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基本功包括唱念做打

合集下载

京剧中的唱念做打是什么意思

京剧中的唱念做打是什么意思

京剧中的唱念做打是表演的四种艺术手段和四项基本功。

唱功最基本的要求是字清腔纯,节奏准确,以字生腔,以情带腔。

梅尚程荀、马谭张裘无不以独具个性的唱迷倒观众而白成一家。

至今内行也好,外行也好,总会问一个演员是“哪派”或“学什么派的”,指的就是以唱腔的独特风格为代表的艺术流派,可见唱之重要。

念功是具有音乐性的念白,是与唱同样重要的表演手段。

念功上演员一要注意字音的准确,如京剧的尖团字、上口字、平仄音的念法;二要掌握吐字发音的正确方法,要使每个字完整地送到观众的耳朵里。

三要念出白口的抑扬顿挫,要有音乐感和节奏感,和唱腔一样,要有轻重高低,疾徐长短;四要念出人物个性,情感意境。

做功即身段动作的表演。

京剧中的一举一动,开门关门,上下楼梯,都要有规范,有章法,都要有舞蹈的韵律,都要有深厚的基本功,要讲究以腰为中枢,从动作规律出发来达到自然和谐。

在这个基础上还要注意把技巧动作与人物的身份、动作目的、情感意境结合起来,给人以真实的感觉。

打功也就是武功,包括翻跟头,打荡子、各种舞蹈和高难技巧,如起霸、走边、对枪、下场等。

京剧的“打”严格要求腰、腿、把子等各种基本功。

把子,即京剧表演中使用的兵器道具,也称刀枪把子,持把子武打、交战因此被称作“打把子”。

所以把子亦引申为武打的同义词,训练武打技术的基本功则称把子功。

关于京剧的知识

关于京剧的知识

关于京剧的知识京剧是中国的国粹之一,它源于北京,并与其他戏曲艺术一起,承载着中国历史和文化的重要意义。

在过去的一百多年中,京剧已经成为了中国的文化遗产,备受世界各地的人们所喜爱。

京剧的历史开始于清朝的嘉庆年间,当时的四川蜀剧、河北曲剧和山西梆子等戏曲形式都流行于京城。

这些戏曲形式在传入北京后,逐渐出现了一些新变化和交融。

京剧作为一个汇聚了中国北方戏曲艺术的综合体,成为了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

京剧主要有四个元素:唱、念、做、打。

唱就是指京剧特有的唱腔,它是表现京剧故事情节的关键途径。

京剧的唱腔有八个音高,用“板眼子”、“大板眼子”、“半声”、“二黄”、“三黄”、“嘶”、“夭”、“细嗓子”等不同的唱法来表达不同的情感和人物性格。

念则是指京剧的念白,它主要用来传达剧中的对话和情节的推进。

做是指京剧演员的动作和表情,也是表达人物情感的重要手段。

打指的是京剧的武打,它是京剧的重要组成部分。

京剧的舞台布景和服饰也是非常重要的。

京剧的舞台通常是建在室内,舞台中央有一个转台,用来转换场景。

为了表现不同的时代背景和场景,京剧演员穿着不同的服装,如明黄色的道袍和黑色的道袍用来表现贵族和官员,红色的翻领给人以热情和豪迈的感觉,绿色的衣服则与军队有关等等。

京剧的表演风格非常古板,但它却充满了生命活力和精神魅力。

京剧演员以其高超的歌唱技巧、精湛的身段表演、深邃的诗意和卓越的悟性赢得了包括外国观众在内的无数粉丝。

许多京剧作品也被翻译成了多种语言,带向了世界各地。

除了舞台表演外,京剧还以其丰富多样的文化历史资料和艺术气息深入人心。

京剧的源头就包含着中国古代戏曲、歌唱、舞蹈和乐器等美学元素。

在演艺过程中,京剧的演员强调艺术的“张弛有度”,以饱满的心态和表达方式,把戏曲的魅力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

总的来说,京剧代表了中国优秀的戏曲艺术传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京剧的学习和欣赏,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美学艺术和生命哲学等方面。

京剧的四项基本功

京剧的四项基本功

京剧的四项基本功“唱念做打”是京剧的四项基本功,也是京剧演员在舞台上刻画⼈物的基本⼿段,是每位京剧演员所必须掌握的。

京剧这⼀⾏标准很⾼,民国时期的富连成、荣春社、鸣春社,建国后的北京戏曲学校、中国戏曲学校⼀般都要学七年,学员从⼗岁或者⼗⼀⼆岁开始学,七年之后仅仅是获得了能成为京剧演员的可能性,要想有所作为还要拜师,继续深造,在舞台实践的同时还要请先⽣雕琢。

此外,个头、嗓⼦、扮相等先天也是成为京剧演员的重要因素,即所谓三分勤奋、七分天赋。

⽆论表演什么⾏当、以后发展前景如何,“唱念做打”是每个初进戏校的学员学习的基本内容。

⼀、唱京剧把唱放在第⼀位,因为唱是交代故事情节、抒发⼈物情感和戏剧冲突尖锐的时候演员来表达性格和情感最重要的⽅式。

梅(兰芳)、尚(⼩云)、程(砚秋)、荀(慧⽣)、马(连良)、谭(鑫培)、张(君秋)、裘(盛戎)⽆不以独具个性的唱⽽迷倒观众⽽⾃成⼀家,⾄今内⾏也好,外⾏也好,总会问他是那派他是学什么派的,指的就是以唱腔的独特风格为代表的艺术流派,可见唱之重要。

当⼗⼀⼆岁的戏校学⽣报名之后,学校经验丰富的⽼先⽣就会根据他的天赋条件、个头、嗓⼦、扮相、天⽣的⽓质给他归⼀个⾏当,男孩主要学⽼⽣、花脸、丑;⼥孩就是学青⾐、花旦或者学⽼旦、武旦.⽼⽣的唱的⼀般是《⼆进宫》或《⽂昭关》。

最著名的就是伍⼦胥的那段⼀轮明⽉照窗前,⼗⼀⼆岁的孩⼦领会不了伍⼦胥陷⼊绝境的那种⼼态,就是模仿,⽼师唱⼀句学⽣跟着唱⼀句,这叫⼝传⼼授。

⼀般是⽼师唱,三个字学⽣跟着学,这⼀段唱学下来能够达到字正腔圆、节奏准确,⼤约⼀个⽉时间。

学旦⾓、青⾐的⼥孩先要学发声,⽤假声来唱《⼆进宫》或者《⼥起解》,虽然她们不知道苏三的悲剧,但是⼀开始就要学⽟堂春的“含悲泪忙往前进”。

京剧到样板戏全国普及的时候才有了谱⼦,很多⼈看着谱⼦唱,但怎么唱怎么不是京剧味,京剧不是⼀看谱⼦就会了的,那样的话京剧就太容易了。

净⾓的开门戏(三关⼀园)《⼆进宫》(《⼆进宫》是⼀出⽣旦净并重的唱功戏,因此各⽣、旦、净⾏的均可以此戏做为学员学唱的开蒙戏),拿⾝段的戏就是张飞,⼀个星期琴师到每个课堂来⼀次,在主教⽼师的指导下,学⽣⼀个⼀个地唱⼀遍,开始体味如何与琴师合作,这是最基本的⼯夫。

京剧身段谱口诀·基本功

京剧身段谱口诀·基本功

京剧⾝段谱⼝诀·基本功京剧⾝段谱⼝诀·基本功钱宝森⼝述潘侠风整理京剧是综合艺术,是由唱,念,做,打四个⽅⾯组成的.做为⼀个京剧演员,在舞台上的动作,语⾔和声⾳,都必须达到相当完善的地步,才能准确地表达出所扮演的⾓⾊的⼈物性格和内⼼情感.内⼼情感,除通过语⾔,声⾳表达外,精神⾯貌主要还得依靠外形的动作——就是那些舞蹈⾝段.⼀个演员的舞蹈⾝段,使得好,使不好,使出来的⾝段美不美,那就要看他的基本功怎么样啦.什么叫基本功哪凡是在私底下练的,在舞台上见不到的东西,都叫基本功.⼀般的基本功,指的是'毯⼦功',不是⾝段基本功.现在我先说说'毯⼦功'.怎么叫'毯⼦功'哪因为练这些基本功的时候,都是在地上先铺⼀块毯⼦,叫学⽣们在毯⼦上练,在毯⼦上翻,所以叫'毯⼦功'.这为的是学⽣们要是摔了碰了的,有毯⼦接着,总不会摔碰得太厉害.我⼩时候,练'毯⼦功'都是先'拿顶',随着再'上腿'[注:教武功的先⽣左脚(或右脚)蹬着椅⼦(或凳⼦),把练功学⽣的腰部,平放在左腿的⼤腿上,学⽣的头和双腿搭拉在先⽣⼤腿的两边⼉,先⽣⽤⼿来回晃动.这主要是锻炼学⽣腰部的活动.但是要注意:先⽣⽤左腿的时候,学⽣的头应当在左边,先⽣⽤右腿的时候,学⽣的头应当在右边.],'下腰';拿'前桥','后桥';甩'⼩翻',抄'⼩翻顶'.这个阶段过去,再练些短跟⽃(也叫⼩跟⽃):翻个'⼩翻','前扑',来个'单提','蹑⼦','按头',跑个'虎跳','踺⼦';长跟⽃(也叫⼤跟⽃):'虎跳前扑','⼩翻提','虎跳蹑⼦','串⼩翻'等等.但是这些就都不属于基本功了.在头⼀个阶段过去,拿开毯⼦,就该'撕腿'啦[注:现在教学⽅法改进,取消了'撕腿',以'轧腿'算是正功啦.].撕上⼆刻钟左右,站起来遛遛腿⼉,活动活动,再开始踢腿.踢腿分'正腿','旁腿','⼗字腿'.在过去'轧腿','耗腿'都算是私⼯,学⽣没事的时候,⾃⼰私底下练,先⽣们是不把它列在所教的课程⾥.以上所说,是⼀般武功基本功;⾝段基本功那⾸先得说是'轱辘椅⼦',其次再练'整云⼿'和'旦⾓云⼿'.轱辘椅⼦——京剧⾝段谱⼝诀(⼀)'轱辘椅⼦'是⾝段基本功,是初学演员们必修课程中最主要的⼀门.它练的是腰上的劲,眼⾥的神,是⼀切舞蹈动作的基础.演员们在舞台上所使的舞蹈⾝段,都离不开'轱辘椅⼦'的劲.这门基本功练好了,⽤处是很⼤的.我学戏时候,学'云⼿',打'把⼦','拉戏'才⽤了⼀年零七个⽉;可是轱辘椅⼦倒轱辘了整整的四年,还是⼀天不间断的四年.可见当初对这门功课的重视啦.练这门功,要找⼀把⽼式样的⼤椅⼦.椅⼦的形式是:类似太师椅,⽽不是太师椅,要两边⼉没有扶⼿的.椅背⼉要⾼,⼈坐在椅⼦上,椅背⼉的最上部要在⼈的膀环⼉下边⼉.椅背⼉不要全实的,中间仅要三分之⼀的实背⼉,实背⼉两边都要空的.这三分之⼀的实背⼉不要板平的,要微弯的,上半截要平,下半截要往外凸出的.初步练习的时候,主要是⾛劲.准备姿态是这样:⼈端坐在椅⼦上,两⼿五指伸开,扶在左右腿的马⾯[⼤腿跟⼉的下边,磕膝盖的上边叫'马⾯'.]上,两只脚要蹬在椅⼦下边⼉的横撑⼉上,⼈的腰部要与椅背⼉贴紧,但要稍留⼀些空隙.这个空隙,仅仅能勉强塞进两个⼿指头去就可以啦.由腰部往上,就不要贴着椅⼦背⼉了.练习的时候,动作是这样:(1)⼼⾥想着好象要⽤胸⼝往前碰,两眼向前直看,由右往左匀,['匀'就是晃,⽤的是腰上的劲.]匀到左肋巴扇⼉贴着椅⼦左边柱的上端,不能再往左匀了,后背就贴着椅⼦背⼉随往上长⾝,随往右轱辘.(2)轱辘到椅背⼉右头的时候,胸⼝对着什么地⽅就往什么地⽅碰,碰到右肩头要离开椅⼦,再往下缩腰,膀梢⼉离开椅背⼉,晃左肩,画⼀⼤的弧线,提右肩,闷⽓拿神.这门功应左右循环着练,还要不间断地每天练,练熟了,就能找着这个'劲'啦.整云⼿——京剧⾝段谱⼝诀(⼆)'整云⼿'是练⾝段基本功时候⽤的⼀种'云⼿'.整着⽤——就是把这⼀个'整云⼿'练全了,在舞台上是见不到的.可是演员们在舞台上所表演的舞蹈动作⾥,差不多都⽤得着,都是拆着⽤的.演员们要是能把'整云⼿'练好,功底⼉就磁实多啦!在舞台上表演起舞蹈动作来,就能够运⽤⾃如,得⼼应⼿;使出舞蹈⾝段来,就显着好看,⾃然,不板不僵.在谈'整云⼿'之前,先说说'云⼿榫⼉'.['榫⼉'俗称榫⼦,就是⼀般⽊器家具上两部分结合的地⽅.它的形状是⼀块⽊头上做出凹的形状,另⼀块⽊头上做出凸的形状,这两块⽊头是恰好能插在⼀起的.]'云⼿榫⼉'是起'云⼿'之前的⼀个舞蹈姿势.不仅是'整云⼿'⽤,其他各种'云⼿'也都应当⽤.⽤'云⼿榫⼉'有什么好处哪⽤它可以避免'⼀顺腿'.[动左胳膊的时候,左腿也随着动起来,这就叫'⼀顺腿'.]准备姿势是这样:⾝⼦站在台中,两脚站成丁字步.舞蹈动作是这样:(1)上⾝向前斜揿,左肩头与左脚尖⼉上下斜对着,换出前后⼿,前(左)⼿不离马⾯,后(右)⼿不离胯.(2)两膀前后张开,就像有⼈⽤绳⼦扽着似的,⾝⼦微斜,斜的程度,以脚不离开地为⽌.(3)顺着这个倾斜的劲头⼉,伸出左臂,左⼿的⾼度,遥与肚脐取平.(4)右⼿微向后杵,右肩斜向下垂;左肩微抬,左⼿往回绕⼀个⼩圈⼉(注意不要露肘),圈到⾝后斜对脊椎⾻,⾝⼦稍微往上匀⼀个⼩圈⼉;同时,右⼿由下往上,由外往⾥⾼举到头部.(5)底(左)⼿移到⾝前,⼿的中纹要对准肚脐;上(右)⼿的⼿⼼向下,⼿的⼤指尾节要对准眉攒上边的坑⼉,这是⽼⽣⾓⾊⽤的姿势.下⾯的连续动作,就是'整云⼿'了.'整云⼿'的准备姿势是这样:假定⾝⼦是站在台中,右脚尖对着第5⽅向,左脚尖对着第8⽅向;底(左)⼿的中纹对着肚脐,上(右)⼿⾼举,⼿的⼤指尾节对准眉攒上边⼉的坑⼉.两只胳膊要撑圆了,不要露肘.两只⼿地位的前后,怎样做个标准哪假如上⼿落下来,能和底⼿合在⼀起,就合乎要求啦.舞蹈动作是这样:(1)往上长腰,底(左)⼿先向右推,由上(右)⼿的肘下经过,再由右往左画⼀弧线;同时,上(右)⼿由上向下劈掌.左⼿落到对着第7,8⽅向之间,右⼿落到⽐右乳稍⾼⼀点的地⽅.(2)右⼿往下沉,往外长;同时,左⼿往上提,上⾝⾃右向左匀半个圈⼉.右⼿落到遥对着胸⼝的地⽅;左⼿的⾼度要遥与胸⼝取齐,空胸,低头,眼看着地,(见图⼋)对着第8⽅向拿神⼀望.(3)左⼿往远处长,随着长的劲往下沉;右⼿往上稍抬,两眼看着右⼿,向右画⼀弧线.左⼿伸向第7,8⽅向中间;右⼿落到过了右乳⼀点⼉.(4)下颏⼉⾛到右乳的时候,低头看地,闷⽓,左⼿向左画⼀个圈⼉;同时,右⼿往下沉,向右画⼀个圈⼉.(5)左⼿攥空拳⾼举,遥对着眉攒,两眼注视着左拳;同时,右掌遥对着胸⼝,往外推,向后沉,上⾝向后贴,以脚不活动为度.(6)缓腰,左⼿的空拳直着往下拉,经过⿐,胸,直到肚脐为⽌;同时,右臂平伸,向右画⼀弧线.左⼿空拳拉到肚脐的时候,右臂就落到右胯.(7)⾝向前揿,右臂由后向前横着往左甩,上⾝往左晃半个圈⼉,左⼿空拳穿右臂的肘,右掌点左腕,拉到左肘,右⼿再向前⼀推,双臂下沉,拿神亮像.旦⾓云⼿——京剧⾝段谱⼝诀(三)'旦⾓云⼿'与'整云⼿'的性质⼀样,在舞台上'整着'是见不到的.但是⽤处很⼤,唱旦⾓的演员在舞台上所使的舞蹈⾝段,甚⾄于趟马的舞蹈动作,全是由这个'云⼿'上拆下来的.唱旦⾓的演员要是把'旦⾓云⼿'练好了,对⾝段表演上的帮助是很⼤的,最低可以帮助你三,四成⼉.'旦⾓云⼿'的形,是:搭于腕,底⼿垂,上⼿够于⿐.它的劲,是:松于腰,垂于⾻.在过去,旦⾓都是男演员扮演,所以当时唱旦⾓的,必须要带媚⽓.媚⽓是怎么来的哪那就在于劲的运⽤了——先把眼⽪稍微往下⼀搭拉,不要张嘴吸⽓,要⽤⿐孔吸⽓,闭嘴⼀闷⽓,'媚'就出来了.'旦⾓云⼿'的准备姿态是这样:不站丁字步,是两脚平站,中间要隔⼀脚的档⼦.舞蹈动作是这样:(1)先把两只眼睛的上眼⽪稍微往下⼀搭拉,紧接着就闭嘴闷⽓,往下松腰.但是要注意,以上的动作要同时进⾏,不能分割开了.(2)这时候眼神要半怒半嗔,头⾃右向左摆,两眼⾃下向上瞅,⾛⼀个S形绕回来.(3)同时,胸⼝轻轻地往前⼀碰,左胯也要随着往前碰,这时候重⼼就移到左腿上啦.左脯⼦往上扬,右肩随着往下轧;尾⾻稍微往下垂,好像是要往右腿的腿洼⼦那⼉坐似的,两腿随着向左弯曲,⾝⼦形成三道弯⼉.(4)在向上瞅的时候,重⼼就移到右腿了.⾝⼦向右贴着⼀点⼉,右脯⼦往前⼀撞,⾃脚脖⼦往上直到胯⾻晃⼤半个圈⼉.(5)左⼿由外披⼉马⾯向前抬起,抬的⾼度要对着肚脐稍下⼀点⼉的地⽅,左臂往后张,假如中指要是翘起来,要对着左乳;右⼿顺着尾⾻往下画⼀弧线.(6)左⼿由肋下往后圈,再由外往⾥,向前画⼀弧线;右臂向前甩,由上往下落,左臂⾃下向上托,形成右腕搭在左腕的上头,右⼿⼼向下,左⼿⼼向上的姿势.(7)在右臂将要往前甩的时候,两只眼要瞅着离右脚尖⼉差不多三尺来远的地⾯,眼随腰⾛,两眼向左上⾓⼀挑,随即向前平视,搭拉眼⽪,⽤⿐孔出⽓⼉,这才把腕搭上,⽓往下⼀沉,再⽤'思索眼'.['思索眼'就是在想事的时候,两只眼向下凝视的⼀种眼神.](8)搭腕要搭在肚脐的左下⽅.往下松腰,但不是直着往下松,上⾝要微微地晃⼀个不太明显的圈⼉,随着这个劲,再往下松腰.(9)⼼劲是这样:左脯⼦似乎是要向前碰,左膀⼦下头⼀点⼉稍微向后⼀贴,向右上⽅长⾝.(10)双⼿同时向左外⽅推,推到马⾯外披⼉的上头,上(右)⼿往上提,够于⿐;底(左)⼿往下垂,垂到遥对着肚脐相平的地⽅.(11)在垂底(左)⼿的时候,两只眼⾃左往右撤,[不论是⾃左向右,或是⾃右向左,⽤眼睛看左,中,右三⾯,就叫'撤眼'.]撤到右乳,再注视着右⼿.这时右⼿拉开,拉到⾼与右乳取平.(12)右⼿的⼿⼼朝下,⾃上向下,由外往⾥舀,眼神随着右⼿转⼀个弯⼉,两眼看地,低头,空胸,下巴颏⼉⾛到对着左乳那条线上的时候,脊椎⾻第三节⽤劲,甩头正视,向第8⽅向⼀看.(13)右⼿抬起遥与右乳平,左⼿对胯.胸⼝往前⼀碰,右膀⾼抬,对着右乳;左⼿下沉,⼿⼼朝下,⾃下向上,朝⾥⼀舀,舀完落到与腰带相平的地⽅.(14)两眼跟着右⼿;左⼿向外推⼀个弯⼉,经过第7⽅向,推到第8⽅向,再往上抬,抬到⾼与⼝齐.⽤'含羞眼',⾯带羞容,向右偏头,下巴颏⼉⾛到右乳为⽌.(15)左⼿弯曲,⾃上往下画,指向胸⼝;右⼿⾃外向⾥,平画⼀个⼩圈⼉,向⾥翻腕⼦,两臂合拢.左⼿⼿背贴着右⼿⼿腕的时候,右腕由⾥向外翻,左腕随着也往外翻,翻过去,再拉开.(16)右⼿落在遥对着右乳的地⽅;左⼿落在遥对着左乳的下⽅.胸⼝往前⼀撞,右⼿⾃上向下画⼀个圈⼉,右腿向后⼀掖,缩腰⼀亮,⽓要沉,脸要绷,脚步落'反丁'.以上⼗六⼩节舞蹈动作,就是⼀个'旦⾓云⼿'.'旦⾓云⼿'为什么要'搭于腕,底⼿垂,上⼿够于⿐'哪因为这个'搭于腕'的姿势,看起来显着秀⽓;'底⼿垂,上⼿够于⿐'的动作,为的是要透露出⾝段的媚⽓来.那么为什么⼜要'松于腰,垂于⾻'哪就是因为腰上要是⽤这种劲,使出⾝段来,让⼈看着柔软,不那么'板'得慌.所以我说,旦⾓演员要是把'旦⾓云⼿'练好了,⽤处是很⼤的.'旦⾓云⼿'不但是旦⾓学会了⽤处很⼤,就是唱花脸的,也照样应当学会了.像花脸戏⾥,《嫁妹》的钟馗,《九莲灯》的⽕判,《铡判官》的张洪和所有与'跳判⼉'类似的舞蹈⾝段,都是'旦起净落'.花脸的⾝段⾥,凡是美的地⽅,差不多都是由'旦⾓云⼿'⾥化出来的.另外,像《青风寨》的李逵,假扮⼩姐那场,戴上凤冠,穿上霞帔了,就应该完全⽤旦⾓的劲啦,那就更需要有'旦⾓云⼿'的基础了.三形六劲⼼意⼋⽆意者⼗——京剧⾝段谱⼝诀(四)⼀个演员能不能有成就,主要是靠⾃⼰的勤奋,苦练,钻研,创造.'⽅法'只能帮助你往'成就'那条路上⾛,⽽不能代替你去完成你所应该完成的⼯作.不论是什么功夫,都是逐渐进步的,⼀个演员的成功,决不是偶然的.'三形,六劲,⼼意⼋,⽆意者⼗'这个⼝诀,就讲的是演员练功,功⼒修养的进度标准.'三形':在舞台上不论使⽤任何⾝段或亮像,地⽅⼉能够摆准了,让观众看着像样⼉啦,要按练功夫的程度来说,也就是三分.'六劲':练功练到懂得运⽤劲头了,⽤的劲还不是犟劲,把劲还得要透到外形上来,这就到了⼋分程度啦.'⼼意⼋':⼼⾥这么⼀想,劲随着就来了,⽽且,还能随⼼所欲地把'神'带出来,这已经就到了⼋分程度啦.'⽆意者⼗':⼼⾥⼀想,也不⽤特别注意,⾃然地把⾝段使出来,⽽还能把⼼劲和外形结合在⼀起,形成⼀种妙造⾃然的神韵.到了这种⽕候,才算到了⼗分程度.但是,这'⼗分程度'做先⽣的是教不出来的,只有学习的⼈学会⽅法之后,⾃⼰去练,才能找到熟能⽣巧的劲头⼉.我⼩时候听说:唱⼩⽣的徐⼩⾹徐先⽣演《凤仪亭》,在演到吕布戏貂蝉的时候,他能让额⼦,紫⾦冠上插的那两根⼉翎⼦,⼀根动,⼀根不动;并且能让右边⼉的这根翎⼦,由貂蝉的脸上划过去,⾃动地经过⾃⼰的⿐⼦,吸⽓⼀闻.表⾯上看,这是脖⼦上的劲,其实也是腰上的劲,因为脖⼦也是要受腰劲来⽀配.这⼀⼿⼉,要不经过刻苦锻炼,是做不到的.还有,唱⼩花脸的杨鸣⽟杨先⽣演《思凡下⼭》的⼩和尚,在下⼭的时候,⾛着'矮⼦'耍⽔袖,左右两只⽔袖反着⽅向要耍得⼲净利落,⼀点⼉不拖泥带⽔.他⽔袖耍得这么好,还不算是绝活.真称得起绝活的,那得说是他的耍念珠⼉.在⼩和尚下⼭的时候,杨先⽣随⾛着'矮⼦',随晃摇着脑袋,转动脖⼦上挂的念珠⼉.把念珠⼉从头顶上碰出去,念珠⼉离开脖⼦,起在半空,形状还不能变,还得是圆的;'矮⼦'还要照旧⾛着,念珠⼉落下来,还得要套在脖⼦上.如此连续三次,样⼉不变,这能说不是绝活吗!虽然是⽤脖⼦把念珠⼉转圆了,可也是腰上的劲.把念珠⼉撞出头顶,起到半空,那就是两个肩膀头⼉上那点⼉⾻头的劲⼉了.这两位⽼先⽣⽣前所使的绝活,都是由勤学可练⾥得来的,决不是先⽣⼀教,就教会了;也不是三天两早晨就练会的.⽇⼦久了,功夫纯啦,才能够这样得⼼应⼿.有句俗话说得好:'师傅领进门,修⾏在个⼈.'我看真是⼀点⼉不错.⼀脚,⼆劲,三⼼理——京剧⾝段谱⼝诀(五)同样的⼀个剧本,甲演员演,平平淡淡,不能把剧本的精华演出来;换了⼄演员来演,就能以另⼀种⾯貌呈现在观众的眼前,收到良好的演出效果.这是怎么回事呢总的⼀句话,是演员表演⽔平问题.甲演员的表演⽔平低,受本⾝条件的限制,就不能够很好地表达出剧本的精神.⼄演员的表演⽔平⾼,他通过⾃⼰的丰富想象⼒,对剧本有了深刻地体会,对⼈物能进⾏创造性的刻画,把⾝上的风度,⾯部的神⽓和内在的情感,结合在⼀起,所以他的表演就能够⽣动,感染⼒强.演员们要能够领会'⼀脚,⼆劲,三⼼理'这个⼝诀的精神,对于舞台上的表演就有很⼤的帮助.'⼀脚,⼆劲':是说演员在使⽤⾝段的时候,⾸先要注意脚底下,其次,才能注意⾝上的劲.换句话说,就是先站好了脚步,才能谈得到劲头⼉的运⽤.戏曲演员在舞台上表演,脚步是最要紧的,⼀举⼀动,都有准尺⼨,准地⽅⼉,⼀丝不得含混,都要见棱见⾓⼉.因为脚底下站对了地⽅,劲才发得出来;脚底下要是站不对,站不好,就发不出劲来,所以说脚步是最要紧的.'三⼼理':就是说不论什么⾏当的演员,扮好了戏,在没出台的时候,先想想⾃⼰在这出戏⾥,扮演的是什么⼈物,什么⾝份,多⼤年岁,演的这出戏是什么情节,要根据剧中⼈的思想,⽣活,把⾃⼰化到⾥边⼉去,揣摩好了⼈物⼼理,才能塑造⼈物形象,才能把这个⼈物的思想感情,从外形上表达出来.就拿《群英会》打黄盖来说吧:黄盖挨打以后,阚泽搀黄盖⾛到帐外的时候,周瑜和黄盖有这么⼀段表演——周瑜两只⼿掏着翎⼦,怒容满脸,注视着刚刚⾛出帐外的黄盖.黄盖的左⼿搭在阚泽的肩膀上,右⼿向左⼀推'⽩满',稍微地晃了晃头,轻轻地'唔呦'了⼀声,右⼿⼜有意⽆意地摆了两下⼉.从这段表演的表⾯上看:周瑜是余怒未息,⽬眦欲裂.黄盖是年迈⽓衰,受了重刑有些⽀持不住,但⼜⽆可奈何.其实他们的⼼理活动,并不是这样.他们两个⼈的内⼼感情:周瑜打黄盖是真打,不打重了,瞒不过细作的⽿⽬!可是黄盖到底是年岁⼤啦,⽤刑之后,周瑜很担⼼:黄盖是不是经得住他虽然装出了满脸怒容,⼼⾥头是很关⼼黄盖的安危,所以他才两眼注视着黄盖.黄盖也很了解周瑜的⼼情,怕他不放⼼,稍微地摇了摇头,摆了摆⼿,这是个暗⽰,告诉周瑜:'不要紧.'让他放⼼.以上这段做⼯,必须有内⼼表演,才能表达出剧中⼈的思想感情.所以说,戏曲演员在表演舞蹈⾝段的时候,必须要把内⼼的思想与外部的动作结合起来,那也就是要把'⼀脚,⼆劲,三⼼理',都联系在⼀起.分。

京剧知识科普

京剧知识科普

京剧知识科普:
京剧是一种中国传统的戏剧形式,被誉为“国粹”,是中国文化的代表之一。

以下是一些京剧知识科普:1.起源与历史:京剧起源于中国,它的形成经历了一个长期的过程,吸收了各种戏曲艺术的精华,
如昆曲、汉剧、秦腔等。

京剧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形成期、成熟期和繁盛期。

如今,京剧已经成为中国文化的象征之一,被誉为中国戏剧的代表。

2.角色与表演:京剧的表演艺术具有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在京剧中,演员的表演包括唱、念、做、
打四个方面,它们是京剧表演的基本功。

京剧的角色分为生、旦、净、丑四大类,每类角色又有不同的细分。

演员通过面部表情、身体动作和声音来表达角色的情感和性格,展现剧情的发展。

3.音乐与舞蹈:京剧的音乐和舞蹈也是其独特的魅力所在。

京剧的音乐以板腔体为主,包括各种板
式如慢板、快板、原板等。

京剧的舞蹈动作讲究手、眼、身、法、步的协调配合,具有高度的技巧性和艺术性。

4.服饰与道具:京剧的服饰和道具也是其表演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京剧的服饰以华丽、精致、富
有装饰性为特点,能够展现角色的身份和性格。

道具在京剧中也被广泛使用,如刀枪剑戟等武器,以及桌椅板凳等家具,它们都为剧情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辅助。

5.传统与创新:京剧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既保持了传统特色,也进行了不断的创新。

在现代京剧
中,许多作品反映了当代社会的主题和价值观,同时也吸收了现代戏剧和音乐元素,为传统艺术注入了新的活力。

京剧表演艺术手法

京剧表演艺术手法

京剧表演艺术手法
京剧表演艺术手法分为唱、念、做、打四个方面,下面将分别
介绍。

唱:
1. 嗓音:京剧唱腔咬字清晰,压韵准确、音高稳定。

2. 发音:润腔、抖音、分明、磨嘴、尖嘴等是京剧的主要发音
技巧。

3. 声音来源:在唱腔的表演中,需要根据角色性格刻画和情感
表达来掌握好声音来源的感觉和妙趣。

念:
1. 快板念白:快板念白的特点是节奏明快,声音清晰,声调升
降处表现鲜明,能准确地表达人物的性格和情感。

2. 慢板念白:慢板念白以节奏稳妥、语气娓娓动听为主,需要
在语音和语气的掌握上做到恰到好处,以表现人物的性格和情感。

3. 混合念白:混合念白是把快板和慢板相互交错、混杂运用的
念白,同样需要合理运用节奏、语音、语气等因素,以表现人物
的情感抑扬顿挫。

做:
1. 望、听、闻、思、想、怨、忧、悲、恨、恼等表演形式:这
些表演形式需要结合角色性格和情感展现,以配合唱念打的演出,形成一个完整的表演形态。

2. 套路:套路指的是角色结合唱念打,表现其形态、动作和身
形等因素,凸显出其戏中人物形象。

打:
1. 武戏:武戏是京剧演员必须掌握的一个重要表演技能,需要
在武器技能、轻重缓急、身法套路等方面进行完整的表演。

2. 常规动作:常规动作包括探头、摆手、踏步、转身、攀藤、
行走、奔跑、跳跃等,需要在动作的形态、力度、速度、配合唱
念等方面精细的把握。

总之,京剧表演艺术手法需要在唱、念、做、打四个方面进行
整合,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表演形态,突出角色的特点,表现其
性格和情感。

戏曲中的唱念做打是什么意思

戏曲中的唱念做打是什么意思

戏曲中的唱念做打是什么意思
唱念做打意思是:戏曲表演的四种艺术手段,同时也是戏曲表演的四项基本功。

具体介绍如下:
通常被称为“四功”。

唱指唱功,念指具有音乐性的念白,二者相辅相成,构成歌舞化的戏曲表演艺术两大要素之一的“歌”,做指舞蹈化的形体动作,打指武打和翻跌的技艺,二者相互结合,构成歌舞化的戏曲表演艺术两大要素之一的“舞”。

习称四功五法的四功,即指唱念做打四种技艺的功夫
唱、念、做、打是戏曲表演中的四种艺术手段。

同时也是戏曲演员表演的四种基本功。

通常被称为“四功”。

“唱”,指的是唱功。

“做”指的是做功,也就是表演。

“念”指的是音乐性念白。

而“打”则指的是武功。

戏曲演员从小就从这四个方面进行训练培养的,虽然有的演员擅长唱功(唱功老生),有的行当以做功(花旦)为主,有的以武打为主(武净)。

但是要求每一个演员必须有过硬的唱、念、做、打四种基本功,才能充分发挥作为歌舞剧的戏曲艺术表演的功能。

更好的表现和刻画戏中的各种人物。

戏曲表演的四项基本功

戏曲表演的四项基本功

戏曲表演的四项基本功戏曲表演的四项基本功是指唱、念、做、打,是表演艺术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它们是戏曲表演的基础,也是评判一个戏曲演员表演水平的标准。

下面将详细介绍这四项基本功。

一、唱唱是指在戏曲表演中使用喉音来唱出角色的情感和性格,以及表达剧情的发展。

它包括了高亢、低沉、悠扬等不同的音调。

在唱中还需要注意声音的节奏和调子,要根据剧情变化来掌握节奏和调子。

同时,在唱中还需要注意正确发音和语言流畅度,使观众能够听懂并理解剧情。

二、念念是指在戏曲表演中使用口腔来念出角色所说的台词,以及描述场景和描写人物特征等内容。

念需要注意声音抑扬顿挫和语言韵律,使观众能够听出台词中所包含的情感和性格特点。

同时,在念中还需要注意正确发音和语言流畅度,避免口齿不清或者读错字的情况发生。

三、做做是指在戏曲表演中使用身体语言来表达角色的情感和性格,以及描绘剧情的发展。

做包括了面部表情、身体动作、姿势等多种形式。

在做中需要注意形象和美感,使观众能够通过演员的身体语言来理解剧情和角色性格。

四、打打是指在戏曲表演中使用武术动作来表现角色的战斗场面或者其他特殊场景。

打需要注意技巧和安全,演员需要经过专业训练才能够掌握各种武术动作。

同时,在打中还需要注意形象和节奏,使观众能够看出角色之间的斗争和对抗。

结语以上就是戏曲表演的四项基本功。

这四项基本功是戏曲表演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们相互配合,共同构成了一场完整的戏曲表演。

对于每一个戏曲演员来说,掌握这四项基本功并不容易,需要长期坚持训练和不断提高自己的技艺水平。

只有这样才能够成为一名优秀的戏曲演员,为观众带来更加精彩的表演体验。

京剧基础知识自学系列

京剧基础知识自学系列

京剧基础知识自学系列京剧基础知识自学系列04四、京剧身段谱口诀·基本功(1)京剧是综合艺术,是由唱,念,做,打四个方面组成的.做为一个京剧演员,在舞台上的动作,语言和声音,都必须达到相当完善的地步,才能准确地表达出所扮演的角色的人物性格和内心情感.内心情感,除通过语言,声音表达外,精神面貌主要还得依靠外形的动作——就是那些舞蹈身段.一个演员的舞蹈身段,使得好,使不好,使出来的身段美不美,那就要看他的基本功怎么样啦.什么叫基本功哪凡是在私底下练的,在舞台上见不到的东西,都叫基本功.一般的基本功,指的是"毯子功",不是身段基本功.现在我先说说"毯子功".怎么叫"毯子功"哪因为练这些基本功的时候,都是在地上先铺一块毯子,叫学生们在毯子上练,在毯子上翻,所以叫"毯子功".这为的是学生们要是摔了碰了的,有毯子接着,总不会摔碰得太厉害.我小时候,练"毯子功"都是先"拿顶",随着再"上腿"[注:教武功的先生左脚(或右脚)蹬着椅子(或凳子),把练功学生的腰部,平放在左腿的大腿上,学生的头和双腿搭拉在先生大腿的两边儿,先生用手来回晃动.这主要是锻炼学生腰部的活动.但是要注意:先生用左腿的时候,学生的头应当在左边,先生用右腿的时候,学生的头应当在右边.],"下腰";拿"前桥","后桥";甩"小翻",抄"小翻顶".这个阶段过去,再练些短跟斗(也叫小跟斗):翻个"小翻","前扑",来个"单提","蹑子","按头",跑个"虎跳","踺子";长跟斗(也叫大跟斗):"虎跳前扑","小翻提","虎跳蹑子","串小翻"等等.但是这些就都不属于基本功了.在头一个阶段过去,拿开毯子,就该"撕腿"啦[注:现在教学方法改进,取消了"撕腿",以"轧腿"算是正功啦.].撕上二刻钟左右,站起来遛遛腿儿,活动活动,再开始踢腿.踢腿分"正腿","旁腿","十字腿".在过去"轧腿","耗腿"都算是私工,学生没事的时候,自己私底下练,先生们是不把它列在所教的课程里.以上所说,是一般武功基本功;身段基本功那首先得说是"轱辘椅子",其次再练"整云手"和"旦角云手".轱辘椅子——京剧身段谱口诀(一)"轱辘椅子"是身段基本功,是初学演员们必修课程中最主要的一门.它练的是腰上的劲,眼里的神,是一切舞蹈动作的基础.演员们在舞台上所使的舞蹈身段,都离不开"轱辘椅子"的劲.这门基本功练好了,用处是很大的.我学戏时候,学"云手",打"把子","拉戏"才用了一年零七个月;可是轱辘椅子倒轱辘了整整的四年,还是一天不间断的四年.可见当初对这门功课的重视啦.练这门功,要找一把老式样的大椅子.椅子的形式是:类似太师椅,而不是太师椅,要两边儿没有扶手的.椅背儿要高,人坐在椅子上,椅背儿的最上部要在人的膀环儿下边儿.椅背儿不要全实的,中间仅要三分之一的实背儿,实背儿两边都要空的.这三分之一的实背儿不要板平的,要微弯的,上半截要平,下半截要往外凸出的.初步练习的时候,主要是走劲.准备姿态是这样:人端坐在椅子上,两手五指伸开,扶在左右腿的马面[大腿跟儿的下边,磕膝盖的上边叫"马面".]上,两只脚要蹬在椅子下边儿的横撑儿上,人的腰部要与椅背儿贴紧,但要稍留一些空隙.这个空隙,仅仅能勉强塞进两个手指头去就可以啦.由腰部往上,就不要贴着椅子背儿了.练习的时候,动作是这样:(1)心里想着好象要用胸口往前碰,两眼向前直看,由右往左匀,["匀"就是晃,用的是腰上的劲.]匀到左肋巴扇儿贴着椅子左边柱的上端,不能再往左匀了,后背就贴着椅子背儿随往上长身,随往右轱辘. (2)轱辘到椅背儿右头的时候,胸口对着什么地方就往什么地方碰,碰到右肩头要离开椅子,再往下缩腰,膀梢儿离开椅背儿,晃左肩,画一大的弧线,提右肩,闷气拿神.这门功应左右循环着练,还要不间断地每天练,练熟了,就能找着这个"劲"啦.整云手——京剧身段谱口诀(二)"整云手"是练身段基本功时候用的一种"云手".整着用——就是把这一个"整云手"练全了,在舞台上是见不到的.可是演员们在舞台上所表演的舞蹈动作里,差不多都用得着,都是拆着用的.演员们要是能把"整云手"练好,功底儿就磁实多啦!在舞台上表演起舞蹈动作来,就能够运用自如,得心应手;使出舞蹈身段来,就显着好看,自然,不板不僵.在谈"整云手"之前,先说说"云手榫儿".["榫儿"俗称榫子,就是一般木器家具上两部分结合的地方.它的形状是一块木头上做出凹的形状,另一块木头上做出凸的形状,这两块木头是恰好能插在一起的.]"云手榫儿"是起"云手"之前的一个舞蹈姿势.不仅是"整云手"用,其他各。

关于京剧的知识

关于京剧的知识

关于京剧的知识京剧是中国文化的珍贵遗产之一,它起源于清朝的宫廷艺术,经过长期的发展,成为中国传统戏曲文化中的重要代表之一。

这种戏曲形式被称为“中国五大戏曲”之一,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现场表演形式之一,它在演艺史上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京剧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8世纪末清朝乾隆时期,当时是宫廷文化流行的时代,皇帝需要制定一种全新的戏剧形式以应对急剧的文化需求。

因此,在当时,许多戏曲文化的元素被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京剧这种新型戏剧形式。

京剧的演员通常要学习七项基本技能,包括唱、念、做、打、舞、笛、箫。

其中唱是最重要的一个部分,唱腔要求唱腔清晰、高低变化、节奏明快。

念是指唱念式唱法,要求演员唱出平常的口音,还要遵循特定的节奏和韵律。

做是指表演技巧,包括面部表情、身体动作、手势和动作装饰等方面。

打是指舞台上的动作,要求演员在特定的节奏和音乐下进行身体动作。

舞是指京剧舞蹈,它是中国传统舞蹈的一种形式,表现出中国传统美学的韵味。

笛和箫是两种乐器,分别用于伴奏和补充。

京剧的剧目内容丰富,包括历史戏剧、现代剧、闲话、杂谈等,其中每个剧目都包含多种艺术形式的融合,例如歌唱、音乐、舞蹈、戏曲等。

京剧的另一大重要特征是其戏曲表演的化装,演员在舞台上化妆后才能进行表演,这种化妆印刻了各个人物的特点,有时甚至能够清晰地表示出人物的性格。

精美的服装和道具是京剧演出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演员们在舞台上表演时穿着华丽的服装,而舞台上的道具也是与剧情相辅相成的,它们是戏曲表演不可或缺的元素。

此外,京剧的音乐也是一种非常受欢迎的艺术形式,其特点是颇具中国风格的音乐,并有浓郁的地方文化特征,每种乐器都能为整台戏剧增添不少情趣。

总之,京剧是中国的文化宝藏之一,它是中国传统戏曲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因其精髓和深沉的文化底蕴而被世界所知。

对于中国的销售代理,学习和了解京剧是非常关键的,因为深入了解京剧文化不仅可以传承中国各地的文化遗产,更可以传递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念,为强化中国文化自信提供支持。

京剧的基本动作

京剧的基本动作

京剧的基本动作京剧作为中国传统的戏曲形式之一,其表演艺术极富特色,其中包括一系列标志性的基本动作。

这些动作不仅是表演技巧的体现,也是传递角色情感和故事情节的重要手段。

下面是京剧中一些常见的基本动作:1. 身段(Shen Duan)●定义:身段是指京剧中演员的身体动作和姿态,包括走、站、坐、躺等基本动作。

●特点:动作夸张、优美,讲究线条感,强调身体的协调性和节奏感。

2. 手势(Shou Shi)●定义:手势包括手指、手腕、手臂的动作和姿态。

●应用:用于表达情感,或描绘物体,如描画风景、表现用餐、撑伞等。

3. 眼神(Yan Shen)●定义:眼神是指演员通过眼睛的注视、眨眼等动作来表达情感和意图。

●重要性:眼神在京剧中非常重要,可以传达角色的内心活动和情绪变化。

4. 步法(Bu Fa)●定义:步法是指演员在舞台上行走的方式,包括变换的速度、方向和步子的大小。

●种类:如"弓步"、"仆步"、"马步"等,每种步法都有其特定的表现形式和含义。

5. 身法(Shen Fa)●定义:身法是指演员身体的转动、弯曲、跳跃等复杂动作。

●应用:常用于表演打斗、舞蹈等动态场景。

6. 唱、念、做、打●唱(Chang):京剧的唱腔,通过歌唱来表达情感和故事。

●念(Nian):有节奏的念白,用于叙述情节和表达情感。

●做(Zuo):即前面提到的身段、手势、眼神等身体动作。

●打(Da):武打动作,包括舞蹈和战斗场景。

这些动作的学习和掌握需要长时间的训练和实践。

京剧演员通过这些精确而富有表现力的动作来讲述故事,展现角色的性格和情感。

何谓“唱念做打俱佳,文武昆乱不挡”

何谓“唱念做打俱佳,文武昆乱不挡”

是 传 统武 术 的舞 蹈 化 , 一 般分 为 “ 把 子功 ” “ 毯 子 功” 两 大类 。凡 用 兵 器 对 打 或 独 舞 的 , 称“ 把 子
责编 : 袁海波
近 于生 活语 言的 “ 散白” 。无 论是 韵 自还 是散 白 , 都 是经 过 艺术 提炼 的语 言 , 近 乎 朗诵 , 具 有 节奏 感 和 音 乐性 , 在 掌握 了 口齿 、 力度、 亮 度 等要 领
从 乾隆五 十五年 ( 1 7 9 0 年) 到嘉庆 八年 ( 1 8 0 3 年) , 这 十几年 问 , 徽 班 已逐渐 占据 了北 京剧 坛 的
那么, “ 文武 昆乱不挡 ” 又是 什么意思 呢? “ 文武 昆 乱不挡 ” 是个 有着历 史 渊源 的名 词 。
唱、 念、 做、 打是戏曲表演的基本功。唱即歌 唱, 念即念 白, 做是指舞蹈化的形体动作 , 打是指
要 以及人 物 性格 、情绪 发展 的需 要而安 排 的 , 通 过 优美 的音乐 形 象来丰 富文 学形 象 , 使观 众 的听 觉感 官获得 美的享受 。唱是决定戏 曲演员艺术 创
的第一 步 是 喊嗓 、 吊嗓 , 扩 大音 量 , 锻炼 音 质 , 还 要 分别 字音 的 四声 阴 阳、 尖 团清 浊 、 五音 四呼 , 练 习咬字 、 归韵 、 喷 口、 润腔等技 巧 。
念 白和 唱 相互 配合 、 补充 , 是 表达 人 物 思 想
感 情 的重 要艺 术手 段 。念 白大体分 两类 , 一种 是 韵 律化 的“ 韵 白” , 一种 是 以各 种 方 言 为基 础 、 接
删 回 圈
J l > o ∞ H J 田 。广 》 z阂 斟
何谓 “ 唱 念做打俱 佳 , 文武 昆乱 不挡 "

二、京剧的功法

二、京剧的功法

京剧的舞台动作就是戏剧性 舞蹈,而舞蹈主要是通过手、 足的动作表现的。所以,京 剧中足的动作和手的动作一 样,都应是艺术化的动作, 要能够给人以美的享受。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用气——用气是歌唱艺术的关 用气——用气是歌唱艺术的关 键,用气技巧的好坏直接关系 到歌唱质量的好坏。 京剧演唱讲究用“丹田之气” 京剧演唱讲究用“丹田之气”, 即要求气息从“丹田” 即要求气息从“丹田”(小腹) 发出,畅通无阻地经过胸腔、 喉腔,冲击声带,再从口腔、 鼻腔、头腔运出。
换气——因为京剧的唱段 换气——因为京剧的唱段 比较长,旋律比较复杂, 所以在旋律的行进过程中 演员要寻找机会换气,这 在京剧行话中叫“气口” 在京剧行话中叫“气口”。 分“明气口”和“暗气 明气口” 口”。
吐字——京剧行腔特别讲究“ 吐字——京剧行腔特别讲究“字正 腔圆” 腔圆”。在京剧的演唱中,有些字 可以分成字头、字腹、字尾三部分, 它们分别指一个字的声母、韵腹、 韵尾部分。字头要求交代清楚,唱 时用“喷口” 时用“喷口”突出;字腹是主体因 而要求唱得响亮圆润;字尾是唱腔 结束时的归韵,因而要收束得含蓄 有韵味。
京剧的“四功” 京剧的“四功”、 五法” “五法”
“四功五法”是京剧表演艺术最重 四功五法” 要的基本功。 唱、念、做、打为“四功” 唱、念、做、打为“四功”。 手、眼、身、发、步为“五法” 手、眼、身、发、步为“五法”。 “四功”与“五法”是京剧表演体 四功” 五法” 系中演员形体的技法,二者密切相 关,不可分离,因此并称为“ 关,不可分离,因此并称为“四功 五法” 五法”。
念白按形式划分,可分为对白、旁白 与自报家门三种。 对白,是剧中人物相互之间的对话。 对白还有一种边说边唱的形式。 旁白,是指在剧情发展过程中,某角 色在戏台的一旁背着剧中人评价他或 者表达自己内心活动的说白,又称作 “背供”。这是一种直接与观众交流 背供” 思想情感的念白形式。

戏曲表演的四种艺术手段唱念做打

戏曲表演的四种艺术手段唱念做打

戏曲表演的四种艺术手段——唱念做打戏曲表演的四种艺术手段,也是戏曲表演的四项基本功。

唱指歌唱,念指具有音乐性的念白,二者互为补充,构成歌舞化的戏曲表演艺术两大要素之一的“歌”。

做指舞蹈化的形体动作,打指武术和翻跌的技艺,二者相互结合,构成歌舞化的戏曲表演艺术两大要素之一的“舞”。

戏曲在长期发展的过程中,逐渐融合唱念做打各种艺术手段,为搬演故事、塑造人物服务。

早在汉代百戏中就有《东海黄公》的节目,通过武术和杂技,表演简单的故事。

唐代盛行歌舞,以载歌载舞著称。

宋杂剧演出分“艳段”、“正杂剧”、“杂扮”三部分,把歌舞、戏剧、杂耍集于一台,起了相互影响和融合的作用。

元杂剧在表演上已有简单的武打。

明代弋阳、昆山诸腔勃兴以后,在声乐和舞蹈技艺的结合方面渐趋完善。

清乾隆、嘉庆年间,徽调与汉调合流,继承昆、弋的传统,吸收各种地方戏的优点,逐步向京剧演变,大致到了同治、光绪前后,一个以唱念做打多样统一的完整艺术形式才臻成熟。

戏曲剧种为数众多,表演上运用的艺术手段各有侧重。

大抵搬演生活小戏的花鼓、采茶等系统的剧种,载歌载舞;由坐唱形式搬上舞台的滩簧、曲子等系统的剧种,侧重说唱;昆曲、高腔、皮簧、梆子系统的剧种,唱念做打四功并重。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各剧种相互促进,共同提高,上述差别已逐渐缩小。

目前,各剧种大都具备了唱念做打的艺术手段。

戏曲演员按照传统的规程,从小就从唱念做打几个方面接受严格的基础训练,充分掌握了基本的技法和程式,熟悉了各种音乐语汇和舞蹈语汇,而后才能进行艺术创造。

戏曲谚语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领进门”是指口传身授的传艺,“靠个人”则指个人的揣摩、发挥与创造。

戏曲演员幼时一面苦练基本功,一面拍曲学戏,学会几出或十几出传统折子戏后,就开始登台演出,在艺术实践中逐渐学会体验角色,熟悉并发挥唱念做打的艺术功能。

缺少基本功,就失去创作的手段;仅擅基本功的技法和程式,也是难于创造鲜明的艺术形象的。

京剧表演的四项基本功

京剧表演的四项基本功

京剧表演的四项基本功
京剧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其表演技巧相当独特,讲究四项基本功。

这四项基本功分别是唱、念、做、打。

唱指的是京剧演员的唱腔技巧,包括音准、节奏、气息等方面。

念指的是演员的咬字清晰、语音流畅、语调适宜等能力。

做指的是演员的身段表现能力,包括形体语言、舞蹈动作、面部表情等。

打指的是演员的武打表演技能,包括拳、腿、器械等方面。

京剧演员需要全面掌握这四项基本功,才能够在舞台上表现出优秀的演技和表演水平。

同时,良好的表演功底也需要不断的训练和磨练,只有不断地追求进步,才能够越来越好地传承和发展京剧这一瑰宝。

- 1 -。

戏曲表演的四种艺术手段:唱念做打

戏曲表演的四种艺术手段:唱念做打

戏曲表演的四种艺术手段:唱念做打唱戏,有一定的规律,可以说有特定的规律。

就吸纳吞吐、吐字亮腔、声腔和韵、都有一定规律,并非是随意演唱而来。

下文是店铺整理的相关内容,欢迎阅读,仅供参考。

基本功之一:唱学习唱功的第一步是喊嗓、吊嗓,扩大音域、音量,锻炼歌喉的耐力和音色,还要分别字音的四声阴阳、尖团清浊、五音四呼,练习咬字、归韵、喷口、润腔等技巧。

当演员掌握了这一切时,更重要的则是善于运用声乐技巧来表现人物的性格、感情与精神状态。

几百年来,戏曲美学中一直有传声与传情的分歧,有的演员侧重音色和唱腔旋律的美,讲究唱出韵味;有的演员则着重中气充沛、字正腔圆,主张首先要唱出感情。

卓越的演员大都把传声与传情结合起来,通过声乐的艺术感染力,表现剧中人的心曲。

戏曲的唱,从来不是穿插在戏里的独立的声乐表演,而是塑造人物的重要手段之一。

一些优秀剧目,安排唱段是根据剧情的需要,人物性格、思想、情绪发展的需要。

通过优美的音乐形象来丰富和加强文学形象,诉诸观众的听觉感官,正象做和打通过优美的舞蹈形象诉诸观众的视觉感官一样。

因而戏曲的唱,演员的技巧和修养都是决定艺术创造得失、高下的重要因素。

对同一剧目的同一角色,由于演员的体验、理解不同,也由于唱腔唱法不同,逐渐形成了演唱上各种意趣不同的艺术风格。

不同的剧种,对唱的运用也有所不同。

有的唱得多,动辄三五十句,甚至超过百句。

有的唱得较少,在剧中人动情的时刻才设置大段的唱腔。

唱得多的剧种,往往以唱代念,或介乎唱与念之间,润腔较少。

唱得少的剧种,大都在声乐艺术上刻意求工,对行腔度曲,进行高度的提炼。

从戏曲发展的过程来看,唱腔的伴奏是由简到繁的。

古老剧种弋阳腔,采用一唱众和的帮腔形式,仅用简单的打击乐伴奏。

明嘉靖年间正式形成的昆山腔,发展为兼用笙、箫、笛、琵琶等管弦乐器伴奏,音乐效果大为增强。

近代戏曲更加重视伴奏的衬托作用,逐渐增多了乐器的种类,并密切了声乐和器乐的配合。

也有些剧种在主要唱段中停止器乐伴奏,由演员独唱“清板”,以突出声乐的表现力。

中国传统舞蹈京剧的唱念做打

中国传统舞蹈京剧的唱念做打

中国传统舞蹈京剧的唱念做打传统舞蹈和传统戏曲一直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京剧是中国传统戏曲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种,它集唱、念、做、打于一体,以其独特的表演形式和深厚的艺术内涵吸引了众多观众。

本文将从唱、念、做、打四个方面介绍中国传统舞蹈京剧的魅力。

一、唱京剧的唱腔被誉为中国古典音乐的瑰宝,它独具一格的音乐风格和技巧的传承是京剧得以保持其独特魅力的关键。

京剧的唱腔分为三大类:“昆腔”、“京腔”和“豫腔”。

昆腔是京剧中最古老、最基础的腔调,它具有婉转悠扬的特点;京腔则更加高亢、激昂,富有表现力和张力;豫腔则以其悲切、舒缓的音调引人入胜。

京剧的唱腔技巧复杂多样,包括颤音、声调转换、跳音等,演员需要通过长时间的训练和反复的练习才能完美掌握。

唱腔在京剧中不仅是演员表演角色的一种手段,更是艺术家展现情感和角色气质的窗口。

演员们运用唱腔技巧,通过声音的起伏、高低、强弱等变化来表现角色的个性、情感和经历,使观众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角色的内心世界。

二、念京剧中的念指的是表演人物对白的一种方式。

念分为齐念和逍遥念,两种风格各具特色。

齐念是京剧中最常见的念白方式,它以稳定的速度、铿锵有力的音调来表达角色的思想、情感和行动。

逍遥念则更注重情感的变化,演员在表演中通过语调的上升和下降以及音量的变化来描绘角色的情绪,使观众更加真切地感受到角色的内心世界。

念的表演需要演员具备良好的口才和语言表达能力。

他们通过声音的抑扬顿挫、快慢有致的语调和恰到好处的停顿来展现人物的性格和情感变化。

京剧中的念白是有韵律感的,演员必须准确地把握每个字句的节奏和音调,以保证表演的流畅和自然。

三、做在京剧中,“做”指的是演员的动作和舞蹈。

京剧的动作和舞蹈技巧独特精妙,包括手势、身段、步伐、旋转等。

演员通过独特的舞蹈风格来表达角色的个性、情感和状态,使观众能够更加直观地理解和感受角色的内心世界。

京剧的动作和舞蹈需要演员具备出色的身体协调能力和灵活性。

他们通过丰富多样的动作来展现剧情和人物的情感变化,如刀枪、红绳、旗帜等道具的运用都需要演员有高超的技巧和协调能力。

有关“京剧”

有关“京剧”
达欢乐、激越、奔放的感情。 明 清 之际,秦腔由西东传,结合湖北民 间曲调演变而成西皮。 湖北 方言称唱为“皮”,西皮即由西传东的唱腔; 或谓西皮脱胎于秦腔的“皮子”,故名。
• 京剧二黄包括包括导板(倒板)、慢板(慢三眼)、原板、垛板、散板、 摇板、回龙等板式。同西皮相比,二黄一般较为沉着稳重、凝练严肃。 另有反二黄腔调,又叫二黄反调,也包括导板、慢板、原板、散板等板 式,旋律升降起伏较二黄为大。
碎花脸由“花三块瓦脸”演变而来,保留主色,其他部位用辅色添勾花 纹,色彩丰富,构图多样和线条细碎,故称“碎花脸”。
歪脸主要用来夸张帮凶打手们的五官不正, 相貌丑陋,特点是勾法不对 称,给人以歪斜之感。
• 僧脸与太监脸
“僧脸”又名“和尚脸”。特征是腰子眼窝、花鼻窝、花嘴岔,脑门勾 一个舍利珠圆光或九个点,表示佛门受戒。
——
京 剧 文
化 特 征
表现手法
• 京剧表演的四种艺术手法:唱、念、做、打,也是京剧表演四项基本功。
• 唱指歌唱,念指具有音乐性的念白,二者相辅相成,构成歌舞化的京剧 表演艺术两大要素之一的“歌”,做指舞蹈化的形体动作,打指武打和 翻跌的技艺,二者相互结合,构成歌舞化的京剧表演艺术两大要素之一 的“舞”。
伴奏乐器
• 京剧伴奏乐器分打击乐器与管弦乐器。 • 打击乐器有板、单皮鼓、大锣、铙、钹等,称为“武场”。 • 管弦乐器有京胡、京二胡、月琴、三弦,称为“文场”。
既表现性格严肃,不苟言笑,如“包公戏”里的包拯;又象征威武有 力、粗鲁豪爽,如:“三国戏”里的张飞,“水浒戏”里的李逵。 • 白色脸
表现奸诈多疑,如:“三国戏”里的曹操、《打严嵩》中的严嵩。
• 蓝色脸 表现性格刚直,桀骜不驯,如:《上天台》中的马武,《连环套》里的窦

京剧表现手法

京剧表现手法

京剧表现手法介绍
---------------------------------------------------------------------- 京剧的表现手法有四种,分为是唱、念、做、打,这也是戏曲表演的四项基本功。

“唱”指的是唱功;
”念”指的是音乐性念白;
”做”指的是做功;
”打”指的是武打和翻跌的技巧。

这四项缺一不可,通常学习京剧的演员从小就要从这四方面进行训练。

唱念做打在京剧中是相辅相成的,其中唱和念构成了歌舞化京剧表演艺术的两大要素,也就是”歌”,而做和打两者互相结合,是构成了歌舞化京剧中两大要素之一的”舞”,让京剧更具观赏性和艺术性。

京剧是我国三大国粹之一,在文学、表演、音乐、舞台美术等方面都有一套规范化的艺术表现形式,在全国都穿都极为广泛,影响力巨大,
2006年5月,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除了四种艺术表演手段之外,京剧还有生旦净末丑这几种角色划分,为了体现人物性格特征,还用上了不同颜色的脸谱,有红脸、黑脸、蓝脸、绿脸、黄脸、白脸、金脸、银脸等,能将观众快速的代入到情景中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京剧基本功包括唱念做打(一)唱京剧唱腔的抒情性较强,在戏剧冲突强烈﹑人物情绪激动时,常用大段或成套的唱腔尽情发挥﹔此外在叙事、写景、争论、斥责等场合,借助唱功,也可增强艺术感染力。

(二)念京剧的念白,具有一定的音乐性和节奏感,是加工形态的艺术语言,便于与唱相协调。

(三)做做是舞蹈化的形体动作的泛称,是加工形态的生活动作,通过手﹙手势﹚、眼﹙眼神﹚、身﹙身段﹚、步﹙步法﹚等的灵活运用,使人物的形象、气质更增光彩。

在京剧里,大祇当戏剧冲突激化、人物感情波动时,做功的幅度就加大,做功的挥洒就更夸张起来。

(四)打打是传统武术的舞蹈化,用以表现战斗生活或特定的生活情景﹐如跌跤、挣扎、晕厥等。

凡用古代兵器刀鎗剑戟等(习称“把子”)对打或独舞的,称“把子功”﹔在毯子上翻滚跌扑的﹐称“毯子功”,还有成套的连续性的武功技术,如“起霸”、“走边”、“趟马”等,一般用来渲染战斗气氛和英武人物的精神面貌。

京剧的唱念做打,具有严格的程序性,不同的角色行当有不同的规范和路数。

角色之间密切配合﹐演员与乐队之间相互默契,才能做到场面紧张而有条不紊,战斗激烈却具有美感。

唱念做打还具有难度很高的技术性,高水平的演员大多能运用娴熟、精确的技巧为塑造人物服务,有些还属于特技性质,如髯口功、翎子功等,常被用来表现人物内心的愤怒、惶恐或慌乱。

水袖功、甩发功、髯口功等是一般演员都必须掌握的基本技巧。

在京剧界里常能听到人们谈起京剧基本功的“四功五法”,四功——唱、念、做、打;五法——手、眼、身、法、步。

我认为应该是“五功四法”才更有道理。

五功即唱、念、做、打、舞;四法为手、眼、身、步。

舞台上很多程式动作如“走边”、“趟马”等等,都是舞蹈化的,所以这项“舞功”演员是要具备的。

五法中手法、眼法、身法、步法,可以解释出来,但“法”字显然解释不通,所以我认为“四功五法”应改称为“五功四法”才更合理。

京剧的基本功也分几个层次,如腿功、飞脚、旋子和翻筋斗等等,都属于最底层的基本功,这些基本功应称之为基础功。

五功的——唱、念、做、打、舞,这五样基本功,就应属于高层次的基本功了。

其中唱功要求字正腔圆,吐字清楚。

再进步到唱腔有韵味就要有一定的功力了。

念功也称为“道白”,这又比唱功更难,梨园界有一句话——“千斤话白四两唱”。

可见在京剧舞台上念功的重要性与其难度之大了。

京剧的念白是要靠演员念出阴阳顿挫与韵味来的,这就要比唱出来的韵味难度大多了。

做即表演,与四法中的眼法紧密相结合,演员运用各种面部神态将人物内心的活动表达出来。

因为我们演员是要在台上演戏、演人物的,所以做功是所有演戏的演员都应具备的。

但做功又不是每个演员都可以掌握和运用自如的。

这就要看演员的艺术造诣与艺术修养了。

京剧的艺术家们到后来比的就是这门“做”功。

【梨园世家·李孟嘉】
京剧的把子功,俗称打把子,很多人都会,但不是每个人都可以打得好,京剧演员的打与练武术的打不一样,京剧演员要求手里非常有分寸,要讲究绵软,不能伤人。

现在有些演员不太重视打把子,认为学会了把子的套路就已经掌握了把子功,其实这只是刚刚入门,谈不上什么功力的。

把子功的最高阶层是要求演员打出戏来。

舞功,是指京剧的舞蹈,即形体表演,这种功先要有好的老师教导什么是规矩。

之后还需要演员有一定的辨别能力和敏锐的目光,才能够进步。

看不出好看与难看的演员是不容易有进步的。

四法中手法的表现有指、掌、拳等。

眼法有喜、怒、忧、思、悲、恐、惊等不同的表演方法。

身法即身段。

步法就是京剧舞台上所用的各种台步,如圆场、醉步等等。

步法在以前很讲究,什么行当、穿什么服装,走什么步法都是不同的,如花脸走虎形步;老旦牛形步;武丑鸡形步;方巾丑象形步;彩旦鸭形步;生行用什么步;闺门旦、花旦、泼辣旦等走的步法也都不相同。

还有演清朝戏的台步也不同于其他戏。

现在这些前辈艺术家们从大自然中领悟,经过提炼,再运用到戏曲舞台上的东西已经所剩无几了。

如果我们这代人当中有谁能够多继承一些这样的传统东西,我想这就是对京剧事业的莫大贡献!(北京京剧院李孟嘉)
作者简介:李孟嘉,北京京剧院优秀青年武生演员。

1974年出生,1985年考入中国戏曲学院附中。

从艺师伯王金璐、王鸣仲、尚长春,老师叶蓬、杨少春、马玉璋、李景德、刘学钦、江长春、杨长秀、米福生、武春生、丁震春等。

15岁开始得到祖父李洪春的亲传。

又跟伯父李金声、李玉声、李润声,父亲李世声学武生、武老生和红生戏。

所演剧目:《鱼肠剑》、《雅观楼》、《八大锤》、《蜈蚣岭》、《战冀州》、《战马超》、《宁雁岭》、《回荆州》、《小商河》、《挑华车》、《闹天宫》、《对刀步战》、《林冲夜奔》、《赵云截江》、《古城会》等。

在戏校学习期间曾随中国戏曲学院赴新加坡进行艺术交流演出,在《闹天宫》中扮演孙悟空。

2005年应英国中华文化中心邀请,赴英国讲学并示范演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