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高中生物苏教版必修二课件:第四章(付,165页)
合集下载
新教材苏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第四章生物的进化 精品教学课件

2.拓展探究:某同学认为“在自然选择学说中,变异的方向和自然选择的方向是 一致的”,该同学的观点正确吗?说出你的理由。(科学思维) 提示:不正确。在自然选择之前,生物中存在多种变异,有有利的也有不利的,自 然选择选择有利变异,淘汰不利变异。
【典例探究】 达尔文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的生物进化论使人们认识到,原来自然界的万
【类题精练】 在超市中无公害蔬菜很多,也很受市民的欢迎。这些无公害蔬菜在生产中,不使 用农药、杀虫剂和化肥等。假如在蔬菜的生产中长期使用某种杀虫剂,其结果 是 () A.杀虫剂诱发了害虫抗药性基因的产生,使害虫的抗药性增强 B.杀虫剂对害虫具有选择作用,使抗药性害虫的数量增加 C.杀虫剂能诱导害虫分解药物的基因大量表达 D.害虫全部消失,最终导致某些害虫的物种灭绝
【解题思维】解答本题需突破以下两个关键点:
【解析】选C。长颈鹿长脖子的出现不是环境引起的,而是种群内本来就存在长 脖子的变异,环境仅仅起到了选择的作用,A错误;某些器官由于经常使用而发达, 并且遗传给下一代,这是拉马克“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的观点,B错误; 猎豹和斑马相互选择,生存下来的类型经过一代代的积累,结果发展成为具有各 自特征的种群,这符合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观点,C正确;盲螈因长期不用眼睛 而失去视觉是拉马克“用进废退”的观点,D错误。
③秦岭地区所有金丝猴的全部基因构成基因库。 ( √)
【问·答】——教材二次开发 教材“积极思维”: 个体生育能力相同的种群在没有迁入和迁出,不考虑致死,不考虑突变的情况下, 自交后代中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都会变化吗? 提示: 基因型频率会变化(杂合子所占的比例减少),基因频率不会变化。例如: 一个基因型为Aa的豌豆种群,此时A基因的频率为1/2,若此种群自交,得到的F1 中,AA∶Aa∶aa=1∶2∶1,F1中A的基因频率仍然为1/2。
高一生物苏教版必修二课件:第四章_第四节_第一讲_基因突变

二、基因突变的原因和特点 1.癌变的原因是由于细胞内抑癌基因和原癌基 因发生突变,癌细胞的特点之一是能进行无限增殖, 医学上通常使用一定量的化学药剂对癌症病人进行 化疗。另一方面接受化疗后的病人身体非常虚弱。 结合基因突变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化疗能够治疗癌症的原理是什么? 提示:化疗的作用是通过一定量的化学药剂干扰癌 细胞进行 DNA 复制,从而抑制其分裂的能力,或者杀 死癌细胞。
(4)突变发生在 DNA 分子中没有遗传效应的片段,不会 改变生物性状。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二、基因突变的特点及意义 1.基因突变的原因、结果、特点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2.基因突变对后代性状的影响 (1)基因突变若发生在体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突 变可通过无性生殖传给后代,但不会通过有性生殖传 给后代。 (2)基因突变若发生在精子或卵细胞形成的减数 分裂过程中,突变可能通过有性生殖传给后代。 (3)生殖细胞的突变频率一般比体细胞的突变频 率高,这是因为生殖细胞在减数分裂时对外界环境变 化更加敏感。
5.基因突变一般具有发生频率低、方向不确 定和随机发生等特征。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1.有关基因突变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不同基因突变的频率是相同的 B.基因突变的方向是由环境决定的 C.一个基因可以向多个方向突变 D.细胞分裂的中期不发生基因突变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解析: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一个基因可以向多 个不同方向突变;突变由环境因素诱导,但其不决定基 因突变的方向;突变是随机的,多发生在间期 DNA 分子 复制时,但在其他时期也可能发生。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课堂归纳]————————
[网络构建]
填充:①增添、缺失或改变
②随机性
苏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四章第四节基因突变(共21张PPT)

1、DNA复制时(有丝分裂的间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
2、外因(自然或人为的诱发突变) 1.物理因素:紫外线,X射线及其他辐射 例如:太空椒,皮肤癌等 2.化学因素:亚硝酸,碱基类似物等 3.生物因素:某些病毒 特别提醒: 我们应该保护环境,远离这些因 素, 养成 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
• 内因(自发突变) DNA复制时偶尔发生错误
【问题1】镰刀型贫血症病人的红细胞和正常人的红细胞 为什么不一样? 【问题2】镰刀型贫血症病人血红蛋白中的谷氨酸为什么 (怎么样)被缬氨酸取代? 【问题3】镰刀型贫血症发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直接原 因是什么?
病因分析
蛋白质
氨基酸
正常 谷氨酸
异常 缬氨酸
RNA
GAA
GUA
C T T 替换 C A T
DNA
GAA
GTA
DNA的碱基对发生了替换
合作探究一:
【问题1】镰刀型贫血症病人的红细胞和正常人的红细胞 为什么不一样? 【问题2】镰刀型贫血症病人血红蛋白中的谷氨酸为什么 (怎么样)被缬氨酸取代? 【问题3】镰刀型贫血症发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直接原 因是什么?
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发病的直接原因是合成血红蛋 白的谷氨酸变成了缬氨酸;
上述变异性状的后代 为何仍然是蓝紫色花呢?
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
蓝紫色花的 后代仍是蓝紫色
变异 的类型
生物变异的类型
不遗传的变异:
仅仅由环境不同引起,遗传物质没有改变,不 能进一步遗传给后代。
基因突变
遗传的变异: 基因重组
染色体变异
一、基因突变
(一)基因突变的实例 1910年,赫里克医生的诊所来了一位黑人病人,病人脸色
后
mRNA:-AUG-GGA-UAU-CCU-CGG-GUA-
2、外因(自然或人为的诱发突变) 1.物理因素:紫外线,X射线及其他辐射 例如:太空椒,皮肤癌等 2.化学因素:亚硝酸,碱基类似物等 3.生物因素:某些病毒 特别提醒: 我们应该保护环境,远离这些因 素, 养成 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
• 内因(自发突变) DNA复制时偶尔发生错误
【问题1】镰刀型贫血症病人的红细胞和正常人的红细胞 为什么不一样? 【问题2】镰刀型贫血症病人血红蛋白中的谷氨酸为什么 (怎么样)被缬氨酸取代? 【问题3】镰刀型贫血症发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直接原 因是什么?
病因分析
蛋白质
氨基酸
正常 谷氨酸
异常 缬氨酸
RNA
GAA
GUA
C T T 替换 C A T
DNA
GAA
GTA
DNA的碱基对发生了替换
合作探究一:
【问题1】镰刀型贫血症病人的红细胞和正常人的红细胞 为什么不一样? 【问题2】镰刀型贫血症病人血红蛋白中的谷氨酸为什么 (怎么样)被缬氨酸取代? 【问题3】镰刀型贫血症发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直接原 因是什么?
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发病的直接原因是合成血红蛋 白的谷氨酸变成了缬氨酸;
上述变异性状的后代 为何仍然是蓝紫色花呢?
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
蓝紫色花的 后代仍是蓝紫色
变异 的类型
生物变异的类型
不遗传的变异:
仅仅由环境不同引起,遗传物质没有改变,不 能进一步遗传给后代。
基因突变
遗传的变异: 基因重组
染色体变异
一、基因突变
(一)基因突变的实例 1910年,赫里克医生的诊所来了一位黑人病人,病人脸色
后
mRNA:-AUG-GGA-UAU-CCU-CGG-GUA-
苏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四章第四节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共20张PPT)

基因是DNA上的片段,而DNA 位于染色体上,所以讨论基因的行 为,归根到底就是讨论染色体的行 为。
1、等位基因和非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何处? 2、重新组合发生在什么时期? 3、什么基因会进行重新组合? 4、基因重新组合产生什么样的结果?
①基因的自由组合: 非同源染色体上 的非等位基因的组合.
②基因的互换: 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 染色体之间发生局部互换.
碱基对改变一定会导致生物的性状发生改变吗?
红细胞 圆饼状 镰刀状 圆饼状
蛋白质
正常
氨基酸 谷氨酸
mRNA GAA
DNA
CTT GAA
异常
正常
缬氨酸 谷氨酸
GUA
CAT GTA
GAG
CT C GAG
袁隆平在培育“超级水稻”时,对各种不同 品种的植株进行了筛选,选取各品种中的优良性 状进行杂交,例如,将高杆抗病品种与野生矮杆 不抗病品种进行重组,获取了矮杆抗病的新品种。 这种性状是亲代不具有的,新性状的出现进一步 增强“超级水稻”的竞争力。
蝇)中最先诱发了突变。
物理因素
1928年L. J. 斯塔德勒用X射线在植物(玉米)
中最先诱发了突变。
2、1942年C. 奥尔巴克首次使用了化学诱变 化学因素
剂,用氮芥诱发了果蝇的突变。
3、1943年卢里亚等最早在大肠杆菌中证明 对噬菌体抗性的出现是基因突变的结果。
生物因素
基因突变的特征
• 资料一:无论是低等生物、还是高等动植物以及人,
2、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下列 关于基因突变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基因突变在自然界中普遍存在 B.基因突变的方向是不确定的 C.基因突变是随机发生的 D.基因突变对生物自身都有害
苏教版高中生物学必修2精品课件 第四章 生物的进化 第二节 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是进化的结果 (2)

例1 [2023·江苏连云港高一期末](多选)自生命诞生以来,生命经历了漫长的进化过程。 下列有关进化证据的叙述,正确的是( ACD ) A.大量的化石证据表明生物是由原始的共同祖先逐渐进化而来的 B.比较同源器官的形态和结构不能成为生物是否有共同祖先的证据 C.脊椎动物在胚胎发育早期有彼此相似的阶段支持了他们有共同祖先的观点 D.几乎所有生物共用一套遗传密码能为生物有共同祖先这一论点提供支持
对__细__胞__代__谢__等方面的研究。例如,细 胞呼吸方式多为细胞有氧呼吸或细胞
无氧呼吸
分子生物学
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对不同生物
的生物大分子进行组成分析,或 利用__分__子__杂__交__方__法__
几乎所有生物都共用__一__套__遗__传__密__码__, 遗传信息的传递都__遵__循__中__心__法__则__
2. 生物的进化导致了生物物种的多样性 (1) 五界系统进化树
真菌界
原生生物界 原核生物界
多种多样 长期进化
物种
共同的祖先
原生
植物
病毒
动物 真菌界
(2) 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生物的__物__种__多样性和__遗__传__多样性,以及 由这些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所构成的__生__态__系__统__多样性。
(3) 协同进化 ① 概念:不同__物__种__之间、__生__物__与__无__机__环__境__之间,在__相__互__影__响__中不断进化和发展, 这被称为协同进化或共同进化。 ② 任何一个物种都不是单独进化的。协同进化的现象在自然界__普__遍__存在。彼此关系 密切的生物,如绿色开花植物和传粉动物、寄生虫和寄主、捕食者和被捕食者,双方相互 选择,协同进化,能更好地适应生存环境。
苏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四章第三节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共26张PPT)

料: 20种氨基酸
的 转运工具:tRNA
翻 译
碱基配对方式:A-U U- A G-C C- G 产 物:多肽链(蛋白质)
核糖体
mRNA
g
二、遗传信息的翻译
概念:
游离在细胞质中的各种氨基酸,以mRNA为 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序列的蛋白质
4种碱基
20种氨基酸
思考:
假设1个碱基决定1个氨基酸就只能决定 4
位点1
位点2
甲硫 氨酸
天冬
异亮氨酸 ……
氨酸
CU A UAG A U G G A U A U C ……U A A
位点1
位点2
转录与翻译的比较
转录
翻译
场所
细胞核(主要)
细胞质
模板 原料
DNA的一条链 4种核糖核苷酸
mRNA 20种氨基酸
碱基配对 A-U T- A C- G G-C A-U U-A G-C C-G
的相应碱基为: C
A.GCA B.CGA C.GCT D.CGT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 哪些内容?
核孔
DNA mRNA
细胞质 mRNA
蛋白质
RNA与DNA结构的比较
RNA的结构
DNA的结构
P
核糖
A
AT
P 核糖
G
TA
P 核糖
C
GC
P 核糖
U
CG
z
产物
RNA
蛋白质
课堂反馈
根据蛋白质合成中遗传信息传递的过程,在下 面表格的空白处填入相应的字母:
G DNA双链
C
A
C
G
T
信使RNA
G
C
A
苏教版高中生物学必修2精品课件 第四章 生物的进化 第二节 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是进化的结果 (3)

提示 (1)捕食者吃掉的大多是被捕食者中的老弱病残的个体,客观上起到 促进被捕食者种群进化的作用。有狼群的地区,羚羊在躲避捕食者追捕的 过程中,肌肉发达、动作敏捷的个体更容易存活下来。 (2)捕食者一般不会将所有的猎物都吃掉,否则自己也无法生存。 (3)各种昆虫的口器不同,只有具有细长口器的昆虫才能吸食到这种兰花的 花蜜,被选择保留下来,而被保留下来的这种昆虫又能够为这种兰花传粉, 使这种兰花种族得以延续,正是这种相互选择促进了生物协同进化。 (4)说明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也是相互影响的。
2.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和生物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A ) A.细菌在接触青霉素后会产生抗药性的突变个体,青霉素的选择作用使其 生存 B.蜂鸟细长的喙与倒挂金钟的筒状花萼是它们长期协同进化形成的相互 适应特征 C.生物多样性的形成过程,不能说是新物种不断形成的过程 D.自然选择能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
解析 题干中四种生物DNA的相似度很高,很可能具有共同祖先,A项不合理; 不同生物的DNA差异的大小揭示了它们在进化史上出现的顺序,B项不合 理;人类与黑猩猩的某同源DNA差异百分比是0.99%,而碱基进化速率为 1%/百万年,通过计算可知人与黑猩猩的DNA差异经历了约99万年的积 累,C项合理;通过比较各物种与人类某同源DNA的相似度可知,人类与大猩 猩的亲缘关系比大猩猩与非洲猴的亲缘关系近得多,D项不合理。
知识点二 生物进化导致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
1.分歧进化:由一个 原始物种 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因适应不同的环境 而向 不同 的方向进化,逐渐形成 新物种 的方式,称为分歧进化,也 可以称为 趋异进化 。 2.趋同进化:由于 相似或相同 的生活环境,一些不同种类的生物在
自然选择 下出现形态结构向着 同一方向 进化的方式,称为趋同进 化。
苏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四章第一节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共23张PPT)

噬菌体是什么?它是如何侵染细菌的?
作为科学实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这一实验应该 怎样操作?
噬菌体
噬菌体主要由DNA和蛋白质两种物质组成!结构特简单! 它没有细胞结构,营寄生生活,必须依靠宿主(细菌)才 能生存。
概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
括
:
一
吸
二
注
三
合
成
,
组
装
释
放
再
侵
染
对噬菌体侵染细菌过程的思考
1、从过程看,释放的子代噬菌体是否遗传了亲代噬菌体的 特性?起关键作用的物质是什么? 2、子代噬菌体合成的“控制模板”是什么?原料是什么? 场所在哪里?需要酶和ATP吗?来源于哪里?
(1)被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含有“转化因子”,能使R 型菌转化为S型活菌。
(2)这种性状的转化是可以遗传的。
格里菲思仅推论: 被加热杀死S型细菌中含有“转化因子”。该实验
还不能证明遗传物质是什么!
例1、(2013小高考)1928年,格里菲思利用小鼠为实验 材料,进行了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其中所用的R型活 细菌无毒性,S型活细菌有毒性。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注射R型活细菌,小鼠死亡 B.注射S型活细菌,小鼠死亡 C.注射加热后杀死的S型细菌,小鼠死亡 D.R型活细菌与加热后杀死的S型细菌混合后注射,小鼠 不死亡
可见,对噬菌体间接实现标记,不可直接标记!
改用CHO的同位素对噬菌体进行标记是否可行?
问题探讨:
1、保温、搅拌的目的分别是什么?
2、如果保温时间控制不好(过长或过短)会对实验 结果产生怎样的影响?同理,不搅拌过不彻底对实验 结果又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实验过程及结果:
分组
结果
作为科学实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这一实验应该 怎样操作?
噬菌体
噬菌体主要由DNA和蛋白质两种物质组成!结构特简单! 它没有细胞结构,营寄生生活,必须依靠宿主(细菌)才 能生存。
概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
括
:
一
吸
二
注
三
合
成
,
组
装
释
放
再
侵
染
对噬菌体侵染细菌过程的思考
1、从过程看,释放的子代噬菌体是否遗传了亲代噬菌体的 特性?起关键作用的物质是什么? 2、子代噬菌体合成的“控制模板”是什么?原料是什么? 场所在哪里?需要酶和ATP吗?来源于哪里?
(1)被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含有“转化因子”,能使R 型菌转化为S型活菌。
(2)这种性状的转化是可以遗传的。
格里菲思仅推论: 被加热杀死S型细菌中含有“转化因子”。该实验
还不能证明遗传物质是什么!
例1、(2013小高考)1928年,格里菲思利用小鼠为实验 材料,进行了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其中所用的R型活 细菌无毒性,S型活细菌有毒性。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注射R型活细菌,小鼠死亡 B.注射S型活细菌,小鼠死亡 C.注射加热后杀死的S型细菌,小鼠死亡 D.R型活细菌与加热后杀死的S型细菌混合后注射,小鼠 不死亡
可见,对噬菌体间接实现标记,不可直接标记!
改用CHO的同位素对噬菌体进行标记是否可行?
问题探讨:
1、保温、搅拌的目的分别是什么?
2、如果保温时间控制不好(过长或过短)会对实验 结果产生怎样的影响?同理,不搅拌过不彻底对实验 结果又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实验过程及结果:
分组
结果
苏教版生物必修二第四章 第5节 关注人类遗传病(共37张PPT)

1.概念:
因遗传物质的改变而引起的人类疾病.
2.类型:
多基因遗传病 单基因遗传病
基因遗传病
染色体遗传病
(一)多基因遗传病
1.概念:
由两对以上等位基因控制的人类遗传病。
2.特点:(1)常表现出家族性聚集现象 (2)比较容易受环境影响
3.实例:目前已发现的多基因遗传病有100多种, 如 唇裂 无脑儿 原发性高血压 青少年型糖尿病。
嫣然天使基金标志
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将与发起人共同倡导、动 员社会资源,以弘扬人道、博爱、奉献的红 十字精神为宗旨,积极为嫣然天使基金筹集 医疗救助资金,让更多唇腭裂患儿得到治疗, 拥有一张健康纯真的笑脸。
响誉世界的著名“天才”音乐指挥家舟 舟 (21三体综合征)
(否) (否) (是)
一、人类遗传病
概念:由染色体发生异常而引起的遗传病称为 染色体异常遗传病。
常染色体 ———由于常染色体变异而引起的 遗传病 遗传病。如猫叫综合征、21三体 综合征 性染色体 ———由于性染色体变异而引起 遗传病 的遗传病。
(特纳氏综合症)
患者缺少了一条X染色 体,患者身体比较矮小, 肘常外翻,颈部皮肤松 弛为蹼颈。外观虽然表 现为女性,但是性腺发 育不良,乳房不发育, 因而没有生育能力。
4 实验室诊断
又叫做出生前诊断,这是指在胎儿出生之前, 医生用专门的检测手段,如羊水检查、B超 检查、孕妇血细胞检查和绒毛细胞检查以 及基因诊断等手段对孕妇进行检查,以便 确定胎儿是否患有某种遗传病或先天性疾 病。
二、遗传病对人类的危害
危害人类健康,降低人口 素质;给患者本人、家庭和社 会带来严重的经济负担和精神 负担;某些精神病患者给社会 治安带来危害。
•
1、禁止近亲结婚:
因遗传物质的改变而引起的人类疾病.
2.类型:
多基因遗传病 单基因遗传病
基因遗传病
染色体遗传病
(一)多基因遗传病
1.概念:
由两对以上等位基因控制的人类遗传病。
2.特点:(1)常表现出家族性聚集现象 (2)比较容易受环境影响
3.实例:目前已发现的多基因遗传病有100多种, 如 唇裂 无脑儿 原发性高血压 青少年型糖尿病。
嫣然天使基金标志
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将与发起人共同倡导、动 员社会资源,以弘扬人道、博爱、奉献的红 十字精神为宗旨,积极为嫣然天使基金筹集 医疗救助资金,让更多唇腭裂患儿得到治疗, 拥有一张健康纯真的笑脸。
响誉世界的著名“天才”音乐指挥家舟 舟 (21三体综合征)
(否) (否) (是)
一、人类遗传病
概念:由染色体发生异常而引起的遗传病称为 染色体异常遗传病。
常染色体 ———由于常染色体变异而引起的 遗传病 遗传病。如猫叫综合征、21三体 综合征 性染色体 ———由于性染色体变异而引起 遗传病 的遗传病。
(特纳氏综合症)
患者缺少了一条X染色 体,患者身体比较矮小, 肘常外翻,颈部皮肤松 弛为蹼颈。外观虽然表 现为女性,但是性腺发 育不良,乳房不发育, 因而没有生育能力。
4 实验室诊断
又叫做出生前诊断,这是指在胎儿出生之前, 医生用专门的检测手段,如羊水检查、B超 检查、孕妇血细胞检查和绒毛细胞检查以 及基因诊断等手段对孕妇进行检查,以便 确定胎儿是否患有某种遗传病或先天性疾 病。
二、遗传病对人类的危害
危害人类健康,降低人口 素质;给患者本人、家庭和社 会带来严重的经济负担和精神 负担;某些精神病患者给社会 治安带来危害。
•
1、禁止近亲结婚:
苏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四章第四节基因突变(共19张PPT)优质课件

产生一个以上的 等位基因
,基因突变的
方向和环境没有明确的因果关系。
4
低频性
在高等生物中,大约105—108个生殖细胞中,才 有一个生殖细胞发生基因突变。
5 多害少利性 大多数是有害的。
合作探究二
1.右图体现了基因突变的哪种特点? 不定向性
2.基因突变产生的新基因一定是显性基因吗?它与原基因是 什么关系? 等位基因
3.生物体内发生的基因突变是否都能引起生物表现型的 变化?为什么?
4.右图两株白化
苗中,哪一株的
基因突变发生时
间更早一些?体
现了基因突变的
什么特点?
A
B
随机性
四、基因突变的意义
❖是 新基因
❖是 生物变异 ❖是 生物进化
产生的途径, 的根本来源, 的原材料。
基因突变小结
内因:碱基变化
基因中碱基对的 引起
第四节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基因突变
基因突变
学习目标: 基因突变的概念、 原因、特点及意义
一、基因突变的实例---镰刀型细胞贫血症
病人的血红蛋白的一条多肽链的氨基酸发生了什 么变化?
正常 …-脯氨酸-谷氨酸-谷氨酸—… 异常 … -脯氨酸-缬氨酸-谷氨酸 —…
1、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病因分析
红细胞 圆饼状 镰刀型
自然 突变
DNA分子复制 DNA碱基组成
偶尔发生错误, 发生改变等
三、基因突变的特点
特点
解释
1 普遍性 各种生物体中均可能发生。
2
随机性
3
不定向性
时间上:可以发生在生物个体发育的 任何时期 ;
部位上:可以发生在细胞内不同的 DNA分子 上,
同一DNA的不同 部位 。
苏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四章第四节基因突变(共19张PPT)精选课件

变的类型 变情况
的改变情况
变情况
①替换
改变
改变或不变
一般不变
②增添
插入点以后的 插 入 点 以 后 的 一般都改变
变长、变短 或不变
③缺失
缺失点以后的
缺失点以后的 一般都改变
变长、变短 或不变
2. 镰刀型细胞贫血症能否遗传?怎样遗传?
合作探究一: 碱基对替换
正常mRNA
替换
合作探究一:
正常mRNA 增添
2、下列关于基因突变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只发生在有丝分裂间期DNA复制过程中 B. 会引起基因所携带的遗传信息的改变 C. 一定导致生物性状的改变 D. 基因突变的方向与环境变化有明显的因果关系, 为进化提供原材料
跟踪训练
3、在一个DNA分子中如果插入了一个碱基对,则( )
A.不能转录
B.不能翻译
自然 突变
DNA分子复制 DNA碱基组成
偶尔发生错误, 发生改变等
三、基因突变的特点
特点
解释
1 普遍性 各种生物体中均可能发生。
2
随机性
3
不定向性
时间上:可以发生在生物个体发育的 任何时期 ;
部位上:可以发生在细胞内不同的 DNA分子 上,
同一DNA的不同 部位 。
一个基因可以向 不同的
方向发生突变,
① 物理 因素
替换、增添、缺失 。
外因 ② 化学 因素
③ 生物 因素
概念 基因突变 特点
意义
普遍 性 随机 性
不定向 性 低频 性
多害少利 性
新基因 产生的途径 生物变异 的根本来源 生物进化 的原材料
原因
跟踪训练
1、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下列关 于基因突变特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无论是低等还是高等生物都可能发生突变 B. 突变只能定向形成新的等位基因 C. 生物在个体发育的特定时期才可发生突变 D. 突变对生物的生存往往是有利的
苏教版生物必修二第四章 第四节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基因突变(共34张PPT)

D
2、人类能遗传给后代的基因突变常发生在
A.减数第一次分裂
C
B.四分体时期
C.减数第一次分裂的间期
D.有丝分裂间期
“一母生九仔,连母十个样”这种差 异怎么造成的?
二.根本原因
非同源染色体上的 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b B
Ab 和 aB
B
b
AB 和 ab
3、基因重组
人的体细胞中有23对染色体,请你根据自由 1.组合定律的计算,一位父亲可能产生多少种染 概念:基因重组是指生物进行有性 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 色体组成不同的精子?那母亲产生的卵细胞呢?
3.基因突变的结果
基因突变不改变染色体上基因的数量,只改变基因的 内部结构,使一个基因变成它的等位基因(A→a或 a→A)。
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
1.碱基对的替换一定会引起生物性状的改变吗? 2.碱基对的替换、增添、缺失谁对性状的影响更大?
DNA碱基对的改变是否一定会引起蛋白质 性状的改变? TGTCT
新组合。
2
23
2
23
不考虑基因突变,如果要保证子女中有两个 所有基因完全相同的个体,子女的数量至少要 基因重组能否产生新的基因? 是多少? 46
2 +1
基因重组的实例
3.意义
为生物变异提供了极其丰富的来源,是生物多 样性的重要原因之一。
对比基因突变与基因重组
基因突变
本质
发生 时间 条件 意义
基因分子结构变化,产生新基 因(碱基替换|增添|缺失)
第四节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复习:中心法则及其发展
(
转 录
)
( 复制 ) 翻译 ) (
复 ( ) 制
苏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四章第二节DNA分子的复制(共25张PPT)(共25张PPT)

1.下列关于DNA复制过程的正确顺序是( D)
①互补碱基对之间氢键断裂//②互补碱基对之间形成
氢键//③DNA分子在解旋酶的作用下解旋//④以解旋
后的母链为模板进行碱基互补配对//⑤子链与母链盘
旋成双螺旋状结构。
A.①③④②⑤
B.①④②⑤③
C.①③⑤④②
D.③①④②⑤
2.DNA分子的双链在复制时解旋,这时下述哪一对碱基从氢
(
含
) )
轻链带
(含14N)
杂合链带 (含14N和 15N)
DNA半保留复制
在新合成的每个DNA分子中,都保留了 原来DNA分子中的一条链,因此,这种复制 方式又被称为DNA半保留复制。
DNA分子复制的特点:
半保留复制 边解旋边复制
1、概念:
小结
2、场所: 细胞核(主要)、线粒体、叶绿体 原核生物的拟核和质粒
氢键//③DNA分子在解旋酶的作用下解旋//④以解旋
性,保持了遗传信息的连续性,使得种族
全保留复制 半保留复制 3.DNA复制的基本条件是(
)
2.DNA分子的双链在复制时解旋,这时下述哪一对碱基从氢键连接处分开( )
9、DNA分子复制过程有何特点?
基本组成元素:C H O N P
复制方式,1957年
②碱基具有互补配对的能力,
能够使复制准确无误。
7.DNA复制的结果
1个DNA分子形成了两个完全相同的 DNA分子。
8.DNA分子的复制意义?
DNA通过复制,使遗传信息从亲代传 给了子代,从而保证了物种的相对稳定 性,保持了遗传信息的连续性,使得种族 得以延续。
复制1次
复制1次
全保留复制
半保留复制
我们学习过哪些DNA相关内容?
苏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四章第四节基因突变(共32张PPT)精选课件

1949年,美国鲍林博士发现,患者红细胞中 血红蛋白异常,从而引起红细胞变形,失去 输氧功能。
思考:正常血红蛋白究竟出了什么问题?
1956年,英国科学家英格拉姆发现:
正常
…缬氨酸—组氨酸—亮氨—缬氨酸—谷氨酸—
异常
血红蛋白中第6位的谷氨酸被缬氨酸所替代
DNA --G A T---C T A--
--G A C-DNA --C T G--
mRNA --G A U- -
mRNA --G A C--
氨基酸 天冬氨酸
氨基酸 天冬氨酸
当发生替换时,由于密码子的简并性,蛋白质 中的氨基酸可能发生变化,也可能不发生变化。
2:基因中碱基对数目的增减,会引起什么样的
三、基因突变的原因
内部原因
自发突变
DNA复制时偶尔发生错误、碱基组成改变。
三、基因突变的原因
内部原因
自发突变
DNA复制时偶尔发生错误、碱基组成改变。
外界诱因
人工诱变
①物理因素:如紫外线、X射线等;
②化学因素:亚硝酸、碱基类似物、烟碱、 秋水仙素、黄曲霉毒素等;
③生物因素:某些病毒的核酸。
分析细胞癌变的原因:
既然自然条件下基因突变率很低, 而且大多数对生物体是有害的,那基 因突变有什么意义呢?
六、基因突变的意义
①产生新基因的途径
基因
②生物进化的原始材料 ③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
虽然每个基因的突变率很 低,但每个种群有很多个体, 每个个体有很多基因,所以突 变的基因总数很大。
后
mRNA:-AUG-GGA-UAU-CCU-CGG-GUA-
肽链: 起始---甘---天冬---脯---精---缬---
当发生碱基对的增添或缺失改变 多 个氨基酸。
思考:正常血红蛋白究竟出了什么问题?
1956年,英国科学家英格拉姆发现:
正常
…缬氨酸—组氨酸—亮氨—缬氨酸—谷氨酸—
异常
血红蛋白中第6位的谷氨酸被缬氨酸所替代
DNA --G A T---C T A--
--G A C-DNA --C T G--
mRNA --G A U- -
mRNA --G A C--
氨基酸 天冬氨酸
氨基酸 天冬氨酸
当发生替换时,由于密码子的简并性,蛋白质 中的氨基酸可能发生变化,也可能不发生变化。
2:基因中碱基对数目的增减,会引起什么样的
三、基因突变的原因
内部原因
自发突变
DNA复制时偶尔发生错误、碱基组成改变。
三、基因突变的原因
内部原因
自发突变
DNA复制时偶尔发生错误、碱基组成改变。
外界诱因
人工诱变
①物理因素:如紫外线、X射线等;
②化学因素:亚硝酸、碱基类似物、烟碱、 秋水仙素、黄曲霉毒素等;
③生物因素:某些病毒的核酸。
分析细胞癌变的原因:
既然自然条件下基因突变率很低, 而且大多数对生物体是有害的,那基 因突变有什么意义呢?
六、基因突变的意义
①产生新基因的途径
基因
②生物进化的原始材料 ③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
虽然每个基因的突变率很 低,但每个种群有很多个体, 每个个体有很多基因,所以突 变的基因总数很大。
后
mRNA:-AUG-GGA-UAU-CCU-CGG-GUA-
肽链: 起始---甘---天冬---脯---精---缬---
当发生碱基对的增添或缺失改变 多 个氨基酸。
苏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四章第四节基因工程及其应用(共26张PPT)

(1) 基因的“剪刀”
黏性末端
被限制酶切开的DNA两条单链 的切口,带有几个伸出的核苷酸, 他们之间正好互补配对,这样的切 口叫黏性末端。
黏性末端
EcoRI限制酶的切割
2、基因工程的基本工具
(1)基因的
“ ” 指“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
①特点:
一种限制酶只能识别一种特定的 核苷酸序列,并在特定切点切割
A. ①③;②④ C. ①④;②③
B. ①②;③④ D.以上都不对
这可不是普通 的细菌,它是 嫁接了人胰岛 素基因的工程 菌,能大量合 成人胰岛素。
细菌和人是差异非常大的两种生物, 通过基因重组后,细菌能够合成人体的胰 岛素,这说明了什么?
人和细菌共用一套遗传密码
所有生物共用一套遗传密码
谢 谢!
用的运载体( √ )
(4)运载体的作用是携带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
√ 中,使之稳定存在并表达( )
反馈训练---知识再现,能力提升
2.下列是由限制酶切割形成的DNA片段, 能用相应DNA连接酶将它们恢复连接的
组合是( A )
①…CTGCA …G
②…G
③
G…
…CTTAA
ACGTC…
④ AATTC… G…
①对象:两个具有相同的黏性末端 的DNA片段
②连接的部位: 磷酸二酯键
2、基因工程的基本工具
(3)基因工程的运载体:
① 常 用 的 运 载 体质:粒、噬菌体和 动、植物病毒等
2、基因工程的基本工具
(3) 基因的运载体: 如质粒 :
质粒运存载在体于应许多细菌 和酵母该菌具等备生的物中,是 拟核或细条胞件核外能够自 主复制的很小的环状 DNA分子。
(目的基因自身环化) (重组DNA)
黏性末端
被限制酶切开的DNA两条单链 的切口,带有几个伸出的核苷酸, 他们之间正好互补配对,这样的切 口叫黏性末端。
黏性末端
EcoRI限制酶的切割
2、基因工程的基本工具
(1)基因的
“ ” 指“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
①特点:
一种限制酶只能识别一种特定的 核苷酸序列,并在特定切点切割
A. ①③;②④ C. ①④;②③
B. ①②;③④ D.以上都不对
这可不是普通 的细菌,它是 嫁接了人胰岛 素基因的工程 菌,能大量合 成人胰岛素。
细菌和人是差异非常大的两种生物, 通过基因重组后,细菌能够合成人体的胰 岛素,这说明了什么?
人和细菌共用一套遗传密码
所有生物共用一套遗传密码
谢 谢!
用的运载体( √ )
(4)运载体的作用是携带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
√ 中,使之稳定存在并表达( )
反馈训练---知识再现,能力提升
2.下列是由限制酶切割形成的DNA片段, 能用相应DNA连接酶将它们恢复连接的
组合是( A )
①…CTGCA …G
②…G
③
G…
…CTTAA
ACGTC…
④ AATTC… G…
①对象:两个具有相同的黏性末端 的DNA片段
②连接的部位: 磷酸二酯键
2、基因工程的基本工具
(3)基因工程的运载体:
① 常 用 的 运 载 体质:粒、噬菌体和 动、植物病毒等
2、基因工程的基本工具
(3) 基因的运载体: 如质粒 :
质粒运存载在体于应许多细菌 和酵母该菌具等备生的物中,是 拟核或细条胞件核外能够自 主复制的很小的环状 DNA分子。
(目的基因自身环化) (重组DNA)
版高中生物第四章第四节《可遗传变异与育种》课件苏教版必修2

基因工 DNA 质具有
程育种 重组 所需性 状
操作复杂,技 基 因 导
术含量高 入受体 细胞
2.关注育种选择中的关键词 (1)“最简捷”(“最简便”)的育种方法——杂交育种(但该
法“育种周期最长”)。
(2)能产生“新基因”或“新性状”(获得亲本中不
具有的基因或性状)的育种方法——诱变育
种(但该法“最盲目”或“最难实现育种目标”)。
单倍体 育种 染色 体数 目的 多倍体 整倍 育种 变异
染色体数目 加倍
方法
Hale Waihona Puke 原理 人工适用条件
优点
不足
方式
提高基因 不一定能获得 各物种 突变的频 所需性状;可 物 理 、
人工诱 诱 导 变育种 基 因 突变
暂无所 率,创造 能失去优良性 化 学 因
需性状 所需基因 状;筛选范围 素诱变 和性状 其他物 定向改变 物种的基 因组成 大、时间长 将目的
专题讲坛
小 专 题 大 智 慧
专题专练
可遗传变异与育种
1.几种育种方法的比较 方法 杂交 育种 适用 原理 条件 基因 重组 优点 不足 方式
操作简单,可得 获 得 纯 种 , 杂交 、连续 到多种性状组合 耗时较长 自交和筛选 本物 种具 选育性状为显性 操 作 相 对 有所 性状时,可显著 复杂 需性 缩短育种时间 状 生长期延 获得营养物质含 长,结实 量高的品种 率低 用秋水仙素 处理或低温 诱导单倍体 幼苗
(3)“最准确”或“最定向”的育种方法——基因
工程育种(但该法“技术难度最大”)。
(4)“明显缩短育种年限”或“尽快获得育种目标”的方 法——单倍体育种(但该法不能实现“基因改良”)。
(5)能“提高产量”或“增加营养物质含量”或“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析
噬菌体是病毒,不能独立在培养基上生存,A错误;该实验分别用35S和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被 标记的大肠杆菌,进行保温培养,时间不能过长也不能过短,B错误;35S标记的是噬菌体的蛋白质 外壳,而噬菌体在侵染细菌时,蛋白质外壳并没有进入细菌内,离心后分布在上清液中,若沉淀物 存在少量放射性可能是搅拌不充分,少数蛋白质外壳未与细菌分离所致,C正确;噬菌体侵染细菌 实验说明DNA是遗传物质,但不能说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D错误。
A.活菌甲是有荚膜的R型细菌,而活菌乙是无荚膜的S型细菌 B.由注射②和④的结果可知,活或死的S型细菌都能使小鼠死亡 C.在死鼠2的血液中应有活菌甲和活菌乙,后者最初由活菌甲转化而来 D.死菌乙未导致鼠3死亡,由此说明未处理的S型菌不会导致小鼠死亡
Hale Waihona Puke 解析由题图可知活菌甲是无荚膜的R型细菌,注射到小鼠体内,小鼠不死亡;而活菌乙是有荚膜的S 型细菌,注射到小鼠体内,小鼠死亡,A错误;由注射②和④的结果可知,在死鼠2的血液中有 活菌乙,其最初是由活菌甲转化而来的,活的S型细菌能使小鼠死亡,但是死的S型细菌不能使 小鼠死亡,B错误,C正确;死菌乙未导致鼠3死亡,可说明死的S型菌不会导致小鼠死亡,不能 说明未处理的S型菌不会导致小鼠死亡,D错误。
01
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
第1节 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
刷基础
题型1 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
1.[山西大同一中2019高一下期中]下列对艾弗里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C )
A.该实验中分离S型细菌体内各种物质的方法是提纯和鉴定 B.只有加入S型细菌DNA的培养基中出现了S型细菌的菌落 C.如果用DNA酶处理S型细菌的DNA,R型细菌仍能发生转化 D.实验结果表明,DNA才是使R型细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
刷基础
题型3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6.下列关于遗传物质的说法,错误的是( C ) ①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 ②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是RNA ③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是DNA ④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是RNA ⑤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④⑤ D.③④⑤
解析
该实验中分离S型细菌体内各种物质的方法是提纯和鉴定,A正确;由课本中实验内容可知,只有加 入S型细菌DNA的培养基中出现了S型细菌的菌落,这说明DNA才是使R型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 质,B、D正确;如果用DNA酶处理S型细菌的DNA,R型细菌不能发生转化,C错误。
刷基础
2.[天津一中2019高一下期末]某科研人员为了验证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对实验鼠进行 了4次注射实验,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C )
刷基础
3.[浙江绍兴一中2019高一下学考模拟]下列关于肺炎双球菌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C )
A.DNA酶与S型活菌混合后注入正常小鼠体内,小鼠不会患败血症致死 B.提取S型活菌的DNA直接注射到正常小鼠体内,小鼠会患败血症致死 C.S型菌的DNA与活的R型菌混合悬浮培养后,培养液中有无荚膜的细菌 D.R型菌转化为S型菌,说明S型菌的DNA整合到了R型菌的染色体上
A.细菌的遗传物质主要是DNA B.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和RNA C.有细胞结构的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 D.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
解析
细菌是原核生物,它的遗传物质是DNA,A错误;病毒包括DNA病毒和RNA病毒,体内只有一种 核酸,故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B错误;有细胞结构的生物包括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 细胞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C正确;细胞生物的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也是DNA,D错误。
解析
真核生物是由真核细胞组成的,遗传物质是DNA,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①正确;原核生物由原 核细胞组成,遗传物质是DNA,主要位于拟核中,②错误;细胞核和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都是 DNA,③正确,④错误;甲型H1N1流感病毒没有细胞结构,遗传物质是RNA,⑤错误。故C项符 合题意。
刷基础
7.[安徽怀宁中学2018高一下期中]下列关于生物体内遗传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C )
解析
S型活菌的菌体外面有多糖类荚膜,DNA酶不能催化该多糖类荚膜的水解,因此DNA酶与S型活菌 混合后,S型活菌仍然存在毒性,将DNA酶与S型活菌混合后注入正常小鼠体内,小鼠会患败血症 致死,A错误;S型活菌的DNA不会使小鼠患败血症,因此提取S型活菌的DNA直接注射到正常小 鼠体内,小鼠不会患败血症致死,B错误;S型菌的DNA与活的R型菌混合悬浮培养后,培养液中 有无荚膜的R型菌,C正确;R型菌转化为S型菌的原因是基因重组,但肺炎双球菌为原核生物,不 具有染色体,D错误。
刷易错
易错点 判断实验使用的标记元素的去向
8.[浙江诸暨中学2019高一下期中]某研究人员模拟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进行了以下4个实验:① 用未标记的噬菌体侵染35S标记的细菌;②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细菌;③用未标记的噬 菌体侵染3H标记的细菌;④用3H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细菌。经过一段时间后离心,检测到放 射性部位主要是( D ) A.沉淀、沉淀、沉淀和上清液、沉淀和上清液 B.沉淀、上清液、沉淀、沉淀和上清液 C.上清液、上清液、沉淀和上清液、上清液 D.沉淀、沉淀、沉淀、沉淀和上清液
刷基础
题型2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4.[北京四中2019高一下期中]下列关于T2噬菌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D )
A.T2噬菌体的核酸和蛋白质中含磷元素 B.T2噬菌体寄生于动物细胞和大肠杆菌中 C.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RNA和DNA D.T2噬菌体可利用寄主体内的物质大量增殖
解析
T2噬菌体中的核酸(DNA)含有磷元素,而蛋白质中不含磷,A错误;T2噬菌体是专门寄生在大肠 杆菌中的病毒,因此其不能寄生于动物细胞中,B错误;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C错误;T2 噬菌体可利用寄主(大肠杆菌)体内的物质进行大量增殖,产生子代噬菌体,D正确。
刷基础
5.关于“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C )
A.分别用含有放射性同位素35S和放射性同位素32P的培养基培养噬菌体 B.分别用35S和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进行长时间的保温培养 C.用35S标记噬菌体的侵染实验中,沉淀物存在少量放射性可能是搅拌不充分所致 D.32P、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实验分别说明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噬菌体是病毒,不能独立在培养基上生存,A错误;该实验分别用35S和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被 标记的大肠杆菌,进行保温培养,时间不能过长也不能过短,B错误;35S标记的是噬菌体的蛋白质 外壳,而噬菌体在侵染细菌时,蛋白质外壳并没有进入细菌内,离心后分布在上清液中,若沉淀物 存在少量放射性可能是搅拌不充分,少数蛋白质外壳未与细菌分离所致,C正确;噬菌体侵染细菌 实验说明DNA是遗传物质,但不能说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D错误。
A.活菌甲是有荚膜的R型细菌,而活菌乙是无荚膜的S型细菌 B.由注射②和④的结果可知,活或死的S型细菌都能使小鼠死亡 C.在死鼠2的血液中应有活菌甲和活菌乙,后者最初由活菌甲转化而来 D.死菌乙未导致鼠3死亡,由此说明未处理的S型菌不会导致小鼠死亡
Hale Waihona Puke 解析由题图可知活菌甲是无荚膜的R型细菌,注射到小鼠体内,小鼠不死亡;而活菌乙是有荚膜的S 型细菌,注射到小鼠体内,小鼠死亡,A错误;由注射②和④的结果可知,在死鼠2的血液中有 活菌乙,其最初是由活菌甲转化而来的,活的S型细菌能使小鼠死亡,但是死的S型细菌不能使 小鼠死亡,B错误,C正确;死菌乙未导致鼠3死亡,可说明死的S型菌不会导致小鼠死亡,不能 说明未处理的S型菌不会导致小鼠死亡,D错误。
01
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
第1节 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
刷基础
题型1 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
1.[山西大同一中2019高一下期中]下列对艾弗里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C )
A.该实验中分离S型细菌体内各种物质的方法是提纯和鉴定 B.只有加入S型细菌DNA的培养基中出现了S型细菌的菌落 C.如果用DNA酶处理S型细菌的DNA,R型细菌仍能发生转化 D.实验结果表明,DNA才是使R型细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
刷基础
题型3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6.下列关于遗传物质的说法,错误的是( C ) ①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 ②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是RNA ③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是DNA ④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是RNA ⑤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④⑤ D.③④⑤
解析
该实验中分离S型细菌体内各种物质的方法是提纯和鉴定,A正确;由课本中实验内容可知,只有加 入S型细菌DNA的培养基中出现了S型细菌的菌落,这说明DNA才是使R型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 质,B、D正确;如果用DNA酶处理S型细菌的DNA,R型细菌不能发生转化,C错误。
刷基础
2.[天津一中2019高一下期末]某科研人员为了验证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对实验鼠进行 了4次注射实验,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C )
刷基础
3.[浙江绍兴一中2019高一下学考模拟]下列关于肺炎双球菌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C )
A.DNA酶与S型活菌混合后注入正常小鼠体内,小鼠不会患败血症致死 B.提取S型活菌的DNA直接注射到正常小鼠体内,小鼠会患败血症致死 C.S型菌的DNA与活的R型菌混合悬浮培养后,培养液中有无荚膜的细菌 D.R型菌转化为S型菌,说明S型菌的DNA整合到了R型菌的染色体上
A.细菌的遗传物质主要是DNA B.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和RNA C.有细胞结构的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 D.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
解析
细菌是原核生物,它的遗传物质是DNA,A错误;病毒包括DNA病毒和RNA病毒,体内只有一种 核酸,故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B错误;有细胞结构的生物包括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 细胞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C正确;细胞生物的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也是DNA,D错误。
解析
真核生物是由真核细胞组成的,遗传物质是DNA,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①正确;原核生物由原 核细胞组成,遗传物质是DNA,主要位于拟核中,②错误;细胞核和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都是 DNA,③正确,④错误;甲型H1N1流感病毒没有细胞结构,遗传物质是RNA,⑤错误。故C项符 合题意。
刷基础
7.[安徽怀宁中学2018高一下期中]下列关于生物体内遗传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C )
解析
S型活菌的菌体外面有多糖类荚膜,DNA酶不能催化该多糖类荚膜的水解,因此DNA酶与S型活菌 混合后,S型活菌仍然存在毒性,将DNA酶与S型活菌混合后注入正常小鼠体内,小鼠会患败血症 致死,A错误;S型活菌的DNA不会使小鼠患败血症,因此提取S型活菌的DNA直接注射到正常小 鼠体内,小鼠不会患败血症致死,B错误;S型菌的DNA与活的R型菌混合悬浮培养后,培养液中 有无荚膜的R型菌,C正确;R型菌转化为S型菌的原因是基因重组,但肺炎双球菌为原核生物,不 具有染色体,D错误。
刷易错
易错点 判断实验使用的标记元素的去向
8.[浙江诸暨中学2019高一下期中]某研究人员模拟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进行了以下4个实验:① 用未标记的噬菌体侵染35S标记的细菌;②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细菌;③用未标记的噬 菌体侵染3H标记的细菌;④用3H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细菌。经过一段时间后离心,检测到放 射性部位主要是( D ) A.沉淀、沉淀、沉淀和上清液、沉淀和上清液 B.沉淀、上清液、沉淀、沉淀和上清液 C.上清液、上清液、沉淀和上清液、上清液 D.沉淀、沉淀、沉淀、沉淀和上清液
刷基础
题型2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4.[北京四中2019高一下期中]下列关于T2噬菌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D )
A.T2噬菌体的核酸和蛋白质中含磷元素 B.T2噬菌体寄生于动物细胞和大肠杆菌中 C.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RNA和DNA D.T2噬菌体可利用寄主体内的物质大量增殖
解析
T2噬菌体中的核酸(DNA)含有磷元素,而蛋白质中不含磷,A错误;T2噬菌体是专门寄生在大肠 杆菌中的病毒,因此其不能寄生于动物细胞中,B错误;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C错误;T2 噬菌体可利用寄主(大肠杆菌)体内的物质进行大量增殖,产生子代噬菌体,D正确。
刷基础
5.关于“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C )
A.分别用含有放射性同位素35S和放射性同位素32P的培养基培养噬菌体 B.分别用35S和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进行长时间的保温培养 C.用35S标记噬菌体的侵染实验中,沉淀物存在少量放射性可能是搅拌不充分所致 D.32P、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实验分别说明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