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政权分立和民族融合·中考试题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测试题(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测试题(含答案)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测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学完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历史后,你认为对这一时期的基本特征的描述,最为准确的是( )A.群雄并起与国家分裂B.社会安定与对外开放C.国家统一与中央集权D.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2.“鲜卑族本身,尽管因此而不再作为一个单一民族存在,但在另一个民族大家庭中得到了永生。

”使鲜卑族“得到了永生”的历史事件是( )A.管仲改革 B.王安石变法 C.商鞅变法 D.孝文帝改革3.王羲之的名作中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的是A.《女史箴图》B.《洛神赋图》C.《宣示表》D.《兰亭集序》4.北魏孝文帝改革的重要意义是()A.加速了黄河流域民族大融合的进程 B.学习汉族文化风俗C.借鉴汉族政治和经济制度 D.加强对经济和官吏的管理5.鼎是我国一种礼器,一般为三足。

我国版图上曾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

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基础的战役是()A.巨鹿之战B.淝水之战C.官渡之战D.赤壁之战6.迁都是一个国家的重大事件,其中因接受先进文化而迁都的是()A.盘庚迁殷 B.北魏孝文帝迁都到洛阳C.周平王迁都到洛邑 D.苏维埃俄国首都迁到莫斯科7.下列组合不正确的是A.房玄龄、杜如晦——房谋杜断 B.颜真卿、柳宗元——颜筋柳骨C.吴道子——画圣 D.茶圣——陆羽8.“确立县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奖励军功……”;“规定官员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以上材料叙述的是()A.商鞅变法和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B.商鞅变法和孝文帝改革C.西周分封制和孝文帝改革D.秦始皇巩固统-的措施和孝文帝改革9.假如你穿越时空隧道,成为东晋时期的一位官员,你不可能看到的情景是()A.皇族政治上依靠世家大地主的扶持,“王与马,共天下”B.祖逖北伐收复了黄河以南的部分地区C.东晋军队在水之战中打败前秦军队D.中原地区出现“荆扬晏安,户口殷实”的景象10.官渡之战的性质是A.军事割据集团的争霸兼并战争 B.农民起义军反封建王朝的战争C.皇族内部争夺中央政权的混战 D.少数民族反对民族压迫的战争11.“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是东汉名士对下列哪一人物的评价()A.孙权 B.刘备 C.曹操 D.袁绍12.“蒋干盗书”“孔明草船借箭”“周瑜打黄盖”等腔炙人口的故事与哪场战役有关A.牧野之战B.城濮之战C.巨鹿之战D.赤壁之战13.下列不属于三国时期统治者采取的措施的是A.发展经济,改善民族关系B.大力兴修水利C.发展造船业,促进海外贸易D.把汉献帝从都城洛阳接到许,借皇帝的名义号令天下14.2016年成都大庙会上,《三英贺岁》、《蜀道难关》主题灯组形象展示了三国文化。

中考历史第一轮复习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全册历史试题

中考历史第一轮复习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全册历史试题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考点1 陈胜、吴广起义(公元前209年)1. 原因:秦的暴政:徭役繁重、刑法严酷、赋税沉重。

2. 经过(1)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起义,在陈建立张楚政权。

(2)项羽、刘邦领导的农民军继续进行反秦斗争。

公元前___207_____年,项羽率军取得巨鹿之战的胜利,刘邦率军入咸阳灭秦。

3. 意义: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了后世人民反抗残暴的统治。

考点2汉武帝的大一统考点3 张骞通西域及丝绸之路1.张骞通西域(1)开辟:中国的丝和丝织品,从长安通过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运往西亚,再转运到欧洲,又把西域各国的奇珍异宝输入中国内地。

(2)作用: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加强了东西方的联系,促进了东西方的贸易;对当今的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以及西部大开发和旅游业的发展仍有重大的作用。

考点4三国鼎立的形成1.官渡之战、赤壁之战2.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简表3.三国时与台湾的交往:三国时,吴国船队曾到达___夷洲_____(现在的台湾),加强了内地和台湾地区的联系。

考点5 西晋的兴亡和内迁的各族1.西晋统一:___280_____年,西晋灭吴,实现了统一。

2.内迁的各族考点6 淝水之战(公元383 年)1.原因:氐族人苻坚建立的前秦政权强大起来,统一了黄河流域,意图一举灭亡东晋,统一南北。

2.结果:东晋以少胜多,大败前秦。

3.影响:前秦统治瓦解,北方地区重新陷入割据混战状态,东晋取得暂时稳定,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特别提示我国古代四大以少胜多的战役:巨鹿之战、官渡之战、赤壁之战、淝水之战。

考点7 江南地区的开发1. 原因:江南地区有发展经济的优越自然条件;大量的北方人口迁往江南,为江南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和技术;江南地区的战争相对较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南北人民辛勤劳动。

2. 影响:江南地区的开发,为我国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奠定了基础。

考点8 北魏孝文帝改革1. 目的: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文化,巩固统治。

3.精品部编中考历史专题03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3.精品部编中考历史专题03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专题03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考点01 三国鼎立1.考点02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1.概括:晋惠帝在位时,手握重兵的八个王为了争夺中央政权,先后起兵,在洛阳一带展开长达16年的相互混战,史称“八王之乱”。

影响:西晋从此衰落。

幸存的中原人口纷纷逃往南方,形成了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

考点03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1.【答案】B【解析】由图片可知,西晋时期我国北方民族、中原汉族均出现南迁现象。

大量人口南迁为江南地区的开发不仅带来了劳动力,还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工具,促进了江南经济的发展。

B 符合题意,ACD 不符合题意,故选B 。

考点04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1.【答案】D【解析】依据题干的图片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孝文帝是北魏的皇帝,为了更好的进行统治,他迁都洛阳,实行改革,采取汉化政策,学汉语,穿汉服,改用汉姓,促进了民族融合,D 项符合题意;ABC 三项的内容与题干无关,排除。

故选D 。

2.【答案】(1)从平城迁到洛阳。

(完整表述变化过程给;若答“平城洛阳”“迁都洛阳”给;只答“洛阳”给I 分;只答“平城”不给分) (2)原因:中原地区政治,经济、文化较先进;洛阳区位优越,是汉族政治文化的中心;平城地理环境恶化,区位不利于对黄河流或的统治;摆脱保守势力,减少改革阻力。

意义:便于学习汉族的先进文化,推动了北魏社会的发展;促进了洛阳的繁荣;加强了民族交融,为中华民族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3)汉化;涉及面广;自上而下。

【解析】(1)依据材料一分析可知,北魏都城地点发生了变化:从平城迁到洛阳。

北魏时期,为加强对中原广大地区的统治,学习汉族先进文化,北魏孝文帝将都城从平城迁到洛阳。

(2)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魏迁都的原因是:中原地区政治,经济、文化较先进;洛阳区位优越,是汉族政治文化的中心;平城地理环境恶化,区位不利于对黄河流或的统治;摆脱保守势力,减少改革阻力。

中考历史 考点跟踪训练04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复习

中考历史 考点跟踪训练04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复习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时间:45分钟满分: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有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三国故事在中国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在三国鼎立形成过程中发生过两次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即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

这两次战役与相关人物搭配正确的一组是( D )①官渡之战——刘备②赤壁之战——曹操③官渡之战——袁绍④赤壁之战——孙权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2.(2014,临沂)“这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争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长江流域进行的大规模江河作战,标志着中国军事政治中心不再限于黄河流域。

”这场战争是( D )A.长平之战 B.巨鹿之战 C.官渡之战 D.赤壁之战3.右图所示局面中的魏国定都于( D )A.长安 B.建业C.成都 D.洛阳4.(2013,德州)下列对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评价,符合历史发展趋势的一项是( A ) A.局部统一,为大一统创造了条件 B.战乱频繁,严重破坏了社会经济C.政权割据,形成了国家分裂局面 D.破坏了民族关系,不利于民族融合5.(2013,咸宁)公元383年,哪一场战争之后,前秦的统治瓦解,北方地区重新陷入割据混战的状态( A )A.官渡之战 B.淝水之战 C.赤壁之战 D.巨鹿之战6.“五胡”内迁最突出的历史作用是( A )A.促进了我国古代民族大融合 B.使我国古代人口分布更趋合理C.促进迁入地的生产方式更新 D.帮助迁入地人民进行反抗斗争7.(2013,连云港)右图(魏晋时期民族流动示意图)中历史现象导致的直接后果是( A ) A.江南经济发展B.北方文化繁荣C.专制统治加强D.国家统一完成8.(2014,抚州)历史课堂上王老师向同学们给出四个提示(如右图),这里讲述的内容是( A)A.北魏孝文帝改革B.唐太宗“贞观之治”C.唐玄宗“开元盛世”D.忽必烈统一中国9.(2013,滨州)下列图片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A )胡人汉服图汉人胡食图A.民族交往 B.中外交往 C.国家统一 D.经济发展10.(2013,湘潭)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共同作用是( D )A.促进了北方民族融合 B.加速了封建制度的瓦解C.学习了汉族先进文化 D.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二、非选择题(30分)1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秦汉时期我国的民族关系呈现出明显的区域特征,即南方地区的开发和融合加强,西部的贸易和交流频繁,北方边境战争不断。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测试题(含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测试题(含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测试题(含答案)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总分:一、选择题(2×20=40分)1.官渡之战,前后历时共约8个月,据《三国志》记载,曹操以2万多兵力,出奇制胜,击破了袁绍10万之兵,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例。

官渡之战的胜利()A.为以后统一北方打下了基础B.使得三国鼎立局面形成C.使北方再度陷入分裂和混战D.扫平了关中的割据势力2.“值有疾病,孤(曹操)烧船自退,横使周瑜虚获此名。

”“赖我大皇,发圣明。

虎臣雄烈,周与程。

破操乌林,显章功名。

”这两句话是对下列哪一战役的追述()A.巨鹿之战B.官渡之战C.赤壁之战D.肥水之战3.公元208年的赤壁之战,孙刘联军击败曹操,奠定三国鼎立基础。

三国鼎立形成于()A.公元2世纪前期B.公元2世纪后期C.公元3世纪前期D.公元3世纪后期4.下图是《三国鼎立形势图》,图中①①处分别指的是()A.①长安①建业B.①长安①建康C.①洛阳①建康D.①洛阳①建业5.据何兹全主编的《中国通史》记载:“经过这次变乱,社会经济受到严重破坏,人民大量伤亡,西晋的统治机能也从此瘫痪。

”材料中的这次“变乱”指的是发生在晋惠帝时期的()A.黄巾起义B.“国人暴动” C.“楚汉之争”D.“八王之乱”6.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每一次人口大迁徙都伴随着浩劫与灾难。

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形成于()A.西汉后期B.西晋末年C.东汉后期D.东晋末年7.成语“乱七八糟”源于两个历史典故。

“乱七”和西汉景帝时的“七国之乱”有关,而“八糟”和晋惠帝时的“八王之乱”有关。

两次变乱的共同原因是()A.地方诸侯王势力强大B.推恩令的实行C.君主的腐朽统治D.民族矛盾激化8.以下示意图反映出()A.三国鼎立局面形成B.魏晋时期政权并立C.东汉末年军阀割据D.统一趋势不断加强9.《晋书·食货志》记载东晋后期南方的情形是:“天下无事,时和年丰,百姓乐业……几乎家给人足矣。

中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第四单元 政权分立和民族融合

中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第四单元 政权分立和民族融合

政权分立和民族融合一、选择题1.《齐民要术》反映出当时的社会现象是()A.阶级斗争激烈 B.民族矛盾尖锐 C.民族融合加强 D.对外交流频繁2.南北朝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突出特点是()A.农作物引进新品种并广泛种植 B.经济文化处于领先地位C.新兴封建城市开始出现 D.南北经济发展趋于平衡3.有人认为:“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经济长期破坏,政治动荡不安,长期分裂割据,人心涣散,实是我国历史上的黑暗时代,应当完全否定。

”这种观点否定和违背了①科技文化进步②江南经济的发展③民族融合的作用④人民群众的向心作用()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4.公元230年,孙权派将军卫温率万人船队到达夷洲的作用是()A.加强了同日本的联系 B.加强了台湾地区同内地的联系C.占领了夷州 D.促进了夷州同内地的经济的发展5.三国鼎立局面出现的根本原因是()A.三个相对独立的经济区域发展呈趋势B.“吴有长江之险,蜀有嵩山之阻”的地理条件C.赤壁之战结局的影响D.曹操、刘备、孙权都善于用兵6.杜甫这样评价他的功绩“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他是()A.刘备 B.诸葛亮 C.周瑜 D.曹操7.汉末三国时期的下列历史事件的先后顺序是()①.三顾茅庐②.蜀汉建国③.赤壁之战④.东汉灭亡A.①③④② B.④①③② C.②①④③ D.④①②③8.从东汉末到东晋的三次著名战役的相似之处是()A.都是南方政权战胜了北方政权B.战败一方的统治都迅速土崩瓦解C.都有保护南方相对安定局面的作用D.都对当时统治格局变化有决定性的影响9.巨鹿之战、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共同特点是()A.以少战多B.战术上采用偷袭方式获得成功C.以众胜寡D.战术上采用火攻的方式取得成功10.两晋时,形成全国统一局面的主要原因是()A.各民族的迁徙和交流B.南方地区的初步发展C.北方社会经济发展和实力的增强D.豪强地主势力的衰落11.对北魏孝文帝改革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为统一黄河流域B.为使统治长治久安B.受民族大融合趋势的推动D.受汉族地主的影响12.(北魏孝文帝)“初谋南迁,恐众心恋旧,乃示为大举,因以胁定群情。

中考历史一轮复习之中国古代史 专题04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附解析学生版

中考历史一轮复习之中国古代史 专题04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附解析学生版

A. 曹操劫汉献帝到许,挟天子以令诸侯
B. 官渡之战曹操战败
C. 赤壁之战结束后
D. 魏蜀吴三个政权的建立
5.三国鼎立局面是东汉末年以来军阀混战的结果,也是从分裂割据走向逐步统一的过渡。下列关于三国史
实叙述正确的是( )
①魏国一 220 年 曹操一洛阳 ②魏国一 220 年一曹丕一洛阳
③蜀国一 221 年一刘备 成都 ④蜀国一 221 年 诸葛亮一成都
C. 社会比较稳定
D. 北方农民南迁带来先进生产工具和技术
12.“宋齐继,梁陈承,为南朝,都金陵。北元魏,分东西,宇文周,与高齐。”下列与《三字经》中的这段
话所概括的历史不相符的是( )
A. 东晋结束后,南方经历了宋、齐、梁、陈四个王朝,统称“南朝”
B. 北魏曾经统一黄河流域,后分裂为东魏和西魏
C. 这一时期正式形成了经 80 分)
2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古今多少事, 都付笔谈中。”
—《三国演义》 材料二:……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古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 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A. ①②④
B. 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
10.晋江名字的由来:晋人南迁,依江而居,故名晋江。说明北方汉人大规模南迁晋江流域的朝代是( )
A. 西晋、东晋
B. 隋朝、唐朝
C. 北宋、南宋
11.魏晋南北朝时期,晋江流域得以开发的最主要原因是( )
D. 元朝、明朝
第1页共9页
A. 自然条件优越
B. 统治者施行仁政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从统一和分裂的角度看, 三国鼎立是一种倒退; 从大规模的分裂和局部 统一的角度看三国鼎立是一 种历史的进步。
东 汉 末 年 军 阀 割 据 形 势
南北朝时期历史发展线索
东魏 (534-550) 北齐 (550-577) 北周 (557-581)
北朝
北魏 (386-534)
西魏 (535-556)
4、汉武帝两次派谁出使西域?他出使西域的意义作用是什么? 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在西域设立什么来管辖天山南北的西域 事务?谁统治时期汉王朝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上实现大一 统,开始进入鼎盛时期?
新 的 大 一 统
1、经济上:休养生息出现文景之治 汉景帝平“七国之乱 2、政治上的大一统 汉武帝颁“推恩令” 汉武帝加强监察制度 3、思想上的大一统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和战匈奴 2、张骞通西域 开疆拓土 设立西域都护府 民族交流 3、加强与南越、 西南少数民族 的联系
江南地区发生了什么变化?原因?
自然条件:江南地区有发展经济的优越条件 人口:大量北方人口迁往江南,为江南发展 提供劳动力 技术条件:北方人口的南迁,为江南的发展 提供先进技术。 此外,江南地区战乱比较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 这些因素共同促成了江南地区的变化。
在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中,鲜 卑族拓跋部建立的北魏是北方 一个强大的政权,5世纪统一 黄河流域。
1、西汉建立的时间、建立者、都城?汉初统治者为了巩固统 一,在经济方面采取什么措施?历史上把汉文帝和汉景帝统治 时期称为什么?汉朝国力最强盛是在谁统治时期?
2、汉初统治者为了巩固统治,在政治、思想方面采取的措施 是?
3、汉武帝时期最有名的抗击匈奴的大将是?汉元帝时期,谁 被嫁给呼韩邪单于?西域指的是什么地区?
促 进 民 族 融 合

中考历史试题考点整理《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中考历史试题考点整理《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中考历史试题《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考点整理考点一:三国鼎立的形成附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2013·黑龙江农垦牡丹江管理局卷·3)下列人物不属于三国时期的是( )A.刘备 B.曹操 C.孙权 D.诸葛亮【答案】B2.(2013·江苏无锡卷·2)《三国演义》里的“借东风”、“草船借箭”、“连环计”的故事为人们津津乐道,而它们都与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关键战役有关.这场战役是 ( ) A.巨鹿之战 B.官渡之战 C.赤壁之战D.淝水之战【答案】C3.(2013·山东德州卷·2)下列对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评价,符合历史发展趋势的一项是( )A.局部统一,为大一统创造了条件 B.战乱频繁,严重破坏了社会经济C.政权割据,形成了国家分裂局面 D.破坏了民族关系,不利于民族融合【答案】A4.(2013·山东省威海卷·3)下列战役按发生的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官渡之战②长平之战③郾城大战④淝水之战A.①②④③ B.②①③④ C.②①④③ D.②④①③【答案】C5.(2013·江苏无锡卷·2)《三国演义》里的“借东风”、“草船借箭”、“连环计”的故事为人们津津乐道,而它们都与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关键战役有关.这场战役是 ( ) A.巨鹿之战 B.官渡之战 C.赤壁之战D.淝水之战【答案】C考点二:东晋南朝江南的开发一.选择题6.(2013·海南卷·3)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摆脱了原先落后停滞的状态,出现“一岁或稔(丰收),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的景象,其主要原因在于A.三国鼎立局面的出现 B.社会动荡不安C.北方人口大量南迁 D.丝绸之路开辟【答案】C7.(2013·江苏连云港卷·29)右图(魏晋时期民族流动示意图)中历史现象导致的直接后果是A.江南经济发展B.北方文化繁荣C.专制统治加强D.国家统一完成【答案】A二.简答题8.(2013·海南卷·23)中国古代科技文化光彩。

第二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第二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A.人口南迁和民族融合的影响 B.面食的营养价值高 C.南方商品经济的发展
D.南方人口增多
【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解答本题应明 确题干中的关键信息:南方出现“北方面食”。魏晋南北朝时 期,为躲避战乱,北方人大量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 不同的生活方式,故选A。
二、非选择题 11.(2013·青岛学业考)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周道衰微,桓公既贤,而不勉之至王,乃称霸哉?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局面形成后,三个相对稳定的政权采取一系列措施发展经济,
促进了局部地区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3)民族关系上,三国时期,为躲避战乱,北方人民大量南
迁,同江南人民共同开发江南,促进了生产的进步。他们中的
少数民族同汉族长期杂居,互相影响,促进了民族融合。
(4)文化上,由于经济的发展,促使这一时期的文化繁荣并 发展起来。
江南地区的开发
【课标】说出人口南迁和民族交往促进了江南开发的史实。 1.原因: (1)江南地区具有发展农业的优越自然条件。 劳动力 (2)北方人口大量南迁,为江南的发展提供了_______和先 进的生产技术(主要原因)。
(3)江南地区的战争相对较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
(4)南北方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
数民族的语言?
(4)让历史照亮未来,上述改革者有哪些优秀品质值得我们
学习?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资料、获取信息的能力。第(1) 题根据材料一中的“周道衰微”,可知“桓公”指的是齐桓公, 他在管仲的辅佐下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位霸主。第(2)题根
据材料二中的“集小乡邑聚为县”,可判断是商鞅变法中建立
县制这一规定。材料三的中心意思是学习汉语,由此可知与孝 文帝改革有关,从而完成第(3)题。第(4)题是开放性题目, 言之有理即可。

全国中考历史试题按课标分解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全国中考历史试题按课标分解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第18课三国鼎立第19课江南地区的开发第20课北方民族大融合第课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一)第22课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二)第18课三国鼎立【内容标准(试验稿)】(1)了解三国鼎立形成的史实。

【内容标准(2011版)】(1)知道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一、选择题1.(2014·山东济宁五四制·4)三国鼎立局面是东汉末年以来军阀混战的结果,也是从分裂割据走向逐步统一的过渡。

下列关于三国史实叙述正确的是()①魏国—220年—曹操—洛阳②魏国—220年—曹丕—洛阳③蜀国—2年—刘备—成都④蜀国—2年—诸葛亮—成都⑤吴国—222年—孙策—南京⑥吴国—222年—孙权—建业A.①③⑤ B.②③⑤C.②③⑥ D.②④⑤【答案】C2.(2014·江苏徐州·15)下图为我国古代朝代更替示意图的某一片断。

图中①②③代表的朝代分别是()A.蜀东晋金 B.东汉南宋隋C.蜀东晋隋 D.蜀西夏元【答案】C3.(2014·山东济宁五四制·8)诗词作为中华民族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的精神财富,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而且还有一定的历史价值。

下列诗词反映的历史事件排序正确的是()①“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②“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③“故垒西边,人道是,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⑤“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⑥“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A.②①③④⑥⑤ B.②③①④⑥⑤C.②③④①⑥⑤ D.②①③⑥④⑤【答案】B4.(2014·四川内江·4)以下史实中,最能证明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的是()①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②清朝设置乌里雅苏台将军和伊犁将军③雍正时,设置驻藏大臣④230年,吴国的卫温、诸葛直率万人船队到过夷洲A.①②③ B.①③④C.①④ D.②③【答案】C5.(2014·江苏淮安·14)某同学在预习《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这一单元时,做了几张卡片方便记忆。

中考历史专项突破专题03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含解析

中考历史专项突破专题03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含解析

专题03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一、选择题1.(宁夏期中)第一手史料接近或直接在历史事件发生时所产生和记录的原始资料。

以下用于研究三国历史的第一手史料是A.诸葛亮《出师表》B.李斯《泰山石刻》C.司马迁《史记》D.历史剧《三国》【答案】A【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手资料指的是接近或直接在历史事件发生时所生产和记录的原始资料,诸葛亮是三国时期的历史人物,因此其所写的《出师表》可用于研究三国历史的第一手史料,所以A项符合题意;李斯为秦朝丞相,所以B项不符合题意;司马迁为西汉史学家,其所著《史记》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所以C项不符合题意;历史剧是后人创作的文学艺术作品,所以D项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答案为A。

2.(全国课时练习)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借助历史文学作品来了解史实。

《三国演义》中“孔明草船借箭”“周瑜打黄盖”的故事有助于我们了解()A.桂陵之战B.官渡之战C.赤壁之战D.淝水之战【答案】C【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孔明草船借箭”“周瑜打黄盖”等这些脍炙人口的故事都和赤壁之战有关。

208年曹操为乘胜消灭孙权和依附荆州势力的刘备,统一全国发动赤壁之战。

刘备采用了诸葛亮的建议,联合江东的孙权,孙刘联军用火攻的办法,以少胜多,大败曹军。

相传在这次战役中诸葛亮““草船借箭”和施“连环计”。

黄盖诈降、庞统献“连环计”的时候,程昱等人就劝曹操要谨慎小心、明察秋毫,但曹操不听劝告,一意孤行,从而导致上当中计,兵败赤壁。

蒋干盗书,成语典故。

这个故事出自《三国演义》,发生在赤壁大战前夕,曹操亲率百万大军,驻扎在长江北岸,意欲横渡长江,直下东吴。

东吴都督周瑜也带兵与曹军隔江对峙,双方剑拔弩张。

曹操手下的谋士蒋干,因自幼和周瑜同窗读书,便向曹操毛遂自荐,要过江到东吴去作说客,劝降周瑜。

结果周瑜设下计策,令蒋干盗得假冒曹操水军都督蔡瑁、张允写给周瑜的降书。

蒋干献书曹操,令斩了蔡瑁、张允。

政权分立和民族融合_中考试题

政权分立和民族融合_中考试题

政权分立和民族融合试题2013·甘肃省白银市3.下列改革或变法中,通过推行汉化政策,促进了我国北方民族大融合的是()A.管仲改革 B.商鞅变法 C.吴起变法 D.北魏孝文帝改革2013·海南省3.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摆脱了原先落后停滞的状态,出现“一岁或稔(丰收),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的景象,其主要原因在于A.三国鼎立局面的出现 B.社会动荡不安C.北方人口大量南迁 D.丝绸之路开辟2013·黑龙江省龙东地区3.北魏时期,把都城迁到洛阳的皇帝是A.孝文帝 B.阿骨打C.阿保机D.元昊2013·江苏省无锡市2.《三国演义》里的“借东风”、“草船借箭”、“连环计”的故事为人们津津乐道,而它们都与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关键战役有关.这场战役是▲ 。

A.巨鹿之战B.官渡之战C.赤壁之战D.淝水之战随州市9.从东汉末年开始一直到南宋时期,我国经济重心逐步转移到南方。

对这一巨大变迁的原因,分析错误的是A.北方战乱频繁,南方较少B.大量人口南迁,带去先进技术,增加了那里的劳动力C.自然条件变化,江南地区农业发展快,超过了北方D.政治中心转移到了北方10.公元前60年和清乾隆时期,我国为加强管理,在新疆分别设置①西域都护②北庭都护③伊犁将军④新疆行省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2013·威海市3.下列战役按发生的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官渡之战②长平之战③郾城大战④淝水之战A.①②④③B.②①③④C.②①④③D.②④①③2013·玉溪市4.从东汉末年到三国时期发生了许多惊心动魄的史实,下面正确的是(B)A.经济重心南移B.孙、刘联军火烧赤壁C.曹操建立魏国D.孝文帝迁都洛阳2013·湛江市2.据《北史》记载:“魏主引见朝臣,诏断北语,一从正音,,年三十以上,习性已久,容或不可卒革。

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

若有故为,当降爵黜官,,”材料表明北魏孝文帝下令鲜卑贵族和官员:A.采用汉姓B.改穿汉族服装C.学习汉语D.与汉人通婚2013·长沙市15.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以中原族体和文化为中心,周边边疆族体和文化不断与中原族体和文化交流汇聚,使中原文化不断丰富,族体不断壮大。

中考历史真题分类整理汇编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中考历史真题分类整理汇编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第18课三国鼎立11、(2015·襄阳)著名典故“三顾茅庐”源自东汉末年,这位曾住在茅庐里的历史人物是A.曹操B. 刘备C.诸葛亮D.孙权第19课江南地区的开发2、(2015·泉州)晋江名字的由来:晋人南迁,依江而居,故名晋江。

说明北方汉人大规模南迁晋江流域的朝代是()A、西晋、东晋B、隋朝、唐朝C、北宋、南宋D、元朝、明朝3.(2015•漳州)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人口大量南迁的主要原因是(B)A.南方气候宜人,环境优美B.北方长期战乱,南方相对安定C.南方生产技术先进D.北方人口多,无地耕种1.(2015·武威)魏晋南北朝时期,黄河流域出现了“胡人汉服”“汉人胡食”的多元文化融合景象。

对出现这一景象影响最大的事件是(B)A.昭君出塞B.北魏孝文帝改革C.文成公主入藏D.册封达赖、班禅15. (2015·长沙)下列关于商鞅变法和孝文帝改革共同点的表述中,正确的一项是(D)A.都进行了迁都B.都推行了汉化政策C.都大大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D.都是统治者自上而下的改革4.(2015·郴州)阅读右图,找出三国鼎立时期魏国的建立者及其都城搭配正确的一项(D)A.曹操洛阳B.刘备成都C.孙权建业D.曹丕洛阳2. (2015·济宁)认知和探究历史地图,从中提取有效信息,是学习和研究历史的重要方法。

右图反映的是(C)A.巨鹿之战 B.官渡之战C.赤壁之战 D.淝水之战4、(2015·玉林)右边的示意图是(D)A.春秋争霸图B.赤壁之战图C.人口南迁图D.三国鼎立图第20课北方民族大融合10.(2015·黄冈)东晋南朝时期,江南经济发展迅速,而北方经济日益落后。

导致这一变化的客观因素是(C)A. 江南生产工具和生产经验比北方强B.南方人比北方人勤劳C. 北方社会动荡,南方相对安定D.先秦以来,南方的自然条件优于北方2.(2015·龙岩)历史老师制作了一则谜语,谜面是:迁都洛阳、汉化政策、民族融合(打一历史事件)。

单元三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单元三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三国、两晋、南北朝)初三历史组 主备人: 审核人: 班级 姓名________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 1.最能概括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历史特点的是 ( )A .中华文明的起源B .诸侯纷争与社会变革C .统一国家的建立与发展D .政权分立与民族大融合2.南京是中国历史上有重大影响的六朝古都、十代都会。

下列曾以此为都城的是 ( )A .吴国B .辽代C .北宋D .元朝3.(13牡丹江)下列人物不属于三国时期的是 ( )A .刘备B .曹操C .孙权D .诸葛亮4.(汕头)公元207年,曹操曾写诗明志:“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当时曹操“志”在何处 ( )A .统一天下B .消灭袁绍C .废汉称帝D .建立魏国5.(岳阳)下列历史事件与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相关联的是 ( )A .漠北战役B .大泽乡起义C .赤壁之战D .雅克萨之战6.三国统治者都积极恢复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是 ( )A .改变东汉后期的落后经济状况B .加强同少数民族的经济交往C .为了发展自己的势力D .保持三国之间的经济平衡7.(13德州)下列对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评价,符合历史发展趋势的一项是 ( )A.局部统一,为大一统创造了条件B.战乱频繁,严重破坏了社会经济C.政权割据,形成了国家分裂局面D.破坏了民族关系,不利于民族融合8.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江南经济得到迅速开发,其原因中不正确的是 ( )A .江南有发展农业的优越自然地理条件B .北方人迁移到江南,带去劳动力和生产技术C .江南地区战争相对较少,社会秩序比较稳定D .江南地区具备良好的政治基础9.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的主要原因是 ( ) 公元200年;袁绍VS 曹操;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全程复习方略】2013版中考历史 2统一国家的建立及政权分立和民族融合精练精析 岳麓版

【全程复习方略】2013版中考历史 2统一国家的建立及政权分立和民族融合精练精析 岳麓版

2统一国家的建立及政权分立和民族融合一、选择题1.(2011·株洲学业考)某校历史教师安排学生收集感兴趣的历史人物资料,请你依据右图判断小华感兴趣的历史人物是( )“从政治意义上去考虑问题,‘始皇’这个称号,对秦始皇来说,实在是当之无愧的,他的一切具有创始意义,是他开始了一个伟大的时代”。

这个时代应该是( )A.国家安定,民生改善的时代B.国家统一,中央集权的时代C.文化繁荣,经济昌盛的时代D.国家强盛,疆域广阔的时代3.20世纪90年代,陕西章台出土了一些秦代封泥(密封信件文书时加盖了印章的泥块),上面有上郡、代郡、邯郸等郡名和蓝田等县名。

这一发现可以印证秦朝( )4.(2011·临沂学业考)隶书是汉字中常见的一种庄重的字体,字形略微宽扁、横画长而竖画短,讲究“蚕头燕尾”“一波三折”。

这种字体作为全国规范文字加以推广开始于( )5.秦始皇是我国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的皇帝。

他所采取的下列措施中,就其对历史发展的作用而言,不具有进步意义的是( )B.统一文字、货币和度量衡C.修筑万里长城6.《汉书》记载:“(秦朝)丁男(成年男子)披甲(铠甲),丁女转输,苦不聊生。

”由此可见秦朝 ( )A.兵役、徭役繁重B.刑罚严酷C.赋税沉重7.(2011·潜江学业考)西汉初年,诸王门下聚集许多宾客,常常批评皇帝的政策,指责中央。

汉武帝为改变这种局面,接受董仲舒的建议,实行( )A.焚书坑儒,钳制思想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行推恩令,加强集权D.整顿吏治,以德化民8.(2012·昆山模拟)秦始皇、汉武帝都是杰出的帝王,为中华民族发展作出过巨大的贡献。

但他们在处理以下某一方面问题时态度截然相反,这个问题是( )9.(2011·绥化学业考)在古罗马,丝绸的价值等同于同等重量的黄金,古罗马人以能穿上中国丝绸为荣。

中国的丝绸通过丝绸之路传到欧洲。

下列事件与丝绸之路的开辟有关的是( )A.班超出使西域10.曹操墓被发现后,出现了真伪之争。

中考历史一轮专题复习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检测

中考历史一轮专题复习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检测

第3讲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和复习一.基础题1.(山东济宁[五四制])三国鼎立局面是东汉末年以来军阀混战的结果,也是从分裂割据走向逐步统一的过渡。

下列关于三国史实叙述正确的是()①魏国—220年—曹操—洛阳②魏国—220年—曹丕—洛阳③蜀国—221年—刘备—成都④蜀国—221年—诸葛亮—成都⑤吴国—222年—孙策—南京⑥吴国—222年—孙权—建业A.①③⑤B.②③⑤C.②③⑥D.②④⑤2.(山东临沂)“这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争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长江流域进行的大规模江河作战,标志着中国军事政治中心不再限于黄河流域。

”这次战争是()A.长平之战B.巨鹿之战C.官渡之战D.赤壁之战3.(广东佛山)李白的诗句“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反映西晋都城洛阳被攻破时,中原人民纷纷南迁的境况。

他的积极影响是()A.加剧了南方的混乱局面B.使南北人口结构基本平衡C.北方人口急剧减少D.促进了经济重心的南移4.(湖南常德)我国老百姓的主食一般呈现出“北麦南稻”的格局,但在魏晋南北朝时,南方老百姓的餐桌上除了稻米之外,还有各类北方面食。

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人口南迁和民族融合的影响B.面食的营养价值高C.南方商品经济的发展D.南方人口增多5.(福建泉州)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以开发的最主要原因是()A.南方的自然条件优越B.北方人民南迁带来先进技术C.江南统治者施行仁政D.南方社会较为稳定6.(四川泸州)在中国古代,改名换姓非同小可,对皇帝来说尤其如此。

北魏孝文帝改革时,提倡学习汉族文化风俗,带头将自己的鲜卑族姓氏改为汉族姓氏。

这一举动带来的影响是()A.军队战斗力大大提高了B.加速了民族融合的过程C.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D.加速了中国近代化进程7.(山东菏泽)帝曰:“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

其年三十已上,习性已久,容不可猝革。

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

若有故为,当加降黜。

”材料反映的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是()A.用汉姓B.穿汉服C.说汉话D.与汉族通婚8.(云南昆明)“由平城迁都到洛阳,改鲜卑族姓氏为汉姓,讲汉语,穿汉服”。

中考命题研究中考历史教材知识梳理第三单元政权分立和融合试题

中考命题研究中考历史教材知识梳理第三单元政权分立和融合试题

卜人入州八九几市潮王学校第三单元政权分立和民族交融,本单元知识脉络)【阶段特征】三国两晋南北朝(220~589年)是我国历史在第一次大统一后的首次分裂时期,政权更迭频繁,民族斗争不断。

虽然政治上处于分裂状态,但各民族人民接触频繁,在消费生活及对抗各民族统治者剥削压迫的斗争中联络更加亲密,也促进了我国境内各少数民族与汉族的交融,为统一场面的到来奠定了根底。

,中考考点打破)三国鼎立的形成(识记)重HY役战争背景概况影响官渡之战东汉末年,群雄并起,割据一方的HY阀互相混战,黄河中下游的袁绍和曹操成为北方权力最大的HY事集团200年,为了争夺黄河中下游的统治权,曹操同袁绍大HY在官渡HY,曹操以少胜多,大败袁HY曹操随后又陆续消灭了一些割据权力,根本上统一了北方之战曹操统一北方时,孙权占据长江中下游一带,在江东建立了比较稳固的统治。

刘备依附于地方权力刘表,没有固定地盘208年,曹操率领大HY南下,企图占领南方,统一天下。

孙权、刘备组成联HY利用火攻以少胜多,在打败曹HY,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之战奠定了三国鼎立场面的根底三国鼎立,国家,建立时间是,建立者,都城,灭亡时间是魏,220年,曹丕,,265年蜀,221年,刘备,,263年吴,222年称王(229年称帝),孙权,建业,280年,,三国鼎立示意图)北魏孝文帝HY(理解)北魏的建立386年,鲜卑拓跋部的领袖拓跋圭建立魏国,历史上叫作北魏孝文帝HY背景439年,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后,各族人民一共同生活,互相影响,民族交融的趋势增强目的为了革除落后风俗,吸收汉族的先进文化,稳固北魏的统治人物北魏孝文帝拓跋宏措施(1)实行官吏俸禄制,严惩HY;(2)公布均田令;(3)494年,迁都;(4)革除鲜卑风俗,承受汉族先进文化,,孝文帝)性质,一场封建性质的HY影响,有利于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开展,促进了北方各族社会的进步,也促进了少数民族封建化的进程,加快了北方民族大交融的进程认识,孝文帝顺应历史潮流,冲破守旧权力的阻挠,坚持HY,促进了民族交融和社会开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甘肃省白银市
3.下列改革或变法中,通过推行汉化政策,促进了我国北方民族大融合的是()
A.管仲改革 B.商鞅变法 C.吴起变法 D.北魏孝文帝改革
2013·海南省
3.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摆脱了原先落后停滞的状态,出现“一岁或稔(丰收),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的景象,其主要原因在于
A.三国鼎立局面的出现 B.社会动荡不安
C.北方人口大量南迁 D.丝绸之路开辟
2013·黑龙江省龙东地区
3.北魏时期,把都城迁到洛阳的皇帝是
A.孝文帝 B.阿骨打C.阿保机D.元昊
2013·江苏省无锡市
2.《三国演义》里的“借东风”、“草船借箭”、“连环计”的故事为人们津津乐道,而它们都与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关键战役有关.这场战役是▲ 。

A.巨鹿之战
B.官渡之战C.赤壁之战D.淝水之战
随州市
9.从东汉末年开始一直到南宋时期,我国经济重心逐步转移到南方。

对这一巨大变迁的原因,分析错误的是
A.北方战乱频繁,南方较少
B.大量人口南迁,带去先进技术,增加了那里的劳动力
C.自然条件变化,江南地区农业发展快,超过了北方
D.政治中心转移到了北方
10.公元前60年和清乾隆时期,我国为加强管理,在新疆分别设置
①西域都护②北庭都护③伊犁将军④新疆行省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2013·威海市
3.下列战役按发生的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官渡之战②长平之战③郾城大战④淝水之战
A.①②④③
B.②①③④
C.②①④③
D.②④①③
2013·玉溪市
4.从东汉末年到三国时期发生了许多惊心动魄的史实,下面正确的是(B)
A.经济重心南移B.孙、刘联军火烧赤壁
C.曹操建立魏国D.孝文帝迁都洛阳
2013·湛江市
2.据《北史》记载:“魏主引见朝臣,诏断北语,一从正音……年三十以上,习性已久,容或不可卒革。

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

若有故为,当降爵黜官……”材料表明北魏孝文帝下令鲜卑贵族和官员:
A.采用汉姓B.改穿汉族服装C.学习汉语D.与汉人通婚
2013·长沙市
15.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以中原族体和文化为中心,周边边疆族体和文化不断与中原族体和文化交流汇聚,使中原文化不断丰富,族体不断壮大。

下列改革中最能反映这一现象的是
A.商鞅变法 B.戊戌变法 C.孝文帝改革 D.戈尔巴乔夫改革
2013·东营市
5. 诸葛亮的超凡智慧和军事谋略在下列哪场战役中得以施展?
A. 巨鹿之战
B. 官渡之战
C. 赤壁之战
D. 淝水之战
2013·广东省
4. 下列现象出现在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的是
①鲜卑贵族改用汉姓②鲜卑族改穿汉族服装
③君臣一律用鲜卑语讨论国事④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通婚
A. ①②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③④
2013·湖北咸宁
14.公元383年,哪一场战争之后,前秦的统治瓦解,北方地区重新陷入割据混战的状态?()
A.官渡之战 B.淝水之战 C.赤壁之战 D.巨鹿之战2013·湖北省宜昌市
3.南北朝时期,极大地顺应了我国北方“胡人汉服”、“汉人胡食”等民族大交融趋势的政治改革家是
A.商鞅
B.张骞
C.北魏孝文帝
D.班超
2013·湖南邵阳
2.采取“迁都洛阳”、“革除鲜卑旧俗,接受汉族先进文化”风改革措施的是()C A.商鞅 B.汉武帝 C.孝文帝 D.元世祖
2013·娄底市
3.下列哪项历史事件促进了民族融合
A.丝绸之路开辟B.北魏孝文帝改革C.马可·波罗来华D.郑和下西洋2013·潍坊市
3.观察右图“身穿汉族服装的鲜卑贵族形象”。

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北方少数民族内迁 B.穿汉服显示贵族身份
C.北魏统一黄河流域 D.孝文帝推行汉化政策
2013·昭通市
4.东汉末年决定“天下三分”的著名战役是
A.长平之战B.马陵之战C.赤壁之战D.官渡之战2013·济宁市
1.公元前221年,秦王_________完成统一,建立秦朝。

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

秦汉时期,是我国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封建国家建立时期。

220至589年,是中国历史上的________________ 时期,这是我国历史上政权分立和民族大融合的时期。

公元6至10世纪是我国历史上繁荣与开放的隋唐时期。

960至1368年,我国先后经历北宋与辽、西夏并立,南宋和金对峙以及元朝大一统三个历史时期。

1368至1840年的明清(鸦片战争前)时期,我国在传统农耕文明的道路上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峰。

2013·淮安
28(7分)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民族都为祖国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张骞通西域以后,西域地区的葡萄、核桃、胡萝卜等传播到中原地区,为人们的日常饮食增添了更多的选择,丰富了中原人民的生活。

……从此以后,西域各国纷纷归附汉朝,为此西汉政府专门设置机构总管西域事务。

⑴依据材料一指出,西域物产传入中原地区产生了什么影响?请写出西汉政府总管西域事务的机构名称。

图北魏着汉服的文官俑
⑵材料二的图和表格反映的是哪一场改革?这场改革有什么积极作用?
图,……也为中国此后六百多年的国家统一奠定了基石。

⑶元朝是哪个民族建立的政权?元朝“为中国此后六百多年的国家统一奠定了基石”实行
⑷依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请指出清朝前期清政府设置驻藏大臣和伊犁将军的主要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