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层析法分离氨基酸实验报告材料
层析法_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层析法的原理和操作步骤。
2. 掌握利用层析法分离氨基酸的方法。
3. 熟悉层析实验中各种试剂和仪器的使用。
二、实验原理层析法是一种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在两相中分配系数不同,通过流动相的移动使各组分在固定相上形成不同的浓度梯度,从而实现分离的方法。
在本实验中,我们使用纸层析法分离氨基酸混合物。
纸层析法的基本原理是:滤纸作为固定相,氨基酸混合物作为样品,展开剂作为流动相。
样品点在滤纸一端,展开剂在滤纸上扩散,使氨基酸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进行分配,从而实现分离。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氨基酸混合物、滤纸、展开剂、显色剂等。
2. 实验仪器:层析槽、滴管、铅笔、剪刀、尺子、显微镜等。
四、实验步骤1. 准备层析槽:将滤纸剪成长约10cm、宽约2cm的条状,对折成V形,并将两端用剪刀剪去一小段,使其呈三角形状。
2. 准备样品:取一定量的氨基酸混合物,用少量蒸馏水溶解,配制成一定浓度的溶液。
3. 点样:用滴管将样品溶液滴在滤纸的三角顶端,使样品点直径约为1mm。
4. 展开层析:将点好的滤纸放入层析槽中,加入适量展开剂,使展开剂液面低于样品点。
静置一段时间,待展开剂液面接近滤纸底部时取出滤纸。
5. 显色:将层析后的滤纸晾干,用显色剂进行显色。
6. 观察结果:将显色后的滤纸放在显微镜下观察,记录各氨基酸的层析点位置。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通过观察显微镜下的显色结果,可以看到氨基酸混合物在滤纸上分离成几个不同的层析点。
2. 结果分析:(1)各氨基酸的层析点位置与已知标准样品的层析点位置进行对比,可以鉴定出氨基酸的种类。
(2)根据各氨基酸层析点的Rf值(层析比移值),可以计算各氨基酸在混合物中的含量。
(3)通过改变展开剂和层析条件,可以进一步优化层析效果,提高分离纯度。
六、实验总结本实验通过层析法成功分离了氨基酸混合物,验证了层析法的原理和操作步骤。
在实验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点样时样品点直径要适中,不宜过大或过小。
(2023)纸层析法分离氨基酸实验报告(一)
(2023)纸层析法分离氨基酸实验报告(一)实验报告:纸层析法分离氨基酸实验目的通过纸层析法分离并鉴定氨基酸的类型及其浓度。
实验原理纸层析法是一种简单的分离技术,它的分离原理就是根据溶液成分在固定相上的不同运移速度而分离出各种化合物的方法。
氨基酸属于碱性氨基酸、酸性氨基酸和非极性氨基酸三类,它们在纸层析上的运移速度不同,可以通过将样品施加到起始线处,用溶剂上升将样品分离成单独的氨基酸,从而鉴定氨基酸的类型和浓度。
实验步骤1.准备好样品;2.准备纸层析板和移层溶剂;3.在纸层析板上留下起始线处,将样品点于起始线上;4.将纸层析板浸泡在移层溶剂中,注意不要使样品触及移层溶剂;5.待溶剂上升至足够高处后将纸层析板取出晾干;6.可选择用氨基酸定性试剂对氨基酸进行鉴定。
实验结果经过实验,分离出了6种氨基酸,它们是: 1. 苯丙氨酸 2. 丝氨酸3. 脯氨酸4. 缬氨酸5. 赖氨酸6. 天冬氨酸结论纸层析法是一种常用的分离技术,适用于分离和鉴定氨基酸等化合物。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了氨基酸在纸层析上的运移规律,并成功地分离出了样品中的6种氨基酸。
实验分析在实验中,我们使用纸层析法分离鉴定了氨基酸。
纸层析法是一种简便易行的分离方法,常用于生物学和化学研究中。
它的原理是利用固定相吸附和液态相洗脱分离成分,从而实现混合物分离和提纯的过程。
氨基酸是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其种类丰富,具有重要的生物学和化学意义。
氨基酸的分离和鉴定对于深入研究生命科学和化学领域的相关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实验中,我们采用纸层析法将溶液中的氨基酸分离开来。
由于氨基酸的不同极性和分子大小不同,它们在纸层析中的运移速度存在较大差异,可以通过纸层析进行分离。
在实验中,我们通过将氨基酸样品点于纸层析板上的起始线处,并将其浸泡于移层溶剂中,利用溶剂的上升,将氨基酸分离开来。
实验不足与改进在实验过程中,我们虽然成功地分离出了样品中的氨基酸,但存在一定的不足。
氨基酸的分离鉴定 纸层析法实验报告
氨基酸的分离鉴定纸层析法实验报告氨基酸的分离鉴定纸层析法实验报告引言:氨基酸是构成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元,对于研究生物化学和生物学具有重要意义。
而氨基酸的分离鉴定是了解其性质和结构的关键步骤之一。
本实验旨在通过纸层析法对混合氨基酸溶液进行分离和鉴定,以探究纸层析法在氨基酸分析中的应用。
实验步骤:1. 实验前准备:准备好混合氨基酸溶液、纸层析纸、色谱槽和色谱溶液。
2. 制备纸层析纸:将纸层析纸剪成适当大小的长方形,用铅笔在距离底部1.5cm处画一条水平线,再在该线上距离左边1cm处画一个小点。
3. 装置纸层析槽:将纸层析纸的底端浸入色谱槽中,确保纸层析纸上方的溶液不超过纸层析纸的底端。
4. 样品加载:用微量吸管将混合氨基酸溶液滴在纸层析纸上的小点上,尽量避免溶液滴到纸层析纸以下的溶液中。
5. 开始分离:将色谱槽盖好,待溶液上升至纸层析纸的顶端时,取出纸层析纸,迅速标记各个斑点的位置。
6. 斑点分析:将纸层析纸放入紫外灯下观察,记录各个斑点的颜色和位置。
结果与讨论:通过纸层析法,我们成功地将混合氨基酸溶液进行了分离和鉴定。
在紫外灯下观察,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在纸层析纸上出现了多个斑点。
根据斑点的颜色和位置,我们可以初步判断其中的化合物。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使用的混合氨基酸溶液包含了苏氨酸、甘氨酸和丙氨酸三种氨基酸。
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看到在纸层析纸上出现了三个主要的斑点。
根据颜色和位置的初步判断,我们可以推测第一个斑点为苏氨酸,第二个斑点为甘氨酸,第三个斑点为丙氨酸。
然而,仅凭颜色和位置的初步判断还不足以确定化合物的身份。
为了进一步确认各个斑点的化合物,我们可以利用已知标准物质进行对照。
通过比较已知标准物质的斑点与实验样品的斑点,我们可以准确地鉴定各个斑点所代表的氨基酸。
结论:通过纸层析法,我们成功地对混合氨基酸溶液进行了分离和鉴定。
根据初步判断,我们可以推测出混合溶液中的苏氨酸、甘氨酸和丙氨酸的存在。
氨基酸纸上层析实验报告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氨基酸纸上层析实验报告篇一:实验六氨基酸的纸层析法氨基酸的纸层析法一.目的了解并掌握氨基酸纸层析的原理和方法。
二、原理以滤纸为支持物的层析法,称为纸层析法。
纸层析所用展层剂大多由水和有机溶剂组成。
展层时,水为静止相,他与滤纸纤维亲和力强;有机溶剂为流动相,它与滤纸纤维亲和力弱。
有机溶剂在滤纸上又下向上移动的,称为上行法;有上向下移动的,称为下行法。
将样品在滤纸上确定的原点处展层,由于样品中各种氨基酸在两相中不断进行分配,且他们的分离系数各不相同,所以不同的氨基酸随流动相移动的速率也不相同,于是各种氨基酸在滤纸上就相互分离出来,形成距原点不等的层析点。
在一定条件下(室温、展层剂的组成、滤纸的质量、ph 值等不变),不同的氨基酸有固定的移动速率(Rf值)Rf=原点到层析点中心的距离/原点到溶剂前沿的距离。
用混合氨基酸做样品时,如果只用一种溶剂展层,由于某些氨基酸的移动速率相同或相近,就不能将它们分开,为此,当用一种溶剂展层后,可将滤纸旋转90度,以第一次所的层析点为原点,在用另一溶剂展层,从而达到分离的目的。
这种方法称为双向层析法。
本试验主要介绍的是单向层析法。
其中混合氨基酸有精氨酸、酪氨酸、苯丙氨酸组成。
三、实验仪器1、新华滤纸2、层析缸3、细线4、点样管5、橡皮筋6、电吹风7、喷雾器四、实验试剂1、混合氨基酸(精氨酸,酪氨酸,苯丙氨酸)2、展层剂:正丁醇:12%氨水:95%乙醇:蒸馏水=13:3:3:1(v:v)3、0.5%茚三酮—无水丙酮溶液:0.5g茚三酮溶于100ml 无水丙酮,贮于棕色瓶中五、实验步骤1、取滤纸剪成20×10厘米的滤纸条一张,在一端打孔,系一根细线,在另一端2~3cm处用铅笔画一横线,中间画一圆点(原点)。
2、取毛细管一支(回收),吸取氨基酸混合液,在原点处点样,样点直径不宜超过5mm,每点一次用吹风机吹干,点2~3次为佳。
3、点样后将滤纸放入层析缸中展层,注意点样线要高于层析液面,滤纸不要贴在层析缸璧上,当展层至另一端1~2cm处时,停止展层(大约2~3小时)。
氨基酸纸层析实验报告
氨基酸纸层析实验报告
目录
1. 概述
1.1 氨基酸层析原理
1.1.1 纸层析技术
1.1.2 氨基酸分离原理
1.2 实验材料和仪器
1.3 实验步骤
1.4 结果与分析
1.5 实验应用和意义
概述
在本实验中,我们将探讨氨基酸纸层析实验,通过这项实验来了解氨
基酸的分离原理以及纸层析技术的应用。
氨基酸层析原理
纸层析技术
纸层析技术是一种常用于分离物质混合物的方法,基于不同物质在纸
上移动的速度不同而实现分离的原理。
氨基酸分离原理
氨基酸具有不同的疏水性和亲水性,因此在纸层析过程中会根据它们
与试剂液之间的相亲和力不同而移动的速度有所不同,从而实现分离。
实验材料和仪器
本次实验所需材料包括:氨基酸样品、纸层析试纸、显色剂等。
实验
所用仪器主要有吸管、显微镜等。
实验步骤
1. 在纸层析试纸上加载混合的氨基酸样品。
2. 将试纸放入显色剂中进行显色反应。
3. 观察试纸上氨基酸斑点的分离情况。
结果与分析
根据实验结果可以得出各个氨基酸在纸层析试纸上的分离情况,进而分析其性质和相互作用。
实验应用和意义
氨基酸纸层析实验在生物化学和医学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可以帮助科研人员了解氨基酸之间的关系和性质,为后续的实验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氨基酸的分离鉴定纸层析法生物化学实验报告(1)
氨基酸的分离鉴定纸层析法生物化学实验报告(1)氨基酸的分离鉴定纸层析法生物化学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通过纸层析法将混合氨基酸分离并鉴定其种类及含量。
二、实验原理纸层析法的原理是根据化合物的物理化学性质在纸质或硅胶薄层中移动的速度不同,从而实现对混合物中各种物质的准确分离。
对于氨基酸而言,其分子结构均包含有羧基和氨基,因此都是具有弱酸和弱碱性的。
通过没食子酸和氯化钠的混合缓冲液,可使氨基酸在纸层析板上逐渐向上移动,从而实现了混合氨基酸的分离。
三、实验步骤1. 准备滤纸、混合氨基酸标准溶液、混合缓冲液、酸性洗涤液、碱性洗涤液及定量分装棒。
2. 在滤纸的底端画一个以棕色标识的线,表示样品的注入位置。
3. 用定量分装棒把混合溶液从注入位置滴入滤纸中,约需滴入 5 μl。
4. 将悬浊液放在平台上,加入具有吸附性但不溶于缓冲液的薄层纸片,等待它变成透明状态。
5. 将滤纸放入盒中,使其完全覆盖盒底,并加入混合缓冲液。
6. 等待溶液上升至顶端时立即取出滤纸,并在溶液升至预定高度后标注液位高度。
7. 筛选并选择相应的染色剂将其喷在纸层析板上,以便于观察分离效果。
四、实验分析通过对实验纸层析图的分析,可以确定混合溶液中所含有的氨基酸种类及各种氨基酸的比例。
在该纸层析图上,靠近底部的区域标示着杂质的位置,应当忽略不计。
通过纸层析图,我们得到了以下氨基酸的分离和鉴定结果:1. Alanine(6μg)2. Leucine(4μg)3. Isoleucine(3μg)4. Phenylalanine(1μg)5. Tyrosine(1μg)六、实验结论通过实验结果表明,纸层析法能够成功地将混合溶液中的氨基酸分离,并且通过染色剂的辅助,可以更加清晰地看到氨基酸的分散情况。
此外,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混合溶液中所含有的各种氨基酸的种类及含量,为进一步的实验提供了帮助和指导。
实验一纸层析法分离鉴定氨基酸
【三、器材与试剂】
【三、器材与试剂】 器材: 1、层析缸 2、毛细管 3、喷雾器 4、培养皿 5、层析滤纸(新华一号) 试剂: 1、扩展剂 (正丁醇:水:冰醋酸= 4:3:1) 2、显色剂 0.1%茚三酮正丁醇溶液。 3、氨基酸溶液 0.5%的赖氨酸、脯氨酸、缬氨酸、亮氨酸溶液 及它们的混合液
显色: 用喷雾器均匀喷上0。1%茚三酮正丁醇溶液,然后置烘箱中烘烤5分钟(100℃)或用热风吹干即可显出各层析斑点。
计算Rf值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
【六、注意事项】
【七、思考题】
1、实验中作为固定相和流动相的物质分别是什么? 2、Rf值的含义、影响因素?
下次实验 : 实验二 蛋白质和氨基酸的颜色反应
值 日 生 值 日
18
小实验
当滤纸接触到溶剂时,溶液将上升。 滤纸上的小圆点是4种不同的氨基酸的混合物。 看看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情…
18
可以看出1号氨基酸上升的最高,在滤纸上跑得最快。 而4号氨基酸与滤纸的结合最紧,因此跑的速度比其他的氨基酸慢。
这就是纸色谱法。 对照上图,可知道1-4号的各代表什么氨基酸。 纸色谱法是分离鉴定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的重要工具。
实验一 纸层析法分离鉴定氨基酸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原理】
层析技术 是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的物理化学性质的差别,使各组分以不同程度分布在两相中,其中一相为固定相,另一相流过此相称作流动相,并使各组分以不同速度移动,从而达到分离的目的。 可分离物质 糖类、有机酸、氨基酸、核苷等
18
固定相 在层析中起分离作用而不随层析过程移动的物质。如纸层析中固定相是滤纸纤维中结合的水。固定相被看成是样品移动的阻力。
实验一 纸层析法分离氨基酸
实验一纸层析法分离氨基酸一、实验目的1.掌握纸层析的基本技术2.学习用纸层析法分离、鉴定氨基酸二、实验原理纸层析是以滤纸作为支持物的分配层析法:利用不同物质在同一推动剂中具有不同的分配系数、经层析而达到分离的目的。
在一定条件下,一种物质在某溶剂系统中的分配系数是一个常数,若以K表示分配系数:层析溶剂(亦称展层剂或推动剂)是选用特定的有机溶剂和水组成的。
滤纸纤维素与水有较强的亲和力(葡萄糖基的-OH基能与H2O通过氢键相互作用),能吸附很多水分(可达22%滤纸重,其中约有6%的水与纤维素结合成复合物),这部分被吸附的水因扩散作用降低而形成固定相。
反之,展层剂中的有机溶剂与滤纸的亲和力很弱,可在滤纸的毛细管中自由流动而形成流动相。
层析时,点有样品的滤纸一端浸入展层剂中,有机溶剂连续不断地通过点有样品的原点处,使其的溶质依据自身的分配系数在这两相间不断进行分配,即随着有机溶剂不断向前移动,溶质被携带到新的无溶质区并继续在两相间发生可逆的重新分配,结果使溶质离开原点不断向前移动。
由于溶质中各组分的分配系数不同,导致前行中出现移动速率差异,因而通过一定时间的层析,样品中的不同组分即可实现分离。
层析中某物质的移动速率以R f值表示:各种化合物在恒定条件下,层析时都有其一定的R f值,借此可达到定性、鉴别的目的。
应当注意的是,溶质的结构与极性、溶剂系统的物质组成与比例、pH值、滤纸质地以及层析温度和时间等因素都会影响R f值。
三、实验器材1.实验仪器培养皿、毛细管、滤纸、喷壶、电吹风2.试剂(1)6mol/L HCl(2)若干种氨基酸标准液(l mg/mL),混合样液(3)展层剂:正丁醇:80%甲酸:水=15:3:2 (V/V)(4)0.5%茚三酮溶液四、实验步骤1、每人取圆形滤纸一张,将滤纸沿直径对折两次后展开。
2、在折出的四条半径上,离圆心约0.5cm处用铅笔标记出点样点。
3、用毛细管吸取氨基酸样品,置于点样点处,待自然晾干后,重复点样三次。
氨基酸的分离鉴定纸层析法实验报告
氨基酸的分离鉴定纸层析法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掌握纸层析法分离和鉴定氨基酸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2、学习如何根据氨基酸在层析纸上的迁移率(Rf 值)来鉴定氨基酸。
二、实验原理纸层析法是以滤纸作为惰性支持物的分配层析法。
滤纸纤维上的羟基具有亲水性,能吸附一层水作为固定相,而有机溶剂作为流动相。
当有机相沿滤纸经过样品点时,样品点中的溶质在水和有机相之间进行分配。
由于不同的氨基酸在两相中的分配系数不同,导致它们在滤纸上的迁移率不同,从而实现分离和鉴定。
Rf 值(比移值)是氨基酸在层析中的特征值,计算公式为:Rf =溶质移动的距离/溶剂移动的距离。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实验材料标准氨基酸溶液:丙氨酸、缬氨酸、亮氨酸。
混合氨基酸溶液。
展开剂:正丁醇:冰醋酸:水= 4:1:5(体积比)。
显色剂:025%茚三酮溶液。
2、实验仪器层析缸。
毛细管。
喷雾器。
烘箱。
直尺。
四、实验步骤1、准备滤纸选用一张大小合适的滤纸,在距底边 2cm 处用铅笔轻轻画一条横线,作为起始线。
2、点样用毛细管分别吸取标准氨基酸溶液和混合氨基酸溶液,在起始线上轻轻点样,每个点的直径不超过 2mm,点样后自然风干。
3、层析将滤纸垂直放入装有展开剂的层析缸中,滤纸下端浸入展开剂约1cm,注意滤纸不要与缸壁接触,盖上盖子,进行层析。
当展开剂前沿上升至距滤纸顶端约 1cm 时,取出滤纸,用铅笔标记展开剂前沿的位置,自然风干。
4、显色用喷雾器将显色剂均匀地喷在滤纸上,放入烘箱中,在 80℃左右烘 5 10 分钟,直至斑点显色清晰。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测量并计算 Rf 值用直尺分别测量标准氨基酸和混合氨基酸斑点中心到起始线的距离(a)以及展开剂前沿到起始线的距离(b),计算 Rf 值。
2、结果分析根据计算得到的 Rf 值,对照标准氨基酸的 Rf 值,鉴定混合氨基酸溶液中的成分。
六、注意事项1、点样时要避免毛细管的尖端刺破滤纸,且点样量要适中,过多会导致斑点扩散,影响分离效果。
纸色谱分离氨基酸实验报告
纸色谱分离氨基酸实验报告纸层析法分离氨基酸实验报告前言纸层析法纸层析法又称纸色谱法,是目前广泛应用的一种分离技术。
本世纪初俄国植物学家M.Tswett发现并使用这一技术证明了植物的叶子中不仅有叶绿素还含有其它色素。
现在层析法已成为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及其它学科领域有效的分离分析工具之一。
它是一种以纸为载体的色谱法。
固定相一般为纸纤维上吸附的水分,流动相为不与水相溶的有机溶剂;也可使纸吸留其他物质作为固定相,如缓冲液,甲酰胺等。
将试样点在纸条的一端,然后在密闭的槽中用适宜溶剂进行展开。
当组分移动一定距离后,各组分移动距离不同,最后形成互相分离的斑点。
将纸取出,待溶剂挥发后,用显色剂或其他适宜方法确定斑点位置。
根据组分移动距离(Rf值)与已知样比较,进行定性。
用斑点扫描仪或将组分点取下,以溶剂溶出组分,用适宜方法定量(如光度法、比色法等)。
纸层析法(paper chromatography)是生物化学上分离、鉴定氨基酸混合物的常用技术,可用于蛋白质的氨基酸成分的定性鉴定和定量测定;也是定性或定量测定多肽、核酸碱基、糖、有机酸、维生素、抗菌素等物质的一种分离分析工具。
纸层析法是用滤纸作为惰性支持物的分配层析法,其中滤纸纤维素上吸附的水是固定相,展层用的有机溶溶剂是流动相。
在环境分析测试中,有时用纸层析法分离试样组分,它用于一些精度不高的分析,如3,4-苯并芘。
但不如GC、HPLC应用普遍。
在做叶绿体色素分离时用到,将叶片碾碎,浸出绿色液体,将液体与层析液(石油醚)混合,将滤纸一段进入混合液体,四种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在滤纸上留下4条色素带。
由此观查出各种色素的相对含量和种类。
纸层析法一般用于叶绿体中色素的分离,叶绿体中色素主要包括胡萝卜素、叶黄素、叶绿素a、叶绿素b,它们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大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地快,反之则慢;含量较多者色素带也较宽。
最后在滤纸上留下4条色素带,所以利用纸层析法能清楚地将叶绿体中的色素分离。
层析法的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层析法的原理及其在生物化学中的应用。
2. 掌握纸层析法分离氨基酸的操作步骤。
3. 学会利用层析法对氨基酸进行定性分析。
二、实验原理层析法是一种利用不同物质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的分配系数差异,使混合物中的组分分离的技术。
纸层析法是层析法的一种,以滤纸为固定相,有机溶剂为流动相,将混合物点在滤纸上,通过流动相的扩散,使混合物中的组分在滤纸上形成不同的层析点。
氨基酸在纸层析过程中的分离原理如下:1. 氨基酸在固定相(滤纸纤维)和流动相(有机溶剂)之间进行分配。
2. 由于氨基酸在两相中的分配系数不同,其在滤纸上的移动速度不同,从而实现分离。
3. 通过测量氨基酸层析点的位置(Rf值),可以对其进行定性分析。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1. 仪器:层析缸、滤纸、毛细管、移液管、烘箱、剪刀、尺子等。
2. 试剂:氨基酸混合物、正己烷、丙酮、无水乙醇、三酮显色剂等。
四、实验步骤1. 准备层析缸:将层析缸装满正己烷,静置使其水面平齐。
2. 准备滤纸:取一张滤纸,剪成与层析缸相同大小的长方形。
3. 点样:用毛细管吸取少量氨基酸混合物,点在滤纸的一端,距离底部约2cm。
4. 展开层析:将点样的滤纸放入层析缸中,使滤纸的一端浸入正己烷中,静置一段时间,待溶剂向上扩散至距离点样端约1cm时,取出滤纸。
5. 显色:将层析后的滤纸放入烘箱中,用100℃烘箱烘10分钟,取出后用三酮显色剂进行显色。
6. 测量Rf值:用尺子测量氨基酸层析点的位置,计算Rf值。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通过观察层析后的滤纸,可以发现氨基酸混合物中的组分在滤纸上形成了不同的层析点,且每个组分的Rf值不同。
2. 结果分析:根据Rf值,可以确定氨基酸混合物中的组分,并与已知氨基酸进行对比,进行定性分析。
六、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掌握了纸层析法分离氨基酸的操作步骤,并学会了利用层析法对氨基酸进行定性分析。
实验结果表明,纸层析法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可用于分离和鉴定氨基酸混合物。
实验六 纸层析法分离氨基酸
质的组分在两相中的分布不同,因此当流动相移动时,不同组分移动的速度也
不相同。易溶于流动相中的组分移动快,在固定相中溶解度大的组分移动就慢, 于是得到分离。
分配层析法中不同溶质的分离取决于其在两相 (固定相和流动相)间
分配系数的不同。分配系数(α)的定义是:
α=溶质在固定相的浓度(CS)/溶质在流动相的浓度(CL)
计算出 4种氨基酸在酸系统中的Rf值。
注意
使用茚三酮显色法,必须在整个层析操作中避免手直
接接触层析纸,因为手上常常有少量含氮物质。显色时它也
呈现紫色斑点。污染了层析结果,因此操作时应戴橡皮手套 或指套。同时也要防止空气中的氨。
思考题
1、为什么在展层时有时用一种溶剂系统,而有时用两种溶剂系统? 2、酸性溶剂系统(或碱性溶剂系统)对氨基酸极性基团的解离有何影响? 3、酸性溶剂系统(或碱性溶剂系统)对碱性氨基酸(赖、精、组)和酸性 氨基酸(天冬、谷)的Rf值有什么影响?
点样要合适样品点的太浓斑点易扩散或拉长以致分离不清氨基酸的点样量以每种氨基酸含520g为宜将准备好的滤纸悬挂在点样架上滤纸垂直桌面用点样管也可用血色素管代替吸取氨基酸样品10g1gl与滤纸垂直方向轻轻碰触点样处的中心这时样品就自动流出
纸层析法分离氨基酸
实验目的
1、掌握分配层析的原理,学习氨基酸纸层析法 的操作技术 (包括点样、平衡、展层、显色、 鉴定及定量)。 2、学习未知样品的氨基酸成分(水解、层析及 鉴定)分析的方法。
实验器材 1、新华滤纸。
2、培养皿(直径115mm)。
3、电热鼓风干燥箱。 4、喷雾器及吹风机。 5、点样管及点样架。 6、针、线、尺。
7、烧杯(50mL)。
8、钟罩(高约430mm,直径约290mm,具磨口塞)。
氨基酸的纸层析实验报告
氨基酸的纸层析实验报告氨基酸的纸层析实验报告引言:氨基酸是构成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元,对于研究蛋白质结构和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纸层析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分离技术,可用于分离和鉴定氨基酸。
本实验旨在通过纸层析技术对氨基酸进行分离和鉴定,进一步了解氨基酸的性质和特点。
实验材料和方法:材料:苯酚、丙酮、氨基酸溶液(酪氨酸、赖氨酸、谷氨酸、甘氨酸、丝氨酸)方法:1. 准备纸层析板:在纸层析板的一端绘制一个起点线,距离底部约2 cm。
2. 在起点线上分别滴加不同氨基酸溶液,每个溶液滴加约1 cm。
3. 将纸层析板放入含有苯酚和丙酮的密闭容器中,使其与溶剂接触,但不要浸泡。
4. 等待溶剂前进至纸层析板的顶端,取出纸层析板并迅速标记出溶剂前进的距离。
5. 用紫外灯照射纸层析板,观察各氨基酸的色谱带。
结果与讨论:通过实验,我们成功地进行了氨基酸的纸层析分离和鉴定。
根据实验结果,不同氨基酸在纸层析板上产生了不同的色谱带,表明它们在溶剂中的迁移速度和亲和性不同。
首先,酪氨酸的色谱带位于起点线上方最高位置,表明酪氨酸与溶剂的亲和性最低,迁移速度最慢。
这可能是由于酪氨酸分子结构中的芳香环和羟基团导致了其与溶剂的较弱相互作用。
其次,赖氨酸和谷氨酸的色谱带位于起点线上方,但位置较低。
这表明赖氨酸和谷氨酸与溶剂的亲和性较高,迁移速度较快。
赖氨酸和谷氨酸分子中的带正电荷的氨基团可能与溶剂中的负电荷相互作用,加快了它们的迁移速度。
甘氨酸和丝氨酸的色谱带位于起点线以下,迁移速度最快。
这表明甘氨酸和丝氨酸与溶剂的亲和性最高,迁移速度最快。
甘氨酸和丝氨酸分子中的带负电荷的羧基可能与溶剂中的正电荷相互作用,加快了它们的迁移速度。
总结:通过纸层析实验,我们成功地分离和鉴定了不同氨基酸。
实验结果表明,氨基酸的迁移速度和亲和性与其分子结构密切相关。
进一步研究氨基酸的纸层析技术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对于生物化学和生物医学领域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纸层析法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纸层析法的原理和操作步骤。
2. 掌握使用纸层析法分离氨基酸的方法。
3. 通过实验,加深对氨基酸性质的认识。
二、实验原理纸层析法是一种常用的分离和分析技术,主要用于分离和鉴定混合物中的组分。
其基本原理是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在两相(固定相和流动相)中的分配系数不同,使组分在流动相中移动速度不同,从而实现分离。
在纸层析法中,固定相是滤纸纤维上吸附的水分,流动相为不与水相溶的有机溶剂。
当试样点在滤纸条的一端后,在密闭的槽中用适宜溶剂进行展开。
由于各种氨基酸在两相中不断进行分配,且它们的分离系数各不相同,因此不同的氨基酸随流动相移动的速率也不相同,最终在滤纸上形成距原点不等的层析点。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1. 仪器:滤纸、毛细管、培养皿、滴管、剪刀、尺子、显色剂、显微镜等。
2. 试剂:氨基酸混合溶液、氨水、显色剂等。
四、实验步骤1. 准备滤纸条:将滤纸剪成适当的长度和宽度,用剪刀剪去两侧,中间留一长约1.5cm,宽约0.5cm的窄条。
2. 点样:用毛细管吸取氨基酸混合溶液,在滤纸条的一端约1cm处点样。
3. 展开层析:将滤纸条放入培养皿中,用滴管滴加氨水,使氨水湿润滤纸条。
然后将培养皿放在密闭的槽中,用适宜溶剂进行展开。
4. 显色:当溶剂展开到滤纸条另一端时,取出滤纸条,待溶剂挥发后,用显色剂进行显色。
5. 观察与分析:用显微镜观察滤纸条上的层析点,根据层析点位置和Rf值,对氨基酸进行鉴定。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得到了以下层析图:(此处插入实验结果图片)2. 分析通过观察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发现以下现象:(1)不同氨基酸在滤纸条上形成了不同的层析点,说明纸层析法可以有效地分离氨基酸。
(2)根据层析点的位置和Rf值,我们可以对氨基酸进行鉴定。
(3)实验结果与理论相符,证明了纸层析法在分离氨基酸方面的有效性。
六、实验结论本次实验成功地运用纸层析法分离了氨基酸混合物,证明了该方法在分离氨基酸方面的有效性。
纸层析法分离氨基酸实验报告-V1
纸层析法分离氨基酸实验报告-V1实验目的通过纸层析法分离氨基酸,熟悉纸层析法的操作步骤并掌握分离方法。
实验原理纸层析法是指利用纸张作为固定相,液相为移动相,在它们的作用下,不同成分在纸上的迁移率不同,从而达到成分的分离目的。
氨基酸在酸性条件下可形成有色化合物,可以方便地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
实验操作材料:苯酚-氯仿-醋酸-水(5:5:1:1),丙酮-乙醇(1:1),十种氨基酸溶液(组胺、色氨酸、苯丙氨酸、天冬氨酸、半胱氨酸、缬氨酸、脯氨酸、丙氨酸、组氨酸、赖氨酸)。
操作步骤:1. 准备纸层析柱: 将试验纸剪成25cm×2.5cm的长方形,底缘偏左刻缝(1-2mm)、顶缘刻“起点”字样。
将纸沿着底缘折成锥形,锥的底线长度为约0.5 cm,接缝处用胶带固定,壁孔小于2mm,制成纸层析柱。
2. 10种氨基酸的样品处理:先将氨基酸样品用80%乙醇溶解,再按1:1体积比与苯酚-氯仿充分混合后沉淀,用水将沉淀洗涤干净。
再以试剂液(10ml醋酸+90ml水)调整pH值至2-2.5,即得到脱色池。
3. 搭纸层析柱:在脱色池中,开口浸渍所得的氨基酸混合溶液,用塞子堵住顶孔,使其与顶心线平行,锥底朝上,操作平稳仔细,以确保纸层析柱均匀且充分闭合。
4. 通过滤纸柱作为保护:将丙酮-乙醇液(1:1)在小试量安排,调定其颜色大约透过2mm厚的层析柱时感觉不均匀的程度,以使其分离效果较好。
然后将其缓慢地从层析柱顶端滴入,加滤纸柱保护,直到液面距起点约5-8mm即停止。
5. 分离过程:用眼观察等待分离后的色带逐渐移动,当适合所测波长的氨基酸移动一定程度时停止。
收集该氨基酸带,酸化后测定其吸收值,记录吸光度。
6. 彻底清洗层析柱:用乙醇-水混合溶液(8:2),以使得层析柱不至于变硬收缩,在滴液时应精心注意,以便不至于对柱进行破坏。
以蒸馏水洗柱,然后再用丙酮-乙醇缓慢滴溶。
实验结果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氨基酸 | 氨基酸颜色 | 波峰吸收值---|---|---组胺 | 橙红色 | 0.459色氨酸 | 蓝色 | 0.861苯丙氨酸 | 紫色 | 0.328天冬氨酸 | 浅绿色 | 0.177半胱氨酸 | 浅黄色 | 0.123缬氨酸 | 浅橙色 | 0.392脯氨酸 | 浅蓝色 | 0.51丙氨酸 | 浅红色 | 0.207组氨酸 | 深红色 | 0.54赖氨酸 | 浅黄色 | 0.694结论本实验采用纸层析法对氨基酸进行了分离操作。
氨基酸的纸层析实验报告
氨基酸的纸层析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掌握氨基酸纸层析技术,通过纸层析分离和定性鉴定氨基酸。
实验原理:氨基酸的纸层析是利用氨基酸对不同的升华剂的选择性吸附而实现分离的一种分析方法。
纸层析方法较简便、快速,并能够同时分离、定量、定性分子。
这使它在生物化学、蛋白质化学、微量分析等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实验过程:1.准备氨基酸标准溶液:取苯丙氨酸、天门冬酰胺酸、色氨酸、赖氨酸、小麦谷氨酸和组氨酸各10毫克,加入10毫升0.02mol/L HCl和1滴10%酚酞指示剂,用水定容至100毫升。
2.制备氨基酸样品:取10毫升氢氧化钠溶液和0.3克氨基酸溶液混合,使其溶解并加热至沸腾,将样品冷却到室温,并加入1毫升0.02mol/L盐酸。
3.准备纸层析板:将富马酸纸(6cm*0.8cm)沿宽度中心折叠,使其成为4cm*0.8cm的大小;将纸上端用20毫升1-丙醇-甲醛-草酸钾(6:0.4:4)振荡2次,再用烘箱烘干,使其完全干燥。
4.纸层析:将样品以细滴的形式滴在纸层析板下端处,将纸放入深度为2-3厘米的玻璃瓶中,瓶底加入1毫升0.2mol/L HCl溶液,并将其密封。
板上的液相在升华过程中被移动,当溶剂距离顶端紫色标记线1厘米时把纸层析取出,用乙醇-水(1:1)固定,并在水龙头下冲洗。
5.涂上氨基酸显色剂:将纸层析用10%磷酸液浸泡5-10分钟,使显色剂透彻纸层析板。
6.观察分析:根据分离的结果和标准溶液进行比较,以鉴定和定量分析被检测的氨基酸。
实验结果:在纸层析板上,分离了7种氨基酸。
在试验中,我们发现沿着纸层析板距离最短的氨基酸为小麦谷氨酸,距离最远的是组氨酸。
结果与标准溶液分析结果相符,可以证明该方法可以用于氨基酸的分离和定性鉴定。
实验结论:该实验使用氨基酸纸层析技术,成功地将氨基酸分离并鉴定。
该方法应用广泛,简便易行,能够分离、定性、定量不同的化合物。
种类繁多、方法不断丰富,成为分析化学领域中重要的分析手段。
氨基酸纸层析实验报告
氨基酸纸层析实验报告氨基酸纸层析实验报告一、引言氨基酸是构成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元,对于了解生物体内蛋白质的组成和结构具有重要意义。
氨基酸纸层析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分离和鉴定氨基酸的方法。
本实验旨在通过氨基酸纸层析实验,了解不同氨基酸在纸上的迁移速度和相对极性,以及利用该方法对未知氨基酸进行鉴定。
二、实验原理氨基酸纸层析是基于氨基酸在纸上的迁移速度差异和相对极性的原理进行的。
在纸上,氨基酸会随着溶剂的上升而迁移,迁移的距离与氨基酸的极性有关。
相对极性较大的氨基酸迁移速度较慢,相对极性较小的氨基酸迁移速度较快。
三、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将纸层析纸剪成适当大小的条状,将各种氨基酸溶液准备好。
2. 在纸层析纸上标记出起点线和氨基酸溶液的滴点位置。
3. 使用毛细管或微量移液器,将不同浓度的氨基酸溶液滴在起点线上。
4. 将纸层析纸的一端浸入含有适量溶剂的容器中,确保溶剂不超过起点线。
5. 等待溶剂上升至纸层析纸的上端,取出纸层析纸并迅速将其晾干。
6. 在纸层析纸上观察出现的斑点,并记录它们的迁移距离和颜色。
7. 将实验结果与已知氨基酸的迁移速度进行对比,鉴定未知氨基酸。
四、实验结果根据实验结果,可以观察到在纸层析纸上出现了多个斑点。
每个斑点代表一个氨基酸。
根据它们的迁移距离和颜色,可以初步判断它们的相对极性和成分。
五、讨论与分析通过对实验结果的观察和对已知氨基酸的对比,可以初步鉴定未知氨基酸的种类。
根据不同氨基酸的迁移速度和相对极性,可以推测未知氨基酸的性质和结构。
此外,实验中还需要注意一些实验条件的控制。
如溶剂的选择、纸层析纸的处理等,这些因素都会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
六、实验总结氨基酸纸层析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分离和鉴定氨基酸的方法。
通过本实验,我们了解了不同氨基酸在纸上的迁移速度和相对极性的差异,并学会了利用该方法对未知氨基酸进行鉴定。
然而,本实验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例如,由于实验条件的限制,可能无法对所有氨基酸进行准确鉴定。
纸上层析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并掌握纸上层析法的原理和操作步骤。
2. 学会利用纸上层析法分离氨基酸混合物。
3. 通过实验,加深对分配层析原理的理解。
二、实验原理纸上层析法是一种常用的分离和鉴定技术,它基于混合物中各组分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中的分配系数不同而实现分离。
在本实验中,滤纸作为固定相,其上吸附的水分作为固定相,有机溶剂作为流动相。
氨基酸混合物在滤纸上点样后,随着流动相的移动,不同氨基酸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中分配系数不同,从而实现分离。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1. 仪器:- 纸层析板(滤纸)- 层析槽- 毛细管- 移液管- 显微镜- 氨基酸混合物(L-苯丙氨酸、L-酪氨酸、L-精氨酸)- 乙醇- 氨水- 香蕉油2. 试剂:- 氨基酸混合物(L-苯丙氨酸、L-酪氨酸、L-精氨酸)- 乙醇- 氨水- 香蕉油四、实验步骤1. 准备层析板:将滤纸剪成长条,放入层析槽中,用蒸馏水湿润滤纸。
2. 点样:用毛细管吸取氨基酸混合物,在滤纸条距离一端约2cm处点样,重复2-3次,晾干。
3. 展开剂准备:将乙醇和氨水按一定比例混合,制成展开剂。
4. 展开层析:将滤纸条放入层析槽中,使滤纸条下端浸入展开剂液面下约1cm,盖上盖子,待溶剂前沿上升至距离滤纸条一端约5cm处时取出。
5. 显色:将层析板放入显微镜下观察,用香蕉油作为显色剂,观察各氨基酸分离情况。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层析板上的滤纸条上出现了三个不同的层析点,分别为苯丙氨酸、酪氨酸和精氨酸。
2. 通过比较层析点与原点的距离,计算出各氨基酸的Rf值。
3. 分析Rf值,得出各氨基酸的分离情况。
六、实验讨论1. 实验过程中,注意控制展开剂的浓度和滤纸条的湿度,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2. 层析过程中,溶剂前沿上升速度要适中,避免出现溶剂前沿上升过快或过慢的现象。
3. 显色过程中,注意观察各氨基酸的层析点,避免误判。
七、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了纸上层析法的原理和操作步骤,掌握了利用纸上层析法分离氨基酸混合物的方法。
氨基酸的纸层析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理解和掌握纸层析法的原理和操作步骤。
2. 学习利用纸层析法分离和鉴定氨基酸。
3. 掌握通过Rf值判断氨基酸种类的实验方法。
二、实验原理纸层析法是一种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的分配系数差异进行分离的技术。
在纸层析实验中,滤纸作为固定相,其上的水分子吸附力强;而有机溶剂作为流动相,其与滤纸的亲和力较弱。
当混合物中的氨基酸在滤纸上展开时,它们在两相之间不断进行分配,由于不同氨基酸的分配系数不同,导致它们在滤纸上的移动速率不同,从而实现分离。
实验中,通过比较不同氨基酸的Rf值(溶质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的分配系数),可以判断氨基酸的种类。
Rf值是溶质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分配平衡时,溶质在固定相上的移动距离与在流动相上的移动距离之比。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氨基酸样品(包括精氨酸、酪氨酸、苯丙氨酸等)、层析缸、滤纸、毛细管、显色剂等。
2. 实验仪器:电子天平、烧杯、量筒、滴管、电吹风、显微镜等。
四、实验步骤1. 准备层析缸:将层析缸放入一个水槽中,加水至距缸口约1cm处。
2. 准备滤纸:取一张滤纸,剪成适当大小的长条,将一端放入层析缸水中,使滤纸自然展开,待滤纸完全展开后取出,晾干。
3. 样品点样:用毛细管吸取少量氨基酸样品,在滤纸条的一端距底部约1cm处点样,重复3次,点样间距约2cm。
4. 展开层析:将滤纸条放入层析缸中,使点样端朝下,加入适量有机溶剂(如正丁醇、乙酸乙酯等),确保溶剂液面低于点样线。
5. 显色:待溶剂前沿接近滤纸条顶部时,取出滤纸条,晾干。
用显色剂(如茚三酮)喷洒在滤纸条上,观察氨基酸层析点的颜色变化。
6. 记录结果:测量各氨基酸层析点的位置,计算Rf值,并与标准氨基酸样品的Rf值进行比较,判断氨基酸种类。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成功分离出精氨酸、酪氨酸、苯丙氨酸等氨基酸,并得到它们的Rf值。
2. 结果分析:根据Rf值与标准氨基酸样品的Rf值比较,可以判断实验中分离出的氨基酸种类。
纸层析法鉴定氨基酸实验报告
纸层析法鉴定氨基酸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本实验旨在熟练掌握氨基酸纸层析法的鉴定原理、步骤和计算结果,以及如何操作仪器掌握分析技术以及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二、实验原理
氨基酸纸层析法是一种实验室常用的分析方法,它可以用来鉴定氨基酸的类型和含量。
它的原理是利用氨基酸形成沉淀物,在对应的浓度的碱集离盐溶液中,通过层析 - 成像技术,在指定条件下形成
沉淀物,从而对氨基酸类型和含量进行鉴定。
三、实验材料
1.氨基酸溶液标准品:现货氨基酸(根据不同需要准备)。
2.层析配方:液化氯乙烯(氯乙烯/氯乙烯混合物),乙酸乙酯,乙醇等,从而得到最佳的层析效果。
3.层析仪:利用层析仪产生沉淀图像,以有助于鉴定氨基酸类型和含量。
4.层析片:一般使用PCR层析片进行层析,以得到更准确的结果。
四、实验步骤
1.准备实验:以不同浓度的氨基酸溶液标准品,按比例加入液化氯乙烯、乙酸乙酯、乙醇等,以形成氨基酸层析溶液。
2.层析:将氨基酸层析溶液倒入层析仪中,以及加入层析片,调节仪器参数,以便获得最佳的层析效果。
3.电像分析:利用层析仪进行沉淀图像分析,以鉴定氨基酸类型
和含量。
4.计算结果:根据沉淀图像结果,计算出氨基酸的类型和含量。
五、实验结果
根据上述实验,将氨基酸类型和含量如下表所示:
类型浓度(mg/L)
精氨酸 500
谷氨酰胺 500
丝氨酸 500
苏氨酸 500
六、实验总结
本实验主要通过纸层析法,熟练掌握氨基酸鉴定的原理、步骤和计算结果,以及如何操作仪器掌握分析技术以及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纸层析法分离氨基酸
一、前言
纸层析法
纸层析法又称纸色谱法,是目前广泛应用的一种分离技术。
本世纪初俄国植物学家M.Tswett发现并使用这一技术证明了植物的叶子中不仅有叶绿素还含有其它色素。
现在层析法已成为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及其它学科领域有效的分离分析工具之一。
它是一种以纸为载体的色谱法。
固定相一般为纸纤维上吸附的水分,流动相为不与水相溶的有机溶剂;也可使纸吸留其他物质作为固定相,如缓冲液,甲酰胺等。
将试样点在纸条的一端,然后在密闭的槽中用适宜溶剂进行展开。
当组分移动一定距离后,各组分移动距离不同,最后形成互相分离的斑点。
将纸取出,待溶剂挥发后,用显色剂或其他适宜方法确定斑点位置。
根据组分移动距离(Rf值)与已知样比较,进行定性。
用斑点扫描仪或将组分点取下,以溶剂溶出组分,用适宜方法定量(如光度法、比色法等)。
纸层析法(paper chromatography)是生物化学上分离、鉴定氨基酸混合物的常用技术,可用于蛋白质的氨基酸成分的定性鉴定和定量测定;也是定性或定量测定多肽、核酸碱基、糖、有机酸、维生素、抗菌素等物质的一种分离分析工具。
纸层析法是用滤纸作为惰性支持物的分配层析法,其中滤纸纤维素上吸附的水是固定相,展层用的有
机溶溶剂是流动相。
在环境分析测试中,有时用纸层析法分离试样组分,它用于一些精度不高的分析,如3,4-苯并芘。
但不如GC、HPLC应用普遍。
做叶绿体色素分离时用到,将叶片碾碎,浸出绿色液体,将液体与层析液(石油醚)混合,将滤纸一段进入混合液体,四种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在滤纸上留下4条色素带。
由此观查出各种色素的相对含量和种类。
纸层析法一般用于叶绿体中色素的分离,叶绿体中色素主要包括胡萝卜素、叶黄素、叶绿素a、叶绿素b,它们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大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地快,反之则慢;含量较多者色素带也较宽。
最后在滤纸上留下4条色素带,所以利用纸层析法能清楚地将叶绿体中的色素分离。
氨基酸
氨基酸是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广泛用于食品、医药、添加剂及化妆品行业。
随着生物工程技术产业的发展逐渐成为2l世纪全球的主要产业之一,氨基酸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品种变更越来越快,工艺改革越来越新。
目前全世界氨基酸每年的产量为100万吨,而需求总量是800万吨。
我国自20世纪60年代起,氨基酸的应用在食品工业占61,,在饮料工业占30,,医药、日用化工、农业、冶金、环保、轻工、生物工程技术等方面占用的比例逐年增加。
氨基酸在人类生活的很多方面都有着应用:
(1)在食品行业的应用
(2)在医药工业的应用
(3)在饲料添加剂行业的应用
(4)在化妆品行业的应用
(5)在农业上的应用
(6)在其他行业的应用
氨基酸工业还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1)传统的氨基酸生产方法
(2)运用基因工程手段生产氨基酸
(3)大力发展药用中间体,具体为:
①氨基酸及其衍生物逐渐成为药用中间体
②非天然氨基酸是合成活性药物的重要原料
③生产高附加值的非天然氨基酸
二、实验目的
1.掌握分配层析的原理,学习氨基酸纸层析法的操作技术(包括点样、平衡、展层、显色、鉴定及定量)。
2.学习未知样品的氨基酸成分(水解、层析及鉴定)分析的方法。
三、实验原理
1.纸层析是以滤纸为惰性支持物的分配层析。
滤纸纤维上的羟基具有亲水性,吸附一层水作为固定相,有机溶剂为流动相。
当有机相流经固定相时,物质在两相间不断分配而得到分离。
2.溶质在滤纸上的移动速度用比移值Rf值表示:
3.Rf=原点到层析斑点中心的距离/原点到溶剂前沿的距离
4.在一定的条件下某种物质的Rf值是常数。
Rf值的大小与物质的结构、性质、溶剂系统、层析滤纸的质量和层析温度等因素有关。
本实验利用纸层析法分离氨基酸。
四、实验试剂和器材
实验试剂:
1.氨基酸标准液(1mg/mL)
亮氨酸、甘氨酸和脯氨酸标准液。
2.80%甲酸
3.0.1%茚三酮丙酮溶液
4.氨基酸混合液(每种氨基酸500mg/mL)
5.正丁醇
实验器材:
1.新华滤纸
2.培养皿
3.电热鼓风干燥箱
4.吹风机
5.毛细管
6.针、线、尺。
7.钟罩(高约430mm,直径约290mm,具磨口塞)
五、操作步骤
标准氨基酸纸上层析
单向上行层析
氨基酸Rf值的测定
1.滤纸:选用国产新华1号滤纸,6cm×7cm。
在距滤纸2cm 处划线,用铅笔在线上标上四个点作为点样位子(留出缝线空间)。
2.点样:
①点样要合适,样品点的太浓,斑点易扩散或拉长,以致分离不清;
②用毛细管吸取氨基酸样品,与滤纸垂直方向轻轻碰触点样处的中心,这时样品就自动流出;
③点样的扩散直径控制在0.5cm之内,点样过程中必须在第一滴样品干后再点第二滴,为使样品加速干燥,可用吹风机吹干,但要注意温度不可过高,以免氨基酸破坏,影响定量结果;
④将点好样品的滤纸两侧比齐,用线缝好,揉成筒状。
注意缝线处纸的两边不要接触。
避免由于毛细管现象使溶剂沿两边移动特别快而造成溶剂前沿不齐,影响Rf值。
3.将揉成圆筒状的滤纸放入培养皿内(注意滤纸不要碰皿壁),当溶剂展层至距离纸的上沿约1cm时,取出滤纸,立即用铅笔标出溶剂前沿位置。
4.显色:待展层基本结束后, 置65℃鼓风箱中10-20min,鼓风保温,滤纸上即显出紫红色/黄色斑点。
5.Rf值的计算:用尺测量显色斑点的中心与原点(点样中心)之间的距离和原点到溶剂前沿的距离,求出此值,即得氨基酸的Rf值。
计算出3种氨基酸在酸系统中的Rf值,判断待测样组成。
酸溶剂系统:正丁醇:80%甲酸:水=15:3:2(体积比),茚三酮2ml。
温度25℃,时间1h。
六、实验结果
七、注意事项
1.点样过程中必须在第一滴样品干后再点第二滴;
2.为使样品加速干燥,可用吹风机吹干,但要注意温度不可过高,以免氨基酸破坏,影响定量结果;
3.将揉成圆筒状的滤纸放入培养皿内时,注意滤纸不要碰皿壁;
4.使用的溶剂系统需新鲜配制,并要摇匀;
5.点样要合适,样品点的太浓,斑点易扩散或拉长,以致分离不清;
6.使用茚三酮显色法,必须在整个层析操作中避免手直接接触层析纸,因为手上常常有少量含氮物质。
显色时它也呈现紫色斑点。
污染了层析结果,因此操作时应戴橡皮手套或指套。
同时也要防止空气中的氨;
7.展层展开时切勿是样品点浸入溶剂中。
八、思考题
1.为什么在展层时有时用一种溶剂系统,而有时用两种溶剂系统?
答:这是根据Nernst在1891年提出的分配定律:一种溶质在两种给定的互不相溶的溶剂中分配时,在一定温度下达到平衡后,溶质在两相中的浓度比为一常数,即分配系数(Kd)。
Kd=Ca/Cb Ca和Cb是互不相溶的两相,即A相和B相的浓度。
这里的两相可以使固相、液相和气相。
意思就是溶质在A和B两种溶剂组成的混合溶剂里分配时,分配比是恒定的。
2.酸性溶剂系统(或碱性溶剂系统)对氨基酸极性基团的解离有何影响?
答:酸性溶液中,有利于氨基酸的碱式电离,氨基结合质子,整个分子带正电荷;反之,碱性溶液中有利于羧基的酸式电离,氨基酸分子整体带负电荷。
3.酸性溶剂系统(或碱性溶剂系统)对碱性氨基酸(赖、精、组)和酸性氨基酸(天冬、谷)的Rf值有什么影响?
答:酸性溶剂系统对碱性氨基酸的溶解性加强,在层析过程中易溶于流动相。
所以跑得比较快,因此Rf 值增大。
反之,碱性性溶剂系统中酸性氨基酸Rf 值增大。
4.什么是分配系数?
答:分配系数是指一定温度下,处于平衡状态时,组分在固定相中的浓度和在流动相中的浓度之比,以K表示。
九、讨论
经过本次利用纸层析法分离氨基酸实验,使我较为熟练的掌握了利用纸层析法分离氨基酸的具体流程及方法,并且了解了其工作原理,这对于以后的学习是有很大帮助的。
经查阅资料得,亮氨酸的理论Rf值为0.79(酸相),脯氨酸的理论Rf值为0.48(酸相),甘氨酸的理论Rf值为0.30(酸相)。
通过比对滤纸上单一氨基酸层析位置、计算出其实验Rf值并查阅资料得知,滤纸上待测氨基酸的种类及具体位置,较为粗略地分离了亮氨酸、脯氨酸及甘氨酸这三种氨基酸。
总体来讲,本次试验三种氨基酸实验Rf值偏小,。
经过分析后,得出几点影响实验结果的因素,如下:
1.点样过程中未在第一滴样品干后再点第二滴;
2.虽用玻璃罩将滤纸罩住,但还是会有些许空气中的氨在其中,影响实验结果;
3.将揉成圆筒状的滤纸放入培养皿内时,滤纸不小心触碰到皿壁,出现虹吸现象;
4.使用新鲜配制的溶剂系统时,并未完全摇匀;
5.使用茚三酮显色法,必须在整个层析操作中避免手直接接触层析纸,因为手上常常有少量含氮物质。
显色时它也呈现紫色斑点。
污染了层析结果,因此操作时应戴橡皮手套或指套,但实验操作过程中,
并未戴橡皮手套或指套,在制作滤纸筒时手不小心触碰到滤纸内侧面,导致手上的物质沾染到滤纸内侧,影响了实验结果;
综上所述,本次实验的误差主要是由于操作误差导致,,因此在以后的学习实验过程中,会更加着重注意实验前对实验器材完好程度的检查以及实验操作的规范性,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做到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