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概论》课程论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济学概论》课程论文2010-2011学年第2学期

题目:失业的形成机理和治理方法

学生姓名:张晗

学号:20091303030

院部:遥感学院

专业: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

班级:09 级

任课教师:徐常萍

二O一一年五月二十七日

论失业的形成机理和治理方法

摘要:论文主要探讨了失业的含义,划分出主要集中失业的类型。由于我国是失业问题比较严重的国家,因此可以透过对我们国家失业形成原因分析,了解学习国内外尤其我国对于

失业的治理方法。

关键词:失业;分类;原因;治理;

一.失业的含义

所谓失业,是指能够并愿意接受工作的适龄劳动人口,在一定时间内通过劳动力市场做过努力,仍得不到工作岗位的现象。失业是各国是各国经济发展中普遍存在的现象。但对于什么事失业,哪些人属于失业者,各个国家有着不同的的认识和规定。

在我国,对于什么事失业也有各种不同的看法:第一种看法认为,所有那些未曾受雇,以及正在变换工作岗位,或未能按照当时通行的实际工资率找到工作的人,都是失业者;第二种看法认为,凡是统计时被确定有工作能力,且在此前四周曾专门做过寻找工作的努力,但没有找到工作的人都是失业者;第三种看法认为,失业是指在规定的年龄内,具有劳动能力,在调查期间内无业并以某种方式寻找工作的人员。

尽管对失业有许多不同的界定,但界定失业的标准还不难概括。即作为失业者,一般必须满足三个基本条件:①在统计点差是没有工作;②属于劳动力范围,能参加工作;③在前四周曾专门做过寻找工作的努力但没有找到。

这样,我们就把失业定义为:统计时被确定为劳动力的人,在一定时间内(如四周)内,通过劳动力市场做过努力,仍然没有得到工作岗位的现象。[1]

二.失业的分类

(一)自然性失业

自然性失业又称正常失业,它通常不是由总需要不足这类宏观经济问题引起的,与经济的周期性波动关系不大,即使在求职人数与工作岗位几本均衡时,这种失业也会不可避免。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1.摩擦性失业

在经济高速增长,劳动需求旺盛时期,也总会有一些人处于失业中:他们辞去原有的工作寻找新的工作,从一个城市搬迁到另一个城市,或是从学校、家庭刚刚进入劳动力市场等。企业对劳动力需求的正常波动,一方面引起一切企业解雇工人;另一方面引起另一些企业增加工人,这也劳动需求与劳动力供给基本相等时出现失业现象。这类失业称为摩擦性失业。

2.结构性失业

结构性失业。是指因劳动力供求的内部结构失衡而出现的失业现象。

3.季节性失业

季节性失业在这几类失业中显得并不太重要,通常对整个经济的影响较小。

(二)需求不足性失业

需求不足性失业,是指在现有的工资和价格水平下,社会总需求水平过低,因而整个经济实际需要的劳动力数量少于愿意供给劳动力的数量二形成的失业,具体体现为整个社会的劳动供给总量超过劳动力总量。需求不足性失业按期限具体可分为两种形式。

1.增长差距性失业

长期的需求不足性失业称为增长差距性失业。国家经济增长率长期地下,实际经济增长率长期低于可能达到的经济增长率就会引起劳动力的供给大于劳动力需求。

2.周期性失业

短期的需求不足性失业就是周期性失业。周期性失业与国民经济周期的变动密切相关。因为经济周期几乎完全不能预测,且持续期和经济影响的深度和广度等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所以它是各种失业类型中最严重和最难对付的一种失业类型。

3.凯恩斯对需求不足的原因分析

凯恩斯认为有效需求不足来源于消费需求不足和投资需求不足。这两种不足必然会导致社会总需求不足,从而导致失业的产生。因此治理周期性失业的主要措施就是运用财政和货币政策刺激总需求增长。

(三)隐形失业

又称潜在性失业或者在职失业。它不以存在失业人口的形式表现出来,失业人口尅隐藏到企业中和土地上去,所以社会上看不到失业人口。但是,劳动者缩从事的工作不能充分发挥其能力,或者劳动生产率低于实际能力达到的劳动生产率。隐形失业有两种情况:①20世纪70年代以来,一些国家的政府为了取得政治和社会的稳定,通过多种优惠错吃鼓励企业在经济危机和衰退时期缩短工时,降低劳动生产率,让熟练工人从事半熟练工人的工作,让半熟练工人从事无需技能的工作等等。这实际使受雇者处于半失业状态。②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不承认失业是社会经济生产中不可避免的现象,所以政府用行政手段强制把失业人口安置到企业中去,或下放到农村,从而在表面上保持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相结合的状态。这两种做法,实际使把公开性失业变成了隐形失业。[2]

三.失业的形成机理

目前,中国的失业产生的原因是比较复杂的,既有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所带来的摩擦性失业,也有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产生的结构性失业,还有因人口和需求不足产生的总量性失业。后两个是中国目前失业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

七十年代末及八十年代末出现过三次失业高峰。这一事实说明,“制度决定论”显然是站不住脚。是什么原因形成我国这种失业现象?我们必须越出社会制度范围从市场经济的发展中,从社会再生产的条件和过程中去寻找原因。

(一)人口增长过快,经济增长无法全部吸收大量新增加的劳动力

我国人口现已超过13亿,并且还在继续增长中,这种增长还将持续很长一段时间。就业压力只增不减,而同期的国民经济发展水平和资本接纳能力则远远低于劳动力增长(就业)的要求。可见人口压力是我国失业的基本原因。

(二)全面就业的就业战略造成了企事业单位的大量冗员

由于传统旧式的就业方式,形成了统包统配的就业制度、国家固定工制度以及着眼于消除失业现象的就业保障制度,结果矫枉过正,造成了以牺牲效率为代价换取就业局面。随着改革的深入,不顾效率而形成的的冗员必然要释放出来。而大批企业下岗人员由于缺乏新兴行业缩需要技能,也缺乏与农村转移劳动力竞争的愿望和价格优势,因此他们难以在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就业岗位中顺利就业。

(三)重工业优先的产业政策限制了就业量的扩大

在积累额一定的条件下,不同产业政策会形成不同的就业格局和就业规模。中国在建国之后20年时间里,长期重视重工业,重视生产资料的生产,忽视了轻工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中国政策没有及时调整,长时间坚持优先发展重工业,是中国现在失业问题严重原因之一。

(四)所有制政策的失误堵塞了就业门路

过去,中国在所有制结构上采取了不适当的过“左”政策。为了追求公有制的理想,一味的限制、禁止私营经济和个体经济的发展。结果广大新增劳动力想就业,就只有进国营或者集体企事业单位一条出路,就业渠道单一而狭窄。这种局面直到80年代初提出与发展多种所有制形式及与之相适应的“三结合”就业方针之后,才开始有所改观。

(五)闭关锁国的政策

改革开放以先实行的闭关锁国政策不仅阻碍了经济发展,而且截断了想境外输送劳动力的渠道,阻碍了过剩劳动力在国外寻求就业的机会。在改革开放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国不能很好的利用许多国家劳动力缺乏的机会,通过正规途径组织劳动力的输出。

(六)“两个转变”加剧了失业现象的发展[2]

随着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红和又粗放型经济向集约型经济的转变,大量国有企业和集体必须裁员,于是过去隐藏在企事业单位内部的冗员成为了今天的下岗职工。由于认识上的一些偏差,一些地方资金集约、技术集约的政策的选择下,成为了加剧失业率上升的一个原因。

(七)区域发展的不平衡导致了地区性的严重失业[3]

由于历史原因还改过开放后倾斜性的经济政策和投资政策,使得中国东西部地区之间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之间的原有差距进一步加大了。

(八)职业选择自由化,从业价值观的转变是失业的社会成因。

旧的职业偏见和就业框架受到冲击,人们开始重新审视评价社会职业,择业尺度向功利性转化,偏好报酬丰盈的三资企业,向往进入白领阶层。尤其青年就业者大多数不满足于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