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层有效性评价
储层地质学(中国石油大学)-5储层评价内容
(1)颗粒成分:陆源碎屑和盆内碎屑。盆内碎屑主 要是碳酸盐鲕粒、球粒、内碎屑和化石碎屑。
(2)填隙组分:杂基和胶结物。
杂基主要指粘土杂基,次为灰泥和云泥杂基。胶 结物指成岩期在颗粒缝隙中形成的化学沉淀物,如碳 酸盐矿物、硅质和其它铁质矿物等。
3.结构
(1)碎屑岩结构的内容包括:粒度、球度、圆度、 形状、表面特征、粒度分析的有关参数(平均粒度、 中值、标准偏差、分选系数、偏度、峰度)及图件 (结构散点图、概率累积曲线图、C-M图等),还有 胶结类型、胶结物结构、结构成熟度、孔隙结构等。
实例: 广利油田沙四段储层孔隙类型及孔隙结构
1 孔隙类型 (1)粒间孔隙:最发育的一种孔隙类型,约占孔隙总量的85%。 (2)粒内溶孔:在长石中最为常见。 (3)铸模孔隙:碎屑颗粒被全部溶蚀而且保存了其原有外形的孔隙。 (4)微孔隙:填隙物内或颗粒内的微细孔隙及颗粒内的微裂缝。
2.孔隙结构 六种类型:即A、B、C、D、E、F 型 (1)A型:颗粒分选较好,孔隙大而且连通性好,填隙物少。 (2)B型:颗粒分选不好,大小混杂。 (3)C型:颗粒分选较B型好,但孔隙由于胶结物分布不均匀。 (4)D型:颗粒分选很差,而且杂基很多,不均匀充填孔隙。 (5)E型:颗粒细小,杂基含量相当高,孔隙为杂基内微孔。 (6)F型:胶结物含量很高,且胶结物溶蚀较少,连通极差。
Gp<0.1 or αp<0.8 储层为异常低压 Gp=0.1 or αp=0.9-1.0 储层为正常压力 Gp>0.1 or αp>1.2 储层为异常高压
(二)评价方法 1.地温的评价方法 (1)地温的测量方法:
一是随测井仪器测量; 二是随地层测试器测量。 (2)古地温的评价方法: 一是以镜质体反射率为地温计的方法; 二是粘土矿物及其他自生矿物为地温计的方法。
储层评价技术(一)
常用的碎屑颗粒粒度分级表
十进制
颗粒直径(mm)
>1000 1000~100 100~10
10—1
巨砾 粗砾 中砾 细砾
1—0.5 0.5~0.25 0.25~0.1
粗砂 中砂 细砂
0.1—0.05 0.05~0.01
粗粉砂 细粉砂
三、油气储层地质学的近代进展
80年代以来:
1、 储、产层一体化组合研究 四性资料—测试—试井—生产动态—生产测井综合研究 重点: 产层参数、产层特征、产能判断
2 、储盖层综合研究 强化盖层研究,确定盖层封闭能力,计算盖层封闭油气 柱高度。 ——准确确定储层有效性
3 、构造、储层综合研究 1)构造和断裂的演化与储层形成机制——孔隙发育 2)不同构造类型的储层与油气富集关系——有利构造 圈闭
薄片鉴定
2、填隙组分 杂基(粘土和灰泥)和胶结物。 胶结物指成岩期在颗粒缝隙中形成的化学沉淀物。 主要为: 碳酸盐矿物(方解石、白云石和菱铁矿) 硅质—石英、玉髓和蛋白石 其它铁质矿物(赤铁矿、褐铁矿和黄铁矿) 硫酸盐矿物(石膏、硬石膏、重晶石(少见))
三 、结构
1 、粒度 一般采用十进制粒度分级,编制粒度概率图和求粒 度参数多采用2的几何级数制。 砾和砂的分界也可定在2mm、粉砂和粘土的分界也 可定在0.0039或0.005mm
建立岩、电关系综合剖面。 主要测井曲线: 自然电位、微电极、感应、自然伽马、密度、声波、 地层倾角等 五 、分类进行分析化验 岩石薄片,铸体薄片,荧光薄片、粒度分析、重矿 物分析、阴极发光薄片、电子探针分析、扫描电镜、 X-衍射分析、微量元素分析、稳定同位素分析、图 像分析、压汞分析、油层物性分析。
《陆相断陷湖盆泥页岩油藏地质特征及储层有效性评价》记录
《陆相断陷湖盆泥页岩油藏地质特征及储层有效性评价》读书札记目录一、内容概述 (2)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3)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3)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5)二、陆相断陷湖盆泥页岩油藏地质特征 (7)2.1 湖盆构造特征 (8)2.1.1 构造单元划分 (10)2.1.2 断陷带划分 (11)2.1.3 断层特征分析 (12)2.2 泥页岩沉积特征 (14)2.2.1 有机质丰度分析 (15)2.2.2 热解特性研究 (16)2.2.3 沉积环境探讨 (17)2.3 油藏特征 (19)2.3.1 油气藏类型及分布 (20)2.3.2 储量计算与评价 (21)三、储层有效性评价 (23)3.1 储层物性评价 (24)3.1.1 孔隙度评价 (25)3.1.2 渗透率评价 (26)3.1.3 饱和度评价 (27)3.2 储层敏感性评价 (29)3.2.1 水敏性评价 (30)3.2.2 盐敏性评价 (31)3.2.3 地层水敏感性评价 (32)3.3 储层微观孔隙结构评价 (34)3.3.1 孔隙类型及组合特征 (35)3.3.2 孔隙结构演化特征 (36)四、结论与建议 (37)4.1 结论总结 (38)4.2 建议与展望 (39)一、内容概述陆相断陷湖盆泥页岩油藏地质背景:介绍了陆相断陷湖盆的地质构造特征,包括地形地貌、构造运动、沉积环境等,为后续分析泥页岩油藏的形成提供了基础。
泥页岩油藏的地质特征:详细描述了泥页岩油藏的分布特征、岩石学特征、地球化学特征等,包括其成因机制和演化过程。
重点探讨了泥页岩作为油藏的主要储油岩类的特性和优势。
储层有效性评价的意义和方法:阐述了储层有效性评价的重要性,并介绍了相关的评价方法和标准。
这包括对储层物性、含油性、产能等方面的评价,以及如何通过实验和数据分析来评估储层的有效性。
实例分析:通过具体实例,分析了陆相断陷湖盆泥页岩油藏的实际情况,包括其地质特征、储层特征以及开发潜力等,为后续研究提供了实际参考。
石油生产中的油井储层评价与改进技术
石油生产中的油井储层评价与改进技术石油是目前世界上最重要的能源之一,而油井储层评价与改进技术是石油生产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
本文将对油井储层评价的重要性进行探讨,并介绍一些常用的改进技术。
一、油井储层评价的重要性油井储层评价是对潜在储量、岩石结构以及石油流动性等方面的评估,它是油田开发和生产的基础工作。
通过有效的储层评价,可以为决策提供准确的数据和信息,降低勘探风险,提高钻探效率,合理安排开发方案,最大程度地提高采收率。
1.1 潜在储量评估潜在储量评估是对储层中的可采资源进行量化分析,从而确定储层的生产潜力。
通过评估储量,可以评估油井的商业价值,为开发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1.2 岩石结构评价岩石结构评价主要是对储层中的孔隙结构、渗透率和孔隙度等进行分析,从而了解储层孔隙性质,评估岩石的储集能力。
合理评价岩石结构可以帮助确定最佳抽采方式,提高油井产出效率。
1.3 石油流动性评价石油流动性评价是对储层中的石油流动能力进行测算和分析。
了解石油的流动性可以帮助确定最佳生产方法,并优化生产工艺,保证油井的稳产。
二、常用的改进技术为了更好地评价和开发油井储层,石油行业不断研发和应用新的改进技术。
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技术。
2.1 测井技术测井技术是通过油井井身中的测井仪来获取储层的物理和化学参数,包括孔隙度、渗透率、含油饱和度等。
通过测井数据的分析,可以对储层进行详细的评价和解释,为生产决策提供依据。
2.2 电子束成像技术电子束成像技术是利用电子束对储层进行高分辨率成像,通过观察岩心样品的微观结构和成分,可以更准确地评估储层的孔隙结构和孔隙度。
这种技术可以帮助解决岩石结构评价中的一些难题。
2.3 储层模拟技术储层模拟技术是通过建立储层模型,模拟石油在储层中的流动规律和行为。
通过模拟,可以优化生产方案,提高采收率。
储层模拟技术是目前油田开发中常用的技术之一。
2.4 增产技术增产技术是通过改变油井生产方式和工艺参数,增加油井的产出。
复杂碳酸盐岩储层测井有效性评价
摘
要: 裂缝 的有 效性 主要 取决 于裂缝 的张开程度和径 向延伸情 况, 电阻率成像测 井能有效识别裂缝 , 它不能对 微 但
裂缝 的径 向延 伸 情 况做 出判 断 , 用 微 电阻 率 成像 测 井 与 方位 电 阻率 相 结 合 的 方 法 可 确 定 裂缝 的 有 效性 。对 于没 有 测 采 新 技 术的 井 , 用双 侧 向的 差 异 特 征 也 能 确 定 裂缝 的有 效 性 。对 于碳 酸 盐 岩 中 复 杂孔 隙结 构 储 层 、 状地 层 、  ̄ q , 利 层 孤 LN
裂 缝 的径 向延伸远 , 裂缝为有 效 裂缝 , 当微 电阻率 图 上 显示 有 裂缝 在 A 图上 没 有显 示 时 , 表 明该 裂 RI 则 缝 的径 向延伸 较浅 , 裂缝 为无效 裂缝 。 图 1 L l 1 F 测 井 与 AR 测井 对 比图 , 是 d - 井 MI I
西南石 油大学学报 ( 自然科 学版)
2 1 年 4月 第 3 01 3卷 第 2期
J un l f o twe t erlu Unv ri S in e& T c n lg dt n o r a o uh s toe m iest ce c S P y( eh oo yE io ) i
电阻 率 图上显 示 的裂 缝 在 A I R 图上 也有 时 , 明该 表
采用 微 电阻率 成像测 井 与方位 电 阻率相结 合 的方法
可确 定裂缝 的有 效性 。对 于没有 运用 测 新技 术 的 井 , 用双侧 向的差异 特征 也能 确定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裂缝 的有效性 。 利
对 于 复 杂孑 隙结 构 储 层 、 状 地 层 、 L 层 孤立 孑 洞 性 地 L 层 , 规测井 } 线显示 为好 储层 , 常 } 打 但该 类地 层试 油往
合川气田须家河组低孔隙度低渗透率砂岩储层有效性测井评价
司马立 强,姚军朋 ,黄丹 ,袁龙
( 南 石 油 大 学 资 源 与 环境 学 院 ,四川 成 都 6 0 0 ) 西 15 0
摘要 :合川气 田须 二段气藏 属低 孔隙度低渗透率或特低孑 隙度特低渗透率储层 , 层有效性评价 是测井评价 的重 L 储
点和难点 。合 川气 田须 二段储集岩填 隙物成分复杂 , 岩性 细 , 储层物性差 , 地层水 矿化度 高, 水膜厚度 大 , 这些特征
t a:itrt i tr lo j h tg eo d S g n T 2 eev i rc sc mpi td h t nesia maei f eS a eS c n eme t( X )rsror o k i o l ae tl a Xui a c
a d l h l g s f e e e v i p o e te r o o d;f r to t ri i h s l i n h r n t o o y i i ;r s r o r r p r i sa e n t o i n g o ma i n wa e sh g a i t a d t e e n y
运用MDT测井技术评价储层的有效性
自然 电位稍有正异常 ,密度值 明显较高 ,声波和 中子值降低 ,电阻率值 明显升高 ,出现尖峰。 ( 3)寻 找 具 有 一 定 孔 隙 度 且 电 阻率 相 对 增 高
的层 段 。在 泥 质含 量较 少 的 地 层 段 ,寻 找 密度 值 较 低 ,声波 、 中子 比较 高 的层 段 ,可能 为储 层段 。 由于本 区泥 质 的声 波 时差 值 和 中子值 都 较 高 ,而 砂 岩段 相 对 泥 岩 段 声 波 时差 和 中子 低 ,因此 储 层
测 。本 文 就பைடு நூலகம்MD T测试 技术 在评 价 储层 有 效 性 方 面
的运 用进行 讨 论 。
1 常规 测 井评 价 储 层有 效 性
11储 层定 性 识别 .
段 的声波时差值和 中子值相 比其 围岩泥岩段反有 下降的趋势 。储层段声波时差大于 8 st 0 e;中子 孔 隙度 大 于 2pU 且 随 泥质 含 量 增 大 而有 所增 大 ; 2 .,
研 究 区内一般 高 于 9A I 自然 电位 为相对 平 直 的 5 P;
0 引 言
模 块式 地 层 动态 测试 器 MD T是 斯伦 贝 谢公 司 在9 O年代 推 出 的一 种新 型地 层测 试 器 ,是 最先 能 够 测 量 地 层 渗 透 率 各 向异 性 的 电缆 地 层 测 试 器 。 新 一代 模 块式 地 层测 试 器 MD T具 有较 强 的 组合 能 力 、流 体 动态 实 时监 测 功能 、严 格压 力控 制 取 样 、 双 封 隔器 整 段 封 隔 测 试 以及 多探 针 同时 测 量 等 优
基 线 ;声 波 和 中 子测 井 相 对 为 高 值 ,研 究 区 内 的
泥岩段声波和中子值一般不低于 9 st 3p ; 7 e 和 0 . U 密 度 相对 纯 砂 岩 为 低 值 ,一 般 为 23 . 5~2 5/m ; . c 4g 电阻率曲线相对砂岩一般为低值 ,研究 区内的泥 岩段电阻率值一般不超过 5 m Q・ 。 ( 2)去 掉 致 密 层 。研 究 区 内发 育 有 一 些 致 密 层 。致 密 层 具 有 明显 的 响应 特 征 ,依 据 这 些 特 征
分析石油地质勘探与储层评价方法
分析石油地质勘探与储层评价方法【摘要】石油地质勘探是石油勘探开发中至关重要的环节,通过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和钻井勘探等方法来寻找潜在的油气储集层。
储层评价则是对勘探获得的地质数据进行分析评价,判断储层的储集性能。
地球物理勘探方法通过地震、电磁等手段探测地下构造;地球化学勘探方法则是利用地下气体、液体等化学特征来判断油气的分布情况;钻井勘探方法通过钻井获取地层样品进行分析。
储层岩性评价方法和储层孔隙结构评价方法则是对储层进行岩性和孔隙度等方面的评价。
综合石油地质勘探与储层评价方法可以更准确地找到潜在的油气资源,为石油勘探开发提供有力支持。
【关键词】石油地质勘探、储层评价、地球物理勘探、地球化学勘探、钻井勘探、储层岩性评价、储层孔隙结构评价、综合性。
1. 引言1.1 石油地质勘探的重要性石油地质勘探是石油工业的重要基础,是寻找石油和天然气资源的关键步骤。
通过石油地质勘探,可以找到潜在的油气储集层,并确定其位置、规模和分布情况。
这对于发现新的石油田和天然气田,提高勘探开发成功率,增加资源储备,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石油地质勘探可以帮助开发人员更好地了解地下结构、沉积岩层和地质体系,从而为采油勘探提供准确的地质和地球物理资料。
通过石油地质勘探,可以及时调整勘探开发策略,提高勘探效率,降低勘探风险,为石油和天然气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和数据支持。
石油地质勘探的重要性在于其能够为石油工业提供准确、可靠的地质信息,有助于找到潜在的油气资源,提高勘探开发成功率,促进石油工业的健康发展。
石油地质勘探不仅是一项必要的技术活动,更是石油工业发展的基石和关键环节。
1.2 储层评价的意义储层评价是石油地质勘探的重要环节之一,其意义重大。
在储层评价过程中,可以对储层的岩性、孔隙结构等进行详细分析和评价,从而了解储层的物理特征和储集石油的能力。
通过储层评价,可以帮助石油公司确定石油储量、预测产能、选择合适的开发方案,并最终实现有效的油田开发和管理。
龙岗地区雷口坡组复杂碳酸盐岩储层有效性评价
发 育 , 缝对 储 层 的储 集 、 裂 渗流 影 响较 大 。储 层基 质 具有 低孔一 特 低 孔 、 渗特 征 , 隙度 主要 分 布 低 孔 在 1 ~ % , 均孔 隙度 为 25 % ; % 5 平 .5 渗透 率 主要 分 布 在 0 0 1 0 ~ .0 .0 ×1 ~ 0 10×1 m 。 0~
物性 、 裂缝 , 一步评 价 了储层有效性。 进
关键词 : 岗地 区; 口 组 ; 盐岩 ; 龙 雷 坡 碳酸 角砾岩 ; 有效性评 价
中图分类号 :E 2 . T l2 2 文献标识码 : A
引 言
龙 岗地 区 雷 口坡 组 复 杂碳 酸 盐 岩储 层 主要 发
孑 、 内溶 孔 为 主 , 问 孔 、 问 溶 孔 次 之 。构 造 L粒 晶 晶
雷 4 亚 段储 层 岩性 复杂 , 白云 岩 、 质 白云 以 灰 岩 为 主 , 要发 育颗 粒 云岩与 粉 晶 白云岩 。储层 岩 主 石 结构 类 型多样 , 砾岩 发育 , 砾成 分 复杂 。 角 角
1 2 物 性特 征 .
2 储层有效性评价
2 1 岩性 评价 . 2 1 1 储层 岩石 类 型与有 效性 的关 系 ..
储 层 孔 隙 空 问包 括 多 种类 型 孔 隙 和 多种 成 因
裂缝 。其 中, 储层孔 隙类型 以残余粒 间孔 、 粒问溶
储 层岩 石类 型 以颗粒 云岩 、 晶云岩 为主 。颗 粉
收稿 日期 :0 1 14 改回日期 :0 1 34 2 10 2 ; 2 10 2 基金项 目: 国家科 技重 大专项“ 大型油气 田及煤层气开发” 子课题 “ 酸盐 岩缝洞 型储层 测井识别与评价技术应用 ” 2 8 X 5 — 2— 0 ) 碳 (0 Z 0  ̄9 0 0 1 作者简介 : 王亮 ( 96一) 男 , 0 年毕业于西南石油大学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 , 18 , 2 8 0 现为西南石油大学地球探 测与信息技术 在读硕士研究 生 , 主要 从事地球 物理测井解释及地 质应用 方面的研究工作
洞穴型储层的有效性评价方法研究
等, 被油 气和水 等流 体充满 。一 般情 况下 , 视未 充填 平 部分充 填洞 穴为有效 储层 ,而全充 填洞穴 中由于 "
从 电成像 图像 上看 ,未充填 和部 分充 填洞穴 储
层 扩径严 重 , 电成像 出现拖 滑现 象 , 呈 团状杂乱 整体
充填物有 地下 暗河沉 积砂 岩 的存 在 ,使此 充填 物的
波渗透率值和能量损失指示的大小来看,除完全充 填 砂泥 质 洞穴储 层 外 ,斯 通利 波 渗透 大于 4 D、 m 斯
2 1 年 第 2期 01 总 第 12艄 8
・
外 测 井 技 _ 术
W (RLD W ELL LOGGI ) NG TECHNOL0GY
AD . r2011
Toa 82 tl1
1 3
基础 科学 ・
洞 穴型 储 层 的有 效 性评 价 方法 研 究
王伟 佳 1 赵 军 顾宏伟 z 吴庆宽 2
指 泥质等 部分充 填溶 洞 , 有效 的储 集空 间 , 有 油气 产
出量可 以达到工 业标 准 ;无充填 指溶 洞未 充填 泥质
或 溢流 现象 。 分 充填型 、 部 未充填 型洞 穴与 完全充 填 型洞 穴特 征正 好相 反 : 井径 扩径 , 深浅侧 向电阻率有
幅度 差且 明显 降低 , 三孔 隙度 曲线呈高 孔 隙显示 、 钻 井 上 出现放空 、 泥浆 漏失 或溢流 。
1 根据 洞 穴 充 填 程 度 判 断 有效 性
基 金 项 目 : 球探 测信 息与 技 术 省 重 点 学科 建 设 项 目 金 资助 ( 号 Z 地 基 编 XK- s 2 0 0 5 0 6 。 j 一 0 9 2 ~ 1 )
作 者简 介 : 伟佳 ( 8 一 , , 南石 油 大学 在 读硕 士研 究生 , 主 要 从 事 测 井 解释 及 测 井方 法研 究 方 面的 工 作 。 王 1 3 )男 西 9 现
塔河油田储层裂缝测井识别和有效性评价
第 3期
测
井
技Leabharlann 术 Vo. 6 No 3 13 .
21 0 2年 6月
W ELL LOGG1 NG TECH N0LOGY
Jn 2 1 u 02
文章 编号 :0 41 3 (0 2 0 —2 10 1 0—3 8 2 1 ) 30 6—6
塔 河 油 田储 层 裂 缝 测 井 识 别 和 有 效 性 评 价
p o lm n v la in f h fa t r e fcie e s I t i p p r we t d t e r cu e r b e i e au t o t e r cu e fe tv n s . n h s a e , o su y h fa t r ef cie e swi h aao o e fe tv n s t t ed t fc r ,wellg ig h l o gn ,F Ia dDS .A sf rfa t r d r s r or h M n I o r cu e e e v isi t e n Or o iin f r to d vca o ma in, Ta i b sn, a c m bn to f FM I d t n rm a i o i ain o aa a d ARI d t t i ee t a a wi df r n h f i v siain d p h yb s d t t d a il x e d d d p h f h r cu e ,a d a ay et e n e t t e t sma eu e osu yr da t n e e t so efa t r s n n ls h g o e t
缝 的有 效性 。
关键词 :测井评价 ; 碳酸盐岩 ; 储层裂缝 ; 测井识别 ; 有效性 ; 塔河油 田
锦州25—1南油田储层裂缝测井识别及有效性评价
中等 ,渗透 率低 ,裂缝 密度 中等 。 Ⅲ类储 层 以水 平 裂缝 为主 ,储 层 孔渗性 能 差 ,不 能作 为有 效储层 。
总体而 言 ,锦州 2 — 南 油 田储 层物 性好 ;主要 为 I类 和 Ⅱ类储 层发 育 ,是油气 的有 利储 集空 间 。 51
5 结
论
1 )裂缝 在 成像测 井上 表现 为低 电阻 率特征 ,在常 规测 井 上表 现 为 电阻 率显 著 下 降 ,密度 降 低 ,声 波 时差 大 幅增 高 。 2 )该 区主 要发育 NE向和 NW 向 2组 裂缝 ,其 次发育 E 向裂 缝 ,倾 角 以低 角 度 和高 角度倾 斜 缝 W
储 层 物性较 好 。
4 储 层 裂缝 有 效 性 评 价
依 据油 藏试 油 和生产 动态 资 料 ,利 用 储 层 裂缝 产 状 、密 度 、孔 隙度 、渗 透 率等 参 数 ,将 锦 州 2 — 51 南 油 田储层 裂缝 有效性 划 分为 3类 ( 见表 2 。 )
I类储 层靠 近断 裂破 碎带 ,物性 整体 较好 ,以
为 主 ,有效 裂缝 密度 约为 0 5 . . ~3 5条/ m,裂 缝测井 孑 隙度介 于 0 L %~2 %之间 。 0
3 )依据 裂缝 产状 、密度 、孔 隙度和 渗透率 ,对 锦州 2 — 南 油 田不 同井段 储层 裂缝 的有效 性 划分 了 51
好 ( 、中 (I 、差 (l 3 ,其 中 I、 Ⅱ类 储层 占主导地 位 , Ⅲ类 次之 ,总 体 上表 现 为物 性好 的 I) 1) I) 类 1
・5 ・ 6
长 江 大 学 学 报 ( 然 科 学 版 ) 理 工 * 油 工业 技 术 自 石
21 年 7 02 月
龙岗地区礁滩储层有效性评价
以伊利石为主。
11飞三一 飞一 上部灰 岩孔 隙型储 层 .
飞仙关组 至长兴组 , 向上分布着多套储层 , 纵 通过
以泥 晶灰岩、 晶灰岩为主 , 粉 其次为亮 晶鲕粒
试油验证 , 部分储层高产 , 也有部分储层为低产甚 灰 岩。后期成岩作用包括方解石重结 晶作用 以及 白云 质含 量普 遍 低 于 5 %。 至干层。但这些储层 的常规测井 曲线 响应特征却 轻 微程 度 的 白云化 作用 ,
西南石 油大学学报 ( 自然科 学版)
21 0 2年 2月 第 3 4卷 第 1 期 Ju a o uh sP t lu Unvri ( c n e eh ooyE io ) o r l f o twet e oem iesy Si c &T cn lg d i n S r t e tn
摘
要 :龙 岗地 区二 叠 系长兴组 的生物礁 、 叠系飞仙 关组的鲕粒滩都是很有潜力的礁滩型储层 , 据储 层特 点将 其 三 根
分为 4种类型 : 飞三一 飞一上部灰岩孔 隙型储层 , 飞三一 飞一 中部 云岩溶孔型储层 , 长兴组灰岩孔 隙型储层 , 长兴组
云岩孔洞、 裂缝一 孔洞型储层 。通过 薄片、 压汞 、 T测试 、 MD 电成像 、 斯通利 波等 综合评价 4套储层 的有效性 , 认为长 兴组云岩孔洞 、 裂缝一 洞型储 层有效性 最好 , 三一 飞一 中部云岩溶 孔型储层其 次, 孔 飞 飞三一 飞一上部灰岩孔 隙型储
钭 撑虫崴 扭
V 13 b . 4No 1 e . 0 2 . F b 2 1
编辑 部 网址 :ht / t / p: www. u bc m s wp x .o
文章编号 :17 —5 8 (0 2 0 —0 7 — 7 6 4 0 6 2 1) 1 1 6 0 中图 分 类 号 : 6 8 P 1
储层评价
若定义 KPOR = K/Φ,则依据 KPOR值大小判断孔隙结构的复杂性 ,进而可以定性 地判别储层的产液能力。研究结果表明 ,在中央凹陷带 ,中、 粗喉道储层所占比例 仅为 1/ 5 (此类不需改造即可获得较好产能) ,大部分储层为细微储层(需进行大规 模的储层改造才能取得较好效果) ,在此基础上再结合其他地质资料对储层进行精 细评价。
.
1、 储 层 基 本 特 征
储层定义:在自然界中,具有一定储集空间并能使储存在其中的流体在一定压差下可流动 的岩石称为储集岩 。由储集岩所构成的地层称为储集层。 1.1 储层基本属性 (1)孔隙性: ①储集空间(广义的孔隙)。储集岩中未被固体物质所充填的空间部分称为储集空间。 ②孔隙的大小:孔隙是被岩石颗粒包围的较大储集空间它是流体的基本储集空间 。 ③孔隙的连通性:连接二个孔隙的通道称为喉道。孔隙按其对流体渗流的影响可分为两类: 有效孔隙和无效孔隙。 ④孔隙度:它是反映岩石中孔隙的发育程度。可划分为总孔隙度和有效孔隙度。
致密碎屑岩储层评价方法 研究
.
背景介绍
碎屑岩储层是我国非常重要的一类储层,其油气储量约占总 储量的90%以上,碎屑岩储层的基本属性和碎屑岩评价技术与 方法,包括储层岩石学研究、储层沉积相分析、储层成岩作用 研究、储层空间和物性评价、含油性评价、综合评价几个方面。 在我国碎屑岩油气储量约占总储量的90%以上。因此,对碎屑 岩储层进行评价具有重要的意义。
.
.
312 渗透率计算方法 渗透率是最能反映储层物性特征的参数 ,可利用岩心渗透率与孔隙度拟合方法计 算得出 ,但由于与孔隙度的相关性较差(相关系数为 0156) ,导致用该法计算结果 误差较大。进一步研究表明 ,渗透率不但与有效孔隙度Φ有一定相关性,还与泥质 含量(V sh ) 、 粒度中值( Md ) 、 束缚水饱和度( Swirr )等参数密切相关。因此 可用线性回归分析建立研究区渗透率 K与Φ,V sh , Md , Swirr各参数值的数学模 型 ,即
裂缝型碳酸盐岩储层的有效性评价方法研究
缝, 裂缝改善了岩石的渗透性、 空隙空间的连通性 , 并有 利 于孔 隙水 和 地下 水 的活 动及 溶 蚀 缝 洞 的发 育 , 成统 一 的孔 、 、 系统 。碳 酸 盐 岩裂 缝发 育 形 缝 洞 带往 往 也是 储 层 最发 育 的地 带 , 至是 油 气 聚集 最 甚 有利 的地 区 。裂缝 的有效 性是 指裂缝 的张开度 和相 互间的连通状况及径 向长度 , 从理论上讲 , 张开度大 于 0. 的裂 缝 均有 效 , 是 根 据格 里 费 思破 裂 1 m U 但 理论 , 裂缝 的张开 度 越 大 , 伸就 越短 。 因此 , 延 不能 说裂 缝张 开度 越大 , 有效 性就 一定 越好 , 必须 同时兼
电阻率 值 。有效 的张开裂 缝在声 电成 像 图上总会 有 比较 明显 的显 示 , 但要 注意裂 缝是 否被 充填 。
作者简 介 : 王裕民(94 )男, 1 8 一 , 长江大学在读硕士研究生, 先主要从 事测井解释与测井方法研究方面的工作。
2 1 年第 6 0 1 期
王裕 民, : 等 裂缝型碳 酸盐 岩储层 的有效性评价方法研究
4 6
2 1 年第 6 01 期 总第 16 8期
国 外 测 井 技 术
W 0RL W EL L D L 0GGI T HN0L NG EC 0GY
De . c201 1
T tl1 6 oa 8
・
开发应 用 ・
裂缝型碳酸盐岩储层 的有效性评价方法研 究 Fra bibliotek王裕 民 叶志红
页岩孔隙度、渗透率和饱和度测定
页岩孔隙度、渗透率和饱和度测定
页岩的孔隙度、渗透率和饱和度是评估其储层性质和有效性的关键参数。
1. 孔隙度(Porosity):指的是岩石中的孔隙空间相对于总体积的比例。
在页岩中,孔隙度通常比较低,一般在1%到10%之间。
常用的测定方法包括密度测定、核磁共振等。
2. 渗透率(Permeability):指的是岩石中孔隙连通并能够流体通过的能力。
在页岩中,由于其细粒结构和复杂的孔隙系统,渗透率通常非常低。
直接测定页岩渗透率较困难,常采用压汞法、气体吸附法、核磁共振等方法进行间接测定。
3. 饱和度(Saturation):指的是在岩石孔隙中被流体占据的比例。
在页岩中,饱和度通常是指液体(如原油或天然气)在孔隙中占据的比例。
饱和度的测定可以通过岩心采样后实验室测试,包括重力法、电阻率法、核磁共振法等。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页岩储层的特殊性质,传统的测井方法在评价页岩储层时可能存在一些局限性。
因此,针对页岩储层通常需要采用多种测试方法和综合分析手段来获得准确的数据和参数。
另外,不同区域的页岩储层性质也会有所差异,因此需要根据具体地质条件和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测定和评价。
孔隙结构研究在低渗透储层有效性评价中的应用
常高 的毛 细管 压力 。 当储 层 的孔 喉小 于 O1 m时 , . 油 气难 以进 人其 中形 成 有效 的储 层 。 因此 , 01l 将 .* m作 为储 层 的孑 喉 下限 。 L
根据 压汞实 验 和孔 隙度 与喉道 半径 的关 系 。得 出
熏
01 m 喉道 半 径所 对 应 的孔 隙度 , . 这个 孔 隙度 值 可 以 作为 孔 隙度 的下 限 ; 通 过查 孑 隙度 一 透 率关 系 图 , 再 L 渗 确定相 应 的渗透 率下 限 。 这种 方法 只是 个统 计概 念 , 在 实际工 作 中发现 出入 很大 。不 同岩 性 和不 同孔 隙结 构
0
“
∞
由式 ( ) 知 , 1可 经过适 当刻 度 。 定 出转换 系数 C, 确
由 分 布计算 出毛细管 压 力 曲线 , 进而得 出相应 的孔 隙 大小分 布 , 进行 孑 隙结 构研究 。 用实测 毛细 管压力 L 利
O 00 4 02 .5 160 . 1 . 0 0O 63 O 0
孔喉半径/ Ⅲ
数据 , 刻度 出转换 系 数 C, 而 利用 核磁 共振 分 布 , 进 计算 出视 毛细管压 力 曲线 和相 应 的孑 隙大小 分 布 。图 L 1为利 用 Y 油 田岩 心样 品核 磁 共 振试 验 的 分 布 , J 计 算 出的孔隙大小 分 布与压 汞实验计 算 出的平 均孔 喉
19 8
通 过 孔 隙结 构确 定 储 层 的有 效 性 , 已有 的 方法 是
最 小喉道 半径 法 。它是根 据 国 内外 的研 究成 果 , 认为 01p . . m厚 度 大 致 相 当 于水 湿 性 碎 屑 岩 表 面 附着 的水 膜厚 度 。 油气藏 形成 过程 中 , 在 油气驱 替水 需要 克 服非
储层有效性综合评价方法
储层综合评价方法储层评价是预测和评价研究区含油气有利区带的重要技术手段,是对储层研究的综合认识和评判。
针对单因素评价储层结果不惟一的缺点,本文研究了储层综合定量评价的方法(图1)。
该方法分为4个步骤:首先利用特征选择算法对评价参数进行筛选,然后根据灰关联分析来确定各影响因素的权重,进而运用最大值标准化法确定各项参数的评价分数,最后计算各项参数综合得分,在此基础上,运用聚类分析进行储层分类评价。
对储层评价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所划分的各类储层特征明显,与研究区储层实际特征具有很好的一致性。
最大限度地应用计算机手段对油气储层进行精细评价和综合解释具有定量化、地质意义明确等优点,有一定应用价值。
图1储层综合评价方法体系框架1评价参数的选择一项参数只从一个方面表征储层的特性,全面评价一个储层,需要采用多项参数,从多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对储层进行合理的分类是评价储层的基础。
迄今为止,国内外学者提出了许多储层分类的参数与方法,但应该用哪些参数、选用何种方法是一个很难解决的问题。
而储层综合定量评价是在选取储层评价参数的基础上,对储层多个影响因素做综合评价,最终得到一个综合评价指标,并依此对储层分类。
国内研究储层的学者在评价参数选择方面作了不少研究,所选择的评价指标也各不相同。
比如:刘吉余等[7]认为储层综合评价的参数主要为储层的有效厚度、砂体钻遇率、渗透率、有效孔隙度、泥质含量、黏土矿物类型、孔隙结构参数、层内非均质性参数及隔(夹)层的分布参数等;吕红华等[8]选择孔隙度、小层厚度、含油饱和度及小层钻遇率4个参数作为储层评价指标;张晓东等[9]选择有效厚度、沉积相、夹层频数、孔隙度和裂缝渗透率5个参数作为储层评价指标;张琴等[10]选取孔隙度、渗透率、颗粒分选、杂基含量、粒径、储层成岩相带、溶蚀作用及胶结作用共8个参数进行储层评价;马立文等[11]选取孔隙度、渗透率、泥质含量及渗透率突进系数4个参数进行储层评价。
《储层有效性评价》PPT课件
第一节 岩性岩相对储层物性的控制
第二节 成岩相对储层物性的控制
第三节 裂缝相对储层产能的控制
第四节 孔隙结构相对储层物性或产能的控制
第五节 岩石物理相定量表征及其对含油气性的控制作用
第六节 岩石物理相聚类分析
.
6
.
7
.
8
.
9
应用综合定量评价方
法划分的各类储层特
征明显, 与研究区储层
特征具有很好的一致
1裂缝与岩石结构、钙质、泥质的关系
2构造应力对裂缝的影响
四、裂缝有效性评价
1岩心结合常规测井评价裂缝的有效性
2成像测井评价裂缝有效性
3构造应力评价裂缝有效性
.
3
一、储层有效性的控制因素分析
1 岩性对有效储层的控制作用 2 岩石粒度对储层有效性的影响 3 孔隙结构对储层有效性的影响 4 地应力对储层有效性的影响
性.根据研究区预测井
位的试油日产量分析,
与通过储层综合评价
方法预测出的结果相
一致.证明利用该评价
方法体系可以方便、
有效地确定储层分类,
并提高了该区块的解
.
释符合率.
10
感谢亲观看此幻灯片,此课件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 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谢谢配合!
克拉苏西部气藏测井流体评价 与生产跟踪研究 (项目进展)
汇报人:武延亮 西南石油大学
2016年3月
.
1
裂缝基本特征与分布规律及其有效性评价
深层致密砂岩储层有效性的控制因素与有效性评价
.
2
一、裂缝测井响应特征 二、裂缝基本特征
1 裂缝参数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2 单井裂缝特征描述
3裂缝的发育规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岩石物理相类型在储层评价中的应用
通过不同岩性岩相、成岩相、孔隙结构与裂缝相与相应的物性资料或试
气产能数据的标定与拟合,分别形成各相与物性分析乃至产能的定量匹配关
系从而建立相应的定量表征参数,再根据四者对储层“甜点”发育影响的重 要程度分别赋予其不同的权值,由此通过计算四者的加权平均值从而形成岩
石物理相的定量划分标准。
位的试油日产量分析,
与通过储层综合评价 方法预测出的结果相 一致.证明利用该评价 方法体系可以方便、 有效地确定储层分类, 并提高了该区块的解 释符合率.
四、裂缝有效性评价
1岩心结合常规测井评价裂缝的有效性 2成像测井评价裂缝有效性 3构造应力评价裂缝有效性
一、储层有效性的控制因素分析
1 岩性对有效储层的控制作用
2 岩石粒度对储层有效性的影响
3 孔隙结构对储层有效性的影响 4 地应力对储层有效性的影响
二、裂缝性砂岩储层有效性评价标准的建立
1 结构渗流系数法 2 流动单元法
克拉苏西部气藏测井流体评价 与生产跟踪研究 (项目进展)
裂缝基本特征与分布规律及其有效性评价
深层致密砂岩储层有效性的控制因素与有效性评价
一、裂缝测井响应特征 二、裂缝基本特征
1 裂缝参数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2 单井裂缝特征描述 3裂缝的发育规律
三、影响裂缝发育的因素
1裂缝与岩石结构、钙质、泥质的关系 2构造应力对裂缝的影响
第一节 岩性岩相对储层物性的控制 第二节 成岩相对储层物性的控制 第三节 裂缝相对储层产能的控制 第四节 孔隙结构相对储层物性或产能的控制 第五节 岩石物理相定量表征及其对含油气性的控制作用 第六节 岩石物理相聚类分析
应用综合定量评价方 法划分的各类储层特 征明显, 与研究区储层 特征具有很好的一致 性.根据研究区预测井
二、裂缝性砂岩储层解释标准的建立
1 基质孔隙度、渗透率的计算
(1)泥质含量计算(2)基质孔隙砂岩储层物性参数下限确定
(1)经验统计法(2)试气资料点约束法(3)最小流动孔喉半径法(4)吼道半径—水膜厚度法
裂缝性砂岩储层有效性评价方法
1 储层有效性下限确定 2 孔隙度渗透率评价储层有效性 (1)孔隙度与常规渗透率的关系 (2)孔隙度与斯通利波渗透率的关系 (3)孔隙度与产能的关系 3 流体特性指数评价储层有效性 (1)流体特性指数FTI与孔隙度差的关系 (2)流体特性指数FTI与孔渗的关系 (3)流体特性指数FTI与产能的关系 4 流动带指标评价储层有效性 5 储层等级的划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