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进行诗歌教学论文
浅谈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论文
浅谈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论文一、引言在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长河中,古诗词作为传统文化的瑰宝,传承着民族的智慧与精神。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不仅是培养学生文学素养的重要途径,更是弘扬民族文化、培育民族精神的有效手段。
然而,在现实教学中,如何提高古诗词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成为摆在广大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大课题。
本文试图从教学实践出发,探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有效策略。
二、古诗词教学的意义与价值1.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古诗词是我国文学艺术的瑰宝,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通过学习古诗词,学生可以领略古人的智慧,感受诗词的韵律美、意境美,培养审美情趣。
2.传承民族文化。
古诗词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学习古诗词有助于学生了解民族的历史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3.培育民族精神。
古诗词中蕴含着丰富的民族精神,如爱国主义、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等。
通过学习古诗词,学生可以汲取民族精神的营养,培养良好的品质。
三、古诗词教学现状分析1.教学方法单一。
在当前的古诗词教学中,部分教师仍采用“一言堂”的教学模式,以灌输式教学为主,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导致课堂氛围沉闷,学生学习兴趣不高。
2.教学内容枯燥。
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于注重诗词的背诵和默写,忽视了诗词的意境和内涵,使得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流于表面。
3.评价体系不完善。
在古诗词教学评价中,部分教师过于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忽视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培养,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应试心理。
四、古诗词教学策略探讨1.激发学生兴趣。
教师应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丰富的教学手段,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
2.注重诗词意境。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品味诗词的意境,让学生在欣赏美的过程中感受诗词的魅力。
3.创新教学方法。
教师可采用小组合作、角色扮演、诗词创作等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4.完善评价体系。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全面评价学生在古诗词学习中的表现。
三个维度诗歌教学论文
三个维度诗歌教学论文摘要:笔者从动机、美感、能力三个维度来谈诗歌教学。
这些初浅的意见,旨在能够抛砖引玉。
相信在众多语文工作者的努力下,“以人为本”,我们的诗歌教学必定会更上一个新的台阶,必定会让我们的学生有所感悟。
诗歌是祖国灿烂文化的一颗明珠,它蕴含着深刻的思想,传承着深厚的文化,积淀丰富的情感。
朱光潜先生说:“要养成纯正的文趣味,我们最好从读诗入手。
”可见,学会鉴赏诗歌有多么的重要。
但是,当代的高职生浸泡在媒体文化、网络文化、大众文化的情境中,已经失去学习诗歌的动机。
《周易》有言“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因此,高中诗歌教学求新求变迫在眉睫。
现以心理学视角,从动机、美感、能力三个维度,以李白诗《蜀道难》为例,谈谈我对诗歌教学的一点体会。
王国维说:“诗人对自然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
”人是自然性与社会性的结合体,鉴赏诗歌除了进入意境中外,还可以获得情感的愉悦、心灵的共鸣、审美的体验。
我们的诗歌教学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
”高中生鉴赏诗歌,有三大步骤:读懂诗歌、感悟意境、创新理解。
其中激发学习动机是前提和基础,感悟意境是领悟与内化,创新理解是目的与结果。
一、布置预习,培养学习动机“课前预习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意识,对于学生整体能力的提高能起到积极有效的作用。
”针对《蜀道难》我确定的课前预习目标是:(1)温故知新,复习已学习的关于李白的诗句;(2)知人论世,了解李白豪迈洒脱的生命轨迹;(3)诗海探珠,联系诗歌谈别人对李白的评价,并将这些学习目的作为学案,课前复印给学生。
“温故知新”环节我引用一段文字:就在那个遥远的时代,秦民们曾一千次地吟咏过的那条河,白霜与芦花茫茫;魏武曾挥鞭遥指过的那片海,秋风正洪波澹澹;我们将在边塞再听“秦时明月汉时关”的久远浑响,我们将到荒原重温“西风残照,汉家陵阙”的兴衰无常;让“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叹息使我们也“怆然而涕下”,令“长风破浪会有时”的傲啸也激起我们“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豪情;赤壁大江东去,那尚未销蚀的铁戟被大浪淘出,问英雄安在?楚天千里清秋,那在少女的红巾翠袖上留下泪痕的豪杰,已身老沧州!杨柳岸边,晓风残月凄然相送;春花秋月,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学习动机的培养途径中最重要的一条:引起学生内部需要,转化学习动机。
为诗歌教学创造一个美艺术境界论文
为诗歌教学创造一个美的艺术境界诗歌是含蓄的,是跳跃的,需要读者绽放美丽的想象之花。
雨果就说:”想象是人类思维中最美丽的花朵”。
但是,部分高中的学生似乎已经丧失了想象的能力,课堂的毫无波澜,是没有艺术境界的教学是枯燥无味的,是苍白无力的,无论是描述、抒情还是说理,都需要艺术境界,才能为课堂教学创造出无穷的生命力,那么,怎样引导学生施展浑身解数,解放思维,为诗歌教学的顺利进行创造一个艺术的境界呢?一、形象描绘法即用美的语言,扩充课本中所描述的画面,使学生身临其境,感受作者的情感轨迹。
教学中,如果流于平铺直叙、枯燥无味的叙述,难于进入学生的内心世界,缺乏鼓动性和艺术效果。
对诗歌中描述的画面要进行拓展思维,进行再造性想象,使无声的铅字变为栩栩如生的景观,无形的画面变为活灵活现的人物、亭台楼榭、奇山怪石。
栩栩如生的景观,有利于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变枯燥的知识为形象的景观,使自己身临其境,更深的体味作者的感情轨迹。
在教学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时,用简洁文字把文中描述的湘江秋景进行扩展,以此更好的体会此情此景中的人物的心境:你看,远处崇山万岭,枫林如染,像熊熊燃烧的烈火;近看,漫江碧透,千帆竞发,像战场上无数奋进的勇士;抬望眼,雄鹰展翅,矫健勇猛,翱翔长空;低眉处,游鱼戏水,自由轻快,生机盎然。
把文字变为场景,赋以丰富的内容,勾画出一幅”立体的、绚丽多姿的湘江秋景图”。
在此基础上,并加以想象四步骤指导,让学生闭上眼,体味,揣摩。
(四步骤:一、素描;二、着色;三、锤炼动词,使画面动起来;四、特写镜头描绘)二、联缀统一法即用联想把分散的画面联缀成一个完整的美的意境。
把文章中一个一个的画面组合起来,传达一个完整的意象,以涵盖作者的整体构思。
在讲授徐志摩《再别康桥》的时侯,把徐志摩在文中叙述的一幅幅清幽淡雅的情境串连起来,浑然一体,抒发依依不舍之情:晚霞中,婀娜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如风中翩翩起舞的新娘,我怎舍得啊!绿油油的,是水草,亲切的致意,我怎舍得啊!清澈的潭水啊,像七彩的虹,又像我心中的梦,我怎舍得啊!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深处漫溯,载得满船星辉,我情不自禁想歌唱:我怎舍得啊!但是,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我,只好在康河中涅磐,潇洒地,悄悄离去……不带走一片云彩。
初中语文诗歌教学论文
初中语文诗歌教学初探中国古典诗词以其卓越的文学成就,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传唱千年不衰,成为伟大祖国文化史上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它们洋溢着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
古诗词在语文课本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是语文教育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和环节,如何进行初中语文诗歌教学呢?我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加强诵读,积累古诗词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歌德也说:“现实生活应该有表现的权利。
诗人由日常生活触动起来的思想感情,都要求表现而且也应该得到表现。
”诗歌语言几乎都是带有作者思想情感的倾向性表达,是作者内心世界或直白或曲折的直接体现,这就得靠语文老师平时注重培养学生养成积累古诗词的好习惯了。
如:在我教育教学实践中,每节语文课前由语文课代表在黑板一侧抄好一首诗词,语文课预备铃一响,由课代表带领大家反复朗读,每堂语文课把师生相互问好的时间改成让全体学生齐背这首古诗词,开始先由教师赏析,后来逐渐转变为学生赏析,为学生提供大胆展示自己的空间,使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对古诗词的理解能力得以提高。
二、探索教学方法,强化诗歌教育中国现代文学馆馆长舒乙认为,一定要让学生知道我国是诗歌大国,而且要引以为豪,同时在陶冶情操完善人的知识方面对广大中学生有重要的作用。
尤其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诗词歌赋在其间闪烁着耀眼的光辉。
诗歌对塑造学生的健全人格和美的心灵有重要作用。
从绘画角度来感受诗歌的图画美。
诗以高度凝练的语言给我们展示出无限广阔的空间,如何去感受诗的图画美呢?我把书中涉及的实物做为绘画素材,引导学生去发挥想象,把它描绘成一副完美的图画,让学生从欣赏画的角度去领会诗意美,这样就能实实在在地感受到美的意境。
在学习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时学生这样描述:在黄鹤楼送别友人,友人在鲜花盛开的三月登上去扬州的船,诗人站在码头上,目送孤独的帆影渐渐在蓝天碧水尽处消失,只见长江向天边奔流。
多美的一幅画。
诗歌教学中意境论文
诗歌教学中的意境初探诗歌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基本的文学样式,是一种心灵的文学体裁。
它用凝练的语言、充沛的情感以及丰富的意象高度集中地表现社会生活和人类的精神世界。
近代王国维说:“诗以有境界自成高格。
”所谓的境界就是意境,意境是诗歌的生命,诗歌的灵魂。
入境,是品读的根本。
只有注重对意境的透析,把握作者作品的情感,才能使学生进入真正意义上的鉴赏境界。
因此,在进行诗歌教学中,我们不能抛开意境而孤立地跟学生讲解诗意,那样将会犯下舍本逐末的错误。
下面谈一谈诗歌教学中如何挖掘诗歌的意境。
一、多诵读,感受诗歌的意境。
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宋代朱熹也提倡读诗要“心到、眼到,口到。
”可见,“读”是诗歌教学的灵魂。
要让学生在所得吟咏中读出节奏,读出感情,读出韵味,激发学习的兴趣,融入意境之中。
首先作好美读,叶圣陶先生指出,老师在范读时要“把文章中的神情理趣,在声调里曲曲表达出来,让学生耳与心谋,得到深切了解”。
教师要把握诗的用韵、节拍、声调的轻重缓急,语速的疾徐曲折,用美读感染学生。
如教学元曲名字马致远的名篇《天净沙·秋思》时,教师先用抑扬顿挫、声情并茂的范读把学生带入哀伤忧愁的氛围中,再指导学生朗读:语带舒缓,语调深沉,把握节奏,注意停顿和重音,这样把天涯沦落人的凄苦愁闷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然后采用多各方式进行朗读训练,如个人读,小组读,齐读等,这样让学生“情动于中而形于言。
”其次,可以引入音乐。
音乐是开启人们情感闸门的钥匙。
诗与音乐有着密不可分的必然联系。
如教学苏东坡的《水调歌头》让优美感伤的旋律拨动学生的心弦,学生不由自主哼唱,兴致很高,再用录音朗读感染学生,为朗读作示范,最后让学生配乐朗诵,这样让学生入情入境,与作者产生共鸣。
二、品字词,领悟诗歌意境。
诗歌是最精练的语言艺术。
古有“吟成一个字,捻断数根须”、“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之说,是见炼字的艰难与讲究。
诗歌语言凝练、生动,意味深广,体会语言才能理解诗人的用意必诗歌的内涵。
如何进行古诗词有效性教学论文
现代科技的发展为古诗词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教学手段。多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尤其是网络的普及给古诗词教学带来了广阔的前景,教师可以根据学校、学生和自身的条件制作多媒体课件来丰富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也可以建立多种形式的古诗词教学网站,利用网站的丰富性、交互性、教学性和可控性使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更加全面深入。现在已经有不少做得相当精致而科学的古诗词网站,这都是我们进行古诗词教学的丰富资源。
1同一诗人不同诗篇的比照。同一诗人不同诗篇的比照可以突显一个诗人的独特的文化心理和生命体验。比如南唐后主李煜亡国思家的幽微之情在《虞美人》中表现得很明显,可谓到了极致。如果我们把词人的其他作品拿来一起品读,诸如“多少恨,昨夜梦魂中”(《望江南》)、“秦楼不见吹箫女,空余上苑风光”(《谢新恩》)、“往事只堪哀,对景难排”(《浪淘沙》)等,则词人痛切的人生感受、孤独的生命体验定会氤氲课堂,学生定会感到“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一、专题漫谈,让学生对古诗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专题漫谈”是一种灵活而有效的古诗词教学方法,教师可以从多种诗学的视角确立不同的专题来引导学生把学过的古诗词及时加以整理归类,引导他们对同一题材或主题的诗篇进行整体感悟理解,使他们对诗篇有更深更广的理解,进而上升到文化、生命的层面。比如从文化诗学的视角可以将古诗词分为“山水篇”“日月篇”“花草篇”等,引导学生把握这些诗词中同一意象在古代文人意识中的含义以及这种含义的文化基础;从社会诗学的视角可以将古诗词分为“生活篇…战争篇…‘爱情篇”等,让学生在各个专题中去认识社会、感受历史、体悟生命。在师生的漫谈中矫正提升,活跃思维,共享成果。
2不同诗人诗作的对比。比如李白和杜甫,由于他们的个性、气质和所处的时代不同,使二人在文学史上分别成为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风格的典型代表。同样是表达对社会的黑暗、对权贵阶层的愤懑不满,李白是直接表明自己的态度:“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留别》)而杜甫却是不动声色地描绘一幅画面:“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在“三步”教学模式中寻觅诗歌情与味论文
在“三步”教学模式中寻觅诗歌的情与味在中华五千年的文明中,凝炼的诗歌已成为一支闪亮的奇葩。
面对古人留下的美轮美奂的诗歌,语文教师该怎样运用“三步”教学基本模式,去开展灵动的教学,挖掘诗歌的情与味,提升学生的赏析水平,下面我将结合自己的教学实例,阐述自己在“三步”教学基本模式下引导学生寻觅诗歌情与味的感悟。
一、以问题引领为基石,感悟诗人情怀在“三步”教学基本模式中,问题引领是最难把握的一个难点。
下面我通过一首典型的乐府诗《短歌行》来介绍我的引领做法。
这首诗节奏铿锵,整饬有力,满怀忧愤,作者曹操更是家喻户晓,所以我们导学案的问题引领要有延展性,通过它去寻觅这位乱世枭雄的神秘内心。
例:赤壁之战前曹操取得过哪些胜利?身边的谋士哪位最有才华?曹操谋士众多,为何还如此渴慕贤才?曹操杀人如麻,目空一切,为何在诗行中却浸透着无限忧怨?从三国历史来看,曹操渴慕的贤才你认为是那些人呢?你对曹操一生作何评价?曹操为什么会对乐府古诗如此钟爱?以上七个问题作为问题引领,不仅能帮助学生挖掘此诗的背景,还能对曹操有一个不一样的内心认知。
二、以自我展示为平台,探究诗行蕴味黑格尔说:“最杰出的艺术本领就是想象”高尔基也说:“想象是创造形象的文学技巧的最重要的方法之一。
”没有想象就没有情景再现,诗句也就不会打动人心。
自我展示是“三步”教学基本模式我认为最有价值、最具操作性、最能激发学习热情的环节。
在《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中,面对海子纠结的内心,从容走向死亡的生命落寞,我用三个展示平台,让学生对海子终身难忘。
一是“死亡游戏”。
我把全班52人分为8组,每组组长发一把木质小刀,并做凶狠刺向其中一位组员的动作,然后蒙上这位组员的眼睛,并播放惨烈的刺杀音乐。
这个游戏不必每人尝试,每组有两个组员参加即可。
通过此游戏,一定能让人体会到死亡的气息。
这就让学生体会诗人海子山海关卧轨自杀前的心理世界,从而理解这首诗的情感表达。
二是画出诗行。
即课余时间,每个同学根据《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提供的诗句为海子画一幅包含喂马、劈柴、粮食、蔬菜、大海、房子的“明天”世界。
小学语文古诗教学论文(共3篇)
小学语文古诗教学论文(共3篇)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第1篇:小学语文古诗课堂古诗教学策略再思考在小学阶段,学生汉语水平的不断提高需要不断的接触外来汉语的学习。
因为,认识其它事物必须要具有良好的学习与表达基本功,学生积极地参与意识能够得到激发。
因此,再遇到新鲜事物才会表现出良好的语言功底,增强自身的语言理解技巧。
因此,通过创新学习模式教授小学生语文古诗课程,可以激发学生课堂上的主动性,提升学生之间的交流能力。
首先,应该注重培养的是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与主动性,这也是开展互动与交流的良好开端。
例如,进行基础语文古诗阅读教学时,不能遵循传统的古诗课教学理念,除了读就是读写,授课教师过多进行说教式授课,即授课教师讲课学生被动学习,这只是一种效果不好的方式,一味的记或者是死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没得到激发,同时也影响了学生课堂互动交流的氛围。
这样的教学模式进程中,学生的言听计从表现良好,课堂参与效果却很差,这根本没有达到学生综合能力的真正提高。
一、以心得交流为契机,增强课堂的实效性不能单纯的以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来作为学校衡量教学有效性的唯一方式。
因为,小学生语文古诗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提高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学生的交流主动性,从识字方面的浅显学习再到古诗阅读分析能力的转化,古诗阅读的时效性要得到体现,也是实现学生自主发挥主动性和创新能力的首要条件。
例如,对于以下问题:低年级出现学习跟不上,理解能力欠佳、较高年级学生不能抓住诗词重点和诗词传递出来的作者的思想感情、课程结束没有相应的读书心得或者是古诗学习无重点等等,这些方面都需要从课堂上的交流来获得。
但是,他们往往都是被动的去参与课堂教学活动。
比如,授课教师可以给出这样一个课后作业,如收集表达作者对春天的喜爱的古诗词。
将学生通过大脑涌现出来的看到过的大量诗词进行总结,并进行合理的分析。
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论文10篇【语文论文】
第一篇:高中语文古诗词高效课堂教学研究长期以来,高中语文课本都编入了大量古诗词,这些极具代表性的蕴含传统文化精髓的古诗词对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与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笔者在任教学校的高一年级的4个文科班做了一项调查,其结果显示:喜欢上古诗词课的学生仅占21%;认为现阶段中学古诗词课堂教学效果较差和很差的各占36%和12%。
从这些数据反馈,教师认真思考应该如何改善教学模式,达到建立高效课堂的目的?课堂教学是最主要的知识传递方式,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课堂上老师教授的知识是印象最深刻的。
针对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存在教学枯燥、淡化意境、忽视想象等问题,笔者在教学过程中经过不断探索和反思,总结出以下几种打造高中语文古诗词高效课堂的策略。
一、运用导学案,让学生充分做好课前预习在导学案中要求学生查找与作者相关的资料和作品的创作背景;设置与所学作品相关的诗句与作品,使学生加强诗词文化的积累,帮助学生更准确地把握诗词的思想感情;设计一些鉴赏古诗词的常用方法及示例,如意象分析、比较阅读等,让学生通过导学案的预习,初步了解鉴赏古诗词的一般方法,从而提高诗词的感悟能力。
教学流程在学案中要清晰体现,让学生在课前就知道这节课要做什么。
导学案要求全体学生都参与,教师要具体安排好任务,比如每个小组负责的问题、小组中的成员负责的问题,分工必须明确,这样合作起来才能有效快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教师要熟知学生的特长,把合适的问题分配给合适的学生,让学生增强自信。
集体备课要多做几种方案,文理生学习可能有不同特点,因此文理科的学案要有所区别,学习程度好的班和稍差的班也要有所区别,对课堂有可能出现的问题,学生有可能提出的问题都要尽可能考虑到。
教师要提高应变能力、处理问题的能力。
二、注重诵读,教师要想法设法让诵读成为诗词课堂的一个亮点在现行的教学体制下,教师并没能拿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从诵读中体会到古典诗词的文字美、情感美、精神美。
小学诗歌教学浅探论文
小学诗歌教学浅探诗作为一种文学样式,反映一定的社会生活面貌,是诗人对现实生活中的某种事物有了感觉,注入感情,凝结成形象,精炼成语言表现出来,所以我们常听说,诗是语言的精华。
优秀的诗歌作品,往往在凝炼的语言背后还有更博大精深的思想,深邃的意境,丰富多彩的感情。
如何使学生感受诗中所描绘的形象,领会诗的意境,我有如下几点体会。
一、做好导入新课的准备诗歌教学的导入方式很多,但不管是哪一种导入,都是生动简洁的,可以收到激发学生的兴趣,明确学习目的的效果。
他要求我们在最短的时间内,达到激起学习的兴趣,激起学生探索欲望的效果。
课前找一些学过的感情相似或者与诗歌内容相关的事物导入新课,使学生从熟悉的事物入手去接受新课,在讲授新课之前,介绍时代背景或者诗人的写作意图,让学生充分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以便能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涵。
如在《咏鹅》的教学中,我是这样导入的:我们生活在农村,有些人家喂鹅了,你能说出鹅的特征吗,你能用几句话说出鹅的样子吗?我告诉大家一个故事,有一个7岁的小孩,在池塘边玩耍,看到池塘里游来一只鹅,就写了4句话,把这只鹅写得栩栩如生,这个人就是后来的唐初四杰骆宾王。
想知道他是怎么写的吗?这样就激起了学习新课的兴趣,明确了学习本课的目的。
二、重视诗歌的朗读,以朗读促理解小学生的年龄较小,对一些跳跃性的语言接受得较慢,这就会影响他们对诗词的理解。
诗歌的语言富于音乐美,这种美只有通过听觉才能感受得到。
朗读可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是学会语言表达的一种手段,和谐的音韵,鲜明的节奏,朗朗上口的语言都是小学生乐意接受的,以歌唱般的语气语感,使诗中的情景再现,置身于诗的世界,就可以体会诗人当时的感受,从而也就能领会诗的意境。
其次,朗读时要读出真情实感,读不只是读在嘴上,而是要用心去读,所以在朗读前,要运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创设一种感情的意境,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进而和作者产生共鸣,从而用心去读,这样就不会产生“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的情况了,也就能使学生对所学内容理解深刻。
怎样让学生学好诗歌论文
怎样让学生学好诗歌摘要:古诗文赏析题是近几年来高考中新兴的一种试题,被各省市竞相采用。
主观题难度相对较大,学生很难找到答题思路。
事实上,做这类题也不是天马行空,仍然有很多规律可循。
本文从六个方面对高中语文中诗歌的赏析做了解读。
关键词:激发想象鉴赏语言特点《语文课程标准》对古诗词教学提出这样的要求:“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古诗文赏析题选材上,一般是课内诗词,也有少数采用课外的。
试题内容上,主要有语言品析题、内容理解题、情感感悟题、意境描绘题、写法评析题。
形式上,有选择题,主观题。
选择题较容易,主观题难度相对较大,学生很难找到答题思路。
事实上,做这类题也不是天马行空,仍然有很多规律可循,怎样才能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在考场上圆满完成诗歌鉴赏的答卷呢?一、反复诵读、激发想象古人常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韩愈在《进学解》中也写道:“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
由此可见,大量诵读、反复吟咏是培养语感、提高鉴赏能力的有效途径。
在抑扬顿挫、富有感情的诵读中,诗的韵味、诗的意境、诗的情感才能被深刻地品味出。
读之同时,还需展开想象。
想象是引发情感的桥梁,在想象中还原诗歌给我们描绘出的形象画面,在感悟中体味作者的诗情,这样作者就把我们的精神带入了一个新的境界。
二、积累、运用鉴赏知识1.文体知识。
中国的古典诗词博大精深。
鉴赏古诗,如果没有掌握一定的诗词文体知识,就有可能盲目而被动。
首先,应对中国古典诗歌的流变有相当清晰的认识,不仅要掌握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这两大文学源头,还要按照历史的顺序理清诗歌发展的脉络;其次,还应对诗词的格律知识有比较清楚的了解,诸如句法、用韵、对仗、词牌、曲牌等知识。
再次,还要充分把握诗词特点:高度的概括性、生动的形象性、强烈的抒情性、鲜明的音乐性。
2.诗歌内容。
不同类别的诗歌在表情达意、节奏韵律等方面各有特点,按表达方式,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哲理诗;按格律,可分为古体诗、近体诗;按语言,可分为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按内容,可分为山水田园诗、咏物诗、边塞诗、咏怀诗、咏史诗等。
中国古典诗歌教学[论文]
中国古典诗歌教学浅谈一位诗人说:“诗者,从言从寺,西方人在教堂里做什么,中国人就在诗歌里做什么。
”我想起了《尚书》中的一句话:“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
”“志”即指诗人的志向、抱负、思想感情等。
西方人把精神寄托在教堂,中国人则把感情寄寓诗歌。
因此,诗歌在中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引导学生走进诗歌辉煌华美的殿堂,激发学生继承和传播中国古代诗歌这笔丰厚文化遗产的热情是中学语文教师的重要任务。
下面我就教学实践谈谈看法。
一、欲善其事,先利其器中国的古典诗词博大精深。
其语言与现代汉语差别较大,再加上诗歌受平仄押韵等因素的影响,语言本身就具有跳跃性。
因此,鉴赏古诗之前,首先应该介绍一些有关古典诗歌的基本知识,如意象,让学生了解到文学即人学,是用来表达人的思想感情的,把人的思想感情借助物象表达出来,那这个载体(物象)就称之为意象,如明月代表思乡、思念亲人、希望团圆之情,暗寓羁旅情怀,寂寞孤独之感;杜鹃(杜宇、子规)——啼血、不如归去——纯洁、失意、哀怨、悲凉思归等;孔雀徘徊、鸳鸯戏水——恋偶、和美自在、幸福美满;鸿雁迁徙——游子思乡怀亲和羁旅伤愁;鸿雁传书——寄托情思,充满浪漫色彩;杨花、柳絮、飞蓬、浮萍——身世飘零、萧瑟悲凉、感伤离别等;燕子——历史变迁,今非昔比,物是人非的兴亡……了解了诗歌意象后,对于先前富有跳跃性、难以读懂的句子,我们可以运用想象把意象调整语序后串合起来。
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其完整的意思为:在今晚酒醒以后,只见岸边的杨柳随着晓风飘浮,一弯残月,孤零零地挂在树梢头;再如,“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杜甫《旅夜书怀》)可理解为:微风吹拂着江岸上的细草,竖着高高桅杆的小船在月夜孤独地停泊着。
对诗词的句法、用韵、对仗、词牌、曲牌等格律知识也应做一些介绍;还要充分把握诗词特点:高度的概括性、生动的形象性、强烈的抒情性、鲜明的音乐性。
这样才能使学生做到有的放矢。
诗歌教学论文
诗歌教学探析诗歌是人类的母语,它是一种语言文化最精华的体现。
也是最集中体现语言“文学性”的一种样式。
通过阅读鉴赏诗歌,可以陶冶情操、纯净心灵、提高文学修养。
所以诗歌教学一直以来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因而也理所当然成为当前语文教改和课改的重点之一。
一、诗歌的特点1 抒情性西汉《毛诗序》中指出:“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
”说明了诗歌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抒情性。
写诗不管是用来绘景、咏物,还是写人、叙事。
可以说都是为了抒发作者丰富而强烈的情感。
抒情是诗歌的生命和灵魂。
2 凝练性诗贵精炼。
古今中外的诗人几乎都甘愿在语言的锤炼上下苦功夫:杜甫“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卢延让“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方干“吟成五字句。
用破一生心”;刘秉忠“青云高兴入冥搜,一字非工未肯休”……这些文学家都极其注重炼字炼句,求得语言凝练,以精炼的笔墨展现最丰富的内容。
3 形象性诗歌虽然也重理趣之妙,但是一般不以严密判断或推理服人,而是注重以形象感人。
写愁绪多多到“白发三千丈”、“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雪花大,大至“燕山雪花大如席”:写乐声。
乃“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言悲伤,是“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通过具体可感的形象生动地表现和突出事物特点,使读者获得鲜明的艺术感受。
4 音韵性诗歌与音乐有着密切的关系。
古代的诗大都可以入乐歌唱。
不入乐的诗其语言也按一定的规律进行组合,具有和谐上口、铿锵悦耳的音乐美。
古典诗歌讲究格律。
有“一三五不论。
二四六分明”的严格的平仄格式和押韵规定,追求诗歌声调变化和抑扬顿挫的音乐美。
一般来说,五言诗三个音步,七言诗四个音步,构成行与行之间的节奏的匀称,同时读的过程中。
停顿长短错落。
轻重强弱配合,产生奇妙的音乐美感。
现代新诗在格律上不像古典诗歌有严格的规范和要求。
但却强调诗歌的节奏韵律,强调具有音乐一样的旋律美。
二、诗歌教学策略诗歌以其自身的抒情性、语言凝练性、形象性和音韵性有别于其他文体。
小学古诗词教学论文(5篇)
小学古诗词教学论文(5篇)学校古诗词教学论文(5篇)学校古诗词教学论文范文第1篇一、提高老师自身教学力量老师的专业水平对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有着很大的影响,而古诗词鉴赏对老师的专业力量更是非常依靠。
在古诗词教学的过程中,很多老师由于自身古诗词鉴赏力量不足,讲解的内容只停留在诗歌表层意识,没有达成对古诗词的完整解读。
例如,部分老师在讲解古诗时只是简洁的概括一下、创作时间和创作背景,然后照着教参上诗歌的翻译进行讲解。
既没有做到对诗歌的深化讲解,也不利于同学理解诗歌内容和意义。
因此,在古诗词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必需加以重视,支配充分的课程时间。
此外,老师要多多进行诗歌方面的讨论、学习,如参与古诗论坛和诗词讲座等,不断累积学问和阅历,提高自身的诗歌鉴赏力量。
二、老师优化教学方式(一)多次诵读,体会情感朗读是学校生深化理解诗词内容,加深对诗词印象的重要手段。
在新课标的要求中也提到要让学校生通过反复朗读,积累美词美句,从而提高对诗歌的鉴赏力量。
因此,老师要重视古诗词朗读学习,结合实际状况和同学特征,在古诗词的教学中有针对性的穿插朗读教学。
例如老师在讲解一首新诗的开头,可以先让全体同学齐声朗读,这样既可以让同学快速进入新诗的学习氛围中,又能在开头将同学发音不准、字词读错、平仄音不分等问题找出来订正。
而后,老师在课上进行一次示范朗读,老师要把握诗词情感,旨在将诗歌的美感传达给同学,进而让同学体会到诗歌的节奏之美、韵律之妙。
最终,在老师讲解完新词后,可以抽取同学进行个别朗读,指导同学在把握生词和情感上的综合理解,把握正确的朗读力量。
但无论哪一种朗读方法,都要让同学读有所得,让同学把握朗读的各种技巧。
通过多种多样的诵读,同学不仅能加深对古诗词的理解,也为他们进一步学习诗歌的情感表达和意境氛围打下坚实基础。
(二)加强对意境的讲解关心学校生理解诗词意境可以说是诗词教学中最为困难的一步,但同时也是最为重要的一步。
老师通过指导,让同学感受到诗词中的意境美感,不仅是同学理解诗词的必要步骤,同时也是充分调动同学乐观性,提高同学对诗词爱好的重要做法。
初中语文教学诗歌教学论文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诗歌教学【摘要】诗歌审美教育可以培养学生语感,提高学生语言能力;语文新课程改革中十分重视审美教育,审美教育能够促进智育和德育的发展,保证学生的全面发展。
全理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加强初中生的审美教育,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情操。
【关键词】初中语文诗歌教学审美教育诗歌是一种特殊的文学体裁,是通过高度浓缩、跳跃的结构形式,集中反映社会生活,蕴含丰富的情感,丰富的想象,富有节奏感和韵律美的语言,从而抒发思想感情,反映社会生活。
诗中的音乐美、画面美、思想美、意境美与艺术妙笔融为一体,有着特殊的审美功能。
诗歌教学在整个语文教育中有很重要的地位,在整套义务教育语文新编教材中古诗文约占百分之三十。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在阅读中“提高学生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则就要求我们,在现在诗歌教学中要高质量的完成教材所规定的诗歌作品的教学,培养学生的读诗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丰富学生情感体验,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那么,如何利用诗歌这种文学载体渗透其中加强学生审美教育呢?一、反复诵读,感受音乐美。
可以根据诗歌的不同风格选择不同的朗读方式: 如教师范读、个别朗读、齐声朗读、配乐朗读、分角色朗读等,让学生边读边听,边读边学,边读边思,得到科学而有效的训练。
其次,为了表达思想感情,有些词语的“音”要读的重些,就是要把重音读出来。
教师先范读后,学生自由朗读全文。
最后还要把诗的韵脚读好。
教师要从情感的角度对学生进行细腻的诵读指导和训练。
第三,诵读时,也并不是单纯反复的无目的读,要营造氛围,把学生带入诗歌所描绘的意境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联想与想象,营造朗读的气氛,引导学生渐入佳境。
帮助学生寻找一种重要的和诗人产生情感共鸣的直觉,更多的是使学生有自主的独特体验和发现,通过颂读对诗歌进行总体把握,让学生学会整体感知,提高学生的阅读整体观,获得对诗歌情感深层次的理解。
阅读鉴赏古典诗歌能陶冶情操,纯净心灵,丰富文学素养,提高审美情趣。
如何进行现代诗课堂教学论文
浅谈如何进行现代诗课堂教学(西安市长安区王曲中心校陕西西安 710106)摘要:现代诗体的进入,给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带来了一定的、新的挑战和考验。
笔者在一次新诗研讨会上,也亲历了一些初中、高中语文教师的迷茫,坦诚自己教学上的一些障碍:现代诗歌难教!最近,在同几位语文教师的交谈中,也发现了共同的问题。
作为现代诗歌的尝试者,笔者认为,产生这样的问题是正常的。
关键词:现代诗;挑战;实践【中图分类号】i210.5现代诗到底该如何进行课堂教学?该如何让学生在愉快中学习?基于以上几点,笔者认为,解决当前现代诗歌教学难、学习难的问题,应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适度把握现代诗歌的基本分类和特点流派上,现代诗大体上有二、三十种之多,过于复杂。
它们之间有的有时很难界定、把握。
但从种属上大体上可分为三类。
一类,既是诗也是歌。
其文字含蓄优美,富有意象美、音乐美、节奏美;可以朗诵、吟诵,易学易懂,但又很难谱曲和唱。
如,某些叙事诗、抒情诗等;第二类是歌。
其文字凝练,浅显、易懂、直白,极富音乐美,节奏美,可以谱曲和唱。
比如时下流行的大众化的、通俗化的大部分歌词等;第三类是诗。
其文字凝练含蓄,寓意深刻,其意象、建筑很美,但很难谱曲和唱。
这类诗属内审型的,重在理解,重在解读,需要读者仔细品读,仔细品味,仔细体会,仔细揣摩作品的思想感情和人类某种灵性的抵达。
二、注重教学拓展,切忌陷入就诗论诗、就诗学诗的本本主义就诗论诗、就诗学诗是语文现代诗歌教学中的大忌。
教学中发现,一些老师进行现代诗歌教育教学时,过于注重诗歌本体的教与学,注重翻译式、捆绑式,甚至劫持式的教授、讲授,而忽视了诗歌本身的内涵、张力所在,忽视了诗歌自身所特有的深刻的寓意美、含混美特质。
比如,有的老师组织学生学习著名诗人舒婷的作品《祖国,我亲爱的祖国》时,就产生了这样的问题,课堂忽视了作品本身的思想感情,不能把作品本身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和作品产生的时代特征以及引起客体——读者(学生)的思想感情的共振共鸣紧密结合起来,往往陷入到某种知识的学习、传授领域。
古诗词教学论文
试论古诗词教学中国古典诗词以其精炼的语言,丰富的想象,真挚的情感传唱千年不衰,成为中国文化史上的瑰宝。
但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注重教师的讲解分析、细嚼后的强行灌输,这不利于学生知识的积淀,鉴赏能力的训练,更不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丰富和综合能力的提高。
因此,我在教学中注意融入新课标主动探究等理念,以期丰富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在诗歌教学中体会归纳以下四法:一、在背景中激趣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时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典故、趣闻、轶事来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在教李清照《醉花阴》这首词时,为了让学生了解李清照的为人,并对这首词产生兴趣,我首先向学生介绍了李清照和她丈夫赵明诚打赌的故事:李清照写了这首《醉花阴》,寄给她的丈夫赵明诚,赵明诚觉得词写得太好了,自己写的不如妻子,但他不甘心,于是废寝忘食想了三天三夜,写了十五首词,把李清照的《醉花阴》混杂在这十五首词中,然后拿给朋友看,要朋友评选哪首写得最好,朋友欣赏了半天,说道:“只有莫道不销魂三句绝佳”。
学生听了这个故事都露出会心的微笑,不禁对这首词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期待,从而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该词的主动性,课堂效果显著增强。
但是提高学生兴趣不过是课堂教学的第一步,关键是授之以渔,教给学生学习古典诗歌的方法。
二、在吟读中积累古人曾言“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说得入情入理,不少学生现在最大的缺憾就是积累,文化积淀浅薄。
同时,诗歌的学习不能缺少朗读,因为诗歌具有极丰富的情感,通过朗读学生能初步把握诗歌的情感基调。
除了朗读外,还可以让学生采取默读、轻吟、诵读、配乐朗诵等形式进行阅读,最终达到熟练背诵的目的。
例如,《天净沙﹒秋思》可以这样指导学生朗读:曲子的情感基调是凄苦愁楚,总体要求是语速稍舒缓,音调低沉。
在具体的朗读过程中要注意情感的跌宕起伏,“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这三句中九个词语均为偏正结构,“正”是叙述的事物,“偏”是对所叙述的事物加以最简洁、最鲜明的描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怎样进行诗歌教学
诗歌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它作为文学教育的手段之一,不仅能使学生获得文学知识上的提升,更能促进学生审美情感上的体悟。
因此,诗歌教学在语文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
一、重视咬文嚼字
在教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时,遇到这样一些问题:“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一句有的版本把“樯橹”写成“强虏”;“乱石穿空,惊涛拍岸”一句也有的写作“乱石崩云,惊涛裂岸”;“人生如梦,早生华发”一句也有的写作“人世如梦,早生华发”。
带着这些问题,我查找了有关资料,发现所谓的版本不存在孰优孰劣,关键是要做到咬文嚼字,仔细推敲,结合诗中的意境,联系诗人当时的心情来赏析诗歌。
如“强虏”说明曹军强大,符合历史事实。
二、重视背景介绍
通常在诗歌教学过程中,对于一篇名篇名作,要对作者作详细介绍,但许多教师由于长年形成的应试教学习惯,只介绍作者的字、号以及所处的时代,便开始讲授诗歌内容,这样虽然节省了时间,但往往是欲速则不达,学生在理解上很吃力,背诵要花去大量时间,而且还在默写时经常会出现形形色色的错别字。
这就源于作者简介与背景介绍的不同。
任何一部文学作品,都包含了作者主观审美感受,诗歌更是主体意识的河流,或抒情,或说理,都是有感而发,正如白居易所说:“文章合为时而作,诗歌合为事而作”,每一首诗,都有它产生的社会根源和性格根源,因此,必须对作者所处的社会
环境及其个人遭遇作一详细介绍,从中获悉作者的性情特点及写作特色,这样对于诗歌的理解就更加全面而具体了,而且对情感的把握拿捏得更准,为诗歌的吟诵和理解垫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重视字句赏析
讲授诗歌要注重赏析字句,尤其在古诗当中。
诗歌讲究“炼字”,古有“吟成一个字,捻断数根须”之说,又有“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的美谈,都说明炼句的讲究和艰难。
在诗歌教学中应该注重对关键字句的反复探究、体味。
但在教学中,很多教师把古诗等同古文,进行逐字逐句的解释,甚至翻译成文,这不仅破坏的诗歌的音乐美和建筑美,也破坏了审美者在审美时的主观体验的意境美和韵律美,到头来,一首内容和形式俱佳的诗歌杰作让学生只收获了几句干巴巴的片言只语。
那么,如何来赏析字句?首先应该从诗歌中关键字句入手,通过对各种物象的勾连,体悟诗歌中的情感和哲理。
当然,这里还要更多借助和发挥学生的想象和联想,因为诗歌文字所写的内容是有限的,往往局限于某一方面,或某一层面,而读者则可以通过想象补充、丰富其内涵,正如刘勰所说:“精骛八极,心游万仞”,从而获得更高的艺术享受,更深层次体会作者在诗歌中蕴藏另一层面的含义,这样更能抓住作者所要表达的真正的义旨。
四、重视把握意境
大多教师在诗歌教学中注重情感内容的分析,总是很详尽地分析诗歌通过写什么景抒发怎样的情感,或表达作者怎样的胸襟。
这
固然重要,但这仅仅停留在诗歌的表象当中而无法深入作者的内心世界。
缺乏对诗中意境的把握,对诗歌的赏析也就不全面。
那么,首先什么是意境,又怎样把握意境呢?意境是客观物象同作家主观感情高度融合的结晶和语言呈现。
而我们都知道诗歌是语言的艺术,高明的诗人总是能透过简短的文字传递无比丰富的内在信息。
要知道这些信息,必须透过诗歌中的意象去把握诗歌的意境。
如陶渊明诗歌中的飞鸟,“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饮酒》),“飞鸟相与还”(《饮酒》),“云无心出岫,鸟倦飞知还”(《归出来兮辞》)。
这些诗中的飞鸟形象已不再是一个具体的物象,而成为了一个意象,成为了他对自由的追求,对官场的厌倦,对自然真朴含义的领悟。
当然这里意象的产生,并不是随意的曲解,而是要结合意象原物的特点和作者情感、身世、生存环境、写作背景,展开想象,去理解作品。
因此,当一个物象已经进入诗歌作品之后,已被作者赋予了这样或那样的情感内涵,由于民族习俗和作家前后的影响,在一个物象往往寄托了一种或多种寓意和独特情感,引导学生深入感悟种种原型意象,是一种深层次的心灵沟通,更是一次生命的原始感悟,不仅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内容,更能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五、重视吟哦涵泳
学习诗歌,首先要有情感,情感不仅体现在对诗歌情境的理解和贯通上,更应体现在对诗歌的吟哦之上。
而现在诗歌教学课堂,老师和学生成了五五开,半节课是老师讲解分析,半节课是学生背
诵。
课堂前后脱节,情感不能贯穿始终。
学生即使背了,也是带着任务去背,而不是带着乐趣去背。
这样,一堂生动的美育课变成了枯燥乏味的背诵课。
在教学大纲中对背诵的要求是通过对诗歌的背诵,提高学生审美感知能力,审美鉴赏能力。
在我国古代传统教学当中也一贯注重诗歌的涵泳、体悟、意会,但在急功近利的今天,却丢失了这一贯的传统教学方式。
事实上,我们并不难发现,诗歌的感性形式主要在于声音的组合,适当的吟诵不仅使得学生把注意力倾注在音乐效果和意义之上,而且通过节奏的变化和情感的起伏,会获得对诗歌深层次的理解。
如教学李煜的《虞美人》,可引入吟诵,注意节奏、重音、韵脚以及表情和动作,心中充满对亡国的伤痛,加以感悟,就能读出作者当时沉痛的伤国之情。
否则,如果只是把这些灌输给学生,学生很难体会到这种情感。
法国的教育学家斯普朗格认为,教育之为教育,正在于它是一个人格心灵的唤醒,这是教育的核心所在。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把人的创造力激发出来,诱导出来。
诗歌作为教育的手段之一,也应该体现这一点,即让学生通过与作者的对话,去获得对人生、人性、人情的深刻体验与感悟,从而内化为创造性思维,发展成自身的创造能力。
而目前诗歌教学的现状正在走向一种公式化,程序化,严重束缚了学生审美能力的发掘与提升,这也正是诗歌教学改革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