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舍》说课比赛教案
《雅舍》教案教学教案
古代家居陈设与审美
介绍古代家居陈设的特点和审美标准,如简洁、自然、和谐等,以 及这些审美标准在《雅舍》中的体现。
类似作品比较分析
《陋室铭》与《雅舍》比较
分析两篇作品的异同点,如主题、表达方式、语言风格等, 以及它们所体现的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生活态度和审美追求。
06
课后作业与评估
阅读相关篇目,撰写读后感或评论
01
选择与《雅舍》主题相关的篇目 进行阅读,如梁实秋的《雅舍小 品》等,加深对文学作品的理解 和感受。
02
撰写读后感或评论,可以从作品 的主题、情感、语言、艺术手法 等方面进行阐述,表达自己的看 法和感受。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根据教学内容,完成课后练习题,包 括阅读理解、文学常识、语言运用等 方面的题目。
热爱生活、享受当下
尽管生活条件简朴,但作者却能从中发现生活的美好和乐趣,展现出一 种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这种思想鼓励人们热爱生活、珍惜当下、享受 每一个瞬间。
03
知识拓展与延伸
相关文化背景介绍
中国传统建筑文化
简要介绍中国传统建筑的特点,如四合院、江南水乡等,以及它 们所体现的文化内涵。
文人雅士的生活追求
通过练习题的完成,巩固所学的知识 点,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和语言运用 能力。
参与课堂表现及作业完成情况评估
在课堂上积极参与讨 论和发言,展示自己 的学习成果和思考能 力。
通过评估了解自己的 学习状况和不足之处 ,及时调整学习方法 和策略。
按时完成并提交课后 作业,根据作业完成 情况和质量进行评估 和反馈。
关键语句理解与赏析
小学课文《雅舍》教案范文
小学课文《雅舍》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理解课文中所描绘的“雅舍”形象,体会作者对生活的独特见解。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2)学会欣赏美,培养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培养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2)学会珍惜现有的生活环境,培养爱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会用课文中出现的词语描述事物。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2.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所描绘的“雅舍”形象。
(2)体会作者对生活的独特见解。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欣赏图片,激发学生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2)展示课文《雅舍》,引导学生思考:“雅舍”是什么样的地方?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课文中所描绘的景象。
(2)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课文中的“雅舍”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2)全班交流:作者是如何描绘“雅舍”的?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4. 欣赏与感悟(1)引导学生欣赏课文中优美的语句,感受作者对生活的热爱。
(2)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谈谈对美好事物的看法。
四、作业设计1. 家庭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以“我心中的雅舍”为主题,进行绘画或写作。
2. 拓展作业:(1)收集有关美好事物的图片或文章,进行交流分享。
(2)观察生活中的美好事物,用相机或画笔记录下来。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等,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运用情况。
3. 拓展作业:评价学生在收集、交流和分享过程中的表现,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造力。
小学课文《雅舍》教案范文
小学课文《雅舍》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并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
(3)了解课文作者及写作背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结构,品味文章的语言特点。
(2)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提高朗读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雅舍”的喜爱之情,培养对美好事物的热爱。
(2)学会珍惜生活中的点滴美好,培养高雅的生活情趣。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学习并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
3. 分析课文结构,品味文章的语言特点。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深层含义。
2. 欣赏文学作品,提高朗读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准备1. 课文原文及注释。
2. 生字词卡片。
3. 相关背景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引导学生关注课文“雅舍”,提问:“你们认为什么样的房子可以被称为‘雅舍’?”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文章的语言特点,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课文结构,探讨作者是如何通过描绘“雅舍”表达自己的情感的。
4. 品味语言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优美语句,让学生体会作者对“雅舍”的喜爱之情。
5. 知识拓展介绍课文作者及写作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学生要珍惜生活中的美好事物。
7. 课后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根据自己的理解,画一画你心中的“雅舍”。
8. 教学反思在课后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如何,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等。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启发式教学:教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3. 互动式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
雅舍教学教案设计
雅舍教学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并掌握“雅舍”这篇课文的作者、时代背景及文学价值。
(2)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
2. 过程与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课文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2)通过学习“雅舍”,让学生领悟到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朗读:让学生朗读课文,体会语言的韵律美,感受“雅舍”的意境。
2. 课文解析:详细讲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句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3. 时代背景介绍:介绍课文作者及时代背景,使学生了解“雅舍”的文学价值。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课文中的关键字词、句式,提高学生合作学习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朗读与解析。
(2)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的关键字词、句式的理解和运用。
(2)领悟课文所传达的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
四、教学方法:1. 问题驱动法:通过提问,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课文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小组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3. 情景教学法: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雅舍”的意境。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介绍课文作者及时代背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课文朗读:让学生朗读课文,体会语言的韵律美。
3. 课文解析:详细讲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句式。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课文中的关键字词、句式。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表现,包括口语表达和团队协作能力。
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雅舍》教案(人教版高一)教案教学设计
《雅舍》教案(人教版高一)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要求1.体会作者在文章中所表现的闲适、散淡的心态与随遇而安、知足常乐的情怀。
2.欣赏本文典雅隽永而又活泼自然的语言。
3.了解与体会作者幽默风趣的文风。
二、教学设想1.重点指导学生欣赏作品的言简意丰、谐趣横生语言特点。
2.安排2课时。
三、教学内容与步骤第一课时(一)作者简介:梁实秋(1903一1987),北京人,原籍浙江省杭县。
名治华,字实秋,笔名秋郎、子佳、程淑。
1915年进清华学校,1923年留学美国,曾入哈佛大学,获文学硕士学位。
回国后,历任东南大学、光华大学、暨南大学、复旦大学、青岛大学、中国公学、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山大学教授;1949年到台湾,历任台湾省立师范大学教授。
台湾师范大学英语研究所主任、台湾大学教授、台湾编辑译馆馆长。
一生著作甚丰,散文有《雅舍小品卜、二、三集行世,文学批评论文集多种,经近40年的时间独力翻译完成莎士比亚全集40卷。
他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学者、文学家和翻译家。
1939年4月随国民政府教育部教科用书编委会迁来重庆北碚,1940年同社会学家吴景超夫妻在北碚主湾(今梨园村)购置平房一栋,以吴景超夫人龚业雅之名,命名为“雅舍”。
1943年梁的夫人程季淑车子女也由北京来此团聚。
“难舍”系砖杆木架,瓦顶尖壁,有尽6间,分高低两蹬,梁实秋佳一室一厅,实乃是一栋典型的“陋室’。
然而.梁实秋住进后,却宾客盈门。
一批骚人墨客,经常聚会于此,吟诗作画,弹琴对今,热闹非凡。
梁实秋在雅舍寓居了7年,翻译、创作了大量作品,《雅舍小品》为其成名之作,名噪于世,久传不衰。
1949年梁实秋去台湾,将在此写作的34篇雅舍小品汇编成专集出版,仍定名为《雅舍小品),深受读者欢迎,后再版达60余次,成为全世界的畅销书。
梁实秋在台湾又继续写作出版了《雅舍小品续集》、《雅舍小品三集》、《雅舍小品四集》,并以难舍为名,系列出版了《雅舍杂文》、《难舍译丛》、《雅舍怀旧》等专集,凡是有华人的地方,就有《难舍小品》流传。
高一语文必修二《雅舍》教案设计
高一语文必修二《雅舍》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通过学习《雅舍》这篇课文,使学生能够: 1. 掌握课文的基本内容,理解作者表达的情感和思想; 2. 学会分析文学作品的艺术特点、形象描写和语言运用; 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评论能力,提高其文学鉴赏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口头表达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完成探究任务。
二、教学重点1.理解并解析《雅舍》中的形象描写和情感表达;2.分析文学作品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和语言艺术;3.提升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评论能力。
三、教学内容和过程1. 导入(10分钟)•教师出示一幅艺术图片,让学生观察并写下自己对这幅画的感受和想象;•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感受,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文学作品如何通过语言表达感情和描绘形象的能力。
2. 阅读理解(25分钟)•教师分发课文《雅舍》,学生静读课文;•学生自主阅读后,回答以下问题:–文章的主要情节和主题是什么?–文章中有哪些形象描写和环境描写?你认为这些描写有何作用?–作者通过哪些手法和语言艺术来表达情感?•学生讨论并与同桌分享自己的答案。
3. 分析探究(20分钟)•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探究任务:–小组一:分析课文中的形象描写;–小组二:分析课文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小组三:分析课文中的语言艺术和情感表达。
•每组讨论后,汇报自己的分析结果。
4. 文学鉴赏(25分钟)•教师给出一些文学评论,学生阅读并选择一篇进行阅读;•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自己对这篇评论的看法,并写下自己的评论;•小组代表分享自己的评论,展示不同的观点。
5. 总结归纳(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学习过程,总结《雅舍》这篇课文的主要情节和表达方式;•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总结,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
四、课堂作业1.以《雅舍》为题,写一篇感受文章,包括对课文中形象描写和情感表达的理解(300字左右);2.阅读其他上下文相关的文学作品,并写下自己的评论。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理解《雅舍》这篇课文的基本内容和情感表达,并通过分析探究提升了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职业高中教材《雅舍》教案
《雅舍》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雅舍》的内容;(2)能够分析并欣赏作者优美的语言和表达技巧;(3)能够理解并运用文中的成语和典故。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2)通过对比分析,了解并掌握文中的修辞手法;(3)通过写作练习,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经典文学作品的热爱和尊重;(2)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和欣赏能力;(3)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内容的理解与背诵;(2)文中优美语句的欣赏和分析;(3)文中成语和典故的掌握和运用。
2. 教学难点:(1)文中某些生僻字词的理解;(2)文中某些修辞手法的理解和运用;(3)对作者观点的深入理解和探讨。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对课文内容进行系统的讲解和分析;2. 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深入理解课文;3. 合作探讨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探讨问题;4. 写作练习法:通过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作者和作品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 讲解课文:对课文内容进行系统的讲解和分析,引导学生理解课文;3. 欣赏与分析:引导学生欣赏课文的优美语句,分析并掌握其中的修辞手法;4. 小组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探讨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5. 写作练习:布置相关的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6. 课堂小结:对课堂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7. 布置作业:布置相关的作业,巩固所学内容。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3. 写作练习:评价学生的写作练习,了解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新意识;4. 小组合作:评价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雅舍教学教案设计
雅舍教学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掌握“雅舍”这篇课文的基本内容,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培养学生对散文的阅读兴趣,提高文学素养。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课文内容。
(2)学会从文本中提取关键信息,分析作者的写作技巧。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2)引导学生学会在生活中寻找美好,品味人生。
二、教学重点1. 课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2. 作者写作技巧的鉴赏。
三、教学难点1. 文中一些生僻词汇的理解。
2. 文章深层次思想的挖掘。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讨。
2. 运用案例分析法,深入剖析课文内容。
3. 利用情感共鸣法,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五、教学准备1. 课文原文及注释。
2. 与课文相关的背景资料。
3. 教学多媒体设备。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作者梁实秋及课文背景。
(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课文学习。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独立阅读课文,理解大意。
(2)对照注释,自主解决生僻词汇。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课文结构,概括文章主题。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文本解析:(1)分析课文中的写作技巧,如修辞手法、描绘方法等。
(2)引导学生从文本中提取关键信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5. 情感共鸣:(1)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对课文的感悟。
(2)分享自己的成长故事,引导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
七、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课文的主要观点。
2. 强调课文中的写作技巧及其在实际写作中的应用。
3. 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发现美好。
八、作业布置1. 熟读课文,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九、课后反思1. 总结课堂教学效果,反思教学方法的运用。
2. 针对学生的实际表现,调整教学策略,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梁实秋作品《雅舍》教案
梁实秋作品《雅舍》教案梁实秋作品《雅舍》教案梁实秋作品《雅舍》教案1教学目的:1、体会作者在文章中所表现的生活态度,培养学生在逆境中保持良好积极、乐观的心态2、欣赏生动、诙谐、简洁的语言3、体会欲扬先抑的手法,学习环境描写和细节描写教学重点:1、由形入神地把握文章内蕴2、讨论细节描写的技巧,指导学生进展细节描写教学难点:1、由形入神地把握文章内蕴2、引导学生用美的心灵去审视世界并进展描写教学过程:1、让学生心中有个概念,什么是“雅”美妙的,崇高的,不粗俗的2、学生结合预习,讨论作者写雅舍时,描写了雅舍的哪些方面,又有河特点,并试着用“雅”的内涵去它,由此引出,雅舍在形上好似不雅的建造:简陋环境:荒凉陈设:简朴由此可见在形态上雅舍是不雅的3、但作者为雅舍为雅,雅在何处呢?引出的神是真雅、大雅,其手法是欲扬先抑雅:月夜之趣:幽极友访之趣:情真细雨之趣:朦胧陈设之趣:不俗之趣:自由实际上是写雅事雅趣4、简要地介绍的背景,引出闲适小品,并引导学生对闲适小品的意义进展艺术的整个美,来自,来自意图,来自作者在宇宙中得到启发的和意图。
可见,舍只是情感的依托,雅舍的美是因为作者内心有雅的情怀,一种对生活体验后感悟到的美。
顺便介绍的背景,让学生结合背景讨论,作者透过文本详细表现出来的是种什么样的生活态度。
5、品读3、4段,分析^p 在语言上的特色①生动的细节描写:声音、动作②幽默、诙谐的风格:“鼓”腹、“洞洞”6、拓展训练:进展细节描写或环境描写,然后师生点评。
板书设计:梁实秋作品《雅舍》教案2一、导入语:余光中在思念自己恩师梁实秋先生时候,这样讲道梁实秋先生:梁实秋先生的奉献,无人不知,莎翁全集的浩大译绩。
他的水准始终在那里,梁实秋先生的文章与他的前额并高。
文坛上,一直流传着两句这样的大俗话:娶女要看祝英台,嫁君要选梁实秋先生。
梁实秋先生真能侃,再小的芝麻粒的事儿,经他的笔一转一化,汩汩淌出一大洼水,一波三折,有滋有味。
《雅舍》教案完美版
《雅舍》教案完美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了解作者梁实秋的生平和文学地位。
理解并欣赏《雅舍》中所表现的独特的生活情趣和审美观念。
分析并讨论《雅舍》中的主题思想和人物形象。
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1.2 教学内容简介梁实秋的生平和文学成就。
介绍《雅舍》的背景和创作动机。
分析《雅舍》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
探讨《雅舍》所表达的审美观念和主题思想。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雅舍》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
《雅舍》所表达的审美观念和主题思想。
学生能够理解和欣赏梁实秋的文学风格和写作技巧。
2.2 教学难点分析并讨论《雅舍》中的深层含义和象征意义。
理解并欣赏梁实秋对生活细节的细腻描写和独特见解。
引导学生探索自己的审美观念和价值观。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3.1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
使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对具体片段的深入解析来理解整体作品。
采用小组讨论法,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3.2 教学手段使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相关图片和视频资料,丰富教学内容。
提供相关文学作品和评论文章,帮助学生拓宽视野。
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在线阅读和讨论,增加学生互动。
第四章:教学安排与步骤4.1 教学安排每个课时安排教学内容和讨论时间,确保学生有足够的时间理解和消化。
在教学过程中适时进行练习和反馈,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4.2 教学步骤引入新课,介绍作者和作品背景,激发学生兴趣。
阅读《雅舍》全文,引导学生关注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
分组讨论,让学生深入探讨作品中的主题思想和审美观念。
第五章:教学评价与反馈5.1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讨论、小组报告和写作练习等方式评估学生的理解深度和思考能力。
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5.2 教学反馈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提问和发表观点,及时给予肯定和指导。
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不断调整和改进教学方法和内容。
与学生保持沟通,了解他们的学习需求和困惑,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支持。
《雅舍》教案完美版
《雅舍》教案完美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了解梁实秋的生平和文学地位理解并体会《雅舍》中所表现的作者的人生态度和精神境界分析并欣赏《雅舍》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语言魅力提高学生对散文的阅读兴趣和鉴赏能力1.2 教学内容简介梁实秋的生平及其文学贡献精讲《雅舍》的主要内容,分析其思想内涵分析《雅舍》的艺术特色,如语言、结构、修辞等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雅舍》的主题思想和作者的人生态度《雅舍》的艺术特色和风格学生对散文的阅读和鉴赏能力的培养2.2 教学难点《雅舍》中一些生僻词汇和古汉语用法的学习对《雅舍》深层含义的理解和把握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3.1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雅舍》的背景、内容和艺术特色互动法: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分享对《雅舍》的理解和感悟鉴赏法:分析《雅舍》的语言美、形象美和情感美3.2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展示《雅舍》的相关图片、视频等资料文本材料:提供《雅舍》的全文及相关评论文章网络资源:利用网络查找相关信息,拓宽视野第四章:教学步骤与时间安排4.1 教学步骤第一步:介绍梁实秋的生平及其文学地位(10分钟)第二步:讲解《雅舍》的主要内容,分析其思想内涵(20分钟)第三步:分析《雅舍》的艺术特色,如语言、结构、修辞等(20分钟)第四步:学生讨论和分享对《雅舍》的理解和感悟(15分钟)第五步:总结《雅舍》的主题思想和艺术价值(10分钟)4.2 时间安排课时:共45分钟第五章:教学评价与反馈5.1 教学评价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和分享环节的积极程度学生作业和练习:通过学生的写作和练习来评价其对《雅舍》的理解和感悟学生自我评价:让学生在课后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和评价5.2 教学反馈学生反馈:收集学生对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意见和建议教师反思: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自己的教学经验进行教学反思和调整第六章:教学拓展活动6.1 活动设计组织学生进行《雅舍》的仿写,让学生尝试运用类似的写作风格和手法,创作自己的散文作品。
《雅舍》教案完美版
《雅舍》教案完美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了解作者及作品背景,感受作者的生活情趣和人格魅力。
理解并体会“雅舍”的内涵,认识生活即使在不完美中也可以找到乐趣。
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培养阅读经典文学作品的兴趣。
提升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激发创作热情。
1.2 教学内容课文《雅舍》的阅读与理解。
分析作品的语言特色、构思技巧和情感表达。
探讨作者对生活的态度及其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熟读并理解《雅舍》课文内容,把握文章主旨。
分析并欣赏作者独特的语言表达和构思技巧。
通过对课文的深入学习,体会作者的生活哲学。
2.2 教学难点理解并把握作者对“雅舍”概念的深入阐述。
分析作者如何通过对生活细节的描写传达人生感悟。
引导学生将课文内容与现实生活相结合,进行思考和创作。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3.1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
运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对课文的深入解析,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
实施互动讨论法,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3.2 教学手段使用多媒体教学,播放与课文相关的音频、视频资料,丰富教学形式。
提供课文的电子版,方便学生查阅和笔记。
利用网络资源,引导学生进行拓展阅读和研究。
第四章:教学过程与安排4.1 教学过程导入:介绍作者和作品背景,激发学生兴趣。
阅读理解:学生自读课文,回答相关问题。
内容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的语言和构思特点。
深入探讨:学生分组讨论,探讨课文对生活的启示。
创作实践: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创作练习。
总结反馈: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和反馈。
4.2 教学安排第1-2周:完成课文的阅读和理解。
第3-4周:分析课文的语言和构思特点。
第5-6周:深入探讨课文对生活的启示。
第7-8周:进行创作实践和总结反馈。
第五章:教学评价与反馈5.1 教学评价课堂参与度: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和活动的积极程度。
阅读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创作能力: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创作的质量和创意。
雅舍说课稿
篇一:《雅舍》说课稿扬州职业大学人文学院毕业设计专业名称:语文教育所在班级:10语文教育《雅舍》说课稿学生姓名:孙菁学号:101306120指导老师:钱静完成时间:2013年2月6日《雅舍》说课稿文章作者:梁实秋说课稿设计者:孙菁我的说课分为五大块:一、说教材;二、说教法(学法);三、教学程序及设想;四、;拓展阅读,迁移训练;一、说教材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雅舍》是语文出版社中职新教材基础模块(上)的第一单元的第一篇,该单元以“把握内容要点”为主题展开。
上好本课,对于整个单元以及后续的语文教学有着奠基和蓄势的作用。
2、教育教学目标依据教材分析,考虑到高一新生的心理特征,我们拟从以下几个方面达成目标。
(1)准确、流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内容。
品味作品典雅、隽永、幽默风趣、活泼自然的语言。
(2)学习和掌握归纳方法,培养学生准确、快速地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的能力。
(3)体会作者从苦难中寻找诗意、将辛酸化做幽默的豁达胸襟。
语文课程不同于其他科目,它兼具了工具性和人文性。
所以这情感目标的实现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过程。
3、重点、难点以及确定依据没有板着面孔的说教与深沉凝重的社会思考,像传统的古典散文;没有写景状物、抒情叙事的模式,像大多数现代散文作品。
梁实秋的文章大都以人为对象,写人世众相、人情百态,充溢其间的是轻松活泼的戏谑与玩笑,嘲他与自嘲。
所以透过文本归纳、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对于刚上职高的学生而言,是本文学习的重点。
国难时期,生活困顿,衣食不安,蜗居简陋与困扰的“雅舍”,却不怨不怒,心平气和,随遇而安地玩味起个中情趣。
作者从苦难中寻找诗意、将辛酸化做幽默的豁达胸襟,这对老师来讲也需凝神一思,对职高的学生来讲,更不是件易事了。
二、说教法(学法)1、教学方法及其理论依据坚持“以学生为主题,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在诵读、吟咏的基础上,采用学生参与程度高的学导式讨论教学法。
课堂互动,考虑差异,面向全体,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有表现的机会,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K12学习】《雅舍》教案设计4
《雅舍》教案设计4一、学习目标1.抓住关键句,理解“雅舍”之“陋”以及雅舍之“雅”。
2.理解文句,体会作者的人生旨趣,培养学生乐观、积极的心态。
3.欣赏生动、诙谐的语言风格。
二、教学重、难点:“形”入“神”,把握文章的内涵。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投影1:《陋室铭》齐读。
刘禹锡说: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陋室因主人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而高雅之气弥漫其中。
一千多年后,梁实秋写了散文《雅舍》,那么,这“雅舍”又如何呢?现在,我们就来共同学习欣赏梁实秋的《雅舍》。
2.自读“阅读提示”,出示学习目标,明确重难点。
课文导学 1.朗读全文《雅舍》全文之精髓便着一“雅”字上,如此“雅致”之文又岂可不读?我们不妨请几位同学来为大家读读。
这么有味道的文章,我也忍不住读上两段。
2.正音,出示几个难理解的词语解释,帮助学生读懂课文内容。
3.此文既题为“雅舍”,则作者写作重点自为“雅舍”,那么大家能否快速浏览第一段,找出一句最能体现“雅舍”特点的语句来?明确:纵然不能蔽风雨,“雅舍”还是自有它的个性。
有个性就可爱,这“个性”两字足以概括雅舍的特点,因而这两字也就成了全文的文眼所在。
3.既然“雅舍”的可爱之处在于它有个性,那么“雅舍”到底具有怎样的个性呢?提示:综观全文,我们可以发现一个极其有趣的现象,文中所有出现的“雅舍”两字上都标有引号,大家有没有思考过:这引号是否和“雅舍”的个性有关?“雅舍”到底是“雅”还是“陋”呢?请大家跳读全文,品味雅舍之独特个性。
找找雅舍之“陋”与雅舍之“雅”分别体现在哪里?请同学找找体现“雅舍”之陋及“雅舍”之“雅”的语句,并作简要的概括。
——学生找划,讨论,交流“雅舍”不雅1) 外形:结构简陋,不蔽风雨 2) 地点:荒凉,地势偏高3) 隔墙传声、鼠子瞰灯、聚蚊成雷 4) 大雨倾屋、满室狼藉 5) 陈设简朴小结:这不就是一栋典型的陋室吗?这样一个居所究竟“雅”在何处呢?——学生找划,讨论,交流雅舍实雅若说地点荒凉,则月明之夕,或风雨之夜,亦常有客到,大抵好友不嫌路远,路远乃见情谊。
《雅舍》教案设计
《雅舍》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体会作者于国难之下隐忍、豁达的生活态度。
2、引导学生领悟到换一种心境,换一种角度体察世界,体悟宁静致远的人生境界。
一、导入并引出作者简介首先,先让我们走近作者。
梁实秋(1903~1987)简介。
大家一起来读一读梁实秋先生的精品散文《雅舍》,相信一定能找到答案。
二、品读文本(一)一读文本1、学生结合预习,讨论作者是在什么环境下做学问搞研究的?雅舍?如果从一个农民的眼里看雅舍,雅舍其实是一间什么样子的房子?结构:简陋(没有认能说不像房子)像一切房子的特点虽应有尽有,但却不能蔽风雨。
环境:荒凉(阡陌螺旋的稻田,榛莽未除的土山坡)条件:艰苦(鼠子瞰灯聚蚊成雷)陈设:简朴(有―几―椅―榻)总结:由此可见抗战爆发梁实秋先生卜居异地,他的住所,在形态上是不雅的。
2、但作者刻意为自己的住所取名为雅舍,雅在何处呢?(其写作手法是欲扬先抑。
)(这一环节可以减省成设悬念让学生在下一环节具体落实。
)雅:________(初步感知,不求概括到位)月夜之趣:幽绝清光四射友访之趣:情真路远而见情谊细雨之趣:朦胧若云若雾暴雨之趣:凄美奇葩初绽陈设之趣:洁净俱不从俗写作之趣:自由且志因缘成果斐然真雅、大雅总结:本文实际上是写雅舍的雅事雅趣。
(二)二读文本1、分组分配任务一组扮演摄像师主要任务是描述作者笔下的雅舍其实是一间怎样的屋子?要求紧扣文本,找到适当的文字描述。
二组扮演梁实秋先生主要任务:体验梁实秋抗战期间的生活,感受一下梁实秋眼中的雅舍是一间怎样的屋子?要求紧扣文本,找到适当的文字评价。
三组充当思考者主要任务思考为什么梁实秋对于雅舍的评价与众不同?四组充当体验者主要任务穿越时光隧道,时间是一个星期,体验雅舍生活描述一下自己的感受。
思考为什么不同的人对于雅舍的感受不尽相同?主要受哪些因素影响?2、分组汇报,师生互评。
A、雅舍形态上为陋室。
因为作者从建造:简陋、环境:荒凉、陈设:简朴三个方面描写了雅舍的破败、简陋。
《雅舍》教案设计
《雅舍》教案设计第一节: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了解并认识《雅舍》这部作品的背景和主要内容;2.理解和分析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及其心理变化;3.分析和探讨作品中的主题和意义;4.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学素养。
第二节:教学重点1.了解《雅舍》的创作背景和作者;2.分析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及心理变化;3.理解作品中的主题和意义。
第三节: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1.通过简要介绍《雅舍》的背景和作者,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给学生展示一幅插图或书籍封面,引导学生猜测作品的内容和主题。
步骤二:核心教学1.教师朗读作品的开头部分,让学生对作品的基本情节有初步了解。
2.学生自主阅读《雅舍》的相关章节,在阅读的过程中,注意人物形象的描绘和心理变化的描述。
3.学生分组讨论各自对作品主要人物形象的理解和分析,以及对主题和意义的初步思考。
4.学生小组展示和分享自己的分析和思考结果,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交流和讨论。
步骤三:拓展延伸1.教师向学生介绍《雅舍》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并引导学生思考作品与当代社会的联系和启示。
2.学生以小组或个人形式撰写读后感或评论,对作品进行更深入的思考和理解。
3.学生展示自己的读后感或评论,进行互相评价和讨论。
步骤四:总结归纳1.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学生在本节课中学到的知识和技能。
2.鼓励学生继续阅读和探索更多优秀文学作品,提升自己的阅读能力和文学素养。
第四节:教学评价1.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动参与程度和表现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表达能力。
2.评价学生文学鉴赏能力和对作品的理解程度,通过学生的读后感或评论来评判。
第五节:教学反思1.教师对本节课的设计和实施进行反思,总结教学经验和不足之处。
2.根据学生的反馈和需要,对今后的教学做出调整和改进。
通过本节课的设计和实施,学生可以深入了解《雅舍》这部作品,掌握分析文学作品的方法和技巧,培养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雅舍》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领悟文中托物言志等艺术手法的巧妙运用,把握作者所传达的思想感情。
(2)欣赏本文典雅、隽永而又活泼自然的语言,体会作者幽默风趣的文风。
(二)能力目标(1)学生在教学用具《学习卡》的引导下展开思考,在文中找到卡中相应的问题,提高学生筛选和处理信息能力。
(2)通过体会典雅隽永而又活泼自然的语言,提高学生的散文鉴赏能力和语言能力。
(3)能够在“渐进式探究团队教学法”的配合下,提高学生自学与团队学习的能力(三)情感目标学习领悟作者乐观豁达的精神和不为外物所屈的美德,并能够具体的学习生活中进行自我调节心态,从容地面对一切。
二、教学重点、难点(一)教学重点:领悟文中托物言志等艺术手法的巧妙运用,把握作者所传达的思想感情。
欣赏本文典雅、隽永而又活泼自然的语言,体会作者幽默风趣的文风。
(二)教学难点:能够在“渐进式探究团队教学法”的配合下,提高学生自学与团队学习的能力三、教学方法渐进式探究团队教学法四、教学过程:教师活动(一)精彩回顾→问题导入,目标定向师朗诵: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诱导学生跟读)☞提出问题:同学们,刚刚你们和教师一起朗诵的诗篇是哪篇呢?生:刘禹锡的《陋室铭》师:回答得很正确,这是同学们初中时期学习的一篇诗文。
☞提出问题:诗人说,虽然是简陋的居室,自己却很是喜欢,那么回想下:这表达诗人怎样的生活态度?(明确: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不慕名利、自得其乐)( 二 )走进《雅舍》→自主探究,知能整合☞教师引导:师:很好,看来同学们的基础还是很扎实的。
现在同学们应该猜到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新课文了。
师生:那就是《雅舍》☞写作背景:抗战期间,国民政府迁往重庆。
1939年5月,梁实秋随教育部中小学教科书编委会迁至重庆北碚,秋天,梁与吴景超夫妇在北碚主湾购置平房一栋,遂命名为“雅舍”。
他在这里蛰居7年,除完成中小学战时教材编写任务外,还创作了《雅舍》等十几篇小品文,翻译了莎士比亚《亨利四世》等多部外国作品。
分发本课《学习卡》☞教师引导:好,同学们!看到了我们的学习卡了吗?卡上就有“雅舍”的真实照了。
梁实秋:号均默,字实秋。
原名:梁治华。
笔名:子佳、秋郎等。
我过著名散文家、学者、文艺批评家、翻译家。
我国第一个研究莎士比亚的权威。
并致力于研学生活动温故而知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生跟读师生互动问题导入,引发学生带着问题思考。
有目的性地展开课文学习。
拉开文章序幕了解写作背景,奠定情感基础。
按每组4——6人为一组,展开“渐进式探究团队”学习。
小组在教师引导下,按照教学秩序,有目的性、渐进性地阅览《学习卡》中的内容和探究讨论《学习卡》中的问题。
对新课展开速读,理清大致脉络,掌握基本知识。
感悟与改进学生基本都能够熟练地背出,对课堂气氛营造很好。
学生对待课堂问题,很重要的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乐趣,能够使学生参与其中。
上述一点还在进步、总结。
《学习卡》:专门为“渐进式探究团队教学法”设计的、与教案配套的、供学生使用的教具:“向学”(导入)起始,形成“量学”(走近作者)→导学(走进课文)→用学(复述课文)→测学(精彩见解)→课后反思(一举反三)的步步深入、层层推进教法。
究莎士比亚,用了三十年的时间将《莎士比亚全集》翻译成中文。
雅舍,是梁实秋先生在重庆北碚定居的住宅名,他的代表作便是散文集《雅舍小品》,奠定了梁实秋作为散文家的不可动摇的地位,而《雅舍小品》开宗首篇便是我们今天的《雅舍》。
下面,看到我们《学习卡》的第一部分:走进课文要求每位小组成员快速浏览课文,按照要求来完成卡中要求,掌握的基本知识,最后以小组推选代表上台分享。
1、给下面黑体字注音竹蓖强茆草棚榛莽喷嚏声吮汤声咿唔奇葩数见不鲜2、解释词汇雅舍鼠子瞰灯卜居狼藉长日无俚油然而生简陋不堪(三)合作互助,研讨释疑☞教师引导:一个好汉三个帮,大家都有自己的小组团队,都有各自小组的“雅号”,那么同学们,我们一起走进《学习卡》中“合作互助,研讨释疑”的环节。
☞教师引导:本文命名为“雅舍”,实际上是记述半山腰的一间陋室。
明明是“陋”,却偏要称“雅”。
作者为什么要这么说呢?又说了哪些呢?☞提出问题:请各小组成员带着本环节中《学习卡》上的问题把文章再认真细读一遍。
再进行团队讨论,把答案意见汇聚成一个完整的小组答案上台展示:1.“雅舍”雅吗?明确:不雅2. 从文中哪几方面表现了雅舍不雅?明确:建筑构造:孤零零、竹蓖墙、泥灰、瘦骨嶙峋、单薄、不能避风雨——简陋周围环境:半山腰、高粱竹林、水池粪坑——荒僻室内环境:地板高低、邻声干扰、鼠子瞰灯、聚蚊成雷、大雨惶悚——恶劣家居陈设:一张一椅一榻,酣睡写读均已有着——简朴3.“雅舍”形陋但神雅,文中如何对“神雅”进行描绘的?学习组讨论、作答通过教师的实例引导,在兴趣激发下,在各兴趣小组间形成一个积极活跃的团队讨论状态。
学生积极参与活动讨论中来。
上台展示小组团队讨论的共同结晶、成果。
扫清阅读障碍,要求知能达标。
在较为系统性论述时,教师要注意有导向性的引导学生正确归纳答题。
加强小组的团队意识培养以及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的热情。
明确:月夜之幽绝、细雨之朦胧、朋友之情谊、写作之自由。
4、“雅”的真意何在?人雅——作者把“不雅”的雅舍当作“真雅”的雅舍,突出表现了作者乐观豁达的精神和不为外物所屈的高贵品质。
☞教师引导:好的,请完成问题团队讨论后的小组上台来把成果展示一下。
(四)归纳衍生,反思升华☞提出问题1:通过学习,我们知道“雅舍”又哪些特点?明确:1、结构简陋,2、风雨难避,3、地点荒凉4、行走不便,5、门窗不严(隔墙传声)6、鼠子瞰灯(老鼠肆虐),7、聚蚊成雷☞教师引导:在上个问题里面,有“鼠子瞰灯”一词,大家联想到了什么童谣呢?师:没错,就是“小老鼠,上登台,偷油吃,下不来”这首歌谣。
一个鼠子瞰灯就惟妙惟肖地概括了“老鼠偷油”的情景,尤其是那个“瞰”字。
☞提出问题2:要你好“瞰”。
“瞰”有俯视、窥看、远望之意,那么同学们想想,瞰字有哪些同义词?展开团队思考讨论,归纳总结后请小组同学上台把每个词用肢体形态表演出来:明确:集中视力的看--(瞧)很快的看--(瞄)张大眼睛看--(瞪)斜着眼睛看--(瞟)从小孔中头看(窥)向上看--(仰望)向下看--(俯视)向远处看--(遥望)(盯)准目标(察)言观色登高远(远、)(阅)读看报熟视无(睹)环(视)四周☞提出问题3:雅舍环境简陋,“老鼠肆虐”、“蚊子猖獗”,另居住到那的人很是“难堪”。
堪:能、忍受的意思。
请同学们发挥联想,写出带堪的词语。
明确:难~、不~一击、狼狈不~、疲惫不~、不~设想、~当重任、~以告慰☞提出问题4:《雅舍》一文是值得反复品评、斟酌的不朽文字,它的特点突出,体现在文句排比中、夸张等修辞手法上。
请试着找出文中的修辞句:举例:①有窗而无玻璃,风来则洞若凉亭,有瓦而空隙不少,雨来则渗如滴漏(对偶)诱发学生的联想,是学生在头脑中形成一幅幅形象而生动的画面。
举一反三,形成头脑风暴联想。
用表演的形式来与同学共同分享团队讨论的问题结果。
举一反三,形成头脑风暴联想。
展开寻找,正确筛选获取文章不同的修辞方法,并加以例子佐证。
总结全文,归纳文章主旨,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使学生形成多重感官认识想此类发散性题目,教师应结合学生实情举例展开引导提升对文章总体的认知度。
加以总结、归纳,形成良好的自学总结学习方法。
此类题,目的在于紧密结合实际。
②聚蚊成雷(夸张)③看山头吐月,红盘乍涌(比喻、拟人)提出问题5:《雅舍》另外一个特色是作者的语言,请问本文语言上有何特色?从哪里可以看得出来?明确:语言幽默诙谐,渗透于全篇。
例子:文中又“水池、粪坑”一应俱全,“酣声、喷嚏”罗列无遗,这类充满人间烟火味的的近乎粗俗的事物,又用上一个十分雅致的文句来修饰。
(五)达标检测,反馈矫正1、梁实秋先生把建造简陋、环境荒僻、陈设简陋的陋室,看成是“雅舍”,住在这样的房子里,还充满了“雅趣”,这充分地表明了梁实秋先生的__乐观豁达的精神和不为外物所屈的品质。
2、同学们,你们背井离乡为求学,初来这个学校,朋友是新的、环境是陌生的,一切都在适应之中。
通过学习本课,请谈谈收获了哪些目前学习生活的启示?(六)板书设计《雅舍》建筑简陋形陋(雅舍不雅)环境荒僻陈设简朴月夜之幽绝神雅细雨之朦胧(雅舍真雅)朋友之情谊写作之自由二者对比,实显“人雅”,表达作者乐观豁达的精神和不为外物所屈的美德。
(七)布置作业同学们,你们背井离乡为求学,初来这个学校,朋友是新的、环境是陌生的,一切都在适应之中。
通过学习本课,请谈谈收获了哪些目前学习生活的启示?写一篇200字左右的短文。
自我反思,来到学校后,哪里不怎么适应。
如:寝室人较多,于是与梁实秋的《雅舍》相比,得出思想收获将教学目标落实到具体的学习生活之中,达到学以致用,有感而发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