人。他善于叙述故乡湘西农村特异的风俗人情,并 从中提升出自己的文化理念。是田园小说的集大成者。 沈从文主要的文学贡献是用小说、散文构筑起他特异的 “湘西世界”。他的一生都在执着地歌哭着这个世界的悲 欢离合、哀怨忧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