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嗽(支气管炎)的验方
咳嗽及支气管炎单方
![咳嗽及支气管炎单方](https://img.taocdn.com/s3/m/087ad74a852458fb770b56b7.png)
1咳嗽:冬桑叶9,菊花9,芦根15,苦杏仁12,桔梗6,甘草3,连翘12,薄荷(后下)3,(咳嗽气粗,咯痰粘白或黄,咽痛,咳声嘶哑,发热,微恶风寒,口渴,舌尖红,舌苔薄白,舌苔黄,脉浮数,)(疏风清热,宣肺化痰)2慢性支气管炎:沙参9,马兜铃6,山药9,牛蒡子6,桔梗6,枳壳6,化橘红4.5,杏仁9,贝母9,白薇6,甘草3,(感冒咳嗽,感冒愈后,咳仍不止,咯痰不爽,喉痒即咳,早起尤甚,力咳而痰始消,总有痰涎粘着于喉间之感,胸部苦闷,鼻塞不通,舌红,脉数。
)(宣肺利气,止咳化痰,)3慢性支气管炎:沙参9,山药9,苦杏仁9,浙贝母9,马兜铃6,牛蒡子6,桔梗6,枳壳6,白薇6,化橘红4.5,甘草(生)3,(咳嗽晨甚,咯痰不爽。
)(益肺,豁痰,止咳)(每日1剂,水煎温服)4柴胡12,黄芩12,半夏10,细辛6,五味子10,生姜10,杏仁10,枳壳10,甘草6,(外感咳嗽,症见夜间咳甚或昼夜阵咳,吐泡沫痰或清稀痰,苔薄白或薄黄而润,舌质正常或偏红,脉弦细、弦数或弦,病程一周以上,伴有“少阳病,但见一证”的患者其效颇佳。
)(解郁散邪,宣肺止咳方中柴胡、黄芩、枳壳和解少阳,疏畅气机,解郁散火;半夏、生姜、细辛、五味子温肺散寒、化痰止咳;杏仁降肺气平喘咳;甘草和中。
全方意在解郁、宣肺、止咳。
)(水煎服一日三次)5:咳嗽(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麻黄10,细辛4.5,五味子6,干姜6,法半夏10,茯苓15,杏仁10,苏子10,桑白皮10,枳壳10,厚朴10,甘草6,(咳痰清稀或带泡沫,气喘胸满,不得平卧,昼轻夜重,遇冷加重,形寒肢凉,或背寒冷如掌大,口干饮多,大便稀溏,小便清长,舌苔薄白或白滑,脉象沉细或弦滑等。
)(散寒化饮,宣肺降气,止咳平喘)(水煎服,每日1剂。
)6咳嗽(慢性支气管炎)苍术6,香附10,半夏9,茯苓9,浙贝母10,厚朴9,六神曲10,橘红8,柴胡8,白芍8,川芎8,紫苏叶8,甘草5,(咳嗽频作,咳痰白而粘,胸膈满闷,气逆上为甚,咽喉似有物梗阻,嗳气纳少,神情抑郁,口苦气急,二便尚调,舌质淡红,苔薄白微腻,脉细弦滑)(疏肝解郁,理气化痰。
民间治疗咳嗽的偏方
![民间治疗咳嗽的偏方](https://img.taocdn.com/s3/m/a6c098f6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486b9f5.png)
民间治疗咳嗽的偏方咳嗽是很多疾病的症状,感冒、肺炎、风寒、咽炎等等的疾病都会导致咳嗽,咳嗽的原因有很多,所以它的治疗方法也比较的多,咳嗽偏方有哪些呢?本文是店铺整理咳嗽偏方的资料,仅供参考。
咳嗽偏方1、陈皮9克,白萝卜200克。
将白萝卡切片和陈皮一同加水煎服。
能理气健脾,燥湿化痰。
适用于咳嗽痰喘,胸腹部胀满。
2、白萝卜1个,蜂蜜适量。
将白萝卜挖洞,放入蜂蜜,火上烤热,1日分3次吃。
或加生姜3片,水煎或熬膏服。
专治风寒咳嗽及久咳不愈者。
3、黑木耳,冰糖各9克。
开水炖服,每日1剂。
适用于阴虚肺燥引起的慢性咳嗽,痰少、咽干。
4、甘草6克,蜂蜜30克,醋10滴。
甘草开水冲泡,再加蜂蜜和醋,早晚服。
每日1剂,连服数日。
能清热解毒,润肺去痰。
5、佛手50克,蜂蜜适量。
将佛手洗净,切成小薄片,放于大茶杯中,加入蜂蜜,滚开水冲泡。
加盖10分钟,当茶饮。
适用于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咳嗽气喘。
6、雪梨一个,葱白7根(连须)。
将雪梨洗净,葱白切段,加水500毫升,煮至300毫升,捡出葱白,加入白糖,继续煮沸,分2次食梨喝汤。
适用于支气管炎,风热咳嗽。
7、白萝卜1个(约200克,切片),白胡椒10粒(捣碎),桔皮3克,生姜3片。
将上药加水同煎2次,每次用水250毫升,煎20分钟,两次药汁混合,分1~2次服下。
适用于慢性支气管炎,咳嗽痰多,泡沫状,畏寒、胸闷。
8、醋60毫升,鸡蛋1个。
以醋炖蛋,一次服用,连服月余。
能润肺止咳,用治久咳不愈者。
9、胡萝卜200克,红枣12克,洗净,加水3碗,煮取1碗,1日1剂,随意饮用。
能清热解毒、健脾化滞。
适用于肺结核咳嗽、百日咳、消化不良民间治疗咳嗽的偏方大蒜色白入肺,性味辛温,最善除肺经之风邪。
故治疗伴咽痒的咳嗽往往有奇效!其用法如下,皆有所验,选一即可!方法一:最简单的就是买剥一粒大蒜,含在口中,时轻咬一下,蒜味一出,慢慢咽下,一粒含一小时,咽痒立减,咳嗽可愈。
方法二:取大蒜十几瓣,捣成泥状放入杯中,加冰糖适量,用开水冲泡,温服当茶饮,每日1次,咳嗽严重者每日2次,此方具有快速止咳化痰的特效。
古今名医验方秘方=咳嗽(支气管炎)
![古今名医验方秘方=咳嗽(支气管炎)](https://img.taocdn.com/s3/m/41522734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1c783fc.png)
古今名医验方秘方=咳嗽(支气管炎)咳嗽(支气管炎)[通治方]陈泽霖:在急性发作时,先父陈耀堂老中医有一通用方。
霜桑叶9克前胡9克牛蒡子9克生甘草6克桔梗6克凤凰衣4.5克玉蝴蝶6克鱼腥草30克野荞麦根30克佛耳草15克有发热的,加黄芩、天竺黄;痰咯不爽,加枳实、淡竹沥;痰液清稀,加冬瓜子、白芥子;兼有气喘,加蜜炙麻黄、地龙;黄痰,加萎皮、大贝母。
《名医特色经验精华》程国彭:止嗽散,治诸般咳嗽。
桔梗(炒) 荆芥紫苑(蒸) 百部(蒸) 白前(蒸)各1000克甘草(炒)360克陈皮(水洗去白)500克共为末。
每服9克,开水调下,食后临卧服;初感风寒,生姜汤调下。
《医学心悟》卷三[辨证方]1、寒证陈复正:人参败毒散,为咳门第一神方,举世少有知者。
人参2克芽桔梗3.6克正川芎白云苓陈枳壳信前胡各3克川羌活2克川独活1.5克北柴胡南薄荷荆芥穗北防风净连翘各3克炙甘草1.5克生姜1片为引。
水煎,半饥服,每日1剂。
《幼幼集成》卷三邵长荣:形寒胸闷,咳白沫痰,我常用附子、姜竹茹、葶苈子、五加皮、白术各9克,陈葫芦、米仁根各18克,黄荆子1.2克,细辛3克,制成合剂,名温肺化饮糖浆,对咳痰、胸闷、形寒等症,有效率在70%~80%。
《名医特色经验精华》郭铭信:对肾阳虚者,龚老师重用附子等温阳药,自拟扶肾蠲饮汤:制附片30克,干姜12克,桂枝12克,半夏12克,细辛6克,炙甘草9克。
用于咯白泡痰,量多易出,畏寒怯冷,咳喘动甚尤剧,舌淡苔白滑,脉弦尺弱者有效。
附子要先煎熟透,以去其毒,服之不麻口方可。
据我体会:若痰多味咸,咳喘气促,舌暗红或紫,舌上无苔,或呈地图舌,脉大无力而数者,当用金水六君煎。
方中熟地要重用至30克左右,余药为其四五分之一即可,否则,本末倒置,效必不著。
《名医特色经验精华》2、热证赵吉顺:我在临床根据慢性支气管炎咳喘症状特点,制成咳喘冲剂,适用于老年人久咳虚嗽以及痰喘痼疾;也可用于外感咳喘患者,经过较长时间临床实践应用,颇受群众欢迎。
中药治支气管炎好的方子
![中药治支气管炎好的方子](https://img.taocdn.com/s3/m/c1f67cb8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bf9a968.png)
中药治支气管炎好的方子
支气管炎是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主要表现为咳嗽、咳痰、喘息等症状。
中药在治疗支气管炎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以下是一些常用的中药方剂。
1.肺力咳合剂
肺力咳合剂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方剂,主要成分为金银花、前胡、百部、梧桐叶等。
具有清热解毒、镇咳祛痰的作用,可用于支气管炎引起的咳嗽、咳痰等症状。
2.十味龙胆花颗粒
十味龙胆花颗粒是一种具有清热化痰、止咳平喘作用的中药方剂,主要成分为龙胆花、川贝母、枇杷叶等。
对于支气管炎引起的咳嗽、咳痰、喘息等症状有较好的疗效。
3.气管炎丸
气管炎丸是一种具有散寒化痰、止咳平喘作用的中药方剂,主要成分为苦杏仁、甘草、干姜等。
可用于支气管炎引起的咳嗽、咳痰等症状,尤其适用于寒性咳嗽。
4.桂龙咳喘宁颗粒
桂龙咳喘宁颗粒是一种具有止咳化痰、降气平喘作用的中药方剂,主要成分为桂枝、龙骨、牡蛎等。
可用于支气管炎引起的咳嗽、咳痰、喘息等症状,尤其适用于寒性咳嗽。
5.麻杏止咳糖浆
麻杏止咳糖浆是一种具有止咳平喘作用的中药方剂,主要成分为麻黄、苦杏仁、甘草等。
可用于支气管炎引起的咳嗽、咳痰、喘息等症状。
6.贝桔止咳糖浆
贝桔止咳糖浆是一种具有清肺化痰、止咳平喘作用的中药方剂,主要成分为浙贝母、桔梗等。
可用于支气管炎引起的咳嗽、咳痰、喘息等症状。
支气管炎12方
![支气管炎12方](https://img.taocdn.com/s3/m/7eaab3da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5e9240c.png)
支气管炎12方桂枝僵蚕治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功能主治】解表清热、宣肺平喘、化痰蠲饮。
主治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
适用于咳喘属外寒内饮伴有郁热者。
【偏方组成】麻黄、桂枝、僵蚕各3克,白芍、五味子、法半夏、苏子、黄芩各4克,石膏8克,干姜、甘草各2克,细辛、全蝎各1克。
【用法用量】以上为2岁用量,小于2岁酌减,2岁以上酌增。
水煎2次,少量多次喂服,每日1剂,7日为1疗程。
【病例验证】陶某,女,3岁半,症见咳嗽气喘,烦躁不已,喉间痰鸣,发热多汗,面色光(左部首为“白”,右边为“光”)白,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滑。
查T38.7℃,听诊两肺满布哮鸣音及痰鸣音,胸透提示肺纹理增粗。
证属风寒挟饮,郁热内闭,肺失宣降。
治拟用解表清肺,化痰宣肺、蠲饮平喘之法。
服用上方加瓜蒌皮3剂后,痰化喘平,身热已解,面色转润,唯咳嗽气弱,苔薄白,脉浮。
守原方并减石膏用量为6克,继服3剂,诸症告平,肺部听诊正常。
莱菔子桔梗治小儿支气管炎【功能主治】理肺降逆,清泻伏热,止咳化痰。
【偏方组成】白芥子、桔梗各4克,苏子、莱菔子、荆芥、紫菀、百部、白前、橘红各6克,地骨皮、桑白皮各10克,甘草3克。
【用法用量】水煎2次取汁300毫升,分3次温服,每日1剂。
连服5剂为1个疗程,1~2个疗程停药观察。
【病例验证】邓某,男,7岁。
1月前感冒而现发热,咳嗽,经治疗后发热退而咳嗽未愈,服多种止咳化痰中西药无效。
刻诊:咳嗽,吐痰黄稠,以傍晚为甚,伴咽干喉燥,口苦,苔薄黄,脉浮数。
诊为咳嗽(风热型),证属外感风邪,郁久化热,肺有伏火,宣降失常。
治宜疏风清肺,化痰止咳。
遂用上方去白芥、苏子,加黄芩、知母、葶苈子各6克,3 剂。
药后咳嗽减轻,痰少,诸症均好转。
继服3剂,咳嗽等症消失而告愈,为巩固疗效,守方去黄芩、知母,加山药、白术各10克以培土固本。
白芥子面粉治急性支气管炎【功能主治】主治小儿急性支气管炎。
【偏方组成】白芥子30克,面粉90克。
【用法用量】先将白芥子研为极细末,与面粉混合均匀备用。
支气管炎9方
![支气管炎9方](https://img.taocdn.com/s3/m/1c7905f7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4293a46.png)
支气管炎9方支气管炎1.冰糖炖草莓治干咳草莓60克,冰糖30克。
将草莓洗净,置碗内,加入冰糖,放锅内隔水蒸熟。
每日吃3次,一般3天可好。
2.西瓜生姜同食治气管炎成熟西瓜1个(约10斤左右),生姜200克切成片,放入西瓜中,隔水蒸三、四小时后,伏天连汁带瓜皮吃下。
效果良好。
3.西瓜麻油蜂蜜姜枣共治气管炎西瓜一个,切口去籽留瓤约一寸厚,放进蜂蜜三两、麻油三两、鲜姜二两(切成片)、大红枣10个(去核),然后将瓜皮盖好,放进锅里同煮。
锅里水剩三分之一时,炖煮一个半小时后,热饮瓜汁,同时吃几片姜。
4.鲤鱼炖野兔治气管炎鲤鱼一尾,野兔一只,把鲤鱼去鳞和五脏,野兔去皮脏,两物切成小块,混合放入锅中炖,适当放入调料,熟后可食,吃完为止。
效果特别好。
5.狗肺鸡蛋治老气管炎狗肺一具,鸡蛋10个。
用陶器小盆将狗肺装入盆内,把10个鸡蛋打破倒入碗内搅成糊(搅起泡沫),把蛋糊装进肺管。
剩下的可倒肺叶间,把盆放笼内,蒸熟后切片,放在瓦上焙干,研成细末即成。
一日三次,每次15克,饭后服用。
6.黑豆猪腰治气管炎干咳猪腰子一对,黑豆150克,红枣15克,橘子皮一块,加水2千克,慢火煮3小时。
吃猪腰子、黑豆和枣,分4天吃完,每天吃3次。
把猪腰子、黑豆和枣分成12等份,每次吃一份就温热一份,其余的放在冷凉的地方,防止变质变味。
黑豆嚼成糊状咽下。
7.癞蛤蟆鸡蛋治气管炎癞蛤蟆鸡蛋一只,鸡蛋一个。
将鸡蛋捣入癞蛤蟆嘴中,用黄泥将癞蛤蟆包住,放进柴火堆里烧,几分钟后剥出鸡蛋吃,一日一个。
8.白茯苓6克,川贝、杏仁、桑皮、甘草、五味子、京半夏、当归、陈皮各6克。
每剂合冰糖熬药,一次服下。
服药期间禁烟、酒、茶、盐、蒜、辣等物。
9.每次剥两个橘子,放入瓦罐内(每次剥两个橘子),放上水和适量的冰糖,用文火隔水蒸,水开后,再蒸5分钟左右,连水带橘子肉喝光,每天上午下午各一次,坚持喝五、六天就会收效。
病情严重的,可以多喝几次。
名医效方:气管炎方30首
![名医效方:气管炎方30首](https://img.taocdn.com/s3/m/f73cba52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0c6d93a.png)
名医效方:气管炎方30首截咳方【方源】姜春华效验方【组成用法】百部9g 天浆壳3只南天竹子6g 马勃3g 水煎服,每日1剂,8岁以下儿童减半。
【功效主治】本方有温肺润肺,下气止咳的作用,可用于治疗新久诸般咳嗽。
清肺化痰汤【方源】郭中元效验方【组成用法】板蓝根20g 黄芩10g 浙贝母10g 橘红10g 天竺黄15g 元参12g 炒杏仁10g 白前10g 鱼腥草15g 芦根20g 炙紫菀12g 甘草10g 加水煎服。
轻者,日服一剂,早晚两次分服;重者,日服两剂,分四至六次服完。
【功效主治】清热化痰,降逆止咳。
治疗温邪犯肺所致的咳喘(风湿、春温、冬温)。
【加减应用】病初起具有表证者,应根据发热情况酌加解表药,使邪从外解。
如发热轻、微恶风寒、有汗,加薄荷、蝉衣、芥穗,疏风解表;如发热较重,少汗、口苦,加柴胡、葛根,发表解肌;如连日阴雨,天气潮湿,表为湿郁,热虽不甚,但肢体酸困拘急,加浮萍、桑枝,解表祛湿;邪入气分后,高热汗出而热不解,加生石膏、知母、银花,清气透热;热痰壅肺,高热喘促,加生石膏、麻黄,清热宣肺平喘;如病人汗多或平素肝阳上亢不宜使用麻黄,加地龙、桑白皮,泻肺平喘;热邪灼液痰稠不易咯出,加桔梗、海浮石,祛痰软坚;热邪伤津,口干欲饮,加花粉、麦冬,生津润肺;如肺移热于大肠,肠腑热结,大便数日不通,加大黄、元明粉、瓜蒌,泻热通便。
肺与大肠相表里,腑结通,热得外泄,肺热亦常随之减轻。
泻肺止咳汤【方源】陶克文效验方【组成用法】南沙参15g 法半夏15g 麦冬15g 苏子15g 苏梗10g 杏仁10g 厚朴10g桔梗10g 紫菀15g 款冬花15g 甘草6g 葶苈子15g 浙贝10g 茯苓15g 先将药物用冷水浸泡半小时,水煎3次,每次文火煎半小时,3次药汁混匀,共约300ml左右,分3次空腹或饭后半小时温服。
【功效主治】泻肺平喘,祛痰止咳。
治疗中老年人肺脾肾气阴两虚,痰涎壅肺之咳喘。
包括慢性支气管炎及哮喘、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等病变过程中出现的咳嗽、喘气,背部烘热,口干不欲饮,痰多泡沫,或黄稠或胶黏咳唾不利,甚则颜面、下肢水肿,口唇紫绀,喘促不能平卧,舌质淡红或暗红,苔黄腻或灰白,脉弦数或弦滑,或细小或结代。
50个急慢性支气管炎中医小秘方
![50个急慢性支气管炎中医小秘方](https://img.taocdn.com/s3/m/9986fe7a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a38e627.png)
50个急慢性支气管炎中医小秘方50个急慢性支气管炎中医小秘方。
急、慢性支气管炎主要表现为咳嗽,咳痰,痰或白或黄,或稀或稠。
急性支气管炎,初起常有喉痒、干咳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一两日后咳出少量黏痰,逐渐转为黄脓痰或白黏痰。
慢性支气管炎以慢性咳嗽、咳痰为主,一年中持续3个月以上,病程缓慢,症状逐渐加重,咳嗽、咳痰以早、晚较重。
辨证分型:中药治疗见“咳嗽”一症。
1、治慢性支气管炎偏方:百丑、黑丑各半两,4个白皮鸡蛋,7粒白胡椒。
将黑、白丑与胡椒粒研碎,与4个白皮鸡蛋的蛋清混在一起,搅拌5分钟后,将其敷在患者脚心处。
男性患者敷左脚心,女性患者敷右脚心,每次敷15个小时。
一天一次,大约10次后,慢性支气管炎就能治愈。
2、治疗老慢支方:A、芪枣汤:黄芪12克、大枣15只,加适量水煮约半小时。
功效:作为保健饮料经常服用,有祛风、增强人体免疫力的功效。
适用于老慢支、反复感冒者。
B、胡桃仁方:核桃仁15克、生姜1—2片。
将核桃仁和生姜研碎,混合均匀。
功效:早晚2次细嚼食,能补肺益肾、平喘止咳,适用于肺肾两虚、久咳痰喘者。
C、银杏蒸鸭:银杏3克、白鸭一只,花椒、葱、姜、盐、酒各适量。
银杏去壳,放开水中燜熟,然后去皮膜,在热油锅内炸至微黄捞出。
白鸭洗净,用花椒、葱、姜、盐、酒腌制约一小时,去鸭骨。
然后加入银杏入笼屉,蒸熟即可。
功效:有平喘化痰的作用,适用于老慢支咳喘、痰多者。
D、虫草老鸭汤:冬虫夏草3克,鸭一只,葱、姜、盐、味精适量。
将鸭洗净入砂锅,再放入虫草、葱、姜,加适量清水,大火烧沸后,文火炖一小时以上,使鸭肉酥烂。
最后放入盐、味精即可。
功效:有肺肾双补的作用,适用于咳喘、气短以及腰部感觉酸软者。
3、支气管炎偏方:A、白鲜皮6—9克(一剂)。
(白鲜皮有清热、祛火、消炎的作用,可以祛风湿、化痰止咳,对治疗慢性气管炎效果明显)用适量水煎,每日早晚各喝一次,7剂为一疗程,一般一个疗程就有好转,患者可视病情,增加一到两个疗程,用此方如出现呕吐现象,要放弃此方。
名中医治慢性支气管炎十六个秘方
![名中医治慢性支气管炎十六个秘方](https://img.taocdn.com/s3/m/de454a58195f312b3169a5ed.png)
名中医治慢性支气管炎十六个秘方治慢性支气管炎秘方(16首)11.1黛麦养肺止咳汤【来源】黎炳南,《名医治验良方》【组成】青黛5克,海蛤粉30克,人参10克(或党参20克),麦冬、五味子各10克,细辛3克,炙甘草10克(小儿用量酌减)。
【用法】每日1剂。
上药加清水3碗,煎取1碗,药渣重煎1次。
日分2~3次服。
【功用】益气生津,清咽止咳。
【方解】本方为黛蛤散合生脉散加味而成。
生脉散方载《内外伤辨惑论》,有生津养阴之效,对热病后期气津两伤者每可广泛应用。
黛蛤散方载《卫生宝鉴》,有清咽除热,化痰去烦之功。
方中人参味甘,微苦,性温,能补益元气,固脱生津,李杲称其能补肺中之气,肺气旺则四脏之气皆旺,肺主诸气故也。
麦冬气味甘凉,能养阴润肺,清心除烦,是治阴虚咳嗽的要药。
五味子味酸性温,可敛肺生津,治咳逆上气,《本草求真》指其为治诸种咳嗽之要药。
以上三味,一补、一清、一敛,相辅相成,功效益彰。
青黛性味咸寒,有清热,凉血,解毒之能。
海蛤粉为咸寒之品,得之则火自降,痰结自消,善治热痰、老痰、顽痰。
细辛气味辛温,功在搜剔阴络之邪,祛风止喉痒,增强镇咳之效。
咳久者邪据阴络,深潜难除,投之每获捷效。
炙甘草益气化痰,调和诸药,尚可合五味子以酸甘化阴。
诸药合用,共奏益气养阴、清咽除痰、祛风止咳之功。
【主治】气阴虚咳嗽(外感后咳嗽),慢性咽喉炎,气管炎等。
症见气短神疲,面色苍白,久咳不止,甚或呛咳频频,痰难排出,纳呆多汗,舌淡或嫩红,脉细无力。
【加减】痰多而稀白,纳呆苔白者,加白术、陈皮、法半夏;咽红,扁桃体增大者,加射干、板蓝根、金银花;其中兼便结者,再加胖大海;素有喘咳(哮喘、痉支)气逆痰多者,加麻黄、桂枝、苏子、葶苈子;若见阵发痉咳,状若百日咳者,加百部,马兜铃;时有低热者,加青蒿、鳖甲;自汗明显者可加黄芪、防风;咽痒甚者,加僵蚕、胆南星、细辛用量酌加;血虚心悸,舌淡脉细者,酌加当归、熟地、丹参。
【疗效】屡用效佳,一般服5剂见效,10~15剂可愈。
中国药茶大全治疗方一内科方--气管炎
![中国药茶大全治疗方一内科方--气管炎](https://img.taocdn.com/s3/m/ccd07b760029bd64783e2cd3.png)
中国药茶大全治疗方一内科方--气管炎气管炎、支气管炎发病与感染、过敏、理化因素刺激、免疫状态及植物神经功能失调有关。
主要症状为咳嗽、咳痰。
急性者由感受四时不正之气而病在肺;慢性者因久咳伤肺而致。
治疗该病,宜祛邪宣肺,扶正健脾益肾。
忘敛肺,止咳时应顾及脾肾。
玳枇茶〔配方〕玳玳花3克,枇杷叶6克、茶叶3克。
〔用法〕开水冲泡,每日服1~2次。
〔功效〕治气管炎咳嗽有痰。
〔来源〕民间验方。
银杏茶〔配方〕陈细茶120克,白果肉120克,核桃肉120克,蜂蜜250克,生姜汁150毫升。
〔用法〕上药入锅内炼成膏茶,不拘时服。
〔功效〕补肾润肺平喘。
治气管炎年久咳嗽吐痰。
〔来源〕民间验方。
百药煎茶〔配方〕五倍子50克,绿茶末30克,酵糟120克。
〔用法〕将五倍子捣烂,加茶末、酵糟拌匀再捣,摊平切小块,待发酵后取出晒干贮藏。
每次10克白开水冲泡代茶饮。
〔功效〕润肺化痰,治气管炎久咳多痰。
〔来源〕民间验方。
川贝茶〔配方〕川贝母3克,茶叶3克,米糖9克,生姜6克。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开水送下。
〔功效〕清热化痰止咳,治气管炎咳嗽。
〔来源〕民间验方。
姜蜜茶〔配方〕茶树根10克,生姜50克,蜂蜜适量。
〔用法〕前二味同煎,去渣留汁加蜜调,每服20毫升,日服2次。
〔功效〕润肺化痰。
治慢性气管炎。
〔来源〕民间验方。
消炎止咳茶〔配方〕米白糖60克,猪板油120克,雨前茶60克。
〔用法〕用水4碗,先将茶叶煎至2.4碗。
板油连茶、糖同熬化,白滚汤冲数匙服之。
〔功效〕润肺。
治气管炎咳嗽,哮喘。
〔来源〕民间验方。
川贝母米糖茶〔配方〕茶叶和川贝母各3克,米糖9克。
〔用法〕共研细末,开水送下。
〔功效〕治气管炎咳嗽。
〔来源〕民间验方。
大枣甘草茶〔配方〕绿茶1克,葱须25克,大枣25克,甘草5克。
〔用法〕后两味加水40毫升煎沸15分钟,再加入前两味即可。
分3~6次温饮。
还可加开水复泡再服,日服1剂。
〔功效〕治气管炎。
〔来源〕民间验方。
白萝卜茶〔配方〕茶叶5克,白萝卜10克。
名中医治急性支气管炎十八个秘方
![名中医治急性支气管炎十八个秘方](https://img.taocdn.com/s3/m/23b2a966b8f67c1cfad6b8ed.png)
名中医治急性支气管炎十八个秘方治急性支气管炎秘方(18首)10.1疏表止嗽汤【来源】王季儒,《肘后积余集》【组成】桑叶、菊花各10克,杏仁、炙白前、炙前胡各9克,广皮6克,荆芥5克,竹茹、生枇杷叶、连翘各12克,甘草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散邪降逆,化痰止咳。
【方解】外感咳嗽,邪气必由皮毛而入。
皮毛为风寒所闭,内热不得外达,热为寒束,治宜解表以散寒,清里以肃肺,表解里清则咳嗽自止,方用桑叶、菊花、荆芥解表以散邪;杏仁、枇杷叶、前胡、白前、广皮降逆化痰以止嗽;竹茹清胃以化痰;连翘清热以消炎,合而用之,共奏解表清热、降逆化痰之功。
【主治】感冒后引起的咳嗽。
【加减】如表寒郁闭较重者加苏叶5克;咳痰稀白者加清半夏9克,云茯苓12克;如痰不易咯出是为肺燥,加款冬花12克或加梨膏30克,化入汤药中,肺得润则痰易出,痰出则咳自止。
【疗效】屡用屡验,疗效颇佳。
10.2辛温止咳方【来源】文子源,《临症见解》【组成】荆芥、前胡、桔梗、杏仁各9克,百部、紫菀、白前各12克,茯苓15克,橘红6克,甘草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辛温宣肺,化痰降气止咳。
【方解】风寒外感,寒束皮毛,故方用荆芥散寒祛风,使风寒之邪由表而出;以桔梗、前胡宣肺疏表,一升一降,气得通畅,则咳嗽可止;杏仁宣肺降气;百部、紫菀、白前温肺通络,降气止咳;茯苓、橘红、甘草健脾和中,行气化痰。
全方配合,既有疏表祛风、宣肺散寒,复有健脾化痰、降气止咳之功。
【主治】风寒咳嗽,证见咳嗽声重,口唾痰涎,痰多稀白,鼻流清涕,头胀头痛,或喉痒气喘,过食清凉,久咳不止,夜咳频多。
舌淡,苔薄白或淡黄,脉浮缓或濡滑,或细弱。
【加减】证有偏胜兼夹,体有强弱,宜随证加减。
如痰盛加法半复12克;气逆喘咳甚加旋覆花12克、麻黄3克;肺气虚寒,脾胃虚弱,本方去荆芥,加党参、白术各12克,春砂仁6克;恶风畏寒,表邪外困,加防风、紫苏叶各9克;头胀头痛加川芎、白芷各6克;风寒化热,苔微黄白加柴胡6克,黄芩、连翘各9克;湿热夹痰交蒸,痰涎稠黏,苔白腻,脉弦滑加法半夏12克,桑白皮9克,瓜蒌皮12克;痰热阻气,清窍不利,咳而喉中作梗,加牛蒡子、射干各9克;胸膈闷,腹胀满,苔白腻,加枳壳、瓜蒌皮、郁金各9克,川朴6 克;伤食嗳气加神曲6克,枳壳9克;咳引胁痛加柴胡6克,青皮9克,枳壳6克;寒饮停留胸膈,口淡、吐稀涎沫,加细辛3克,干姜9克,法半夏12克,白芥子6克;胃逆呕吐夹水加法半夏12克,生姜9克,白蔻仁4.5克;寒甚四肢清冷加附子、干姜各9克;脾虚肾水上泛,咳甚痰涎壅盛,加附子15克,干姜12克,白术15克,法半夏12克;心悸怵惕、头目眩晕、痰水凌心加桂枝9克,白术15克、炙甘草、干姜各9克;气喘上逆,咳嗽痰盛加旋覆花12克,代赭石30克,党参12克,法半夏12克;肾虚久咳不止,腰骶酸痛,气喘加补骨脂、菟丝子各12克,胡桃肉15克。
治疗支气管炎、肺气肿、支气管扩张的中药对症下药小秘方
![治疗支气管炎、肺气肿、支气管扩张的中药对症下药小秘方](https://img.taocdn.com/s3/m/210bb197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eb9304c.png)
治疗支气管炎、肺气肿、支气管扩张的中药对症下药小秘方
治疗支气管炎、肺气肿、支气管扩张的中药
对症下药小秘方
前几天从朋友那里拿到了治疗支气管炎、肺气肿、支气管扩张的中药小秘方,不妨介绍给有此病的朋友或亲属试一试,或许会有奇迹发生!
1,简方清肺茶:(润肺、止咳)
淡竹叶、桑白皮、批把叶各10g泡茶,如有痰加鱼醒草10g;
用法;用开水冲泡,慢慢频服,一日一付。
2,简方支气管炎、哮喘、肺气肿:
西洋参20g、冰糖250g、乌梅20g、川贝母20g、1斤米醋(白醋)泡一个月。
西洋参、川贝母打成粉与250克冰糖一同倒入1斤白米醋中密封好浸泡一个月后,放入乌梅20g再浸泡一星期,每晚睡前喝一小杯即可。
以上可在中药店买到。
中药单方显奇效一治慢性支气管炎咳嗽、冠心病心绞痛、贫血、慢性腹泻
![中药单方显奇效一治慢性支气管炎咳嗽、冠心病心绞痛、贫血、慢性腹泻](https://img.taocdn.com/s3/m/44f7884eb307e87101f696e4.png)
1.单味百部治疔慢性支气管炎咳嗽:取百帝20克,水煎2次合并药液约60亳升,每次服20毫升,1天3次。
可加少许白糖或蜂蜜矫味。
10天为一个疗程。
本方具有润肺下气,止咳平喘之功,主治慢性支气管炎咳嗽。
2.单味三七粉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取三七粉适量,每次6克,每天2次冲服,一周为一个疗程。
经临床治疗多例疗效满意,本方有散瘀止痛之功效,主治冠心病心绞痛。
3.单味山药治疗贫血:每天取山药50克,打碎,用适量的水煎,分2次服。
本方具有健脾、除湿、补气、益肺、固肾、益精、补血的功效,主要治疗贫血。
4.单味乌梅止慢性腹泻:取乌梅15克,加水1500毫升,煎至1000毫升,加适量糖,每天一剂,当茶饮,25天为一个疗程。
本方具有收涩止泻功效,主要用于慢性结肠炎腹泻。
名中医治喘息性支气管炎(咳喘)八个秘方
![名中医治喘息性支气管炎(咳喘)八个秘方](https://img.taocdn.com/s3/m/0670d0cdd4d8d15abe234eba.png)
名中医治喘息性支气管炎(咳喘)八个秘方治喘息性支气管炎(咳喘)秘方(8首)12.1加味麦味地黄汤【来源】董建华,《名医治验良方》【组成】麦冬、五味子、山萸肉各10克,紫石英15克(先煎),熟地、怀山药、丹皮、茯苓、泽泻各10克,肉桂3~6克。
【用法】每日1剂,文火久煎,日分两次温服。
【功用】补肾纳气平喘。
【方解】肾主纳气,故久病喘咳,根源在于肾虚。
喘咳为临床常见病,而老年性肺肾两虚的喘咳多难速效。
肺主肃降司呼吸,肾主封藏而纳气,有升有降,则病无所生。
年高之人,阴阳并衰,咳喘病久,肺肾两虚。
故本方药用麦冬滋阴润肺,清热止咳;五味子补肾固精、收敛肺气;紫石英温补肾阳,纳气定喘;肉桂引火归源,纳气归肾,与六味地黄丸相配,既能收敛肺气,又能双补肾之阴阳。
本方补而不腻,温而不燥,以此纳气平喘之法,故于肾气亏虚之喘咳,每获良效。
【主治】老年性喘咳。
【疗效】余在临床,治疗多例老年喘咳患者,病史多在二三十年之上,用清肺化痰、平喘止咳之常法屡不见效者,以本方从肺肾入手,纳气平喘,疗效甚佳。
12.2消痰治咳汤【来源】张海峰,《豫章医萃——名老中医临床经验精选》【组成】炙猪牙皂3~6克,法半夏6~10克,制南星6~10克,浙贝母6~10克,橘络6~12克,生姜3~6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日服2次。
【功用】消痰,通络,制咳。
【方解】本方源出古方,原由法半夏、制南星、皂角、甘草、生姜、大枣组成。
主治:“风痰壅盛,喘促不能睡”。
今去甘草、大枣之甘缓,加浙贝母、橘络增强化痰通络之力;猪牙皂辛散走窜,能治顽痰胶固,喘急胀满;南星苦温辛烈,开泄走窜,主治经络风痰顽痰;半夏辛开苦降,燥湿化痰。
功专力宏,对于风痰、顽痰痼疾,用之恰当,确有良效。
【主治】顽痰咳喘,风疹,痰多色白,质黏如丝,不易咯出,胸闷胸痛,舌淡苔白,脉紧者。
【加减】若心烦口苦者,可加礞石;咽痛者,加射干;胸痛者,加瓜蒌皮。
【疗效】屡用效佳。
一般服8~15剂后即效或痊愈。
内科中医临床秘方——治急性支气管炎秘方(18首)
![内科中医临床秘方——治急性支气管炎秘方(18首)](https://img.taocdn.com/s3/m/c69ddee0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ef71394.png)
内科中医临床秘方——治急性支气管炎秘方(18首)治急性支气管炎秘方(18首)10.1疏表止嗽汤【来源】王季儒,《肘后积余集》【组成】桑叶、菊花各10克,杏仁、炙白前、炙前胡各9克,广皮6克,荆芥5克,竹茹、生枇杷叶、连翘各12克,甘草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散邪降逆,化痰止咳。
【方解】外感咳嗽,邪气必由皮毛而入。
皮毛为风寒所闭,内热不得外达,热为寒束,治宜解表以散寒,清里以肃肺,表解里清则咳嗽自止,方用桑叶、菊花、荆芥解表以散邪;杏仁、枇杷叶、前胡、白前、广皮降逆化痰以止嗽;竹茹清胃以化痰;连翘清热以消炎,合而用之,共奏解表清热、降逆化痰之功。
【主治】感冒后引起的咳嗽。
【加减】如表寒郁闭较重者加苏叶5克;咳痰稀白者加清半夏9克,云茯苓12克;如痰不易咯出是为肺燥,加款冬花12克或加梨膏30克,化入汤药中,肺得润则痰易出,痰出则咳自止。
【疗效】屡用屡验,疗效颇佳。
10.2辛温止咳方【来源】文子源,《临症见解》【组成】荆芥、前胡、桔梗、杏仁各9克,百部、紫菀、白前各12克,茯苓15克,橘红6克,甘草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辛温宣肺,化痰降气止咳。
【方解】风寒外感,寒束皮毛,故方用荆芥散寒祛风,使风寒之邪由表而出;以桔梗、前胡宣肺疏表,一升一降,气得通畅,则咳嗽可止;杏仁宣肺降气;百部、紫菀、白前温肺通络,降气止咳;茯苓、橘红、甘草健脾和中,行气化痰。
全方配合,既有疏表祛风、宣肺散寒,复有健脾化痰、降气止咳之功。
【主治】风寒咳嗽,证见咳嗽声重,口唾痰涎,痰多稀白,鼻流清涕,头胀头痛,或喉痒气喘,过食清凉,久咳不止,夜咳频多。
舌淡,苔薄白或淡黄,脉浮缓或濡滑,或细弱。
【加减】证有偏胜兼夹,体有强弱,宜随证加减。
如痰盛加法半复12克;气逆喘咳甚加旋覆花12克、麻黄3克;肺气虚寒,脾胃虚弱,本方去荆芥,加党参、白术各12克,春砂仁6克;恶风畏寒,表邪外困,加防风、紫苏叶各9克;头胀头痛加川芎、白芷各6克;风寒化热,苔微黄白加柴胡6克,黄芩、连翘各9克;湿热夹痰交蒸,痰涎稠黏,苔白腻,脉弦滑加法半夏12克,桑白皮9克,瓜蒌皮12克;痰热阻气,清窍不利,咳而喉中作梗,加牛蒡子、射干各9克;胸膈闷,腹胀满,苔白腻,加枳壳、瓜蒌皮、郁金各9克,川朴6克;伤食嗳气加神曲6克,枳壳9克;咳引胁痛加柴胡6克,青皮9克,枳壳6克;寒饮停留胸膈,口淡、吐稀涎沫,加细辛3克,干姜9克,法半夏12克,白芥子6克;胃逆呕吐夹水加法半夏12克,生姜9克,白蔻仁4.5克;寒甚四肢清冷加附子、干姜各9克;脾虚肾水上泛,咳甚痰涎壅盛,加附子15克,干姜12克,白术15克,法半夏12克;心悸怵惕、头目眩晕、痰水凌心加桂枝9克,白术15克、炙甘草、干姜各9克;气喘上逆,咳嗽痰盛加旋覆花12克,代赭石30克,党参12克,法半夏12克;肾虚久咳不止,腰骶酸痛,气喘加补骨脂、菟丝子各12克,胡桃肉15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咳嗽(支气管炎)的验方
*导读:[通治方]陈泽霖:在急性发作时,先父陈耀堂老中医有一通用方。
霜桑叶9克前胡9克牛蒡子9克生甘草6克桔梗6克凤凰衣4.5克玉蝴……
[通治方]
陈泽霖:在急性发作时,先父陈耀堂老中医有一通用方。
霜桑叶9克前胡9克牛蒡子9克生甘草6克桔梗6克凤凰衣4.5克玉蝴蝶6克鱼腥草30克野荞麦根30克佛耳草15克
有发热的,加黄芩、天竺黄;痰咯不爽,加枳实、淡竹沥;痰液清稀,加冬瓜子、白芥子;兼有气喘,加蜜炙麻黄、地龙;黄痰,加萎皮、大贝母。
《名医特色经验精华》
程国彭:止嗽散,治诸般咳嗽。
桔梗(炒) 荆芥紫苑(蒸) 百部(蒸) 白前(蒸)各1000克
甘草(炒)360克陈皮(水洗去白)500克
共为末。
每服9克,开水调下,食后临卧服;初感风寒,生姜汤调下。
《医学心悟》卷三
[辨证方]
1、寒证
陈复正:人参败毒散,为咳门第一神方,举世少有知者。
人参2克芽桔梗3.6克正川芎白云苓陈枳壳信前胡各3克川羌活2克川独活1.5克北柴胡南薄荷荆芥穗北防风净连翘各3克炙甘草1.5克
生姜1片为引。
水煎,半饥服,每日1剂。
《幼幼集成》卷三
邵长荣:形寒胸闷,咳白沫痰,我常用附子、姜竹茹、葶苈子、五加皮、白术各9克,陈葫芦、米仁根各18克,黄荆子1.2克,细辛3克,制成合剂,名温肺化饮糖浆,对咳痰、胸闷、形寒等症,有效率在70%~80%。
《名医特色经验精华》
郭铭信:对肾阳虚者,龚老师重用附子等温阳药,自拟扶肾蠲饮汤:制附片30克,干姜12克,桂枝12克,半夏12克,细辛6克,炙甘草9克。
用于咯白泡痰,量多易出,畏寒怯冷,咳喘动甚尤剧,舌淡苔白滑,脉弦尺弱者有效。
附子要先煎熟透,以去其毒,服之不麻口方可。
据我体会:若痰多味咸,咳喘气促,舌暗红或紫,舌上无苔,或呈地图舌,脉大无力而数者,当用金水六君煎。
方中熟地要重用至30克左右,余药为其四五分之一即可,否则,本末倒置,效必不著。
《名医特色经验精华》
2、热证
赵吉顺:我在临床根据慢性支气管炎咳喘症状特点,制成咳
喘冲剂,适用于老年人久咳虚嗽以及痰喘痼疾;也可用于外感咳喘患者,经过较长时间临床实践应用,颇受群众欢迎。
桔梗30克贝母30克杏仁40克地龙50克白芥子30克洋金花2克黄芩30克罂粟壳15克山药30克
上药共257克,制成60袋,每袋约4克左右,1日3次,每次1~2袋。
《名医特色经验精华》
曹希平:咯痰不爽,久咯痰不能出,痰稠成块或如丝,不论急、慢性支气管炎,哮喘性支气管炎,均有较好的效果。
党参15克麦冬12克黑芝麻12克桑叶15克生杷叶20克生石膏30克杏仁10克生甘草10克水煎服。
《北京市老中医经验选编》(二)
陈士铎:人有骤感风寒,一时咳嗽,鼻塞不通,嗽重痰必先清后浊,畏风畏寒,此风寒入于皮毛,肺经先受之也。
方用善散汤。
麦冬9克苏叶6克茯苓9克玄参6克甘草3克黄芩2.4克天门冬9克款冬花1.5克贝母3克
水煎服。
《辨证奇闻》卷三
段英廉:治慢性支气管喘息,以咳喘气逆、胸满气短为主证,兼有胸内烦热者。
党参10克甘草8克干姜10克知母10克牛蒡子8克生
地(切片)20克地龙10克黄芩10克大枣12个(劈开) 水煎服。
多年临床实践观察,奉方治慢性喘息、胸内烦热者,服四剂多可见效。
曾治一王姓妇人,年五十余,患喘息病十八年。
自言咳喘日甚,胸中灼热,屡治无效。
诊其脉弦数,舌苔黄腻,为其开上方,嘱其连服5剂。
服后来诊,自言喘息烦热均减,嘱其继服本方。
数日后欣喜来告,服药10余剂,喘息至今未作,食欲增加,体力增强。
《吉林省名老中医经验选编》
3、虚证
王正芳:吾师戚景如老中医治疗慢性支气管炎,常用扶正固本之膏方--补肺定喘膏:红参50克(研粉冲入膏内),黄芪300克,白术120克,防风90克,熟地黄120克,山萸肉60克,淮山药150克,云苓100克,陈皮60克,半夏100克,川贝粉45克(冲入),干地龙90克,炒苏子90克,麦冬100克,五味子45克(打),鹿角胶90克,阿胶90克,补骨脂100克,怀牛膝60克,核桃肉150克,桂圆肉150克,红枣240克,浓煎3次,去渣,滤取清汁,再加胶、冰糖1.5公斤及紫河车120克、蛤蚧2对、坎炁粉15克收膏,每日早晚各1汤匙,开水冲服。
对慢性支气管炎伴有气喘者,疗效甚佳。
每年冬天服1料,可预防次年不发或少发。
《名医特色经验精华》
陈士铎:人有咳嗽长年不愈,吐痰色黄,结成顽块,凝滞喉间,肺气不清,用尽气力,始得出于口者,此乃老痰之病也。
方用六君子汤加减治之。
人参1.5克白术15克茯苓9克陈皮1.5克柴胡1.5克白芍30克白芥子9克甘草3克栀子3克
水煎服。
2剂而痰变白矣,4剂而痰易出矣,10剂而咳嗽尽除。
《辨证奇闻》卷三
陈泽霖;对某些逢冬必发之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常在七八月间即预服用健脾补肾药,常用生熟地各15克,山药12克,山萸肉4.5克,巴戟肉6克,仙灵脾9克,白术9克,党参9克,灵芝9克。
以上各药10倍,共研细末,再用鱼腥草30克,佛耳草15克,野荞麦根30克,煎汤代水泛丸。
每服6克,日2~3次,服用3个月,当可改善病人体质,增强免疫功能,当天气转冷、寒潮来临时即有抗御能力,能减轻发病或不发病。
曾观察近200例,有效率在85%左右。
《名医特色经验精华》
陈直:保效丹,治老人秋后多发嗽,远年一切喉疾,并劳嗽痰壅。
蛤蚧一个(如是丈夫患,取雄者腰前一截用之;女人患,取雌者腰后一截用之) 不蛀皂角2挺(涂酥炙,去黑皮并子) 干地黄0.3克(熟蒸如饧) 五味子0,3克杏仁0.3克(去皮尖,用
童子小便浸一伏时,入蜜炒黄色) 半夏0.3克(浆水煮3~7遍) 丁香少许。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桐子大。
每日食前服5丸,煎汤下。
《寿亲养老新书》卷一
朱良春:余历年来对慢性久咳,概予久咳丸治之,多收佳效。
该丸由五味子50克、罂粟壳600克、枯矾30克、杏仁72克组成,配伍至妙,有定喘止嗽之功,无敛邪闭肺之弊,一般服3~5日即可平复。
上4味研极细末,炼蜜为丸,如绿豆大,每服10~15粒,1日2次,白糖开水送下。
如有外邪发热者,暂勿用之。
《名医特色经验精华》
4、实证
邓铁涛:1968年我带学生到广东顺德县陈村公社巡回医疗,6月25日适逢当地防洪,农民兄弟于堤上露天而宿,三天之后感冒咳嗽者甚多。
乃与同学诊察病人,所见症候大抵相同:微恶风寒,徽发热,头身重痛,疲倦乏力,脘闷,咳嗽,痰白或黄而稠,咽喉不利,舌苔白厚而腻,脉浮滑。
此为外感兼湿之咳嗽,即与学生就近采药,配方如下:
鹅不食草2500克黄皮树叶2500克凤尾草1000克崩大碗2500克车前草2500克苏叶500克(前六味均为鲜品)马勃30
克
上7味约煎水1大锅,50多名患者,每人1碗, 1次服完。
服后疗效甚佳,其中40多人症状完全消失,特别是有一患者反
映,咳已数月,久治未效,竟此一碗"凉茶"而愈。
《名老中医医话》
[食疗方]
陈修园:梨藕汁膏,治痰嗽诸虚,奇验如神。
梨汁藕粉萝卜汁生姜人乳白糖红糖童便各120克
将8味放瓷瓶内,用炭火熬煎至500克为止。
每日空心百滚汤调下12~15克,服完即愈。
《医学从众录》卷二
青浦君:观音茶,最补虚损,并治咳嗽,神效。
黑芝麻(微炒) 藕粉山药(微炒) 粘黄米(面炒) 白糖各500克,莲肉(微炒)240克
共为末,随意滚水冲服。
《寿世编》卷下
王怀隐:灌藕方,益心润肺,止胸膈烦躁,除咳嗽。
生藕5挺(大者) 生百合60克生薯药90克白茯苓60克(末) 枣3~7枚(去皮核) 生天门冬60克(去心,细切) 面120克牛
乳200毫升蜜400毫升
上将百合、薯药、天门冬研烂,人蜜更研取细,次入枣瓤,次入茯苓,次入面,搜和,于则更人黄牛乳调,看稀稠得所,灌入藕中,逐窍令满,即于甑中蒸熟。
每饭后,或临卧时,少少食之。
《圣惠方》卷九十六
陶承熹:久嗽方,不论老少,无不奇验。
大萝卜1个,去皮切作4块,不可切到底,下留蒂,用砂锅煮熟捻碎,和顶白洋糖再炖极烂,空心服。
隔二三日,用柚子l 大个,先切一盖,去瓤留壳,损鸡1只,去四足毛血肝肠等,顶装入柚子内,即以柚顶盖之,外用泥裹,白炭火煮熟,秋石蘸鸡食之。
久年病重者,不过二三服,无不立效。
《惠直堂经验方》卷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