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论练习题以及答案

合集下载

完整word版,六国论同步练习题及答案

完整word版,六国论同步练习题及答案

六国论同步练习题及答案1.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A革灭殆尽(dài)暴霜露(bào)B思厥先祖父(jué)胜负之数(shù)C弊在赂秦(lù)为国者(wèi)D不得下咽(yàn)洎牧以谗诛(zì)提示:A项中“暴”读“pù”;C项中“为”读“wéi”;D项中“洎”读“jì”。

答案:B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六国互丧互:交互。

盖失强援盖:因为。

B思厥先祖父先:对已去世尊长的敬称。

暴秦之欲无厌厌:讨厌。

C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判:分出,分清。

终继五国迁灭迁:改变。

D后秦击赵者再再:两次。

苟以天下之大苟:如果。

提示:B项中“厌”应为“满足”。

答案:B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与今义相同的一组是()①盖失强援,不能独完②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③至于颠覆,理固宜然④可谓智力孤危⑤然后得一夕安寝⑥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⑦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A①②⑦联网B③④⑤C①⑤⑦D④⑥⑧提示:②“祖父”古义为“祖辈父辈”;③“至于”古义为“到了……地步”;④“智力”古义为“智慧与力量”;⑥“其实”古义为“那实际上”;⑧“故事”古义为“旧事,先例”。

答案:C4.从词类活用的角度,选出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A小则获邑,大则得城B日削月割,以趋于亡C不能容于远近D因利乘便,宰割天下提示:B项为名词作状语,A、C、D三项为形容词作名词。

答案:B5.选出加点词的意义及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①六国破灭,非兵不利②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③贤于己者,问焉以破其疑④城之破也,妇孺不存⑤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A①②B②⑤C③④D①⑤提示:①被打破,被攻克;②攻克;③解除,破解;④被攻占,被攻克;⑤攻克,攻破。

答案:B6.下列句中“于”的用法与“其势弱于秦”中“于”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齐人勿附于秦B至于颠覆,理固宜然C吾祖死于是D师不必贤于弟子提示:A项中“于”为“和”的意思,B项中“至于”为一固定短语,C项中“于”是“在”的意思,D项中“于”与例句中“于”皆是“比”的意思。

六国论练习题及标准答案

六国论练习题及标准答案

六国论练习题及答案————————————————————————————————作者:————————————————————————————————日期:2六国论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句式翻译)。

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句式翻译)。

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故曰弊在赂秦也。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

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

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

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

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

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

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

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

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

”此言得之。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赢而不助五国也。

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

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

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句式翻译)。

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赵尝五战于秦(句式),二败而三胜。

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句式翻译),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

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锋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

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句式翻译),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句式翻译)!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

苟以天下之大(句式),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3六国论字音字形贿赂城邑.暴.霜露荆棘.草芥.弥.繁颠覆.谗.言邯郸..百战不殆.一、通假字暴秦之欲无厌.当.与秦相较二、重点实词1.非兵.不利 2. 率.赂秦耶 3.思厥.先祖父4 然则.....诸侯之地有限 5.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 6.理固宜然7.与.赢而不助五国也8.始.有远略.9.暴秦之欲无厌.9.始速.祸焉10.洎.牧以谗诛11.诚.不得已12.向使..三国各爱其地13.则胜负之数.14.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15、后秦击赵者再.四、古今异义1. 其实百倍2.至于颠覆3.思厥先祖父4.可谓智力孤危5.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6.刺客不行五、词类活用1.不能独完2.义不赂秦3.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4.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4.李牧连却之 6.日削月割六、特殊句式1.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2. 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3.洎牧以谗诛4.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5.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6.苟以天下之大7、日削月割8.其势弱于秦9.举以予人七、翻译1.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六国论》同步练习(含答案)

《六国论》同步练习(含答案)

《六国论》同步练习一、单选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未可专以罪秦也罪:归罪B.以为必如是,而后秦患可纾纾:解除C.强食而弱肉者,视秦无异也视:看待D.彼岂不逆知夫纵约之不可保哉逆:预料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夫后世之所以恶秦者,岂非以其暴邪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B.其溺于攻伐,习于虞诈其孰能讥之乎C.张喙而恐喝之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D.焉独存,虽王可也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3.下列句中加粗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①至于颠覆,理固宜然②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③师不必贤于弟子④可谓智力孤危⑤思厥先祖父⑥胜负之数,存亡之理⑦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A.③④ B.①⑦ C.②⑤ D.①⑥4.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夫六国与秦皆诸侯与嬴而不助五国也B.向使三国各爱其地使六国各爱其人C.燕赵之君,始有远略始速祸焉D.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5.下列有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论”是中国古代一种论文文体。

《昭明文选》里将“论”分为两类:一是史论,二是政论。

政论即“学士大夫议论古今时世人物或评经史之言”,如《六国论》。

B.“诸侯”是古代中央政权所分封的各国国君的统称,周代分公、侯、伯、子、男五等,汉朝分王、侯二等。

诸侯有自己的封地,面积大小一样,必须服从王室,按期纳贡,并随同作战。

C.“郡”是古代的行政区域,始见于春秋时期,不同朝代称谓不同。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设立郡,汉增加郡的数量,隋唐废郡设州,明清称府。

D.“六国”指齐国、楚国、燕国、韩国、赵国、魏国,因为都在崤山以东,也被称为“山东”六国。

6.下列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鸿门宴》故事以曹无伤告密、项羽决定进攻刘邦始,以项羽受璧、曹无伤被诛终,首尾呼应,情节完整,叙事波澜横生,矛盾迭出,扣人心弦。

B.《谏太宗十思疏》魏征从树木、流水常见现象入手,以类比推出要“国治”必须“德厚”,劝谏太宗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积其德义,善始善终。

《六国论》练习题

《六国论》练习题

《六国论》练习题一、解释下列加点的词(30分)1、六国破灭,非兵.不利2、六国互丧,率.赂秦耶3、不赂者以.赂者丧4.、.诸侯之所大患.5、暴秦之欲无厌.6、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7、斯.用兵之效也8、洎牧以谗诛.9、可谓智力..孤危10、战败而亡,诚.不得已11、向使.三国各爱其地12、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13、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14、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15、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二、翻译下列的句子(40分)1、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举以予人,如弃草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至于颠覆,理固宜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与赢而不助五国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胁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选择题1、与“礼.天下之奇才”词法不同的一项是:____A、汝以一念之贞.B、若入前.为寿C、曲终收拨当心..画D、假舟楫者,非能水.也2、与“盖失强援,不能独完.”词法不同的一项是:____A、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B、沛公欲王.关中C、因为之力而敝.之D、或未必艰.贞若是3、与“日.割月削,以趋于亡”词法不同的一项是:____A、能守其土,义.不赂秦B、予弱冠粤.行C、侣.鱼虾而友.麋鹿D、沛公已去,间.至军中4、与“李牧连却.之”词法不同的一项是:____A、则群.聚而笑之B、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C、虽大风浪不能鸣.也D、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5、与“其势弱于秦”句式不同的一项是:____A、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B、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C、而大声发于水上D、劳苦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6、与“斯用兵之效也”句式相同的一项是:____A、沛公之参乘樊哙也B、不拘于时,学于余C、虽大风浪不能鸣也D、古之人不余欺也7、与“举以予人,如弃草芥”句式不同的一项是:____A、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B、吾属今为之虏矣C、阿品远官河南D、欲呼张良与俱去8、与“而为秦人积肆之所劫”句式相同的一项是:____A、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B、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C、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D、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9、与“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句中“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____A、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B、兵精粮多,足以立事C、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D、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10、与“六国破灭,非兵不利”句中“兵”用法相同的一项是:____A、故止兵伐谋,其次伐交B、赵亦设盛兵,秦不敢动C、左右欲兵之D、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

六国论同步练习题及答案

六国论同步练习题及答案

六国论练习题及参考答案1.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A革灭殆.尽dài暴.霜露bào B思厥.先祖父jué 胜负之数.shùC弊在赂.秦lù 为.国者wèi D不得下咽.yàn 洎.牧以谗诛zì提示:A项中“暴”读“pù”;C项中“为”读“wéi”;D项中“洎”读“jì”;答案:B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六国互.丧互:交互; 盖.失强援盖:因为;B思厥先.祖父先:对已去世尊长的敬称; 暴秦之欲无厌.厌:讨厌;C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判:分出,分清; 终继五国迁.灭迁:改变;D后秦击赵者再.再:两次; 苟.以天下之大苟:如果;提示:B项中“厌”应为“满足”;答案:B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与今义相同的一组是①盖失强援..,暴霜露,斩荆棘..,不能独完②思厥先祖父③至于..孤危..颠覆,理固宜然④可谓智力⑤然后得一夕安寝..百倍..⑥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⑦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⑧而从六国破亡之A①②⑦ B③④⑤ C①⑤⑦ D④⑥⑧提示:②“祖父”古义为“祖辈父辈”;③“至于”古义为“到了……地步”;④“智力”古义为“智慧与力量”;⑥“其实”古义为“那实际上”;⑧“故事”古义为“旧事,先例”;答案:C4.从词类活用的角度,选出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A小则获邑,大则得城 B日削月割,以趋于亡C不能容于远近 D因利乘便,宰割天下提示:B项为名词作状语,A、C、D三项为形容词作名词;答案:B5.选出加点词的意义及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①六国破.灭,非兵不利②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③贤于己者,问焉以破.其疑④城之破.也,妇孺不存⑤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A①② B②⑤ C③④ D①⑤提示:①被打破,被攻克;②攻克;③解除,破解;④被攻占;⑤攻克,攻破;答案:B6.下列句中“于”的用法与“其势弱于秦”中“于”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齐人勿附于秦B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C吾祖死于是 D师不必贤于弟子提示:A项中“于”为“和”的意思,B项中“至于”为一固定短语,C项中“于”是“在”的意思,D项中“于”与例句中“于”皆是“比”的意思;答案:D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问题;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完全不正确的一项是①破灭之道.也规律②率.赂秦耶全都③固.不在战矣所以④思厥.先祖父他的,他们的⑤诸侯之所亡.灭亡⑥以.有尺寸之地才,从而A①③⑤ B①②⑤C③④⑤ D②④⑥提示:①句中“道”为“原因,途径”的意思;③句中“固”为“本来”的意思;⑤句中“亡”为“丢失,失去”的意思;答案:A8.下列四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赂秦而.力亏而.秦兵又至矣B破灭之.道也暴秦之.欲无厌C不赂者以.赂者丧秦以.攻取之外D小则.获邑,大则得城则.秦之所大欲提示:A项,表顺承/转折;C项,因为/用;D项,表列举/那么;答案:B9.第二段文字运用的论证方法是①比喻论证②对比论证③类比论证④引用论证A①② B②③C①③ D②④提示:第二段大量使用对比的论证方式;秦之得、诸侯之失,子孙之不甚惜、祖父之艰难,秦之欲无厌、诸侯之地有限皆是对比论证;最后引用古人之言,自然是引证之法了;答案:D10.翻译下列句子;1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2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参考答案:1所以,不用作战,谁强谁弱谁胜谁负已经确定了;2六国以至于灭亡,是理所当然;11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注音,全正确的一项是①弊在赂秦luō ②率赂秦耶shuài③思厥先祖父jué④暴霜露bù ⑤洎牧以谗诛jì ⑥日削月割xuēA①③④ B②⑤⑥ C②③⑤ D①④⑥答案:C;解析:“赂”应读“lù”,“暴”应读“pù”,“削”应读“xiāo”;1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六国互丧互:交互; 盖失强援盖:因为;B思厥先祖父先:对已去世尊长的敬称; 暴秦之欲无厌厌:讨厌;C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判:分,清清楚楚; 终继五国迁灭迁:改变;D后秦击赵者再再:两次; 苟以天下之大苟:如果;答案:B;解析:B项,厌:满足;13下列加点词语的古义和今义相同的一项是A思厥先祖父 B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C可谓智力孤危 D而从六国破亡之答案:B;解析:A项古义是指“祖辈”;C项古义是指“智力和力量”;D项古义是“旧例”; 14下列句子不是被动句的一项是A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B日削月割,以趋于亡;C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D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答案:D;解析:A、B、C三项都是被动句;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问题;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15下列各加点词的解释与指代,判断正确的一项是A①与②意思相同,③④指代的对象也相同;B①与②意思相同,③④指代的对象不同;C①与②意思不同,③④指代的对象相同;D①与②意思不同,③④指代的对象也不同;答案:D;解析:①损失的,②灭亡,③指代秦国,④指代六国;16对下列句中“以”字的意思,归类正确的一项是①秦以攻取之外②以有尺寸之地③举以予人④以地事秦⑤日削月割,以趋于亡⑥洎牧以谗诛⑦不赂者以赂者丧A①④/②⑤/③/⑥⑦ B①⑥⑦/②③/④⑤C①⑥⑦/②④/③⑤ D①②④/③⑤/⑥⑦答案:A;解析:①④介词,“用”;②⑤连词,表结果;③介词,“把”;⑥⑦介词,“因为”;17分别选出翻译正确的选项;1奉之弥繁,侵之愈急A送给秦越多,秦国侵犯他们就愈厉害;B秦国送给的越多,秦国所受的侵害就越厉害;C六国送给秦国越多,秦国受到的侵害就越厉害;D六国送给秦国的越多,秦国侵犯他们就越厉害;答案:D2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A然而诸侯的土地有限,粗暴的秦国的要求没有满足;B然而诸侯的土地有限,强暴的秦国的欲望是没有满足的;C既然如此,那么诸侯的土地有限,强暴的秦国的欲望却没有满足;D虽然如此,但是诸侯的土地有限,暴躁的秦国的要求是没有满足的;答案:C18文中引用“抱薪救火”,想要证明的观点是A奉之弥繁,侵之愈急;B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C六国破灭,弊在赂秦;D不赂者以赂者丧;答案:B19“此言得之”的“之”字指代的是_______________;答案:上面说的道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问题;①尝读六国世家,窃怪天下之诸侯,以五倍之地,十倍之众,发愤西向,以攻山西千里之秦,而不免于灭亡;常为之深思远虑,以为必有可以自安之计;盖未尝不咎其当时之士,虑患之疏,而见利之浅,且不知天下之势也;②夫韩、魏不能独当秦,而天下之诸侯藉之以蔽其西,故莫如厚韩亲魏以摈秦;秦人不敢逾韩、魏以窥齐、楚、燕、赵之国,而齐、楚、燕、赵之国因得以自完于其间矣;以四无事之国,佐当寇之韩、魏,使韩、魏无东顾之忧,而为天下出身以当秦兵;以二国委秦,而四国休息于内,以阴助其急;若此,可以应夫无穷,彼秦者将何为哉不知出此,而乃贪疆场尺寸之利,背盟败约,以自相屠灭;秦兵未出,而天下诸侯已自困矣;至使秦人得伺其隙,以取其国,可不悲哉苏辙六国论③以余观之,彼六国者皆欲为秦所为,未可专以罪秦也;当是时,东诸侯立国也,未有能愈于秦国也;其溺于攻伐,习于虞诈,强食而弱肉者,视秦无异也;兵连祸结,曾无虚岁,向使有擅形便利如秦者,而又得天助焉,未必不复增一秦也,惟其终不克为秦之所为,是以卒自弱,而取夷灭; 李桢六国论2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组是①窃怪天下之诸侯私下②盖未尝不咎其当时之士过失③故莫如厚韩亲魏以摈秦摈弃④天下诸侯已自困矣困窘⑤未可专以罪秦也有罪的秦国⑥兵连祸结,曾无虚岁竟然⑦向使有擅形便利如秦者假使⑧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劫掠哉A①②⑤⑥ B②③⑤⑧ C①④⑥⑦ D①④⑦⑧答案:C;解析:②责怪;③排斥,抵挡;⑤认为秦有罪;⑧挟制2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同现代汉语的意思或用法基本相同的一组是①以攻山西千里之秦②以为必有可以自安之计③因得以自完于其间矣④而为天下出身以当秦兵⑤而四国休息于内A①④ B②④ C②⑤ D②③答案:D;解析:①古:崤山以西;④古:挺身而出;⑧古:休养生息;22第①段采用的论证方法是A喻证法 B例证法 C对比法 D引证法答案:B23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A苏辙认为“使韩、魏无东顾之忧,而为天下出身以当秦兵”的条件是“秦人不敢逾韩、魏以窥齐、楚、燕、赵之国”;B李桢认为六国在“溺于攻伐,习于虞诈,强食而弱肉”等方面与秦国是没有什么区别的;C苏辙认为六国灭亡的原因在于不知佐韩、魏以摈秦,“而乃贪疆场尺寸之利,背盟败约,以自相屠灭”;D李桢认为六国灭亡是由于未占到有利地势,又未得天助,否则,其中的任何一个也可以像秦国一样统一天下;答案:A24翻译文中线句子;1以二国委秦,而四国休息于内;答案:由韩、魏两国对付秦国,而齐、楚、赵、燕四国在自己境内休养生息;2是以卒自弱,而取夷灭;答案:所以终于因自己的力量逐步削弱,而走向灭亡;25默写下列;1六国破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不赂者以赂者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思厥先祖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有如此之势,______________,日削月割,以趋于亡;______________答案:1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2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3暴霜露斩荆棘举以予人如弃草芥4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26将下面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杨子之过于宋东之逆旅,有妾二人,其恶者贵,美者贱;杨子问其故,逆旅之父曰:“美者自美,吾不知其美也;恶者自恶,吾不知其恶也;”杨子谓弟子曰:“行贤而去自贤之心,焉往而不美;”韩非子·说林上1其恶者贵,美者贱;答案:那个长得丑的很显贵,长得美的很卑贱;2恶者自恶,吾不知其恶也;答案:丑的自己知道丑,我也就不觉得她丑了;3行贤而去自贤之心,焉往而不美;答案:品行高尚却能去掉自认为高尚的念头,这样的人到哪里去会不好呢。

《六国论》同步练习(含答案)

《六国论》同步练习(含答案)

《六国论》同步练习一、文言文阅读阅读《六国论》,完成下面小题。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

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故曰:弊在赂秦也。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

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

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

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

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

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

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

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

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

”此言得之。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

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

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

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

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

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

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

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

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1.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①不赂者以赂者丧②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B.①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②一人之心,万人之心也C.①赂秦而力亏②后人哀之而不鉴之D.①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②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2.下列对课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提出并论证了六国灭亡“弊在赂秦”的精辟论点,借古讽今,抨击宋王朝对辽和西夏的屈辱政策,告诫北宋统治者要吸取六国灭亡的教训,以免重蹈覆辙。

《六国论》练习及答案

《六国论》练习及答案

《六国论》一、选择题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弊在赂.(lù)秦小则获邑.(yì) 暴.(bào)霜露B.率.(lǜ)赂秦耶思厥.(jué)先祖父如弃草芥.(jiè)C.奉之弥.(mí)繁与.(yù)嬴而不助五国也胜负之数.(shǔ)D.洎.(jì)牧以谗诛不得下咽.(yàn) 革灭殆.(dài)尽之际2.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组是()①率赂秦耶率:一概,都②暴霜露,斩荆棘暴:暴露③暴秦之欲无厌厌:厌烦④始速祸焉速:迅速⑤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与:和⑥洎牧以谗诛洎:等到⑦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殆:危险⑧或未易量易:轻易A.①⑤⑦⑧B.①②⑥⑧C.②③④⑦D.①②⑤⑥3.下列各句中的“以”字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①不赂者以赂者丧②秦以攻取之外③举以予人④以有尺寸之地⑤苟以天下之大⑥洎牧以谗诛⑦以地事秦⑧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A.②⑦⑧B.①⑤⑥C.②④⑦D.③④⑧4.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词类活用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A.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B.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C.日.削月.割,以趋于王D.不能独完.5.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含有与现代汉语词义不相同的一项是()①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②思厥先祖父③刺客不行....④至于颠覆⑤可谓智力..之势..孤危⑥有如此⑦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⑧胜负之数,存.亡.之理A.①②③⑤⑦B.②④⑤⑦⑧C.①⑤④⑥⑧D.②③⑤⑥⑦6.下列句中有关“为”字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①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③邯郸为.郡④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A.①与②③④读音不同,②③④意义一样。

B.①②与③④读音不同,意义也不同。

C.①与②③④读音不同,②③④意义互不相同。

D.①②与③④读音不同,②③④意义不一样。

(完整版)《六国论》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完整版)《六国论》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六国论》练习题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弊在赂.秦(luò)思厥.先祖父(jué) 抱薪.救火(xīn)B.暴.霜露(bào) 如弃草芥.(jiè) 胜负之数.(shù)C.燕.赵之君(yān) 洎.牧以谗诛(jì) 倘.与秦相较(tǎnɡ)D.为.国者(wèi) 革灭殆.尽(dài) 日削.月割(xuē)2.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不赂者以.赂者丧秦以.攻取之外B.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C.小则.获邑,大则得城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D.与嬴而.不助五国也惜其用武而.不能终3.下列加点词语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至于..百倍..颠覆,理固宜然 B.与战胜而得者,其实C.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D.如弃草芥4.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活用类型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A.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B.能守其土,义.不赂秦C.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 D.日.削月割,以趋于亡5.下列各句的句式与其它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A.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 B.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C.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 D.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故曰:弊在赂秦也。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

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

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

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

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

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

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

六国论练习题(学生用)

六国论练习题(学生用)

《六国论》练习题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六国互丧互:交互。

盖失强援盖:因为。

B.思厥先祖父先:对已去世尊长的敬称。

暴秦之欲无厌厌:讨厌。

C.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判:分出,分清。

终继五国迁灭迁:改变。

D.后秦击赵者再再:两次。

苟以天下之大苟:如果。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与今义相同的一组是()①盖失强援..,不能独完②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③至于..颠覆,理固宜然④可谓智力..孤危⑤然后得一夕安寝..⑥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⑦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A.①②⑦B.③④⑤C.①⑤⑦D.④⑥⑧3.从词类活用的角度,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①小.则获邑,大.则得城②日.削月.割,以趋于亡4.解释加点词的意义及用法:①六国破.灭,非兵不利②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5.解释下列句中“于”的用法:①齐人勿附于秦②至于颠覆,理固宜然③其势弱于秦④师不必贤于弟子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

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故曰弊在赂秦也。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

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

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

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

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

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

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

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

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

”此言得之。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完全不正确的一项是()①破灭之道.也(规律)②率.赂秦耶(全都)③固.不在战矣(所以)④思厥.先祖父(他的,他们的)⑤诸侯之所亡.(灭亡)⑥以.有尺寸之地(才,从而)A.①③⑤B.①②⑤C.③④⑤D.②④⑥7.下列四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赂秦而.力亏而.秦兵又至矣B.破灭之.道也暴秦之.欲无厌C.不赂者以.赂者丧秦以.攻取之外D.小则获邑,大.则.得城则秦之所大.欲8.第二段文字运用的论证方法是()①比喻论证②对比论证③类比论证④引用论证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9.翻译下列句子。

六国论练习题及答案

六国论练习题及答案

六国论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句式翻译)。

赂而力亏,破灭之道也(句式翻译)。

或曰:“六国互丧,率赂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故曰弊在赂也。

”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

较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

则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

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

子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

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

起视四境,而兵又至矣。

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

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古人云:“以地事,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

”此言得之。

齐人未尝赂,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赢而不助五国也。

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

燕、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

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句式翻译)。

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尝五战于(句式),二败而三胜。

后击者再,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句式翻译),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且燕、处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

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刺客不行,良将锋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相较,或未易量。

呜呼!以赂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人食之不得下咽也。

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人积威之所劫(句式翻译),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句式翻译)!夫六国与皆诸侯,其势弱于,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

苟以天下之大(句式),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六国论字音字形贿赂城邑.暴.霜露荆棘.草芥.弥.繁颠覆.谗.言百战不殆.一、通假字暴之欲无厌.当.与相较二、重点实词1.非兵.不利 2. 率.赂耶 3.思厥.先祖父4 然则.....诸侯之地有限 5.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 6.理固宜然7.与.赢而不助五国也8.始.有远略.9.暴之欲无厌.9.始速.祸焉10.洎.牧以谗诛11.诚.不得已12.向使..三国各爱其地13.则胜负之数.14.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15、后击者再.四、古今异义1. 其实百倍2.至于颠覆3.思厥先祖父4.可谓智力孤危5.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6.刺客不行五、词类活用1.不能独完2.义不赂3.则吾恐人食之不得下咽也4.以事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4.牧连却之 6.日削月割六、特殊句式1.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2. 赂而力亏,破灭之道也3.洎牧以谗诛4.有如此之势,而为人积威之所劫5.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6.苟以天下之大7、日削月割8.其势弱于9.举以予人七、翻译1.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

《国学经典导论》综合练习题及答案

《国学经典导论》综合练习题及答案

《国学经典导论》综合练习题一、单项选择1.下面关于“孟母教子”的故事见于西汉刘向《列女传•母仪篇》的是 A 。

A.孟母三迁B.断织劝学C.杀猪取信D.孟子去妻2.孟子游说诸侯,被授与“卿”之高位,是在__ D ___。

A.宋国B.魏国C.滕国D.齐国3.“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出自__ B_ 。

A.《论语》B.《孟子》C.《荀子》D.《庄子》4.孟子被加封为“亚圣公”,是在C 。

A.唐朝B.宋朝C.元朝D.明朝5.第一个系统地论述“人性善”的思想家是 B 。

A.孔子B.孟子C.荀子D.告子6.提出著名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个命题的思想家是__D__。

A.孔子B.墨子C.荀子D.孟子7.被毛泽东称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的国学大师是__C__。

A.王国维B.梁启超C.蔡元培D.章太炎二、多项选择1.以下篇目出自《孟子》的有BCD 。

A.《公冶长》B.《公孙丑》C.《告子》D.《尽心》E.《为政》2.下列名句出自《孟子》的有__ABDE___。

A.尊贤使能,俊杰在位。

B.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

C.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D.惟仁者宜在高位。

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

E.杀一无罪,非仁也,非其有而取之,非义也。

3.2006年,全球130多万华人通过网上投票选出了“十大国学大师”。

下列属于“十大国学大师”的是_ ABCE__。

A.梁启超B.陈寅恪C.鲁迅D.季羡林E.冯友兰4.下列成语典故出自《孟子》的有__ABCDE___。

A.五十步笑百步B.始作俑者C.出类拔萃D.率兽食人E.尽信书不如无书三、默写(名句填充):1、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员。

2、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

3、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4、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5、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

《六国论》练习(含答案)

《六国论》练习(含答案)

《六国论》练习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文本一:苏洵,字明允,眉州眉山人。

年二十七始发愤为学,岁余举进士,又举茂才异等,皆不中。

悉焚常所为文,闭户益读书,遂通《六经》、百家之说,下笔顷刻数千言。

至和、嘉祐间,与其二子轼、辙皆至京师,翰林学士欧阳修上其所著书二十二篇,既出,士大夫争传之,一时学者竞效苏氏为文章。

所著《权书》《衡论》《机策》,文多不可悉录。

《心术》曰:为将之道,当先治心,太山覆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然后可以待敌。

凡兵上义,不义虽利不动。

夫惟义可以怒士,士以义怒,可与百战。

凡主将之道,知理而后可以举兵,知势而后可以加兵,知节而后可以用兵。

善用兵者使之无所顾,有所恃。

或曰,机者创业之君所假以济耳守成之世其奚事机而安用夫腹心之臣,呜呼!守成之世,能遂熙然如太古之世矣乎,未也,吾未见机之可去也。

且夫天下之变,常伏于安,田文所谓“子少国危,大臣未附”,当是之时,而无腹心之臣,可为寒心哉!昔者高祖之末,天下既定矣,而又以周勃遗孝惠、孝文;武帝之末,天下既治矣,而又以霍光遗孝昭、孝宣。

盖天下虽有泰山之势,而圣人常以累卵为心,故虽守成之世,而腹心之臣不可去也。

宰相韩琦见其书,善之,奏于朝,召试舍人院,辞疾不至,遂除秘书省校书郎。

会太常修纂建隆以来礼书,乃以为霸州文安县主薄,与陈州项城令姚辟同修礼书,为《太常因革礼》一百卷。

书成,方奏未报,卒。

赐其家缣、银二百,子轼辞所赐,求赠官,特赠光禄寺丞,敕有司具舟载其丧归蜀。

有文集二十卷、《谥法》三卷。

(节选自《宋史·苏洵传》,有删改)文本二: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赢而不助五国也。

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

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

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

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

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

泊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

六国论练习题以及答案

六国论练习题以及答案

六国论导学案一、字音字形贿赂城邑.暴.霜露荆棘.草芥.弥.繁颠覆.谗.言邯郸..百战不殆.二、通假字暴秦之欲无厌.当.与秦相较三、重点实词1.非兵.不利 2. 率.赂秦耶 3.思厥.先祖父4 然则.....诸侯之地有限 5.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 6.理固宜然7.与.赢而不助五国也8.始.有远略.9.暴秦之欲无厌.9.始速.祸焉10.洎.牧以谗诛11.诚.不得已12.向使..三国各爱其地13.则胜负之数.14.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15、后秦击赵者再.四、古今异义1. 其实百倍2.至于颠覆3.思厥先祖父4.可谓智力孤危5.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6.刺客不行五、词类活用1.不能独完2.义不赂秦3.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4.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4.李牧连却之 6.日削月割六、特殊句式1.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2. 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3.洎牧以谗诛4.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5.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6.苟以天下之大7、日削月割8.其势弱于秦9.举以予人七、翻译1.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2. 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3.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4.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5、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

6、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八、课堂巩固练习1、下列加点词语的注音和解释正确的一组是:① 率赂秦耶率:全部②思厥先祖父厥:代词,其③暴霜露,斩荆棘暴:bao 暴露④暴秦之欲无厌厌:厌烦⑤与赢而不助五国也与:结交⑥始速祸焉速:很快⑦洎牧以谗诛洎:ji 等到⑧当与秦相较当:应当⑨或未易量易:轻易⑩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劫:侵略A.①③⑤⑦⑧ B.①②⑤⑦⑨C.③④⑥⑧⑩D.②④⑥⑨⑩2、下列句中的“以”字,与“不赂者以赂者丧”中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B.举以予人,如弃草芥C.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D.洎牧以谗诛3、下列句中画线的词语,全部是古今异义的一项是①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②思厥先祖父③然后得一夕安寝④可谓智力孤危⑤剌客不行,良将犹在⑥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⑧.至于颠覆⑨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A.①③⑤B.②④⑦C.⑥⑦⑧D.①⑤⑨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4——7题六国论苏辙愚读六国世家,窃怪天下之诸侯,以五倍之地,十倍之众,发愤西向,以攻山西千里之秦而不免于灭亡,常为之深思远虑,以为必有可以自安之计。

六国论练习题

六国论练习题

六国论练习题六国论是中国古代文化名著之一,是战国时期政治家兼学者韩非所写。

该书以六国争霸为背景,分析了六个国家的政治状况,论述了各国兴衰的原因。

本文将围绕六国论展开探讨,深入研究其中的一些关键观点和理论。

一、六国论的概括六国论是一部曾在古代政治理论领域产生深远影响的著作,它主要讨论了六个战国时期的国家,分别为齐、楚、燕、魏、韩、赵。

韩非通过对这六个国家的分析,总结出了政治权力争夺的一些规律,并提出了自己的治国方略。

二、六国论的核心理念1. 法治思想:在六国论中,韩非强调了法治思想的重要性。

他认为国家应该有一套既公平又严明的法律,以保证社会秩序的稳定。

同时,他提出了严明的法律制裁和奖励机制,以激励人民努力工作,共同为国家的发展做出贡献。

2. 重视军事力量:六国论中提到了战争对于国家兴衰的重要作用。

韩非认为,一个国家如果在军事上不强大,就无法保持自己的地位。

因此,他强调国家应该重视军事力量的建设,以防止外敌入侵,并扩大领土版图。

3. 稳定的国家结构:韩非认为一个国家的政治结构应该稳定,避免内部的动荡和分裂。

他主张建立一个清晰明确的权力机构,并确保各种职位都能够落实到位。

他还认为国家应该有一定的纪律和秩序,以保证国家长治久安。

三、六国论与现代社会的联系尽管六国论是在两千多年前的中国提出的,但其中的一些思想和理念仍然具有现实意义。

在现代社会中,六国论的核心观点仍然可以为国家的治理提供一些借鉴和启示。

首先,法治思想至今仍然是当代社会的基石之一。

法治可以保障社会公平和秩序,防止腐败和不公现象的发生。

正如韩非所言,任何国家都需要一套公正、明确的法律来规范社会行为,维护社会的稳定。

其次,军事力量在现代国家的地位依然重要。

尽管战争的形式和手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国家的安全依然需要充足的军事力量来保障。

国家应该注重军事技术的研发和军事人员的培养,以确保国家的安全和发展。

最后,稳定的政治结构和良好的治理机制在现代社会同样至关重要。

六国论练习题

六国论练习题

六国论一、古今异义1.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古义:_______________今义:表示所说的是实际情况(承上文,多含转折意)2.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古义:_______________今义:连词,表示一件事之后接着又发生另一件事3.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古义:_______________今义:指人认识、理解客观事物并运用知识、经验等解决问题的能力二、一词多义1.已(1)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 )(2)学不可以已(《劝学》) ( )(3)剑斩虞常已(《苏武传》) ( )(4)可以已大风、挛踠、瘘、疠(《捕蛇者说》)( )(5)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项脊轩志》) ( )2.得(1)小则获邑,大则得城( )(2)此言得之( )(3)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游褒禅山记》)( )(4)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兰亭集序》) ( )(5)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送东阳马生序》) ( )(6)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鸿门宴》)( )(7)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琵琶行》) ( )3.暴(1)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 )(2)暴秦之欲无厌( )(3)屠暴起,以刀劈狼首(《狼》) ( )(4)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孔雀东南飞》)( )(5)虽有槁暴,不复挺者(《劝学》) ( )三、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并释义1.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________( )2.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________( )3.至于颠覆,理.固宜然________( )4.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________( )5.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________( )6.日.削月.割,以趋于亡________( )7.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________( )8.小.则获邑,大.则得城________( )9.盖失强援,不能独完.________( )四、判断下列文言文句式的类型并翻译1.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六国论练习题

六国论练习题

六国论练习题一、选择训练1.下列黑体的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洎(jì)牧以谗诛不得下咽(yàn) 奉之弥(mí)繁B.弊在赂(lù)秦弃之如草芥(jiè) 率(lǜ)赂秦耶C.暴(bào)霜露革灭殆(dài)尽之际小则获邑(yì)D.胜负之数(shǔ) 思厥(jué)先祖父与(yù)嬴而不助五国也2.下列句子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A.李牧连却之 B.能守其土,义不赂秦C.故不战强弱胜负已判矣 D.渔人甚异之3.下列各句中与例句的句式相同的一句是( )例句: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A.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B.赵尝五战于秦C.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D.洎牧以谗诛4.下列各句中黑体的词的古今义相同的一项是( )A.至于颠覆,理固宜然B.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C.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D.至于颠覆,理固宜然5.对“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一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为了国家,不要让自己被别人积蓄的威力所挟制啊!B.治理国家,千万不要让自己被别人积蓄的淫威所胁迫啊!C.治理国家的人,(千万)不要使自己为别人的一贯暴力所挟制啊!D.治理国家的人,(千万)不要被别人的淫威所威胁啊!6.下列各句的诵读,句中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后/秦击赵者/再 B.六国/破灭,非/兵不利C.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 D.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7.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 B.为秦人积威之所劫哉C.暴秦之欲无厌 D.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二、阅读训练: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①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

②较秦之年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

③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

六国论课后练习题

六国论课后练习题

六国论课后练习题一、常识填空题1.注音暴霜露弊在赂秦革灭殆尽胜负之数为国者洎牧以谗诛2.文学常识《六国论》选自___________,作者__________,著名_______家,他的两个儿子_________、_________也以文称,后人并称他们为“__________”。

3.补出下列各句中省略的内容①与嬴而不助五国也②举以予人,如弃草芥③奉之弥繁,侵之愈急④ 至丹以荆卿为计4.指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并写出通哪个字① 暴秦之欲无厌② 图穷匕见③ 当与秦相较5.解释下边划线词语① 下而从六国破灭之故事② 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③ 至于颠覆,理固宜然④ 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⑤ 思厥先祖父⑥ 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⑦刺客不行6.一词多义① 向使三国各爱其地爱其子,择师而教之② 盖失强援盖世英雄③ 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前后判若两人④ 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7.解析加点词的含义①六国互丧②思厥先祖父③存亡之理④率赂秦耶⑤苟以天下之大⑥用武而不终⑦洎牧以谗诛⑧终继五国迁灭⑨下而从六国⑩为国者二、基础选择题⒈下列划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洎牧以谗诛或未易量奉之弥繁B.弊在赂秦弃之如草芥率赂秦耶C.暴霜露革灭殆尽之际小则获邑D.胜负之数思厥先祖父与嬴而不助五国也⒉均含有第三人称代词的一项是①思厥先祖父②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③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④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⑤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⑥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A.①②④B.③⑤⑥C.①③⑤D.②③⑤⒊选出“殆”字意义相同的两项A.知己知彼,百战不殆B.凡永嘉山水,游历殆遍C.革灭殆尽之际D.郦元之所见,殆与予同⒋句式分类正确的是①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②其势弱于秦③赵尝五战于秦④日削月割,以趋于亡⑤师不必贤于弟子⑥洎牧以谗诛A.①②③/④⑥/⑤B.①/②③⑤/④⑥C.①④/②/③⑤/⑥D.①②/③④/⑤⑥⒌默写无误的一项是A.秦以攻取之外,小则得城,大则获邑。

《六国论》练习题

《六国论》练习题

《六国论》一、选择题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不得下咽(yàn) 思厥先祖父(jué) 抱薪救火(xī)B.如弃草芥(jiè) 暴霜露(bào) 弊在赂秦(luò)C.燕赵之君(yān) 洎牧以谗诛(jì) 为国者(wèi)D.当秦相较(tǎnɡ) 革灭殆尽(dài) 日削月割(xuē)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不能独完(保全)始速祸焉(招致)B.六国互丧(相继)盖失强援(因为)C.非兵不利(兵器)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胁迫,挟持)D.率赂秦耶(概率)洎牧以谗诛(等到)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始有远略始:起初。

B.洎牧以谗诛洎:等到。

C.后秦击赵者再再:两次。

D.李牧连却之却:退却。

4.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当:同“倘”,如果。

B.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为:作为。

C.战败而亡,诚不得已诚:实在。

D.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礼:以礼相待,礼遇。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六国互丧互:相继。

B.能守其土,义不赂秦义:道义。

C.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判:决定,确定。

D.非兵不利兵:兵器。

6.对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与战败而亡者亡:失去。

B.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与:参与。

C.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从:跟随。

D.固不在战矣固:本来。

7.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思厥先祖父厥:其,他们的,泛指六国的。

B.胜负之数数:次数。

C.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判:决定,确定。

D.思厥先祖父先:对已去世尊长的敬称。

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盖失强援盖:因为。

B.始速祸焉速:招致。

C.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下:向下。

D.苟以天下之大苟:如果。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虚词的用法和意思相同的一组是A.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B.为国以礼,其言不让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C.子孙视之不甚惜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D.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10.对下列句中“以”字的意义和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①不赂者以赂者丧②秦以攻取之外③以有尺寸之地④举以予人⑤以地事秦⑥洎牧以谗诛⑦以趋于亡A.①④/②/③/⑤/⑥⑦B.①⑥/②⑤/③/④/⑦C.①④②/⑤/③/⑥⑦D.①⑥⑦/②④/③⑤1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活用类型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A.小则获邑,大则得城B.能守其土,义不赂秦C.日削月割,以趋于亡D.盖失强援,不能独完二、其他12.完成下列填空。

六国论练习及答案

六国论练习及答案

第20周高二语文周练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是A.缠绞(jiǎo)薄情(bó)知晓(xiǎo)氛围(fèn)B.晌午(shǎng)菱角(lÍng)监生(jiān)伎俩(liǎ)C.扒手(pá)打烊(yàng)胆怯(qiè)吊车(diào)D.抚恤(xǔ)模样(mó)厄运(è)膝盖(qī)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防犯入场券爱答不理暗箭难防B.围剿笔竿子不亦乐乎出其不意C.款待水龙头招徕顾客精神涣散D.激励挖墙脚夺眶而出蝉连冠军3.依次填入下列句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①随着时间的推移,“清高”这个概念所包含的某些内涵,其价值_______不仅未见疲软反有坚挺之势。

②为保证广佛地铁顺利开工,有关部门制订了周密计划,保证人员和设备______到达。

③经过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这所普通中学近日已______为该省的重点中学。

A.趋向一齐晋升B.趋向一起进生C.取向一齐进生D.取向一起晋升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今年俩,中东的局部战争接连不断,造成大量毁家纾难,流离失所,这一现象已引起国际社会的极大关注。

B.朋友的一次次欺骗和伤害,让他成了一个轻诺寡信的人,他变得消沉、保守、自闭,不在信任任何人,哪怕自己的亲兄弟。

C.从李登辉到陈水扁,台湾当局变本加厉地推行“台独”路线,一心想把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

中国政府和全国军民绝不会听任“台独”实力为所欲为。

D.在完成“毒奶瓶”的全面清查后,浙江省质量监督局的有关负责人表示,今后他们将对浙江范围内的食品包装、容器生产企业展开专项整治,让假冒伪劣商品在劫难逃。

5.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的使用合乎规范的一项是A.电视剧《水浒传》标明原作者为施耐庵、罗贯中,引起许多观众的疑惑:《水浒传》的作者不是施耐庵吗?怎么又多出一个罗贯中?B.谈到怎样教育青少年一代?如何适应时代的要求?这位教育家有深刻而独到的见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字音字形
贿赂城邑.暴.霜露荆棘.草芥.弥.繁颠覆.谗.言邯郸
..百战不殆.
二、通假字
暴秦之欲无厌.当.与秦相较
三、重点实词
1.非兵.不利 2. 率.赂秦耶 3.思厥.先祖父
4 然则
.....诸侯之地有限 5.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 6.理固宜然
7.与.赢而不助五国也 8.始.有远略.9.暴秦之欲无厌. 9.始速.祸焉
10.洎.牧以谗诛 11.诚.不得已 12.向使
..三国各爱其地
13.则胜负之数. 14.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15、后秦击赵者再.
四、古今异义
1. 其实百倍
2.至于颠覆
3.思厥先祖父
4.可谓智力孤危
5.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6.刺客不行
五、词类活用
1.不能独完
2.义不赂秦
3.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
4.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4.李牧连却之 6.日削月割
六、特殊句式
1.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2. 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3.洎牧以谗诛
4.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5.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6.苟以天下之大
7、日削月割 8.其势弱于秦 9.举以予人
七、翻译
1.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2. 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3.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4.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5、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

6、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八、课堂巩固练习
1、下列加点词语的注音和解释正确的一组是:
① 率赂秦耶率:全部②思厥先祖父厥:代词,其
③暴霜露,斩荆棘暴:bao 暴露④暴秦之欲无厌厌:厌烦
⑤与赢而不助五国也与:结交⑥始速祸焉速:很快
⑦洎牧以谗诛洎:ji 等到⑧当与秦相较当:应当
⑨或未易量易:轻易⑩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劫:侵略
A.①③⑤⑦⑧ B.①②⑤⑦⑨C.③④⑥⑧⑩D.②④⑥⑨⑩
2、下列句中的“以”字,与“不赂者以赂者丧”中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 B.举以予人,如弃草芥
C.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 D.洎牧以谗诛
3、下列句中画线的词语,全部是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①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②思厥先祖父③然后得一夕安寝④可谓智力孤危
⑤剌客不行,良将犹在⑥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
⑧.至于颠覆⑨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A.①③⑤
B.②④⑦
C.⑥⑦
⑧ D.①⑤⑨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4——7题
六国论苏辙
愚读六国世家,窃怪天下之诸侯,以五倍之地,十倍之众,发愤西向,以攻山西千里之秦而不免于灭亡,常为之深思远虑,以为必有可以自安之计。

盖未尝不咎其当时之士,虑患之疏,而见利之浅,且不知天下之势也。

夫秦之所与诸侯争天下者,不在齐、楚、燕、赵也,而在韩、魏之郊;诸侯之所与秦争天下者,不在齐、楚、燕、赵也,而在韩、魏之野。

秦之有韩、魏,譬如人之有腹心之疾也。

韩、魏塞秦之冲,而蔽山东之诸侯,故夫天下之所重者,莫如韩、魏也。

昔者范雎用于秦而收韩,商鞅用于秦而收魏,昭王未得韩、魏之心,而出兵以攻齐之刚、寿,而范雎以为忧。

然则秦之所忌者,可以见矣。

秦之用兵于燕、赵,秦之危事也。

越韩过魏而攻人之国都,燕、赵拒之于前,而韩、魏乘之于后,此危道也。

而秦之攻燕、赵,未尝有韩、魏之忧,则韩、魏之附秦故也。

夫韩、魏诸侯之障,而使秦人得出入于其间,此岂知天下之势邪?委区区之韩、魏,以当虎狼之强秦,彼安得不折而入于秦哉?韩、魏折而入于秦,然后秦人得通其兵于东诸侯,而使天下遍受其祸。

夫韩、魏不能独当秦,而天下之诸侯,藉之以蔽其西,故莫如厚韩亲魏以摈秦。

秦人不敢逾韩、魏以窥齐、楚、燕、赵之国,而齐、楚、燕、赵之国,因得以自安于其间矣。

以四无事之国,佐当寇之韩、魏,使韩、魏无东顾之忧,而为天下出身以当秦兵。

以二国委秦,而四国休息于内,以阴助其急,若此可以应夫无穷。

彼秦者将何为哉?不知出此,而乃贪疆场尺寸之利,背盟败约,以自相屠灭,秦兵未出,而天下诸侯已自困矣。

至使秦人得间其隙,以取其国,可不悲哉!
4.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1)藉之以蔽其西()(2)而为天下出身以当秦兵()
(3)以阴助其急()(4)至使秦人得间其隙,以取其国()
5.对下面语句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以二国委秦,而四国休息于内,以阴助其急。

A.把韩、魏两国抛弃给秦国,而四国在后方休养生息,并暗中帮助解决韩、魏的急难。

B.让韩、魏两国对付秦国,而四国在后方休养生息,并暗中协助解决韩、魏的急难。

C.用韩、魏两国对付秦国,而四国在国内休养生息,再让韩、魏用阴谋手段协助解决四国的急难。

D.把韩、魏两国抛弃给秦国,而四国在国内休养生息,四国有了急难,就让韩、魏背地里帮助解决。

6.文中举范雎收韩、商鞅收魏的例子用意是什么?选出分析正确的一项()
A.为说明昭王出兵攻齐的做法不妥。

B.为证明范雎、商鞅有远见卓识。

C.为说明韩、魏战略地位重要,为天下所重。

D.为证明秦之所忌非韩即魏。

7.对本文和苏洵的《六国论》的内容和写法所作的比较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都把六国分为两类国家,并称赞其中的一类,抨击其中的另一类。

B.都分析了六国灭亡的原因,但一文认为弊在赂秦,一文认为未厚韩亲魏以摈秦。

C.都从六国灭亡立论,都采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

D.都是在宋王朝面临北方和西夏威胁的形势下发表议论的,都要求积极抗敌。

8、默写
(1)古人云:“”此言得之。

(2),是又在六国下矣。

(3)六国破灭,,弊在赂秦。

1B
2D
3D
4答案:(1)遮蔽(2)挺身而出(3)暗中(4)发展到……
提示:本句中的“委”是“受委托而与秦作战”;“休息”即休养生息;“阴”是指暗地里。

5答案:B
6提示:这两个例子是对上文一个观点的论证,这个观点即前面一句“韩、魏塞秦之冲,而蔽山东之诸侯,故夫天下所重者,莫如韩、魏也”,所以作者的用意应该是论证“天下所重者”。

答案:C 7提示:本题考查对文章文意和写法的整体把握,而且是对两篇文章的对比分析,有一定的难度。

两篇文章都对六国作了分类,但并没有赞扬一类,抨击另一类。

作者只是对各自的弊端作了分析,任何一类都没有正确的做法,因而也不可能得到作者的赞扬。

答案: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