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原理整理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必须遵循规律,不能违背规律。我们要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寒来暑往,四季更替。“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鸿雁出塞北,举止万余里。冬季食南稻,春日复北翔。”“天地之变,寒暑风雨,水旱螟蝗,率皆有法“(沈括)
重视正确意识的指导作用
落实科学发展观;重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指导作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有信路路畅通,无信步步难行” “有志者,事竟成” “满招损,谦受益”、“人定胜天”、“事在人为”、“心灵手巧”等
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的反映的客观实在。①物质与意识辩证统一②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于物质有能动作用③正确的意识对物质发展促进作用④错误的意识对事物发展起阻碍作用
反对形而上学、反对相对主义、反对诡辩论。
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
“刻舟求剑” “守株待兔”
原理或观点的名称
原理或观点的基本内容
方法论
举例应用
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
(规律的客观性、普遍性)
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本身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规律是普遍的,事物在运动变化发展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规律是客观的,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人们既不能创造规律,也不能改变或消灭规律,但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
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
①物质和运动不可分离。②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运动是物质固有的属性,是其存在方式③物质是运动的主体。
反对唯心主义,反对(静止地看问题)形而上学
北斗星的位置改变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①任何事物都是运动和相对静止的辩证统一,动中有静,静中有动②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③静止是运动的相对稳定和暂时平衡的特殊状态。
气者,理之所依也;子不语怪、力、乱、神
物质决定意识原理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能动反映。
想问题、办事情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掩耳盗铃” “画饼充饥”、“望梅止渴”、“郑人买履”、“削足适履”等
意识具有能动作用原理
①意识有能动地认识世界的能力与作用②意识有能动地改造世界的能力与作用③正确的意识对事物发展起促进作用④错误的意识对事物发展起阻碍作用
分类
原理或观点的名称
原理或观点的基本内容
方法论
举例应用
第
四
|
五
课
辩
证
唯
物
论
第
四
|
五
课
辩
证
唯
物
论
第
六
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
认
识
论
第
六
课
认
识
论Baidu Nhomakorabea
第
六
课
认
识
论
世界的物质性原理
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統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整个世界是一个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
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
认识反作用于实践:科学的、正确的理论对实践具有推动作用,否则相反。
(1)要重视参加实践,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⑵要重视发挥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坚持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的首要的基本观点)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不打不相识” “一次性塑料袋被评为20世纪最糟糕的发明的演变”
要求我们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爱迪生发明电灯(认识具有反复性)
关于热的本质的认识:从热素说到热运动说(认识具有无限性)
认识是不断扩展、深化和向前推移
①任何一个具体的认识只是对世界一个层次上的认识、一个方面的认识、一个发展阶段上的认识。而世界在空间和实践上是无限的,因此,对整个世界的认识而言,人的认识活动没有也不可能结束,人们应当在实践基础上不断深化认识,扩展认识,把认识向前推移。②从深度上讲,人们的认识需要逐步深化。复杂事物包含若干层次,整个世界的层次是无限的;由于实践等条件的限制,人们的每一正确认识在深度上总是有限的。认识是一个由浅入深、由比较深刻到更为深刻的过程。③从广度上讲,人们的认识应当不断扩展。人们对客观事物的具体认识在广度上总是有局限性的。不同类型的事物、不同领域的事物各有其本质与规律。整个世界在广度上是无限的。人们应当不断地扩展认识,以便在更广阔的领域内,或者掌握新类型、新事物的本质与规律,或者以更抽象的形式反映更关阔领域各种事物的共同的本质与规律。
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理论与实践是辩证统一的关系:①实践是理论的基础,理论的产生、发展、受检验及归宿都离不开实践;②理论对实践具有反作用,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应用
原理或观点的名称
原理或观点的基本内容
方法论
举例应用
认识过程的特点原理
(认识过程的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
⑴认识具有反复性。由于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这就决定了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⑵认识具有无限性。认识的对象是无限变化着的物质世界,作为认识的主体的人类是世代延续的,作为认识基础的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因此,人类的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⑶认识具有上升性。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真理永远不会停止前进的步伐,它在发展中不断地超越自身。但是,那些经过实践反复检验的、已经确定的真理并没有被推翻,而是不断地向前发展。
“劈柴不照纹,累死劈柴人”“揠苗助长”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高产”,“人的理性为自然立法”“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认识事物运动规律的过程
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
实践的含义、特点与三种基本形式
含义:人们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
特点:①客观的、物质的活动②自觉的、能动的活动③社会的、历史的活动
形式:生产实践、调整和变革社会关系的实践、科学实验
坚持实践的观点
获得认识的两条途径:直接经验(即参加社会实践)和间接经验(即学习书本知识)“理论是灰色的,生活之树常青。”“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实践决定认识:①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③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
①尊重客观规律,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辩证统一的②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③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规律的必要条件。
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结合起来。
“不依规矩,不成方圆”“审时度势”
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量力而行,尽力而为;把革命精神同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寒来暑往,四季更替。“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鸿雁出塞北,举止万余里。冬季食南稻,春日复北翔。”“天地之变,寒暑风雨,水旱螟蝗,率皆有法“(沈括)
重视正确意识的指导作用
落实科学发展观;重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指导作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有信路路畅通,无信步步难行” “有志者,事竟成” “满招损,谦受益”、“人定胜天”、“事在人为”、“心灵手巧”等
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的反映的客观实在。①物质与意识辩证统一②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于物质有能动作用③正确的意识对物质发展促进作用④错误的意识对事物发展起阻碍作用
反对形而上学、反对相对主义、反对诡辩论。
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
“刻舟求剑” “守株待兔”
原理或观点的名称
原理或观点的基本内容
方法论
举例应用
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
(规律的客观性、普遍性)
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本身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规律是普遍的,事物在运动变化发展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规律是客观的,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人们既不能创造规律,也不能改变或消灭规律,但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
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
①物质和运动不可分离。②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运动是物质固有的属性,是其存在方式③物质是运动的主体。
反对唯心主义,反对(静止地看问题)形而上学
北斗星的位置改变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①任何事物都是运动和相对静止的辩证统一,动中有静,静中有动②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③静止是运动的相对稳定和暂时平衡的特殊状态。
气者,理之所依也;子不语怪、力、乱、神
物质决定意识原理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能动反映。
想问题、办事情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掩耳盗铃” “画饼充饥”、“望梅止渴”、“郑人买履”、“削足适履”等
意识具有能动作用原理
①意识有能动地认识世界的能力与作用②意识有能动地改造世界的能力与作用③正确的意识对事物发展起促进作用④错误的意识对事物发展起阻碍作用
分类
原理或观点的名称
原理或观点的基本内容
方法论
举例应用
第
四
|
五
课
辩
证
唯
物
论
第
四
|
五
课
辩
证
唯
物
论
第
六
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
认
识
论
第
六
课
认
识
论Baidu Nhomakorabea
第
六
课
认
识
论
世界的物质性原理
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統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整个世界是一个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
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
认识反作用于实践:科学的、正确的理论对实践具有推动作用,否则相反。
(1)要重视参加实践,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⑵要重视发挥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坚持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的首要的基本观点)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不打不相识” “一次性塑料袋被评为20世纪最糟糕的发明的演变”
要求我们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爱迪生发明电灯(认识具有反复性)
关于热的本质的认识:从热素说到热运动说(认识具有无限性)
认识是不断扩展、深化和向前推移
①任何一个具体的认识只是对世界一个层次上的认识、一个方面的认识、一个发展阶段上的认识。而世界在空间和实践上是无限的,因此,对整个世界的认识而言,人的认识活动没有也不可能结束,人们应当在实践基础上不断深化认识,扩展认识,把认识向前推移。②从深度上讲,人们的认识需要逐步深化。复杂事物包含若干层次,整个世界的层次是无限的;由于实践等条件的限制,人们的每一正确认识在深度上总是有限的。认识是一个由浅入深、由比较深刻到更为深刻的过程。③从广度上讲,人们的认识应当不断扩展。人们对客观事物的具体认识在广度上总是有局限性的。不同类型的事物、不同领域的事物各有其本质与规律。整个世界在广度上是无限的。人们应当不断地扩展认识,以便在更广阔的领域内,或者掌握新类型、新事物的本质与规律,或者以更抽象的形式反映更关阔领域各种事物的共同的本质与规律。
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理论与实践是辩证统一的关系:①实践是理论的基础,理论的产生、发展、受检验及归宿都离不开实践;②理论对实践具有反作用,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应用
原理或观点的名称
原理或观点的基本内容
方法论
举例应用
认识过程的特点原理
(认识过程的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
⑴认识具有反复性。由于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这就决定了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⑵认识具有无限性。认识的对象是无限变化着的物质世界,作为认识的主体的人类是世代延续的,作为认识基础的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因此,人类的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⑶认识具有上升性。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真理永远不会停止前进的步伐,它在发展中不断地超越自身。但是,那些经过实践反复检验的、已经确定的真理并没有被推翻,而是不断地向前发展。
“劈柴不照纹,累死劈柴人”“揠苗助长”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高产”,“人的理性为自然立法”“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认识事物运动规律的过程
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
实践的含义、特点与三种基本形式
含义:人们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
特点:①客观的、物质的活动②自觉的、能动的活动③社会的、历史的活动
形式:生产实践、调整和变革社会关系的实践、科学实验
坚持实践的观点
获得认识的两条途径:直接经验(即参加社会实践)和间接经验(即学习书本知识)“理论是灰色的,生活之树常青。”“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实践决定认识:①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③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
①尊重客观规律,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辩证统一的②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③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规律的必要条件。
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结合起来。
“不依规矩,不成方圆”“审时度势”
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量力而行,尽力而为;把革命精神同科学态度结合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