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建安文学繁荣兴盛原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建安文学繁荣兴盛的原因

摘要建安风骨在中国文学史上逸响千年,令无数文人墨客为只树碑立传。建安时期是一个动荡的时代,同时也是一个个性崛起的时代。峥嵘的岁月铸造着辈出的个体,更铸造着文学的立体空间。建安文学的兴盛便是这样一个历史必然。

关键词建安文学风骨原因

王国维在《宋元戏曲考序》中说:“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朝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汉末建安以其“风骨”自觉成就一代之奇谲,唱响时代之豪情。它以“曹氏父子”为核心,“七子”、蔡琰为拱月之势,形成了建安的独特风貌,定下了历史上的永恒坐标。陈子昂在反对六朝绮靡文风时,感慨“建安风骨,晋宋莫传”,浪漫主义诗人李白也高扬“蓬莱文章建安骨”,现实主义诗人杜甫也喟叹“纵使庐王操翰墨,劣于汉魏通风骚”。由是观之,建安文学已成了文学自觉滥觞的定格符号。但是,建安文学的繁体非一蹴而就,而是历史的沉淀必然,具体可如下综之。

一、时代的动乱

东汉末年是一个政局动荡,社会混乱的时期。其时的统治者昏庸无能,穷奢极欲,为满足声色而不惜对黎民的搜刮。如东汉王朝竟然“公开在西园卖官鬻爵”“二千石(郡太守)二千万,八百石(一万户以下的县长食禄四百石)四百万”(《山阳公载记》),“或诣阙上书占令长,随县好丑,丰约有价。富贵者先入钱,贫者到官然后

信输”(《资治通鉴》)。特别是动乱酿造出的董卓之乱,更是令人发指。据史书记载,汉末经董卓之乱后,繁华的东都洛阳变得“数百里无烟火”,西京长安也是“城中尽空”“二三年间关中无复行人”。饱受离乱之苦的广大人民思治之心更显强烈了,在战争中获得北方政权的曹操便成为人们瞩目的焦点。其时的曹操有着十分进步的思想,他在用人上“唯才是举”,这从他的《让县自明本志令》和大量的诗歌可见一斑。更重要的是他为解决军粮下令屯田,为恢复生产改税制,为军事经济开凿整修河渠陂堰等,便使得长期以来破坏了的社会秩序得以正常运转。由是而来,这代表着先进方向的曹魏也成了进步文人们汇聚的地方,并在此形成积极向上,关注民生的建安文风已是必然。

二、学术思想的解放

汉武帝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学一统天下三四百年,文学成了经学的附庸。东汉末年,随着汉朝统治的崩溃,各家思想再度崛起,有人把发端于此的魏晋南北朝时期称做“第二个百家争鸣”,见解可谓独特。文人们一方面喟叹人生苦短和现实无奈,于是发“人生一世间,忽如暮春草”(徐干《室思诗》),“良时忽一过,身体为土灰”(阮瑀《七哀诗》);另一方面,他们把天下视为己任,在作品中体现出积极的建功立业的入世精神。如曹操“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的涵裹日月之大气,曹植“捐身赴国难,视死忽如归”之悲壮,王粲“服身车干戈,岂得念所私”之豁达。这样将自我形象凸显得如此饱满的唯建安文学可以当之。

三、文学自身的发展

在文学史上,无论《诗经》、《楚辞》抑或是散文、大赋等文学体裁皆是生活的沉淀和历史的抉择。到了建安时

期,在各种文体得以继承的基础上,又孕育出了新的生命。《文心雕龙》称“建安之初,无言腾蛹”,其实五言在《古诗十九首》中已十分完善,但与建安诗歌相比,则风格相异。前者独抒哀怨之情,是生命意识的自觉,后者“情兼雅怨,体被文质”,极尽生命的激情。另一方面,建安前的五言诗多为“流调”,而“正体”仍是四言,就是挚虞还称“雅言之致,四言为正,其余虽备曲折之体,而非音韵之正也”。但建安诗人却敢于大胆运用“流调”,并将之发展成为后世相追攀的“雅调”。再有建安诗人还在五言诗中注入了“史”的成分,使叙事诗得以新的发展。如曹操在《薤露行》中写大将军何进谋诛宦官,军伐董卓入京作乱,从而揭露何进的庸才误国,董卓的暴虐专横。《蒿里行》写关东州郡起兵伐董卓,而联军却为了一己私利而内战,揭示出军阀们的丑恶嘴脸。蔡琰的《悲愤诗》此而自己被掳入胡,反归别子,塞外所见,暴露出战争的残酷无情。此外,曹丕的《燕歌行》堪称“七言之始祖”,六言,九言,杂言等在此间也相映成趣。其它体裁题材更是各显风骚,如王粲的《登楼赋》,曹植的《洛神赋》,曹丕的《与吴质书》等皆极尽建安之风骨。

四、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的建立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极其繁荣的时代,其

中曹丕的《典论论文》是该期的开山之作,有着划时代的意义。它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篇论文学专题的理论著作,比起以前的理论文章,它更多的关注了文学本身的艺术特质,开了一代之风。在《典论。论文》中,曹丕提出了很有价值的文学观点:第一,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世。第二,文本同末异,奏议宜雅,书记宜理,铭诔尚实,诗赋欲丽。第三,文以气为主。综上三点足以看出其理论史上的地位,第一次提出了文学的文学价值,第一个提出了文体论,第一个提出了“文气说”,将文学的地位提升了一个新的高度。

总之,建安文人们在“曹氏父子”的大力倡导并身体力行下,建安风骨找到了历史的坐标,结出了丰硕的成果。就其繁荣兴盛的原因,一言以蔽之,曰:“历史之必然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