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路分析基础答案周围版第四章
《电路分析基础》习题参考答案
《电路分析基础》各章习题参考答案第1章习题参考答案1-1 (1) SOW; (2) 300 V、25V,200V、75V; (3) R=12.50, R3=1000, R4=37.5021-2 V =8.S V, V =8.S V, V =0.S V, V =-12V, V =-19V, V =21.S V U =8V, U =12.5,A mB D 'AB B CU =-27.S VDA1-3 Li=204 V, E=205 V1-4 (1) V A=lOO V ,V=99V ,V c=97V ,V0=7V ,V E=S V ,V F=l V ,U A F=99V ,U c E=92V ,U8E=94V,8U BF=98V, u cA=-3 V; (2) V c=90V, V B=92V, V A=93V, V E=-2V, V F=-6V, V G=-7V, U A F=99V, u c E=92V, U B E=94V, U BF=98V, U C A =-3 V1-5 R=806.70, 1=0.27A1-6 1=4A ,11 =llA ,l2=19A1-7 (a) U=6V, (b) U=24 V, (c) R=SO, (d) 1=23.SA1-8 (1) i6=-1A; (2) u4=10V ,u6=3 V; (3) Pl =-2W发出,P2=6W吸收,P3=16W吸收,P4=-lOW发出,PS=-7W发出,PG=-3W发出1-9 l=lA, U5=134V, R=7.801-10 S断开:UAB=-4.SV, UA0=-12V, UB0=-7.2V; S闭合:12 V, 12 V, 0 V1-12 UAB=llV / 12=0.SA / 13=4.SA / R3=2.401-13 R1 =19.88k0, R2=20 kO1-14 RPl=11.110, RP2=1000第2章习题参考答案2-1 2.40, SA2-2 (1) 4V ,2V ,1 V; (2) 40mA ,20mA ,lOmA 2-3 1.50 ,2A ,1/3A2-4 60 I 3602-5 2A, lA2-6 lA2-7 2A2-8 lOA2-9 l1=1.4A, l2=1.6A, l3=0.2A2-10 11=OA I l2=-3A I p l =OW I P2=-l8W2-11 11 =-lA, l2=-2A I E3=10V2-12 11=6A, l2=-3A I l3=3A2-13 11 =2A, l2=1A ,l3=1A ,14 =2A, l5=1A2-14 URL =30V I 11=2.SA I l2=-35A I I L =7.SA2-15 U ab=6V, 11=1.SA, 12=-lA, 13=0.SA2-16 11 =6A, l2=-3A I l3=3A2-17 1=4/SA, l2=-3/4A ,l3=2A ,14=31/20A ,l5=-11/4A12-18 1=0.SA I l2=-0.25A12-19 l=1A32-20 1=-lA52-21 (1) l=0A, U ab=O V; (2) l5=1A, U ab=llV。
电路分析第4章习题答案
2)求入端阻抗
Ri = (10 // j10) + ( − j10 // − j10) 10 × j10 = + ( − j 5) 10 + j10 = 5 + j 5 − j 5 = 5Ω
a
b
2)画出戴维南模型
+
- j5
i
5Ω
− j5 − j5 ɺ I= = − j 0 .5 A 5+5 10
4-21 解:
+ ɺ U −
A
*
W
*
ɺ I1
Z1
ɺ I2
Z2 R
ɺ (1) 设U = 100∠0° V
ɺ ɺ 则I 1 = 10∠ 36.87° A , I 2 = 20∠ − 60° A , ɺ ɺ ɺ ∴ I = I 1 + I 2 = 8 + j 6 + 10 − j17.32 = 18 − j11.32 = 21.26∠ − 32.17° A λ = cos 32.17° = 0.846 P = U ⋅ I cos 32.17° = 100 × 18 = 1800 W;
V1
+ ɺ U −
V1 V2
+ ɺ U −
V1
+ ɺ U −
V2
R L
C L
R
L C
V3
V2
(a)
(b)
(c)
V1
+ ɺ U −
V1 V2
+ ɺ U −
V1
+ ɺ U −
V2
R L
C L
R
L C
V3
V2
解: (1)
(a)
《电路分析基础》第一章~第四章练习题
1、电路;2、理想器件;3、电路模型;4、电路模型;5、集总参数元件;6、几何尺寸;7、用来描述电路性能;8、i u q ψ;9、正电荷;10、参考方向;11、电位差;12、电流参考方向与电压降的选择一致;13、P(t)=dW(t)/ dt;14、吸收功率产生功率;15、能量传输;16、任意选取;17、任意选取;18、一条支路;19、支路电压;20、支路电流;21、节点;22、回路;23、网孔;24、网络;25、拓扑约束;26、元件约束;27、拓扑约束元件约束;28代数和;29、支路电流;30、电压降;31、路径;32、线性;33、原点;34、电导;35、线性电阻非线性电阻;36、P=UI;37电源;38、外电路;39、外电路;40、串联;41、并联;42、分压;43、分流;44、控制受控;45、控制量;46、n-1 b-n+1;47、线性电路;48、线性含源;49、完备性独立性;50、假设;51、网孔分析法;52、KVL;53、独立节点;54、单口网络;55、端口电压与电流的伏安关系等效电路;56、外接电压源外接电流源;57、外接电路;58、非线性电路;59、伏安特性曲线;60、网络内部;61、理想电压源;62、理想电流源;63、一个理想电压源uS;64、一个理想电流源iS;65、大小相等且极性一致;66、大小相等且方向一致;67、线性含源单口网络;68、uOC/iSC;69、外加电源法开路短路法;70、负载RL应与戴维南等效
三、计算分析题
1、电路如图1所示,已知us 12V,试求u2和等效电阻Rin。
2、电路如图2所示,试求电流i和电压u。
3、电路如图3所示,试用叠加定理求电压U和电流I。
4、电路如图4所示,试用叠加定理求电压U。
5、电路如图5所示,试用叠加定理求电压U和电流I。
电路分析基础章后习题答案及解析(第四版)
第1章习题解析一.填空题:1.电路通常由电源、负载和中间环节三个部分组成。
2.电力系统中,电路的功能是对发电厂发出的电能进行传输、分配和转换。
3. 电阻元件只具有单一耗能的电特性,电感元件只具有建立磁场储存磁能的电特性,电容元件只具有建立电场储存电能的电特性,它们都是理想电路元件。
4. 电路理论中,由理想电路元件构成的电路图称为与其相对应的实际电路的电路模型。
5. 电位的高低正负与参考点有关,是相对的量;电压是电路中产生电流的根本原因,其大小仅取决于电路中两点电位的差值,与参考点无关,是绝对的量6.串联电阻越多,串联等效电阻的数值越大,并联电阻越多,并联等效电阻的数值越小。
7.反映元件本身电压、电流约束关系的是欧姆定律;反映电路中任一结点上各电流之间约束关系的是KCL定律;反映电路中任一回路中各电压之间约束关系的是KVL定律。
8.负载上获得最大功率的条件是:负载电阻等于电源内阻。
9.电桥的平衡条件是:对臂电阻的乘积相等。
10.在没有独立源作用的电路中,受控源是无源元件;在受独立源产生的电量控制下,受控源是有源元件。
二.判断说法的正确与错误:1.电力系统的特点是高电压、大电流,电子技术电路的特点是低电压,小电流。
(错)2.理想电阻、理想电感和理想电容是电阻器、电感线圈和电容器的理想化和近似。
(对)3. 当实际电压源的内阻能视为零时,可按理想电压源处理。
(对)4.电压和电流都是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电量,因此它们都是矢量。
(错)5.压源模型处于开路状态时,其开路电压数值与它内部理想电压源的数值相等。
(对)6.电功率大的用电器,其消耗的电功也一定比电功率小的用电器多。
(错)7.两个电路等效,说明它们对其内部作用效果完全相同。
(错)8.对电路中的任意结点而言,流入结点的电流与流出该结点的电流必定相同。
(对)9.基尔霍夫电压定律仅适用于闭合回路中各电压之间的约束关系。
(错)10.当电桥电路中对臂电阻的乘积相等时,则该电桥电路的桥支路上电流必为零。
电路分析基础第四版课后习题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答案
/i4-16 用戴维南定理求图题4-11所示电路中流过20k Ω电阻的电流及a 点电压。
a U 解将电阻断开,间戴维南等效电路如图题解4-16所示。
20k Ω,a bk Ω60//3020120120(30120100)V 60V6030a OCR k k k U ==Ω+=×−+=+ 将电阻接到等效电源上,得20k Ω3360mA 1.5mA2020(2010 1.510100)V 70V ab a i U −==+=×××−=− 4-21 在用电压表测量电路的电压时,由于电压表要从被测电路分取电流,对被测电路有影响,故测得的数值不是实际的电压值。
如果用两个不同内险的电压表进行测量,则从两次测得的数据及电压表的内阻就可知道被测电压的实际值。
设对某电路用内阻为的电压表测量,测得的电压为45V ;若用内阻为510Ω5510×Ω的电压表测量,测得电压为30V 。
问实际的电压应为多少? 解将被测电路作为一含源二端网络,其开路电压,等效电阻OC U O R ,则有5OC 555o o OC OC 454OCo OC 4o 10451045104510(18090)V 90V 30510151051030510u R R u u u R u R ⎧×=⎪⎧+=−×⎪⎪⇒⇒=⎨⎨=×−×⎪⎪⎩××=⎪+×⎩−=4-28 求图题4-20所示电路的诺顿等效电路。
已知:12315,5,10,R R R =Ω=Ω=Ω。
10V,1A S S u i ==解对图题4-20所示电路,画出求短路电流和等效内阻的电路,如下图所示SC i对左图,因ab 间短路,故0,0i i α==,10A 0.5A 155SC i ==+ 对右图,由外加电源法,106ab R α=Ω− 4-30 电路如图题4-22所示。
电路分析习题解答(第四章)
习题四4-1 用叠加定理求题4-1图示电流源两端的电压u 。
解:电压源单独作用时如图(b)所示,则V u a 55516=⨯+= V u b 22246=⨯+=而 V u u u a b 352'-=-=-=当电流源单独工作时,如图(c)所示,则4Ω与2Ω并联,1Ω与5Ω并联然后两并联电路再串联,所以V u 26126865''=⨯⎪⎭⎫⎝⎛+=所以由叠加定理V u u u 23263'''=+-=+=4-2 用叠加定理求题4-2图示电路中的X I 。
题4-1图 6V 4Ω Ω (b)b (c) 4Ω Ω5Ω 3Ω (a)4I x6V 4Ω Ω (a)解:电压源单独作用时的电路如图(b) 所示,则()24435''=++x x I I 解得 A I x 2'=电流源单独作用时的电路如图(c)所示,图中虚线为网孔电流,则 ()0''4''63''5=+++x x x I I I 解得 A I x 5.1''-= 所以 A I I I x x x 5.05.12'''=-=+=4-3 用叠加定理求题4-3图示电路中的独立电压源和独立电流源发出的功率。
5Ω 3Ω '(b) 4I 'x 4I ''x5Ω 3Ω I ''x(c) 题4-2图 题4-3图 2A 4Ω (a) 2V2A 4Ω 2i'(b) + - i''14Ω (c) u''1 2V解:电流源单独作用时的电路如图(b) 所示,则A i 2'1= 0'=i则 V i i u 824''1'1=-=电压源单独作用时的电路如图(b) 所示,则A i 5.042''1-=-= A i i 5.0''1''=-=则 V i u 122''''1=-=所以由叠加定理 A i i i 5.15.02''1'11=-=+=V u u u 918''1'11=+=+=可得电压源和电流源的功率分别为W i P V 3212-=-= W u P A 18212==4-4 题4-4图示电路中,R N 为电阻网络,由两个电流源供电。
电路分析 第4章 习题与解答
1
4V
4
2
2
4V
故 i '' 4 1A 4
由叠加定理得 i i ' i '' 0.5 1 1.5A
2
4-2 试用叠加定理求题 4-2 图所示电路中的电流 Ix 。
2
6
1A
1
3
1 3
3V Ix
题 4-2 图
解:(1)先让电流源单独作用,如图
2
6
第 4 章 习题与解答
4-1 试用叠加定理求题 4-1 图(a)、(b)所示电路中的电压 u 和电流 i 。
2A 1 2
1 u 2 10V
i
1
4
2
2
2
2 8V 2A
(a)
(b)
题 4-1 图
解:(1)对图(a)先让电流源单独作用,如图
I
2A 1 2
1 u ' 2
Ix
I
' x
I
'' x
0 1 1A
4-3 如题 4-3 图所示电路,已知 uS 9V ,iS 3A ,试用叠加定理求电流 i 。
i 6 iS
4
uS
3
7
题 4-3 图
解:(1)先让电流源单独作用,如图
i'
6 iS
4
3
7
根据两个并联电阻的分流公式可得
i'
3 36
i'
1
4
2 2
2 2
2A
1
电路变为
i'
电子电路基础习题册参考答案-第四章
第四章集成运算放大器的应用§4-1 集成运放的主要参数和工作点1、理想集成运放的开环差模电压放大倍数为Aud=∞,共模抑制比为K CMR= ∞,开环差模输入电阻为ri= ∞,差模输出电阻为r0=0 ,频带宽度为Fbw=∞。
2、集成运放根据用途不同,可分为通用型、高输入阻抗型、高精度型和低功耗型等。
3、集成运放的应用主要分为线性区和非线性区在分析电路工作原理时,都可以当作理想运放对待。
4、集成运放在线性应用时工作在负反馈状态,这时输出电压与差模输入电压满足关系;在非线性应用时工作在开环或正反馈状态,这时输出电压只有两种情况;+U0m 或-U0m 。
5、理想集成运放工作在线性区的两个特点:(1)up=uN ,净输入电压为零这一特性成为虚短,(2)ip=iN,净输入电流为零这一特性称为虚断。
6、在图4-1-1理想运放中,设Ui=25v,R=1.5KΩ,U0=-0.67V,则流过二极管的电流为10 mA ,二极管正向压降为0.67 v。
7、在图4-1-2所示电路中,集成运放是理想的,稳压管的稳压值为7.5V,Rf=2R1则U0=-15 V。
二、判断题1、反相输入比例运算放大器是电压串联负反馈。
(×)2、同相输入比例运算放大器是电压并联正反馈。
(×)3、同相输入比例运算放大器的闭环电压放大倍数一定大于或等于1。
(√)4、电压比较器“虚断”的概念不再成立,“虚短”的概念依然成立。
(√)5、理想集成运放线性应用时,其输入端存在着“虚断”和“虚短”的特点。
(√)6、反相输入比例运算器中,当Rf=R1,它就成了跟随器。
(×)7、同相输入比例运算器中,当Rf=∞,R1=0,它就成了跟随器。
(×)三、选择题1、反比例运算电路的反馈类型是(B )。
A.电压串联负反馈B.电压并联负反馈C.电流串联负反馈2、通向比例运算电路的反馈类型是(A )。
A.电压串联负反馈B.电压并联负反馈C.电压串联正反馈3、在图4-1-3所示电路中,设集成运放是理想的,则电路存在如下关系(B )。
电路分析基础第4章习题答案
I1 25 + U Ri 100 -
100k
10k I2
100I2 100 103(I1 I2 0.99I1) 10 103(I1 I2 )
100I2 103 I1 105 I2 104 I1 104 I2 110100I2 11000I1
I2
11000 110100
I1
110 1101
mA
44 i2 R 2k 2 mA
4-7 试用习题4-1、4-2、4-3所得结果,绘出图题4-1、4-2、4-3 所示三个单口网络的等效电路。 试对上述三种情况的等效电路做出结论。
4-1
u 12.5i 11.25
4-2
u 9i 50
4-3
u (1 )RLi
12.5
+ 11.25V
4-1 求图题4-1所示单口网络的VCR 。
25
列节点方程求解
u1
u2
i
10
20
+
+
u1 15 V
15V
10
u
-
-
1 10
u1
(1 10
1 20
1 10 )u2
1 20
u
30 20
u2 0.2u 6
i u u1 u u2 u 15 u 0.2u 6 8u 90
得 u 1.2i 2
解方程组
5u 4i 5 u 1.2i 2
u 1.4 V
得
i 0.5 A
4-4 在图题4-4 电路中已知N的VCR为5u = 4i + 5。试求电路中各支路电流。
u 1.4 V i 0.5 A
则可得:
i4
i
i1
3
+
+
5V
电路分析基础第四版课后习题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答案
+ 42V
−
i1
18Ω
i2 3Ω
i3
gu
2−5
解
设网孔电流为 i1, i2 , i3 ,则 i3 = −guA = −0.1uA ,所以只要列出两个网孔方程
27i1 −18i2 = 42 −18i1 + 21i2 − 3(−0.1uA ) = 20
因 uA = 9i1 ,代入上式整理得
−15.3i1 + 21i2 = 20
⎪⎩i3 = 4A
第二章部分习题及解答
2-1 试用网孔电流法求图题所示电路中的电流 i 和电压 uab 。
4Ω
1Ω
i2
+
7V
−
i1
2Ω
i3 i
+ 3V
−
解
设网孔电流为 i1, i2 ,i3 ,列网孔方程
⎪⎨⎧3−ii11
− i2 − 2i3 = 7 + 8i2 − 3i3 = 9
⎪⎩−2i1 − 3i2 + 5i3 = −12
解得
i1 = 4.26A uA = (9× 4.26)V = 38.34V i3 = −0.1uA = −3.83A
2-8 含 CCVS 电路如图题 2-6 所示,试求受控源功率。
1Ω i3
5Ω
+
i 4Ω
+
50V i1 −
20Ω i2
15i −
2−6
解
标出网孔电流及方向,
⎧⎪⎨2−52i01i−1 +202i42i−2 −5i43 i=3
50 = −15i
⎪⎩−5i1 − 4i2 +10i3 = 0
又受控源控制量 i 与网孔电流的关系为 i = i1 − i2
电路分析基础第四章4-1,2,3
(4)分别求解N1和N2内 部 各支路电压、电流。
例4-3-4 试求图(a)所示电路中的电流i1。
例4-2-2
(a)
解:
U
1 21 10 (2//4) 2 2
1 1 1
3 1 1 34 2 3 1 1
48 54
8 9
V
10 (2//4) 2 34 2
U '0
R 2R
R US
1 3
U
S
U
'' 0
1 6 US
U
''' 0
1 12
US
U0
U
' 0
U
'' 0
U
''' 0
1 3
US
1 6
U
S
1 12
U
S
7 12
U
S
设:US 12V, U0 7V, 输入为“111”
若输入为“110” 1 1 11
U0 3 US 6 US 12 0 2 US 6V
例4-1-1 求如图所示电路中电流I1。
解:§4-1 叠加定理
(R1 R2 )I1 R2 IS μI1 0
I1
R1
R2 R2
μ
IS
I1
IS
I1 KIS
§4-1 叠加定理 §4-2 叠加定理
Superposition Theorem
(1 R1
1 R2
)u2
uS R1
iS
i2
u2 R2
原网络中相应的变量恒等。
。
电路 第四 答案(第四章)
第四章 电路定理电路定理是电路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我们求解电路问题提供了另一种分析方法,这些方法具有比较灵活,变换形式多样,目的性强的特点。
因此相对来说比第三章中的方程式法较难掌握一些,但应用正确,将使一些看似复杂的问题的求解过程变得非常简单。
应用定理分析电路问题必须做到理解其内容,注意使用的范围、条件,熟练掌握使用的方法和步骤。
需要指出,在很多问题中定理和方程法往往又是结合使用的。
4-1 应用叠加定理求图示电路中电压ab u 。
解:首先画出两个电源单独作用式的分电路入题解4-1图(a )和(b )所示。
对(a )图应用结点电压法可得1sin 5)121311(1tu n =+++ 解得 15sin 3sin 53n tu t V == (1)111113sin sin 2133n ab n u u u t t V =⨯==⨯=+对(b )图,应用电阻的分流公式有1132111135tt e i e A --+=⨯=++所以 (2)110.25t t abu i e e V --=⨯== 故由叠加定理得 (1)(2)sin 0.2t ab abab u u u t e V -=+=+4-2 应用叠加定理求图示电路中电压u 。
解:画出电源分别作用的分电路如题解(a )和(b )所示。
对(a )图应用结点电压法有105028136)101401281(1++=+++n u 解得 (1)113.650.10.0250.1n u u +==++18.624882.6670.2253V ===对(b )图,应用电阻串并联化简方法,可求得10402(8)32161040331040183(8)21040si u V ⨯⨯++=⨯=⨯=⨯+++ (2)16182323si u u V -==-⨯=- 所以,由叠加定理得原电路的u 为(1)(2)24888033u u u V =+=-= 4-3 应用叠加定理求图示电路中电压2u 。
《电路分析基础》课程练习题及答案
《电路分析基础》课程练习题及答案电路分析基础第⼀章⼀、1、电路如图所⽰,其中电流为答( A )A 0.6 A B. 0.4 A C. 3.6 A D. 2.4 A2、电路如图⽰, 应为答( C )A. 0 VB. -16 VC. 0 VD. 4 V3、电路如图所⽰, 若、、均⼤于零,, 则电路的功率情况为答( B )A. 电阻吸收功率, 电压源与电流源供出功率B. 电阻与电流源吸收功率, 电压源供出功率C. 电阻与电压源吸收功率, 电流源供出功率D. 电阻吸收功率,供出功率⽆法确定UI S⼆、 1、图⽰电路中, 欲使⽀路电压之⽐,试确定电流源之值。
I SU解:由KCL 定律得:22328222U U U ++=V由KCL 定律得:0422=++U I U S1160-=S I A 或-5.46 A 2、⽤叠加定理求解图⽰电路中⽀路电流,可得:2 A 电流源单独作⽤时,2/3A;4 A 电流源单独作⽤时,-2A, 则两电源共同作⽤时-4/3A 。
3、图⽰电路ab端的戴维南等效电阻 4 ;开路电压22 V。
解:U=2*1=2 I=U+3U=8A Uab=U+2*I+4=22V Ro=4第⼆章⼀、1、图⽰电路中,7 V电压源吸收功率为答( C )A. 14 WB. -7 WC. -14 WD. 7 W2、图⽰电路在时开关闭合,时为答(D )精品⽂档A. B.C. D.3、图⽰桥式电路中,已知,欲使图中u=0,应满⾜的条件为答( A )A. B.C. D.⼆、1、试⽤叠加定理求图⽰电路中的电压。
4Ω解:4Ω电路可分为图1和图2单独作⽤图1U 1=-3v图2U 2=- 249+ ×(4×4)=-3V U=U 1+U 2=-6v 2、图⽰电路在换路前已达稳态。
当时开关断开,求的。
100u C解:Uc(0)=100vUc(∞)=40150×20=75v 10RC ==τUc (t )=75+25e-0.1t3、求:⽰⽹络ab ⼆端间的戴维南等效电路。
电路分析基础第四版 课后习题答案
+
−
120V
Ro
a
+
U OC −
20kΩ
b
w. Ra = 60k // 30k = 20kΩ
khd 故
i3
=
udc 4
= −2.5A, i4
= is
− i3
= (−3.5 + 2.5)A =
− 1A
. 由此判定
R = 0Ω
www 试用支路电流法求解图题所示电路中的支路电流 i1,i2,i3 。
a
1Ω
网 i1
i2 3Ω
案 2Ω
答5A
d+ 8V
c
i3
+ 6V
−
−
后
b
解
课 求解三个未知量需要三个独立方程。由 KCL 可得其中之一,即
(2)当 N 内含电源 iS = 1A 能产生 ux 为 c ,则根据叠加定理列出方程,
⎧⎪⎨8−a8a++124bb++iiSScc==800 ⎪⎩iSc = −40
⇒
⎧8a +12b = 120 ⎩⎨−8a + 4b = 40
⇒
⎧a ⎨⎩b
= =
0 10
⇒ ux = (20× 0 + 20×10 − 40)V = 160V
i1 + i2 + i3 = 5
对不含电流源的两个网孔,列写 KVL 方程,得
网孔badb 2i1 − 3i2 + 8 = 0 网孔bdacb − 8 + 3i2 − i3 + 6 = 0
整理得:
⎧⎪⎨i−1 2+i1i2++3ii32
电路分析基础课后习题答案(1-4章)-周围主编
R2
−
5 = A ⋅ (40 + 200)Ω = 48 5(V) 5
2
功率及其正、负号的意义
u 、i 关联参考方向 ⇒ p = ui u 、i 非关联参考方向 ⇒ p =-ui ⎧ p>0 ⎪ ⇒⎨ ⎪ p<0 ⎩ 吸收(消耗)功率 产生(供出)功率
1-43 :如图所示电路,求: ()已知图(a)中U ab = −5V,求U s = ??。 1 ()已知图(b)中U ab = 2V,求R 2
解:
+ 5V
i1
⎫ i= + 0.5U1 ⎪ ⎬ U1 = 0.5U1 × 4 + (−5) ⎪ ⎭ ⎧i = 3.5 A ⇒⎨ ⎩U1 = 5 V
−
U S = i × 2 + U1 = 12 V
I U
I2
+ 0.4V −
鹿胎膏的价格 /
I
0.6 Ω
− U +
24
第二章 等效变换分析法
解:
员工自评范文 /
2-18:求如图所示电路的电流 I 。
−10 + 2 I ×1 + 2 I + I ×1 = 0 ⇒ I = 2 A 即所求
1Ω
= 9−3 = 6 V
U1 Ω 6 V I= = =6A 1Ω 1Ω
⎧ P3 V = 3 V × 6 A=18 W ⎫ ⎪ ⎪ ⎨ P Ω = 6 V × 6 A=36 W ⎪ 1 ⎬ ⇒ I = 4 A 即所求 ⎪ ⎪ ⎩ P9 V = − ( 9 V × I ) ⎪ P3 V + P Ω + P9 V = 18 W ⎭ 1
R ab2 = 40 Ω
15
电路分析基础答案周围版第四章
设电并绘出电路分析基础答案周围版 4-2 . 5 uF 电容的端电压如图示。
(1) 绘出电流波形图。
(2) 确定t 2 □和t 10u 时电容的储能。
解:(1)由电压波形图写出电容端电压的表达式:10t0 us t 1 us上式中时间的单位为微秒;电压的单位为毫伏;电容的单位为微法拉;电流的单位为毫安。
电容电流的波形如右图所 示。
1(2)电容的储能 w(t) 2Cu 2(t),即电容储能与电容端电压的平方成正比。
当t 2 u 时,电容端电压为 10毫伏,故:1 2 1 6 3 2 10 w(t)t10us ? Cu 2 ?5 10 610 10 32.5 10 10J当t 10u 时,电容的端电压为 0,故当t 10u 时电容的储能为 0。
4-3 .定值电流4A 从t=0开始对2F 电容充电,问:(1) 10秒后电容的储能是多少? 100秒后电容的储能是多少? 容初始电压为0。
解:电容端电压:1 1U Ct U C 0-i d4d2t;c 。
20U C10 2 10 20V ;U C100 2 100 200Vw 10 ^Cu C10400J ;w 100 1 2—Cu C 10040000J224-6 •通过3mH 电感的电流波形如图示。
(1 )试求电感端电压 山⑴,并绘出波形图;(2)试求电感功率 P L (t),波形图;(3)试求电感储能 W L (t),并绘出波形图。
u(t)10 1 us t 3 u s 10t 40 3 ust 4 u s0 4ust 式中时间t 的单位为微秒; 电压的单位为毫伏。
电容伏安关系的微 50 O^s t 1 us i(t) C du(t)dt0 1^s t 3 us 50 3^s t 4 us4^s ts)4-14 •电路如左图所示。
换路前电路处于稳态。
t 0时电路换路,求换路后瞬间 u 0、i 010t 「30 3 s t 33s 解: (1)由电流波形图写出电流表达式:i(t)10t 403 3 s t4 3 s式中时间t 的单位用微秒;电流的单位为毫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路分析基础答案周围版4-2.5μF 电容的端电压如图示。
(1)绘出电流波形图。
(2)确定2μs t =和10μs t =时电容的储能。
解:(1)由电压波形图写出电容端电压的表达式:10 0μs 1μs10 1μs 3μs ()1040 3μs 4μs 0 4μs t t t u t t t t≤≤⎧⎪≤≤⎪=⎨-+≤≤⎪⎪≤⎩式中时间t 的单位为微秒;电压的单位为毫伏。
电容伏安关系的微分形式:50 0μs 1μs 0 1μs 3μs()()50 3μs 4μs 0 4μs t t du t i t C t dt t<<⎧⎪<<⎪==⎨-<<⎪⎪<⎩上式中时间的单位为微秒;电压的单位为毫伏;电容的单位为微法拉;电流的单位为毫安。
电容电流的波形如右图所示。
(2)电容的储能21()()2w t Cu t =,即电容储能与电容端电压的平方成正比。
当2μs t =时,电容端电压为10毫伏,故:()()22631010μs 11()5101010 2.510J 22t w t Cu ---===⨯⨯⨯⨯=⨯当10μs t =时,电容的端电压为0,故当10μs t =时电容的储能为0。
4-3.定值电流4A 从t=0开始对2F 电容充电,问:(1)10秒后电容的储能是多少?100秒后电容的储能是多少?设电容初始电压为0。
解:电容端电压:()()()00110422t tC C u t u i d d t C τττ+++=+==⎰⎰;()1021020V C u =⨯=; ()1002100200V C u =⨯=()()211010400J 2C w Cu ==; ()()2110010040000J 2C w Cu ==4-6.通过3mH 电感的电流波形如图示。
(1)试求电感端电压()L u t ,并绘出波形图;(2)试求电感功率()L p t ,并绘出波形图;(3)试求电感储能()L w t ,并绘出波形图。
s)μs)μ-μs)-解:(1)由电流波形图写出电流表达式:10 3 0μs 3μs ()1040 3μs 4μs 0 4μs t t i t t t t ≤≤⎧⎪=-+≤≤⎨⎪≤⎩式中时间t 的单位用微秒;电流的单位为毫安。
依据电感伏安关系的微分形式:10 0μs 3μs ()30 3μs 4μs 0 4μs L t di u t L t dt t<<⎧⎪==-<<⎨⎪<⎩式中时间的单位为微秒;电压的单位为伏特。
电感电压的波形如右上图示。
(2)电感功率:30 0μs 3μs ()()()0.3 1.2 3μs 4μs 0 4μs L t t p t u t i t t t t ≤≤⎧⎪==-≤≤⎨⎪≤⎩式中时间的单位为微秒;功率的单位为瓦特。
功率的波形如右图所示。
(3)电感电流:10 3 0μs 3μs ()1040 3μs 4μs 0 4μs t t i t t t t ≤≤⎧⎪=-+≤≤⎨⎪≤⎩式中时间t 的单位用微秒;电流的单位为毫安。
电感储能:222250 3 0μs 3μs 13()()()24001200150 3μs 4μs 220 4μs L t t w t Li t i t t t t t⎧≤≤⎪===-+≤≤⎨⎪≤⎩式中时间t 的单位用微秒;电流的单位用毫安;电感的单位用毫亨;能量的单位用纳焦耳(910-焦耳)。
能量的波形如右图所示。
4-14.电路如左图所示。
换路前电路处于稳态。
0t =时电路换路,求换路后瞬间()0u +、()0i +。
解:换路前,电路处于稳态,故:()00LL di u Ldt -==,电路简化为中图所示电路。
依据分流公式有: ()20052A 2030i -=-⨯=-+ 换路后电路简化为右图所示电路,依据换路定理:()()200052A 2030i i +-==-⨯=-+;()()010020V u i ++=-⨯=4-15.电路如左图所示。
换路前电路处于稳态。
0t =时电路换路。
求换路后瞬间()10u +、()20u +、()20i +。
设()200u -=。
解:换路前,电路处于稳态,故:()1010V u -=。
()t ()0-()0+10Ω2μF()t依据换路定理:()()110010V u u +-==,()()22000u u +-==,()()()1220010V 001A 1010u u i +++--===ΩΩ4-19.电路如图所示,设开关K 在时间0t =时断开。
开关K 断开前一瞬间,电容端电压为6V 。
试求:0t ≥时,流过3欧姆电阻的电流。
解:开关K 断开后,电路简化为右图。
由图列写微分方程:0C C Ri u -=非关联参考方向下,电容的伏安关系:CC du i Cdt=-,代入上式,整理后得: 10C C du u dt RC+= 特征方程和特征根:10s RC +=,1s RC=-。
微分方程的通解: 1t RCC u Ae-=依据换路定理:(0)(0)6V C C u u +-==,有:10(0)(0)6V t RCC C t u AeA u +-+-=====故:()11366 (V)t t RCC u t ee--==电容电流:132(A)t CC du i C e dt-=-=4-23.题图4-23所示电路中,开关K 在t=0时闭合,闭合前开关处于断开状态为时已久,试求t ≥0的u L 和i L 。
解:t ≥0,有:4L R u u +=。
其中:()()2.5 2.510R L RL L u i i i u '=+=+, 代入后有:()2.5104L L L u i u ++=,整理得:1.25 2.54L L u i +=。
将0.2L L L di diu L dt dt==代入前式整理后有:1016LL di i dt+= (1) 非齐次通解:()L Lh Lp i t i i =+。
其中齐次通解为:/10t t Lh i AeAe τ--==;设非齐次特解为:0Lp i I =,代回(1)式有:0 1.6I =,非齐次通解:()101.6tL i t Ae -=+。
由换路定理确定待定常数A :()()1000 1.6 1.600tL L t i Ae A i +-+-==+=+==由此有:1.6A =-故通解为:题图4-23H4V i3Ω3ΩCu()()101.61, 0t L i t e t -=-≥ 100.23.2, 0t LL di u e t dt-==≥ 4-26.电路如图所示,已知换路前电路处于稳态。
求:换路后i(0+)和i(∞)。
(a )()()()6130020222L L i i i A ++-===⋅=;()632i A ∞== (b )()()()0606600222s C C u u u i +-+---====;()63222i A ∞==+(c )()()006i i A +-==;()0i ∞= (d )()0623c u V -==,()633044i A +-==;()61222i A ∞==++4-27.求图示各电路的时间常数。
(a ) 将电压源置0,有:()121212//R R R R C C R R τ=⋅=+;(b ) 将电压源置0,有:()2//22L LR R R Rτ==+;题图4-26(a )i题图4-26(b ) 题图4-26(c )2L题图4-26(d )题图4-27(a )题图4-27(b )题图4-27(c )题图4-27(d )(c ) 将电流源置0,有:()12R R C τ=+⋅; (d ) 将电压源置0,有:()12R C C τ=⋅+。
4-28.已知t ≥0时,i(t)=10A ;u(0)=1V ; (1)用三要素法求u(t)。
(2)将u(t)分解为:零输入响应和零状态响应。
(3)将u(t)分解为:稳态响应和暂态响应。
(4)将u(t)分解为:强制响应和自由响应。
解:(1)(0)1u V +=;()21020u A V ∞=Ω⨯=;2510R C F s τ=⋅=Ω⨯=;()()()[]1010()020*******, 0t t t u t u u u e e e t τ---+=∞+-∞=+-=-≥⎡⎤⎣⎦; (2)将其分解为:零输入响应+零状态响应:()()()()(){1010()001201, 0t t t t t u t u u u e u e u e e e t τττ-----++⎡⎤⎡⎤=∞+-∞=+∞-=+-≥⎡⎤⎣⎦⎣⎦⎣⎦1424314424431442443零输入响应零输入响应零状态响应零状态响应; (3)将其分解为:稳态响应+暂态响应:{10()2019, 0t u t e t -=-≥14243稳态暂态;(4)将其分解为:强制响应+自由响应:{10()2019, 0t u t e t -=-≥14243强制自由。
4-53.电路如图所示,N R 为纯电阻网络,电路初始状态未知。
当()()2cos S u t t U t =⋅,电感支路的电流为:()13A, 04t L i t e t t π-⎛⎫=--≥ ⎪⎝⎭(1)在同样初始条件下,设()0S u t =,求()L i t 。
(2)在同样初始条件下,电源均为零,求()L i t 。
解:(1)在同样初始条件下,设()0S u t =,求()L i t : 全响应等于零输入响应加零状态响应。
令电源均为零,零输入响应:()10, 0tLzi i t I et τ-=≥ (1)其中0LR τ=,0R 为除源等效电阻,0I 为初始电感电流。
令电感初始状态为零()00L i +=,求零状态响应。
用叠加定理,先令电压源()U t 单独作用,有()11011, 0t Lzs i t e t R τ-⎛⎫=-≥ ⎪⎝⎭(2)再令电压源()()2cos S u t t U t =⋅单独作用,有()12cos cos , 022t Lzs i t A e A t t τππϕωϕ-⎛⎫⎛⎫=--++-≥ ⎪ ⎪⎝⎭⎝⎭ (3)题图4-28(S u t题图4-54(a )()t (电压源()U t 和电压源()()2cos S u t t U t =⋅共同作用于电路的零状态响应为(2)、(3)两式叠加()11011cos cos , 022t t Lzs i t e A e A t t R ττππϕωϕ--⎛⎫⎛⎫⎛⎫=---++-≥ ⎪ ⎪ ⎪⎝⎭⎝⎭⎝⎭(4)全响应为零输入响应与零状态响应之和,即式(1)和式(4)相加()111001+1cos cos , 022tt t L i t I ee A e A t t R τττππϕωϕ---⎛⎫⎛⎫⎛⎫=---++-≥ ⎪ ⎪ ⎪⎝⎭⎝⎭⎝⎭()100011cos cos , 022t L i t I A e A t t R R τππϕωϕ-⎡⎤⎛⎫⎛⎫=+---++-≥⎢⎥ ⎪ ⎪⎝⎭⎝⎭⎣⎦(4)与已知全响应对比()13A, 04t L it e t t π-⎛⎫=--≥ ⎪⎝⎭有000111, cos 3, 1 224I A A R R πππϕωϕ⎛⎫=---=-==-=- ⎪⎝⎭ 解得0011, 1, 1, 4I A R πωϕ==-=== (5) 将其代入(1)、(2)两式,得零输入响应和电压源()U t 单独作用下的零状态响应()1, 0tLzi i t et τ-=-≥ (6) ()111, 0tLzs i t et τ-=-≥ (7)将(6)、(7)两式相加得电压源()U t 单独作用下的全响应()1112, 0tLzs i t et τ-=-≥ (8)(2)在同样初始条件下,电源均为零,求()L i t : 电源均为零的全响应就是零输入响应,即(6)式()1, 0tLzi i t et τ-=-≥4-54.电路如题图4-54(a )所示,图中电压源电压波形如题图4-54(b )所示,已知:i L (0-)=0,求: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