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松人工林改建果林技术的探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红松人工林改建果林技术的探讨

摘要:红松(pinus koraiensis sieb.et zucc.)是东北东部山地的地带性树种和主要用材造林树种之一,也是重要的木本油料植物。通过人工用材林改建果林或者果材兼用林,是发挥红松资源的一种有效途径。本文对红松果林发展的趋势与方向、红松人工林改建果林技术、管理技术进行了探讨,以便为今后的红松果林的生产提供参考。

关键词:红松;人工林;果林技术;林分、透光抚育

红松(pinus koraiensis sieb.et zucc.)是东北东部山地的地带性树种和主要用材造林树种之一,也是重要的木本油料植物。近些年来有关红松果林的研究称为热点之一,如何建设红松果林,成为林业部门和林业科技工作者研究的热点之一。有关红松果林的研究较多[1-4],都对红松果林的发展提供方向。根据我们局红松人工林林的特点,探讨了红松果林培育的主要方法与管理技术,为红松果林生产提供技术帮助。

1 红松果林发展的趋势与方向

早在五十年代,前苏联就对天然红松林改造技术进行了研究,制订了西伯利亚红松原始林改造成商品林的定向经营全套技术及人工果园营造系列技术。在美国及欧洲的芬兰等国家,利用植物生长调节剂(激素),促进植物开花结实的技术研究已有二十余年的历史,并在生产实践中取得初步应用。朝鲜也对矮化促进结实有过很好的研究。

上个世纪末开始出现由用材林改建成果材兼用林或者果林。由于国家实施的天然林保护工程,对一些重点区域或地块开始禁伐,就使得林分培育的目的发生根本性的变化,特别是具有生态效益和非木质经济效益的这类树种越来越受到重视。红松果林具有防止水土流失和经济效益高的树种开始发展。红松人工林的早期分杈对用材林培育影响很大,但将其林分进行定向改造建立红松果林或果材兼用林,不仅能继续发挥红松林分的生态效益,而且还能提高其经济和社会效益。

2 红松人工林改建果林技术

选择禁伐林分或限伐林分,以生产优质红松松籽为目的红松人工林,进行的由用材林改建为经济林的先进技术。

2.1 林分的选择

2.2 改建的果林产量的预测

2.3 透光抚育

3 管理技术

3.1 果林的经营密度

改建完成后的红松人工果林管理,应该服从于红松人工果林经营密度表,而红松人工果林经营密度表是由径级和冠幅所决定的。我们根据径级与冠幅的关系,确定了红松人工果林经营密度表(见表2)。

3.2 间伐强度与间隔期

改建后的红松人工果林采伐强度应控制在25~30%之间,伐后的

保留株数应该参照表2进行正常的管理。两次间伐的间隔期一般在3~5年。

3.3 树体的管理

3.3.1 修枝整形

修枝要结合定株间伐时作业进行。也就是一般在冬季树液停止流动时进行。修枝作业要求切口要与树干平行,尽量减少枝桩的残留和对树体的破坏。

3.3.2 平头促进分枝

红松人工果林的树木平均高度在6~7米时,要及时将上部近两年的主梢平去,保留四个以上的侧枝,形成多枝的状态,以利于促进树冠发育和结实枝的多生,达到高产的目的。

3.4 病虫害的防治

3.4.1 红松针叶锈病

加强红松果林的抚育和修枝。在发病季节可喷200倍液的敌锈钠或1:1:170的波尔多液,或0.3~0.5度的石硫合剂。每10~15天喷施一次,连续用药3~4次。

3.4.2 红松疱锈病

发病时及时伐除病树,集中烧毁。发病较轻时,可将患病出表皮刮破后,涂的生石灰与氢氧化钠(4:1)混合液或不脱酚洗油或焦油。

3.4.3 红松流脂溃疡病

患病部涂抹的药剂可选用,生石灰与氢氧化钠(5:1),松焦油+

汽油(1:1),70%的锰代森200倍液,75%的百菌清200倍液。3.4.4 松梢螟

对低龄幼虫可喷射90%敌百虫晶体或50%辛硫磷乳油1000~1500倍液,或50%杀螟松乳油,或50%敌敌畏乳油,或50%磷胶乳油1000倍液。

3.4.5 红松球蚜

五月上旬喷洒46.6%的”1059”3000倍液,或50%的敌敌畏500~1000倍液。

参考文献

[1]吴长山等.人工红松混交林改建经济林技术初探[j].吉林林业科技,2000,2:44-46.

[2]冯启祥等.红松果林两种营建技术模式的探讨[j].吉林林业科技,2003,5:34-36.

[3]龙作义等.红松榛子果林兼用园的建立技术[j].中国林副特产,2005,3:18-19.

[4]杨凯等.红松果用林研究进展与产业化前景[j].林业科技开发,2007,1:2-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