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2020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十四 区域差异和区域联系专题强化训练

合集下载

2020新课标高考地理二轮总复习专题限时训练:1-3-4 区域联系

2020新课标高考地理二轮总复习专题限时训练:1-3-4 区域联系

一、选择题(2019·贵州省高考教学质量测评卷)杭州湾与亚马孙河口、恒河河口并称为世界三大强潮海湾,有钱塘江大潮等奇特景观,气候环境非常复杂,台风或者强风、乱流,大风大浪非常常见。

2008年5月1日通车运营的杭州湾大桥,借鉴了杭州西湖苏堤“长桥卧波”的理念,以不走寻常路的“S”型线路闻名于世。

大桥全长36千米,海上长32千米,而实际连接桥头两端的直线距离是26千米。

下图为杭州湾大桥景观图。

据此回答1~2题。

1.该桥设计为“S”型大桥的主要原因是()A.桥梁跨度大,中途设置休息站B.地质条件复杂,预防地震C.顺应水流方向,抵抗路面横风D.增加美学价值,提高旅游收入2.大桥多处设计为拱形桥面的作用有()①减缓行车速度,保障行车安全②提升设计美感,体现建筑美学③尽量为潮水进出留出通道④增加桥身重量,保障桥体牢固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解析:第1题,该桥设计为“S”型大桥是指桥身的形状,并不是因为要在中途设置休息站而建;海上环境复杂,并非地质条件复杂,且该设计并不能预防地震;该区域的潮水大且来势汹汹,建成“S”形可以使桥梁与航道水流保持垂直,可以减少潮水对于桥墩的冲击作用,确保大桥的安全,同时该设计还可以顺应水流方向,抵抗路面横风;该设计是为了交通,并不是为了旅游。

故选C。

第2题,大桥多处设计为拱形桥面,可以减缓行车速度,保障行车安全;可以提升设计美感,体现建筑美学;拱形设计可以最大程度地为潮水进出留出通道;增加桥身重量不是优势,桥身整体设计成“S”形状可以保障桥体牢固。

故选A。

答案:1.C 2.A京张高铁是2022年北京冬奥会交通配套工程之一。

该铁路建成通车后,从北京到河北省张家口由原来的3个多小时缩短到1小时以内。

沿线的八达岭长城站是世界上第一个埋藏深度超过100米的高铁地下车站。

下图示意京张高铁沿线站点分布。

据此完成3~4题。

3.北京北站至延庆站之间站点密度大的根本原因是()A.人口密度大B.工业密度大C.景点密度大D.建筑密度大4.八达岭长城站埋藏深度大,主要是为了()A.保持温度恒定B.节约建设用地C.减轻地面震动D.减少水土流失解析:第3题,高铁以旅客运送为主,沿线站点密度的大小取决于沿线人流量的多少,所以北京北站至延庆站之间站点密度大的根本原因是人口密度大,A正确;北京北站至延庆站之间位于北京西北方向,图示信息没法确定工业、景点和建筑密度,B、C、D错误。

【浙江选考】2020年高考地理二轮重难点专项练(四)

【浙江选考】2020年高考地理二轮重难点专项练(四)

重难点专项练(四)地球表面四个圈层联系紧密,存在物质、能量交换,形成了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

读图,完成第1~3题。

1.在水循环的过程中,①圈层物质进入②圈层所经过的主要环节是()A.降水B.水汽输送C.蒸发D.径流2.④圈层的矿物质进入①圈层所经历的主要过程是()A.搬运、沉积过程B.侵蚀、搬运过程C.风化、侵蚀过程D.变质、沉积过程3.关于图示圈层的叙述,正确的是()A.各圈层上下平行分布B.各圈层相互渗透C.③圈层单独占有空间D.都属于地球的外部圈层下图为亚欧大陆40°N~50°N四地1月和7月气温距平值(该地气温与同纬度平均气温之差)和降水距平值(该地降水与同纬度平均降水量之差)图。

读图,完成第4~5题。

4.关于四地气候特点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A.①地热量充足,降水丰富,适合热带经济作物发展B.②地夏季光热充足,雨热同期,有利于耕作业发展C.③地夏季高温多雨,光照充足,有利于种植业的发展D.④地气温年较差和降水季节变化小,农业气象灾害少5.上述四地中,自然带类型相同的是()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近年来,乞力马扎罗山山顶积雪融化、冰川消失现象非常严重,在过去的80年内冰川已经萎缩了80%以上。

有环境专家指出,乞力马扎罗山山顶“雪冠”可能将在10年内彻底融化消失,届时乞力马扎罗山独有的“赤道雪山”奇观将与人类告别。

读下图,完成第6~7题。

6.乞力马扎罗山山顶“雪冠”渐趋缩小,反映了全球环境的某种变化。

与这种变化有关的地理现象有()A.舟山渔场出现渤海湾鱼种B.日本本州岛樱花推迟开放C.我国沿海地区海水侵蚀作用将减弱D.山地针叶林带分布海拔升高7.乞力马扎罗山()A.所在区域河流主要为高山冰川融雪补给B.该山地是在地垒构造的基础上形成的C.南坡雪线位置低,主要是位于背风坡D.冰川范围的变化与二氧化碳排放有关乌拉尔山脉绵延2 000多千米,植被差异显著。

浙江省2020届高三地理第二次联考试题(含解析)

浙江省2020届高三地理第二次联考试题(含解析)

浙江省2020届高三地理第二次联考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黑龙江省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以前多种小麦。

近年来,该省通过技术革新,多改种水稻。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 黑龙江省成为我国重要的粮食输出省,主要原因是该省A. 生产规模大B. 机械化水平高C. 人均耕地多D. 城市化水平高2. 黑龙江省由种小麦改为种水稻,可能的原因是A. 水稻单位面积产值较高B. 北方人喜食稻米C. 种水稻耗用劳动量较少D. 稻谷更易于储存【答案】1. C 2. A【解析】本题考查农业区位和农业地域类型。

【1题详解】黑龙江省地广人稀,人均占有的耕地多,是我国重点建设的商品粮基地,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不是粮食输出的主要原因。

城市化水平高对粮食生产的影响小。

故选C。

【2题详解】水稻单位面积产值较高,A正确。

南方人喜食稻米,B错误。

水稻种植为劳动密集型,种水稻耗用劳动量较多,C错误。

小麦稻谷的储存相差不大,D错误。

故选A。

3.自驾出行,通常利用地图软件查询实时路况并规划合理线路。

利用地图软件查询实时路况并规划合理线路时,主要用到的地理信息技术是A. GPSB. GISC. RSD. BDS【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地理信息技术。

【详解】利用地图软件查询实时路况并规划合理线路时,需要进行分析,运用的地理信息技术主要是GIS,要确定位置,需要GPS或BDS;不需要RS监测或拍摄遥感图像;故选B。

【点睛】GIS是一种基于计算机的工具,它可以对空间信息进行分析和处理,简而言之,是对地球上存在的现象和发生的事件进行成图和分析。

下图为沿25.6°N绘制的某时刻我国一湖泊上空的等温面示意图(单位:℃)。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4. 图示时刻最可能是A. 夏季的正午前后B. 夏季的子夜前后C. 冬季的正午前后D. 冬季的子夜前后5. 该时刻湖泊东岸近地面的盛行风是A. 东南风B. 西北风C. 西南风D. 东北风6. 若湖泊干涸,则该时刻湖泊西岸A. 风向基本不变,风力增强B. 风向基本不变,风力减弱C. 风向改变明显,风力增强D. 风向改变明显,风力减弱【答案】4. D 5. A 6. B【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等值线的判读。

2020浙江高考地理二轮讲义:专题十四 区域差异和区域联系

2020浙江高考地理二轮讲义:专题十四 区域差异和区域联系

考试内容考试要求考查方式1.区域差异(1)我国东部季风区、西北内陆干旱半干旱区、青藏高寒区的自然地理环境特点(2)我国四大地区的发展差异(3)秦岭—淮河的地理意义(4)我国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差异bbbc选择题或非选择题形式均常出现。

以中国地图为背景分析区域之间的自然和人文特点,特别是必修Ⅰ、必修Ⅱ主干知识与中国地图整合是考试的重点2.区域联系(1)我国东西部经济合作的主要方式(2)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的方案及图示(3)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地理环境的影响(4)我国产业转移的一般规律及其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bccd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形式均常出现。

多以区域图文资料为背景考查区域内资源分布、经济发展特征,分析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条件和意义;以区域图为载体,考查产业转移的特点、影响因素及其影响区域差异(以我国为例)1.我国东部季风区、西北内陆干旱半干旱区、青藏高寒区的自然地理环境特点东部季风区西北内陆干旱半干旱区青藏高寒区范围大兴安岭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青藏高原东部边缘以东的广大地区大兴安岭、贺兰山以西,昆仑山脉、祁连山脉以北的非季风区横断山脉以西,喜马拉雅山以北,昆仑山和阿尔金山以南地区自然地理环境地形海拔较低,包括第二级阶梯的黄土高原、四川盆地、云贵高原、横断山区,第三级阶梯的沿海广大平原和丘陵地区海拔较高,地形以高原、盆地为主,主要包括第二级阶梯的内蒙古高原、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等以高原地形为主,地势高气候夏季受海洋季风影响显著,干旱少雨的温带大陆独特的高原气候,气(1)将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缩小东、西部地区的发展差异,推动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2)实现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富裕,加强民族团结,保持社会稳定和边疆安全。

(3)扩大国内市场,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

4.秦岭一淮河的地理意义(1)我国南方与北方分界线。

(2)1月0__℃等温线通过——暖温带、亚热带分界线、河流有无结冰期分界线。

(3)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通过——湿润区与半湿润区分界线。

高考地理真题模拟题专项汇编__14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含解析

高考地理真题模拟题专项汇编__14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含解析

专题14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2020年高考真题】(2020年新高考浙江卷)【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下表为2019年我国四大地区部分指标统计表。

完成6、7题。

四大地区指标甲乙丙丁土地面积占全国比例(%)8.2 10.7 9.5 71.6 人口占全国比例(%)7.7 26.5 38.6 27.2 人均GDP(万元) 4.7 5.9 9.4 5.4 注:数据未包括我国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

6.甲、乙、丙、丁中代表中部地区的是()A.甲B.乙C.丙D.丁7.我国四大地区中()A.东北地区工业以先进制造业为主体B.西部地区处于低水平均衡发展状态C.中部地区的城市化水平低于东北地区D.东部地区第一产业比重高于西部地区27.(2020年江苏卷)【区域自然地理特征】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3分)材料一尼日尔河源于富塔贾隆高原,注入几内亚湾,全长约4200km,流域面积210万km2,在塞古-迪雷间的盆地形成大型内陆三角洲,在几内亚湾发育了巨型河口三角洲。

材料二图14为“尼日尔河流域及降水分布示意图”,表1为“尼日尔河部分水文站年径流量与年输沙量统计表”。

图14表1水文站马西纳迪雷尼亚美洛科贾奥尼查年径流量(km3)41 30 27 73 182 年输沙量(万吨)177 100 350 1290 5800 (4)简析河口三角洲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

________(4分)【2020年高考模拟题】(2020·廊坊市第一中学高三月考)十多年来,中国某建筑公司在俄罗斯完成了多个质量过硬、广受赞誉的建筑项目,成为中国企业在俄罗斯的亮丽名片。

该公司承建的圣彼得堡涅瓦商业中心建有深达15.5米的四层地下室,但由于自然条件的限制,该市的建筑很少建有地下室。

2015年9月,该公司正式接手修复位于莫斯科(55°45′N,37°37′E)的某工程,公司采用独创的施工方法克服了建筑企业冬季停工的困难,缩短了5个多月工期,创造了俄罗斯古建筑修复最快速度的纪录。

2022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限时集训(十四) 专题十四 综合考点大题分类突破配套作业

2022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限时集训(十四) 专题十四 综合考点大题分类突破配套作业

专题限时集训十四[专题十四综合考点大题分类突破]时间:45分钟1甲图表示我国某地主要地形区中某山地自然带的垂直分布,乙图是该地形区中某城市一年中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图。

读甲图和乙图,并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图Z14-11指出导致图甲中山地两坡自然带分布高度差异的主要因素。

2描述该地形区气温、水分条件的特征。

3该地形区哪些气候条件不利于农作物种植应采取什么对策2.下面分别为西藏自治区年太阳总辐射量分布示意图、年降水量分布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Z14-21分别说出西藏年太阳辐射总量、年降水量空间变化的总体特点。

2某中学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计划应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分析影响西藏年太阳辐射总量差异的主要因素。

在GIS数据库中,他们需要调用哪些方面的专题图层在课题研究中,他们发现西藏太阳能利用还不充分,你认为其主要原因有哪些3有人说“在这高寒之地,温暖湿润之地是河流制造出来的”,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3.根据图文资料及所学的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图Z14-3 世界某区域示意图第四纪冰期时,斯堪的纳维亚半岛是欧洲冰川的主要发源地,冰层厚达20 000米;冰川侵蚀力与冰川的厚度、山地的坡度成正相关,与河谷的宽度成负相关。

北欧森林广布,木材资源丰富。

早期木材运输有两种方法:一种是浮运,主要依靠河水浮运浮运从春季开始直至夏末,借助河流使木材漂浮;另一种是陆运,冬季用马拉木材在积雪上滑行。

1说出甲城市所在国家耕作业不发达的主要原因。

2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西侧多峡湾,试分析其原因。

3在未修公路、铁路前,M国高纬度森林的木材运往河口加工厂采用浮运,试从河流的角度分析其原因。

4简述该区域第四纪主要外力作用及对地表形态的塑造。

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某校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以我国沿海某区域为研究对象,开展研究性学习。

错误!→错误!→错误!下图为某区域土地利用及天气资料图。

图Z14-4研究思路1根据图示信息,说明该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

2020二轮地理仿真模拟卷浙江答案.doc

2020二轮地理仿真模拟卷浙江答案.doc

考前仿真模拟卷·地理(浙江专用)·参考答案与解析考前仿真模拟卷(一)1.选B。

冰崩主要是气候变暖使冰川融化、裂开,同时产生移动而形成的。

材料中强调冰崩主要是气候变化导致的,故冰崩为气象灾害,应区别于地质灾害中的崩塌。

2.选B。

仔细读图,发现太阳黑子变化极值年与降水量变化极值年不完全一致;太阳黑子高值时,年降水量距平呈负值的年份较多;太阳黑子相对数极小值年前后年降水量变化不一;总体上看,太阳活动上升期年降水量与其下降期年降水量相差不大。

3.选B。

该区域人口密度从甲到乙呈递减趋势,说明甲地气候条件较好,乙地气候条件较差;甲地地形起伏较小,乙地地形起伏较大;甲地植被覆盖率较低,乙地植被覆盖率较高;从甲到乙水文指数值变小。

4.选D。

北半球南坡是阳坡,阳坡的气温高,基带上限海拔高度比阴坡高;又因位于暖温带,符合条件的是D选项。

5~6.第5题,读图可知,绝壁处有地下暗河的出水口,说明悬瀑应在河流流水溶蚀后发生在陡崖处形成悬崖式瀑布,应先是地壳运动导致的岩层断裂,岩层破碎后,流水沿断裂处溶蚀,地下暗河、溶洞发育,后地壳抬升,流水下蚀剧烈,形成峡谷,后来纵向及横向处岩层分离,岩体沿断裂处解体崩塌,地下暗河出露,悬瀑形成,故选B。

第6题,读图可知,湘西峰脊峡谷地区峡谷众多,而形成峡谷的基础是断裂发育,在断层处,岩石破碎,被流水侵蚀形成多个峰脊,而台地峡谷区域台地较多,是由于断裂较少,故选D。

5.B6.D7~8.第7题,城际轨道交通与高速公路运输相比,在建设过程中多采用高架、封闭方式,而且多单车道、轨道面窄,因此占用土地少、投资大,列车车厢多,运行速度快,提供高频定时定点服务,客运能力强。

所以选C。

第8题,本题考查交通运输对城市化(聚落)的影响。

市域(郊)铁路建设能缩短城市之间通行时间,加强城市之间的联系,促进城市经济发展,提高城市化水平,同时能增加城市容量,减轻“城市病”。

所以选A。

7.C8.A9~10.第9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县位于云贵高原地区,地形崎岖,地势起伏较大,交通不便,地无三尺平,贵州地区地形以喀斯特地貌为主,地表水缺乏,植被稀疏,夏季多暴雨且集中。

2020年(浙江选考I)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考点强化练37区域差异(解析版)

2020年(浙江选考I)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考点强化练37区域差异(解析版)

考点强化练37区域差异一、选择题读我国三大自然区(Ⅰ、Ⅱ、Ⅲ)图和甲、乙、丙三幅气温—降水量柱状图,完成第1~2题。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地理界线P南北两侧种植业不同的主要原因是光照条件不同B.Ⅲ区比Ⅱ区纬度低,故热量比Ⅱ区充足C.Ⅲ区和Ⅰ区所处纬度差不多,光照条件相同D.Ⅱ区比Ⅰ区北部降水少,故以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与Ⅰ区北部为界2.下列对应选项正确的是()A.甲—Ⅱ—农耕业、河谷农业B.乙—Ⅰ—畜牧业、灌溉农业C.丙—Ⅲ—高寒牧业、绿洲农业D.以上选项全部错误答案:1.D 2.D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地理界线P为秦岭—淮河一线,该线为我国1月平均气温0℃等温线,也是我国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因此,南、北两侧水热条件不同,从而影响到两侧种植业的不同,南方为水田,主要种植水稻,北方为旱地,主要种植小麦;图中Ⅰ区为东部季风区,Ⅱ区为西北内陆干旱半干旱区,Ⅲ区为青藏高寒区,Ⅱ区比Ⅲ区纬度高,但是由于Ⅲ区海拔高,故热量较Ⅱ区少,比Ⅰ区更少;Ⅱ区、Ⅰ区北部由于距海远近不同,降水有明显差异,且由此导致其他自然地理要素明显不同,故以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为两区界线。

第2题,根据甲、乙、丙三幅图最冷月和最热月的平均气温以及降水状况,不难判断出甲图为亚热带季风气候,乙图为温带大陆性气候,丙图为温带季风气候,再对照农业生产其他因素,不难分析出甲—Ⅰ—农耕业(水田为主),乙—Ⅱ—畜牧业、灌溉农业、绿洲农业,Ⅲ区为高寒气候,以高寒牧业、河谷农业为主。

读我国四大地区产业结构图,完成第3~4题。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丁表示的是西部地区的产业结构图B.甲地区是四大地区中国土面积最大的C.乙、丙农业所占比重大说明这两个地区农业最发达D.图甲表示的是东部地区的产业结构图4.制约西部经济发展的最重要的原因是()A.基础设施落后,人才、技术、资金匮乏B.自然资源不足C.面积狭小D.农业基础薄弱答案:3.D 4.A解析:第3题,图丁第二、三产业比重大,第一产业比重较大,表示的是东北地区,A项错;甲地区第一产业比重最小,以第二、三产业为主,应是东部经济区,其面积不是最大,B项错;乙是中部地区,丙是西部地区,两地农业所占比重大,其制造业不发达,经济相对落后,C项错。

2020届(人教版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区域地理(选择题)练习包含答案

2020届(人教版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区域地理(选择题)练习包含答案

2020届(人教版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区域地理(选择题)练习含答案专题:区域地理(一)(高考浙江卷)浙江古代盛产青瓷,其中越窑生产的青瓷(越瓷)远销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和非洲东部地区等。

古代越瓷贸易船主要以风力和洋流为动力,晴夜观星定向,一般出航半年内到达非洲。

下图为越瓷外销西南航线示意图。

回答1~2题。

1.与陆路运输相比,越瓷西南方向贸易选择海运方式可()①缩短路程②增加运量③减少货物破损④增强贸易灵活性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2.在输出越瓷的贸易航程中,船上的人可能会在()A.甲处夜观北极星定向B.乙处借船右后方来风作动力C.丙处见到河水的暴涨D.丁处眺望到大片茂盛的草地解析:第1题,海运路程更远、运量较大,避免了陆路运输的颠簸,可以减少瓷器的破损;陆运则更方便灵活。

第2题,甲处位于赤道附近,北极星仰角较低,不容易发现北极星;此时向西航行,北印度洋应盛行东北风,乙处东北风主要来自右后方;此时为冬季,丙处河流为枯水期,不会见到河水暴涨;丁处位于索马里半岛附近海域,索马里半岛大部分属于热带沙漠气候,不会看到茂盛的草地。

答案:1.C 2.B(二)下图为我国境内四条山脉南(S)北(N)坡冰川形态要素比值(N/S)图。

读图回答1~2题。

1.四条山脉中,北坡冰川条数多于南坡,但冰川面积小于南坡的是() A.天山B.冈底斯山C.祁连山D.喀喇昆仑山2.冈底斯山冰川形态要素比值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南坡坡度比北坡大B.南坡降水比北坡多C.南坡海拔比北坡高D.南坡光照比北坡弱解析:第1题,四条山脉中,北坡冰川条数多于南坡,冰川条数比值应大于1,冈底斯山不符合,B错;北坡冰川面积小于南坡,冰川面积比值应小于1,只有天山符合,A对,C、D错。

第2题,图示冈底斯山冰川形态要素比值中,冰川条数的比值小于1,说明北坡冰川条数少于南坡;冰川面积比值大于1,说明北坡冰川面积大于南坡。

冈底斯山位于雅鲁藏布江干流的北面,南坡受海洋暖湿气流影响大,降水多,形成的冰川数量多于北坡,但南坡气温高于背坡,冰川易融化,冰川保存的面积比北坡少,B对。

专题十四区域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参考答案)

专题十四区域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参考答案)

专题十四区域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答案流域综合开发6.白鹤滩水电站建成后,增加了水电供应,可优化能源结构,减少火电造成的污染,推进减污降碳,C正确;修建水库易诱发地质灾害,A错误;该地地势落差较大,水运条件差,水电站建成对改善航运条件作用不大,B错误;水电站建成后会影响鱼类洄游等,一定程度上会破坏生态平衡,D错误。

故选C。

【点睛】水电的修建带来的不利影响:改变了河流的径流量、汛期、枯水期等;破坏生态平衡,阻断了鱼类的溯回产卵;影响河流的流通性,降低了河流的自身净化能力,加重水污染。

7.B 8.C【解析】7.据图可知,钱陂位于低山丘陵区,此处河道较窄,河水流速较快,容易冲毁钱陂。

木兰陂位于钱陂下游,此处河道较宽,河流落差较小,水流较缓,对木兰陂的冲刷能力较弱,但易导致泥沙沉积,B项正确、C项错误;河道较宽不利于水利工程建设,A项错误;木兰破距海较近,受兴化湾海水的影响大,D项错误。

故选B。

8.宁海闸位于木兰破下游,对海水入侵起到阻挡作用,能减少海水对木兰陂的破坏,①正确;宁海闸建成后会对上游来水起到阻挡作用,这会抬升木兰陂和宁海闸之间河段的水位,从而抬升该河段地下水水位,但材料中没有地面下沉的相关信息,①①错误;宁海闸可提高木兰陂下游水位,从而降低木兰陂上下游间的水位差,降低落差,减少冲刷,①正确。

故选C。

【点睛】水利工程建设的经济效益:产生防洪、发电、航运、灌溉和旅游等综合经济效益。

9.D 10.B 11.C【解析】9.甲河流域大量引水灌溉会使地下水位升高,引起土壤次生盐碱化,①正确;下游水量减小,湿地萎缩,生态功能减弱,生物多样性减少,①正确;地表水和地下水盐度增加,①正确;河口径流量减小,引起咸潮和海水入侵,①正确;甲河流域大量引水灌溉会使蒸发增强,不会导致降水减少,①错误。

综上所述,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0.乙岛为塔斯马尼亚岛,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受盛行西风的影响,西侧风力较大,但不是西侧火灾较少的主要原因,A错误;西风影响火势,向东蔓延,所以东侧火灾面积大,而西侧受火灾影响较小,B正确;东、西侧均临近海洋,故不是西侧受森林大火影响较小的主要原因,C错误;在政府行为方面,整个岛应该是一致的,不会导致西侧受森林大火影响小,D错误。

浙江省2020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14区域差异和区域联系 教案

浙江省2020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14区域差异和区域联系 教案

专题十四 区域差异和区域联系考试内容考试要求考查方式1.区域差异(1)我国东部季风区、西北内陆干旱半干旱区、青藏高寒区的自然地理环境特点(2)我国四大地区的发展差异(3)秦岭—淮河的地理意义(4)我国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差异b b b c 选择题或非选择题形式均常出现。

以中国地图为背景分析区域之间的自然和人文特点,特别是必修Ⅰ、必修Ⅱ主干知识与中国地图整合是考试的重点2.区域联系(1)我国东西部经济合作的主要方式(2)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的方案及图示(3)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地理环境的影响(4)我国产业转移的一般规律及其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b c c d 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形式均常出现。

多以区域图文资料为背景考查区域内资源分布、经济发展特征,分析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条件和意义;以区域图为载体,考查产业转移的特点、影响因素及其影响 区域差异(以我国为例)1.我国东部季风区、西北内陆干旱半干旱区、青藏高寒区的自然地理环境特点东部季风区西北内陆干旱半干旱区青藏高寒区范围大兴安岭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青藏高原东部边缘以东的广大地区大兴安岭、贺兰山以西,昆仑山脉、祁连山脉以北的非季风区横断山脉以西,喜马拉雅山以北,昆仑山和阿尔金山以南地区地形海拔较低,包括第二级阶梯的黄土高原、四川盆地、云贵高原、横断山区,第三级阶梯的沿海广大平原和丘陵地区海拔较高,地形以高原、盆地为主,主要包括第二级阶梯的内蒙古高原、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等以高原地形为主,地势高自然地理环境特点气候夏季受海洋季风影响显著,普遍高温多雨,冬季受北方冷气流影响,大部分地区寒冷干燥。

年降水量均大于400毫米。

气温因纬度变化而变干旱少雨的温带大陆性气候,气温年较差、日较差大独特的高原气候,气温低、日较差大,降水少,太阳辐射强化,由北向南,气候逐渐变暖水文绝大部分地区属于外流区,且河湖众多,长江、黄河、珠江等大河自西向东注入海洋大部分地区属内流区,多咸水湖泊冰川广布,大江大河之源,湖泊众多植被、土壤植被以森林和森林草原为主,土壤比较肥沃自然植被东西分异明显,自东向西由草原—荒漠草原—荒漠过渡草甸植被为主,土壤贫瘠,高原边缘地区植被的垂直分布明显2.我国四大地区的发展差异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东北地区经济水平高较低较高产业结构先进制造业、高科技产业和第三产业相对发达;工业以轻型或综合型产业为主西部工业结构以重型产业为主;中部表现出一定的过渡性;农业经济占国民经济比重大重化工业为主导;工业结构以重型产业为主工业化工业化进程快,高新技术产业蓬勃发展工业化进程相对滞后,传统型工业为主体工业化进程快,传统型工业为主体城市化城市化水平高,城市密度大城市化水平低,城市密度小城市化水平较高对外开放开放时间早,程度最高,吸引外资能力最强开放时间晚,程度低,吸引外资能力弱开放时间较早,程度较高,吸引外资能力居中3.我国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意义(1)将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缩小东、西部地区的发展差异,推动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专题14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2020年高考题和高考模拟题地理分项版汇编(教师版)

专题14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2020年高考题和高考模拟题地理分项版汇编(教师版)

专题14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2020年高考真题】(2020年新高考浙江卷)【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下表为2019年我国四大地区部分指标统计表。

完成6、7题。

注:数据未包括我国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

6.甲、乙、丙、丁中代表中部地区的是()A.甲B.乙C.丙D.丁7.我国四大地区中()A.东北地区工业以先进制造业为主体B.西部地区处于低水平均衡发展状态C.中部地区的城市化水平低于东北地区D.东部地区第一产业比重高于西部地区【答案】6.B 7.C【解析】6.我国各地的社会发展具有明显的差异,根据各地的自然条件、经济基础、发展水平和对外开放程度分为东部地区、东北地区、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

一般人均GDP反映地区经济发达程度,丙地人均GDP 最高,经济最发达,应该是我国东部地区;西部地区面积广大,土地面积占全国比例达到71.6%,丁是西部地区;甲、乙地区应该为东北地区、中部地区,东北地区人口少,占全国比重低,故甲是东北地区,乙是中部地区,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7.先进制造业要依靠发达的技术作为基础,东北地区技术不发达,应该致力于老工业基地改造,产业机构多元化,先进制造业在东部地区,A错误。

西部地区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差异大,不可能均衡发展,B 错误。

东北地区地广人稀,农业生产机械化程度高,是中国著名的老工业基地,工业发展早、工业化进程快,故东北地区城市化水平高于中部,C正确。

西部地区有中国的商品棉、商品粮基地,还是特色农产品基地,东部第一产业比重低于西部地区,D错误。

故选C。

【点睛】解答此题关键是判断出表中四大地区具体名称和位置,四大地区是指我国四大经济区,而不是初中地理我国四大分区(南方、北方、西北和青藏地区),四大经济区包括东部,西部,中部和东北地区,根据第2问的选项也可以判断出来。

所以对应试题组形式的选择题,需要学会整体把握和分析问题。

27.(2020年江苏卷)【区域自然地理特征】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20浙江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强化训练:专题十四 区域差异和区域联系

2020浙江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强化训练:专题十四 区域差异和区域联系

专题强化训练下面三图中分别标注了我国的甲、乙、丙三个不同区域。

读图,回答1~3题。

1.甲区与丙区的自然景观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是()A.甲区深居内陆、降水量少B.丙区纬度较低,热量较充足C.丙区海拔高,气温低D.甲区年降水量多,获得太阳辐射少2.比较甲、乙、丙三个地区,从农业角度来看,共同点是()A.夏季热量充足,雨热同期B.地形平坦广阔,地广人稀C.农作物都有春小麦、玉米、甜菜D.土壤肥沃,黑土广布3.乙区域中的山脉为我国重要的地理界线,该山脉大致是()①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界线②暖温带和中温带界线③半干旱区和干旱区界线④水田农业与旱作农业界线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详细分析:第1题,甲、丙分别是我国黑龙江省附近和山东地区。

山东位于沿海,黑龙江距海也不远;山东纬度位置显著低于黑龙江,受夏季风影响更大,降水和热量条件都较黑龙江充足。

第2题,三个地区都位于季风气候区,故A正确。

只有黑龙江地广人稀,B错;春小麦和甜菜主要分布在中温带,山东是暖温带,C错;只有黑龙江分布有黑土,D错。

第3题,乙区域中的山脉是贺兰山,①③正确。

贺兰山位于中温带内部,②错误;④对应的分界线是秦岭—淮河一线。

答案:1.B 2.A 3.D(全国卷Ⅲ)稻谷是重要的粮食种类,粮食的充分供给和区域平衡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任务。

下图反映2014年我国不同省份的稻谷供需关系。

据此完成4~6题。

4.已不再是我国主要稻谷余粮区的是()A.黄河下游区B.长江中游区C.珠江下游区D.淮河下游区5.与安徽省相比,黑龙江省稻谷供需盈余的主要条件是()A.人均耕地多B.农业劳动力多C.复种指数高D.淡水资源丰富6.我国水稻种植重心北移会导致稻谷()A.出口数量扩大B.运输成本上升C.流通效率提高D.储存难度增加详细分析:第4题,由图可知,珠江下游区稻谷供需结余为-655~-150万t,供不应求,已不再是我国主要稻谷余粮区。

第5题,与安徽省相比,黑龙江省人均耕地多,粮食产量丰富,稻谷供需盈余。

2020新课标版高中地理总复习选择题强化增分练:练习15 区域差异与区域联系

2020新课标版高中地理总复习选择题强化增分练:练习15 区域差异与区域联系

练习15区域差异与区域联系(2018·湖州模拟)下表表示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个区域的面积和区域密度指标。

读表完成下面两题。

地区区域面积(万km2)人口密度(人/km2)规模城市密度(个/万km2)城镇用地密度(km2/千km2)城镇人口密度(人/km2)京津冀21.6 501 0.6 16.9 273长三角21.7 754 2.34 32.1 485珠三角17.9 598 1.36 25.4 390密度是指区内每平方千米的城镇人口数量。

1.表中数据表明()A.“长三角”城市化水平最高B.“珠三角”规模城市数量最多C.“珠三角”城镇用地面积最大D.京津冀区域内部城市化差异最大解析:可求出规模城市数量,应该是京津冀地区最多;区域面积乘以城镇用地密度即可求出城镇用地面积,应该是“长三角”地区最大;京津冀区域面积大,但规模城市密度较小,城镇用地密度小,所以区域内部城市化差异最大。

答案:D2.造成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地密度指标差异的主要原因是()A.区域人口规模差异B.区域内、外部交通条件差异C.区域自然条件差异D.中心城市辐射效应强弱差异解析:反映城市化水平高低最主要的标志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表中数据不能反映出来;区域面积除以规模城市密度即第(2)题,结合上题的分析可知造成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地密度指标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由规模城市密度差异导致的中心城市辐射效应强弱的差异。

答案:D(2018·山东省威海市高三模拟)河道中沙石堆积而成,称碛;用船摆渡过河,曰渡。

甲图是我国某区域图,乙图是清朝黄河碛口段干支流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3.关于甲图中引水工程叙述正确的是()A.北水南调B.沿线需逐级抽水C.带动了调出区产业集聚D.调入区人口容量可能增加解析:北方水资源短缺,南方水资源充足,南水北调,A项错误;南高北低,可以自流引水,B项错误;对调出区产业结构影响较小,C项错误;调入区水资源总量增加,人口容量可能增加,D项正确。

2020版高考浙江选考地理一轮教师备用题库:第24讲 区域联系 Word版含解析

2020版高考浙江选考地理一轮教师备用题库:第24讲 区域联系 Word版含解析

教师备用题库改革开放以来,国外跨国公司逐步加大对我国投资。

下图为长三角地区跨国公司空间布局演化示意图。

完成下面两题。

1.(2017浙江11月选考,20,2分)关于长三角地区跨国公司空间布局演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第Ⅰ阶段,地区分部布局在中心城市B.第Ⅱ阶段,子公司向周边城市迁移C.第Ⅲ阶段,公司总部迁至中心城市D.第Ⅲ阶段,地区分部集中于中心城市答案 B 本题考查产业转移的过程。

示意图显示第Ⅰ阶段,跨国公司尚未在我国设立地区分部;第Ⅱ阶段,在我国设立地区分部,子公司开始向周边城市迁移,并在中心城市设立研发中心;第Ⅲ阶段,公司总部仍设立于国外,中心城市的研发中心增加,周边城市不仅子公司数量增加,个别城市还设立地区分部。

故正确答案为B。

2.(2017浙江11月选考,21,2分)第Ⅱ、Ⅲ阶段跨国公司在中心城市设立研发中心,主要影响因素是( )A.土地、科技B.科技、市场C.市场、政策D.政策、土地答案 B 本题考查产业转移的影响因素。

示意图显示在第Ⅱ、Ⅲ阶段,中心城市的政策影响并不是最强(尤其是第Ⅲ阶段),故政策因素并不是其主要影响因素;研发中心属于技术密集型产业,土地价格等因素影响较小;研发中心的设立,还有一个主要目的便是及时掌握市场信息。

故正确答案为B。

读图文材料,回答下面两题。

随着全球化发展,中国纺织服装产品大量进入国际市场。

上图显示了我国省级行政区1987—2010年纺织服装业总产值占全国该产业的份额及2010年职工年平均工资。

3.(2017天津文综,4,4分)据上图判断,下列省级行政区纺织服装业发展变化特征与原因的正确组合是( )A.京津沪产业份额下降——产业结构优化调整B.福建产业份额增长快——原有工业基础雄厚C.苏浙产业份额逐年递增——本地市场需求旺D.新疆产业份额历年较低——纺织业原料短缺答案 A 本题考查工业区位及区域经济发展。

读图可知,京津沪产业份额下降,主要原因是三地作为中国的直辖市,经济发展水平高,因产业升级,纺织服装业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迁出京津沪地区,A项正确;福建产业份额增长快,应该是改革开放后外向型经济的发展所致,B项错误;读图知苏浙产业份额并不是逐年递增的,2002—2010年有所下降,C项错误;新疆产业份额历年较低,且有下降趋势,但新疆作为中国的主要牧场以及长绒棉基地,原料并不短缺,应该是受技术、市场的限制所致,D项错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十四区域差异和区域联系专题强化训练下面三图中分别标注了我国的甲、乙、丙三个不同区域。

读图,回答1~3题。

1.甲区与丙区的自然景观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甲区深居内陆、降水量少B.丙区纬度较低,热量较充足C.丙区海拔高,气温低D.甲区年降水量多,获得太阳辐射少2.比较甲、乙、丙三个地区,从农业角度来看,共同点是( )A.夏季热量充足,雨热同期B.地形平坦广阔,地广人稀C.农作物都有春小麦、玉米、甜菜D.土壤肥沃,黑土广布3.乙区域中的山脉为我国重要的地理界线,该山脉大致是( )①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界线②暖温带和中温带界线③半干旱区和干旱区界线④水田农业与旱作农业界线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解析:第1题,甲、丙分别是我国黑龙江省附近和山东地区。

山东位于沿海,黑龙江距海也不远;山东纬度位置显著低于黑龙江,受夏季风影响更大,降水和热量条件都较黑龙江充足。

第2题,三个地区都位于季风气候区,故A正确。

只有黑龙江地广人稀,B错;春小麦和甜菜主要分布在中温带,山东是暖温带,C错;只有黑龙江分布有黑土,D错。

第3题,乙区域中的山脉是贺兰山,①③正确。

贺兰山位于中温带内部,②错误;④对应的分界线是秦岭—淮河一线。

答案:1.B 2.A 3.D(全国卷Ⅲ)稻谷是重要的粮食种类,粮食的充分供给和区域平衡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任务。

下图反映2014年我国不同省份的稻谷供需关系。

据此完成4~6题。

4.已不再是我国主要稻谷余粮区的是( )A.黄河下游区B.长江中游区C.珠江下游区D.淮河下游区5.与安徽省相比,黑龙江省稻谷供需盈余的主要条件是( )A.人均耕地多B.农业劳动力多C.复种指数高D.淡水资源丰富6.我国水稻种植重心北移会导致稻谷( )A.出口数量扩大B.运输成本上升C.流通效率提高D.储存难度增加解析:第4题,由图可知,珠江下游区稻谷供需结余为-655~-150万t,供不应求,已不再是我国主要稻谷余粮区。

第5题,与安徽省相比,黑龙江省人均耕地多,粮食产量丰富,稻谷供需盈余。

黑龙江省的劳动力较安徽省少,复种指数较安徽省低,淡水资源不如安徽省丰富。

第6题,水稻是南方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水稻种植重心北移会导致南方水稻产区产量减少;南方地区人口稠密,粮食需求量大,需要从北方调运大米,造成稻谷运输成本上升。

答案:4.C 5.A 6.B下表为2016年我国大数据产业(指对数据进行生产、采集、存储、加工和服务为主的相关产业)指数排名前10名的省市。

完成7~8题。

省(市) 产业指数省(市) 产业指数北京78.22 广东74.72上海69.14 江苏66.13浙江64.48 山东60.12贵州57.73 重庆54.65福建54.35 四川54.287.我国大数据产业发展水平最高的地区是( )A.东北地区B.东部地区C.中部地区D.西部地区8.与上海市相比,贵州省发展大数据产业的优势主要有( )①生态优势②能源优势③交通优势④人才优势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解析:第7题,据表中数据可知,北京、广东、上海等的产业指数高,发展水平高,对应东部地区。

第8题,与上海相比,贵州省的优势是生态和能源。

答案:7.B 8.A滇中引水工程是云南省金沙江跨区域调水工程,该工程以迪庆藏族自治州德钦县金沙江奔子栏河段为取水水源,受水区主要包括丽江、大理、楚雄、昆明、玉溪、红河6个州市的30个县区。

下图为滇中引水工程路线示意图。

据此完成9~10题。

9.云南省实施金沙江跨区域调水工程的地理背景是( )A.滇中地区降水多且时空分布均匀,水土资源匹配好B.金沙江径流量小,季节变化幅度较小C.滇中地区是人口最集中、经济最活跃的区域D.沿线地势较高,工程难度大,需要逐级提水10.实施金沙江跨区域调水工程的主要影响是( )①可以缓解滇中地区缺水现状,增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保障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②滇中地区水土流失加剧,土壤肥力下降,农作物减产③滇中引水工程造成长江中下游径流量减少,导致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发电量减少④有利于维护西南边疆稳定,增强民族团结,缩小东西部差距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解析:第9题,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是不同地区资源的供需状况不平衡。

滇中地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季节变化较大,A项错误;金沙江作为水源调出区,水量较大,又位于季风气候区,流量季节变化也比较大,B项错误;以昆明为中心的滇中地区,人口密集,经济活跃,对水资源的需求量大,C项正确;从河流流向可知,引水线路基本上顺河流而下,工程难度不大,D项错误。

第10题,由于滇中经济发展水平高,对水资源需求量大,所以实施金沙江跨区域调水工程后可以缓解滇中地区缺水现状,增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①正确;水土流失主要是由植被破坏导致的,金沙江跨区域调水不会使水土流失加剧,且由于水资源得到补充,当地农业生产条件得到改善,农作物应该增收,②错误;金沙江调水取水处距离长江中下游地区较远,且长江支流众多,流域内降水丰富,所以该调水工程对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径流量影响不大,③错误;西南地区为我国少数民族聚集区,实施金沙江跨区域调水工程后,有利于维护西南边疆稳定,增强民族团结,缩小东西部差距,④正确。

故选C项。

答案:9.C 10.C2018年春节过后,浙江各地企业又开始面临“招工难”。

为了健康持续发展,近5年来,浙江省累计将478个投资额达2 000万元以上的项目转移至赣北九江市。

据此完成11~12题。

11.浙江省企业当前最需要采取的措施是( )A.压缩企业规模,加快企业整合B.降低劳动力报酬,减少成本支出C.开展技术创新,实现产业升级D.引进国外劳动力,增加劳动力数量12.关于浙江省产业转移的叙述,正确的是( )A.对于迁入地而言,一定会产生严重的环境污染B.对于迁出地来说,会带来严重的劳动力过剩现象C.缩短迁入地产业升级的时间,加快工业化速度D.缩短了迁出地产业升级的时间,促进了农民工的就业解析:第11题,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浙江省面临“招工难”的问题。

由材料“为了健康持续发展,近5年来,浙江省累计将478个投资额达2 000万元以上的项目转移至赣北九江市”可知,浙江省在进行产业转移,将劳动密集型的企业转移到九江。

因此浙江省企业当前最需要采取的措施是开展技术创新,优化产业结构,实现产业升级。

第12题,对于迁入地而言,可能会产生一定的环境污染,但不能说一定会,A项错误;对于迁出地来说,由于外迁企业主要是劳动密集型的企业,企业迁出,外来务工人员也就跟着迁出,不会给当地带来严重的劳动力过剩现象,B项错误;产业转移能缩短迁入地产业升级的时间,加快工业化速度,C项正确;产业转移能缩短迁出地产业升级的时间,产业升级后以技术密集型产业为主,需要的农民工数量减少,不利于农民工的就业,D项错误。

答案:11.C 12.C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为解决城市问题、协调京津冀发展,北京加快了产业和人口向河北、天津转移。

材料二图1为2011年辽、吉、黑三省和全国单位地区生产总值(GDP)能耗(能源消费总量/地区生产总值)图。

图2为我国某区域冬季某时刻海平面等压线(单位:hPa)分布图。

(1)北京此时的风向是________,该季节的气候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

(2)从区域发展阶段看,北京处于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

在该阶段,三次产业中增长速度最快、产值比重最高的是________,区域发展的主导力量是________。

(3)与全国相比,辽、吉、黑三省的单位GDP能耗的共同特点是__________,这和三省的产业结构偏重于__________有关。

(4)北京产业和人口的外迁,反映出城市化进程所处的阶段是__________阶段。

(5)与河北相比,天津作为北京产业转入地的优势条件有哪些?答案:(1)西北(偏北) 寒冷干燥(2)第三产业高科技(3)较高(高于全国) 重工业(4)逆城市化(5)技术水平高;对外开放程度高;基础设施较齐全;海运便利;与北京联系紧密。

14.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合肥经济开发区不仅成为中西部地区名副其实的领跑者,而且也成为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典范。

家电、汽车、装备制造及快速消费品四大支柱产业支撑了合肥经济开发区的发展。

材料二图甲表示产业典型产品周期示意图,图乙表示产品生产环节的价值链示意图,又称“微笑曲线”图。

(1)分析合肥经济开发区承接产业转移的区位优势。

(2)家电、汽车、装备制造及快速消费品四大支柱产业支撑了合肥经济开发区的发展。

结合材料二,分析合肥在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3)合肥经济开发区也是“中西部最大的日资企业集聚地”。

试分析产业转移对该区域发展的影响。

解析:(1)分析承接产业转移的区位优势可以从劳动力(数量、质量和价格)、地价、交通条件、市场、政策、基础设施等方面作答。

(2)材料二给出的是产业典型产品周期示意图和产品生产环节的价值链示意图,读这两幅图可知,在产品生产环节中以加工环节利润最低,而支撑该地区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几乎均为劳动密集型产业,在价值链上处于不利地位。

除此之外,引进产业过程中还要注意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

(3)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区域协调发展,区域地理环境的改变以及劳动力的空间分布四个方面。

答案:(1)地理位置优越,位于南北方交界处,市场广阔;水陆交通便利;劳动力资源丰富,工资水平较低;基础设施完善,工业基础相对较好;政策支持。

(2)制定承接产业转移的门槛,重视环境保护,防止增加新的污染源;着力推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全面提升产业竞争力;强化科技支撑,注重提高技术创新和技术消化能力,引进增长期或者成熟期的产业;尽量承接附加值较高的产业;坚持可持续发展,把节约资源放在首位。

(3)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缩短产业升级时间,促进工业化进程;增加就业,促进经济发展;改变区域地理景观,促进城市化发展;可能会带来环境污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