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创新教育
浅谈“中学语文创新教育”
浅谈“中学语文创新教育”创新教育是根据有关创造性发展的原理,运用科学,艺术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造就创造型人才的一种新型方法。
创新教育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必将给语文教育界带来全新的气象和崭新的面貌。
笔者根据自己的经验,谈谈我的尝试:一、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要“以人为本”长期应试教育樊笼中,学生形成了学习和思维定势,潜在的创新意识被紧紧挤压着。
教师讲读一篇课文,从作者、背景、结构、中心到写作特色,步步为营,让学生写,起承转合,不偏不倚,层层设防;学生做练习,紧扣教材观点,不敢雷池半步,这就养成了“不是习惯的习惯”要实施创新教育,必须打破这种“理性的奴性”(莱格语)的被动教学方式,以学生为根本,从学生心灵深处挖掘创新潜能,培养创新意识。
教法灵活,引导创新。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首先要有创新意识,另一方面,学生的创新意识在一定程度上来源于教师的创新意识。
教师能灵活运用教学机制,在教学中敢于提出种种“假设”,敢于“冒险”,教学手段有独创性、新颖性,自然而然地会诱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异义相析,启发创新。
“学贵乎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碰到许多问题,如果不及时加以解决,问题就会越积越多,不仅限制了学生知识的掌握能力,更是压制了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的职责在“传道、授业、解惑”,学生心存疑虑之时,教师应“相机诱导”(叶圣陶语),启发学生的创新意识,积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积极探索,让学生以一种良好的心态投入到可贵的创新意识之中。
二、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要“张扬个性”个性是指有一定倾向性的心理特征总和,影响着人的外显行为和内隐活动,因此,个性被称为人类心理行为的动力来源。
在学习上。
它能促使学生朝着某个目标积极进取,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尽快转化为实际创新能力。
创新精神包括过于否定、大胆怀疑批判的精神,不怕困难、勇于探索的精神和“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冒险精神。
可见,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就应该尊重学生个性,张扬学生人格力量。
浅谈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
浅谈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是当今教育界备受关注的两种教育理念。
素质教育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创新教育则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尝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就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进行探讨,旨在帮助教育者更好地理解两种教育理念,促进教育改革与发展。
素质教育是一种注重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
素质教育的核心思想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包括道德素养、智力素质、体质素质和劳动素质等。
素质教育强调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注重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在素质教育中,学校和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鼓励学生参与各种课外活动,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潜能。
素质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成为具有综合素质的现代公民,注重学生成为社会的建设者和参与者。
与素质教育不同,创新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
创新教育的核心理念是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创新教育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勇于创新,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在创新教育中,学校和教师要积极搭建创新平台,鼓励学生参与各种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
创新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成为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现代人才,注重学生成为未来社会的领导者和创新者。
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各有其优势和特点,可以相互补充和促进。
素质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强调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品德道德教育和智力发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团队协作能力。
创新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强调学生成长过程中的独立思考和问题解决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技能。
两者结合起来,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成为具有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现代人才。
在当今社会,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已成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方向。
教育者要不断探索创新教育理念和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教育教育质量和水平。
浅谈班主任工作的创新教育
浅谈班主任工作的创新教育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创新教育成了教育的主旋律。
创新教育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是素质教育的核心。
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格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过程,必须重视课堂教学这一创新教育的主渠道,把创新教育的实施贯彻于各学科课堂教学的始终,但也不能忽视在班主任工作中实施创新教育,因为只有通过全方位、多角度的共同努力才能培养和造就出创新人才。
一、不断启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新教育是一种总想用新的思路、新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态度和意愿。
创新意识是创新精神的前提条件,是创新精神的萌芽期。
人的积极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等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后天的教育和实践锻炼逐渐形成的,为此我经常利用早读和班队活动课引导学生阅读和讨论科学家发明创造的故事、名人传记、科幻小说等,还要求学生经常收看中央电视台的《科技博览》和异想天开等节目,并告诫学生,我们现在所说的“创新”并不是像科学家和文学家那样一定要创造出新产品或新作品,只要能提出与众不同的方法和解法,不落俗套的建议或思路,便是“创新”,以此来启发学生的创造欲望,激发学生积极探究问题的兴趣。
二、尊重学生,鼓励学生的创新精神。
创新精神是人们从事创造性活动的意愿和态度。
创新精神是创造品质的基础和动力,没有创新精神的人很难有创造性成果。
创新精神的一个鲜明的特征就是“敢作敢为”。
敢想,即敢想别人想不到的、别人不敢想的、别人想不清的;敢为,即敢为别人所不敢为,敢为别人所不能为,敢为前人所未为。
有时学生的行为难免“出格”,我总是尽量尊重学生,鼓励学生大胆去这样想,大胆去这样做。
记得有一次返校劳动,我班参加返校劳动的人比较少,但任务却很繁重,除了做教室、公地、厕所外,还要扫一块大操场以及清除操场周围的洒了除草剂的杂草。
我安排了六个男生来完成这个任务,我要求他们把清理完的杂草堆成一堆焚烧。
我很清楚这一组分到的任务最重,为了确保任务的完成,我一再次强调虽然这组任务重,但一样要做好。
浅谈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
浅谈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教育理念也在不断地提升和创新。
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是近年来备受重视的两种教育理念。
本文将从定义、发展背景、实施特点等方面进行浅谈。
一、素质教育1.定义:素质教育是指要求学生全面发展,不只是注重知识和技能方面的培养,更注重品德、智慧、体魄、美育等多方面的提高,培养综合素质。
素质教育并不是简单强调全面素质的提高,而是强调在全方面的基础上,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才能的发挥。
3.实施特点:素质教育注重多元化的学科与内容,强调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才能的发挥。
同时,素质教育注重系统化和规划性地开展教育,帮助学生形成具有中国特色和国际视野的全面素质体系。
二、创新教育1.定义:创新教育是一种注重激发学生创新创意能力和创业意识的教育方式。
创新教育主要注重学生个性化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成就。
创新教育旨在培养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拥有领导力、实践能力、合作能力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2.发展背景: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技术进步,创新成为了全球范围内的主要驱动力。
在这种环境下,创新教育应运而生。
中国政府近年来高度重视创新教育的发展和推广。
许多学校和教育机构也加入到这一行列中来,积极探索创新教育的实施方式。
3.实施特点:创新教育注重学生个性化的教育,更注重培养学生创新创意能力和创业意识。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实际操作,更倾向于小班化、体验化的课程设置,更加重视学生与实践的联系。
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有着密切的关系。
素质教育强调全面发展,而创新教育则注重发展学生的创新创意能力和创业意识。
同时,创新教育通过创新方式和方式引导学生探索世界和创造,帮助学生更好地实现全面素质的发展。
从本质上说,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都是为了使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同时也是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
总之,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都是一种具有前瞻性和创新性的教育理念。
当我们面临的未来生活和工作所需要的能力越来越多元化和复杂化时,这两种教育理念也将更加贴近实际需求,并且对教育事业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浅谈如何开展创新教育
浅谈如何开展创新教育李琼“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创新能力是人的综合素质的精髓,是进行创新活动必不可少的。
因此,进行创新能力培养的教学研究就显得十分重要,要进行创新教育,首先就要从课堂教学抓起。
现在,我们一节课的时间一般都是45分钟,要搞好素质教育,就要向45分钟要质量,因循守旧肯定不行,必须创新。
要进行教育创新,必须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大力提高教育的现代化水平。
要通过积极利用现代信息和传播技术,大力推动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现代化。
所以,我们教师要进行教育创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就要借助现代科学工具。
例如,我们可以使用多媒体教学平台进行教学,把晦涩难懂的高深理论转化为生动形象的动画,从而也就提高了教学质量。
在我们目前的教学中,灌输式教学还是占主导地位。
但灌输式教育只能死板板地向学生灌输知识,而学生也只能死记硬背,不能做到举一反三。
如此一来,对学生的智力发展和思维发展都是不利的。
陕西师范大学张熊飞教授在他的《诱思探究学科教学论的研究和实验》中提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做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创造性地开发、利用一切课程资源,针对不同的探究内容,选择生动形象的、富有个性的体验形式,与学生一起创设最佳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以探索者、研究者的身份,独立地参与各种教学活动,在情趣中进行学习。
所以要进行创新教育,必不可少的就是要由灌输式教育转向启发式教育,在课堂上形成以学生为主的探究式学习。
探究式学习就是在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引导启发学生思考问题,让学生能通过教师的启发一步一步的解决问题,进而达到师生共同探究学习的目的,想出各种各样解决问题的方法,进一步活跃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创新的火花,使学生在创新的基础上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这样,以后学生遇到类似的问题也就能自己解决了!现在,我们的学生的知识面比较狭窄,这样就给我们的创新教育带来了一定的困难,要搞创新教育,就必须开拓学生的视野,扩展学生的知识面。
因此,我们可在课外举行一些学习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浅谈创新教育
浅谈创新教育作者:邓禤来源:《读写算》2012年第33期“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国家、社会、时代需要创新的实质,就是要培养大批创新人才。
创新教育,通常的理解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教育。
而创新教育的实质是要进行思维活动的训练。
其中,教师自身勇于创新是进行创新教育的前提,教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应是创新教育的重点。
一、教师要认真探索创新真实内涵创新需要分析、推理、归纳形式的、符合客观事物规律的逻辑思维,更需要灵活、多变、流畅、自由、新颖和具有相对独立性特点的形象思维,当然,创新思维不仅需要形象思维和定向逻辑思维,有时也往往需要逆向思维、侧向思维、夸张思维,甚至是灵感等。
如果灵活地运用几种思维类型,定能取得满意的创新效果。
二、教师要自觉创新古人云:“师者,传道解惑授业也。
”此话在今天已不能完全适应当前教育发展的需要。
作为师者,应不失时机的抓紧时间进行学习,贪图新知,了解当今教育信息动态,不但要掌握更多的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还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体系,培养自身的创新思维能力。
在学习活动中,要用创新的思维去教学,积极地参与创新活动,才能在广阔的知识海洋里开辟出新的道路,才能是绚丽多姿的知识文化更加绽放光彩。
三、更新教育观念教师应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据创新思维形式中具备的思维特点,力求“以人为本”,强调开发学生个人潜能,尊重并利用学生的自我发展与创新精神,给予学生激情,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乐趣。
并且教师应自觉地将自己定位为学生的合作者、向导和顾问、教师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会自己创新——实践——创新。
以求得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
四、建立民主的教育氛围教育活动是道德品质、知识、情感、行为四种心理活动的有机统一。
其中情感是掌握知识以及由知识向智力转化的动力。
如何让学生学习心理状态利于创新思维形式,教师要提供一个友善的环境,以便使之在其中繁荣发展。
浅谈课堂创新教学
浅谈课堂创新教学创新教育是一个大的题目,把创新教育真正落到实处,教师是关键。
教师应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当成自己的责任。
陶行知先生说:“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
”对于青少年而言,创新是指他们发现新事物,掌握新方法的活动。
培养青少年的创新意识,需要为他们创设一个推崇创新、鼓励创新、以创新为荣、守旧为耻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氛围。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是创新教育的核心环节。
本人就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浅谈自己的认识。
一创设教学中的宽松环境,建立一种新型的关系按照心理学的研究,人的创造力只能培养不能传授,创造力的表现和发展,需要一个适宜生长的宽松、民主、自由的环境,只有这样的环境才会容许乃至鼓励与众不同的多样性、标新立异的独特性。
这就要求教师要形成现代学生观,师生之间营造一种互相尊重、平等、民主、合作的关系,并努力创造宽松的教学氛围。
科学研究证实,学生的发展潜力是巨大的,每个学生都会在某一个方面显示出独特的创造性,但这些创造性如果没有合适的环境就有可能被扼杀。
那么这样的宽松环境来自哪里呢?第一、宽松的课堂氛围,来自学生积极的参与教育活动并真正成为教育活动中的主体。
目前,青少年受教育的大部分时间还是学校的课堂教育。
虽然学生主题性教育思想推广已久,当时参与教育活动的权利等方面,学生依旧是人数最多的弱势群体。
学生真正参与的机会并不多。
要真正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真正成为教育活动的主体。
首先,课堂要给学生充分的思维自由,这是学生个性化培养中的重点部分。
其次,要给学生充分的探究自由。
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要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他们能独立、自由的思考,并呈现出一种主动参与的积极状态,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使学生在体验和尝试创新中学习。
只要学生课上的活动没有完全偏离方向,教师不必去干涉学生的探究活动,教师的任务是多看、多听、多感受,同时鼓励学生那些“与众不同”、“标新立异”的新观点、新行为,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创新机遇和氛围。
浅谈创新教育在职业教育教学中的体现
的思 维 形式 ,它 是创 新 活动 的原 动 力 。所 以还 应 改革 课 堂教
二 、 职教 要 优 化 课 堂教 学 ,把 创 新教 育 落 到实 处 1优 化 课 堂 教学 环 节 ,拓 展 职 教学 生 创 新 思维 的 空 间 。 .
教 育 观
桶 首 先 ,要 树 立创 新 教 育的 教师 观 。职教 教 师 要 由 以往 的 学 生 在课 堂 j获得 的不 仪仪 是 “ 碗 水 … ‘ 水 ”,而 是
经验型教师转变为专家型和学者型的教师 ,同时也要快速提 无 穷 无 尽 的活 水源 。 为 创 新思 维 是 种 求 新 、求 异 、 求变 高 自己的创新素养 。只有具备创造性思想和智慧的教师才能
在 有 限 的 时 问里 完成 特 定 的 教学 任 务 。具 体 来讲 ,教 师要 以
平 等 、和 谐 互助 的新 型 的 师生 关 系 。教 师 的 天职 就 是 教 书育 方 案 , 能 把 素质 教 台落 剑每 节课 的教 学 活动 中去 ,才 能
人 。 一个 好 的 老师 不 仅 是 教学 上的 能于 ,更 重要 的是 要 有人
被 动 化 ,严 重 影 响 了 教学 质 量 的捉 高 ,也影 响 了学 生素 质 的
肩负着特殊的使命 ”。创新教育是知识经济时代 发展 的必然 提 高 。美 闺心 理 学家 罗杰 说 过 ,有 利 于创 造 性 活动 的一 般 条
要 求 。那 么 什 么 是创 新 教 育 呢 ?创 新 教 育是 指 以培养 创 造 型 件 是 心 理 的安 全 和心 理 的 自由 。 民主 、和 谐 、 宽松 、 自 由的 人 才 为 培 养 目标 的 教 育 。它 要 求 在 注 重 基 础 矢 识 教 学 的 同 氛 闸 ,能够 最 大 限度 地 发 挥 学 生 的 自 由创 造 的 才 能 。因 此 教 『 l 时 ,高度 重 视 创 新意 识 、创 新精 神 和创 造 能力 的培 养 。在职 师 要 以信任 和 期 待 的 目光 , 微笑 和 蔼 的态 度 , 亲切 激 励 的 语 教 的 课堂 教 学 中 ,应 注 重 培养 学 生 的学 科 能 力 ,提 高 学 生 的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创新教育创新能力是推动历史前进和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
创设轻松愉快、有利于学生自主发展的课堂气氛,是创新教育的前提。
变“教”为“导”,激发学生自主参与是创新教育的关键。
创设新情景,导入新视角,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是创新教育行之有效的方法。
勇于质疑,善于求异是创新教育的最高境界。
教师不断创新,是激发学生创新的动力。
变教为导创设情景语文教学创新能力是推动历史前进和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
一个没有创新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
当今世界知识更新速度快,学生学习的性质应当由转授性、继承性转变为探索性、创新性。
语文教师不仅要重视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更应该重视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形成有效地学习策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教学内容上要从单纯的语言教学转向既学习语言又学习文化和科技知识;在教学方法上,不仅研究教法,而且要研究学法,以便真正实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
一、创设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种使学生感到安全的、宽容的和有利于其自主发展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减少焦虑,不怕出现语言错误,敢于说出自己的想法。
现代心理学认为:学生只有在民主、平等的教育氛围中才能迸发出想象与创新的火花。
我在教学中常给每一个学生以展示自己才能和水平的机会,还特别创造条件,给后进生发表意见的机会。
即使他们在回答问题中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我都不泼冷水、不批评、不挖苦,用温暖的话语对他们说:“你回答问题的勇气是应该表扬的,你能用自己的见解来回答是种难得可贵的行为,只是你的想法还不成熟、不全面,只要你肯努力,下一次回答问题,你一定会成功。
”同时,我还教育其他同学,不管是谁回答问题错了,都不能讥笑和讽刺人家,要给别人改正错误的机会,还要用心倾听别人的回答,对在哪、错在哪?有什么地方值得自己学习或借鉴,引导学生相互尊重、相互关心,这样,学生就会身心愉快,思想解放,轻装上阵,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去创造。
二、变“教”为“导”激发学生自主参与教师的职责主要不在于“教”,而在于指导学生“学”。
创新教育和启蒙教育
创新教育和启蒙教育首先,我们来看看创新教育。
创新教育强调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创新教育不再是简单地传授知识,而是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
创新教育要求教师和学生都要有创新的意识和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主动思考、动手实践,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
而启蒙教育则强调的是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注重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思维能力。
启蒙教育是教育的基础,是学生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认识社会的起点。
启蒙教育强调的是学生的认知和思维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和基本能力,使学生能够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能,具备一定的认知和思维能力。
创新教育和启蒙教育各有其重要性,但二者并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
创新教育是在启蒙教育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要求学生在掌握了一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能够进行创新性的思考和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而启蒙教育又为创新教育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使学生能够在创新教育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和完善自己的认知和思维能力。
在实际教育中,我们应该充分发挥创新教育和启蒙教育的优势,使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在教育教学中,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重视学生的认知和思维发展,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重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培养出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总之,创新教育和启蒙教育都是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我们应该充分发挥二者的优势,使教育更加全面、科学、有效,为培养更多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做出更大的努力。
希望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能够在教育教学中发挥自己的优势,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浅谈小学教育教学创新教育研究
浅谈小学教育教学创新教育研究1. 引言1.1 背景介绍小学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孩子们接受教育的起点。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小学教育也需要不断进行创新和改革。
教育教学创新是指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教学目标进行不断探索和实践,以提高教学效果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而小学阶段是孩子们接受教育的关键时期,如何进行教育教学创新尤为重要。
当前,小学教育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传统的教学方式过于单一,学生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教育质量不高等。
需要进行教育教学创新,探索适合小学生的教学模式,使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教育教学创新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创新思维和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本研究旨在探讨小学教育教学创新的必要性以及实践方式,通过案例研究和效果评估,深入分析小学教育教学创新的实际效果,为未来小学教育的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2000字】1.2 研究目的小学教育教学创新的研究目的在于深入探讨如何促进小学教育的发展,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潜能。
通过研究教育教学创新的实践经验和理论指导,加深对小学教育教学改革的认识,探索更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为小学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通过对小学教育教学创新的研究,可以为教师提供更多的教学灵感和方法,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教学中的挑战,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
研究小学教育教学创新也有助于探讨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促进他们终身学习和自主发展的能力,为未来社会培养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1.3 研究意义小学教育是学生学习生涯的起点,对于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教育教学创新则是推动小学教育不断进步和提高的重要途径。
本研究旨在探讨小学教育教学创新的意义,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研究小学教育教学创新的意义在于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通过引入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创新教育浅谈
比如 , 偏重知识传授 , 忽视智 能开 发 ; 偏重 的光环笼罩下 , 甚 至是如 同绳 索束缚 的产 识都传 授给他们。 所以必须培养他们 良好
共性制约 , 忽视 个性发展 ; 偏重 岗位 职业 物 。 这种有距离 、 有鸿沟的师生关系 , 严重 的学习方法和较强的 自学能力。 这样他们
学 校 教 育 一 方 面 要 使 学 生 学 到 新 知
从“ 培 养德智体 全面 期形成的个人 习惯 , 有些学生 不愿 、 不敢 创新教育 是素质 教育 的一 个重要 组 按教育 方针的要求 , 成 部分 , 是 以培养 创新精神 、 启迪创新 思 发展 的社 会主义 建设者和 接班人 ”的角
中国 的 师道尊严 ”是 由来已久的。 “ 师尊” 则“ 生卑 ” 。多年来 , ~批 又一批 的
导性作 用。
识, 另一方面要增强学生获取新知识 的能 涌现 , 学校不可能把学生一生将遇到的知
在基础教育 阶段 中,传统教育思想 、 学 生所表现 的亦 步亦趋 、 畏首 畏尾 、 不敢 力。 当今世界新知识、 新技术、 新工艺不断
才可能在 今后 的工作生 活中不断汲取 新 5 . 注意发展个性 , 充分开发学生潜能 。 教 师在教学过 程 中要 正确处理 学生
现 代 教 育 思 想 强 调 民 主 施 教 ,给 学 知 , 充实 自己 , 适应未来发展。
养具有综合素质的创新人才。 通过 多年的
工作 实践 , 笔者 以为在现阶段实施创新教
首先要 “ 做人 ” , 然后是 “ 成 才” 。“ 做 灌 ,不 准照本宣科 ,不 准使 用讽 刺性 语 的心理 、 无私奉献的精神 。“ 成才 ” 要 有坚 实的基础文化 知识和过硬 的专业技能。 4 . 树立科学的教育 质量观 。 3 .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浅谈创新教育
浅谈创新教育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不断发展的动力。
一个民族缺乏创新能力,就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是我们国家的希望,时代呼唤创新性人才,呼唤教育的创新,培养孩子创新能力已成中华民族的当务之急。
有创新能力的人必须靠创新教育来培养,因此国家和民族的进步必须依靠创新教育。
一、创新教育的涵义创新教育是指培养有创新能力的人的教育。
创新能力是根据一定目的,运用一切已知信息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的,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产品的能力。
孩子的创新能力虽有先天的成分,但主要是后天养成的,心理学家研究表明,个体的创造性一般与个体的智力、个性以及知识有关,因此创新教育也应从提高个体的智力,培养个体的个性和增加个体的知识入手。
创新教育和素质教育并不冲突,实际上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另外,创新教育在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上都有一些比较特殊的要求,是素质教育的理论和实践所不曾注意到的。
创新教育作为塑造面向新世纪一代新人的立定点,理应成为素质教育的一种新境界,也是素质教育中最高的形式。
二、目前创新教育的一些不足一是把创新教育完全的等同于开发智力,甚至一些学校领导老师或家长认为创新就是让孩子进行小发明、小创造。
这种理解只看到了创新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创造力,忽视了创造力是个体产生新颖、有社会价值的思想观念和解决独特性问题的能力,误以为只有通过智育才能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是教师和家长不重视创新教育。
孩子的创新是需要一定时间和空间保证的,我们常常把课外活动当作孩子创新实践的大好场所。
可是许多家长和老师迫于孩子升学的压力,把课外时间几乎全部当作课堂学习的提优的补差时间。
这些教师和家长希望孩子听话,不许孩子犯错,在这种情况下培养孩子的创新精神只能是一种空想。
三、创新教育的要求1、首先要具有创新的教育理念,改变传统教育观念。
传统的教育以传授知识为中心,形成了以课堂和教材习题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的主题能动性,阻碍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浅谈创新教育及如何实施创新教育
() 6 权利 与义务 、 权利与责任 的设 置是 否合理 。只有这样认 真把好关 , 才能起到对 法规统一审议 的 目的 , 提高地方立法 的质 量 。 是 法 制 委 员 会 进 行 统 一 审 议 时 , 抓 住 重 点 各抒 二 要
己见 。 要在诸条审议的基础上抓住重点 、 难点 和有争议 的条 款进行审议 , 着重在合 法性、 协调性 和规范性上把好关 。三 是要不 断完善统一 审议机 构, 力创造条 件逐步增 大具有 努 法律 和经济专业 知识 素养 的专职委 员 的比例, 以便 更好地 担负起统一审议 的职责 。四是要 健全和完善统一审议 制度 的规划 , 使统一审议工作步入规范化 、 制度化、 程序化轨道 。
健全 的人格 。 广义 的创新教育是一种新型综合教育模式 。 狭
义 的创新教育是指专门对学生的创造 力进行培养 和训练教 育 包括创造思维、 创造方法 、 创造技能 、 创造精神等方面 的
培训 。
二 、 新 教 育 与 素 质 教 育 的 关 系 创
“ 素质教育” 以提 高民族素质 为宗 旨的教育 , 是 它是依 据《 教育法 》 规定的 国家 教育方针 , 眼于受教育 者及社会 着
可行性和立法依据 。( ) 2 法规 的基本框架 、 体例结构和 主要 内容及法规条文表述是 否简明 、 准确 、 规范 。 3 创制性 问题 ()
及 其 它 焦 点 问 题 。 4 与 宪 法 、 律 和行 政 法 规 是 否 相抵 触 。 () 法 () 世贸 组织规 则和 本省 其他地 方性 法规 是否 相矛 盾 。 5与
维普资讯
委员 会 的 作 用 。 制 委 员 会 在 统 一 审议 中要 注 意 尊 重 、 真 法 认
听取 、 充分吸纳专 门委 员会 的审议意见 , 这是提高地方 立法 质量 的 重 要 环 节 。 三、 完善统一 审议 制度是提升审议 水平的根本保证 。 实 行 统 一 审议 制 度 , 立 法 在 立 法 程 序 上 所 强 调 和 在 立 法 实 是 践 中所 坚 持 的 基 本 审 议 制 度 , 立 法 程 序 中 不 可 逾 越 的 重 是 要环节 。 作好 这一环节的工作 , 要 一是法制 委员会要加强 与 法制工作机构和有关专 门委员会 的合作 。法制工作机构 应 及 时 综 合 整 理 各 方 面 意 见 , 调 研 、 证 的 基 础 上 提 出 法 规 在 论
浅谈创新教育的课堂教学策略
、
情 感 策 略
提 高学 生创新素质 的关键是非智力 因素 。无数 在创新 道路上取得成 功的人物表 明 ,成功 的决定 因 素不是 他们 的渊博知识 , 而是他们的创新人格 。 源自 内心的热爱 和追 求 , 是创新 的灵魂 。 其 自主性 、 激情 、 意志等对学生创 新素质的形成 与提 高具 有极 大的推 动作用 。所以 ,在教学中要特别注重创新 意识 的培 养, 激发学生 的创 新欲望 ; 加强对 学生 的情感 教育 , 促进和提高学生情感智慧的发展。 例如 , 在生物教学 中可以通过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 ,充分挖掘科 学家崇 尚的情感和价值观 ,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 良好的品格修养 ,追求科学的顽强毅力和献身科学 的奉献精神 ,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精 神 的 目的 。
一
生都体 验到学 习的快乐 , 享受到成功 的喜 悦 , 例如 , 进行物质跨膜运输 的实例教学时 ,可先告知本课的 教学 目标 ,出示几道 自学辅导题 ,以便指导学生 自 学。 接着 , 让 学生 边 看 书边 实 验 , 教 师巡 回辅 导 。 在 教 师引导下 , 由学生得 出实验结论 , 进而总结 出发生渗 透作用的条件。这样不但可 以改革传统教学研究和 活动呈单向性 , 忽视 “ 以学 生为本 ” 的课 堂教学 , 又可 改革过于偏重书本理论知识讲授 、忽视技能知识传 授、 指 导 和训 练 的做 法 。如 此 , 整 堂课 完 全 在 教 师 引 导、 指导、 辅导的过程 中, 轻松愉快主动地学习。
二、 氛 围 策 略
创新教学 的课堂 中教师应努力创设一种 “ 以人 为本 , 以学生为 中心 ” 的课 堂环境 , 营造一种 尊重学 生 的观点 、 问题 , 鼓励学生提 问、 概括 、 假设和陈述 的 课堂氛 围, 高度评 价学生的积极 参与。 一句话就是要 营造一种有利于开展创新教学 的课堂氛 围。创新教 学 的特征之一是 问题性 。学生对 问题产生 困惑并产 生解决 问题 的愿望 , 是创新教学的前提。 教 师要创造 性 地设置 问题情 境 , 引导学生通过 观察 、 讨论 , 独 立 地 去发现 问题 , 抓住 问题 的实质 , 从不 同的方 面 、 用 不 同的思维方式 , 探求多种求解的途径 。 创新 教学 的 特征之 二是探究性 。传统 的教学 活动以“ 告诉” 的方 式 让学生 “ 占有 ” 人类 已有的知识 经验 , 造成 了学 生 被动的接受方式。创 新教 学过程是 师生共同探索的 过程。教学 中师 生要 积极 开展 双向交流 。 各抒 己见 , 开放彼此对问题的认 识 、 观点 、 看法 , 阐明各种观点 、 看法 的原 因和理 由 ; 平等 、 公正地 进行讨论 、 验证 各 自不同的观点和看法。要让学生在探究的氛围 中发 现问题 , 总结规律 。创新教学 的特征之三是个性化 。 没有个性 , 就没有创造 , 就没有特色。创新教学的课
浅谈教育创新新实践探索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教育领域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变革。
教育创新已成为推动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动力。
本文旨在探讨教育创新的新实践探索,分析当前教育创新面临的挑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引言教育创新是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它关乎教育质量的提升、教育公平的实现以及教育现代化进程。
近年来,我国教育创新取得了显著成果,但仍存在诸多问题。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教育创新的新实践探索进行探讨。
二、教育创新新实践探索1. 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教育领域的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
在教育创新实践中,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成为一大亮点。
(1)在线教育平台的发展。
近年来,我国在线教育平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为学习者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
这些平台打破了地域限制,使教育资源更加均衡地分配。
(2)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完善。
各级政府加大对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的投入,为教育创新提供了有力保障。
如智慧教室、虚拟实验室等新型教育设施的应用,为学生提供了更加丰富的学习体验。
(3)教育信息化管理体系的构建。
通过教育信息化管理平台,实现教育教学资源的共享、教育教学过程的监控、教育教学质量的评估等,提高了教育管理的效率。
2.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教育创新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
(1)项目式学习。
项目式学习强调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在我国,项目式学习已在部分高校和中小学得到推广。
(2)翻转课堂。
翻转课堂颠覆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将课堂时间用于讨论和答疑,使学生在课前自主学习。
这种模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3)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是教育创新的重要途径,通过与企业合作,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3. 教育评价体系的改革教育评价体系的改革是教育创新的重要内容。
(1)多元化评价。
在评价学生时,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还要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浅谈如何培养幼儿的创新教育
编 辑:__________________
时 间:__________________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为基础价值取向的教育实践。其核心是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识和创造能力的问题。所以,在教学活动中,将创新教育渗透于一日活动中;创设主体参与情境,激发幼儿创新的热情;创造有利于创新能力发展的环境 ;要善于捕捉锲机,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
未来是人才竞争的社会,未来人不仅要“学会生存”,“学会做人”,更要学会创新。只有具备创新精神,敢于大胆想象,独辟蹊径,与众不同,才能适应瞬息万变的环境,才能跟上飞速发展的时代步伐。实施创新教育则是素质教育的核心课题,培养创新意识或创新精神更是核心之核心。幼儿时期是好奇心和好胜心强,没有过多的思想束缚,敢想、敢做的时期,拥有着成人所少见的创造素质——好奇、冒险、自信。充分地开发幼儿的创造素质,为培养幼儿创新意识提供更广阔的教育空间,是幼儿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使命。
二、创设主体参与情境,激发幼儿创新的热情
在教学中,我采取师幼互动的创新教育教学活动,鼓励幼儿大胆创新,还幼儿主体的地位,并为其提供创造的机会和条件。现在我采取创新教育教学活动,解放幼儿,让幼儿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世界,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所想,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问题,用自己的双手去感受自然和社会是最重要的。这样成长的幼儿不愁没有创新的兴趣和精神。在实践中我是这样做的:
所谓创新,概括来说就是创造和出新。当今世界提倡创新,更需要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教育创新……各个领域都需要开拓创新,激发人们的巨大潜能,为社会人类的发展作出贡献。创新用为一种素质,一种精神,己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我们需要培养“创新精神”。这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人类发展的需要。创新精神必须从小培养,从娃娃抓起。
浅谈创新教育及如何实施创新教育
浅谈创新教育及如何实施创新教育“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创新的关键在于人才,人才培养的关键在于教育,更在创新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一、创新教育的涵义创新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创新精神和能力,把学生培养成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创新教育的任务:(1)在各级各类人才教育中加强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以创新学习和实践为重点,促进受教育者的全面发展。
(2)培养能直接推动科学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以及管理改革的创新人才。
(3)拉动教育创新,促进教育体制改革和课程、教育方法、教育评估的改革,促进教育质量和教师素质的提高。
创新教育的功能:(1)将教育体系引向经济主战场的功能。
(2)促进教育推动民族创新文化构建功能。
(3)推进素质教育大体系构建的功能。
(4)培养创新人才、创业人才的功能。
何谓“创新教育”?创新教育是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而提出的,是以培养人的创造思维,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价值取向的全面发展的教育。
创新教育简单地说,就是旨在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教育模式。
也可指以全人类知识积累和创新实践的深度与广度开发为基础,建立由创新机制、创新案例、创新环境等要素整合形成的创新教育平台,以培养受教育者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为目标的教育模式。
创新教育是运用创造学、教育学、心理学等学科的原理和方法,通过课堂教育与课外活动等途径,帮助学生掌握方法的教育。
创新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创新教育强调不仅要对学生的创造力进行培训,而且要在各学科进行中注重学生创造性的培养,还要创造良好的环境,促进学生创造性的发展;不仅要提高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还要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广义的创新教育是一种新型综合教育模式。
狭义的创新教育是指专门对学生的创造力进行培养和训练教育。
包括创造思维、创造方法、创造技能、创造精神等方面的培训。
二、创新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 它是依据《教育法》规定的国家教育方针,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心态、能力发展为特征的教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创新教育
摘要:随着我国逐渐走向国际化,加入世贸组织、申奥成功、奥运成功举办等在我国发生的一系列国际盛事,再加上我国经济在全球性金融危机背景下良好的表现以及处理国际事务上处处表现出的大国风范,英语作为交流的最重要渠道在其中的作用不言而喻,因此近年来全国上下掀起一阵又一阵学英语的热潮。
那么轰轰烈烈之后我们看到了什么呢?目前,一种新的教育实践,正在涌动21世纪中国教育改革的浪潮。
这种新的教育思想、教育哲学和教育实践,就是当今世界知识经济时代呼之而出的创新教育。
有智者说:“只有创新,才能生存,只有创新,明天才会更美好。
”显而易见,创新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常青树。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育;交际教学法;创新教育
从2010年9月起,笔者所在的学校对全校非英语专业的大一新生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英语口语封闭式强化训练,学校在英语教学方面投入的大量人力物力,用“疯狂英语”来形容毫不为过。
然而此项改革对学生在英语学习方面所产生
的的影响,大家见仁见智吧。
一、大学英语教育现存问题
本人担任了几年的大学非英语专业的教学工作,出于职业的敏感,我不得不说目前大学非英语专业教学正在陷入一种教学窘境:普遍存在高投入,低产出现象。
如果说中学时代还有高考这一指挥棒“赶鸭子上架的话”,大学英语也同样还有更多的“考海”等待着学生往里跳。
可是,大学阶段学生对英语的厌学情绪显然已成为老师的心病。
诸多调查表明,并非大学英语教师课讲得不生动或课堂信息量不够大,实际上大学英语教师讲课的模式、内容和与学生互动诸环节均能获得好评。
而导致学生厌学情绪产生的关键原因是,学生普遍认为,大学英语课程中,教与学的目的相互脱节了。
可是我们的不少学生刚进大学校门就信誓旦旦地扬言,要在CET、BEC、TOEFL、GRE等考试中杀出一条血路,于是案头堆满了各种应试指南、考试技巧、“攻克难关”及各个等级的词汇表,要么就是形形色色的模拟练习册。
各种考试培训中心也应运而生,赚了个盆满钵满。
但凡有此决心和恒心者,考试能得高分者甚众。
可是其应用能力提高的程度却远远低于考分提高的程度。
因此,我国英语教育的改革呼声一浪高过一浪。
各种呼声提出的问题
是:英语教育在多大程度上是值得的?
二、交际教学法的不足
再从外语教学法的角度来看我国的大学英语教育。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
交际教学法被引进到我国外语教学中,但在我国真正得到普遍应用则始于20世纪90年代。
交际教学法的应用可以说给我国的大学英语教育带来了一场革命,其最令人瞩目的变化在于大学英语教学目标“从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到“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这一变化旨在适应日益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各个领域的日常国际交往语言的现实需求。
显然该目标的提出为经济教学法找到了最佳的诠释;从课堂教学来看,老师在教学中的角色从满堂灌到以学生为中心的引导作用,使得语言不再只是枯燥乏味的语法条条框框,而是师生
之间、学生之间互动的鲜活的素材。
诚然,交际教学法只是众多语言学习方法的一种。
它既不是唯一的,也不是独善其身的。
反观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的现状可发现:提倡交际教学法使得课堂上师生间互动和学生间互动的机会大大增加了。
但如果学生的外语水平只达到较低的交际水平,那么一旦终止学校教育且没有机会继续使用该语言,则其交际水平很难长期维持下去。
实际上,交际教学法在我国外语教学中的运用一直处于“犹抱琵琶半遮面”的状态。
由于各类考试强有力的指挥棒作用,交际教学法在实际使用中充其量只不过是锦上添花的点缀物。
无疑,交际教学法面临着如何向纵深
发展的瓶颈问题。
总体上看,我国的教育改革取得了很大成绩。
但是,我国仍然没有摆脱应试教育、高等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相脱节的问题。
杨振宁博士在评价中国教育时说:中国教育有两个优势,两个不足。
两个优势:一是学生的基础知识比较扎实,一是应试能力强。
在国际大赛中成绩都很优秀,获得不少荣誉。
两个不足是学生动手和实践能力薄弱,缺乏创新精神和能力。
而美国哈佛大学校长则认为:“一个人是否具有创造力,是一流人才和三流人才的分水岭。
”因此,我们必须进一步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实施创新教育。
三、创新教育新解读
所谓创新教育,是指以新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为指导,采用现代教育技术和信息手段,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和创造,使之具有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格为宗旨的教育。
实施创新教育,是一项需要付出心力的艰苦性工作,教师要完成这项工作的先导性任务,就应该先从确立创新的教育观、构建新型的
师生观和加强教师自身的修炼观做起。
(一)确立创新的教育观
未来社会对教育的要求,其实质是对教师的要求,无论是教育内容的改革,还是教学方法的改革都取决于教师的素质与态度,而在这里最重要的是教师观念
的更新。
因为任何教育行为都与教育观念密切相关,都是教育观念的直接反映,在教师的教育活动中起着先导性作用。
阿瑟·阔伯斯在研究教师的教育观念时说:“影响教育成败的关键因素也许莫过于教师他自己相信什么。
”这充分说明教育观
念对影响教师行为的重要作用。
要实现教育观念的创新,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创新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素质教育是一种科学的、前瞻的、现代化的教育,是以培养人的综合素质为目标的复合教育。
而创新教育则是这一综合素质中最具生命力的特殊素质,是推动个体顺应环境,开放潜能,走向成功的内在动能。
可见,创新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的社会属性,其教育价值在于促进人的发展与推动社会发展相统一。
因此,要确立创新的教育观,就必须激发教师的创新意识,提高教师的创新潜能,使他们以全新的教育观念投身于创新教育。
为此,我们必须用创新理论来武装教师,激活教师的创新头脑,使他们从传统的“教书匠”理念中解脱出来,树立现代化教育、开放教育的全新观念。
有人预言:21世纪最成功的劳动者,将是全面发展的人,将是对新思想、新机遇、新科技革命最开放的人。
也就是说,跨世纪人才是全新的、高素质的人才。
用这种创新观念培养出来的一代新人,他们不但能够从容自若地迎接世界知识经济的挑战,而且能以强大的创新才能主动积极地丰
富、发展并超越之,从而使人类文明的长河颇具鲜活地澎湃向前,朝朝不息。
(二)构建新型的师生观
良好的协调一致的融洽的师生关系是创新教育成功的先决条件。
首先,良好融洽的师生关系具有激励功能。
它可以使师生密切合作,造成愉快的情绪和气氛,成为调动师生双方积极性的内驱力。
它激励教师满腔热情、专心致志、力求把学生教好,学生则乐于接受教师的影响。
其次,良好融洽的师生关系又具有调节功能。
它特别有利于处理教育过程中师生之间产生的矛盾。
再次,良好融洽的师生关系本身对学生具有极大的教育作用,它为学生正确认识和处理人际关系树立起典范,使学生从中受到熏染,学会将来到社会中怎样处人,怎样合作和怎样创新。
教师如果深刻认识到师生关系的这种重要性,并真正构建起这种新型的师生观,
就能在自己的教育工作中任劳任怨做“蜡烛”,鞠躬尽瘁为“人梯”。
(三)教师自身的修炼观
学习是一种基本素质的培养。
一个人创新能力的形成和发挥的重要因素之一,主要不在于其拥有知识信息数量的多少,而在于能否形成一个基础雄厚布局合理的知识结构。
作为创新型教师要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必须彻底改变那种视教师知识储藏与传授给学生的知识量之比为“一桶水”与“一碗水”的陈旧观念,而要努力使自己成为一条生生不息的江河水,唯有如此孜孜不倦求新索异之教师,方能培养出善于终身学习的新一代。
为此,教师必须具备全新的知识结构,
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文理、理文渗透,做集科学知识、人文知识、教育理论、现代教育技术多元化知识于一身的学识渊博的综合型教师,并以此来塑造新一代
人才。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告诉我们:“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学而不用,等于无用。
教师在提高自我修炼的过程中坚持学以致用,一方面,可以在学与用的结合中对所学的知识作进一步加深理解和掌握;另一方面,还可以在学与用的结合中验证知识、完善知识,以至不断地发展和创新知识。
教师的学应该从哪里出发?只能从眼前的现代化建设和教育改革实际出发;教师的用又应该以何
处为归宿?当然是更新更高的实际。
参考文献
[1]江桂英.中国英语教育-语言经济学的视角[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10.
[2]李世海,高兆宏,张晓宜.创新教育新探[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3]杨丽,康思琦,袁晓斌.创新思维与创新力开发[M].广州:羊城晚报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