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产业现代化及其发展(ppt 49张)
建筑产业化及其发展
建筑产业化及其发展建筑产业化是指将建筑工程生产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标准化、规模化和工厂化的转变,借助现代化的科技手段和管理方法,实现建筑业的快速发展和高效率生产。
建筑产业化的发展意义重大,对于提高建筑质量、促进经济增长、保护环境等方面都有着积极的影响。
建筑产业化的发展对于提高建筑质量有着重要意义。
传统的施工方式中,施工现场受到天气、人员、设备等多种因素的制约,施工质量无法得到有效控制。
而通过工程化建筑,可以将施工分解为多个模块,进行标准化生产,并在工厂环境中进行质量监控。
这种方式能够降低施工变量和施工错误的风险,大大提高建筑质量的稳定性。
同时,工程化建筑还能借助数据分析和自动监测等技术手段,实现对建筑质量的实时监控和追踪,提高施工质量的可追溯性和可控制性。
建筑产业化的发展有助于促进经济增长。
一方面,工程化建筑生产具有规模经济优势,可以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
通过大规模生产,可以降低材料、设备和劳动力等成本,提高生产效率,从而减少建筑投资的成本。
另一方面,工程化建筑还能够加速施工进度,缩短建筑周期,提高工程交付效率。
这对于推动城市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刺激经济增长。
建筑产业化的发展有益于保护环境。
传统的建筑施工方式会产生大量的废弃物和建筑垃圾,对环境造成污染。
而工程化建筑的基本原则是“先装配,后施工”,通过将建筑材料、设备在工厂中进行加工和装配,减少了现场施工的碎料和废料产生。
同时,工程化建筑还可以实现对水、电、气等资源的高效利用和节约,减少了施工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和排放。
这样既减少了对资源的浪费,又降低了施工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有利于可持续发展。
然而,建筑产业化的发展也面临着一系列挑战。
首先,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不完善,制约了工程化建筑的推广和应用。
其次,由于工程化建筑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和技术支持,对于技术和资金实力较弱的企业来说存在一定的门槛。
再次,工程化建筑产业链条的协同发展程度较低,建筑设计、材料制造、配套设备等方面的配套能力还不够强大。
可持续发展(49张ppt)
• 4.我国如何实施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 策? ①依法开发和合理利用资源。P122
②加大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的工作力度。P123
③充分运用法律和教育手段保护资源和环境P124 ④需要部门间加强协调与配合,需要社会各界积 极参与。P124
农村人口多
2014年末从年龄构成看,16周岁以上至60周岁 以下(不含60周岁)的劳动年龄人口91583万人, 比上年末减少371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为 67.0%,60周岁及以上人口21242万人,占总人 口的15.5%,65周岁及以上人口13755万人,占 总人口的10.1%。
按照国际惯例,在一个国度 内65岁或60岁以上的老人占 一国总人口的7%或10%以上, 这个国家为老年型国家。
• 2.我国为什么要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 会(为什么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 (1)这是我国国情的必然要求。 • (2)有利于缓解经济发展与资源供给之间的矛盾。 • (3)有利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符合科学发 展观的要求,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 (4)有利于顺利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 (5)有利于国家的长治久安或构建和谐社会。 • (6) 人口的剧增、资源短缺、环境恶化、生态的 危机等一系列世界性问题,已直接威胁到我们和 子孙后代的生存(当前世界现状)。
第十六课
可持续发展
第三课时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人口问题
环境、资源 问题
可持续发展道路
讨
论
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 境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人口膨胀--要求经济增长,以满足 需要--对资源的过渡开发利用,资源浪 费和损失严重--对环境污染和破坏日益 严重--不仅严重制约了经济发展,而且 对人类自身的生存造成威胁。
建筑产业化(装配式建筑)及其发展
一、建筑产业化的背景与现状
3、建筑产业化的背景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建筑业仍是一个劳动密集型、建造方式相对 落后的传统产业,尤其在房屋建造的整个生产过程中,高能耗、高污染、 低效率、粗放的传统建造模式还具有普遍性,与当前的新型城镇化、工业 化、信息化发展要求不相适应,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较大。
6
一、建筑产业化的背景与现状
主要问题—生产方式落后: 技术集成
能力低
管理方式
粗 放
传统生产方式
劳动力
素质低
生产手段
落 后
造成房屋建造质量和效益不理想
7
一、建筑产业化的背景与现状
4、建筑产业化的提出 2013年10月,俞正声主席主持全国政协双周协商会,提出“发展建筑产业化” 的建议,张高丽副总理作出重要批示。 2014年5月,国务院印发《2014-2015年节能减排低碳发展行动方案》明确提 出“以住宅为重点, 以建筑工业化为核心,加大对建筑部品生产的扶持力度,推进 建筑产业现代化”。 2014年9月,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工程质量治理两年行动方案》,明确提出 “大力推动建筑产业现代化”。
环境 保护
23
第三部分
建筑产业化工作(工艺)流程
24
三、建筑产业化工作(工艺)流程
建筑设计院 设计 生产厂家 深化设计
装配式建筑 施工方案
构件的生产 和运输
构件的现场 安装
25
现场受力 构件的浇筑
合成一个整体
三、建筑产业化工作(工艺)流程
(一)装配式建筑图纸的设计 先由建筑设计院进行设计,然后由生产厂家深化设计,出具相应的施工 图,再通过建筑设计院复核后实施。
22
二、建筑产业化基本内涵和应用优势
产业布局理论概述(共49张PPT)
(三)自然资源直接影响到产业布局的大格局
由于自然条件、自然资源对劳动生产率、产品质量等方面具 有直接、间接的影响,在市场经济与竞争的条件下,产业活 动势必首先向最优的自然条件与自然资源分布区集中,形成 一定规模各具特色的专业化生产部门,进而完成产业劳动地 域分工的大格局。
(四)自然条件各要素对产业布局的影响
(五)价格与税收条件
价格对产业布局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国家的价格政策、产 品地区差价及产品可比价格等方面。
税收也对产业布局产生重要作用。
五、科学技术因素
科学技术是构成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影响经济发展与产业 布局的重要条件之一。
(一)自然资源利用的深度和广度对产业布局的影响
技术进步不断地拓展人们利用自然资源的深度和广度,使自然资 源获得新的经济意义。
研究市场网络合理结构安排的理论主要有克里斯塔勒的中 心地理论和廖什的区位经济学。
3.成本—市场学派理论。
成本—市场学派是在成本学派与市场学派的基础上形成的。这一 学派建立了一般均衡理论,而且探讨了区域产业布局与总体产业 布局问题。这一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有艾萨德、俄林、弗农等。
除上述三个学派外,区位理论发展到20世纪中期还产 生了行为学派与社会学派。行为学派的主要思想是把人的主观
法律对产业布局有相当的影响,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产 业布局,主要受市场需求控制,比较注重效益,但往往 具有较大的盲目性,造成产业布局的波动性和趋同化。
(四)国内、国际政治条件
任何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都必须有一个良好的国内、国际政 治环境,一个政局不稳、动荡不安的国家,其经济很难获 得发展,当然也就谈不上合理的产业布局。
❖ 地理性二元经济理论是瑞典经济学家缪尔达尔在《经济理 论和不发达地区》一书中提出的。
中世纪教堂建筑ppt(共49张PPT)
教堂建筑空间宏大,宽阔的横厅和纵深的中殿使 堂基呈纵长方的拉丁式十字架形。
在建筑结构上运用厚实的石墙、圆形的穹窿、半 圆形的拱券和层层叠叠的连拱柱廊。
教堂的各个部分均可独立,自成单元,但又 互相联结成一整体。意大利比萨大堂(始建于
1063)可为代表。
哥特,原为参加覆灭古罗马帝国的一个日耳曼民族, 其称谓含有粗俗、野蛮的意思。它是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 人,因厌恶中世纪的黑暗而“赠”给中世纪建筑的。
年后,又开始继续施工。为了防止塔身再度倾斜,采取一系列补救 措施,但建成的三层倾斜已成事实,全塔建成后
。
600多年来,因松散的地基难以承受塔身的重压,塔身仍 以每年毫米的速度继续而缓慢地向南倾斜,塔基南面已开始 下沉。
。1972年10月意大利发生一次大地 震,斜塔受到强大冲击,整个塔身大幅度摇晃22分钟之久。斜而 不倒,堪称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迹,使比萨斜塔闻名遐迩。
600多年过去了,比萨斜塔晃晃悠悠,就是不倒,歪歪地游离
在横平竖直的规则之外,成为迷人而神秘的另类,还因而倍受关 注。
意大利当局为拯救斜塔,早在1930年塔基周围就被灌浆 加固,1973年又禁止在以斜塔为中心半径公里范围内抽水。
到
,意大利当局
已向全世界广泛征求保护方案,同时在塔北侧加压830吨的
铅块,在塔身三分之一处加了一圈铜缆,向北牵拉固定。比萨斜
教堂的主祭坛上方是镶嵌画《荣耀基督》,两边
是表现皇室参拜的镶嵌画。人物都被不成比例地拉长 了,但显得非常肃穆、庄严。
。他们穿着华丽的服装,珠光 宝气,织锦彩缎更为画面增添了几分神秘感。
所有的人物没有动作,也没有变化,
。人物与地面 的垂直悬浮关系,仿佛宣称着这
。
画匠们是要我们把皇帝与皇后当作耶稣与
建筑产业现代化及其发展
建筑产业现代化及其发展近年来,建筑产业现代化已经成为了建筑行业发展的关键主题。
随着现代化的加速,建筑行业呈现出了新的趋势,如智能化、绿色化、数字化等,这也为建筑行业的发展创造了新的机遇。
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分析建筑产业现代化及其发展。
一、建筑产业现代化的意义建筑产业现代化是建筑行业加快推进现代化的必要条件。
它具有以下丰富含义:1. 提高建筑产业的竞争力。
建筑产业现代化可以促进建筑科技创新、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和效率,推动建筑企业的产品品质和服务水平的全面提升。
2. 优化产品结构。
建筑产业现代化可以通过优化产品设计、使用更加先进的材料和工艺,提高建筑产品的品质,推广发展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设备,不断提升建筑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
3. 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
建筑产业现代化可以从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入手,实现建筑物节能、绿色低碳、生态环境友好等目标。
这有助于推动建设美丽城市,加速城市可持续发展。
二、建筑产业现代化的重点内容建筑产业现代化的重点是实现数字化、信息化、设计一体化、制造一体化和智能化。
1. 数字化:数字化的目的是实现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自动化、智能化、模拟和仿真技术的应用,可以实现建筑效率的大幅提升和成本的降低。
2. 信息化:信息化的目的是实现建筑行业的智能化和信息化。
通过信息技术来提高设计和建设的质量、效率和管理水平,实现线上线下的同步协作。
3. 设计一体化:将建筑设计的全部内容融合到一个系统中,实现设计的信息化和自动化,并在其中引入模拟和仿真技术,提高质量、效率和成本控制能力。
4. 制造一体化:实现生产、装配和加工的一体化,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品质,在成本和时间上也实现了大幅的降低。
5. 智能化:通过智能化技术,实现建筑材料、构件和设备的自动控制,提高安全性和工艺性,解放建筑劳动力,提高建筑质量和效益。
三、建筑产业现代化的挑战与对策建筑产业现代化虽然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但同时也面临着许多挑战,如:传统建筑模式的制约、产业链条的长、离散度高等问题,亟待采取有效方法解决。
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
= ﹢ 新型建筑工业化
(生产方式)
现代科学技术 (生产力)
企业现代化管理 ( 生产关系)
新型建筑工业化:没有技术就没有产品,没有管理就没有效益
二、建筑产业现代化的内涵与特征
4、小 结 :
建筑业必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必须要运用现代的科学技术和管理替代和改 造传统的劳动密集型的生产方式。 现在不是想不想改变传统生产方式,而是新时期的经济社会发展和现代工业 化浪潮已经把我们推到了必须要面对和改变的前沿。
通过发展建筑工业化解决当前建筑业劳动力短缺的现实,使农民工成为产业工人, 从而推动我国新型城镇化、工业化的发展,实现建筑业的转型升级。
城镇化发展要求
建筑业转型升级
建筑工业化
工程效益质量
劳动力短缺现实
二、建筑产业现代化的内涵与特征
概念 2:以信息技术为手段(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
当今世界,信息技术正在改变我们的生产方式、消费方式和生活方式。从建筑业 的未来发展看,信息技术必将成为建筑工业化的重要工具和手段,建筑工业化与 信息化的深度融合必然对传统建筑业的生产方式进行更新、改造和升级,是现代 工业和现代建筑业的重要特征,意义深远,范围广范,作用巨大。
运用信息技术实现设计与施工的融合、设计与产品的融合、设计与管理的融合。 新型建筑工业化的“新型”含义: 一是,区别以前的建筑工业化; 二是,“新”在信息化,是新时期的信息化与建筑工业化的深度融合。
二、建筑产业现代化的内涵与特征
概念 3:传统生产方式向现代工业化生产方式转变
传统生产方式与工业化生产方式区别
北京、上海、河北、江苏、浙江、安徽、山东、深圳、沈阳等20多个省、市纷纷出台政策。
当前发展的特点: 建筑产业现代化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 建筑产业现代化得到各方面大力推动。
智能建筑与居住建筑产业现代化解析
智能建筑与居住建筑产业现代化解析摘要: 根据智能建筑与居住建筑产业现代化的特点,系统地整理、修改与补充现行的标准与规范,以使之有效地指导智能建筑的设计。
建立专门的智能建筑设计标准与规范,已十分迫切。
关键词: 智能建筑; 居住建筑产业现代化; 问题及建议abstract: based on the intelligent building and residential industry modernization characteristics, system arrangement, revise and supplement the current standard and norm, in order to effectively guide the design of intelligent building. the establishment of specialized standard for design of intelligent building and standard, so it is urgent.key words: intelligent building; residential industry modernization; problems and suggestions中图分类号:tu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智能建筑由于发展历史较短,关于什么是智能建筑,目前尚无统一的标准和定义。
美国智能研究学会认为:智能大厦是指通过将建筑物的四个基本要素即结构、系统、服务和管理以及它们之间的内在关联进行最优化,来提供一个投资合理的且拥有高效的舒适、安全、便利的环境空间。
新加坡国家智能研究机构认为,智能大厦是指建筑物内建立一个综合的计算机网络系统,该系统应能将建筑物内的设备自控系统、通讯系统、商业管理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以及智能卡系统和多媒体音像系统集成为一体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出重要批示。 2013年12月,全国住房城乡建设工作会议提出:加快推进建筑节能工作,促进建筑产业现代化。 2014年5月,国务院印发《2014-2015年节能减排低碳发展行动方案》明确提出“以住宅为重点, 以建筑工业化为核心,加大对建筑部品生产的扶持力度,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 2014年7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出台《关于推进建筑业发展和改革的若干意见》,在发展目标中明
构件厂建设兴起
2013年年底统计建成31家,从2014年初到年底大约有20多家,目前全国总计新建预制构件厂 近60家左右。
装配式建筑开展
据初步调查统计2012、2013年全国的建设量大约在 1300万㎡左右。2014年全国建设量大约在 2400万㎡左右。
鼓励性政策出台
北京、上海、河北、江苏、浙江、安徽、山东、深圳、沈阳等20多个省、市纷纷出台政策。
当前发展的特点: 建筑产业现代化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 建筑产业现代化得到各方面大力推动。 建筑产业现代化已得到业界广泛共识。 建筑产业现代化处在发展的初期阶段。
11
第二部分
建筑产业现代化的内涵与特征
12
二、建筑产业现代化的内涵与特征
1、建筑产业现代化的内涵
建筑产业现代化是以建筑业转型升级为目标,以技术创新为先导,以现代化管理
建筑产业现代化及其发展
1
目
录
1 建筑产业现代化背景与状况 2 建筑产业现代化内涵与特征
3 新型建筑工业化的技术创新
4 新型建筑工业化的管理创新 5 现阶段发展面临问题与对策
2
第一部分
建筑产业现代化的背景与状况
3
一、建筑产业现代化的背景与状况
1、建筑产业现代化的提出
2013年10月,俞正声主席主持全国政协双周协商会,提出“发展建筑产业化”的建议,高丽总理
7
一、建筑产业现代化的背景与状况
其根本原因—生产方式落后:
技术集成
能力低
管理方式
粗 放
传统生产方式
劳动力
素质低
生产手段
落 后
房屋建造质量和效益
8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一、建筑产业现代化的背景与状况
生产方式决定
生产方式 决定了生 产质量、 效率和资 源消耗的
质量
效率
效益
资源
环境
水 平。
转变发展方式
9
一、建筑产业现代化的背景与状况
6
一、建筑产业现代化的背景与状况
问题主要表现在:
设计、生产、施工相脱节 — 生产过程连续性差 以单一技术推广应用为主 — 建筑技术集成化低 以现场手工、湿作业为主 — 生产机械化程度低 工程以包代管、管施分离 — 工程建设管理粗放 以劳务市场的农民工为主 — 工人技能和素质低
由此造成: 房屋建造质量低、产值利润率低、劳动生产率低、整体综合效益低。
4
一、建筑产业现代化的背景与状况
2、建筑产业现代化的重要意义
其意义在于:对于住房城乡建设领域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革命性、根本性和全局性。
革 命 性: 建筑产业现代化是生产方式变革,是传统生产方式向现代工业化生产方式转变的过程。
根 本 性:
是解决建筑工程质量、 安全、效率、效益、节能、环保、 低碳等一系列重大问题的根 本途径;是解决房屋建造过程中设计、生产、施工、管理之间相互脱节、生产方式落后 问题的有效途径;是解决当前建筑业劳动力成本提高、劳动力和技术工人短缺以及提高 建筑工人素质的必然选择。 全 局 性: 是推动我国建筑业以及住房城乡建设领域的转型升级,实现国家新型城镇化发展、节能 减排战略的重要举措。
13
二、建筑产业现代化的内涵与特征
概念 1:以新型建筑工业化为核心
主要基于三个方面: 首先,从建筑产业现代化的内涵看:
建筑产业现代化是传统的生产方式向现代工业化生产方式转变的过程,而新型建筑工业化是 生产方式的工业化,是生产方式变革,只有大力发展新型建筑工业化,转变生产建造方式,
才能实现建筑产业现代化。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生产工艺、施工技术等日趋成熟。国家标准《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
程》已颁布,去年正式开始实施,《工业化建筑评价标准》正在报批,计划年内出台 。
产业聚集凸显
以中建总公司、中铁建设集团为代表的建筑业等一大批企业积极主动地开展研发和工程实践,尤 其是大型企业集团响应热烈。
10
一、建筑产业现代化的背景与状况
4、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状况
发展方向明确
近两年,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各地政府都从各方面都提出了一些列的发展要求。
试点效果显著
2006年开始设立的国家住宅产业化基地以来,目前,全国先后批准了8个产业化试点城市、48个 国家住宅产业化基地,试点城市和产业化基地的实施引领了产业化的发展。
技术标准完善
确提出了“转变建筑业发展方式,推动建筑产业现代化”的要求。
2014年9月,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工程质量治理两年行动方案》,明确提出“大力推动建筑产业 现代化“。 2014年12月,陈政高部长在全国住房城乡建设工作会议上提出“实现建筑产业现代化新跨越”,
是建设部2015年6个方面努力实现新突破的工作任务之一。
为支撑,以信息化为手段,以新型建筑工业化为核心,对建筑的全产业链进行更
新、改造和升级,实现传统生产方式向现代工业化生产方式转变,从而全面提升 建筑工程的质量、效率和效益。
建筑产业现代化是生产方式的变革,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 建筑产业现代化的核心是新型建筑工业化。 是通过工业化与信息化的深度融合来改造传统产业。 建筑产业现代化内涵丰富、系统性强,涉及技术、经济、管理全方位。
5
一、建筑产业现代化的背景与状况
3、建筑产业现代化的背景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建筑业仍是一个劳动密集型、建造方式相对落后的传
统产业,尤其在房屋建造的整个生产过程中,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率、粗放 的传统建造模式还具有普遍性,与当前的新型城镇化、工业化、信息化发展要 求不相适应,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较大。
第二,从住房城乡建设领域的工作看:
从建筑工业化入手促进建筑产业现代化,与当前工作结合更实际、更具体、更有针对性。尤 其是对建筑业来说,从转变生产方式这个角度来寻求转型升级,目标更明确,路径更清晰, 更容易抓住重点。
14
二、建筑产业现代化的内涵与特征
第三,从当前我国新型城镇化、工业化、信息化发展要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