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4三位数乘两位数:积的变化规律》优质课教案_1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积的变化规律教案范文(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积的变化规律教案范文(精选3篇)〖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积的变化规律教案范文第【1】篇〗《积的变化规律》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是在学生学习了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基础上,让学生根据给出的乘法算式来探究当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到原来的多少倍(几分之一)时,积的变化规律。
通过两组算式引导学生从上往下及从下往上观察、猜想和验证,使学生专注于规律的发现过程,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二、学情分析《积的变化规律》是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中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基础上教学的。
因此,在教学中我直接出示一组乘法算式,引导学生从上往下及从下往上观察,通过独立思考、小组合作交流,自主探索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发生变化时,积的变化规律,并通过验证和运用加深学生对规律的理解。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索,理解并掌握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或除以)几(0除外)时,积也乘(或除以)几的变化规律。
2、能力目标:通过学生自主探究活动,使学生获得探究规律的一般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合作学习能力及归纳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探究过程,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乐趣,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经历探索过程,理解并掌握积随因数的变化规律。
难点:引导学生自己发现规律、验证规律、应用规律。
五、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想、合作交流、总结、验证,自主探索积随因数的变化规律。
六、教学过程1、游戏导入青蛙是我们的好朋友,它能帮助我们给庄家清除害虫,今天我们就来做一个有关青蛙的游戏:一只青蛙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两只青蛙两张嘴,四只眼睛八条腿;三只青蛙三张嘴,六只眼睛十二条腿......根据这一规律请继续回答并写出算式。
5只青蛙几只腿?10只青蛙几条腿?20只青蛙几条腿?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5×4=2010×4=4020×4=80追问:观察以上算式,你能发现什么吗?其实这个问题的思考是有一定数学规律的,那么这其中的奥秘是什么呢?这就是这节我们要研究的——积的变化规律。
人教新课标四年级数学上册4《三位数乘两位数——积的变化规律》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四年级数学上册4《三位数乘两位数——积的变化规律》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三位数乘两位数——积的变化规律》是人教新课标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探索积的变化规律。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灵活运用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为后续学习更复杂的乘法运算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具备了一定的运算基础。
但在实际操作中,部分学生可能对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不够熟练,对积的变化规律理解不透彻。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学生逐步掌握计算方法,并发现积的变化规律。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用两位数乘三位数的方法计算,并掌握积的变化规律。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发现积的变化规律,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会对数学产生兴趣,培养积极主动学习的态度,增强团队合作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积的变化规律。
2.难点:积的变化规律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
2.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发现计算方法和积的变化规律。
3.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任务,培养团队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计算方法和积的变化规律。
2.练习题:准备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3.教学道具:准备一些三位数和两位数的卡片,方便学生操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生活情境,如购物场景,引入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学习。
展示一些商品的价格,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如何快速计算总价?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引导学生发现积的变化规律。
通过举例讲解,让学生明白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过程,并观察积的变化。
人教新课标四年级数学上册4《三位数乘两位数——积的变化规律》说课稿
人教新课标四年级数学上册4《三位数乘两位数——积的变化规律》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三位数乘两位数——积的变化规律》是人教新课标四年级数学上册的一个重要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探究积的变化规律。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进一步巩固整数乘法的计算法则,提高计算能力,并且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在教材的编排上,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乘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教材通过具体的例题和练习题,引导学生发现积的变化规律,进而总结出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方法。
教材还通过“想一想,练一练”等环节,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四年级之前,已经学习了整数的乘法,对于乘法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在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时,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如计算速度慢,容易出错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交流等方式,发现积的变化规律,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够灵活运用积的变化规律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观察、思考、交流等方式,发现积的变化规律,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够灵活运用积的变化规律进行计算。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发现积的变化规律,并能够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与手段:1.引导发现法:教师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发现积的变化规律。
2.合作交流法: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思考,共同解决问题。
3.实践操作法: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实际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巩固计算方法。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年级上册数学《4三位数乘两位数:积的变化规律》教案
新2024秋季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4 三位数乘两位数:积的变化规律》教案一、教学目标核心素养:1.知识与技能:1.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时积的变化规律。
2.学生能够应用积的变化规律进行简单的计算和解释。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比较和归纳,引导学生自主发现积的变化规律。
2.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推理能力,以及归纳和概括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探究精神。
2.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通过小组讨论促进交流和分享。
二、教学重点•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时积的变化规律。
•应用积的变化规律进行简单的计算和解释。
三、教学难点•理解积的变化规律,并能灵活应用。
四、教学资源•教科书•多媒体课件(包含计算示例、表格和图形)•练习纸•白板笔、黑板或白板五、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积的变化规律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计算示例,发现积的变化规律。
•归纳法:通过小组讨论和全班交流,归纳出积的变化规律。
•练习法:通过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应用能力。
六、教学过程1. 导入•复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引导学生思考如果其中一个因数变为三位数,积会如何变化。
•提出问题:三位数乘两位数时,积的变化有什么规律?2. 知识讲解•讲解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基本方法,并给出几个计算示例。
•引导学生观察计算示例,发现积的变化规律:当其中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若干倍时,积也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
•给出具体的数学表达式:如果A×B=C,那么(mA)×B=mC,(A/m)×B=C/m,其中m为倍数。
3. 巩固练习•发放练习纸,让学生完成一系列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练习题。
•教师巡视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并解答疑问。
4.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并分享他们在练习中发现的问题和规律。
•教师参与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并总结规律。
5. 课堂总结•总结三位数乘两位数时积的变化规律,强调其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4三位数乘两位数:积的变化规律》优课教案_0
积的变化规律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积的变化规律的发现过程,感受发现数学中的规律是一件十分有趣的事情。
2、尝试用简洁的语言表达积的变化规律,培养初步的概括和表达能力。
3、初步获得探索规律的一般方法和经验,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自己发现规律,概括规律,进而运用规律。
课时、课型:新授1课时教学准备:课件、微课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提出目标。
1、创设情景:通过前一段时间的学习,同学们对乘法的计算已经掌握的很好了,下面同学们算一算下面各题。
6×2= 20×4=6×20= 10×4=6×200= 5×4=学生计算后。
师:说说你是怎样算的?你发现了什么?学生汇报交流,2、师引入:是的,在乘法运算中,积会随着因数的变化而变化,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积的变化规律。
二、启智探究:(1、按照自上而下的顺序分别观察第一、二组的三个算式,一个因数有何特点?另一个因数有何变化?积有何变化?2、你能总结出积随因数的变化规律吗?3、你能举例验证积的变化规律吗?4、小组内个人展示。
(2)生自学,师巡视指导,收集学习信息。
5、以小组为单位在全班展示发现的积的变化规律。
(1)积随因数扩大而扩大的规律。
(2)积随因数缩小而缩小的规律。
6、师生共同讨论把两个规律合并。
(1)合并: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几倍,积也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
(2)质疑讨论,引发冲突。
生先质疑,师再补充质疑:扩大(或缩小)什么意思?为什么是相同的倍数?对“一个因数不变”中的“因数”是否适用于任何整数。
(3)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把规律补充完整。
学生进一步理解积的变化规律。
三、反馈矫正:1、根据25×2=50,利用规律,直接写答案。
25×20= 25×()=150025×200= 25×()=20025×2000= 25×()=50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2、根据8 ×50=400,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积16×50=32×50=8 ×25=四、拓展运用:这块长方形绿地的宽要增加到24米,长不变。
小学数学人教版四年级上册4《积的变化规律》省级名师优质课教案比赛获奖教案示范课教案公开课教案
小学数学人教版四年级上册4三位数乘两位数《积的变化规律》省级名师优质课教案比赛获奖教案示范课教案公开课教案【省级名师教案】1教学目标(1)通过经历积的变化规律的发现过程,体会两个变量的相互关系,初步渗透函数思想。
(2)经历观察、比较、猜想、验证和归纳等一系列的数学活动,体验探索和发现数学规律的基本方法,进一步获得一些探索数学规律的经验,发展思维能力。
(3)通过学习活动的参与,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并在探索活动中感受数学结论的严谨性与正确性,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2重点难点(1)重点:使学生探索并掌握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或除以几),积也随着乘几(或除以几),以及两个因数同乘或同除时,积的变化规律。
(2)难点:在探索和发现规律上,能更多的体验一般策略和方法,发展数学思考意识。
3学情分析该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三位数乘两位数和使用计算器进行计算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借助计算器探索积的一些变化规律,掌握这些规律,为学生进一步加深对乘法运算的理解以及今后自主探索和理解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做好准备。
4教学设计积的变化规律温岭市横峰小学黄珍珍一、面积猜想中感受一个因数扩大时积的变化规律1.猜面积,渗透规律师:喜欢玩游戏吗?我们来玩一个猜一猜的游戏。
这是一个长方形(课件:长方形),谁能计算它的面积?(板书:20×10=200cm2 )师:仔细看咯!如果长不变(板书:20),宽延长(课件:延长宽至原来的2倍,但不告诉学生是2倍),谁能猜猜此时长方形的面积大概是多少?生:400 cm2师:为什么猜400?生:因为宽是原来的2倍,所以面积就是原来的2倍,是400)。
2023年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积的变化规律创新教案(优选3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积的变化规律创新教案(优选3篇)〖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积的变化规律创新教案第【1】篇〗《积的变化规律》一课是人教版教材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内容。
这是学生第一次探索运算中的变化规律,其过程是学生以后进一步探索其他运算规律、性质的重要经验基础。
因此,本课中如何让学生自主地发现计算中存在着规律以及体会这样的规律的价值,成为了我们教学设计时重点思考的问题。
基于这样的思考,我们设计了一个挑战性学习任务。
一、任务说明1.任务及目标(1)任务如下:(2)任务目标①通过学生在口算时观察、对比、思考及口算后的整体分析,自主地发现乘法中因数和积之间存在的变化规律。
②自主感知运算中存在着一定的规律,感受规律的价值,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
2.设计说明为了让学生自主地关注“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积也乘相同的数”,最初,我们以“长方形花坛面积扩建”为载体,让学生经历画一画、算一算,然后借助板书看一看,试图从“长不变,宽×几,面积×几”,或“宽不变,长×几,面积×几”中发现规律。
实际教学发现,学生受到图形的干扰太厉害,对于算式中“因数变化、如何变化、因数与积的联系”的对比、观察不能很好地关注,导致过程很牵强,在核心问题上学生思维卷入度不高。
由此我们认为,在“苹果树”边上放置一些看似“助力”的“梯子”,反而会影响学生“摘苹果”的积极性和专注度,或许学生会把精力放在对“梯子”的研究上。
于是,第二次我们撤走所有“梯子”,直接在学生的练习纸上印5道乘法算式,告诉学生“在计算中只要我们善于观察,会发现很多有趣的规律”。
然后让学生自己看一看、找一找。
实际教学时,学生基本无从下手。
大约8分钟后,只有不到5位学生发现“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变大,积也变大”。
可见这次虽然把干扰因素拿掉了,去让学生对“苹果”高度望而生畏。
深入分析我们认为,“高度”不是令学生退缩的主要原因,最为关键的是学生没有“挑战高度”的源动力,学生在这个任务中是“被迫而为”。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积的变化规律》公开课优质课教案
6×20= 24×125=
6×200= 72×125=
组织小组交流
归纳规律:两数相乘,当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时,积也要乘几。
3、两数相乘,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除以几时,积有怎么变化?学生完成下列两组计算,想一想有发现了什么?
8×4= 25×160=
40×4= 25×40=
3、下图中长方形地的长增加到56米,宽不变,扩建后的面积是多少?
批 注
教学(后记)反思:
教学过程:
一、研究“两数相乘,其中一个因数变化,它们的积如何变化规律。
1、研究问题,概括规律
观察下面两组题,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1)6×2=12 (2)20×4=80
6×20=120 10×4=40
6×200=1200 5×4=20
2、两数相乘,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时,积怎么变化。
学生完成下列两组计算,想一想发现了什么?你能根据每组算式的特点接下去再写两道算式吗?试试看
2、组织全班交流,概括规律
两数相乘,一个因数乘(或除以)几,另一个因数除以(或乘)几,它们的乘积不变。
三、巩固新知
1、P51 “做一做”
2、思考:一个长方形的面积是256平方厘米,如果长缩小到原来的 ,宽扩大到原来的4倍,这个长方形就变成了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它的边长是多少?
四、总结
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积的变化规律》不同于概念课需要让学生从生活经验出发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的数学化的过程,也不同于应用课需要让学生经历数学应用于生活的生活化的过程,它属于方法与规律这一课型,是纯数学的一块知识。我觉得本节课无需设计太多的情境,而应该以数学本身的内在规律性去打动学生,吸引学生。要让学生在观察、思考、抽象、概括的过程中逐渐形成规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
2023年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积的变化规律教案(精推3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积的变化规律教案(精推3篇)〖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积的变化规律教案第【1】篇〗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51页的例3、做一做及相关练习。
教材分析:《积的变化规律》是在学生掌握了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本节课主要引导学生探索当一个因数不变时,另一个因数与积的变化情况,从中归纳出积的变化规律。
通过这个过程的探索,不但让学生理解两数相乘时积的变化中一个因数的变化而变化,同时使学生经历积的变化规律的发现过程,初步获得探索和发现数学规律的基本方法和经验,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
学情分析:1.学生已有知识基础:学生已经有了乘法为前提,并且能够准确而熟练地计算。
2.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和学习该内容的经验:四年级学生对于面积计算并不陌生,从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方面来看,准备状况是良好的。
3.学生学习该内容可能出现的情况会很多,因此教师要给学生多一点时间思考。
4.在探索过程中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一定要建立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5.我的思考: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
这堂课在设计时,自始至终体现了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基本理念。
课中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推理得出结论。
以及如何将新知与旧知及相互之间如何转化,更是把学生推到了前台,让他们自己来推导出结果并解决实际问题。
设计理念:本课例主要体现数学课堂教学中数学味与趣味性的有效结合。
整个课例中,学生在数学活动中经历观察、计算、对比、讨论、分析、归纳、验证等活动过程,并且经历研究问题——归纳发现规律——解释说明规律——举例验证规律四个层次的学习,给学生创造一个宽松愉快的数学学习环境,令学生在愉快的课堂环境中学习数学知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合作探究,自主发展”的教学思想,从而培养学生勇于追求,勇于探索和创新的精神。
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变化规律的发现过程,感受发现数学中的规律是一件十分有趣的事情2、尝试用简洁的语言表达积的变化规律,培养初步的概括和表达能力。
2023年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积的变化规律公开课教案(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积的变化规律公开课教案(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积的变化规律公开课教案第【1】篇〗各位评委,各位老师:你们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积的变化规律,它选自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58页。
一、说教材积的变化规律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三位数乘两位数、用计算器进行计算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为学生今后学习小数乘法等知识铺平了道路,在本节课中,学生要学习积的变化规律。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对于发展学生的运算能力、合情推理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我们都知道,四年级的学生具有一定的经验,能够将新知识转化为已有的知识,但是他们的抽象思维还很弱,在理解积的变化规律的探究过程时会有一定的难度。
基于以上对教材的分析和对学情的分析,我将理解积的变化规律确定为本节课的重点,将理解其探究过程确定为本节课的难点。
并且拟定了以下三维目标:1.能理解并掌握积的变化规律,能正确表述积的变化规律,并能正确运用。
2.经历积的变化规律的探究过程,学会观察、猜想、验证、概括的方法,感受变与不变的思想,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
3.体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乐趣,培养学生献爱心的好品质。
二、说教学设想为了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在实施教学时,我将努力做到以下两个注重:1.注重探究过程的经历:积的变化规律的探究过程需要经历从直观到抽象,从朦胧到清晰的过程,这过程需要学生通过观察、猜想、验证、概括等数学活动,从而理解积的变化规律,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2.注重变与不变思想的渗透:通过将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变化,来探索积的变化规律,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
三、说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同学们,为了响应学校“节省零花钱,牵手好朋友”的号召,我们班与希望小学四(1)班开展“手拉手,献爱心”活动,请你计算一下,一盒水彩笔6元,如果买2盒要花多少元?买20盒,买200盒呢?请同学们拿出草稿纸列式计算一下,学生会列出算式:6×2=12(元);6×20=120(元);6×200=1200(元)。
部编人教版数学四上《积的变化规律》优质课公开课教案
第4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第4课时积的变化规律【教学内容】:教材第51页例3【教学目标】:【重点难点】:重点:理解积的难点:运用积的【教学过程】1.15×8= 25×4= 170×5=26×100= 30×50= 32×300=36×20= 9×800= 42×400=8×600= 20×300= 240×5=2.买一个文具盒需12元,买2个文具盒需多少元?(24元)买4个文具盒呢?(48元)买6个文具盒呢?(72元)买文具盒的个数越多,1.投影出示例3(1)6×2=12 (2)20×4=1806×20=120 10×4=406×200=1200 5×4=202.(1)左边第一道算式与第二道算式比较,哪个因数没有变,哪个因(2)左边第一道算式与第三道算式比较,又有哪些地方变与没变呢?(3)请将左边第二道算式与第三道算式也作类似的比较,发现规律。
(4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分别乘10、100,积也分别乘10、100。
(5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分别除以2、4,积也分别除以2、4(6)你还能举例说说3.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或除以几,(0除外)积也乘几或除4.教材第51页“做一做”第1(1)你能看出每组算式(2)指名说说你发现了什么,然后集体订正。
1.教材第51页“做一做”第2(1)(2)方法一:200÷8=25(米)25×24=600方法二:200×(24÷8)=600追问方法二的同学,说说自己的做法。
(长不变,宽乘3,面积也乘3)2.教材“练习九”第1你能说说今天在学习过程中所发现。
2023四年级数学上册4三位数乘两位数《积的变化规律》说课稿新人教版
最后,我将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和反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需求,以便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例如,在课堂中,可以多与学生进行互动,了解他们对积的变化规律的理解程度,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
3.运用积的变化规律解决实际问题:如购物时计算总价,计算过程中可以灵活运用积的变化规律简化计算。
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包括:
1.逻辑推理:学生能够通过具体例子发现并总结积的变化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推理能力。
2.数学建模:学生能够运用积的变化规律解决实际问题,如购物计算总价,培养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能够正确进行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从个位乘起,依次乘到最高位,注意进位。
(2)理解并掌握积的变化规律,能够灵活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3)通过观察、分析和推理,发现积的变化规律,并能够用语言描述规律。
2.教学难点
本节课的难点主要是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积的变化规律,并能够灵活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具体包括以下几点:
(3)引导学生关注数学在科技、经济、社会等领域的应用,了解数学的重要性,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4)组织一些数学沙龙或小组讨论活动,让学生在交流中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方法,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课堂
1.课堂评价
(1)提问:通过提问的方式,了解学生对三位数乘两位数积的变化规律的理解程度,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并进行解答。
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1)数学故事:介绍一些与三位数乘两位数积的变化规律相关的数学故事,如《数字英雄传》中的“积的变化”章节,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三位数乘两位数积的变化规律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2024年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三位数乘两位数积的变化规律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2024年〖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三位数乘两位数积的变化规律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过程:一.谈话,直接引入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了乘法,也能用乘法进行计算。
其实在乘法计算中,有个很好的的规律。
只要发现这个规律,并进行运用,就可以让我们的计算变得更快更准确。
你们想不想知道这个规律是什么啊?好、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探究这个规律(板书课题:积的变化规律)二、自主合作学习、探索规律1、出示例题,研究问题(1)6×2=12 (1)20×4=80(2)6×20=120 (2)40×4=160(3)6×200=1200 (3)80×4=320师:知道得数吗?谁说一说。
2、思考,概括规律师:下面请同学仔细观察这些算式、再认真想想,他们有什么特征呢?生:一个因数都是6,另一个因数2到20,到200,都扩大了10倍。
师:你是说6不变,2扩大了10倍变成20,这个意思对吗?师:是个不错的发现,还有谁想来说的生:一个因数是6,另一个因数2扩大了10倍,积也扩大了10倍师:听懂她的发现了吗?你能具体地来说一说,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吗?生:6×2=12,6不变,2扩大10倍是20,6×20=120,12到120也扩大了10倍。
(同时板书)师:她的这个发现真有意思。
你们都同意吗?师:我们把这个发现,用在右边的算式,看看还是不是有这个规律,生:一个因数4不变,另一个因数20扩大2倍,积也扩大2倍。
3.概括规律师:刚才大家的这个发现能不能用一句话概括呢?生:两个因数相乘,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积就乘几4.验证规律师:是不是其他的算式也是这样呢?我们来举例验证一下每人写2组这样的算式,完成后和同桌一起找一找这些算式是不是也有这样的规律汇报5.完整规律师:从这些算式中,我们还能看出什么规律吗?刚才我们从上往下看,现在换个角度,从下往上看。
人教新课标四年级数学上册4《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案1
人教新课标四年级数学上册4《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案1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掌握三位数乘以两位数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对多位数数字乘法的逻辑思维和运算能力。
3.提高学生的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信心。
二、教学重点
1.理解三位数乘以两位数的计算步骤。
2.运用竖式计算法进行乘法运算。
三、教学难点
1.理解乘法运算中进位与退位的概念。
2.掌握多位数乘法的计算技巧,减少出错概率。
四、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以便展示示例和解题方法。
2.给学生准备练习册,便于课堂练习和作业布置。
3.准备白板、彩色粉笔等教学用具,方便现场讲解和示范。
五、教学过程
1.导入(5分钟)
–通过展示一道示例题目,引出今天课程的主题:“三位数乘以两位数”。
2.讲解(15分钟)
–介绍三位数乘以两位数的步骤和规则,说明进位和退位的概念。
3.示范与练习(20分钟)
–教师通过示范乘法计算方法,引导学生进行练习,帮助学生掌握技巧。
4.操练(15分钟)
–学生在黑板上进行练习,教师及时纠正错误,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
5.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完成指定练习题目,巩固当天所学内容。
六、教学反思
通过今天的教学,学生对于三位数乘以两位数的计算方法有了更清晰的理解,运用竖式计算法的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在未来的教学中,可以多通过小组合作、游戏等形式,加深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积的变化规律》 教学设计
师:小火车开起来,(一开开到我这来)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以5,学生回答:积也乘以5。(一组5个句子,小组开火车形式口答,最后检验是否正确)
师:全部正确,掌声送给这一小组同学。哪个小组还想来挑战一次?(再来一组)
最后老师用快板打节拍,带着学生读。再顺势口答几个。
预设: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以几,积也乘以几。
师:真的是这样的嘛?让我们一起来验证一下吧!先比较第一个和第二个算式,说说你的发现。
师引导:第一个因数(),第二个因数(),积()根据学生回答内容,课件出示因数和积的变化。
师:再来对比第一个算式和第三个算式,你又有什么发现呢?
师引导:第一个因数(),第二个因数(),积()根据学生回答内容,课件出示因数和积的变化。
师:长宽相乘得到面积,在乘法中相乘的两个数叫做因数,所得的结果叫做积。(教师贴出小卡片:因数×因数=积)因数和积之间具体有怎样的变化规律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究积的变化规律。(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观察第一组算式,小组交流说说你的发现。
6×2=12
6×4=24
6×6=36
提出问题:从上往下观察,第一个因数有什么特点?第二个因数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积又有什么变化?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
6×4=24(平方米) 10×4=40(平方米)
6×6=36(平方米) 5×4=20(平方米)
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以几或除以几(0除外),积也乘或除以相同的数。
十、教学反思:
在本堂课中,我非常重视让学生积极参与积的变化这个规律的发现,让学生在充分地观察、验证中去感悟积的变化的规律,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初步构建自己的认知体系。整堂课学生才是主角,教师只是辅助学生适时补充纠正,把思考的权利还给学生。
2023年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积的变化规律优秀教案(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积的变化规律优秀教案(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积的变化规律优秀教案第【1】篇〗一、课标解读《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版)》提出“推理意识”的概念:推理意识主要是指对逻辑推理过程及其意义的初步感悟。
能够通过简单的归纳或类比,猜想或发现一些初步的结论。
推理意识有助于养成讲道理、有条理的思维习惯,增强交流能力,是形成推理能力的经验基础。
二、课例分析课例《积的变化规律》是冀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14~15页——第三单元第二课时的内容,旨在探究积的变化规律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的推理意识。
本课例以一组乘法算式为载体,引导学生探索当一个因数不变时,另一个因数与积的变化规律,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乘法运算的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在乘法运算中探索积的变化规律,通过这个过程的探索,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同时体会事物之间是密切联系的,受到辩证唯物主义的启蒙教育。
三、学情分析1.本节课的学习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找数列和图形的排列规律、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商不变的规律等内容之后,本节课又为学生今后学习乘法运算定律、分数的基本性质、长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等知识奠定了基础。
2.本课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乘法运算的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利用乘法运算,培养学生的推理意识。
学生通过对算式的观察,自主地去探索规律、验证规律,并使用规律。
3.本课在愉快的环境中进行去学习,鼓励学生积极发言,积极主动地探索新知,不断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意识,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兴趣,增强自信心。
四、教学目标1.在观察、猜想、验证中探索、归纳积的变化规律,形成初步的推理意识,并能运用积的变化规律进行因数末尾有0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简便计算。
2.在探索过程中,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体会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
五、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积的变化规律:在乘法里,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一个数或除以一个不为0的数,积也乘或除以相同的数。
三位数乘两位数积的变化规律(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三位数乘两位数积的变化规律(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今天我要为大家分享的是四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中三位数乘两位
数积的变化规律这一部分内容。
一、教学内容
我们使用的教材是《数学》,今天要学习的是第三单元第一课时,内容是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及积的变化规律。
二、教学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理解并掌握积的变化规律,能够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本节课的重点是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难点是积的变化规
律的理解和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
为了更好地进行课堂教学,我准备了PPT课件、计算器、练习题
等教具和学具。
五、教学过程
六、板书设计
我在黑板上板书了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和积的变化规律,
以便学生能够直观地理解和记忆。
七、作业设计
1. 请用计算器验证今天课堂上提到的例子。
a) 345乘以67
b) 456乘以78
c) 123乘以89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发现学生们在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时,还是有一些错误,比如没有对齐、进位错误等。
在下一节课,我会重点讲解这些错误,并让学生多做练习,加强巩固。
我还会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比如购物时计算总价等,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积的变化规律》的教学设计1
《积的变化规律》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58 页例 4 及“做一做”,练习九第1 ―― 4 题。
教学目的要求:1 、使学生经历积的变化规律的发展过程,感受发现数学中的规律是一件十分有趣的事情。
2 、尝试用简洁的语言表达积的变化规律,培养初步的概括和表达能力。
3 、初步获得探索规律一般方法和经验,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合作交流能力。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自己发现规律,概括规律,进而运用规律。
教学难点:探索发现规律并能应用。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习卡。
教材分析: 例题的设计分为三个层次:①研究问题:教材设计了两组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乘法算式,引导学生在观察、计算、对比的基础上自主发现因数变化引起积的变化规律。
②归纳规律:引导学生广泛交流自己发现的规律,在小组交流的基础上尝试用简洁的语言说明积的变化规律。
③验证规律:引导学生再举倒,验证积的变化规律的正确性。
教学过程:一、做游戏、激趣启思。
师:同学们,在学习新内容之前,我们先来做几道题好吗?( 课件演示)先找规律,再计算:110+120+130+140+150=()×()497+498+499+500+501+502+503=()×()220+230+240+250=()×()学生尝试回答,教师启发学生说出计算过程中发现的规律。
师:刚才这几位同学都顺利回答了问题,他们都善于观察,肯动脑筋思考,发现规律。
其实,在我们的生活和学习中有许多规律等着我们去发现。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用自己的慧眼来观察,找规律,一起去探究乘法中积的变化规律,好吗?(出示课题)二、创设情境,自主探究。
㈠、创设情境:课件出示:星期天,小明和妈妈一起去超市购物。
小明的妈妈来到副食柜前,她准备买一些大米回家。
妈妈提出问题考考小明:㈡研究问题、发现规律:1 、出示问题:①大米每包 6 元,如果买 2 包,一共多少元?②大米每包 6 元,如果买20 包,一共多少元?③大米每包 6 元,如果买200 包,一共多少元?2 、学生口头列式并计算:6 × 2=12 (元)6 × 20=120 (元)6 × 200=1200 (元)3 、引导学生进行观察、讨论:①第一个因数变化了没有?(没有)第二个因数变化了没有?(变化了)积变化了没有?(变化了)②把第2组的第二个因数同第一组的比较,乘以几了(乘10)?积有什么变化?(也乘10了)再把第三组的第二个因数同第一组的比较,乘以几了?(乘100了)积又有什么变化规律?(积也乘100了)③从这里你发现了什么规律?(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越变越大,积也越变越大。
《积的变化规律》一等奖优秀教学设计
《积的变化规律》一等奖优秀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积的变化规律。
【教材分析】《积的变化规律》是在学生掌握了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本节课主要引导学生探索当一个因数不变时,另一个因数与积的变化情况,从中归纳出积的变化规律。
通过这个过程的探索,不但让学生理解两数相乘时积的变化中一个因数的变化而变化,同时使学生经历积的变化规律的发现过程,初步获得探索和发现数学规律的基本方法和经验,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
【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探索并掌握积的变化规律,并将这一规律恰当地运用于实际计算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经历积的变化规律的发现过程,初步获得探索和发现数学规律的一般方法和经验。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在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活动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乐趣,增强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2、学习从正反两个方面观察事物的方法。
【学习重点】发现并总结积的变化规律。
【学习难点】能灵活的根据及的变化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定向导学1、口算30×400=26×100=120×4=32×30=60×200=6×110=10×650=60×700=60×800=2、同学们刚才听了一首非常欢快的歌曲,歌曲中描述的是哪种小动物呢?今天我们就以青蛙为题做一个游戏——对对子,老师说前半句,大家说后半句。
一只青蛙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两只青蛙两张嘴,(四只眼睛八条腿)5只青蛙有多少条腿?10只青蛙呢?20只青蛙呢?这首儿歌中蕴藏着许多数学知识,青蛙越来越多,它们的腿也越来越多。
那么,在乘法算式中,积的变化有什么规律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积的变化规律”。
二、自主学习教师课件出示一组数:5×4=6×200=10×4=6×20=20×4=6×2=1、独立思考:从上往下算,每组算式中因数有什么变化?积有什么变化?2、小组交流:在小组中说一说自己的发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积的变化规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让学生初步感知规律。
2、经历观察、比较、猜想、验证和归纳等一系列的数学活动,体验探索和发现数学规律的基本方法,进一步获得一些探索数学规律的经验,发展思维能力。
3、通过学习活动的参与,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并在探索活动中感受数学结论的严谨性与正确性,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4、巩固复习积的变化规律,再次关注本节课的知识重点,培养学生的概括和表达能力。
教学步骤:
1、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2、发现规律验证规律
3、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4、运用知识拓展延伸
教学设计:
1、游戏导入
让学生回顾已学知识,并从中培养学生的数感及对规律的初步感知。
2、学生通过观察、比较、猜想、验证、归纳,在具体操作中感知
积的变化规律。
并通过自己列式、探究,激发认知冲突后,引导学生小组合作验证,然后归纳出积的变化规律,并让学生掌握数学规律与知识的获得方法,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通过具体丰富的实例验证猜想,让学生用数学语言准确地描述自己发现的规律。
引导学生掌握数学规律与知识的获得方法,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的能力,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使学生终生受益。
3、学生独立完成同步练习后在小组内交流,并在全班展示归纳方法
在层次分明,形式多样的练习中,通过让学生想一想、填一填、说一说,使学生在规律的应用中逐步加深对积的变化规律的理解。
4、师生课堂小结后,当堂完成作业。
在回忆中总结全课,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与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